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院2011年工作计划

2024-05-26

化工学院2011年工作计划(精选11篇)

篇1:化工学院2011年工作计划

化学化工学院2011年春季学期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学院的工作也随之展开,为了让我们的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丰富我们学院的日常生活,促进学院的长久发展,在总结前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工作要求,创新发展,现将本学期的大型工作安排计划如下:

1.三八节气排球比赛:为迎接国际三八妇女节,我们在3月上旬进行气排球比赛,此次比赛对促进学院各年级女性同胞之间的交流,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起到很好的效果。

2.10-11年上学期团支部考评:本学期的团支部考评大会在3月19日晚上进行。給各个团支部一次展现本支部风采的机会。

3.魅力化学节:

4.创新杯动员大会:4月上旬,为了鼓励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创新杯,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更深刻理解创新杯而进行的一项活动。

5.五四评优:4月下旬,结合学校的要求,对过去一个学年表现比较突出的同学给与表彰。

6.五四青年节合唱比赛:5月上旬,结合学校的要求,为五四青年节喝彩而举行的比赛。

7.说课比赛:5月中旬,为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技能而举行的活动。

8.第四届团学代会:5月底,对学生会成员的考核。

9.欢送杯篮球比赛:6月下旬,为了欢送07级师兄师姐,促进年级间的交流,10.2011届毕业晚会:6月下旬,为了欢送07级的师兄师姐,举行毕业晚会。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本着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优良传统,团结整个学院力量,争取把我们学院建设得更加美好。

对于本学期开展的各项活动,我们将进行深入的总结,探讨经验。

篇2:化工学院2011年工作计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16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为根本出发点,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全员育人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实现我院学生工作新的发展。

一、深入推进“以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工程”,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1.认真谋划2011年我院推进“以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工程”的工作。全面总结我院贯彻落实学校实施“以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工程”通知精神,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确立新目标、新任务,全面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新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2.深入“以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主题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紧密结合时事热点、节日、重大纪念日开展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教育活动,重点利用感恩节、母亲节、清明节、5·25心理活动月、教师节等开展丰富的爱的教育活动。深入挖掘校园人物中爱的感人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组织开展“‘爱的青春在医大闪光’的先进事迹主题年级会”等,结合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开展观看电视剧《毛岸英》及讨论活动。

3.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继续深入传播爱心志愿服务理念,倡导志愿服务成为校园的普遍生活方式,通过树立同学身边的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分享志愿服务心得等多种活动,大力营造崇尚志愿服务的校园氛围;深入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重点开发设计校内服务项目,引导学生从自己、从身边做起;继续推进“校园公益日”活动,组织开展校园不文明行为劝导和绿色校园志愿服务行动,启动党团“到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爱心服务”和“社区爱心课堂”等项目;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的管理,建设更加开放的服务平台,方便学生参与项目。

二、健全各项学生管理制度,狠抓管理实效,切实维护学生安全稳定。

1.加强维稳和安全预防工作。认真做好假期返校思想状况、敏感时期学生思想动态等专项调研工作,加强网络舆情分析,注重防范各类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学生的渗透;坚决抵制宗教渗透和非法宗教等活动;杜绝校际或校内学生重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着力抓好公益学生社团和公益活动的管理。利用好周末晚点名开展好安全稳定教育工作。

2.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学生治安、消防、交通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定期组织辅导员到宿舍进行检查、走访,继续完善宿舍安全情况报告制度,确保学生宿舍安全。

3.健全和完善学生突发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在敏感及重要时期落实值班制度,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处置学生重特大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4、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学生的信息管理。运行好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发挥好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在管理学生、维护学生安全稳定方面的作用。认真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网络工作能力培训,提高学生工作队伍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好我院“党员之窗”、学院主页“学生管理工作”专栏和院团委、学生会和班级网页专栏,打造我院思政教育和爱的教育人文培养工程的网络平台。积极鼓励辅导员以博客、QQ工作群等阵地,根据网络互动交流的特点,在核心价值观、生活社会、就业指导、专业学习等方面与学生开展更密切的交流,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使校园网络成为学生获得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收集、分析网络信息,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的引导、疏通;在学生中开展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和网络信息污染;加强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侵袭,大力倡导拒绝沉迷网络游戏。

5、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和心理健康的信息排查和报告制度。搭建好学院、班级、宿舍三级的心理信息工作体系,加大对学院、班级、宿舍三级心理信息员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知识和工作能力。年度内,至少安排两次学院的相关培训。要建立健全各级心理信息员的月报告制度,建立学生心理特殊情况的应急报告制度。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排查力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三、建立健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推进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着眼学生发展,重视和加强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积极开展各类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读书节、辩论赛、话剧小品、学习沙龙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继续办好“医学基础论坛”,重点开展针对七年制、五年制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辅助活动;实行教育管理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导航学长在学风建设中的教育引导作用,尝试建立与任课教师联系制度,认真落实辅导员听课制度、下宿舍制度,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2.开展学风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开展“拒绝沉溺不良网络,创建优良学风考风”专项活动,加大对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力度,创建“无网络游戏宿舍”、“学习模范宿舍”、“科研典型宿舍”、“党员宿舍”等;加强考风建设,严格考试纪律,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制止考试作弊行为。

3.完善学风建设相关制度。深入开展学风建设专项调研,以完善、推进学院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细则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学生奖励、学术科技创新等专项制度,建立优良学风评价机制。尝试开展院级先进班集体和三好、优干等先进典型的评选活动,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

1、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

(1)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合唱比赛。(2)以观看党的历史影片、纪录片等形式,重温党的奋斗史、光辉史。

(3)开展“党旗在我心中”、“我为党旗添光彩”等为主题的学生党支部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

2、继续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1)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学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动员部署,在学生党支部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观看电视剧《毛岸英》,讨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学风建设开展“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学习讨论、学术活动。

(2)树立典型,发挥好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要在大学生党员中培养、树立 “创先争优”的典型,发挥优秀党员在广大同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争当“奉献之星”、“助人之星”、“学习之星”、“创新之星”、“实践之星”等活动。严格按照自治区高校工委的要求,按20%的比例确定重点建设的学生党支部,被列为重点建设的支部要做出相应的创建方案。在此基础上向学校党委和区高工委推荐若干个参加“全区高校优秀学生党支部”评选。争取有支部获得区高工委重点资助并授予“广西高校优秀学生党支部”称号。

