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计划的改进和完善

2024-06-05

学校工作计划的改进和完善(通用9篇)

篇1:学校工作计划的改进和完善

学校工作计划的改进和完善

学校工作计划的改进和完善

开发区第一小学 2011-5

一、改进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思路是:

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三期小学校长培训,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参观学习了优秀学校的具体做法,领略了参训校长们的心得和体会,本人思绪万千,深感差距之大责任重大,故结合学校实际对学校计划进行了改进和完善。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局极为重要。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区局工作计划要点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推进四化工程(美化、绿化、硬化、文化),着力搞好六项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常规落实,财务财产及后勤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安全工作),努力实现五个突破(学校管理、德育创新、校本研究、校园文化、远教应用),不断开创我校工作新局面,努力办好人民满意学校。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学校管理 1.加强学校的民主、科学、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继续推进精细化管理,从细节入手,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本年初学校将修订《学校发展规划》。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本学年将进一步加强学校班子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和谐力、凝聚力、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开创和谐共事、人心思进、生机盎然的新局面。3.深入开展校园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校长和班子成员廉政承诺和述职述廉工作。把行风建设和党风建设结合起来,确立“围绕党风抓行风、抓好行风促党风”的指导思想,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确保学校廉政建设和信访工作在正常轨道运行,保障学校的和谐稳定。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教师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营造师德师风高尚、教风学风端正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文件精神,个人每学期日记心得不低于5000字,四月份在青年教师中举行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同时评选青年教师骨干,十月份举行师德标兵评选,并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十一月份召开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同时评选一部分优秀班主任予以表彰奖励。继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对工作懈怠,不负责任,乱收费、体罚等造成一定影响的,在师德考核中确定为不合格等级。要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根据教育局要求组织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5. 丰富教职工文体生活,结合“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6.完善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行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合,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构建起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7.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工作。拓宽校务公开渠道、广开门路,通过校务公开栏、宣传栏等方式,做到学校管理公开、教学评优公开、财务收支

公开,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使校务公开、落实、可信,形成民主、科学、规范的监督体系。

8.抓好继续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班主任培训计划,大力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分期分批组织班主任培训。学校将陆续选送一批优秀教师参加名师工程、新课程培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各种进修培训。继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二)、德育工作 9.狠抓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意识。进一步健全班主任的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全力抓好班主任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校本培训。同时,学校将通过自学、专题培训、校内横向交流、拜师结对及“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指导、帮助班主任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育人艺术。建立班主任档案制度,对每学期在职班主任进行统一登记,作为审定班主任任职年限和业绩的重要依据。重视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为每一个辅导员制作“成长记录袋”,结合平时专题培训和假期集中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水平,整体推进我校少先队工作。

10.继续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本年度,根据区教育局基教科安排,结合学校实际及每月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月的主题,根据每月主题确定每个月的教育要点。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天天有内容”;“班班出特色、人人乐参与”的德育新局面。并要求各班将这些要求认认真真贯彻到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日积月累的教育熏陶中不断提高。

11.以行为规范落实为依据,狠抓养成教育。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坚

持不懈,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本年度重点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常规要求(结合百个好习惯)。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仪表仪容、迟到早退等情况的检查工作,保证学校良好的秩序和风气。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求内化的原则。通过严格的、重复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12.加强艺体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保证学生平均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四月份举行春季田径运动会。五月份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六月份举行艺术节,包括文艺汇演、征文大赛,书画大赛等。九月底举行合唱比赛。同时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书写比赛、朗诵比赛、英语口语比赛、作文大赛、校园歌会等活动。

13.建设德育三大阵地。红领巾广播站、文学社、学校网站,文学社是学校重要的宣传阵地,学校网站则是学校对外宣传的有力窗口,这三大阵地要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及时做好校园新闻发布、好人好事宣传、教育政策贯彻和对外宣传工作。要利用每天中午时间,规范由各中队辅导员轮流值班,指导队员做好播音的工作,及时宣传报道校园新面貌、新气象、新风尚。学校网站要加快建设。

14.着力加强社区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小学生每年10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定,努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拓宽社会

和家庭德育渠道,建立并发挥好家长学校的作用,为学生的劳动实践、科技创新、社会体验提供广阔的空间。清明节前夕学校将组织全体师生开展“祭扫烈士陵园”活动。进一步完善社会实践制度,各班级要根据班级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实践,深入社区、社会,了解社会,亲身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磨练意志品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锻炼成长。15.广泛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做到制度健全,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将安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确保师生平安。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日(月)”宣传教育活动,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完善校园安全联防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要在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期间,广泛开展以“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系列的教育活动。学校将邀请派出所等部门的同志到校开展讲座,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各班主任、辅导员要结合班队具体情况,开展以平安和谐校园建设为主题的班队会、演讲会、安全知识竞赛、黑板报设计、手抄报设计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拓宽安全教育的领域。

