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文化艺术学校

2024-05-24

扬州文化艺术学校(通用8篇)

篇1:扬州文化艺术学校

继承深厚传统 创造辉煌未来

——扬州市第一中学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扬州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老校,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1902年,在现校址上就兴办了扬州地区第一所新式学堂——仪董学堂,吹响了本地区新教育的第一号角。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代文豪朱自清先生担任学校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师时,在为学校撰写的校歌中,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歌中唱道:“人格齐全,学术健全,体育更兼重”,至今仍成为引领全校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的主题思想。四十年代,曾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江泽民同志在这片热土上读书求学时经常唱起的励志歌曲《夕歌》中“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大家努力吧”的宏志教育思想,成为我校教育全校师生追求进步的不竭的精神源泉。在这闪耀着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学校传统文化底蕴的校园中,一中人既为光荣的历史而骄傲,更为倍感担当传承文明,再创辉煌的未来的重任压力之重大。

进入新时期,学校深入实施“高品位文化,高质量教育、高效率管理”战略,确立文化建设目标:继承光荣历史,追求教育理想,弘扬师德成果,完善道德体系,彰显艺术特色。围绕目标,学校文化建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传承校史文化。发扬光大学校百余年办学史和50余年建校史的光荣传统和文化底蕴,继承许多饮誉海内外的仁人志士、专家学者校友的崇高精神,秉承杰出校友的业绩,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激情,重振向往真理的雄风,再现读书报国的辉煌。

(二)打造愿景文化。继续围绕“办学模式特色化、教育质量精品化、校园环境盆景化”的发展目标,同心同德,奋力拼搏,上下齐心,保持和提升和谐、协调、高速、健康的跨越式发展态势。

(三)弘扬师德文化。党员和干部带头当好表率,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开展先教活动中形成的“四心”主题教育,即“忠心献给人民,恒心献给事业,爱心献给学生,信心献给未来”。要求全体教职工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先进性,为创造民族振兴的美好明天而奋斗。在获得“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的基础上,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争做标兵,努力提高执行力,提升战斗力,在各项工作出成绩,创实绩,争优绩。

(四)研究德育文化。不断探索“开展道德诊断,注重道德实践,追求道德陶铸”的新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继续以“发展个性与规范教育相结合、形成特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开拓创新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准确定位和理想教育 相结合”的德育理念,努力进行德育研究,实现德育内涵式发展。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扩充环境文化。发挥百年老校,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在此读书、教学的教育功能,挖掘文化内涵,结合学校艺术特色教育,配合美丽典雅的校园,由全校师生共同营造的艺术氛围,使校园的每一个空间、每一段时光都赋有了一种艺术教育的功能。

(一)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明确办学思想 我校的办学思想为:

我们的宏志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的艺术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我们的素质教育铸就创新人才

根据学校实际,特别是以人文化、个性化、特色化为办学的有效途径,使学校发展达到又好又快的质态,我校把已有十年历史的教育集群式帮扶的“宏志教育”作为宣扬人文主义,贯彻中央精神的政治灵魂,用以统一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同时,以学校成绩卓著的艺术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统领与线索,用人生最高境界——“审美贯穿于人的一切活动”的马克思人生哲学观念促进教育方针的落实。其次,以“三个面向”的理论,以放眼世界的视角培养一代在国际舞台上 的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为目的,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的现实任务和历史任务。

为了实现学校办学思想,首先,我们着力培养学校精神,表述为:

宏志不移 勇争第一

用以激励全校师生树立远大志向,明确人生目标,处处带头,事事争先,把学校的教育特色和校名融入到自身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其次,我们提出引领和规范师生思想和行为的八字校训,表述为:

崇德 励志 笃学 尚美

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无论想什么,做什么,都要与这八个字相关联。

崇德:就是崇尚和发扬完美的道德品性,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它体现了我校德育为首的办学原则。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说科学知识使人类改造了世界,那么德育则铸造了人类自身。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德育的优良传统。

励志:《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说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 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励志”一词见于汉朝班固著 《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志”乃立业之“根”,要想成大事,必先立大志。“励志”是人生启明星。我校广大的贫且愈坚的宏志生在通向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往往要付出更多,往往要经历更多磨砺。“励志”,是倡导和激励宏志学子和全体同学要有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信念和精神;要有立志成才、愈挫弥坚的素质内涵,明爱国之理,树报国之志。

笃学:笃,原意为厚重、厚实。《诗经》语:“彼其之子,硕大且笃”。后“笃”引申为“忠实、真诚、专心”,《论语》语:“君子笃于亲”。西汉司马迁就用过“笃学”一词,《史记·伯夷列传》:“ 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北宋苏轼也提出过“笃学强记,恭俭孝友”。“笃学”意思就是专心好学,是 “励志”的行为体现,是途径和方法,要求我校师生要深入地、专心于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钻研和学习,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追求新知,师有师能,学有学技。

尚美:尚,崇尚之意;美,有多种意思。俗语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尚美之道,千古之风。”科学求真,道德求善,人生求美,这里的“美”,指美学之美,学校特指美育。美育是贯通理智与情感的教育,从教育意义上更广义的去理解它,把它的涵义应涵盖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各个 方面,在学校教育中延伸到环境美、仪表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等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方面去。

(二)吸收教育管理的先进理论和宝贵经验加强三风建设 校风、教风和学风是教育界公认的学校办学的无形资产和最大资源。

1.学校校风表述为:

和谐 勤奋 求实 创新

和谐:和谐,最早可能出现在《管子.兵法》里,原文如下:“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虽然管子从兵法的角度来论述,但可以理解为照事物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管理和辅助人民就可以使得民众和平共处,只要有好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并遵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和民众就会有很好的结构和互助功能。达到这样“和”与“合”的状态就能很好的组织民众,民众和谐又能组织得好,则没有什么外部的因素能够伤害这样的结构。今日之中国,“和谐”作为一个民族复兴与强盛的代名词已经迅速深入人心,得到政府和民众的普遍认可和首肯。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及其每个成员的发展都能遵循“和谐”,则无往而不胜。而学校宏志教育更能彰显社会和谐这一主旋律。

勤奋:“勤”为刻苦认真之意,“奋”为激厉振作之意。两字合成,就产生行为上勤勉努力,精神上激扬饱满的良好 6 状态。学校勉励全体师生忠于职守,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奋进不止。

求实:求实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理论方面,即面向实际,注重实效,重视调查研究,与“实事求是”同义,《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二是实践方面的要求,即全体师生要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按规律办事,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意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用创新教育理念去培育创新性的人才。

2.学校教风表述为 敬业 爱生 敏行 重导

敬业:“敬业”原意指专心学习,《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现代义指谨慎而恭敬地对待事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敬业与乐业》中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因此,敬业又是教师“责任”的最好体现。“教书育人,育人为本”是教师敬业的天职。教师遵从事业的召唤,热爱自己的事业,在投身事业的过程中兢兢业业和甘于奉献,才必将收获事业的辉煌。爱生:爱生是教师对“爱心”的具体实现。爱生除对学生嘘寒问暖式的关爱外,更重要的是按教育心理学的要求,“教育要满足儿童的需求”,那么,儿童的需求是什么呢?其实老师有时并不了解,而是凭经验,凭想当然。每一个学生就像是一个世界,儿童作为活生生的人都有需要尊重、接纳的内心要求。要做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地体察儿童的内心需求,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教师的专业修养离不开“儿童教育观”,即把儿童的视角和情感需求纳入教育过程,以儿童愉悦的学习方式设计和组织教学。新时期教师更要塑造新的形象,以宽广的胸怀关爱学生,以高尚的人格熏陶学生,以渊博的知识丰富学生,以文明的举止引导学生,以现代教师的风采感染学生。教师的慈爱之心和真挚关爱是阳光,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爱生使教师在传授知识中塑造着和谐人格,在追求真理中充满着热情和激情。

敏行:孔子的《论语》中曾多次出现“敏”和“行”二字。例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敏于事而慎于言”。“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敏”即敏捷,“行”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实践”。所谓“敏行”即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视力,以思想催化思维,用智慧开发智力,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勇于实践,行动快捷,抢抓机遇,善抓机遇,促进学生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

