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初探

2024-06-09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初探(共8篇)

篇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初探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初探》课题研究

开 题 报 告(赵云)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而作文分数在学生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却是非同小可的,可以说,作文就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时下流行“得语文者得天下”,这样说来,得作文者更是得语文。另外,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上来讲,写作是表情达意的最直接的方式,对学生以后的交往与处事也大有用处,因此,写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但就目前来看,我们的中学生写作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写不具体,文章只是概述,只是泛泛而谈。由此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阅读指导下、不间断的潜移默化中明白什么是细节描写?怎样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去感染和熏陶学生,使他们明白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怎样把教师的写作实践与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模仿和实践中产生写作的需要,学会细节描写?怎样把写作的训练分解为无形的熏陶、潜在的培养,使之最终成为学生自身的技能?

本研究是在考察了国内大量短、平、快的作文模式教学之后,从研究者二十多年的写作实践、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思考和认识,将从文学的本体出发、从写作的切身经验出发、从多年的观察和反思出发,从本质上解决学生写作空洞不具体的问题,文学素养的提升问题,模仿与独创的问题。

英国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怀特海说“文化是人类智慧最优美的形式。在文化的基础上,训练专业能力,才能使人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开发。”探讨初中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是建立在阅读文学名著的基础上,把教师的阅读与写作经验融入学生的作文教学,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使教学成为艺术的交流,成为心灵的共鸣。怀特海提出,教学的目标指向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引起思索,引发写作冲动,从浅层次的记叙走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受到教育和启迪。

没有文化积淀,就没有对人生的思考;没有对人生的思考,就没有深刻的立意。写作最终指向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不是个人情感无病呻吟的抒发,写作承担了智慧的传承,精神的疏通,心灵的交流,而非毫无意义的完成任务。真正的写作,是对自身的完善,对自我的探究,在写作中,完成与世界的对话。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是写作的出发点;传播思想,呼吁人道,应是写作的终极目标。这种精神境界的陶冶,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

不写作的教师,是从写作技能训练的层面出发,在反复练习中形成一种能力,而真正的艺术都是建立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并非是精确的表达。写作的教师,明白写作兴趣的激发点来源于何处,通晓创作的心理体验,了解写作的障碍与通过障碍克服困难的方式,真正使学生体会到书面表达的重要性,体会到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懂得对生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重视文化素养的提升,重视自我修养。

我将从最基本的记叙能力出发,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创造写作情境,提取写作素材的能力,与学生同步写作,同步阅读,真正融入到写作教学中,让自己成为活教材,把教学过程变为艺术的交流和探讨,让学生真正做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的具体生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对于作文来说,细节就是指作者笔下那些极具表现力的细小的用笔单位。它可以是一个动作,比如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之“排”;可以是一句言辞,比如祥林嫂讲阿毛的那句固定的开场白“我真傻,真的……”;可以是一个神情,比如祥林嫂的只是“顺着眼”;也可以是一个事物,比如祥林嫂手上拄着的那根下端开了裂的竹竿……成功的细节描写能够照亮读者的眼睛,使作品闪烁起奕奕的神采。所以当代著名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细节如此重要,焉能等闲视之?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写好细节呢?本课题名称建立在教师习作示范的基础上,立足于文化熏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课题承担人有十几年的写作经验,发表过几万字的文学作品,有郧阳区作家协会会员,十堰市优秀教师,省级教学能手。课题意在通过教师的行为示范,让学生初步模仿,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和身体力行,通过文学名著、名作熏陶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能力,使学生获得真正有益于人生的写作体验。学会细节描写,故名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初探”。

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记叙文作文教学,以七年级一个班的作文教学向全校辐射。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主要研究问题

1.读写结合的问题。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不足,阅读品味低,对经典作品缺乏鉴赏能力,对优秀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并且受现代传媒的影响,纸质阅读人群大幅减少,这是学生作文虚假空洞,情感缺乏,价值观模糊的重要原因。

2.模仿与创作的问题。学习首先来自于模仿,学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是教师,在教师的写作示范下,学生会自发产生写作兴趣,克服写作障碍。

3.形式与内容的问题。写作有一定的规范,但是纯粹从规范上来要求学生,2 又会制约创作的艺术性。只有立足于生活实际,对生活有观察,有思考,才能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4.作文的层次练习问题。立足一种文体,练好写作基本功,拓展写作视角,从宽泛的指导变为有效的引导,从模式化的训练变为生活化的习作。力争写好每篇文章,力争使每篇文章具体而不空洞。

二、解决的方式

1.大作文与小练笔结合。

大作文有详细的指导,有分层次的练习,小练笔结合课外补充阅读,随堂完成。

2.记叙文中描写为主的指导练习。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练习五个阶段;环境描写练习三个阶段。

以读书积淀为前提,激发兴趣为主导,鼓励创作为出发点。

3.长期积累,效果对照。

注重课堂积累,课堂教学要体现积累。注重课后背诵,经典诗词要求多背。抽取十名学生作为对照观察组,增加积累量,半学期后考察作文得分。利用早自习,引导阅读课外经典文学作品。

三、阶段目标

1.七年级上学期(9至12月)拓展读书面,读书以散文为主。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积极性,不做高要求,只要求写好片断。完成人物描写的阶段练习,内容初步划分为: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神态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等,可根据教学的实际,可以适当调整。

2.七年级下学期(2至6月)继续拓展读书面,开始读小说。主要练习记叙文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3.成果展示:学生作品推荐发表,教师论文发表,教师文学作品发表。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包括:

1.结题报告。

2.教师论文十篇以上。

3.教师随笔二十篇以上。

4.教学设计十六个课件。

5.学生作品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上。

篇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初探

张玲

内容提要:细节描写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怎样运用细节描写走进人物,理解中心主旨,解决学生作文空乏的问题,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后做系统而有针对性的训练。

关键词:细节运用训练

细节,即细微末节。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印象等等,都可以成为文章的细节。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微而有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生动的描写。细节描写包括:肖像细节、语言细节、行动细节、心理细节、环境细节、景物细节、场面细节等。

(1)肖像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肖像进行细节描写。如在《列夫、托尔斯泰》里,对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就是细节描写。正是这些细节表现了托尔斯泰的长相粗陋的特点。

(2)语言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在鲁达打死镇关西之后说他诈死,就是一个语言的细节,说明鲁达粗中有细,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

(3)行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关于鲁达借银两帮助金老父女这个段落中,使用的动词上就生动的表现出了三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4)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看到年幼的弟妹,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就非常能够表现“我”心理已成熟的特点。

(5)表情变化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表情的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绘。在《七根火柴》一文中,在无名战士把火柴交给卢进勇之后的表情变化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值得品味的细节。

(6)服饰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衣着进行仔细的描写。要通过服饰描写看得出来这个人的职业特点,同时,也看得出来在职业特点之外的个性特征,这才是好的关于服饰的细节描写。

(7)事物细节描写,即对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对鲁提辖如何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这个部分的描写就可以看作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没有细节,文章就成了“无水之源”,缺乏精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细节描写的品析和运用。但由于细节描写范围广,细微且多变化,又无具体可依的教法,所以教师教学和学生把握起来难度都很大。那么,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的教学呢?对此,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在课堂上,重视对细节描写的分析和运用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实施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地

