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2024-06-08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通用14篇)

篇1: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文/姜卓丹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与评价,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或符号在读物的空白处作注释、写评语、留标记,对文本文字进行解释、品评。批注式阅读教学培养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重塑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理念;批注式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现代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这些阅读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在阅读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塑造并发展阅读个性。批注式阅读正是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这些要求和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自主能动进行语文阅读的理念落到实处。

一、批注式阅读的含义

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或符号在读物的空白处作注释、写评语、留标记,用自己对文本文字的解释品评,来发现文本词句的深度和广度,实现生本教学和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有效的自主式阅读。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施

(一)常用的批注方法

1.符号批注。对文本内容中有所感、有所惑、有所疑处,进行圈点勾画。

2.文字批注。用眉批、旁批和尾批的形式在文中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惑和所疑。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流程

1.课前预习,自由批注

学生初次接触文章内容时可通过读、标、划、查、圈、疑等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大量阅读资料,养成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

2.课堂阅读,再次批注

课堂上,学生开展批注式阅读必须以一定的问题、话题为中心,切切实实地读书,并在书上写上自己的点滴感悟、思考、疑惑与收获等。“写”使自己的想法更清晰、完善,更深刻、科学;“写”能克服只是口说的那种随意性;“写”往往更好地梳理了学生想表达的东西。

3.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当学生完成阅读批注后,学生需要有一个交流信息、合作探究文本的机会。

4.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总结性评价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是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课文内容、词句的理解提升到文本主题、灵活运用的层次,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层次的过程。

三、批注式阅读需要方法的引领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批注式阅读的习惯,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方法指导。()一般说来,批注式阅读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零星式批注

抓住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从小处着手,从简单处落笔,这是学生读书做批注的基础性方法。

(二)综合式批注

综合式批注的内容是学生全面、深刻细细揣摩文章内容才能写下来的,综合式批注的范围可大可小。

(三)感悟式批注

感悟式批注要求学生要能细读文本、品味人物及文章思想感情,与文本产生共鸣,对文中人物等有个性化解读,这是更高层次的批注。

四、批注式阅读教学深入发展的思考

(一)明确阅读学习目标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的每次阅读、批注都有明确的目的。比如,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批注;对重要的地方,进行多种层面理解的批注;对精彩的地方,进行推敲式的批注。

(二)在批读中悟写学写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写作方法和技巧,并适时借鉴、移植内化为自己的习作素养和技能。

(三)引发学生思考、质疑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包括材料、观点、语言、写法等的真实性、合理性产生怀疑,引发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考、质疑。

(四)研究各类文体的批注方法

针对语文教材中不同的文体,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年段阅读目标,发现每种文体规律性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批注阅读的质量与效率。

综上所述,批注式阅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发散思维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文学的感受和品味的能力。如何使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功能得到最为有效的发挥,以顺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方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使阅读活动本身成为个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方式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要继续努力实践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魏书生。魏书生文选。漓江出版社,-01-08.

(作者单位 郑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篇2: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强调了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强调了读者理解的多样性和意义生成的不确定性。文本还原它丰富、立体、多维的开放性本质,师生均可实现阅读主体的地位,借助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图式去进行富有个性的解读,阅读由“教学”状态进入“真实的阅读”状态,通过对现有语言材料的梳理、提炼、概括、整合,学生从语言学习走向言语实践,从知识积累走向素养提升。批注式阅读教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和预设性,课内与课外相互融合,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培养同步进行。基于此,当前高中语文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批注式阅读的内涵

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在读物上作注释、写评语,突出重点,启发思维,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的读书方法。这里的批注,可包括旁注、眉批和总批。

2.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2.1批注式阅读教学实现了互动教学;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入批注式阅读可把这种方式落到实处。批注式阅读教学有利于在阅读教学中构成互动态势,产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相启发沟通,相互交流,有利于群体地扩展,深度地理解文章,丰富作品的内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体性。

2.2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没有量的积累,就难以有质的飞跃。现代阅读活动论证明,只有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背诵,才能生成语感,沉淀素质。批注式阅读以读为主,读写紧密相连,边读边写,读时直接,写时具体。因此批注式阅读为阅读与写作搭建起融合的桥梁,是读写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把自己和他人对文章的批注收集整理成写作素材,借助读书笔记、读后感、评论等形式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深刻思想和完整人格的形成,真正达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2.3批注式阅读能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指导下的批注式阅读,不但适用于课文学习,也适用于课外阅读。把阅读范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这不仅使学生可以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开阔了学生的阅读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3.1准备形成;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有备而来”,消除了畏学心理,积极自信地投入课堂。

