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案

2024-05-27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案(精选9篇)

篇1: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案

创新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资中县明心寺镇田坝小学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展示学生特长,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本学年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一、活动的宗旨。

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的主题。

体验、创新、成长。

三、方案所涉及的对象。

由我校教师和全体学生参加。

四、活动内容。

本届科技创新活动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科普宣传

1、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各班级通过班、队会等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主题教育。

3、各学科也可根据学生特点,向学生进行相关的科普教育。

(二)科技实践活动。

1、利用班级活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

2、开展一些饲养、栽培活动,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或观察日记,3、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特殊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

(三)科技创新制作活动。

1、主题、说明

A.“科技创新小制作”——用身边的旧电器,旧玩具与废旧物品创新制作科技玩具、模型等制作。

B.“生活中的小发明”——发现生活、学习用品中的不足与缺陷,发明创造出可以弥补不足与缺陷的小发明,或发明出实用、多功能的新弄用具。

C.“科学幻想画”——围绕本届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绘制图画。

2、活动要求:

A.根据给出的创造发明主题,进行准备与制作,每位学生可独立或与家长共同制作一至二件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品参赛。

B.比赛作品应围绕科技节主题,有科技含量,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与学生课余生活联系密切,并提倡利用废旧物品为材料进行科技制作。

五、活动安排。

1、启动阶段:2月23日—25日。

营造氛围,办科技黑板报。

2、实施阶段:2月26日—3月5日。

(1)读一本科技书;

(2)创新科技小制作比赛;

(3)生活中的小发明比赛;

(4)科学幻想绘画比赛。

篇2: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案

本届科技节系列活动本着“实践、创新、合作、竞赛”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以育人为宗旨,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促进我校的科普教育工作,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活动主题

快乐生活、放飞梦想

三、活动时间:

__年5月4日——5月19日

四、活动对象:

学校全体学生

五、活动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5月4日——5月6日)

制定系列活动方案,召开科技节相关老师会议,进行布置。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5月6日——5月15日)

5月4日——校园科技节开幕式。

5月5日——召开科技节相关教师会议

开幕式安排:

①学生代表讲话

②科技辅导员发言

③领导致词、宣布开幕

④科技表演

5月6日——5月15日集中开展科技节系列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展示阶段(5月18日——19日)

①表彰在科技节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整理归档各类资料。

②成果以图文结合形式在宣传栏橱窗中展示。

(陆骏杰老师负责过程照片的拍摄及整理)

六、具体活动内容安排表

活动内容

(一)科学普及活动

读一本科普书

全校学生

(二)科技创新活动

“变废为宝”

(三)科技比赛活动

纸飞机模型比赛

七、活动具体要求

1、各班主任要根据学校科技节活动方案,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科技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做到以班为本,以学生为本,紧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注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挥创造性、能动性,突出每个班级的个性特色。

3、做到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准备工作充分、宣传到位、发动有力、体现协作精神。各个活动项目的负责人要尽职尽力,有始有终,注意各个项目的资料收集,包括成绩的汇总等,确保本次科技节活动圆满、成功。

八、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__

副组长:__

成员:__各班班主任

九、主要活动内容及安排

1、在国旗下讲话上宣布科技节开幕,并明确本届科技节活动主题、内容、时间和活动要求,倡导师生共同参与。

2、做好环境布置,营造浓郁的科技氛围。

(1)校园挂条幅,出宣传栏;

(2)召开主题班会,积极动员学生踊跃参加到科技实践活动中来;

(3)校园网站、广播站开设“科普知识”栏目,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

(4)各班出好一期专题黑板报

(5)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科技电影(信息技术组)。

3、注重实践,开展科技创新体验活动

十、表彰与奖励

篇3: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案

一、以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 注重培养青少年以科学素养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1.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在获得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 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就中小学生而言,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观点、科学态度、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科技创新活动注重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联系, 可以促使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中建立良好的思维结构。

兴趣对科学创造具有启动功能, 是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的重要条件, 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兴趣的展示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推动学生用科学思维积极主动地观察世界, 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去分析事物的能力。为此, 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各方面兴趣的培养, 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求知兴趣, 以激发学生求知欲, 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2.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和开放的教育活动, 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在实践中体验情感, 发展个性品质, [1] 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综合活动的能力。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正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通过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包括对信息的筛选、加工和利用的能力,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与能力, 改变学生单一获取信息的手段。在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讨论感兴趣的信息;教师的讲授帮助学生提高吸收、鉴别信息的能力;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把信息的处理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联系在一起, 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科技创新活动帮助了学生学会如何检索、应用所需信息, 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 成为信息时代的富有者, 促使学生懂得如何学习,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3.在科技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合作能力

