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音乐课的教学方法

2024-06-23

研讨音乐课的教学方法(精选9篇)

篇1:研讨音乐课的教学方法

研讨音乐课的教学方法、双岔河小学 代晓丹 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应以科学的教学法施诸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既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小学生的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很多,在某一课题或一节课的教学中究竟选择哪些教学方法最恰当、最合理呢?一般情况下,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以下几点:

1.从具体的教学目标出发

这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教学过程阶段不同、教学的任务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当然就不同。

2.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

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在选择具体的方法时,必须考虑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就是根据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而不是由方法决定内容)

3.从学生年龄的特征出发

各阶段学生年龄特征不同,选择教法时要充分考虑。如低年级的学生,思维形象具体,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应让他们多活动、多表演;中高年级的学生思维敏锐,应让她们多体会、多感受、多思考、多创造。

4.从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出发(不要好高骛远,弄巧成拙)5.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二、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

1.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教唱法、听唱法、视唱法、示范法、欣赏法、游戏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练习法等等。

2.常用的综合教学方法:审美教学法;趣味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情境教学法;启发联想法;体态律动法;故事、谜语导入法等等。

三、了解课堂教学程序 1.要了解常用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设计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结构。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类:

① 传授模式(教师为主)

基本程序是:导入— 传授 — 分析 — 运用。②参与模式(学生为主)

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 — 群体参与 — 探索 — 理解。③创新模式(以新促学)

基本程序是:激发情趣 — 探索 — 增强能力 — 表现。④探索模式(教师主导、引导)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 — 探索 — 讨论 — 结论。⑤体验模式(实践摸索)

基本程序是:感知 — 体验 — 探索 — 再体验。⑥合作模式(互帮互学)

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 — 集体讨论 — 合作实践 — 得出结果—评价。

⑦情景模式(以景促情)

基本程序是:创设情景 — 情感体验 — 深入学习— 反馈成果。

⑧成功模式

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 — 实践活动 — 鼓励引导— 成功体验。

⑨兴趣模式

基本程序是:激发兴趣 — 参与学习—提高兴趣— 主动学习。

⑩新课程模式

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 — 感悟体验 — 探索发现 — 创新表现 — 拓展延伸 — 概括整合.要掌握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

综合课的结构有两种(传统结构、新的结构): 传统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新的结构: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新课训练、巩固拓展、评价总结。

例:《少先队员采茶歌》根据音乐教学以听为基础,以唱为中心,以表现为手段,结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这节课可以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2.听赏歌曲,产生共鸣。3.新授歌曲,解决难点。4.表现歌曲,实践创造。5.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 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保证课堂教学密度合理。

四、如何设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三环节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1.开头要新颖 对音乐感兴趣是少年儿童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两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变成了喜欢音乐,但怕上音乐课),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 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

我们可以选择性地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情景诱趣法,吸引学生兴趣、②律动参与法,增强学生情感体验、③悬念设疑法,引导学生探索欲望、④言语煽情法,抓住学生学习情绪、⑤故事引入法,增加学生领悟能力、⑥音画设计法,唤起学生参与愿望。

情景诱趣法:是通过大家都很熟悉的某个有关联的作品为纽带,使对另外一个陌生的作品主题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五年级的《京腔京韵》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开始通过欣赏、听唱带有点“京腔”韵味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逐步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再到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前门情思大碗茶》一段时间在我国歌坛上独领风骚,赢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音乐风格(京歌)。在播放歌曲的同时,和学生介绍有关这首歌曲的特点以及背景。(80年代末,当港台流行歌曲、迪斯科、摇滚音乐冲击我国音乐舞台时,我们的国粹好像一下消失了似的。此时,人们已开始恍然大悟,只有民族的才是最好的,作曲家们便开始采用民歌、戏剧、说唱、曲艺中的音调为素材,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播放的这首“京歌”就是其中的一种产物。

