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学位论文

2024-05-31

本科生学位论文(精选8篇)

篇1:本科生学位论文

本科生学位

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生公选课逃课现象及原因研究

学科专业:教育研究方法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导师姓名:孙来勤 教授

开题时间:2014年6月

一、选题的价值、意义及可行性论证

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大学的质量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克服大学生公选课逃课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通病和难以有效根治的顽疾。所以,本次将通过对在校大学生逃课的调查研究,找出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我们能够尽快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改变学校教学模式,加强在校教师、学生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

(一)理论意义

(1)学术的角度。选择这个主题是为了能够通过客观的调查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最重要的是与之前的研究形成比较,从而有利于达到借鉴的目的,完善学校的管理与教学模式。

(2)现实性角度。目前“大学生逃课”这一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深刻认识、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3)宏观的角度。“大学生逃课”从表层看来,似乎只不过是大学的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它却关乎着学生本人的自身素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并且对于学校、社会乃至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实践价值

有利于缓解当前我国大学生公选选课逃课的现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研究的可行性:

1.已搜集了大量有关大学生公选课逃课现象及原因的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和整理,已学习和掌握了问卷法、访谈法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2.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问卷发放对象为在校学生。

3.大学生公选课逃课现象的前期调查已经准备就绪,并编制了相应的调查问卷。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经过文献查阅发现,关于解决大学生公选课逃课现象的呼吁越来越多。王益民在《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成因与对策》一文中,对这个问题提出了5点建议。具体为(1)明确培养目标,营造校园文化。(2)抓紧课堂教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3)指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4)加强校内学术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5)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黄萍在《高校学生逃课现象剖析及解决对策》一文中提出六点解决方案:(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2)实行弹性学分制;(3)改进教学方法;(4)改变考试方法;(5)严格学生的考勤制度;(6)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主要概念界定

逃课概念界定:人们一般所说的“逃课”多是认为学生没有按时到课堂上课,有时也称为“翘课”。事实上,“逃课”可分为“显性逃课”和“隐形逃课”两个概念。“显性逃课”概念,前苏联心理学家季亚钦科曾这样定义: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

选课概念界定:选课制,也称课程选修制,即允许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包括选择课程、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进程。

2、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为:运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在校大学生公选课逃课现象及原因。

(二)、研究思路

1.搜集有关大学生公共选课逃课现象及原因的文献,对此现象形成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作为编制问卷的参考依据。

2.根据已有研究,编制大学生公共选课逃课现象及原因开放性问卷,并选取在校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人数60人,进行问卷调查。

3.对调查结果进行编码处理,归纳出大学生公共选课逃课现象及原因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4..对调差数据作分析和探讨,总结研究结果,并撰写论文

(三)研究方法

文献法,问卷法

四、论文总体计划和进度安排:

2014年1月论文选题014年2月开题报告

2014年5 月抽样检查

2013年6 月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郝爱花《大学生逃课分析及改革探讨》2011年第2期

[2]王益民 《大学生选课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1(03)

[3]李介.王雄雄 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青年研究2006(01)

[4]聂冬栋《大学生违纪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9).136 6.[5]周彩.《大学生旷课违纪的特殊心理探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六、文章大纲:

大学生公选课逃课现象及原因研究

一、大学生公选课逃课现象及原因研究应然分析

(一)大学生公选课逃课现象的涵义

1.逃课现象

2.逃课现象特征分析

(二)大学公选课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

(三)改变大学生公选课逃课现象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公选课逃课现象及原因研究实然分析

(一)大学生公选课逃课现象及原因研究的调查

1.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3.样本描述

(二)大学生公选课逃课现象及原因研究现状

1.问卷调查

(1)研究设计

(2)研究过程

(3)研究结论

2.访谈

(三)调查结论

三、大学生公选课逃课现象及原因分析

(一)自身内在素养的原因

1.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2.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

3.课堂乏味单一,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二)社会、学校和家庭外在影响的原因

1.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显得松散,弹性较大,强调的是大学生的自制、“个性发展”。

2.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

3.父母对大学生的大学学习关系程度降低。

四、大学生公选课逃课现象对策:

(1)加强纪律教育,防患于未然

(2)加强学风建设和考风考纪

(3)不断改革学生管理工作

(4)增强依法管理意识,完善违纪处理制度

(5)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

(6)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7)重视对受处分学生的再教育,做好违纪学生的思想工作

(8)倡导文明修身,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篇2:本科生学位论文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作不具有学士学位资格认定:

1.未按时获得毕业证书者;

2.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校纪校规,受到记过以上(含记过)处分者;

3.学位课程平均成绩低于70分者(保留一位小数);

4.四年制本科必修课(不含公共必修课)补考门数达到6门及以上者(五年制本科8门);经补考获得的必修课(不含公共必修课)学分超过20学分(含20学分)者(五年制本科超过25学分,含25学分);

5.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成绩未达学校规定者;

二、对于有第一条之3、4、5、6款之一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经学生申请,教学系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授予学士学位;有第一条之3、4、5、6两款者,必须至少满足下列两个条件,并经学生申请,教学系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授予学士学位;

1.积极主动报名参加“农村资教”、“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支农”、“到村任职”、“毕业生入伍”等项目并被录用到岗者;或在体育运动会、文艺活动比赛中获校级一等奖、市级二等奖或省级三等奖及以上的。

2.在校期间参加各类专业学习竞赛(含作品展出),获校级一等奖、市级二等奖或省级三等奖及以上的。

3.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刊物(不含增刊)上公开发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4.在校期间以第一发明者身份获得国家专利(署名单位为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的。

5.毕业年份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并被录取的。

6.报名参加“选调生”、“村官”、“新农村教师招聘”和“公务员”等统一招录考试被录用者。

7.在校期间,非本专业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六级和国家级计算机三级、国家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注册建造师、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等。

说明:被记过的学生必须符合下面之一:

1、发表一篇论文和满足上述第1条;

篇3:本科生学位论文

1980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81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学位管理制度, 这是发展我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重要立法。条例规定了我国学位分为三级, 即学士、硕士、博士。学士学位是三级学位中的基础学位, 对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 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它体现了大学本科阶段培养人才应达到的学术水平。学士学位的设立确定了我国学位制度的完整性, 也为培养高素质本科人才提供了保证。而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今天, 学士学位作为三级学位中基础学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一、高校本科生学士学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士学位是三级学位中最基础的学位, 是学位金字塔的最底层, 是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基础, 因此其授予工作政策性更强, 涉及的数量更大, 标准更不好掌握, 操作难度更大。如果要求过低, 就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要求过高又会造成学位授予比例过低, 制约了学生向更高一级学位的申请数量, 同时给学生就业也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 当前学位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普通教育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管理、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广泛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标准, 使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成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导向性工作, 进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1. 没有真正理解学士学位的内涵及缺少对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重视

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用人单位在评价一个本科生时看重的是毕业资格, 以毕业证书作为其工资、职务、职称晋升的依据, 再加上学士学位授予的人数比较多, 使得学士学位的“价值”在人们心目中得不到充分体现。一些高校往往重视的是博士、硕士培养工作, 相当一部分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对学士学位的内涵、学士学位的标准和学士学位授予的目的意义认识还不一致。这就直接影响了高校对学士学位的基础性、学术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直接影响了学士学位授予的质量。

2. 以学生就业为出发点适当降低了学位授予的标准

因受社会上需求的影响, 近几年全国大学生就业率较低, 各高校为解决该矛盾, 同时考虑到学校招生工作的良性循环, 各高校适当调整了学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士学位的授予质量。

3. 学士学位授予的学科门类管理混乱

有些高校增设新专业时, 上一级学位主管部门批复为某学科门类, 但随着就业需求和培养目标的变化, 学生毕业时被授予为另一学科门类, 导致学士学位数据无法及时上报, 给学位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 学士学位授予制度建设不够健全

在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出现有的学校缺乏全面的、系统的、规范的学士学位工作规程和实施细则, 遇到问题往往无章可循;有的学校制定的学士学位规章制度, 对学士学位的相关规定没有作详细规定;有的学校制定的学士学位工作规章和细则的内容过于陈旧, 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学士学位管理工作的需要, 对于新出现的一系列学士学位授予的新问题没有作到及时补充和修订。