合作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 是指个体与群体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齐心协力, 产生一致行动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人们合作完成, 合作是为了更好地分工、更好地交流, 而交流的目的是共同提高, 达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为此, 需要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学会生存。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真诚而有效的合作中开展交流, 积极地发挥着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通过努力发挥个人的长处, 施展个人才华, 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时, 通过活动的开展, 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 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不但让学生知道了互相合作, 而且懂得相互之间如何沟通, 意识到群体的重要性。

4.在科学创新的探究性学习中,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与综合实践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那么, 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以问题为载体, 创设出一种问题探究的情境或途径,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处理信息, 体验知识创新的过程, 进而学会学习,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学习”中发展, 在“合作”中增知, 在“探究”中创新, 激起学生发现问题或事物的现象, 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和实验等搜集事实证据的活动, 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 去发现规律, 探究方法, 寻找思路, 解决问题;提出和求证假说以及做出解释等积极构建知识的活动,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 在质疑问难中探究, 在观察比较中探究, 在矛盾冲突中探究, 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 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 从学会知识到会用知识, 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得以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见解, 不仅能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提高质疑、推理和批判性地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 使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同时形成正确的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 既获得新知, 又增长能力, 学会了学习。

5.在科技实践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 是创新活动的工作机制;实践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 创新能力的培养, 尤其要加强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因此, 中小学教育更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 以科技为载体的教学活动是实现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 无论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 创新精神的培养, 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都是通过自身主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 而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从这个角度看, 创新的关键在于活动, 在于科学而有趣的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 以及为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为此, 科技活动实现学生自身主动发展, 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以营造综合实践教育环境为依托, 努力探究科学创新教育活动方法

1.创设科技创新教育环境, 营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氛围

结合学校特色, 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校园教育景点, 做到因地制宜, 优化组合, 创造性地实现校园环境立体化目标。如:利用栏杆建空中花坛, 种植花草, 搞垂直绿化;利用墙角、围墙搞绿化、美化, 建“松柏林”, 利用班级生物角种植盆花, 指导学生在家种植;利用国旗下讲话, 向全校师生发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倡议, 大力宣传科普知识等。增设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室、各类艺术活动室及成果展览室;配备图书橱柜摆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科普读物;成立少年科普基地、开设少儿书画班、少儿摄影兴趣小组;建立科技创新角、科技创新画廊、科技创新知识集锦;定期更换“爱科学学科学”科普园地、创办《科技手抄报》、校园广播和校园网;利用宣传橱窗展示成果等。从而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促使学生自觉养成科技创新的良好习惯。

2.整合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资源, 丰富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法

(1) 开展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和优秀科技工作者来学校进行科普辅导、讲座。充分利用社区雄厚的科技教育力量和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 以及科研机构、博物馆拥有的先进设备和大量的成果, 来弥补学校科技教育的不足和薄弱点, 解决内容贫乏的缺陷。

(2) 开展校外科普宣传活动。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主题, 组织学生创作大型科学幻想画、制作科普宣传小报与专题黑板报等。以“走进绿色行动, 保护我们的家园”、“关注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等为主题, 让少先队员及辅导员走上街头宣传。“红领巾进社区”, 结合“世界环境日”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3) 发动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行开放办学, 让学生走出校门, 参与社会科技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内的特种养殖基地、污水处理厂、企业厂区、科技种植园等校外科普基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调查, 了解科技新知识、科技新进步、生活新环境等。

3.确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社会实践点, 共建科学创新实践活动锻炼基地

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 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从中进行科技教育。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夏令营活动, 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参观科技博览中心、自然博物馆、城市博物馆、气象中心等, 考察市政建设新成就, 了解家乡新变化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情感, 有计划、有目的地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科技教育, 以保证科技创新教育的良好效果。

4.建立健全青少年实践活动场所, 完善科技教育考核新机制

学校要严格按照《科普法》的要求, 将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纳入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体系, 把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实施情况及其成效作为考核学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教育、科技部门应在各级各类学校自主创建科技教育基础上, 有效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 切实发挥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导向作用, 完善其评审机制和评价体系。

5.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

开展青少年创新实践活动,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注重结合实际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 用于指导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科普工作和青少年科技竞赛的调查与研究, 及时总结与反思, 吸收先进做法;积极引导科技辅导员和广大教师不断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新形式、新方法;各级教育部门, 坚持面向基础教育、为基层服务的方向, 将中小学科技教育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精心设计科学实验、科教创新和科技活动;鼓励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科普工作者不断总结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的经验, 进行理论探讨, 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 以此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全面、和谐发展。

总之, 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 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核心。坚持创新教育理念, 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切入口, 加强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 营造科技教育环境, 促进科技教育健康发展。要不断拓宽科技活动领域和途径, 切实有效地推进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进程, 达到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9.

