美学复习题1

2024-06-05

美学复习题1(精选6篇)

篇1:美学复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被后人誉为“美学之父”的是

A 鲍姆嘉通 B亚里士多德 C康德 D黑格尔

2、1883年,()采用汉字“美学”来命名法国美学家维伦所写的“审美学”的

译本,从此“Aesthetics”等于“美学”便为中国学界所接受。

A鲍姆嘉通 B王国维 C中江兆民 D亚里士多德

3、美学属于()学科。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人文科学 D艺术学科

4、“异质同构”说的代表人物是()

A阿恩海姆 B恩斯特・卡西尔 C罗杰・弗莱 D毕达格拉斯

5、美学以()为研究对象。

A艺术品 B审美活动 C美的理念 D美的事物

6、美学的客观性靠()来提供保证。

A审美活动中超个人、超历史的普遍形式 B审美活动中的主体

C审美活动中的客体 D审美实践规律。

7、审美发生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

A亚里士多德 B克罗齐 C别林斯基 D席勒

8、审美发生巫术说的代表人物是()

A爱德华・泰勒 B席勒 C克罗齐 D荣格

9、在审美活动中,人所追求的是()

A客体的合目的性 B客体的合规律性

C客体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D客体的审美价值

10、审美关系必定具有的双重性格是()

A客观性与主观性 B审美性与对象性

C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D客观物质性与主观精神性

11、对于审美活动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审美主体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劳动

B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与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

C对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 D审美活动可以脱离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直观表象和情感体验形式。

12、审美的发生是从()开始的。

A工具的制造 B欧洲的洞穴壁画 C人类诞生 D原始人的巫术礼仪

13、对于审美与艺术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审美在先,艺术在后 B审美决定艺术 C艺术决定审美 D艺术在先,审美在后

14、关于美学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学研究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的艺术和审美活动

B美学所探讨的是文明与人的精神实践的关系以及人在精神上寻求自由的可能性

C美学是追踪、建构人类审美价值体系的人文学科

D美学研究始终不脱离感性形态,并且总还保留阐释上的明晰性、精确性和唯一性。

15、审美活动的关键在于()

A由人文因素所造就的人类文化――心理结构在审美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B审美主体作为个体的独特性

C审美客体丰富可感的形象性

D审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16、关于“劳动起源说”不正确的表述是()

A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B劳动创造了人并为审美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基础

C劳动为审美发生提供了现实素材

D人类的审美活动不产生于人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

17、审美发生的性本能说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 B席勒 C康德 D阿多诺

18、审美发生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

A雷纳克 B荣格 C斯宾塞 D弗洛依德

19、在()中,席勒指出:在摆脱了动物状态奴役的一切民族中,存在着共同的现象,即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爱好。

A《论美》 B《美育书简》 C《谈美》 D《原始文化》

20、人的天性中存在着两种冲动――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这是()的观点。 A席勒 B斯宾塞 C雷纳克 D伏尔泰

21、审美发生游戏说最初是由()提出的。

A荣格 B谷鲁斯 C席勒 D莱辛

22、()提出早期人类所具有的那种万物有灵的观念,成为原始人巫术观念的基础。

A雷纳克 B席勒 C克罗齐 D爱德华・泰勒

23、弗雷泽在他的代表作()中提出,原始巫术具有相似律和接触律两条原理。

A《金枝》 B《美育书简》 C《原始文化》 D《诗学》

24、历史上关于审美发生有多种学说,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提出的是()。 A表现发生说 B媒介说 C有意味的形式说 D情感符号说

25、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

A《诗艺》 B《诗学》 C《诗品》 D《论崇高》

26、不属于“前美学”形态的是()

A先秦两汉到近代王国维之前 B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

C古典阶段 D美学学科的.建立

27、到()年,美学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了。

A 1800 B1705 C1750 D1735

28、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 克莱夫・贝尔 B谷鲁斯 C罗兰・巴特 D桑塔亚那

29、存在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萨特 B柏格森 C科林伍德 D苏珊・朗格

30、()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美学学科。

A朱光潜 B王国维 C宗白华 D蔡仪

二、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社会步入“后工业”时代,后现代主义的文

化思维转向了()。

A反深度性 B反中心性 C反体系性 D反折衷性

2、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代表人是()

A马尔库塞 B阿多诺 C德里达 D柏格森

3、()思潮的流变更迭,构成了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主线。

A人本主义 B表现主义 C科学主义 D存在主义

4、现代西方美学的主要特点是()

A以非理性因素解释艺术创造和艺术接受的本质。

B基本背离了传统思辨形式

C以审美――艺术为中心,重视研究艺术本质特征规律等问题。

D在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基础上,展开了对具体审美经验或艺术事实的经验描述、理论推演和一般概括。

5、审美关系的形成首先取决于()前提条件。

A具有“对象化”自身本质力量的主体 B审美客体

C审美价值的形成 D“人化的自然”

三、简答题:

1、简述美学的研究对象。

2、简述美与真、善的关系。

四、论述题:

试述美的本质

1-5 accab 6-10 aaacd 11-15 daada 16-20 dacba -25 ddaab -30 dcdab

1 abc 2 ab 3 ac 4 abcd 5 ad

简答

1 简述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是一门有自身特殊性的人文学科。其研究对象应从研究内容上反映美学的学科特性。

认定审美活动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普遍创造形式,体现了人文实践领域的价值特性

因此,把握美学的研究对象,就应抓住人类审美活动着个关键。

1 审美活动之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其主题构成决定的。

审美活动的主体是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认识对象的特性有决定性作用,人的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2 审美活动之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人对现实 审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1-3)美的活动

关系特性决定的。

审美关系:审美活动中主体确定的自身与外界实物的对象性关系,产生与审美活动之中。

3 审美活动之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美学的研究目的决定的。

目的:揭示审美现象背后的价值本质。离开人的审美活动,就没有美以及审美现象

2 简述美与真、善的关系。

它们并列为人类生活的三大基本价值,分别属于三个不同领域。

1 美与真 属不同范畴

艺术的真实服从美,是艺术的组成部分。

哲学、科学的真是真理,无所谓美与不美。

2 美与闪属不同范畴

善是指有用和有道德,而美是实物的观赏价值,无功利性。

现实中的善与审美中的善不同,审美中善与恶只是形成美与丑的手段。 3美与真 善统一与审美独立性的基础上

美是一种相对独立是价值,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命创造活动。

论述 试述美的本质

1人的本质在于非异化的劳动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动态的劳动。这是解决美的本质问题的基本理论基础 1 劳动的本质

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其中的劳动指哲学意义的概念,有两个层次:1 工具性层次,劳动是谋生手段。2 价值性层次,劳动是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活动。 劳动的本质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活动,是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

2 异化劳动与真正劳动

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的一种必然扭曲形式。

非异化劳动是真正劳动,劳动的过程是自由创造与表现的过程。

总之,通过把人的本质规定为劳动,并指出人的自然花与自然的人化之间的关系,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把人 的本质规定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主客观的统一。 2 从人的本质到劳动的本质