(三)、教学教研工作

16.加强教学常规检查,严格过程管理。学校要严格执行区教育局的有关要求,重点抓教学五环节的落实,加大督导、评估力度。同时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上足课时。要进一步做好课程结构的改革,严格落实

市区教研室下发的教学策略,抓住关键环节,向课堂要质量。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各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要统一格式统一存放,各班布置的作业、备课授课、考试命题等要按照教研室、学校教导处的要求统一执行。学校将参照区教育局“质量抽检”样式,每月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常规检查,以促进我校教学质量不断迈向新的台阶。17.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名师工程。首先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渊博的教师队伍。强化“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研究室”的新理念,鼓励老师带着问题,以研究的状态走进课堂,使每个老师在教学中提升自我,提高质量,共同为学校的发展服务。目前我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数量还不足,要充分发挥“名师效应”,以老带新,全方位培养青年教师,搭建各种平台让青年教师锻炼能力、展示风采,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校将举行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钢笔字及粉笔字比赛、教师课件比赛等活动,并继续在全校教师队伍中推行教师电子业务档案建设,以便更好地了解教师个人成长的轨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8.注重课题研究,全面开展科研工作。加大新实验教育的推进力度,本学期学校要围绕重点课题开展研究实验工作,按照学校教导处的要求,积极开展课题的集体备课活动,课题研究工作要分工到人,各种计划、总结、活动记录、资料收集等由教师承担,要有计划、有总结,注重教科研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19.完善校本课程(渔民文化)的开发,丰富活动课的内容。要加强对课外兴趣小组的管理,要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进行统筹安排,使活动课的组织更加有序,管理更加到位,成效更加显著。要在各类兴趣小组活

动的基础上,由学科教师发挥自身特长,逐步开发出有学科特点、有教师特点、学生喜欢的校本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20.创新教研形式,提高教研质量。学校将开展语数等学科的优质课评比、各学科优秀论文征集等活动,在校内开展“同上一节课”、“同说一节课”、“骨干教师与老师对话”等多种教研活动。让校本教研搭乘网络的快车,拓宽教师成长的路径。学校还将开展“教研联谊”活动,多角度全方位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21.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年度学校将举行语文(写字比赛、朗读比赛、作文竞赛)、音乐(器乐、声乐、舞蹈、曲艺比赛)、美术(命题画比赛)、体育(运动会和班级大课间操、眼保健操比赛)、英语(三至六年级口语、书写竞赛)、信息技术(电脑作品比赛、)等学科的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22.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我校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力度,加快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步伐,加大教育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实现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总结等文档保存的电子化、教师业务档案归类的信息化。要引导带领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四)、后勤保障工作

23.进一步提高学校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

24.继续加强后勤管理,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和条件。总务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好教学用品、教学器材、日常用品的供应发放工作,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做好校舍的维护维修工作。进一步落实校产管理员和值班人员职责,加强监督,实行岗 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师生、财务安全。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做到收支合理,开源节流。

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校园,为开发区一小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荐“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学校工作计划

荐“校园教务处工作规划”学校工作计划

荐“低年级第二学期校本教学计划”学校工作计划

荐“语文教研组教师发展思路”学校工作计划

荐“新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学校工作计划

篇2:学校工作计划的改进和完善

为了加强我校的制度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具体实施方案。

一、提高认识,把管理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首位

我校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有的教师对加强学校管理认识不足,认为是个别领导的责任,一味抓教育教学质量,忽视学校管理工作。因此,首先要本校教师认识到,切实抓好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动员全体师生,时时监控,加强学校管理工作。

二、强化措施,不搞书面形式,切实把学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建立健全各科室管理制度,在每学期开学前两天,要求各科室制定出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预期达到的目标,每学期比以前要有提高、进步。还要做出本科室的财产管理细则和使用说明。

2、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鼓励我校中专院校毕业的教师,都参加本科、大专的函授学习。这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学校也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他们在新形势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安贫乐道、献身教育。加强教师考核。针对目前实行新课改实际,加强教师培训,鼓励年轻教师竟选市、县级优秀、骨干教师。

3、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的整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我校将进一步科学规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自身的环境卫生和周边环境整治,由卫生负责人专门管理,班主任配合。制定管理制度。将制度传达给每位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要做到谁受益谁负责,主动清理环境卫生,要求学生不参与周边的不良活动。

4、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板报、宣传栏、德育室、电脑室、图书室、音乐室等阵地,寓教于乐,建设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5、进一步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主体,是学校管理基本的单位,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聘请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群众威信高的优秀教师安排当班主任。学校将对班级进行严格、细致的考

核。不断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学期结束时作为评优条件。

6、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拉萨“3.14”严重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有学生参与其中。这说明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形势更加严峻,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意义深远而重大。同时要求德育教师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制定德育目标。班级要有德育计划,任课老师也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7、由少先队老师负责本校安全工作,班主任定期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加强学生的消防、用电、交通、饮食等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8、学校定期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排除,发现问题及时地反映给上级有关部门整改。同时,切实加强对食堂的管理,保证住校学生饮食安全。

