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住房的调查报告

2024-05-24

关于住房的调查报告(精选9篇)

篇1:关于住房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住房建设的调查报告

学号:***调查人:***指导老师:***

时间:2013年10月02日——2013年10月03日

地点:***

正文:

【关键字】

农村;住房;问题;工作

根据政治理论课程的要求,我利用国庆假期,选择自己的家乡,开展了以“农村住房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家乡的基本情况。我的家乡位于***。根据党中央提出的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家乡的整体面貌有了较大地改善,但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房屋是村民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的基本场所,有了钱,首先要盖房,是中国农民的传统。住房在中国农民的心中有着较重的地位,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正确地解决住房建设问题是重中之重。

农村住房建设中的问题:

一、村庄布局相对散乱,旧村面貌有待改善。目前,农

村住宅由于分散建设,没有形

成一个整体的村庄形象。村庄

四周新房林立,村内破破烂烂,布局散乱,形成了“空心村”。

旧村、空心村布局混乱,道路

不畅,配套缺乏,卫生较差,与新农村建设极不相称。新农

村建设面临着“年年建新房,年年不见新农村”的尴尬局面。

二、农民正常建房需求量大,建房用地得不到保证。近年来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农村私人建房用地从严审批,而相应配套政策却未及时跟上,导致一些符合建房条件的住房困难户无法申请宅基地建房。而这些农户当中许多又属于无实力到集镇和城区购房,迫于无奈在本来应该拆除整理复耕的旧村庄内,再次进行翻建加层,甚至未批先建,给村庄建设和宅基地整理复耕工作带来极大的被1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4动。

三、违章建筑势头难控,“一户两宅”情况普遍。近年来,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农村宅基地和农村建房的管理力度,但农民建房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仍十分突出。部分农民违章搭建、扩建、翻建房屋,企盼在今后旧村改造、征地拆迁中得到更多的补偿,从而使得违章建筑越来越多。同时,农村建新不拆旧的情况十分普遍,部分农民建了新房不拆旧房。

四、农村建房用地困难,新农村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新农村规划点集中建造村民住宅,必然涉及农户之间宅基地调剂问题。由于群众“恋土”心态较为严重,村民补偿要求高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村民之间难以达成调剂共识,导致土地征用、调剂难以实施,农民建房无法供地,无形中加大了村民建房的难度。部分村民借土地征用之机,对拆迁安置提出过分要求,不给满足就不让征地,阻碍建设,也是导致农村建房用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做好路、排、水、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房后基础设施配套不及时,提供配套后相应设施不完善或档次不高,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民进入新农村生活的意愿。

根据调查成果,结合老师的指导,我认为,农村住房建设作为加快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多层次推进农村住房集聚建设和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的同时,应不断完善相关体系、机制。

特别是要加快完成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鼓励村庄整理,优化资源利用。加快改造步伐,允许以房屋置换土地,获取建房指标,加大宅基地整理力度,盘活闲置建设用地。土地整理后增加的农用地要全部用于农民建房,把节约出来的土地收益主要用于农民社保和小区配套、物业管理资金以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是科学合理分配建房指标,加大帮扶力度。用地指标分配,优先考虑并保证一定比例的指标用于农民住宅建设,切实解决农民住宅建设难。对无力建房的困难户、危房户,可通过村集体统一调剂农户新建住宅后闲置的部分旧房,安置一批无力建房的无房户、危房户,确保其居住安全。

三是统筹协调,突破农民

住宅建设的规划制约。要在现

有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

优化村庄规划点布局。坚持长

期性原则,为农村住房改造建

设和其他建设预留发展空间。

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原则,统筹

考虑农村生产生活需要和公共

服务配套,方便群众的生活。

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公

寓的建设。坚持同步规划原则,在编制农村新社区布点规划的同时,抓好旧村改造利用规划和宅基地整理复垦规划,使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和宅基地复垦工作得以统筹有序推进。坚持节约用地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村庄规划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努力实现农村住房建设新增用地与建设用地复垦土地总量平衡。/

4四是打造平安工程。坚持“凭图施工、内行人建房、凭合同审批”的工作要求,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加强施工队伍和施工环节管理,将规划区农民住宅建设管理从土地使用审批、登记延伸到建筑施工管理。加强农民建房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引导农民科学建房,提高农村房屋防灾能力。建立健全农村建筑安全、工程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村镇建筑工匠的培训和资质管理,推行建筑许可证制度,坚持有图施工、持证上岗、按图施工,保证农民住宅建设的安全与质量。

五是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及法律监督作用。避免打着新农村建设的旗号,侵犯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破坏土地资源。依托旧村落的现有规模进行改造,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的发展模式。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利用新农村建设政策,破坏土地资源,大搞房地产开发的政府部门和其他人员,坚决给以严厉的打击。确保党的农村经济改革路线顺利的进行下去。

最后,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2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新农村住房建设问题的背后是深植于中国农村的土地问题。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切实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党的农村经济改革路线,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建设水平;有利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为城乡建设发展赢得空间;有利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案例应用版)[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2] 江华, 杨秀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3] 韩俊.中国农村土地问题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9.[4] 马艳敏.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调研报告[R/OL].[2013-11-9].附:实践日志

关于农村住房建设调查的实践日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 4/ 4

签名:

篇2:关于住房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及背景

房,衣食住行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时候是否有房子甚至会关系到一个人乃至一家人的幸福和他们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存在感的体现,因此住房问题便成为人们口中经久不衰的话题。

30年来,关于房子,有太多的变化。从土房到盖板房、从木头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住房条件的不断变化正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

