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2024-06-23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通用9篇)

篇1: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2.1强化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

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涉及领域较多,并且整个建设过程的科技含量、智能水平都非常高,这就需要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做支撑。一是对于水利工程部门来说,要对现有管理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教育,将信息化技术全面贯彻到管理队伍中,并依据管理队伍的人员构成特点,采用科学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实现对不同领域的信息系统进行专业化培训,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二是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水利工程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网站、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信息调度中心,将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转变用人机制,积极引进专业性人才,弥补自身管理队伍存在的不足。

2.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水利工程信息化实现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水利信息的网络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点。要加快推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建立辐射范围广的公共网络,各个地区的水利系统构建适合自身的信息资料数据库,在得到验收确认之后再与辐射全国的公共网络进行连接。此外,水利部门还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对信息化设备进行引进,包括计算机、微电子设备等,切实为信息化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2.3加强信息化的安全建设

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将安全建设作为第一关注点。信息化发展速度越快,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就越多且越复杂,这就需要水利工程部门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信息资源传达的保密性统一对待,同时要加大反黑技术研究力度,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机制,为信息化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3总结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息化的全面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时代发展要求,更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在其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从各方面入手,为信息化的全面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篇2: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一、华北油田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华北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计划财务处是事业部计划项目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指导项目的前期工作,组织安排、评审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设计;负责项目的概算、预算和结算初步审查;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对计划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组织项目后评价工作。

华北石油矿区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实行两级管理制度。华北石油管理局矿区建设管理处和矿区服务事业部矿区建设管理处合署办公,对华北油田建设工程以监管为主并做好对华北油田矿区重点建设工程的协调、监管工作;华北油田公司各二级单位的矿建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的工程项目进行监管,主要负责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

二、华北油田矿区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特点

(一)涉及面广矿区建设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二)工作量大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三)制约性强项目管理工作必然要符合建设工程项目从计划决策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在规律。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四)信息流量大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某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建筑施工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孤立,它们之间既互为依托又互相制约,如何将工程管理方面的信息最快的反映到工程管理层,是保障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关键。

三、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及优势

当前,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已经被广泛应用,当然在建筑业也不例外,在建筑行业中从设计到施工到后期维护使用各个环节计算机技术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特别是在施工阶段涉及专业广、管理项目繁多、工期紧张,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专业软件的应用对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效果显着,从而使专业软件在施工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广泛应用,在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中都计算机技术都发挥着重要辅助作用。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通俗的说就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将现有建设项目管理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和集成,以便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包括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和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中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目前总的发展趋势是基于网络的建设项目管理平台的开发和应用。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以下特点和优势:

(一)及时准确地提供项目决策的有关信息。它可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及时、直观的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使领导能从宏观角度进行宏观控制和管理。

(二)保障工程项目计划和管理科学合理。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三)为项目成本核算与财务分析提供数据依据。无论是从一个项目的角度,还是从公司整体的角度,都可将项目的成本计划与跟踪工作细化,将人力资源成本、费用、采购、材料设备等成本要素分解到项目各个工作环节,为公司级的成本核算与财务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四)便于项目相关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由于每个项目都要涉及到各个相关部门及不同的供应商,每个部门及相关人员从不同的角度都需要了解项目的各个方面进度情况,提供一个有效的项目数据平台是解决各个相关群体和个人之间沟通协调的捷径。

(五)项目的跟踪报告机制。随着项目工作的展开,工程进度、合同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物资及人力资源调配情况是公司、项目管理机构及各个专业工程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通过各个相关部门都及时报送相关的项目数据,可以保障各级领导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动态地分析、控制、管理工作。

(六)信息的有效性传递。由于个人理解差异、部门利益考虑、过程延误等原因,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指令的在传递过程中也存在着信息失真与信息延误等现象,组织内部自上而下形成的信息漏斗效应。在信息流通量与协同管理量非常大的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信息的有效性传递可以有效避免很多扯皮、推委现象的发生,使得项目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的协调工作得心应手。