通过情景诱趣法,使学生们从熟悉的《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京歌”过度到“京剧样板戏”最后过度到“传统京剧的身段表演”,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欣赏京剧的兴趣。

2.结尾要精彩

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精采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有时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有时在听教师范唱或听录音中结尾,有时也在请演唱水平高的学生演唱或全班学生不拘形式的演唱,甚至可以在师生对唱,学生边歌边舞中结尾。

把一堂课的结尾搞得生动活跃,热热闹闹,使学生像听小说连播,观看连续剧那样在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周音乐课的到来。强调了音乐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并不意味着其他环节可以忽略。音乐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它们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部件”,只有每个“部件”运转正常,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篇2:研讨音乐课的教学方法

本次活动通过两位老师的常态课让大家从中吸取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及经验,也让我们看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我们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师课堂上一些巧妙的语言,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要上好一堂低年级的课更要注重细节,注重语言的艺术,当然对于课堂上的生成,老师的处理更为重要。下面我就三点谈谈收获。

一、巧妙语言规范课堂习惯

孙老师的课给了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方法,而这些好的方法就在于课堂上的不经意间的语言。如:“老师找举手最端正的.同学回答”用这样巧妙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端正举手的好习惯。“同意他答案的请坐直”而在我的课堂上可能会说“同意她答案的请举手”但这样对孩子养成习惯没有任何帮助,孙老师用这样的方法来规范学生的课堂常规,既不生硬也收到了好的效果。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也十分的丰富,在我的教学中往往都忽略了课堂语言的巧妙运用,而对于低年级教学是很重要的。

二、旋律线、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低年级音乐学习中有太多时候学生不能正确把握音高变化,这时用小手划旋律线的方法是最好用的,可以给学生一个暗示、一个提醒,对孩子们准确演唱歌曲很有帮助。孙老师在一些手势、动作上的运用也十分巧妙,如:当学生唱到“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时,音高节奏不够准确时,巧妙的用动作让学生感受到高高的、一片大森林的感觉,配合动作,学生演唱的很不错。所以说旋律线、手势在音乐教学中是很有效的。

三、充分的聆听歌曲

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学习歌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听,但我往往为每一遍给学生提什么要求而纠结。而在李老师的课堂上让我看到了让学生听歌曲有很多很多的方法。李老师运用律动的方法、男生拍手女生表演、女生加油男生表演的方法让学生不断的沉浸在歌曲当中,既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充分的聆听了歌曲,为后面的演唱奠定了基础,所以在学生第一遍开口唱时,给了再坐老师一个小小的“震惊”,让我们看到了多听的效果。

篇3:研讨音乐课的教学方法

一、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以往简单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也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说,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 我们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 要选择多种、有效的方法来重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乐理与视唱练耳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 为什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呢?

(一) 旧的教学方法欠缺活力

根据上文我们可知, “讲述式”教学法是课堂唯一的一种教学方式, 导致课堂比较沉闷, 学生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也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严重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所以, “改变”就成为主旋律, 这也是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研究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二) 以往的教学方法与课改理念相悖

一直以来, 我们所采用的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坚持贯彻落实的是“以师为本”的教学理念与现在课改所提倡的“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不一致的, 也不利于学生健全地发展。所以, 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 要重新将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中, 以确保学生在精彩的音乐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综上可以看出, 转变乐理与视唱练耳课堂的教学方法就成为影响课改理念、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 所以, 在研究教学方法之前,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为什么要转变教学方法以及转变方法的重要性, 这样才能为新的教学方法的高效应用做好前提和保障工作, 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如何在乐理与视唱练耳中选择有效教学法

(一) 小组教学法的应用

小组教学法是课改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也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 加强生生交流的一种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所以, 在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中, 我们首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 以确保学生在交流、在互相学习中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同时, 也为高效音乐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 在教学“音的强弱”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也为了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 在本节课的教学时, 我选择了“小组教学法”,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对“节拍、节奏、拍子与拍号的种类、节奏的特殊划分”等相关的知识进行交流、自主学习,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歌曲进行分析和划分, 这样的自主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且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 接替唱教法的应用

