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英雄故事

2024-06-06

少年英雄故事(共6篇)

篇1:少年英雄故事

英雄少年—雨来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个村子。雨来喜欢游泳,他的游泳本领可高了。后来雨来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知道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又开始扫荡,一天雨来忽然听到街上有人跑,他跑出去一看原来是是李大叔,随后听见鬼子呜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缸搬开,跑进洞里,小雨来忙把缸搬回原处,这时鬼子硬闯了进来,把雨来抓住了。他在敌人严刑拷打下,也没有说出李大叔的去处,气得敌人要把他枪毙,这时河边响起几声枪响。敌人走后,乡亲们来到河边寻找雨来,雨来的朋友都哭了,老人们都说:“有志不在年高。”雨来的朋友说:“我们沿着河沿往下找雨来的尸体吧!”就在这时突然水面上露出了一个小脑袋,向岸上说道:“鬼子走了吗?”大家高兴的叫起来“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小英雄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从河底游到远处去了。

篇2:少年英雄故事

三年二班陈玺元

假期妈妈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叫《少年英雄故事》。我一读就马上被里面那些小英雄们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草原英雄小姐妹、宁死不屈的刘文学、少年时代的雷锋〃〃〃〃〃〃这些小英雄实在让我敬佩。但最让我敬佩的是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那是1964年2月9日,龙梅和玉荣在替爸爸包放公社的384只羊的过程中遭遇了暴风雪,小姐妹为了保护羊群结果龙梅失去了几个脚趾头,玉荣失去了双腿,而公社的羊却只少了3只。

篇3:自古英雄出少年

唐传奇是很多元明清之戏曲或章回小说的母本, 如唐传奇《南柯太守》被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改成《南柯梦》, 属杰出的“临川四梦”之一。章回小说如《西游记》等也取用或改写唐传奇, 再加敷衍, 遂繁播于后世。

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 已大大增编了本传奇的原有故事, 加上了更多的有趣细节。天蓬元帅因醉酒对嫦娥说了几句疯话, 得罪了玉皇大帝, 被罚堕落人间。天蓬元帅是大路痴, 投胎这等大事都会走错路而托生于猪圈。后来他长成了猪妖, 凭法力和妖术硬当上了高老庄庄主的女婿, 一时好不惬意。猪八戒本心却比乌将军善良, 对高小姐也情真意切, 他在护送唐僧西去的路途中, 动辄还要散伙回高老庄去找高小姐。本传奇里的乌将军却是一个害人精, 他每年都要村民贡献一个美貌处女来“成亲”, 但少女最终总是被他残害致死。害人就是真妖精, 必须有英雄好汉出现来除暴安良。

传奇中的郭元振是个独行大侠, 如同护送唐僧西行之大师兄孙悟空。孙悟空设计变成高小姐而收服猪妖, 猪八戒不得已遂拜唐僧为师, 尊孙悟空为师兄, 含泪拜别高小姐挑担西去。依我看, 虽然猪八戒似乎好吃懒做, 形象不佳, 但他算得上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即使是西去取经途中, 也常常想开小差回高老庄去和高小姐聚会。他不是一个理想远大的英雄好汉, 只是顾家的丈夫。从这个角度来讲, 他是性情中人。

少年英雄郭元振在开元中考试落第, 从晋州去汾州途中, 夜行迷路, 偶而见到一处灯火通明, 以为是人居, 进去一看, 发现空无一人, 气氛古怪, 灯火辉煌, 菜肴琳琅, 像是村民嫁女情景。正疑惑不解, 他听到东边的房里有少女哭泣声。我们看, 深夜、空宅、哭声, 这气氛很古怪了, 应是讲鬼故事的好题目, 但这里不是讲鬼故事, 而是讲英雄传奇。少年英雄郭元振听到古怪哭声一点都不怕, 还问哭泣者是人是鬼。哭泣少女答道, 本乡祠祭祀的乌将军法术高明, 能让人得福或遭灾。他每年都要求偶, 命村人选美处女献出来, 每年今夜里成亲。她的父亲贪图村人的五百缗钱, 就悄悄把女儿卖了。今晚村中女伴假装和她一起游玩到这里, 灌醉她把她锁进房里。她酒醒之后, 发现自己被关在祠庙了, 知道自己被出卖了。一个人独处, 又面临可怕的处境, 她又惊又怕, 知道父亲因贪财而无情地甘愿置她于死地, 此时此刻, 无依无靠只能等死, 她只好哭泣。在交谈中, 少女也反问郭元振是人是鬼, 她说, 如果您是人类并救我出去, 今后我一生都服侍你。

郭元振是少年英雄, 行侠仗义, 不为个人利益而为大义救人, 他根本不会要少女任何报恩。郭元振说, 我堂堂男儿, 一定设法救你。如救不了你, 我会殉死以向你谢罪, 绝不一人逃生, 让你枉死淫鬼之手!