在批注起步阶段,教师应处处留心学生的学习进展,发现独立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表面上是零作为,实际上是心、脑、眼并用,为下个环节的开展充分作为。在学生产生问题的间歇,再根据学生不同差异给予适当提醒、启发或帮助。这一阶段教师的作为应遵循少说、多看、多想的原则。

3.2自由批注;这个阶段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工具,运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可进行自由批注。

3.3讨论交流;无论是班内汇报,还是小组交流,批注的反馈是毋庸置疑的。智慧与灵感的交融也正是在合作交流中才得以闪现。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所以当学生完成批注式阅读后,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和学生的个别交流,可以是小组内的交流,也可以是班级内交流,或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是学生课下批注,课堂上交流,也可以当堂批注,集体交流。

3.4总结评价;由于学生批注式阅读的交流往往没有一定的章法与顺序,前后跳跃性会很大,故总结是很重要的。总结评价不是完成任务结束式的评价,而是以此为基点,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与延伸,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发言过程。而且应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总结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不搞“一刀切”,不规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风格的多样。

篇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一、平等参与, 凸现学生的自主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交际必然是双向或多向的, 而不是单向的, 语文阅读教学亦是如此。新课改提倡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这就意味着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 我首先根据课文特色, 结合学生现状,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按照掌握的程度进行分类, 制定学习目标, 其目标要体现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 学生会一目了然地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达到的目的。其次, 在课堂上, 导入新课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在操作中, 我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氛围, 引导学生对预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大胆质疑, 各抒己见。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性地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实践证明, 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阅读方法。

二、多向交流,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 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 我发现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已能自主解决, 存在的问题都是涉及文本内容的思维问题。这时, 我再根据本节课设置的学习任务, 遵循启发式原则, 将传统的讨论法融入参与式学习之中, 采用合作学习等形式, 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情绪融入参与式学习之中。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教师对参与式活动要进行合理安排, 将好、中、差学生搭配组合。

2. 教师需精心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

我的做法是: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而设计难度适宜的探究性问题。这些问题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针对性。

实践证明, 自主学习是基础, 合作学习是过程, 探究学习则是新学习方式的归宿。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作为教学的组织者, 我们要根据文本特色和学习需求, 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并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情境中, 使之真正体会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逐渐培养其合作精神, 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反馈矫正,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新课程倡导“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理念, 并不是意味着要教师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我是这样理解并具体操作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要发挥“向导”、“路标”、“桥梁”的作用, 为学生在探究、讨论、答疑中当“顾问”和“参谋”, 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的拓展。

针对阅读教学中要采取质疑和释疑来促进理解文本的有效策略, 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 绝不画地为牢;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大胆阐述个人的观点, 对于一些倾向性问题, 我就根据学习任务采取集体讨论的形式达成共识。这样, 就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相长, 挖掘学生的实践潜能

“教学相长”是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一个老概念, 新课改理念使它又焕发出新的光彩。从以上实践中可以看出,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参与提高了阅读效率, 实践了激活原有知识的阅读策略。这在无形中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承认自身的劣势。对此我深有感触:参与式学习让我发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给了我向学生学习, 为自己“充电”的机会, 使我和学生一起在探究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构建了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

总之, 在课改实践中, 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改革阅读教学, 怎样利用参与式课堂优化阅读教学, 都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我相信,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 新的教学模式的普遍应用, 一种集合语文教师智慧之光的适应新课改要求的阅读教学方法一定会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篇4: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关键词:批注;阅读;内涵;流程;意义

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语文方面”和“心意方面”的双重教学目标,一直是语文界致力探求的课题。为此,我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了“三步批注式主题阅读”的研究,探索出了一点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主题阅读就是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交流。三步批注就是按“感知批注—主旨批注—运用批注”的流程,发出读者的声音,留下思索的足迹。其操作的基本流程如下:

一、感知批注

此步是初读文章阶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作者情感的批注。其主要目标是概括文章内容、初步感受作者情感。因此,此环节的批注一般以“圈点勾画”为主,圈点后,师生可围绕初步的感觉交流心得。