(3)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组织大学生开展追踪优秀共产党员足迹、学习优秀共产党员风采等专题社会调查活动,开展“我为和谐校园建设作贡献”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

3、抓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加强组织建设

(1)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制定并完善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细则等制度规定,理顺我院学生党员的制度、机制。

(2)根据“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保证质量的工作原则,本学期计划在大二及以上年级中发展一至二批党员,认真完成全年的学生党员发展目标。

4、抓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以及党的基本知识普及教育

(1)组织预备党员参加学校的培训班。结合预备期的考察,组织预备党员参加培训,对预备党员进行再教育,重点抓住预备党员的入党宣誓及转正这两个关键环节进行教育。

(2)制订学生党员学习培训计划。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题,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各种学习竞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革命历史题材影视鉴赏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氛围。

(3)开展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队伍学习培训活动。加强对学生党员支部书记以及辅导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开展党的知识教育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

(4)积极组织和开展“党在我心中”系列主题活动,深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学生党建课题立项研究。

针对新形势下学生党建方面最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结合实际,围绕建立健全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长效机制、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基层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学生党建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等学生党建方面最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开展立项研究项目申报工作。

五、发挥团学组织活力,做好团务工作。

围绕学校和学院的学生工作重心,以“爱为核心的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为基点,以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健全共青团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团建创新,增强新时期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1、组织建设

推进“基层建设年”工程,优化组织设置,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活动方式,积极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建设,增强团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

(1)以五四评优为载体,加强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指导和考核。围绕组织建设好,活动开展好,骨干带头作用好,宣传反响好,实效成果好的“五好”基层团组织,开展五四红旗团支部评优,量化考核,定期检查督导,完善考核、评议制度,推进团建工作创新。

(2)与校团委紧密合作,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团务工作管理,梳理和规范日常办事工作程序,强化对基层团组织日常团务的规范化管理。

2、发挥团干学干先锋作用,增强青年责任使命意识。

我们将在广大青年团员中通过树立典型、寻找模范、打造先进、评优创优等方式,以优秀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团干学干不断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在广大青年学生中能够真正起到表率作用。

(1)举办团学干部培训班。

(2)学生骨干推优培养。发挥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力量的作用,对于优秀的团员学生干部经考察后推荐入党,择机发展一批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

(3)完善学生干部例会制度,定期举行分团委、学生会汇报反馈会,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与管理。

3、以爱的人文精神培养为主线,开展主题教育

(1)以学雷锋月为契机,深入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使广大学生团员深刻“认识爱”、“理解爱”,进一步催发其敢于 “表达爱”。

(2)结合“清明节”、“青年节”等重大节日,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爱我美好生活”主题学习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团员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3)以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为载体,通过增设唱红歌环节,增强广大学生团员爱党、爱国热情。

4、日常教育与管理

(1)协同校团委做好分团委组织结构设置和换届选举工作。

(2)深入开展暑期“三下乡”、社区服务、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3)举行各类学院级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广大学生团员“第二课堂”,增强学院归属感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团建工作课题研究。结合实际,加强学生团建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开展立项研究项目申报工作。

六、推进学生创新实践,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1.营造学院科学创新研究氛围。挖掘、选树一批学生科研学术明星,鼓励学生创新团队组建交流沙龙等活动,利用好“医学基础论坛”营造学生想参与、能参与的科技创新氛围。

2.推动学生创新实践。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课外学术之星”系列竞赛和在七年制学生中进行科研训练两大平台。发挥导航学长和班主任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作用。

3、适当开展学术讲座、科研基本素养与方法培训、知识学术竞赛等科研学术活动。

七、加强学工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思政工作研究。

1、理顺关系、机制,做好辅导员的工作分工,搭建好辅导员的工作沟通机制。

2、举办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导航学长工作研讨交流会。

篇3:《云南化工》2011年征订启事

主要栏目: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探索应用、综述专论、分析测试、专家专栏、硕博论坛、设备技改、交流探讨等。

《云南化工》为双月刊, A 4开本, 逢双月25日出版, 每期订价7元, 年订价42元 (含邮费) , 自办发行。欢迎订阅!欢迎赐稿!欢迎刊登广告!

订阅者可通过以下单位订阅:

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征订:天津市大寺泉北里别墅17号, 邮政编码300385, 电话:022-23962479, 23973378;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期刊图书联合征订部:北京安外小关街53号, 邮政编码100029, 电话:010-64444115, 64444113;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北京市丰台区晓月中路15号, 邮政编码100165, 电话:010--51438155-833;中国版本图书馆发行部: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 邮政编码100005, 电话:010-52097532

或直接将订费通过邮局寄到本刊编辑部 (请注明订刊费和寄刊地址) 。

编辑部地址:昆明市滇池路1417号云天化集团公司科技楼《云南化工》编辑部

邮政编码:650228

电话: (0871) 4327010

E-mail:ynhgzz@126.com

篇4:2011年全美最强商学院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哈佛商学院(简称,HBs)是美国培养企业人才的最著名的学府,被美国人称为是商人、主管、总经理的西点军校,美国许多大企业家和政治家都在这里学习过。美国500强公司1/5的主管都毕业于这所学院。哈佛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成了权力与金钱的象征,也成了许多美国青年梦寐以求的学位。

No.2斯坦福大学商学院(Stanford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加利福尼亚州帕拉阿图

斯坦福商学院,全称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又称斯坦福GSB。斯坦福商学院的规模要比哈佛商学院小得多。课程设置上,哈佛有适合各类企业管理人才的培训计划,长则2年,短则几天,培训人数多达每年5000人。而斯坦福只有Sloan企业管理人才培训计划,为期10个月,每年只招收50人左右。每年申请者众多,淘汰率也高,斯坦福商学院的门槛最高。相比哈佛商学院比较传统的经营管理培训,培养“西装革履式”的大企业管理人才,斯坦福商学院则更强调开创新科技新企业的“小企业精神”,培养的是“穿T恤衫”的新一代小企业家。

No.3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ChicagoBooth Universityof Cllicago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最大的成就是走出了多位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美国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美国商科教育有两大流派,一是以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为代表的着重理论研究的传统教学派,一是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注重个案研究的实务教学派。