此次,我们进行有关居民住房条件的调查不仅是为了了解居民近几十年来住房条件的变化,了解居民收入水平和住房情况间的联系,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深化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所教授的内容,了解改革开放对于住房条件的变化的重要意义以及人们对现有的住房条件的想法和对未来住房政策及条件的展望。

于是,我们小组就此课题在学校周围的水木阳光小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希望能得到得到对这次调查目的有帮助的信息。

二、研究方法

在此次有关居民住房条件的实践调研中,我们小组采取了多种方法多管齐下,同时根据我们研究的目的与数值收集的需要,我们设计了问卷,并通过进入小区分发并回收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

在我们此次研究中,我们主要通过问卷的分发与回收、网上收集资料和相关文献查找等方式来为调查搜寻数据和提供参考。为了便于数值收集,我们主要从五个维度来设计问卷:居民房屋的拥有情况、居民居住地的地理环境、居民居住条件与过去的对比、居民对现有居住条件的满意度和未来对住房质量的要求。其中前三个维度为选择题,我们特地设计了多个选项以及数个多选题以共选择,而住房建议为开放性题目,这也是为了方便被调查者自主回答,也使我们能够获得更广泛多样的政策建议。

我们在分发的的时候分发给各个人群,包括外来打工者、毕业大学生、普通工薪阶层和较高收入者,以方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各个阶层的想法与看法,可以对结果做出最客观的评定。

为了能通过问卷调查搜集更多的资料,在我们前往水木阳光小区分发问卷的同时,我们会随机地和被调查人员进行聊天访问以更多地了解人们对住房条件变化的认识和对现在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通过实地分发的方法来搜集资料(发放时间为2012年4月27日),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调查对象在水木阳光小区随机地选取,总体样板为30 人。发送与回收问卷共30份,总有效问卷 30份。

为了调查居民的住房拥有情况和地理条件,我们将问题分为对居民年收入、学历、人口以及是否有房数量及是否想再买房多个方面来调查,而居民对住房的满意情况和现有住房与过去的区别则通过开放式问题和多选题来得到更全面的信息。

1、居民住房条件现状

(1)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和住房之间的关系

在调查现有的住房条件情况上,我们通过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住房数量、住房面积、受教育程度等一系列相关因素研究居民现有的居住条件,根据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大部分居民的年收入在2~12之间,占了总人数的76.7%,其中更以2~6万为多,而2万以下

和12万以上则只占了小部分,相对高收入的12万以上人群只占了3.3%,与现在镇江平均6000元/㎡的房价来说,明显是不够的,再加上大部分居民家庭人口在3口以上,也就是说要基本满足一个家庭的住房需求,家庭住房面积最起码要70平方米,不算装潢费换算一下的话,就需要家里不吃不喝最起码5年以上,但是从数据显示,60%的住户的住房面积在80~150㎡,由此可见,住房条件正在逐步的恶劣,当然,并不是说住房条件一直十分恶劣,从网上查找的90年代的数据来看(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仅有5.61平方米,1988年也只有8.83平方米。),目前的住房情况其实有很大的改善,使过去拥挤的住房情况不再成为人们的困扰。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在住房政策上的调整还是给居民带去了极大地便利与好处,使人们的衣食住行得到了最大化的改善。

(2)居民的满意情况

在调查现状的同时,对居民满意度的调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经过问卷调查和与居民的访谈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居民的满意度一般都处在比较满意和一般上,约占了78.1%左右,而不满意的情况基本集中在小区本身的缺陷上,仅有5%的居民不满意是因为生活设施不完善,可见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住房条件越来越完善。

2、居民现有居住条件与过去的对比

有关于现有与过去的对比,我们将问题都集中在一道开放式的多选题内,让人们更精确、全面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答案。根据调查问卷显示77.8%的居民认为家居装潢与绿化都变好了,100%的居民更是认为交通便方便了,教育配套更好了,由此可见不仅是住房条件,同时其周边的许多设施,包括衣食住行在改革开放的不断进程中越来越好,这些也都反作用于住房条件,使住房条件更趋完美。但是居民中55.6%的人认为住房面积变小了,然而根据网上的资料对比,这样的数据明显与现实情况不符合,于是分析题目后,我们认为该题目的设计仍有不合理之处。

3、居民对未来住房条件的展望

针对未来展望问题,我们设计了两方面,包括对于房价及其政策、住房设施及周边条件。对比现在的房价可以看出大部分居民希望房价能够维持在现有房价的较低平均水平,也就是6000元/㎡及以下,同时从问答题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居民希望国家能出台控制房价的相关政策。对于设施及周边条件,从问答题及选择第8题可以看出,居民对于地段和教育配套要求较高,对于地段的总体要求也集中在基础设施完善和交通便利方面。

因此,我们觉得国家在制定住房政策时可以优先考虑调控房价,并且开发商在建造住房时可以优先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同时要保证小区基础设施的完善。

四、小结

住房问题始终是一项关乎民生社稷的一个大问题,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大改善,80年代的“居者忧其屋”已经转变为现在的“居者有其屋”,但是在现在的经济状况下,人们仍存有无房且买不起房的境地,住房问题仍然不可忽视。那么,在改革开放很大程度改善住房条件的基础上,我们又该如何在现在经济略有膨胀的情况下完全解决住房问题呢?我相信,这需要所有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方能完全解决!

