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西小学2009年教代会制度

2024-04-26

黄西小学2009年教代会制度(精选3篇)

篇1:黄西小学2009年教代会制度

黄西小学2014年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经过研究,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通过开展系列感恩主题活动,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系列主题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儿女的一片爱心;了解社会、他人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2.通过为父母、为社会、为他人所做的一系列事情来激发小学生的责任感,不忘党之恩、父母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帮扶之恩,知道知恩图报。

三、方法与步骤

(一)宣传发动

学校结合实际制订活动方案,张贴“感恩教育活动”倡议书,组织学生学习学校“感恩教育”活动方案,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

(二)全面实施

以班级为单位,召开“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主题班会,并 1

推荐优秀班会在全校集中展示。

各班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和手抄报,学校组织检查评比。开展多种感恩教育活动:

1.感激父母养育之恩。

⑴组织学生每人写一篇“亲情手抄报”,校内评比、宣传。

⑵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自己制作的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活动,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⑶组织学生每人写一篇《给父母的一封信》,由班主任收齐存放,留待与家长交流使用。⑷算算亲情账活动,算一算自己进入学校后,平均每天学习了多少小时,浪费了多少时间,并对自己入学来的学习等方面的收获作出自我评价;开展“为父母节约一分钱、一粒米”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倡导节约,杜绝浪费。

2.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⑴举行“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老师”演讲比赛。

⑵举行题目为《师恩难忘,师情永存》的作文比赛,校内评比、宣传。

⑶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⑷开展申报“尊师重教”示范班活动。要求“尊师重教”班级所有

学生讲文明用语,遇到老师自觉敬礼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洪亮。遇见校内职工或教师家属,也要自觉敬礼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声音洪亮。然后逐步推广到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同学。

3.感激社会和同学间的爱心相助。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或演讲比赛,大力倡导同学之间友爱互助之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每年开展的贫困生救助工作,发动大家开展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给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朋友以及社会上那些伸出关爱之手的单位和个人写一封感谢信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也让学生们知道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还有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懂得感恩社会。

4.组织唱一首感恩歌曲活动。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感恩歌曲”,力争让学生会传唱其中一首。推荐歌曲:《感恩的心》、《说句心里话》、《白发亲娘》、《母亲》、《儿行千里》、《常回家看看》、《爱的奉献》、《烛光里的妈妈》、《为了谁》、《丹顶鹤的故事》、《五星红旗》、《春天的故事》等。

5.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活动。可组织学生阅读有关英雄人物书籍、讲革命战争故事、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战争岁月的艰辛,学习革命志士的精神,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检查与总结

1.各班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活动要形式多样,广泛扎实(凡学生参加的活动必须保证全员参与),保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注意积累文字、照片等资料。学校将组织专项检查活动。

2.学校要对活动中积极参与组织、策划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

3.学校将从上交的各类稿件中择优选取适当篇数,结集整理。

4.各班开展活动的情况作为评选优秀班级的的重要依据。

5.各班在每一学期结束时写好活动总结交给学校。

篇2:黄西小学2009年教代会制度

教代会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初步产生于民国时期, 正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在当前的中小学中,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实施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方面。

一、中小学教代会制度的由来

民国时期, 民主管理的思想开始渗透到我国教育领域, 教职工逐步被允许参与管理学校事务, 中小学教代会制度也从这个时候开始萌芽。1935年, 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规程》中的第九条规定, 中学应在教职员及学校行政中设置经费稽核委员会, “由专任教员公推3人至5人组织之, 委员轮流充当主席, 负审核收支账目及单据之责, 每月开会一次”;中学应举行校务会议, “以校长、全体教员、校医及会计组织之;校长为主席, 讨论全校一切兴革事项, 每学期开会一次或两次。”“以校长、各主任及全体职员组织之, 校长为主席, 缺席时事务主任为主席, 讨论一切事务进行事项, 每月开会一次”[1]。1937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修正国立中学暂行规程》训令中又规定, “国立中学得设校务委员会, 为本校审议机关, 由部就部派人员及教职员中指定7人至11人为委员……职能范围如下: (1) 关于校政方针之决定事项; (2) 关于校务上应兴、应革事宜之审议事项; (3) 关于学校经费之预算、决算之审核事项; (4) 关于训育工作之研究改进事项; (5) 关于学生重大奖惩事项; (6) 其他临时发生重大事项。校务委员会决议事件交由校长执行, 执行遇有困难时校长提请复议。”[1]1942年, 民国政府教育部就中等学校校务问题又制定并公布了《中等学校校务处理办法大纲》, 其中规定“为商讨及办理各项校务, 应设立各种会议委员会及研究会……校务会议由全体教员及干事以上之全体职员或校长, 各主任, 校医, 会计及职员选举代表若干人组织之……决定校政方针, 审议校务上应兴应革事项,