方。因此,有效利用课堂进行细节描写的教学是必要的。

1、对教材细节描写进行具体分析

教材由文质皆美得篇章组成,其中的细节描写也是非常经典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着重从细节中去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领悟中心主旨。如教学《孔乙己》,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孔乙己穿着的句子。一处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地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一处是“穿着一件破夹袄”。接着提问引导学生分析,⑴他“穿长衫”和站着喝酒有什么特别,怎么只有他一人这样做?⑵他的长衫又脏有破怎么不换一件,怎么不洗一洗?⑶最后怎么“破长衫”变成“破夹袄”了?学生很容易理解“穿长衫”是读书人有身份有地位的象征,同时思考他为什么会站着,不坐着。进而领会到他没地方坐,因为他不愿与“穿短衫”的坐,又不可能于真正的“穿长衫”坐在一起,由此看出他是一个好面子的迂腐而没有得到功名的读书人;第二问,学生能初步的认识到孔已己很穷很懒,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第三次对孔已己的服装描写,学生能理解到他更落魄了,也没办法顾及“读书人”的`面子了。通过对孔已己的服装描写的分析,一个可叹又可怜的读书人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进而引发是什么让孔已己变成这样一个人的主题思想的思考。

对教材细节的具体分析,是“惊一发而动全身”,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人物、走进主旨、走进作品和作者。

2、引导学生学会赏析细节描写

教师重视并在课堂上具体分析细节描写的同时,教会学生自己去品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才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细节描写品析的方法。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我在文言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背景知识和文中的细节,自由谈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心境。有学生分析作者独自一人晚上八点去看雪,表现他是一个情趣高雅的人;有学生指出作者与素不相识的人“强饮三大百”,说明他是一个性格豪放旷达的人;还有同学提出作者写天地之间只有他一人而忽略同在赏雪的请他喝酒的人,觉得作者是一个孤傲的人;也有学生通过赏析文中描写雪景的部分,感受到作者是一个身心纯净,超越世俗的人。可喜的是学生就作者是豁达高雅脱俗还孤芳自赏争议不下,作者的形象在同学们的唇枪舌剑中跃然纸上。由此学生自己总结赏析写景散文细节描写的方法。⑴通过景来看作者的思想情感,情景结合。⑵结合文章背景和作者的言行分析作者性情。⑶恰当运用白描手法。⑷展开想象理解文章意境。当然,老师要做一定的引导。

3、让学生适当练习细节描写

光讲不练,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能真正地运用。所以,在课堂里,要适当地进行细节描写的训练。如在教学《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我让学生着重练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中,让学生对其中写景的句子进行扩写,并加入想象。学生不仅写出小石潭的美景,同时想象出鸟鸣、蓝天、白云、山间绽放的野花以及水中鱼虾相戏等有趣情景。课堂上的练习还可以是说的方式、品的方式、评的方式等。如文言中优美的凝练的写景的句子除了让学生写,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优美句子也可以让学生以备注的方式品一品;或展示几个学生细节描写,让学生评一评。课堂练习可以形式多样,但必须有方法指导且针对性强,还要有评价。

二、在课后,注重对细节描写的方法指导和系统训练

语文教学最终都落实到写作上,学生怕写作文和作文中“假、大、空”的现象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中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是无话可说,一是有话不知道怎样说。其实前一个问题未必十分突出。事实上,学生写文章绝对缺少材料的情况也是不存在的。叶圣陶先生说过:“不说二十将近的青年,就是刚有一点知识的幼童,也有他的积蓄。”每个人的记忆仓库里都储存了大量的信息,这里有学过的知识,生活的经验,对世界的观察,对人情的体味等等,这些都是作文的材料,只是多数学生的材料都在仓库里乱放着,因此造成写作时“出库”困难,而且越急越找不到存放的地方,给人造成一种假象,就是写文章无话可说。其实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有话不知道如何说。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普遍没有静下心来反复构思、仔细揣摩的习惯外,跟教师的重视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教学任务的繁重,细节描写写法指导的难操作,学生完成质量的不高,评改的琐碎性等,使教师就很难给学生做系统的训练,即便做了,短时间内也出不了明显的效果。所以,细节描写的写法指导和训练工作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首先,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习惯。

深刻的立意,好的开头和结尾,巧妙自然的过渡,真实深挚的感情,大胆丰富的想象,别具一格的见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固然重要,但是纵观学生平时的作文乃至考场的作文,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内容空洞,语言苍白,尤其是在叙事的时候,或者是颠三倒四言不达意,或者是一些凌乱的表意符号不知所云,或者是三言两语骨瘦如柴,又或者是废话连篇臃肿拖沓等,通篇没有一处亮点--细节描写,所以,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养成运用细节描写的习惯。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生作文写得不好,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事物细致用心的观察。细致用心就是观察事物时,不但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还要一边用脑去思考。只有细致用心地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清晰的具体的而不是朦胧的笼统的认识。艺术大师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有细致用心地观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生动逼真,走出千篇 一律的俗套。那么,教师怎样赋予学生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呢?

⑴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生活中的事物纷繁复杂、琐碎细小。只有明确观察的目的,才能无的放矢。明确了重点,才会对观察对象有深刻的解,达到观察的目的。明确观察目的,就是要明白观察的对象,观察的缘由,观察的结果;明确观察的重点,就是要确定观察的着力点,观察的主要方向。我引导学生每次习作前确定写作目的和重点,并列出提纲。仔细观察、反复构思、认真揣摩后再下笔。

⑵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特点就是该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不只要用眼看,还要用心“看”。我引导学生除了要系统地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外,还要变换观察点多层次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从而抓住事物、景物和人物的特点。一要抓住观察对象不同于其他对象的地方,二要抓住最能反映对象本质的内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描写了百草园泥墙根一带低唱的油蛉,“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莲蓬一般果实的木莲,有臃肿的根的何首乌,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的覆盘子,从声音、色彩、味道等不同的方面绘声绘色地表现了泥墙根一带具有无限的趣味。以上是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角度观察。

⑶观察要讲求一定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位置、角度和顺序。观察景物大体有个特定位置。位置不同,视野、视线角度也各有异,所见景物的特点也不同。观察的位置有时是固定的,有时是活动的,有时是分散的。观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观察角度是指远眺或近观,仰望、平视或下瞰。观察的顺序包括方位的顺序,整体和部分的顺序,主要和次要的顺序,时间的顺序等等。掌握了观察方法,就能在观察时,做到脉络清楚,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有条理。

3、培养学生多积累、多写多练的习惯

要真正地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并将其准确地表现出来,除了认真观察感知外,还要多积累,多体会,多写多练。培养学生平时多积累用教材中好词佳句,名言警句,多收集整理有用的课外知识,多了解掌握时政要事等好习惯,才能使学生写作时有“材”可,有“据”可依,有“理”可讲,胸有成竹方能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为此,我给学生进行了阶段性的教学安排。

第一阶段:我让学生积累文中的字词,并用这些好词佳句写一含细节描写的话段话,以检测其是否掌握词义的同时锻炼其写作能力;

第二阶段:我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字词仿写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并积累经典的任务描写、动物描写、景物描写、场景描写等;

第三阶段:则引导学生对凝练的句子进行想象和扩写,并积累名言警句和优美诗文。

除此外,我还培养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每学期给出相应的书目,并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检查。本班是年级最差班,学生语文素养普遍非常差,经过三年的积累和训练,学生对写作的为难情绪基本消除了,写作能力普遍提高了。

其次,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写出真情实感是作文的基本要求,怎样做到让学生写出真情,而不矫情、虚情呢?结合教学点滴,我得出六个字:多参与、多体验。多参与,就是多参与活动;多体验,就是多体验生活。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交流情感、体会生活、感受珍爱;让学生在体验中表达、反思、成长。

为此,我利用自己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身份,有计划地、系统地组织班级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细节描写的训练。这些活动分为:节日型、综合型、教材型、时事型

