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

2024-06-30

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精选6篇)

篇1: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

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体系

为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卫生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制定了90余个配套规章,涉及食品及食品原料、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食品卫生监督处罚、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等各方面的管理。近些年,还颁布实施了《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规定》等法规和规范。在加大食品生产经营阶段的立法力度的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农产品种植、养殖阶段以及环境保护对农产品安全影响等方面的立法,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食品安全法》等。

(--)技术支撑体系

为做好食品安全技术支撑,我国不断加强检测机构能力建设、监测和评估等工作。全国现有食品监测机构5000余家,通过完善检测方法、加强质量控制,检验能力不断提高,部分检测机构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监测网质控考核。我国高度重视危险性评估工作,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组织开展了食品中污染物和部分塑料食品包装材料树脂及成型品浸出物等的危险眭评估;加人世贸组织后,我国还专门开展了食品中微生物、食品中化学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食品强化剂等评估。我国成立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专门开展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工作。通过评估,指导农民使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带动标准化生产面积超过0.3亿hm2(5亿亩);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已成为出口农产品的主体,占到出口农产品的90%。近5年来,绿色食品已得到40多个贸易国的认可,出口贸易额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三)监测和安全预警系统

为掌握全国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状况,卫生部和农业部重点开展了食品和农产品监测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陕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测工作。卫生部参照全球环境监测规划/食品污染监测与评估计划GEMS/FOOD,开展了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截至目前,监测点已经覆盖15个省区市8.3亿人口,重点对消费量较大的54种食品中常见的61种化学污染物进行监测。

截止到2006年底,获得化学污染物监测数据40多万个,初步摸清了我国食品中重要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及动态变化趋势。膳食和营养监测是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组织开展了四次全国性膳食与营养调查和三次总膳食研究工作,掌握了全国居民膳食结构、饮食和疾病谱变化趋势。卫生部还根据监测发现的问题发布了蓖麻子、霉变甘蔗、河豚鱼、生食水产品、毒蘑菇等十余项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农业部也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对全国大中城市的蔬菜、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实行从生产基地到市场环节的定期监督检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定期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加强跟踪检查,有力地督促和引导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康发展,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市)也已开展省级例行监测工作。质检总局加强了食品安全风险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的建设,目前已经实现了对17个国

家食品质检中心日常检验检测数据和22个省(区、市)监督抽查数据的动态采集,每月收集有效数据2万余条。同时,质检总局加大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测的工作力度,重点监测非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问题,截止到2007年6月底,风险监测抽样覆盖24个省(区、市),共检测20类产品中的2501个样品,涉及33种检测项目,获得9477个有效监测数据。通过动态收集、监测和分析食品安全信息,初步实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和早处理。

(四)建立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机制,统筹制定食品安全规划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部门,牵头建立了食品安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情况,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31个省(区、市)均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机构。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地方政府考核目标,大部分省、市、县政府自上而下层层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8个部门连续五年在全国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连续两年对全国31个城市实施了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各省(区、市)也开展了对地(市)的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通过量化管理指标、品种检测指标和消费者满意度指标考核,强化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意识,促进了监管措施和监督责任的落实。

几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断协调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工作,开展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工作,推动了食品企业诚信制度建设。

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构建食品安全信息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食品安全相关认证、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等重要任务。

篇2: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

员工是最基础的工作单元,如何把员工的安全卫生质量意识提高上去,应是管理者关心的大问题。充分发挥全员参与的优势,组织全体员工参与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才是有效的方法。只有员工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有体系的持续改进,但是员工的培训不能只停留在技能和纪律的层面上,应更加重视食品加工过程中卫生控制要求的培训,强调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

在膳食服务过程中,卫生知识和管理制度的培训至关重要,通过对员工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使员工对于食品安全卫生的知识层次、认知深度及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服务过程的安全控制。提高自身卫生管理水平,规范服务行为,对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制定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

由分管院长任科长,强化膳食服务科的管理职能,对全院膳食服务工作做好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强化知识培训

每年至少一次对从事膳食服务的所有员工进行一次业务培训,除对烹饪专业技能培训外,着重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确保人人掌握膳食服务安全卫生要求,杜绝发生不安全事件。

3、做好日常监管

各层各级做好膳食服务日常监管,制定监管制度,强化执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膳食服务质量监管与食品安全卫生督查,保证膳食服务质量与食品安全卫生。

4、广泛征求意见

篇3: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

◎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具体来说, 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污染。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各种污染物也越来越多, 这些污染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城市工业化所导致的工业废气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和人们生活中所产生的不可回收垃圾污染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健康, 其所产生的土壤污染更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安全。农业作物一旦经过污染土壤的种植或污染水源的灌溉, 其根茎和果实都会吸收其中的有毒物质, 人们长期食用此类作物时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甚至危及生命。此外, 人们在农作物种植时过度的使用化肥、农药等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生物性污染。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及病毒的污染, 也是影响食品安全, 造成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中的管理不当都可能导致食品的生物性污染产生。食品的生物性污染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原因, 也是引起致人们食物中毒、人畜共患传染病等疾病的最主要因素。

