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2024-06-25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意义(精选9篇)

篇1: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篇2: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那么文化软实力一词究竟蕴含着那些意思呢。我们来听一下约瑟夫·奈的说法。参考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的表述,我们可以将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均要求通过大众媒体表现出来。那么对于诸如此类的影响力,我们国家又有怎么样的表现呢。我国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中国模式”,“北京共识”成为西方学者和政要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意识在增强:中国政府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斡旋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号召力有所提高,这些都是我们中国软实力逐步提升的重要体现。

那么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就在于,加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让中国能在国际上立足,能让中国更好的更快的发展,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也是华夏民族复兴大业的前提。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权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更要宣扬和开拓我们的传统文化。

2008的奥运,2010的世博会,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让更多的世界人民了解我们中国,走入我们中国的灿烂的上下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在这个层面上来看成为了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对于综合国力的一个指标,只有将文化软实力提高,我们的中国才能更好的,更快点的实现繁荣昌盛。

篇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大举措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如果我们把文化理解为“人类一切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 那么“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既包括政治、外交、意识形态、价值体系, 又包括哲学、法律、语言、宗教、艺术等等, 所有这些东西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力, 就构成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 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任何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就必须在不断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力量的同时, 大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精心谋划。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应当采取以下十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手稿中曾经把人类生产劳动的社会分工划分为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 这种分工造就了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的分离, 于是社会生产分化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在物质生产中创造物质产品的能力, 形成了物质生产力;在精神生产中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 形成了精神生产力, 也就是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中, 文化生产力以各种方式充分体现在生产过程中, 成为直接的生产力, 因此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 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体制改革是清除制约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方向, 突破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文化观念的束缚, 尽快建立健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的文化体制, 切实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二、增强文化凝聚力

历史经验表明, 任何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 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 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呢?必须靠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没有这样的核心价值体系做统领, 就会失去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为此, 我们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任务,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三、强化文化感染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 人们的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在这种新形势下,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新需求, 真实表现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 使我们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 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要善于运用现代技巧增强文化的表现力, 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样式, 催生新的文化业态, 实现题材、品种、风格和载体的极大丰富, 使我们的文化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增进文化传承力

要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有益价值。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 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 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在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今天, 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 对丰厚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五、拓展文化吸纳力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华文化胸襟博大、海纳百川, 因兼收并蓄而丰富多彩, 因博采众长而永葆活力。在日益开放的当今时代, 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同世界各种文明的对话。为此, 我们要积极适应世界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的新趋势, 着眼于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 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 使中华文化不仅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 而且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当然, 学习借鉴并不是盲目模仿、照抄照搬, 必须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实际需要出发, 对外来文化进行具体分析, 择善而从, 既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又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信念和原则, 有效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六、激发文化创造力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 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 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 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 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七、提高文化竞争力

在现代社会, 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 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 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 文化的经济功能也越来越强, 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要想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尽快提高文化竞争力, 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八、提升文化传播力

在当今信息社会, 谁的传播能力强大, 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 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 还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 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力量。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作和管理, 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 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和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九、扩大文化影响力

文化影响力是衡量和展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2006年5月, 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文化影响力的一些国家文化及其形象符号, 其中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主要有: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针灸、中国烹饪等。由此可见, 国际上对中国文化形象的了解更多地还是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为了扩大中国现当代文化的影响力, 我们必须借助现代化的文化艺术形式和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创造出更多富于时代气息、体现中国特色的文化标志、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 使现代中国文化尽快走出国门, 影响世界。

十、加大文化保障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还要加大政策扶持、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保障力度。要按照我国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不断健全工作机制, 改进领导方式, 完善规章制度, 落实管理责任, 努力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综合管理。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 形成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加大文化经费投入力度, 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确保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要不断创造条件、完善措施, 推进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师、一批专业领军人物。要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参与文化建设, 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 使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篇4: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以及政策对他国、他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有助于通过文化或是制度上的吸引力增强一个国家的有形的硬实力。文化軟实力渗透于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这就必然要求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一、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

我们现在正阔步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走好这条道路,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能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文化发展成效显著,但是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却不太协调、不很匹配,文化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显现出的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仍然存在,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机联系尚待加强。