许小平杨挺

解决各部分相互有关事项, 审核各种计划及决策, 其他重大事项。”[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于1942年颁布了《暂行中学规程》 (草案) , 来统一边区各中等学校行政组织、课程编制、经费薪给等事项。其中第三章第二十一条中, 提出要设立经费稽核委员会、干部学习委员会、临时教材编审委员会、生产委员会等四种委员会, 均由专任教师中公推出的人参与组织之, 负责四项具体事务。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应举行校务会议、教代会议、事务会议和全校教职员及学生代表联席会议, 其中均有教师代表、学生代表, 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讨论、审议。1945年, 胶东区教育厅也下发了《胶东区中等学校暂行规程》, 在组织领导一章中明确提出“学校之最高权力机关为校务委员会, 由校长、教务主任、指导主任、总务主任、教员代表、学生代表7至9人组成之。”[1]

中华人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左”的错误思想和“文化大革命”, 教代会制度的建设遭遇了一系列挫折。1980年, 全国教育工会在上海召开了教代会经验交流会, 已有12个省市的8所高等学校、4所中专、159所中小学试点建立了教代会制度[2]。1981年1月, 教育部、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召开教工代表大会试点汇报座谈会, 印发了《教工代表大会试点汇报座谈会纪要》[3]。1983年, 教育部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召开了“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座谈会, 会议决定制定《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 以适应普遍推行教代会制度的需要。该《条例》是新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制定有关教代会的专门的法律制度, 使我国教代会制度有了国家意义上的法制保障, 中小学校也参照此《条例》执行。

二、现代学校制度视野下的中小学教代会制度

1. 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

教代会是依据《宪法》、《教育法》和《教师法》而建立的学校民主管理基本制度, 是学校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教代会制度的建立, 为教职工参加民主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学校领导要使党的方针政策得以落实, 制定的规划、措施符合实际, 就必须走群众路线, 树立教职工是学校主人的思想,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 使决策更加正确, 更加科学。

2. 教代会是校长负责制的有益补充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如果不以坚实的民主集中制为基础, 校长负责制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形成校长专制, 从而不能实现预期的制度目标。因此, 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同时, 必须健全教代会制度, 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实践证明, 教代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力的机构, 是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基本形式, 只要校长积极支持, 善于引导, 教代会就会成为校长的强大后盾。

3. 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

在民主法制社会中, 通过民主监督机构对行政权力的运用进行一些必要的合理的限制和约束, 可以使权力的运用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防止权力滥用等权力腐化现象和行为的发生。教代会制度就是对学校行政管理者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制约和监督, 它在学校中架构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以改进领导作风、克服官僚主义, 加强廉政建设, 提高行政权威, 有效地改善学校党群关系、干部关系[4]。教代会的民主监督, 可以有效保障广大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及其切身利益。

三、当前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实施的困境

1. 心有余而力不足:教代会的职权太有限

学校教代会的职权主要有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 在实践运行中, 这些职权很难得以落实。教代会对学校领导干部评议监督不到位。多数学校的教代会实施了对中层干部的评议, 而对学校行政领导干部的评议, 都以年终党政考核时的民主测评代替了, 或以学年度干部职工量化考评时的干群互评代替了。在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中, 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 一直都是把教代会作为审议机构来看待的。因此, 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权力和作用缺乏刚性。

2. 受到冷落或忽视:教代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一些中小学领导和教职工认为教代会制度可有可无, 缺乏对教代会制度的正确认识。主要表现为:他们的民主意识不强, 对教代会的职权不了解, 认为教代会就是组织教职工听报告、开福利会。有的学校领导, 不是按规定把学校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制度方案提交教代会讨论, 而是随领导意愿办事。有的教职工完全不知教代会是怎么回事, 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 整天只管守着自己的三尺讲台。有的学校在预审的教代会方案中有评议干部程序, 实际召开时就以“时间紧”为由删除了, 而对教工代表想知道的事情, 如经费收支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结果教代会沦为一种形式。有的学校不重视教代会制度建设, 视其为摆设。教代会制度在学校中任领导摆布, 教代会代表无所事事。另外, 教代会人员的选择较为随意, 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性别、年龄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当前教代会人员主要是领导确定预选对象, 然后由教职工大会选举, 缺乏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教代会预选人员对教代会制度本身也缺乏必要的认识, 不熟悉其职权及具体的运行程序。

