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

2024-07-01

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精选8篇)

篇1: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

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近年来领导干部道德操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相比,同领导干部肩负的历史重任和职责相比,同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和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近年来,领导干部在道德操守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深刻

有的领导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只要有经验,不学理论也能应付工作,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整天陷于事务,忙于开会,穷于应酬,无暇顾及学习;或是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书读个皮儿,看报看个题儿,文件看个大意,阅后锁进抽屉”,“不读书,不看报,跟着感觉凑热闹”。有的领导干部理论与实际脱节,要么不顾实际照本宣科,把理论与实践简单对号,照抄照搬,不善于用正确的理论改造主观世界,不善于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来运用理论,要么喜欢在名词、概念上做表面文章,讲道理头头是道,一接触实际却束手无策,说功比唱功还好。由于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总认为理论学习、道德教育是虚的、软的,因而道德教育难以入脑人心,导致廉政勤政意识薄弱、理想信念动摇、意志不够坚强,不能用健康的态度和正确的准则对待人生、规范行为,对自身的道德要求偏低,没有体现出领导干部在道德实践方面的带头示范作用。他们一旦受到钱、权、色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就经不起诱惑,最终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成为历史的罪人。

(二)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个别领导干部在增强效益观念的同时,也诱发了“一切向钱看”等现象。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想索取,不想奉献;只要钱财,不要原则;只顾个人,不顾他人;把等价交换的原则引入党内。有些干部在理想信念上,表态与心态不一致,理论认可与实践认同不一致,顺境时与逆境时不一致。有的甚至会上讲真理、会下讲歪理,人前人后两副面孔。与此同时,个别地方、部门良好的社会风尚有所退化,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在一些人中受到冷落。社会公德和礼仪风尚,如敬老爱幼、助人为乐、助残济困、文明用语等传统美德有所淡化。同时,还多多少少地存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落后风俗习惯、愚昧的社会现象,如封建迷信、拉帮结伙等时有发生。少数干部贪图安逸,缺乏昂扬的斗志,没有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工作上,学习不刻苦,工作不勤奋,下基层怕麻烦,接触群众怕丢架子。少数干部自由主义现象有所滋长,组织纪律性较差,口无遮拦,什么话都敢讲,对一些政治“笑话”、灰色“段子”、消极“顺口溜”津津乐道。有的捕风捉影,为了个人私欲,散布消极言论,影响了团结,干扰了正常工作。

(三)工作作风不够务实

有少数干部工作水平一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作风不够扎实,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不善于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解决问题。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情况,拿不出有效对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落实。当前干部的浮夸和弄虚作假之风依然有一定市场。群众用这么一副对联形容某些领导干部的作风,上联是:“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是:“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是:“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反映出,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倡的求真务实的作风仍然没有真正成为我们党内工作的准则,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是倒退了。有些干部热衷于玩数字游戏,虚报产值与速度;有些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有些为求新求异,根本不考虑实际效果和群众意愿;有些为求个人升迁,不讲良心道德,置党性原则于不顾,摆花架子,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有些表里不一,说话、做事不讲诚信,对基层、群众承诺的事做不到、做不好;有些为了狭隘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名利,对上级的有关政策、法规视而不见,消极应付上级,行政执行力较弱;还有一些干部对成绩加以夸大,对失误则尽力隐瞒,好说空话、假话、大话、套话,哗众取宠,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这些行为和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级乃至中央决策的准确性,阻碍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

(四)以权谋私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一些经济部门和企业,为了取得发展经济的某些政策、优惠条件,常常用金钱开道,拉拢腐蚀领导干部,避开政策、规定、法律的限制,为他们提供方便;一些权力部门和个别领导,凭着对社会各项事业的管理权,借着人民群众有求于他们,故意刁难基层和群众,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大搞权钱交易。有少数干部以检查为名,到被管理对象那儿吃拿卡要。还有少数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为家属、子女、亲友谋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待遇,以“合法”形式掩盖不正当目的;或是领导干部之间相互请托,违反规定为对方的特定关系人在升学、就业、参军、投资、经商、晋升职务等方面提供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甚至有少数领导为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打招呼,缺乏应有的正义感和办事原则。上述现象虽是少数,但副作用极大,影响极坏,腐蚀性极强。

(五)八小时以外行为自律较为软弱

能否管住自己的脚,某种程度是检验领导干部思想上是否有定力、行为上是否有自控力的重要尺度。近来来,一些领导干部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走进了不该走进的地点和场合,从而误入歧途。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八小时工作以外、工作区以外、家庭以外的行为是自由的,感到在个人自由支配时间来点“兴趣爱好”,不过是给生活加块“调色板”,组织上既“不该管”,也“管不着”。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一些领导干部在“三个以外”无所顾忌地把脚迈进了星光闪耀的豪华饭店、灯红酒绿的高档(原作者:茅胜斌)KTV、各种服务一应俱全的桑拿浴室、一掷千金的高级赌场,热衷于趋炎附势,忙碌于迎来送往,逐步滑入腐败的泥潭。另外,有少数领导干部不讲家庭美德、不顾社会公德,言行失范,影响形象;有的恃权傲物,对群众耍横凌弱,甚至出言不逊;有的不关心社区建设,不注意邻里团结,不讲文明、不守礼节,影响较坏;有的对家庭不负责任,对配偶不忠诚,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找三陪、包二奶、养情妇乃至嫖娼宿妓。