三、严密组织,严格考核,促进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学校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及时反馈捡评结果。以推动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篇3:学校工作计划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党员

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不论是从现实出发或是从长远考虑, 都是高校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实际出发, 结合高校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 着重改进和完善六个环节工作。

一、高中阶段:改进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提基础

近年来, 由于用人单位比较青睐党员毕业生, 使得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空前地被激发出来, 要求入党的青年学子大幅度增加。高校中从一年级起就递交入党申请的学生达到甚至超过学生总数的2/3, 但“一些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1] 。有调查显示, 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的倾向十分明显。调查中, 选择“为了崇高理想信念, 为他人和社会多作贡献”的占51.9%;选择“觉得入党是一种荣誉, 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 可以为家庭增光添彩”的占34.4%;选择“为了促进个人发展, 有利于就业和前途”的占52.0%;选择“既为自己, 也为人民”的占47.9%, 等等。由此可以看出, 有不少大学生申请入党只是为了捞取个人资本, 把入党当成日后找工作、谋前程的敲门砖。这些想法的存在, 如果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引导、管理和矫正, 将严重制约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影响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和整个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而产生这些想法的原因, 主要在于高中阶段缺乏相应的教育引导所致。当前, 我国高中阶段应试教育很普遍, 学校无暇顾及党团知识教育。即使一些学校开展了相关教育, 也存在老套、肤浅等问题。同时, 一些中学的高中生党建工作程序不规范, 发展学生党员缺乏公开透明的发展程序, 存在突击培养、突击培训和突击发展的现象。因此, 做好高中阶段的党建工作是改进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主动与中学党建工作实现对接。

二、学生社团:改进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载体

高校学生社团是广大学生依据专业特色、兴趣爱好等因素自发组成的群体性团体。学生社团活动具有广泛的参与性、较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集体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但是, 学生社团作为自发性的群众组织, 有相对较强的社会性和独立性, 具有组织结构松散、稳定性差的特点。因此,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积极主动地抓好这一载体, 在一些基础好、参与者众、影响力强的社团中建立党组织。这既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 也是积极引导社团健康发展的需要。基于学生社团的特点, 我们在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上, 着重是指导, 而不是简单的领导。要坚持“宏观控制, 微观搞活”的原则, 既要积极引导, 又不能干涉太多;既要加强管理, 又要有利于社团的发展和活动的开展。

三、学生社区:改进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空间

1998年以来, 许多高校的后勤服务开始从学校的母体中脱胎而出, 一大批以学生公寓, 以及相应的购物、休闲场所为主体的学生社区逐步兴起。学生住宿的公寓化以及学分制的实施, 使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传统载体——班级的概念逐步淡化, 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荣誉感日渐弱化, 以班级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文体活动也相应减少;与此同时, 同一幢公寓楼可能住着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不同院系, 甚至是不同学校的学生。他们除了上课时间之外, 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公寓化的宿舍中度过的, 学生由原来的“班级人”、“学院人”向以公寓为单位的“社区人”转变。学生公寓逐渐演变成学生学习、生活、活动三位一体的主要场所。因此,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无疑应积极面对这一新课题, 通过在学生社区中建立党组织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渗透力和影响力[2] 。当然, 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学校现行的学生党组织设置和学生社区党总支或者党支部之间, 有可能会形成学校党委领导下的两套组织体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定位和职能划分如果处理不当, 反而会出现一事多头或工作缺位的现象, 造成负面影响。因此, 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设置组织体系, 力求职能分工定位合理, 并保证使党组织体系的构建覆盖整个学生社区。二是要健全组织体制构架。根据学生社区党组织的规模, 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 科学合理地设立学生社区党的工作委员会 (党总支) 、公寓楼党支部、楼层党小组, 明确相互的职能界定, 完善测评和激励机制。三是要建立健全组织生活制度、党建联系制度、社区和院系党组织间的联系制度等。四是要明确学生社区党组织在学校整个教学工作和社区管理中的地位, 保证学生社区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位有为。

四、虚拟社会:改进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课题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过“谁掌握了信息, 控制了网络, 谁就拥有这个世界。”同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米德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这是因为, 同辈群体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 他们交往频繁, 时常聚集, 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 甚至可能超过家长和教师的影响。在虚拟社会, 网络这一媒介无疑为同辈群体之间进行对话式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架起了一座便利的桥梁, 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无阻隔的沟通交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充分把握和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 “掌握网上大学生党建的主动权”[3] , 拓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阵地。加强虚拟社会的党建工作, 不仅是载体和手段上的创新, 而且有利于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可以拓展学生党建工作的空间, 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 我们在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要在手段、方法上积极进行创新。要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系统, 建立积极向上的红色网站, 积极发挥互联网在教育传播中的时效优势, 在第一时间进行舆论引导, 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建立网上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讨论坛, 选准具有阶段性、导向性的焦点话题, 引导大学生关注理论热点, 并以协调、疏导式的网络讨论与对话形式, 正面引导网络舆论, 为大学生释疑解惑, 在平等和谐的氛围里解决思想问题。

