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有感的范文

2024-07-02

观影有感的范文(共8篇)

篇1:观影有感的范文

观影《一秒钟》有感

多年合作团队全力打造

继《归来》之后,张艺谋导演携多年合作的幕后团队,重拾现实主义题材,讲述这段深藏在记忆中的光影故事。

《一秒钟》可以称得上是他回归初心的作品,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故事的叙述方式,都体现出了他强烈的个人风格。

在海报的制作上,他也选择了曾经在《影》中合作过的黄海,海报通过视觉与光影的冲击,让观众在看到海报的第一眼,就能抓取到属于那个年代的印记。

而这些也在张艺谋的亲笔信中有所体现。

一场追寻一份热爱

在那个匮乏的年代里,娱乐与精神的出口是稀缺的,电影是照进生活一束神奇的光。看电影是人们重要的精神享受。那时的人们怀揣着各自对电影的执念......

张九声(张译饰)是一个从劳改农场出逃的逃犯,为了能看到女儿在胶片中“一秒钟”的画面,穿越沙漠,与偷电影胶片的刘闺女(刘浩存饰)偶遇,展开一场“胶片争夺战”;又因胶片意外受损而进行了一场“胶片救援”抢修;用流水冲刷了胶片上的泥土,小心地擦拭风干,终于胶片上的影像逐渐重现。

张译范伟同框飙戏

主演张译是实力雄厚的老戏骨,此前在电视剧《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军人形象都十分深入人心,进军大银幕之后,更是奉献出如《金刚川》、《红海行动》、《亲爱的》、《山河故人》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张译此次出演一位底层劳改犯人,为了贴合人物形象,为了更贴近角色形象,演员张译坚持减重20多斤,在烈日下暴晒来让皮肤变黑粗糙。最后被导演评价“完全像个当地人”。“一秒落泪”也看得人格外揪心,细致地刻画了一个父亲为了看到女儿的“一秒钟”决心和深沉的父爱。

素有“演什么,是什么”的影帝范伟也塑造了一个被人敬重的电影放映员形象,小马甲、大茶缸和略带骄傲的神情,和张译对峙的镜头,戏剧感十足,让人十分期待故事的发展。

新“谋女郎”刘浩存

刘浩存参演了张艺谋的《一秒钟》和《悬崖之上》,还与易烊千玺携手合作《送你一朵小红花》。

本次在《一秒钟》饰演了一个为了给弟弟做胶片灯盏不惜冒险偷胶片的“刘闺女”,眼神率真又倔强,而这也是她第一次担任电影女主角。也让影迷期待这位新“谋女郎”在电影中的表现。

一个人看电影的简单心情说说

1.每一个清澈明朗的小日子都是好日子。

2.一张票,一个人,一场电影。

3.假装自己是女主角,和自己的爱豆在一起。

4.我们人生何尝不是一部电影呢?

5.看一部戏,等一个人。

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7.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一个人看电影的简单心情说说晒电影票的配文文艺范1

8.所有关系变谈的原因一个不说一个不问

9.从粗粝的一生中榨尽所有温柔,悉数奉献与你,我仍觉不够。

10.只关注自己不能拥有的东西就永远不会感到富有

11.原来让一个人变强大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一个想要保护的人。

12.真正的成熟,是成为精神上自给自足的人。

13.一个人时翻山越岭,两个人时穿过四季

14.所有的人都喜欢快乐的人快乐是无价的

15.对钟爱的世界道一句晚安,日月星辰,山水风光。

16.满天繁星不如你的眼睛

17.如果生生不见,那我祝你岁岁平安。

篇2:观影有感的范文

八佰功名尘与土,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话则是《八佰》的真实写照。观影《八佰》时,我胸中一次又一次地激起千层浪潮,奔涌而上从眼中夺眶而出。毫无疑问这又是一部让大家有集体情感共鸣,儿女共沾巾的佳作。

守卫四行仓库的四百二十人的军队为迷惑日军,向外声称自己有八百人,这就是本片名字的由来。四行仓库并不是重要的战略要点,最开始的大多数人并不在意这个仓库能不能守得住,但是它处在历史的关键点上,在三天以后就是九国公约会议,要扛到会议召开的那天,要保证上海还有中国的士兵。这几乎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战斗,这四百二十个中国战士,将生死置之度外。民族信念感和自豪感在他们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看完整部电影的那天,我彻夜难眠,电影中的旋律一遍又一遍地在我的脑海中循环播放,心里无法忘记战士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颊。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们不能忘记历史,铭记历史才能思古通今。为什么总有人想要侵略我们的.国家,因为我们的土地就像电影里朱胜忠笔下的亭台楼阁一样美丽,充满了希望,这让他们嫉妒,让他们渴望。想想在烽火连城的年代的那一批人,无人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谓是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他们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雄心壮志,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能延续至今的核心力量,将此传承下去,中华民族才有未来。

