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游记作文

2024-06-22

扬州游记作文(通用11篇)

篇1:扬州游记作文

国庆假期,我们全家来到了扬州。扬州历史悠久,有大名寺等千年古迹,扬州风景如画,有瘦西湖等大好风光。不过,我在意的并不是这些,而是美食诱人的东关街。

东关街可是吃货聚集之地 ,我也是一位吃货,东关街自然少不了我。刚走进,就发现这里人山人海,香气弥漫。左边的店里有五颜六色的棒棒糖,右边的店里有金灿灿的酥饼。有芝麻、肉松、红豆馅等,我一样买了两块,迫不及待拿起一块轻轻一咬,哇!松脆可口,颇具风味。这时,一股奇特的香气飘来,定睛一看,臭豆腐!这臭豆腐外脆里嫩,娇皮嫩肉,真是一大特色!再往前走,有白的,紫的,黄的`……是橡皮糖!不但吃起来软绵绵的而且还有嚼劲。

已是晌午,我们决定在东关街吃午饭。我们店的才不多,但都很好吃。糖醋排骨上浇了一层汁,吃起来更加美味。有一盘菜全是豆腐,但仍是很好吃。那嫩豆腐入口即化,味道也是别具一格。土豆烧鹅是我喜爱的菜肴之一。这盘菜不但摆盘很好而且香味迷人,不愧是这家店的主打菜呢!吃饭时我没吃多少,因为我知道,还有更美味的小吃等着我哩!

带我们吃完饭,休息好之后。“小吃之旅”又启程了!咦?那是什么?原来是芙蓉虾和小熊包子!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买了一个包子,在一旁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突然!又有一股香味像我“袭”来。是烤肉!我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想烤肉之处跑去,啊!好香!一串串烤肉在我面前对我发出无尽的诱惑,买!我终于如愿以偿的吃到了烤肉,有一点的辣椒使烤肉的味口更佳!嗯?有一种熟悉的味道。臭豆腐!果不其然,没走多远,一家臭豆腐店就出现了,这家的臭豆腐与其他的方方正正的臭豆腐不一样,它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数不胜数。那口味也是十分诱人的。

扬州关东街的小吃真是令我流连忘返,永生难忘!

篇2:扬州游记作文

我们在舟山坐上渡轮,到了美丽的凤凰岛。我迫不急待地跑到房间连忙换上泳裤。向游泳池出发,游泳池里很深,水的味道很咸,我只能在泳池边上游泳了。

过了一会儿,我们又去沙滩玩沙子。沙子很细,捏在手里越紧沙子就会漏得越多。我先挖了一个坑,再把水倒进坑里,最后把沙子放进去,就可以造出湿的沙子了。我把湿沙子做了一个城墙,然后用剩下的沙子扔向城墙。我们还做了小火山和五岳山等等。

篇3:2014年江苏扬州中考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3分)

“ 采菊东篱 下 , 悠然见南 山”,这是陶渊明的“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刘禹锡的“闲”;“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这是夜游承天寺的苏轼的 “闲”……闲中有愉悦,有闲适, 有悠然,有豁达,有淡泊……

日月星辰,山林湖泊,花鸟虫鱼 …… 琴茗书画,吟咏歌舞 , 静思遐想……田野村庄,万家灯火……皆为“风光”,生活体悟, 万千种种。

请以“闲对风光独自游”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 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解题】

可运用正向思维,肯定“闲对风光独自游”的做法。第一,从 “是什么”的角度谈。“闲”,不仅仅是“空闲”“闲暇”等外在层面的“闲”,更是“闲适”“悠闲” 等精神层面的“闲”。“风光”不仅仅有表层义,指“风景”“名胜”等;它更有引申义、比喻义, 指“琴棋书画”“静思遐想”“乡村风俗”“城市风貌”“生活场景”等。第二,从“为什么”的角度谈。考生可从“探寻精神家园” “满足精神需求”“追求逍遥人生” “尽享诗意生命”“远离喧嚣生活” 等角度谈为何要“闲对风光独自游”。第三,从“怎么样”的角度谈。考生可从“懂得生活哲学” “保持独立人格”“关注心灵需求” 等角度谈如何才能做到“闲对风光独自游”。

可运用反向思维,质疑“闲对风光独自游”的做法。比如,可谈 “何必要闲对远方的风光独自游赏呢?身边真切可感的父爱、母爱难道不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美丽风光吗?”等。

【范文】

闲对风光独自游

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赶来助兴,拍打着我向前游览的脚步。 戴着耳机,似被多瑙河蓝色的忧伤所笼罩。“沙沙沙,啦啦啦。” 感受着雨中的朦胧诗意,我要让青春肆意飞扬。触目所及皆让我心旷神怡,可是再美的风景任我欣赏,也会有这么个人前来扫兴。

“你在干吗?”迎面对上母亲的脸,“感冒刚好就出来淋雨。” 真是倒霉,大街上也能碰到她。 “快回家,身体是本钱,别胡闹。” 望着母亲决绝的眼神,我只得愤愤地接过她手中递来的雨伞,抱怨着,跺着脚往家走去。唉,我的青春生活一去不复返喽。

小雨 ,小雨 ,你何时再 来 ? 让我飞至你的怀抱,倾听你对自然轻柔的呢喃;让我拭去你晶莹的泪珠,感受你的多情与欢愉 ; 让我与你共舞,飞至云间,俯视晨曦下的世间万物。可是现实总是不近人意,不一会儿太阳就也来了。明晃晃的阳光晒得我有些发愣。算了,等不来雨了,我也要让阳光为我的青春生活增添光彩。

搬出家里的老式自行车,看到它黑亮亮的躯壳在阳光下泛着油光,我乐得想要大喊。蹭蹭跃上我的“宝马”,在窄窄的院中开始旅程,高高称霸于车座之上, 不时用手掌轻抚那在墙上攀登的爬山虎,想到今日不再有老妈的束缚,我骑得更欢了。但是得意时往往没有好下场,果不其然 , 来不及刹车的我立刻与花坛里的仙人掌来了个亲密接触。

