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重点与难点

2024-06-30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重点与难点(精选8篇)

篇1: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重点与难点

树脂类中药

乳香

一、来源 本品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同属其他数种植物渗出的树脂。

二、产地 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

三、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可采收,以春季为主。来源:考试大

四、性状鉴定 呈乳头状、泪滴状、或不规则块状。断面呈蜡样,有玻璃样光泽。嚼之初破碎成砂粒状,迅速软化成胶状,粘附牙齿,唾液呈乳白色。

本品遇热则变软,燃烧时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

五、成分 含树脂、树胶、挥发油。

没药

一、来源 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他种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树脂。

二、产地 主产于非洲东北部。以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产的天然没药最佳。

三、采收加工 一般多于11月至次年2月采收。

四、性状鉴定 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而成的团块。外表粗糙,显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状,由于摩擦,外被红棕色粉尘。破碎面呈不规则颗粒状,带棕色油样光泽。来源:考试大

五、成分 含树脂,挥发油约,树胶约。

六、理化鉴定

1. 取本品的醚浸出液于蒸发皿中,待醚挥散后,放置2~3分钟,使溴或发烟硝酸接触皿底的薄膜状残渣,即显紫红色。

2.与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

血竭

一、来源 棕榈科植物麒麟血竭及同属他种植物果实中渗出的红色树脂

二、产地 麒麟血竭主产于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等地。

三、采收加工

1.进口血竭 原装血竭:成熟果实,充分晒干,加贝壳强力振摇,筛去杂质,软化成团放冷。

加工血竭:为血竭香树脂中加入辅料而成。

四、性状鉴定 来源:考试大

1.进口原装血竭 表面铁黑色或黑红色,常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断面黑红色。粉末血红色。用火燃之,冒烟,有呛鼻气味。放在纸上加热烘烤无油渍浸纸。

2.进口加工血竭 表面暗红色,底部平圆,顶端有加工成型而形成的折纹,有光泽,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破碎面红色而粉末呈砖红色。

五、成分 麒麟血竭中含红色树脂酯,从中分离出结晶形红色素:血竭红素和血竭素等

六、理化鉴别 1.取本品颗粒置白纸上,用火烘烤则熔化,应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血红色。以火燃烧则发生呛鼻烟气。

2.粉末与水共振摇,不溶解而浮于水面,水液亦不着色。

篇2: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重点与难点

一、来源 汞化合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矿石。

二、性状鉴定 鲜红或暗红色,有金刚光泽。质重而脆,痕红色。分为:“朱宝砂”;“镜面砂”; “豆瓣砂”。来源:考试大

三、成分 主含硫化汞(hgs)。

石膏

一、来源 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 来源:考试大

二、性状鉴定 为纤维状的集合体。质软,体重,手捻能碎。条痕白色,纵断面为针状结晶,具绢丝样光泽。失去结晶水,称为熟石膏,加水成为可塑性很强的块状。

三、成分 主要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0)。

芒硝

一、来源 硫酸盐类芒硝族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 来源:考试大

二、采收加工 皮硝、朴硝经过精制成为芒硝。

三、性状鉴定 呈棱柱状,无色透明,暴露空气中则表面渐风化而覆盖一层白色粉末。具玻璃样光泽,质脆易碎,条痕白色。

篇3: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重点与难点

1 我国当前中药商品状况分析

目前, 我国中药商品的品质评价仍是以传统鉴别为主, 主要包括识别药材的真伪优劣、药材的产地、药材的规格等级、药材的质量及药材的贮藏保管质量等。分析我国当前中药商品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中药的真伪问题

当前中药的真伪问题十分严重, 不少常用中药出现了伪品, 除历史根源外, 现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有: (1) 由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而导致的误种、误收、误售、误用; (2) 有意掺伪作假, 以假充真; (3) 正品短缺, 用其他类似品取而代之[2], 尤其是贵重药材或紧缺品种, 市售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现象屡见不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深入实际调查, 多实践, 丰富鉴别经验, 同时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1.2 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

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 造成品种混乱。解决这一问题, 要求鉴定工作者要熟知各商品药材的流通及使用等情况, 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就是多实践, 丰富鉴别经验, 同时也要掌握市场信息。

1.3 中药材一药多基源情况较普遍

有的中药来源于不同科或不同属的数种动、植物, 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要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这就要求鉴定工作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鉴定经验, 还要熟知各区域其药材主流商品规格, 同时也要注重深入市场调查、掌握市场信息。

1.4 药材的质量与药材的产地密切相关

商品药材中有道地药材之分, “道地药材”系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中药, 讲究道地药材是我国历代医家保证中药质量的成功经验[3]。由此可知产地与药材质量密切相关。要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或鉴别其是否为道地药材, 这就要求鉴定工作者要熟知商品药材的主产地, 尤其要注重实际调查、丰富的鉴定经验, 掌握市场信息, 并要了解其移植药材, 野生变家种、家养等品种商品药材的市场流通情况。

1.5 规格等级是药材商品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

同一药材由于生长的环境、年限等因素不同, 质量差异很大, 形成不同的规格等级。这就要求中药鉴定工作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鉴定经验, 还必须熟知各种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要求, 特别是对于进口药材品种的规格等级更要清楚。要做到这一点, 同样要深入市场, 实际调查, 以掌握目前各种商品药材的规格等级。

近年来, 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药材生产中出现南药北移、野生变家种、家养, 国内引种国外品种等情况。尤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药材市场的日渐扩增, 新药源、类似品种日益增多, 都给中药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也向中药鉴定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 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 由于经费及其他原因, 中药鉴定学的课外实践开展得很不理想。根据调查, 只有75%的中医院校有课外实践, 并且其中65%是在本校的标本室进行药材性状鉴别和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实习, 另外35%除在本校标本室外, 或到药材公司 (6%) , 或到药材市场 (18%) , 或到医院药房 (11%) 实习。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中药专业本科学生应认别中药400~500种。由于许多客观原因, 现大多数中医院校仅有药材标本200~300种, 而且大多是中药饮片, 严重缺少原药材标本及药材的商品等级标本, 混伪品标本更是少之又少, 并且, 中药属于特殊商品, 其颜色、气味、会随贮藏时间而变化, 标本经一段时间的掰尝与市场流通的药材商品差异很大等。以上问题在各大中医药院校普遍存在, 这些不仅不能满足教学观察需要, 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 中药鉴定学课外实践教学亟待加强, 以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加强在实践中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中药鉴定学课外实践内容有:野外采集植物标本、药材性状鉴别、中药饮片性状鉴别, 中药材产地加工等;课外实践的场所有:药材市场、药材公司、医院药房、学校标本室和药材产地等。课外实践的方法多以参观、调查为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实践教学, 有一些中医院校在中药鉴定学的授课过程中安排课外实习, 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均每年安排学生到安国、樟树、荷花池等大型药市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课外实习, 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 中药鉴定学教学要注重加强课外实践教学, 教学中要注重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教学相结合, 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加强实践中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如开放标本室, 带领学生走出去, 深入到药材市场等。教学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阔学生的视野, 尽快缩短中药专业毕业生适应市场的需要。

3 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探讨

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 必须考虑到中药鉴定学的课外实践成本较高。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可以减少投资, 降低成本。一是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图、文、声并茂的信息处理技术[4], 扩大收载每味药材的信息量, 模拟药材的市场状况;二是利用电脑网络。电脑网络可以把高等院校及研究院所的标本室、药材市场、药材公司、医院药房、制药厂甚至药材产地等联系起来[5], 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电脑网络了解药材市场应用情况, 这将大大降低办学成本, 并提高教学质量。

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面对中药市场错综复杂的情况, 中药鉴定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应注重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教学相结合, 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加强实践中实际工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6]。

参考文献

[1]王红霞.中药鉴定学培养目标的分析与研究[J].药学教育, 2002, 18 (2) :30-31.