节日型,即利用节日进行活动

如学生进校的第一个“母亲节”快到了,我决定让学生回家去给母亲洗一次脚,并以此写一篇作文。为了让学生学出真是感受,我提前给家长发信息说明这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并让家长写对孩子给自己洗脚的感受。这样一方面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以免写作时瞎编乱造;另一方面,家长的感受也让学生感触很多,对父母的了解会更深,内容也会更真实丰富。最让我感慨的是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给自己洗脚的事很感动,写给孩子的短信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次习作我要求写出自己给母亲洗脚的过程以及母亲的神情描写。结果,这次习作非常成功,在评阅的过程中,我深深得被孩子们的真情所打动。

综合型,即围绕某一主题而展开的系列活动

班级利用班会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围绕语文教材、班级情况、社会热点等展开。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三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戏曲知识”时,我围绕这一主题分别开展了“制作戏曲知识手抄报”“画脸谱”“唱戏曲”“论戏曲之路”等一系列活动。并把这次学生活动成果通过张贴作品、奖励优秀、拍摄记录、发到校园网等形式展示出来。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活动场景来写。结果学生的作品非常精彩,有的写班级张贴手抄报的热闹场景、有的写班级辩论赛的激烈场面,还有的写同学们等待老师发奖的紧张之情等。这样的作品且不看文辞怎样,其自然流露的情感就足以打动人,就已经是一篇值得一看的文章了。

教材型,就是围绕教材展开的教学活动

除了班会外,在课文教学中我也尽可能多让学生参与活动。如在教学《喂---出来》一文中,我采用辩论式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以“庭审”的方式,辩论谁是罪魁祸首;同时,让学生想象石头飞出来之后的情景。课后,让学生按要求完成《谁之过》《石头飞出之后》。学生在习作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把人们推脱责任的丑态及最终无话可说的窘态描绘的淋漓尽致。

时事型,就是围绕时政要事展开的活动

我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多看新闻和访谈累节目,把自己影响最深的画面和自己的感受写出来。“5、12”汶川大地震后,班级组织了“我心中的英雄”“六、一,我们在一起”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传达了真挚的情感。

以上是我对初中语文细节描写教学做的一点探究,提出以和各位同仁共勉,愿“细节之美”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郭根福,《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郗晓波,《对新教材写作教学的思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3、《语文课程标准》

4、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

篇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初探

一、注重精读理解训练, 实现内容性迁移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而写作是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读写迁移是指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创造活动中的过程, 通过精读, 理解文本内容, 进而掌握文本的写作技巧, 形成知识的迁移。因此, 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精读理解训练, 通过深入地理解文章, 挖掘文章的写作技巧, 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写作技能, 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容性迁移。细节描写主要包括肖像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环境细节描写, 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 一方面有助于烘托环境氛围,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另一方面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 有力地突出深化主题, 因而从细节描写中挖掘文章的主要思想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细节描写的关键。

二、强化联想比较阅读, 实现情感性迁移

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 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 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实现情感性迁移。联想阅读, 是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暂时中断教学主线, 有机地切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片段、活动片段或者阅读资源, 或穿插与教学相关的某个知识点, 通过联想或扩充教学的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较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 根据文章中的某个问题, 找出该问题中蕴含的有关知识点, 然后将该类知识归纳运用到同类问题中, 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范进中举》这篇小说, 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描写, 刻画范进中举后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形形色色的人趋炎附势的嘴脸, 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正常人性的扭曲。这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鲁迅先生的《孔乙己》, 同样是写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同样运用了精彩的细节描写, 深刻地反映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 教师可让学生将两者进行简单的比较, 并加以指导和点拨, 这样学生就会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对细节描写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也了解得更清楚了。如两者均运用了极富个性化的语言细节描写, 《孔乙己》中透过孔乙己满口的“之乎者也”、“君子固穷”、“窃书不算偷”等个性化的语言, 可以看出: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爬不上去却又不肯下来的典型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范进中举》中主人公范进一出场就被胡屠户“谩骂”, 然后是“教训”, 经常“一顿夹七夹八, 骂得范进摸不着门……”所以范进对胡屠户非常畏惧, 只能唯唯连声“岳父见教的是”, 揭示主人公懦弱猥琐、自卑自贱的性格。中举后, 乡绅送银, 送房, 范进一下子“富有”起来, 高高在上地赏赐胡屠户:“方才费老爹的心, 拿了五千线来, 这六两多银子, 老爹拿了去。”原来的“岳父”被降为“老爹”。当张乡绅攀附道贺时, 他拿腔作势, 说“久仰”, 道“晚辈”, 摆出了“读书人”的“斯文”架势, 深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以及世态的炎凉———“尊卑如戏”。

三、加强写作拓展训练, 实现思维性迁移

篇4: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初探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细节描写;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104-1

著名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没有细节,文章就成了“无水之源”,缺乏精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细节描写的品析和运用。但由于细节描写范围广,细微且多变化,又无具体可依的教法,所以教师教学和学生把握起来难度都很大。那么,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的教学呢?对此,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挖掘教材,分析特点,让学生走进人物

教材由文质皆美的篇章组成,其中的细节描写也是非常经典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着重从细节中去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领悟中心主旨。如教学《孔乙己》,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孔乙己穿着的句子。一处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地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一处是“穿着一件破夹袄”。接着提问引导学生分析:(1)他“穿长衫”和站着喝酒有什么特别,怎么只有他一人这样做?(2)他的长衫又脏有破怎么不换一件,怎么不洗一洗?(3)最后怎么“破长衫”变成“破夹袄”了?学生很容易理解“穿长衫”是读书人有身份有地位的象征,同时思考他为什么会站着,不坐着。进而领会到他没地方坐,因为他不愿与“穿短衫”的坐,又不可能与真正的“穿长衫”的坐在一起,由此看出他是一个好面子的迂腐而没有得到功名的读书人;第二问,学生能初步地认识到孔乙己很穷很懒,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第三次对孔乙己的服装描写,学生能理解到他更落魄了,也没办法顾及“读书人”的面子了。通过对孔乙己的服装描写的分析,一个可叹又可怜的读书人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进而引发对“是什么让孔乙己变成这样一个人”的主题思想的思考。对教材细节的具体分析,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人物、走进主旨、走进作品和作者。

二、巧用修辞,画其神韵,使文章文采斐然

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格,既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又可使文章文采斐然。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作者这样写道:“第一拳: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这三段文字大加赞赏:“真正奇文”“三段,一段奇似一段”。一奇在曲尽三拳之妙。拳打镇关西不是劈头盖脸一顿乱打,而是有选择、有步骤地一拳打一个部位,很有节奏感。三拳的效果,全从郑屠被打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不同感觉去写:打鼻子,从嗅觉写,咸酸辣,不是滋味;打眼睛,从视觉写,红黑紫,头晕目眩;打太阳穴,从听觉写,乱嗡嗡,昏厥过去。就这样通过一连串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形象比喻,使鲁达三拳,各尽其妙,绝不雷同。二奇在点染出鲁达的英雄性格。三拳不打在一处,显示出他粗中有细,三拳就结束了郑屠的狗命,足见他嫉恶如仇,下手很重。也正是这三拳,结束了他的“提辖”生涯,从此走上逃亡、出家落草的道路,最终上了梁山。三奇在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文中以调侃的口吻畅写三拳之下,开肉脯的郑屠,又开了油酱铺、彩帛铺,最终还做水陆道场“超生”自己。读罢之后,人们无不拍手称快,被作者为英雄鲁达热情赞颂的强烈爱憎情感所感染。