老天,望着膝盖上密密麻麻的黑色硬刺,哭笑不得的我立刻徒手去拔,可这黏人的刺又趁机钻入了我的手指头,疼得我呲牙咧嘴,顿时感觉我的青春生活是那样不靠谱。正在这时,母亲回来了。顾不了掩藏战绩,只是一个劲儿冲她傻笑,顺便发射求救信号。母亲见了,霎时什么都明白了。她飞奔至我身边,便絮絮叨叨地埋怨我不让她省心,接着她也用手拔刺,我见她不时蹙起眉头。显然,她的手指头也遭了秧。

我凝视着母亲的脸,突觉心疼不已。其实,我又何必苦苦寻觅美丽的风景,母亲难道不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美丽风光吗?

篇4:2015年扬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请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悟,以“苦趣”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从2012年开始,扬州市的中考作文题一直采用全命题形式,引导考生以自我为中心体验生活,感悟成长。为了进一步降低审题难度,命题者往往会提供一些材料,只要考生认真审读,把握其中的关键信息,获取高分应该不成问题。这道“苦趣”依旧如此。

“苦趣”,用当下最时髦的话讲就是接地气,原因很简单:谁没有苦中含乐、苦中带趣的亲身经历呢?“苦”既可以是物质条件的艰苦,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压力,还可以是精神上的磨砺。“趣”则是指能使人感到心动、愉悦的趣味。此外,“生活中的趣味,有些是从苦中得来的”又揭示了“苦”与“趣”的密切关系,即苦是趣的前提,趣是苦的升华。考生在写作时,应务必让阅卷教师在“苦”的过程中渐渐体味到自己或他人的“趣”,而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人生很苦很累,若现在不苦不累,将来会更苦更累。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知甜。这一点考生应该明白,应该落实到字里行间。

选材上,“苦趣”具有较大的空间,既可以是童年艰苦的生活带来的“趣”的回忆,也可以是游历艰苦带来的对自然风光的“趣”的认识,还可以是读书艰苦带来的对人生感悟的“趣”的理解。行文时,考生必须带着切身体验,问问自己究竟苦在哪里,如果泛泛而谈,就难以写出深度。如果单纯地写刻苦学习,恐怕只能在及格线徘徊,因为,“撞车”的可能性极大。

考生不妨从三个层面多角度界定:其一,生活层面,比如旅游时遍访名山,游戏时争强好胜等,苦中有乐,乐中显趣;其二,学习层面,包括文化学习、器乐学习、舞蹈学习等,学习成绩的提高、兴趣爱好的养成无不是先苦后甜、苦尽甘来的;其三,精神层面,诸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一种志存高远的乐趣,“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一种忧国忧民的乐趣等。

综观考生的文章,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扣题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多样。

一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符合题意,开头、结尾最好能点题,特别是中间记叙部分要具体。而要使内容具体,除了丰富性外,还应适当地穿插描写、抒情、议论。必要的描写能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能为下文埋下伏笔;必要的议论、抒情能抒发情感、升华主旨,能让文章提升档次。遗憾的是,不少考生在文章中要么只写“苦”,要么只写“趣”,忽略了“苦”与“趣”的辩证统一,而且表达上也做得不够,因而影响了得分。

2. 选材不够精当,描摹不够细腻。

写作时,要谨防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即使选择大众化的题材,也要注意彰显特色、闪出亮点。这道题,如果考虑不充分,在选材时就极易“撞车”,因为考生大多生活在“蜜罐”里,苦的事情多半集中在学习上,因此,要想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就要尽可能地选择新颖的题材,或者通过合理安排、有序组织,借助景物描写、倒叙手法、细节描摹等,使平常的内容增添新意。

3. 层次不够起伏,语言不够有味。

“文似看山不喜平”,行文时要有层次,最好能一波三折。同时,语言也是重要的得分点,写作时要努力使语言或幽默风趣,或清新亮丽,或真切朴实……绝不能平淡无奇,寡然无味。

如何才能写好这篇全命题作文?

1. 彰显个性。

生活层面,同学们不妨以材料中的“艰苦的历险将汤姆·索亚带进了神秘新世界”为火柴,擦亮自己生活中的“苦中带趣”的经历,想想自己曾经经历过哪些冒险或游戏,最终收获了“趣”。同学们也可以写写和家人一同出游时的经历。比如,雨中登泰山,尽管爬得很辛苦,然而登上泰山之巅后,四周美景尽收眼底,征服之趣溢于言表。此外,做家务、干农活等也不轻松,也需要下一番苦功,倘使能够从中发现一点点趣味,亦是独具个性的素材。

学习层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同学们可以写自己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讲解不停地眼看、耳听、手写、心记,全神贯注,毫不懈怠;课后依然在思考着难点、疑点,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尽管学习之苦一言难尽,但其中的趣味亦不容忽视。当自己经过艰难的思索,最终得出了正确答案,定会乐不可支、喜形于色;当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定会乐在其中、喜不自禁。苦与趣是对立统一的,只有正确对待学习中的苦,不被暂时的困难所打倒,才能享受到成功的趣味。

至于精神层面,建议同学们认真思考,多多揣摩名言警句,相信你们也会从中读出不一样的趣味。

2. 彰显睿智。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之间,即便是双胞胎,亦不可能呈现出相同的特质。鲁迅曾说,第一个把女子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子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依旧用鲜花比喻女子的只能是蠢材。精神领域的磨砺,往往映射出荡气回肠、震撼人心的生命气息。当众人纷纷将目光聚焦在苦读、苦练上时,你不妨从道德养成、能力提升、精神砥砺等方面诠释人生、品味人生:要么像宋濂那样,用主观上的勤奋、精神上的追求战胜一切物质上的匮乏;要么像汤姆·索亚那样,在洞中历险时,表现出临危不惧、关爱他人的高尚情趣等。这需要智慧,需要功力,需要独特的人生感悟。