5. 对国外高校相关学士学位制度的了解不够深入

我国每年都有许多学生申请留学。由于缺乏对我国高校体制的深入了解, 国外大学在接受入学申请时大多审查学生是否获得学士学位, 以此来衡量学生的学术水平。但对于留学学生的成绩审核经常需要一些烦琐的手续, 有时因申请留学国家与我国的学位授予制度有些不同, 学校还要出具一些相关证明材料, 因此, 为缩小与国外学士学位授予质量的差距, 笔者建议国内高校应更多的借鉴国外成熟的学位授予制度和标准, 洋为中用, 用公正的学士学位标准去加速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 使之与国际接轨, 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求学空间, 以适应新世纪教育的发展要求。

6. 学士学位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学校对学士学位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 学生没有真正了解学校学士学位授予细则的具体内容, 部分学生直到毕业时学校进行学位审核, 才知道自己没有符合学校授予学士学位所规定的条件和标准, 此时对学生的前途已经产生了弥补不了的严重后果, 对学士学位授予学校也造成了极其不好的影响。

二、进一步强化高校普通教育本科生学士学位管理工作

1. 重视普通教育本科生学士学位工作, 加强对学士学位工作的管理

学士学位授予量大且涉及的学科门类广, 作为管理部门相应的工作量非常大, 尤其是申请学位前后, 要准备学位委员会讨论学位的各种材料, 颁发学位证书, 整理学位档案等, 且学士学位是我国三级学位中的基础学位, 其授予质量决定学校输出人才的质量, 因此, 学校要将学士学位放在一定的位置予以重视, 加强学士学位工作管理。只有好的管理才能出效益, 好的管理才能出质量, 好的管理才能出人才, 只有按照规范的管理程序, 严格执行规定,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本科人才, 真正地杜绝学士学位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 强化学士学位意识, 加强学士学位的宣传教育

针对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学士学位意识, 对国家的学位制度能够充分的理解, 平时应该及时了解上级教育部门新出台的学位政策, 保证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制度的规范性、完善性和前瞻性;学校应加大学士学位政策宣传教育的力度, 调整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和标准时应加大宣传力度, 保证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 同时结合实例教育, 引导学生理解学士学位的意义内涵并不单纯是为了文凭, 重要的是要为成才打下基础, 向高目标攀登, 养成努力学习、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 以学位为动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校从2001级全日制普通教育本科生开始实施学分制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我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于2005年修订了《齐齐哈尔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暂行办法》, 具体规定为:

本校普通教育本科毕业生拥护中国共产党,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遵纪守法, 品行端正, 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 其课程学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 的成绩, 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经审核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 按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所属的相应学科门类授予学士学位。凡因学习成绩原因未获学位证书者, 可在毕业后两年之内回校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课程的各种考试, 成绩达到规定要求后可补发学位证书。这些规定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4. 以学位为动力, 促进学风、校风和考风的建设

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暂行办法中规定:在校期间因考试作弊, 或违反其他校规校纪而受到留校察看处分者不授予学士学位。因为学生以学业为主, 考试作弊说明了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错误, 同时在学术水平上存在虚假。而且考试作弊严重影响着学风、考风、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对于违反纪律受到处分的同学, 如果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过去的错误有充分的认识, 改过自新并在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特别显著的进步, 毕业时我校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 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议, 符合相应规定, 可以授予其学士学位。具体规定为:

(1) 经学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或学生工作处) 认定受处分后表现较好, 并且在毕业前最终学习成绩排名 (按平均学分绩点计算) 在本专业前40%;

(2) 毕业时考取硕士研究生;

(3) 学生毕业当年未达到学位要求, 毕业后考取特殊工作岗位 (如国家公务员等) ;

(4) 学生毕业当年未达到学位要求, 毕业后如在工作岗位有出色表现和杰出贡献的, 或为学校作出贡献的, 可在满两年后由学校核定发证。

这些规定对学生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用学位引导学生遵纪守法, 促进了学风、校风和考风建设。

5. 以学位为动力,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 是教育的生命, 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 以学位为动力, 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调动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总之, 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 对学生影响深远的严肃性工作。知识经济时代对学士学位这一基础学位的授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每一名学士学位工作者应本着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深入进行科学研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按照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宗旨, 积极进行学士学位授予方面的课题研究, 努力探索科学、合理、更人性化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 规范学士学位授予工作, 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诚怡.高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9) .