二、主旨批注

此步是研读文章阶段验证感知、挖掘作者写作意图的批注。其核心目标是透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并分析作者情感的产生根源。所以,此环节的批注要有深度,要挖掘“文字后面的东西”。

此阶段,要善于抓住题目、开头、结尾、中心句、议论抒情句、细节描写句、富有哲理句、运用修辞句等关键句段,深入分析文字传达的意图,验证感知阶段对中心的猜想,丰富主题的内涵,达到透彻理解文章的阅读目标。

在交流时,教师要注重在“圈点勾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旁征博引、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地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要引导学生融入自我的体验分析,进而提升主旨的深度,达到独立思考的理想境界。

三、运用批注

此步是拓展运用阶段对文本学以致用、批判性继承的批注。其主要目标是站在相对的高度,审视文本,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此环节的批注可以联系相关文章、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也可以针对文章的语言说自己的收获。其宗旨是让学生读出问题,形成思想体系,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在批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从关注语言、主题的层面上升到关注文化现象、语言现象、文学流派等更宽广的范畴。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要变得更聪明”,“如果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没遇到一位明智的脑力劳动的指导者,那么他就再也无法学会真正地思考了”。运用三步批注式主题阅读,能回归阅读教学的根本,正本归元,能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此外,还能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统一,实现由“讲课文”到“教读法”的转变。

(作者单位 吉林省舒兰市教师进修学校)

篇5: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摘 要: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浮、浅、散、空等问题,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状态。批注式阅读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自主批注、课中阅读专题批注、课后延伸拓展批注等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效率,提升水平。

关键词:初中?Z文;阅读教学;批注式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然而,反观现实的阅读教学,简单的师生问答占据了课堂,教师繁琐的分析替代了阅读实践。阅读教学中出现了浮、浅、散、假、空等诸多不良现象。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学生还没有读完,就迫不及待地让学生说说:“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有哪些体会?”文本还没深入研读,就联系课外,进行文本链接,或读、或写、或演、或拓展等。课堂上,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集体游戏,合作表演……马上开始,看似课堂热热闹闹,实则学生并未用“心”去品味、揣摩、体悟文本。根据以上问题,笔者努力尝试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让学生真正能够潜下心来,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批注式阅读法,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线条、符号标注文本,或者在文本旁边进行简洁的文字批注,从而加深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语言、写作特点等的感知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只起到引领、点拨的作用。

批注式阅读简单易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批注,启发学生的思维呢?

一、课前预习,自主批注

在教学每一篇课文之前,布置学生预习时可以要求他们进行预习批注。具体可以要求学生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批注:标段落、品字词、知大意、标疑问。让学生标自然段,圈画出生字生词,不懂的查字典做笔记;再读课文,概括大意;三读课文,在书上划出或用符号标出疑问之处,还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而且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课中阅读,专题批注

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放手自由批注。在批注式阅读的初级阶段,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批注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准与文本对话的“生长点”。确立批注式阅读的中心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解答疑惑

课堂上,经过老师的引导,同伴合作探究等方式,把自己在预习批注时遇见的疑难问题弄清楚,再把它补批在课文旁边。这样做,一则解决了疑难,二则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三则使批注更加具体、完善。如《背影》预习中,有学生批注提问:为什么作者会流泪?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画出作者流泪的句子,要求学生旁批作者流泪的原因,然后再进行全班讨论分享。

(二)抓住矛盾

抓课文中的矛盾来确立探究的主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如学习《猫》时,作者共养了几只猫,为什么最后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让学生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批注赏析,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决。

(三)赏析词句

课文中有许多语言优美、含义深刻的词句,这也是很好的切入点。如在《老王》的课堂批注中,有学生画出了关于老王的肖像描写,并在旁边批注道:“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刻画了一位将死之人的形态。”

(四)人物分析

课文中的经典人物,总能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动,受到人格的感化。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一位学生在感悟约瑟夫这一人物形象时,写下了这样的批注:“他是多么善良,有别于其父母的势利,只有他不计前嫌,肯认无权无势的叔叔。孩子是未受社会污染的天使!”

