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爱打瞌睡学生的教育

2024-05-12

对爱打瞌睡学生的教育(精选3篇)

篇1:对爱打瞌睡学生的教育

一、国际意识及其培养

国际意识,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能够从国际的角度上做出如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规划和反省等一类的意识活动。国际意识的提出,主要是当代国际社会一体化进程加快的结果。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金融贸易愈发频繁、强国与弱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等国际关系日益复杂,捍卫本国政治、经济利益愈发需要站在国际角度思考。

对学生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出于当下时代背景的要求,更是出于对我国国情的考虑。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诸如“以和为贵”、“邻里友好”等中国传统思想对我国政治和经济、文化政策制定带来一系列影响,同时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对于国际格局的认知也有一定积极意义。因而,为了能够站在国际化的世界格局中发扬这类传统思想,对学生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最为核心的是明确国家和国际之间的关系。对本国学生进行国际意识教育的时候,切忌传授极端民族主义、全球主义等偏激思想,这类思想混淆了国家与国际之间的关系。国笔者在此认为,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除了要选择正确合理的材料之外,还需要能够既让学生刻观、理智地看待本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优劣等要素。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做到热爱祖国,能够合理看待祖国在国际社会上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上的地位,进而提出合乎国情的建设性意见。

二、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对爱祖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意义

(一)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容

对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载入爱国主义教育,是丰富其时代内容的最好体现。处于21世纪下的中国,其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文化传播范围广、政治关系模糊化等国际化的国情,是急需要被考量的[2]。这些内容反映了我国处于这一时期下的时代背景,作为21世纪的主要时代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将国际意识载入爱国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展现时代精神这一教育宗旨的最好体现。本世纪的时代精神包括“国际化思潮”,即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不能够仅仅只站在本国的角度上,还需要考虑其它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而国际意识的培养本身就是能够体现这一“国际化思潮”的教育手段,对于爱国主义来说,其能够明显地体现当代的时代精神。

(二)有益于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教育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历代领导人都深刻意识到对外开放这一政策的重要意义,也明确指出国际意识的最要性,一系列理论如邓小平理论下的国际背景分析、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等应运而生。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严密国际意识考量的基础上形成,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爱国主义宣传的主要内容,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来说,国际意识的培养是必不可缺的。

笔者在此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爱国主义的宣传本身就涵盖国际意识的相关内容,如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无论是在宣传教育之前还是之后对学生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都可以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此外,这类具备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本身就处在一个需要完备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有助于启蒙学生对当代中国社会新的理论体系的思考,进而深化学生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从而有益于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教育[3]。

三、爱国主义教育下对学生的国际意识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丰富以我国和国际之间经济、政治关系为主的题材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引入国际意识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使得学生可以站在国际角度思考我国政治、经济,从而做到理智分析国家政治和经济格局上的优劣,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了解我国和他国之间经济、政治关系,这些内容应该涵盖我国政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我国参与的国际政治协商和经济合作、相关的国际组织以及存在优劣等信息[4]。这种题材教育能够让学生明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上政治、经济的地位优劣,国际事务的参与状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

(二)培养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考虑到本国的国家利益。而处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任何一国都不可能总是处于获利的地位上。出于减少国际间争端的要求,对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理智分析国家处于国际大环境之下,具体某一个利益争端下,我国具备哪一些优势、需要考虑他国哪些方面的实力、会引发哪一些国际后果等内容,由于这些事都能够体现国家利益,为了维护国际秩序、弘扬我国“以和为贵”的思想,培养正确的国家利益观的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该重视国家利益观的引导[J].改革与开发.2011年6月

[2]苏晓龙.关于国际意识的理论思考[J].山东社会学.2011年第4期

[3]姜寒.当代大学生的国际意识与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2012第8期

篇2:对爱打瞌睡学生的教育

国内有关学生上课打瞌睡研究报道较少, 且仅限于大学生, 专门研究高职大学生上课打瞌睡的研究较旱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江西省内1所高职院校2个年级、4个专业、12个班的68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选择该校2个年级、3个专业上课经常打瞌睡的6名同学进行深度访谈。共发出问卷680份, 其中男生为47名, 占7.5%;女生为583名, 占92.5%;回收630份。回收率为92.6%。

1.2 研究方法

1.2.1 以班级为单位, 运用整群随机取样法, 采用《大学生上课打瞌睡情况调查问卷》进行研究, 该问卷包括上课打瞌睡情况及成因调查20题, 个人基本资料17题。