3. 彰显创意。

彰显创意,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比如,行文时或采用倒叙、插叙等方法,使文章结构与众不同;或采用题记、后记、小标题的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加完美,层次更加清晰;或用改换人称、变换对象的方法,使文章角度新颖,内容独特;等等。再比如,大家都从正面肯定,你不妨从反面或侧面否定;大家都着眼于整体,你不妨着眼于局部;大家都从大处落笔,你不妨以小见大;当大家都用第三人称叙述时,你不妨采用第一人称独白或第二人称对话的形式。此外,通常情况下,选用日记体、书信体、童话体进行写作的人不会多,你也不妨在这方面下点功夫。

同学们都知道,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苦读”,记述了幼时抄书之苦、借书之难和成年后求师叩问之难、行路之艰、生活之苦五件事。作者在与那些被绮绣、沃甘肥的同舍生对比之后,点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足乐”就是进德修业,就是人生的最高志趣。因此,同学们也可以从求学经历的苦趣中撷取几个特写镜头,或叙或议,叙议结合,从而创设出全新的主旨和丰富的意蕴。

一类文:

苦 趣

奶奶爱吃苦瓜,家中的餐桌上几乎每天都能看见一小碟绿色的、被切成小块的苦瓜。我向来不喜欢吃苦的东西,因而从未把筷子伸向那片区域。全家也只有奶奶一个人吃得津津有味。(题目是“苦趣”,开篇却写吃苦瓜,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匠心独运)

那一次,我看奶奶在吃,也不禁动了尝一尝的念头,便小心翼翼地从碟子里挑了一块最小的,放入口中,一股浓烈的苦味随即在舌尖上爆裂开来。“呸呸呸!奶奶,这么苦,你怎么吃下去的啊?”我不禁埋怨着。奶奶却不说话,只是笑着看着我。(这么苦的东西,奶奶怎么吃得如此香?尽管奶奶没给出答案,但读者的胃口早已被吊了起来。苦瓜很苦,苦到什么程度?看看小作者所写的“苦味随即在舌尖上爆裂开来”便能略知一二。这依旧是伏笔,为下文国画学习之苦奠定基础)

苦瓜是苦的,初二的学习生活也是苦的,而我还要在繁忙的课业之余抽出时间练习国画,有时心里会有些许莫名的烦躁。每个星期日接近一整天的课程令我麻木,不能灵活地使用毛笔画出生动的动物、植物令我急躁,妈妈时不时地催促、埋怨令我感到压力,这样的感觉就像吃了苦瓜——苦涩!我想要结束这枯燥无味的国画课程,却又舍不得放弃那已经陪伴了我六年的画笔。

国画老师教给我们一种新的画种——工笔画。翻开那本《宋人小品》,我仿佛走进了幽深的大自然,眼前有娇艳欲滴的花朵、翩翩起舞的蝴蝶,耳旁似乎回响着啾啾的鸟鸣声和不知疲倦的蝉鸣。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不敢相信这些小精灵竟出于画家之笔。惊讶之余,我迅速地选择了一幅,画好脚本,紧接着不停地修改,而后蒙上有胶矾的宣纸。我又从笔筒里取出一支狼毫笔,细细勾勒。少时完毕,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不久,大功告成。我有些惊讶地看着自己的画作,那栩栩如生的小鸟似乎被涂上颜色后就会扑棱棱地展翅飞走。同学们都有些羡慕地看着我,我的心头不禁漫开了一阵喜悦。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画画的乐趣,我庆幸当初没有放弃。(国画之美,跃然纸上;国画之趣,妙不可言。小作者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放弃)

国画课结束后回到家,餐桌上依然有一小碟苦瓜。我拿起筷子将一块苦瓜放入口中,还是一样浓郁的苦味,我将它用力咽下去,在渐渐消去的苦味中,竟然有丝丝沁人心脾的甜味在我心头弥漫开来。我似乎理解了奶奶为什么那么喜欢吃苦瓜,她喜欢的也许并不是苦味,而是苦中的甜、苦中的趣。

其实,苦和趣本是一家,可是,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苦”,却忽略了“趣”;而真正能感受到“趣”的人,也就不觉得苦了。(既照应开头,又升华主旨。苦瓜虽苦,但细细咀嚼,竟有沁人心脾的甜味。苦和趣原本就是一家,吃得苦,方显趣)

总评:这是一篇令阅卷教师赞叹不已的佳作。其一,双线交汇,构思精巧。苦瓜很苦,但苦后竟有“丝丝沁人心脾的甜味”;学国画很苦,但看到自己画的小鸟栩栩如生,“似乎被涂上颜色后就会扑棱棱地展翅飞走”,其间的兴味自是难以言说。其二,语言优美,善于描写。小作者品读《宋人小品》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其三,卒章显志,别具匠心。苦中含乐,苦中显趣,“苦和趣本是一家”,小作者能领悟到这一点,文章的立意自是与众不同。

二类文:

苦 趣

凉爽的风掠过耳畔,落下一地斑驳的碎叶。金色的阳光洒在地上,晕出温暖的光影。我屹立于巍峨之上,扬起嘴角:“原来苦中也有乐趣。”(开篇点题,不同凡响)

攀登长城的经历还时常浮现于眼前。七月的北京像一座添了柴的熔炉,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车窗外的树叶蔫得打了卷,说不出名儿的鸟儿的聒噪使得空气中更添了一丝烦闷。我盯着氤氲在车窗上的水汽出了神,心里被不快与烦躁充斥着。(有视觉,有听觉,读罢如临其境。尤其是生动形象的比喻,让人感同身受)

车在蜿蜒的公路上缓缓向前,“嗞”,刺耳的刹车声使我猛地回过神来,下车脱离了空调后的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沿着青石小路缓缓向前,只一会儿工夫,细细密密的汗珠便沁了出来,“滴答滴答”,从我的额头顺流而下直至鼻尖,又落在了青石小路上。这是我留在长城的第一个印迹吧?