三、课后延伸,拓展批注

“批注式阅读”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实施,运用于课外,效果更佳。把课堂上学会的批注技巧运用于课外,既巩固了课内所学,又开拓了阅读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完课内文章后,教师可以拓展相关书籍或文章给学生,并让学生阅读课外文章时做好批注。

如学完《背影》,教师推荐阅读胡适《我的母亲》、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贾平凹《写给母亲》,许多学生从作品中对母亲的描述,进而想到自己的母亲、甚至自己的亲人,然后把自己深刻的感受通过批注表达出来。

四、批注式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批注式阅读教学,需要进行个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不断合作、分享,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批注。教师要引领学生相互倾听、大胆质疑。

此外,在批注式阅读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进行“合理”地解读文章。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主可以自由地去品味、去欣赏、去享受阅读的快乐。

批注式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思维的点拨者。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批注,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篇6: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浅谈

摘 要:阅读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中做批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批注;阅读;方法;指导;评价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快速提升语文素养,就批注式阅读做如下思考。

一、注重方法引领

首先要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可先从课文入手,逐步让学生掌握批注的要领。认识并学会使用常用的批注符号,明确各个符号要义并规范使用,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句、段用符号标记。其次在阅读中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自主阅读、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无拘无束,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时,提笔就写。想在哪批注,就在哪批注。最后要让学生自主创新,发挥学生阅读个体的创造性,增进理解或拓展视野,要敢于对文本内容、价值取向提出质疑。

二、做好批注指导

阅读批注一般分为一次批注和二次批注,第一次是在教师对文本不作任何讲解的条件下学生的预习批注。第二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基本把握文本的内容、主旨后进行的批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疑点、难点进行深入探究并做课文批注。两次批注循序渐进,去伪存真。教师要做好文章批注的示范、讲解、指导以及学生批注的检查、交流、互评,及时对批注情况做总结和反馈,带动学生深入领会文章语言、描写、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教师要精选作品让学生批注并开阔视野,对新颖独到的见解要肯定,对文本的批注过于偏激的要给予纠正,为学生的灵魂注入精神营养。

三、完善教学评价

以此考查学生在阅读和批注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所以评价要以尊重学生个体阅读体验为基础,倡导个性化评价。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而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注重小组评价,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经常开展阅读批注比赛,师生共同给小组打分,累计评奖,课余时引导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读书心得,提炼精品批注,丰富读书阅历,激发成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要把阅读与批注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目前,教育改革已经成了轰动全国的热点问题。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的语文教学的前景并不乐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教师满堂讲、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和记,从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讲授内容陈旧老套,千篇一律,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

3、学生自身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会、见解以及情感态度得不到重视,也没有表达的机会;

4、学习过程中只有接受,没有思考,只能接受标准答案而无法形成和坚持个人见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丧失了独立学习的能力,熄灭了探索的动力和兴趣,最终遭到扼杀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些问题都证明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亟待改革。要深化改革,大家必须转变观念,摸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真正有利于各种类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来,使语文教学既对升学深造的学生有帮助,也对初中毕业后走向经济建设岗位的学生有用,真正发挥“基础工具”学科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教学的共同目标和任务应该是教给受教育者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创造。因为这是未来人所应具有的诸多品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语文教育无疑应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总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农村语文教学改革应改革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强化改革意识

目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培养少数能升入上级学校的“尖子生”作为主要任务,不顾农村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的需要。再这样教下去,语文教学定要走进“死胡同”。要结束这种局面,出路只有一条——改革。要摸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真正有利于各种类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来,使语文教学既对升学深造的学生有帮助,也对初中毕业后走向经济建设岗位的学生有用,真正发挥出“基础工具”学科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转变初级中学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中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为培养合格公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观;转变只有升学的人能成才,考上大学的人是人才的人才观,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大人才观”;转变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唯一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观,树立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综合评价质量观;转变重“尖子”学生轻一般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际、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讲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重课类轻课外的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特长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课内课外相统一的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教学观。把素质教育贯穿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使教育成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摇篮。

二、明确要求,优化教学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处于一个费时多、投入大、收效甚微的状态。很多学生初中毕业后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过关,既不适应升学继续深造的需要,也不适应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的需要。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二是语文学科本身的问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就要适应学生的心理,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在有效的时间里收到最大的效益。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以此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我们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他将受益终生,将学习活动延续到生命的终结。

三、不断实践创新型教学模式

创新型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创新型教学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而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在教学中,主张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型教学也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但不以此为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型教学,强调“爱”的教育。过去,我们强调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改变人,而今我们更强调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影响人。主张尊重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此外,创新型教学重点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语文的教学应回归生活,不能与生活脱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我们都知道,中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比逻辑思维发达,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一点。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同时介于发达的形象思维,加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创新型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有搞好教学的“开场白”,才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愿望。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主动创新。因此,语文教师应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新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的平台,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而达到想学、爱学,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

