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

2024-05-12

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共8篇)

篇1: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

河南省水利系统安全生产业务技能竞赛复习大纲

一、理论考试部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2010年10月1日)

1,了解安全生产方针,适用范围、责任主体、工会的作用,政府的责任、监管责任、责任追究等内容。

2、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制度建设,安全机构和安全人员配置,主要负责人的职责,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资格、设备设施安全、劳动保护、工伤保险、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教育培训、职业健康、劳动保护、劳动合同的要求等内容。

3、了解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要求和内容。

4、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了解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工会的权利。

5、了解各级政府的监管责任。

6、了解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二)、《河南省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工作若干规定》(豫政办[2012175号)

了解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含义及表现形式,工作机制,工作原则,责任主体,打击治理重点等内容。

(三)、《河南省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豫政[2012]54号)、《河南省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追究规定》(豫政(2011)41号)

复习了解隐患的概念、分类、隐患排查治理的原则和责任主体、安全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班组、从业人员等单位和人员的职责、排查的内容、治理方案的内容、安全管理部门的内容、工会的职责、政府的监管、责任追究等内容。

(四)、《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43号,2012年1月1日实施)

学习了解生产安全事故事故的分类、上报的顺序和时间、事故的调查、事故的处理、法律责任。

(五)、《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学习了解安全责任制、各级安全职责、检查和整改、宣传教育培训等内容。(六)、《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规定》(水利部令26号)

1、了解项目法人的安全责任。

2、了解勘察(测)设计,监理及其他单位的安全责任。

3、了解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

4、了解水行政管理部门分级管理权限。

5、了解安全事故应急救助援管理的内容。

6、了解法律责任的内容。(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复习了解:总体要求,“三违三超”整顿、隐患排查“五到位”、社会监督、应急救援、预警机制、建设项目管理,工伤赔偿、责任追究、处罚等内容。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主席令第四十七号,2011年4月22日)了解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重点是机动车驾驶要求、载人要求、避让要求、基本的交通标识等

(九)、《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导则》 复习:

1、监督检查的原则

2、项目法人、勘察(测)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施工现场等监督检查的内容。(十)、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了解“安全红线”的论述。

二、实际操作部分

(一)、要求掌握和知道的内容

1、施工临时用电

掌握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的安全,电气设备、线路、塔吊、外用电梯、井字架、龙门架的使用安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装置保护范围。

2、高空作业

掌握高空作业的分级、种类、一般安全措施、钢管脚手架、临边作业、洞口作业、攀登作业、悬空作业、交叉作业的安全要求和警示标志。

3、场内交通安全

掌握道路安全实施的种类和作用,有关水利施工和工程运行车辆安全运行要求、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和道路标志。

4、安全标识

掌握安全标志的类型及含义、安全作用。知道安全色的技术规范,知道正确使用安全标志。

5、安全保护及防护

掌握施工、各种工程运行安全、人身安全的保护和防护。

6、安全施工

掌握电(气)焊设备使用时的技术规范要求和消防要求。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办公区及生活区的安全管理。

7、掌握仓库及其物资的安全管理。防火、防盗、防霉变等安全管理制度齐全,执行良好,按规定配备的灭火等安全设备齐全,且灵敏可靠,消防通道畅通,物品储存符合规范规定,管理维护记录规范。

(二)参考安全技术规范及资料:

1、《水利水电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 3.1施工现场基本规定 3.2施工道路及交通 3.5消防 3.9文明施工

4.1施工用电基本规范 4.2接地(接零)与防雷 4.5配电箱、开关箱与照明 5.1安全防护设施基本规定 5.2高处作业

5.4施工走道栈桥与梯子 5.5栏杆、盖板与防护棚 5.6安全防护用具 7.3道路运输

9.1焊接与气割基本规定 9.2焊接场地与设备 9.3焊条电弧焊 9.7气焊与气割 10.5气瓶

2、《河南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定》 第三章 施工现场管理

第十一条(安全标志、标示、标牌的规定)第十二条(安全防护、劳动保护的规定)第十三条(场内道路及交通安全的规定)第十五条(危险作业管理规定)第十八条(临时用电安全规定)第十九条(高处作业安全规定)

3、《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

河南省水利工会工作委员会 河南省水利厅 安全 监管处 2014年8月25日

篇2: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个性”较强,不同的工程之间条件千差万别,工期较长,季节性强,技术复杂、设计变更一般较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多,规模和投资一般都比较大,且涉及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诸多环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难度大,问题多。如何通过推行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投资和质量,缩短工期,达到既定的质量和安全目标,成为水电开发投资企业和有关方面关注的重要问题。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作为整个工程的责任主体,已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在准备阶段,就开始着手构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已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展露其无限的生机,工程的建设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传统的方式已被信息技术所代替。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常用的文档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功能外,一般应集成项目管理模块。

2、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 共享资源的要求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往来产生的文件繁多,各方下达或上报的信息复杂多样,如何共享这些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方便查找利用,就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2.2 管理决策实效性的要求

系统能够实时汇总、分析当前发生的各种信息,自动进行计算并按设定好的格式输出报表,便于完成统计数据上报和计划下达工作。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及时进行决策,对资源、进度、质量安全措施等进行调整,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有利于工程质量、进度、投资3大控制指标的实现。成功的信息系统应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2.3 管理决策科学性的要求

科学的决策建立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各方面信息资源的准确搜集、加工、整理,把握工程全局,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和采承措施,科学地作出决策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实现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流程化管理过渡。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应以实用、易用为原则,以建设公司现有工作流程为依据,按照企业管理电子化、信息化的要求,引入项目管理思想,可以作为水电工程建设高效、科学、规范管理的有效工具。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程各类数据和工作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而且可根据既定的工程进度计划和阶段目标,实时跟踪、比较分析,动态调整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达到全面控制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目的。信息系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的手段。

3、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3.1 项目管理方式

3.1.1 文档管理系统+独立的项目管理软件方式有些工程不使用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只针对迫切需要的文档管理购买相应的管理系统或自行开发文档管理系统。同时,借助于当前流行的项目管理软件,主要是Microsoft Project和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简称P3),有的工程甚至只进行简单的进度管理,使用Microsoft Excel绘制横道图,使用AutoCAD绘制网络图。

