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科技工作简报

2024-05-28

南宁科技工作简报(共6篇)

篇1:南宁科技工作简报

南宁科技工作简报

第12期(总第486期)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南宁市知识产权局 2015年5月28日

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南宁市活动在广西—东盟经开区开幕

5月18日,由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市科技局、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南宁市活动启动仪式暨科普广场宣传活动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帽山美食广场隆重举行。南宁市科技局党组书记覃永武,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市科技局局长梁展,广西--东盟管委会副主任张融健和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领导出席活动。

启动仪式上,覃永武宣布活动启动,梁展、张融如何让科普工作更加贴进民生、更加惠民、更能充分调动和服务全体市民的创新创业,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方面分别致辞,并指出科普活动对“美丽南宁”建设和群众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

当天,围绕“创新创业 科技惠民”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在新技术新成果展示、“美丽南宁生态乡村”、“花样南宁”及“海绵城市”建设宣传、惠民科普系列服务、青少年科普及大众创新创业等7大领域共39个专题上,39家单位、企业现场开展了科普知识宣传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服务民生的活动,吸引了大批开发区居民和青少年学生参与。活动累计发放科普进社区系列宣传册及技术资料3000多份,展出科普板报53幅,参与咨询、科普互动和健康检测服务700多人次。

(南宁市科技局 艾辉建)

2(高新区经发局 石清革)

武鸣县知识产权强县试点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5月7日,由武鸣县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承担的武鸣县知识产权强县试点示范项目(合同编号:201107024D)通过南宁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项目实施期间,武鸣县科技局和知识产权局制定出台了《武鸣县创新计划(2011-2015)实施方案》、《武鸣县发明专利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完善了《武鸣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组建了武鸣县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设立知识产权法律事务管理股,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特色产业1个,扶持专利试点示范企业12家。全县申请专利187件,年均增长77.67%;获专利授权81件;试点示范企业的专利产品产值87749万元,年均增长31.16%。(武鸣县科技局 潘欣华)

西乡塘区开展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西乡塘区活动

5月20日,西乡塘区在新阳街道办事处万力社区举行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西乡塘区活动启动仪式暨科普广场宣传活动。城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广西农科院蔬菜所、广西农职院、爱尔眼科医院等单位参加了活动。

活动当天,西乡塘区结合农业科技园区项目,邀请实施单位开展电子商务进社区上线下体验推广活动,向社区群众推广新型购物方式,现场约有300人参与网络放心购买蔬菜体验活动。活动现场展示了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制作的科普展板和广西农科院蔬菜所带来的蔬菜新品种,各单位、科研院所、企业现场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800多份,接受400多人次咨询,并提供义诊检查等服务。

西乡塘区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还将举办开展“美丽南宁生态乡村”科普讲座进农村活动,举办香蕉、葡萄等农作物种植技术及农业科技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培训等系列活动。

(西乡塘区科技局)

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邕宁区科普活动走进社区

5月21至22日,由邕宁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主办,邕宁区科技局、卫计局、食品药品监督局、人社局、妇联、电业公司、蒲庙镇政府承办,蒲庙镇红星社区协办为期两天的邕宁区“创新创业 科技惠民”科普进社区活动,共计400余人次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现场,邕宁区科技局主要领导作动员讲话,各有关部门设立科普宣传咨询点,就科学生活、科学用电、食品药品安全、计生、艾滋病预防、劳动就业保障、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宣等方面的科普知识进行宣传,发放科普宣传资料,进行义诊和科普文艺演出及有奖知识抢答。整个活动期间,共为居民义诊和解答健康保健知识200余人;为居民开展科普宣传、咨询服务活动400余人次。发放卫生、计生保健用品300余份;发放科普宣传资料2000余份。

(邕宁区科技局 谢金娜)

隆安县举行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广场活动

5月21日,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隆安县科普广场活动在隆安县小广场举行。该县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及相关专家、技术人员参加了活动。

活动现场,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展板展示、赠送科普读物、现场咨询、互动等方式普及科普知识,内容主要包括食品药品安全、有机产品、医疗卫生、防震减灾、气象、环保、农业、服务企业优惠政策、知识产权等方面,现场共发放各类资料5000多份(册)。

活动周期间,隆安县还将围绕“创新创业 科技惠民”主题,组织开展各项科技活动。一是组织各级科技特派员深入村屯开展农技课堂培训,6-

篇2:南宁科技工作简报

简 报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第13期(总第109期)2008年3月3日

2007年南宁市科技大事记

【1月6-10日】 2007年南宁市科技活动周与第十六届广西科技活动周暨广西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会同步举行。南宁市科技活动周围绕“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和谐社会”主题,组织开展了南宁市科技表彰奖励大会、实施三轮科技创新计划优秀成果展、科技人才交流大会、科技合作项目洽谈签约、科普活动、科技创新产品及名特优农副产品展销等重大活动。南宁市组织参加广西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会企事业单位147家,参展项目126项,参展高新技术产品157个,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1项,签约金额3.09亿元,参与市民15万人次,南宁市荣获“最佳组织奖”。

【1月7日】 2007年南宁市科普广场活动启动仪式在五象广场举行。副市长黄焕升讲话,市人大副主任卢丽芬宣布开幕。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12个成员单位及6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科普传递,从我做起”签名活动。

【1月8日】 南宁市召开科技表彰大会。市长林国强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谢泽宇主持,市人大副主任卢丽芬、市政府副市长黄焕升、市政协副主席袁曼红出席。大会表彰奖励了2006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 36项、2006南宁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60个和先进工作者199名、2005-2006南宁市企业专利申请先进单位4个、2005与2006科技种养大王11名和科技种养能手26名。市领导为14家被认定为南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授牌。【1月18日】 南宁市召开2007年全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会议总结了2006年科普工作,部署了2007年科普工作任务。副市长黄焕升讲话,市政协副主席袁曼虹出席。

【1月30日】 南宁市科技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创新年”活动的决定》精神,制定出台了《2007年南宁市“创新年”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方案》 提出“创新年”科技创新工作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实施科技自主创新战略,落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突出“抓专项、建体系、筑平台、强能力、促创新”五大重点,着力抓好“一个考核,两个计划,三个平台,四个工程”工作,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研发创新产品、建设科技创新基地、优化创新环境,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月14日】 由江苏省镇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郦锡梅、市科技局副局长潘建国组成的考察组一行5人到南宁市考察,与南宁市组织部、市科技局就党政领导科技与人才工作目标管理、科技进步目标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市科技局副局长陈镜华、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黄国树等人陪同座谈。

【3月27日】 南宁市召开2007年科技工作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2006年科技工作,部署了2007年科技工作任务,通报表彰了2004-2005广西科技进步先进镇(乡)26个和先进个人102名、2006南宁市科技进步与创新计划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12个。副市长黄焕升讲话,市人大副主任卢丽芬、市政协副主席袁曼红出席。

【4月21日】 自治区科技厅、知识产权局及南宁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和横县人民政府举行“自治区专利工作试点县”暨横县知识产权局挂牌仪式,标志着南宁市县(区)知识产权工作正式步入正规化、科学化、法制化发展轨道。

【4月29日】 市科技局与市农业局举行联合实施“南宁市桑蚕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推广”重大科技专项启动仪式。这是南宁市有史以来立项规模最大、连续投入科技三项经费最多,科技部门与农业部门合作力度最大、动员力量最多、整合资源最多的一个农业重大科技专项。【5月19-25日】 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和南宁市活动开幕式暨绿城科普广场活动19日在南宁市朝阳广场隆重举行。自治区副主席吴恒、南宁市副市长臧国平等区、市领导出席。活动周期间,南宁市组织开展了八桂先锋行科技进村入户大行动、科技特派员“田野之光”科技行动、利用互联网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第二届南宁市青少年科幻绘画竞赛、科技(科普)教育基地开放周、卫生“健康快车”进社区、科普广场等33项活动,其中 3项活动荣获“优秀项目奖”,南宁市科技局、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荣获“优秀组织奖”。

【5月24-29日】 南宁市组团参加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副市长赵宏声率团,市科技局牵头组织了38家企事业单位参会,推出重点招商项目158项,参展高新技术成果产品37个,重点策划推介项目12项,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2个,签约金额2.11亿元。南宁市荣获“最佳组织奖”。

【6月3日】 南宁市开展“创新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由南宁市科技局牵头起草的《南宁市推进自主创新工作总体方案》。《方案》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围绕科技创新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目标,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创新、转化、产业化”为主线,全面完成创新计划各项任务,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建设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6月26-29日】 全区十四市科技局长联谊会在南宁召开。会议由南宁市科技局承办,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知识产权局局长杜伟与南宁市副市长赵宏声出席,十四市科技局领导共30多人参会。会议围绕“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建设科技示范基地,打造科技亮点;加强科技引领,加快新农村建设”三个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

【8月29日】 国际亚热带农业研究中心Howeler(雷恩哈得.豪勒)博士率团,由尼日利亚木薯种植园主、贸易商及中国中科院生命科学院上海分院、中国热带农业大学等相关专家组成的国际木薯专家代表团一行15人,在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南宁市科技局的陪同下,考察武鸣县木薯种植及加工生产情况,开展木薯深加工和贸易交流合作。【10月10日-13日】 2007全国十三城市科技局局长(主任)联席会议在贵阳市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建设创新型城市与科技管理创新。广州、南宁、昆明、成都、西安、兰州、武汉、大连、沈阳、重庆、哈尔滨、长春等十三城市科技局局长(主任)有关领导和有关处(科)室负责人近40人参加了会议。南宁市科技局副局长覃永武、办公室主任李卫伶、人教科科长黄尚海等3人参加会议,并作了题为《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交流发言。