四、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评判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自求理解,自获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对话,更多的发挥多重对话中的组织作用和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充分地发表意见。这一角色很像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主持人自己并不是滔滔不绝地发表见解,而是千方百计地让现场的来宾和观众畅所欲言,而且也不追求最终形成统一结论。当然教师的角色与主持人也有差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于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与必要的评说与指导。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观摹活动,我觉得我们绝大多数老师都能较好地完成角色地位的转变。

篇8: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一、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平等的对话,学生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借助文本表达的内容平等地窥探到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学生的生命体验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的生命意识,让学生内心充满愉悦的快感。批注式阅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熏陶,获得善的浸润,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批注式阅读教学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探索

(一)把握脉络,自由批注——课前阅读。

课前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前进行阅读批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自己的喜爱,对文章一些重点的语句进行自我解释,也可以写一些自己对整篇文章的感悟,甚至也可以对文章的一些写作技巧进行评述。

比如,学生在进行《我的叔叔于勒》课前阅读时,学生可以首先明确这篇文章的题材,然后对文章所讲的故事进行批注,并且可以对文章的层次进行有意识的划分。在对文言文进行课前阅读时,学生首先要弄懂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和语句,同时对文章的主旨思想进行评注。比如,在阅读《爱莲说》这篇课文时,学生要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对关键词进行批注,然后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奠定情感基础。文言文的课前阅读批注和现代文的课前阅读批注是有所区别的,文言文由于特定的语言环境导致理解上的障碍,在进行文言文课前阅读时必须要求学生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大意和关键字词的意思。

(二)有效点拨,明确目标———课中批注。

课堂批注,是教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这是考验教师功力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将自己课前的批注在同桌之间或者是小组之间进行传阅交流,这样学生可以从别的同学那里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找到自己对文章理解的欠缺之处。另外,学生们的批注毕竟是零散的、随意的、自由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批注进行综合,从而进行适时地点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那些零散的阅读批注将会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对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解。

比如,在《口技》这篇文章的课堂阅读批注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文章中口技人的技艺高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文章中的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表现在哪里?这样的安排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细处入手,寻微探幽,进行细节批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白作者的匠心之处。教师在进行点拨的时候,不要受教参的影响而做出专断性的点拨,而是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大众的情感认同,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评析水平。

(三)有效拓展,感悟升华———课后延伸。

篇9: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此《纲要》为新课程改革指明了基本的教学方向。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是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在分享彼此之间的思维、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之问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阅读的界定是:“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课程标准对阅读的理解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两者的比较中不难看出,新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的新理念突出表现在“对话”上。“对话”这一理念,是以交流为基础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质上就是在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交流。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首先应该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领悟文章作者感情的能力。其二,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思维方式。每个学生因为受诸如生活经验、个性气质等因素差异的影响,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也差异很大,对同一篇文章、同一个话题的理解常常是千差万别,因此在对阅读教学进行评价时,以“标准答案”判分,强求结论统一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其,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二、遵循学习规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三者之间的交流,而作为主体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其生理、心理、语言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为明显的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实施有效地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特别是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时,学生的思维就难以控制在一个基准上,可能会导致“课堂非常热闹,效果却不理想”的尴尬境地。因此,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遵循“紧扣文章中心”的基本原则。凡是被选人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一些经典文章,立意深刻,中心明确。作者为了阐明观点,抒发感情,一定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精挑细选,并且结构严密。对文内的语言进行了修辞炼句,对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作出了独具匠心的安排,而这些都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师生都应从作者的心理出发,揣摩作者的用意,最终体验作者的情感。例如:萧乾的《枣核》,此文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描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而都德的文章《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同样是两篇抒发爱国情怀的文章,写作于法与语言特色完全不同,各有魅力。

第二,遵循“联系上下文”和“首尾呼应”的通用原则。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文章中的过渡性语句与段落,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把握该句的意思,理解其在文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中四次提到了父亲的“背影”,而每次的环境都不一样,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第一次是出现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式点题“背影”。第二次是在火车站送别父亲的场景中,作者用细腻的笔法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步伐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一幕深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深厚无私的爱;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便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消失在茫茫人群中,离别之时,催人泪下。第四次便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阅读父亲的来信,在盈盈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此处与文章开头呼应,紧扣主题,升华了作者的感情。