唐传奇众多作品中, 《郭代公》这篇以生动笔墨, 写出生动的少年英雄形象, 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看到后面我们会知道, 郭元振不仅胆略过人, 智慧超群, 还具有极其敏锐的思辨能力, 在遭到愚昧村民围攻时, 能够冷静应对, 以绵密的推理, 说服了喧嚣愚顽的村人, 并带领这些幡然醒悟的村人一起去寻找野猪精, 把已经负了重伤的野猪精剿灭。

代国公郭元振史上确有其人, 是唐前期名将。《旧唐书》里说他十八岁即举进士, 授通泉尉, 但他年轻时“任侠使气, 不以细务介意, 前后掠卖所部千余人, 以遗宾客, 百姓苦之。”郭元振贩卖人口, 让百姓憎恨, 但他又确实有大才略。武则天听到他的事, 特意召见, 交谈之下大为称奇。那时吐蕃正好前来议和, 武则天派他做特使去吐蕃进行外交活动, 取得了成功。又说, “……大足元年, 迁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元振风神伟壮, 而善于抚御, 在凉州五年, 夷夏畏慕, 令行禁止, 牛羊被野, 路不拾遗。”能做到令行禁止、路不拾遗, 可见郭元振当时就是一个传奇人物, 《广卓异记》《册府元龟》《尧山堂外纪》等都写过有关他的传说, 大诗人杜甫还写过一首五言古体诗《过郭代公古宅》, 吟咏郭元振的事迹。

借用著名人物之名来演绎一个神怪故事, 是唐传奇的惯用手法, 以表示这些事情都是真实发生的, 试图让传奇故事和现实对接起来, 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这个故事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好好理解。第一个是少女的父亲贪图钱财把女儿出卖送死, 这让少女感到绝望。第二个是愚昧村人得知郭元振杀伤乌将军后, 不仅不表示感谢, 反而说乌将军是村里的“明神”, 村人敬奉他, 每年都配以少女, 稍有迟疑即会刮风下冰雹肆虐。所以必须对乌将军恭恭敬敬, 每年顺着他的意思找一个漂亮的少女送来跟他成亲。可见这些村民已经被野猪精的暴虐行为所慑服, 不敢违抗, 只会顺其恶旨, 助纣为虐, 并以此当成了习惯和荣耀。心理学术语有个“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说的是人质被劫匪劫持之后, 失去了基本正确的判断, 反而会对劫匪的“不伤害”之举, 产生感恩之情。村民因害怕刮风下雨而把一个残暴的妖怪奉为神明, 每年都心甘情愿送上一个无辜的少女去牺牲, 只是祈求不遭到更多的迫害。这是愚民常有的行为, 而真正的英雄也常常会遭到愚民们的误解乃至戕害。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第三个细节是郭元振对村民的晓之以理, 告诉他们天神是只会造福人类, 而不会残害少女的。那些只会伤害黎民百姓的所谓乌将军们, 只可能是妖怪。这样, 村民们才恍然大悟, 摆脱了原有思维习惯的控制, 抄起各种农具当武器, 一起去寻找并剿灭野猪精。第四个细节是少女获救之后, 决定离开乡村和父母, 她对父亲怒斥道:……你现在贪图五十万钱, 把我嫁给妖兽, 还狠心锁门离去, 这是一个人所能做出来的吗?如果不是郭先生仁慈勇敢, 我还能活下来吗?我是已死于父母之手而被郭先生救生之人, 只愿意跟随郭先生, 再也不愿意回来了。

传奇没有写少女父母的反应, 想来他们应该感到惭愧和羞赧。一个人为了金钱而出卖儿女, 这已经变成邪恶了。即使是生身父母, 也无法获得少女的原谅。这样爱憎分明的细节, 是唐传奇的特色, 也是宋代以来程朱理学占据主流, 要求臣死忠子死孝的僵化思想占主流位置之后产生的作品所不具有的气质。明代和清代的文言作品, 也大多缺乏这种宽厚恢弘的气度。

这篇唐传奇用词精练简约, 故事复杂多变, 论说合情合理, 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细细体味其中的妙处。

附:郭代公

代国公郭元振, 开元中下第, 自晋之汾, 夜行阴晦失道。久而绝远有灯火之光, 以为人居也, 迳往投之。八九里有宅, 门宇甚峻。既入门, 廊下及堂下灯烛辉煌, 牢馔罗列, 若嫁女之家, 而悄无人。公系马西廊前, 历阶而升, 徘徊堂上, 不知其何处也。俄闻堂中东阁有女子哭声, 呜咽不已。公问曰:“堂中泣者, 人耶, 鬼耶?何陈设如此, 无人而独泣?”曰:“妾此乡之祠有乌将军者, 能祸福人, 每岁求偶于乡人, 乡人必择处女之美者而嫁焉。妾虽陋拙, 父利乡人之五百缗, 潜以应选。今夕, 乡人之女并为游宴者, 到是, 醉妾此室, 共锁而去, 以适于将军者也。今父母弃之就死, 而令惴惴哀惧。君诚人耶, 能相救免, 毕身为扫除之妇, 以奉指使。”公愤曰:“其来当何时?”曰:“二更。”公曰:“吾忝为大丈夫也, 必力救之。如不得, 当杀身以徇汝, 终不使汝枉死于淫鬼之手也。”女泣少止, 于是坐于西阶上, 移其马于堂北, 令一仆侍立于前, 若为宾而待之。

未几, 火光照耀, 车马骈阗, 二紫衣吏入而复出, 曰:“相公在此。”逡巡, 二黄衣吏入而出, 亦曰:“相公在此。”公私心独喜:“吾当为宰相, 必胜此鬼矣。”既而将军渐下, 导吏复告之。将军曰:“入。”有戈剑弓矢翼引以入, 即东阶下, 公使仆前曰:“郭秀才见。”遂行揖。将军曰:“秀才安得到此?”曰:“闻将军今夕嘉礼, 愿为小相耳。”将军者喜而延坐, 与对食, 言笑极欢。公于囊中有利刀, 思取刺之, 乃问曰:“将军曾食鹿腊乎?”曰:“此地难遇。”公曰:“某有少须珍者, 得自御厨, 愿削以献。”将军者大悦。公乃起, 取鹿腊并小刀, 因削之, 置一小器, 令自取。将军喜, 引手取之, 不疑其他。公伺其无机, 乃投其脯, 捉其腕而断之。将军失声而走, 导从之吏, 一时惊散。公执其手, 脱衣缠之, 令仆夫出望之, 寂无所见, 乃启门谓泣者曰:“将军之腕已在于此矣。寻其血踪, 死亦不久。汝既获免, 可出就食。”泣者乃出, 年可十七八, 而甚佳丽, 拜于公前, 曰:“誓为仆妾。”公勉谕焉。天方曙, 开视其手, 则猪蹄也。