NO.4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Pennsylvania Wharton School)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被誉为现代MBA发源地的沃顿商学院创立于1881年,是美国第一所大学商学院,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学术声誉首屈一指的商学院。沃顿在各个主要的经济专业领域研究以及管理教育水平方面都有极高的声誉,在美国商学院各种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

No.5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School)

纽约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坐落于世界金融中心纽约,依其独特优势与华尔街等金融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强项就是纽约的支柱产业。

No.6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DartmOHth TUCk School of Business)

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

达特茅新大学塔克商学院创立于1900年。塔克商学院虽是世界上第一所商学院,却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商学院之一。塔克商学院只有一个经典的全日制MBA项目,只授予MBA学位,不开设博士课程,没有本科学位或EMBA学位,但是这里的毕业生在美国就业市场上却十分抢手。小班教学和团队精神培养是塔克商学院的特色。

No.7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NorthwesternKelloggSchoolofManagement)

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

凯洛格商学院各系中以市场营销系和管理经济学与决策科学系最为著名。市场营销系被公认为全美第一,在该系任教的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对市场营销学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被尊为现代市场营销学之父。所以这里主要培养的是市场营销方面的专家,其团队工作精神、处理人际关系和市场营销的才能都是一流的,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也仅次于哈佛和斯坦福商学院。

No.8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商学院(Cornell Samuel Curtis Jolmson GraduateSchool of Management)

纽约州伊萨卡市

康奈尔大学在所有“常春藤盟校”中,康奈尔是历史最短的一个,而同时它又是最大的一个。康奈尔大学商学院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各占一半,全年开设选修课67门,工业界、金融界比较喜欢录用这里的毕业生。其MBA课程分2种,一种是传统的MBA2年制,1种是1年制。后者要求申请人必须有理工科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这主要是顺应华尔街对具有高度数学分析能力和计算机知识的金融操作人员的需要而设立的。这些人在获得MBA后一般都进入金融证券公司从事分析和投资模型设计工作,在人才市场上很是抢手。

No.9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Virgillia Darden Sehool of Business)

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

比起将近200年历史的弗吉尼亚大学,达顿是个年轻的学院,迄今只有50年。但从10多年前全美商学院排名开始起,迭顿一直位居美国最好的商学院之列,曾一度排名前5名。才50年后来居上,在竞争激烈的MBA教育市场中打出了品牌。这顿商学院与哈佛商学院是美国仅有的两所全案例教学的商学院,因此有人把达顿称为“小哈佛”。堪称美国“商界领袖的摇篮”。跟哈佛一样达顿是提供总体管理教育和注重案例教学的学校,但其学生人数只有哈佛的1/3。教师和学生一起喝咖啡,交谈,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达到互相充分交流,该校学生50%的学分是来自课堂讨论。

No.10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马萨诸塞州剑桥市

篇5:体育学院2011年迎新工作计划

迎新工作是各个学院的新学年开学初的中心工作,更是对我们学院各个方面工作的一次大检阅.为了让师弟师妹们顺利入学,更快的适应新环境,融入我们体育学院这个大家庭,我学院组织全体团学干部、学生志愿者进行迎新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前期工作

负责人:林秀清、涂伯俊、陈彬、龙德武、汪晓东

接待工作人员:(接待提前到校的新生,安排吃饭、住宿等事情,并告知其于9月10号到我学院大本营办理入学手续)

全天候负责:准备应急小药箱:必须配备风油精、霍香正气液等防止中暑(负责人:林秀清)

秘书部 :(林金凤、罗文玲)

宣传工作:挂横幅、宣传标语等(负责人:龙德武、汪晓东):

组织部(周聪、张晨慈)科技部(曾冰华)

宣传部(余祺昌)

后勤保障工作:搬至少3张长桌、8张凳子、饮水机一部。(负责人:陈彬)

体育部(刘嘉进、陈浩辉)勤工部(谢英江、温婉丹)

自律部(黄文杰、郑选成)社团部(许正)文体部(石宇)

学习部(陈雪媚、陈亿娴)维权部兼女生部(李素冰)科技部(曾冰华)实践部(曾令辉)

宿舍准备工作:检查各宿舍的设施配备、安全情况等(负责人:涂伯俊)

宿管部(阙健威、谭海美)

9月10号(星期六)

总负责人:林秀清、涂伯俊、陈彬、龙德武、汪晓东(负责全面工作)具体分工:

一、大本营(负责党、团档案以及录取通知书等各项工作)

负责人:林秀清、涂伯俊

第一组

(1)录取通知书、存款单、新生签到:李素冰

(2)个人档案:陈雪媚

(3)党、团档案:周聪

(4)宿舍安排阙健威

(5)绿色通道:谢英江

(6)家庭经济调查表:谢英江

(7)应急小药箱负责人(兼机动人员):陈浩辉

二、迎新组:(带上系牌到指定位置迎接新生并指引新生到校本部大本营报

到,负责搬运新生行李等物件并保证其安全到达新生宿舍)

负责人:龙德武、汪晓东

1、组长: 许正691530、曾令辉618117;

组员:(1)黄宇旋616181、谭保傍644918、张磊615466、杨达626152、(2)吴俊伟645200、冯子豪625221、黄满爽616407、赖愿辉617389(3)邓照华617058、苏家豪677124、李淼源617152、董柱勇618306

(服务时间:12:00—14:20)

2、组长: 刘嘉进62520、余祺昌615246;

组员:(1)汤岸海618646、黄冬志618213、宋锦安615733、简大潮618670、(时间:14:20—16:20)

(2)徐炜泉619927、蔡旭良619173、王海维690904、黄伟锋692000

(服务时间:16:20—结束)

注:(1、2组负责西门)

3、组长: 古访尧618342、张晨慈646760;

组员:(1)张思丽695492、曾小丹696464、陆昌福628941、梁志坚614236、(2)陆昌福628941、李春***、古东成697582、梁无

忌698295(服务时间:12:00—14:20)

4、组长: 黄文杰616712、郑选成647543;

组员:(1)周业锐68715、黎子华***、黎汉彬***、张振双697468(服务时间:14:20—16:20)

(2)、陈伟山619748、温婉丹645234、余祺昌615246、罗文玲625375(服务时间16:20—结束)