四、项目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一)贴近实际业务,简单易用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操作符合实际工程管理业务方式,使用方法易于理解、操作简单,掌握起来快捷、方便。完整的随机帮助及操作向导辅助学习操作。系统的初始界面要简洁明确,将项目的决策、立项、基本建设程序、进度、资金、结算等最基本情况显示出来,便于领导层及时掌握工程项目情况,以做出科学决策。

(二)先进的管理思想及软件技术

系统要以国际先进的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为基础、运用领先的项目管理理论及数学模型,同时要结合中国国情。产品要既适用,又具有先进性,具有生命力、有雄厚持续发展能力的主流技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会过时、并且健康发展的技术平台。

(三)良好扩展性和适应性

能针对不断发展的企业经营活动和组织结构,满足各级组织、员工的门户界面扩充和变化的需要。能够满足工程管理系统与现工程管理业务双轨制运行的要求。具备门户单一密码登录、各职能应用通行的能力。同时可以要提供系统基础数据导入、导出接口,便于本系统与其它系统(如财务系统、OA、Erp、公司网站)的数据衔接。

(四)高可靠性、高安全性

多级权限控制,防止非法操作和擅自使用,并具有操作全面跟踪记录功能。最好设置代理服务功能,实现内外网隔离和数据加解密功能保护内网数据安全。具有普通员工、部门管理员、部门负责人、公司领导及网络管理员等多种权限设定。提供完整的历史追溯功能。可以为每个项目管理人营造一个量身定制的办公空间。

(五)智能预警机制

动态预警机制,突出监督时效,针对项目管理工作周期长、对象多、任务重的客观情况,系统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新增了智能预警机制,对于即将到来的合同、进度报告等工作,系统会自动报警,体现管理的时效性。

五、项目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展示

(一)进度计划模块

进度计划模块包括项目计划、项目进度等功能,通过对项目的WBS分解,针对每个工作包可以从时间、费用、资源、材料设备、工程量、合同资金、质量、文档、责任人等多个角度制订项目计划,并从上述各个侧面报告进度情况,便于跟踪、对比分析;项目进度报告、形象进度报告等报表随时 反映项目进展情况。

WBS编码设置功能,可以对不同的项目任意设置编码规则。软件项目模版功能,允许用户将WBS保存为模版或从模版生成,并据此与P3、MS Project进行数据交换。

(二)合同管理模块

合同管理模块以甲乙方、合同金额等关键数据信息为核心,辅助以合同付款计划与实际拨付、合同变更管理、合同违约索赔管理、合同模板等功能,并与WBS关联,方便、快捷地产生合同台帐等各种汇总和明细合同报表,从而实现合同信息的存储、查询、分析等管理目标。

(三)材料管理模块

根据加载到WBS上的材料和设备需求,可以对项目形成总的材料设备需求计划,根据工程进度,材料进场日期和企业采购提前期,进行资源运算,得到不同时期的采购计划,采购申请单经过批准后,产生采购单、入库单、出库单等业务单据,全面跟踪、控制材料设备的.计划、采购、入库、领用及库存情况。

采购单、入库单与采购合同关联,便于分析控制拨款计划与实际付款。

(四)资源管理模块

以WBS为核心的资源管理,囊括了onmouse人力资源和机械设备等资源要素,通过分析工作包的资源计划、资源负荷,可对驱动资源进行合理配合、资源优化;对工作包明确责任部门及人员,是责任矩阵和资源中心的基础。

(五)文档管理模块

文档管理模块不仅是对各种文件、技术资料的简单分类保存,实现WORD、EXCEL文件的在线编辑,还可与WBS关联,实现按项目、类别的双向管理。文档查询可按各种要素进行资料快速检索、借阅管理记录资料文件来龙去脉;基于文件级别的权限控制,不仅保障文件安全,还便于相关人员进行文件编辑。

(六)项目跟踪与报告模块

项目跟踪模块将项目执行过程中常用的、需特别关注的项目信息汇集生成项目对比报告,从时间、资源、费用、材料设备和成本等各个侧面,将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行对比,发现偏差、找出原因,是项目控制的基础。同时,还将一些即将发生的工作、滞后的工作、关键工作等信息及时报告给项目高层领导和管理人员。