篇4: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案

玩具是伴随孩子们成长的重要角色,然而琳琅满目的玩具中也存在着众多质量问题,关乎孩子的安全。选择玩具这一研究对象,在小学生中开展一次玩具质量检测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体会科技在玩具检测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提升科学素养具有现实意义。

为了开展好本次活动,教师利用权威的质量检测专家资源、专业实验设备资源、教师本专业的资源优势,带领学生到检验检疫局玩具实验室开展玩具质量检测活动。利用前期开展科学实验、环境考察和科技动手制作活动的基础,带动学生在购买自己的玩具、检测自己的玩具、评价自己的玩具中主动实践,体验现代科学技术在玩具质量检测过程中的应用,建立科学、安全选择玩具的意识。

活动目标

◇参观海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玩具检测实验室,重点学习跌落实验、拉力测试、扭力测试、小零件判定等玩具物理指标检测方法。在实践中领悟各检测项目的检验原理及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在参观、检测、汇报过程中,学习应用专业仪器,对自己的玩具进行物理指标的检测,对自己的玩具质量作出科学评价,提出安全选择玩具的建议,锻炼沟通、合作、动手等能力,初步建立玩具质量安全的意识。

◇通过“大手拉小手”的互助学习方式,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精神,进行课题研究,逐渐培养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

活动形式与内容

进入实验室前明确参观任务,与专家礼貌相见。学生参观玩具实验室。专家介绍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玩具实验室情况。学生随专家参观样品接收室、前处理室、物理检测实验室。

学生分组,向专家学习玩具质量检测的物理检测指标、方法;参与动手检测玩具质量,对照检测标准进行记录、评估。

集体总结与分享。学生介绍对玩具质量的检测结果。老学员介绍前期课题成果,说明正确选择玩具可以让儿童避免受到伤害。

学生针对“如何科学选购玩具才安全”提出安全建议。

活动重点、创新点

重点:参照玩具检测的国家标准,开展玩具质量检测实验;通过实验,发现科学知识在玩具检测实验中的应用;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判别玩具的质量状况,知道如何选择安全的玩具。

创新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带领学生走进国家重点检测实验室,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提示:玩具虽然很好玩。但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说明实践活动任务,提出安全要求。

◇进入实验室前,介绍专家,引导学生礼貌问候。

◇结合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

◇进入实验室前,提出参观过程中的安全要求。请专家介绍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玩具实验室情况。引导学生跟随专家参观玩具检测实验室。重点参观样品接收室、前处理室和物理检测实验室。

◇促进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提问。重点关注有关玩具进行质量检测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玩具安全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

◇在海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门口集合。

◇了解参观任务和要求。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

◇学生对专家礼貌问好,并结合自己的问题向专家提问。

◇对不明事项进行提问。

◇跟随专家参观了解玩具实验室中的仪器和设备情况。了解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玩具检测实验的工作状态,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总结与分享

◇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对玩具质量的检测情况。

◇请老学员介绍前期“玩具是否安全”的课题研究成果。

◇点评本次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重申活动意义。

◇学生分组进行小结归纳:我们的玩具存在哪些危险因素,哪些玩具指标超标。

◇学生代表介绍课题研究成果,说明正确选择安全的玩具,可以让儿童避免受到哪些伤害。

◇学生分组书写安全选择玩具的建议并进行介绍,谈本次活动的收获与感受。

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

◇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玩具质量检测方法及安全隐患的掌握程度。

◇学生能按要求完成自己的玩具质量检测任务,填写检测报告,对玩具质量作出客观评价。

篇5: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最近几年“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深受关注,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和学生们交流我发现有些孩子尽管在父母身边,但是和留守儿童有着相同的处境,成了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和父母缺乏沟通交流,平常的娱乐只是玩玩具,网电脑,看电视,这就造成了孩子性格孤僻,不善沟通,缺少朋友。由于很多“城市留守儿童”的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督促,就算偶有教育责罚,往往也是“蜻蜓点水”无法到位。另外,有些父母总是希望用金钱来弥补自己无法给予孩子的关怀,生怕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进而“关心我的人少,我也不在乎”成为了不少城市留守儿童对自己的心理暗示,觉得自己受到家长的重视不够,甚至觉得自己的父母太过自我,不够关爱自己。尤其是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会不断把自己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做比较,越发容易产生怨恨父母的情绪,从而导致焦虑、自闭等。为了让增进学生和家长的情感交流,让家长认识到和孩子交流的重要性,改善父母再身边的留守儿童的处境,我决定和同学们一起展开调查,把“关爱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作为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