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水平的快速提升, 人们对食品食用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在追求食品美味的同时, 对其美观程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食品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需要,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了很多的食品添加剂, 而这些添加剂普遍是由化学物质合成, 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 为了满足人们口味需求, 很大部分食品都是采用油炸或烧烤形式生产、加工, 而此类加工方式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具有极强的致癌性, 加工流程的不规范和卫生也严重的影响着食品的安全。

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目前, 我国相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导致食品质量管理、监督执法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 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也因此投机取巧, 只考虑自身经济利益, 而忽视消费者健康, 严重的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健康发展。

◎ 促进食品安全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

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强有力措施, 要以符合我国国情、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 严格规范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行为, 同时加强对进口食品的监管, 以保障监管涉及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

篇4:保障家庭食品安全的5条措施

针对这一状况,我国食品学家也积极应对食品安全问题,以降低由食物污染所导致的健康风险。为此,提出了保全食品安全的五条措施。

1.勤洗手

在加工和摄入食物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勤洗手,特别是在加工生肉、家禽肉、蛋或海鲜的前后。

规范方法:先把双手淋湿,涂上肥皂,揉搓20秒钟,再用干净的流动水冲洗双手,最后用一次性消毒纸或干净的毛巾擦干。

2.洗涤新鲜食品

新鲜食品上常残留病原体,洗涤可能是去除病原体的唯一办法。

规范方法:清洗新鲜水果和蔬菜时,先去除叶子或表层,再取干净刷子,用饮用水冲洗,然后用一次性消毒纸或干净的毛巾擦干。如果食物不是立即食用或烹饪,擦干它们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水滴残留在食品上,有利于病原体的存活与繁殖。开袋即食或已洗净的食品,如果保存在冰箱里并且在保质期内食用,不需要再洗一次。

3.仔细阅读食品标签

使用方便食品前,必须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以确定该方便食品的食用安全性。

规范方法:购买前,必须仔细阅读食品标签,分清是即食还是生食, 特别是储存方法、温度、保质期等食用安全性指标。针对不同食品,采用不同的方法安全食用。

4.洗净生的肉类食品

生的猪牛肉和家禽肉表面留有细菌,若不洗净,会侵入肉的内部,造成污染蔓延。如果冰箱被生肉污染或没有洗净,冰箱也会成为污染其他食物的工具。

规范方法:在储藏食物时,应先将生肉洗净,并将生肉与煮过的、即食的方便食物分开,防止食物间的交叉污染。随时清洗冰箱表面,避免冰箱被食物污染。

5.安全烹饪和储存食物的合适温度

没有煮过或煮熟的肉、蛋和蛋制品,容易发生食物变质。在4~60℃时,细菌繁殖最迅速,20分钟内细菌数量增加一倍。

规范方法:冰箱温度必须设定在-18~4℃,将冷冻食物保存在4℃以下。通常,残留食物放在冰箱里3~4天就变坏了。一旦怀疑食物有安全问题,应马上丢弃。放在冰箱里的吃剩食物,食用前应加温到60℃以上,或放在微波炉里加热。控制安全烹调温度的最好办法是使用食品温度计。

安全小贴士:安全烹饪的合适温度

▲82℃: 所有家禽。

▲77℃: 家禽胸脯。

▲74℃: 陆上家禽,加热过的剩下食物。

▲71℃: 蛋,切开或绞碎的肉。

篇5: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强化食品安全工作职责,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和在校师生身体健康,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所有食品外包装袋上有商标及QS或“SC”、厂名厂址、电话号码、营养含量表、执行标准,生产合格证(生产日期、保质期)随货同行。包装袋材料采用无毒无害材料制作。

二、按月分批次为学校供并且每月不少于俩次。学校食堂的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审验供货方的经营资格(包括: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甲方可索取观看相关票证。

三、所有工作人员具有健康证,持证上岗以及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等有效的相关法定证照。保持经营场所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人员健康。

四、仓库有完善的防投毒设施,门窗安装有防盗门窗,两人管理、分别加锁。

五、法律、法规规定检验或者检疫的食品,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不进货。

六、存放食品区域分类存放,生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物药物隔离,食品与天然冰隔离。食品存放离墙10厘米离地面15厘米。

七、每月定期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

篇6:保障冬季淡水养殖生产安全的措施

随着气温降低,塘鱼已进入越冬阶段,越冬管理开始,为此做好冬季鱼塘管理工作,对下年渔业丰产丰收尤为关键,采取以下五措施,保障塘鱼安全越冬。

1、破冰检测检测鱼类及水质。发现鱼类不正常的现象,及时对症下药;池水肥瘦以及氨氮、亚硝酸盐的高低,确保封冰后,鱼类无病症和水体缺氧。

2、注意池塘冰封。定时开动增氧机,推迟冰封时间,一发现冰封要打冰通氧。要尽量保证养殖水体有较高的水温,推迟水面结冰的时间。

3、大雪天不要过多的拉网起捕,确实要拉网的要快,减少鱼类的损伤。鱼类在越冬期内活动量明显减少,新陈代谢水平降低,生长速度减缓,抗病力明显下降,过多的拉网容易造成鱼体损伤,鱼体表容易感染水霉病。

4、注意各类渔业设施安全。增氧机、投饵机要注意保养,池塘养殖要检查进、排水渠道是否畅通;防止因冰冻而造成的停电、停水。

上一篇:妈妈节日快乐的作文下一篇: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重点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