现在的水木阳光小区图片

镇江老城区图片

感想:

1.愁不完的房子

说到房子,那无论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那都是一个让人烦心的事,真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七八十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前,城里人住着筒子楼,乡下人住着茅草屋,好一点就是小平房,可无论什么房,都脱不了三点:挤、破、吵,也许还有第四点,脏。于是,那时候有工作没房的就愁着怎么住上单位分的房,而有工作有房的又被家里人烦着下次分房换套大点的,至于农村呢,那就更是想着怎么多赚点钱,多攒点材料,好把茅屋换平房,省的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吃饭桌子下面一窝鸡。真是愁也愁不完!

就这么愁到了改革开放,终于政策改了,房子可以买了,土地是自个的了。于是家家户户但凡手里有点闲钱的,甭管是买的盖的,反正都住上了更大更好看的房子,于是这房子愁的也少了,都说改革开放好啊,中央政策好啊!可是啊,这到了2005年后啊,人们又开始愁房子了。为什么呢?拆迁和涨房价呗!要拆迁的愁着怎么才能使自己的房子赔到更多钱,而不要拆迁的呢,有的愁着怎么不被拆,有的则愁着怎么被拆掉。可这还不是最愁的,最愁的是,这房价怎么长那么快,就跟坐了“神五”似的,一眨眼就望不到顶了,于是父母愁着儿女结婚怎么买房子,儿女愁着找钱买房子„于是,涌现了一大批的房奴。可是房价不见降,这愁也就没个头。所有人都愁着啊,房子,你啥时能不让人愁啊!2.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就住房条件进行了一个小区的问卷调查。

不难发现小区居民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只有极少数的居民收入低于2万,这些收入较低的居民,都没有自己的房子,都是租住在这个小区。而大多数居民都已经拥有一到两套房子,还有家庭的人口不同影响了居住面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居住的条件也提高了,他们对现在的居住条件还算可以,但由于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对目前的居住状况仍有不满意的,较多的人觉得物业管理不够好,不少的人觉得距离市中心远了点,还有住房面积小,户型不好和小区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也是居民对其不够满意的原因。这些不满意因素多数来自开发商,不能满足居民的要求。所以居民有着自己理想的住房条件,他们希望住的地方靠近单位,方便上下班;靠近市中心,方便购物;靠近学校,教育设施齐全,对孩子教育好。

从问卷中还可看出,对住房政策了解的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好多人对住房政策不了解,可是都希望政府可以调控房地产,稳定和降低房价,现在的房价还是很高的,致使有了房奴。

住房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房价太高,让好多人望尘莫及,只能租住房子,慢慢存钱买房子,还有人买了房子可是是贷款的,贷款的利率不低,每个月还要还贷款,压力不小。所以,政府必须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来解决住房问题。

3.我本来对住房不太了解,现在通过这次做的报告对住房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没想到改革开放以来,就住房情况中国已经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了。当然有的变化人们很高兴,同时也很乐意接受,但有的变化太大让一些人很难一下子适应下来。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住房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我家住房从以前的小平房变成了三层楼的了。现在住房周围也种了好些花草树木,环境越来越好了。现在人们大多喜欢住在基础设施齐全的地方,靠市中心,靠学校,方便购物以及孩子上学。也有人喜欢住在郊区,我家就是的。住郊区安静,环境更好些。

虽然现在住房条件越来越好,但还是有些不太好的。通过这次报告我知道了,原来要买一套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不少钱。改革开放以来,房价在不断上涨,人们买房越来越不容易了,往往需要贷款,而人们工资似乎没怎么涨,造成了物价与工资的不平衡,使得有些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要打拼好久才能买一套房子,让学生有很大的压力。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住房条件改善了,但我觉得政府还应该宏观调控,不要让房价涨的太高,让更多的人不为房子而烦恼。

篇3:关于住房的调查报告

一、全市扶贫对象住房困难状况

根据2010年底调查数据,全市共需改造农村危房14.6万户(其中新建11.9万户,维修加固2.7万户),全市农村现有160多万农户,危房户占了农户总数的9.1%。住房困难群体主要是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这部分人大多是因灾因病致贫,且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基本没有经济来源。住房状况主要表现为:一是以土坯房居多,住房困难户中,居住土坯房的占80%以上,这些房子多为上世纪60至70年代建造,少数甚至是解放前所建的老屋,大都未粉刷、未整修,因白蚁侵蚀、木料腐朽、墙体裂口等状况,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住房面积小,人均不足10m2,农户一家老中少三代7-8口人全部挤在不到50m2小房子里的为数不少;三是房屋质量普遍较差,经不住大风大雨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全市每年因灾倒房面积在60万m2以上;四是很多房屋位于偏远山区,居住分散、村落杂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不畅,农村居民普遍使用简易厕所,大部分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供水、环境卫生、污水与垃圾处理等问题突出。

二、赣州市解决扶贫对象“住房难”的主要做法

针对全市扶贫对象住房困难状况,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发改、财政、规划建设、扶贫和移民、民政等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帮扶力度,2009年和2010年共计完成15821户农村危房改造。主要做法如下:

1、做到“三个落实”。

一是落实组织保障。赣州市、县、乡三级都成立了高规格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调度、强化督查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措施,确保了农村住房困难户危房改造工作的扎实稳步推进。二是落实资金保障。09-10年共争取上级建房补助资金17403.1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补助1582.1万元,政府补助平均每户建房户1.2万元的建房资金;制定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发放管理办法》,设立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专户,通过一卡通及时将核定的建房补助资金发放给建房户,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行;积极采取措施,通过银行信贷、社会捐助和农户自筹等多种渠道筹措建房资金。三是落实帮扶措施。结合全市正在深入开展的“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通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举措,积极帮助扶贫对象解决建房困难。如上犹县实行“三帮”、“五帮”制度,“三帮”即:一名县直机关干部、一名乡镇干部、一名村致富带头人共同帮扶一户建房困难户;“五帮”即以上三人负责为建房困难户帮选址、帮找施工工匠、帮运建筑材料、帮1500元建房资金、帮监督安全质量。