重导: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强调教师的“教”的本质是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的“学”。现代教学的本质意义就在于重“教”更重“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现自主学习。“教学就是导学”,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3.学校学风表述为 勤学 善学 博学 乐学

勤学:教育学生明白勤奋学习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桥”、是到达胜利彼岸的“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是良训”。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学习习惯好;学习做事刻苦努力,坚持不懈,讲究实效,珍惜时间,知难而进,努力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自己。

善学:启发学生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或达到一个奋斗目标,除了不懈地追求、积极地进取,不怕苦不怕累,勇于付出辛苦的汗水以外,还要注意拼搏的方式或手段。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就会事半功倍,轻松地步入成功的殿堂;不讲求方式、方法,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与成功失之交臂。博学: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能力、提升素质,在通过书本学习的同时,还要向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为将来的人生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乐学:勉励学生学习目标要明确,学习兴趣要浓厚,在乐于投入学习的同时,把学习的过程当作快乐的体验,变“苦学”为“乐学”,这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二)发挥创造想像的集体智慧和个人才情制定文化标识

1.学校标志为徽章形式

校标整体呈类圆形,由主图形和周围圆形两部分构成:(1)主图形由阿拉伯数字“1”,汉字“中”与英文字母“y”组合而成,似一艘乘风破浪、昂首向前的帆船,象征 “宏志不移,勇争第一”的学校精神。红色的“1”,如帆船的桅杆,又似“人”字,构成画面视觉中心,代表了扬 州市第一中学(校名“第一”)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y”为汉语拼音“1”的首字母,为蓝色,以三条弧线组成,如大海的波浪,展翅高飞、放飞宏志的海鸥,又似一本翻开的书,代表了一中人依托百年一中的文化底蕴,学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中”的一竖与“1”融为一体。

“口”幻化为被风吹起的层层风帆,又像雨后的彩虹,在形状和颜色上都有所渐变,在空间上向纵深处,高远处层层递进,代表了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环境及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主体形的颜色由红,黄,蓝三原色组成,寓意着艺术的音符能够调和出更加灿烂的七彩校园。

(2)环绕主体形周围的圆形是以中英文“扬州市第一中学”,代表了学校团结和谐的氛围及广阔的发展空间。校标的内框是一朵绽放的琼花,既暗扣了地方特点(扬州市花)和 和所在地特点(“琼花观”原在校园内),又采用篆刻形式,让一中的历史与辉煌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学校标志整体表明扬州一中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昭示扬州一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前程似锦。

2.学校校歌于2002年学校办学100年、建校50年大庆时重新创作的第五版校歌。歌词由集体讨论,邀请扬州诗人童嘉通执笔,由扬州作曲家吴佳讯谱曲。歌名为《琼园赋》,歌词为: 古城腾出这块土地,蕃釐观东,古运河西;一代代学子求知登山,老师默默搭起人梯。校旗飘扬半个世纪,道德陶铸,宏志不移;黑板上铺出人生路,振翅冲天直上云际。(副歌)啊,苗圃的一中,啊,可爱的校园。为了秋天不空手叹息,春风里耕耘就种植记忆。啊,温馨的一中,啊,可爱的家园。即使百年转眼过去,我们依旧是你的儿女。

歌词主体部分以学校神奇所在地开篇,以师生生活过渡,再回顾光荣而漫长的历史,表现莘莘学子成长和走向成功的过程。副歌部分以抒情的笔触直接表达所有的一中人对母校一往深情的眷念和热爱。整个校歌感情激扬而有致,旋律明快而抒情,每次在艺术节上演唱,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2:扬州文化艺术学校

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学校决定举行第十届文化艺术节活动。现将相关内容通知如下,各个项目的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一、活动时间:

2012年12月1日-------12月30日

二、活动内容及负责人:

1、“梅苑杯”男子篮球联赛(范恩荣)12月10日前

2、弟子规朗读比赛(马静)12月11日-12日

3、校园“十佳歌手”比赛(蒋慧)12月11日前

4、主题硬笔书法比赛(帅印斌)12月12日前

5、廉政文化进校园主题手抄报比赛(帅印斌)12月18日前

6、跑操比赛(余辉)12月20日

7、主题班会比赛(郑剑锋)12月18日-26日

8、“法制一口清”知识竞赛(郑剑锋)12月26日前

9、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迎新年文艺汇演。各系部选报节目及第十届“梅苑缤纷”文体系列活动中的获奖节目,其中每个系部准备一个100人大合唱(张芸)12月28日

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 学工处、团委

篇3:扬州文化艺术学校

笔者在舞蹈专业建设方面, 大胆的进行课程改革, 融入地方文化特点, 形成专业办学特色。在舞蹈学科的专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基础上, 各教研室逐步形成了专业建设发展方向, 基训课教学方面与世界接轨, 引进俄罗斯外教;毯子功教学方面, 从戏曲毯子功方法逐步改进为舞蹈专业教学的技术技巧训练;民间舞教学, 长期以来探索挖掘扬州舞元素, 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民间舞教学特色, 从教学到实践不断探索, 建立实践实训基地, 加大学生的实习学习, 将课堂教学的内容推向舞台, 为学生建立稳定的高级别实践实训赛事平台。以比赛促发展的机制不仅能呈现教学成果, 也能充分调动师生们教与学的积极性, 并以赛促教, 以赛强教, 规范教学。

一、教研——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 (艺术类) 舞蹈教学有着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既不同于少年儿童的启蒙训练、又不同于高等专业院 (校) 的专

三、灵活妙用, 提升效果——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常能发现, 学生在学唱一些节奏较复杂的歌曲时, 会显得力不从心、很难驾驭。即便是教师非常投入的范唱与教唱, 也很难调动起学生的演唱激情, 最后的演唱效果可想而知。于是, 我考试思索, 是否能找到一种方法, 可以让学生既学得轻松, 又唱的快乐?后来, 我想起在前年初三学生卡拉OK比赛中, 有一名男生的说唱《狂扁陈水扁》引起了台下不小的轰动。从大家的热情中, 我感受到了学生对这种说唱音乐的痴迷与喜爱。于是我决定, 将流行歌曲中的“说唱”形式借鉴到课堂教学中。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青春舞曲》的教学中, 我开始尝试将“说唱”融入歌唱教学。我将歌曲第一句歌词与节奏型整合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 并要求学生根据我第一乐句的“说唱”速度节奏, 模仿后面的乐句。结果学生在对这种方法非常感兴趣, 很快就把一首看似节奏复杂的歌曲准确的学会了。

由此可见, 将流行歌曲的元素巧妙运用到音乐教学中, 不仅能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而且可以化繁为简, 出奇制胜。正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这样说:“没有早期的音乐教育, 业舞蹈教育, 更不同于高师的舞蹈教育专业, 它是融前三者为一体、同时又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一种舞蹈教育。长期以来, 学校将中国舞表演专业教学的研究作为学科改革的基础, 研讨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变化, 在观念、体制、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不断改革, 使中国舞表演专业逐步从稚嫩走向成熟。

我们在舞蹈教学改革中深深的体会到:中等职业学校 (艺术类) 舞蹈教学的改革应当在以下三个基本方向展开:一是专业历史线的继承与延伸;二是形体基本功的强化与调整;三是文化学科方面的融合与协调。

专业历史线是舞蹈艺术之树的根基, 这种根基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1.它植于社会文化和地理环境中, 不同的舞蹈风格其根本的学科渊源就存在于这种具有差异性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中;2.了解我校中国舞表演专业的传统教学演变的历史, 才能准确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在舞蹈教学中始终拥有艺术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和战术主动权;3.引进外来教师和世界接轨, 中外结合的训练方法, 提高训练价值。