篇10: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阅读教学是丰富精神生活、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论述,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 者:姚卫红 作者单位:锡盟锡林浩特市第三中学,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00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创新能力 阅读能力

篇11: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摘 要】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便是阅读的教学,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更决定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提出四个具体的策略,分别是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阅读规律;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语文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等特点,并且该学科中包含着对学生德育以及情感方面的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被熏陶,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及情感的教育。而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便是阅读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教学,完成对学生德育及情感的教育。然而,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当前仍然存在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运用着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他们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文章,阅读文章,品味文章,而是直接将标准的答案告诉了学生,让学生下次答题,按照这种标准。显然,这样的阅读教学法必然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注定是失败的。因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教学实践与创新,从以下几点对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众多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以及实践表明,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阅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首先,需要教师给学生布置好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功课。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要求,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资料,对将要学习的阅读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这个作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实际查阅资料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对文章背景资料的兴趣。其次,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实际的阅读文章内容,创设出适宜的课堂情境,再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地体会文章的内涵,而且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阅读规律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文章的阅读规律。例如,对于记叙文,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记叙文主要是记事的文体。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要抓住记叙文的六大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对于说明文,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说明文主要是阐释某一事件特点和事理的文体。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抓住文中说明的对象的特点,然后把握住说明的顺序。对于议论文,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议论文是表达作者的观点或主张的文体。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议论文时,分清楚论点、论据和论证。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不同体裁的阅读规律,学生才能学会阅读的方法。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阅读其实是一场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或交流,在这场对话或交流的活动中,阅读者通过对文字或者音像的解读,对文字或者音像中所表达的事物进行建构、解读或者交流、碰撞,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获得一种愉悦。这本是一种阅读的快乐,但是,从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很少有学生对阅读产生过这种快乐。经过长期的探寻,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过去的教学模式,仅仅是把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在教学,只是为了教而教,没有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等在阅读教学时所起的作用。那么,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必须注重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现时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展开相应的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与阅读能够产生共鸣。

例如,在对《走一步,再走一步》进行教学时,我先要求学生回想自己曾经进行过的一次比较胆大的活动,在这次活动时,自己的父母是怎么反应的,他们对这次大胆的活动是抱持什么态度的。当学生都回想起自己的那次大胆的活动及父母的反应之后,我又提问学生,若是相似的情况,在美国的家庭,他们又会是怎样的呢?于是,我让学生对该文阅读,领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这种方式的引领阅读,学生不仅能对课文感同身受,同时也能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如此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反而更好。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多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适合学生这个年龄阅读的,具备一定赏析价值的文学作品,这样的文学作品,学生比较喜欢阅读,学生读的多了,读的时间长了,学生也逐渐形成了阅读的习惯。教师除了向学生推荐文学作品之外,也要指导学生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仿写,通过仿写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掌握这些作品里的写作手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从而读与写相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时,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时,常常离不开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对于阅读也能够提供帮助。因此,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相信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一定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沈玲玲.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5,01

[2]陆亚明.“微写作”大文章――“微写作”嵌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语文知识,2015,01

[3]王海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突出和优化学生的主体性[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4,11

篇12: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所谓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用符号或文字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以批语注解的形式,在文中及文章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

批注式阅读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符号批注,一是文字批注,可单独运用,也可两者兼用。低年级以符号批注为主,中高年级要逐步过渡到“符号+文字”为主;初读课文时以符号批注为主,品读课文时以“符号+文字”为主。

虽然批注式阅读的形式只有两种,但它的方法却是多样的。

一、结合文本法

结合文本是在文中找出与问题有关的内容,直接写批注,或经过提炼后写批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文中“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含义,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来说说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马上联系下文,用横线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是指作者把书看了很多很多遍,首先他……然后……他还会……做完这些……最后……结合文本法是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批注方法,它可通过联系上下文或从整篇文章中选取关键词句来写批注。学生利用现成的东西,经过筛选或整合,形成自己的理解――虽然是“拿来”,但拿得准,写得好,这也是很不错的批注。

二、欣赏法

欣赏是阅读中比较高层次的审美活动,不但要求学生有敏锐的语感,还要善于咀嚼品味。进入高年段以后,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文体的语言特点等,来培养学生敏锐细腻的语感。其中,让学生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时,我通过初步的学习,帮助学生归纳描述说明方法的好处的一些关键词,如:

列数字:准确 科学

打比方:形象生动

作比较:突出强调

举例子:具体充分(更有说服力)

当学生再遇到要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时,他们就有话可说了。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时,出示一下的句子:

但是,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让学生写批注。有的写到:第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地球同宇宙相比,突出强调地球的渺小;有的写到:第二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地球的大小;有的写到:第三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地球的渺小。抓住描述说明方法的好处的词语来写批注,学生的点评就很到位。到学生熟练掌握欣赏法后,可任凭他们自主发挥。

三、补白法

补白法也就是引导学生在文本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补充内容,加深理解,或直接模仿运用,迁移作者的表达方式。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这篇文章,“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要求根据文章的意思,写写大家怎么赞叹,或是怎么议论。结果,学生的批注精彩纷呈:

“妈妈你看,这些金鱼画得真是栩栩如生!”

“他画得真好,他是不是个画家来的呢?”

“到底怎样才能画得那么好呢?我真想拜他为师呢!”

这样的批注让学生有话可写,非常富有童趣和个性化,同时能对原有的内容作补充,加深自己的理解。

四、质疑法

“学贵有疑”“学者先要学会疑”,通过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质疑,说明他的思考就有一定的深度。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给文章或作者“挑刺儿”,采用质疑法进行批注。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一文,学生一接触课文题目就?他们提出疑问,写写批注。有的学生写到:眼睛为什么能永生呢?人死了,眼睛也会随着身体一起腐烂。学完了课文后,再让他们写批注,回答之前提出的疑问。原来,人死了后,把眼角膜捐赠给别人,让别人重见光明,这样眼睛就得到了永生。这体现了浓浓的大爱精神。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式的批注,不但能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巧,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是一种非常好的批注方法。

我们要不断探索,建构有效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让它在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根发芽、结出硕果。让学生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找到读书的乐趣。

篇1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一、问题背景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 教师主要通过讲解和传授语法与词汇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学生只是在这种帮助下理解文章的字面意义, 没有深入理解文章, 挖掘语篇的深层含义, 结果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笔者通过听课调研, 发现教师在阅读课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师的教学用语比较贫乏, 缺少启发性和引导性。 二是课堂师生互动少, 缺少追问, 不能深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是教学方法单一, 习惯性地把阅读材料逐字逐句译成中文。 有的教师上阅读课, 总是习惯要求学生一段一段地朗读, 然后一句一句地翻译成中文。 这些问题没有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不能深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策略

(一) 深度解读文本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和抓手, 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准确解读文本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前提。 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逐步从文本进行简单的文字信息处理, 过渡到深层涵义的文学性解读和文化性意义建构。 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进行递进式的深度解读, 可为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过程的生成乃至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 优化教学设计

1.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好坏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是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与灵魂, 又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结合教材, 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

2.巧妙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 教师设计教学思路时要围绕教学目标, 导入 (激活思维、引入单词、进入主题) ———理解文本信息 (框架脉络、细节信息、语言知识) — ——归纳提炼作者观点 — ——联系实际, 拓展思维。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 阅读前活动 (Pre-reading activities) :激活思维, 导入主题。 阅读前活动是阅读课的导入阶段,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为阅读中阶段做准备, 主要是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背景知识, 提高阅读兴趣。 教师通常通过文章标题、图片、图表、录像片段或多媒体课件等手段, 引导学生猜测阅读材料所含的内容。 (2) 阅读中活动 (While-reading activity) : 开展阅读活动, 理解文本。 阅读中活动是验证前一阶段的预测, 获取详细的信息, 了解和熟悉课文结构、大意, 学习生词、短语等语言现象。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活动。 教师可设计一些判断正误题练习,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阅读课文, 进而理解文中一些细节的内容。 还可通过设计表格或提一些有关课文的问题, 让学生把握文章细节信息, 加深理解本篇文章。 (3) 阅读后活动 (Post-reading activities) :巩固教学, 提高能力。 阅读后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对课文中语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 使他们将阅读材料的内容与他们已有知识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 教师可设计一些合理的练习检测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通常采取的方法有:a. 复述课文 (Retell)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复述出来, 为降低难度, 教师可把关键词或主要信息写在黑板上。 b. 讨论 (Discuss) 。学生就课文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这既能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能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阅读,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c.角色扮演 (Role play) 。 学生可把课文内容改编成短剧表演。 d.对话 (Dialogue) 。 学生以两人小组活动的形式, 根据课文内容一问一答, 这样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能训练口语。 e.填空 (Fill in blanks) 。 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 然后设置空格让学生补全,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及对重点词、短语的掌握。