二、领导干部道德操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他们在带领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同时,也实现着道德的升华。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上不思进取,作风上华而不实,政治上缺乏原则,生活上追求享受,甚至道德观念沦丧,难以抗拒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最终导致生活上的腐化和政治上的堕落。而产生这些问题,既有干部自身素质和主观原因,更主要的是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不够,抓得不力。笔者认为,领导干部道德操守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放松理论学习忽视道德践行

一些腐败分子在他们的“忏悔录”中,都把不注重学习,放松对世界观改造作为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的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领导干部道德缺失往往是从放松理论学习开始的。由不讲学习、不讲政治,到放弃思想改造,导致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直至背离党的根本宗旨,个人私欲膨胀,道德也就失去了根基。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成天忙忙碌碌,浑浑噩噩,平时很少读书,很少花时间掌握政策,即便参加会议、学习,也往往不用心思,不肯动脑,不求甚解,完全用应付任务的观点去对待学习。有的干部把学习当作看不见摸不着的“软指标”,以工作挤掉学习,甚至认为理论学习是专家学者们的事,自己没有必要学习,学习会影响业务工作。还有的认为学习是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所以平时一有空,就吃喝玩乐、经商赚钱。由于放松学习,有些人难免在理论上糊涂、政治上动摇,进而迷失方向,分不清是非、辨不了黑白,面对物欲喧嚣的诱惑,道德防线就很有可能溃破。当然,有些部门和单位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在对干部进行道德教育时,重理论灌输、道德说教,轻能力培养、行为养成,其结果是造成知行脱节、道德理论与道德行为分离,未能发挥道德教育应有的作用和效力。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全党:“有书本知识的人,要向实际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并上升为理论,才可以不把局部的经验误认为是普遍真理,才可以不犯经验主义错误。”所以,不读书、不学习、轻实践是领导干部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领导干部的道德操守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既要求个人内在的自我修养,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道德是靠公众评价和舆论监督实现的,没有公众的经常性评价,离开社会舆论的监督,不讲道德的现象得不到及时的批评,良好的道德风尚就难以形成。这些年来,我们在道德建设尤其是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方面不断地作了尝试,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反映社会主义道德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政治运行规律、体现领导干部行为特点的基本道德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没有具体化为每个职业、每个岗位、每个个人的行为准则,使得大多数道德准则因缺少落地的支撑点和连接点而被束之高阁;道德践行缺乏制度、体制、机制协助,特别是同现实社会的利益原则相脱离,使道德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践行的动力;缺乏科学有效的道德评价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使道德行为得不到及时的褒扬和奖励,不道德现象得不到严厉的批评和惩罚;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各级干部的监督也非常有限,整个社会缺乏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充分实现的环境和氛围。目前,在干部选任工作中重才轻德、以才蔽德、以绩掩德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在制度体制上,“官必民选”或“票决制”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仍为一大空白。在干部使用中虽有征求群众意见的环节,但干部的最终使用、提拔权,还是集中在上级领导机关甚至个别主要领导手中,这就必然使一些干部把注意力转向上级领导机关和能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领导人那里,而不会为对自己提拔升迁没有多少影响的群众诚心诚意地服务。这样一来,领导干部践行忠于人民、服务人民的道德承诺,就会因缺乏制度保证而难以兑现。在现代社会,加强制度建设,是提高干部道德素质,使干部道德教育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唯有人人都保持对制度的敬畏和尊重,社会才能走向理性和有序。加强领导干部道德操守建设,要把基本道德观念的要求融入到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中,使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有机统一起来,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强制性导向作用,促进良好的从政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

(三)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部分领导干部是受益的群体,但在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许多领导干部却感到精神空虚和迷惘。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人要不要讲人格、做官要不要讲官德、崇高理想还要不要追求?如何对待享乐、如何对待金钱、如何对待权力、如何对待升迁、如何看待待遇、如何看待奋斗、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他们对一些基本的价值判断产生了困惑和迷惘,甚至在很多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基本的荣辱感。与计划经济有关的统一规划、服从命令、公而忘私等道德价值被市场经济的功利价值所代替,传统道德观念由于对现实社会缺乏足够的解释力,也与市场经济求利性原则有所冲突;同时,形式主义与“假大空”的道德说教,也显得苍白无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重视物质利益原则凸显出来,个人的物质利益观念被强化,加之市场经济实行等价交换原则,货币金钱是商品交换的中介,极易使人用金钱衡量自身和他人的价值,导致少数领导干部价值观扭曲,滋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搞权钱交易,经商牟利,傍大款,笑贫不笑娼。其次,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经济领域的竞争难免着重追逐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因而出现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相背离的现象,出现不择手段投机钻营、争名夺利的现象。市场经济大背景对领导干部道德建设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部分领导干部私欲恶性膨胀,破坏公平竞争,通过不正当手段制造升迁机会,损人利己,以权谋私。甚至将经济领域的一(原作者:茅胜斌)些原则错误地引入政治领域,公共权力“私有化”,巧立名目,为腐败行为鸣锣开道。

