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2-09-11

1 计划上缺乏严肃性

有些学校未将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 不符合中央“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 有些院校虽然列入教学计划, 但实际执行不好, 不到位。

2 教学上缺乏规范性

没有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 因此, 在实践教学中的各项活动, 没有较为统一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要求, 只能由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条件和责任心来自行决定, 停留在自发的、随意的、即兴的层面,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3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必需的教学环节

应该落实到每个学时, 但多数高校存在以点代面现象。不少学校社会实践年度总结报告对重点组织的小分队活动总结得有声有色, 而面上学生活动的情况确一笔带过”。点上的实践当然要搞, 并且要搞好, 但绝不能以点代面, 否则是违背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的。

4 时间上缺乏连续性

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不是作为一种必要的经常性的教学环节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 而是因教师、领导、财力、场所待主观和客观因素而断断续续。某任课教师肯于投入或者领导重视了, 或者有经费支持了, 或者有实践场所了, 就开展甚至大搞特搞;反之, 就不开展或者小搞少搞。在相当程度上带有很大的人为随意性。

5 组织上缺乏规范性

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在课外和校外进行为多, 其组织过程比一般课堂授课复杂得多, 涉及到教师、学生、场所、经费、教学安排、相互协调、培训、考核等环节和因素, 而且不是一次性、临时性, 而是经常性、长期性的活动, 不是个别学生、少数学生, 而是全体学生都要参与的活动。因此, 必须要有细致、固定、规范的安排和组织。而许多高校仅停留在一般号召和要求上, 在具体安排和组织上不规范、不落实, 缺少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很难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6 实施上缺乏有效性

这主要是针对面上实践环节而言的。许多高校利用假期要求广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但对于如何确定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主题、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实践方式、如何实施具体的社会实践、如何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以及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等缺少系统地培训和指导, 同时对社会实践开展情况缺少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从而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的有效性。[1]

7 认识上缺乏准确性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大致有三种:第一种认识是一回事, 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概念, 社会实践就是实践教学, 所以, 只要学生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 就是进行了实践教学。因此, 把实践教学完全依赖于社会实践完成;第二种认识是有区别的, 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师的独立的教学活动, 即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的社会调查, 撰写的论文等方法。而社会实践则是由学工处、团委、各系 (院) 组织的参观、公益活动、三下乡活动,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等活动, 双方主观上都在努力, 但客观上存在两张皮现象。第三种认识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由培养目标决定, 按照教学计划, 根据本门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从中央要求中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区别是: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反映本门课程的实践要求,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反映各门课程的实践要求; (2) 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思想政治与道德法律素质, 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则是培养综合素质; (3) 大学生社会实践包含了思政课实践教学, 而思政课实践教学则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部分; (4)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空间可在课堂与社会进行, 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则主要是在社会进行; (5)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主要是教务处、公共课部 (或基础部) 、思政课教师, 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主要是学工处、团委、各系 (院) 和辅导员 (班主任) 。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 (1) 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2) 教育对象的共同性; (3) 教学属性的趋同性 (同属教育教学范围, 同属实践教学活动) ; (4) 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实践育人) ; (5) 实践方式的关联性。由于认识上的差异性, 所以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实施上存在差异就不足为奇了。

8 经费上缺乏稳定性

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些活动需要一定经费, 作为支撑和保障, 所以中央提出了“提供必要经费”“要着重解决好实践教学经费投入”达到生均1 5~2 0元的要求。但是, 因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同, 受高职院校组建时间不长, 建设与发展资金不足, 专业建设和实验实训条件改善需要大量投入等方面的影响, 所以, 有些院校投入大, 但多数院校是不足的, 且没有稳定的经费保障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9 教师缺乏主动性

从理论上讲, 思政课教师都知道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上好实践课远比上好理论课难度要大多少倍, 它涉及到选题、设计、组织、协调、评价, 有时还涉及人多, 联系场地、交通、安全、经费, 院校支持力度, 甚至还有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等问题, 因此, 老师愿意上理论课, 而不愿上实践课, 虽然在教学计划和要求的制约下非进行实践教学不可, 也只好搞些形式罢了。

1 0形式缺乏多样性

高等院校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案例讨论、辩论、演讲、情景、模拟、参观、调查和社会实践结合等方式, 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多数运用一、二种, 更多在是依赖于寒暑假期间, 布置完成一篇调查报告。所以, 中央提出了“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的要求。

1 1评价上缺乏科学性

实践教学是评价教师, 还是学生;是评价过程, 还是效果;是评价文字材料, 还是学生实际收获。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的、科学的评价标准, 再加之受时间、空间和学生参与人数多, 教师精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 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也是搞好实践教学的一道难题。

以上十一个问题是我们在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必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 思政课实践教学就会更好地落到实处, 就会大大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摘要: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实践教学规范化”的要求, 本文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目前存在的计划上缺乏严肃性, 教学上缺乏规范性, 参与上缺乏广泛性等十一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将会在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中, 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起到有益的作用。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建平.高校公共理论课精品课程开发与教学技术改革及质量考核评估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高校教育资源管理智能化研究下一篇:新课程环境下高中政治课堂的困惑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