注:(3、4组负责大本营)

三、宿舍组:(协调新生住宿问题):负责人:阙健威、谭海美

男生住处:

(阙健威)中 4B404—507(158人)

中 1B603、609、610、711、712

(5人)

(石宇)南2302—307(31人)

(林金凤)东8区103、203、301、302、401

(31人)

女生住处:

(谭海美)南4204—206(16人)

(陈亿娴)东12202、203(7人)

四、后勤组:(负责给本部所有工作人员提供饮用水、购买回形针、纸箱、笔以及大本营的卫生等)

负责人:陈彬工作人员:陈浩辉、古访尧

各个小组在以上空档时间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其他相关内容的活动,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以确保新生入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团总支

体育学院

学生会

篇6:2011年资源学院团委工作计划

在共同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2010年后,我们总结了去年一年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满怀信心地开展2011年的工作。我院团委一直本着“尽职、尽力、尽心”为同学服务的精神,在院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带领下,开拓进取,勇攀高峰。

展望2011,我们的工作重心仍将紧扣校团委工作重心,秉承发扬我院特色:在院党委和校团委的共同领导下,紧紧围绕校团委工作中心,把握青年特点,整合共青团资源,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全面实施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重点,遵循“教育引导和尊重主题相结合”的原则,继续开展好“分团校培训工程计划”,切实加强学生骨干培养和学生组织建设。以树立正确学习观为导向,以思想育人、科技育人、文化育人为重点,不断完善思想育人、科技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网络育人工作体系。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以“学习观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为主题,正确处理好共青团所面临的诸多关系,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以“五四”红旗团支部创建为抓手,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不断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新贡献。坚持做大做好我院青年志愿者工作,将“红星义务服务队”重新落到实处,带动广大青年加入志愿者队伍,进行志愿者服务工作,旨在培养青年服务意识。

一、认真落实“学习观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系列主题教育成果,以“五四创优”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团员教育,深入开展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我院团委将以“学习观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根据形势发展,结合教育工作主题,指导各基层团支部勇于创新,大力倡导团支部建设,采用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团员参与,积极有效地整体提高团员们的思想认识、自身修养和增强组织凝聚力,从各方面帮助团员提高服务意思及个人素质。

1、本学期我院团委组织部将继续强化团的主题实践活动,本学期将紧紧围绕“我与祖国共奋进”这一主题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坚持以团员喜闻乐见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广大团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认真组织各基层团支部开展组织生活、联合举办大型团组织生活观摩会等活动,加强指导,努力提高基层团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效果。院团委将加强对各支部团组织生活会的巡视并给予大型团组织生活会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与指导。鼓励各支部采取形式新颖的生活会形式,加强团支部建设。

2、开展学习观教育,以“五四”创优为契机,大力倡导我院学生苦读书、勤学习,树立学习荣辱观;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习不是学习证书和学分绩点的累加,而是个体全面和谐发展,知识和生命充分融合的过程,通过党史教育、国情、社情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学习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确立为国为民得普遍性理念,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以“我的2020、我的2030”为主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80后、90后大学生畅想未来,树立远大理想,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开展励志教育,充分发挥我院丰富的教师资源、杰出校友资源,借助他们以及身边优秀的大学生的道德力量、拼搏精神、奉献品质,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进一步加强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协会工作职能,重视理论研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学习实践研究会的合作,结合我院理论学习特色,抓好我院理论学习阵地:《红星》杂志和“学子论坛”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理论学习报告会等活动,保障理论学习活动深入发展,为学生党员和广大青年团员提供良好的理论学习环境。继续开展好“分团校培训”工作,对团委、学生会的各个部门的学生干部和各班班委、团支部委员进行培训教育,使我们的领导班子更加规范化、一体化。组织全院团员青年深入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紧扣“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 “等主题,广泛开展各类思想教育活动。

4、积极开展学生组织的网络教育阵地的建设,进一步与我院党建办公室的合作,重点加大网页制作、维护、更新的工作力度,重视网络工作人员的培养,积极探索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术和方法。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使工作更加便利简洁。

5、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与团的日常活动的相互渗透和影响,认真做好各项日常事务的系统性监督、考核、入案、奖惩等工作,并做好在此之上进一步进行的系统性工作。特别是在如支书技能大赛,五四红旗支部创优等与平时工作绩效紧密挂钩的活动中应重视贯穿于一条线的工作开展。

6、重视、强化宣传、信息等基础辅助性工作,革新工作思路,挖掘行之有效的学院、学校乃至校外的工作路线,突破性地进行宣传、交流、信息获取及下放等工作。办出我院的特色,办出我院的精神,带领全院学生齐进步。

二、加强党建工作,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团的自身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团建工作新局面。

1、继续深化创建“五四红旗团支部”活动“在创建中学习,在竞争中进步”,认真深入落实“月月评”制度,从团的建设(组织生活情况、团务工作)、学风创建、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特色活动、向学校推荐干部以及班团干部配合、其他(网页制作、省级以上奖励等)八个方面对基层团支部进行考核。做到各层学生团员组织有班子(健全而优秀的领导班子),有制度(能落实各项团的规章制度),有活动(能开展富有特色主题鲜明的活动),有作用(各团支部能在班级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2、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加大对基层团支部工作的指导。切实加强与党建办公室的沟通与联系,以“五四红旗团组织创建”为契机,加大“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执行力度,至少保障低年级每两周一次的团组织生活会制度,完善团支部工作月月评制度,清晰明了透明化,优化分团委各部门和基层团支部的工作职能,提高团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规范培养程序,加强团员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团委和团支委主要干部的培训和日常培养指导工作,做到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加强团组织后续干部队伍的培养,确保2011年换届选举工作的成功举行。加强基层团支部书记的遴选和检查工作,同时重视提高团员干部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保障正常的学业成绩。继续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求每位团员干部做到“三尽三性”:尽职、尽力、尽心;积极性、有效性、创新性。

三、进一步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革新活动思路,扩大影响,再创佳绩。

1、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精心组织,优化投入,深化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开展“雷锋月”活动。坚持以“红星义务服务队”为龙头,立足地大社区,在保证传统社区服务活动和日常公益劳动的基础上。开辟生命力强的新的社区服务项目,搞好社区共建;进一步完善“希望工程爱心捐助”、“义务支教”、“母亲节亲情连线”等志愿者活动的运作模式,拓展