(四)传统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未能充分彰显

自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在一个时期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和抛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传统道德价值观成了一个时代被讨伐的对象。原有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统摄功能逐渐弱化,作为道德核心的最高价值,“真善美”或模糊、或崩溃,致使神圣的不再神圣,崇高的不再崇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道德教育方面更是积累了五千年的经验,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安定和谐作出了重大贡献。儒家看到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是身体力行的感化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是开启人的爱心、羞耻心而不是强制灌输一种理念,因此特别了强调“正人先正己”、“身教胜于言教”,强调了作为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者的领导人的道德示范作用。在这方面,孔子多次强调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说,领导人的德行好比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又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实践证明,“上行则下效”,“上有克让之风,下有不争之俗”,“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大臣不廉,小臣必污;小臣不廉,风俗必败”。传统哲学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不朽”的三件大事,把“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作为人生值得忧虑的大事。主张道德自律、修身养性、静思慎独,要在纷繁多变的世界中寻找一处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要在功名利禄、醉生梦死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孔颜乐处”。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于慰藉人的心灵、变化人的气质、涵养人的德性、纯洁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开阔人的视野,都有极大的帮助。作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者,其道德修养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是至关重要的。可喜的是,被忽视了八十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其价值已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之放到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部署。近年来,四书五经、国学课程纷纷进入一些著名高校、中央党校、大型企业的课堂,并受到了热烈欢迎,相信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挖掘,文化的影响、教化功能会日渐彰显。

篇2: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

1.落实中央大政方针政策责任意识不强,对一些中央政策执行不严格。贯彻执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不到位。

2.抓党的建设工作不到位。抓党的将设工作成效不佳。3.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行为。4.对一些消极言论抵制不彻底。

5.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足。

6.有“重经济,轻党建”现象。

7.执行干部政策不严。履行党建责任制不到位。抓干部管理工作还有疏漏。8.科学发展的观念不强。

9.对执行政治纪律领导力度不够。10.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抓的不严。

11.大局观念不强,存在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政策出现偏差和“擦边球”的现象。12.坚持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不够好。

13.执行民主集中制度有偏差,存在“一言堂”现象。

14.贯彻执行上级党委重大政策部署意识不够强,大局意识不够。15.贯彻执行中央有关政策不严格,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四风”方面存在主要问题

(一)形式主义方面。

1.重提口号、轻抓落实。

2.3.4.5.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路边工程”、“政绩工程”。作风不扎实,搞表面文章。

好大喜功、虚报浮夸。迎合上级,报喜不报忧,存在虚报浮夸。只挂帅、不出征,工作落实不力。

6.深入基层不够,解决一线问题不力。7.摆花架子、喊空口号,背离“三严三实”。8.工作上重唯上、轻唯实。

9.调研论证不充分,存在拍脑袋决策现象。10.好大喜功,急于求成。

11.工作作风不实,重布置、轻落实。

12.注重抓吸引领导眼球见效快的事,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做得不够。13.注重响当当口号,推动落实做得不够。

14.急功近利,有“重显绩,轻潜绩”的现象。

15.思维换得快,口号喊得响。

(二)官僚主义方面。

1.决策脱离实际。

2.服务群众较少。为群众排忧解难不够。联系服务群众不到位。3.履职不到位。

4.新官不理旧账。

5.干部监督管理缺位。抓基层干部廉政教育不力。

6.高高在上,疏远群众、脱离基层。

7.做表面文章,没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8.管理“宽严不分”,督查“蜻蜓点水”。9.抓工作过于宏观,不细致。

10.对群众感情淡薄,关心群众疾苦不够。

11.决策不民主,没有充分发挥领导成员主观能动性。12.不敢担当,不愿负责。13.不接地气,脱离群众。

14.官架大,批评干部不留情面。脾气急躁,批评干部不留情面。15.工作效率不高,解决问题不及时。16.抓基层党建工作不实。

17.存在“家长制”和“一言堂”。18.工作督查落实不力,当“甩手掌柜”。

(三)享乐主义方面。

1.当“太平官”、“逍遥官”。

2.不勇于攻坚克难。攻坚克难不够。3.改革创新冲劲下降。

4.工作要求降低、亲力亲为少。5.精神懈怠,追赶跨越意识不强。6.贪图安逸,艰苦奋斗精神退化。7.工作推诿,争创一流干劲不足。8.缺乏锐意进取精神,拼劲不够。9.安于现状,求稳怕乱。