接替唱教学法是指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唱, 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 也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的重要方面。所以, 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要鼓励学生在接替唱中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也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视听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 在教学“一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视唱和练耳能力, 也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在教学时, 我选择了“接替唱”教学法, 组织学生以“欢乐颂”为例进行一个接一个的练习, 如:

引导学生每个人视唱一节, 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视唱能力,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水平,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乐理与视唱练耳环节, 我们要相信学生, 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自主“唱”的平台, 一来能够锻炼学生的视唱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来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时刻关注曲谱, 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 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是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之一, 也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提高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 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分层,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台, 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 目的就是要让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掌握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也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 在教学“五声调式的音阶特点”时,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之中, 也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五声调式的相关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时, 我选择了分层教学法, 首先, 将学生分成了A、B、C三个层次, 对于A层优等生来说, 我选择的是自主学习模式, 目的就是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 对五声调式的特点、骨干音、音级标记等相关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并进行自主练习。对于B层中等生来说, 我选择的是小组学习法, 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掌握五声调式的相关知识, 进而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C层的学困生来说, 我们选择的是讲授式教学法, 目的就是要确保学困生轻松地掌握知识, 提高音乐学习能力。可见, 这样的分层教学不仅能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 而且也能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

当然, 除了上述的三种教学方法之外, 我们还可以将“变唱名法”“微课教学法”“记谱法”等教学方法应用到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之中, 以确保学生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综上所述, 改变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有效地将多种教学活动应用到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中, 以展现课程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要做好教学方法的研究工作, 要确保每种教学方法的价值最大化, 同时也为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做好保障工作。

摘要:众所周知, 乐理与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中理论与实践结合, 技术性很强的学科, 也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 更是为学生以后的音乐实践、专业学习打基础的重要方面。但是, 一直困扰着广大音乐教师的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导致很多学生打不下坚实的基础, 严重不利于高效音乐课堂的顺利实现, 也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所以, 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将多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以确保高效乐理与视唱练耳课堂顺利实现。

关键词:中职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必要性,应用

参考文献

篇4:基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研讨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教学;创新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思维发展,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改善音乐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注重学生的创新与探索音乐教学的需要。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适应学生心理诉求,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势在必行。

一、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1.学生音乐学习动力不足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除了音乐特长生以外,大多数学生把音乐教学视作一门副课,甚至边缘课。因升学压力,学生的学习大多存在这功力思想,音乐学习动力不足,面对音乐课程,报之以放松的态度,仍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2.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过于宽泛

高中音乐教学往往将古今中外的名作引入课堂,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很少能够感受到作品的情感,使得音乐教学在课堂上并不能引起良好的反响。

3.教学设备较为陈旧

音乐教学是一个比较具有现场感和直观感的课程。单独的口授教学与简单的钢琴设备,难以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发挥到音乐课堂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

1.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不难发现,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紧张感,削弱了他们对于音乐本身的兴趣。那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起学生学习热情,不断地改进课堂、课外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通过选用讨论式,探究式,激励法等课内形式以及开放式的课外教学,巧妙地使用电脑课件,多媒體等现代技术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另一方面,适当地软化学科边缘,加强知识的综合性,例如,在开放式的课外教学中,将音乐与舞蹈、美术、体操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实践、体会音乐所带来的放松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材料的选取,将听音,视唱,乐理,演奏等内容联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其娱乐感。这样不仅避免了单一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

(1)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更加注重课堂的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通过体验式的学习,知识的认知将深入学生们的感情,人格等领域。音乐课堂通过体验学习如:听觉体验、情感体验、行为体验等,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得到一定的感悟与体会。相对于单纯的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更多的引导学生的 主动性。前者是单一的认知学习,为知识而学习,而后者是在掌握客观的音乐知识和一定的综合知识前提下,学以致用,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素质。