2、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初步解释。培养从身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沟通、分享的技能,发展协调、自治与领导能力,增进团队合作。

3、通过研究活动,学生了解在父母身边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学会关爱别人。

三、活动对象

五年级、六年级全体学生;重点在六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难点:

对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

活动重点:了解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

活动创新点:从被忽略的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着手,引发社会对这类人群的关注。

五、活动内容

(一)组织动员,成立活动小组。

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感受到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倡议广大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科技实践活动。

(二)讨论本次活动的调查主题和有关内容

在学生对留守儿童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指导老师和学生们经过讨论研究,决定以“关注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为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围绕“学会关爱别人,学会珍惜生活”自主讨论,畅所欲言,从多角度针对“关爱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与方向。

例如:1.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学习困难有哪些?

2.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心事”向谁说?

3.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玩什么游戏?

4.为什么学习成绩不理想?怎样才能避免迟到、早退、旷课、逃学、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问题?

5.怎样做才能帮助这些与自己同龄的兄弟姐妹们?

(三)进行调查、访谈

通过搜集资料同学们对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他们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和父母的沟通交流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对周围的心理医生及学校校医进行访谈,了解如果孩子和家长缺乏沟通交流,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四)搜集五年级学生关于“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的手抄报,搜集三、四年级学生“我和爸爸妈妈的一天”图画

搜集五年级学生关于“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的手抄报,搜集学校三、四年级学生关于“我和爸爸妈妈的一天”的图画,并对图画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分析。

(五)搜集六年级学生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的征文。

通过征文了解高年级孩子和家长的关系亲密度,并通过优秀作品以演讲的形式呈现,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关注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成长。

(六)调查问卷

①学生问卷②家长问卷③心理医生访谈问卷

通过对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数据的进行汇总整理,发现问题,从学生方面和家长方面分类分析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七)组织主题讨论会

在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后,举行以“怎么帮助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为主题的讨论会。

(八)活动延伸拓展

1.在学校内开展帮助父母再身边的“留守儿童”的倡议活动,号召全体同学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留守儿童,关爱自己同龄的小伙伴

2.邀请留守儿童的父母,通过交流让这些家长认识到孩子交流的重要性,加强对孩子的关爱。

3。举办联谊和“一帮一”等活动,充分调动同学们关注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积极性。

六、活动过程和步骤

(一)活动准备(第一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根据活动方案和要求及每个小组要研究的内容、目标和方法步骤等制定活动计划,明确自己小组的活动目标及分工,并制定活动进度安排表,指导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第二、三周)

1、通过上网、报纸书刊或电视媒体搜集资料,或者是与同学进行交流访谈,搜集“什么是留守儿童?什么是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怎样改善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现状?”等相关知识,与小组其他成员分享活动获得的知识资源。

2、在六年级学生中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进行征文比赛,并将优秀作品以演讲的形式进行呈现。

3、通过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及心理状态,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情况。对心理医生进行访谈,了解如果父母和孩子缺乏沟通和交流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哪些负面因素。

4、搜集五年级学生关于“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的手抄报,三、四年级小朋友关于“我和爸爸妈妈的一天”的图画作品对学生与父母的交流沟通情况、学生与父母交流的重要性、怎样帮助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整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在活动的过程中参与综合实践的小组成员将每天的活动感想以实践日子的形式进行呈现,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成长与收获,并完成活动记录表。

6、活动的最后小组成员们开展一场关于“怎么帮助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谈论会,将实践活动推向高潮。

(三)整理资料,提炼成果(第四周)

活动最后,同学们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活动负责人将活动中成果进行提炼,最终汇总成文字材料。

七、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预案

1、在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卷信息不准确或者是因为问卷数量较少不能较好的反映实际问题的情况,所以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问卷。另外,发动大家的力量尽可能在保证问卷质量的同时对较多的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确保结果的合理性。

2、在对心理医生进行访谈调查做相关记录时可能有的学生不能抓住关键点,针对这个问题,提前挑选理解和归纳能力较好的同学进行记录而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进行访谈,合理分工。