1. 民间舞的改革

学校教师在讲授中国民间舞时, 往往着重于讲解中国五大民族的舞蹈, 很少挖掘属于本乡本土的民间舞元素, 没有借助其五大民族的素材来研究属于自己特色的民间舞。自2003年起学校舞蹈专业开始整理、研究具有江苏地域水乡特点的民间舞元素, 其特征和素材在风格形式上与其它民族舞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突出了民间舞改革特色, 从教学训练到舞台实践都贯穿了民间舞教学的改革思路, 并将江苏地域水乡特点的民间舞元素运用到课堂教学与剧目编创中, 近几年编创了以《荷塘语丝》《杨柳轻扬》《阳春面》《花香鼓》《九九艳阳天》为代表的扬州水乡系列舞蹈, 创建了我国民舞中汉民族江苏水乡舞蹈特色代表性。在国家文华艺术院校奖暨第七、第八、第九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中共计夺得15项大奖, 在全国舞蹈界逐步形成江苏汉民族水乡特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其实, 音乐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说是一个规律, 有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都有着较高的音乐素养。因为音乐是打开心灵的金钥匙, 任何工作都不像音乐那样具有开拓性、创新性。音乐本身对人有着特别强的陶冶作用, 它鼓舞人们去奋斗、去前进。作为中学的音乐教育, 他面对的群体是广大的中学生, 而这些人正是日后社会的主力军、生产力的推动者。如果能通过流行歌曲的注入, 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效率, 对于广大学生和整个社会而言, 不能不说是一种福音。

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让我发现, 当今很多优秀的流行歌曲和许多高雅音乐一样, 同样具有净化、呼唤心灵本质的作用。我们音乐教师应当担负起学生明辨美丑的责任, 帮助学生在音乐欣赏与感知中, 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并在教学中巧用、活用流行音乐元素, 让优秀的流行歌曲真正牵手音乐课堂, 为广大学生的人生搭建起一座通往成功的金色桥梁, 享受音乐所给予他们的无限乐趣。

参考文献:

1.吴秀兰.浅谈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0 (8) .

“扬州舞”印象。

2. 基训课的改革

基本功是舞蹈艺术的基础。对中国舞学生来讲具有特殊的意义, 我们按照“两点论”基本构思 (把过去固定的、始终的、规律性的基训和现在变化的基训课相结合) 对基训课进行了三方面的改进和调整:

(1) 引进俄罗斯外教, 使基础课与世界接轨, 达到中外结合的训练方法, 以俄罗斯芭蕾的后背, 外开以及脚下的扎实度, 作为支柱性的力来推动中国古典舞基训技术技巧的扎实度。把不科学的训练方法丢掉, 保留和改革最新中外结合的训练手段, 达到教学创新目的。

(2) 自学生入校开始, 在每天早餐前安排一次固定的早功课, 使学生做到先热身, 为专业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为提高专业课堂的质效起到辅助与推进作用。

(3) 基训课的课时比例改变为根据学生的特点而逐年变化:第一年占全部专业课的4/5;第二年和第三年均占全部专业课的3/5;从第四年开始, 基训课不低于全部专业课程的2/5。这种以不变和渐变的改革手法, 使学生的基训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进步和成绩。

3. 毯子功课的改革

毯子功课是舞蹈专业教学的一门主要的辅助课程, 与其它各学科之间有着本质联系, 它是民间舞课、基训课、剧目排练课的支撑, 对学生完成舞蹈剧目教学中技术技巧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 毯子功教研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座谈研讨, 并结合学校师资对队伍戏剧毯技老师较多的特点研究探索, 明确改革的思路, 将戏剧毯技教学与中国古典舞中的技术技巧教学和体操的训练方式相结合。从改革的方向来看戏曲的技巧是根, 借助根结合体操的训练方法, 再融入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 将训练性教学体系慢慢转变为舞台舞蹈技巧表演体系。

二、实践——专业课程改革的检验

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 建立稳固的实习平台。舞蹈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舞台的艰辛过程。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有意识的将未来职业选择和职业需求引入学习内容, 使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开始把握自己的未来及熟悉明天的职业, 是一种最接近社会实际的教育改革。同时, 使终贯彻“剧目排练、实践教学、教学实习、舞蹈实践”等环节, 为了使学生能够走上舞台接触一流的专业舞蹈, 还聘请了一批舞蹈界的前辈、专家和活跃在一线的编导、教授来校指导剧目教学, 强化学生在舞台上磨练和演出的经历, 使教师与学生更能把把握与积累舞台实践实训的经验。近几年里, 学校特别鼓励教师和编导, 按照高水平的学术要求, 为学生编创剧目, 并将精品教学剧目推上国内高级别舞蹈赛事平台, 锤炼师生, 积累成果, 彰显专业办学特色。连续打造具有江苏地域水乡特色《荷塘语丝》《杨柳轻扬》《阳春面》及《心中的雀神》在国家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七、第八、第九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中共计夺得15项大奖, 在全国舞蹈界逐步形成江苏汉民族水乡特色“扬州舞”印象。学校多次和国家顶尖的舞蹈院 (团) 合作, 参加大型演出, 既丰富了学生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学生学到了在课堂中学不到的内容, 升华了表演理念, 初步了解演员岗位的职能, 更能深深体会“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道理的深邃。

三、大赛——专业课程改革的成效

1.以赛促进教学的改革思想

舞蹈科的发展是需要检验的, 特别是在我校中国舞表演专业日趋成熟之时, 及时建立了以比赛促教学的机制, 不仅能呈现教学成果, 也能充分的调动师生们的积极性。为此, 由专家教授及校内教学骨干教师成立了冲击“桃李杯”赛事的组织机构, 一方面是对学科人才培养成果的检验, 另一方面是给广大师生一个学术学习的平台, 可以说“桃李杯”比赛对于舞蹈科的学科建设及教学和人才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同时对学科的发展有着十分的重要意义。

2.以赛规范教学的改革思想

通过“桃李杯”比赛再一次的检验了我校中国舞表演专业的教学成果, 比赛后我们认真总结比赛过程中的得与失, 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及时抓住教学改革的有利时机, 以良好的反思来进行规范以后的教学行为,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一、通过教材、剧目建设, 提高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的创新能力;二、推行展示课、精品课推选活动, 通过看比赛和公开课,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继续研究挖掘属于自己本乡本土的民间舞元素, 使教师更加了解民族民俗文化, 并将其运用和开发, 争取更多的自编创剧目走进各级各类赛事;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利用假期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校帮助年轻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疑惑, 准确把握程标课准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进一步规范教学。

四、结语

篇4:扬州炒饭文化解码

华夏中国是一个大写的“人”。长城是他的雄浑的一撇,大运河是她阴柔的一捺。长城铸就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大运河则奔涌成中华民族贲张的血脉。

大运河,是以这样的姿态流淌在历史的留言板上的。

一只手拽着燕山,另一只手牵着西湖,从岁月深处奔流而来,写就举世瞩目的一段鲜活编年史。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你以单薄的人工之躯,将1800公里之长度,婉转、曲折、延亘、匍匐成一条流动的生命栈道,一路从容。

那是公元前486年的某一个不经意的一天,风和日丽,吴王夫差的大军和民工,在当时还称作“邗”、今天叫扬州的地方,落下了惊天动地的一锹,纷飞而出的是,大运河壮丽诞生的那第一锹泥土,沾满了让此后历史无穷回味的芬芳!开凿完工的“邗沟”,经瓜洲引长江水北入淮河。这一段成为了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夫差在邗沟边筑邗城,扬州成为世界上最早,也是中国唯一一座与运河同龄的城市!也就是从那时起,一座运河与长江交汇的名城历史,开始浓墨重彩地书写,并决定了其在整个运河文化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公元590年,同样也是一个历史不得不记住的特殊日子。杨广奉命镇守江都(今扬州)。这位后来的隋炀帝,在扬州深深地近距离接触了邗沟。站在川流不息的码头边,运河之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的巨大作用,开凿运河贯通帝国南北的宏图大略,已开始在他的脑海里风起云涌。从他正式继位的大业元年(605年)起,征调民工200余万,开通济渠。同时,“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这是在邗沟旧有基础上的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大,到公元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开凿完“江南运河”,这位“共禹论功不须多”的雄才大略的帝王,最后形成了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达浙江余杭(今杭州)的隋代运河的规模!