1 人在本质上是审美的

真正的劳动是审美的,但劳动不等同于审美活动,劳动者不等同于艺术家,只表明人类的劳动不是纯粹的工具性劳动,还包含价值性方面。

2 美的主客观统一是以劳动为基础的

事物要成为审美对象,需要两个条件:1 自身的某些特性 2 审美主体的能力。因此,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劳动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活动,劳动本身具有主客观的统一性,这带来了审美活动的主客观的统一性。

总之,美是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主客观统一。

篇2:美学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

1、《审美教育书简》☞ 是席勒所著的西方美学史上讨论美育的一本重要著作。他认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认为美育可以恢复人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造就完整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席勒从人文教育角度,从寻求人的精神自由和人性的完满角度来讨论美和美育问题,对我们认识美育的性质有很大帮助。

2、日常生活审美化☞ 指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直觉的审美追求,就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或体验经济时代的一种描述。

3、审美体验☞ 是与生命,与人生紧密相连的直接的经验,它是瞬间的直觉,在瞬间的直觉中创造一个意象世界,从而呈现(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

4、过失说☞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一种解释,他认为悲剧主角并不是坏人,他们因为自己的过失而遭到灭顶之灾,这种由人的行为引起的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使人得到净化。

5、审美趣味☞ 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是个人文化的产物,是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

6、优美☞ 又称优美感,阴柔美,秀美或典雅美,是美感经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形态。我们通常所体验的‚美‛就是这种优美感,所以优美又叫‚狭义的美‛。

7、透明错觉☞ 尼古拉·哈特曼提出的,在观察者面前某种属于深远内层的东西被虚构成为伟大而重要的事物,为的是最后化为某种无意义的东西。

8、自然美☞ 是情景交融,物我统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与契合,是‚呈于吾心‛而见于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意象。

9、丑感☞ 广义的美感之一,主要是一种痛感。

10、审美活动☞ 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到人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了自我的存在。

11、净化说☞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一种解释,他认为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而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进而使人得到净化。

12、荒诞感☞ 荒诞是一个被疏离的世界。荒诞感就是在这个世界中体验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可信任感,从而产生一种生存的恐惧。

13、审美格调☞ 是一个人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又称审美品味。

二、简答题

1、谈谈你对审美活动的理解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它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发展,它手人类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2、如何理解自然美的意蕴

♀自然美的意蕴是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是人与自然物(自然景物)的互相沟通,互相契合的产物。/因而它必然受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影响,必然受社会文化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便是同一自然物(如,日月星辰、花鸟虫鱼等),它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不同生活氛围中成为审美对象时,意蕴也不相同。

3、简述艺术品的层次活动

♀两个层次代表:黑格尔‚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层次;苏珊·朗格‚表现形式‛和‚意味‛两个层次。

三个层次代表:桑塔纳分‚材料‛‚形式‛‚表现‛三个层次;杜夫海纳‚艺术质料‛‚主题‛‚表现性‛三个层次;中国古代王弼分‚言‛‚象‛‚意‛三个层次。

按三个层次来说,我们分‚材料层‛‚形式层‛‚意蕴层‛。其中材料层影响意象世界的生成,会给予观赏者一种质料感;形式层是材料层相联系,形式是材料的形式化。/形式层在艺术作品中一方面显示作品(整个意象世界)的意蕴,一方面形式因素本身又可以有某种意味。/意蕴是美感(审美体验)的对象,蕴涵在意象世界中。在观赏中领悟和生成,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艺术作品的这三个层次是不可分的:意蕴蕴含在材料和形式中,形式层的复合性使意蕴层也带有复合性。有意境的艺术品要表现得至境。

4、如何理解荒诞感

♀荒诞感就是在这个世界中体验到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产生一种生存的恐惧。/荒诞感的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人与世界的疏离,一个是由此造成的心理苦闷。荒诞感的实质就是,人面临虚无深渊时所产生的焦虑、恐惧和失望。/是一种复杂的审美体验类型,可概括为含有痛感色彩的焦虑。荒诞感更多的似乎是一种理智感而不是一种激情。/荒诞是反形式,这点和丑接近,荒诞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对审美主体的知觉和想象造成障碍和冲突。/从内容上看,荒诞更接近于悲,是人与自然、社会最深的矛盾,他的对象不是具体的,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感悟。

5、如何理解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

♀美国的杰弗瑞·戈比在《你生命中的休闲》中提出。/休闲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人在职业劳动和工作之余的一种,以文化创造、文化享受为内容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经谁让你世界和文化世界,以优雅的姿态自由自在的生存。/休闲文化的核心是自由的、无功利的、无目的的‚玩‛。/休闲文化常包含审美意象的创造和欣赏,他所展现的意象世界往往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交叉和融合。旅游是休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日常生活的隔离和中断,体验使一切都成了美。

6、简答荒诞的文化内涵

♀荒诞作为一种审美经验形态,比起丑来,向人们的存在的否定性方面做了更大的精进和探索,更为深入。/荒诞是西方近代以来文化环境的产物,他的意蕴也主要是西方现代文化的意蕴,完全是现代西方审美活动发展的产物。/理性、信仰和人的失落,现代文化和古典文化断裂,荒诞出现了,可以概括为人的存在失去了意义。/荒诞最突出的品格是反叛,包括返回自然和返回自我两种方式。

前者拒绝社会,嘲笑现实,后者深入内心,嘲笑人类理性的虚伪和优雅崇高的艺术追求。

7、如何理解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这个命题的内涵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又共同性,另一方面有差异性。

8、简答美感的主要特征

♀①愉悦性:美感的愉悦性是一种精神性的享受,是美感最明显的特性,是美感的综合或总体效应。不同于、但可以包含某种生理快感,可以由某些生理快感转化或生化而来。通常 人们说的‚审美享受‛也指的是美感的愉悦性。

②无功利性: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没有直接的实用功利的考虑(康德)

③直觉性:是一种审美直觉,在审美直觉中包含理性成分,是情与理的结合。

④创造性: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不可重复

⑤超越性:是对主客二分和自我的超越

9、简述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的核心思想

♀他认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认为美育可以恢复人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造就完整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强调审美教育对塑造自由的理性的人、人格完善而崇高的人以现实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席勒从人文教育角度,从寻求人的精神自由和人性的完满角度来讨论美和美育问题,对我们认识美育的性质有很大帮助。

10、简述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黑格尔:‚冲突说‛和‚永恒正义说‛。两种片面的理想的冲突,而不是一般的、单纯的性格冲突。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主要是‚冲突说‛‚永恒正义说‛认为悲剧所表现得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认为个人虽遭到毁灭,他所代表的理想却不因此而毁灭,所以悲剧的结局虽是一种灾难和痛苦,却仍是一种‚调和‛或‚永恒正义‛的胜利。/认为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只是亚里士多德的‚恐惧和怜悯‛,而是愉快和振奋。