3、在进行征文或者是手抄报的搜集时,可能会出现学生不能保证质量的认真完成的情况,小组成员可以事先和相关老师进行沟通,并设置一定的奖励方案。

4、在整理数据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没有能很好的掌握整理的技巧而效率不好的问题,指导老师可以在进行数据整理之前给予学生一定的示范,并提出一些适用的建议,帮助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篇6: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为了积极推动校园科技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少先队大队部以校科普生态园基地为载体,让学生在科技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并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毅、团结协作、坚持不懈的品质,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使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整体发展,一生受益。

活动时间:十、十一月份

活动内容:

一、争做科普小书虫

每个中队的读书角里放置有关科普类的书目,一、二年级科普类书达10册,三、四年级达20册,五、六年级达30册,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班级氛围,以便学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认真阅读,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争做百科达人。

推荐书目: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儿童百科全书、马小跳爱科学、小学生课外知识早知道(丛书)、科学阅读、自然奇观、科学家的故事、居里夫人、万物由来之谜、植物的实验、恐龙百科等等。

二、实践活动我能行

(一)一二年级:我和植物交朋友

一二年级学生能在课余时间或中午休息时间观察校园以及科普生态园里的花草树木和蔬菜瓜果,了解主要特征,记住名称至少5—10种。

(二)三年级:我是植物小专家——让我来给校园植物命名

三年级学生设计、制作植物命名牌。建议命名牌上面出现植物图像,可以拍照或画画。命名牌制作材料可以是木板制作,也可以卡纸塑封防水等,命名要求科学、规范,可描述科属分类及形态特征,命名字数不超过100字,在班级内评比的基础上,每班推荐6—10块植物命名牌上报少先队,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三)四年级:“我实践,我能行”撰写种植日记

四年级同学通过在科普生态园的种植劳作,叙述种植经过以及实践体会,抒发心情。在班级内评比的基础上,每班推荐6—8篇上报少先队,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四)四年级:游泳进课堂

(五)五年级:贵门综合实践活动

(六)五六年级:撰写科普小论文

五六年级学生通过观察考察、种植实验、查阅资料等研究方法,撰写科普小论文,在班级内评比的基础上,每班推荐3—6篇上报少先队,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活动总结:

1、各班根据“秋之行”活动情况,择优推荐出“百科达人”3名,要求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浓厚的阅读兴趣,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并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有关实践活动。

篇7: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最大成功。所以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一种精神,那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世界拼的就是科技,只有科学技术领先才能让自己的祖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举行这样的活动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象、用自己的行动去接近科学,走进科学神秘的世界,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选题背景

我们地处农村,身边的植物很丰富。探索未知的世界不一定是先从广袤的宇宙开始,完全可以就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小事情,大哲理,再小的事情只要你投入进去就可以有不同的发现。随着周围环境的`绿化面积的扩大,似乎人们的环保意识有点跟不上。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的同时,爱上绿色世界,增强环保意识,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三、活动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校内外和居住地的植物种类、形态结构及其生长规律,初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

㈡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制作植物标本、繁殖植物,给校园植物制作名片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举行保护环境演讲赛,增强环保意识。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保护植物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了青少年生态意识的提高和生态道德的普及。

四、活动计划

1、活动时间:20xx年9月——12月的校本课堂,部分周六周日的时间。

2、参加人员:常张寄宿制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

3、活动内容:了解身边的植物;制作植物小名片;制作植物标本;认识一些奇特、有趣的植物;自己栽培一种植物;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4、活动方式:教师讲解,带领观察,动手制作,走进自然,讨论交流。

五、活动准备

1、分组落实:教师把按活动要求进行分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小组;

2、制订计划:各班班主任和科学教师负责,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共同制订活动计划、调查提纲、活动记录表等;

3、物质准备:枝剪、放大镜、记录本、尺子、照相机等;

4、思想教育: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注意安全,调查访问时注意文明礼貌,讲究方式方法、尽量获取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六、活动实施

(一)认识身边的植物(九月份)

1、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了解其名称及一些相关知识。(第一周)

2、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植物名称及特点,观看相关图片,填写表格(一)(第二周)

3、调查我身边的植物,指导学生调查自己家庭、学校周围、居住环境周围的植物状况,培养环境意识。(第三、四周)

(二)我为植物设计名片(十月份第一、二周)