[2]叶晓萍.关于学士学位授予细则的几点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 .

[3]刘朝亚.关于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几点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

[4]刘国跃.做好学士学位工作促进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8, (11) .

篇4:本科生学位论文

留学专家表示,要理性看待美国留学趋势,并分析称,2010-2013年美国留学都将火热如荼。

据介绍,中国本科留学潮凶猛,单是申请2011年秋季留学美国本科的人数,有可能超过5万人。本科留学的人数占所有申请留美人数的60%,研究生留学的超过20%,约有10%的学生中学阶段选择出国。但是据统计,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在考虑让学生去美国接受高中教育。

留学有“三境界”

留在专家Mr.Michael Wang,深度分析留学“三境界”,即为:为留学而留学,为留而学,为学而留。

“为学而留”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学有所成并学成归来。这些“为学而留”的学生和家庭在申请签证之前就应该有自己的计划或打算,应该有明确的留学动机和留学目标。这一境界,比较适合那些期望赴美攻读名校研究生或博士,主要学习理工类专业的人群。另外,有家族企业的子女、大企名企或政府官员的子女,也会通过这种途径,选择高中毕业后留学攻读本科。针对该类型,Mr.Michael Wang 建议留学前3-5年开始整体规划。

“为留而学”,主要是为了留在美国工作发展,或定居移民。从留学专业与职业规划来看,“为留而学”的选校选专业的技术含量更高,他们应该从美国就业市场的需求和中国学生就业竞争力来规划职业。一句话,和“人文”打交道的专业和职业是美国人的优势,和“数理”有关系的专业和职业是中国人的特长。

“为留学而留学”,Mr. Michael Wang认为是留学的第三个境界,虽然感觉是充满争议的留学动机,但是在实际每天留学咨询中依然会遇到不少这样的学生或家长,特别是家长尤为表现突出。

Mr. Michael Wang表示,或许这三个境界不能囊括所有留学家庭和留学学子的动机和目的,但仅仅是飞跃万里的旅途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眼界。希望父母和孩子在做出留学这个重大人生决定之前,可以想想你们的留学是哪个境界,相信会有所领悟,从而找准留学途径,让异国的经历改变人生的宽度。

留学资金怎么计划?

赴美留学,本科一年总费用为15万元-35万元人民币。私立大学比公立大学每年高出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费用。现在更多家庭倾向于年费用在15万元-20万元之间的美国大学。

留学专家建议,公务员、教师、医生等家庭的子女比较适合选择费用在20万元左右的公立大学,这些家庭已经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适宜培养学习型人才。

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如若选择留美攻读本科学位,可选择相对便宜的公立大学或社区学院,其中社区学院年费用在10万元—15万元,学生在社区学院读完大一、大二后,可转到协议的其他大学继续完成学业,这样最高能节省50万元教育经费。

美国奖学金设置极其丰富,对于有留美意向、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可以从初三开始做留学准备,提早规划,以便申请高额奖学金,减轻家庭负担。

篇5:本科生学位毕业论文规范要求

本科生学位毕业论文是表明作者的研究成果或在研究工作中的.新见解,并据此申请学士学位的重要文献资料。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位毕业论文的质量,特制定本统一要求。

一、内容

篇6:本科学位论文

题目: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相关问题探讨指导老师: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函 授 站: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完成日期:

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相关问题探讨

文 提 纲

一、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是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财政预算管理能够提升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益和效率

二、当前政府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管理体制方面

(二)预算的执行管理方面

(三)预算监督管理方面

三、政府预算的现代化管理

(一)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不断提高

(二)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得到加强

(三)预算监督管理的基础扎实稳步推进

四、进一步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一)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二)推进部门预算经费管理和部门财政结余结转资金需加以控制的几点建议