俄闻哭泣之声渐近, 乃女之父母兄弟及乡中耆老, 相与舁榇而来, 将收其尸以备殡殓。见公及女, 乃生人也。咸惊以问之, 公具告焉。乡老共怒残其神, 曰:“乌将军, 此乡镇神, 乡人奉之久矣, 岁配以女, 才无他虞。此礼少迟, 即风雨雷雹为虐。奈何失路之客, 而伤我明神, 致暴于人, 此乡何负?当杀公以祭乌将军, 不尔, 亦缚送本县。”挥少年将令执公, 公谕之曰:“尔徒老于年, 未老于事。我天下之达理者, 尔众听吾言。夫神, 承天而为镇也, 不若诸侯受命于天子而疆理天下乎?”曰:“然。”公曰:“使诸侯渔色于中国, 天子不怒乎?残虐于人, 天子不伐乎?诚使尔呼将军者, 真神明也, 神固无猪蹄, 天岂使淫妖之兽乎?且淫妖之兽, 天地之罪畜也, 吾执正以诛之, 岂不可乎!尔曹无正人, 使尔少女年年横死于妖畜, 积罪动天。安知天不使吾雪焉?从吾言, 当为尔除之, 永无聘礼之患, 如何?”乡人悟而喜曰:“愿从公命。”

乃令数百人, 执弓矢刀枪锹䦆之属, 环而自随, 寻血而行。才二十里, 血入大冢穴中。因围而劚之, 应手渐大如瓮口, 公令束薪燃火投入照之。其中若大室, 见一大猪, 无前左蹄, 血卧其地, 突烟走出, 毙于围中。

乡人翻共相庆, 会钱以酬公。公不受, 曰:“吾为人除害, 非鬻猎者。”得免之女辞其父母亲族曰:“多幸为人, 托质血属, 闺闱未出, 固无可杀之罪。今者贪钱五十万, 以嫁妖兽, 忍锁而去, 岂人所宜!若非郭公之仁勇, 宁有今日?是妾死于父母而生于郭公也。请从郭公, 不复以旧乡为念矣。”泣拜而从公, 公多歧援谕, 止之不获, 遂纳为侧室, 生子数人。

篇4:自古英雄出少年

《张宋演义》的诞生:

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张宋演义》中的“张”、“宋”。还有最重要的“掌门人”——张艳老师。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张文杰:2003年4月,张老师在兴趣活动课上出了一道作文题《两败俱伤》。因为张老师一贯要求我们写作文要与众不同,我想到平时和同桌宋佳熹有些磕磕碰碰,所以我就编了一个故事,让我们张家把宋家教训一番;但写到最后,我已消了气,就让我的好朋友田铮出来调解。

宋佳熹:他把我们宋家写得那么“衰”,自然他舒服了;但是我心里不服气,所以我拿起笔来,写了《来吧,张文杰决战》,在习作中和他一决高低,至今我在《张宋演义》里都比他艺高一筹。哼,气死他!

张艳:张文杰和宋佳熹纸上争斗,引来大家笑声不断,我觉得虽然不能发表,但能练笔也是好事一桩,所以就加以润色,取题目时,也没怎么思索,就以二人的姓再含含糊糊加个“演义”,取名为《张宋演义》,把打印稿张贴在墙上。其他学生看得心痒手痒,就提出可不可以帮忙,我当然同意,有同学还不满足,又问可不可以参(加)一个,我自然也同意,所以形成了作者大多数具有“书外是作者,书中是武林中人”的特点。大家用笔作刀剑,在纸上江湖任挥洒,演绎着各自的英雄梦。众多的英雄梦势必要发生碰撞,致使群雄争斗、矛盾迭起。有了矛盾自然得化解,孩子们就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纷争。比如,请师傅出山,找师兄弟师姐妹帮忙,找兄弟或铁哥们相助,讲和谈条件,设圈套,划石头、帕子、剪刀……

假期里,我们班师生欲罢不能,通过校园网源源不断地编写《张宋演义》,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由于媒体的报道,不仅吸引了校外中小学生参加创作,而且许多感兴趣的大人,也成为了我们有力的支持者。吴楠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花了不少精力特为我们编写了部分回目。

这部武侠小说,时空交错,古今并举。人物从身怀绝技的古代大侠,到“酷”呆了的现代黑客;器物有我们身边的“梦特娇”衣服、“澳伦”皮鞋、“金夫人”婚纱影楼等。赵雅洁、施雪纯同学还根据社会上一些病急乱投医的现象,结合当时肆虐的非典疫情,以《非典疯病》为题写了《张宋演义》第20集,使读者在喜剧幽默的情节中得到启迪。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习作修改水平,本掌门人设计了三件出神入化的兵器(超级整理术、神奇串联鞭、魔幻加工刀)在《张宋演义》中让同学们灵活运用,所以深受众弟子欢迎。众弟子要想拥有这三大兵器,需牢记五条秘诀:善于捕捉,奇思妙想;挥洒泪水,忍痛割爱;细节描写,添油加醋;语句段落,精雕细琢;绘声绘色,获取反馈。

《张宋演义》关键词:

群创作:目前“张宋演义”的作者有50多个,其中30多个都是珊瑚小学4年级2班的学生,还有少部分作者是学校的老师,他们也被孩子们的奇思异想吸引来了。

接龙:你随时可以参与进来。

网络论战:珊瑚实验小学的老师在校园网上建立珊瑚文学社,鼓励学生网上创作,设有论坛,给孩子提供发表言论的空间。网上创作“张宋演义”仅仅是其中之一。

《张宋演义》广告词:自古英雄出少年,《张宋演义》追金庸。(吴楠、张艳)

张宋演义百余回,艳若桃李满天下(吴琳)

自信

唐时祺

当张老师告诉我们明天要去《作文大本营》杂志社当面聆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张继楼爷爷对《张宋演义》的意见时,她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哪知道张老师被泼了一身冷水回来,原来张爷爷给我们提了很多尖锐的意见。当张老师把这些批评意见一一告知我们之后,我们个个垂头丧气。但是,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张老师又信心十足地对我们说:“我们《张宋演义》第二部绝不能犯下同样的错误。”张老师的自信感染了我们,我们马上打起精神说:“好的!”

正是张老师的自信、自强,带领我们又走向了《张宋演义》第二部——《三国版》。

现在不恨了

杨殊

我们班好多同学成为了《张宋演义》故事中的人物,我也非常想上,我曾经把我的愿望告诉了周莲。

《巴渝人家》来采访时,周莲就上去朗读自己的作文,上面写:杨殊是门牙大仙,功夫三流,口水一流。

张老师居然叫我把牙齿露出来,那台摄像机镜头随即对准了我,我不好意思,小脸涨得绯红,紧紧抿住嘴唇,不愿意暴露我那两颗硕大的门牙。

“哈,哈……”只听从耳边传来同学们的爆笑声,同学们都在笑我“功夫三流,口水一流。”我心里很恨周莲,但在镜头下我忍了。下课了,我去找周莲算账,甚至还打了她一下。

现在《张宋演义》出名了,上面也有我,我早已不恨她了,倒很感谢她。

我演我自己

谢佳作

在写作《张宋演义》的过程中,有许多酸甜苦辣的事:与赵雅洁、李美霖认识;张老师为《张宋演义》作者、人物拍照;张老师为了《张宋演义》出书的事,吃了许多闭门羹,但是她的信念是“哪怕失败九十九次,成功一次,都等于百分之百成功。”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有一次张老师让我们表演《张宋演义》,我当然是演我自己——谢金龙了。表演那天到了,张老师把没参加表演的同学带到大操场上坐好,然后就让我们开始表演,我平时不大和同学接触,所以刚开始时,非常紧张,我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马上就该我出场了,我一下子冲出去,往上一跳,展现谢金龙骑着“金甲飞龙”出场的不凡气势,同学们抱以热烈的掌声,我成功了!接下来的表演,我平静了,大大方方地演完了。同学们还觉得意犹未尽,于是我和小伙伴们又即兴表演了一个节目《取剑》。

屡败屡战

陈飞扬

知道珊瑚实验小学四(2)班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创作的章回体小说《张宋演义》吗?可著名了。但是,成功不一定是那么容易的。在写这部小说时,还有许多的故事呢!

我吧!我梦想自己成为《张宋演义》的作者和人物,但是,光是想像,不去做,这哪里行?于是,我就写我把山贼杀得血肉横飞,但是,张老师却毫不客气地打了回来,原因是我写得太血腥了,与《张宋演义》风格不一。我又含着眼泪重写,又交上去给老师看,但是再次被张老师打了回来,说是写得太现代了。

我不气馁,又和好友刘爽、黎超逸合作写,然后信心十足地交给了老师。但是,老师还是说写得不好,自然又被打了回来,我差点哭了出来。但是,又想起古人说的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我就不相信我写不好。我把前面同学写的《张宋演义》认真地看了一遍,经过一番思考,终于恍然大悟:《张宋演义》的风格是轻松、搞笑。

我胸有成竹地写了第八十集,主要内容是讲我与“风铃神偷”发生口角而大战,有点搞笑。我又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再加上老师的帮助,我终于上了人物、作者名单,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呀!

封面

谭思蔓

《张宋演义》要出书了,封面的设计很重要。

大家都开动脑子,有的还做了出来,五颜六色的封面一张张地出来了。

有一张画了张宋两村,中间一口古井,但没表现出“武打”的意思;印刷厂设计的初稿是三个日本小朋友乐呵呵地各拿着一本《张宋演义》,说是《张宋演义》影响大,连日本小朋友也喜欢看,但我们觉得与书的内容没什么关系;三年级六班的熊文淇同学为我们设计了两个封面,一张用的是卡通人物,很可爱,但与我们没关系,一张用的是《重庆晨报》采访时给张老师和同学们照的,但瞿植的脸占的位置太多,连张文杰、宋佳熹都没上,我们觉得还是不行……

我知道要想有一个好的封面真的很不容易,我想:《张宋演义》到底该有个什么样的封面呢?