(2)创新教学模式离不开教学手段的创新。随着多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适当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对创设生动形象、高效的教学课堂尤为重要。通过多媒体画面的展示更加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发兴趣,将学与赏结为一体。

(3)另外,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是创新教学的又一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主要是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以及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们的兴趣爱好选取适合年龄阶段的音乐片段与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如:播放出现在《中国之声》、《中国好声音》、《咏乐汇》等喜闻乐见并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思想、感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课外教学意在搭建课外表现平台,通过一定的课堂学习,课外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使学生能展现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从而渐渐形成一种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创新主要体现在:

1.学校可根据1-2年一次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教学的内容可适当地进行增减。如:增加对乐理知识、乐谱部分的讲授。

2.一般情况下,课本教学内容载入的音乐较为经典和严肃,而流行音乐、通俗音乐很少涉及,这可能也是部分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的原因。因此,课堂教学素材的选用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的审美观。

四、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

区别于单向的老师评价方式,可采用多元的评价模式,如:教师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试讲学生选课等模式,一方面,这给了学生参与课堂、表现自我的一个助推力,例如,在学生互评的模式下,中学生将更加倾向于表现自我,赢得同学的肯定,那么,他们就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音乐能力和素养,不断地完善自我;另一方面,采用教师试讲的方式,能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智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课堂的设置也将会更加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例如,学生根据老师在试讲课上所展现的教学方式、互动情况以及自我的接受能力等选定学期内的音乐课,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得教师能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至于一成不变地采用老式教学。同时,在音乐考核时,为体现学生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兴趣,在选材上、唱法上应提供更多的空间,如:美声,通俗,民歌。

五、结语

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方式,高中音乐教学都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音乐教学才能够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也是提高广大学生音乐素养,创新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徐霞.  浅析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J]. 音乐时空. 2011(11) .

[2] 王胜.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音乐时空. 2011(11) .

[3] 黄莺.  试论声乐基础理论大课与技能小课的互补衔接[J]. 音乐大观. 2011(10).

[4] 冯轶强.  关于流行歌曲进入声乐课堂的几点体会[J]. 大众文艺. 2012(24).

篇5:全市音乐教师教学研讨会讲座内容

几个问题:

1、全市赛课及有效课堂赛课的情况简介;

2、赛课中出现的集中问题:

优点:(1)音乐本位教学;(2)花架子有减少; 问题:(1)基本功的问题;(2)目标的缺失不到位

(3)过程指向性不明确或者偏离目标

(4)多媒体的滥用或者使用不当

(5)教学中的课型问题:

欣赏课中任意中断,肢解音乐;

唱歌课中的不(乱)作为,不要求;

离琴离调的双基训练;

(6)教材的定位:

国家意志,纲领要义

基本要求,足质足量

灵活运用,课标为依

(7)容量不够,信息交换形式单

一、量不够。

3、音乐学会与声乐学会的事情:积极参与,争取机会,丰

富生活,参与社会交流,提升专业品质

4、用音乐元素学习音乐

5、信息技术考纲中的案例分析

篇6:研讨音乐课的教学方法

2010年4月12日~13日,我参加了临沂市音乐教研室在三中高中部组织的“市中小学教学研讨会”。在这二天里共听课6节。这些课都是参加省、市音乐讲课比赛一等奖的课,讲课水平特别的高,并且省里的音乐教研员李东主任也参加了这次音乐活动,并给我们作了指导,让我们听后,回味无穷。

一、我们的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我们的课标中早就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所以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再就是让学生通过音乐喜欢去展现美。

二、我们的音乐课堂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我们的音乐课生活化,变得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让我们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省专家李东主任提到我们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孩子在学习音乐的时候,一定让孩子去玩音乐,把理性的东西变成感性的东西,这样学生就会变得更加的喜欢音乐。