[2]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3.

[3]蔡少青.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

[4]王红霞, 陈随清.中药鉴定学教学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得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 22 (3) :75-76.

[5]王红霞, 陈随清.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科学, 2008, (3) :22-24.

篇4: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重点与难点

【摘要】中药专业是中医药院校的主干专业之一。《中药鉴定学》既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重要的专业课程。《中药鉴定学》的课程设置在中药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改革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本。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R286.0;G423.0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183-02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one of the main major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The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one of the main and important major courses. The course setting of the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the education reformation of the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course setting and teaching method should take students as fundamental.

Keywords: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ourse Setting; Reform in Education;Teaching Method

中药专业是中医药院校的主干专业之一。《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课。《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1]因此,《中药鉴定学》的课程设置在中药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应转变教学理念,由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新教学方式,《中药鉴定学》的课程设置也应以学生为本。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达到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要求。通过对转变教学理念的学习,结合笔者数年的教学经验,在此对以学生为本的《中药鉴定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提出几点思考。

1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本,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疑问,学生对已讲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等。教师作为教育者,其思维模式偏重于“教”,而学生作为学习者,其思维模式偏重于“学”,二者并不完全相等。教师对学生往往并不是十分了解,教师之所想与学生之所需往往会有偏差,教师的教学目的也难以准确的传达给学生。有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教学效果起到反作用。只有充分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充分了解学生。倾听是了解的基础,是沟通和交流的基础,更是以学生为本的基础。

我校开设《中药鉴定学》的专业较多,包括中药专业(本科),中药专业(专升本),中药制药专业,中药资源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完全相同,先期课程也不完全相同,如市场营销专业未开设《药用植物学》,且《中药鉴定学》课时较少,而中药资源专业先期课程中不仅包括《药用植物学》,还包括《药用动物学》、《药用矿物学》及《植物生理生态学》等课程。如果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则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导致学生对部分内容“听不懂”或者觉得部分内容“重复”,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此,首先要通过课外的交流和沟通,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如市场营销专业的课堂教学侧重于中药的性状鉴别,而中药资源专业可以在已学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如中药的道地产地、商品规格、品质评价等。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中药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应用更感兴趣,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部分重点中药为例,介绍其鉴定过程中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

2 《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设置应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因此,中药鉴定学教学中实验课程至关重要。通过问卷调查,90%以上的学生都反应实验课课时太少,每次实验课都很紧张,常常做不完实验或是只能草草写完实验报告,强烈希望增加课时。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设置,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提高实验课比重,增加实验课课时,能增加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这正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以往每次实验课进行的实验项目较为单一,多侧重于某一类中药的显微鉴别,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而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如依据药典对某一中药进行鉴定,包括基源、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不同的实验项目可分组进行,实验结果组间共享,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又在有限的课时内开展了更多的实验项目,有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才能对中药的鉴定、《中国药典》的意义及中药的质量标准有更深刻的体会。

设计性实验项目主要包括未知中药的鉴别(药材、饮片及粉末)以及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等,由于实验课时有限,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展以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为主,而未知中药的鉴别则可作为主要的实验考核方式之一,每组的实验方案以PPT形式作简单的报告,由教师和其他各组同学提问,报告组给予回答。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科研思维,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而期间的团队合作和PPT报告对学生们的能力也是很大的提高。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正确鉴别中药品种的真伪及质量优劣的能力。但目前实验考核方式为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2~3种未知混合中药粉末鉴别),只要结果正确就能得分。这种考核方式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不排除部分学生猜的答案正确从而得分的可能性。而传统的实验报告仅为“照本宣科”,学生为节约时间,常常对着课本画图,而非将所观察到的显微特征进行绘图,这样实验报告的得分并不能反映学生实际的中药鉴定能力。

因此,中药鉴定学的实验考核形式应多样化:一是增加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识别,这样,不仅能考察学生对中药的显微鉴别能力,还极大提高了学生辨认药材的能力。在学生对中药进行综合鉴别的过程中,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对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二是强调实验的操作规范,这样不仅能更全面地检测学生的操作能力,也为以后从事中药鉴定工作打下基础。三是强调实验报告过程中的思考与提高,例如在一般实验项目中不仅考察学生的鉴定结果和绘制的显微鉴别特征图,而且因地制宜根据实验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思考,例如水分/灰分测定结果偏高/偏低的可能原因,或者中药性状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对品质有无影响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观察并进行归纳总结,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中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综合多种鉴别方法,以鉴别药材真伪,并对药材质量进行评价。这样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从中体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实验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即是对实验过程的归纳总结,也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为本的实验考核方式,考核的并不是单一的鉴别能力,而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的并不仅仅是结果,而是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3 应加强课外实践教学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因此,中药鉴定学教学中除理论教学外,还要注重加强课外实践教学,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教学相结合[2]。中药鉴定学是以形态教学为主的直观性强的学科,其四分之三的内容都是形态教学[3],在教学过程中,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药材实物,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课外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例如中药饮片展厅、展板、中药标本馆、校园中的药用植物等。在课堂之外,可引导学生自行前去观察,归纳总结药材的性状特点和鉴别的重点,理论结合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实际鉴别能力。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充分利用了课外时间,培养了学生对中药鉴定的兴趣。除此之外,我校中药传承班还开展了亳州中药材市场的实践活动,在药材市场,学生们不仅每天观察到大量的药材和饮片,对中药的产地、商品规格、真伪优劣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考察过程和实践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良多,极大地扩展了视野,然而单靠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药鉴定过程中是不够的,不仅需要丰富的鉴别经验的积累,更需要多种鉴别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在课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开展探究式教学与研究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并不一定需要,也不一定都能够把所有问题都解决,而是可以将一些问题留给学生去探究和研究。并可以结合开放实验室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指导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或是与教师本人的课题相结合,使学生更多接触新方法、新技术,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为以后进一步的深造打下基础。

总之,《中药鉴定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均应以学生为本,课程及实验设置应注重体现不同专业差异,加强实验及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能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的达到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

[2]王红霞.中药鉴定学培养目标的分析与研究[J].药学教育,2002,18(2):30-31.