1.2.2 研究过程

采用集中团体测试方式, 测试前用同样的指导语讲明测试目的, 匿名独立填答, 以打消学生的顾虑, 问卷当场收回。

1.2.3 统计学处理

问卷收集、筛选后采用SPSS for Window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上课打瞌睡的现状:在一周的课里, 每天上课都打瞌睡的 (≥1次/天) 的占8.0%;有时打瞌睡和偶尔打瞌睡 (1周≤1次) 的各占37.4%和54.6%;上课打瞌睡时完全进入睡眠状态的占15.7%, 闭着眼睛听讲的占22.5%, 边睡边选择性地听讲的占44.4%;对于课上犯困或有睡意时, 直接倒头睡, 久睡不起的占5.6%, 试着坚持几分钟, 实在不行就会睡的占44.0%, 仍坚持听课的占27.4%, 先睡几分钟再起来听课的占23.0%;上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打瞌睡分别占5.0%、22.4%、35.7%;打瞌睡的时间在上午第一节课占24.2%, 第二节课占25.4%, 第三节课占40.4%, 第四节课占10%;下午的第一、二、三节课各占56.6%、31.4%、13.0%;在公共课 (如思想道德) 比较放纵自己打瞌睡 (睡觉) 的占38.1%, 专业课和计算机比较放纵自己打瞌睡 (睡觉) 的最少, 仅占4.5%。有午休习惯的占41.3%;午休时间在15~30分钟和30~45分钟各占34.8%和55.0%;每天的睡眠时间是6~7个小时、8~9个小时、10个小时以上分别为50.2%、45.2%、4.5%。晚上在22:00~23:00、23:00~00:00、00:00~01:00、01:00以后入睡分别占27.8%、59.0%、10.0%、3.2%。

上课打瞌睡的成因:上课睡觉或打瞌睡的原因中, 认为头一天晚上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的占24.0%, 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的占16.9%, 认为教师讲课吸引力不够的占16.1%, 认为课堂气氛沉闷的占14.4%, 认为教师的授课方式太沉闷的占7.0%, 认为教室环境不良 (如灯光昏暗、空气污浊等) 的占3.7%, 认为上述2种皆有的占7.7%, 认为上述3种皆有的占5.4%, 认为上述4种皆有的占2.1%, 认为上述4种以上皆有的占2.7%;在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中, 晚上长时间上网、晚上寝室同学很吵或不按作息时间睡觉、课程很多学习负担重、寝室外环境不好 (如噪声很大, 很吵) 、正在谈恋爱、家庭原因如父母亲身体不好等分别占32.3%、16.3%、12.6%、11%、4.0%和3.9%。认为午休能缓解下午或第二天的学习疲劳, 对接下来的课程能够有精神的占63.0%。

对于上课打瞌睡的处理:有30%的同学希望上课的老师或周围同学给予提醒, 有37.1%的同学希望上课的老师做一些缓解打瞌睡或集中精力的小游戏;上课打瞌睡 (睡觉) 而没有听课, 课后有30%、25.4%、9.4%的同学分别会找、一般会找、不会找同学拿课件或笔记课后学习或复习。

其他情况:有慢性疾病和有神经衰弱各占6.5%和3.7%;对吃早餐的调查发现, 64.5%的学生每天都吃早餐, 28.8%的学生有时不吃, 3.8%的学生经常不吃;对早餐吃的数量调查发现, 吃的很饱或吃的很多占7.2%, 吃的不饱或吃的很少的占15.8%, 吃的很合适或刚刚好占75.9%;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占5.7%, 每周至少锻炼1次占21.5%, 很少锻炼占47.2%, 几乎不锻炼占25.5%。

3 讨论

与本科大学生一样, 高职大学生上课打瞌睡现象也较普遍。本研究高职大学生在一周的课里, 每天上课都打瞌睡、有时打瞌睡构成比均低于某医学高等院校, 尤其是前者, 偶尔打瞌睡构成比高于某医学高等院校 (41.0%) [1]。这可能与本研究的对象主要为一年级 (占60.4%) , 刚刚入学1年的大学生, 对新生活、新环境、新课程充满好奇、激情等有关。

上午打瞌睡的时间第三节课最高 (40.4%) , 下午第一节最高 (占56.6%) 。该现象可能与学生生理、没有午休有关。

公共课 (如思想道德) 比较放纵自己打瞌睡的现象较突出, 而上专业课打瞌睡的现象相对较少 (4.5%) , 提示大学生重专业课, 轻公共课的教育。

对于上课打瞌睡的处理, 大部分同学希望上课的老师或周围同学给予提醒, 或上课的老师做一些缓解打瞌睡或集中精力的小游戏。

本研究显示, 头一天晚上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占的比例最高, 其次为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教师讲课吸引力不够, 2种或以上因素占的比例较高 (占17.9%) 。造成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晚上长时间上网、晚上寝室同学很吵或不按作息时间睡觉 (占48.6%) 。有午休习惯的构成比低于本科生 (86%) [2]。因此, 导致大学生上课打瞌睡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生理上的, 也有心理上的, 有学生方面的, 也有教师方面的。