新的服务区域和活动项目,满足更多青年参与志愿者活动的需要。

2、立足专业,进一步深入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2011年重点推荐优秀团干挂职锻炼实习,让更多的优秀团干在社会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积极开展团内日常活动,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为重点,继续落实我院特色活动“青海少数民族地区支教“,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育工作,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培训、保障和激励体系,加强实践队伍建设、拓展实践范围、灵活实践形式、强化实践效果和社会影响。

3、革新工作思路,创新活动内容,完善活动“品牌”建设推向“金牌”,积极开创活动新局面,争创新成绩。努力在工作中创新,开辟新的工作路线,带动大家的积极性,与时俱进,品牌与创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四、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信息调研工作,加强网建工作,稳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

1、我院团委宣传工作本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方针,立足“两报两板、一网一书” 革新工作思路,挖掘行之有效的学院、学校乃至校外的工作路线,突破性地进行宣传、交流、信息获取及信息下放等工作。认真落实“感动人物”活动的持续开展,及时、高效地将团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及先进人物在同学中进行宣传,通过宣传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起到积极效果。充分利用《资源之光》及《团建信息简报》两大阵地,宣传团学工作,传达校院精神;充分利用我院宣传橱窗和各班宣传板,宣传资源人物,展示资源风采;充分利用《红星》杂志,研讨团建党建理论,树立先进典型。

2、我院团委信息部通过每月一次的信息调研工作,认真总结整理,做出调查报告,分析了解同学的思想变化状况及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收集同学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将学校及学院的近期工作内容及精神传达到各基层支部,切实做到上情下传、下情上达。、积极开展学生组织的网络教育阵地的建设,重点加大网页制作、维护、更新的工作力度,重视网络工作人员的培养,积极探索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术和方法。充分利用“资源学工”网站以及“资源维权信箱”,收集学生不同意见,及时反馈各类信息;

4、积极稳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联合其他部门促进广大青年团员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完善素质拓展部工作体系和工作职能,突出素质拓展工作的“实践性”和“技能培训”性;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技能培训工作,多层面激发同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积极性,真正将素质拓展工作落到实处。

五、指导学生会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广大青年的成长。

1、加强对学生会的指导、监督与协作,促进团学共建,促进班团共建

加强我院团委对学生会的指导、监督与协作,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在各项工作上形成合力,在基层形成良好的班团共建。

2、自主开展的系列文体活动

指导学生会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女生节活动,书法、绘画、征文等系列比赛,迎新、元旦等晚会。以“五月的鲜花”大合唱比赛为契机,在学校的比赛中展现资源人的风采!组织好校园基础文明建设和体育活动,开展卫生检查、早操锻炼、篮球排球联赛等活动。指导协助开展好我院特色活动“定向越野”。充分调动学生会组织积极性,鼓励其自主、创造性的开展活动。

六、除精心组织好上述各项工作之外,资源学院团委将强化工作和安排的灵活性,高效地完成院党委、校团委等上级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资源学院分团委 2011年3月10日

附表:资源学院分团委2010年活动列表

一月

篇7:2011年工作总结 化工

在2010年度里,我作为**车间的技术主管,主管质量管理、职工教育、技术改造等工作,为车间的安全生产、技术创新、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今年作为质量年,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及时进行技术创新,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完成全年“双97”的质量目标,片碱、液碱一等品率均超过97%。

主要工作安全稳产保产量、促进质量改进、加强节能减排等各方面。

一、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我积极参加分公司举办的各种培训,学习两级职代会精神,学习“双树,双促”文件,领会党员“一带二”活动的重要性,学习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严格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首先从政治思想上武装自己,是全面提高工作水平的前提。在党员“一带二”活动中,活动切合实际,积极努力,获得了年度党员“一带二”先进个人。

二、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持续提高。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加强职工培训,加强管理力度,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的信誉保证,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前提。片

碱是钾碱分公司的主打产品,也是分公司的主要利润增长点。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市场要求。首先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职工的全面质量管理意识,从思想上提高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其次加强了各方面的管理力度,加大奖惩力度;加强了与质量有关的各种参数的控制:如加强糖液浓度的控制,新增了糖度测试仪,每班测试糖液的具体数值;加强冷凝液参数的控制,提高对设备的防护。

利用QC小组活动,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培养了职工在质量管理中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全面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了质量管理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操作水平。

职工培训,提高职工操作水平,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全年共进行培训60余次,组织大型考试6次,应急事故演练2次,有利地促进了职工培训的全面开展与提高。

基层培训坚持以生产操作为主,和生产紧密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尤其是针对具体事例进行的特别培训,效果更加明显。

培训坚持经常进行操作技术教育,以及相关工艺理论知识。设备技改与大修后,许多设备和工艺参数都发生了变化,及时开展详细培训,把相关的更改情况印成资料,方便职工

学习,并现场手把手地传授具体操作,保证职工操作不失误、不出差错,使技改项目及时形成生产效益。

四、加强安全设施技术改造,完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

安全设施、安全操作规程是保证安全的硬件,是保证安全的关健。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从生产工艺管理,安全操作规程方面,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能力,真正做到预防为主、杜绝事故发生。

改造安全设施,大修期间完成了13项安全操作方面的技术改造。通过完善安全操作规程,规范设备安全使用措施,从根本上保证了职工的操作安全。对容易发生事故的重点操作部位进行重点的辅导,亲自示范操作,以确保操作无失误,保证安全。

五、加强工艺管理,规范安全操作,以稳定生产保产量提质量。

片碱生产的性质决定,生产稳定是均产、稳产,提高产量,保证产品质量的基本条件。

全年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加强工艺管理,规范设备操作为重点,保证设备稳定运行,防止设备带病运转,小隐患酿成大事故,造成不必要的生产间断和故障停车。在今年的工作中,**车间通过减少开、停车次数,减少了开车不合格碱数量,使产量与质量明显提高。

其次,加大质量风险点的控制。控制好风险点,对保证生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糖工序是保证片碱质量的关键,为此车间专门完善此操作规程,要求各班组严格操作,认真记录,控制好糖液浓度和下糖量。倒泵是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控制。要求职工严格按规程操作,倒泵过程时刻与中控保持联系,防止断流、灭炉等质量事故的发生。