2、坚持“四个注重”。

一是在布局上注重以规划引领农房改造工作。把解决扶贫对象基本住房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对有条件的区域本着安全、经济、环保、省地的原则,提倡适度集中连片建设。二是在建房对象的确定上注重程序到位,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严格执行申请、评议、公示、审核、审批及备案等程序,通过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等方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注重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建房优惠政策,规划、国土部门在宅基地审批上,除原则性规定外,对扶贫对象建房的宅基地审批给予特殊照顾,同时简化手续、减免相关费用,并免费提供图纸资料;财政部门确保按期及时拨付建房资金;林业部门减免育林费,对自有木材经审查后给予免费放行;供电部门协助实施供电线路改造;金融部门帮助符合条件的建房扶贫对象办理建房小额贷款。四是注重创新农房改造新模式。分散建设就地安置模式,对于有能力自行建房的扶贫对象,政府补助的建房资金打到“一卡通”,由其自行筹划建房,政府主要帮助搞好规划、提供技术指导。村委会代建模式,在建房户自愿的前提下,由村委会代建房户统一请施工队伍,统一新建房屋,这样建房户省心省事,又确保了房屋质量,加快了建房进度。

3、严把“五个关口”。

一是严把对象选取关。搞好调查摸底,区分轻重缓急,严格工作程序,实行阳光操作,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的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问题。二是严把建房选址关。遵循原址加固、就地重建、就近新建的原则,把农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有机结合,统筹考虑,统一规划设计,科学划定建房区域,做到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充分利用原有老宅基地、空闲地建房。三是严把工程质量关。制定了《赣州市农村危房改造上,按户均90m2计算,一年需建房用地2 7 0 0多亩,省里给的农民建房用地指标竣工验收标准》,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程质量监督组对房屋新建进行指导和工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保障房屋施工质量。四是严把资金使用关。坚持“专账管理,封闭运行”原则,做到资金专款专用、分账核算,组织监察、审计等部门定期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五是严把居住环境关。按照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的农村居住小区要求,遵循“水电配套、人畜分离、建一绿一”的原则,完善配套设施,优化人居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

1、分配指标偏少,改造任务重。

“十二五”期间,全市需改造农房14.6万户,五年内平均每年要完成2.9万户,按照目前国家、省分配我市每年约1.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指标测算,五年只能完成7.5万户危房改造任务,全市还有将近7.1万户贫困农户在“十二五”期间难以解决基本住房问题。

2、补助标准偏低,农户建房难。

按现有政策,户均改建房60m2,每平方米按600元造价计算,则每户建房最少需投入资金3.6万元。目前,户均1.2万元的建房补助资金,对于无生活来源或少生活来源的贫困户而言,仍难以筹集到足够的建房资金。

3、建房用地紧张,供求矛盾突出。

全市每年有建房需求的农户在2万户以全市每年只有1200亩,缺口1500多亩,造成出现很多农户未批先建现象。

4、地方财力弱,资金压力大。

我市多数县(市)非常贫困,若建房配套资金按西部政策延伸县8:2比例和非西部政策延伸县6:4比例,则我市财政需配套资金2.4亿元,大大增加了财政的压力。

四、解决扶贫对象“住房难”的对策建议

对策建议一:加大扶持力度。鉴于赣州市扶贫对象住房困难户多、农房改造任务重的实际,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增加我市每年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我市扶贫对象“住房难”问题。鉴于赣州属于革命老区、地方财力非常困难的实际,取消我市西部延伸县8:2比例资金配套,改由省全部配套,非西部延伸县则按8:2比例由省、县给予资金配套。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房改造补助资金标准,缓解农村住房困难户建房资金压力。充分考虑赣州农村人口多的实际,增加我市农村居民建房用地指标,解决供求矛盾突出问题。

对策建议二:拓宽筹资渠道。在充分整合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移民搬迁、灾民倒房恢复重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等政策性资金、资源支持贫困农户农房改造的基础上,按照“规划到村、扶贫到户”原则,探索建立安排财政扶贫资金专项用于支持贫困户建房机制。对于无生活来源或少生活来源的贫困户而言,户均1.2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远远难以满足贫困户的建房需求,建议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安排扶贫对象建房补助专项资金,符合条件的农户每户补助2万元用于解决建房建房资金不足的问题。按户均建房60m2、每平方米600元造价计算,每户建房需投入资金3.6万元,政府补助资金达到3.2万元以上,这样能够使得经济极度贫困农户也能有足够的建房资金解决基本住房问题。

对策建议三:强化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将解决扶贫对象基本住房作为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市、县、乡镇进行表彰与奖励。加强经费保障,给予必要的专项工作经费,将解决扶贫对象基本住房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强指导与服务,省、市、县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充实力量,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农房改造中遇到的有关技术问题。

篇4:关于住房保障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一种类型住宅,它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提供给特定的人群使用,并且对该类住房的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给予限定,起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

一、近年來我县住房保障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住房保障工作启动于2008年,项目实施以廉租房建设为主,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租赁补贴发放多种方式并举的住房保障模式。从2008年至今,共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6016套,发放租赁补贴15480户次,极大改善了我县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

在廉租房建设上,我县采取新建、回购、改造等方式,共投入建设资金14270多万元,新建廉租房2007套。建设过程中,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项目的选址、环评、立项、规划、设计等工作,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履行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贯彻工程建设强制性管理标准,确保廉租房建设质量。同时严格项目资金审批管理,做到项目资金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确保国投专项资金规范有效使用。