【10月12-17日】 南宁市组团参加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市委常委、副市长周异决率团,市科技局牵头组织了34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参展,签订科技引进与合作项目21项,签约金额约7.5亿元。

【10月20-22日】 中南六省七市科技厅(局)长联席会议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国家科技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吴忠泽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及郑州、长沙、广州、南宁、海口、深圳等中南六省七市科技厅(局)的领导及有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分别就落实“十一五”科技规划纲要、发挥各省(区)、市资源优势和科技特色,组织重大科技专项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凝练目标,突出重点,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贯彻落实各省(区)、市新一届党代会精神,科技管理部门提出的新思路、新举措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探讨。南宁市科技局局长傅隆政、副局长王洲等3人参加会议,并作了题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科技事业发展》的交流发言。

【10月27日】 越南凉山省科技厅厅长梁登宁率团,由越南凉山省科技厅、外事厅与高平省科技厅、河静省水产厅组成考察团一行19人,在自治区科技厅、南宁市科技局的陪同下,参观考察南宁市伶俐园艺场野猪养殖基地,就相关合作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11月7日】 2007年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评审工作结束,评出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37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0奖;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1项,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31项,区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2项,其他2项。

【11月12日】 南宁市17个科技成果项目获2007“广西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的1项,国内领先水平的8项,国内先进水平的8项。

【11月15日】 南宁市“十一五”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奠基开工仪式在南宁高新区举行。市委常委、副市长周异决出席并讲话。该基地侧重生物制药技术的准专业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3200㎡,可同时孵化100家创新型科技企业,于2009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11月20日】 由昆明市科技局率队的科技考察组一行到我市学习考察。重点考察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型企业管理、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等,市科技局副局长王洲及有关科室负责人陪同座谈交流,并实地参观了我市创新型企业。

【11月27日】 南宁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南宁青岛啤酒有限公司、南宁市第一中学、广西皇氏甲天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被命名为第二批“南宁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市青少年教育基地达到18个。

【11月27-28日】 国际标准化组织软件工程分技术委员会主席Francois Coallier、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标准化研究所软件工程与评估中心主任王宝艾等国内外软件工程专家一行8人到南宁高新区考察,共同签署南宁软件园与ISO/IEC JTC1/SC7(SC7)(国际标准化组织软件工程分技术委员会)的Letter of Intent for Academic Cooperation(《国际标准验证、推广工作的框架性合作协议》),标志广西软件平台体系正式与国际接轨,纳入国际软件标准化建设体系。

【12月3-4日】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到南宁视察科技工作,先后参观了南宁高新区展厅、中国—东盟企业总部基地、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皇氏乳业公司及南宁生物工程中心。市委常委、副市长周异决,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蒋和生,市政府副秘书长邓卫民及市科技局局长傅隆政等领导陪同考察。

【12月5日】 南宁市天然药物工程技术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该项目由市科技局重点立项,市轻工食品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共同建设,采用与国际同步的高新分离技术——分 子蒸馏技术,搭建分子蒸馏分离纯化技术平台,主要为广西中草药与香料的科研、生产分离技术提供先进的装备和技术服务。

【12月6日】 南宁市科技局在广西科学活动中心召开“南宁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研讨会”,重点围绕创新型南宁建设方略研究进行研讨。与会专家和有关领导就创新型南宁建设的基本条件、创新型南宁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型南宁的建设模式、创新型南宁的发展战略、创新型南宁建设目标以及重点任务和措施进行了广泛研讨,对软课题《创新型南宁建设方略研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12月11日】 南宁市“高活力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制与应用”科技成果项目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奠定了“α-乙酰乳酸脱羧酶”在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这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设立以来,我市科技成果首次获得这一荣誉。该项目由南宁邦尔克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大学、南宁中诺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承担。科技成果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技术发明专利一项。已形成年产60吨规模,累计实现产值7296万元,纳税786万元,成为国内最大α-乙酰乳酸脱羧酶生产企业,打破了丹麦诺维信公司在国际独家垄断局面,成为国产酶制剂企业的一面旗帜,使我国啤酒企业摆脱了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12月24日】 南宁市评选出2007南宁市科技种养大王、科技种养能手 20名。其中,科技种养大王5名,科技种养能手15名。

【12月26日】 南宁市科技局与广西药用植物园共同主办“南宁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市委常委、副市长周异决,自治区科技厅助理巡视员郭崇华出席并讲话。论坛以“关注健康,加快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杨世林、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陶剑虹、广西食品药品监督局高级工程师沈兆熊等3位专家,分别就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质量标准规范、中医药产业现状和趋势分析及发展战略思考、广西中药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三个方面作了精彩演讲。

篇3:南宁市科技人才政策体系研究

1当前南宁市科技人才政策举措

1.1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南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 人才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011年起, 市本级财政按当年可用财力的1%设立市高层次人才开发专项资金, 专用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工作生活条件改善。2014年, 南宁市印发《南宁市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奖励暂行办法》, 该办法对南宁市急需人才奖励的适用范围、奖励办法等方面都作出了要求, 从以往人才引进类别重点不明转变到重点推进产业尤其是6大重点产业发展上来, 符合条件的紧缺人才, 可依据该办法由企业统一申报奖励, 由南宁市根据其贡献给予不同的奖励。

1.2突出区位优势, 打造人才特区。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运行等多重叠加机遇, 南宁市全力打造引领北部湾、服务广西、辐射东南亚的人才“硅谷”。2012年南宁市提出了建设人才特区的11项特惠支持政策, 引进发展亟需的各类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继续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南宁市着手调整并出台《南宁市加快人才特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4年-2016年) 》, 力争通过3年时间, 把南宁人才特区建设成为北部湾人才改革综合实验区中的龙头引领, 每年支持6大重点产业及其它重点领域引进10名 (支) 左右能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 (团队) , 每支人才 (团队) 予以50-500万元不等的创新创业资助, 形成“6+X”的人才高端集聚模式。同时, 借助知名猎头公司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实施“百名工科博士硕士入邕企”计划, 开通“绿城联合引智”直通车引才, 对重点产业引进的急需紧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投融资人才给予入企补贴。

1.3加大力度, 完善人才后勤保障体系。2014年9月, 新的人才安家费政策大幅调整安家费标准, 按人才资格条件设置了不同的补贴标准等次, 安家费政策支持发生转变, 从以往选拔人才以定性为主, 定量为辅, 重学历, 轻能力的人才的评定标准, 改变为既考虑了学历学位层次, 更重视专业技术能力, 对象由以往的机关事业单位转为以企业引进的各类高层次紧缺人才为主, 列入引才目录并符合相应条件的新引进人才, 按人才资格条件可享受不同标准的人才安家费补贴。

1.4完善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建立各类高层次创新中心。借助3年行动计划, 南宁市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各类专业平台, 将专业平台建在企业上, 重点支持特色产业龙头骨干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或专业院校合作, 设立联合产业研究院等政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建立起各类高层次创新中心, 另一方面依托重点产业、重点领域, 加快孵化园和产业共性技术区等共性平台建设, 推动一批条件成熟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展各级孵化器建设, 形成共性平台建在产业上的良好格局。

1.5拓宽人才的培养渠道, 多层次、多渠道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南宁市科技人才小高地, 实施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 形成本土一流人才围绕重点研发项目强强联合的格局。二是对科技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科技人才进行有针对性地人才培养。三是依托科技项目为载体, 聚集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 推动企业及科技人才开展自主创新研究, 从而推动产业化发展。

2南宁科技人才政策存在问题

2.1科技人才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一是宣传力度不够, 科技人才政策知晓程度不理想。根据课题组调查问卷发现:有近61%的我市科技工作者不了解南宁市相关科技人才政策, 影响了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二是人才政策在宣传上存在滞后, 宣传方式、渠道不够广, 仅仅停留在发布会、人才交流会等单一的形式上。三是宣传存在局限, 传播范围不广。多数政策只在本地的官方媒体发布, 较少在非官方的知名度高的媒体发布, 同时, 也较少赴先进城市开展专题推介会。

2.2缺乏科学的科技人才规划, 导致结构不合理。南宁市科技人才结构存在不合理:一是南宁市的科研机构不仅数量少, 规模较小, 且大部分均为推广、应用、普及的科研部门, 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研部门少。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科研机构也少, 且规模较小, 能力不足, 不能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生产。二是南宁市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密度较低, 《南宁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及“十二五”发展目标对策研究》表明, 南宁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密度较低不仅落后于中东部地区的省会城市, 而且低落后于这些省份的部分地级市, 与东部地区规模相当的省会城市比, 低于福州等城市;与中部比较, 低于南昌、合肥、和太原等地区。