三、指导写法,加强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细节描写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怎样运用细节描写走进人物,理解中心主旨,解决学生作文空乏的问题,需要语文教师在课上和课后做系统而有针对性的训练。语文教学最终都落实到写作上,学生怕写作文和作文中“假、大、空”的现象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普遍没有养成静下心来反复构思、仔细揣摩的习惯外,跟教师的重视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教学任务的繁重,细节描写写法指导的难操作性,学生完成质量的不高,评改的琐碎性等,使教师很难给学生做系统的训练。即便做了,短时间内也出不了明显的效果。所以,细节描写的写法指导和训练工作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我引导学生除了要系统地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外,还要变换观察点多层次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从而抓住事物、景物和人物的特点。一要抓住观察对象不同于其他对象的地方;二要抓住最能反映对象本质的内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描写了百草园泥墙根一带低唱的油蛉,“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莲蓬一般果实的木莲,有臃肿的根的何首乌,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的覆盘子,从声音、色彩、味道等不同的方面绘声绘色地表现了泥墙根一带具有无限的趣味。以上是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角度观察。

课堂上的练习还可以是说的方式、品的方式、评的方式等。如文言中优美的凝练的写景的句子除了让学生写,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优美句子也可以让学生以备注的方式品一品;或展示几个学生细节描写,让学生评一评。课堂练习可以形式多样,但必须有方法指导且针对性强,还要有评价。

篇5: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初探

邛崃市平乐中学 诸凤

摘要:作文教学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及重点,也是学生望而却步的难题。作为老师自己,在教学中也很难把握此类课程的安排与指导。往往花费了很大的功夫和很多的时间,却收效甚微。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学生写好作文。下面,我就作文教学中的景物描写这个版块作为切入点,浅显地探讨一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 指导 景物描写 正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最基本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景物的描写,这也是初中学生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所以,初中语文写作的景物描写板块对于学生来讲,十分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这种写作方法呢?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初探。

一、景物描写要抓住特点

在写作文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注意地域不同,景物的特点也不同。如南方与北方,平原与高山,城市与农村,其景色是各不相同的。如:

中国的古老文化是令人惊叹的,而这座城市则是悠久文化的集中体现。这里不但有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更有凝聚人们智慧的现代化建筑物: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新建的中央电视台发射塔„„ 这段话的作者抓住最能代表北京这个城市的景物来写,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北京。

2.注意动静搭配。我们还可以抓住景物的变化来写,我们所观察到的景物有的是静止不动的,有的是活动变化的,因此在写景时既要对景物的静态进行描写,也要对景物的动态进行描写,做到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把景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更形象。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第8课《小镇的早晨》第一自然段是静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第二自然段是动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3.注意景物的形状和颜色。除动静的变化之外,还有景物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如:

湖水清澈见底,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倒影在平静的湖水中,显得更加青翠。这是,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湖上像撒满了珍珠一样,微风一过,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再如《桂林山水》中对山水的描写:我攀登过峰 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载倒下来。

4.注意景物形状、颜色的变化。除动静的变化之外,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往往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的变化时,不仅要注意写出动静变化,还要注意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发生的变化.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5.注意运用修辞手法。要想抓住景物的特点,并把这些特点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除了注意观察,学会积累之外,还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比如说《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一句,“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时一块无暇的翡翠。”这就是一个比喻句。虽然我从没见过漓江的水,但我在商场里见过碧绿的翡翠,就能想象出漓江水的颜色。还有《观潮》中写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梆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每当我读到这儿,就好像真的看到潮水向我猛冲过来似的。

写景时,我们可以从景物的形状,颜色和变化等方面抓住特征来描写,这几方面的描写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穿插,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这样写出来的景物才能形象生动,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开头与结尾景物描写的重要性

用景物描写开头和收尾这个方法是写人叙事写作的最常用的笔法。开头和结尾中的景物描写,绝不是为了描写而描写,而必须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寄托一种情思,可以象征一种情态,可以表达一种含义,可以突现一种情境等。

1、在文章的开头,运用景物描写,为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渲染环境、提供背景,能给人以美好清新的印象。写景的内容,可以是天气情况、自然风光、建筑设施,可以是动景静景、远景近景、美景劣景、大景小景等。小朋友们都爱好景物,也最喜欢写景,这种开头,会一下子抓住读者,有助于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当然,开头运用景物描写,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写景的文字不能过多,不能一写到景物,就没完没了,无始无终,结果,景物写了很多,显得头大身子小,文章不匀称;二是要重点突出,主要景物多写一些,次要景物点一下即可,不能样样都写,结果都没有写好;三是写景是为人和事服务的,要与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有密切关联,景与人事不能脱节,更不能把景物写成了文章的累赘。示例:走完长满了青苔的石板路,跨过一丛歪歪斜斜的篱笆,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板门,有一扇窗镶嵌在古老的青砖砌成的墙上。窗纸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横横竖竖的窗格,糸满了长长短短的红丝绳。红丝绳在风中无助地摇曳,像是谁在哀怨地诉说,又像是吹不散的淡淡哀愁„„

 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在几年前,那时候正在上初中,年少轻狂,不识人间愁苦为何物。草草翻过几页,也许是青春期的判逆吧,那时的我对那些被大肆吹捧的东西不屑一顾。因而,虽然躲过许多糟粕的烦人苦,也与许多精华失之交臂。再加上这样一部深沉的作品,自然十分含蓄蕴藉,情节的设置上也没有武侠小说或短篇小说那样紧张而迂回,抱着这些偏见,失去了深读的机会。

往事可以怀念,但不应该再悲伤。阳光曾这样对我说过。她还说,我们都生活在轮回中,所有未完成的故事,可以来世再续;她还说,午夜的星空很美,星空下是另一个世界,是一个比白天更加喧嚣的世界;她还说,也许一切都是前生注定的吧,忘记的,和没有忘记的。

我静静地回忆着,仿佛阳光在我耳边低语。一些强烈的光线猛地穿越层层夜幕,直奔另一个未知的空间。我静静地回忆着,毫不停息,往事奔腾咆哮,时而却又沉默无声。黑暗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可以让你回到多年以前。我静静地回忆着,阳光,她的笑,她的泪,她的一切,我们的一切。

2、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往往可以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作用。同时,用景物描写结尾还可以给文章造成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示例:即使青春是一枝娇艳的花,但我明白,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春天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青春是一株大地伟岸的树,但我明白,一株独秀永远不是挺拔,成行成排的林木,才是遮风挡沙的绿色长城。即使青春是一叶大海孤高的帆,但我明白,一叶孤帆很难远航,千帆竞发才是大海的壮观。(《青春》)

林清玄曾说过:“雪,冷而清明,纯净优美,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而“帮助”是我们的心灵最单纯最明亮的底色。是帮助,为饥寒交迫的人们送去冬日里的温暖阳光;是帮助,让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是帮助,让在黑暗袭时孤苦无依的人有耐心期待天光。

让我们尽情吞吐这种生命的养分,即使风沙侵袭,我们的人间依然温暖如春。(《温暖人间》)

“红杏枝头春意闹”,美丽的花儿只有绽放于枝头,才能吸引寻春的人们艳羡的目光,才能引发诗人由衷的赞叹。

“留连戏蝶时时舞”,缤纷的彩蝶只有张开靓丽的翅膀,才能倍受春光的抚爱,才能飞进少女多彩的梦中,成为永恒。

小草不屈从于冰雪天地的扼杀,不怕漫天野火的焚烧,一夜春风,绿了天涯。大雁不满足于巢穴的闲适,奋翅高飞,将生命的画卷描绘在蓝天白云之间。

这,就是表现,表现自我,表现人生,表现生活的真谛。

人生需要表现,生活需要表现。没有表现的人生是灰色的人生;缺乏表现的生活,是死寂的生活。在生命的长河里,每一个人都应腾跃起属于自己的美丽的浪花。(《活出真我的风采》)