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相关问题探讨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所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近年来,随着地方财政收支规模的快速增长,我国进行了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改革。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收支活动经过不懈的努力,随着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取得了有效提升。但是由于预算管理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政策性强,加之世纪工作中制度建设、职能定位、工作机制、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不完善,财政部门对部门结余资金管理相对薄弱,一方面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大量财政结余资金长期留存部门和单位,影响预算执行的效率性,造成财政资金闲置浪费。造成了部门预算管理信息统筹不足、衔接不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整体效益的发挥和财政资金配置效益、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新预算法;财政预算经费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结转结余资金

一、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是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环节组成了当前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效大小,也是由各环节要素决定的。财政预算是政府组织和规范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工具,政府收支分类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预算能规范政府的收支行为。政府预算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政府预算能真正体现其本质实现其功能,预算资源集中统一配置、预算信息明细化和预算监督,有利于规范政府整体的财政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财政部门预算的约束力。

(二)财政预算管理能够提升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益和效率

现代政府管理理论认为,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财政预算管理应当符合现代管理理论的要求。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所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目标、领导和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财政预算管理就是指在政府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财政收支活动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经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收支运动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使政府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如果说财政预算体现的是“需要做什么”则财政预算管理就是“需要怎么去”,是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和监督全过程中各项制度、业务规范的总和。

二、当前政府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管理体制方面

1.部门对编制预算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预算执行是否严格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编制部门预算是整个部门职能和业务的体现,而很多部门的预算仅仅靠财政人员编制,没有跟业务经办人员、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必定会造成预算数与实际资金需求脱节。同时,各部门的财务人员对预算编制的政策最新变更和改革的敏感度不够,对新政策的理解和解读不够深入,往往造成预算编制的政策性错误。

2.项目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和细化的问题依然突出。项目编报数量繁多,缺乏一套能规范部门基本运行所需项目数量、项目金额的评价体系;许多部门申报的项目预算,仍未真正做到“立项有依据、计算有标准”的起码要求,预算安排的项目前期论证或前期准备不充分,项目资金下达后项目单位才进行论证或展开前期准备工作,造成资金迟迟无法支出。预算超投资计划安排项目资金,年初预算不是按项目投资计划,而是按项目投资概算安排资金,把所有收入、支出纳入部门预算,造成项目资金结余结转等,预算缺乏硬约束,预算调整和追加频繁。

3.预算管理体制的重要性,重预算轻管理,预算编制往往流于形式。目前各级预算资金分配权和项目确定权高度集中,而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却高度依赖地方,影响了地方各部门对资金管理监督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重分配轻管理,缺乏项目跟踪机制,造成资金下达后支出缓慢。

(二)预算的执行管理方面

1.进度缓慢且不均衡。年初编制预算时,争项目、争经费等“讨价还价”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但是一旦预算批复后,则支出进度缓慢,造成年终预算资金或指标有较大结余,影响整个财政支出的进度和资金使用效益。

2.收入进度不均衡,前慢后快,加之必须首先保工资、保经费、保正常运转,所以项目资金是否拨付以及拨付多少职能视财力情况予以安排,导致很多项目无法在上半年或按进度及时拨付到位;同时,财政支出分月进度明显缓慢,财政支出前松后紧的现象明显,财政支出科目间经常出现不均衡现象。

3.现行国库集中支付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只是将改革前的“以拨代支”方式变为“以批代支”方式,未从根本上改变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仅仅是改变了资金的管理权。现行国库集中支付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用款计划批复下达即视同资金拨付预算单位,预算单位按照皮肤的用款计划登记收入账,财政总预算会计按照权责发生制列报支出。实际上用款计划批复下达后,预算单位并未形成实际支出,用款计大量结余结转,未达到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的初衷。

(三)预算监督管理方面

1.监督机制缺乏威慑作用。目前预算监督某种程度上存在“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情况,对有关部门存在的财政违规违法行为处罚偏轻,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反作用于预算编制和执行上,使得有些制度、政策得不到真正落实。

2.预算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目前,财政各业务处室基本上是独立运作,各自为政,虽有配合,但尚未形成真正一致对外的监督合力,监督也主要侧重于事后,事前、事中的监督比较薄弱。缺乏科学、规范的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实际工作中一举经验为主,主观性较强,监督评价结果的应用有待加强。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由于项目资金性质的不同,难以制定统一的绩效评价标准。况且,各行政预算部门争取资金偏重数量,轻视资金使用质量,存在消极应付心理,没有从根本上重视绩效考评,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与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资金使用上有随意性,经济和社会效益不高。