五、社会实践:改进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是考察培养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社会实践工作能使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发挥才干, 锻炼思辨和组织能力,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有利于党组织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及现实表现。在实习和社会调研活动中, 学校要指派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以保证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中, 高校应重视从社会反应、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等多种维度进行考察和评价,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并努力促进社会实践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效果的连锁化。通过社会实践, 对大学生进行生动的形势教育, 促进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改进大学生认识社会问题的方法, 提高其认识社会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树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思维观念。

六、就业岗位:改进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天地

毕业生党员管理一直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棘手问题。一是由于高年级学生党员数量众多, 对他们入党后的后续教育管理工作难以深入到位。二是由于毕业论文、实习及就业、升学等压力, 毕业生党员不易于统一协调管理, 组织生活也难以开展。三是个别毕业生党员入党后角色意识淡化, 并认为即将离校, 从而放松自我要求, 不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生活。因此, 加强毕业生的党建工作, 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天地。在毕业生走上就业岗位前后, 加强党建工作, 将更加有利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正常化。一是毕业生党员的觉悟性和延续性将会对地方开展党建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二是对于入党积极分子, 学校也有责任将其考察培养材料转给用人单位, 有利于用人单位进一步培养。同时, 学校对其进行跟踪教育培养, 不仅有助于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在校时的表现, 而且有利于毕业生在新的岗位上尽快成熟起来, 从而早日加入党组织。

参考文献

[1]郁顺华, 等.大学生精神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J].江苏高教, 2008, (5) .

[2]戴跃侬.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应加强向学生社区延伸[J].高校后勤研究, 2006, (3) .

篇4:改进和完善协议供货工作的思考

协议供货属于无固定数量采购,投报价格的优惠幅度有限,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更新换代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容易造成部分产品价格高于市场。因此,协议供货并不能包治百病,而是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采购人要根据采购项目的要求选择适合的采购组织实施方式,这样才能兼顾采购效率和效益。比如,如果时间要求不高,希望获得更好的价格,就应该选择竞争性更强的采购方式,如网上竞价、批量集中采购。

同时,协议供货尚属初创时期,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完善,特别是价格的监控调整有待进一步改进。在协议供货实施初期,协议供货产品的价格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但是协议供货属于无固定数量采购,投报价格的优惠幅度有限,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更新换代和市场的发展变化,造成少部分产品的政府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另外,由于协议供货的产品门类多,供应商、代理商数量多,分布广,后期管理监控存在一些盲点。

篇5:学校工作计划的改进和完善

发布部门: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09-03-26 08:46:40 浏览次数:97

关于改进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

湘国土资发[2008]18号

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全省各级认真落实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连续八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为全省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作出了贡献。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三化”进程的加快,我省建设用地需求将持续增长,耕地占补平衡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转变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途径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要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到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协调统一,实现由以土地开发为主向以土地整理复垦为主的转变。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田、水、路、林、村统一规划,综合整治,着力推进土地整理。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运用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加大农村废弃建设用地整理力度。

加大土地复垦力度,积极组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破坏的土地和自然灾毁的土地进行复垦。

严格控制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开发项目必须严格依法依规进行科学论证,办理审批手续。土地开发补充的耕地必须满足农业生产对农田灌溉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不具备开发条件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开发行为,要坚决制止。

从今年起,各地要以农用地整理、村庄整理、农村废弃地(含废弃宅基地)整理、土地复垦等作为主要途径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二、加大土地整理复垦投入力度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考虑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目标的实现,加强与财政、农业、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的衔接与协调,以土地开发整理为平台,多渠道筹集资金,探索建立资金集中投入机制。

要加强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的征收使用管理,依法依规足额征收,杜绝“减免”,及时专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各地要从数量、质量、生态协调统一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角度统筹选择项目,严格按照《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和《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实施项目,确保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和资金安全、有效、快捷运行。

从今年起,运用各级各类资金立项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按规定经验收合格后,其新增的耕地均可用于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经验收确认的补偿指标,按资金来源由投资立项的国土资源部门掌握使用。

三、推行建设用地指标置换,鼓励开展土地整理复垦

实施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为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从今年起,各地可按照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原则,将复垦为耕地的原农村建设用地与新增建设用地进行等量指标置换。实行建设用地指标置换的,新增建设用地不占用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但应依法按程序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农民建房使用建设用地置换指标的,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报市州国土资源局批准;其他建设项目使用建设用地置换指标的,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经市州国土资源局审核后,报省厅批准。省以上投资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经批准获得的建设用地置换指标由各市州掌握使用。

四、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督检查

严格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各级运用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实施的补充耕地项目必须按项目进行管理,并不断提高补充耕地投资标准和建设质量。项目工程施工结束后,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工程结算审计。项目验收和指标确认时,应严格把关,准确核实项目新增耕地面积和置换、折抵指标。