(1)Microsoft Project.Microsoft Project是一种功能强大而灵活的项目管理工具,可用于控制简单或复杂的项目。它能够帮助您建立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追踪所有活动,使用户实时掌握项目进度的完成情况、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差异、资源的使用情况等信息。

Microsoft Project的界面标准、易于使用,上有项目管理所需的各种功能,包括项目计划、资源的定义和分配、实时的项目跟踪、多种直观易懂的了表及图形、用Web页面方式发丰项目信息、通过Excel、Access或各种ODBC兼容数据库存取项目文件等。

(2)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简称P3)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是美国Primavera公司的产品,国际上流行的高档项目管理软件,已成为项目管理的行业标准。

P3软件适用于任何工程项目,能有效地控制大型复杂项目,并可以同时管理多个工程。P3软件提供各种资源平衡技术,可模拟实际资源消耗曲线、延时;支持工程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进行信息交换,使项目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工程进度。P3还支持ODBC,可以与Windows程序交换数据,通过与其他系列产品的结合支持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风险分析。

3.1.2 购买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加以改造购买利用在水电工程中应用较成熟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得到并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并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系统中也可集成第3方项目管理软件或是系统本身自带的项目管理模块。缺点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个性差异大,现有有软件往往满足不了要求,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造工作,有时甚至需要推倒重来。

3.1.3 自行组织编制本项目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利用自有的软件开发人员或委托有实力的软件公司,针对本工程特点,借鉴现有的信息系统经验,编制本项目的专用管理信息系统。优点是能针对具体工程特点进行信息系统的构建,容易满足实际需要;缺点是开发周期可能较长、开发难度较大,有时编制出来的软件通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对工作效率的提高不明显。

3.2 水电工程中应用较多的管理信息系统

3.2.1 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TGPMS)是由三峡总公司与加拿大AMI公司合作开发的大型集成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1995年10月启动,1999年4月正式上线动行。TGPMS以数据为核心,功能包括编码结构管理、岗位管理、资金与成本控制、计划与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工程设计管理、物资与设备管理、工程财务与会计管理、坝区管理、文档管理等13个子系统。支持各项工程管理业务,为工程各阶段决策服务。TGPMS在项目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和较强的拓展性,系统可以集成办公自动化和P3等专业软件。作为一个原型系统,目前已在新疆的吉林台、贵州的洪家渡、清江水布垭、溪落渡工程等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而且还跨行业应用于北京城远市政工程、京沪高铁工程等。

据了解,该系统前后耗资1亿多元开发,功能上比较全面,也可进行扩展,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在质量、成本模块的数据融合上很有特色。但该系统比较庞大,购买费用较高,在操作界面的简易性、友好性和系统的实用性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

3.2.2 化科软PMS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由北京化科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包括:施工管理、概算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结算管理、统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机电安装管理、监理日志、移民搬迁管理等模块。该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的工程,进行适应性的开发,在水利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已开发了几套在水利工程工地使用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黄河公伯峡工程、广西百色工程、黑龙江尼尔基工程、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广蓄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等。该系统数据事合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系统操作界面不太统一,几乎每个工程都不一样,如果能够对界面进一步规范统一,用户使用起来会更简便。

3.2.3 梦龙管理系统梦龙开发有LinkWorks协同工作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增减模块,功能比较全面,尤其是进度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很方便地绘制和修改进度图、网络图,网络计划技术方面领先于国内其它同类软件。在项目管理方面,PERT项目管理软件经过在三峡工程一期围堰、茅坪溪泄水建筑物、导流明渠和大江截流等重点施工项目中结合生产深入研究并投入实际应用,已充分展示了它先进、科学、灵活、高效、功能强大等优势,为三峡一期工程加快施工进度,提前10个月浇筑混凝土和安全、正点实现大江截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说,该系统在水利行业应用还不是很多。

4、当前水利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为特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但进展比较缓慢,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各水利业务领域发展也很不平衡,覆盖全国的水利信息我络沿未形成。对照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当前水利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信息资源不足

水利工作管理要面对洪涝、干旱及水污染灾害的防范、水资源调配、水土保持和水环境监测四大主题,所需支撑信息在内容上涉及面广,信息采集的时空间隔、数据类型、数据精度、交换格式与表达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

尽管多年来水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积累了一些基本观测资料,初步建设了一些基础数据库。但涉及减灾决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利建设管理等众多急需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源建设还极不完善,如服务于多层次业务需求的空间数据,水资源调度,工程现状与工程规划设计及其他各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全面启动。

信息资源不足主要表现为:时效较差、种类不全、内容不丰富、基准不同、时空搭配不合理等,特别是信息的数字化和规范化程度过低,更加重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此外,信息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程度过低。从水利系统自身的角度看,一是动态信息采集环节薄弱,二是信息积累未能全面规范化,有许多宝贵的原始观测记录、历史文档、规划与设计等资料已因年代久远,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损毁或散失,造成信息损失。与相关行业的信息交流受信息交换机制的制约,要么获取困难,要么因业务侧重。

4.2 信息共享困难

可重用性的共享性是信息资源价值优势的突出体现,共享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住处资源的基础。由于水利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仍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目标单一,导致条块分割

目前在水利系统结合各项业务应用目标,开发建设了一些专用数据库用相应的应用软件。但由于各自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不同,这些数据库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建设在各个地区和不同业务部门,呈现条块分割的特征,形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等为边界的信息孤岛。各数据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与手段,有些内容还相互重复、甚至互相矛盾。许多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研究或业务应用而建,服务目标单

一、相关文档不全,给后续扩展和改造增加了困难,更难以被其他系统调用和共享。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数据库不具备持续运行条件,难以向外界用户提供服务。

(2)标准规范不全,形成数字鸿沟

水利信息标准规范尚需进一步健全,行业内大多数数据库与具体业务处理紧密绑定,服务目标单一,多数已建数据库规范性较差,自成体系。对数据库文档普遍不重视,导致数据库只能在有限范围、有限时段内由少数人员熟悉使用。在共享环境中,这些数据库内的信息内容很难理解,其价值无法判断。客观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3)共享机制缺乏,产生信息壁垒