11、简述飘逸的审美特点

♀飘逸即道家的‚游‛,是精神的自由超脱,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与天和‛的美感。/表现为:1雄浑阔大、惊心动魄的美,‚阔大‛是超越时空,无所不包的大2意气风发的美感,庄子的‚游‛,不受任何束缚,放达不羁的美感3清新自然的美感,庄子所说的‚物化‛境界,天真朴素的美感。

12、如何理解审美体验的性质

♀审美体验是与生命、与人生紧密相连的直接的经验。是发生在瞬间的直觉,在瞬间的直觉中创造一个意象世界,从而呈现一个本然 的生活世界。

13、简述优美的审美特征

♀○

1和谐感:整体感觉上的○2自由感:心里反应上是顺受反应○3纯粹的形式感:形式和内容相称,表现为和谐、光滑绚丽、整齐对称、合乎比例,呈现为舒缓雅致、精细圆润。特点是:完整、单纯、绝对的和谐

14、丑的审美价值是什么

♀丑的审美价值是一种把丑作为美的对照和衬托,另一种是生活丑化为艺术美。形式上,丑的特点是不和谐。/丑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可以显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常常最能显现一个人、一个事物的个性特征。审丑主要就是体验一种痛感。

15、为什么说节日狂欢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

♀节庆狂欢活动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超越,这是纯粹的审美体验。/在狂欢中,由于超越了日常生活的严肃性和功利性,生活回到了自身,人回到了自身,‚回复到人类原来的样子‛,体验到自己是人,体验到人与世界是一体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狂欢节的生活是最具审美意义的生活。/当代德国学者约瑟夫·皮珀:‚以有别于日常生活的方式去和这个世界共同体验一种和谐,并浑然沉醉其中,可以说正是‘节日庆典’的意义。‛

16、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人的行为造成的。以他的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为例,说明悲剧的主角并不是坏人,他们因为自己的过失而遭到灭顶之灾,这是命运的捉弄。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并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

17、如何理解美与美感的同一性

♀世界万物由于人的意识而被照亮唤醒,从而构成一个充满意蕴的意象世界。意象世界不能脱离审美活动而存在,美只能存在于美感活动。

18、谈谈你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日常生活审美化指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直觉的审美追求,就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或体验经济时代的一种描述。日常生活审美化本质上乃是通过商品消费来产生感性体验的愉悦。最美好的生活应该是使人产生完整的愉快体验的生活,大审美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一种精神享受,追求一种快乐、幸福的体验,追求一种审美气氛。

三、论述题

1、以李白的创作为例,论述“飘逸”的文化内涵及审美特点 ♂(1)文化内涵:‘’飘逸’‘的文化内涵是道家的‘’游‘’,‚游‛有两个内容——一个是精神的超脱,一是人与大自然的生命融为一体。李白的诗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一种自然超脱的精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挣脱一切束缚的自由超脱的意象世界还可以从李白的诗中强烈的感受到人与大自然的生命融为一体的情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取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梦游天姥吟留别》体现的是一个自由的精神境界,又是一个人与大自然生命融为一体的世界。(2)审美特点:飘逸的审美特点有三:一是雄浑阔大、惊心动魄的美感,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

留别》体现的就是宏伟的气势,令人惊心动魄。二是意气风发的美感,李白的《将进酒》给人的就是意气风发,放达不羁的美感,三是清新自然的美感,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表现的就是天真朴素,清新自然,没有丝毫的雕琢。

2、结合具体例证,论述悲剧的本质

♂①悲剧的本质是命运,是悲剧主人公所不能支配的必然性。②以希腊悲剧《俄底浦斯王》为例。俄底浦斯王的遭遇说明命运是不可抗拒的,而且有捉弄人的意味;在作品中,所有的人物都有意识的为避免神渝的预言的实现而做出选择,但就是这些选择使神渝的预言实现;也即是正是人的‚知识‛造成了人的‚错误‛;俄底浦斯的本意并不想为恶,选择去避免为恶,结果却事与愿违,显示出了命运的残酷;亚里士多德说悲剧的‚恐惧‛和‘’怜悯‘,‚恐惧‛’在于命运不放过任何人,这也正是俄底浦斯岑参自主自决的品质在遭到命运捉弄后的感动人,震撼人的地方。所以说命运是悲剧意象世界的核心。当作为个体的人所不能支配的力量所造成的灾难却要由他来承担责任,就构成了悲剧。

3、以杜甫的创作为例,论述“浓郁”的文化内涵及审美特点 ♂(1)文化内涵:○1‚沉郁‛的文化内涵就是儒家的‚仁‛,也就是对人是藏散的深刻体验和对人间疾苦的深厚同情。○

2杜甫的《兵车行》,‚三吏‛‚三别‛都是‚沉郁‛的代表作。以‚三吏三别‛为例,写的是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新婚别》是写‚暮婚晨别‛的一夜夫妻,《垂老别》是写老翁被征去打仗,与老妻惜别,《无家别》是写士兵还乡后无家可归,重新又被征去打仗。从杜甫的诗可以看出‚沉郁‛就是儒家的‚仁‛,‚内涵表现为人类的同情心,人间的关爱之情。(2)审美特点:○1带有哀怨郁愤的情感体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是杜甫诗的哀怨郁愤基调。由于这种哀怨郁愤的情感体验是出自内心深厚的同情感和人间关爱之情,所以这种沉郁的意象和风格就形成一种‚醇美‛。《春望》就是典型。○2带有一种人生的悲凉感,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杜甫的诗也有这种苍凉感,如《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个沉郁的意象世界就体现出一种苍凉感。

4、结合具体例证,论述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

♂按三个层次来说,我们分‚材料层‛‚形式层‛‚意蕴层‛。其中材料层影响意象世界的生成,会给予观赏者一种质料感;形式层是材料层相联系,形式是材料的形式化。形式层在艺术作品中一方面显示作品(整个意象世界)的意蕴,一方面形式因素本身又可以有某种意味。意蕴是美感(审美体验)的对象,蕴涵在意象世界中。在观赏中领悟和生成,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艺术作品的这三个层次是不可分的:意蕴蕴含在材料和形式中,形式层的复合性使意蕴层也带有复合性。有意境的艺术品要表现得至境。

5、结合作品,论述荒诞的文化内涵及审美特点

♂(1)文化内涵:荒诞是近代以来文化环境的产物。理性、信仰和人的失落,现代古典文化间的断裂,荒诞出现了。一个新的审美形态出现可概括为人的存在失去意义,荒诞最突出的品格就是荒诞。○2荒诞粗暴地践踏美,鄙夷崇高,摧毁一切传统。在西方艺术

中,荒诞以讽刺和幽默形式出现,最重要的额题材就是对古典作品的亵渎。如给蒙娜丽莎画胡子,裸体的维纳斯穿上比基尼,让拾麦穗的农妇捡垃圾等,都是对荒诞中反叛品格的表现。(2)审美特点:○