10.有畏难情绪,克难攻坚的锐气缺失。11.艰苦奋斗精神意识淡化

12.满足现状,赶超跨越冲劲、闯劲不足。13.计较待遇,享受名利。

14.担当意识不够。缺乏担当精神。

(四)奢靡之风方面。

1.公务活动大操大办、铺张浪费。2.“三公”经费监管不到位。3.厉行勤俭节约做得不好;4.图舒适,求气派。5.好面子,讲排场。6.比阔气,重档次。

篇3: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

当前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 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学生的前途, 乃至社会的进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背景。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一些家庭溺爱孩子, 而且这些孩子在家大都是“重点保护对象”, 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结果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差, 又不能吃苦, 且心理素质也很差, 经不起一点挫折。

2. 不健全的家庭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些家庭、父母离异, 这样不健全的家庭给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也是不健全的。有些后父或后母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不关心, 更有甚者动不动就打骂孩子, 拿孩子当出气筒, 使孩子原来就不健全的心灵变得更加扭曲。

3.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影响。

近些年来, 一些人聚众赌博、贩卖黄色淫秽书刊, 使不少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 精神上受到污染, 有些学生无心念书, 有些学生过早成熟, 有些甚至犯罪。

4. 一些家庭的错误导向对子女产生了恶劣影响。

有些父母的身教让人不敢苟同, 比如:一些家长自私、贪小便宜、赌博等, 这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已种下不健康的种子。还有些家庭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欠缺, 取而代之的是强化“智力”投资, 孩子得高分便发奖金, 穿好的, 吃好的。反之则谩骂, 或棍棒侍候。这样, 便导致子女想尽办法, 不择手段地去“捞分”。

5. 一些教师的素质差、职业道德低下, 给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

在教师队伍中有一些素质差、职业道德低下的人。一类课堂上讲些大道理、道貌岸然, 一离开课堂却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一类只教书不育人, 成绩好的是好学生, 成绩差的就是坏学生, 这种思想认识和方式方法常常引起学生的对抗情绪, 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致使学生由对教师反感升级为对学校反感, 增加了厌学情绪。还有一类投机钻营、贪小便宜, 成天就想在学生家长上捞一把, 今天要求这个家长这样, 明天要求那位家长那样, 人格、名誉扫地。

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对策

结合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的经验及对相关理论的研究, 我认为学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应让四项基本原则真正扎根于青少年的心里, 使他们知道怎样才是爱国的行为。其次要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教育。最后要注意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既要强调个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强化其社会责任感, 又要强化其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 享受应有的社会利益的权利意识;在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时, 要以广义的人道主义为基础,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以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的的。在教育过程中, 还应渗透我国的历史、国情教育。

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 要把本学科的教学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 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2. 加强法制教育。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 同学们会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犯罪。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组织师生观看法制教育的影片, 开办讲座, 参观有关的单位、图片展览, 请“公、检、法”的同志给广大师生做报告, 等等。

3.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人的个性发展必须反映社会的需要, 但人的个性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所以必须提倡“我为人人”的崇高风尚, 还必须提倡甘于吃苦、倡乐于奉献的精神。

4. 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应把《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德育教育的起点和要求。

5. 创造德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类学校要与家长建立并保持经常性联系, 形成合力, 共同教育学生。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 建立档案, 并向家长宣传学校的育人方案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此后, 定期把学生在校的情况通过电话或信函及时通知家长, 使家长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发挥他们的亲缘优势, 搞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6. 建立一支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要知行统一。教师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学生才会有法可效。因此, 一位合格的教师必须为人正直、正派,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 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 守住一片宁静, 不被世俗尘埃所染, 不为金钱物欲所动, 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总之, 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应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 把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 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样, 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

[2]《中学生守则》【1994】《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010年制度性规范文件批准)

[3]新课改理念在政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宋志英.安庆师范学院.《中学教学参考》, 2009, (24) .

篇4: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

【关键词】职业院校 问题学生 思想道德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近年职业院校发展态势良好,不仅规模和数量不断壮大,办学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每年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可用的技术人才。但是办学规模和学生数量的增加,也同时提高了教学管理的难度,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便是造成教学管理难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问题学生指在学习、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缺点、不足,或者所犯错误较突出,并对自己、他人或者集体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学生。 受社会上对职业学生仍然存在的偏见和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再加之偏激的家庭教育,这些职业院校中的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一、职业院校问题学生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体系是支撑人精神世界的支柱。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让你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错误的价值观则会起到反面的作用,不仅阻碍你的成长,有可能会将你带上毁灭的道路。现在在职业院校问题学生的价值观念中主要出现以下的一些错误思想:首先是个人利益至上,缺乏社会责任。重视个体发展,为自己所得利益维权不是坏事,但在这个年龄的中职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好这个度,总是过分夸大个人利益,对国家的事、社会的事不关注、不思考,缺乏社会责任感。其次是功利性价值观念严重,缺乏集体意识。他们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层级比较低,大都把奋斗目标锁定在眼前的个人利益中,为了利益不惜牺牲集体利益。对于与自己无关的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常常和自己所谓的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泡在网吧中,对班级活动一概不参加,把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