由于以信息共享政策法规为主体的信息共享机制还未建立,社会公益与市场化服务界限不清,信息服务合理补偿机制尚未形成,导致信息资源的占有者都希望共享其他占有者的信息资源,却不愿意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提供共享,单向的共享愿望形成事实上的信息壁垒。

(4)基础设施不足,阻碍信息交流

在当前水利行业网络系统等软硬件基础设施还不很完善的条件下,难以构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支撑环境,导致信息交流的通道不畅、能力不足、效率不高,安全没有保障,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4.3 应用基础薄弱

信息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与水利业务处理的数字化,除因信息资源限制导致的应用水平低外,对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应用的研究不充分、大多数水利业务数学模型还难以对实际状况做出科学的模拟。各级水利业务部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应用软件功能单

一、系统性差、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成本高、维护困难,不能形成全局性高效、高水平、易维护的应用软件资源。

5、结语

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随时关注世界前沿科研成果,引进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进行创造性劳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取得良好成绩。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多元化。随着遥感、卫星及雷达等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提供了多元化的更丰富和更准确的信息,如防洪抗灾信息,卫星和雷达信息的引进,推进了“数字化流域”,从而使流域的规划、开发、管理全面实现信息数字化。

(2)信息传输快和资料共享。先进的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数字化、网络化,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如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中,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在30分钟内收集齐全国的水雨情信息目标成为现实,比一在的2~3个小地缩短3/4~5/6倍,将为全国的防汛决策提高及时可靠的信息。此外,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将大大提资料的共享程度,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3)信息处理快速、可视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快、可视化程度高、表现直观,增强了决策支持的能力。

(4)信息安全保障。应用各种先进的加密技术,确保信息的保密与安全。联合攻关,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应用软件,努力避免系统开发中的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5)努力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重视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信息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6)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确保系统及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郭武山。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式探讨。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年4月第4卷第2期。

[2] 王建武,陈永华等。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3] 李友国。大型水电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实施方法探讨。中国三峡建设,2004年9月。

[4] 晏新春,杨平祥。景洪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水力发电,2005年7月。

篇3: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

2010年12月17日, 水利部财务司和水利信息中心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会议, 对水利部财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进行了最终验收。验收组听取了承建单位的汇报, 观看了系统演示, 审阅了项目文档, 进行了认真讨论, 一致同意通过最终验收。

水利部财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是电子政务后续完善项目“水利业务协同及内外网信息交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水利电子政务的重要建设内容。项目自2010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 开发完成了财务核算、财务业务结算、财务信息申报采集及报表决策、财务监控分析免疫等应用系统, 完成在京17个直属单位核算系统的试运行和水利部机关、水利信息中心核算系统和结算系统的试运行, 为实现财务一体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篇4: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系统设计

摘要:水利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提供水利信息资源发现、数据访问、数据下载订购、API接口调用、水利数据和产品的共享分发等服务。整个系统在纵向上分为六层,其中门户网站是实现平台一体化的外部接口,处在底层的是对基础设施的管理,诸如水利信息资源虚拟化、资源分配自动化与协调;其次是以J2EE和NET技术为支撑的分布式计算环境;再其次是基于服务构件的支撑环境;处在第三层的是核心技术与支撑环境,包括元数据与目录管理、元数据同步等核心技术和数据共享分发支撑环境;第二层是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为基础构建的数据交换系统,包括数据分发策略、标准格式转换、发送统计子系统;处在顶层的是Web检索与服务分系统、数据定制分系统、用户管理分系统和信息平台管理与技术支持分系统。各层次之间相互联动,共同支撑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运行。

关键词:水利信息;数据共享;系统整合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5.09.015

0 引言

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是建设南京市水利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基础性保障。通过建设覆盖全江苏的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可以加强水利信息资源的整合,深化水利服务内容,实现水利信息的充分共享和利用,为防汛防旱、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水文、水利政务、地理信息、农业、林业、海洋等重要部门提供更高质量的水利信息服务,使整个南京市的水利科学服务系统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

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强调“以共享应用需求为导向”,兼顾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规范性、可扩展性,把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先进性作为增强新一代水利信息共享平台竞争力的基本手段,实现各类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共享。具体内容包括:1提供元数据交换基础设施,完成共享服务系统涉及的元数据采集、发布、交换和使用,并对以元数据为核心的目录进行查询和管理维护,实现统一的元数据目录访问服务。2通过数据共享服务提供水利信息资源发现、数据检索下载、数据订购,访问服务接口调用,水利数据和产品的共享分发等一站式服务,支持部门内水利信息的高度共享,实现水利信息与水利资源的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3依据相关分级分类的管理规定,提供对整个用户服务流程和多种服务手段的统一管理。对服务用户提供注册、在线交流和在线支持等功能;为数据服务部门提供用户关系管理、用户反馈信息管理、服务质量分析等功能,全面提升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服务水平。

1 水利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总体构架

水利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提供水利信息资源发现、数据访问、数据下载订购、API接口调用、水利数据和产品的共享分发等服务,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在纵向上分为六层,其中门户网站是实现平台一体化的外部接口,处在底层的是对基础设施的管理,诸如水利信息资源虚拟化、资源分配自动化与协调;其次是以J2EE和.NET技术为支撑的分布式计算环境;再其次是基于服务构件的支撑环境;处在第三层的是核心技术与支撑环境,包括元数据与目录管理、元数据同步等核心技术和数据共享分发支撑环境;第二层是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为基础构建的数据交换系统,包括数据分发策略、标准格式转换、发送统计子系统;处在顶层的是Web检索与服务分系统、数据定制分系统、用户管理分系统和信息平台管理与技术支持分系统。各层次之间相互联动,共同支撑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运行。

水利数据共享服务系统面向水利部门用户、行业用户建立不同的门户系统提供水利信息的共享服务,各门户系统之间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完全独立。安全可靠性是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建设的首要原则,也是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未来推广应用的最重要的条件。安全可靠性包括技术上的可靠性和运作的可靠性。数据共享服务系统不能瘫痪,提供容错设计和动态组建替换机制,有故障检测和恢复手段。在确保安全性同时,要加强系统规范性建设,包括制度规范、数据标准规范、开发方法规范等。