六、做好节能减排,增强企业活力

钾碱分公司是距离市区较近的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节能减排的重点主要从技术改造、改进工艺流程、加强排放管理等方面下大力气,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管理力度,降低污水排放。主要从设备管理、工艺控制和操作上找原因、查漏洞,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排放量。

第二,改进冲片碱机浸槽、料仓的方法,增加对碱水的回收率。在冲浸槽时、在料仓时,用回收水槽对碱水进行回收。把浓度高的碱水,通过碱泵打入碱回收系统,明显降低了污水的含碱量。

第三,改进液碱取样方式,做到碱完全回收。液碱取样是正常生产中的化验液碱浓度的必不可少的,在原来的取样过程中,是通过人为操作,把取样过程中的排放碱液,接入碱回收桶再进行回收。操作时费时费力,不能及时回收的碱

液就被排放了。今年通过对取样系统的改造,把取样时排放的碱液直接进入车间的碱回收罐。这样,在整个取样过程中的碱液全部回收进碱回收系统。

七、积极筹备,扎实工作,保证年度大修工作顺利开展。公司8月份的大修工作,时间短、任务重,本着“立足大修、着眼长远”的工作思路。做到了安全措施落实好、检修进度抓得紧、项目完成质量高。

在年初筹备大修工作之初,我从大修立项,技术论证,材料计划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大修的按时开始,及时完成。本次大修工作共完成大修项目 31项,技改项目21 项,有力的保证了年度生产任务的完成。

利用大修机会,积极进行改造,解决了许多日常生产中的安全隐患;解决了部分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工艺运行更加合理,生产环境整洁有序。

篇8:欢迎订阅2011年《贵州化工》

本刊主要报道有关磷化工、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的科技论文, 也发表与化学工业相关的其他科技论文。辟有专论与综述、科研与设计、分析与测试、环境保护、生产经验交流企业管理化工物流化工医药行业信息等栏目

秀期刊。本刊适宜从事化学工业生产、经营、管理、科研、设计、教学的人员阅读和参考;也可供相关行业如环保、医药、冶金、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的人员参考。

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刊号为CN 52-1090/TQ, 国际刊号为ISSN 1008-9411, 广告经营许可证为黔工商0099号。开本:大16开, 64页。订阅价格 (含邮资以人民币计) :8.0元/期, 48元/年。可随时订阅, 订户可通过邮局汇款至贵州省贵阳市新添大道310号 (贵州赤天化孵化中心院内) 《贵州化工》编辑部, 邮编:550018。竭诚欢迎订阅者随时来电来函与我社联系。

真诚欢迎您订阅、投稿以及发布广告!

本刊地址:贵州省贵阳市新添大道310号 (贵州赤天化孵化中心院内)

邮编:550018

联系人:税小波

联系电话:0851—6317518

传真:0851—6317518

网址:http://gzhg.chiajournal.net.cn

篇9:化工学院2011年工作计划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396-0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HCC[1]。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根据国家卫生部公布2005年3月份及第一季度中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显示,HBV感染发病率最高,可见HBV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l — 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2]據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为及时了解和掌握菏泽学院在校大学生乙型肝炎感染的发病情况,掌握其流行特征,提供防治对策,现对菏泽学院2008级-2011级入学新生学生HBV感染疫情进行动态分析。

篇10:化工学院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工业制造学院教学工作计划

2011年作为工业制造学院关键的一年,作为成都学院(成都大学)的比较大的二级学院,我院更应该为学校的各项建设付出自己的努力,为学校在评估及各项工作中争创一流做出自己的贡献。现将我院2011年教学工作计划列表如下:

一、完成常规教学工作

进一步加强教师授课的规范化教育;定期进行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做好各类教学检查的总结归档工作。

二、做好评估资料准备工作

做好学校评估办公室交办的资料准备、专业剖析的工作;以评估为契机规范院内教学资料文件的完善工作。

三、做好实习、实训工作

积极做好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规范实习、实训工作的工作要求;落实实习、实训工作的地点、带队人员、学生人数、实习内容等。

四、做好各类设计工作

按学校有关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的相关要求,认真组织教师按规范内容进行指导和相关文件的填写。

五、做好毕业生工作

配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及相关部门做好毕业生毕业前的相关教学任务的完成;配合就业中心完成毕业生择业及就业推荐工作。

六、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力争在本年内完成我系新进教师8名的任务,配合学院相关部门做好进人的审核工作。

七、做好下半年新生入学接待工作及学院安排的各类招生宣传工作。

八、做好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的改扩建及设备投入的规划工作。

九、做好“产、学、研”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工作。

力争多开辟3—5家校外联系合作企业,以更好的完成学校学生的生产实习、就业实习及相关“产、学、研”合作工作。

十、做好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与调整工作,教学任务的下达和排课。

十一、按照学院的相关要求,加强我系教职工工作风建设。

十二、做好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

十三、做好学校教务处交办的其他工作。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工业制造学院 教学办

篇11:红河学院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心,奋发进取,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强化内涵,注重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一、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

1、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构建项目试点工作。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为契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和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多样化发展、个性发展。在‚十一五‛立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先行试点、教师培训和宣传工作,按照先行试点原则,从2010-2011学年春季学期各个课程模块选取课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构建项目试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在全方位理论研究基础上,整体设计改革方案,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质量评价等方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着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思考建设以灵活、精细、人性化服务为指向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调整完善以体现全面发展观、人人成才观为指向的‚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丰富以促进学生多样性、个性化发展为指向的教学资源体系,创设以体现高效支持、便捷服务为指向的信息化环境,推动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为指向的师生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发展以反映教学工作绩效、促进教学动态调整为指向的师生教学及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稳定性、发展性、创造性。

3、加强信息化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成立‚信息化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研究小组,制定《信息化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施计划》、《网络课程管理办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制度及规范》、《自主学习模式评价制度及实施办法》等方案,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加强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制定《关于全面推进网络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初稿)》,组织网络教学平台操作技能培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辅助教学,推出50多门课程的教学课件等资源,推进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