[3] 王红霞,陈随清.《中药鉴定学》课外实践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119-120.

[4]肖井雷,刘玉翠,姜大成.浅谈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药房,2011,22(20):1917-1919.

篇5: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重点与难点

(1)树脂酸(resinacids) 是属于大分子量、构造复杂的不挥发性成分,常具有1个或几个羟基及羧基,能溶于碱性溶液形成肥皂样的乳液,它们大多游离存在,如松香中含有90%以上的树脂酸(松香酸),是二萜烯的酸类,乳香中含有大量乳香酸,是三萜烯酸类。过去树脂酸是制造肥皂、油漆工业的重要原料。

(2)树脂醇(resinalcohols) 可分为树脂醇和树脂鞣醇二类。树脂醇(resinols)是无色物质,含醇性羟基,遇三氯化铁试液不显颜色反应;树脂鞣醇(resinotannols)分子量较大,含酚性羟基,遇三氯化铁试液则显鞣质样蓝色反应。它们在树脂中呈游离状态或与芳香酸结合成酯存在。

(3)树脂酸(resinesters) 是树脂醇或鞣醇与树脂酸或芳香酸如桂皮酸、苯甲酸、水杨酸、阿魏酸等化合而成的酯。芳香酸在树脂中亦有游离存在的,这些存在与树脂中的芳香酸,通称为香脂酸,它们多数是香树脂中的主要成分,有能与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共煮则皂化的性质,常是代表树脂生理活性的成分。

篇6:中药鉴定学重点药材总结讲解

【黄连】

[来源]为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药材分别称为味连、雅连和云连。[性状鉴别]

⑴味连:①多簇状分枝,常弯曲互抱,形如鸡爪;

②表面灰黄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有的节间较长,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残留褐色鳞叶;

③质坚硬,④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或橙黄色,有放射状纹理;髓部红棕色,有时中空;⑤气微,味极苦。

⑵ 雅连:多为单枝,微弯曲,略呈圆柱形;“过桥”较长。

⑶ 云连:多为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表面棕黄色,有“过桥”;折断面较平坦,黄棕色。[显微鉴别] 味连根茎横切面:①木栓层;

②皮层较宽,石细胞鲜黄色,单个或成群散在; ③中柱鞘纤维束木化,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 ④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⑤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或偶见少量石细胞; ⑥薄壁细胞含细小淀粉粒。

⑵ 雅连根茎横切面:与味连相似,但髓部有多数石细胞群。⑶ 云连根茎横切面:皮层、中柱鞘和髓部均无石细胞。

⑷ 味连粉末:①石细胞黄色,类方形、类圆形或近多角形,壁厚,层纹、孔沟、壁孔明显;

②中柱鞘纤维鲜黄色,纺锤形或梭形,壁厚;

③木纤维鲜黄色,较细长,壁稍厚,有稀疏点状纹孔; ④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长方形或长多角形,壁微波状弯曲,或作连珠状增厚;

⑤细小导管,淀粉粒,木栓细胞等。

⑸ 雅连粉末:与味连相似,但石细胞较多,较大。⑹ 云连粉末:无石细胞和中柱鞘纤维。

[化学成分]三种黄连均含异喹啉类生物碱,以小檗碱含量最高,呈盐酸盐存在;黄连碱和表小檗碱是黄连的特征性成分。

[理化鉴别]

⑴ 黄连乙醇提取液加稀盐酸与含氯石灰少量,显樱红色(检查小檗碱)。⑵ 黄连乙醇提取液加没食子酸乙醇溶液及硫酸数滴,显深绿色(检查小檗碱)。

⑶ 取粉未少量置载玻片上,加95%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放置片刻后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硝酸小檗碱)。

[含量测定]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甘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性状鉴别] ⑴ 药材(甘草):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皮孔横长;质坚实而重,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断面有裂隙,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显“菊花心”;气微,味甜而特殊。⑵ 饮片:

①甘草片: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周边红棕色或灰棕色;切面黄白色至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裂隙,显“菊花心”;气微,味甜而特殊。② 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周边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不明显,射线放射状;质稍黏;具焦香气,味甜。[显微鉴别]

⑴ 横切面: ① 木栓层; ② 皮层窄; ③ 韧皮部和木质部中有晶鞘纤维束; ④ 束间形成层不明显,射线明显,多弯曲,有裂隙; ⑤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棕色块状物; ⑥ 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

粉末:①晶纤维成束,壁极厚;②草酸钙方晶多见;③具缘纹孔导管较大;④淀粉粒;⑤木栓细胞;⑥棕色块状物。

[化学成分]①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如甘草甜素系甘草酸的钾、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分;②黄酮类,主要有甘草苷,异甘草苷等;③香豆素;④生物碱;⑤多糖。甘草甜素有解毒、抗炎、抗癌、抑制艾滋病毒复制作用,甘草酸有抗炎、镇咳、抗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甘草镇痉、抗溃疡作用的主要成分。[检查]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甘草苷。

[附注]伪品:“苦甘草”,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又名苦豆根。与甘草的区别:①栓皮反卷或脱落;②质脆,易折断;③断面皮部灰棕色,木部棕黄色,粉性小;④气微,味极苦。

【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栽培者为“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参”,习称“籽海”。[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及黑龙江。

[采收加工]“生晒参”,“全须生晒参”,“红参”,“冻干参”或“活性参”(真空冷冻干燥法)。

[性状鉴别] ⑴ 生晒参:主根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环纹;下部有支根2~3条,着生多数细长须根(全须生晒参,须根上常具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习称“芦头”)多拘挛弯曲,上有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数个,具不定根(艼);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散布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或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或中下部有环状横纹,支根多为2-3条,须根少而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根茎细长,少数粗短,中上部具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茎痕;不定根较细,多下垂。

⑵ 红参:表面棕红色,半透明,偶有暗黄褐色斑块;质硬脆,折断面平坦,角质样。其余同上。

⑶饮片:

①生晒参:呈圆形或类圆形薄片;片面平坦,类白色,可见一个棕色或淡棕色环纹(形成层环),其外侧可见1~2轮明显的棕红色小点(树脂道),有放射状裂隙;质脆或稍韧,易折断,略显粉质;有特异香气,味微苦、甘。

②红参:为圆形或类圆形薄片,片面红棕色或深红色;角质状,半透明,质硬而脆,受潮者质较韧;气微香,味甘微苦。[显微鉴别] ⑴ 主根横切面:①木栓层;②皮层窄;③韧皮部散有树脂道;④形成层成环;⑤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⑥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⑦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和细小淀粉粒(红参淀粉粒已糊化)。