三、我们的音乐课堂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感受音乐。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感知音乐的耳朵”。培养学生听觉、感受音乐,只要教师不断启发,学生就能够懂得,就能够发挥出丰富的想像力,去感受音乐。另外利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方法:如利用不同的速度来学习歌曲,感受不同的速度所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情绪,音乐力度符号的有与没有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歌(乐)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进行二度创作。

四、我们的音乐课堂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综合艺术,通过各种艺术门类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帮助诠释音乐,其教学手段变音乐的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直观、鲜活,极易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亲身体验并获得感受。

五、我们的音乐课堂所设及的内容要有选择性。对课本上的教参书上的内容不要死用,感觉不合适的可以不用,感觉课本上没有的若要用可以加入。

六、我们音乐课堂上的音乐教学一定要用琴。李东主任特别的强调,音乐课堂必需用琴,并且在学生学会之前必须单手弹旋律,若开始学习旋律就进行伴奏,这样就扰乱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旋律。

七、我们的音乐课堂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具有及高的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要有独创性和知识包容性。

篇7:研讨音乐课的教学方法

山东省成武第一中学——张永华

2011年12月1日至12月2日在菏泽开发区实验中学成功举办了全市中学音乐教学研讨会,120余位高中和初中音乐教师及教研员参加了会议。菏泽市教研室周平主任做了致辞和发言,主要谈到怎样有效推进广大中学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的问题、中学音乐的教育教学工作现状、对中学音乐教师的开课要求、深入进行教学研究、探索适应新的音乐课程的教学规律、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群众性艺术活动和怎样做好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等问题。

与会教师共同观摩研讨了两节省教学能手课和两节省优质课,四节公开课分别是:单县郭村中学徐光超老师的《月之故乡》,鄄城一中蕾冉老师的《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菏泽二中张燕老师的《中国戏曲——豫剧》和郓城实验中学商慧丽老师的《情感之声》。

作为高中音乐学科一线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研讨会,收获颇丰。提升了教学理念,明确了教学方向,找到了自身差距,对今后自身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习观摩了四节公开课之后,他们的精彩教学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展示的音乐课堂耐人品味,他们带给与会教师和学生音乐的美值得反思,下面就对此次观摩课的学习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整体上来看,(1)教态大方自然,语言精炼而生动;(2)注重音乐要素的知识性通过音乐来体现;(3)教学内容的选定适合自身的素质特点,做到了“量体裁衣”;(4)“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艺术的东西生活化。”注重音乐课堂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把音乐与学生拉的更近;(5)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6)注重了音乐课堂的“音乐性”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通过对课程的精心设计,确定教授的“知识与技能”,适当的“过程和方法”,凸现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体现在:

徐光超老师的《月之故乡》,(1)精彩导入:通过配乐朗诵与月亮有关的诗词、赏画,引导出与月亮有关的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新颖鼓掌法:当学生回答正确问题时要求全班齐打节奏: x x x|x x|xx xx|x-|以资鼓励,颇为新颖。(3)运用欣赏法、视唱法、范唱法教授歌曲《月之故乡》,通过欣赏音乐表达歌者的思想感情。(4)因地制宜地播放大衣哥朱之文演唱的《月之故乡》,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5)拓展与升华,通过乐曲《花好月圆》,创造性设计,升华了思想感情。

鄄城一中蕾冉老师的《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态大方自然,语言极具亲和力、感染力,一下子就抓住了课堂上所有人的心。通过欣赏法、问答法对歌曲《魔王》、《鳟鱼》和《摇篮曲》进行体验赏析,通过音乐使学生理解“艺术歌曲”的基本特征和知识。在鉴赏《摇篮曲》环节时,让学生学唱歌曲,亲身体验艺术歌曲的魅力,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东明一中的高瑞老师点评本课时指出“如果在《鳟鱼》环节适当加入一些“钢琴知识”,或者教师进行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示范会更好。”