1平面化:西方现代派艺术将完整的、立体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取消,存在的只是面。这种平面化首先从立体主义绘画开始,在小说中,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福克纳的《喧嚣与愤怒》将时空压平。○

2平板化:时空深度的消失造成了无高潮、无中心的出现。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全书的发展永远是水平的,没有传统的高潮的影子。○

3价值削平:在荒诞艺术中,平板的一切都是等值的。因此,‚题材‛在西方现代派艺术中没有多大的意义或没有意义,极其贵重的画框中间仅仅可以是一条抹布。

6、以《安提戈涅》为例,论述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两种片面的理想的冲突:认为悲剧白哦闲的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的调解。○

2从个人来看,互相冲突的理想既是理想,就带有理性或伦理上的普遍性,都是正确的,代表这些类型的人物都有理由把他们时实践于行动。《安提戈涅》中揭示的就是两种理想国王。科瑞翁代表国家的安全和法律,安提戈涅代表亲属的爱,两个的理想是冲突的,但因为都有理由就各自付诸行动。○

3就世界来看,某一理想的实现就要和他的对立理想发生冲突,破坏他或损坏他,这是一种成全某一方就必牺牲其对立面的两难境地。安提戈涅与国王科瑞翁的理想是冲突的,在这种冲突中遭到毁灭或损害的,并不是理想本身,而是企图片面的实现这些理想的人物。

7、结合具体艺术作品,对比沉郁和飘逸的文化内涵及审美特点 ♂(1)文化内涵:沉郁的文化内涵是儒家的‚仁‛,飘逸的文化内涵是道家的‚游‛,沉郁的典型代表是杜甫,飘逸的典型代表是李白。以杜甫的《兵车行》为例,一开头就描写战争使老百姓妻离子散‚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体现的是对人世沧桑的深刻体验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厚同情,这就是沉郁的文化内涵。以李白的《行路难》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的是挣脱一切束缚的自由超脱的意象世界,即庄子的‚游‛的境界。(2)审美特点:沉郁的审美特点是带有哀怨郁愤的情感体验,如《兵车行》描写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激起的杜甫的情感。另外一个特点是带有一种人生的悲凉感,历史的沧桑感。飘逸的审美特点一是雄浑阔大,惊心动魄的美感,如李白《蜀道难》中描写的宏伟的气势,排山倒海的美感。另外一个是意气风发的美感,如李白《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给人的就是意气风发,放荡不羁,逸兴飞扬。

8、谈谈你对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的理解

♂美学家对艺术品的层次结构有不同的划分,比较常见的是二分和三分,以三分为例来分析,可以分为材料层,形式层和意蕴层。艺术品的物质材料层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影响意象世界的生成,如,油画的颜料和画布对油画的生成有重要影响;二是物质材料层面会给予观赏者一种质料感,如,大理石雕塑给人以沉重、粗糙,有质料感,使意象充满韵味。形式层是材料层相联系,形式是材料的形式化。形式层在艺术作品中一方面显示作品(整个意象世界)的意蕴,如,《斗牛》画面充满动感和光感,是点和线的形式感;一方面形式因素本身又可以有某种意味,如,毕加索《斗牛》组画使用极简洁的点和线,将惊险场景描绘生动。意蕴是美感(审美体验)的对象,蕴涵在意象世界中。在观赏中领悟和生成,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有意境的艺术品要表现得至境,如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个谜,带有一晕的宽泛性和不确定性。艺术作品的这三个层次是不可分的:意蕴蕴含在材料和形式中,形式层的复合性使意蕴层也带有复合性。

9、结合郑板桥的话,谈谈你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理解

♂自然美是‚呈于吾心‛而见于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意象。这个意象世界是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厚的灵境。郑板桥这段话最能说明这个意象世界:自然风景之所以能够使人感兴‚有情有味,历久弥新‛,就在于人与自然的契合,所谓‚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社会美和自然美一样,是意象世界,不同的是社会美见之于社会生活领域,而自然美见之于自然物和自然风景。民俗风情,节庆狂欢,休闲娱乐,旅游文化都是特殊的社会形态。在这些社会生活形态中,人们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世俗的,实用的,功利的关系,回到人的本真的生活世界而浑然忘我,快乐陶醉,充满自由感和幸福感。

反对‚笼中养鸟‛,即是说人与天地万物是同类和同伴,是平等的,故人应该把爱推广到万物。他指出‚各适其天‛‚各抒其性‛,认为万物都按照它们自己的自然本性获得生存,作为和万物同类的人也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美感。这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多有体现,例如画家强调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生气‛,花鸟画的环境也都讲究和谐共融,文学作品追求人与自然万事万物的和谐共处。尤其是‚生态美‛所体现的‚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

10、结合具体例子论述悲剧的美感

篇3:复习课中的“1+X”

一、“1+X”的复习模式

复习课,教学课时数相对较少,内容又是上过的,更显得单调无味。因此,如何将知识点纵向“串”和横向“穿”就显得特别重要。笔者提出的“1+X”模式正是基于这一思考。其中“1”表示的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应该把它“串”好。“X”表示的是与核心知识紧密相连的知识,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也可以是多个知识点,相当于“穿越”。这种复习模式可使课堂容量成倍增加,再则,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这样相互穿越,知识回忆频率提高,从而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二、“1+X”复习的实施策略

1. 理清“1”的核心知识

只有理清“1”这个核心知识,才有时间和精力来拓展“X”的内容。因此,依照考纲,将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或形成网状结构很重要。比如我们复习《杠杆》一节,其核心知识是:(1)杠杆的定义;(2)杠杆的五要素;(3)杠杆的平衡条件;(4)杠杆的应用。本节通过对四方面知识的回忆,抓住了本节课的脉络,复习效果自然得以体现。再如,复习《物体的内能》一节,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如图1结构,稍差的学生也是一看就明白。我们复习九年级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形成如图2所示形式,就可以一目了然。

2. 找准“X”理想的内容

“X”内容是一个变量,是由前面核心知识来确定的。假若核心知识内容多,我们挑“X”的内容就少一些;反之则多。如我们复习《功和功率》一节,核心知识是:(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距离;(2)做功大小的计算公式;(3)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在紧抓核心知识的同时,我们要确定“X”内容,假如选择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能量改变了的物体就做了功,不然就不做功。这样很容易判断做功与否,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假如选择简单机械,如杠杆与滑轮对物体做功,难度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假如选择机械效率,可把理想的做功问题变成实际做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从有用功跟总功之比,推导出有用功率跟总功率之比也是机械效率。

3. 做好知识和方法叠加

复习课并不是新课的重来,也不是新课的压缩版,更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回忆和巩固过程,而是学生自主整理,对前面所学零碎知识的整合,是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是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中温故而知新,发展科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科学素养的过程;是学生带着科学的眼光,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比如,复习《电功和电功率》一节,因为这节的公式多,涉及的题目更多。因此,在复习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的解题的方法介绍。在P、U、I、R四个物理量中,知道任意两个就可以求第三、四个量。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三、实施“1+X”的意义