隋炀帝所开运河以东都以洛阳为中心,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运河是洛阳向东南方向的通济渠、邗沟、江南运河;北运河则为永济渠。大运河设计是以黄河为基干,既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趋势,又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使南北运河成为沟通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这样,运河从扬州出发,沟通了燕文化区、赵文化区、齐鲁文化区和吴越文化区,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大融合。而扬州则处于这个文化大融合的重要节点上。运河贯通南北,沟通五大东西纵向水系,使运河形成了全国性“水网”的中心,扬州成为当之无愧的五大水系“联接点”,由此,决定了其在整个运河文化带上的主导定位。扬州也迅速成为我国东南的交通枢纽和繁华的国际港口。市井繁荣,佛教兴盛,商贾云集,群贤聚至。

2500年弹指一瞬的光阴里,在运河的两岸,奇迹般地诞生了一个个流光溢彩的名城故都,形成了一条蔚为壮观的运河城市群落。在运河淙淙流波里,刻录下文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阅尽世间繁华,写尽文化与历史的沧桑。

“运河之于沿河城市,不是生母,便是乳娘。”(原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语)

这时,我们要聚焦扬州。并把扬州炒饭放到了我们的观察台上。

这是一座历史没有缺席的城市。因运河而盛。作为历史上中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扬州上演了一幕幕兴盛于汉,鼎盛于唐,繁盛于清的高潮大戏。特别在明清时,扬州是全国漕运与盐运中心,瓜洲古渡——大运河流经扬州和镇江之间忽然打的一个漂亮的“结”——这里更是船舶南来北往,熙熙攘攘,进出运河与长江的通道,著名的“扬州盐商”,依靠扬州在运河中的中枢地位,创造了富可敌国的奇迹。

因运河而文。交通的枢纽区位在带来经济大繁荣的同时,还形成文化气质的汇聚。一叶扁舟,载来了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瓜洲古渡的诗词吟咏、三湾的帝王南巡足迹、文峰塔下的东渡故事、瘦西湖畔的虹桥修禊……2500年来,运河几乎可以说是扬州文化的源头活水。

因运河而成“点”:于是乎,扬州成为中国大运河的“源点”; 长江和大运河的“交点”;盐运、陶瓷运的“起点”;帝王南巡的“终点”;鉴真东渡的“出发点”;徽班进京的“诞生点”…… (老舍之子、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舒乙先生语)

正是因为有了扬州——这样一座之于大运河的“本初观测点”,我们可以走进大运河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的最深处;而借助大运河——这样一个 “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的“本初观测板”,我们又能反过来在新的视野里找到那一串串文化现象的新角度。

扬州炒饭,这一享誉世界的餐饮品牌及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现象,便是我们透过大运河的背景板,所看到的另一个从未为我们所企及过的文化“琥珀”。

1. 扬州三香碎金扬州炒饭

2. 洛阳扬州炒饭

3. 天津南市食品街上的扬州炒饭

1. 杭州酒家的扬州炒饭

2. 周晓燕教授与吴松德研究扬州炒饭机器人的程序

3. 奥运会上的扬州炒饭大厨

篇5:扬州文化艺术学校

扬州育才实验学校

刘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扬州育才实验学校校本教材,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已经具有一定Flash基础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本节课的操作是在Flash CS3上进行的。本节课是在学会绘制爱心的基础上,添加时间轴效果的进一步学习,以及对网格的灵活应用,同时对补间动画的复习巩固,最后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描述扬州的诗句完善作品。在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技术的基础上,联系扬州文化,制作出表达热爱之情的电子小卡片。

教学目标:

1、学会为元件添加时间轴特效

2、学会灵活使用网格

3、学会灵活使用图层和文字

4、了解音效的添加

5、学会灵活使用搜索引擎以及对资料信息的筛选

教学重难点:

1、元件时间轴的添加

2、网格的使用

3、补间动画的制作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反馈教学法

教学准备:《心动扬州》《扬州缩影》flash例子、带有爱心元件的flash源文件、心电图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提个问题,在座的是扬州本地人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我看看有多少人。生举手示意。

师:我们新东方学校有这么多是非扬州人的学生,我很好奇,是什么吸引了你留在扬州上学呢?它的美食?它的美景?亦或是什么?下面我听听大家的说法。生:答(略)。

师:其实呢,我对扬州的喜爱,也如同同学们一样,涵盖了很多的方面。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些方面呢?

教师播放《扬州缩影》flash例子。(本处的flash例子用电子相册的方式展示了扬州的美食、美景、名人、市花等内容,同时在相册的底端有一颗跳动的心。)师:大家肯定注意到了,在这里面有一颗非常漂亮的跳动的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制作这样一个直观表达对扬州热爱的flash——《心动扬州》。(教师出示《心动扬州》flash例子)

(二)新授:(1)建好图层

师:同学们先观察一下,在我的这个flash中,有几个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几个图层来制作?

生:三个部分。(跳动的爱心、折线、文字)分为三个图层。

师:下面我们就新建一个flash文件,然后新建三个图层并改好每个图层的名字。(此处,教师可简单说一句:清晰分明的图层将使我们下面的制作简化且目的鲜明。)教师演示新建图层以及命名。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绘制爱心

师:这个flash里最夺人眼球的就是这个跳动的爱心了。我接下来就简单说一下的它的做法。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绘制爱心。方法:

A.椭圆工具(红色触笔,无填充色),2个相割圆 B.删除多余线条,拉出心形的尖角

C.部分选取工具、转换锚点工具,修饰心形。D.填充放射色彩,并去掉笔触色。E.将心形转化为圆形元件。

师:本节课呢,老师已经将爱心绘制好并制作成了图形元件保存在库里了。下面我就将现成的flash发送给你们。你们本节课的作品就在这个现成的flash里制作完成。请你打开它,并将爱心图形元件拖进“爱心”图层,在场景中摆放合适的位置。

教师发送flash文件到学生电脑桌面,学生打开现成flash,将爱心的图形元件拖进“爱心”图层。

(3)时间轴特效:为爱心添加模糊效果

师: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爱心已经放进了舞台,先预览一下效果,好像并没有跳动嘛。桌面让它鲜活地跳动起来呢?我们将学习使用时间轴特效的添加。教师演示时间轴特效添加的两种方式:

A.选中心心形元件,右击选中时间轴特效→模糊 B.选中心形元件,“修改” →“时间轴特效” →模糊。教师强调时间轴特效完成后锁定“爱心”图层。

学生自行完成时间轴特效的制作,教师强调完成后预览效果并锁定图层。(4)制作折线

师:到目前为止,一颗鲜活跳动的心已经制作完成。为了让它的视觉效果更震撼,我们可以它添加一条运动的折线图。先观察一下折线的什么样子的? 生:答(略)。教师出示心电图例子。

师:画这样一条折线我推荐的工具是线条工具。为了画好这个我们需要一些辅助的工具——网格。

教师演示折线制作方法:

A.调整舞台背景色为灰色,并右击显示网格。

B.在第1帧空白关键帧处,选择线条工具,设为白色的笔触色,线条粗细等可在直线工具属性面板设置。

C.将“爱心”图层的可视效果关闭,以网格为依托,使用线条工具画折线。(提示:折线总长度约大于舞台)D.使用选择工具,略调折线的折角。

学生绘制折线图,教师强调折线的长度要略长于舞台。师:观察一下,这条折线是怎样运动的?

生:从左向右移动。

师:从左向右的移动,让我们想起了哪一种补间的制作? 生:补间动画。

教师演示制作折线图的补间动画。E.在第16帧插入关键帧。

F.在第1帧、第16帧调整折线的位置,并创建补间动画。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完成后锁定“折线”图层。

(三)拓展:添加文字

师:到这节课为止,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文字效果的制作。你能使用哪些文字来确切地抒发表达你对扬州的热爱之情?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是引用别人的。生:答(略)。

师:现场让同学们发挥肯定有些难度,不过我们既然在电脑上上这节课,就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我们的搜索引擎。本节课,我们使用百度这个搜索引擎。教师示范使用百度搜索关于扬州的诗歌: A.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 B.输入关键字:描写扬州 诗词

C.从搜索出的结果中筛选出自己想要的信息,比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D.将该诗句在文字图层制作并添加效果。(提醒:若要预览效果,先将所有文字分离)学生自行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描述扬州的诗词或者发挥自己的创意制作文字方面的效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后:添加音效

师:跳动的心脏如果加上心跳声或心脏检测仪的声音,是否更有紧张感和真实感?可插入新图层,并新建音效的影片剪辑元件,将之拉入图层,这个请同学们下课后自己探索一下怎么完成。

(五)作品展示:

教师通过电子教室系统,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评价学习。

(六)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跳动的心》的制作。其中主要内容是学习时间轴效果的添加和折线图的补间动画的制作以及对搜索引擎的灵活应用。文字的添加和音效的添加是作为

学生自主完成的部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原始的题目被我命名为《跳动的心》,后来根据其中涉及到的扬州文化以及内容的设定,更名为《心动扬州》似乎更为贴切。

篇6:赴扬州邗江实验学校学习心得体会

永新中学 宋绮云

2011年3月27日,在梁校长的安排下,我幸运地成为永新中学赴扬州学习考察组的一员,跟随钟校长,来到美丽的扬州城,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在几天的学习考察中,我们听取了专家的讲授,然后深入校园和课堂,认真观察、虚心学习、主动询问,进行积极的情况交流和问题探讨,感到受益匪浅,感受良多。下面我就谈谈我这一周来的一点收获和感悟吧。

一、干净、文明、优雅的校园

坐落在美丽古城扬州的邗江实验学校,设有幼儿、小学、初中、高中4个部,师生员工近6000人,是一所现代化的中小学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112056平方米,建有3个广场(“卧虎广场”、“藏龙广场”、“英才广场”)、5个花园(“天涯园”、“心怡园”、“折桂园”、“康乐园”、“状元园”)、5条绿色大道(“牛津大道”、“剑桥大道”、“哈佛大道”、“诺贝尔大道”、“奥林匹克大道”)以及“家乡名人路”、“国际国内知名大学路”、“读书亭”、“院士亭”、“状元亭”等多处风景点和绿化带,精心设计校园的每一寸空间,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片花木都能育人。

更让人赞叹的是,偌大的校园竟然找不到一个垃圾桶,也找不到一点垃圾。据茅云飞主任介绍,他们甚至连教室和教师办公室也不设垃圾桶。学校教育孩子一要尽量不产生任何垃圾,二要自己的垃圾自己处理,而他们的学生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整个校园干干净净,看不到任何垃圾。我想这是邗实养成教育中非常成功的一处,也是我需要认真学习的一处。

二、团队精神

邗实采用逐级聘任制,校长聘中层,中层聘班主任,班主任聘科任老师(中层也受班主任的聘任)。在班级管理和教学方面都组成了一个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团队,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做到人人德育,全面德育。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虽然我们学校并没有象邗实一样实行聘任制,但只要我们所有科任老师朝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就一定会有好成绩。例如,我今年所带的七(1)班,也许我们几位科任老师单独来看并不是很优秀,但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每一次的大考都向前迈进一个台阶。从上个学期期中考试总平均分排在级的第12名到期末考试的第5名,再到这次月考的第4名,这都是我们班全体科任老师的通力合作所取得的成绩(借此机会,真诚的感谢各位科任老师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

三、强势推进课堂改革

据教研室李明俊主任介绍,他们的教学模式是以每个学习者为中心,小组为学习单位,以小组全面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以全员参与学习活动为特征的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课堂教学结构是“三步三环节”。三步是“自主学习、汇报展示→自主研究、讨论交流→自主应用、评价回授”。每一步都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这三环节是“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汇报展示”。

这种教学模式,以自主为前提,以小组为单位,以问题为核心,以任务为驱动,以评价为手段,以交流促理解,真正使得教师的教法服务于学生的学法,它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一言堂变成百家争鸣,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交往互动的学习的平台,使得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身心和谐发展的乐园。

带着疑问,我们走进邗实七年级(7)班的教室,听了一节数学课,真实地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高效率的学习状况。

篇7:扬州文化艺术学校

扬州槐泗学校 四(1)班 唐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话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父母也从小这样教育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故意向屋旁道路上扔小石头,觉得能让车技不好的人跌跟头是好玩的事情。爸爸看见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并教育我道:“你这样会让骑车的人摔倒,这等于是在陷害别人!„„”爸爸激动地说着,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我好像意识到了错误,爸爸的口气缓和下来了,继续说:“女儿呀,爸爸小时候,爷爷常教育我,做人要和善,做任何事不要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能损人利己。”说到这里,爸爸变得和往日那般慈祥,说道: “快把那些小石子捡起来吧。”“好!”

六岁的一天,一个叔叔家的小妹妹来我家玩,玩了许久,叔叔便把她拉着走了。在家里的沙发上,一个漂亮的玉项链落在了那里,眼尖的我马上跑到那里拿起项链往房间跑,偷偷把它藏了起来。在吃晚饭的我,虽然脸上平静,但心中却忐忑不安。爸爸和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反复地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首先把碗“砰”地一声放在桌子上,大声喊道:“马上把项链拿来!”我被爸爸的怒吼吓哭了,连忙跑进房间里拿了出来。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人要拾金不昧,不论是在哪里捡的也要还给人家,不然主人会担心,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想一想。”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把项链还给了那个小女孩,她连声道谢,那位叔叔也对我赞不绝口,而我却羞愧地低下了头。

有一次放学回家,爷爷已经做好了香香的饭菜,我抢先拿了筷子,准备向美食发动强势攻击,这个时候,爸爸皱了皱眉头,说:“家风旅游去了吗?爷爷还没上桌呢,怎么可以自己先吃呢?” 哦,我恍然大悟,我赶紧放下筷子,去厨房帮爷爷把最后一道菜端了出来,端正的坐在桌子前,等爷爷坐好了,爷爷说:“吃饭了”,我开动了筷子,大口大口的吃着饭菜。这时,老爸拍拍我的头,说:“对嘛,这才是孝顺懂礼貌的孩子嘛!”

现在,我已经步入小学,成为一名少先队员,早已养成了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奶奶在每次送我去学校之前都跟我说:“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爷爷还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尊老爱幼、吃苦耐劳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所以我们家被大家评为镇“五好家庭”。

我一直在想,形成良好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我 的 家 风

扬州槐泗学校 六(1)班 陈颖

家风,是一个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象征一个家庭的美与丑,可见,家风是多么的重要。

公交车上,一位年满八旬的老妇人随着公交车的晃动,死死地抓住扶手,摇来摇去,二她旁边的一位女青年却视而不见,有滋有味地哼着流行歌曲。终于,老妇人忍不住问道:“姑娘,能不能让个座呀?”“凭什么我让座,车厢里那么多人呢。”一旁的妈妈看不下去了,和我商量道:“宝宝,把你的座位让给哪位老人。”“好!”我愉快的应道。于是,老妇人坐上了我的座位,摸摸我的头,不停地说:“才萝卜头大,就这么懂事了!谢谢,谢谢!„„”。没错,我的家风之一就是“乐于助人”。

“唉唉唉,别把淘米水倒掉,很有营养,可以浇花的!”妈妈急着对爸爸说;“哎呀,青菜汤被倒掉,放冰箱,明天早上可以下面吃的!”“真是的,洗过手水龙头也不关紧,多浪费水哪!” „„没错,我的家风之二就是节俭。

“你看,这衣服上有块油渍了,快脱下来洗一洗!”妈妈对爸爸喊道。“吃东西前要洗手!”妈妈对我说道。„„没错,我的家风之三就是讲卫生。

我么家的家风独特而又平常,我爱我家,更爱我的家风,我坚信长大后我会做的更好!