(二)基本道德素质差

首先是文明礼仪方面。中国乃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崇尚礼仪,良好的文明礼仪是一个人基本道德素质。但高职院校的一些问题学生却并不把这些放在眼里,常常是“出口成脏”,见到教师和长者也不懂得问好与礼让,情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文明行为频频出现。其次是在社会公德方面,职业院校问题学生往往会形成自己的一个小团体。他们在乎的只是这个小团体内的人事物,在这个圈子之外或者与自身无关的人或事物不予关心,不愿意帮助陌生人,不遵守校规校纪、交通规则等公共场所的公约法则,不懂得爱护公物和保护环境。

(三)年龄段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

职业院校学生本就处于心理问题频发年龄段,多重原因使得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比普通的职业院校学生更为严重。首先是严重的逆反心理,问题学生往往有严重的逆反心理,认为和父母有代沟,无法交流。在学校又不喜欢教师对自己频繁的说教,认为教师处处在跟自己过不去。对那些上进心较强,爱学习的同学也存有偏见,甚至挖苦讽刺。他们只认同自己价值体系内的观点,对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跟风学习,将自己引向了一个偏激的发展方向。其次是存在自卑心理。问题学生成绩偏差者居多,家庭离异者居多。这些学生往往都是为了逃避自己的缺点而选择独特的方式把自己包装起来,或者与其他同学隔离开来,频繁地逃课,逃脱晦涩难懂的课业学習,脱离集体,避免与同学接触,离群索居,郁郁寡欢。往往他们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才导致他们脱离群体,以另类的方式存在于社会。

二、问题学生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归因分析

通过笔者的调查分析和多年教学经验得知,高职院校问题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所存在问题的成因是多个方面的,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家庭和教师的原因,也有很多因素源自他们自己。

(一)社会上对问题学生的不认同和另眼相待

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的对职业院校不认同和另眼相看的现象,对职业院校的问题学生的这种看法更为突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和不认同思想便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实行的精英式教育,学生的成绩代表着学生的一切,学生经过中考、高考再考上大学,最终成为坐办公室的精英人才,才能被社会认可。而职业院校的问题学生不仅平时成绩不佳,在中考、高考中失败,自然而然的被社会视为失败者,得不到社会的认同,自然遭受社会的另眼相看。

(二)错误的“成绩观”带来的偏差行为

职业院校大部分问题学生是因为初中时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没有考上普通高中,一些问题学生甚至没有参加中考,直接放弃考试。这些问题学生在中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在教师与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歧视中度过。长期如此他们就怀疑自己的智商和能力,越来越不想学习,成为恶性循环。由于看不到自身的其他优点,开始出现自暴自弃的心态,这样一来行为就出现偏差,品行发生变化。这也正是为什么一些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差,同时行为品德也较差的原因。

(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力度不够

一些职业院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仍然把学生技能培训放在首位,学生的思想道德队伍建设较为落后。首先,一般职业院校对学生的教育突出职业技能的实践性,一些问题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达标就使得教师放松了对他们教育管教,使得问题学生真正的问题所在——“思想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正确的引导。其次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配备,职业院校教师的配备到目前为止仍多以专业技术型教师为主。这些教师缺乏学生思想方面教育的专业性,甚至一些教师还会把自己在社会中接收到的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从而对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加强问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针对职业院校问题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所剖析出的原因,提出以下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这些对策能够加强职业院校问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能够正确地引导这些问题学生转变错误思想,提高道德素质。

(一)加强社会舆论的正确性引导

社会环境的发展状况对职业院校问题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正确引导起着重要作用。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职业院校问题学生,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首先要正确宣传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宣传报道中职生为社会做出的积极贡献,让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优化学校周边环境,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中职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KTV等娱乐场所的巡查治理。再次是积极创设良好的社区环境,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严厉打击违法现象,为问题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生活场所和环境。同时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让中职生亲身参与其中,切身感受感知到社会积极健康的主流生活,接受正能量。

(二)对问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

在与问题学生的沟通中发现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是由于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引起的,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把心理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职业院校的问题学生来说,心理问题尤为复杂,这些心理问题必须及时地疏导。因此,要对问题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问题学生进行自我意识、认知心理、挫折心理等的教育,提高问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应对挫折的抗打击能力。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面对是非能有一个健康正确的判断标准,慢慢地将自己思想道德方面的错误认识纠正过来。

(三)学校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方面教育

职业院校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问题学生正是在这一阶段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出现了思想道德方面的偏差。因此,要引导问题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首先是职业院校必须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與学生日常学习联系起来,进行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教育。其次是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落到实处,举办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演讲活动,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专题讲座。再次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思想道德水平,强调教师要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是要对问题学生更加关注和教育,教师要成为学生塑造健康人格的导师和楷模。

【参考文献】

[1]张潍民.高校后进生成因剖析与教育管理对策[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2(1).