1、谈一谈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

篇8: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案

1 总结分析以往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对科技活动认识和重视不足

传统观念的束缚, 不少学校对科技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等方面相对薄弱,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参赛面比较狭窄。缺乏相应有效的奖励和考评机制, 各个学校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热情时高时低。同时, 科技实践活动在创新大赛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少, 对照创新大赛中学生科技项目成绩比较突出的学校, 一些单位对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功利性”看得过重, 影响了这一活动的长效机制。

1.2 科技辅导员专业知识有待拓展

科技辅导员对科技实践活动的认知不足, 自身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存在缺陷, 项目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尤为突出。例如, 有的表现为对科技活动的目的定位不准确;有的则体现在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的完整性方面不全;还有的属于研究方法选择不当, 课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不足等等。就科技活动的调查报告的文稿本身来看, 有的项目仅仅是罗列材料, 缺乏对材料整体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 对活动深度的思考和挖掘不够;有的仅停留在对活动进行简单的描述和总结, 缺乏对活动预期目标的预设、过程的实时跟踪记录, 甚至无法看出学生的参与程度。

1.3 缺乏相应的配套支撑体系

(1)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现有的教学考核和评估机制决定了学校升学率优先的办学倾向和价值指标。 (2) 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学校科技教育存在诸如机构不全、经费不足、师资不够、基地缺乏等普遍问题;许多学校的科技教学活动没有形成常规化、制度化、系列化, 科技活动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 经费配备不足。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资金来源还没有固定渠道, 各级政府财政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资金支持较少, 不可确定性很大。

1.4 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实验设施、场馆不足

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 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比较明显。不少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和经费有限, 无法给学生参与科技活动提供必备的实验设施;很多地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实际建设、使用情况, 尚不能满足青少年参与科技活动的需求;全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分布不均, 发展不平衡, 造成地区差距较大。目前省内只有10家综合性科技场馆, 多数县 (市、区) 没有科普活动场所, 大部分社区没有青少年科普活动场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科普资源未能共享利用。

2 开展实践活动, 提高科学素质

近年来, 福建省各级领导, 尤为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 取得相当多的成绩。作为一项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科技活动, 青少年科技实践对青少年素质的拓展和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必须全面地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科技实践活动, 真正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2.1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落实相关政策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 促进校园科技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加强对开展青少年科普、科技教育活动的经费投入, 出台相应措施保证专款专用。加强对校园科技活动的规划和指导, 组织专家对科技活动的深入研究, 打造富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活动资源包, 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体验科学的无穷魅力, 引导学生认识科学、体验科学、崇尚科学。同时, 立足于省内中小学的发展现状和办学优势, 认真分析本地区、本学校的有利条件, 充分关注挖掘本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人文资源, 因地制宜, 开展多种形式、富有特色的科技实践活动。

2.2 加强对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和指导

科技辅导员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理解和熟悉程度, 直接影响活动的深度和成效。只有教师自身对科技创新活动有充分的关注和理解, 对学生的培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卓有成效。2011年参加省级科技辅导员培训班的科技辅导员的摸底调查中, 约有67%的科技辅导员, 认为从事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最大困难, 在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借鉴。为此, 学校要为教师开展科技活动创造方便条件, 为他们提供培训、考察、交流、学习的机会, 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 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科技竞赛, 真正规军提高业务水平。同时, 教师在日常教学和实践中, 及时吸收新科技知识并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并善于总结和反思, 就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辅导能力。

2.3 加强平台建设, 整合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

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开展青少年科普、科技教育活动的经费投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科技馆、科普场馆建设, 为青少年参与科技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硬件设施。福建省于2010年4月出台了《福建省科普场馆平台建设规划 (2010~2012年) 》, 从政策上对科普场馆的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和指导, 这将有利于省内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 充分发挥社会科普资源的优势, 促进校内外科技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要加强对青少年科普基地的管理, 配备相应的科普志愿者, 为青少年参与科技实践活动, 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2.4 建立完善的科技活动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 更应包括对教师、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整体评价。要善于以评价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和潜能。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实时跟踪与指导, 注重对阶段性成果的及时跟踪评价。在构建学生评价体系中注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评价、学校评价相结合。学校要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为期末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把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活动, 纳入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教育主管部门把各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情况进行量化评估, 将其列入对学校的综合考评体系, 切切实实让科技实践活动作为学校的日常工作和教学特色, 得到长期的延续和发展。