2.3吸引人才的综合环境竞争力存在不足, 人才总量较小。由于区域经济实力等原因限制, 在有相同的吸引科技人才政策的条件下, 欠发达地区在吸引人才综合环境竞争力缺乏, 人才增长缓慢。2014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 o.12》数据显示:国内城市各分项竞争力排行榜前10名单中, 综合经济竞争力、知识城市等多项衡量综合环境的排列, 南宁只在“生态城市竞争力”前10位, “各城市人口流入数据/人才吸引力”不在排名前50名。《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 (2010-2012) 》也表明, 在区内城市的竞争力对比中, 南宁市仅在人才结构竞争力方面具有微弱优势, 在人才创新竞争力、人才投入竞争力等方面显示相对弱势。

2.4存在着“重引进, 轻使用”的现象。虽然南宁市人才相对较多, 但使用效益不佳。如一些单位或企业出于政绩、业绩、形象的需要, 用大量的优惠政策吸引来了一些高端专业人才, 但在引进后, 并没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平台, 导致该市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的投入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3南宁市科技人才政策发展与思考

3.1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力度。 (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由政府部门牵头, 到企业、高校、区内外开展人才宣讲工作, 并重点介绍人才引进与激励政策, 扩大本地区人才科技政策的知晓面以及影响力度。 (2) 利用媒体、公共信息网络宣传政策。在电视台、电台等传播媒介上宣传报道人才政策的相关优惠政策, 在市级相关网站建立人才政策专栏, 宣传人才政策及政策, 吸引全民对本地科技人才政策的理解和关注。 (3) 向人才市场、高校、企业、创业园、孵化基地等人才交流密集的地方发放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宣传材料, 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力度。

3.2内外兼修,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1) 培育产业集群为创新点, 壮大以产业为支撑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 关键在培育产业集群, 壮大支柱性产业以及特色产业, 以产业竞争力的增强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2) 通过已建立的南宁市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与合作广西基地为载体, 围绕自身的重点特色产业、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的重点产业体系, 集中力量重点开发和培养特色优势产业人才, 集聚和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集群。

3.3加强服务意识, 继续完善后勤服务保障。建立科技人才信息库, 围绕重点产业建立学科齐全、分级分层的科技专业人才动态信息库, 从而掌握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分布态势及专业平衡状况为服务对象建立动态服务档案;建立人才服务专业团队, 协助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3.4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 提高人才使用效益。 (1) 大力提高政策的执行力。要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落实方案, 扎实做好任务分解、政策细化、政策解读、咨询服务、责任落实、加强监督等各项工作, 增强政策落实的系统性。 (2) 根据产业重点引进人才, 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益。根据产业重点, 有针对性的引进科技人才, 同时, 提升和发挥科研院所人才优势, 加快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环境建设, 加大企业培养人才的意识, 提高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确保科技人员能有学术发展的空间。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要素, 对地处西部地区的南宁市而言, 面对竞争激烈的国内人才市场, 需要根据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投资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因地制宜, 及时调整相应的人才政策, 从而加强人才政策调控的针对性, 灵活性, 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人才为南宁市经济建设服务。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运行等多重叠加机遇, 南宁市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机遇挑战并存。通过对南宁市当前科技人才政策现状进行研究, 发现人才政策存在的问题, 提出更有效的科技人才政策建设建议, 这对优化南宁市科技人才政策环境、促进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南宁市,科技人才政策,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伍梅, 陈洁莲.广西高层次创新性科技人才政策问题与对策[J].科技研究管理.

[2]务腾飞, 赵金玲.八方英才汇聚南宁智力支撑绿城腾飞[N].南宁日报.

篇4:南宁科技园开工瞄准电子信息产业

马飚在致辞中说,打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一极是广西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富士康南宁科技园高新园区项目投产,是广西加快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突破,是桂台经贸交流、两岸经济合作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南宁市向区域性国际城市迈进的重要一步。自治区和南宁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单位要继续为富士康在广西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以最优的政策、最快的效率、最好的服务、最佳的环境,全力配合工程加快建设。希望富士康集团放心投入,放心经营,放手发展,共同做大做优做强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共同推动桂台交流合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共同开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更美好未来。

郭台铭表示,富士康将高端电子产品制造业研发基地落户南宁并生根发展,就是希望借助南宁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培养造就一个世界级的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提高整个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为推動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富士康南宁科技园项目位于南宁市沙井片区,主要生产高端电子产品。一期工程厂区用地800亩,南宁城建集团及富士康将为项目投资近50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人民币,安排就业3万人。富士康科技园高新园区项目位于南宁高新区,厂房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高新区及富士康共同投资达25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目前项目两条生产线已投入生产,部分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

篇5:南宁科技工作简报

2018-2020

申报指南年南宁科技计划项目

南宁市科技计划管理联席会议

2017年7月

目录

前 言...............................................................5 南宁科技重大专项......................................................6

一、现代工业主导产业................................................7 重大专项1:电子信息制造业........................................7 重大专项2:先进装备制造业........................................8 重大专项3:生物医药产业..........................................9

二、农业特色产业...................................................10 重大专项4:农业特色产业重大技术攻关与示范.......................10 重大专项5: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高新区建设.........................11 重大专项6:农业脱贫攻坚科技示范区(村)建设.....................12

三、生态环保产业...................................................12 重大专项7:重点领域生态环境治理.................................12

四、民生科技重大专项...............................................13 重大专项8:医学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新培育建设.13 重大专项9:重点病种诊疗技术及规范化研发与应用示范...............13 重大专项10:民生科技成果惠民平台建设与示范......................14

五、特色重大专项...................................................14 重大专项11:“一带一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4 南宁重点研发计划.....................................................15 项目1: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15 项目2:石墨烯等新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16 项目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与示范.............................17 项目4:生物制造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19 项目5:轻工、食品、制糖造纸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19 项目6:汽车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研究与应用示范.......................20 项目7:智能机器人等先进装备研究及应用开发.......................20 项目8:节能共性关键技术、新能源技术装备研究开发与示范...........21 项目9:粮食与生物种业创新.......................................22 项目10:农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3 项目11:林业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24 2 项目12:园林特色花卉培育与应用..................................25 项目13:畜禽水产关键技术研究....................................26 项目14: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27 项目15:农林病虫草害防治........................................27 项目16: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9 项目17:糖料蔗高产高糖“双高”基地新品种选育及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0 项目18: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及省力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0 项目19:“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30 项目20:“美丽南宁”农业科技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31 项目21:大石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及抗旱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31 项目22: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32 项目23:医疗卫生技术创新研究....................................33 项目24:生物医药与中药民族药创新技术研究........................35 项目25:食品药品安全关键技术与示范..............................36 项目26:社会养老产品开发及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与示范................37 项目27:公共安全、防灾减灾、交通安全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7 项目28:特色旅游、文化保护传承、教育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38 项目29:标准研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后补助).....................40 项目30:高层次研发创新平台引进、培育与建设......................40 南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41 项目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41 项目2:产学研合作研究开发与关键技术攻关.........................43 项目3: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研究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43 项目4:军民融合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44 项目5: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服务能力建设.............................44 项目6: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用后补助...............................44 项目7: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促成技术交易奖励性后补助.................46 项目8: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示范.......................47 项目9:核心专利产业化...........................................47 项目10: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后补助..............................48 项目11: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建设....................................49 项目12:中小微企业专利信息推送..................................50 3 项目13:县(区)重点产业专利导航................................51 项目14:专利信息管理和资助奖励系统开发..........................52 项目15: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补助..................................52 南宁科技基地专项.....................................................53 项目1: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示范................................53 项目2:“星创天地”建设示范......................................54 项目3:特色种质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54 项目4:科普能力建设与示范.......................................55 项目5:农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与科技扶贫服务.....................55 项目6:贫困地区农业产业转型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56 项目7: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培育建设..................................57 项目8: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培育与建设................................57 项目9: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57 项目10:高层次人才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市科技局与市人才工作领导办公室共同管理)........................................................57 项目11:南宁市人才特区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项目计划................58 项目12:中小学发明创造示范单位培育...............................59

前 言

南宁科技计划是南宁市人民政府为加快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设立的,支持和引导全市科技创新活动的计划体系。

为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治区“两个建成”战略目标以及南宁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南宁渠道”升级、绿城品质升级、深化改革升级、法治南宁升级、民生福祉升级“六大升级”工程,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市场配臵技术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的整体思路,将南宁市科技计划整合为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科技基地专项。2018年将在2017年过渡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围绕“六大升级”工程,优化项目布局。

“十三五”后三年,根据市政府提出的集中资源支持我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科技项目以及关键技术的要求,南宁市科技计划将按照“服务大局,落实改革,突出重点,优化投入,创新机制”原则,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科技项目和关键技 术的倾斜,重点围绕打造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经济、高性能新材料、生态环保产业、优势特色农业、大健康产业等创新发展名片,凝练重点科技项目,完善创新链条,合理配臵资源,每年选取1-2个科研领域试点加大投入力度和项目资金的绩效管理。以项目带产业,系统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形成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新优势。其中,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集成度高、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研发计划,聚焦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点公共需求和民生科技优先领域,支持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工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卫生健康等领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南宁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究以应用开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性支撑和引领;技术创新引导专项,以后补助、绩效奖励、创业投资等方式,支持企事业单位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激励企业加大自身科技投入,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南宁科技基地专项,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能力提升,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高我市科技创新的条件保障能力。