建议高职院校管理者、学生工作组织、班主任要加强对高职大学生个人品德修养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劳逸结合, 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避免长时间上网。

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管理者、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 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 进一步加强专业和公共课程体系建设, 加大课程体系改革的力度, 尤其是公共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随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 广大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如“慕课 (MOOC) ”、“微课”、“翻转课堂”等, 同时要求教师活跃课堂气氛,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尤其是当学生出现打瞌睡时。另外, 本研究与学生是否吃早餐、早餐数量、是否参加体育锻炼与体育锻炼的频率等没有显著关联。

参考文献

[1]吴敏, 陈清, 聂军, 等.大学生上课打瞌睡的原因调查[J].西北医学教育, 2006, 14 (2) :179-180.

篇3:绘本的秘密——《打瞌睡的房子》

《打瞌睡的房子》的作者奥黛莉·伍德和绘者唐·伍德是一对非常有默契的夫妻,他们用图画和文字共同为我们讲故事,故事讲了在一个让人昏昏欲睡的雨天,房子里的老奶奶、小孩、狗、猫、老鼠等叠在一起舒舒服服地睡觉,却被一只跳蚤叫醒,后来高兴地发现雨过天晴了的事。故事内容虽然非常简单,但重复的句型、叠加的句式,使人很快就能将规范的语言和丰富的词汇记住。另外,这本书中的图画看似都在同一个房间里,其实蕴藏绘者很多的心思,图画中藏着的丰富的细节,通过前后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发现:画面的变化提示着故事的发展;每一页中都藏着的不易被发现的跳蚤,这是整个故事发生变化的核心;跳蚤出现前房间的安静气氛和跳蚤出现后一切都慢慢动了起来,到最后所有的一切都在动形成了对比;书中颜色的变化提示着屋外天气的变化;房间中静态的物品全都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提示着绘者视角的切换……图画和文字共同来讲故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使它成为一本吸引着大家不断研究、不断发现的世界经典绘本,同时也成为绘本教学一个很好的教材。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孩子,正是学习语言、规范语言、积累语言的关键时期,这本书中简单、叠加、重复的语言,却涵盖着丰富的词汇,特别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积累。另外,夸张、幽默的图画中丰富的细节又提示着故事的发展,只要细心观察、比较,就会发现很多隐藏在图画中的秘密,是一本学习阅读绘本方法的最佳范例。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在不断发现的过程中,阅读兴趣被点燃的同时学习阅读绘本的方法,再由课内带到课外阅读中去,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这是我设计本节课教学的初衷。

教学目标

1.积累语言,产生不断丰富词汇的愿望。

2.比较图画中细节的变化,发现图文的秘密,学习阅读绘本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即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学生展示精彩两分钟。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绘本故事,名叫《打瞌睡的房子》

2. 了解绘本获奖情况,激起阅读期待。

【设计意图: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又是获得了这么多大奖的经典的绘本,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直接导入,给孩子的阅读留下足够的时间。】

(二)师生共读故事

1. 阅读封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 阅读故事:教师读文,学生前后比较、看图猜想、复述故事、积累语言。

3. 发现语言丰富的词汇,产生主动积累词句的愿望。

【设计意图:在师生共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复述故事,在引导学生看图的过程中教给孩子阅读绘本的方法:仔细观察、关注细节、前后比较、大胆猜想。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习得方法。】

(三)发现图画中藏着的秘密

同桌合作学习:寻找图画中的秘密。

预设:学生交流跳蚤、动物、天气、环衬、房子、视角等方面变化,发现绘本中图画的秘密。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前后比较的方法读图,发现图画的变化,感受到阅读绘本过程中细节的重要,在发现的过程中获得阅读的快乐。】

(四)总结拓展

1. 出示封底评论,结束本节课的阅读。

2.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3. 推荐读更多“信谊”出品的经典绘本。

【设计意图:总结今天的阅读的故事,总结阅读绘本的方法,并能让这种方法在孩子们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中得以运用;为孩子们推荐更多经典的绘本作品,让他们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板书设计

摘要:在一个让人昏昏欲睡的雨天的故事,房子里的老奶奶、小孩、狗、猫、老鼠等叠在一起舒舒服服地睡觉,却被一只跳蚤叫醒,后来高兴地发现雨过天晴了。绘本故事内容简单,但重复的句型、叠加的句式,可以让学生熟悉规范的语言,记住丰富的词汇。图文并用,相辅相成,生动有趣。

上一篇:姚明年读后感下一篇:计算机_操作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