总之,景物描写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文中不会为写景而写景。离开了人或事,记叙类文中,写景就变得毫无意义。“万丈高楼平地起”,教学中往往因为没有意识到第一步的重要性而使后面的分析限入山重水复的境地,有的学生凭印象分析,跟着感觉走,甚至有的学生摸不着头脑。语文分析的过程应该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弄不清第一步,就会导致理性的缺失。教师教学不能满足于学生答出了好的答案,而要注重学生对方法的探索和掌握。比如:整体感悟的方法、概括的方法、分析语段作用的方法、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篇章结构的方法、分析感悟修辞作用的方法„„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不要产生依赖性,满足于听别人回答,听老师的点评,满足于发表了一下见解。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独立地用自己的语言来尽量准确而完备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参考文献:《作文与素材》2013年第12期

篇6: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初探

——动作描写片段练习

指导教师:王惠娟

作者:庞 敏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动作描写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动作描写学扎实,初中生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才能更加形象具体,才有看头。

2、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具备基本写人记事习作的能力,但是描写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仔细观察的习惯,没有动作描写的具体方法。

3、教学设计思路

先从学生熟知的动作导入,在通过环环相扣的环节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动作描写的方法,最后练笔,学以致用。

二、教学设计方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例文,引导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技巧;运用技巧,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写作的感情。

2、教学过程

(1)请大家展开联想猜一猜他是个怎样的人?出示幻灯品,让学生再读句子猜人物身份。

他在黑暗中走着,眼睛不断地东张西望,偷偷瞄着过往行人的背包和口袋。远处突然传来一阵警笛声,他的身子惊悚一颤,警车呼啸而过,他转而长长地松了口气……

师:大家看出来这是什么人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通过动词了解人物身份。

师:看来动作描写确实在作文中必不可少,怎样才能把动作描写写好那,今天我们就来讲几个方法。(2)引出描写动作的前提---“观察”

师:请同学想一想在教室里最常见的动作。生:擦黑板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擦黑板的过程。(找两位学生说一说)师:我们请两位同学来擦一擦黑板。(老师在黑板顶端写二句话“只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分别挑选一名个子较高和一名个子较低的学生上台擦掉老师写的字,)请大家注意观察他们的动作,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擦黑板的,请大家勇敢表达。

师:大家回忆一下,是你们看过了擦黑板这个动作之后说的好,还是之前的想象说的好那? 生:之后。

师:对,那要写好动作描写,前提就是-----观察。所以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平凡中的不同。

(3)指导写好动作描写的方法。

仔细阅读《学习导航》,完成以下任务:画出语段中的动词,完成填空:要使动作描写准确、具体,需注意动词的(),动作描写要更生动,可以在动词前加上()

语段一: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语段二:小贝蒂慢慢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贵无比的宝贝一样,轻轻地送到嘴边呵气为小燕子取暖。——《燕子专列》

(4)教师总结:要使动作描写准确、具体,需注意动词的(连续性、顺序性),动作描写要更生动,可以在动词前加上(修饰词)。(5)当堂巩固

阅读下面语段看看这个段落是怎样描写小表妹的动作的?

六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躬着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6)小结:我们在进行动作描写时,如果能将动作放慢,注意动作的连续性和先后,细细表达,在给这些动作加上修饰性的词语,一定能更好的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7)学以致用小练笔:下面请大家看老师的一段动作,看完后认真描写一下老师的动作。要求:运用今天所学内容,不少于200字。

篇7:初中作文训练:细节描写

考点解析

细节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细小环节。细节描写指用“画龙点睛”的方法,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作细致、具体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手法。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一个好的细节可以起到“窥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的奇妙作用。

一篇文章要想写得有文采,生动的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

引入课题

米开朗琪罗是世界上杰出的艺术大师。据说,他无论雕刻还是绘画,速度都很慢,总是花许多时间在那里沉思、推敲、琢磨,力求完美。有一次,友人拜访米开朗琪罗,见他正为一尊雕像作最后的修饰。过了一些日子,友人再来拜访,看见他还在修饰那尊雕像。友人责备他说:“我看你的工作一点都没有进展,你动作太慢了。”米开朗琪罗说:“我花许多时间在整修雕像,例如让他眼睛更有神,肤色更亮丽,某部分肌肉更有活力„„”友人说:“这些都是一些小细节啊。”米开朗琪罗说:“不错,这些都是小细节,不过把所有的小细节都处理妥当,雕像就变得完美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任何完美都是由细节上的完美组合而成的。

感受细节⒈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⒉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地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鲁迅的《阿Q正传》

评析:这个动作细节,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时,谁不觉得阿Q可悲、可笑、可怜?

⒊打开门,我突然发现墙角边有一个陌生而熟悉的身影——父亲!我愕然了,父亲蜷缩在院墙的角落里,蹲在一只破木凳上,斜倚着炙热的墙壁,额头上缀满晶莹的汗珠。见我出来,父亲充满倦意的眼神中,分明闪过一丝亮色。他迅速跳起来,几乎是冲到我身边,把满满一袋水果塞到我的怀里,不自然地咧开嘴,孩子似的嘿嘿地笑着。——曹兆琨《父爱无声》

⒋一只干枯如柴的手伸到我的面前,上面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我抬眼望去,是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他那蓬乱的头发像积满灰的稻草一样堆在头上,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嵌着一双大而无神的眼睛,他那干裂的嘴唇轻轻地蠕动着,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我掏出一元钱放在他手中,他那死灰般的眼中突然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喜,他一边说着:“谢谢你,好心人。”一边转身走向远处。——冯露《血色残阳》

⒌爸爸突然说:“我来给你搓搓背吧”„„爸爸那双大手依然有力但粗糙了许多„„轮到我给爸爸搓了,爸爸的背已没有以前那么挺拔,宽大,明显有了一道弧型.洁白的月光下越发显得黑,上面布满了蚊虫叮咬后留下的疤痕„„

应对策略

写作要力求真实,细节真实是文章的命根子,细节描写一旦失真,文章也就失去了感染力。怎样才能写好细节呢?

⒈要精雕细刻。细节就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只有“细”,才能使千姿百态的各种人物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传达出人物的神韵。这种片断或浓墨重彩、精工细描,或饱含深情、抒发感慨,或画龙点睛、提出哲理„„这种文字看似短,但“磁力”很大,它往往能像闪光的珍珠一样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例1:一天,李老师讲《月亮》这一课,她轻轻念着,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1

念完后,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说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

“像小船。”

“对!这位同学说得对极了!”

“像镰刀。”

“弯弯的月亮最像镰刀了,丽丽说得真好。娟子!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

“老师!弯弯的月亮像外婆院子里结的豆角。”娟子认真地说。

“哄!”教室里响起了笑声,李老师气得脸发白:“娟子,不许说月亮像豆角,听见了吗?”娟子低下头,她好委屈,她明明看见弯弯的月亮像豆角,为什么老师会生气?她好不服气:弯月亮就是像豆角,就像!就像!