环顾四周,正前方是古色古香的牌楼,左右两边都是连绵不绝的群山。城墙屹立于群山之上,依稀可见。沿着一边的石阶,我与同伴拾级而上。石阶的跨度很大,每迈上一级都感觉有些吃力,我逐渐感到力不从心。

“看,这台阶的缺口好精致啊。”同伴拍拍我的肩,示意我朝脚下看。真的,从脚下的这级台阶一直朝上望去,石阶上都有大小不一的缺口。但缺口并不像田间小路那样坑坑洼洼,而是光滑得像是被匠人们精心打磨过。这或许是几千年的暴雨侵蚀而成的,又或许是因为它们承载了数不胜数的游客的足迹。我不由得暗暗赞叹这石阶的顽强。面对滴水穿石,它们没有退缩;面对游客的踩踏,它们迎难而上。而我呢?刚刚走了一段路就快被困难打倒了,难道不应该感到惭愧吗?

我咬咬牙,坚定了信念,继续向上。虽然累,但步伐足够坚定;虽然慢,但我一直努力向前,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我到达了第三个烽火台。

从上方俯瞰大地,人如细蚁。林涛涌动,一阵清凉的风拂面而来。原来在这巍峨之上,竟然有如此美妙的风景,竟然有如此的乐趣!(有苦,有趣,但苦味不浓、趣味不深。反倒是对顽强的石阶予以了浓墨重彩,实则没有必要)

长城之行中,我懂得了“滴水穿石、迎难而上”的道理,领略到了“一览众山小”的风景。虽然闷热的天气给这次旅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我在这份苦中收获了乐趣。清爽的风掠过耳畔,拨开云雾,像是对我坚持的鼓励。烦躁的心渐渐归于平静,我扬起嘴角:“这原来就是苦趣。”

总评:写文章就犹如建造一座精美的大厦,谋篇布局恰似搭建大厦的框架结构,而语言则是不可或缺的装潢。要想装潢出彩,就必须提升语言的魅力。这篇文章选材上不是很出众,但小作者的语言功力不可小视,无论景物描写,还是写登长城时的艰难历程,都显示出不一般的水准。如,“七月的北京像一座添了柴的熔炉,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车窗外的树叶蔫得打了卷,说不出名儿的鸟儿的聒噪使得空气中更添了一丝烦闷”,就多少有点老舍的语言味道。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痛苦的经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总能体察到异样的趣味;也唯有深入其中,我们才能真正长大。如果小作者能在选材以及内容的详略安排上再细细斟酌,文章就能更上一个台阶。

题一:请以“走起”为题,完成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篇5:扬州游记作文

早上七点,我们搭着去凤凰岛的公交车。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到了,到了!”同学们陆续下车,待老师排好队后,我们就进入了凤凰岛。我们先进入了刺猬林,里面一股股阴森气,树枝上还有许多蜘蛛网。过了刺猬林,就来到了游乐场,那里有打枪、套圈、扔沙包等项目。一小时后,我们随着老师继续前进,接着,我们来到了天鹅湖,准备乘船过河。坐在船上,一阵阵风迎面吹来,舒服极了。

“游乐园!游乐园!”同学们欢呼道。大家一个个奔了起来。游乐园里刺激的游戏真是多种多样。我们玩了疯狂迪斯科,音乐响起,大转盘就迅速地摇了起来,让我们个个头昏眼花,突然,大转盘像一口炒蚕豆的锅一样“炒”了起来。让我们在“锅”里上摇下摆,“扑通,扑通”不知摔了多少次。可是,苦中有乐,我们依然很开心,可谓是摔得值,摔得好呀!我们还采访了大哥哥大姐姐们,他们都说玩得刺激痛快。

游乐园里,我觉得最有趣的是森林之谜,我和张芸两人进了鬼屋,里面黑乎乎的,许多玩具都神不知鬼不觉地窜出来,前面一阵阵鸟鸣悦耳动听,但奇怪的是后面却不知道是谁在说:“我死得好冤枉呀……”听了让人毛骨悚然,毛发直起。突然,不知道是谁摸了我一下,把我吓个半死。“成功了!”张芸兴奋地说:“原来我们已经冒险成功了。”

四点多时,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凤凰岛。

篇6:扬州游记作文

妈妈说明天去凤凰岛玩,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第二天,我早早地做好准备、我和婆婆坐上妈妈的.电瓶车开始了今天的旅程。一路上,路旁边花花绿绿的花草不时的出现在眼里。很快我们就到了凤凰岛。我直奔游乐场中的空中缆车。空中缆车像一个圆形的大风车,像一个战士高高地站在那里,上面挂满了红、绿、蓝相隔的“灯笼”我走进一个“蓝灯笼”坐下来,车慢慢向上转。到了最高处,凤凰岛的风景尽收眼底,有绿绿的草地,就像一块绿地毯。参天大树瞬间变成了矮树,有……看着看着觉得自己好像一只小鸟飞向天堂。过了一会儿,车慢慢地下来了。我兴奋地走出来。接着我玩了疯狂的高士,疯狂冲浪等等。

最后我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篇7:扬州游记作文

走进瘦西湖,我首先看到了一条长长的路,就跟杭州的苏堤差不多。我看了下地图,原来这条路叫长堤。长堤的两旁除了很漂亮的花草以外,都是一些相连的狭长的湖面。湖里有很多迷你的小船和亭子,爸爸说,它们可能都是给七个小矮人住的,哈哈哈。