现在,我们的城乡文化发展状况很不平衡。城里人平时可以上图书馆、文化馆,孩子很小就学画画、弹钢琴;大城市里的人周末可以看芭蕾舞、歌剧,听交响乐。可是,广大农村虽然说有文化站这个阵地,但投入相对较少,导致相当部分的文化站常年没有或很少有活动经费,设备简陋,很多文化站名存实亡。农村基层文化生活单调,多数农户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概念,有些家庭文化生活年支出几乎为零。农民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多数乡村的文化生活仍是比较贫乏。偶尔看场电影,听场戏等等,而这些活动大多逢年过节才有。文化生活品味不高,劳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看电视、聚众喝酒,甚至赌博打牌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之中。在农村,不健康文化活动在农村依然大有市场,一些乡村神汉、巫婆、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还时有出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是城市与农村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要改变当前城乡文化发展的这种不均衡、不协调局面,靠的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什么?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和桥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好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断言,虽然听起来刺耳,但却发人深省,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

到底什么是大国?美国的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重量级智囊人物之一布热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中提出了大国的四个标志: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繁荣。最终,民族的复兴需要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支撑。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发展主流是军事竞赛,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发展主流是经济竞争。现在,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可能是文化的竞赛。文化对于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的作用。

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很重要,军事实力增强也很重要,制度建设也很重要,但是最后中华民族能不能复兴,最根本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是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生活方式、社会科学、大众文化等等。只有当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具有现代性,具有领先性,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民来学习,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化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实现了,中华文化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整个中华民族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面的复兴,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在今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应对国家文化安全和主权挑战的战略举措

篇5: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论加快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她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坚持社会主义、建立了最高类型的民主价值观、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发展模式.但是,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世界上其他大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加快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 者:孙西辉 SUN Xi-hui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济南,250021刊 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9(3)分类号:G122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现状 意义

篇6:提高文化软实力

从整体上看,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持文化机构运行,一般通过文化事业费反映;二是支持文化设施建设,一般通过文化设施投资反映。十七大以来,文化部围绕文化改革发展这个核心,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按照公共财政投入方向,精心策划文化项目,中央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投入结构不断优化。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带动和引导下,全国文化事业费逐年增加,全国一大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明显改善了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极大地改善了全国各地的文化设施水平,提高了文化服务能力。可以说,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每一步,背后都是公共财政强有力的支撑。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新的发展目标,如何调动和发挥财政、经济手段,保障、引导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关系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现,关系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公共财政对文化发展的保障作用,要积极探索财政投入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一是探索设立国家艺术基金,探索引入基金运行模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行预算公开、政务公开,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财政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优质文化产品。二是改变传统直接投入方式,建立多元投入新模式。全国多数地区对艺术表演团体实行了财政补助与演出场次挂钩的动态投入机制,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促进了院团内部机制和服务机制创新。

发挥公共财政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要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总体部署,根据《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工作重点,努力把《决定》提出的“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这一原则要求,转化为政策安排和制度设计,重点在明确文化投入方向、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和改善管理三方面开展工作,努力探索财政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途径、新办法,进一步增强文化投入的有效性、激励性和引导性,建立起与公共财政支持方向相适应,符合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和管理模式。

发挥公共财政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重大文化项目的服务能力。尽管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文化资源总量不足,许多薄弱环节制约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总结“十五”“十一五”通过转移支付手段有力推动文化建设的经验基础上,要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抓紧谋划,抓紧实施,推动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大文化项目持续、创新发展。

发挥公共财政对文化发展的引导作用,需要进一步创新机制,推动文化经济发展。对已有支持文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要进行修订或延续。进一步落实鼓励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捐赠以及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及民间对文化的投入明显增加。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

篇7: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刚刚起步,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状不相适应,同时也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初始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要借鉴世界文化强国的发展经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更好地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渗透和体现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吸收借鉴外国有益文化成果,大力推荐文化创新,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魅力和生命力。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我国文化的传播,我国的文化传播力不够强大,是制

约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展示给世界更多精彩的内容,这需要我们多角度地实践,多角度地展示,才能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如在大部分美国人眼中,梅兰竹菊是中国画固有的唯一符号,马欣乐先生却让他们认识到了象形文字在绘画中的魅力,让美国人看到更丰富的中国画。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使得马欣乐有机会成为全美最大的斯普林丝环球家纺公司的高级设计师和设计总监,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美国人钟爱的家纺布艺让中国元素在异国走进千家万户,掀起了中国风的热潮,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

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然途径,是文化软实力的物化和有效载体。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是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为此,应着重扶持具有市场领导地位或潜力大的文化企业,鼓励这些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走出去”,充分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壮大