评析:这篇作文是一篇美丽动人的叙事散文,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作者选用了一个动人的细节——“豆角月亮”这一与众不同的答案,表现了纯洁的童心。作者运用如诗般纯净而又行云流水般流畅的语言,通过平实而蕴含丰富的细节描写,使整个故事令人难以忘怀。

⒉要细致观察事物。要使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器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地观察。

例2: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祥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像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评析:作者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厚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

⒊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力求一字传神。

例3: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评析:“摸”表钱数不多之意。特定的动作正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哀伤同情。

⒋善于“浓妆淡抹”,描写要恰当好处。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都得“相宜”。该浓则浓,该淡则淡;浓有浓的情致,淡有淡的韵味,两者各有所长,各尽其妙。

例4:赵连荣使劲揉了揉眼,仔细这么一看:喝!好大的个头儿,足有一冒手高,赵连荣要看他,都得仰着脖儿。只见他膀扇儿有门扇那么宽,胳膊有小檀条儿那么粗,四方脸盘儿又红又黑,两只眼睛又圆又大。浓眉毛,高颧骨,高鼻梁,宽下巴,看样子也就是二十七八岁,可是长了有半寸多长的稀稀拉拉的连鬃胡子。他满脸都是灰尘,就象刚打破窑里钻出来一样。在他的左眼窝儿下边有一个小洞,一条紫红的血线从里边流出来,顺着鼻窝儿流到嘴角儿,又流到脖子下头去。身上的衣服满是血浆泥土,已经看不清他穿的军装是什么颜色了。他手里没有武器,紧紧地攥着两只象油锤一般大小的拳头,怒目横眉,咬牙切齿,全身都带着杀气。他笔直地站着,动也不动,活象个铁打的金刚。(刘流《烈火金刚》)

评析:这段工笔描写不仅使一个魁伟高大、勇猛刚强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扣人心弦,使读者情不自禁地急切追问:这个英雄是谁,他是哪个部队的,左眼窝下是怎么受伤的?于是以此为线索引出了“史更生死而复生,赵连荣舍身成仁”的故事情节。

⒌巧用“烘云托月”。艺术大师齐白石有一幅画:用淡墨泼洒而就的芭蕉叶上停着一只小小的瓢虫,小虫不但触须毕现,连身上的花纹也清晰可辨。就凭这么一个小精灵的点缀,整个画面就平添了妙不可言的生趣。高明的作者总是想着法子打破陈旧的框框。所谓“避正”,就是对人物不作直接的描蓦,而是通过和这一个物有关的人或景从侧面烘托、刻画,从而使习作产生抢眼的感染力。

例5:小芹今年十八岁,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的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

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在洗衣服,马上青年们都去洗;小芹在树上采野菜,马上小青年们也都去采。吃饭的时候,邻居们端上碗爱到三仙姑那里坐一会,前庄上的人来回一里路,也并不觉得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评析:这段文字没有一处直接描写小芹的美,然而通过渲染人们处处、时时想和小芹接近这一点,说间接地将小芹的美丽表现了出来。

当然,如果你也想笔下的人物有传神的细节,那么你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善于捕捉的大脑,仔细地观察你周围的人并将他们的细微言行记录下来;当然,你也需要学习作家们的名篇,从中摄取你所需要的细节。久而久之,你也能写出令人叫好的细节。

注意事项

第一,细节必须真实。只有真实的细节才能准确地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出来,从而,给人以真实感。而伪饰的细节,不仅不能让人相信,而且还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因此,真实是细节的生命。大家分析下列细节,看哪些地方不真实?

清晨,蔚蓝色的天空飘着鹅毛大雪。我背着书包,顶着西北风,向学校走去。我刚到十字路口,忽然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从一条胡同里跑出来,小孩的妈妈在后面紧紧地追赶。这时,正好有一辆汽车飞快地开到了小孩的跟前,眼看就要把小孩撞到车轮底下。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我的脑海里闪过欧阳海、罗盛教、雷锋、赖宁等英雄形象,我就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把小孩抱到马路边。“嘎”地一声,汽车在距离我不到一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小孩脱险了。

马路上的行人纷纷把我们包围起来,异口同声地说:“这孩子,真不愧是小雷锋,是活着的赖宁!”听到了大家的夸奖,我的脸“唰”地红了。

第二,细节要有典型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细微的事情。有的微乎其微,却很典型。写作中,应该选择那些对表现人物性格有用的细节,作为描写对象。事情虽小,却足以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例:往日三十分钟的路程今天却走了一个小时,没等车停下来,我就向村头的小路张望,又一个模糊的身影在风雪中伫立着„„是父亲!一定是我的父亲。没等车停稳,我就急忙跳下车,箭一般地冲向那村头的小路„„

评析:这里,把一位求学在外归心似箭的学生的眷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第三,细节要能反映人物的个性。由于人物的经历不尽相同,性格也各各相异。因此,在细节描写中,要有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例:巴尔扎克写葛朗台临死前,当神父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性命”,只这一细节就把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个性刻画的人木三分。

第四,细节描写要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叶圣陶先生在《文心·触发》中如是述:“能在眼前的森罗万象的事物中有新的触发。”写作要有“新的触发”,那就要用心灵去谛听秋虫的低吟,落叶的叹息;用心灵去触摸春风的柔和,月光的流泻;用心灵去感受人间的悲欢离合„„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按理说与父亲相处多年,父亲为“我”付出不知其数,但是总觉得习以为常,唯独那次看到在特定环境下父亲转身跨过月台,蹒跚地去买桔子的“背影”,成为“我”感情的触发点。从而激起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写作中,细节描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人物的性格,惟妙惟肖地传达了人物的精神。成功的细节描写铸就了作品的完美。

创作细节

运用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⒈合理扩展

她骂他懦夫。

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语言)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动作)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神态)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心理)

温馨:发挥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留心观察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张开想象的翅膀,就能用你的妙笔生出“细节”之花。

⒉他站起来,甩手离去,妈妈生气极了。(加以合理想象,描写妈妈生气的样子、程度,200左右)

佳作点品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不仅与物候、时令准确对应,而且还有着一个个内涵丰富的名字。让我们看看春季的几个节气:“立春”还带着残冬的余寒,但天气变暖,送来了春的气息,是一种转折,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标志;“惊蛰”就像一个故事,一声春雷把万千蛰居沉睡的生命唤醒,就像父亲的棒喝,让顽劣的孩童懂得了奋进;“春分”这一天,太阳正当赤道上方,它将自己的光一丝不苟地均分给了地球南北,显示出一种公正。

请从“立春”、“惊蛰”、“春分”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立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旧交替乃自然规律。飘雪之后,春天还会远么?

——题记

老Z是我们的班主任。高高的个子,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强壮魁梧的身材看起来倒像个体育老师,但他却在鼻梁上架了一副啤酒瓶底一样厚的眼镜,一副很滑稽的样子。

记得初一的时候,老Z一进教室门,我们就被他的外貌唬住了,用不怒自威形容正合适。我在心里盘算,这么“恐怖”的老师,今后三年有罪受了。当时幼稚的我们,认为男士当老师是很没出息的表现,心里对老Z很是不屑,总是和他对着干。在老Z课上,我们从来不回答问题,就是想看看他这独角戏如何演下去,想方设法地让他在庄严的三尺讲台上出丑。

此刻,老Z暴躁、脾气不好的缺点被我们用放大镜无限扩大;而他治学严谨、幽默风趣的优点却被我们自动过滤了。

那时,我们和老Z相处在最冷的冬天。

初二了。老Z突发奇想带着我们几个去他家的玉米地,沿途寻访古迹。师命不敢违,我带着几分不愿踏上征程。那次寻古之旅,成为我们和老Z关系的转折。

出发那天,天气很好。老Z率领着我们五个人骑着车子一路讲解。从太原大学遗址到崇善寺,从太原城墙到儿童公园的纪念堂,我们沿途中用DV拍摄,手抄笔录,完全沉浸在老Z新奇的“语文课”中。学习知识,阅读历史,我们穿梭于知识之海时也渐渐看到了老Z浮现出海面——博古通今的优点。之后,我们去了老Z在乡下的家。途中,老Z在车上给我们讲了许多田间的趣闻。不知不觉中,我们与老Z更亲近了。现在回想才发现,当时自己心中的情感,叫做崇拜。

此时,春天已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白驹过隙,我们一路潇洒地走到了与老Z分别的这一天。直至动笔答题的那一刻,才发觉心中强烈的不舍。从对立到亲密,从不屑到崇拜,从疏远到亲近,老Z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驱走寒冬,用他带来的春的气息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品评:本文写出了自己与“老Z”三年相处,从经历“寒冬”到迎来“立春”的心路历程,笔调清新自然,心理刻画细腻生动,情感浓郁。