(七)资金管理模块

资金管理模块包括前期资金估算、资金计划、资金收支和资金报表等功能,以核算项目为中心、以资金收支类别为基础、围绕项目WBS,全面实时地反映项目资金的计划和使用情况,包括现金流量的估算、计划、记录、预测的汇总和明细报告。资金收入、支出的记录,可与合同拨款关联,并可通过预设的凭证模版,实现与财务软件的完美对接。

(八)招标管理模块

实现招标、评标、定标全过程的管理。招标项目/子项目划分,项目评分标准及权重多级定义、专家评分汇总,自动生成评标汇总表,便于决策层定标。

(九)协同办公模块

以工作流引擎为核心协同办公模块,包括工作计划、消息中心、资源中心等功能,基于项目业务平台,实现对合同拨款、合同变更、进度计划调整、材料招标等业务的网上流转、审批。智能提醒功能可实现新的工作任务需要处理时,系统自动弹出提醒消息窗口,对于离线用户支持手机短信通知,方便高效处理工作。

(十)安全管理模块

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文档和安全设施等功能,安全文档实现各种安全法规制度、安全备案、安全交底、安全会议的信息管理;安全措施与WBS关联,管理安全设施、施工安全问题、隐患整改等业务功能,实现安全工作报表的汇总分析。

(十一)质量管理模块

质量管理模块包括质量资质、质量规划、质量报告等功能,可以根据WBS制定相应的质量工作结果、质量检查计划、操作描述、检查表格。对于常见质量问题,系统可以生成因果分析图。

六、结语

篇3: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 信息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所势。可以说, 未来社会, 信息化将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水利信息化, 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 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 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 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能。总的来说, 水利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 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水利信息化建设要在国家信息化建设入针指导下进行, 要适应水利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新形势, 以提高水利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 以推进水利行政管理和服务电子化、开发利用水利信息资源为核心内容, 立足应用, 着眼发展, 务实创新, 服务社会, 保障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接下来的内容, 将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思考和分析, 以提高水利有关部门重视信息化建设的程度。

2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由水引发的问题

第一, 洪涝灾害。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 虽然国内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防洪工程, 但是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害仍然甚为严重。据悉, 每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达数千人。比如在2012年, 国内虽然没有大面积的洪涝灾害, 但是全国仍然有接近1.5亿人受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的影响, 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900亿元。虽然低于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 但是其绝对值依然很大。

从目前国内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建设情况来看, 防洪体系尚待完善, 控制性工程严重不足, 在建工程难以发挥其应用的效能。中小河流防洪体系标准较低, 病险堤防、涵闸和水库的数量较大, 防洪工程抵御洪水的能力有限。

第二, 水土流失严重。就目前国内实际情况而言,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56万km2, 约占国土面积的37%,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生产力日趋降低, 洪涝灾害加剧明显, 沙尘暴频发, 江湖库淤积严重, 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生活等等都造成甚为严重的危害。

第三, 水污染加剧。我国平均每天要发生近5起水污染事件, 全年共计1700起以上。2012年, 62个国控重点湖泊中, 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湖泊比例分别为61.3%、27.4%和11.3%。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除密云水库和班公错外, 其他60个湖泊 (水库) 开展了营养状态监测。其中, 4个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占6.7%;11个为轻度富营养状态, 占18.3%;37个为中营养状态, 占61.7%;8个为贫营养状态, 占13.3%。同时, 每年大约有80%污染水源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江河湖库, 大大超过了自然水体的净化能力, 致使国内水污染面积大面积扩张, 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不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此引起的环境破坏也是难以恢复的。

此外, 非工程措施建设严重滞后, 信息不灵, 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有的防汛指挥部门没有配备传真机、计算机、打印机等必要的设备。甚至有的基层防汛指挥部门工作人员不会操作计算机, 不会使用防汛相关软件, 存在信息采集与报送不及时、重点不突出、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整体抗御洪水灾害的能力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2.2 水利信息化是治水观念的创新