自身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在此过程中,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应成为“主力军”,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广大民营文化企业应成为“生力军”,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

三、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经验。西方发达国

家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早、水平较高,已经形成一整套相对成熟的体制机制和具体运作模式。积极学习借鉴其有益经验,可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创新时间,进一步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和进程。在这个问题上,应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科学选择、合理吸收,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和主体地位。

篇8: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科学意蕴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综合国力

一个国家的崛起, 从根本上说, 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要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不仅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同时还要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经济的发展支援了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而文化的发展, 使得各科学领域向尖端挺近, 尖端技术的提高会促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又转化为经济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提高不仅指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提高, 更不能忽视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再从国家的高度来理解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 从字面上看, 包括两个概念, 一个是文化, 一个是软实力,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 文化一词在《辞海》中有广义的、狭义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精神财富, 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由曾经担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和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的约瑟夫奈教授于1990年代初率先提出的。约瑟夫奈所提出的这一概念认为,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译为英文是“Soft Power”, 可以看出软实力是一种力量, 是力量的另一种表现形态——软实力。把文化作为软实力就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网络传播平台, 借助文化本身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通过间接引导将其演变为意识形态渗透到别的国家, 使软实力发挥的作用比以往更为突出。中国的软实力一说, 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 一种是硬实力, 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硬件设施、国防力量等, 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所谓“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 主要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通过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 》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软实力是建立在文化的广义的概念上进行的, 是指借助文化本身的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通过文化载体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的思想观念一种隐性而无形的力量 (吸引力、感召力、创造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其表现形式就是通过大众传媒、文学艺术、民间活动等一切承载文化传播并体现文化影响力与感召力的一切文化形式。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根本目的是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还要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全面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不断地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看, 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其表现形式就是通过大众传媒、文学艺术、民间活动等一切承载文化传播并体现文化影响力与感召力的一切文化形式。不管是大众传媒的传播还是文学艺术的创作以及民间活动的举办, 都要尊重群众的心理需求, 还要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韩国文化传播公司记者提出,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将如何发挥这种优势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在文化领域有什么具体政策和发展方向?总理在回答中指出, “我们国家有5000年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国家的灵魂, 更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通过加强文化建设, 改革文化体制、建设高素质的文化队伍、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使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充分发挥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文明, 使祖国文化再展辉煌”!在这里, 我们可以根据温家宝答记者问韩国文化传播公司记者的问题中提出的具体政策看出要提高文化软实力, 不仅要加强文化建设, 改革文化体制、建设高素质的文化队伍, 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这就说明, 我们要提高文化软实力, 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而这些文化活动既要弘扬中华文化, 还要符合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 体现时代精神, 就必须遵循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消费方式, 才能满足更多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 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的上讲,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也是通过文化的传播弘扬中华文化,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既要注重吸取和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 也要注重提升公民对共同体制文化的认同。也就是说, 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内容必须体现时代特征, 结合人民的精神需求, 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 真正做到文化发展靠人民, 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这样才能使人民对现有的制度、文化被认同, 使人民在这些制度文化的影响下, 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认同, 并在此基础上物化为创造文化的动力, 使我们的文化更繁荣更昌盛。

因此,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也是我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和民间活动创造和设计要遵循的根本原则。

三、提高文化软实力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

1. 马克思主义认为, 文化是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和产品, 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又给予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以巨大影响。提高文化软实力这一战略思想, 就是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提高不仅指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提高, 更不能忽视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这就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程度,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等。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思想保证, 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始终重视文化建设, 早在1940年, 毛泽东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 多年以来, 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 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 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的社会和新国家中, 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 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 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国家, 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 而且要把一个被传统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 变为一个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 强调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六大以后, 我们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方针。

2. 通过实践证明, 近些年来我国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却遇到了来自国际上的冲击, 发生在国内的自然灾害的打击,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给进出口贸易带来了灭顶之灾的打击, 在面对这些困难时, 我们的政府提出了扩大内需, 保增长的战略方针, 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激活国内市场。抗洪救灾、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中国政府在战胜困难的同时仍然致力于建设事业, 并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投入巨资修建鸟巢、水立方这些体育场馆, 用热情和微笑接待了全世界的朋友, 这些都显示了腾飞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国家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 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 同时还在向世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展示着我们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