⑵ 粉末:①树脂道碎片;②草酸钙簇晶棱角锐尖;③淀粉粒(红参淀粉粒已糊化);④网纹、梯纹导管;⑤木栓细胞。

[化学成分]①人参皂苷类,须根中的含量较主根高,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尤以达玛烷系三萜皂苷活性最显著,常用以评价人参质量;②人参多糖;③挥发油。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法鉴别以人参皂苷Rb1、Re、Rf及Rg1为对照品。[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b1、Rg1和Re的含量。[附注]伪品:

⑴ 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根。特征:①无芦头、芦碗;②横切面可见点状维管束排成数轮同心环;③味稍甜后微苦,久嚼麻舌;④组织中无树脂道,无簇晶,而有三生维管束排成数轮同心环及草酸钙针晶,易与人参区别。

⑵ 茄科植物华山参的根。特征:①表面有黄白色横长皮孔;②质硬脆,断面不平坦;③味微苦,稍麻舌;④组织中无树脂道及草酸钙簇晶,有木间韧皮部及草酸钙砂晶。

⑶ 豆科野豇豆的根。特征:①根头部无芦头及芦碗;②上部无横环纹;③组织中有纤维,不含草酸钙簇晶。

⑷ 马齿苋科植物锥花土人参的根。特征:①无芦头和芦碗;②味淡而有黏滑感;③有簇晶但无树脂道。

⑸ 菊科植物山莴苣的根。特征:①无芦头和芦碗;②表面无横环纹;③组织中无木栓层而为后生皮层;④无树脂道而有乳汁管;⑤无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而有菊糖。

综上所述,伪品中除华山参外均无芦头和芦碗,根表面无横环纹,无特有的人参味;组织中除野豇豆外均无树脂道,除锥花土人参外均无簇晶。

【麦冬】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

[产地]主产于浙江(杭麦冬)、四川(川麦冬)。[性状鉴别] 块根呈纺锤形,两端略尖;表面黄白色,具细纵皱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显微鉴别] ⑴ 横切面 :①表皮细胞1列,根被为3~5列木化细胞;②皮层宽广,散有含草酸钙针晶的粘液细胞;③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木化,有通道细胞,其外侧为 1 列石细胞;④中柱较小,辐射型维管束;⑤髓小。

⑵ 粉末: ①皮层粘液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②石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常成群存在,有的三壁增厚;③根被细胞多角形,壁木化,有壁孔;④木纤维细长,壁木化;⑤导管及管胞。[化学成分]①皂苷;②黄酮;③糖类。

[理化鉴别]薄片置紫外光灯(365nm)下显浅蓝色荧光。[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浸出物]用冷浸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

【川贝母、浙贝母】

川贝母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棱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药材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产地]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省。

[采收加工]加工时用矾水擦去外皮,晒干或低温干燥。[性状鉴别] ⑴ 松贝:呈类园锥形或近心脏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端闭合;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人,中心有一灰褐色鳞茎盘;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⑵ 青贝:呈类扁球形或圆锥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裂。

⑶ 炉贝:呈长圆锥形,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显微鉴别] 松贝、青贝粉末:①淀粉粒甚多,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状,层纹隐约可见;②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③螺纹导管。[化学成分]主含甾体类生物碱。[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浸出物]热浸法测定稀乙醇浸出物。[附注] 伪品:

①为百合科植物丽江山慈菇的干燥鳞茎。特征:呈不规则短圆锥形,顶端渐尖,基部常呈脐状凹入或平截;表面黄白色,光滑,一侧有自基部至顶部的纵沟;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或略显粉性;味苦而微麻舌。

②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块茎,又称“藤贝”。呈不规则块状;表面红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气微,味微苦。43.浙贝母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产地]主产浙江。

[采收加工]加工时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干燥;按大小分“大贝”和“珠贝”两种规格。[性状鉴别] ⑴ 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表面类白色,被有白色粉末;质坚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⑵ 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球形;表面类白色,外层2枚鳞叶较大而肥厚,略呈肾形,互相抱合。

⑶ 饮片(浙贝片):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椭圆形或类圆形,边缘表面淡黄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显微鉴别] 粉末:①淀粉粒多为单粒,卵形、广卵形或椭圆形,偶见复粒或半复粒;②表皮细胞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有时可见气孔;③草酸钙结晶少见,细小,多呈颗粒状;④导管细小,多为螺纹。

[化学成分]含甾醇类生物碱,主要为浙贝母碱(贝母素甲)、去氢浙贝母碱(贝母素乙)等。[理化鉴别] ⑴ 横切面加碘试液,呈蓝紫色,边缘一圈为类白色。⑵ 生物碱沉淀试剂显色阳性。⑶ 粉末置紫外光灯下显亮淡绿色荧光。[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浸出物]热浸法测定稀乙醇浸出物。

[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

茎木类药材 【沉香】

【来源】

为瑞香科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 沉香A.agallocha Roxb.

含有树脂的心材。【产地】 白木香主产于广东省。

沉香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及越南等国,我国台湾亦有栽培。

【采收加工】 本品全年均可采收。自树干中割取沉香,再用小刀剔除不含树脂的黄白色木质部及朽木部分,晒干。【性状鉴别】

国产沉香(白木香 呈不规则块、片状。

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孔洞和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可见黑褐色树脂和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质较坚实,大多不沉于水。断面刺状。

有特异香气,味微苦,燃烧时发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沉香 呈圆柱状或不规则棒状。表面密布断续棕黑色的细纵纹。质坚硬而重,能沉水或半沉水,气味较浓。【显微鉴别】

白木香横切面:

① 导管呈圆多角形,直径42~128µm,往往2~10个成群存在,有的含棕色树脂。② 木纤维多角形,直径20~45µm,壁稍厚,木化。

③ 木射线宽l~2列细胞,壁非木化或微木化,有的具壁孔,含棕色树脂。

④ 木间韧皮部呈扁长椭圆状或条带状,常与射线相交,细胞壁薄,非木化,含棕色树脂,其间散有少数纤维,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柱晶。

切向纵切面:可见木射线细胞同型性,宽1~2列细胞,高4~20个细胞。导管为具缘纹孔,多为短节导管。纤维细长,有单纹孔。内函韧皮部细胞长方形。粉末:白木香黑棕色。

① 纤维状管胞长梭形,多成束,直径20~30µm,有具缘纹孔,纹孔相交成十字形或斜裂缝状。

② 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130µ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导管内棕色树脂团块常破碎脱出。

③ 木射线细胞单纹孔较密。

④ 内函韧皮部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质,细胞壁非木化,有时可见纵斜交错纹理及菌丝。

⑤ 韧型纤维壁上具单斜纹孔。

⑥ 草酸钙柱晶,长69µm,直径9~15µm。沉香显微特征与白木香区别为:

① 木射线大多宽为l列细胞,高5个细胞。② 韧型纤维较细,壁不具单纹孔。③ 具缘孔纹导管直径至150µm。④ 草酸钙柱晶极少,长至80µm。【成分】

白木香 含挥发油 沉香螺萜醇(agarospirol、白木香酸及 白木香醛等,具有镇静作用;树脂。

沉香 含油树脂。其挥发油中含: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倍半萜烯醇、沉香螺萜醇、沉香萜醇等。