(l)本部门共享服务

水利部门门户为本部门用户提供基于WEB应用服务的水利信息资源发现、数据访问、数据订购下载,访问服务接口调用,水利数据和产品的共享分发等一站式服务。本部门共享服务系统的逻辑结构图如图2所示:

(2)行业共享服务

行业门户为下级行业用户提供基于WEB应用服务的水利信息资源发现、数据和产品访问、下载等服务,行业共享服务系统的逻辑结构图如图3所示:

(3)实时业务专用库共享服务

共享服务系统面向本部门实时业务用户提供专用实时数据访问服务调用。其逻辑结构如图4所示:

2 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信息流程

(l)共享服务系统基本信息流程

本部门共享服务信息流程实现的主要业务功能包括数据服务、元数据交换/同步、用户认证、共享数据交换等,其信息流程如图5所示:

行业共享服务信息流程实现的主要业务功能包括数据共享服务、用户服务管理、元数据与目录管理等,其信息流程如图6所示:

(2)本地数据服务流程

数据共享服务门户针对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的各种水利观探测资料和基本业务产品,提供数据导航、检索、下载服务;并为用户提供数据格式转换、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处理功能。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用户认证与授权、数据导航、数据请求、请求处理、数据服务。系统数据服务流程主要内容包括:

1)数据导航系统提供基于元数据的水利数据目录导航、数据搜索,实现数据定位。

2)登录用户进入数据服务页面,系统根据应用元数据生成数据的检索或处理模版;用户通过条件选择或输入,提交数据服务请求。

3)系统接收用户请求,根据服务分级策略,生成服务订单;并按照用户请求的形式、种类和内容,编排进行用户请求处理的工作流/业务处理流程。

4)系统的工作流引擎,按照编排,调用相应的算法库或软件包,进行数据检索、处理、分析、可视化作业,获得用户所需的资料。其中,对实时服务请求订单,系统进行即时处理和相应;对于非实时服务请求,通过订单管理和作业调度,进行处理。

5)用户订单处理完成后,系统对处理结果数据(或图形/图像)进行服务数据临时存储管理,并以FTP和HTTP方式提供服务;并将处理结果返回或通知用户。

(3)全网数据服务流程

用户根据本地数据共享服务门户网站提供的元数据目录发现并定位到目标数据。如果目标数据的服务位于本地,则通过本地用户认证获取权限,并通过数据请求和数据服务等环节获得所需数据;如果发现目标数据位于异地,则系统自动导航到异地数据共享服务门户网站,通过全局用户认证获取异地数据访问权限,并通过位于异地的数据请求和数据服务等环节获得所需数据。

(4)元数据交换管理流程

元数据交换管理流程分为两个部分:节点内流程和节点间流程。具体流程如图7所示,

节点内流程——在上级和下级中心的本地,元数据采集和发布功能模块根据应用元数据模板和预定义的采集规则,通过人工或自动两种方式生成本地应用元数据的元数据文件,这些元数据其中的描述部分从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的元数据库中抽取,并且人工采集的部分须经过验证和审核来发布;本地元数据网关经由本地元数据提供服务获取本地的应用元数据文件,并经过转换和整理存入本地元数据库;元数据目录管理模块完成对元数据库的目录管理维护功能;而元数据目录服务(由数据发现与全局导航模块提供)则通过访问元数据库的目录树来实现数据发现和导航的功能。

节点间流程——节点间的元数据流程指的是节点间的元数据交换,这一过程按照拉取(PUII)和推送(PUSH)两种工作模式进行,拉取模式提供一般水利资料的元数据同步服务,时效性一般;而推送模式则为实时水利资料,如:雷达、天气警告等提供时效性更强的元数据同步服务。它们的工作流程如下:

拉取模式——省中心节点的元数据网关向下级中心节点元数据网关发起元数据收割请求,下级中心节点网关从本地元数据目录中抽取更新的元数据目录项发送给省中心元数据网关,省中心接受这些目录项,收集整理存入省中心元数据目录;下级中心节点元数据网关向省中心节点元数据网关发起元数据收割请求,省中心节点网关从本地元数据目录中抽取更新的元数据目录项(包括其他下级中心和省中心自身的更新元数据目录项)发送给下级中心元数据网关,下级中心元数据网关获得上述目录项后将其存入本地元数据目录。

推送模式——当本地元数据文件有更新,省或下级中心节点将更新的元数据文件以消息的形式推送至本地元数据网关,网关对消息经过验证后存入本地元数据目录,同时将消息推送至所有临近节点的元数据网关,以此类推,直到所有节点接收到推送的元数据更新消息,并存入各自的元数据目录。

(5)用户认证流程

用户认证流程分为两种:本地用户认证流程和全网用户认证流程,实现用户的注册、单点登录、统一认证、用户的行为跟踪监督、服务日志记录等功能。具体流程如图8所示

3 数据共享服务的系统应用层次及其用户群

共享服务系统面向最终用户提供四种服务方式:

通过WEB数据服务,提供全网数据目录的导航、关键字检索、空间检索等多种搜索方式,为最终用户获取数据提供数据发现、数据检索、数据下载、数据定制等服务;基于部分水利数据和产品支持在线统计分析和图形化显示功能;

面向业务系统提供可编程数据访问服务接口,实现高时效和规范的数据访问;

数据直接获取服务:建立水利资料目录,采用ftp方式提供数据直接下载;

提供数据共享分发服务;

本系统主要的用户包括行业用户、社会用户、上级用户、下级用户、业务值班用户和业务管理用户:

行业用户、上级用户、下级用户依托地面传输网络和卫星广播网络,以文件形式,采用推、拉方式来交换数据。

行业用户借助同城网络、INTERNET,通过WEB检索的方式来获取本系统所管理的数据。

业务值班用户和业务管理用户主要以IE浏览方式来了解系统和业务运行状况。

通过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提供服务的数据资源包括各级中心的水利数据和产品。其中通过数据共享分发方式共享的信息为局域网内部业务需要的水利数据与产品为主,通过检索服务方式共享的信息为全部的各类水利数据和产品。共享服务系统面向行业用户提供的服务方式不同,基于不同区域系统提供的服务内容也有所不同。

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功能设计应充分引入现代信息流管理、信息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先进的经营理念,保证各种服务方式之间的紧密衔接,充分发挥出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先进性特点,为相关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在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评价和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未来水利业务需求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实施过程中,充分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可扩展的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平台,保障业务应用的未来发展需求。