南宁科技重大专项 围绕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业特色、生态环保、大健康产业等创新发展名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获得一批重大新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及示范性规模生产等标志性成果;培育能形成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一、现代工业主导产业 重大专项1:电子信息制造业

课题方向1:支持智能电子终端产品、可穿戴设备产品、移动云服务、新一代通信与网络设备、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制造等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支持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与数字音视频产品、电子产品材料等核心基础产业研发与应用。

课题方向2:支持智慧城市建设、云平台建设、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产业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支持研究开发适用软件,支持面向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开展数字化企业、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生产、流通、物流、公共服务等行业开发和应用物联网应用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开发及示范,支持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车间、智慧小区、智慧社区等应用示范。

课题方向3:支持培育发展北斗终端产业与服务业,开展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位臵信息挖掘与智能服务、高性能组合导航、终端性能检测认证等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北斗导航应用示范,北斗导航新型运行模式开发,开发北斗兼容型多模卫星导航芯片和 嵌入式软件、个人移动信息终端芯片、通信卫星地面用户终端、便携式多媒体终端,以及适应于北斗卫星导航的芯片产品、天线产品。

重大专项2:先进装备制造业

课题方向1: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加快汽车、机械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智能化大型施工机械研发与应用,支持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等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带动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课题方向2:以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为龙头,开展纯电动公交客车、小型纯电动汽车、新能源专用车、混合动力客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等核心部件以及电助力转向、电制动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与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

课题方向3:大力开发以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等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推动实施机器换人工程,提高智能制造、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支持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等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研发大型、高速、精密、智能复合型数控机床和数控加工中心,开展以3D打印快速成形技术为主的无模快速制造8 技术应用开发。

课题方向4:支持航空航天、高铁轨道交通、汽车、桥梁、计算机、高档家电用铝组件、新能源及节能电子产品等的铝加工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重大专项3:生物医药产业

课题方向1:以现代中药、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为发展主导方向,重点支持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生物医药产品研制和重大疑难病症的诊断、防治;支持开发重组蛋白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多肽类药物、分子诊断试剂/试剂盒等生物技术产品,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研究,申报并获得新药证书,大力推动首仿药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在研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动医药产业规模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课题方向2:中药特色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围绕广西中药壮瑶药优势,充分利用优势特色中药和民族药资源,重点进行壮药瑶药新药创制,开展并完成复方配伍、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以及药效学、毒理学等新药临床前评价研究,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民族药新药、新药制剂或保健品的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并申报国家新药临床研究批件或医疗机构制剂生产批文。发展以中药材为主药食两用功能保健食品。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支持健康产业发展、加强中药质量与资源保障、满足社会医疗保健和用药安全的需求,加速 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课题方向3:中药民族药创新技术平台建设。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中药民族药创新技术平台建设,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中药新药研发、中药分析测试、安全评价、公共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原研药、首仿药、中药壮瑶药、新型制剂、中成药二次开发等创新能力建设。

课题方向4:中药种植及产业化。支持广西道地及名贵药材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探索从药材品种选育、种植、加工、研发到生产等全过程的产业链创新,发展以中药材为主药食两用功能保健食品,推动特色药材产业化发展。

课题方向5: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支持高性能诊疗设备、数字化移动健康设备、医学影像、植入材料与制品、诊断试剂、中高端康复辅助器具、中医特色诊疗设备等领域的研发创新。支持组织再生细胞自动分离仪的研发与产业化,鼓励申报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行业准入许可。

二、农业特色产业

重大专项4:农业特色产业重大技术攻关与示范

围绕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花卉苗木、桑蚕、食用菌、生猪、草食动物、罗非鱼10大种养产业,以及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3个新兴产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南宁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针对南宁市“10+3”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技术瓶颈,开展重大技术攻关、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开展农业新品种育、繁、推关键 10 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申报要求:

(1)引进、选育、繁育(或研发)和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引进或研发和推广农业新技术,开发农业新产品,发布实施技术标准,申请发明专利,完成其中3个(项)以上;

(2)课题完成后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以上(含辐射带动区),年新增产值10%以上;

(3)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面积连片500亩以上,辐射面积1500亩以上;动物养殖规模200亩以上。

(4)品种引进、选育、繁育和示范推广要有品种登记证书(审定证书)或中试报告。

重大专项5: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高新区建设

支持创建国家、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高新区,围绕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重点支持园区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及其它创建工作,重点支持高效优质种养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建设,园区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保鲜、储运、加工,新设备及产品开发应用,“互联网+”与智慧农业示范,以及“星创天地”、“空中农贸市场”等服务平台建设示范等。

申报要求:

(1)总项目以园区所在县区科技部门为申报主体,子课题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实施;

(2)每个园区或高新区可以申报若干课题,每个课题体现一个内容,课题名称为“农业科技园区(高新区)建设——…(如 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建设示范)”

(3)2个课题以下(含2个课题)的只能作为重点项目实施。

重大专项6:农业脱贫攻坚科技示范区(村)建设 支持在马山、上林、隆安、邕宁四个县(区)重点贫困乡镇、贫困村和生态移民区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区及科技示范村建设。

申报要求:

(1)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为申报主体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2)农业科技示范区面积规模连片500亩以上,拓展区域面积1000亩以上,辐射区域面积3000亩以上,以农户出土地、劳动力,或者公司提供品种、技术、农资并负责收购等方式直接带动贫困村1个、贫困户50户以上;(3)优先支持在以上4个贫困县区已开展项目开发或基地建设投资的农业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等单位。

(4)由马山县、上林县、隆安县、邕宁区科技部门组织推荐并实施管理。

三、生态环保产业

重大专项7:重点领域生态环境治理

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开展黑臭水体、大气和土壤等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示范,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技术研究及示范,支持重金属、危险化学品、1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工业、农业用地土壤污染开展生态调控、钝化阻隔、生物、植物修复技术及协同修复技术集成的研发与示范,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支持环保管家服务、环境质量检测、污染监控和预警预报系统等环保创新平台构建,支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基地等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建设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平台,开展环保设备研发及产业化,推进环保产业发展,为生态南宁建设提供支撑。

四、民生科技重大专项

重大专项8:医学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新培育建设

支持医学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创新团队培育建设,开展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新技术研发,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培植一批进入全区先进行列的医学重点学科、特色专科,有效提高重大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防治水平。支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建设,搭建临床医学和转化研究平台,鼓励参与多中心临床研究,提高我市临床医学水平及生物医药科研能力。鼓励开展精准医疗临床研究及实践,支持联合建立精准医疗中心,培养建立精准医疗团队,提高精准医疗服务水平。

重大专项9:重点病种诊疗技术及规范化研发与应用示范 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老年及妇儿病、消化系统疾 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等,应用分子生物、细胞免疫、影像、微创介入、生物工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现代技术,重点研发开发一批急需突破的临床诊疗关键技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应用研究,制订安全、高效、稳定、可推广的规范化诊疗方案。

重大专项10:民生科技成果惠民平台建设与示范

支持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民生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生活的集成技术示范应用、实用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应用、民生科技示范工程等项目实施,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发展。

五、特色重大专项

重大专项11:“一带一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南宁科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重大、成熟、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课题方向1:围绕“中国制造2025”、自治区和南宁市科技发展重大需求,支持从欧洲、美洲、以色列、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工业4.0、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的重大、成熟、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到南宁市实施转化、产业化。

课题方向2:围绕南宁在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现代农业、环境保护、新能源等领域的先进、适用推广科技成果,充分发挥“南宁渠道”承接、转移发达国家和 14 地区科技成果的作用,面向东盟、巴基斯坦、中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推广、转化重大科技成果。

课题方向3: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引进国家“985”、“211”高校和驻邕高校、科研院所可转化产业化并能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到我市转化应用,推动我市经济创新发展。

重大专项12: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能力提升专项 完善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持续导入中关村优势创新资源,带动人才、资本、技术、金融等各类双创要素在南宁集中融合,构建独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基地创新服务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支持入驻基地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带动全市新兴产业发展。

南宁重点研发计划

围绕打造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互联网经济、高性能新材料、生态环保产业、优势特色农业、大健康产业等创新发展名片,聚焦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点公共需求和民生科技优先领域,支持事关南宁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及应用示范、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引进创新与转化应用,以及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

项目1: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 课题方向1:加快高性能铝合金大规格板带材制造与成果转 化,开发航空航天用超高强铝合金预拉伸厚板、乘用车覆盖件用新型快速时效响应铝合金薄板以及海洋工程用耐蚀铝合金板材的工业化制造成套技术,研究铝合金成分、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和组织演变对强韧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攻克板材组织均匀性、高成形性、高表面质量等技术难题,并实现产业化。

课题方向2:研究高纯高洁净铝熔体制备技术,探索高品质铝合金大规格铸锭凝固过程、凝固结晶相及缺陷控制机理,攻克高合金化铝合金成分和组织均匀性控制难题,重点支持在铝合金熔体净化与凝固组织控制、高品质铝合金大规格扁锭制备、高品质超高强铝合金大规格圆锭制备等技术领域开产技术研究,建成示范生产线。