3 强化沟通协作机制, 营造浓厚校园科技氛围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需要党政统领下的教育、科协、科技等部门的协作和配合。近年来, 福建省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 逐步形成了科协与教育、科技、关工委等部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在政府的组织统驭下, 各相关部门明确职责, 齐抓共管, 形成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合力,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9年, 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 提出必须将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工作"摆到重要位置, 切实抓出成效", 要求"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和管理, 推荐、推动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普活动"。同时, 文件中还提出要在全省开展"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校"建设和评估工作, "争取用5年的时间在全省建立150所省级科技教育基地学校", 通过示范作用, “以点带面, 促进省内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全面开展”。截止目前, 福建省已评选出两批共65所省级科技教育基地学校。这项活动的持续开展, 有力地激发、调动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的自觉参与热情和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全省各地以开设科学教育课程、开展课外科普活动为主要载体, 打造特色校园“科技节”, 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 在校园中形成了浓厚的科技氛围。

4 围绕鲜明主题, 打造富有特色的科技活动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 涉及到各个不同的领域学科和专业。各地在实践探索中,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逐步形成几个有特色、可推广、实践空间富有弹性的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比如, 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等。近几年, 福建省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开展了“节能”、“节水”、“节粮”、“低碳”等一系列科技活动;再如, 结合当地传统特色、旅游资源、优势产业进行探讨, 如推进福安市五节芒蘑菇栽培的调查与对策、永泰名山室调查研究、历史红茶“坦洋工夫”的调查研究、家乡节日大盘点、家乡中草药及生活小药房的调查等等;第三个主题是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如厦门快速公交 (BRT) 运营系统调查, 限塑令执行情况调查等, 一定时期内民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还有, 结合学校经常性科普教育的专题开展研究, 如电子刊物纠错、无线电测向活动、我与消防手拉手等等。

5 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围绕上述关键主题开展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 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而且也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出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

(1) 组织与实施规范到位:各主办单位重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注重科技实践活动过程中研究课题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同时把资料的整理梳理作为对学生进行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科技实践活动细节的强调与把握, 培养青少年初步的从事科技活动的规范意识。

(2) 提炼设置鲜明的活动主题, 力求科技活动内容清晰、目标明确、步骤和方法选择恰当有效:各地各学校及其科技辅导老师, 注意从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青少年的家庭和所熟悉的生活环境, 以及他们所兴趣爱好的方面入手, 提出符合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科技活动方案, 反复论证、集思广益、务求获得活动的最佳效果。同时把知识、思想、品德等教育内容, 通过活动融合起来, 既提高了青少年的知识层次和科学素养, 又能够自然地引导中小学生, 从小关注生活、热爱传统文化, 树立起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生活的自豪感。

(3) 注重活动周期与教育效果的调适:在科技活动中, 学生在指定时间内经历查找资料、搜集数据、动手做实验、走访或发放问卷、请教科技专家、分析调查数据和撰写调查报告等一系列过程, 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促进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经验的融合。

(4) 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 挖掘整合科技活动资源资源, 凸显了地域特色, 服务于区域发展。

6 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在改进措施的实施过程中, 福建省自2006年至2011年开展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近六年福建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践活动也获得逐年增多的奖数 (见表1) 。实践证明, 改进措施卓有成效。几年的运行, 全省各地区的中小学校, 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实践活动, 不断提高了青少年科技刨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 结语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在目前国家教育资源分配尚不均衡的情况下, 要加强优质学校、城区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帮扶。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投入。“以人为本”加强对科技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 培养一支富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较强责任感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进一步推广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 促使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大踏步地提高和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

[2]王淑云.依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技信息, 2010 (25)

[3]丁邦平.反思科学教育.中国教育学刊, 2001 (22)

篇9: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案

【关键词】 综合实践 科技创新 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1-117-02

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面向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位学生的特殊需求,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开放的学习途径和发展空间,其课程目标与内容都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去向的变化不断生成,随之新的主题也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与体验不断加深,创新性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

而科技创新活动也是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能力、设计能力、制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在小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基于两者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不难发现两者都有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进行进行培养,有相通的地方。它们都是体现现代的教育观,是学生在“做中学”的活动,能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收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者的活动涵盖的领域相同,在整个过程中都体现了创新教育,是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和重大改革,而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我们既不能将两者等同在一起,也不能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科技创新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如何与科技创新活动相融呢?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点子的含金量

点子就是想法,金点子就是好的想法。我认为科技创新最独到之处就在于:有金点子——好的想法!那么,学生好的想法是怎样培养出来呢?这恰恰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各类课型中培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通过认真落实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多讨论问题、多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反复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对事物的辨析能力。继而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发现身边的事物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可以改良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质量。最后,引导学生提供文字形成点子。那如何才能有科技创新的点子呢?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科技方面的点子。