5 结论

篇5:殡仪馆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2003年6月,民政部下发《关于安装运行全国殡葬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民办函[2003]79号),要求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各下属各基层单位使用此系统,实现全国殡葬行业信息化联网。并于2003年8月份在民政部举办了全国殡葬系统培训班,对与会的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业务主管领导进行培训、进行交流,并采纳各个单位的不同建议,补充到该软件中。目前山东、辽宁、吉林、甘肃、新疆、陕西、安徽、云南、云南、广西、湖南、广东、江苏等省已经使用此殡葬管理软件。经过广大客户近十年的使用,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吸取了广大使用者的合理建议,我们对产品不断改进、完善,推出新的升级版本,可满足不同层面的客户需要。金民电子本着为客户负责的原则,为您提供切实、可行的殡葬系统解决方案。

二、殡仪馆行业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互联网时代,Internet/Intranet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不断改造着我们的传统产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各业务信息平台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增加了政府办事的透明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因此,信息化建设日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民政部门作为主管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政府组成部门,如果不能面对这一形势,迎接这一挑战,迅速果断地付诸行动,民政部门就不可能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各职能部门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制定符合自己业务要求的方案措施。殡葬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而殡葬服务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及单位的效益,但其信息化发展目前明显落后于其他的行业。我国推行殡葬改革已经40多年,其管理与服务方式基本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管理效能不强,服务档次较低,难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求。虽然个别殡仪馆和公墓配备了计算机,也有的有一些简单的殡葬管理软件,但没有统一的网络体系和应用软件平台,不能实现管理单位和基层单位的信息共享,现代化的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大量的殡葬数据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造成很大程度上的信息资源浪费。

近几年来,随着各级民政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基层对应用计算机管理要求的呼声日益高涨。而且殡仪馆比较规范的工作流程,严密的管理措施和良好的经济基础,非常适合计算机管理;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建立统一的网络体系,实现数据实时传递提供了条件;政府主管部门对殡葬基层单位的监控逐步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逐步提高,更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目前服务行业的竞争会日趋激烈,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竞争力势在必行。因此,开发殡葬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全面提升殡葬行业的管理与服务档次,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殡葬行业的新形象,使之成为民政部门为民服务的一个闪亮窗口,并为单位的管理效率提供可实际操作的工具。

三、系统建设的意义

强化管理:通过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领导可以及时调整部署,检查的力度和深度得到加强。

提高单位效益:现今殡葬行业的垄断格局已经被打破,只有通过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用户办事,转变长期以来人们对殡葬行业的误解,才能赢得用户的心,赢得市场,从而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节省时间,减少失误:以往手工操作,导致大量材料堆积,保存不便,查询、统计非常繁琐,且经常出错。使用软件后,查询、统计非常方便,鼠标轻松点击即可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约资源,节省开支。

智能化的提醒功能:数据量大,不可能对每一个数据都能准确掌握,系统根据所设置的参数以不同的颜色显示不同格位的到期状态,便于对到期的格位进行催费。

领导实时监控:领导可以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各种数据的汇总、统计。

方面快捷的财务统计:运用本系统强大的查询功能,可以查询某段时间的费用情况,具体到每一个逝者的每一项收费的交费退费都能够清晰准确的查询。

方便民众查询:逝者的告别、火化、寄存等办理情况亲属可自己在终端查询系统上(触摸屏)上进行查询,及时掌控逝者业务的办理情况。

车辆、冷藏棺、告别厅等的合理调度:在系统中,合理调度车辆、冷藏棺、告别厅等殡葬资源,有效防止资源利用的冲突。

四、系统特点

系统紧密的与殡仪馆的各种设备结合在一起,组建殡仪馆的ERP系统,将当前的业务流程,全部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管理,结合先进的管理思想,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方法,提高信息纵向横向传输效率和质量,通过信息化手段规避不必要的风险(火化、告别身份识别的控制等),规范企业管理,从而提高办公效率,降低管理费用,提高企业形象,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从而有效管理、监督、控制企业经营活动,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为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服务。

可借助计算机技术,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准确及时的对经营管理、财务等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加工处理、存贮、查询和检索,并及时提供各种统计、分析报告。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和方法,实现殡仪馆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即时监督管理。

该系统信息高度统一管理原则出发,建立并优化信息资源共享的主题数据库,提高管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殡仪馆内部建成一个高效的管理信息网络,建成企业级的信息局域网络。提高殡仪馆内部管理能力和各部门工作效率,规范服务流程。

系统可对生产经营、财务等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主要信息资源作深层次的处理、分析,为殡仪馆领导对生产运营的协调控制、反馈修正提供及时、快捷、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并使管理行为由事后处理提高到事前预测、事中监控的管理水平,另外需要跟踪各用户的业务流程执行情况。构建身份识别系统和业务过程控制系统,对进出殡仪的业务进行校验报警和过程监控。

五、殡仪馆信息管理及遗体身份识别控制系统介绍

1、车辆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车辆预约、遗体接运、数据共享、费用计算、绩效考核、车辆调度、GIS应用等管理

2、冷藏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冷藏身份的自动识别、协议管理、出入冷柜身份识别及自动计费、温度控制、屏幕显示的管理。

3、业务洽谈管理系统

实现逝者信息的录入、身份识别、丧葬用品及服务项目选择、自动计费、业务冲突判断、信息发布、显示设备的联动、单据生成及任务推送的管理;逝者材料备案、信息公开、便民查询、费用结算、惠民殡葬优惠处理等