严格补充耕地资金管理。补充耕地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预算管理。资金拨付和使用必须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内,不得办理超范围、超预算和虚列的支出。

严格置换指标管理。各地要建立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台帐,实行封闭管理。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逐项进行登记,详细记录项目的名称、位置、项目验收、指标确认、置换指标使用等情况。

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督检查。省厅将加强对各级补充耕地项目管理、置换指标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没有按期完成整改的,省厅将暂停该市州置换指标的使用以及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和指标确认权。

篇6: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通知》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体育工作制定如下措施:

(一)按照教学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时

体育课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对体育课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体育锻炼课是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有效途径,学校必须做到有组织形式、有专人管理,并认真落实。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停开、少开和挤占体育课时。具体时间要求为: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

(二)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一节体育活动

要将体育活动时间排入课表,明确(活动)计划、保障措施、,内容、地点。由教师(体育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组织实施.(三)统筹安排,做好各项体育工作

1、课间操、眼保健操对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每天的课间操应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质量和效益高,让学生喜爱参与、乐于参与,达到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目的。我校在上午第一节课下课统一安排学生大课间活动。时间30分钟,内容以广播操,韵律操,做完操后再安排其它体育运动项目。

2、坚持学生体育竞赛制度,做到小型多样、定期开展与经常性相结合。学生体育竞赛应以集体项目为主,学生参与面应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3、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对学生的体质监测,落实好测试仪器设施,加强培训,熟练、正确地掌握操作方法,科学地使用测试仪器。今年学校测试率达100%,合格率达到98%以上。

4、校内校外相结合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昌布置家庭体育作业,开展“四个一活动”(学生每天踢100次毽子,做一分钟仰卧起坐,跳一分钟绳,跑400米)等体育锻炼。家庭体育作业是学生在校参加体育锻炼的延续和补充,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四)加强组织领导

1、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把学校体育工作真正摆上议事日程,明确校长为学校体育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认真研究解决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履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学校班主任、体育教师和其他任课教师都要各司其职,共同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2、加大经费投入。学校的公用经费要按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学校的体育工作,并做到与公用经费同步增长。要进一步改善学生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要根据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和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配足配齐体育器材。要维护并使用好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益。

3、加强学校体育安全保障。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对体育教师安全方面的培训和对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体育课程和活动和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体育设施的配备质量,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做好防范工作,确保师生安全。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积极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

固镇县小李小学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措施

篇7:学校工作计划的改进和完善

为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新党发〔2007〕18号)中提出的各项任务与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现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1.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重视本校的体育工作,扎实推进体教结合,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2.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的体育工作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科学体育教育方法与方式,培养学生体育活动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终身锻炼和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

二、落实国家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3.广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活动。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贯彻和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从2008新学年开始,我区中小学调整并增加学生体育活动课时,实行“一开足、两操、两活动”,即各个年级每周开足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体育课时(小学1—2级每周四节课、3—6级与初级中学每周3节课、完全中学与中等职业学校每周2节课),每天安排广播操或健身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专业教学安排的特点,落实“一开足、两操、两活动”。高等院校按国家规定,实施体育课程计划,根据学生锻炼需求,将体育选修课覆盖学生全部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业余体育活动。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少或挤占学生的体育课和业余体育活动时间。

4.深化改革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各中小学要根据课程标准因材施教,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体育教学和课余、校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能较为系统地接受至少2个体育项目的专业指导,并能较为熟练地掌握技术和技能。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实施体育教学,开发校本教材,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各高校要努力构建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组织实施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选择教师、选择时间的 “三自主”教学模式

三、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体育评价制度

5.建立完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和公布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按规定,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和报告制度,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作为学生升学、就业的档案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总体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要把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评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6.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体育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与方法。应将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体育教学考核成绩、体质健康状况评价结果以及体育特长等,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坚持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与评价制度,逐步加大评价结果在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时的权重,从2009年开始,按一定比例计入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总分之中。在建立和实施高中学生学业会考制度的进程中,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高中学生体育学业成绩评价方法(逐步过渡到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评价结果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体育方面的组成部分,作为高校招收新生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四、响应“阳光体育运动”号召,推动校园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7.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各级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坚持“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的组织方针,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充分发挥竞赛对群体活动的促进作用,结合全疆的“学生体育大联赛”、“暑期学生体育活动”、“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等活动,组织安排好校园体育活动,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比赛”的氛围。

8.建立学校指导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学校体育工作长效机制。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广大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通过团委、学生会及少先队组织,支持学生体育社团和健身俱乐部建设及其活动的开展,同时发挥区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的带动作用,与校园、社区、社会大型体育活动相结合,推进学生体育志愿者活动,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重大体育赛事、社区体育活动的服务和指导。