3.预算管理信息化运行体系不统一,使用效率有待提高。当前,由各地财政部门构建的综合查询分析、资金实时监控等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初步实现了对指标安排和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控。然而,各地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预算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涵盖的内容参差不齐,规划不衔接、标准不统一、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比较突出。

三、政府预算的现代化管理

(一)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不断提高

1.在收入管理方面,逐步将所有政府性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开始编制独立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规范政府收入筹措机制,提高政府财力使用的合规性、有效性。

2.在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方面,部署编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了固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协调沟通机制;在公共预算管理方面,完善基本支出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对项目支出实施滚动管理和事前评审,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16年实践基础,1998年就启动现代预算制度改革)

(二)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得到加强

1.在资金收付管理方面,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收缴与支付,及时分析预算执行进度,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均衡性。

2.在资金绩效管理方面,从选择重点项目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走向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3.在债务绩效管理方面,逐步加强写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4.在监督控制方面,推进监督关口前移,强化全过程监控,扩大向人大报送部门预算草案范围,强化全过程监控,扩大向人大报送部门预算草案范围,细化报送人大审议的预算草案,并采取措施确保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

(三)预算监督管理的基础扎实稳步推进

1.在预算管理基础方面,推进实物费用定额试点,加快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部门基础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完善财务会计制度,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调整完善政府收支科目体系。

2.在基层财政预算管理方面,建立健全乡镇辖区内项目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基层财政管理人员的培训。

3、预算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流程通畅、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加强对各类财政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为财政决算提供可靠依据。

4.预算信息的透明公开取得显著进展

(1)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不断提高预算内容披露的详细程度。(2)在范围上,公开财政收支预算、中央财政国债余额情况、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等信息,完善地反映财政收支的总体情况;(3)在内容上,基本上做到了按款级科目进行细化;

(4)在易读性方面,增加有关图表,加强了解释和注释。通过新闻发布会、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方式对财政预算进行解读。

四、进一步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一)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信息以前是今后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中一个几乎看不见的组成部分——它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他非常普遍,几乎无所不在。

——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

1.信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在我看来,一切行为,都会留下相应的信息;一切需求,也都有赖与充分的信息才能变成现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信息都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是利益的具体反映,也是利益兑现的重要工具;他是制度的依托,也是制度控制的桥梁。可以说,信息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紧密联系着政治、经济与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信息处理变革史。

2.国库账户的动态监控:国库集中支付内部监控,实现财政监督处于该系统的连通,国库动态监控系统与市审计局、市监察局联网,可以时时监控每笔财政资金运行情况。直至三百年前,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依然非常有限。也只是到了工业改革之后,铁路、火车、电力、电报、电话的发明与应用,走向了信息时代即将到来的前奏。真空电子管技术的问世,将信息流从电线中解放出来,并使信息不再局限于文字形式,借助于迅猛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信息极其迅速地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社会。信息公开与透明中,一个信息门户,一个中央数据库,一个应用系统,一个网络平台,一个支撑体系。

(二)推进部门预算经费管理和部门财政结余结转资金需加以控制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部门资金需求信息采集机制。部门预算经费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部门预算经费管理主要以预算信息公开为目标,实行上下联动、部门联手,“编制、执行、监督”并举,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对各部门职能和业务的了解,增强与部门的直接沟通,了解实际资金需求。强化事前监督,加强部门财会人员职能培训学习,提高其政策和业务水平。实地核实部门人员、资产、项目立项依据、资金支出合理性等情况,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实行源头控制。未进行前期论证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安排,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安排,配套管理办法未出台的项目资金木得列入预算安排。项目预算资金按照项目投资计划编制。硬化预算约束,切实减少预算追加和调整。建立预算编制同部门结余结转资金衔接制度,提高部门、单位压缩和消化结余结转资金的积极性。