篇3:观影有感的范文

一、新媒体时代观影媒介的特点

当下, 观影媒介变得愈加多元, 除了影院, 人们还可以通过电视、电脑和手机等终端来观看。播放电影的载体呈现出一个由巨屏走向窄屏, 由固定走向移动, 由耸立走向平躺的趋势。新媒体时代的观影媒介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首先, 接收的设备日趋小巧与便携。随着显示和存储技术的不断进步, 不少移动终端凭借高清的画质和大容量的存储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 呈现出与影院里截然不同的观影态势。

其次, 观影的方式从集体行为走向个体行为。传统的观影环境由银幕、放映机、音响和座椅组成。影院通过关灯呈现出黑暗的空间, 暂时将观众与外界隔离, 但这并不意味着看电影是一种独立的活动。在影院内, 人们依旧可以通过声音来获得他人的信息。影院实则是一个公共场所, 观看电影的行为亦是一种集体行为。新媒体时代观影媒介小巧便携的特点, 使得观看可以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看电影俨然从集体行为走向私人行为, 变得更加随意和个人化。

再次, 新的观影媒介互动性强。交互性是数字媒体最本质的特点之一。虽然观影可以是独立的, 但通过网络的链接, 使得边看电影边交流成为可能。传统的观影是一对一的单向传播, 并且反馈机制具有延时性, 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会有时间差和隔阂。但新的观影媒介则截然不同, 每个人都是传播个体和信息源, 打破了一对一呆板的传播模式, 向一对多、多对一及多对多的模式转变。

最后, 新的观影方式具有超文本的特点。超文本指的是数据中又包含其他数据的链接。在电脑中, 用户单击文本中加以标注的一些特殊的关键词和图像, 就能打开另一个文本。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可以自由跳转, 接受大量信息, 这模拟了人类的多维的、发散的思维, 而不是线性的模式。

二、观影媒介对电影艺术产生的影响

新媒体丰富着观影媒介的同时, 反过来不断地要求电影适应新媒介的特点。在这样的过程中, 电影的创作也发生着改变。

(一) 篇幅和叙事上呈现碎片化

伴随着人们视听阅读日益碎片化, 不少电影作品的篇幅也开始缩短。微电影则是电影生产过程中适应新的传播媒介而诞生的产物。相对于一个半小时的传统电影而言, 微电影的时长一般只有30秒到30分钟, 适合在移动和休闲状态下观看。新的观影媒介小巧、便捷的特点, 加剧了微型化的创作趋势。2010年3G手机开始普及, 使得受众可以在短时间内以较快的网速下载和浏览视频, 但碎片化的时间又使人们难以接受传统电影的冗长, 于是2010年中国第一部微电影诞生之后, 微电影的创作数量出现井喷, 新的观影媒介的特性刺激了这种短小、精悍的视频形态的发展。

其次,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容纳更多的内容, 创作者必须加快剪辑的节奏, 因此叙事也呈现出碎片化。如由吴彦祖出演的凯迪拉克微电影《一触即发》仅有90秒, 在快速的剪辑之下, 情节浓缩在短短的时间里, 制造出紧张的氛围, 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二) 片刻式的顿悟取代长久的沉思

观影媒介的改变使得原本仰视的银幕变成受众把玩的屏幕, 原本全身心投入的观影空间被随时可能打断的休闲空间所替代。因此, 在新媒体上传播的影视作品, 不会像传统电影那样用长时间去说明一个道理, 而是采用直观的方式让人在短时间内顿悟。此外, 这些微电影的切入点往往不是那些宏大的社会历史命题, 而是对准现实中的小问题和小情绪, 尽可能在短时间内给人启示, 但看完之后很难留下长久的沉思。

(三) 电影文本的泛化

DVD时代, 一部电影的文本除了电影本身, 最多包含影片拍摄的花絮。在新媒体时代, 则截然不同。新的观影媒介的超文本特性, 使得它能够将海量的信息通过代码集合在一起持续地供观众选择。因此, 电影的文本不仅包含最终的成品, 也包括前期准备到中期拍摄再到后期宣传中所产生的信息内容, 而这些庞大内容可以通过超文本链接进行浏览。正是如此, 不少的电影制片方早早就注意到制作各种电影文本用于影片的宣传。如电影《小时代》初期选角时就利用微博造势, 在拍摄之初还推出了多款概念宣传片, 让影片在上映之前保持热度,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文本, 当粉丝点击浏览其中一个时, 就会有其他的电影文本出现。新的观影方式所具有的超文本特点反推了创作者加大了对电影周边的投入, 电影文本不再只是最终生产的影片, 已变成庞大的、海量的文本集群。