4、整容管理系统

实现整容的身份识别、自动计费、特殊整容管理、整容任务管理、绩效考核、流程管理、音视频备案等

5、告别管理系统

实现告别身份识别、防错报警、任务下达、屏幕控制、项目添加处理、乐队管理、司仪管理、冲突报警、人员绩效等管理

6、火化管理系统

*实现火化身份识别、火化机调整、视频备案联动、防错报警、骨灰填装自动判断结合、屏幕显示告知等功能

7、取灰身份鉴别系统

实现骨灰领取的身份判断、防错控制。

8、结算管理系统

正常收费、减免收费及分权控制、票据管理、退费管理、惠民殡葬管理、费用查询统计等

9、火化统计

按照民政部要求生成火化档案、与民政部台账对接管理、按照所属街道乡镇等生成火化数据

10、数据查询、决策分析系统

各项数据统计、收费退费明细报表、业务流程跟踪、人员绩效查询、各设备使用情况、殡葬用品的进销存管理等

11、寄存业务管理

骨灰寄存、合并、位置变更、续费、退费、取走管理;骨灰过期自动报警等功能。

12、遗体身份识别防错系统

整个遗体的流转过程按照原先设定的流程进行流转,并实施进行监控、报警。主要在冷藏车间、礼厅、火化车间、火化炉处进行身份识别判断。

13、遗体音、视频跟踪、备案系统

在各关键业务环节,系统与监控系统进行联动,自动进行声音、录像取证,便于后期调用。

14、移动办公业务平台

领导远程掌控、查询、授权控制、上门服务等。

15、便民服务系统

篇6: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

为进一步促进全县水利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准确地反映全县水利行业各项工作,大力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提升水利形象,促进全县水利工作发展,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评对象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

二、考评内容

2021年全系统报送信息任务条数为XXX条,每个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报送采用条数各XX条。采用信息媒体包括县级媒体、市级媒体、省级及省级以上媒体。

三、考评办法

(一)各单位、各股室信息报送和采用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年底进行考核。

(二)信息被有关媒体采用的,按媒体类别分别计分,同一篇信息被不同媒体采用,按最高等级计一次分:

1、被XX水利微信公众号采用的信息按2分/条计分;

2、被县级媒体(县委和县政府主办简报、XX政府网、XX水利网、XX日报XX版等)采用的信息按5分/条计分;

3、被市级媒体(XX水利网、XX日报、XX晚报等)采用的信息按20分/条计分;

4、被省级媒体(中国水利报、XX政府网、XX日报、XX电视台等)采用的信息按50分/条计分;

5、被中央媒体(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采用的信息按100分/条计分。

四、报送要求

(一)各单位、各股室要明确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结合水利阶段性工作,及时报送高质量的信息,各单位、各股室负责人要对报送的信息进行把关,语句不畅、条理不清、质量不高的信息不得报送。

(二)各单位报送的信息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审核,各股室报送的信息由分管领导签字审核,审核后的信息和电子版报送至局办公室,局办公室负责信息的接收、登记、编辑、审核和上报。

篇7: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

…………………………………………………………………………………………………………………………… ¤¤说明:【 】表示岗位; 《 》表示菜单; ○ ○表示下级机构 ; ◆>>>表示转入下一个环节

……………………………………………………………………………………………………………………………

◊◊ 一、稽查管理环节:

◈举报管理(《本级查处》)

【举报管理岗】 → 《季报案件登记》 → 处理《本级查处》 → 报批开始 → ①【举报管理岗】 → ②【综合科长岗】 → ③【分管局长岗】 → ④【局长岗】终审 ◆>>> 转入【案源管理岗】 → 《案源》 → 接收案件(举报案件)→(同案源审批流程)

◈举报管理(《下级查处》)

【举报管理岗】 → 《季报案件登记》 → 处理《下级查处》 → 报批开始 → ①【举报管理岗】 → ②【综合科长岗】 → ③【分管局长岗】 → ④【局长岗】终审 ◆>>> 转入○下级○【举报管理岗】 → 《举报管理》 → 登记、处理、审批(同举报案件审批流程)◆>>> 转入【案源管理岗】

◊◊

二、案源环节:

◈案源审批: 《确定待查纳税人信息》后 → ①【案源管理岗】 → ②【案源科长岗】 → ③【分管局长岗】终审 ◆>>>(转入【检查科长岗】)

◈交办、督办案件(《转本级》)

【案源管理岗】 → 《转交督办管理》 → 登记 → 下达《转本级》 → 《案源》 → 接收案件《交办、督办案件》 →(同案源审批流程)

◈交办、督办案件(《转○下级○》)

【案源管理岗】 → 《转交督办管理》 → 登记 → 下达《转下级》 ◆>>> 转入○下级○【案源管理岗】《案源》 → 《转交督办管理、登记、下达》 → 《案源》 → 接收案件《交办、督办案件》 →(同案源审批流程)

◈协查管理(《转本级》)

【案源管理岗】 → 《协查管理》 → 登记 → 下达《转本级》 → 《案源》 → 接收案件《协查案件》 →(同案源审批流程)

◈协查管理(《转○下级○》)

【案源管理岗】 → 《协查管理》 → 登记 → 下达《转下级》 ◆>>> 转入○下级○【案源管理岗】《案源》 → 《协查管理、协查登记、下达》 → 《案源》 → 接收案件《协查案件》 →(同案源审批流程)

■■◉协查管理全流程(详细)◉

◉(1)受托协查:【案源管理岗】 → 登录 → 稽查 → 案源 → 协查管理 → 协查登记 → 输入税务登记号和纳税人或非登记户 →(右边)协查登记表录入协查事项 → 保存 → 案件下达 → 选择下达方式和承办单位 → 下达本级单位(若是下达下级单位,可从下级案源管理岗 → 协查管理 → 协查登记 → 查到工作任务)→ 接收案件 →(右边选择)协查案件 → 查询 → 接收并转清册 → 待确定纳税人信息 → 待查清册报批 → 确定 → 报批 → 提交 → 【案源管理科(股)长岗】 → 签批 → 【主管副局长岗】 → 签批 → 【检查科(股)长岗】 → 案件与分配 → 【检查岗】,检查完后 → 文书制作 → 协查报告 → 提交 → 【检查科(股)长岗】 → 确认 → 签批提交 → 【质量考核岗】 → 协查管理 → 委托案件接收 → 制作协查复函 → 提交 → 【综合管理科长岗】 → 签批 → 【主管副局长岗】 → 签批 → 转给委托协查单位。

◉(2)委托协查:【检查岗】 → 文书制作 → 协查申请书 → 提交 → 【检查科(股)长岗】 → 确认 → 签批提交 → 【质量考核岗】 → 协查管理 → 委托案件接收 → 提交 → 【综合管理科长岗】 → 签批提交 → 【主管副局长岗】 → 签批 → 【质量考核岗】 → 委托案件接收 → 查看打印 → 转给协查单位。