接着,我来到了一个很大的盆景园。园里有千姿百态的盆景,非常的漂亮。然后,沿着长堤,我到了非常有名的二十四桥。我本来以为二十四桥就是24座桥连起来,其实不是。二十四桥是一座组合桥,此桥长24米,宽2。4米,栏杆24根,上下各24级台阶,与二十四相对应。我还特意跑到桥上数了下台阶,果然是24级呢。

篇8:2013年扬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渐至佳境:比喻兴趣逐渐浓厚或情况逐渐好转。

知识越学越有趣,乐曲越弹越流畅,风光越赏越美妙,作品越读越精彩,与人相处越来越和谐,对镜微笑越来越自信……

成长中,谁都有过姿态不断调整、认识不断深化、领悟逐步加深、境界逐步提升的经历。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命题透视】

扬州市中考语文作文题前几年一直延续着“生活化”“情感化”的特点,从“呵护”“在乎”到“忍不住 ______”“不能没有你”,都是如此。2013年的作文题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渐至佳境”是一道充满了文化味的命题。“渐至佳境”是一则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说画家顾恺之吃甘蔗,从上端吃到下端,别人问其原因,他说,“渐至佳境”,也就是越吃越甜的意思。当然,考生不一定要知道这则故事,然而熟读《世说新语》的考生必定会会心一笑。

这道作文题文化气息浓郁,面貌清新美好,既贴近考生生活,又不落俗套,让人眼前一亮。此题关注考生成长,引导考生自我调整、发现美好、积极传递正能量。提示语显得很贴心,降低了审题难度,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一是简析题意。二是提示选材,引领考生与外部世界对话,与内心对话,与生命对话,省略号给了考生更为广阔的空间。三是引导立意,题目中的“渐至”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有效地防止了宿构和套作;而“佳境”又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智慧和才情的舞台。

这道作文题还有一个注意点,即多了3分书写分。虽然往年书写情况也一直是作文评阅的重要元素,但专门拿出3分书写分,并安排专人评判,这在扬州中考作文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也是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的呼应。

这道命题作文,虽然只有4个字,却有3个写作关键点:

一是要描绘“佳境”的美好。这则命题,可写的题材很广,举凡风光美景、自我成长、社会生活、情感体会、文化探访等,都可以入题。但无论写哪一点,都要在主体内容的后半部分,用适当的篇幅描绘进入佳境状态后,那种或有趣,或流畅,或精彩,或和谐的境界。

二是要勾勒“渐”的变化过程。“渐”是“逐渐、慢慢”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看,本题所写的变化,可以是一种转折关系的变,如以前和父亲关系不和谐,后来因为某件事,和谐了,于是渐至佳境;也可以是一种递进关系的变,以前还可以,现在越来越好,渐至佳境。无论是转变还是递变,都要注意勾勒“变”。

三是要展露“至”的欣慰、愉悦乃至自得之情。“至”是“到了、进入”的意思。进入美好的境界后,必然会酝酿出一种正面的情感。这种情感,不必特别挑明,但字里行间一定要有所流露。读者读到此处,自会悠然会心,粲然一笑。

【评卷扫描】

据阅卷现场统计,这道作文题,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得分徘徊在42分左右,他们的文章,要么扣题不紧,要么选材不新,要么主体单薄。

第一,扣题不紧。

这道作文题,有严格的切题要求。考生如果不注意题目要求,自顾自地随便乱写,或者拿事先准备好的文章“生搬硬套”,必然会滑向跑题、离题的深渊。阅卷中我们发现,有不少考生将“渐至”写成了“突至”,文章中缺少渐变的过程,显得很生硬,没有层进感。例如有一篇文章,通篇极力展现家乡浓郁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对故土这一“佳境”的欣赏、喜爱之情,文笔很好;但由于没有切合题目中的“渐至”两字,没有体现出对家乡的认知过程,因而最终只被判为三类卷。还有一篇文章,主体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结构,选取了三部名著写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了置身书海这一“佳境”的沉醉之情,但并没能体现出逐渐深入的品读过程,因而只被评为二类卷。

第二,选材不新。

不少考生的选材局限于提示语,结果导致撞车现象严重。例如:一开始不理解父母,后来通过一件事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和父母的关系渐至佳境;学习某学科,由讨厌到渐感兴趣再到享受成功;心情低落时,受一只蜗牛或蜘蛛或毛毛虫的启发,情感有所变化,精神继而振奋;学习某种技能,如骑自行车或游泳,从生疏到熟练;参加活动,由自卑到自信,战胜自我,感受成功;通过写初一的幼稚,初二的叛逆,到初三的拼搏,表现对初中生活的认识,展现一个成长懂事的过程……这些选材都显得俗套有余,新意不足。遍览2013年一类卷作文,选材上往往别具一格。其中的差别,特别值得备考2014年中考的考生深思。

第三,主体单薄。

各地中考语文作文评分细则中,大多有内容丰富、饱满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主体厚实,内容自然丰富;主体干瘪,内容自然单薄。这次作文,有些考生写读书,明显还残留着小学生作文的痕迹,主体部分的每个段落都只是泛泛而谈自己如何读书,既没有生动的阅读细节,也没有真切的阅读感悟,结果居然大言不惭地说自己的阅读已经“渐至佳境”。这样的白开水作文,不是个例,而是占相当大的比例。这样的文章,其实反映了我们很多考生在平时写作中,浮于面上,缺少细致的观察,缺少深入的思考,更缺少精微的描写。同样写阅读体验,如果善于处理详略,主体部分能腾出笔墨描写一下“佳境”的美好,展现一下“至”的欣悦,效果自然很不一样。

【迷津指点】

综合看来,考生要想在作文上获得高分,既离不开平时的读书和积累,要在阅读中丰富思想,提升素养,习得方法,培养语感;也离不开认真观察,要勤于思考,从生活中撷取素材,老实、真诚地去写作,将生活写真、写实、写细,写出生活的气息,写出点滴的真情,写出自己的思考。