1. 变单调、枯燥为兴趣

复习课最怕的是单调乏味,我们在复习课中加入这个“X”,就是为了激活课堂。教师为了找“X”而不断地钻研教材;优秀学生有了这个“X”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多数学生有了这个“X”而喜欢上复习课。比如,复习《物质的鉴别》时,我们引入物理方法(用磁铁吸引,测密度,测熔点和沸点等),增加了实验活动,使课堂变得有趣而有效。

2. 做到课堂自然扩容

由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不同,加上各节容量的多少不等,因此进行课与课之间知识点微调是很有必要的。如何使各知识点能融入到容量少的课堂中呢?“1+X”的复习模式,可在容量少的课中增加关联性强的一个或多个知识点,这里称之为“X”。教师要善于挖掘、搭配这个“X”,使课堂容量最大化,课堂效果最优化。比如在《力》这节的复习中,可把力作用在点上(做功)自然扩展到作用在面上(压强)和作用在杆上(杠杆平衡),再分别进行编码,使其成为简洁的语言文字或图像(图3),实现了知识内容的自然扩容。

3. 达成教材“超市式”

根据学习需要理论,学生在复习课中最需要解决的是在学习中的疑点问题,此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来,然后按需要设计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重新设计知识的复习程序,大有知识挑着学的味道,我们称之为教材“超市式”。其实教材“超市式”就是因材施教的最好体现,尤其是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能这样实施,复习效率会大大提高。比如,学生普遍反映《电路》学习比较困难,可针对学生的学习难易程度重新编排学习内容。首先给每个小组一套实验包,让他们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然后根据学生连接不当或者错误的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得到正确结论后,再次有意体验尝试。这样把电路的故障和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既有兴趣,又解决了自己心中的疑点和难点。

四、“1+X”存在的问题

1. 基础要扎实

这种复习模式的时间分配往往是30分钟+15分钟,所以学生对前面的核心知识一定要比较熟练,最好能在30分钟内解决。这样,就有时间来复习“X”。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先学后教,这在复习课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2.“X”不能多

这个外加的知识点不能过多,多了可能讲不透彻,也会影响对前面核心知识的掌握。因此,我们在确定“X”时,一定要挑准确,找一两个关联性最强的即可。

3.“1”难确定

篇4:高三英语语法复习1+1

1.情态动词shall

A 用在第一,三人称表请求或征询他人建议

例:You are sweating with that huge suitcase. ___ I give you a hand?

A. shallB. shouldC. willD. would

B用在第二,三人称表警告,命令,建议;说话者意图;相关法规,命令

例:China has warned America that it ____ be responsible for its arms sale to Taiwan.

A. canB. mayC. willD. shall

2.情态动词must

A必须

B一定是must be+n./adj./doing(肯定)/can’t be+n./adj./doing(否定)

一定已经 must have done sth. (肯定)/couldn’t have done sth.(否定)

(常在反意疑问句和虚拟语气中有所涉及)

例:1) She must be a teacher, isn’t she?

2)They must have passed the exam, haven’t they?试比较:

They must have passed the exam yesterday, didn’t they?

C 偏要

例:“May I smoke here?” “If you ____, do it in the smoking section.”

A. canB. must C. will D. shall

3.情态动词should

A 应该

例:“I wonder if I can board the plane with this return ticket.” “There ____ be no problem. Your ticket is valid until the end of this month.”(2011, 南京二模,25题)

A. must B. shallC. should D. might

B 竟然

例:She just couldn’t believe that her husband, to whom she had been loyal for many years, ____ desert her after he became rich. (2009 陕西师大附中二模)

A. might B. shouldC. shall D. must

C 万一

例:The iPod is of good quality. If it ____ break down within the first year, we would repair it at our expense. (2011, 扬州三模,31题)

A. would B. should C. could D. might

D 聯想:虚拟语气中含should的句式

1)suggest(建议)/insist/order/command/require/request/demand that sb. (should) do sth.

4.情态动词+have done结构

1)must have done 2)may/might have done 3)can/could have done 4)should/ought to have done 5)needn’t have done 6)would like to have done 7)had better have done 8)would rather have done

例:“John is really expert at fighting cybercrime!” “Yes, but he ____ his potential if it had not been for his desire to meet the new challenge.” (2011, 南通一模25题)

A. never realized

B. would never realize

C. would never have realized

D. had never realized

5.从句省略

if, unless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although; 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when, 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如果这三类从句的主语和主句的主语一致,可将这三类从句中的主语和be动词省略。

例:Alcohol is classified as a downer, and although it is legal, it can damage the liver and and do great harm if ____ in large quantities.

A. consume B. to consume

C. consumedD. consuming

6.倒装句

A 完全倒装

例:For a moment nothing happened, then ____ all shouting together. (2009福建)

A. voices had comeB. came voices

C. voices would comeD. did voices come

Ba.部分倒装(not until…)

例: Not until all the fish died in the river ____ how serious pollution was.

A. did the villagers realize

B. the villagers realized

C. the villagers did realize

D. didn’t the villagers realize

句型归纳:They didn’t have dinner until their father came home last night.

It was not until his father came home last night that they had dinner.

Not until their father came home last night did they have dinner.

Bb.部分倒装(so/such位于句首)

例: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 “____.”

A. So it isB. So is it

C. Neither it isD. Neither is it

Bc.部分倒装(as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Child as he is, he knows a lot about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7.强调句常考题型

A 强调句的疑问句式

Can you tell me ____ makes LiuXiang so successful?

A. what is it thatB. why it is that

C. what it is thatD. what it is which

B 复杂句型中的强调句

It was just in the room ____ he was born ____ he died.

A. where; whichB. that; that

C. where; that D. which; that

8. with复合结构

1.He came in with a book in his hand.

2.In summer, people like to sleep with window open.

3.With work done, he left the office and went home.

4.With winter coming, many birds fly to the south.

5.With a lot of work to do, we have to stay up late tonight.

9.非谓语动词

A have

have sb. do/doing sth.

have sth. done

have sth. to do/have sth. to be done

have trouble/difficulty/problem/pleasure/a difficult time in doing sth.

B remain

例:With the ____ ten dollars, I can only buy some bread.

A. remined B. remains

C. remainD. remaining

C 考查主從句主语是否一致

例:To be qualified for the job, ____.

A. practical skills in electronics are needed

B. it is reported that one has practical skills in electronics

C. one needs to acquire practical skills in electronics

D. practical skills in electronics are important

10.句型sb. be said(reported, believed, thought…) to be+n./adj./doing

sb. be said (reported, believed, thought…) to do

sb. be said(reported, believed, thought…) to have done sth.

sb. be said(reported, believed, thought…) to have been doing

11. 倍数表达

1. My room is three times the size of that one.

2. I have twice as many books as you do.

3. The building is twice higher than that one.

4. The length of the railway is three times what it was ten years ago.

12. before在……之前;还没来得及……就……

例:The doctors said it would be months ____ he was fit for work.