【理化鉴别】 取醇浸出物(热浸法,微量升华,得黄褐色油状物,香气浓郁,加盐酸1滴与香草醛颗粒少量,再滴加乙醇1~2滴,显樱红色,放置后颜色加深。【浸出物】 醇溶性浸山物(热浸法不很少于10.0%。皮类药材 【肉桂】

肉桂(Cortex Cinnamomi 【来源】 为樟科 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 树皮

【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等省区,云南、福建等省亦产。多为栽培。【采收加工】 每年分4~5月和9~10月间两期采收,以第二期产量大,香气浓,质量佳。

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

(1企边桂 为剥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浅槽状。

(2桂通 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自然卷曲成筒状。(3板桂 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迭,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4桂碎 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多供香料用。【性状鉴别】 呈浅槽状、卷筒状或板片状。外表面灰棕色;

内表面红棕色,用指甲刻划可见油痕。

断面不平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有浓烈的香气,味甜、辣。嚼之渣少。【显微鉴别】 横切面:

① 木栓细胞数列,最内一层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厚,木化。② 皮层较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

③ 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石细胞的外壁较薄,具壁孔及孔沟;石细胞层外侧时有纤维束存在。

④ 韧皮部约占皮的1/2厚度,油细胞随处可见;粘液细胞亦较多。

⑤ 射线细胞宽1~2列,细胞内常散在多数细小针晶;厚壁纤维常单个稀疏散在或2~3个成群;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粉末:红棕色。

① 石细胞,有的一面壁菲薄。

② 纤维长梭形,平直或波状弯曲,壁极厚,纹孔不明显,木化。③ 油细胞类圆形,含黄色油滴。

④ 草酸钙针晶较细小,于射线细胞中尤多。

⑤ 木栓细胞多角形,一边壁较薄,含红棕色物质,细胞壁木化。

【成分】 含挥发油:主为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及醋酸桂皮酯,少量苯甲醛,桂皮酸等。

桂皮醛是肉桂镇静、镇痛和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理化鉴别】

(1粉末少许加氯仿液2滴于载玻片上,待干,再滴加10%盐酸苯肼液1滴,加盖玻片镜检,得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2TLC检桂皮醛

【附注】桂皮 同属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等的树皮。

皮薄、质硬,嚼之不碎。断面石细胞环带(黄棕色的线纹)不明显。味微甜,辛辣。有方晶。叶类药材 【大青叶】

大青叶(菘兰)

大青叶(马蓝)

大青叶(蓼蓝)

来源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 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叶 蓼科植物蓼蓝的叶。

性状 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

多皱缩成团块状。完整完整的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

者呈长圆形、倒卵状长圆至长圆状倒披针形,;上表面

形或椭圆披针形,先端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

渐尖,基部渐窄,叶缘有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圆,全缘

细小钝锯齿,上面黑绿色或微波状,基部渐狭下延至

至暗棕黑色,下面色较叶柄成翼状;叶柄长,淡棕

淡,叶脉下面较显。叶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短。质脆易碎。气微弱,苦、涩。

味涩而微苦。

叶多皱缩、破碎,蓝绿或蓝黑色。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8cm,宽2~5cm,先端钝,基部渐狭,全缘。叶脉浅黄棕色,下表面略突起。叶柄扁平,偶带膜质托叶鞘。质脆。气微,味微涩而稍苦。

气孔轴式 不等式 直轴式平轴式

毛茸-----腺毛及非腺毛 腺毛及非腺毛

结晶 靛蓝结晶 钟乳体 草酸钙簇晶

花类药材 【金银花】

金银花Flos Lonicerae

【来源】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产地】 主产于山东、河南,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采收加工】 5~6月采取未开放的花蕾,置通风处阴干或晒干。【性状鉴别】

花蕾呈细长棒状,上粗下细,稍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

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

花萼绿色,细小,先端5裂,裂片有毛。

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个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

有清香气,味微苦。

【显微鉴别】 忍冬粉末:浅黄色。

①花粉粒众多,黄色,球形,直径60~70μm,外壁具细剌状突起,萌发孔3个。

②腺毛有两种,一种头部呈倒圆锥形,顶部略平坦,由10~30个细胞排成2~4层,直径52~130μm,腺柄2~6个细胞,长80~700μm,另一种头部呈倒三角形,较小,由4~20数个细胞组成,直径30~80μm,腺柄2~4个细胞,长25~64μm。腺毛头部细胞含黄棕色分泌物。

③非腺毛为单细胞,有两种:一种长而弯曲,壁薄,有微细疣状突起;另一种较短,壁稍厚,具壁疣,有的具单或双螺纹。

④薄壁细胞中含细小草酸钙簇晶,直径6~20~45μm。⑤柱头顶端表皮细胞呈绒毛状。

【成分】 忍冬花蕾含黄酮类,为木犀草素(1uteolin及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并含肌醇(inosito1、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异绿原酸、皂苷及挥发油。油中主含双花醇、芳樟醇等。

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以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为主。【理化鉴别】薄层色谱 山银花 Flos Lonicerae

【来源】 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ss.、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华南忍冬(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性状鉴别】

灰毡毛忍冬 花蕾呈棒状而弯曲,长3~4.5cm,上部直径约2mm,下部直径约1mm。

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

总花梗集结成簇,开放者花冠裂片不及全长之半。质稍硬,手捏之稍有弹性。气清香,味微苦甘。

红腺忍冬 长2.5~4.5cm,直径0.8~2mm,表面黄白至黄棕色,无毛或疏被毛。萼筒无毛,先端5裂,裂片长三角形,被毛。开放者,花冠下唇反转。花柱无毛。

山银花 长1.6~3.5cm,直径0.5~2mm,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子房有毛 【红花】 红花 Flos Carthami 【来源】 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产地】 主产于河南、河北、浙江、四川、云南等省。

【采收加工】 5~7月间花冠由黄变红时择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采摘,晾干或晒干。

【性状鉴别】

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约1~2cm。

花冠红黄色或红色,简部细长,上部5裂,裂片狭条形,长5~8mm; 雄蕊5,花药聚合呈筒状;

柱头顶端微分叉,微露出花药筒外。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花浸水中,水染成金黄色。【显微鉴别】 粉末:橙红色。

① 花粉粒圆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60μm,外壁有短刺及疣状雕纹,萌发孔3个。

② 花冠、花丝、柱头各部可见长管状分泌细胞,常位于导管旁,直径约至66μm,含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③ 花冠顶端细胞分化成乳头状绒毛。④ 花柱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状单细胞毛。⑤ 薄壁细胞中偶可见小方晶。

【成分】 红花含红花苷(carthamin)、红花酮苦苷(carthamone及新红花苷(neo~carthamin。另含红花素(carthamidin红花黄色素(safftor yellow、二十九烷、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等。