第一,要写出“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的层次。

就“渐至佳境”这道作文题来说,只有抓住“渐”字,才能走进“佳境”,所以,应该有一个从“渐近”到“渐进”的过程。细读提示语,不难发现,不论是其中的两个“不断”,两个“逐渐”,两个“逐步”,还是6个“越……越 ……”,无一不在强调必须写出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例如有考生写自己“识琴”,就先后写了识外形、听音色、辨断纹,从而写出了从只知看事物的外表到识其本质的认知过程。还有一位考生选择了写阅读《昆虫记》,写出了自己多次品读后,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小时候读,觉得它是一部百科全书,有点乏味;长大一点后重读,觉得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风趣;后来再读,读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和大自然的美好,读出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这样写,不仅切合了题意,层次也非常分明。

第二,要创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以“渐至佳境”这道作文题为例,题目中的“佳境”二字,应该是作者浓墨重彩表现的重头戏。展开怎样的“佳境”画卷,才能给读者带来“路转溪桥忽见”的惊喜呢?

选材独特易进“佳境”。

优秀的作文总是各有特色的。有的考生凭借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想别人所未想,以新鲜独特的选材引人入胜。例如有一位考生写自己对家乡扬州的螺丝结顶巷的认识过程:一开始,他在网上了解到此巷有闹鬼的传闻,于是带着好奇之心来到古巷,在入口处了解到古巷名字的由来,对古巷的认识加深了一层;接着,详写自己游览古巷的见闻感受,写出了古巷宁静幽深的意境,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这样一来,就很好地契合了“渐至佳境”的题意。还有一位考生写对“香”这个字的领悟渐至佳境的过程,选材新颖,胜人一筹,将读者带入了“佳境”。

构思巧妙更显“佳境”。

例如,同样是写对初中生活的回顾,如果用日记体,就显得更加别致;同样写学艺术特长,如果以老师的口吻给学生写一封信,写出老师眼中的学生一步步渐至佳境的过程,转换角度,就比中规中矩的写法更见创意;同样写参加朗诵表演,写朗诵《凤凰涅槃》,语意双关,内涵就显得更加丰富,构思也显得更为精巧。

第三,要体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

拿“渐至佳境”这道作文题来看,要想深入“佳境”,必须要有丰富的思想、深刻的立意。立意高远的作文,往往令人回味悠长。例如,有考生写看老人钓鱼,领悟到垂钓不应只注重结果,而更应享受垂钓的过程,由此联想到人生可以从容流连于旅途的风景,而不必功利地追求结果。此文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颇有深度。再如,有考生写车站偶遇一对老人携手相伴,写出了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佳境;有的考生写回乡下过年,逐渐悟出了温暖亲情的守候是回乡最甜蜜的牵引;有的考生借观察打年糕,悟出了“好的东西,都是反复打出来的”的道理……文章有了深刻的内涵和意蕴,方能把读者带入高远的天空、佳妙的境界。

【例文点评】

一类文:

渐至佳境

麦收季节, 机器的轰鸣声震颤着我的鼓膜, 空气中充斥着的闷热压迫着我的神经。考试失利,我有些颓唐地坐在小院里。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细碎麦秸迷了我的眼,生疼。阳光炙烤着大地,似乎蒸干了每一滴水分,也蒸干了我对生活的热情。 (“蒸干”勾连虚实两句,巧妙!)

“帮我倒杯水。”略带沙哑的喊声从院外传来。奶奶回来了,她看起来心情不错。

奶奶走近了,身后留下一串汗滴印。

“回来歇会儿? ”我拿了块毛巾递给奶奶。“回来拿根扁担,马上就回田里去。”奶奶抓过毛巾,使劲在脸上抹了几下。 (“抓”“抹”两个动词,契合农忙情境。)

我仔细打量了奶奶一下。她原本金黄的草帽被汗水浸得发暗,即使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也显得毫无光泽;衬衫看上去似乎能拧出水,上面沾满了又细又碎的麦秸。她裸露在外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汗水“冲刷”过每一寸皮肤,混杂着尘土,留积在脚踝处的沟沟壑壑里。脚下的布鞋也蒙上了一层土,显得灰扑扑的。 (观察细致!没有乡村生活经验,很难写得出来。)我凝视着奶奶,她整个人上上下下都散发着劳动者的气息,她的那种单纯的热情也一点点照亮了我昏昧的心。 (点扣题目中的“渐”字,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笔。)

“还是休息会儿吧。”我递过搪瓷杯。“哪里等得了? ”奶奶猛灌了一口水,一时间显得挺执拗,“农时最等不得了! ”“老王,下田喽! ”门外传来村上几个邻居的呼唤声。“哎! 这就来! ”奶奶抄起草帽,忙不迭地向门外走去,连院中也留下一串汗滴印。 (与前文的“汗滴印”相呼应。)

我走到门口,望向奶奶远去的背影———有些衰老的形迹,却一步一个脚印,依然坚定地向土地走去, 带着她对土地的热爱, 带着中国的农民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以小见大,升华主题。)

我捧起搪瓷杯,也尝了一口,顿感沁人心脾的凉爽。水中夹着汗水与泥土混杂的淡淡涩味,却又格外甘甜。心中似乎有股泉水喷涌而出,我知道,那是我对未来重新涌起的希望。

猛然想起奶奶忘了拿扁担,我一把抄起它,冲出门外。

乡间的风夹杂着丝丝麦香扑面而来,我抬起头,望见的是奶奶远去的背影。我忽然明白了:麦收,正渐至佳境;而奶奶对生活朴素的热情,正有力地推动着我向前,让我对生活的领悟也渐至佳境。 (点出“佳境”的两层内涵,绾结全文。)