篇5:“四风”方面存在问题的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

根据党支部号召,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和成长经历,主观上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改进措施,现向党组织汇报如下:

一、个人作风基本情况对照党组织要求我进行了自查自省,自己认为我个人总体上还做得比较好。能满足党组织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一是在工作中尽量克服形式主义,脚踏实地地工作,勤勤恳恳。二是反对官僚主义,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在工作中和同事们团结合作,互相配合,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团结的话不说,维护集体的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三是能远离享乐主义思想,勤奋工作,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并且严格遵守公司规定,严守公司纪律,不迟到早退,无故擅自脱岗。四是自我能抑制奢靡之风,避免铺张浪费,任意攀比。但是,与党组织要求和不断发展的形势相比,个人身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各个方面也存在着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形式主义方面

在理论思想学习上,虽然能自觉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和先进思想,但是存在着思考问题浅尝辄止,浮于表面的毛病,理论和实践不能深入的结合。仅仅停留在文件贯彻文件,会议落实不到位阶段,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二)官僚主义方面

脱离群众,没有深入了解群众的心声,不关心群众利益,办事急躁,不够稳重,缺乏工作计划性,目标不够明确,盲目单干,不辨方向。安排不够妥当,自己整天忙碌,没有将工作分配下去,降低了工作效率,相关的部门成员得不到相

应的锻炼和提高。

(三)享乐主义方面

享乐主义就像房梁中的蛀虫,会不断侵蚀整座房子,导致房屋倒塌。根据公司发展阶段,现在进入平稳发展期,自身满足于现状,缺乏新动力和创造力,面对公司事务,开始讲排场,比档次,在艰苦奋斗和廉洁自律的优良传统方面,开始变得懈怠。

(四)奢靡之风方面

根据公司业务的发展良好势头,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变得淡薄,修养开始腐化变质,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人生态度开始变得萎靡颓废,偶尔还出现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

三、原因分析

(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彻底,政治素养不过硬。一是政治理论学习存在片面性,政治理论不成熟。二是理论和实践脱离,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

(二)主观能动性差。一是改造世界观存在惰性,认为只要改就可以了,缺乏紧迫性。二是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表面,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思想意识松懈。一是安于现状,认为差不多就行,不给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二是不思进取,不积极参与到公司发展的规划中,缺乏危机感。

四、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基础。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树立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深入改造。从实际出发,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二)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主人翁和公仆意识,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把维护集体和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和党组织保持一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在工作作风上,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忙群众所需,与群众同甘共苦。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工作。

(三)要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在金钱等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做到自制、自励、自洁,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带头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

(四)要进一步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增强主观能动性,创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使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

今后,我将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支持下,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坚决不搞形式主义;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多听群众意见,吃苦在先,坚持艰苦奋斗,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拒绝奢侈浪费,不贪图享乐,一心扑在工作上,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为公司的蒸蒸日上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汇报人:王 燕

篇6:个人遵守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要把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维护班子团结,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由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真正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

三是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把党章作为根本的行动准则,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不断强化“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意识,自觉接受党规党纪的规范和约束。落实“三严三实”“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要求,决不允许口是心非、心口不一,做“两面人”。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带动全省上下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风气。

四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奋发有为、锐意改革、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让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坐不稳、让忽悠的人没有前途。把严格管理干部和关心关爱干部结合起来,既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又在政治上激励、思想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

五是要驰而不息地加强和改进作风。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当作一种必备素养、一种政治担当,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坚决防止弄虚作假、搞“忽悠”。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反弹回潮。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六是要守住清正廉洁底线。把修身律己作为必修课,时时处处事事做表率、当样板,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把道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努力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

篇7: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内监督条例是党内监督的顶层设计。对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新经验的总结和固化,回应了社会关切,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在监督方面发挥表率作用,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头雁效应,体现党内监督没有例外、不留空白。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党章》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党内没有特殊党员,权力无论大小都要受到有效监督,一旦失去有效监督,权力就会任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央政治局带头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全党作出了榜样。《条例》明确,民主生活会应当经常化,遇到重要或者普遍性问题应当及时召开,领导干部应当在会上开诚布公,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如实剖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接受组织监督,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指导,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内监督,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能力的有效途径。民主生活会在党内监督中发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重要作用,民主生活会应当经常化,及时性,具体化,有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重在解决突出问题。对群众反映要认真对待,接到揭发检举,经查核确有轻微违规违纪行为,就要让犯错误的同志在民主生活会上自我检讨,大家批评帮助,共同敲响警钟。对巡视反馈的问题、组织约谈函询提出的问题,要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剖析批评。对有违纪问题又不在民主生活会上自查自纠的班子成员,必须严肃纪律,从重处分。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顾虑,必须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把自己摆进去,这是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搞好党内监督的关键。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做出表率示范。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民主监督不“走过场

”。各地各级要增强“四个意识”,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脉“反馈问题”,对症下药,厘清责任,整改落实具体到人、到事,明确整改时限,动真碰硬,不达目的不罢休。加强对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监督是上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坚持一级抓一级,切实加强督促指导和监督,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和水平。有关负责同志要按规定参加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检查,让民主生活会成为党内监督的一项生动实践,使得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加强党内政治监督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引起了党内外的广泛关注,这是我们党全面强化监督,建设廉洁政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不断强化党内监督的必要性