9.把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列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工作重点。始终将青少年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人群,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在青少年中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学生体质,使他们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五、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布局,创新体育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10.各地教育、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以自治区竞技体育传统项目为主体,科学规划项目布局,各级中小学既开展好本校特色体育项目,又要大力推进自治区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使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局部与全局协调发展。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坚持不懈地推进教体结合,在项目规划、经费投入、条件保障、训练指导和竞赛组织等方面为学校运动队建设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中小学要将创办二线运动队、体育传统特色项目、体育俱乐部以及训练基地作为促进学生群体活动的重要抓手,发动学生参与,强化本地区、本校体育项目品牌建设,提高训练水平。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要进一步提升运动竞技水平,努力构建“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人才训练培养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选择合适的项目,积极试办一线运动队。建立多元化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做贡献。11.加强高校体育学科建设,建立高校体育发展基地。遵循高校体育教育规律,进一步拓展高校体育学科的内涵与外延,积极扶植培育高校体育科研、体育课程、运动项目和群体活动等基地建设。

六、加强保障与服务,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稳步发展

12.加强领导,为学校体育提供组织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学校校长是本区域与本学校学生阳光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要有专门人员负责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成立由学校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负责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13.建设队伍,为学校体育提供人力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九年义务教育法》要求,各级中小学要按学生比例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做好体育教师和带队教练的聘任工作,加强职务培训及考核工作的指导,从全面履行岗位职责和保证教学活动质量出发,合理确定和安排体育教师编制和教学工作量,从实际出发改善体育教师工作条件,按照国家规定做好向体育教师发放工作服装及工作津贴等相关保障工作。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体育教师和带队教练的队伍建设,要积极开展“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培养方式的试点,鼓励优秀运动员或专业教练员经过专业培训,从事学校运动队的带教或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鼓励学校的班主任、辅导员和其他教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并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指导。

14.加大投入,为学校体育提供物质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保证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把学校体育专项经费纳入教育经费预算,并做到与教育总经费的增长实行同步增长。学校的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新党发18号规定的是中小学不少于8%,高校不少于2%)专项用于学校的各项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各级各类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教育部 卫生部 财政部联合下发的教体艺[2008]5号文件《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与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和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建设,配足配齐体育器材,并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益。15.完善制度,为学校体育提供服务保障。学校应依法开展体育教学和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定期维护保养体育场地和器材设备,建立规范有序的开放使用制度,建立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安全保障措施。学校的体育教师和体育活动的指导人员要遵循体育教学活动的规律和原则,组织实施教学计划和指导体育活动。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和其他责任主体应当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救助并妥善处置。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为全区中小学校设立学生伤害事故校方责任险,各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配套设立专项资金予以进一步的保障。

16.整合资源,为社区体育提供场地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积极配合街道社区,共同建立并不断完善体育场地开放工作的组织管理、业务指导、安全保障等制度与措施,坚持公益性原则,做好体育场馆在双休日、节假日向学生和社区的开放工作。

七、开展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形成齐抓共管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17.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检查制度。各地州市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和检查,制止和纠正违反学校体育工作规范和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问题和做法。通过专项督导,定期向社会通报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一开足、两操、两活动)等执行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监督。

篇8:学校工作计划的改进和完善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入户普查, 其灵活性较大, 各地在遵循《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 和相关制度的大原则下, 积极采取适合本地的措施, 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在获取基础数据后, 进行污染源数据管理、产排污核算、数据统计和分析上, 却因相关技术规定、产排污系数和计算软件及制度的不成熟, 工作效率不高, 而且走了许多弯路。现结合实际普查工作谈谈污染源普查有待完善的地方。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在数据的管理、核算、统计和分析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足。 (1) 技术规范和产排污系数的不完善; (2) 污染源普查面宽量大、指标复杂, 高难度的核算过程、大量的系数查询和数据计算没有采用计算机软件实现一步到位。 (3) 没有有效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计算、统计分析功能, 污染源普查软件只停留在录入、存储、汇总这些功能上面。我们应针对以上不足, 完善技术规范, 改进数据的核算方式、统计方法和审核分析措施以提高普查工作效率。

1完善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和产排污系数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 (以下简称《技术规定》) 包括工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生活源、农业源监测技术规定和普查技术规定以及数据处理、质量保证等, 涉及面宽且具备较完整的体系, 技术含量高, 对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起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但《技术规定》在一些细节上仍不够详细, 如对企业、个体户、区域等污染源是否纳入普查的规定没有细化;没有行业划分说明;普查指标的解释不够详细, 特别是对内涵较大、统计上有一定难度的指标没有进行细化或详细说明, 不利于基层普查人员理解和掌握等等。