面对着如此严峻的水问题, 水利管理必须要全面提升效率和能力, 做到水利管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这种形势下,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带动水利建设现代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是新时期治水理念的关键因素。在“十二五”计划的相关建议中, 党中央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升到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 要求社会各基层必须要下足气力解决好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水污染问题。根据新时期发展要求, 水利部在总结历史治水经验、分析水利新形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水利建设应该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转变, 最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要下足气力, 加大科研, 引进先进技术, 推进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是提升防汛决策指挥水平的需要。水情和工情信息化是防汛方案编制的依据和相关决策制定的基础, 借助先进的水利信息化技术手段, 可有效提高水情、雨情、灾情等信息传输和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提升预测和预报的速度和精度, 有效降低灾害发生频率。

第二,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是提升水利管理水平科技含量的需要。水利作为传统的行业之一, 技术与管理创新的任务是日趋繁重。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 将逐步改善水资源的监测、评价、管理等, 提升管理效率, 增加科技含量, 促进技术和管理创新。

第三,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满足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水利系统信息化专网的建成, 将使着水利系统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变为现实。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语音、数据、视频的网上传输;非机密文件、资料的网上交换等等方式, 可大大提升日常办公效率。同时, 通过水利互联网的建立, 日常政务将得到公开, 政府办公透明化将得以实现, 更加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各界进行沟通和联系。此外, 借助专网的建成, 通过招标公告、政策公布、水利知识普及等等, 也能确保社会各阶层更好地监督水利工作, 将更加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2.3 水利建设信息化带来的效益

水利建设信息化的实现, 将有效整合政府内外资源, 提升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对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管理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 水利建设信息化还能够把一定区域内乃至全国范围内水利行政机关有效联系起来,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信息、知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等等各个方面的共享, 提升了包括信息资源在内的所用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率。此外, 水利信息化对于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成本也是大有裨益, 电子网络时代的来临, 行政系统内部办公自动化技术的普遍运用, 使着原本传统作业模式下完成的工作将在一种全新的网络环境得到实现, 无形中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成本。

参考文献

[1]宋文平.浅谈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23) :99-100.

篇4:浅谈水利工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纸质档案进行扫描,使之转化成用计算机操作供人们使用的电子档案信息库,使档案的收集、存储、分类、查阅等变得方便、快捷。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模式从档案实体保管转为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为重心,可以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程,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利档案真实客观的记载着水利工程的进展情况,是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活动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应加强对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采取先进的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加快水利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进程,逐步提高存档质量和工作效率。

一、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

1、档案的查询、管理不便。档案管理人员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记录到库房中查找,费时、费力。档案在长期频繁的查阅过程中,会造成磨损、丢失、污损等情况,大大缩短档案的保存寿命。伴随着档案接收工作的开展,纸质档案逐年增多,不仅占用了大量库房存储空间,而且加重了档案查阅的难度,造成档案提档和还卷工作复杂繁重。手工查询档案速度慢、工作量大,直接影响档案的查询效率,导致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浪费。

2、档案的管理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包括:环境、人为等各方面的因素,传统的纸质档案对档案库房的保存环境要求很高,灰尘、高温、潮湿、日光照射的强度等因素都会导致档案寿命变短,档案管理人员因调卷、还卷频繁的进出档案室,本身就会破坏档案的管理环境,不利于档案的保管。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传统档案管理的弊端迫切要求加快档案的数字化进程,提升档案的管理水平,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在新的形势下,国家档案局颁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十五”计划期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唯一一个专项规划。提出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开展公众网上查询档案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国家档案局“十五”规划的要求,各省、直辖市都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了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规划,同时陆续启动了大规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数字档案馆及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完成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对电子档案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的工作目标。

河北省档案局也提出了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档案的数字化,实现全省各级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任务。

开展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减少档案的提卷次数,加强档案的原件保护,可以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实现即时查询,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使档案查借工作十分方便,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查借阅采用计算机管理,操作方便,可以自动产生催还记录,对过期不还的借阅者进行有效的催还。