在公租房建设上我县及早准备,提前规划,抓住工业园建设发展的有利契机,主动与工业园管委会联系,采取项目资金补助与规费包干等 优惠政策,积极动员各工矿企业,新建了工业园孵化中心、海济药业、喜多多、科力嘉纺织、家益食品、赛隆药业等2500多套公租房。

在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中,我县借助旧城改造和平垸行洪的大好机会,先后完成了沿河北路城市棚户区改造与桥东沿河路城市棚户区改造。沿河北路城市棚户区改造共投入资金2.4亿元,异地安置383户;桥东沿河路城市棚户区改造共投入资金1.6亿元,完成棚户区拆迁496户,其中进行货币补偿102户,异地安置394户。

在安置房建设上,我县结合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需要,先后新建了人和花园安置房276套,新建了天福花园安置房60套,新建了城关镇新华苑安置房72套。

在租赁补贴发放工作上,自2008年以来,对县城关地区低收入家庭共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5580户次,累计发放补贴金额1877万元。在发放过程中,我们会同城关镇及街道严格准入、坚持公开公示、实行打卡发放,较好地做好了这一工作,真正让我县低收入家庭在住房租赁补贴上做到应保尽保,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在实物配租上,为确保我县廉租房分配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合理,我县先后制定《华容县城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物配租相关规定》、《华容县城关地区廉租住房退出和监督管理细则》等文件,明确了廉租房申请条件,准入机制等。

在廉租房分配上,我们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即坚持条件优先原则,坚持自下而上原则,坚持公开公示原则,坚持集体审批原则。优先特困家庭,优先申报较早的家庭,优先城关地区多年长住无房户,优先一家一室的家庭;严格按照自下而上的程序,先在街道居委会进行申请,并由街道居委会进行资格审查,城关镇住房保障办公室进行复核,再由县住房保障领导小组集体审批后进行公开公示,最后由县公证处现场公证进行抽签分配。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通过这几年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尤其是廉租房的建设分配与租赁补贴发放,确实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关地区部分住房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但客观辩证地分析,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个别单位总认为保障房是房产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所以在执行县委政府要求、报批相关手续上不能做到特事特办,导致项目建设时间拖得很长,而上级部门的目标考核又相当严格,所以,房产部门总感觉工作压力很大。二是廉租房的分配及后续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作为符合廉租房入住条件的对象,如何申请、审批、分配入住,本来有严格的程序规定,但这些人要么找领导打招呼、要么找信访提诉求,可以说申报的人数是相当多,接访处访的任务也是相当之重,再加上部分涉军、涉残、涉拆人员的介入,情况更是复杂。而全且每年新建廉租房的数量却双相当有限,远远满足不了上述对象的需求,所以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三是宣传的工作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虽然房地产部门这几年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开辟专题宣传电视台、在各街道张贴政策宣传知识图片等方式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宣传,但市民对此了解还是不够,有的也根本不按程序进行申请。四是主管部门工作的压力很大。由于省市每年下达的住房保障性目标任务较大、考核较严,并且涵盖的范围较广,而房产部门的人手又有限,再加上很多需要县本级配套的资金又无法到位,导致了项目建设偏慢、供需矛盾突出,工作压力较大。

三、对住房保障工作的建议

篇5:关于申请住房的报告

本人名叫吴朵云,女,现年76岁,城镇户口,家庭妇女。老伴是教师,去逝多年,加之年老体弱,并身患高血压、白内障、脑血栓、脑梗塞等疾病,成了一个十足的药罐子。平日生活全靠唯一的女儿接济,生活十分困难。现在无住房,借居在(一中购买)老百货仓库危房。根据国家政策规定,本人具备享受住房条件,请求上级给予批准为盼,我将万分感谢。

申请人:吴朵云

篇6:关于申请廉租住房的报告

尊敬的领导:

我名吴驰佳,48岁,从教28年,现为三阳乡苏白小学教师。因家庭特别困难,现特向领导提出贫困补助申请报告。

我于1993年与三阳乡小洞村油铺组村民宋文兵结婚。结婚时,夫家生活条件非常困难,丈夫在建筑工地做小工,没有积蓄,上有80多岁的婆婆,一家三口就挤在两间有了数十年的泥筑老屋中。婚后,两个子女先后出生,家庭负担更重。2007年,婆婆过世。2004年,两间老屋垮塌,因丈夫收入低,两个子女上学开支又大,家庭经济拮据,无力重建,我们全家开始租房生活。2004年我调到城关附近工作后,搬到县城租住,为节省租房开支,全家只得租住在隔热层。2005年,丈夫发现患有胃癌,2009年,丈夫去世,给我们母子三人留下因治病欠下8万元的债务,至今无力偿还。丈夫去世后,我靠自己不到2000元的工资,苦苦支撑着家庭开支和两个子女一年大约3万元左右学习生活费用,经常入不敷出,东扯西借,日子过得异常艰难。目前,两个小孩均在岳阳读书,尚未毕业,我仍租住在新法院侧的隔热层。债务由8万元上升到10多万元。现特具报告,向领导提出贫困补助申请,恳请领导关心照顾,批准我的申请,不胜感激!