课题方向3:支持以铝合金为基体,开展适用于TIG、MIG、激光焊、复合热源焊的含稀土钪铝合金焊丝以及高性能锡电子焊接材料研发,支持高精度电子铝箔的研制和产业化。

课题方向4:开发铝基金属新材料,加快推进铝精深加工,支持铝合金产品在交通运输、电线电缆、电子产品、家用等领域的研究应用和产业化。

项目2:石墨烯等新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 课题方向1:支持石墨烯上下游应用的研究开发,支持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应用,支持石墨烯基复合功能材料开发,创制具有导电、导热、耐磨、增强等功能的新材料及器件。

课题方向2:支持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纯元素及化合物、表面功能材料、高品质新型有机活性材料、高品质无机颜料、新型膜材料、功能玻璃和新型光学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能源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新型催化材料、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及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关键制备技术及新产品研发。

课题方向3:支持碳酸钙深加工关键技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滑石、膨润土、重晶石、高岭土、大理石、花岗岩、页岩石等非金属矿的应用技术研发,开发非金属矿物涂料、颜料、功能性填料及复合材料、环保材料、纳米材料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究,高附加值的新型功能、结构材料,新型能源、电工、电子材料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等。

课题方向4:支持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支持石化产业链下游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支持石化炼油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和高值化深加工技术的研究;支持新型混凝土、节能墙体材料、建筑涂料和建筑密封材料等绿色建材新产品研发与试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环保型农用化学品研发。

项目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与示范

课题方向1:支持大数据和云计算在政务、产业、民生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示范,支持操作系统、中间件、新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移动端和云端办公套件等基础软件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面向东盟的小语种软件、少数民族语言软件研发,支持工业 软件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应用,支持信息安全软件研发和服务。支持基于监测、GIS空间数据的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研发。

课题方向2:加快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支持无线传感网组网技术特别是物联网低功耗广域网技术、二维码标识技术、安全认证核心技术研发,开展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读写器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支持物联网开源智能开发平台、智能感知终端/网关、RFID、M2M 终端、核心系统芯片、模块与敏感元件、光纤传感器等核心产品研发,支持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智能城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示范。

课题方向3:支持智慧城市建设、云平台建设、大数据产业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支持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开发及示范,支持数字化企业信息化技术及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支持移动智能终端制造、移动云服务、下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制造等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新型元器件、新型显示、电子材料等核心基础产业研发与应用。

课题方向4:推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重点支持 “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

课题方向5:加快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支持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位臵信息挖掘与智能服务、高性能组合导航、终端性能检测认证等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开发智能化、18 小型化、低功耗、高精度、高灵敏度北斗导航产品及系统,支持研发北斗兼容型多模卫星导航芯片和嵌入式软件、个人移动信息终端芯片、通信卫星地面用户终端、便携式多媒体终端,以及适应于北斗卫星导航的芯片产品、天线产品。

项目4:生物制造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

支持工业酶分子改造与绿色生物工艺、工业微生物代谢工程改造、开发先进生物技术路线生产生物基产品、工业生物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开发;生物创新药物、疫苗与诊断试剂、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产品开发及技术研究;木薯、甘蔗生物工程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生物过程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及其它生物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开发;特色生物食品或其加工副产品生产技术优化和产业化研。

项目5:轻工、食品、制糖造纸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课题方向1:支持食品加工、制糖、造纸、纺织等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及深加工新产品研发,生产过程关键设备的研发及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应用示范等。

课题方向2:支持以膜技术为核心的甘蔗汁物理澄清技术及配套蒸发、煮糖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支持开发包括黑糖、红糖及具有保健功能砂糖等产品生产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以甘蔗汁为原料生产符合我国相关标准的黑糖、红糖等具有保健功能系列砂糖,实现制糖生产产品多样化。

课题方向3:支持开发具有保全甘蔗高级脂肪醇、多酚类物 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及风味物质的具有甘蔗风味的饮品及果酒、果醋生产技术。

项目6:汽车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研究与应用示范

课题方向1:支持新能源汽车、专用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控制系统等技术、产品开发与产业化。

课题方向2:支持纯电动微型车、纯电动城市公交车、混合动力多功能乘用车等产品开发,新能源汽车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示范,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设施开发;汽车产业节能降耗技术研发。

课题方向3:支持汽车零部件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开发结构、功能、性能等均达到较高技术水平的汽车散热器、照明部件、智能仪表、传动总成等新产品。

项目7:智能机器人等先进装备研究及应用开发

课题方向1:支持智能机器人、智能测控装臵、智能仪器仪表、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与专用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及多功能、智能化、适用型的装备技术开发与生产应用。

课题方向2:支持工程机械、制糖设备、环保装备、电力设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装备研发;机械产业节能降耗技术研发;大型矿山综采设备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

课题方向3:支持飞行器关键零部件、专用装备,民用航空材料研制,支持轨道交通装备、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配套用关键零部件、交通运输配套装备、建筑机械及工程机械、汽车零 20 部件、精密零件、复杂零件、大型零部件加工工艺等研究开发及试制。

课题方向4:支持研发大型、高速、精密、智能复合型数控机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研究开发智能控制器及控制系统等大型工程机械,开展以3D打印快速成形技术为主的无模快速制造技术应用开发。

项目8:节能共性关键技术、新能源技术装备研究开发与示范

课题方向1:支持高效节能电机技术和设备、余热利用关键技术和设备等行业高效节能产业技术和装备研发;支持高效放电回馈式电池化成技术、蓄电池高效低能耗极板制造技术、高效节能电器、高效照明产品及系统、高效节能新型建筑材料、节能交通工具零部件、智能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等关键技术装备及新产品研发。

课题方向2:支持光伏电池及其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研发;热利用产品,太阳能生产装备及太阳能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及其他新能源技术及装备研发;超、特高压变压器、整流器、电感器以及特种输变电装备及技术研发。

课题方向3:支持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支持开发适应绿色建筑发展需要的绿色建材,重点发展绿色墙体、绿色屋面、绿色门窗等建筑部品新产品研发,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成套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

课题方向4:支持减排与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与示范,废水处 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业固体废物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开发与示范,支持开展土壤污染诊断、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场地污染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9:粮食与生物种业创新

围绕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花卉苗木、桑蚕、食用菌、生猪、草食动物、特色水产及特种动物、经济林、中草药等我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打造种质创新、基因挖掘、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科技创新链条,提升我市育种自主创新能力、育种基础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课题方向1:农业主要特色新品种的引选与扩繁

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为重点,强化多性状的协调改良,重点开展水稻高产、优质功能型(富含铁、锌、硒,低富集镉、铅、砷、汞)等水稻品种创制与选育,粮饲兼用及甜、糯玉米杂交种选育,以及地方特色杂粮如旱藕等品种挖掘,特色果蔬、花卉、蚕桑、食用菌新品种选育,水产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良种体系保种和选育,地方特色畜禽优良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

申报要求:

(1)通过本课题实施引选出有独立知识产权新品种1-2个,且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或登记,获得审定或登记证书;

(2)示范推广100亩以上。

课题方向2:农业良种繁育与种子种苗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开展主要农作物及畜禽水产品规模化繁殖技术研究,新兴水果、花卉、林木组培脱毒快繁技术的产业应用,蔬菜、桑树、瓜类、中草药、特色淡水养殖及特种养殖品种繁育等技术的工厂化育苗示范,建设一批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繁育示范基地;开展主要农作物种子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建立针对不同农作物种子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标准,提高种子质量和种子生产效率。

申报要求:申报新品种引进、选育课题要求有品种登记证书(审定证书)或中试报告,申报新品种繁育和示范推广课题要求有新品种登记证书(审定证书)。

项目10:农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方向1: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集成技术应用 重点支持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创建,围绕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开展多元化新品种开发利用,轻简栽培、互联网+农业、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本增效和标准化栽培等技术集成示范,建立一批农业标准化基地,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现代青年农场主,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课题方向2:主要作物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我市主要作物的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 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作物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水肥一体化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不同地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不同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课题方向3:富硒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生物富硒与有机循环农业结合、土壤硒活化技术研究,富硒作物品种选育,富硒农产品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富硒阻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富硒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等。

课题方向4:设施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开展特色果蔬栽培设施设备研发;产季调节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逆境安全生产栽培模式与调控技术研究;适宜设施生产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设施栽培标准化、轻简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生产技术研究;设施农业新品种引进、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设施农业连作土壤可持续利用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研究等。

项目11:林业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

课题方向1:林业生物技术利用与高效培育技术示范

围绕用材林良种(新品种)提质增效目标,以植物组培技术为基础,按需培育优质锯材、纸浆材和高抗逆性转基因林木新品种;开展新品种无性繁育技术的提升研究,建设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济林和花卉优良品种推广示范基地。

课题方向2:林木良种定向选育研究与应用

开展用材林、经济林优良品系进行良种繁育、立地选择与评价、密度调控、干型调控、生长模式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林木大径材、无节良材、品质优、丰产稳产性好、抗性强的用材林和经济林良种定向培育技术体系并进行推广。

课题方向3:林木可持续经营研究与示范

开展森林复合经营(含混交林)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复层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地力维持、水土保持及森林碳汇等的影响与调控机理,开展林业生态恢复技术、经济林园艺化丰产高效培育技术研究,进行规模化高效栽培集成技术示范。

课题方向4:林下经济种养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我市各地海拔、气候、日照以及降雨量等自然环境特点,研究适宜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的品种和模式,建立林下种养技术示范基地,通过搭建企业、农民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间的合作平台,提高林下经济种养殖的质量及产量。