菏泽二中张燕老师的《中国戏曲——豫剧》是一节典型的特色课,张老师抓住了自身的语言特征,选定课程内容《中国戏曲——豫剧》,扬长避短,富有地方特色,师生欣赏的有滋有味。(1)内容的选定:张老师生长在戏曲之乡的菏泽,长期受到戏曲的耳濡目染,张老师的方言与河南话很相似,所以选了《豫剧》;(2)先声夺人:张老师首先演唱了一段《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赢得了师生的赞赏,然后导入主题《豫剧》;(3)以学生为主体欣赏分析并学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完成了教学目标;(4)对比其他中国戏曲进行拓展与探究。

郓城实验中学商慧丽老师的《情感之声》,从课程设计到语言组织,从过程到效果,可以称得上相当规范,是青年老师学习的榜样。(1)猜谜语导入:通过猜谜语导出大诗人王维,进而导入课题;(2)情景法演绎《阳关三叠》,学生表演,体验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通过音乐了解音乐要素及知识;(4)学生学唱《阳关三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5)赏析《母亲教我的歌》,体验亲情,注重以音乐表现音乐要素的知识。(6)拓展与升华:欣赏《生死不离》表达有一种爱叫“大爱无疆”。在研讨会交流环节,执教教师徐如超老师做了精彩报告,并总结了他积累总结的八条教学经验与众分享:(1)教学内容的选定要适合自己的素质特点;(2)理性设定课程的三维目标;(3)作品与学情分析,吃透教材,研究学生;(4)设计思路和意图要为目标服务;(5)巧妙地课堂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6)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7)拓展与升华是一节课质变的关键;(8)课堂小结或者总结再升华。徐老师的教学精神和教学理论总结非常值得广大青年教师学习、借鉴、参考。以上是我个人的研讨心得,不足之处望周主任批评指正。

篇8:研讨音乐课的教学方法

一、加强学科融合

关于“音乐学分析”名称的涵义、演化与讨论, 延续了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的热点话题, 并且在近些年的各个报刊杂志的撰文中都有讨论。本次会议, 这一名称问题仍旧受到了与会者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不想进一步讨论这一名称的涵义, 只是对此次会议中由这一名称讨论所含带的各学科融合的趋势, 深有感触。

在大会专家发言中, 彭志敏教授提出的:两支音乐分析队伍 (作曲技术理论和音乐学) 要协同;郑英烈先生提到作品分析名称的演化发展;高为杰教授表明音乐学分析与作品技术分析二者应“打通”;钱亦平教授大会发言及提交的论文《音乐分析的历史观察点》的分析, 则是立足于音乐分析与音乐史的密切联系之上;赵晓生教授关于“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网络状的音乐分析”则说明音乐分析的广泛视角, 综合各学科的必然必要性。作曲家高平在创作与钢琴演奏的角度, 说明了音乐分析与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学科融合的逐步渗透, 在笔者所授课程的名称更改中也有所体现。笔者自工作以来, 一直担任所在综合类艺术院校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及音乐表演专业的作品分析课教学, 课程名称经过了从“曲式”——“曲式与作品分析”——“作品分析”的演变, “分析”内含的扩大, 其实体现了作品分析作为共同课的必修课程之一, 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教学越来越有必要性。

例如在教学中结合音乐史的知识, 增加音乐体裁的讲授, 结合曲式演变的特点, 使学生能更加理解曲式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会弥补学生对于非规范化曲式的理解。又如适当增加视唱音乐主题的内容, 可以增加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课堂学习气氛。因此各个专业课程 (如音乐赏析、音乐史、和声、复调、视唱练耳甚至合唱指挥等) 间的横向联系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加强相互间的交流联系、进行教学经验的研讨, 学生也应有意识的增加所学知识的关联。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提高效率。