(四) 社交功能的凸显

如果说电子媒体只是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影像的话, 那么数字媒体为用户提供了可以观看和发表看法的交互空间。弹幕电影的兴起正凸显了电影在社交上的作用。弹幕视频是一种允许受众在观看视频时发布评论的视频模式, 任何人所发表的评论都能够被其他人看到, 受众在看到他人的评论后可以针对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评论, 不论是对影片的吐槽、赞赏, 或是疑问, 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交流。实际上, 弹幕为观众提供了解码的新方式, 在对电影点评的过程中, 产生了新的意义, 生成了一个由受众自己建构的文本。新的观影媒介为电影附加上了社交的功能。

三、新媒体时代观影媒介对电影艺术产生的局限

首先, 当电影的观看媒介从影院中高耸的银幕替换成观众手中的屏幕, 观影独有的仪式感被消解。影院中聚精会神的观影状态被可以任意播放的随意状态所取代。人们看电影不再是为了欣赏电影, 电影成为了弥补空闲时间的碎片, 它的艺术性反倒被忽视。

其次, 新媒体固然增强了电影的交互性, 但有可能将电影变为一个仅供讨论的、社交的文本, 而不是一个可供欣赏的艺术文本。如今, 已有部分影片以弹幕形式在院线进行放映, 如《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小时代3》等都推出了弹幕版。虽然上映初期会因为这个噱头获得不少关注, 但不少人发现, 当影片的剧情进入高潮之后, 弹幕的发送量明显减少, 文字也变得简短, 弹幕反而成为观影的阻碍。正如有人指出:“在观影渠道非常多样化的今天, 人们之所以还选择去影院看电影,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只有影院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声光影的魅力, 由此带来投入感。” (1) 的确, 无论是在影院, 还是利用新媒体设备, 弹幕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影时的专注和投入。

如今, 电影的传媒属性日益受到关注, 新的观影方式在物质上具有小巧便携的特点, 而在实际的观影体验中具有个人化、交互性和超文本性, 这都是它与传统的银幕观影方式极为不同的地方。新媒体语境下的观影媒介也对电影艺术的文本生产、主题表达以及附加功能产生影响, 同时, 它也带来了一定的局限, 那就是过于强调电影的媒介特性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本性, 这一点值得深思。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对电影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对于电影艺术而言, 数字化不只是在电影的制作过程, 也包括传播过程。当下, 电影的观影媒介在新媒体发展的浪潮中不断拓展。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观影媒介的特点来进一步剖析观影媒介对电影艺术产生的影响, 并指出它所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观影媒介,电影艺术

参考文献

[1]段京肃.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68-75.

篇4:我们的观影生活

对于一些人来说,观影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是生活的一部分。

时下,观影的机会越来越多。

《大众DV》杂志与北京零频道公司共同主持的“纪录片沙龙”每周一次,每次精选一部优秀纪录片放映,同时组织导演见面会或研讨会。沙龙的地点不是很固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大本营,沙龙活动已经有计划地进行了半年有余,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大学、书店、主题俱乐部、咖啡馆……近两个月,纪录片沙龙又应邀走进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组织放映了《上海新娘》与 “中国村民自治影像”,并安排了导演与组织者的见面会。6月12日,荣获台湾金马奖的纪录片《山有多高》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放映,本片的制片人叶如芬女士到现场交流。本期“纪录片沙龙”栏目登载了观影活动的现场报道和观影感言。这里体现的只是观影生活的一小部分,真正的体验在现场。虽然“纪录片沙龙”没有火暴到一票难求(其实我们是免费观看),但是已经培养了一批铁杆儿观影者。

本期的主打专题,我们选择了“798里Video Show”,借助2006年第三届大山子艺术节中诸多Video Show项目,向更多的读者介绍在这个现代的艺术区内,可以观影的地方。在实地采访过程中,哈特艺术中心(798艺术区内重要的电影放映场所)的总策划曾鑫对中国人的观影生活并不乐观。哈特艺术中心经常策划一些经典纪录片、独立电影、录像艺术放映,尽管曾鑫每次活动都是热情高涨地邀请国内诸多影像创作者和爱好者,然而,到这里观影的百分之九十还是外国人。“中国人还没有把观影作为一种生活习惯,”曾鑫说,“但是,我们还要做下去,习惯是慢慢养成的。”