课题方向5:林木加工综合技术开发

开展木材加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木本香料林产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加工附产物综合利用研究。

项目12:园林特色花卉培育与应用 课题方向1:特色花卉优异种质资源挖掘与品种选育 通过调查,收集适合我市气候条件的珍稀、名优花卉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诱变、转基因等技术手段,选育出观赏价值高、适用性强、生长速度快的花卉新品种,以满足我市不断提高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水平的需要。

课题方向2:特色花卉高效培育与应用研究

重点研究特色花卉种苗快速繁殖及成品苗快速培育技术,解决园林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为我市建设宜居、宜业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服务。

项目13:畜禽水产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方向1:草食畜禽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草食畜禽新品种引进改良及提高繁殖率关键技术研究,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优良牧草引进快繁与产业化示范,新型饲料开发,重要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等。

课题方向2:水产养殖综合技术开发

开展循环生态养殖、稻田生态养殖等高效生态养殖新技术研究,特色淡水养殖品种、江河濒危鱼类品种规模化繁育研究,微生物制剂及生物浮床在淡水、海水养殖中的应用等研究,淡水渔业重大疾病检测诊断、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方向3:畜禽疫病防控技术

开展动物疫病快速检测诊断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攻克动物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的核心技术,重要疫病高通量快速检测芯片开发。

项目14: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

课题方向1:新型安全农副产品贮运保鲜技术研发 开展生态型保鲜技术与产品研发,物理、生物保鲜技术及产品研发,果蔬物流保鲜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果蔬生鲜配送安全贮运减损技术研究与应用等。

课题方向2: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的研究开发及应用 重点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与装臵的研究开发及可追溯等应用,富硒食品生产加工精准检测技术及产品评价研究;特色农产品、水产品、农药兽药重金属残留及伪劣快速检测技术开发与可追溯等应用。

课题方向3:区域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副产物高值化利用 开展传统特色水牛乳制品工艺挖掘,新型功能乳制品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特色水果风味高保真无害化加工技术,健康粮油、肉制品食品研发;开展特色动植物功能成分及活性物质的分离、提纯,开发功能性食品、药品、添加剂等;健康肉制品冷链物流关键技术研发;蚕桑茧丝绸加工技术及其综合利用研究,农产品加工附产物的开发利用;基于消减粮食重金属污染的加工技术研究。

项目15:农林病虫草害防治

课题方向1:香蕉枯萎病防控技术开发与示范

开展香蕉抗枯萎病种质资源的引进创新和试验推广示范;抗、耐枯萎病优良品种培育;二级健康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生防菌剂、功能型生物肥的开发与示范;蕉园土壤生态 调节增产技术;香蕉枯萎病的发生规律研究与减损技术应用示范,香蕉枯萎病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课题方向2: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开发及示范 围绕黄龙病病原及其寄主、传播媒介进行研究,通过黄龙病病原菌的培养、遗传多样性、致病相关基因的敲除及其他相关病原的研究,阐明黄龙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通过对木虱种群调查、分类及黄龙病其他传播途径的研究,全面深入了解黄龙病传播的媒介;通过对寄主植物转基因的相关研究、寄主植物与病原互作的研究,深入了解寄主植物的防御机制;通过对柑橘无病苗不同经营管理模式及柑橘不同栽培方式对黄龙病的影响研究,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苗木经营管理模式和切实有效的栽培方式;支持柑橘黄龙病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等。

课题方向3:林木重要蛀干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示范 针对近年来我市主要林木品种的重要致死性蛀干害虫开展种类及危害调查,明确不同种类蛀干害虫在我市内的分布情况,结合林木分布、气象数据等分析其扩散及危害风险;开发和利用重要蛀干害虫本土优势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昆虫;开发和利用重要蛀干害虫成虫性引诱剂或植物源引诱剂。研发以天敌昆虫防控幼虫,引诱剂防控成虫的环境友好型可持续综合防控释放技术与产品,形成重要蛀干害虫综合防控措施与规范。

课题方向4:南宁市农林生态系统重大入侵生物综合防控 研究主要入侵生物的生态分布及危害本底,绘制主要入侵生物电子图集;建立相关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明确主要入侵生物的 28 形态结构、入侵、定殖、扩散、致害等关键生物学参数,分析其入侵风险,发现可用于鉴别的分子标记和可用于防治的生物学靶点。研发针对主要入侵生物的快速识别、环境友好型灭除、生态修复与调控等新技术与产品,形成重大生态入侵危害防控技术措施与规范。

课题方向5:新型生物农药技术开发

开展植物源植物有效成分研究及产品开发利用,采用中草药提取有效成分合成的无毒高效植物营养素,用于防治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实现环境和农作物产品零农残的质量安全保证;通过自然筛选及人工诱变相结合方法筛选高抑菌作用微生物菌株,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其他杀菌剂复配的增效作用,微生物杀菌制剂的研发与示范。开展微生物源除草剂的筛选及其综合技术应用示范。

项目16: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重点支持转化具有自主研发和重大突破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加工新产品、新型农业设施和农机装备、“互联网+农业”等产业化程度高的科技成果;支持储藏与物流、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基材料,林木、花卉、中药材、畜禽水产品等动植物资源培育及加工;农业生态及农村环保,动植物疫病防控及防灾减灾等技术成果。

申报要求:

(1)属商业化育种或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课题,必须由企业牵头或产学研联合申报,采用后补助方式;(2)属公益类成果转化课题,采用事前立项资助方式。

项目17:糖料蔗高产高糖“双高”基地新品种选育及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支持糖料蔗“双高”基地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糖料蔗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支持甘蔗优良新品种引进选育、高效繁育技术研究。

项目18: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及省力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糖料蔗、果蔬、粮食、木薯、林产品等主要农业产业机械化综合机具开发、农业农机农艺融合规模化生产技术示范、农业规模化综合节水和病虫害防控作业机械化开发与应用。开展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生产装备研究与应用;开展与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相配套的农艺管理技术研究与生产示范。

项目19:“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支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的技术开发,支持开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支持开展主要农作物生长动态监测和产量预测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支持开展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支持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卫星遥感大数据应用、信息进村入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管理等技 30 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支持开展移动农业技术服务网络、网上动植物远程医院、远程农技培训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示范。

项目20:“美丽南宁”农业科技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方向1:有机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大宗农作物茎杆、叶片及畜禽排泄分泌物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药害修复技术研究;开展光伏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研究与示范。

课题方向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农村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成套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适宜偏远村屯使用的小型环保垃圾焚烧炉的研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示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区域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项目21:大石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及抗旱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筛选和推广种植适用于石漠化地区村镇的经济绿化植物,推进复合种植技术的集成和示范。支持开展大石山区的生态系统监测评估和石漠化机制研究,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整合技术体系。针对大石山区的缺水问题,推广适宜的节水抗旱新品种及栽培技

术。

项目22: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课题方向1:黑臭水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内河黑臭水体内源控制、水质净化、水动力改善及生态修复技术开发研究及集成应用;加快重点行业废水、饮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处理、地下水污染修复等污染物残留治理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城镇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处理技术开发及应用。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

课题方向2:大气污染监控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支持大气物源清单、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污染监测大数据收集、挖掘和利用。支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体系建设,开展周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污染控制等技术研究,支持大气污染物监测、溯源追踪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建立健全机动车尾气污染减排体系。支持开展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研究。

课题方向3: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支持水资源环境质量监测、应急监测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支持海绵城市建设中初期雨水控制与净化技术、水资源循环利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等适用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支持现代节水关键技术,综合节水管理与技术集成示范等适用技术。支持再生水利用技术研发与风险防控、雨洪资源安全利用技术与示范。

课题方向4:土壤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支持重金 32 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工业用地土壤污染开展生态调控、物化、生物、植物修复技术及协同修复技术集成的研发与示范。支持城市固体废弃物热处理、生物处理、高效干化、醇化利用技术及装备研发,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和应用示范。

项目23:医疗卫生技术创新研究

课题方向1: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关键技术及诊疗规范研究与应用示范。应用现代医疗技术、传统医药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重点开展城乡居民中常见多发的妇幼老年、慢性、五官、传染性及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等疾病的先期预防策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后期康复关键技术及治疗新方法等研究。研究开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等病种急需突破的诊疗关键技术,形成规范化诊疗方案;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规范化研究,并进行应用推广示范。开展职业病防治基础研究,支持职业性尘肺病等治疗方法研究;建立高危孕产妇管理科研创新与技术推广协作机制,支持危重孕产妇救治及转运体系建设及危重孕产妇、新生儿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方向2:各级医疗机构适宜特色卫生技术研究应用与示范。支持县以下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研究,推广应用的早防、早诊、早治的适宜诊疗方案、技术、方法和产品开发,支持中药民族药医技技术的集成创新研究,支持传统医学特色疗法开展临

床疗效评价研究并建立研究病种的防治技术规范化研究。支持医教结合康复教育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探索特殊教育人群的康复和教育融合技术研究与推广。

课题方向3:计划生育新技术及先天遗传疾病产前诊断及早期干预技术开发与集成应用。针对本市区域新生儿先天缺陷地中海贫血等遗传疾病,开展先期预防策略、产前诊断、早期干预适宜技术和计划生育适宜新技术应用研究,开展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致新生儿先天缺陷的遗传疾病发生率,提高人口健康水平。