篇7: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调查报告

我于2010年7月20号至2010年7月23号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走访了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区某某镇的一些家庭(该镇有许多外出务工的人员)。此次调查共走访14户家庭,完成调查问卷8份。

此次调查虽然完成的问卷很少,调查范围也很窄,但得出的数据还是集中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当然这些现象和问题仅仅只能反映该镇或是该村的情况。在此我以我的调查所得为材料,将我得到的数据反映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我了解的8个对象其中30岁以下(不含30岁)2名,30岁(含30岁)至60岁(含60岁)5名,60岁以上(不含60岁)1名。8人中7人已婚,仅一人未婚(年龄28岁)。8人中仅一人拥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而且仅为初级,8人中仅有一人接受过高中或中专教育(此人为拥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者),其他均为初中及初中以下。8人中4人从事建筑行业,2人从事运输业,1人从事餐饮,1人从事居民服务业,所在单位均为私营企业。8人中5人工作地点为武汉,2人本地,1人在外省就业。8人中7人年收入在10000元至20000元之间,1人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下。8人中6人名下有承包责任田,2人没有承包责任田(年龄30岁以下)。

二、住房基本情况

8人中6人为租赁房屋(均为合租),2人为企业的集体宿舍,租赁房屋面积均不足100平方米,房屋人均使用面积均不足10平方米。租赁房屋的地点,城中村私房的为4人,城乡结合部的为2人。居住房屋的通风采光条件一般,公共卫生很差,没有公共垃圾箱或有垃圾箱却无人清理。居住房屋都有彩电,而其他电器则或有或无。

三、住房意愿情况 住房倾向方面,7人选择了个人或家庭租房,1人选择了工棚(雇主硬性要求)。关于选择个人或家庭租房的原因,选择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便于随着工作的改变而搬家的居多。对于如何处理农村家里的住房,4人选择出租,3人选择卖掉。对于将来打算在何处定居,5人选择了回农村老家,3人选择了目前城市。

这次调查我只走访了14户家庭,但给我的感触是很多的。用某某的话说就是农民真穷,农村真苦,农业真危险。就拿一个普通的六口(夫妻二人,两个孩子及两位老人)之家来说,两位老人到了60、70岁了还要为生活而奔波,老爷爷到工地去看东西一个月600元至700元的工资要供两老的生活开销,为了节约开支老奶奶还自己种着菜,而夫妻两人一个月加起来2000元到3000元的工资要供自己及孩子的开销,基本无法补贴老人,逢年过节赶情答礼,生活就更拮据了,有时不得不举债过日。现在物价在不停地涨,工作又是临时的,生活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是度日如年。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跳出农门,不要走他们的老路。每每听到类似的诉说时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一是为他们的艰辛生活表示同情,二是为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怒,三是因自己的爱莫能助黯然神伤。幸好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还有低保的实行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补贴范围及力度仍有待提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他们最后的保障,而如今许多不法的开发商打着新农村建设的牌子征用农民的土地,使他们成为了无地的农民。以前产粮的高产田变成了小区或是工厂。老人们忧心忡忡地说,这样下去以后哪来饭吃。他们的话使我也不禁思考,是啊,都变成了小区和工厂以后吃什么了?但愿老人们的忧虑不要成为现实,我们要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

人多田少,许多人不得不外出打工。如今许多工厂对职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像我调查的8个人他们就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进不了待遇好的企业,只能到建筑工地上打短工,或餐饮运输企业,工资不高而且经常担心被辞退,心里压力很大。由于收入有限,加之单位不提供住宿,他们不得不租房,而且是许多人合租以降低成本。房子本来就小,还要放很多东西,像行李、工具之类,这样房子就更小了。对于他们来说能单独租房就很不错了,从来不奢求在当地买房,当然这是对于那些中年人和老年人来说的,而年轻人有冲劲,向往好的生活渴望融入所在城市成为城里人拥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事业。在谈到未来时中年人和老年人则是安于天命,没有过多计划,只想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就行了;年轻人则希望租个店面自己当老板做生意,以后在城里买房。在调查过程中许多人告诫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份好工作,令我非常感激,谢谢他们的良好祝愿。

篇8:关于住房的调查报告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任务仍很艰巨

1. 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不平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

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不平衡, 有的地方开工率较低, 社会资金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措施不完善, 工程质量、分配管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2. 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较大。

保障性住房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来源多、申请保障性住房购买或者租住的多为中低收入者, 他们的还款能力有限。住房公积金资金回收过程中易存在呆账、坏账风险以及非优先受偿权风险。

3. 供不应求局面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改变。

一是各地有大量的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建, 涉及大量的拆迁、搬移。二是广大中低收入者改善住房的需求, 同时他们的收入水平买不起商品房, 符合保障房的条件。三是中低收入适婚青年的刚性需求。四是进城务工人员渴望融入当地城市的需求。而目前开工和完工的保障房远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于是出现了限价房、廉租房摇号时一号难求现象。

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保障性住房需求同不够给力的保障房供应之间构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作为相关管理部门的我们, 更要不断从改善民生的角度提高认识、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狠抓落实。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在前进道路上, 我们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 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 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则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基本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建立稳定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资金、住房公积金贷款、银行贷款的支持力度。这些纲领性文件给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1. 住房公积金的根本功能是住房保障功能。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提高居民居住水平。通过缴存为职工建立住房储金, 通过低利率贷款减轻职工购房负担, 通过增值收益分配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 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也能更好的促进住房公积金的发展。

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需要承担支付利息的成本, 而把结余资金贷款给保障房项目, 则能获得资金存贷利息差, 用好用活住房公积金, 更好地壮大住房公积金的资金规模。

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互利共赢的事, 因此要积极探索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方法、途径。

三、多管齐下全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要做到资金投入有保障、回收风险能降低、收入水平稳提高、服务举措上台阶。