A. thatB. whenC. onceD. before

以上选取的习题均是近三年在高三英语语法复习阶段的考题。通过重新编排与组合,希望能给学生们带来一些帮助。习题无限,但通过老师们的思考和探索,完全可以将学生们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完胜——新高考英语一轮优化讲练》

2.2008-2009全国各地高考试题

篇5:美学原理习题

A.感性冲动的对象是最广义的生活。B.游戏冲动的对象是活的对象。

C.只有游戏冲动才能实现人格的完美,使人成为自由的人。D.以上说法都正确

2、以下关于美育的说法错误的是?(3.00分)A.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B.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人性的完满。

C.美育指的是在知识层面上的全面发展。

D.孔子是中国最早提出美育的思想家。

3、下列不属于人物美的是?(3.00分)A.灵魂美

B.精神美

C.形体美

D.风姿美

4、“境界”的涵义不包括:(3.00分)A.学问、事业的阶段

B.审美意象

C.审美风尚

D.精神境界

5、“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出自:(3.00分)A.《审美教育书简》

B.《论美》

C.《诗的艺术》

D.《美学散步》

6、以下不属于曹禺作品的是:(3.00分)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茶馆》

7、提倡“人生的艺术化”的著作是(3.00分)A.《西方美学史》

B.《美学散步》

C.《谈美》

D.《诗论》

8、王国维在哪本书中提到做学问要经历三种经历?(3.00分)A.人间百年

B.饮水集

C.人间词话

D.恻行集

9、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是哪种美?(3.00分)A.人物美

B.人体美 C.风俗风情美

D.休闲美

1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3.00分)A.审美教育的目标是追求审美的人生。

B.审美的人生就是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

C.追求审美的人生能够拓宽人们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1、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3.00分)A.人生教育

B.思想教育

C.情感教育

D.智慧教育

12、”一个人的灵魂,看他持手杖的姿势边可以知晓。”是谁说的?(3.00分)A.韦伯

B.贝多芬

C.巴尔扎克

D.福塞尔

13、“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来源于哪部作品?(3.00分)A.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B.宗白华《美学散步》

C.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

D.黑格尔《美学》

14、“现代社会是一种散文的世界,而不是一种诗意的世界”是谁说的?的?(3.00分)A.康德

B.黑格尔

C.马克思

D.恩格斯

15、“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的,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的。”是谁说的?(3.00分)A.体力系

B.席勒

C.黑格尔

D.汤因比

16、以下不属于冯友兰对人生境界的四种划分的是?(3.00分)A.自然境界

B.天地境界

C.功利境界

D.宇宙境界

17、以下不属于“境界”的三种涵义的是?(3.00分)A.学问、事业的阶段、品位

B.审美对象

C.人的精神境界、心灵的境界,即人生境界

D.审美心胸

18、以下对德育和美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3.00分)A.德育是“礼”的教育,内容是“序”。

B.美育是“乐”的教育,内容是“和”。

C.德育和美育可以互相取代。

D.美育对于维护社会安定有重要作用。

19、下列不属于王夫之:“因明学中现量的分类的是(3.00分)A.现成B.现在C.显现真实

D.现实

20、美育的阶段有①胎儿的美育②学龄前儿童的美育③青少年的美育④成年人的美育⑤老年人的美育(3.00分)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判断题(40分)

1、“生态美”就是体现人与万物一体的美,体现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2.00分)

2、美育可以培养审美直觉的能力(2.00分)

3、美学的内容应该指向人生。(2.00分)

4、“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是《红楼梦》中的枉凝眉。

(2.00分)

5、审美能力是体验人生的能力。(2.00分)

6、美育属于德育的一部分。(2.00分)

7、审美教育就是引导人们去追求人性的完满,这就是美育的最根本的性质。(2.00分)

8、美学最根本的就是要提升人的人生境界。(2.00分)

9、美应该贯穿在学校的全部教育之中。(2.00分)

10、科学家常常因为追求美的形式而走向真理。(2.00分)

11、老子的哲学中,道”不是有和无的统一,虚和实的统一。(2.00分)

12、中国戏曲是虚拟的特点,虚拟就等于写意。(2.00分)

13、实施美育具有阶段性的特点。(2.00分)

14、一个人的气象是可以感知的。(2.00分)

15、审美趣味与审美能力无关。(2.00分)

16、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2.00分)

17、冯友兰认为境界有高低,不同境界的人在宇宙间有不同的地位。(2.00分)

18、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2.00分)

19、审美的层面是人生中最高的层面。(2.00分)

20、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是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篇6:美学复习资料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索途径(B.从政治领域探索美的本质

中国提出“里仁为美”的观念是(B.孔子)提出来的。

中国美学界持“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C.李泽厚

下列选项不是美的特征的一项是A.美的主观情感性

被称为近代美学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带头人是B.康德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是(C.优美

中国美学界持“美在心物之间”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D.朱光潜

艺术的(A.自由性)使其表现出突出的独创性、超越性。

人类最早的美学思想产生于(B.文明社会之初)时代

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A.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

不属于美的形态但属于审美范畴的是(D.丑

中国当代美学界被称为“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是(C.李泽厚

艺术是(C.现实美)和理想美的审美统一

《阿Q正传》是(B.悲剧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一说是(D.黑格尔)提出来的。

美学诞生之后,沿着(C.哲学美学)的道路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有康德、谢林、席勒、黑格尔、叔本华、克罗齐、杜威……

第一篇专门讨论美的本质的文章是(B.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

“春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是D.壮美

漫画《武大郎开店》是(C.喜剧

标志着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鲍姆嘉通的《美学》一书出版于(C.1750年)。

美的最高形态是(D.艺术美

中国古代说“天地有大美”的人是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在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之间,就构成了悲剧性的冲突。”是(C.恩格斯)说的。

B.建筑艺术)是一种三度空间艺术、静态表现艺术,具有内部和外部空间性

“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C.艺术的功能)。西方美学史上唯心主义美感论的代表人是(B.柏拉图D.夏夫滋博里)。

西方美学史上从精神意识上界定美的本质的美学家是(B.柏拉图D.康德)。

中国当代最有代表性的美论是A.主观论B.客观论D.主客观统一论E.客观性社会性统一论)。

西方哲学美学的重要代表有(C.弗罗伊德D.黑格尔E.荣格)。

下面属于悲剧美的有()。A.《欧米哀尔》》C.《拉奥孔》D.《祝福》

审美理想具有(B.形象性C.鼓舞性D.远景性

审美教育的特点主要是(A.形象性B.体验性C.社会性D.潜移默化。

主张美在于“自然无为”的人是(B.老子D.庄子)。

属于唯心论美感论的是(A.迷狂说B.移情说C.第六感官说)。

西方心理学美学的重要代表有()。

西方哲学美学的重要代表有(A.康德B.谢林D.黑格尔

属于唯心论美感论的是(A.迷狂说B.移情说)。C.第六感官说

西方美学史上属于唯心主义美论阵线的美学家是(B.柏拉图D.康德)