“高高的个子,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强壮魁梧的身材看起来倒像个体育老师,但他却在鼻梁上架了一副啤酒瓶底一样厚的眼镜,一副很滑稽的样子。”——外貌描写传神生动

“在老Z课上,我们从来不回答问题,就是想看看他这独角戏如何演下去,想方设法地让他在庄严的三尺讲台上出丑。”——心理刻画符合人物个性

作者用流畅自如的文字把自己对“老Z”起初的畏惧、不屑,到之后逐渐了解、崇拜的过程刻画得张弛有度,真挚动人。而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酝酿出一份暖暖的诗意,如载落花的清溪潺潺而过,给人以温馨的感受。

真题演练

⒈生活中往往有一些细节为我们所忽视,有些事情就是因为一个细节而功亏一篑;生活中我们也往往为一些细节所感动,让我们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爱和温暖。生活中,有没有让你刻骨铭心的细节?你曾为一些细节伤心过吗?你曾为一些细节感动过吗?面对细节你最想说些什么?请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⑴自拟题目。⑵文体不限。⑶800字左右。

构思导引:作文的成败,思想立意是最重要的一关。有些考生认为话题作文,只要不离题就可以了,其实话题作文像其他作文一样要求立意深刻。要想立意深刻就要理解话题的内涵,就要把话题放到阅读的大背景下,放到人生的大背景下,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下,作一番认真的思考,然后找到比较理想的角度写作。

我们的传统思想一贯认为细节并不重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曾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一句话。有人说,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这些话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内容上,我们既可以写凡人小事,平凡却让人持久感动的一些细节,也可以写伟人重视细节的故事,也可以写市场经济下,忽视细节而带来的恶果,或者重视细节后带来的成功。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有关细节的东西都可以调动到笔端。但切记,所写的这些细节必须有意义,有意思,与社会人生紧密关联,万万不可为写细节而写细节。

写法上,既可以写成散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还可以构思写成小说。但组材时要突出细节,要么选取几个生活片段突出某个或某几个细节,要么以某个细节为线索,构思;如果写议论文,那一定观点鲜明,抓住细节的某一方面立论,并合理论证。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恰当地围绕话题,阐发“细节”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时下有不少人很舍得花时间、花钱物来美化自己的仪表,穿金戴银,涂脂抹粉,极力为之,却忘了透视自己的灵魂,对落满败叶、布满污垢、长满斑点甚至毒瘤的心灵漠然视之。对此,你有何感触和想法?请以“心灵美容”为话题,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⑵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⑶题目自拟。⑷不少于600字。

构思导引:材料概括指出了只注重外表、忘却了心灵修养的情况,要求以“心灵美容“为话题,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写篇文章。考生可根据这个要求,去记叙需要美容的心灵表现;也可记叙外表美容与心灵美容的区别;也可以从为心灵美容的具体过程、办法以及结果等方面着笔;也可以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分析心灵美容的原因,阐述为心灵美容的重要意义,进而指出该怎样为心灵美容;还可以由话题引出自己对心灵美容的感想或深层次的思考,并进一步揭示出心灵美容的紧迫性,以唤起人们对这个话题的广泛关注和思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题目思路很宽,或写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或谈社会生活实际,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深入剖析现象,努力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与“心灵美容“这个话题有联系,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反映这个话题,都是题目所允许的。

⒈友善

爱人者人恒爱之,善人者人恒善之。

岁月的河流匆匆流过,成长的脚印深深留下,蓦然回首,它领着我走过高山,涉过河流,一路走来,一路吟唱„„

她,就是我的恩人,我的亲人,我的“亲奶奶”。她,告诉我什么是善,告诉我什么是宽容,什么是人间真挚的感情。

我们初遇在一个静谧的夜晚。老奶奶在我眼中简直就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我去超市购物,没想到刚在路上不注目的她也尾随而至,“哼!跟屁虫„„”我很轻蔑地斜了她一眼,不过她并不生气。进了超市,我疯一般地拿这拿那,什么巧克啦,麦片啦,糖果啦,小薯片啦„„恨不得一切都装进我的篮筐里。真是冤家路窄,在购物完,我又见到了她,只见她只提着一篮鸡蛋走向柜台,“乡巴佬!”我想真是的,买个鸡蛋到这里来干什么,这也是你这种人来的地方„„正在轻视之时,我竟忘了去抢占位置结帐。这该“死”的老太婆又“抢”占先机,我叫道,“喂!你没看到我的东西都快满出吗?”说着,我才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向前冲,还是我年轻力壮,她只好站在一旁发呆,无奈地摇着头。我一一摆出我的物品,也不知过了多久,服务员突然叫道:“该付账了,一共是208元„„”我摸了摸口袋,一看,啊,只有„„“唰”的一下,我脸发了红,这下死定了。“姑娘,请„„”服务员催道。

“是不是钱不够,我帮你吧。”啊,令我出乎意料,竟然是她,这个“不起眼”的老太婆。我刚才还„„唉,面子也没了。只见她掏着皱巴巴的50元递给了服务员。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是歉意,还是自责,五味齐全,我已分不清了。

“姑娘,做人要心胸宽大,与人为善啊„„”我的心像被揪死了。

与人为善,与已为善。我记住了她的话。

爱人者人恒爱之,善人者人恒善之。让我们用一颗真挚的善心去一路吟唱吧!

⒉年少不是借口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

爸爸:

对不起,我今天又和您吵架了。

您骑着摩托带着我,路旁的街景剪辑般地向后退,我知道离考场越来越近了。我趴在您背上,还在拼命地背着“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您无数次问我考试用具准备好没有,您不厌其烦,我却早已听厌:“爸,您能不能不烦我?”您终于沉默了。爸爸,您不知道,我无意间看到那发白的鬓角,我想起了妈妈藏在橱子里快要用光的染发剂,那时我突然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一个杀人犯,是我谋杀了您的青春。我不想让您打断我背诵那些古诗,因为我不想再谋杀了您美好的希望。

爸爸,您现在一定还在学校的大门外,找一张别人丢弃的传单纸,扑在台阶上坐着,捧着一瓶矿泉水等我出来。爸爸,对不起!我知道,年少不是借口;我知道,未来的路不能这样走;我知道,从前的我任性执拗。

爸爸,您一定还记得一个月前,我揉破二模成绩单,赌气地对您说:“考多少分不用你管!”您一定还记得一年前我躲在床上不去上补习班,我对您大吼:“你别在折磨我!”您一定还记得三年前我因为您不让我看《大风车》离家出走,当我望着小摊上的煎饼果子正馋的流口水时,您伸出温暖的手把我拉走„„

爸爸,您一定还记得好多好多。爸爸,每一次您都原谅了我,爸爸,我错了。

爸爸,还有十分钟就收卷了。

爸爸,还有两个月我就要上高中了。

爸爸,再有三年我就要远离家乡去读大学了。

爸爸,我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向您说:“对不起!”因为您疼我,爱我,不仅仅是这两个小时。

祝您

健康!