三、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1、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建设。单位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构和制度,成立专门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小组,明确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工程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责任。要定期对国家制定的档案管理的法规、制度进行研究学习,及时制定、修改适合本单位的水利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创建规范的管理机制,使档案资料标准化、规范化和共享化,不断提高档案实体质量,避免相近公文重复立卷组合,建立健全各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如: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查阅制度、保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加大档案人才的培训力度,充实稳定档案队伍,努力提高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水利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扎实的业务技能,要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意识,使其充分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档案科学管理观念,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安全管理和保密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2、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设施建设。统筹安排档案经费和设备,建立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计算机机房,配置承载档案信息系统的高性能服务器和数据存储器,安装河北科怡档案管理软件,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数据处理和存储环境。不断提高档案的检索功能,使其能够按照项目分类、功能、年度、文号、密级等进行灵活检索。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复印机、电脑、扫描仪等先进的电子设备,实现档案目录电脑检索,内容电子化扫描工作,为档案的数字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加强对各种系统和软件的学习和开发,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内容。

3、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做好档案的复制、备份工作,确保档案不丢失、不遗漏,加强计算机系统及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及时对电子档案使用的软件进行升级,加强档案的信息安全管理,杜绝各类危害档案安全事故发生。一是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熟知档案安全保护知识,定期进行档案安全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或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二是制定档案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将档案安全工作列入本单位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确保档案安全管理工作责任的落实。三是做好档案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档案安全教育活动,增强档案管理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档案安全管理意识。四是建立健全档案安全应急处置预案。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并加以不断完善,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性事件。

4、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积极推进水利工程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工作,建立健全档案信息数据库群,包括:电子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照片及声像档案数据库等,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确保档案的信息安全。

档案的信息化是档案的发展趋势,推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的目标。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道路,档案管理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档案工作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才能使档案管理更加规范,既减少了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劳动,也减少了人手翻阅档案所造成的磨损和时间浪费,开展数字档案备份,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我们要加快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步伐,逐步完善档案管理的信息系统,提升档案管理的发展水平,大大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使水利工程档案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

篇5:河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文预测系统信息化建设:水文信息化水平也有新的提高,新建了 646 处雨量自动监测站,建成了河北省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和 5 个水情分中心;建成了 6 个旱情监测分中心,旱情监测系统正常运行,并实现了土壤墒情信息编码上报,为科学抗旱、全面抗旱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了全省基本水文数据库一期建设和三级节点库的全面建设;省局及 8 个直属局开通了网站,办公自动化的水平大大提升。

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2006年,与省气象局共同对全省雨量监测站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建设,新建改建雨量自动监测站1532个,使全省自动雨量监测站网总数达到2324个,使过去3个多h才能收齐的全省雨水情信息缩短到20min,大大提高了雨水情预报的时效性和精确度,延长了洪水灾害的预见期,全面提升了防汛抗旱快速反应能力,也使河北雨量自动监测工作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二是推进通信传输现代化建设。已建成各类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预警等通信系统120多个,拥有各类通信设备4000余部,初步形成了以防汛通信专网为基础、通信部门公网为依托、其他部门专网为补充的综合防汛通信保障系统。三是推进计算机网络化建设。建成了河北省防汛调度中心计算机网络,实现了防汛数据、语音、视频三网合一,并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省政府、省直有关厅局和11个设区市防办的计算机网络联网,实现了信息共享。四是推进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目前,省、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已实现雨情、水情、汛情、工情、灾情等各类防汛抗旱数据的快速查询、检索,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6: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论文

1国内外石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分析

石油工程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仍产生很大的地区性矛盾。尤其是针对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我国的工程信息化建设体制还不够健全,有的还处在刚刚发展的萌芽阶段,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整个石油工程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速度。

因此,要实现信息化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将石油工程信息化体制加以完善,这样才能够在石油工程化建设中,更好的利用信息化的强大力量,从而推动石油业的迅速发展。生产经营在企业当中是保障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力量,所以企业要结合实际的经营状态来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和生产模式,从而高速、准确的将企业最新信息传达给下属的各个部门,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对于石油工程来说,它的生产模式是一套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企业的各个部门要做到共同参与、互相合作以及共同的去参与其中,如此才能够实现企业管理手段的最佳运用和加速企业发展的步伐。

篇7: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监理人员是水利工程全过程参与的重要管理人员,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每一个建设项目单位和施工现场都要进行监理人员的安排和设置。监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管理区域,对工程的具体建设情况要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工作,并且对工程合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工程建设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监理人员的记录内容,是对工程建设的施工控制、合同赔偿和变更量确认的重要依据。在现场监理记录过程中,要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一些技术性的数据和实施工序要进行专业的核对,监理站还要对监理人员的记录进行检查和监督。