3.运用语篇分析, 树立语篇意识。 语篇分析自问世以来, 已受到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 语篇分析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能够结合语境、篇章结构、体裁等因素, 逐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涵义。 语篇教学以语篇分析为方法, 对语言材料的思想内容, 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与连贯进行分析, 使学生在语篇基础上掌握全文, 从而提高理解能力。 语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 使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 即语篇能力。

三、结语

篇14:试论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批注式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对美的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更好让展现阅读中的美好世界。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自我学习的条件下,对阅读文章以眉批、旁批、夹批、勾圈描画等方式向外界传达在读过这篇文章后的最真切的感受,可以实现人与人、人与文本、文本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从阅读的本质上来说,这样的效果才应该是真正的阅读所产生的。

1.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含义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沟通探讨出的结晶,即对于教材中的阅读题材的理解及疑问,通常是在文章周边将自己的想法写上去,表达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独特理解。因为涉及阅读文章,根据语文这一学科的学科特点,在阅读这一块,注重的就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注式阅读也不例外。所以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辅助学生,主要靠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

批注式阅读教学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由主体转变成辅助者,这是语文阅读教育的一大改进。传统的阅读教学都是以老师为课堂的中心,学生以听为主,这种方式着实不够优秀,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批注式阅读教学则在实质上提升了,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对文章进行各方面的批注和理解,将自己的想法如实地记录在文章周围,不仅有利于吸收文章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日后的复习。

2.批注式阅读教学对于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意义

初中生是一群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自身所具有的年龄特征,导致他们的求知欲非常强烈,他们渴望了解这个世界,而阅读无疑是最直接的办法,所以他们的阅读欲特别强。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这就为批注式阅读教学提供了先决条件。当然,实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对中学生的积极意义如下:

2.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句俗语可以说是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积极作用的概括,对传统阅读教学来说,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但是,与其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如让学生主动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批注式阅读教学讲求的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要学生主动学,主动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这是人与文章之间的沟通,学生所做的批注可以是对文章的理解,可以是由此产生的感悟,也可以是由此联想到的与文章有关的内容等,这就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因为学习范围更广泛,使得学生更能开发大脑,从而真正领略阅读之美,提高阅读修养。

2.2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自古以来,读和写都是不分家的。阅历广了好文章自然手到擒来。写作和阅读可以说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两项,只有二者兼顾好,才能提高语文水平。中学生的语文水准说高也不高,说低也不低,正处于过渡期间,因此,对于阅读和写作的要求更是要严格。而批注式阅读可以做到二者兼顾,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首先,批注式阅读本身就要求阅读者深入阅读。其次,动笔标注的时候锻炼了写作能力,无论是对文章的感悟抑或是借此联想到的内容,日积月累,必定会增强读者的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感受主人公的内心时,看着主人公慢慢长大,我想读者一定会想要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感受。此时写下的感受,就是未来写相关的作文素材。

2.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批注式阅读教学要求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同时不断学习,从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当今社会不断发展,所有一切都更新得很快,因此,未来的人才也要不断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3.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教授的阅读技巧

3.1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

利用初中生好奇的特点,将文章内容合理地融入情景,根据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写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中孔乙己写茴香豆的“茴”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出来,其他学生根据该情景,重新体会文章内容,标注出自己的感受和不理解的地方。

3.2充分发挥多元化阅读方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新,引进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发挥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反客为主,成为课堂的主体。当学生遇到一些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就需要教师答疑解惑,与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不仅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使得两者之间互相学习,如学生可以学到新的阅读技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方案。例如:在读《伤仲永》这篇文章时,学生对“伤”这个字理解不了,这时老师就可以根据内容讲述相关知识,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结语

作为教育者,笔者认为应该增强学生这方面的阅读能力。在批注式阅读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应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方法给予学生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批注式阅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学生不仅学到阅读知识,而且学到自学方法,更拓宽视野,增强自主创造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燕.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5(30):82.

[2]韦鹏.批注式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4(3):78.

上一篇: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比高矮量的比较》下一篇:国际酒店接待礼仪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