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说:“对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制度,切实强化党内监督。”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源于党章,臻于实践。它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突出遵循党章、维护党章、践行党章,着力把党章中关于党内监督的要求具体化,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出台的重要文件和党内法规中关于党内监督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系统化,推动党内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一,强化党内监督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开宗明义作出的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也体现着我们党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而加强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管党治党的力度,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层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取得了显著成绩。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对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等问题进行解决。只有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来抓,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二,强化党内监督是解决当前党内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重视加强党内监督,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是我们每一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是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存在着党不管党,全党纪律严重松弛的现象。有的地方和部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全面加强党内监督。

第三,强化党内监督是完成新时期党的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时间过得非常快,很快我们的党就要面临一百岁生日。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国家可以有着成百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一个连续执政超过百年的大党。一些老牌执政党丢权垮台的事例值得我们深深警醒。当前,党面临的“四大考验”长期而复杂,面临的“四大危险”尖锐而严峻,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任务越艰巨,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以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二、强化党内监督的原则

强化党内监督,是我们党从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出发,着眼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主要应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责任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最大优势也是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修订完成的。《条例》强调:“有领导权力就要负监督责任,努力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对于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都要严肃追究责任,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追究领导责任。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强化党内监督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制度,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等有效机制,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得到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一方面党内监督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置,起到惩治、震慑、遏制作用,体现“惩”的威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实现“治”的功效。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条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内监督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推动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和对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覆盖不到位、责任不明晰、执行不力等问题的整改落实,切实把党内监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列宁当年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之所以能在只有20万党员的情况下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其中民主集中制起了重要作用。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强化党内监督,必须坚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充分调动起来,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这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正确方向和根本途径。

同时,新修订的《条例》将党的中央组织单设一章,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的相互监督作用,是对现行《条例》的一大突破,体现党中央以身作则,在主动开展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上率先垂范,以上率下。领导干部职位越高、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坦诚接受监督。2016年12月26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再次强调,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强化党内监督,要从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做起。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既是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也是党内监督的信号塔和标杆尺,全党看这里的信号,全党以这里为标尺。

“我们党的执政是全面执政,从立法、执法到司法,从中央部委到地方、基层,都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党员比例超过80%,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党员比例超过95%。因此,监督国家公务员正确用权、廉洁用权是党内监督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新《条例》强调以高级干部为重点,主要考虑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而抓好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是关键。把这部分人抓好了,能够在全党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办了。三、全面强化监督,建设廉洁政治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强化党内监督方面作出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既要继承和弘扬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基本规范,又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党内监督的内容范畴方法途径等方面与时俱进,推动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一,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强化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在党内监督中,把纪律挺在前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管党治党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理念的创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宝库。

党内监督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都与没有把纪律挺在前面、纪律执行不到位有很大关系。比如纪法不分,执纪不严,对一些违纪行为视而不见,使党的纪律成为摆设和橡皮筋,形成“破窗效应”,党内监督的硬约束和严肃性不足,党内监督存在盲区和漏洞。这都要求我们把纪律挺在前面,在党员干部发生违纪问题之前,“良医治未病”,加强纪律教育,使其受警醒、明底线;在党员干部发生严重违纪问题之后,要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实现惩处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使广大党员时刻感到纪律的约束,真正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二,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和手段。要促使监督取得成效,就要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和手段,促进监督的精准高效。《条例》规定了巡视、巡察、党内谈话、领导干部述责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等多种党内监督形式,以促进监督取得成效。

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过设置举报专区、开设廉政留言板和加强交流互动等形式,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对人民群众和媒体反映的重要信息和线索及时跟进,不断聚集和提升网络监督正能量。同时,还应尝试大力推广信访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信访应用和远程视频接访等,要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发挥新技术新手段的作用,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进一步打造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信访”新模式。

第三,坚持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条例》在构建科学完整的党内监督顶层设计的同时,拿出专章对“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进行了规定,构筑了以党内监督为龙头,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各种监督方式相衔接、协调一致的全方位立体监督体系。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坚持开门搞监督,让人民群众参与、支持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同时党委支持保证同级人大、政府、检察机关、司法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保障人民政协依章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监督,重视民主党派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社会监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监督体系。

篇8: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其自身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特征。当代的大学生道德观念的主流是正确的, 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 有一些大学生在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下, 在道德观念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理想目标的追求淡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受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影响, 趋向实惠化和功利化, 当他们的人生价值目标和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时, 一般倾向于从现实利益考虑。表现在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上, 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 强调个人本位;表现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 过分关注眼前利益, 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的确立, 不少大学生把实现较高的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 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沼泽不能自拔;表现在索取与奉献的关系上, 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或者索取应多于贡献, 突出“人人为我”的思想。

2自我意识过度膨胀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 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较差, 自我控制力不强, 很多情况下不能正确地掌握道德规范的界限, 进而出现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表现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 有些大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 误将庸俗、调侃当作美来欣赏和追求。表现在男女交往中, 缺乏责任感。大学生恋爱很普遍, 他们恋爱的动机主要是消除大学期间的孤独和寂寞, 大学生谈恋爱只是为了获得经验。“不求天长地久, 但求曾经拥有”的恋爱观普遍被学生接受, 致使一些大学生在恋爱中缺乏道德责任感, 行为轻率。表现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 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例如大学生作弊的现象在大学里已经是无争的事实, 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和论文等在不少大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不光彩的事, 他们完全忘记了学校的规章制度, 忘记了道德对他们的约束。