我 的 家 风

扬州槐泗学校 六(1)班 方妍

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

第一条:讲诚信,记得有一次,我在玩电脑,说好了只玩30分钟,可30分钟早过了,我还在玩,妈妈便走来,批评我:“你怎么能不讲诚信呢,说好了只玩30分钟的,不要再玩了。”正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第二条:勤俭节约,在我家,重不见浪费的现象,用过的水可以浇花,可以用来拖地。小时候,我很调皮,总是玩水,当然,水就会被我浪费,奶奶见我这么调皮,就来教育我:“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要玩水了!”从此,我便节约用水了。

第三条:勤劳,这个词常常在我耳边响起,因为我以前非常懒惰,妈妈叫我做事,我就会找借口,所以家人就会说我跟猪一样,天天就只会好吃懒做。但是,现在我改了,我变得勤劳了,每个周六,我都会打扫我的房间,擦桌子、擦窗子,扫地,拖地。有时,还会帮助打扫妈妈的房间,我觉得帮妈妈做家务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于是,现在,家人都夸我是个勤劳的好孩子。

第四条:乐于助人,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要乐于助人,所以,我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孩子,还记得那次,我乘公共汽车,见一位老奶奶上了车,我便毫不犹豫地说道:“老奶奶,您坐。”那老奶奶望我笑了笑,说了声谢谢。我走到妈妈坐的位置旁,妈妈对我笑了笑,夸赞我做得好。

让我们牢记良好的家风,为家风插上飞翔的翅膀,让家风引领我们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 的 家 风

扬州槐泗学校 四(3)班 范静怡

在我的父母心目中,家风很重要。家风是一个名族或一个家庭所弘扬的一种高尚品质的习俗,关系到子女长大以后的习惯。于是,我一直在遵守这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直到现在还在流传下去。

每个家庭都会有各自的家风,而我们家的家风是: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懂礼貌。

诚实守信:记得有一次,我们考了一张试卷。当我看到分数时,让我很苦恼,想着回去该怎样向父母交代,最后我还是鼓足勇气,向父母坦白了事实。可是爸爸妈妈不但没有骂我,还夸奖了我。爸爸妈妈说:没有关系的,只要下次努力就是了,黄金失去可再得,当你失去了诚实就一辈子都无法挽回了。

尊老爱幼:每逢春节,爸爸妈妈都会带着我回老家过年,给我的外公和外婆买些年货。每天早晨外公,外婆都会向往常起的那样早,给我们弄早餐吃。我的妈妈也没有闲着,帮我们洗衣服„„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我就会毫不犹豫的跑过去问妈妈:“我来帮你们做点事吧!”妈妈听了很开心。外公外婆也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听到这句话,我的心里是乐开了花,比吃了蜜还要甜。

懂礼貌:以前,我以前见到任何人都不太喜欢向别人打招呼。爸爸妈妈就教导我要懂礼貌,见到长辈问声好。于是我现在是一个人人夸赞的懂礼貌的孩子,给父母的脸上增添了无限风光,同时我更是兴高采烈,心花怒放。

父母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孩子。优秀的品质,就是从中培养起来的。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它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你家的家风是什么,赶紧一起分享吧!

家 风 溶 在 温 水 里

扬州槐泗学校 九(2)班 李灵灵

姥姥递给外祖母一杯温热的水,太祖母笑着饮下;母亲递给姥姥一杯温热的水,姥姥笑着饮下;我也递给母亲一杯温热的水,母亲笑着饮下。我想,这就是我的家风——孝。

我见到外祖母的日子并不太多,当时的我还很小,只能勉强记得她花白的头发,一身黑衣,穿布鞋,脸上镌刻着时间的年轮,一圈圈,一道道。姥姥每次都会为太祖母倒上一杯水,说多喝喝水通肠胃。她在洗净的玻璃杯中放一小撮茶叶,用沸水冲泡,茶叶在沸水中打旋,然后安静的沉沉浮浮。姥姥并不忙着端上水,她说太祖母年纪大了,会烫着,于是她便用小扇一下一下地扇着,杯子上的白雾一下一下散去,然后又聚拢,它们像是在诉说着孝。姥姥用手臂试了试温度,小心翼翼地端过去。太祖母半闭着眼,在太师椅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晃着。她端过茶水,一抿,茶水顿时微漾,划开了层层波纹,她笑了,所有的年轮都舒展开,每一道年轮里都是一份满足,她闭上眼,脸上的表情幸福又欣慰。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长大了,太祖母走了,姥姥老了,母亲累了。每次姥姥来我们家,母亲总是很快活的,就像她少女时期离家太久猛然回家的快活。饭后,母亲会为姥姥端上一杯温热的水。厨房里,母亲将一只杯子洗得澄澈,我在发光的杯中看见了母亲的脸,她的碎发略有些乱。母亲在杯子里撒上一些茉莉花,用沸腾的开水冲着,花朵在沸水中开放,她的眼里除了专注还有些柔光。我想起了那个时候,姥姥为太祖母倒水的情景,一样专注的姥姥,一样带着柔光的姥姥,我沉默了,心里泛开一种别样的情怀。母亲随手拿了张硬纸,扇着,一样的白雾,一样的孝啊!母亲轻试水温便端去给了姥姥,姥姥笑着喝水,面部舒张,满口都是茉莉清香。这是一份孝心,借由一杯温热的水,在唇齿之间无声地传递。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我也学会了为母亲倒上一杯水,沸水打着圈,我凝望着这水,这白雾,用小扇慢慢地摇,想起了太祖母,想起了姥姥,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我的家风——孝。孝,由姥姥给了太祖母,由母亲给了姥姥,也将由我给我的母亲。母亲推门而入,我将温热的水递给她,她喝着,笑着,微笑的眼睛里涌出了泪光。宛若夜空里的一点繁星,明亮又灿烂,她什么也没说,像姥姥,像太祖母那样幸福,那样满足。

那一杯温热的水,并不单单只是一杯水,水中溶解了一份孝心,溶解了我的家风,世世代代传递下去。

分 享 一 瓣 橘 子

槐泗学校九(1)班 许悦

初夏的温热躁气浮动、升腾,与记忆中的某个片段有着些许的契合。脑海中那个夏天的气息逐渐苏醒,在心房四壁上留下的镂空花雕逐渐清晰。

儿时,邻家的玩伴曾经掰给我一瓣汁多味美的橘子,我至今记忆犹新,念念不忘。那是我第一次见橘子,第一次吃橘子,玩伴分了递给我的虽然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橘瓣,但是,那瓣月牙形、黄澄澄、凉沁沁的橘瓣,似乎一下子甜透了我的整个童年。那种沁人心田、永生难忘的甜蜜,不仅仅是味觉和口感的甜蜜,更是知觉和心灵的甘甜。弥留下的那淡淡橘香,见证了我的初次被分享。

与玩伴畅欢后,我回到了家。一进家门,便闻到了那熟悉的味道。我定睛一看,桌上竟是橘子。我悄悄拿起一个剥开,正准备往嘴里塞。不知何时,奶奶来到了我的身边,阻止了我的行为。我不解,还天真地以为奶奶要跟我抢着吃。奶奶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宝贝,要记住啊,有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啊!”我懵懂地点了点头。蓦地,我想起了玩伴,于是转身给她送去,我要与她分享这“珍宝”。走后,殊不知奶奶正在窗户看着我,正如她睹见我刚第一次吃橘子时的惊喜一样,只不过这次嘴角笑意的弧度更大了,像极了橘瓣。

岁月的流逝如白驹过隙,现在的我站在盛夏的尾巴尖上,看灼人的炽热褪去。当央视采访家风时,我瞥见了橘子,顿悟。原来要与他人分享已成为我的家风。现在回头看,正是因为我和儿时玩伴主动善于分享的原因,我们更熟悉、更亲近。物质和精神上的分享,让我们彼此的灵魂更加契合。

分享一瓣橘子,多多少少是将自己手里的东西分给了别人,我们手里会少一瓣橘子,但内心却会平添一份快乐。在分享的同时,我也继承并发扬了我的家风。家风,折射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也关乎社会的风尚。也许,在当被问及家风的时候,我们可以笑曰:“我家风很大。”但事实上,我们必须严于律己,正确理解家风内涵,并付诸行动。

沐浴着家风,我将继续坚定地在阳光的道路中行走。

传 递 在 手 中 的 家 风

扬州槐泗学校 九(3)班 陈艺璇

夕阳西下,像是被人随意泼洒一般,彩霞在天边散开。门前池塘的水面上,倒映着彩霞,也倒映着太太的身影。

在我记忆中,太太是我所知道的最勤劳的。即使已是鲐背之年,他仍旧每天用双手耕耘着属于自己的菜田。小板凳支撑着太太的忙碌,坐在板凳上,太太弯着腰仔细地拔除杂草,顺着土地向上,顺着杂草向上,是太太一双饱经风霜的大手。

岁月带走了那双红活圆实的手,留下了它走过的痕迹,青筋在手上突起,沾满泥土的手粗糙暗淡,布满了深沟般的褶皱,指甲上一道道痕都诉说着太太的勤劳,一双勤劳的手挑拣出一片收货。太太慢慢起身,拿起板凳,露出了来自内心的笑容。或许是太太的勤劳,爷爷耳濡目染,倒也非常勤劳。