B.华山之美C.《自由神引导人民前进》E.命运交响曲)的美是崇高美

下面属于喜剧美的有(B.《武大郎开店C.《钦差大臣》)。

审美意识的培养包括(A.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B.确立正确的审美观C.具有一定的审美文化修养)。主张美在于“自然无为”的人是(B.老子D.庄子)

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敦出版了《美学》一书,这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2、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的定义是: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3、“里仁为美”是提出的美的观念;“充实之谓美”是

4、中国当代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主要有四派观点,分别是 主观论、客观论、主客观统一论、客观论社会论统一论。

5、一般说,审美心理的构成元素主要是 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解释

美学:指专门研究客观存在的美和人对客观美的反映和创造的学科。它以审美关系为研究中心,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崇高:是一种与优美相对立的、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美。其感性特征是大、粗、刚、直、涩、动,其美感特征是:审美心态是动荡不安,心境复杂,情感波澜大起大落;想象和理解活动活跃;心理过程由推拒到吸引,从痛苦到愉快。

喜剧:是一种以丑为嘲弄、鞭挞、清算对象,以可笑性为基本特征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撕破丑的假面具的审美形式。

美感:是一种对美的审美活动过程及由此引起的精神愉悦的心理状态。它根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移情说:是一种解释美感本质的理论。代表人物是立普斯。它的主要内容是: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我的情感移注到非自我的对象中去,使对象具有人的情感,成为自我的象征,自我在欣赏对象过程中获得无限自由,从而产生愉快。这种理论,它把美感的根源归结为人的心理调节的作用,抹杀了美感的客观基础,因而是唯心主义的。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指审美活动中一个美的事物引起某一种感官的反应的同时也引起另外感官的反应的心理现象,也叫感觉的挪移。其心理机制是联想。

三、判断:

生活中的悲剧不能直接作为审美对象。

答:正确。因为生活中的悲剧跟人建立的关系是伦理关系,不是审美关系,所以它不能作为审美对象。美感与理智不能共存。答:错误。美感过程虽然以情感活动为主,但理解如盐之于水,悄悄起作用,理解越深,美感越强烈,大量审美事实足以证明。

审美活动中,换一种情感便换一种意象。因此,美是飘拂不定的,随人心变化而变化的。

答:错误。因为美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审美活动中意象可以随着人的感情变化而变化,但是意象不是客观的美的对象。

四、简答题

简述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别。

提示:答案请看讲稿。

比较雕塑与绘画的不同审美特征。

提示:答案请看讲稿。

五、论述与分析

举例论述悲剧的实质和审美意义。

提示:悲剧的实质主要讲清什么是悲剧,审美意义主要讲悲剧对人的教育意义和美感意义,具体请看讲稿。

2、一名美国军官在观看《奥赛罗》的演出中,当剧中人牙古(挑拨离间者)出场时,他开枪打死了牙古;接着又开枪自杀。人们为死者写了两块碑文,对扮演牙古的演员写的碑文是:“最优秀的演员”。对该军官

写的碑文是:“最优秀的观众”。

请运用学过的美学知识和理论谈谈你对后一快碑文的看法。

提示:我们不赞成后一块碑文的观点。解释这个问题必须从两个角度去展开:

一、审美距离说;

二、审美中情和理的关系。这位军官没有跟现实功利保持审美距离;没有以理节情。分析时要把上面两个理论的具体内容阐述清楚

3、阅读朱淑真词《生查子》并回答问题: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请回答:(1)审美联想有几种类型?如何理解其内涵?(2)这首词中运用了什么联想?为什么?

提示:关于第一题,请看讲稿。第二题提示:该词中至少有两种联想:

一、时空接近联想;

二、对比联想。今年元夜时和去年元夜时是时间接近,花市是空间接近,两者合起来就是时空接近引起的联想。今年元夜时与去年元夜时的情景完全相反,去年是人约黄昏后,今年是不见去年人,惟有泪湿春衫袖,这种由相反情景引起的联想,就是对比联想。

【判断题

自然美引起的崇高感不包含道德感答:正确。自然美引起的崇高感有没道德感,因为自然美本身不包含道德内容。

美感本质上是一种情感体验,因而美感是拒绝理性介入的答案:答:错误。审美活动中有理性活动,即理解,但美感中的理解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理解作为美感心理结构元素之一,但它以积淀的形式隐藏于审美心理结构之中暗中起作用。

美不是形式,但美表现为形式。答:正确。美是有内容的,就是体现着人类的社会实践的内容,但其内容必须通过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被感受到,所以美表现为形式。如人的高尚道德必然通过言谈举止的形式表现出来。

凡是真的就是美的答:错误。真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真本无所谓美与丑,但真是美的基础和前提。美所包含的生活内容、所体现的对实践的肯定,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性。但真不一定美,美不是真本身,真必须具有肯定性或积极性的生活内容才可能成为美的因素

自然美是人的意识加工的结果错误。自然美与人有关,但不是人主观意识加工的结果,而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结果,即自然通过人类的实践,成为人化自然,成为对人的实践的肯定形式,具有社会内容之后才成为美。所以,美存在于人化自然之中。

现实美是最高形态的美。:答:错误。现实美是一个最广阔、最丰富的美的领域,但是,现实美有其局限性,比较分散,不够集中,不够完善和理想;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自然美的内容朦胧,不能直接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和思想感情。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能动反映,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特殊的美,才是美的最高形态。

没有移情就没有美感。答:错误。美感的产生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上的,审美主体受到审美对象的美的刺激而产生美感,不一定主体移情才产生美感,移情仅是美感产生的一种方式,不能用局部现象概括全部。所以没有移情就没有美感的说法是错误的。

五星红旗的美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美。错误。五星红旗的美表现为一种形式美,但它的形式美已被赋予一定的社会内容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所以不是纯粹的形式美。

真的不就是美的,但真是美的基础。答:正确。真是美的基础和前提,但真不等于美。美所包含的生活内容、所体现的对实践的肯定,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真必须具有肯定性或积极性的生活内容才可能成为美的因素

自然美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答:错误。自然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但自然美是在人类出现之后与人类发生了关系,经过人类长期社会实践而成为人化自然,成为对人的实践的肯定形式,具有社会内容之后才成为美

凡是崇高的都是令人恐惧的。答:错误。崇高的自然会令人恐惧,但崇高的人不会令人恐惧。

审美活动中如果产生联想就是心思旁迁从而必定破坏美感答:错误。这种观点都是片面的、绝对化的。审美活动并非一定要联想,但积极的联想有助于打开广阔的审美视界。虽然有的联想如涉及功利内容则会破坏审美的心态,但并非一切联想都如此。