记得在2012学年,全国掀起了垃圾分类的热潮,我校也开展了一系列垃圾分类的活动,而我在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里,开展了主题活动《垃圾分类我能行》。在当时的一节交流课上,很多同学都提出了自己进行垃圾分类的方法,但是,有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环卫工人非常辛苦,既要扫地又要把垃圾一样、一样地分好,放在不同的垃圾袋里,大热天……老师,我看到也非常难过?”我说:“那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帮他们?”有的同学说:“我们自己先主动分好类。”“除了我们能自己做好分类,能不能想出一些东西,不用清洁工做得那么辛苦的?”有的同学说:“如果有一种机器能帮帮他们把垃圾分类就更好了。”有的同学说:“如果有一种机器既能扫地,又能把垃圾分类,就更好了。”……我问:“同学们,你们能想象这是一部怎样的机器啊?”有同学说是机器人,有同学说是垃圾车……最后,有个叫莫家豪的同学说:“具有智能的既能扫地,又能进行垃圾分类的车,而且这种车如果能把回收后的垃圾立即进行处理,会更好!”有同学说:“哪有这么好的车啊?”我说:“现在做不出来,不等于以后做不出来。嘉豪你的想法很好,你马上把点子写下来。”……就这样,嘉豪把点子写下来后,我知道他有绘画的特长,最后利用课余的时间指导他进行了科幻绘画的创作,创作了科幻绘画作品《智能垃圾分类再生车》参加了第28届青少年科技大赛,结果得了全国一等奖。好的想法,就是这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出来的。

二、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各学科科学知识的学习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科技创新独到之处不仅在于:有金点子——好的想法!还在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要求他们有大量且广泛的知识才能支撑他们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制作一把《多功能伞》你要懂得设计,设计则和美术有关,你要写一份调查报告,你必须懂得统计,这就和数学有关,语言表达的过程则和语文有关……所以,科技活动所需要到的知识涵盖着各个学科。而这些知识哪里来呢?怎样才能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呢?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去运用!在《番禺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意见》中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主题活动为线索展示的“问题体系”课程,“问题”是课程的主要内容。因而,学生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带着问题進行阅读,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进行思考,运用在读书过程中汲取到的知识,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关系中,让我们清晰的看到:综合实践活动是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打好基础的课程。所以,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就要给学生所需要的知识,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进行有针对性的渗透。如:在六年级《走进“五湖四海”海鲜批发市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中,有个小组想做海洋物种的调查,于是我就推荐他阅读了关于海洋生物的书籍——《我的第一本动物大画册——世界各地的动物》,《海洋特工队——动物真奇妙》,《倾听鲸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海洋生物,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注重科技创新实践方法的指导

科技创新活动,需要学生必須掌握一定的实践、研究方法。如:科技实践活动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收集与整理资料、采访、调查……方法,而这些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只是,科技创新活动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对方法的运用要求会更高一些,要更具有科学性!对收集到的数据更具准确性,对研究的效果更具有效性!所以,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在方法指导的课型上,结合学生研究活动的主题,对学生进行规范指导,要注意重点落在观点的表述的准确性,前后的逻辑关系要清晰,研究过程的方法运用要恰当,报告撰写格式要规范。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资料使用的严谨性、科学性进行一一指导,从而使学生在这些研究方法的指导下,顺利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四、努力开发科技创新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并形成科技创新实践的活动系列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开发中,我结合实际情况,开发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喜爱的科技创新主题系列活动。把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为三个学习模块,分别是:“我与名人”,“我与科学”“我与规则”。其中“我与科学”就是学生喜爱的科技创新主题系列活动。在“我与科学”模块中有科技与环境、科学与未来、科技与创新三个领域。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阅读的需要,与学生一起根据模块与领域里的内容,选取活动主题,如:在2008学年,我校四1班选取了“我与科学”模块中科技与创新领域,并在这个领域中选取了“科技为亚运添姿彩”的学习活动主题,在这读书活动主题探究过程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技书籍与观看有益的科技电影,提高学生对科技的认识,更激发学生对科技与创新的兴趣。

只要我们明确以上几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与科技创新活动就能有效地相融,也只有这样,科技创新活动才能常态开展。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如果学生从小就热衷于思考、动手及创新,我想:诺贝尔奖将离我们不远了!

[ 参 考 文 献 ]

[1]广州市番禺区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番教通【2010】134号2004年10月制定,2010年5月修订.

上一篇:商务饭桌上的礼仪下一篇:小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