课题方向4:艾滋病防治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推广。支持建立多中心的艾滋病防治创新科研与技术推广平台、艾滋病新发感染检测技术平台及艾滋病耐药检测技术平台。开展艾滋病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艾滋病研究,艾滋病防治适宜技术推广研究等;支持高危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研究,艾滋病及其机会性感染疾病的致病机制和免疫保护机制的基础研究;加快艾滋病防治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消化和推广应用,提升我市艾滋病防治整体科技能力和水平。

课题方向5: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及示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医疗资源进行融合,开展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技术集成应用。

考核指标:

(1)研究成果应为建立某种疾病模型、预防控诊治护理方法的评价及研发、建立相应技术规范;(2)在核心期刊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等;34(3)建立示范点,明确推广覆盖面。申报要求:

(1)优先支持医疗机构特色学科或特色诊疗中心培育建设;(2)鼓励县、乡、村、社区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或特色诊疗中心建设;其中,课题方向1-4资助经费不超过10万元。

项目24:生物医药与中药民族药创新技术研究

课题方向1:生物技术药物研制。支持针对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疑难病症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开发重组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多肽类药物、分子诊断试剂/试剂盒疫苗以及生物靶向诊断试剂等新技术和新产品。

课题方向2:中药民族药资源保护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种源、药源基地建设。支持大宗、道地、紧缺、特色中药民族药主要药材品种野生种质资源调查、收集、评价,确定所需驯化的药材物种;筛选优良种质,并对其进行快繁技术研究,制定良种繁育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种苗质量标准;开展规范化生态种植和绿色加工技术体系研究。

考核指标:申请发明专利1项以上或制定技术标准1项以上。申报要求:

(1)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35(2)要求申报单位已有成功繁育的研究积累。

课题方向3:中药民族药新药产品和制剂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支持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药壮瑶药新药研发创新;支持中药壮瑶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研究;支持传统优势中成药二次开发。支持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原料药等生产技术标准、工艺技术规程、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标准研究。支持中药壮瑶药医疗机构制剂开发及中药保健品等新产品研究开发。

考核指标:新药产品和制剂产业化的,项目实施后,年新增产值800万元以上。

申报要求:

(1)申报牵头单位是制药企业,并已通过GMP认证。(2)优先支持获得发明专利的新药、制剂及保健品,并申请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批准文件的。

(3)2008年以后获得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批准文件或新药生产批文及产业化开发的,可申请后补助项目。

项目25:食品药品安全关键技术与示范

开展真菌毒素、农药残留、抗生素和激素类等方便、快捷、高通量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食品添加剂、抗生素、非法添加物的快速检测,或者实现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研究,形成广西地方快速检测方法标准。支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量值溯源方法研究与检测试剂盒开发。开展药品质量安全研究,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估、药品质量 36 控制等研究。

项目26:社会养老产品开发及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与示范 支持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创新研究,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技术研究。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及示范,支持老人康复辅具、预防保健用品用具等产品研究及开发。

考核指标:开发新产品、新系统平台1个以上。申报要求:

(1)优先支持具有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及医疗卫生机构。(2)研究成果有明确应用单位,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对养老产业发展示范效果显著。

(3)优先支持以取得发明专利为考核指标的申报课题。

项目27:公共安全、防灾减灾、交通安全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方向1:安全生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支持开展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和示范;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重点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风险隐患安全检测监测、监控和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重大危险源的监控、预警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处臵机制与技术研究;开展粉尘、化学因素等危险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开发。

课题方向2: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支持消防安全

监管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示范,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关键技术研究。支持气象、洪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大灾害精准预报预测和风险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示范。支持地震机理与监测预报技术、地震成灾机理与减灾技术、地震灾害评估与应急处臵技术研究;建筑物、市政工程等抗震减灾技术集成应用推广。支持城市内涝防治技术及其装备的研发与工程应用。

课题方向3:交通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支持交通领域灾害防治和评价体系的研究。支持开展交通安全领域的预防、控制、救援技术和系统研究应用;桥梁、隧道、地铁施工新技术及路面新材料的研发;支持开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研究。支持地铁运营与维护关键技术的研究。支持开展地铁安全防灾新技术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研究,城市公交、地铁等综合交通枢纽支持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课题方向4:科技强警、社会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 支持开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警备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实用高效的立体监测预警技术的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分析挖掘技术、保密技术、智能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加强社会基础信息共享利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等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强化社会安全基础信息综合应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数据共享交换、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新型犯罪侦查等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构建社会安全立体防控技术体系。

项目28:特色旅游、文化保护传承、教育创新技术研究与 38 应用开发

课题方向1:智慧旅游技术及新兴旅游业态研究与开发。支持旅游线路智能推荐技术研发;支持旅游安全预警、救援系统及景区客流评估等旅游信息安全技术研发。支持智慧旅游信息服务产品技术研究与示范,智慧旅游综合展示平台建设;开展具有区域、民族、生态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支持城乡特色旅游业态研究与开发示范。

课题方向2:文化保护创新及新兴媒体技术研究与应用。支持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传承创新,改造提升陶瓷、红木、织锦、民族服饰等传统文化产业科技含量。支持创意设计、移动游戏、数字化音乐、网络影视与数字娱乐、网络化学习与数字出版、现代演艺等新兴网络文化服务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传统与新兴媒体融合技术及平台开发和应用示范。

课题方向3:教育教学创新技术的集成开发与应用。针对我市职业技术、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及特殊人群教育教学问题,支持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创新技术研究,支持“智慧校园”等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医教结合康复教育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探索特殊教育人群的康复和教育融合技术研究与推广。支持职校社会实践的仿真实训平台、仿真教学软件及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开发推广等。支持职校开展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等专业创新,保护、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29:标准研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后补助)支持企业牵头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广西地方标准。开展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开展计量器具及检测仪器研究开发。

申报要求:2017年内获得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广西地方标准,或取得计量器具及检测仪器生产资格。

项目30:高层次研发创新平台引进、培育与建设 课题方向1:支持引进国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国内外知名创新机构和大型企业等在南宁设立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创新中心等分支机构,开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科学研究等工作。

课题方向2:支持南宁市企业、科研院所(含市属医疗卫生机构、民办非企业科研单位)、南宁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与国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国内外知名创新机构和大型企业在南宁市共建实验室、检验检测平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创新平台,依托平台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工作。

南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进入技术创新领域,激励企业加大自身科技投入,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

项目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对产业和行业有影响、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关键创新产品。支持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支持以创业促就业的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尤其是毕业大学生、研究生(包括海外留学生)在大学科技园、创业中心等创业服务机构内的创新项目;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较好完成技术创新项目的基础上持续创新。

支持领域:1.电子信息(包括软件产品、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及网络产品、通信产品、广播电视技术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交通产品、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等);2.生物医药(包括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新型和高效工业酶制剂、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医药生物技术与生物制品、中药与天然药、化学药、新剂型和制剂技术及产品、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等);3.新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

材料等);4.光机电(包括汽车产业、电力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机械产业、石化产业等);5.节能与环保(包括水污染防治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环境监测及应急和预警技术、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等);6.新能源(包括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及相关产品、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等);7.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安全测评类产品、安全管理类产品、安全应用类产品、安全基础类产品、网络安全类产品、专用安全类产品等);8.现代农业科技(良种培育:包括良种培育新方法、新技术;生物技术育种;农作物、林木、园艺植物品种培育与繁育;畜禽水产品种培育与高效繁育;农业生物特色、专用新品种培育。新型农业投入品:包括新型药物、新型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新型饲料与添加剂。农业先进装备:包括种植业机械、畜牧水产装备、设施农业装备、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9.高技术服务业(包括信息技术服务业、生物医药技术服务业、新材料技术服务业、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服务业等);10.鼓励企业开展创新,增加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创新投入。

申报要求:

(1)企业职工总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收入不超过2亿元、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

(2)优先支持填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的企业;(3)优先支持以取得发明专利为考核指标的申报课题;(4)支持承担过技术创新项目并较好完成的科技型中小企 42 业持续开展创新活动。

计划资助经费:不超过20万元。

项目2:产学研合作研究开发与关键技术攻关

支持围绕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大健康、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高性能新材料、生态环保、现代农业等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选择国内一流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合作研究,引进一流技术、人才和设备,攻克技术难点,形成可转化的科技成果以及产业化的技术标准。

项目3: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研究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 课题方向1:支持引进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先进技术和优秀科技人才,开展联合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合作研究,解决我市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问题;支持企业“走出去”,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合作开展科研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

课题方向2:支持企业在国外建设国际研发中心(可与国外机构或企业共建),吸引国际一流人才、技术、设备、成果等,扩大企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课题方向3:支持中国—东盟国际创新与技术转移平台建设,面向东盟国家开展创新合作,共建创新中心、科技园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孵化器、双边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技术交易平台,支持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技术示范推

广、科学家合作交流、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技术培训等,推动南宁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创新中心。

项目4:军民融合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支持军工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重点支持北斗导航产业、航空航天新材料、通用航空产业、信息技术升级换代、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军民两用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推广应用、军用电子技术推广应用。支持军工领域企事业单位,建设“军转民”产学研平台、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平台、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项目5: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支持国家级、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利用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南宁)示范基地等平台,开展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支持我市科技中介机构与欧美和港澳台地区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和技术转移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国际科技合作服务;支持国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或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在我市设立技术转移中心。