2006法国纪录电影展于6月2日至18日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举行,这几乎是6月的北京最吸引人的文化活动。31部法国纪录电影杰作的密集展映,可谓2005法国电影回顾展之后法国电影文化的又一次世纪盛会。更为重要的是展映期间,诸如贝尔·苏佩、塞德里克·克拉皮什、吕克·贝松等大牌导演与观众的见面会。有900多个位子的电影资料馆在很多时候座无虚席。

法国纪录电影展终于让中国观众体验了一把观影生活的高潮,大大提高了观影生活品质。

篇5:观影长征有感

今天的党课上,我们观看了《长征》这部电影。随着镜头再次经历当年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伟大历程时,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长征》是描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行程的艰难险阻,记述了在战争时代的种种艰辛困苦,我深深地体会到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

长征途中,红军在险境中打了许多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胜仗,其中有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等。当看到张国焘拒绝北上抗日,还将参谋长曾中生杀害时,我和旁边的同学都十分气愤!当影片放映到飞夺泸定桥时,我被电影那震撼人心的画面所感染。国民党在红军到达前,已经将所有的木板拆下,只剩下十几根铁链横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战斗刚打响,红军所有的武器一起向对岸开火,军号声、枪声震撼山谷,二十二位突击勇士手持冲锋枪、手枪或轻机枪,背挂马刀,腰缠十几颗手榴弹,趴在铁索上匍匐前进。他们不顾下面汹涌的大渡河水和对面敌军密集的枪弹,向桥对面奋勇前进。国民党为了阻止红军前进,在桥口放起了熊熊大火,想把红军挡在桥上。紧急关头,有一位战士中弹跌入大渡河中,但其他战士仍然不怕牺牲,勇猛地向泸定城挺进。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战斗,红军快速占领了泸定城,在桥面上架起了木板,为红军脱离险境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长征的胜利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不仅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且是革命的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使得中国革命形成了燎原之势,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如果没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怎能有今天的幸福和平。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想,今天我们在这里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总结长征革命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需要学习、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时期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定信念、敢为人先、艰苦奋斗、依靠群众、重于求实、善于团结的精神发扬光大。

篇6:观影有感

不久前,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观看了廉政警示教育片《辉煌中的跌落》。本片反映了原湖北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汪定国,在任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犯受贿罪被判无期徒刑。影片揭示了汪国定违纪违法的主要事实,剖析其蜕变的轨迹及原因。

观看影片后引起了我的沉思,我认为,汪定国的蜕变主要原因在没有把握好三点:

一是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同其他贪污腐败分子一样,汪的蜕变正是因为他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改造,动摇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背弃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出现了严重偏差,放纵私欲,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个人谋取私利、满足私欲的工具,最终迷失了方向。这提示我们,作为共产党员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思想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以党的宗旨为标准,牢记共产党人为党为民的目标,才能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自觉抵御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永不偏离方向。二是追求骄奢生活。汪从一个朴实的农家娃变成一个讲究享受的腐败分子,其根源在于心态逐渐失衡、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思想不断滋长,不仅毁掉了个人前程、也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提示我们,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做到抛弃个人私心杂念,甘于清贪、乐于奉献,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

篇7:观影《小欢喜》有感

最近追剧《小欢喜》迎来了大结局,该剧改编自鲁引弓的同名小说,以方圆、童文洁夫妇的视角,讲述了方家、季家、乔家等几个高三考生家庭在高三这一年的故事。《小欢喜》将目光聚焦“高考”这一中国家庭必须面对的话题。

高考——时代性更强的全名记忆

都说高考是一场修炼,孩子脱一层皮,家长脱十层。在电视剧《小欢喜》中,让我们感受到了高考带给各个家庭影响。

“高考这场战役你要是输了,你终身遗憾呐,方一凡!”虎妈海清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让人感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但是剧中,方一凡并没有认同妈妈给的压力,而是反击到“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怎么就终生遗憾了呢?”

本剧的第二个家庭,就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极端。陶虹饰演的妈妈和沙溢饰演的爸爸是离异夫妻,女儿英子由妈妈抚养,成绩拔尖是清北等高校的候选人。但孩子的完美不代表她的内心是健康的,陶虹歇斯底里的演技说明了一切。

第三个家庭,就是传说中“家里有矿”的家庭。季杨杨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性格暴躁,举止反叛,活脱脱一个现实版“哪吒”在世。他开豪车进校园,与同学打架,不认自己的爸爸……好在有个温柔贤淑、善解人意的妈妈,总在关键时刻为俩父子打圆场,一家人的僵硬局面慢慢走向良好态势,这样的妈妈,谁有谁欢喜!