不仅音乐学科不同专业间:音乐学、音乐史、音乐美学与作曲技术理论之间;甚至不同学科间, 如音乐学、心理学、医学、文学、美术学、建筑学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分会场的交流与讨论中, 又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学科融合的理解。如李小诺教授的题为《从感知觉特征看音乐信息的构成——兼论音乐分析多维视角的必要性》的学科交叉的观点, 提出音乐分析从心理学、美学、民族学、社会学、音响物理学、认知学等各个不同学科的视角出发来进行综合分析的必要性;山东艺术学院王晶的论文《柴可夫斯基的“他者”意识与其<第四交响曲>中的悲剧性体现——兼论跨学科视域下的音乐史与音乐分析教学》, 以及分会场的发言《文本与酷读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中“同性恋情结”的隐秘叙事》, 为音乐分析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二、端正科研态度, 学习科研方法, 增强科研能力

高为杰教授的音乐分析要关注细节——行而下的分析;赵晓生教授关于音乐分析中的“层次分析”, 他把音乐分析分为六个层次:1.原像分析;2.谱符分析;3.阅读分析;4.音响分析;5.接受分析;6.形而上的纯理论分析, 最终要回归原象, 提高到哲学、美学等的综合分析。

姚恒璐教授对学士论文的弊病, 提出了深刻的几点现象:选题盲目、罗列技法现象、只做资料汇编等。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论文写作方式:论文的结构设计、具体的写作注意事项等, 提出要在分析实践中有感而发、分析中以点带面、特征至上、表述简明扼要、图以致文、言简意赅。对于作曲技术类音乐分析论文的写作思路, 姚恒璐教授提出四点:要以作品的文本证据说话;通过理论思辨, 运用技法分析加以印证;思考音乐分析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挖掘音响美、彰显形式美、构思逻辑律。

张惠玲教授对《春之祭》中几个简短段落的节奏分析;李吉提教授题为《春城无处不飞花——中国当代音乐研究》的大会发言;高佳佳教授的论文《王西麟交响乐作品主题研究》等都为大家又提供了具体的作品分析“个案”, 具体说明了音乐分析的方法。

作曲家秦文琛、金湘、王西麟、高平等从个人创作的角度所谈的经验和实践举例, 对音乐分析的方法也起到了更为具体形象的启示。

在教学实践中有这样的现象:表演专业的学生中常有学生觉得, 对于自己的表演专业来说, 学这门课有啥用处?分析乐谱是多么费时费力、无用的功课!确实, 作为舞台表演的“动”和坐下来认真研习乐谱的“静”, 二者的矛盾, 更需要表演专业的学生, 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浮躁, 踏踏实实的静心坐下来。大量具体的乐谱分析实践, 是不可回避的必要学习过程。尽可能的与他们专业所学习的曲目相结合进行作品分析教学, 尽可能的与他们的专业结合,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的, 脚踏实地的从文本分析入手, 是音乐分析不可回避的基础学习。同时也应关注在学习中, 加强学生的自学和独立分析乃至科研能力。

三、重视教材建设, 科学课程设置

陈鸿铎教授的《如何构建合理的音乐分析课程及教学体系——以音乐分析专业研究生教学为例》;郑中教授的《<音乐分析>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规划》等论文;贾达群教授、向民教授等专家、教师对各自学院学院作品分析课程的介绍等, 为高校音乐分析课程的课程设置及教学, 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参考。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 认为对于作品分析课程, 即便是共同课, 一学年的讲授仍旧是非常紧张的。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多的使学生参与教学, 需要“分散时间和精力”;由于大课人数多, 学生作业就不能兼顾到每个人, 一旦作业讲解的针对性强一些, 也会花费不少时间;分析课是需要大量分析实践的, 而课堂的分析实践远远不够, 但是布置作业, 缺少改题课讲解时间, 学生的自觉性跟不上, 效果又很不理想。因此共同课作品分析的教学, 应当严格控制班级授课的人数, 适当增加一点改题讲解时间。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提高学习效果。