烈日炎炎,太阳炙烤着大地。在一片一片的绿油油的秧田中,一顶草帽,一件衬衫,一条短裤,一双靴子,爷爷便可在秧田中随意穿行。夏天,各种虫子肆意地发展壮大,侵食秧田。每年这时,爷爷坚实的步伐便踏在小道上,踩下一个又一个脚印。肩上背着重重的农药,双手配合着工作,一年一年早已熟练,无半点生疏。一手上下推动喷出农药,一手拿着喷杆均匀喷洒。

掩藏在高高秧田中的那双手,传承着太太的勤劳,绝不懈怠。爷爷的手苍老中透着干劲,粗糙中透着细致,宽厚中透着勤劳,一双勤劳的手挥洒出一片金黄的田地。是出于爷爷的感染,爸爸用自己的双手传承了勤劳。

东方地平线上透出缕缕红霞,一点紫红缓缓升起,地,微微一跃,旭日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冲破了云雾,发出灿烂的光芒,顷刻朝霞满天。爸爸坐在车内,双手握着方向盘,稳稳地行驶在路上。或许才刚刚睡了不久,便又踏上了旅程。

在柔和的阳光下,爸爸的手显得不那么苍老,反而多了几分力量。手心早已不是那么柔软,十个指头也都是鼓鼓的,每节周围都凹进去,好像箍着一个圈圈。一双刚劲有力的手,开出一片光明的未来。

勤劳之风传递在手中,领悟在心里。夕阳西下,烈日炎炎,朝阳万丈,我提起笔,谱写勤劳之风。

家 风 伴 我 成 长

扬州槐泗学校 七(4)班 曹韵怡

在古代,莘莘学子们都秉承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家风和“不学礼,无以立”的学风。而在现代,芸芸众生们似乎都已遗忘了这回事,而在我家,这个家风就犹如雅典娜的手杖一样圣洁而不可侵犯,而我便成了“雅典城”里 的一枚平民百姓,在他的掌管下茁壮成长。

懵懂无知,初违家风

记得还在我咿呀学语时,我总是潜意识的认为父母对我如此本是天经地义的,或许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公主病”吧。所以,我总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记得那一次,妈妈让我帮她拿一双拖鞋,我使出了惯用不赖的解数——死赖,爸爸在旁边毫无声色的将我一把“拎”起,就这样,我在佛前跪了半小时,最后,我连站都不能了,我满噙着泪水一连几天都闷闷不乐着„„

再度忆起,陈年旧事

或许是为了彻底贯彻我家风的思想,或许是为了彻底让我领悟之前所犯的错误,亦或许是为了让我了解父亲所对我的用意吧,一天,当我坐在爷爷腿上时,爷爷竟念叨起了父亲的陈年旧事——父亲生平唯一一次违反家风的事。那时,父亲也是我这个年龄,他竟然趁这午觉的时间,偷偷地弯下腰偷溜出了幼儿园的监管,这一下可好,把老师们急得像那热锅上的蚂蚁„„就这样,老爸第一次被痛打的经历就被我如此的知晓了,我虽不太理解爷爷的用意,却也很知趣地说了声:“原来如此。”

彻底感悟,伴我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前的很多不明白也渐渐清晰了起来,特别是升到了高年级,我似乎明白了爸爸和我被教训的原因,“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如果连小事也做不好怎能成就大事呢?细节决定成败。每当我遇到不会的题目时,我就会想“题目不扫何以扫试卷”;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我就会想“坎坷不扫何以扫生活”;每当我被欺骗时,我就会想“谎言不扫何以扫人生”。于是,在这些领悟中,我仿佛得到了雅典娜的智慧和阿波罗的自信,他们都在潜移默化中陪伴我成长。

岳飞有岳母刺字的“精忠报国”的家风,周公有“一休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家风,而我却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家风时刻提醒我:要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

家 风 伴 我 成长

扬州槐泗学校 七(1)班 杨妍

校有校风,班有班风,家也有家风。我家有一个家风——文明。吃饭要文明,待人要文明,言行要文明。这个家风一直伴着我成长。

小时候,爷爷教导我吃饭要文明。三四岁的样子,我开始学习自己吃饭,圆嘟嘟的小手握着勺子,另一只手扶着碗,由于不会正确的抓勺子,只能把饭往嘴里扒,因此,弄的桌子上都是米饭。这时,爷爷用那粗糙的手轻轻地握着我的小手,教我如何抓勺子,还语重心长得说道:“吃饭不能把米弄得到处都是。”吃完后,我的碗中还剩少许的米饭,爷爷接着说:“种庄稼很辛苦的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能浪费,赶快把剩下的吃完。”看我坐在一旁没有动静,爷爷捋捋花白的胡须,又说到“不吃干净的话,脸上会长麻子的喔。”我听了很是害怕,就把剩下的吃个光光。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就是在爷爷的“哄骗”中吃光了一碗又一碗的米饭,自然没有长麻子,但是在我幼小的心里却种下了文明的种子。

小学时,妈妈教导我待人要文明。幼儿园时,老师教我遇到熟人要问好,要尊老爱幼。可是进入小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害羞起来了。有一次在村口,我远远地看见隔壁的奶奶竟然为了避免碰见她,绕了好远的一段路回家,结果整整晚回家二十分钟,妈妈很疑惑的询问我,我却东拉西扯的胡乱说一阵,后来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好几次,渐渐的妈妈从别人的口中知道了真相,二话不说,拿出《戒子规》让我大声地朗读了十几遍,读完后摸摸我的小脑袋:“知道为什么让你读吗?就是去学习礼仪规范的,孩子啊,待人首先就要有礼貌,你对别人礼貌了,别人自然也会喜欢你的,我家妍妍在村里可是最惹人喜欢的孩子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故意躲避了,一遇到熟人就对他们主动问好,别人也总是用微笑待我,我尝到了文明的甜果。

初中时,爸爸教导我言行要文明。一向是“假小子”的我,穿衣不拘小节,说话大大咧咧,做事没有分寸,让爸爸很是苦脑。有一回我们全家出去玩,走到市区时天气已经很炎热了,于是爸爸买给我们每人一个冰淇淋,吃完冰淇淋后我什么也没多想,随手将包装纸扔在了路边,这一举动却让爸爸看见了,他回头捡起了那张纸,放在我面前,一脸严肃的说:“已经是一个中学生了,怎么做事还这么不文明呢?美丽的环境要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如果每个人都乱扔垃圾,你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吗?”看着爸爸的脸,我羞愧的低下了头,从此我时刻牢记,做事要文明。

文明,这个家风。一直伴着我成长,是这个家风,让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别成一个文明的学生,我坚信,这个家风会一直伴着我成长。

我 的 家 风

扬州槐泗学校 八(2)班 葛伟辰

在人的生命中,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处世态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印记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家风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第一课堂,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就是节约。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妈妈的口头禅。当妈妈发现我和爸爸有浪费行为时,就会对我们展开宣传:“节约关荣,浪费可耻,不要认为地球上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噢„„”妈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对我们父子俩展开了说服教育、心理攻势。不信,请看:

有一次,我洗完手忘记了关水龙头,被正在洗水果的妈妈逮了个正着。结果妈妈敏感的神经受动了刺激,一手关掉水龙头,一手把我拉到了屋角,于是就说开了:水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资源,你怎么还浪废水呢?”我听了心里有点儿不服气的,利用我们刚刚学习到的知识予以反击:“这有什么严重的,地球上的四分之三都是水呢......"没等我说完,只见妈妈的脸越绷越紧,眉头也皱了起来,更加严厉地说:“虽然地球上的水很多,但是可供我们食用的淡水资源确是很少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节约是资源,你浪费一滴,我浪费一滴,积少成多,长此以往,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可能就是我们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呀!”我听了妈妈的话,慢慢低下了头,心里有了一丝惭愧。妈妈乘胜追击,耍戏法似的从床头柜中抽出了两本书塞给我后,又扔下了一句话:“去看看吧!”