4、深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组织实施中越和中泰‚1+3‛合作办学项目、中美‚1+2+1‛项目、短期境外课程学习项目和境外实习项目,已在越南和泰国建立2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有133 名学生通过上述项目赴境外学习、实习和交流,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完善‚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创设的‚1+3‛小语种专业培养模式进一步演化为‚1+2+0.5+0.5‛模式,增加了第七学期到国外实习或实践。实践证明,学校小语种专业的学生语音纯正、口语能力强,在全国‚小语种技能大赛‛中屡获好成绩,在毕业生就职应聘中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力。

5、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规范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进一步加强校内外教学实验室、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鼓励教学单位和教师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改革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开展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假期社会实践的有效性评估检查。通过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形成一支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教学队伍;通过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制度,形成一套能够保障实践教学有序进行的管理体系;通过加大投入、提高水平,促进实践教学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以质量工程和迎评促建为主线,加强本科教学管理及建设

6、深入开展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引导,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着重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中心的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进行研究。加强质量工程过程管理及监控,进一步健全学校质量工程网站功能,做好已有国家级、省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在总结‚十一五‛期间国家级、省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以校级项目为基础,以省级项目为重点,以国家级项目突破为目标,继续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增加项目申报数量,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刘卫教授主持的‚刘卫教学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9个,其中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建设项目和高校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是我校第一次获批,填补了我校省级项目该类别申报的空白;

7、稳步推进迎评促建工作。认真研究教育部新一轮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方案,按照教育厅的安排,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制定量化细化迎评方案。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全面进行教学建设,召开以‚迎评促建,夯实内涵和特色发展基础‛为主题的红河学院第六届教学工作会议和迎评工作专题会议,布置接受教育评估的有关工作。组织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清查工作、教学场地及设施的检查工作、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工作,规范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运行机制,明确整改目标和工作任务。

8、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增强教学部门及管理部门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强调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才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教学名师、能手和教学团队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突显名师、能手的示范和团队引领作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张灿邦教授获‚第五届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张平海等6名教师获‚红河学院第四届教学名师‛称号,张建美等13名教师获‚红河学院第四届教学能手‛称号。

9、健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先后出台了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外聘教师管理、课程管理等教学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健全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保持教学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加强主要教学环节的监控,继续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强化二级学院管理队伍建设,设立教学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完成新一届教学督导团、教学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的改组工作,通过教学专门委员会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10、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继续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学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加强以精品课程为主线的课程建设,完善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构建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的课程建设体系;加强NSSE等评价手段在教学与学习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配套改革;围绕充实内涵、提高质量、特色办学的核心任务,在教学质量、教学研究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管理质量等方面有新提高。

三、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11、努力做好绩效工资改革。为充分发挥收入分配制度的激励作用,进一步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收入分配制度,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平衡规范的原则,经过教代会、教授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出台了新的人员编制方案及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绩效工资制度于7月开始实施,完成了学校首次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结束后又一次重大的分配制度改革,为建设和谐校园、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12、做好人才引进与培养。围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需要,以重点学科、新增专业为重点,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严格执行计划、严格考核程序、严格引进纪律,提高人才引进质量。引进教师50人,其中博士7人,教授1人;博士、硕士毕业返校工作教师18人,其中博士4人。多渠道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对新引进和返校的50名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选派28名教师赴国内外访学、合作研究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其中13人脱产攻读博士学位,4人脱产攻读硕士学位,11人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访学。做好各类人才的选拔、推荐工作,何斌教授被评为云南省2010年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13、做好职称评聘与考核评优工作。认真做好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推荐及评审工作,晋升教授职称12人(含破格3人);晋升副高级职称34人(含破格副教授8人),晋升中级职称(讲师)42人。完成了全校教职工的履职考核工作,2010—2011学年学校共有763人参加考核,其中优秀等次117人。组织完成了红河学院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及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的工作,评选出优秀教师10名,优秀青年教师10名,先进教育工作者9名。

四、学科水平稳步提升,科研成果日渐丰富

14、科研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认真筹划‚硕点‛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下发了《关于加强‚十二五‛‚硕点‛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充分整合学科资源,构筑学科平台,以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基础平台为支撑,以优势、特色学科为突破,推动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化学、数学和民族学学科被立项为省级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学科,电气工程学科被为省级立项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云南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创新团队‛入选2011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作有效开展。我校‚云南省高校天然药物与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被立项为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进行建设;‚农作物优质高效栽培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被立项为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进行建设;‚工业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被立项为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基地进行建设。

15、科学研究能力稳步增强。加强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营造平等竞争的科研氛围,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科研成果不断丰富。据2011年科研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789篇,2011年1-6月份发表589篇;2010年,公开出版著作、教材及演唱专辑20部,2011年1-6月份公开出版专著及教材8部,参编13部。2011年获准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省部级立项项目30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3项;获云南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获红河州第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政府奖)6项。杨六金教授入选省委联系专家,其代表著作《一个鲜为人知的族群——莽人的过去和现在》入选当代云南社会科学百人百部优秀学术著作丛书。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16、境外办学项目开始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学校与越南太原大学合办四个本科专业项目启动,首批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的38名学生在越南太原大学国际学院正式入学,开始进行汉语预科的学习,首开云南省高校境外办学先河。该项目的启动进一步加强我校与越南高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教育交流合作,为促进云南教育国际化和‚一家园三平台‛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7、与东南亚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在与云南社科院联合科研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经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规划办批准,成立‚滇越合作研究基地‛。学校与泰国清迈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拟对泰国北部地区跨境民族问题开展合作研究;与越南国家大学所属社会科学人文大学合作开展人类文化学领域的研究,对方在我校设立‚越南文化中心‛,我校在对方学校设立‚红河流域研究中心‛。通过引进东南亚国家优质科研和教育资源,推动实施国际合作品牌建设计划,发挥学校在实施教育‚桥头堡‛建设的窗口作用。

18、继续加强国际学生教育。深化同周边周家的合作,加大招生宣传教育,稳定国际学生规模,目前,有17名汉语预科生和65名学历留学生在校学习。提供国际化精品课程和学习项目,共吸引来自泰国、美国、赞比亚、韩国和日本等国家的94名学生到校参加短期学习交流项目。组织实施了国际周活动、泰国水灯节等多种文体活动,丰富了留学生课余生活,努力为留学生创造一个温馨的校园环境。