2.2监理现场记录

监理现场记录工作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涉及到的记录内容都是根据标准规定的,包括监理日志、工程量签证等。监理人员在进行记录内容的填写时,要根据记录内容和标准的规定填写,不能出现后期的删减和修改情况,当由于客观原因确实需要对记录内容进行修改和删减时,要经过监理站或其他监理部门的检查和批准。在进行监理工作大事记的记录工作时,要对记录内容进行编号处理,以便于记录材料的整理。

最终,在建立工作结束后,要对监理现场记录进行编订和归档。

2.3信息录入管理

信息录入的格式要进行统一的规定,监理部门要将检查审核过的监理台账进行备份,以免记录的丢失。由于要把日报信息录入到日报系统,所以要对台账中的日报进行筛选。在进行台账和日报录入时,要特别注意格式和方式的问题,这是监理信息管理规范化处理和保存的重要环节。个别地方的修改和调整要提前申报,以免信息录入出现混乱和管理不清的情况。在录入之前要做好信息的分类,录入时要依次录入。

3监理信息的来源和收集

3.1工程项目开工前的信息

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理水平,监理人员要提前进入工程施工现场,根据工程实际规划的数据和图纸,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规模和布局进行充分的了解,对监理项目的原材料使用和技术实施要求、指标有初步的掌握。这样可以在工程开工后,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工作有更加全面成熟的了解。此外,监理工作不仅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工作的开展,监理人员要积极参与到水利工程招投标阶段和合同签订阶段的内容了解,对具体的工程建设条款和要求要心里有数。特别是对合同条款的了解,是保障工程建设符合建设指标和建设单位要求的重要依据,监理人员要进行仔细的.了解核实。

3.2工程施工阶段的信息

工程施工阶段的信息来自于多个水利工程参与单位,包括业主提供的信息、施工企业提供的信息和监理部门提供的信息。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者就是业主,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造价和技术标准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规定都来自于业主的要求和看法,建立人员要加强对业主提供的信息的重视,对业主的建议和意见进行详尽的记录。施工单位的信息是监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搜集的主要方向。

篇8: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是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复杂。因此,其施工管理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管理问题,包括从项目规划、勘察设计、工程实施、完成及验收,到运行和管理等各个阶段[1]。不同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因条件不同,设计变化较多等原因管理难度大,存在的大量如征用土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问题,因此,需要更好的信息和信息支持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新技术发展创新迅速,使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变得可能。水利工程信息化产业是信息产业与水利工程产业的有效组合,科技含量高,智力密集,涉及领域非常广泛,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水利工程的信息化资源,提高水利资源信息资源在收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中共享程度的利用水平和应用,完全可以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效率并节省成本,是加快水利资源行业技术进步,推动水利建设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措施。因此它需要实际经验丰富且具有较好的素质信息的管理人员,但在水资源系统中,却长期存在非常了解水利业务却不懂计算机的现象。

1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提升资源共享的要求。

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包括项目的设计、监理、工程等大量生成的文件,其信息非常复杂,包含信息的合并,资源的配置,易于搜索和使用等非常重要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资源的统一和共享。

2)提升工作效率的需要。

首先,应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在收集各种当前同时发生的信息的同时进行分析事件的过程,并依据所设计的反应自动提供意见建议供参考,便于统计工作数据和统筹工作计划。其次,项目相关负责人可以根据系统收集和整理信息及参考意见迅速作出响应,及时进行决策、规范资源、进度、质量安全措施等,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有利于实现对项目质量、进度、投资3个目标的控制和统筹,使整个项目的效率达到最佳。

3)提升科学性管理的需要。

基于有效数据建立科学的决策,通过收集、处理、清算信息资源项目,及时调整计划并采取措施进行科学决策,确保实现建设目标和转型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和流量管理。水资源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应以实用性、易用为原则,以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趋势为依据,根据企业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发展出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工具及水电工程建设系统。信息系统可以使各个项目的数据和工作流程电子化、信息化,自动运行和动态分析优化调整各种资源,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从而全面控制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意图。因此可以说信息系统是实现现代管理的基础和措施。