不同成熟期的红花所含成分有差异,淡黄色花含新红花苷,微量红花苷;黄色花含红花苷;橘红色花含红花苷或红花醌苷。【理化鉴别】

(1 取本品2g,加水20m1浸渍过夜,溶液显金黄色。滤过,残渣加10%碳酸钠溶液8m1,浸渍,滤过。滤液加醋酸使成酸性,即发生红色沉淀。

(2 TLC以红花对照药材对照。

(3 吸光度测定 红色素:取本品,置硅胶干燥器中干燥24h,研成细粉,精密称取0.25g,置锥形瓶中,加80%丙酮溶液50ml,连接冷凝器,置50℃水浴上温浸90min,放冷,用3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收集滤液于100m1量瓶中,用80%丙酮溶液25ml分次洗涤,洗液并人量瓶中,加80%丙酮溶液至刻度,摇匀,在518nm的波长处测吸收度,不得低于0.20。【含量测定】HPLC测定,含羟基红花黄色素A 不得少于1.0%;含山奈素不得少于0.050%。

果实及种子类药材

【五味子】 Fructus Schisandrae

【来源】木兰科 植物五味子的果实。--(北五味子

[ 华中五味子的果实--------南五味子]【性状】北五味子:果实球形,皱缩,0.5~0.8cm。

紫红,或出现“白霜“肉质油润。种子肾形,光滑,种仁呈钩状。酸(果实),辛微苦(种子)。

南五味子:果肉干瘪,小,0.3~0.6cm,红棕色。【显微】北五味子横切:

外果皮 表皮细胞一列,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 果皮 中果皮(薄壁细胞,维管束)

内果皮 一列细胞

种皮 外层石细胞呈栅状一列、壁厚、纹孔细密;种皮内层石细胞(类圆形,三角形、多角形)纹孔较大。种皮 薄壁细胞 油细胞一列 种皮内表皮

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粉末:①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有角质线纹,散有油细胞。

②种皮外层石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厚、纹孔细密。③种皮内层石细胞,胞腔大,纹孔大。④胚乳细胞。

【理化】TLC鉴别:五味子:以五味子甲素、五味子对照药材为对照品; 南五味子:以五味子甲素、南五味子为对照品。

【含量】五味子含 含五味子醇甲(C24H32O7)不得少于0.40%。南五味子 含五味子酯甲(C 30 H 32 O 9 不得少于 0.12%。【附注】浸提五味子 【苦杏仁】

【来源】 为蔷薇科 山杏、东北杏(辽杏、西伯利亚杏的种

【性状鉴别】 杏仁呈扁心脏形。顶端略尖,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无臭,昧苦。【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

① 种皮表皮为 1 层薄壁细胞,散有近圆形的橙黄色石细胞;内为多层薄壁细胞,有小型维管束通过。

②外胚乳为一薄层颓废细胞。

③ 内胚乳为1至数层方形细胞,内含糊粉粒及脂肪油。

④ 子叶的多角形薄壁细胞中含糊粉粒及脂肪油。

【成分】含有效成分苦杏仁苷(amygdalin。苦杏仁酶(emulsin,包括有苦杏仁苷酶及樱苷酶; 脂肪油、蛋白质和15种以上的氨基酸。【理化】

1、水研产生苯甲醛香气。2、0.1g粉末+水 40~50℃ 使苦味酸钠试纸呈砖红色。

3、TLC以苦杏仁苷为对照品。【小茴香】

【来源】 为伞形科 茴香果实

【性状鉴别】 ①本品为双悬果,呈长圆柱形,两端稍尖、基部带小果柄,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花柱基。

②表面黄绿色,光滑无毛。果实极易分离成两个小分果。③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5条微隆起的纵棱线,腹面稍平,④气特异芳香,具甜香气,压碎时更显著,味微甜。【显微鉴别】 分果横切面:

① 外果皮为1列呈切向延长的扁平细胞,外被角质层。

② 中果皮在接合面部分有两个椭圆形的油管,在背面的每二棱线间各有油管1个,共有油管6个。棱线处有维管束柱,由2个外韧型维管束及纤维束连接而成,木质部为少数细小导管,韧皮部细胞位于束的两侧,维管束的内外两侧,围有多数大而特异的木化网纹细胞。③ 内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细胞群呈镶嵌状排列。④ 种皮细胞扁长,含棕色物质。

⑤ 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含众多细小糊粉粒,每个糊粉粒中包有细小草酸钙小簇晶。⑥ 种脊维管束由若干细小导管等组成,位于接合面的内果皮和种皮之间。粉末:绿黄色或黄棕色。

① 网纹细胞壁厚,木化,具卵圆形网状壁孔。② 油管黄棕色,分泌细胞呈扁平多角形。

③ 内果皮细胞镶嵌状,由5~8个狭长细胞为1组,以其长轴相互作不规则方向嵌列。④ 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壁颇厚,含多数糊粉粒,每一糊粉粒中含细小簇晶1个。

【成分】 含挥发油约3%~8%(称茴香油):反式茴香脑(trans anethole50%~78%、α-茴香酮(α-fenchone18%~20%、甲基胡椒酚约10%以及α-蒎烯、茴香醛、柠檬烯等。黄酮类:槲皮素、7-羟基香豆素及甾类化合物。

全草类药材 【麻黄】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性状鉴别】

草麻黄:①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

②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3~4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

③体轻,质脆,易折断,④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为绿黄色,髓部红棕色。⑤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微反曲。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

草麻黄: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两棱线间有下陷气孔。②棱线处有非木化的下皮纤维束。③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④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

⑤外韧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呈三角状。⑥髓部薄壁细胞含棕红色块状物,环髓纤维偶见。

⑦本品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壁均有多数细小草酸钙方晶或砂晶。

中麻黄: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木贼麻黄: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无环髓纤维。粉末草麻黄:棕色或绿色,气微,味涩、微苦。

①表皮细胞呈类长方形,外壁布满颗粒状细小晶体;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角质层极厚,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有的呈乳头状突起。②纤维木化或非本化,狭长,壁厚,胞腔不明显,壁上附有众多细小的砂晶和方晶。③棕红色块状物不规则形。

【化学成分】三种麻黄均含生物碱,主要是l-麻黄碱 【薄荷】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状鉴别】 茎方柱形,有对生分枝,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质脆,断面白色,髓部 中空。单叶对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叶片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钟状花萼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4 揉搓后有特殊的清凉香气,味辛、凉。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

①上表皮细胞呈方形,下表皮细胞细小扁平,均被角质层,有气孔;上下表皮凹陷处

有腺鳞。

②栅栏组织通常为1列细胞。

③海绵组织细胞有橙皮苷,主脉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组织及薄壁组织。④主脉维管束外韧型。