我认真地阅读了妈妈交给我的书,我也渐渐意识到:妈妈是对的,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爱惜每一滴水,节约用书是每一个地球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渐渐养成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从来没有让水龙头再伤过心,流过泪。

妈妈不仅对我进行节约的教育,同样的事情也多次发生在爸爸身上。爸爸是我们家的伙食管理员,爸爸经常把剩饭剩菜倒。妈妈发现后就会大发雷霆:“吃不了这么多,可以少做点儿嘛,这样我们既省钱,又节约粮食,一举两得的事儿怎么不干?”在妈妈的凌厉的攻势下,爸爸也甘拜下风,爸爸连连点头:“好好好,是是是,谨尊夫人之命,我以后一定要节约粮食,做咱家节约的标兵。”

我和爸爸在妈妈的熏陶下,我们一家三口都光荣地成了“节约”一族。我们一家步调一致,意见统一。现在“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节约资源,人人有责”已成为我们全家的共识。

我 家 的 家 风

扬州槐泗学校 八(2)班 何姗

谈起家风,想必大家也不会陌生吧。母亲是我第一位老师,从小就教育我要与人为善,要做一个道德的人。道德就是我家的家风。

我的家庭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但我还是为我的家风引以为傲,我也一直以父母为榜样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至今我人记得母亲对我的批评,那是一次全家外出旅游,因为手上留有刚喝完的矿泉水瓶,我就这样随手一丢,母亲见了,有些愠怒的拾起来,交到我手里,指了指不远处的垃圾桶说道:”那些保洁员多辛苦,每天要拾起那么多的垃圾,做人要有道德,怎么能随地认呢?这只是举手之劳,你都懒得去做吗?”跑去垃圾桶,直到壬进去,母亲脸上才稍稍露出一丝的微笑。时隔多年,我任然铭记她的教导。

我很欣赏普卢塔克说过的一句话:“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道德汇成的一个个心灵,它们照亮起未来迷茫的路,未来属于我们,所以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一分道德好像一滴水,许多道德就是一片海。一分道德好像一盏灯,许多道德的光辉就是一轮太阳。一分道德好像星星之火,许多道德可成燎原之势。或许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是几十亿人的力量团结起来足以变得强大。

一次,我沿路上学,见着路上一张皱皱巴巴的十元的纸币,不禁想起小学时丢过饭钱,最后还是向老师借的,事后都不曾向父母提过。可能不少人都会想要占为己用,但是母亲的教育,我不曾忘记,我不能这么的自私。捡起来,心想这可能是谁不小心落在了这,这万一是是他的饭钱,丢了可得了。急急忙忙送去老师的办公室。直到找到那位失主,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才落下来。

如果我们都那么自私,那么我们所生活的当下,早就是一片荒芜的沙土,道德根植在另外一颗遥远的行星,而自私和恶毒,是头顶厚厚的乌云。一个人如果只想到自己,那是最可耻的。

篇8:浅谈民族文化艺术——扬州漆器

一、扬州漆器渊源

扬州是我国漆器重要的传统产区之一, 号称是全国漆器生产制作中心。早在秦汉时期, 扬州彩绘和镶嵌工艺就有很高的水平。从扬州近郊甘泉山和天山广陵王等汉墓中出土大量的饮食用具、日常用品、文房用品、佩械用品以及丧葬用品等漆器文物中, 多采用木、竹、铜、皮和夹柠等为坯胎, 运用彩绘、针刻、贴金、金银片镶嵌、宝玉石镶嵌等工艺, 器物造型别致、纹锦丰富, 印证了扬州漆器的兴盛程度。

扬州著名的剔红 (雕漆) 、百宝镶嵌、螺钿镶嵌等工艺技法相继而起, 全面发展了各类漆器装饰工艺。明末清初著名的艺人江千里 (字秋水) 制作平磨螺钿工艺有较高的水平, 特别是以精湛的点螺技艺著称于世, 当时民间流传“杯盘处处江秋水, 卷轴家家查二瞻”, 江千里留下数千件漆器作品, 被当今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的就有很多件。

二、扬州漆器的常见种类与制作

1. 螺钿

人们把螺钿叫做钿嵌、陷蚌或坎螺。螺, 指的是嵌物的质地, 钿是装饰的意思。

螺钿漆器, 即指取材于各种贝壳的天然色彩与美丽光泽的最佳部位, 分层剥离和磨制后, 根据设计图案需要, 镶嵌于漆器表面作为装饰。镶嵌的螺片有厚有薄, 故有厚螺钿与薄螺钿之称, 因厚螺钿壳片较厚, 硬度大, 文物业又称之为“硬螺钿”。薄螺钿, 因裁切精薄如纸, 又谓之“软螺钿”。

还有一种“衬色螺钿”, 也叫“衬色甸嵌, 即色底螺钿也”。所谓衬, 即衬托之意, 是以透明的贝壳薄片裁切出花纹, 下面再衬托上不同的色彩后嵌贴到漆器上, 即等于人工设色。所衬各种颜色是通过透明壳片而显色, 故呈现出色彩晶莹、温润的效果, 如黄成所说“各色莹彻, 焕然如佛朗嵌”。“佛朗嵌”, 即“掐丝珐琅”, 今人俗称为“景泰蓝”, 黄氏所说衬色螺钿漆器上的色彩效果与景泰蓝相若。

2. 雕漆

雕漆是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等的总称, 其中尤以剔红最多, 且又常常与其色彩相同的雕漆相结合。

剔红的做法是:在器胎上髹一定厚度的朱漆, 少则二三十道, 多则上百道, 之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剔黄、剔绿、剔黑等的技法与之相同。剔彩则是在器物上分层髹涂不同颜色的漆层, 当漆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时, 根据图案色调要求, 需要哪种颜色, 就将它面上的颜色剔掉, 露出所需色漆。

3. 百宝嵌

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珍珠、宝石、珊瑚、碧玉、翡翠、玛瑙、象牙、密蜡等镶嵌在漆器表面, 组成各种图案, 此种技法称为百宝嵌。百宝嵌技法在西汉墓中出土的漆器上已见雏形, 流行于明代, 清代更加盛行, 扬州名漆工卢葵生善制百宝嵌, 其作品也有流传。

以上只是常见的漆器的几个种类, 远远代表不了扬州漆器工艺的全貌, 但由此可以看出看出漆器工艺的丰富多彩和辉煌灿烂。

三、扬州漆器制作工艺流程

1. 木工工艺

一般漆器家具的用材和生产工艺与其它木器家具生产工艺基本相同。高档漆器产品的框架需采用楠木、红木、紫檀等名贵材种, 雕刻以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80年代初, 屏风木坯由拼木工艺改为夹板压制工艺。

2. 髹漆工艺——涂灰上灰髹漆

(1) 涂灰:涂灰是进行装饰工艺和增加坯胎强度的一道重要工序。灰料分生漆灰、猪血灰和合成灰三种。70年代以前均使用猪血灰, 80年代以后大部改用聚乙烯醇合成灰。

(2) 上灰:对干木坯表面进行去污处理, 用刮板将灰料均匀刮附于木坯上, 以日光或远红外灯烘干。

(3) 髹漆:漆器产品多用天然漆, 有大木漆、小木漆之分。

(1) 制漆——经过滤去杂质后的生漆, 在经加温、搅拌, 去水份, 即为推光漆。腰果漆是腰果壳油加溶剂及其它化学材料, 经反应釜加热化合, 即成合成腰果漆。

(2) 上漆——用推光漆或腰果漆, 均匀地刷涂于制好的灰坯上, 下窨房阴干。待实干后, 在由砂纸砂磨。然后根据需要再进行髹涂第二次、第三次, 方法相同。

(3) 推光——漆器制作完成后, 需对其表面进行推光处理。大件漆器用机动布盘蘸出光粉或上光腊抛光。小件漆器用布、棉花蘸浆灰、出光粉、菜油反复推擦。

扬州孕育了二十四桥畔明月箫声下的诗情画意, 也孕育了精美绝伦的传统工艺品, 漆器便是扬州最为著名的传统工艺品之一。扬州漆器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 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早在秦汉时期.扬州彩绘和镶嵌漆器工艺制作就有很高的水平。唐代扬州漆艺经鉴真大师传播至日本;明清时代.扬州成为全国的漆器制作中心。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瑰宝之一。在中华文物中.最为世人重视与称赞。

参考文献

[1]赵克理.顺天造物[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1)

[2]骆鹏.扬州漆器[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1)

上一篇:实验一-软件体系结构风格应用下一篇:教育科学学院社会实践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