■■

◊◊

三、检查(实施)环节:

◈【稽查科长岗】:《案件分配》

◈【检查岗】:首先进行《案件确认》

◈检查准备:《检查通知书制作 》→ 《回证制作》 → 《回证回填》

◈稽查实施:分税种分品目分项目分时间录入,保存,增加,◈稽查终结:《定性与处罚》 → 《稽查结果汇总》 → 《稽查报告制作》 → 保存 → 报批(根据提示进行操作,如需补充立案和大要案情况报告,则完成如下流程)

◆(1)立案:《文书制作》 → 立案审批表 → 审批流程 开始 → ①【检查岗】 → ②【检查科长岗】 → 【分管局长岗】终审 ◆(2)大案要案情况报告表审批:开始 → ①【检查岗】受理 → ②【检查科长岗】 → ③【分管局长岗】终审 → 结束◆>>>转入【综合管理岗】制作大要案报告 → ①【综合管理岗】 → ②【综合科长岗】 → ③【分管局长岗】 → ④【局长岗】终审

◈完毕后制作移交资料清单和稽查建议反馈表,◈稽查终结报批:开始 → ①【检查岗】 → ②【检查科长岗】终审 ◆>>>(转入【审理科长岗】)

◊◊

四、审理环节:

◈【审理科长岗】:《案件分配与下达》

◈【审理岗】:《案件确认》 → 《审定违法定性与处罚》 → 《生成文书》(根据案件金额大小进行相应操作)

(一)本级审理委员会审理案件

◇(1)本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审批:开始 → ①【审理岗】受理 → ②【审理科长岗】终审 → 结束(转入【审理岗】,《审理委员会审理》,生成文书)再次审批 开始 → ①【审理岗】受理 → ②【审理科长岗】 → ③【分管局长岗】 → ④【局长岗】终审 ◆>>>(转入【执行科长岗】)

(二)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案件

◇(1)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审批:开始 → ①【审理岗】受理 → ②【审理科长岗】终审 → 结束(转入【审理岗】,《审理委员会审理》,生成文书)再次审批 开始 → ①【审理岗】受理 → ②【审理科长岗】 → ③【分管局长岗】 → ④【局长岗】终审 ◆>>>(转入【市局法制建设岗】)

◇(2)市局法制建设岗审批:《稽查》审定违法定性与处罚,生成文书(本局或稽查局),报批,审批开始 → ①【市局法制建设岗】受理 →②【征管科长岗】 → ③【市局局长岗】终审 ◆>>>(若选择《本局》,案件直接转入稽查局【执行科长岗】,若选择《稽查局》案件转入稽查局【审理岗】《稽查局重大税务案件案件审理结果处理》)

◇(3)稽查局重大税务案件案件审理结果处理:开始 → ①【审理岗】 → ②【审理科长岗】 → ③【分管局长岗】 → ④【局长岗】终审 ◆>>>(转入【执行科长岗】)

(三)补充调查

◇(1)本级补充调查:生成文书补充检查通知书 开始 → ①【审理岗】 → ②【审理科长岗】 → ③【分管局长岗】终审 ◆>>>(转入【检查岗】操作同检查实施流程,但可以无需再次制作移交资料清单和稽查建议反馈表。【检查科长岗】审批后直接转入审理岗)

◇(2)市局重大案件审理补充调查:【市局法制建设岗】发起 → 【征管科长岗】审批 → 稽查局【审理岗】 → 《审定违法定性与处罚 》→ 《生成文书》(同本级补充调查流程)

(四)听证程序

◇(1)听证发起流程:《听证登记》 → 听证通知书制作,报批 → ①【审理岗】 → ②【审理科长岗】 → ③【分管局长岗】 → ④【局长岗】终审 ◆>>>(转入【审理岗】)

◇(2)听证审批流程:《听证处理》 → 生成文书—开始 → ①【审理岗】 → ②【审理科长岗】 → ③【分管局长岗】 → ④【局长岗】终审 ◆>>>(转入【执行岗】)

(五)另行安排稽查

◈另行安排稽查受理: 生成文书—开始 → ①【审理岗】 → ②【审理科长岗】 → ③【分管局长岗】 → ④【局长岗】终审 ◆>>> ◆>>>(转入【案源管理岗】,《接收案件》,另行稽查)

◊◊

五、执行环节:

◈【执行科长岗】:《案件分配下达》 ◈【执行岗】:《案件确认》 → 《文书查看》 → 打印文书 → 回证制作 → 回证回填

篇8: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

水利信息化建设往往从在部门业务需求驱动下设计开发相对独立的业务系统开始, 这些系统一般不考虑与其它部门的业务协同[1], 从而导致行业内资源共享困难、重复建设等问题。问题的具体表现是[2,3,4,5], 当前各类水利信息系统大多分散建在不同的地区和业务部门, 形成了以地域、专业、部门、系统等为边界的资源割据的局面。为此, 充分发挥水利数据中心资源集成共享的技术优势, 建立统一数据、应用服务支持下的定制化水利业务应用体系及管理系统, 是数据中心应用发展的必然选择[6], 也是改变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模式, 形成高效、集约和高水平的新型水利业务应用方式的有效技术途径。本文以广东省水利数据中心的业务一体化管理与应用为例, 讨论水利业务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和软件体系结构, 为同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参考。

1 基本思路

“水利业务一体化”是指在统一的数据基础和支撑平台上开发并应用包含所有水利业务应用功能的软件系统。从技术角度看, 水利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是建立在水利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平台之上的一个特殊应用, 提供水利数据资源服务, 支持在同一数据、技术条件下各类业务功能的实现。从总体架构角度看, 水利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功能定位如下:

1) 信息综合。系统依托数据中心的资源, 面向各类用户提供跨专业 (部门、层级) 的综合数据搜索、定位、统计和发布等服务, 大大超越了独立的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2) 应用集成。系统根据现状和业务需求, 依托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平台, 整合、改造或新开发各业务应用功能 (包括防汛指挥决策支持、水利规划计划、水利普查信息、水利信息化发展评价、水资源管理系统、农村饮水安全、水土保持、水库移民、小型水库、河道采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信用体系、小水电安全管理、农村机电排灌、水政监察、行政许可事项管理、科技管理、人才管理等) , 形成同一数据基础、技术平台, 及面向各级水利部门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应用的“一体化”水利业务功能实现环境。