2.及时准确的完善预算编制内容。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时规范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列支经济科目等,逐步建立项目滚动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制度。要逐步做到有明确的项目实施计划、时间进度等信息,确保项目的可执行性,经确定后原则上不得调整。

3.建立预算项目资金责任制度,强化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切实改革各级部门注重资金分配、项目争取,轻项目跟踪、资金管理的现状,建立完善的项目资金责任制度,对项目实施责任和资金监管责任具体分解到部门、主管领导、经办人员,同事强化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4.涉及政府采购的项目,要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逐步完善各项支出标准体系的建设,逐步减少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主管因素,做到预算编制的公平公正性,特别是项目预算标准要逐步做到编制软件进行控制。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力度,加强单位资产配置基础数据库和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库的建设,作为编制资产配置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5.整合优化预算管理系统,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严格预算执行。(1)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预算指标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整合,逐步实现按经济分类“款”级预算科目纳入到“金财一体化”系统平台,真正实现从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到资金支付整个过程按照“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支付”这一“指标流控制资金流”的自动监控机制,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实施预算单位和财政资金的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所有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的伯父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

(2)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严格按照预算和进度拨付资金,严禁讲财政资金从零余额账户支付到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进一步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减少财政资金的授权支付额度。

(3)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总预算会计核算办法。将用款计划视为财政预算的细化,单位未支出前扔属于财政资金的一部分,年底单位用款计划结余财政自动收回平衡预算。确实需要结转的,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和依据,按规定程序批准后纳入财政结余结转计划。财政总预算会计不再按照批复下达的用款计划列报支出,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数建立备查账,按照实际支用的资金数额登记收入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财政“以批代支”现象,切实控制单位结余结转资金的增加。

6.严格执行预算刚性原则。年初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一次全部下达到部门,预算执行中财政不予追加。除政策性因素外,如遇紧急特殊事项,一律通过总预备费渠道解决。进一步规范预算调整和追加行为,规范现行的预算追加申报程序,建立预算审核会议制度,经讨论并提出意见后呈报市政府批准,增强资金分配程序和过程透明公开。

7.建立定期清理机制。各级财政部门每年要组织开展部门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对部门结佘资金,地方财政要按照规定及时收回统筹使用;对部门结转资金,要督促加快支出,连续两年及以上扔位置处的结转资金,一律由地方财政收回统筹使用。

8.全面提升财政监管水平,加强财政部门队伍建设。加强财政监督队伍建设,建立事前审核、事中监控检查、事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便于财政部门对资金流向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跟踪。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培训学习,提高财政队伍的整体素质。将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纳入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并与次年预算编制结合,为部门预算工作的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7:本科学位论文致谢

万分感激我的导师吴颖民教授,他是原任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中小学德育》杂志社社长(主编)。吴校长严谨、谦和、睿智、前瞻、儒雅、博学,是广东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实践研究的泰斗和风向标。当我遇到学习的困惑、工作的困难和管理的困扰的时候,是吴老师无时无处不在激励着我、引领着我、督促着我,使我能按时按质完成学习和研究任务。

感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扈中平教授、卢晓中教授、黄甫全教授、谢少华教授、葛新斌教授,以及教务处副处长林天伦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左双文教授、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副院长黄牧航教授的教诲与鼓舞。他们的为人品格、处事品位和研学品质,时时激励我对教育本真的苦苦追寻和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无限向往。

感谢四年来共同学习研讨的同窗兄弟姐妹范双利、姚文峰、曹云亮、刘云、李丹凌,我们从相识、相知,走向相亲、相爱,永远不会释怀贵州教育田野考察留下的足迹,更不会消弭梅州汕头高校访学回荡的追问,应是历久日新益醇。只因有了大家的相伴相随,才使得孤寂枯聊的学习生活变得如此色彩斑斓与热烈,时聚时散的喜悦与牵挂见证了我们注定的今世情缘。

感谢年迈的父母和岳父母,是他们康健的身体和无声的关爱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感谢妻子喻炳香女士,是她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抚育子女和料理家务的重任,使我心无旁骛地去欣赏那求学路上的亮丽风景,成就了我又一段别样的人生精彩。长子焦慎已是广州市玉岩中学高一学生,生性开朗活泼,自主独立,聪颖乖巧,嗜好阅读,为我全身心投入自我学习发展提供了精神慰藉和动力。幼子焦谦快满周岁,生来好笑,逗人喜爱,活动规律,快乐成长,让我在烦扰的学校管理和烦闷的书斋啃读的闲暇之余平添了几许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