19、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的力度。学校充分整合资源,成立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负责制定学校汉语国际推广的政策措施、发展规划和对外汉语教师资格标准,挑选对外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并开展培训,制定外派教师计划和对外汉语教学标准,对各类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进行督查、指导、评估,开发和推广汉语教材及各种对外汉语考试,申报(办)或指导境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及汉语中心,近期重点推进在越南、柬埔寨和泰国的国际汉语培训中心的工作。

六、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创建和谐校园文化

20、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科学测算招生计划,合理安排分省分专业计划,认真编制招生简章,合理安排招生宣传及咨询工作,招生工作圆满完成,生源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招生计划为3370人,追加弹性计划200人,实际录取3603人。截至9月20日,报到3364人,计划完成率为99.82%。继2010年在省内首次实现不降分录取,取得省内招生实现二本线上(文科线上5分,理科线上6分)完成招生计划的好成绩。

21、切实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成立红河学院大学生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全年组织各类人才招聘会50余场。组织编辑《2011届毕业生就业案例》,合法《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通过宣传栏、就业网、微博等媒体,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力度;建立在校大学生与往届毕业生之间的沟通平台,重点开展‚校友访谈‛活动;对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从就业指导、心理帮扶、就业岗位信息的提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帮扶,2011年有176名贫困毕业生获得帮助,参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服务项目的40名学生获得由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捐赠的笔记本电脑。2011年我校毕业生总人数2238人,本科2060人,专科178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77.6%,较2010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

22、大力推进以实践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素质教育。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农村‛为主渠道,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红河州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志愿者品牌,人文学院‚多彩哈尼‛志愿者服务队被团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团队。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进一步整合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推出了面向全校师生的15个素质拓展项目,供全校师生自由选择。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组织申报红河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STIF)项目共115项,立项60项。精心组织‚红河论坛‛等讲座,吸引3000余名师生参加,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23、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独具特色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举办了国际周、水灯节、第三届民族节日公园活动、心理健康宣传月、第九届冬季运动会等校园活动。持续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2011年,为3652名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完成国家、省政府和学校设立的17个奖助项目的评选,涉及奖助学金1500万元、学生6983人;发放社会奖助学金70.4万元,资助260人;审核、设立勤工助学岗位920个。

24、进一步提升学生服务工作水平。加强学生工作制度体系框架的建设,建立健全违纪处分、申诉处理、奖助金评选、辅导员考核、学生公寓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推进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全校目前共有二级心理咨询师2人,三级心理咨询员2人,建立个别咨询档案数百份,出版心理健康教育期刊《心悦》20期。组建学生事务综合服务办公室,将迎新工作模式、离校工作模式、选课工作模式、宿管工作模式、日常工作模式引入日常办公,实现学生事务的一站式服务。

25、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坚持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建设相结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努力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学校投入100多万元,更换校园大门,安装全新的门禁系统,设置监控摄像头,铺设减速带;投入300多万元,正在建立全新的安防系统,配备和安置校园安全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建立和完善集技防、物防和人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

七、推动综合发展,增强办学综合实力

26、努力推进数字化校园进程。学校按照省教育厅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合作协议,通过校企合作引入营运商的资金与技术,大规模地进行了校园网的建设与改造。数字化校园相关平台及应用系统数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招生系统、迎新系统、教务系统、学工系统、财务系统、科研系统、一卡通系统的数据流转共享,完成了一卡通与其他多个系统的系统接口开发及整合。召开了云南省州市高校信息化论坛,受到省内高校的肯定和媒体的关注。

27、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加强资产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完善资产基本数据库,有效提高了资产和实验室规范化的管理水平。启动大型仪器技术文件资料的归档工作,进一步明确操作规程,确保大型设备技术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最大限度地挖掘大型设备的使用潜力。完成桌面虚拟化项目近230万的硬件平台招标采购任务,‚桌面虚拟化系统机房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以实验中心为基本单元的‚共享、激励、开放‛的实验室运行和管理机制正逐步搭建。

28、努力做好成人教育工作。学校经省教育厅批准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专业已达81个,本报考人数为1831人,预计录取人数有望突破1500人大关。组织完成成人学历教育学生的所有面授辅导及考试工作,组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等各类考试6类共计近12500人次;完成‚国培计划(2011)‛云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和置换培训项目、州级骨干教师培训等各类培训6次共计2804人。

29、进一步加强图书工作。加强图书资料建设,稳步推进文献资源建设,现有馆藏纸质图书61.6万册,已覆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初步建立起文理学科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纸质图书保障体系。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相继引进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中文期刊、Gale、ProQuest、EBSCO等数据库和Socolar服务平台,自建哈尼文献数据库,填补国内哈尼文献综合数据库建设的空白。强化‚服务学生、服务学者、服务学术‛意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网上读者服务、新书导读、好书推荐、借阅排行榜等服务,努力为读者提供贴心服务。加快院(部)资料室的一体化建设,分流部分相关专业图书到学院资料室,建立以学科、专业为特色的藏书体系和一体化自动化管理。

30、做好校园基础建设。积极推进基础建设,采用BOT融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3000万元建盖16700㎡、可容纳1760人的10号学生公寓,投资50万元完成强变配电室的增容,投资100万元建设了犁江河1号坝工程,投资140万完成修缮项目近40项,校园环境进一步改善。

31、积极推进后勤改革。大力实施后勤‚优质服务年‛工程,积极推进和深化后勤改革,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评为‚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积极应对物价上涨,全力做好食堂工作,确保校园稳定。引资投建米饭生产线,成功实施了食堂灶具煤改电工程,加强灶具的利用率,推进向标准化食堂迈进的步伐。年内新增绿化面积13600㎡,积极开展绿化科研项目研究。

2011年是学校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全面回顾了发展历程和经验,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任务,坚定了全校师生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虽然学校各方面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在成绩面前,我们仍然要头脑清醒,理性认识到不足。首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仍需加强,改革的力度仍需加大,改革的举措仍需落实。第二,学校的管理方式和治理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现代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有待进一步树立。第三,学校在服务地方发展方面效果不够明显,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仍有不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离地方经济社会需要还有差距,提供优质教育产品和教育公共服务方面仍需改进。

上一篇:心理咨询中心标语下一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