3. 成为被利用的工具:教代会被滥用

教代会对学校重大改革方案和规章制度的审议建议权和通过权, 保障了教工代表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落实。而有的学校的校长, 从实用主义出发, 为了自身利益就利用教代会这个合法机构代表行政命令, 显得更有说服力。这样一来, 教代会代表成了学校领导的代言人, 难以体现广大教职工的意愿, 造成民主管理的扭曲。现实中, 中小学教代会制度没有真正制度化、法律化, 缺乏可操作性, 尚无具体法律法规或条例规范对中小学教代会的职权职责作明确规定。如此实施教代会制度, 就难以体现教代会制度的价值。

四、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实施出现困境的原因

1. 政治体制的弊端

当前政治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缺乏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缺乏权力制衡。这样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容易滋生腐败;二是缺乏对领导人犯错误的防范和纠正机制, 一旦领导人的认识和行为出现重大错误, 社会要为之付出巨大代价后才能纠正。这些弊端体现了民主权利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 有碍于民主政治建设, 不利于教代会职能的发挥。

2.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施中的弊病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精英治校的领导制度, 校长拥有与责任相对应较大的权力。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 出现了校长一个人说了算, 导致一些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或任人唯亲的情况发生。校长负责制异化成了校长专权制、家长制。另一方面, 由于缺少配套的法律法规, 校长与党支部、教代会、校务委员会是什么关系等问题无章可循, 无法可依。结果导致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效果与各地的经济环境和校长的素质密切相关, 实施中缺少规范性和统一性, 从而出现校长负责制偏离既定政策目标。事实上, 部分地区的教育行政并没有真正放权, 校长负责制只流于形式。以校长决策权为例, 校长拥有决策权是指学校行政工作的重大问题, 校长有最后的决定权。但是上级主管部门往往会越俎代庖, 千方百计地制衡校长决策权。这样会导致校长仅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而忽视了广大教职工的呼声。

3. 教代会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

(1) 教代会制度职权设计的不足

建立中小学教代会制度的目的是对校长的权力制衡, 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由于教代会制度的职权主要有: (1) 审议建议权, 即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 讨论学校的办学方针、发展规划、学年工作计划、重大改革方案、教职工队伍建设及其他有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 提出意见和建议; (2) 审议通过权, 即审议通过学校的校内教职工聘任、奖惩、分配原则和办法, 以及其他与教职工权益有关的改革方案, 重大规章制度、措施和办法; (3) 审议决定权, 即审议决定教职工住房改革方案、福利和其他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 (4) 评议监督权, 即评议、监督学校领导干部, 根据主管机关的部署, 参与民主推荐学校行政领导人员的人选等。事实上, 教代会没有相应的管理决策权和一定的人事任免权。这样导致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 难免会体现出一定的软弱性, 难以对校长的权力进行约束, 不能真正形成民主治校的氛围。这也是导致部分教师对教代会制度不认可的原因, 他们认为, 教代会代表没有实权, 只是校长的传话筒。

(2) 中小学教代会制度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中小学教代会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各项制度还有待健全。如组织制度、选举制度、会议制度、教代会日常工作制度、提案处理制度、定期与学校领导协调制度、对校领导及各级干部的评议制度和涉及教职工重大利益的问题交由教代会讨论制度等, 这些必要制度还有待建立健全。否则会导致有的学校借口工作忙不按期召开代表大会, 甚至一拖几年;有的学校教代会形同虚设, 无法履行职权等等。在很大程度上, 教代会目前还处于人治而不是法治的状态。教代会的运行需要完善的制度来保证, 尽量减少实际工作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

五、摆脱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实施困境的对策

1. 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校管理体制是校长负责制。《教育法》规定, “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 由校长负责”,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 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根据这些规定, 校长负责制得到了较好的执行, 但教代会制度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这需要在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的同时,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的民主参与和制衡机制。为此, 除了应明确党支部保证和监督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得以贯彻执行外, 还应依据相关法律建立正式的、独立的审议权力机构和监督权力机构[5]。