现以行业划分为例谈谈《技术规定》如何针对不足进行补充完善。本次污染源普查在实际开展中仍需要利用其它统计规定, 且《技术规定》中没有明确是否需要使用其它统计规定和应使用哪类哪种统计规定, 这也就造成了各地采用其它统计规定时的不统一。如在行业划分上, 口述建议使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但在实际操作中又因为小类行业分类的问题又使用了环境统计的行业分类规定。这是因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手册》 (以下简称《系数手册》的行业划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在某些小类行业划分上有所不同, 而与环境统计存在一致性。如《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新增版) 把生产电解金属锰的企业列为“锰冶炼”行业, 《系数手册》和环境统计未列出“锰冶炼”行业这一项而是将其列为“铁合金冶炼”行业。因此确定的小类行业分类不同, 一是会影响后续的产排系数选取, 二是影响各地填报的统一性。可增加技术规定关于行业划分的部分, 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结合环境统计关于行业划分的规定, 制定适应全国污染源普查所需要的行业划分规定, 并调整《系数手册》所列行业与之一一对应。以此为例, 应进一步完善《技术规定》的各个细节, 少用或不用其它统计规定, 确需使用的, 应在《技术规定》中明确所用的其它规定。而且应对企业、个体户、区域等污染源是否纳入普查的规定进一步细化;制定行业划分说明, 尤其是易混淆的行业, 多举列说明。普查指标的解释特别要对内涵较大、统计有一定难度的指标进行细化、解释、说明, 以便于基层普查人员理解和掌握。此外, 指标设置要简单明了, 解释要科学严密, 逻辑关系和平衡关系要注明;不同普查表间的同一指标解释要统一。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手册》是为顺利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而特地编制。它包括工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生活源和农业源的产排污系数, 其门类较为齐全, 涉及行业超过以往环保类的任何系数手册。但本次《系数手册》编制时间短, 个别行业系数不够准确, 且仍有部分行业无系数可查。如砖瓦类行业、火电行业原系数不够准确, 一直到普查工作总结阶段后期才得到修正, 一系列的汇总数据和多种报告需要随之修改。某些行业没有产排污系数或系数不全, 如其它黑色金属采选业中生产锰原矿的这一小类只有工业废水量的产排污系数, 废水中的各项污染物都没有产排污系数, 而且这类规模较小的企业又不是重点污染源, 没有进行监测, 但又属于普查范围, 物料衡算又算不了, 以至无法填报污染指标。因此应校准原有系数, 增补空缺行业, 完善《系数手册》。

2简化普查表并实现产排污核算自动化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填报工作量大且难度高,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普查表指标众多且产排污核算难度高。比如, 工业源详表多达20页, 数百个指标。其指标涉及工业企业基本信息、生产经营情况、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用排水、能耗、污染治理设施和众多污染指标。其产排污核算, 有监测法、产排污系数法和物料衡算法三种方法可供选择, 但每种方法均有一定难度。这对于基层普查机构 (环保机构) 指导企业进行产排污核算并填报普查表, 是很困难的。尤其是西部地区规模较小的工矿企业, 比如砂石厂、小煤矿, 没有环保人员, 很多基层环保机构同样也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开展普查时都是现学现用, 高难度的核算、填报, 其质量较难保证。针对这一问题, 除加强基层环保机构能力建设外, 还可以从简化工业源普查表和实现工业源普查产排污数据核算自动化上来解决。如工业源普查表可以考虑采用生活源普查表填报和核算模式, 即工业源普查表只填报企业基本生产经营情况、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用排水、能耗、污染治理设施等指标, 大量的污染指标核算全由计算机实施。

这并非是一个创新或是突破, 而是完善, 生活源污染数据的核算过程就是全由计算机来实施的。生活源行业少, 地区差异不大, 工业源行业多, 地区差异大, 且工艺过程、治理设施远比生活源复杂, 若采用生活源核算、填报模式, 就要为工业源简化填报准备充分的条件。 (1) 是制定完善的产排污系数, 覆盖各行各业, 并将系数核算法作为首选核算方法, 监测法、物料衡算法只作为补充方法或校对措施。普查讲究的是普查现象, 个别与普遍的差异从总体上来讲是可以忽略的。只要在制定产排污系数时充分考虑不同工艺、不同规模和地区间的差异, 并配以不同的校正系数即可。所以只要制定完善的产排污系数, 系数核算法完全可以作为首选核算方法。 (2) 要将产排污系数全部载入污染源普查软件, 实现系数查询、产排污核算和数据统计一步到位。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普查量大难度大, 大量的系数查询、数据核算都是人工完成, 费时费力。将完善的产排污系数载入计算机软件, 其作用可想而知, 这样一来可以降低普查难度, 减少人力物力消耗, 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还可以避免基层普查机构因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而带来的人为影响和查询、核算失误。

3增强污染源普查计算机软件的数据计算、数据审核和统计分析功能

国家污染源普查办专门为本次污染源普查开发了计算机软件, 即“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平台” (以下简称“污普软件”) 。污普软件对本次普查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若没有污普软件, 如此大的数据量几乎是不能手工进行汇总和上报的。但污普软件开发的时间短, 没有有效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计算、数据审核和统计分析功能。尽管在普查开展过程中, 不断以补丁形式对污普软件进行升级, 但始终没有突破原来的柜架, 污普软件仍然停留在录入、存储、汇总这些功能上面。增强污普软件的功能, 尤其是数据计算、数据审核、统计分析功能, 将有效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从而降低污染源普查的难度, 提高普查工作效率, 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 提升普查数据的准确性。