【总评】本文选材较为独特,写出了奶奶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染“我”,引领“我”渐至佳境的过程。文章的一大亮点是细节刻画非常传神,对奶奶的外貌描写很见功力,比如“金黄的草帽被汗水浸得发暗”“衬衫看上去似乎能拧出水,上面沾满了又细又碎的麦秸”,语言富有乡土气息,若非细致观察或亲身体验,是写不出来的。文章的第二大亮点是将少年的消极颓唐和老人奋进的热情形成对比,将“我”经历失败后的颓然和受奶奶启发后的奋然形成对比,情感转变的过程具体、自然。结尾画龙点睛,点题水到渠成。全文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以浓郁热烈的乡村气息感染人,以朴素热情的生活态度激励人。

二类文:

渐至佳境

《兰亭集序》的诞生或许是个偶然。 (此断语破空而来,让人好奇。)

深厚的功底之外,应该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境界。

我不知道王羲之是渐入还是顿入,总之,他入了。于是,有了《兰亭集序》。

佳境,来之不易啊。 (这感慨,让人有些莫名其妙。)

从前学素描时,画到青菜、土豆之类,我总觉得像在画木乃伊,毫无情感可言。我画得懒洋洋的,蔬菜们也懒洋洋地躺在纸上。 (“懒洋洋”勾连上下两句,妙!)老师巡视时,看见了我的作品,大惊失色:“停! 停! 你不带感情画吗? 假设你现在很饿,这是一棵绿油油、香嫩可口的青菜,试着画出来。”

我强打精神,握着笔,“刷刷”画了两条不深不浅的直线。看着这两条毫无生气的直线,我无奈地说了一句:“感情,貌似要慢慢培养。”

我尽力想象着,却毫无成效。就在我绞尽脑汁,大脑将要卡壳死机之时,突然,脑中闪过一个名词:土豆泥! 香喷喷、松软软的土豆泥,与牛排一起食用的土豆泥,该有多鲜美啊!

眼前那个丑陋的土豆似乎一下子变得形象光辉起来,满身的小孔似乎也在阳光的抚摸下看起来平整多了。我甚至几乎可以听见它霸气的叫声:“我是土豆泥,我骄傲! ”(此处描写生动、鲜活。)

好! 就画你! 我拿起笔,飞快地涂抹起来。我想象着我画的不是土豆,而是做土豆泥的原料。

不一会儿,我长吁了一口气,满心欢喜地扔下了笔,看着那个“生猛”的黑白土豆,真想上去咬一口。自然,刚才我入了佳境。

佳境,还真是渐至的。佳境,还真是来之不易的。

我看着这幅画,不由得浮想联翩:是不是凡事只要有个标杆,努力去做,就一定会成功呢? 那我是不是应该将哈佛毕业生的工资表挂在床头呢? (此处的说理,有些“无厘头”,为什么不沉淀一下,写一点能引发读者深思的道理呢?)

正傻笑着,老师打断了我的幻想:“不错嘛! 好好努力! ”(呼应前文,结构严谨。)

【总评】这道作文题,很多考生都写了自己的学习经历。本文也是,但所写的内容不是一般的学科学习,而是学画画的一段往事,这就比一般的题材来得新鲜。并且,小作者先写自己“总觉得像在画木乃伊”,再写渐入佳境的过程中感悟到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充满激情,这感悟不人云亦云,也来得新鲜。文章语言灵动活泼,充满跳跃性,有一股淡淡的幽默气息,也使阅读本文成了一次愉悦的心灵之旅。

不足之处是,小作者运用对比式结构写了自己学画画时的感悟,这其中展现的不是“渐至”,而是“顿至”。如果前文能铺垫一笔,写写自己如何绞尽脑汁,似开窍而未开窍,然后有所感悟,进而“渐至佳境”,就显得更加切题。

【新题预测】

题一:请以“______,请相信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题二:请以“痕迹”或“不露痕迹”为题,写一篇文章。

篇9:2016年扬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香,有花草之香、书墨之香、品德之香……留住香气,留下香气,濡染自我,感染他人,有益社会。以“留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 ]命题透视

这道作文题延续了扬州市近几年中考作文全命题的特点,而且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从试题构成来看,这道题包含提示语和题目两大部分。题目“留香”,两个字都非常关键:其一“香”,其二“留”。什么是香?香涵盖哪些种类?我们为什么要留香?这在提示语中都能找到相关答案。先看省略号前的一组排比句“花草之香、书墨之香、品德之香……”,这其实就是列举“香”的内涵,由浅入深,由具体可知到抽象感悟。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寻找合适的写作素材。再看省略号后的“留住香气,留下香气,濡染自我,感染他人,有益社会”,这实则诠释了“留”的效用,而且层层宕开、步步深入。考生可凭借自身的认知,提炼出极具正能量的立意。前几年,扬州市先后命制出“在乎”“呵护”“忍不住”“苦趣”等题目,旨在唤醒考生内心美好的情感体验。审视这则命题,似乎更进一步,要求考生以自身行为“感染他人,有益社会”。而在扣住“香”的同时,考生更要着意对“留”这个行为过程的叙描,要站在自身的角度,借助典型事例,写出自己耳濡目染后的心得体会,进一步体现留香的美好心灵及其社会影响力。

[ ]评卷扫描

纵观本次考场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香”选取的角度有失偏颇。“香”,既可以是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之香,也可以是文化领域的翰墨之香,还可以是诚实守信、善待他人的品德之香。尽管如此,考生仍然应当尽量避免对浅表层次的香的描写,即便难以绕开,也要借物喻人、借事喻理。遗憾的是,不少考生偏偏只写了花香袭人,没有能够深入挖掘。此外,有部分考生将目光定格在熟知的人身上,对于相对陌生的人及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却熟视无睹,也反映出选材的局限性。