篇8:本科生学位论文

关键词: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对策

现阶段, 不论是学生写论文的过程, 还是学校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和答辩等, 都更加趋于形式化, 流于表面,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抄袭现象愈发严重。基于这种现象, 研究高校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与对策, 就具有较大的必要性。

一影响高校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

1. 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力度不够

论文指导老师认真辅导学生利用科学合理的写作方法, 学生可以十分顺畅、快速地完成整篇论文。所以, 在学生写论文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十分关键, 能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论文质量。

很多学生的论文选题过大, 面对一些问题繁杂、涉及面极广的选题, 高校本科生仅仅通过一篇毕业论文来阐述根本不够, 议论流于表面, 无法触及到核心问题。在论文选题中, 另外, 学生论文选题陈旧、立意俗套、内容雷同, 这也是导致论文水平达不到一定高度的关键原因。

对于论文内容, 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都较为陈旧, 大多知识对各种理论知识的整理, 或对相关研究成果的重组。没有提出独特的观点并进行新颖的议论, 内容陈旧, 缺乏活力。另外, 毕业论文十分讲究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完整性。但是, 一些学生在写论文的过程中, 不注意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论点、论据混乱堆砌, 不合逻辑。在论文格式方面, 要求也十分严格, 目录、参考文献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但是, 一些学生的态度不够认真, 不注意对论文格式的调整, 出现各种格式不规范的问题。

另外, 许多学生在写作法学毕业论文时“东拼西凑”, 敷衍塞责。在经过简单的加工整理之后便草草上交, 应付了事, 直接导致了论文整体质量的低下。

2. 教师对学生论文质量的审核不到位

在高校临近毕业阶段, 很多指导老师由于事务繁忙, 没有过多的时间来专心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 因此, 会出现“严进宽出”的现象, 也导致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的不重视。论文质量的审核体制不完善, 论文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不达标。如果学生的论文没有经过规范的校验和审核, 就参加论文答辩, 或某些高校组织的答辩也只是一个形式, 选取一些学生代表参加, 就无法真正起到答辩的目的。

二高校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与对策

1. 加强论文写作环节的质量监控

指导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开始毕业论文的全文写作之前先列出详细的论文提纲, 将整篇论文的论点、论据, 以及需要用到的各种实际案例等进行整理, 概括出整篇文章的总体框架。然后有的放矢地根据提纲来进行全文的写作, 保证了整个写作过程的思路清晰、内容完整。

在论文选题方面, 教师要指导学生选取具有实际意义的题目, 避免太过空泛, 重点是将核心问题阐述完整, 在论文选题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渠道, 积极选取标新立异和具有创新性的题材。在论文内容方面, 引导学生做到思路清晰、内容新颖, 为论文增添活力。另外, 要求学生保持毕业论文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完整性, 对论文整体格式需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2. 加强论文审核环节的质量监控

为了保证论文质量, 需要各院校积极地进行制度改革, 加强对论文的管理和审查工作, 切实提高法学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 在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进行指导时, 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学校的具体规定进行写作。如果出现任何不合格的情况, 一律要求其修改或重写。只有在通过初稿审查之后, 方可提交到学校并准予参加答辩。在对学生的论文评审时, 也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可以采用匿名评审的方式, 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通过评阅教师的审查, 认为合格之后方可参加答辩。如果在匿名评审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存在较多严重的问题, 要及时退回并督促其修改或重写。一旦发现论文抄袭现象, 还要予以检举。只有严格要求学生, 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 才能有效保证法学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结束语

针对现阶段影响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强论文写作环节的质量控制以及论文审核环节的质量控制, 让学生认识到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性, 进一步完善高校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审核与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会军、赵运平、刘侠等.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质量监控评价体系[J].管理观察, 2010 (14)

[2]乔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与质量监控[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08 (10)

上一篇:历史名人故事集下一篇:湖北省工商登记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