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筒教学反思

2024-04-17

万花筒教学反思(精选5篇)

篇1:万花筒教学反思

《万花筒》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描述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学习用某种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计划2个课时完成。

课前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万花筒中的图案,课堂上让他们自己先总结万花筒里图案的形状和花的规律,其实这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万花筒里的图案由于镜面的原因会产生多个连接在一起的纹样,比较抽象,但我们的孩子们竟然能够在老师的引导提示下用到以下几个词来概括万花筒:重复、千变万化、规律……。为我下一步的教学开了一个顺利的头,于是我一边让他们观察,一边随手在黑板上画出几个概括的骨骼图,引导孩子们学习基本的表现方法,这个过程中没有用到尺子,但这种方法先让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我带着他们进一步了解了蕴藏其中的规律性的东西,然后添画简单的图案,研究其排列规律,最后让孩子们自己开始尝试设计,在绘画的过程中,有很多团的设计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可见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本课我把重点放到了学生们关于图案的选择和体验中心对称的视觉感受上。同时鼓励孩子们自己设计不同的骨骼图进行添画。就这样在师生互动中交流中,激励学生体验美术创造的乐趣,增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篇2:万花筒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去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多元的感受。首先,我让学生分组去完成两项任务:在十字路口数过往的车辆,在学校的花坛、窗台旁观察落在纸上的细小的颗粒。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他们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污染,为下文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一些专业性知识的理解还停留于表面。除了让学生亲自观察、感悟,我还通过查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现代污染形成的原因以及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在教学中,我还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通过图片、画面的视觉感受,了解“酸雨”“白色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水污染”“有农药的食物”等现代污染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浓厚兴趣。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本课的重点。我通过一些资料图片,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比如:不乱扔纸屑,爱护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活动,帮爸爸戒烟,少用一次性用品等等。从而促使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呼唤环保,遏止污染,真正实现了“防止污染人人有责”这一活动的主题。

总之,这一课的教学,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同时,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

篇3:识字教学万花筒

一、抽象与实物的结合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把抽象文字的理解和具体实物的认识结合起来,在结合的过程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并根据字形巧析汉字,采取联系、比较的思维方法,建立语言文字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准确地认识汉字,感悟汉字。如教学形近字“晴”和“睛”时,我是这样引导的:(1)从字形上让学生明白“晴”和“睛”都有一个“青”字,不同的是“晴”的左边是“日”,“睛”的左边是“目”;(2)从字义上让学生明确“晴”跟天气有关,只有天空中出现了太阳的时候,我们才能说天气晴朗,所以它有“日”旁;而“睛”跟人的眼睛有关,“目”字就是指眼睛,所以“睛”有一个“目”旁;(3)给这两个字进行拓展,如“晴朗”“晴空万里”“眼睛”“目不转睛”等进一步让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加深理解,进一步达到巩固的效果。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手段,识字教学才能形象生动,有滋有味。

二、具体语境中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也就是说要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如教学汉字“踩”时,我是这样做的,先出示句子:“我不小心踩了小江一脚。”同时将偏旁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既强化了学生对汉字“踩”的记忆,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白“踩”的意思,再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用“踩”字说一句话进行拓展。在识字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识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助于学生识记生字,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突出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识字教学要紧贴儿童实际

识字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事物的心理特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教学汉字“林”时,老师问学生:“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学生回答:“因为我爸爸的名字中有这个字,所以我认识了。”学生的回答令我非常意外,我想这个字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如教学“冰箱”一词时,让同学间互相交流是怎么认识的,有的说:“是我妈妈教我的。”有的说:“我家里不久前买了冰箱,所以我认识了。”……

生活是学生识字的源泉,把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更易于接受,效果会更好。事实上,只要我们有心给孩子创设一个情境,为孩子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放飞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我们将会收获更多的惊喜。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学科,识字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要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家庭的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识字的渠道。如让学生在家中看电视及阅读书籍中识字,在辨认多种电器、家具中识字,在与家人的交谈中识字。还可利用社区资源识字,如街道两旁的广告、标语、标志牌,或者到超市去认识商品的名称等。让学生明白:只要做识字的有心人,就能认识更多的字,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了调动学生课外识字的积极性,我每周开展一次“识字大王”评选活动,并让学生动手制作识字剪贴报,在班级园地里加以展示、交流,以促进识字。

总之,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提出的要求。汉字是个万花筒,每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内涵。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趣味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智力,形成识字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岭背中心小学)

篇4:万花筒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自发、主动地参加探索性活动,在活动中了解万花筒的的基本构造,学习拆装万花筒。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两个万花筒(一个是完整的万花筒,一个是经过加工的不完整的万花筒,并贴有标记)

2、万花筒内的小配件(小花片、泡沫纸片等)若干;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玩万花筒,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万花筒,请你们看看哪个万花筒更好看?”

2、幼儿玩万花筒,观察万花筒变化、漂亮的图案。

3、集体交流:哪个万花筒更好看?“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说话理由。

4、教师小结:能看到五颜六色、千变万化图案的万花筒好看,贴有标记的万花筒不好看,看不到花纹和图案。

(二)学习拆、装万花筒,探索万花筒里的奥秘

教师:“为什么一个万花筒能看到神奇的图案,而另一个万花筒却看不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1、拆万花筒:鼓励幼儿拆万花筒,要求不能破坏万花筒。

2、引导幼儿大胆探索打开万花筒的方法。

3、集体交流:万花筒里有些什么?