二是留住“香”的理由不够充分。“我”为什么要留住那“香气”?显然,它足以震撼“我”的心灵,说白了,就是主次要分明、内容要具体、详略要得当。让“我”留住,最好是写一件具体的事情,能有一些特定的瞬间,否则,文章就会显得空洞无物,泛泛而谈。本次考场作文中,有一位考生写自己到清华大学参观,发现导游竟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其貌不扬,出身贫寒,但非常阳光,非常自信。小作者写道:“他没有潇洒的外表,依旧笑对人生;他没有殷实的家境,依旧自强自立,靠自己的双手挣学费拿学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留住这种‘香气?”这篇文章得到了阅卷者的一致青睐。

三是文章过于平白,缺乏波澜。这道作文题,虽然命题者未对文体做统一要求,只是不允许写诗歌,但对于初中生而言,记叙文仍然是较为理想的文体。而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要努力做到情节跌宕起伏、摇曳多姿。这一点,有的考生做得比较到位。比如,有一位考生写街头“磨剪刀、戗菜刀”的老大爷辛勤劳碌的一生,内容很简单,但开头不一般:“‘磨剪子嘞哟,戗菜刀啰!这洪亮而又熟悉的声音打破了院子里的寂静,我探出脑袋四处张望:一位头顶草帽,衣服上有几处补丁,身扛板凳和工具的‘剪刀大将正缓缓前行。他不时发出几声爽朗的笑声,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皱纹,就像院角的朵朵栀子花,素净淡雅,飘香诱人。”文章选材尽管不够新颖,但由于小作者巧设了悬念:“他为什么和院角的栀子花一样飘香诱人?”“面对辛劳,他又呈现出怎样的人生态度?”因而引人入胜,获得了阅卷者的肯定。

[ ]迷津指点

第一,留下生态之香。

“生态之香”是“香”的本意,每一位同学应当都能在第一时间意识到。但是,花草种类众多,如何甄别非常重要。建议同学们选取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来写,同时,不能就花写花,而应联系到它对自己的影响。比如,闻到这股花香,内心就会舒畅,心情就会愉悦,于是决定做“护花使者”,矢志不渝地“留”住花香,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留下艺术之香。

挥毫泼墨、书海遨游、著书立说、薪火相传,可谓满纸皆“香”。通过研习书法、品读佳作、创作文字,我们可以感受汉字之美,体会汉字的香气,从而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比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所写的童话《七颗钻石》讲述了一位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的故事:小姑娘在回来的路上把找到的水给小狗喝了一点点;回到家后,母亲将水让给女儿喝;而小姑娘又将水给了过路人。作者通过神话般的叙描,表达了人生因为善待他人、关爱他人而不断地得到升华这一主旨。同学们如果能够从这一方面切入,阐述自己的理解,当会写出不一样的优秀作品。

第三,留下品德之香。

篇10:扬州游记作文

扬州是个古老的城市,这一次,我们南湖晚报小记者去了杨州玩,这一路上我们颠颠簸簸,把我们难受坏了,终于杨州到了,这一路上我还在琢磨这杨州是怎么样的呢?可到了杨州比我想象还要好,我们到杨州已经11。30分了,所以就直接吃饭去了,饭馆里人山人海,菜肴都很丰富。吃完饭,我们去参观了何园,何园真是美丽,到处都有花有草,有水……

在那里我们参观大家闰秀的房子,都是欧式风格的,用了几十年,也还是一点损坏也没,随后我们到了拍电视剧《还珠格格》的地方,那边有一个被日本人打了两枪也没损坏的玻璃,非常大,很硬,最让我们稀奇的是水中看月亮,不可思议吧!其实那边有两个小洞,很暗,所以就能看到月亮了。之后我们又去了杨州博物馆,这博物馆初建于1951年下半年,里面有许多文物,有汉及五代朱官木厅,安素轩石刻……扬州是雕刻之乡,当然里面也有雕刻,这些都被雕刻的栩栩如生。参观完了我们又去了朱自清故居,哎!说到朱自清拼音是zhu zi qin 可是板上却写着zhu zhi qin这是个小错误,里面都是朱自清用过的东西。哇!到了晚饭时间,开饭了,香喷喷的菜肴又回到了我们嘴里,嗯,好好吃哦,吃完了,该去宾馆了,宾馆不错的,好了赶紧洗洗睡吧,准备明天的行程。

第二天到了,空气格外新鲜,让人赞叹不已,去瘦西湖了啰,到了美丽的瘦西湖,知了叫个不停,我们一路走一路玩,去了灵霄殿真好玩,走了独木舟。很快2日行程结束了,我们非常开心,只是有点依依不舍跟杨州说了再见!说这样杨州两日游匆匆过了,以后我一定还要多多旅游,去了解历史上、生活中更多的知识与风景!

篇11:扬州游记作文

东关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最有特点的还是路两边的小吃。有卖面人的、有卖芝麻糖的、有卖烧饼的……琳琅满目的小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忽然我看见一群人围在一个路边的摊子边,我凑过去一看,呀!原来是一位老爷爷正在用糖做各种画,我不禁问道:“老爷爷,这个叫什么?”

“叫糖画。”老爷爷回答。

“我也想要一个。”

只见老爷爷拿了一个勺子,在烧着的圆锅里舀了一勺糖,再在一个方形的冷板上轻轻画出一个弯弯的虾身,然后他在虾身的前面绕了几下,呀!画出一对钳子,接着他又在两个钳子之间抖了两下,两条长长的胡须就出现在我眼前,然后又飞快地在虾身的下面来回绕了几下,这次画出的是一只尾巴。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活蹦乱跳的大虾就出现在我眼前。只见老爷爷又用一根木棒沾了点糖,然后用力压在画上,最后他小心翼翼地用铲子把糖画铲起来,我急忙舔了两下,甜丝丝、香喷喷的,真好吃!

上一篇:儿科规培考试题库下一篇: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但孩子的自信从哪里来?这些你应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