2. 适当扩大中小学教代会的职权

教代会的职权直接关系到其作用的发挥。作为非权力组织的教代会, 主要是为了防止校长的个人专制, 进行民主治校而产生的。当前教代会的职权主要有对学校重大改革方案和规章制度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这些职权没有实现制度目标, 教代会往往成了校长的管理手段。事实上, 可以适当扩大教代会的权力, 以从根本上防止校长专制, 从而发展和完善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例如, 将教代会只能对学校重大事项进行评议或审议, 扩大为对学校重大事项的表决权;将评议监督领导干部权, 扩大为领导干部选举和罢免权。这样更利于教职工当家作主, 从而调动其参与学校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真正实现民主管理[6]。

3. 加强中小学教代会制度的自身建设

加强教代会的自身建设包括组织、思想和制度建设。教代会的组织建设包括:学校党委要定期研究教代会工作, 要领导教代会的筹备工作。具体涉及教代会的选举、开会、闭会期间的程序和要求。由于工会是教代会的日常工作机构, 大量的筹备工作和闭会期间工作需要工会去操作, 要重视对工会主席、副主席的选配。还要重视对教代会委员会成员及代表的素质培养。制度建设需要建立健全教代会运行的相关制度。首先, 要加强教代会的经常性工作, 使民主管理逐步深入。其次, 要加强教代会的代表培训工作, 提高其民主管理素质。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教职工代表的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很多中小学没有充分考虑代表的素质, 也没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代表进行提高素质的培训。最后, 应建立和完善教代会的选举制度、会议制度、教代会日常工作制度、提案处理制度、定期与学校领导协商制度、对校领导及各级干部的评议制度、涉及教职工重大利益的问题交由教代会讨论制度以及代表培训制度等。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事典编委会.中国教育事典 (中等教育卷) [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4.

[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 (l982一1984) [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6.

[3]《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 (l949一1981) [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4.

[4]杨明宏.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建设[D].西南大学, 2008.

[5]戴新利.深化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教育探索, 2008 (4) .

篇3:2009年我国海关舱单新制度

舱单的主要功能是向有关方宣示(报告)所载货物的相关内容。海运舱单是指进出境船舶负责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商检、边检、海事和码头等部门递交的反映运输工具所载货物情况的载货清单。海运舱单由船公司或船代缮制,是进出口货物配载的详细清单,直接反映进出口货物情况。对进口来说,海运舱单是收货人清关的依据,如有错误,收货人无法通关提货;对出口来说,海运舱单是办理退税核销的依据,如有错误,将影响出口人办理退税核销;对国内中转业务来说,海运舱单是中转运输的依据,如有错误,货物无法及时中转。此外,海运舱单还是船方向海事部门申报危险品以及向码头预报装卸作业的必要文件,是联检的必备文件之一。在海事纠纷的处理过程中,舱单的重要性仅次于提单。总之, 舱单意义重大,它是向官方申报的重要文件,在集装箱运输中应用广泛。

22009年我国海关舱单新制度

2008年4月2日,海关总署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管理办法》(海关总署第172号令),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2.1立法背景

适应当前国际物流发展和统一海关执法的需要,促进国际贸易安全与便利,推动海关业务改革和发展。

2.2舱单的定义

海关总署第172号令将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定义为反映进出境运输工具所载货物、物品及旅客信息的载体,包括原始舱单、预配舱单和装(乘)载舱单(见表1)。根据规定,广义的舱单数据信息不仅包括以上3种舱单,还包括:(1)理货报告; (2)分拨货物、物品申请;(3)分拨货物、物品理货报告;(4)疏港分流申请;(5)疏港分流货物、物品运抵报告;(6)装箱清单;(7)运抵报告。

由此可以看出,为加强全面全程监管,海关总署采信大量基础性数据,尤其是与货物报关数据相互印证的第3方基础数据。这些第3方基础数据大多来源于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通过舱单这条主线,对物流作业环节产生的数据进行串联、印证和整合,提高舱单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3舱单信息传输主体

海关总署规定,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无船承运业务经营人、货运代理企业、船舶代理企业、邮政企业以及快件经营人等为舱单电子数据传输义务人,理货部门、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以及出口货物发货人等为舱单相关电子数据传输义务人。

2.4舱单传输方式

舱单传输方式分为电子方式和书面方式。海关总署规定,舱单及相关数据的传输以电子方式为主,以书面方式为例外。舱单电子数据应当规范、准确,并与书面舱单的有关内容一致。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港口还是电子舱单和书面舱单并行。