网上推销

施雪纯

为了让《张宋演义》成书后有销路,张老师让我们积极进行宣传。

我就想通过QQ来宣传咱们的《张宋演义》,我想每天上网冲浪的人成千上万,这个市场多大呀,怎么说也会有人会留意我们的《张宋演义》,这毕竟是一部长达12万字的武打小说呀。

那天,我很早就上网了,来到主页,我就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小学生联手写武侠,12万字真好看。如果想知详情,请登陆www.cqshxx.com.cn,不见不散。”

消息刚刚发送,回复的消息就源源不断地来了,真不少呢。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个叫“情·星·愿”的帖子,一个醒目的词跳出来——“白痴”!气得我要吐血。

我不甘心,接二连三打开帖子,“弱智、讨厌、傻瓜、笨蛋、猪头……”等字眼铺天盖地蹦出来,另外还有一些打广告的也来了。

篇5:少年英雄李爱民的故事

大家知道,在战争年代,鸡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着鸡毛的信必须马上迅速送达。这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急匆匆来到白家庄找到儿童团长李爱民,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说:“这封鸡毛信很重要,你马上闯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给东沟的民兵。”李爱民知道这鸡毛信非常重要,二话没说,把鸡毛信藏在袜子里就出发了。他戴上草帽,拿着镰刀,赶着毛驴,装着割草的样子,专拣沟里的小路走。沟里净是乱草、荆棘,脚被石头子儿碰破了,两腿也被拉了几道口子,李爱民顾不得这些,一路小跑,趟过小河沟,爬过几道山岗,很快来

到了敌人的封锁区。李爱民急急忙忙走着,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儿走的时候,一抬头,看到右前方一个土坎上有两个鬼子在望着他,嘴里不知在咕哝什么。怎么办?躲开吧,怕鬼子起疑心,也来不及了。李爱民想起出发时,钟营长嘱咐他说的话:“路上遇到情况要沉着,见机行事。”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远处有一滩驴粪。他走过去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那驴粪,稀稀的驴粪溅了他一身。他也顾不得脏和臭了,大摇大摆地把驴赶到沟里割起草来。两个鬼子跑过来,其中一个像是日本军官,抓住爱民的领子大声叫道:“八格牙路,举起手来!”爱民装作傻呼呼的样子,呆呆的站在那里。鬼子军官横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来!”爱民装作惊慌的样子,说:“俺是放驴的!”鬼子将爱民的身上从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搜出来,驴粪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这时候,鬼子营地传来了号声,鬼子急着要走,踢了爱民一脚,厉声喊道:“赶快滚,这里不准放驴!”爱民忍着疼痛,赶着驴迅速来到了东沟。东沟的民兵得到了情报,第二天顺利地配合八路军打下了鬼子的据点,保护了根据地的粮食。李爱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军的表扬。,这天晚上,爱民都睡下了,突然有人敲门。爱民开门一看,是一位八路军叔叔。八路军叔叔进到屋里对爱民说:“麦子熟了,我们要到韩家沟掩护老乡收麦,想请一位民兵带路。”爱民一听,说道:“这么晚了,甭找人了,我给你们带路吧!”那位八路军叔叔迟疑了一下,好像说你能带路吗?爱民很有把握的说:“这一带的路我熟,叔叔放心吧!”爱民跟着八路军叔叔来到村头见了首长,抬头一看:这不是钟营长吗!爱民跑过去,亲热地说:“钟营长,我叫李爱民,您不认识我了? 前年我还给您送过鸡毛信呢!”钟营长摸摸脑袋笑着说:“对,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活地图‟,太好了!”爱民领着八路军不走大路走小路,一会儿下到沟里,一会儿爬上山头,两只脚被石子扎破了,腿也被草棵子刺破了两道口子,他全然不顾。爱民领着八路军翻过了几个山头,天快亮了,已经隐隐约约看到韩家沟正在抢收麦子的老乡了。钟营长擦了擦脸上的汗,亲切地拍拍爱民的肩膀说:“爱民啊!多亏了你,领我们少走了一半路,终于赶到鬼子前头了,真得好好谢谢你啊!”1943年,李爱民的家乡白家庄被鬼子占领了,他们村的百姓都转移到了东沟。又到麦收的时候了,白家庄的群众夜里到他们的地里收割麦子。这真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抢粮食啊!夜色黑黑的,只有远处鬼子的炮楼上不时地射出探照灯的灯光。人们屏住呼吸,在黑暗中悄悄地挥镰割麦。天快亮的时候,人们背的背,挑的挑,急急往东沟走去。爱民背着一小口袋麦穗走在前面,和大伙拉开了一段距离,为的是一但被鬼子发现,就赶紧给大家报信,好迅速转移。他想,不能让到手的粮食让敌人抢去。眼看就要走出敌占区了,已经能看到东沟了。忽然,右面山上响了一枪,接着,出现了几个人影。爱民判断,这是遇上了敌人的游动哨,鬼子发现了他们。爱民转身想往回走,已经来不及了。一个鬼子从路边钻了出来,挡住爱民的去路,大喊道:“干什么的?”爱民沉着地应道:“自己人!”“口令!”什么口令?爱民被问住了,可他一点没有慌。只听他大声咳嗽了三声,这是暗号,告诉后面的人有情况。大家伙迅速疏散到路边的庄家地里了。鬼子的机枪响了,子弹打中了爱民的腿,他倒下了。爱民被带到了河滩上,翻译官问道:“你是哪个村的?”“白家庄的。”“干什么来了?”“收粮食啊!”鬼子军官一听说是白家庄的,问道:“你们庄上的老百姓都躲到哪去了?”“太行山里呗!”“你们村的村长是谁?”“我不知道。”那个狗翻译不耐烦了,恶狠狠地说:“你听着,今天你要是说实话,就放你回家,如果不说实话,就一枪嘣了你!”说着,就用手枪冲爱民晃了晃。爱民毫不畏惧地说:“嘣了我也不知道!”敌人没办法了,把爱民用绳子吊在一棵小树上用皮带使劲抽,但是,爱民还是那句话:“不知道!”硬的不行,鬼子军官又把爱民放下来改用软的办法。鬼子军官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日本糖,引诱爱民说:“小孩,你的说实话,皇军大大的赏!”爱民接过糖,使劲朝鬼子军官的脸上砸过去,说道:“谁稀罕你的臭糖!”鬼子军官大发脾气,用脚踹向爱民,一脚又一脚,爱民倒在了地上。爱民忍着疼痛,心想,打吧,打死我也不说,死就死我一个,不能对不起八路军。

鬼子军官踢了半天,见爱民死活不屈服,恼羞成怒,抽出大刀向爱民刺去。为反抗日本鬼子,13岁的爱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二红色故事之方志敏童年智斗地主

19XX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方志敏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湖塘村是一个优美的地方,村前是两口水明如镜的鱼塘,一条小河流过村口的一座小桥,村后有座土山,长满了高大的枫树。可见环境很好!