⑤表皮细胞、叶肉细胞、薄壁细胞及导管中有时含有橙皮苷结晶。茎横切面呈四方形。

①表皮上有扁球形腺鳞、单细胞头的腺毛和1~8个细胞的非腺毛。

②皮层在四棱脊处有厚角细胞,内皮层明显。

③维管束于四角处较发达,于相邻两角间具数个小维管束;韧皮部细胞较小,呈狭环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在四棱处发达。④髓部宽广,中心常有空隙。

⑤薄壁细胞中含橙皮苷结晶。

叶的表面制片或粉末

①腺鳞头部呈圆形,由8个细胞组成,放射状排列,柄单细胞;小腺毛头部及柄部均为单细胞。

②非腺毛1~8细胞,常弯曲,壁厚,微具疣状突起。③下表皮气孔多见,直轴式。

④叶肉及表皮薄壁细胞内有淡黄色针簇状或呈扇状的橙皮苷结晶。

【理化鉴别】取本品叶粉末少量,经微量升华得油状物,加硫酸1滴及香草醛晶体少量,初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滴,即变紫红色。

【化学成分】①挥发油②黄酮类等化合物。③氨基酸。

藻、菌、地衣类药材 【冬虫夏草】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性状鉴别】

由虫体与从虫体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

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3~8mm;①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近头部环纹较细;头部黄红色,尾如蚕尾;全身有足8对,近头部3对,中部4对,近尾部1对,以中部4对最明显;③质脆,易折断,④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

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7cm,直径约3m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折断面纤维状,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以完整、虫体丰满肥大、外色黄亮、内部色白。子座短者为佳。【显微鉴别】

子座头部横切面:①周围由1列子囊壳组成,子囊壳卵形至椭圆形,下半部埋生于凹陷的子座内。

②子囊壳内有多数线形子囊,每个子囊内又有2~8个线形的具横膈膜的子囊孢子

③子座中央充满菌丝,其间有裂隙。

其他类药材 【五倍子】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

五倍子的产生,必须兼有寄主盐肤木类植物、五倍子蚜虫和过冬寄主提灯藓类植物等三要素,而且此种苔藓类植物须终年湿润,以利蚜虫过冬。【性状鉴别】

肚倍:①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长2.5~9cm,直径1.5~4cm。

②表面灰褐色或淡棕色,并被有灰黄色滑软的柔毛。③质硬而脆,易破碎 ④断面角质状,有光泽

⑤内壁平滑,内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末状排泄物。⑥气特异,味涩。

角倍:①呈菱角形,具不规则的角状分枝,②柔毛较肚倍明显,壁较薄。其他特点同肚倍。均以个大、完整、色灰褐、壁厚者为佳。动物类中药 【阿胶】

【性状鉴别】 呈长方形块、方形块或丁状 黑褐色、有光泽 3 质硬而脆 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状 5 气微,味微甘

【鹿茸】

【来源】为脊索动物门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雄鹿末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黄毛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青毛茸”。

【性状鉴别】

药材花鹿茸:锯茸:呈圆柱状分枝,具1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枝顶钝圆,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毛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一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面黄白色,中部有致密的蜂窝状小孔,外围无骨质。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2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4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而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小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稍重。

二茬茸(再生茸:和头茬茸近似,但主枝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无腥气。【牛黄】

【性状鉴别】

药材 根据形状可分蛋黄及管黄二种。

蛋黄:多呈卵形、类球形、四方形或三角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微甜,人口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管黄:呈管状,完整者长约3cm,直径可达1.5cm,或为破碎的小片。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有裂纹及小突起,红棕色或棕褐色。质酥脆,断面有较少的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

矿物类中药 【朱砂】

【性状鉴别】 呈颗粒状、粉末状或块片状。表面鲜红或暗红色,具金刚光泽,半透明。质重而脆,硬度2~2.5,比重8.09~8.20。条痕红色。4 气微,无味。【石膏】

【性状鉴别】 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形,全体白色。体重,质软,硬度1.5~2,相对密度2.3,用指甲能刻划白色条痕。3 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显绢丝样光泽。4 气微,味淡。

中药横切面总结

绘黄连横切面结构简图及粉末显微特征图

味连根茎横切面: ①木栓层。

②皮层有石细胞散在,单个或成群,黄色。③中柱鞘纤维束木化,或伴有石细胞。

④维管束外韧型,断续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⑤髓部均为薄壁组织,无石细胞。⑥薄壁细胞含淀粉粒。连与味连相似,但髓部有多数石细胞群。7 连的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1)人参主根横切面:

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内侧有栓内层细胞。

②韧皮部中散有树脂道,内含黄色分泌物,近形成层处有较多树脂道环列。初生韧皮部常有裂隙。

③形成层成环。

④木质部导管多成单列,径向稀疏排列;

⑤薄壁细胞含有细小淀粉粒。栓内层、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中含有草酸钙簇晶。

1.绘制人参横切面结构简图,标明各部位名

麦冬横切面:

1.表皮:1列长方形薄壁细胞;

2.根被:细胞3~5列,壁木化。

3.皮层:

①宽广,散有含针晶束的粘液细胞;

②外皮层细胞切向长方形;

③内皮层细胞的壁均匀增厚,木化,有通道细胞;外侧为1列石细胞,其内壁及侧壁增厚,纹孔细密。

3.中柱:甚小,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

维管组织辐射型,韧皮束16~22个,与木质束相间辐射状排列,各木质束内侧由木化组织连接成环层。

4.髓部:小,薄壁细胞类圆形。

天麻块茎横切面:

表皮残留,下皮2~3列切向延长的栓化细胞。

皮层细胞,较老块茎的皮层与下皮相接处有厚壁细胞。中柱维管束周韧型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

肉桂横切面:

1.木栓细胞数列,最内层细胞外壁增厚,木化。

2.皮层较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

3.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外侧伴有纤维束,石细胞外壁较薄。

4.韧皮部约占树皮的1/2,射线宽1~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常单个稀疏散在或2~3个成束;油细胞随处可见,较韧皮薄壁细胞稍大;有粘液细胞。

5.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1.上表皮细胞中含粘液质;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单细胞非腺毛厚壁,多疣状突起,基部稍弯曲

2.叶肉组织为等面型,上下均有1列栅栏细胞;上面栅栏组织通过主脉,细胞较长,垂周壁较平直;下面栅栏组织不通过主脉,细胞较短,垂周壁波状弯曲;细胞中可见棕色物。海绵组织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

3.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纤维束,外有含草酸钙棱晶的薄壁细胞,形成晶纤维,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簇晶。

篇7:中药鉴定学辅导:中药的显微鉴定

破碎药材的显微鉴定对大块片药材亦可切制组织片,方法大体上和完整药材的显微鉴定方法相同;块片较小难于制成切片时,可用化学试剂把植物组织解剖开,制成解离组织片进行观察,或刮取 粉末药材的显微鉴定粉末进行制片观察。对切碎的草类和叶类药材,则表面片的观察仍是最常用的方法。