3网络中的道德缺失

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给大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知识, 但网络世界基本上没有系统的法律规定, 很难做到严格审查和责任追究。有的大学生不愿意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只想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结果就造成了自由意识泛滥和破坏欲望的扩张。近几年来,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加大, 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大学生自然会发现网络对其缓解压力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很多大学生把互联网作为逃避现实的手段, 导致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虚拟聊天中, 这种虚拟性导致了人际关系的日渐疏远, 对学生的身心和学业造成很大的影响。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广大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所存在问题的原因

自身修养的状况是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养成的内在原因, 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社会环境的大气候对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又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处于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中, 他们在感受到市场经济带来的积极效应的同时, 也不可躲避的受到消极效应的冲击和挑战。一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扩大, 一些错误认识和不良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意识观念、行为活动等造成冲击, 而大学生是一个吸收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 加上价值观不成熟、求知欲强烈, 使得他们很容易受其影响。另一方面, 在尊崇个人价值, 强调个人利益的同时却伴随着道德责任的缺失。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一种金钱关系, 在政治与业务、知识与金钱之间的价值选择逐渐偏重于后者。当代大学生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 在看待知识与经济的关系上, 他们不再高呼知识的力量, 而是高呼知识就是金钱。[1]除此之外, 国外的主要是西方的一些不良文化、道德价值观念也会伴随而至, 并与我国相应的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发生碰撞, 大学生将不得不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更为复杂的选择。

2缺少准确的人生定位, 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一个人事业的成败,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定位。大多数同学进入大学就对自己的未来做好了规划, 并且沿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但也有一大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准确的定位, 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机会做出准确的评估, 在职业发展发生障碍时, 就会变得非常迷惘, 职业发展也会出现困顿格局, 甚至有中断的可能。

3道德心理的不成熟, 缺乏辨别与选择能力

由于年轻以及社会经验不足等因素, 不少大学生表现出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 跟着感觉走, 不加选择地刻意模仿其他人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比如沉迷网络游戏等。在当前形势下, 许多大学生对日趋多元化的道德标准与时尚不能加以正确地选择, 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 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 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文明水平,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努力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务必要认真研究并且努力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三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良好思想道德观念的途径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这也是我们进行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

1充分发挥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全面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要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 努力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一是稳定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队伍的作用。二是吸收引进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 不断充实和壮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并加强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 做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专兼结合。三是根据相关政策规定, 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职称评聘工作的力度, 体现出对他们学术水平和工作的肯定。四是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领导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使党委领导、常态工作和思想政治专兼队伍的工作形成互联互动的合力。五是为思想政治工作专兼人员提供培训和参与全国性学术交流的机会。

其次,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不论是基础课老师还是专业课教师, 对学生的日常影响都很大。教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 还要把思维方法、为人处世、思想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 只有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德才兼备的样板, 才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磁力, 即所谓“身教重于言传”。

供精神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为大学提供一种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活动方式, 更重要的是它为大学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新视角。它以文化为载体, 着眼于人文教育和精神建设, 校园文化的这种作用是大学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由于长期置身于校园文化形成的精神氛围中, 大学生能自觉地形成一种与校园文化的精神相匹配的文化意识和精神品格。校园文化活动应当适应校园文化的发展需要, 不断推陈出新, 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2]

3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首先, 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 要抓住规律, 有的放矢的做好工作。第一, 做好入学教育, 引导同学们顺利迈好大学生活的第一步, 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第二, 进行端正专业思想的教育, 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 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第三, 做好贫困生工作, 如今贫困生已经成为农林大学校园里为数众多的弱势群体, 由于经济上的负担, 一些同学无心学习, 出现抑郁、自卑等消极心理, 有些同学对前途悲观失望, 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第四, 加强对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辅导和咨询。近年来, 大学生因为学习、工作以及与人交往特别是处理个人感情问题方面而出现重大心理问题甚至走上轻生道路的大有人在, 因此, 要充分发挥高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作用, 及早做好教育和预防的工作。其次, 抓典型, 树榜样, 发挥先进的示范作用。好典型和好榜样有强大的说服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大学生身上都有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自尊心和进取心, 它是人们要求上进的思想动力, 它会激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 学习先进。

4与时俱进, 积极探索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 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教育者要转变观念, 为做好大学生道德教育打下基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了解大学生的状况和特点, 寻找符合大学生实际需要的道德教育方式方法;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为适应时代需要, 更好地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创造条件;要不断积累经验, 在综合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发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正确的道德观念的树立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兴衰成败。做好这项工作, 不仅是高校的事情, 也是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的事情。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使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为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淑敏.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培养新时期德才兼备的人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 (3) .

上一篇:福州大学 企业价值评估 复习 浓缩版下一篇:团支部工作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