方志敏的家很穷,每逢春天家里都断了粮,缸里的一点粮食还是跟财主家借的。刚刚三、四岁的小志敏饿得肚子咕咕叫。小志敏拽着妈妈的衣襟不断地嚷:“妈妈!我饿,我饿啊!”小志敏看见财主家的孩子吃的是白面馒头,仰着头问妈妈:“为什么财主家的孩子有馒头吃,我们家没有呢?”妈妈只好回答说:“人家财主命好,有地又有钱;咱们命苦,要啥没啥,孩子也跟着受罪!”小志敏听了还是不明白,同样是人,财主不干活不流汗都吃白馒头,爸爸累死累活都让儿子饿肚子,这是为什么?方志敏7岁的时候,爸爸向财主借高利贷让他上了私塾。

气归气,小志敏还得去上学。只要爸爸、妈妈高兴,这书还得好好念。

1916年秋天,16岁的志敏在弋阳县高小读书,他在学校图书室看了很多进步书籍,并组织了“九区青年社”,专门与土豪劣绅做斗争。,当时,有个姓张的大地主想弄个“省议员”当当。他让手下用钱去买选票,老百姓议论纷纷。方志敏想,这个地主坏得很,头上长疮,脚底流脓,要是他当上了议员,不定要做出多少坏事。

为了阻挡姓张的大地主,方志敏一夜没睡觉,写了一篇小字报:“张地主十大罪状”,抄写了好几份,连夜贴在县城最显眼的地方。城里的人都挤着去看小字报,拍手称快。张地主气得浑身发抖,派人把小字报撕掉,到处寻找方志敏。

方志敏的同学劝他找个地方躲一躲,说张地主有钱有势,惹不起他。方志敏笑着说:“我不怕,他能把我吃了?”

张地主终于找到了方志敏。几个狗腿子推搡着方志敏,方志敏被带到了张地主家。

张地主歪在太师椅上,咕噜咕噜在抽水烟,迷着两眼瞅着方志敏说:“你就是方志敏?”

方志敏昂着头不说话,心想,你知道还问什么?

张地主又说话了:“你是学生,应该好好读圣贤之书,不要瞎折腾。我找你来,想让你写个声明,就说你受别人唆使,我是清白无辜的,怎么样?”

方志敏摇了摇头,张地主马上翻了脸,把水烟袋往桌子上一扔,满脸凶相,说:“我在弋阳城里说一不二,整死你像踩死个蚂蚁。”一个打手揍上来要动手,方志敏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说:“我早给报馆和警察署写好了信,今晚我要回不去,就有人将信寄出去。你残害学生的事情全省的人都会知道。”

张地主一听,一个十五、六岁的毛孩子还留了一手,真难对付。想来想去,如果把方志敏打死,就会惹恼全省的人。还是咽下这口气吧,只好一挥手,让方志敏走了。

方志敏并没有给同学留下什么信,只是让张地主逼急了,才急中生智说出那套话。张地主最终没有当上议员,方志敏却成了弋阳城里有名气的学生。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较深的教育意义,爱国又时刻把人民谨记在心的情怀值得学习,不论是处于哪种环境中。

我们应该就身边随时随地想到为大家服务!

《金色的鱼钩》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wèi)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huò]着青稞(kē)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吃完了。饥饿威胁(xié)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tāng)。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shuāi)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kuài)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yàn)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wǔ)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mí)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áo)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ěr),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qiū)蚓(yǐn)……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

“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piāo]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ài)!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liǎn)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gē)瘩(da)。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chān)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我们都着慌了。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我们

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dāo):“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鱼越不上钩。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gǎn)动了一下,赶紧掣(chè)起钓竿,总算钓上来一条两三寸长的小鱼。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yǎn)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cāo)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dōu)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著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

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著。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著。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

间还夹著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著。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

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著。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十送红军》背后的故事

进入 1960年以来,连续3年的困难和灾害,加上国际上各种反华势力也借机在政治上施压,使新中国处于“高天滚滚寒流急”“万花纷谢一时稀”之境。严酷的现实赋予文艺工作者神圣的使命,那就是尽快拿出一批讴歌民族气节和英雄主义气概的洪钟大作,以鼓舞民心。使人想不到的是,空军最早肩负起了这一使命。

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是位情趣高雅的将军,认为文艺工作在政治工作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在空军初创,他就十分重视文艺,尝言:“空军除了有一支几十万人的作战部队外,还应建立一支有几百人的文艺队伍。”在他的关心下,空政文工团接连推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在军内外名声赫赫,在中南海也挂上了号。