粉末材料的处理和封藏方法与完整药材的显微鉴定相似。制成的粉末片,可作显微化学反应。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碎片和后含物特征,进行真伪和纯度的鉴定。中成药中的丸、散、冲等剂型的显微鉴定方法基本上同粉末药材。测量细胞和后含物的大小,也是显微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中成药中同类细胞或后含物的大小,往往可作为品种间的鉴别特征。

矿物药的显微鉴定除直接粉碎成细粉观察外,还可进行磨片观察。如对透明矿物可磨成薄片在偏光显微镜下,根据光透射到矿物晶体内部所发生的折射、反射、干涉等现象进行鉴定;对不透明矿物可磨成光片,在矿相显微镜下,根据光在磨光面上反射时所产生的现象,观察测定其反射力、反射色,偏光图等进行鉴定。另外,还可利用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χ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光谱分析等现代分析方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中药材的显微鉴定手段和方法发展也是很快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扫描电镜十χ射线能谱分析等也都用在药材的微观鉴别上。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扫描电子显微镜。它能使物质的图象呈现显著的表面立体结构的特征,放大倍数变化范围大,样品制备简单,不需超薄切片,有的粉末和某些新鲜材料可直接送入观察,现已应用在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学等多种学科中,在中药材鉴别方面,对难区别的同属多种药材的表面细微特征,如种皮和果皮的纹饰,花粉粒,茎、叶表皮组织的结构,个别组织和细胞以及后含物晶体等。有的动物药材的体壁、鳞片及毛等都有重点鉴别价值。扫描电镜χ射线能谱分析技术最近几年也已应用到药材分析上。

篇8:中药鉴定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1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

传统对中药的鉴定以查询中药来源、鉴定中药性状、理化鉴定和显微鉴定为主, 具体为[1]:

(1) 在中药品种整理和鉴定来源方面, 其作为中药鉴定学的重要组成和基础, 对中药研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加大了对中药药材整理和来源鉴定工作的投入力度, 经过中药鉴定专家的探索和研究, 一系列对中药药理分析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书籍出版, 诸如《新编中药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等, 奠定了中药鉴定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2) 在中药性状鉴定方面, 主要以中药鉴定者长期鉴定经验为基础, 对中药颜色、大小、气味、水试、火试等特性的研究, 其中以水试、火试为主。水试通常将中药与水以浸泡、湿润等方式处理, 观察中药受影响变化, 诸如是否变色、变黏、出现泡沫以及有无异味产生等;火试主要对中药材进行加热、燃烧等方式处理, 观察中药受影响变化, 诸如膨胀、冒烟以及异味等。

(3) 在显微鉴定方面, 通过对中药粉末、结构、组织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 分析其特性。根据显微镜形式不同, 可将显微鉴定方法分为荧光显微镜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法、偏光显微镜分析法等。

(4) 在中药理化鉴定方面, 通过对中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以色谱、光谱鉴定方法为主。色谱分析以分析中药药材结构组织、成分构成等为主, 常见的色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以及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光谱分析通过研究药材的红外光线、紫外线以及荧光等的穿透性, 对其理化性进行分析, 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中红外光谱鉴定法、近红外和拉曼光谱鉴定法、X射线衍射图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等。此外, 色谱和光谱联用技术也广泛应用于中药鉴定之中, 典型的方法包括红外光谱-质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法、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法等。

2 中药鉴定新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为中药鉴定技术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以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电脑图像分析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以及聚类分析技术等为标志的中药鉴定新技术应运而生, 具体表现为[2]:

(1) 在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方面, 由于生物品种、特性的多样性是由于生物分子遗传基因决定, 中药药材也不例外。因此, 通过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中药进行鉴定研究, 对中药品质、药理分析以及临床应用具有更加精确、科学的评价判定。在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中, 具有代表性有多聚酶链反应测序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DNA序列标记技术、随机引物PCR技术以及生物芯片技术等。

多聚酶链反应测序技术具有操作灵活简便、检测快速等特点, 在中药鉴定应用中主要针对微量或高度降解的中药样品;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通过对中药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 进行中药机遇种属特异性确定;DNA序列标记技术在多酶链反应研究基础上, 对中药材料基因进行测序;随机引物PCR技术主要通过对待测中药DNA加入寡核苷酸引物, 再经凝胶电泳处理后, 得出电泳谱图, 以提供待测中药材料DNA多态性信息;生物芯片技术主要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方式, 对待测中药药材进行快速高效检测, 以实现对中药药材分子信息的了解。

(2) 在电脑图像分析技术方面, 通过将CCD摄像机与显微镜技术联用, 并运用Apollo DN3500图像分析技术, 对待测中药药品试样的直径、周长、面积、体积等相关参数进行测定分析, 以实现对中药药材图像采集和检测的目的。该技术方法具有检测快速便捷、精确度高、数据信息重复性好等特点。

(3) 在细胞生物学技术方面, 中药药材生物中不同形态、组型的染色体表现出的生物遗传特性不同。根据中药药材生物不同遗传特性, 可对其进行相应种属的确定。受染色体分裂特性影响, 细胞生物学技术鉴定主要针对种子类或果实类药材。

(4) 在聚类分析技术方面, 主要通过对中药药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将分析结果归类统计, 对数据信息进行公式化处理, 实现中药药材动态聚类分析。将中药药材动态聚类图作为参考指标, 结合图示信息对待测中药药材的品种、质量等进行比对鉴定。聚类分析技术方法操作简便, 中药材动态聚类图的制定有利于中药材规范化体系的建立。

此外, 随着计算机技术、显微技术以及仿生学技术的不断进步[3], 在中药材鉴定中引入了三维图像鉴定方法、电子显微镜鉴定方法以及仿生识别方法等, 有力地拓展了中药材性状鉴定, 诸如味觉仿生技术、视觉仿生技术、嗅觉仿生技术等。

3 中药鉴定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中药鉴定学作为中药研究、生产制造、临床应用等的前提保障, 其对中药材行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中药鉴定方法技术起先由以人为经验为主对药材大小、形状、颜色、味道等鉴定判断, 伴随着各方面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至理化测试, 直至当前较为先进的以DNA识别技术为代表的生物鉴定技术。相信随着系统生物基因组科学、代谢组科学以及蛋白质组科学为基础的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并且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仿生技术以及显微技术等为辅助, 中药鉴定技术发展将向着更为快速、科学、精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玉玲.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1) :11-13.

[2]陈月娥, 姚小华.中药鉴定新技术的发展概况[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24 (4) :346-351.

[3]陈士林, 郭宝林.中药鉴定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 (8) :1043-105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重点与难点】相关文章:

中药鉴定学考试重点横向总结04-18

中药鉴定学归纳04-16

中药鉴定学讲座05-05

中药鉴定学1范文05-23

中药鉴定学11范文06-06

什么是中药鉴定学07-15

中药鉴定学22课件05-12

中药学鉴定学05-13

中药鉴定学——来源总结06-05

关于中药鉴定学中07-01

上一篇: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下一篇:客户满意度提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