愿愿意抛弃年少这一借口的您的孩子

××年×月×日

⒊晨

清晨,我在我家附近的林阴道上散步。微风拂面,夹着泥土的芳香,新鲜清凉。再看看路边的小草,叶尖晶莹的露珠,在初日的照射下,绽放出异样的光芒。好舒畅!我情不自禁的甩甩胳膊,扭扭脖子,嘴里哼道:“屁股扭扭,脖子扭扭,大家一起来做运动。”

突然,几株月季吸引了我的视线。

翠绿的叶,鲜红的花,只可惜,我看到了败笔之处。几朵花谢了,地上躺着一片萎缩了的暗黄的花瓣。我心中蓦然多了几丝惆怅。美丽总是短暂的,世上哪种美丽能够持久呢?我沉默了,凝视着那些落花发呆。

突然,一个苍老声音惊醒了我:“小姑娘,你在干什么?”我侧目一看,原来是一位出来晨练的老人。“我在看这些花。”我指了指那些落花。老人呵呵地笑起来:“原来是个小林黛玉啊!”我不自然的笑了笑。“其实落花是伟大的,有句古诗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如果这么想,这些枝头上鲜艳的花朵,都是去年落花的复活再生,它们用今年的凋零换来了明年开放,是不是应该庆祝呢?”

老人又说:“你看,如果哪个看见我们两个在这里聊天,就这么想,和这个小姑娘比起来,这个老头快下土了,还蹦跶什么?哎呀,如果真的这样,生活太灰暗了,还有什么意义?你说是不是?”老人乐呵呵的看着我,我不好意思,脸一阵一阵发烫。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小朋友,这是陶渊明说的。时不我待,在早晨就欣赏太阳,在晚上就欣赏星星。你们年轻,就应该奋斗,我们老了,还应该‘壮心不已’,你越乐观,生活越多美好!”

老人向我摆摆手:“再见了,小朋友,抬起头来,你的脸在阳光下比牡丹还美呢!”

老人远去了,我捡起一些花瓣扬向空中,随口吟诵道:“晴朗的早晨,你在我的指尖开放,你在我的心里开放。”

⒋阳光灿烂的日子

干净的阳光肆意地洒进窗来,留下它斑驳的身姿。夹杂着泥土气息的空气向我恬静的道早安。今天,阳光灿烂的那么耀眼,那么华丽,一场决定胜负的篮球加时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银珠般的汗水洒落在地上,阳光照射得晶莹剔透。运动员们拼搏的身影被镀上了一层金黄的光晕。我闭上双眸,平息小鹿般雀跃的心跳。此时的看台上只有急促的喘息时,突然一声失控的尖叫冲进我的耳膜。“怎么了?”我惊慌的猛张双眼。酸涩的汗水和刺眼的阳光拥挤地流进我的眼睛。此时的我无暇顾及泪眼朦胧的眼睛。因为,决定命运的篮球却在篮筐悠闲地转着身子。我的手如刀子一般狠狠地蹂躏手背。上下蠕动的双眼已变得麻木,好像失去了束缚似的,疯狂的跳跃。我甚至想直接把他按住,牢牢的攥紧,阳光洒满整个天空。辽远的晴空上似乎就写着最后一球。倒计时——此刻,世界停止了前进的脚步。空气不再流动,静静地注视着地面的一切。裁判忘记了按表,脚尖吃力的支撑着整个身体,摇摇欲坠。他左手拿着的哨子静止在空中,碗口大的嘴巴,似乎要把旋转的篮球一口吞掉。他的眼睛如牛眼似地,直勾勾的盯着那个正在踱步的篮球,是被放在赛场上的一座雕像,表情毫无变化。一秒,两秒,三秒„„时间在滴滴答答的叫着,飞快的流转,终于那个篮球醉酒一样的摇晃着跌进篮筐,它笔直的下落,带动空气飞速的流转。全场沸腾了,呼喊声响彻云霄。

微微张开疼痛的手掌,摇动一下僵硬的肢体,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好惬意。

篇8: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初探

基于我校已初步构建的具有校本特色的“三环·三学”教学模式。即一般按“预学环节→研学环节→验学环节”三个学习环节来组织课堂教学。以下我以一节作文指导课《记叙文之细节描写》来谈谈“三环·三学”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

在语文学习中, 很多学生写的作文内容很单一、贫乏, 有大、空、抄的弊病, 缺乏真情实感, 只有叙述没有描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节课教学设计为: (1) 预设目标:明确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领会并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2) 通过实例来指导方法。 (3) 实战训练。 (4) 归纳总结。

一、预学环节———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 引导学生自学。学生首先根据“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然后按照“学案”独立思考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学案以一个学生写她的外公外婆为例来明确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

【病例语段】

……到了晚上, 外婆也赶到医院, 她站在外公的病床前, 眼睛愣愣地看外公。我又看看外公, 他也是看着外婆, 一言不发……

思考:你觉得这个语段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请作出简要评价和修改。

小组交流后达成共识, 明确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 并开始尝试修改。

本环节学习中,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紧扣学习目标, 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探究。

写作文是大多数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 他们都想学到如何把作文写具体生动的方法。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这个问题以及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研学环节———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研学”指的是在课堂上, 在学生“预学”的基础上,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解决“预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预习”已经就学案的“病例语段”存在的最大问题作出评价, 如没有什么细节描写, 感染力不强等。但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呢?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于是教师利用两个典型片段对比, 让学生分析其值得学习的地方。

语段一的对比:

A.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摘自朱自清《背影》

B.只见他爬过铁道, 买来几个橘子。我的眼泪很快流下来了, 爸爸真是太好了, 看着爸爸的背影, 我的眼泪又来了。

语段二的对比:

A.一只干枯如柴的手伸到我的面前, 上面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我抬眼望去, 是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他蓬乱的头发像积满灰的稻草一样堆在头上, 那干裂得像松树皮的嘴唇轻轻地蠕动着, 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我掏出一元钱放在他手中, 他那死灰般的眼中突然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喜, 他一边说着:“谢谢你, 好心人。”一边转身走向远处。———《血色残阳》

B.一只手伸到我的面前, 我抬眼望去, 是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他头发蓬乱, 他的嘴唇轻轻地蠕动着, 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我掏出一元钱放在他手中, 他一边说着:“谢谢你, 好心人。”一边转身走向远处。

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片段精彩之处加以分析, 通过这两个片段的对比, 学生交流后很快就找出语段一A的动词用得好, 感染力强, 语段二A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然后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 并且各个小组展示改后的作品, 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点评。

本环节研学的针对性强, 学生就“预学”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学习小组、全班学生或教师请教, 使问题得到最终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生与生、师与生不是孤立的, 是彼此互帮互助, 最中达到共赢共长;解决的问题是选择那些的确具有价值性、普遍性、规律性、生成性的问题。

三、验学环节———当堂训练反馈提高

所谓“验学”就是在课堂上, 在“预学”和“研学”的基础上, 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情况,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与“教”的内容作出反馈。

在本节课中,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细节描写的方法时, 老师马上出示训练题:

1.下面一段文字写小明的动作行为过于笼统, 请你运用“细化动作”法进行修改, 使之具体。

小明右手把饼干放进嘴巴, 左手放在下巴接着, 吃完饼干, 把左手上的饼干碎也吃掉了。

2.下面文段写我得到老师赞许的眼神过于笼统, 请运用修辞辞对画线部分进行修改, 使之更具体。

我回答了老师的提问, 他表扬我“:说得非常好!”并且向我送送来一个赞许的眼神。这眼神, 让我从头到脚都感到暖洋洋的, 我回回敬老师一个微笑。

当堂训练的形式, 如, 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总结, 提提出新的问题;学习小组的相互提问;教师选一些典型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反馈提高具有以下特点: (1) 及时性, 在课堂上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反思性, 通过多种训练的形式, 促进了学生的反思, 明确自己的掌握情况。

高效课堂, 不是一种形式, 需要的是实质的体现, 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积累和备课, 这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 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摘要:以一节研讨课为例子, 阐述了对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些许看法。立足于高效课堂的理念, 实践“三环·三学”的教学模式, 在45分钟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发挥其主动性, 使教师的教最大限度地紧扣学生的学, 使教更富有针对性、实效性,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上一篇:诠释属于我的天真作文下一篇:2022元旦联欢晚会宣传标语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