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钻研课堂教学方法

郭新教授提交的大会论文《启发式教学的反馈——以巴比特<三首钢琴曲>第一首的分析制图为例》说明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步骤, 为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个案”分析。

会议中提到的音乐分析课中关于多媒体课件的设置和使用问题。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对教学硬件条件的要求较高, 因此根据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尽可能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时间, 达到教学成果最高“性价比”的目的。

另外笔者有以下几点课堂教学心得:

1.针对共同课教学的学生对象, 因为没有作曲理论的学习, 所以教学中适当的赠多了音乐语言结构的讲授, 例如“十大要素”、主题剖析、音乐发展手法等的学习。其中音乐的织体分析、和声分析、音乐发展手法的分析, 是学生的难点。同时也是曲式分析不能回避的“重点”, 因此, 不仅在课程开始的授课中就要认真讲解, 在之后的曲式结构宏观结构中也要使学生重视。即重视细节分析。

2.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适当增加相关专业音乐作品的举例分析。如声乐专业中, 增多声乐作品等。

3.对于谱例的欣赏。课堂教学除采用CD音响、教师钢琴弹奏谱例外, 增加表演专业学生对学习过的谱例的演奏和演唱,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课堂的教学秩序要严格掌控, 同时安排好教学时间, 否则会出现舍本逐末的效果。

4.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专业术语, 增加形象的比喻和想象, 提高学生对曲式的理解。

5.对于“模棱两可”的、不太规范化的曲式, 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对于曲式形成的原则、曲式发展演变的历史特点。针对共同课教学, 要适当降低难度, 减少非规范化曲式的分析讲解是可以的, 但是绝不能回避不讲, 尤其是曲式原则性的、与曲式发展历史相关的内容今后应更加重视。把握授课内容的“度”, 适当的难度, 适当的进度, 是作品分析共同课教师今后一直要探索的问题。

篇9:高中音乐教学研讨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教学方法;审美教育

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高中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让学生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飞翔……

高中音乐课本所选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当代优秀歌曲的创作量不大,适合学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现有音乐课本的理论等内容过于专业化,使学生不易接受。我们的教育应从单纯的唱走向多元化,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带给我们新的启发。21世纪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务实求真为基础,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高中音乐课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众所周知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我们进行高中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为了学生,为了提高中学生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

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淘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高中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认识到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后,我们的老师们应如何改良我们的音乐教学法呢?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1895―1982)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用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学生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点:①综合性;②即兴性;③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④从本土文化出发;⑤适于开端;⑥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在现代化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载有各种教学资料的音像带、视听盘和各种电脑多媒体光盘、课件等软件,已成为教学媒体的主流,成为极具特色的现代音乐教学设施与手段。在现代音乐教学活动中,这些手段与设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育与社会的融会贯通,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特点为:普及性强,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因此,多媒体的普及带给老师们的应该是教学上的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21世纪,老师们的知识和教学法的更新或许才是培养下一代的至关重要的内在的条件。

对学生学习掌握音乐课教学内容程度的评价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特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一味地要求所有学生都将音乐课上的内容按同一要求掌握,特别是要求达到某某水平,势必会挫伤很多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学生厌恶或恐惧上音乐课。音乐不同于其它人文学科或自然学科,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展现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使学生的心灵随着音乐飞舞。只要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感受到音乐对心灵的启迪或陶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接触一些人类音乐文化中优秀经典的作品,领略到音乐作品所蕴含的艺术美,那么他的音乐课的学习就是成功的,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

改良当代高中音乐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希望我国全体国民都真真切切的关心我们的下一代,务实或许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途径和方法。在开放式音乐教学中,以审美为核心,用音乐打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作用。在开放式的音乐课堂中让学生体会古典文化音乐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能更好地体现了音乐具有的特点,并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性质与特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教育理论与实践[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下一篇:中国平安保险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