《小欢喜》就是一部中国应试教育下各个家庭的真实写照,像一面放大镜,把各种矛盾和冲突放大在荧幕前,展示给观众,让大家思考在高考这个大环境下,应该如何与家长与孩子友好相处。就像黄磊说的,当我们不可选择的时候,我们只能做好自身,投入到身边那些小小欢喜中去。

6月7.8日全国高考日,多少参加高考的学生要过“高考的独木桥”步入人生下一个阶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为农民的孩子,很小有意识的时候,我爸我妈就念叨,一定要好好学习,要不然以后就没有出息,就只能养牛种地。扫大街都机械化,不读书就是废物,要出人投地就只有一条路,就是考大学。父母有点威胁的成分在里面。其实话说回来,参加高考的紧张气氛,现在我还记忆犹新。高考的学校附近,武警特警公安巡逻,公交封路,医护人员随时待命,父母在考场外等待,真的是紧张得不行,我自己吧,高考前一夜失眠,哎,平时不努力,高考徒伤悲。高考这座独木桥,我被硬生生的挤下来了,没有去成我人生的金字塔,—大学。只能上了个专科。到了我小孩这一代,竞争更厉害,今年西安中考录取,10个学生考上高中的只有6个,我的天啊,如果考不上高中,只能读职高或者中专,你说作为家长还不得急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女子4岁,幼儿园中班入园,老师让家长准备本子,铅笔。写字,学拼音。以后上小学轻松。我4岁的时候还在地里疯狂的玩耍着,时代不同啊。与时俱进。不管我爸我妈,还是我,作为父母肯定对孩子是无条件付出,孩子也在一点一滴成长,我希望我的小孩能快乐成长,快乐学习。做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女孩,以后也能通过努力,考取一个好的大学。

观影《小欢喜》何宏英

最近迷上“小欢喜”故事情节虽然是围绕高考展开的,但却并不是真正的高考,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反应的是四种原生态家庭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中的影响:方一凡的父母幽默和谐和睦,他是一个开朗阳光乐观的孩子;英子的父母离异,而且敌视对方,她生活的压抑谨慎不开心,想借着考南大而逃避,当这个愿望被掐灭之时,她难受地喘不过气来,患上了抑郁症,好在父母及时意识到问题,一起渡过了难关;季杨杨的父母为了工作,从他10岁开始就没陪伴其成长,导致亲子关系紧张陌生,孩子更是敌视父亲的工作,不过好在杨杨的能正视问题所在,想尽办法认识理解孩子,补救亲子关系;最后就是磊儿,母亲给他的爱太多,却过早失去母爱,父亲这个角色只是提到有这个人,却没有在剧情里出现过,是个父爱缺失的孩子,这样一个家庭残缺的孩子,他懂事好学努力,虽然没有亲生父母的关爱,却遇到小姨一家的关爱善良和睦,让他从自卑胆小变得开朗活泼勇敢,也可以说是这样阳光的一个家庭挽救了磊儿。

父母和孩子永远是有时差的,如何相处是一门学问,适合的压力就是动力,当认识到自己的定位时就是蜕变,几个孩子在家庭变动中都逐渐成长挺好的电视剧感触很深。每一家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泼、勇敢、乐观、积极……可是当我们要求孩子的时候先自查一下咱们自己在家庭里的行为是否传递给了他们那些积极的东西?这才是我和大家及每个家庭该思考的问题呀!

篇8:观影《少年派》有感

剧中有一个段,是王胜男代表学校带队去外地比赛,在出差之前对林大为和林妙妙进行嘱咐,事无巨细:牙膏要从哪里挤、不能吃什么、能吃什么,甚至连厕纸要怎么扯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按照印的虚线撕。在弹幕上有人就留言说:这说的不就是我妈么、我和我爸在家就是这样撒欢的、电视剧一定是在我家安了摄像头。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少年派》之所以会受到欢迎的原因。因为它太贴近生活了,就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一个集合。

张嘉译这个爹以放养的形式来养女儿,而闫妮刚好相反。在闫妮出差后,从父女二人的表现就可以看出,闫妮平常对这二人有多么的严厉。在我们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家长面对孩子的时候往往就是如此,一个是属虎的,一个是属猫的;一个是唱白脸的,一个是唱红脸的;爸爸嘻嘻哈哈,坏人就只能妈妈来当了。

上一篇:女生励志名言的个性签名下一篇:大赛总冠名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