这年 10月21日,刘亚楼把空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兼歌舞团团长牛畅叫到办公室,向他谈了访问朝鲜的观感,特别提及朝鲜一场名为《三千里河山》的演出,说:“我把他们的节目单都给你带回来了,你拿回去好好看一看。我们空军要带头,拿出一部反映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大型歌舞剧来。”他还说:“我们的同志不了解革命历史,不懂得艰苦奋斗,你们文工团就应多唱一些革命歌曲,让同志们重温一下我军走过的历程,这是有教育意义的,既可发扬传统,又能激励斗志。这部歌舞剧可以这样来,素材和歌曲尽量用以前的,用当年的歌曲反映当年的历史。如果没有那么多歌,就用主席的诗词作曲。你听着,3个月以后一定要拿出我们自己过硬的东西来,到时我要来看你们的演出!”刘亚楼军令已下,牛畅深知就是头破血流也得往前冲。回到团里向总团党委作了报告,定下创作方案并获刘亚楼同意后,空政文工团马上派出张士燮、朱正本、姚学诚等词曲作家,到革命老区湘赣两省搜集整理革命历史歌曲。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红军时代歌曲,刘亚楼还亲自动员老红军、老干部献歌。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文工团拿出了4万余字的剧本,剧本分9场16景,共计19个组舞、46首歌曲。在所有歌曲中,唯有《十送红军》是新创作的。因为写到第四场红军长征时,担任文学编辑的张士燮觉得需要有一首歌曲来表达根据地人民送别红军时那恋恋不舍的心情,这样也可从情节结构上同第三场反“围剿”的戏衔接起来。他决定亲自执笔,因为有这次采风经历,他笔下立时就流淌出优美而动人的诗句:“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间野鹿声声哀号,树树梧桐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在创作中,他把自己搜集到的多首有关送红军的歌词综合起来,从一送红军,一口气写完了十送。接着,按照江西口语化,在唱词中掺杂了“里格”“介支个”等地方方言。

作曲家朱正本拿到歌词后,心情激荡,油然想起赣南的采茶戏,其中有首送别的曲调如泣如诉,欲言又止,深深地吸引了他,何不把它拿来作这首歌的音乐基调?他从中寻到了创作灵感,谱写出了婉转优美的旋律。

《十送红军》送审时,有人主张要拿下,因为刘亚楼已有令在先:不另创新歌。但更多人认为,拿掉它太可惜,而且从剧情结构上也需要保留它。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建议朱正本、张士燮两位作者都署名为“搜集整理”(直到XX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电视剧《长征》将之作为主题歌时,才在第15集片尾加上《十送红军》作者名: “朱正本编曲、张士燮编词”)。为执行刘亚楼的指示,避开创作痕迹,空政文工团决定把全剧的文学、音乐、舞蹈三大创作班子统统称作“编辑”。为了使这台节目“一鸣惊人”,刘亚楼还邀请军内外的一些老同志来指导排练。谭政大将夫人王常德来团示范表演红军歌舞,边唱边跳,热情传授。红军文艺工作者、夫人李伯钊也来团审查节目,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刘亚楼自始至终指导创作排练,他和分管文工团的空政副主任王静敏常到排练现场指导,他还数次把牛畅、张士燮等人请到家中,当面听取他们对剧本和音乐的修改意见。

经过精心苦练,这部名为《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大型歌舞剧首先在上海与军内外广大观众见面。1961年“八一”建军节,从上海载誉而归的《表演唱》剧组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公演,更是盛况空前。演出8天,场场爆满,观众达2万多人,观众对演出的反响十分强烈,尤其是亲身经历过战争的老同志更是连声叫好。以后又招待演出多场,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彭真、李富春等领导人先后亲临观看。首都各大报纸纷纷刊登剧照、歌曲和评论文章,称之为“革命历史的颂歌”“激动人心,亲切感人”“受到了一次形象的传统教育”。为祝贺演出成功,空军党委特地请剧组吃饭。刘亚楼还叫秘书和身边工作人员广泛收集反映和意见,要求文工团在“精”字上下工夫,不怕千锤百炼。该剧经修改后,于国庆节在民族文化宫礼堂公演,中央、北京广播电台竞相播放。其中《十送红军》一曲,很快在北京继而在全国广泛流传开来。正如当时上海《解放日报》的评论文章所指那样:“《十送红军》是一首壮丽的抒情诗,一阵阵歌声,一滴滴眼泪,„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真是语短情长,依依难舍,充分表达了根据地人民和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人民对红军战士早日胜利转回家乡的坚定信念。”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在神州大地引起了强烈轰动,尤其是它的艺术形式,更是令人刮目相看。该剧开了大型歌舞艺术先河,对中国的歌舞表演艺术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和国庆15周年的临近,需要有一台规模更大的文艺节目,来迎接1964年的国庆盛典。周恩来为此指示:不仅要把已拍成电影的“表演唱”在全国各地放映,还要在此基础上,搞一个更臻完整描述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这一艰苦历程的大型歌舞,这就是后来的《东方红》。

篇6:少年英雄故事

一位15岁的香鸟国少年愤怒了!胸膛里燃烧起熊熊的战斗之火。他对爸爸妈妈说:“亲爱的爸爸妈妈,儿子要去战场消灭敌人,打击侵略者!保卫我们的家园!”

“好儿子,去吧,去消灭土狼兵!把他们从我们的土地上赶出去!”爸爸妈妈紧紧拥抱了最心爱的儿子。

少年背起妈妈为他准备的行囊,装好干粮和水,拿起战斗的武器:一把弹弓和100颗小石子,向战场奔去。

弹弓和石子们一听要去打仗,兴奋得不得了!它们在少年的背包里欢呼着,雀跃着!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我要打穿土狼兵的脑袋!”“我要打瞎土狼兵的眼睛!”“我要削平土狼兵的鼻梁!”“我要打聋土狼兵的耳朵!”