1. 加大住房公积金对保障房的贷款力度。

在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的分配使用中, 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需要, 在考虑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的时候也要首先考虑住房公积金的资金。同时积极探索保障房租售并举, 适当延长贷款还款期限, 积极寻找资信高、还贷能力强的贷款担保对象, 降低贷款回收风险。

2. 不断提高职工缴存额度和扩大缴存覆盖面。

提高已享受公积金制度职工的缴存额度, 同时把更多的没有公积金的职工纳入进来, 督促相关单位为他们缴纳。既扩大了住房公积金资金结余数量, 又提高了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增强了他们购买和租赁保障房的能力。

3. 推动住房公积金现场办公。

尝试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保障房的购买现场、租赁现场, 现场答疑, 现场受理, 做到一站式服务。为申请保障性住房的职工开辟绿色通道, 为他们办理住房公积金的提取、贷款、补贴等各种业务。

4. 探索增值收益直接补贴保障房使用者的举措。

如对购买经适房、限价房的职工, 直接用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减免其贷款担保费。对租住廉租房、公租房的职工, 直接用增值收益补贴其房租等。

5. 适时把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政策向全国推广。

篇9:关于住房的调查报告

一、背景

保障居民的住房是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民生问题。保障性住房的实质是政府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通过行政手段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适当住房,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我国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类型。2013 年1月1日起,郑州市全面推行实施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三房合一”的住房保障管理新机制。目前,河南省廉租房的保障范围已基本实现从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向中低收入家庭的覆盖,公租房已经成为了河南省大力发展的保障房类型。

本文主要针对需要保障性住房人群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网民对保障性住房制度及相关政策的意见和要求,了解河南省在保障性住房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对象与方法

一是调查目的与内容:了解市民对保障性住房制度的认知与意见,具体包括对保障性住房知晓情况,使用希望,对其建设、分配对象及监督情况以及存在问题的意见。二是调查对象与方法: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500份,调查郑州、洛阳、开封三市网民,返回479份,其中11份无效问卷,468份有效问卷。三是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三、结果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部分调查了6个问题:1.性别:男性占42.31%;女性占57.69%。2.年龄:18~30岁占50%;31~40岁占30%;41~50岁占20%。3.受教育程度: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56.92%;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占35.38%。4.居住情况:租住的人占80.77%。5.现在从事的生产活动:间或进城打工的人占19.23%;业余做小生意的人占19.23%;其他占50%。6.目前月均收入:800~1500元的占46.15%;1501~2000元的占30.76%。

(二)被调查者对保障性住房知晓情况

本部分调查了5个问题:1.了解保障性住房制度的途径:26.92%的人通过政府或村委的公示、宣传知晓;26.92%的人通过报纸、收音机、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知晓;30.77%的人不知道有这个政策,做此问卷才得知。2.是否知道居住城市有保障性住房:61.54%的人知道保障性住房,但不知道具体地点;30.77%的人不知道有没有保障性住房。3.最为重要保障性住房类型:46.15%的人认为廉租房最重要;53.85%的人认为经济适用房最重要。4.最好的保障性住房补贴方式:42.30%的人认为实物配租最好;26.92%的人认为廉租家庭贷款购房,政府通过租金补贴的方式帮助廉租家庭偿还部分贷款最好。5.自己、亲戚、朋友或其他认识的人中是否有正在租住保障性住房:3.85%的人选择自己在租住;3.85%的人选择亲戚在租住;19.23%的人有朋友在租住。

(三)调查对象对保障性房使用希望的情况

本部分调查了8个问题:1.最实用的保障性住房户型结构:57.69%的人选择三室一厅;23.08%的人选择一室一厅。2.租金的缴费方式:50%的人选择月付;26.92%的人选择季度付。3.有能力支付的月付金额:65.38%的人选择100~300元;23.08%的人选择300~500元。4.房租占家庭每月总支出的比例:46.15%的人选择10%以下;38.46%的人选择10%~30%。5.从申请到获得保障性住房的等候时间:73.08%的人选择一年至两年;19.23%的人选择将近一年。6.申请过程中最麻烦的事情:64.95%的人选择申请困难;26.92%的人选择从申请到居住时间长。7.现住保障性住房所在的地理位置是否满意:61.53%的人选择不满意;38.46%的人选择满意。8.不满意的原因:73.08%的人选择“地处偏远,交通费支出陡然增大,教育实施不配套,购物场所不足”;46.15%的人选择“医疗设施不配套”;38.46%的人选择“居住环境较差,污染严重”;34.46%的人选择“治安较差”。

(四)调查对象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对象及监督情况的意见

本部分调查了6个问题:1.保障性住房应该集中还是分散建设:61.53%的人选择“集中建成保障性住房小区,便于集中管理”;38.46%的人选择“分散建在各居民区中,以免形成新的贫民窟”。2.保障性住房的选址:73.08%的人选择“建在近郊”。3.保障性住房制度的适用对象范围:80.77%的人选择“本市贫困居民”;53.85%的人选择“孤寡独居老年人”;53.85%的人选择“拆迁地区特困者”;30.77%的人选择“非本市户籍常住居民”;76.92%的人选择“刚工作的大学生”;57.69%的人选择“外来务工人员”。4.应该免除保障性住房租金的对象:65.38%的人选择“生活困难为低保户的人”;23.93%的人选择“单亲家庭”。5.免除的房租的缴费:80.77%的人选择“政府缴纳”。6.参加保障性住房制度的监督方式:42.31%的人选择通过发布对账单的方式来参加;19.23%的人选择通过发奖励物的方式来参加;15.38%的人选择通过开上年度情况介绍会的方式来参加;15.38%的人选择通过其他方式来参加。