2 水利工程项目中信息化建设技术

2.1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已广泛应用于以水利工程领域为代表的各行各业中,没有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只能说是痴人说梦,只有在研究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才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信息化系统,才能促进水利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应用非常有效。水电建设和管理是水利资源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必须重视其选址、布局、管理、设计。因此,在施工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例如,移民安置,水的移动路由选择和对周边影响评价的调查研究,防洪抗洪、水资源与水电工程材料的运输和储存的合理规划,水闸防洪区的布局和建设等),在这种情况下,GIS显示其强大的分析与仿真的优势。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与传统方法相比,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具体如下:1)强大的存储能力。可以存储各种数据,包括图形、图像和调查统计数据。同时,易于阅读并确保数据安全。2)强大的判决能力。系统运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借助于计算机指令编写的各种程序,易于实现各种分析处理系统,具有半自动判断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3)强大的形状分析能力。例如叠加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地貌分析,可以用来评估土地及土壤侵蚀,合理布局研究土地使用方式,也可以计算各种特殊图及合成图等。4)用户使用安全,保证数据读取没有遗漏,且处理结果可信。5)易于改变的尺度和阿特拉斯投影,易于变换坐标,移位和旋转,阿特拉斯连接,表格和绘图。6)降低数据处理和图形化的成本。短时间,可以重复检查结果,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从而降低误差,保证质量。

2.2 网络技术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技术是实现信息化最关键最基础的技术之一,基本可以说它就是信息的代名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也不例外。本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单位工作网络为例,重点介绍了其拓扑配置、网络结构、各部件主要功能等。

图1是某城市水利资源办公室工作网络拓扑示意图。该系统坚持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原则,采用垂直和水平、星形的以太网网络结构。其中文档过程采用两台HP服务器,安装OA软件,配置磁盘阵列柜和双机热备份系统软件。磁盘阵列采用RAID和纠错技术以及双机热备份软件的嵌入式监控、诊断和任务迁移功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确保系统不会因一个单一的服务器故障而中断。与此同时,磁盘阵列柜在外部开辟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存储空间。主干交换器使用支持三层交换的catalyst2948,它可以连接到HP服务器及监控站和支路交换机,支路交换机利10M线catalyst2948连接到工作界面,通过帧中继配置网络中的思科路由器,实现全网远程与其他部门的互联。系统中安装一套思科防火墙将攻击从WAN(广域网)站隔离,保证局域网和数据安全。

其次介绍网络结构。水资源项目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确定了网络结构和格式。例如,水库管理的工作内容是水文预报、河道管理、大坝监督、水质检测、闸门监控等,这些内容的范围广泛复杂,所以建立通信网络是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提高水利资源管理的基础工程。

图2是某水库引入分散采集、集中管理网络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系统包括:水文预报子系统、大坝监控子系统、管理河道子系统、水质检测子系统、闸门监控子系统、政务处理子系统等。每个子系统收集的数据由一台计算机(也可以是一个单一的服务器)进行处理,并同时提供给上层网络服务器,通过中心计算机系统(独立服务器)或上层网络中心服务器使系统可以在每个工作站网络上发布信息。

图3是一个水资源枢纽工程的计算机网络。该系统由三个独立的子网络组成,监控网络,远程监控网络,办公网络。每个都单独运行,内部互不影响,网络资源与信息通过服务器共享与传输。

3 结语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信息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它的特点是科学技术含量高、学科交织且跨度大、涉及内容广泛。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使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也快速走进信息化建设的新方向,信息化系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设计和实现得到了快速发展,成果明显,形势喜人。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是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和水利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也是其发展程度的标志,同时也是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关键措施。

摘要:根据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论述了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开展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研究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和意义,从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方面,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了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

[1]J.W.Wang.Water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in water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J].China Water Kesources,2005(6):30-31.