1.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是为了向世界展示国家的综合国力。温家宝在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 》中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所谓支柱性产业, 就是要国民经济中吧文化产业作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的一个支撑产业。这一理论的提出, 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为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利用把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 通过文化产品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使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 使人民思想形成合力, 产生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认同。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以此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的精神武器, 以此来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文化软实力, 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文化软实力, 经济、军事等硬实力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提升软实力, 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很重要。

2. 提升综合国力, 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近些年来, 美国除了依靠经济、军事实力的支撑外, 其软实力就是依靠语言优势将各种文化产品连同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行销全世界, 推广他们的普世价值;近些年来, 我国也通过建设孔子学院, 开展中国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动, 在更多地区播出中国电视节目, 在全球推广国家形象片, 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向世界敞开胸怀……我们在经济地位提高的同时, 也在为国家树立形象, 为民族树立品牌, 同时将我们的和平发展理念渗透在各个方面, 向世界人民展示着我们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 以便赢得国际社会更多人的了解和赞同。

当今世界, 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我国通过加强对外文化体育交流与合作, 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是为了让世界进一步认识一个历史悠久、发展迅速的当代中国。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何小东, 盖玉云译[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

[2]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 学习出版社.2007.10.

[3][美]约瑟夫奈.硬实力与软实力.门洪华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孟亮.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软实力[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刘洁, 杨连生, 杨建华.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软实力及其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03) .

篇9:努力提高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1990年。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采的“软实力”,即包括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在国际政治中的结盟能力、利用现有国际组织的能力等等。文化,包含人们的理想、道德、价值观念,以及文学艺术等,是反映一个国家竞争力的软实力。

自从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以来,软实力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近年采。我国各界也开始关注“软实力”问题。2006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发表讲话,明确指出“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2007年1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十七大报告再次使用了软实力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使用“软实力”的概念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从1979年首次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到1997年十五大要求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到2002年十六大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再到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反映了我党对文化建设同现代化建设相关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其次。使用“软实力”的概念反映了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如何发展的深刻认识。历史告诉我们,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的国家,历来是软硬两种实力兼备的国家。现实经验表明,在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在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格局下,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与历史上赤裸裸地依靠武力崛起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这种和平的发展,既是不断提升经济、科技、国防实力的过程,也是不断增强文化方面的吸引力、亲和力的过程,即不断积累和提升软实力的过程。中国要和平发展,必然要把提高软实力放在重要位置。第三,使用“软实力”的概念表明中国希望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的发展决不是也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发展,中国必须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中国就必须增强综合国力其中包括软实力,从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系统工程。十七大报告在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上述四个方面都是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方面,需要切实加强建设和狠抓落实。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提高软实力具有关键作用。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政党的行动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动力。在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的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推动力量和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意义十分重大。对于党中央作出的这一重大决策,省委省政府从江苏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内涵的新时期江苏精神,这是对江苏区域文化特征的提炼和概括,是江苏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内在地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求的共同理想、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增强江苏软实力、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重要举措。应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落实。

努力建设和谐文化是提高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就国内而言。我们要用和谐文化来协调内部关系。消解矛盾,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应该看到,近年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都给人们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个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我们党积极主动地正视和分析矛盾,提出建设和谐文化,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矛盾的时候。除了必要的政策和制度的调节之外,要大力倡导和谐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促进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团结与和谐。

就对外关系而言,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的政策主张能够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也需要增强我国和谐文化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基于此,近年来我们在处理对外关系的时候。始终高举和谐的大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十七大报告指出:“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不难看出。在处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问题上,我们的政策都鲜明地体现了和谐精神,必将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有力地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提高软实力必须大力发展硬实力。我们看到,任何软实力。都是以硬实力为基础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是辩证的统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首先来自于它的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成功。一个具有强大硬实力的国家,其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自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很难想象经济落后的国家会拥有强大的软实力。所以,提高我国的软实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稿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提高软实力的同时大力提升硬实力,“软”“硬”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提高软实力必须深化改革,努力克服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软实力既包含理想、道德、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内容。也包括体制、机制、模式等方面的活力和影响力。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各方面的建设和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包括影响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机制上的弊端和障碍,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创新等领域都有所反映,这些弊端和障碍有形无形地削弱乃至消解着我们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努力提升软实力时。必须高度重视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清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使我们的文化得到大发展大繁荣,使我们的体制机制充满生机与活力,进而更好更快地全面提高软实力。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上一篇:发展沼气池建设新农村经验材料下一篇: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