(五)被调查者对保障性住房制度存在问题的意见

本部分调查了5个问题:1.申请保障性住房最困难的是:80.76%的人认为可用的保障性住房数量太少,即使够条件也住不上;61.53%的人认为在于政府人员工作不给力。2.50%的人认为保障性住房政策对解决经济困难人群住房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仍需要加强政策扶持;42.30%的人认为杯水车薪,极少数人才能享受到此政策。3.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最需要改进方面:73.07%的人认为应该出台专门的相关法律;69.23%的人认为应该加大资金投入;50%的人认为多建房,扩大实物补贴范围;53.85%的人认为应该健全相关政府问责机制;61.45%的人认为应该公示资源,避免特权现象。4.这一制度推广实施的方式:69.23%的人认为应鼓励全民参与来推广。5.政府不能及时收回保障性住房的原因:50%的人认为政府没有及时更新住户的真实家庭情况;38.46%的人认为住户为了继续享受低廉的租金,会隐瞒自己的真实家庭情况。endprint

四、讨论与分析

(一)网民主要是三个城市的中青年群体

调查数据显示,18~40岁的人占80%,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占56.92%,以租住房屋为主的占80.77%,收入以800~2000元为主(76.91%)。由此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的网民主要是三个城市的中青年群体。

(二)政府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保障性住房制度及其政策的了解比较有限

数据显示, 53.84%的人对保障性住房的认识来源于政府或村委的公示、宣传和在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媒体上了解的,另有30.77%的人是通过做此次调查问卷才获知的,此前不知道本地有保障性住房保障制度占30.77%。可见,河南省对于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可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房源,申请门栏过高导致不能在全省广泛宣传。

(三)被调查者对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和制度变化不太了解,没能有效利用该制度解决自己的住房困难

数据显示,本次调查对象租住房屋的人占80.77%,自已有能力支付保障性住房的月付租金主要集中在100~300元(65.38%)和300~500元(23.08%),希望房租占家庭每月总支出的比例主要集中在10%以下(46.15%)和10~30%(38.46%),但仅有3.85%的人在租住保障性住房,可见目前能利用保障性住房的人很少。

数据显示无人选择公租房,仍有26.92%的人认为政府通过租金补贴的方式帮助廉租家庭偿还部分购房贷款最好,并有53.85%的人认为经济适用房最为重要,这表明他们不了解由于经济适用房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诸多问题, 郑州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已经实行“三房合一”,逐步建立“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 所以,尽管变化的政策有利于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但由于对其变化缺乏了解,鲜见有人选择利用公租房制度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

(四)申请保障性住房不容易,使大家对利用此政策丧失信心

对于申请过程中最麻烦的事情是“申请保障性住房困难”(64.95%);从申请到获得保障性住房等候的时间是“一年至两年”(73.08%)。申请保障性住房困难的原因认为是“可用的保障性住房数量太少,即使够条件也住不上”(80.76%)以及“政府人员工作不给力”(61.53%)。因此,有50%的人认为保障性住房政策对解决经济困难人群住房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仍需要加强政策扶持,但是另外也有42.30%的人认为杯水车薪,极少数人才能享受到此政策,可以看出申请保障性住房不易,易使大家对此利用此政策丧失信心。

(五)被调查者倾向实物配租,希望保障性住房户型是三室一厅和一室一厅;月付或季付房租

由于在城内租到廉价的房屋不容易,有42.30%的人认为实物配租最好;而且由于来务工的多为中青年,其家庭状况和工资发放水平和方式决定了他们青睐三室一厅(57.69%)和一室一厅(23.08%),以及月付(50%)或季付(26.92%)房租。。

(六)大部分被调查者希望保障性住房集中建在近郊;对其现处地理位置不满意的居多,原因多样

73.08%的人选择保障性住房“建在近郊”,61.53%的人选择“集中建成保障性住房小区,便于集中管理”,有61.53%的人对于其现所在的地理位置选择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包括:“地处偏远,交通费支出陡然增大,教育实施不配套,购物场所不足”(73.08%);“医疗设施不配套”(46.15%);“居住环境较差,污染严重”(38.46%);“治安较差”(34.46%),因此,多种原因导致大家对其不满。

(七)被调查者倾向对困难的低保户和单亲家庭实施房租免除,费用由当地政府出

对于应该免除保障性住房租金的人,有65.38%的人选择“生活困难为低保户的人”,有23.93%的人选择“单亲家庭”;80.77%的人对于免除的房租缴费选择“政府应替他们缴纳”。

(八)被调查者希望参加保障性住房制度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

对于参加保障性住房制度监督的方式,42.31%的人选择通过发布对账单的方式来参加,19.23%的人选择通过发奖励物的方式来参加保障性住房制度的监督,15.38%的人选择通过开上年度情况介绍会的方式来参加,15.38%的人选择通过其他方式来参加,因此,可见大家倾向监督方式多样化。

(九)被调查者认为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需要鼓励全民参与,出台专门的相关法律,加大资金投入,公示资源,避免特权,健全相关政府问责机制

由于大多数的人(88.46%)认为政府不能及时收回保障性住房分配给需要的保障对象,因此,他们认为应鼓励全民参与这一制度实施(69.23%),同时应该出台专门的相关法律(73.07%),加大资金投入,多建房,扩大实物补贴范围(69.23%),公示资源,避免特权(61.45%),并健全相关政府问责机制(53.85%)。

【本文受河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河南省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2012-ZD-068)、河南省第八批重点学科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经费以及河南中医学院博士基金(BSJJ2010-18)经费支持】

上一篇: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赏析下一篇:语文《乌塔》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