不同的人心中产生的月亮意象是不同的,这说明,月亮的美是因人而异的答:错误。美具有客观性,在审美活动中由于审美主体的主观作用,审美对象会在不同的审美主体的头脑中形成不同的审美意象,但作为审美对象的美具有客观性,不以审美主体的主观作用而改变,即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不同的人感受到的月亮的美不同,是月亮意象不同,但是月亮本身的美没变化,即不因人而异。

人类劳动都是美的。答:错误。人类劳动必须是自由自觉的,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才是美的劳动,异化劳动就不美,因为它既不合规律,也不合目的,人在异化劳动中不感到愉快,而是感到痛苦。美感是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统一答:正确。美感活动中,审美主体对对象采取一种凝神静观的态度,即无实际功利追求、无欲望、无所为的态度。这就是美感的非功利性特征。但是,这种非功利是个人心理状况,其背后隐藏着社会功利内容,没有一定的社会功利内容为基础的事物是不会引起美感的。这就是美感的二重性。

美是生活答案:是一种对美的本质的看法,代表人物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他针对唯心主义的美论,提出了“必须从社会生活出发去研究美”的原则,即“美是生活”的著名定义。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从人类客观社会生活出发探索美的本质,把美的观念从天国拉回人间,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但他的美学思想是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他对什么才是“美的生活”的理解也是模糊的;定义本身就过于宽泛和不确定。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美学答案:是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美、审美和艺术三部分,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优美是狭义的美,优美是以秀巧和温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美的形象,其感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小、柔、曲、细、静、圆、滑,通常给人秀丽、幽雅、清新、柔和、轻盈、明媚的感受,如“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中国古代所谓“冲淡”、“秀巧”、“秀婉”就是指优美,也就是“阴柔之美”。

异化劳动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审美关系审美关系不同于人对现实的实践关系,也不同于人对现实的认识关系,审美关系是人以直觉形式和情感体验为特征而与外部世界发生的关系。情感是人审美地把握外部世界的中介,求美是审美主体的最终目的。

审美移情说认为美感是由于审美主体把自己的生命、感情移入到知觉对象中去而发生的。代表人物是立普斯。他认为,移情中审美主体使无生命、无感情的事物有了人的生命、感情,而有限的“自我”进入无限的“非自我”,自我自由伸张,物我同一,从而感到愉快

审美距离说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布洛提出来的。他认为美感是由于主体与对象在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时产生的,即主体与现实功利目的保持距离,客体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完全割断,是美感发生的根源。这个观点,就叫做“距离说”。距离说是从心理上解释美感产生的原因,即主体与客体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时,美感才能发生。

净化说西方美学理论之一。净化意为熏陶、宣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悲悯和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以净化,获得无害的快感,从而达到某种道德教育的目的喜剧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不仅包括了喜剧艺术,同时还包括了现实生活中的喜剧性现象。在人的情感上,喜剧以“笑”为载体,还包括滑稽、讽刺、幽默等次等形态,它常常用于评价某一重大的社会历史现象,黑格尔认为,喜剧是“形象压倒观念”,因此表现了理性内容的虚无。喜剧感的笑由于包含着深刻的理性批判的内容和犀利的讽刺,因此是一种严肃的笑,所以高尚的喜剧往往是接近悲剧的。

丑丑首先是一个人类学范畴,其次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再次才是美学范畴、审美形态。丑首先源于人们对丑的感受的形成,也就是说,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了对丑的认知,丑的事物也就成为人们审视的对象,丑感也就形成了,经过逻辑总结成为丑的审美形态。丑的产生与人们对自然、社会的极度恐惧感相关。凶残的自然和作为对立力量的社会在早期人类的意识中,都是不和谐的、陌生的、给人以恶性的刺激。在原始巫术和神话世界中,这些异己的力量被描述成十分反常的形象,从而形成了人们恐惧的审美意象形态。这些意象形态进入到人们的潜意识中,成为人们的深层欲望,在审美活动中,则表现为对丑的事物的不和谐的意义。作为审美形态,丑揭示的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了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美感答案:所谓美感,就是由美的事物所激起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表现为情感的激动和愉悦。也叫美感经验、审美经验或审美心理。美感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其突出特征是情感性、直觉性、愉悦性和非功利性。

通感通感就是在对一事物的感觉中,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的现象。

审美对象指一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事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

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首先使用的术语,即客观的自然界不断进入人的活动的过程,由于人的实践活动使原生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的自然生态系统。“人化自然”是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是打下了人类实践活动印记的自然,也叫做人的自然。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是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界,人类创造的自然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本质力量越来越表现了自然界的对象化,自然界在越来越广泛的意义上成为人化自然。

美是关系从事物的关系中寻找美,结论是“美在关系”,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狄德罗。他的“关系”有一种是与人无关的,是实实在在的客观事物的关系,另一种是被察知的物的关系。由此他提出有两种美:“实在美”和“相对美”。这种观点显然也有片面性和机械性。

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即理想美的观念,是人们认为现实生活和审美对象应当如何的观念,即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从心理活动的实质说,美的理想是一种指向未来、指向人的生活远景的创造性想象。审美理想是在对现实中众多美的事物的集中、提炼的基础上形成的。美的理想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是审美意识的灵魂,也是美的创造活动的灵魂。

艺术美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能动反映,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特殊的美,是美的最高形态。艺术美就是艺术家在一定的美的理想和追求驱使下对现实的能动的审美创造,是对现实的理想化、典型化、审美化的活动产物。艺术美高于现实美。

悲剧悲剧是在人生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它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悲悯、悲哀,而是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毁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引起激荡和振奋。

社会崇高:即社会事物的崇高。凡是体现着真与善高度统一的内容的,对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社会历史发生了巨大影响和作用,强烈震撼人们心灵的社会事物,就是社会崇高。社会崇高偏于内容,偏于善,善在斗争中掌握了真而达到真美善的统一,才能构成社会崇高。社会崇高主要指人及其社会实践。

如何理解美感的特征答:(1)愉悦性。愉悦性是美感最基本的特征。不能引起人们的愉快感受(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的就不能称之为美,而美必然引起人的愉快感受。(2)非功利性。美感活动中,审美主体对对象采取一种凝神静观的态度,即无实际功利追求、无欲望、无所为的态度。这就是美感的非功利性特征。(3)直觉性。即不用通过概念、逻辑推理、理智思考就能从对象获得美感。这种现象叫做直觉性。唯物主义者认为它是一种有经验准备的、没有意识到的知识。(4)情感性。美直接向人们提供形象,而美的形象具有娱乐的感染性,能打动人的感情,所以,一方面,美引起的美感反应主要是情感被打动,表现为动情心态;一方面,对美的把握主要通过情感去体验和品味,表现为以情揽物的心理活动形式。所

上一篇:寒假随笔一下一篇:202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