“好,说的好!咱们一定要狠狠打击这些疯狂的野兽,杀它个有来无回!”少年坚定地说。

他们来到阵地前沿,在土狼军附近,找了个有利地形隐蔽下来。

看那战场上,两国军队正在进行着殊死搏斗!已经杀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少年放下背包,掏出石子,搭上弹弓,向土狼兵猛烈射击。

一颗颗小石子从弹弓里呼啸而出,直奔土狼兵的脑袋而去。一个个土狼兵被小石子打死打伤,咕咚咕咚像木桩似的倒下去。

小石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打脑门的,有打眼睛的.,有打鼻子的,有打嘴巴的,有打耳朵的。想打哪儿就打哪儿,哪儿要命就打哪儿。杀伤敌人后,它们又活蹦乱跳地回到少年的身边。

就这样,少年不停地射击着,射击着,杀伤了许多土狼兵。

后来,敌军将领发现了这一独特的战斗方式。因为他们看到,众多伤亡将士的面门上,有同样的石子打击的伤痕。从而断定是弹弓所为,于是开始寻找打弹弓的人。

终于,有一次,正在少年聚精会神射击之时,被敌人发现并从背后包围上来。他们用大刀砍伤了少年的臂膀,鲜血如注,他疼得昏死过去。

土狼兵大叫着:“抓住他,千刀万剐!”“抓住他,报仇雪恨!”

弹弓和小石子们急得大哭起来,“怎么办呢?他要被土狼兵杀死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只白鸟从空中快速飞来。她用尖尖的嘴巴,啄下翅膀上的羽毛,投向敌人。这一根根轻飘飘的羽毛,立即化作一支支寒光闪闪的利剑,刺中一个个土狼兵。瞬息之间,攻击少年的敌人全部中剑倒地。

白鸟落下来,落在少年的身旁。它的爪中握着一只红色的花朵。她用嘴叼下一片花瓣,敷在少年的伤口上;再叼下一片,放进少年的口中。片刻,流血的伤口愈合了,完好如初;人也从昏迷中清醒过来。

少年睁开了眼睛,看见了面前的白鸟,惊喜地问:“你真漂亮!你是谁?你怎么会在这里?”

还没等白鸟开口,弹弓和小石子们就争前恐后地对他说:“是白鸟救了你命!它拔下羽毛,变作利剑,刺杀敌人;拿来花瓣,治愈你流血的伤口。知道吗?你这条小命儿,可是白鸟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的呀!还不快点儿谢谢人家!”

少年听了,感激地说:“谢谢你,白鸟!万分地谢谢你!可我该怎样报答你呢?”“你不要说‘谢谢’,也不要说‘报答’。”白鸟真诚地说,“你英勇杀敌,保卫香鸟国,我应该感谢你、报答你才对呀!”

一边说,白鸟一边把剩下的花瓣放进少年的口袋里,嘱咐道:“万一再受伤,立即把花瓣敷到伤口上,不可大意。一定要记住哟!我走了,后会有期。”说完,白鸟突隆一声飞走了。少年看到,它的眼中似乎有晶莹的泪珠闪烁。

后来,少年又有几次被土狼兵的长矛和大刀砍伤。每当这时,他就会赶紧拿出花瓣敷到伤口上,使自己次次得以从死亡线上安然无恙地活过来。

在一次敌我双方的激烈交战中,少年整整战斗了两天两夜,滴水未沾,粒米未进。他又饥又渴,累得昏了过去。

弹弓和小石头们,焦急万分,“怎么办呢?我们去哪里给他找水喝,找饭吃呢?他会不会死啊?”

正在这危机时刻,白鸟又飞来了。它嘴里衔着一串红色的浆果,降落到少年的面前。“来,吃一枚浆果。”它说着,用嘴啄下一枚,放进少年的嘴里。并用爪轻轻拍了几下少年的脊背。

少年吃下了浆果,立刻清醒过来,饥渴的感觉消失的无影无踪。他噌得一下,从地上站起来,显得那么朝气蓬勃、英俊帅气!红润的面庞上,一点点憔悴的影子都找不见。

“白鸟,你好!”少年激动地说:“又是你救了我,谢谢你。这浆果,又香又甜,真是太好吃了!我敢说,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果实了。而且,它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是的,这浆果太好吃了!而且非常神奇!吃上一颗,让人精神抖擞,力量倍增。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香鸟国才有!你饿了渴了的时候,就吃上一枚,可千万不要再昏迷过去了!”白鸟快乐地说着,把剩下的浆果装进少年的口袋里,“我先走了,后会有期。”

白鸟展开翅膀,突隆一声飞上空中。少年看到它的脸上,挂着一抹深情的笑容。

正在这时,一支箭“嗖”的一下,从土狼军中射出,射中了白鸟的翅膀。白鸟一下子摔向地面。

少年惊恐万分,猛地伸出两臂,把白鸟接在了臂弯之中。他立即从口袋里拿出一片花瓣,敷在白鸟的伤口上。片刻,伤口愈合了,完好如初。

白鸟躺在少年的怀抱里,睁着明亮的眼睛,望着少年的脸说:“谢谢你,谢谢!救命之恩,我铭记在心。”

“请不要这样。为了救我,你才会来这里,也才会受伤的呀!该说谢的是我啊!”少年情真意切地说。

“好吧,我们不再说‘谢谢’,因为我们都是为香鸟国而战!我没事了,该回去了。”

说着,它站起身,准备飞走。

“不行,你不能再在这里起飞,他们还会用箭来射杀你。”少年着急地说:“我们必须到一个比较远的地方,你从那里飞走。来,让我抱着你快点儿跑过去,别被土狼军发现了。”说着,他抱起白鸟,飞快地跑到一个离土狼兵很远的地方,停下来。

上一篇:2009春江苏省计算机二级C语言上机(编程)下一篇:《互联网金融》P2P模拟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