4、小结:万花筒里有一个透明、圆形的小盒子,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花片以及三面小镜子,三面镜子是朝里面放的。

5、装万花筒:“小朋友拆开了万花筒,发现了许多秘密,请你们把它再变回原来的样子”

6、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装好后检查一下,是否和原来的万花筒一样。

(四)修万花筒,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为什么另一个万花筒看不到千变万化的图案呢?请你们也拆开来看一看”。

1、幼儿拆万花筒,说说自己的发现。(没有小花片、没有镜子、盒子被黑布遮住了)

2、幼儿修万花筒,教师提醒幼儿可以用所提供的材料组装万花筒。

活动延伸:

科学区中提供组装万花筒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装配万花筒。

教学反思:

让幼儿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万花筒里图案的形状和花的特征,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万花筒里的图案由于镜面的原因会产生多个连接在一起的纹样,比较抽象,孩子是很难看出来的,因此帮助孩子进行观让幼儿观察万花筒,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制作万花筒,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篇5:色彩万花筒教学设计

拉堡二小 曾永红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黑白与色彩之间的差别,感受色彩的魅力。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色彩变化的奥秘,初步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性认识。

3、通过开展与色彩相关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色彩的艺术美,进而从内心深处激发色彩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欣赏图片。

2、欣赏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说说。

是啊,正因为有了美丽的色彩,世界才变得如此绚丽多彩。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这色彩的世界,去探寻色彩的奥秘吧。[板书课题:美丽的色彩]。

二、开展活动,实践探究。活动一:生活小调查。

1、色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校园中、教室里就很容易找到各种颜色的物品。(点击课件)就拿我们的书包来说吧,就有很多种颜色。谁来说说你的书包有几种颜色?你觉得小组中谁的书包最漂亮?为什么?

2、除了书包,我们的教室里还有很多颜色,谁来说说,你在教室里总共能找出多少种颜色?

(点击课件)瞧!色彩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多美呀!其实,咱们的校园也一样,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做了个小调查,(点击课件)我们的校园中,哪里的色彩最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里的色彩搭配不够美,需要怎样改进?哪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调查的结果?(指名学生汇报)请你。你觉得校园中哪里的色彩最美,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指名3人说)好,我们一块来欣赏校园中美丽的角落吧!(点击课件)你觉得哪里的色彩搭配不够美,需要改进呢?怎样改进?请你说。

(学生汇报)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我感受到了,色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贴板书)活动二:体验色彩。

1、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没有彩色,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指名生答。)

2、感受虽然不一样,但老师听出来了,色彩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与精彩。那么黑白与彩色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我们来观看两段视频(点击视频)刚才我们观看了一段黑白的视频和一段彩色的视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谁来说说。

3、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大家都喜欢彩色的画面,因为它更形象,更逼真,因此也更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老师这有两幅一模一样的图,(点击课件)它们都是黑白的,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用你手中的画笔,给其中一幅图涂上美丽的颜色,涂色前,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提示。(出示小提示)小画家们,翻开课本P30页,开始吧!

4、生着色,师巡视指导。

5、生展示作品,师生点评。请你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可以吗?这两幅图,你更喜欢那一幅图?为什么? 还有谁想展示一下他的作品?他们俩涂的颜色一样吗?你更喜欢那一幅图?为什么?

6、师小结:瞧!色彩鲜明的画面更容易吸引人,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色彩充满了魅力。(贴板书)

7、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利用色彩为我们服务呢?(点击课件:红绿灯,交通标志图)

活动三:色彩大变身。

1、同学们,喜欢魔术吗?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我这里有三种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现在,我要挤出一点红色,再挤出一点蓝色,下面,我要请出我的魔法棒来帮忙,同学们请看,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红色、黄色不见了,得出了什么颜色?

2、你们想不想当魔法师?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代表来表演魔术。现在,请你们拿出红色和黄色两种颜料,看你们能变出什么颜色来?

3、现在,老师给你们三种颜色,红、黄、蓝,看看你能不能变出绿色来?

4、我发现,刚才没当上魔法师的同学,也非常想当。好,现在请你们拿起你手中的魔法棒,任意选两种颜色,看看你能变出什么颜色?变完后把结果记录在这张白纸上。

5、生探究实验,师巡视指导。

6、指名生说说探究成果,师生互评。你的魔术成功了吗?成功的请举手。

7、刚才,我们给色彩进行了大变身,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问题)

8、这些问题,你们能解答吗?

9、同学们,平时看起来挺简单的现象,回答起来可真不容易。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三、课外延伸。

刚才我们探究了色彩的奥秘,色彩还有哪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奥秘呢?有兴趣探究的同学课后可以回去思考、了解一下,把你们想到的关于色彩的问题写在下面的表格中,下节课我们将探究,科学的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

板书设计:

美丽的色彩

上一篇:泪的高中作文下一篇:办公软件word应用技巧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