增强污普软件的数据计算功能主要是实现污染源产排污核算自动化, 让产排污系数查询、污染物核算、统计汇总全由计算机来实施, 其必要性和作用已在本文第二部分叙述;制定严密的指标逻辑关系, 将其写入污普软件, 增强计算机自动审核功能, 可大幅减轻人工审核工作量和人为审核失误;增加污普软件辅助分析功能, 如等标排放量大户排序、区域和行业的产排污情况对比等等, 这些功能既可以得到对比结果, 辅助分析, 还可以辅助审核, 通过对比可发现异常数据。原来的污普软件通过高级查询可以实现部分排序和对比, 但其操作难度太大, 而且容易出错, 不利于广泛使用。建议污普软件像环境统计软件那样直接在操作菜单中设定这些对比、辅助分析功能。

综上所述, 为了提高普查工作效率, 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污染源普查技术规范和产排污系数手册, 实现污染源产排污数据核算自动化, 并加强污普软件的数据计算、数据审核和统计分析功能, 让大量的人工数据处理工作由计算机来实施, 从而降低普查难度, 节约时间, 节省开支, 提高工作效率。下一次污染源普查可能面临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污染源, 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只有总结本次普查的宝贵经验, 积极调整、完善普查方法, 提高普查工作效率才能面对污染源数量骤增和各种不确定因素。

摘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面宽量大,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各地在国家、各省普查办的指导下, 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和相关制度, 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没有经验可寻而且时间仓促, 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本文从完善技术规范和改进数据处理方法上探讨提高污染源普查工作效率的措施, 希望能对下次污染源普查有所帮助。

篇9:学校工作计划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机制;小学生;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1—0321—02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小学生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切实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1.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一把手”抓德育的领导机制和校长负责,班主任、辅导员和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的学生德育工作体系,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德育常规建设,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要求。二是健全校外辅导员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在“三结合”教育网络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搞好校外活动场所的使用和管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四是建立学校德育考评制度,完善师德评价制度,改进学生操行评定办法,把重视和做好德育工作并抓出成效作为教师先进评定以及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2.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我们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意见》、有关法律及全国、省、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将每年九月定为“师德宣传教育月”,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制度,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建立 “优秀中队辅导员”表彰机制,总结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规律,推广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大力表彰优秀班主任。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学习、培训工作,帮助德育工作者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充分发挥社区、家长、少先队的重要作用。我们注意加强与社区、家长的联系,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体育活动,举行形势多样的家长会、学生素质汇报演出、参观考察等活动。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积极支持少先队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保证了活动时间和开展活动的必要经费,加强对德育活动的指导,更好地发挥他们活动的教育作用。

二、突出重点,不断改进,扎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统筹规划,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百年树人,教育为先。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针对学前教育、小学不同阶段的特点,落实思想道德教育的各项任务。学校按照德育的总体目标和未成年人成长规律,明确教育目标,确定不同学龄阶段德育的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梯次递进结构。幼儿阶段重点是抓好幼儿道德启蒙教育,培育最基本的文明语言、认知和行为能力;小学阶段重点是规范小学生的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通过大力加强基本道德教育和实践,培养学生在爱国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守秩序、保护环境等方面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2.切实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我们适应国家新的课程管理模式,积极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体现课堂当中。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

3.广泛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我校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一是以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二是以法纪教育为核心,以学习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增强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三是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核心,以文明礼仪教育和诚实守信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自觉拒绝社会不良行为,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塑造诚信师生,打造诚信校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三、创设环境,打造平台,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環境,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我校以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育人环境为着力点,设计和规划校园的环境建设,从净化、绿化、美化、知识化入手,整治校园校貌。同时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阅报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悬挂、张贴名人名言挂图,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图书角、外语角、知识长廊,使学校的每个墙壁、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2.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化艺术、课外活动小组,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定期举办专题文化艺术讲座和报告会,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视片。同时,通过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升搭建平台。通过学生自主组织、自我管理的校园广播站、队报等,传播先进的校园文化,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学校还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以及小学生的入学、入队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如学校开展的“三爱”(爱祖国,爱湖南,爱永州)知识抢答赛、“国情·国防”知识抢答赛、“爱国百分百寻宝大行动”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3.建立良好的校风。对本校的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提出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长期坚持。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制定校训、校旗、校徽、校服、校歌,培养旗手、护旗员、播音员、鼓号队员等形式,弘扬校风,形成自己的特色。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细化,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分阶段、分层次抓紧落实。我校普遍开展了“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队干”、“校园之星”等评比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勤学、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上一篇:道路工程师职称论文下一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