根据基本思路与功能定位, 实现水利业务一体化需对水利业务应用进行详细需求分析, 以水利数据中心数据资源为基础, 依托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平台, 采用积木式集成方式构建统一的业务应用。

2 主要需求

水利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的主要需求是通过水利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以多种形式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直属单位、全省各级水利单位、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为水行政主管部门门户网站提供信息支撑, 为各类水利业务提供一体化管理平台, 实现水利数据中心各类应用及各业务系统的集成和“一站式”综合服务。

广东省水利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具体需求包括:

1) 接入小型水库信息采集数据, 充分发挥已建水库信息采集站的作用。广东省部分地市已先期开展了小型水库信息采集站的建设, 包括多宗小一型、小二型水库。这些采集站由地市投资建设, 已为地市小型水库安全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但由于分散建设, 信息未能传输到省水利厅, 不能为全省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将小型水库信息采集数据接入一体化管理系统, 可以将采集站的数据汇聚到省水利数据中心存储、入库和统一管理, 地市通过统一的入口进行访问。

2) 开发公共服务平台, 为信息展示、专题服务和业务应用提供服务支撑。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共享与交换、数据发布、数据挖掘分析等内容, 是将综合信息展示、业务应用、专题服务等各业务系统中具有共性的内容以公共通用的服务, 组件, 接口, 函数和模块等形式集中统一开发, 并提供给现有或新增的业务调用, 可避免各业务系统中对具有共性的内容的重复开发、维护。

3) 开发综合信息展示子系统, 面向各级用户全面展示数据中心各类数据资源建设成果。综合信息展示是一个具有将各类数据资源以直观的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进行展现的综合服务功能模块。数据中心通过综合信息展示功能, 向用户全面地展示数据中心各类专题数据库建设成果, 使用户能方便、快捷、全面地掌握数据库综合信息。

4) 开发专题服务子系统, 实现面向省厅重点业务的专题服务功能。开发实现面向省厅重点业务应用的专题服务功能, 根据不同业务的关注点和工作习惯, 按基本业务流程重新组织、展示有关信息, 并提供基本的编辑和分析统计功能。专题服务子系统在内容上包括防汛、防风、防旱、企业信用体系、水利规划、水政监察管理、面向领导层和水利普查等专题服务, 其中防汛、防风、防旱专题服务主要利用防汛指挥系统二期的建设成果。

5) 整合既有系统, 实现省厅水利业务“一站式”服务与应用。通过水利数据中心建设, 将为广东省水利系统各项业务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资源环境和应用服务平台, 将根据现状和业务需求, 整合和开发各业务应用系统, 使数据中心发挥更大作用, 真正实现面向省各级水利部门提供和应用。

6) 开发应用层面的统一的用户管理系统, 实现用户的统一管理和认证服务, 实现单点登录和数据中心全部应用系统的集成访问。

3 体系结构

水利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是在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应用服务平台之上开发的水利数据中心专项应用系统。系统不直接访问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 而是通过应用服务平台提供的组件、服务及数据统一访问组件等对数据资源进行访问。系统的体系结构与水利数据中心的技术体系密切相关。图1所示的是广东省水利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图1中数据资源包括水利数据中心的操作数据存贮 (ODS) 与核心数据存贮 (CDS) , 用于支持各类水利业务的不同应用模式, 既可支持在线事务处理, 也可支持综合分析与决策, 并使所有水利业务应用具备在同一数据源上实现不同功能, 最大限度避免因数据不同源造成的业务处理风险和决策失误。

应用服务平台是水利数据中心支撑数据存取、处理与服务的共享软件资源集合。在此平台上通过服务组装定制等方式实现的各类水利业务应用处理功能, 可随着应用服务平台的技术更新而自动更新, 从而保障所有水利业务应用总是处于同一技术水平, 有效保障了多业务协同, 增强了业务应用的安全性, 提高了业务功能的可维护性, 简化了系统管理。

应用服务平台按SOA设计与实现, 从而保障技术上的标准化与开放性, 实现系统的持续演化, 而不是传统的推倒重来式更新, 即保证了据此建立的水利业务应用长期稳定, 也保护了相应的投资。

总体上, 可以将水利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作为水利数据中心应用层的重要部分, 纳入水利数据中心的总体建设、运行维护和演化更新的计划中, 从根本上解决水利业务系统低水平重复建设、应用与运行维护的问题。

广东省水利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作为广东省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内容之一, 实现了整个系统的统一规划、设计和实施, 系统随水利数据中心一并建成应用, 实际应用的实践表明, 基于水利数据中心的水利业务一体化管理与应用是可行的。

4 结语

广东省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与应用实践表明, 水利业务一体化极大地促进了信息资源共享, 避免了重复建设, 有效克服了业务应用分散建设带来的各类问题, 实现了各类水利业务应用的统一支撑及面向各级水利部门提供“用户一证通”、“共享一张图”、“服务一站式”的服务和应用, 突破了水利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瓶颈。

摘要:针对水利业务应用分散建设带来的各类问题, 充分发挥水利数据中心资源集成共享的技术优势, 建立统一数据、应用服务支持下的定制化水利业务应用体系及管理系统, 是水利数据中心应用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广东省水利业务一体化建设实践, 分析当前水利业务应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讨论广东省水利业务一体化管理的技术思路和功能需求, 构造系统体系结构。

关键词:水利数据中心,水利业务一体化,资源共享,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艾萍.水信息工程引论[M].武汉:长江出版社, 2010:100-114.

[2]欧正蜂, 傅属燕, 杨岱庚, 等.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3 (10) :78-80.

[3]甘郝新, 陈晓武, 舒强.水利数据中心框架设计初探[J].人民珠江, 2011 (6) :61-63.

[4]成建国, 钱峰, 艾萍.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研究[J].中国水利, 2008 (19) :32-34.

[5]莫荣强, 艾萍, 吴礼福, 等.一种支持大数据的水利数据中心基础框架[J].水利信息化, 2013 (3) :16-20.

上一篇:思想汇报--经济全球化下一篇:2017时事政治题目及答案概要1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