2.5舱单传输内容

舱单传输内容包括:(1)船名、航次、船籍和提(运)单号;(2)货方信息:发货人、收货人和通知人;(3)货物信息:品名、唛头、件数、重量和特种货信息(针对特种货);(4)集装箱信息:箱号、封号、集装箱尺寸等;(5)交接方式:CY,DOOR或CFS 等;(6)路径信息:接货地、启运港、卸货港和目的地等。

2.6舱单传输时限

原舱单管理办法规定,除不可抗力外,进境船舶的代理人应当在船舶抵港后24 h内,出境船舶的代理人应当在船舶离港后72 h内,按照海关的要求将舱单电子数据传送到海关。

新舱单管理办法规定,进境集装箱船载有货物、物品的,舱单传输人应当在装船24 h前,向海关传输原始舱单主要数据;出境集装箱船载有货物、物品的,舱单传输人应当在装船24 h前,向海关传输预配舱单主要数据以外的其他数据(见表2)。原始舱单中未列名的进境货物、物品,海关可以责令原运输工具负责人直接退运。这是在反恐形势下采取的加强入境货物监控的措施。

3新制度的因应措施

3.1原始舱单

我国海关规定只有在国内注册备案的船公司、船代和货代可以进行舱单信息传输,船公司和船代应当在系统、人员和组织机构上做好充分准备,以免发生拒载、退运或罚款等事件。

海关接受原始舱单主要数据传输后,收货人、受委托报关企业方可向海关办理货物、物品的申报手续。舱单数据和提单数据不符的,不允许通关,收货人必须确认正确数据,然后要求船公司进行更改。各地海关对舱单的要求甚严,舱单更改手续繁琐,建议收货人或报关行密切跟踪船期,在船公司传输舱单前,与船公司核对件数、毛重、箱号、封号、卸货港和最终目的地等相关数据,以免因事后更改舱单产生滞报金、滞期费和海关罚金等不必要的损失。

3.2预配舱单

预配舱单申报是我国海关为加强监管和加快退税速度设立的制度。船代依据货代或发货人提供的订舱信息生成预配舱单数据,提前向海关发送。海关在企业报关时验核报关单对应的预配舱单数据,核对无误后办理通关手续。原先要求的预配舱单信息包括船名、航次、提单号(关单号)、发货人、收货人、品名、件数、毛重、体积、装货港、卸货港和目的地等,新舱单管理办法增加箱号和封号。新舱单管理办法对预配舱单的传输要求见表3。

实务中,预配舱单容易同预配、配舱、配舱单和美国舱单发生混淆。预配和配舱是指船公司接到客户订舱后,根据舱位情况进行预配船。配舱单是船公司对订舱的确认文件,告知订舱人配船信息。订舱没有预配可能是指没有海关预配舱单,也就是说船公司或船代未将订舱信息发给海关,因此无法报关,也可能是指船公司没有确认配船,即尚未接受订舱。发往美国(包括途经美国)的货物通过自动舱单系统(AMS)向美国海关申报资料,业内称之为美国预配舱单或美国舱单。

3.3装载舱单

货物装船后,船公司委托船代根据实际装船的货物信息制作装载舱单,并在规定时间内传输给海关,海关接受数据后开始处理核销退税。如果该数据与报关数据不一致,则海关不予核销退税,并将追究发货人责任。

出口装载舱单必须与报关资料一致,进口原始舱单必须与提单资料一致,而预配舱单和装载舱单与提单资料不一定一致,因为提单签发有分单和并单的情况,现举例说明:2票货物使用2份报关单和2个提单号(订舱号或关单号)分别报关。签发提单时,出于贸易需要,只签发1份提单,此即并单。反之,1票货物报关,签发2份提单,即为分单。

3.4舱单更改

舱单数据不符和舱单信息缺失是舱单更改的常见问题。实务中,船代根据外理提供的理货数据核对预配舱单。虽然理货数据来源于报关数据,但在录入、传递过程中可能出错,导致数据有误。此外,预配数据的更改、分票并票的操作不当以及中转关封文件的传输错误也可能造成舱单数据不符和舱单信息缺失,进而造成异常核销,中转货出现异常回执。发货人或报关人应当与船代核对,由船代向海关提出更改申请。如果舱单信息缺失,还要向外理索要证明,证明该票货物确已出境。

4中国、美国和加拿大舱单制度比较

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的舱单制度各有异同,详见表4。

上一篇:Oybsea小学 英语课堂有效 提问的策略研究议案下一篇:幼儿园保教工作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