篇9:水利信息化建设探讨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很重要的,他可以为水利工程的建设采集大量的信息,让决策者更好的决策,让工程建设者更好的建设,让管理中进行有效的管理。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主要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运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水利信息进行统计计算研究的一项系统工程。

1、水利信息建设的目标

我国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时非常重视的,针对先进的水利工程的发展需要,依据中国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很多明确的目标,沿着这些目标,中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的发展。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水土监测和管理系统,要充分运用3S技术,构建完善的科学的水土信息化的监测系统,全面的一体化的对全国范围内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其次,是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利用建立好的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和地理信息的数据库,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定位系统。第三,建立国家级的防洪救灾的指挥系统,做好监测预报工作、灾情勘测工作、天气预测工作、旱情汛情洪水预报工作等,建设好防洪调度系统,灾情处理系统。第四,建设全国范围的水利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五,将强建设完善的水利工程的政务监督和惩处系统。第六,要建立服务社会的全方位的服务系统。第七,做好水利工程的统筹规划。第八,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保证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第九,建设好农村乡镇的水利信息一体化。

2、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薄弱,力度不够

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进行的,由于我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水平较低,所以水利信息化建设就起步较晚,导致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很薄弱,我国在水利工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建设中,在80年,90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我国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多小型的地方的水利工程,迟迟得不到建设,仅仅依赖国家的大型水利工程队伍,工程的建设后的维护和管理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水利信息化建设是很发展技术含量要求很高的工程,但是有些部门缺乏统一的管理统筹规划,出现水利工程的重复建设和投资和现象,导致水利资源的浪费,地方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信息化得不到应用。

2.2 发展不平衡,资源不均匀

目前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不平衡,没有进行资源的共同的开发利用,没有做到资源的共享。水利信息化建设不平衡首先体现在地区上的不平衡,工业水平高的地区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就快就好,而工业水平不发达甚至没有工业水平的地区发展就严重的落后,这是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普遍问题。其次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专业水平上出现不平衡,由于我国在水利防洪救灾方面投入很多,所以水利防洪等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而其他的部门的信息化专业水平发展就存在不足。我国对国家重点的发展对象,如经济开发区、直辖市等的投入很大,导致了很多地区的信息化发展跟不上这些地区的脚步,导致系统的不平衡。这些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整体信息化的建设的实现。另外,我国水利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共同开发和共享,由于我国地区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我国信息化资源应用受阻,服务对象不同,各个地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数据量级,各个地方的数据信息不统一,没有办法建设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导致信息化建设的延缓。

2.3 创新滞后,人才稀缺

目前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管理运行老套,人才稀缺的问题。水利信息化建设分为很多部门,这些部门不好好进行配合,各自为政,导致信息化建设资源和网络资源分散,严重影响了水利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有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是科研项目,在管理运行方面,仍然是按照以前的程序进行运作,在报奖后,这些课题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就搁置一边,没有真正的运用到水利信息化建设上。另一方面,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很缺乏,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很多的技术人员都不是科班出身,导致水利信息化建设技术水平的落后,导致水利信息建设没有创新和新的管理模式。

3、水利信息化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加强基础,加大力度

虽然我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水平较低,导致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很薄弱,但是我国在水利工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多成就,这就说明我国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发挥好这些基础,进步不加强,建立专业的信息化队伍,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得到有效的保障。要建立完善的统一的管理统筹规划,避免水利工程的重复建设和投资现象,加强地方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地方水利信息化的应用。

3.2 平衡发展,资源共享

工业水平高的地区要帮助工业水平低的地区进行信息化建设,国家要为信息化专业水平低的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国家要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平衡重视投入。另外,要实现我国水利资源有效的共同开发和共享,消除这些差异性,克服地理环境的不同,统一各个地区的标准和数据量级,建设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3.3 加强创新,培养人才

水利信息化的各个系统部门好好进行配合,团结一致,实现共享,促进水利信息化的和谐发展,要加强对科研性质的水利信息化的监督管理,做好完成后的应用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培养,聘用科班出身的人才,国家重点建设相关专业的教育,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进行创新。

4、结束语

水利工程利国利民,要想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必须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加大建设的力度,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平衡发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水利信息化的创新管理,培养专业化人才,实现真正水利信息化,让水利工程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赵静.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其途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0

[2]吴铁坚.浅谈灌区水利信息化建设[J].建筑与发展,2013.08

上一篇:高三英文励志心语下一篇:参加家庭教育讲座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