项目6: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用后补助

落实南宁市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促进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和转化落地。重点支持购买转化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南宁市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

Ⅰ类项目: 购买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在 500万元以下的项目。

Ⅱ类项目: 购买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 44 在 500万元(含)至1000万元的项目。

Ⅲ类项目: 购买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

资助方式:奖励性后补助。经费安排:

Ⅰ类项目:补助技术交易金额的20%,单项成果补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

Ⅱ类项目:补助技术交易金额的30%,单项成果补助额度不超过30万元。

Ⅲ类项目:补助技术交易金额的40%,单项成果补助额度一般不超过50万元。

成果交易双方属于隶属企业、关联企业(直接或间接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控制股份达25%(含)以上、直接或间接持有其中一方的股份总和达到25%(含)以上、企业实际控制者为亲属关系)的,其补助比例和补助上限减半。

申报要求:

(1)只支持企业单独申报。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2)技术交易金额在10万元(含)以上;

(3)科技成果应在2016年1月1日(含)后完成交易,单个企业申报科技成果不超过3项。优先支持购买专利技术。

4.要求提供的材料:(1)科技成果持有证明;

(2)经全国各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认定登记的技术合

同。技术购买方的银行付款凭证和技术转让方开具的正式发票;

(3)上一企业纳税证明和财务报表;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任一成果转化实现新增销售收入的专项审计报告;

(4)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总结报告(含交易双方是否属于隶属企业、关联企业的说明);

(5)免交《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可行性报告》、《查新报告》。

项目7: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促成技术交易奖励性后补助 支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开展技术集成、科技成果系统化和技术推广与示范工作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活动,促进科技成果在南宁落地实施。对促成、实现技术交易的南宁市境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给予奖励性后补助。按照其每年促成的技术交易额的1%给予,单个机构每年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30万元。

资助方式:奖励性后补助。申报要求:

(1)补助对象:优先支持国家级、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单独申报;

(2)资助时间范围:2018年—2020年期间,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促成、实现的技术交易;

(3)申报单位提供促成并实现技术交易的项目名称、买卖双方名称、合同协议(包括技术合同和技术转移委托服务合同或三方技术服务合同)、发票及银行转账记录等单据证明。

项目8: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示范

支持县(区)级知识产权执法体制机制创新及提升能力,建设满足开展专利行政执法的工作体系,开展专利执法工作。

考核指标:

(1)建立涵盖县(区)专利行政执法队伍;(2)开展县(区)联合执法行动2次以上;(3)查处假冒专利、调处各类专利纠纷10件以上。申报要求:

(1)由县(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申报;

(2)可联合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知识产权(专利)服务机构共同申报。实施周期1年。

资助方式:事前立项资助。支持课题不超过10个,每个课题资助额度不超过5万元。

项目9:核心专利产业化

支持我市重点产业、特色产业以及现代生物、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专利产业化,实施的专利技术是近3 年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且专利权有效,无知识产权纠纷。项目具备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市场前景好,示范带动性强。对已实施并取得经济效益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申报要求:

47(1)项目申报单位为我市行政辖区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新技术企业或其它科技型中小企业;

(2)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上一盈利且销售收入不低于 300 万元,有健全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具备实施项目的相关条件;

(3)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及列入培育的企业申报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资助方式:事前立项资助。每个课题资助额度不超过30万元。

项目10: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后补助

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提升,支持企业开展发明创造,建设专利专题数据库,开发能形成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支持企业进行专利布局,培育企业核心技术专利集群优势;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和《企业专利信息利用工作指南》。

考核指标:

(1)申报前两年新申请专利1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5件以上;

(2)完成1份核心技术专利信息检索分析报告;(3)新建或维护使用企业专利专题数据库;

(4)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或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监督审核;

(5)获批成为国家级或自治区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或培育)企业(即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或 48 广西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单位);

(6)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普及培训或宣传活动2次以上,培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2人以上。

申报要求:

2015—2017年已获得自治区、南宁市本级科技(知识产权)相应项目支持的不再支持。

项目11: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建设

从健全体系、完善机制、推动创造、促进转化、强化保护等方面着手,将县(区)、园区培育成具有较好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具备较强经济实力,能够将知识产权工作全面融入县(区、园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实力的知识产权强县(区、园区)。推动县(区、园区)申报国家或自治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县(区、园区)。

考核指标:

(1)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2)建设1个县域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点;

(3)形成1个以上特色、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专利信息分析报告;

(4)县(区、园区)域发明专利申请年增长20%以上;(5)开展县级知识产权培训2次以上;

(6)新增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即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或广西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单位)3家或新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企业2家;

49(7)申报国家或自治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园区)。申报要求:

(1)县(区、园区)科技部门牵头申报;

(2)各县(区)申报不同级别的试点示范时可分别获得一次立项机会。

项目12:中小微企业专利信息推送

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专利信息利用需求,开发公知公用技术信息服务、核心专利信息、重点专利竞争对手专利信息、全球外观设计专利信息、专利动态预警监控等产品群不少于3种。利用所掌握的专利信息资源为中小微企业设计专利信息运用特色服务解决方,通过微信、专项APP、短信、电子邮件等移动互联方式,向不少于1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免费的有针对性的专业专利信息订制推送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获取和运用专利信息成本,提高中小微企业专利信息运用能力。

考核指标:

(1)为中小微企业设计专利信息运用特色服务解决方案(不少于30家);

(2)每年每家中小微企业获得有针对性的推送信息不少于24条,平均每月推送两次以上;

(3)指导中小微企业合理、有效利用专利信息,规避研发风险,提升小微企业专利申请数质量;

篇6:南宁科技工作简报

爱科学践活动总结

一、摆正科技活动位置,构建学校科技工作网络。

青少年科技活动是一项普及性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学校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活动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为此,学校成立了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及教务科长任副组长,选聘业务素质强的科技辅导员老师担任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创造发明、信息科学、科幻画、天文、模型、摄影等多个兴趣小组,每个小组均配备辅导老师,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科技工作网络,为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科技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科技活动开展的效果,学校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选派科技辅导员参加市、县科技辅导员培训,另一方面请专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有效提升了我校科技工作的水平。

二、加强科技工作宣传力度,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要广泛、持续、有效地开展好科技工作,首先必须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号召学生全员参与,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学校利用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对科技工作的意义、内容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通过班会、校会、学生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科技方面的专题讲座,力求让学生等得科技活动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提高其兴趣,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采取措施使教师和家长都重视、支持科技工作。通过有效的宣传,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加强科技活动制度建设,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

学校根据工作实际,制订了有关科技创新教育的系列规章制度,使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指导老师、有研究项目、有活动成果、有评比记录,学校领导通过有效的督促机制,认真检查落实情况,使科技创新活动真正不走过场,不搞形式。最有效的措施在于,学校将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育教学的评估,纳入每个月的流动红旗评比,并提高其在评估中的权重,极大地调动了辅导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学校专门建立了科技活动档案,除了常规的计划、记录和总结外,还有大量的科技作品和科技活动照片,并对专题活动进行展示,年终将评选科技活动标兵。

四、注重科技活动过程,讲究活动实际效果。

课内和课外结合,随机和计划结合,让活动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我校科技创新教育成功的经验之一。学校所开展的活动内容有自然科学(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意、小论文、科技调查、植物栽培、电脑制作、电脑程序设计、学科奥赛等)和人文科学(语、政、史、音乐、美术)等。如初三(9)班 古檀同学的科技小论文,探讨“南宁酸雨现状及酸雨的危害”很有实际意义,三(8)班的周弘蔚同学制作的三维图画是以个人爱好为前提,全身心投入的作品。他以生动的图像、文字及视频来展示中学生对三维立体图画的理解和运用。2008级(1)班的韦伊旻同学的太阳系科普动漫,展现了当代中学生对太空的向往。这些学生把自己的科技知识用在学习生活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从年初至今,学校在各级组织的科技活动竞赛中有共有83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有7人次,省级15人次,市级18人次,城区级12人次,校级31人次。参加各种市级以上奥赛人数为1263人,其中数学科有26人获得国家级奖励,18人获得区一等奖,36人获得区二等奖,15人获得

区三等奖;生物科有8人获得区一等奖,12人获得区二等奖,21人获得区三等奖;举办各种科普展览及放科普电影共3次有1556人次参加。组织学生参观各类科技教育基地2次,有1235人次参加;全校共成立各类科技兴趣小组8个,发动面达100%,参与率达90%,参加活动人数有1500多人。由于科技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形成了较好的传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多次被城区评为“南宁市西乡塘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五、发挥传统活动优势,开创美好未来。

学校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积极开展科技活动,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而且全面推动了素质教育,实现了教育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品位。但已有的成绩只能属于过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将进一步把工作做实,在落实传统活动的基础上,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筹建一个“创新实验室”,将四驱车作为拳头项目,有效带动其它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学校科技示范的龙头作用,带动周边学校及社区科技活动的开展和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凭着“团结、务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博学、慎思、求真、向上”的学风,在“奋力拼搏,追求卓越”精神的激励下,我们学校定能以蓬勃的风姿,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上一篇:四小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栏目编导个人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