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民转市民中的素质提升问题

2024-04-09

浅谈农民转市民中的素质提升问题(精选3篇)

篇1:浅谈农民转市民中的素质提升问题

浅谈农民转市民中的素质提升问题

——以高崇山镇高崇社区为例

高崇山镇马石村书记助理 仇玉芳

城市化是每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进程,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不仅是指物的城市化、形的城市化,更是人的城市化、精神的城市化。现在,高崇山镇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而新市民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提高新市民的综合素质,实现由传统农民到现代市民的华丽转身,是当前高崇山建设现代化城镇必须破解的难题,也是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的内容。

一、现代市民素质的要求

作为城市“新市民”,不仅要在城市有工作、有住所、有户口,还要具有城市人应有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现代市民素质应包括市民的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等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能够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崇尚科学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现代市民。

(二)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具有现代公民意识是对现代市民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应当努力推进的一项基础工程。现代公民意识包括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其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是公民的权利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三)具有谋生的专业技能。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新市民”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瞄准市场,正确定位,努力去学习和掌握市场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四)具有遵守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新市民”应该具有自觉履行《文明市民公约》的意识,提高文明意识,促进文明城市建设。

(五)具有健全的市民人格。“新市民”作为城市的一员,他们给整个社会创造了价值,社会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新市民”也必须加强人格修养,以“八荣八耻”为基本要求,自觉履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全人格。

二、高崇山镇“新市民”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崇山镇的“新市民”素质提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情况来看,状况还不容乐观。大部分“新市民”的表现与现代市民的素质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更新较慢,市民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尽管“新市民”由农村移居城市居住,身份已转变成市民,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小农经济意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公德意识、集体观念淡薄,道德信任危机严重,法制意识不强。一是观念更新较慢,不重视信息致使自身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同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难以联系在一起,难以与社会发展同步;二是缺乏礼让和关爱意识,乘坐公交车时对老人、妇女、小孩缺少尊敬、关爱和照顾,不让座,对待外地来客不礼貌、不热情,有的还故意乱指路;三是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遵守交通规则,乱横穿马路,撞红灯,在街上随地吐痰,酗酒乱吐污物,在建筑物上乱贴标语、启示、广告,乱涂乱写等。

(二)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就业、创业技能低,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新市民”由农民演变而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一些“新市民”因长期务农,缺乏一技之长,就业技能、创业本领不强,失地失业后,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感到无所适从,难有作为。部分“新市民”由于得到了可观的政府征地补偿款,变得懒惰起来,长期聚集在茶馆打麻将、赌博成风。

(三)素质转换明显滞后,价值观、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与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还相距较远。在转为市民之前,作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往往局限在狭小的乡村范围,交往的对象带有血缘和地缘的关系。一部分人因获得征地补偿款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之后,患上了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的“现代富贵病”,广大的“新市民”虽然已“洗脚上田”,但并未“洗脑进城”。有少部分人办起企业,做了老板,成了大款,住进了豪宅,开起了轿车,但生活缺少情趣,没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更有甚者“花天酒地”等,并未成为真正意义的现代市民。

(四)环保意识、卫生观念还很淡薄,行为习惯短时间无法与现代文明市民相匹配。举止行为是否文明,生活方式是否科学,是衡量

农民是否融入市民队伍的重要标志。“新市民” 把他们在农村的生活习惯带进了城镇,比如:在小区内饲养家禽家畜,随意乱丢、乱吐、乱扔、损坏公物、践踏花草苗木等,短期内想要改变他们的这种陈规陋习,规范其举止行为,把农民从相对落后的思想和生活状态中转变过来,任务十分艰巨。

三、提升高崇山“新市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一)做到“四个到位”,确保“新市民”素质提高工作顺利推进 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是形式的转换,更是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革命性变化”。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必须要树立长期的理念,根据城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认真研究、科学分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热点,扎实推进,有效运作,使其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要做好以下四个“到位”。

1.认识到位。要充分认识提升“新市民”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市民素质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区域经济实力和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所以,要把提升“新市民”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公共事业来抓,作为是否成功构建“五个高崇山”的关键来抓。只有良好的市民素质,才能树立高崇山的良好城市形象,才能不断提升高崇山的投融资环境,提升高崇山的核心竞争力。

2.领导到位。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时间、计划、措施、效果、总结等一系列活动的安排和开展,确保工作有组织,实施有平台。具体到高崇山实际,可以考虑成立由办事处牵头,公安、市政、劳动、教育、文化、卫生、科协、工商联等单位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通过建立常设人员机构,真正把新市民的教育引导工作列入政府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

3.资金到位。考虑把其运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决算,结合高崇山实际情况,根据人口总数,按一定的比例投入。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落实好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确保物尽其才。

4.责任和考核到位。只有良好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良好的工作成果的实现。提升“新市民”素质涉及众多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把相关工作责任落到实处,才能确保该项工作达到预期效果。为此,涉及部门应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筹安排,共同努

力,协调联动、有序推进。同时,对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按要求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按目标计划完成,确保成果的巩固。

(二)理清思路,以教育培训作为提升“新市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提高现代市民素质,要以教育为本,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育成果。在教育中提高“新市民”的思想认识,改变其生活方式,掌握劳动技巧,遵纪守法,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使“新市民”以新的文明观念全面融入现代化城市生活。

1.以爱国主义作为教育培训重点,提升“新市民”价值追求。以“八荣八耻”为基本要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逐步培养“新市民”树立责任意识、现代公民意识,崇尚科学,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健全高尚的人格标准成为广大市民的追求目标。

2.区分群体需要,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新市民”根据年龄不同,可以分为青少年群体、中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特点,需要也不同。针对青年少群体,应该认真严格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并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青少年群体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初的形成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必须狠抓“基础”,下大力气着手解决“新市民”下一代的素质问题,这才是根本。针对中青年群体,要加强就业技术的培训教育,为中青年“新市民”全面提升素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新市民”建档立册,统一管理、掌握去向、统筹培训,一方面让“新市民”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针对老年群体,要多加关爱,让他们通过体会社会和政府的温暖来带动自觉行为。

3.注重开展社区教育,强化社区教育的影响作用。社区对人发展变化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不仅为社区成员提供了职业信息和劳动、生活的方式,而且影响社区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促使社区成员必须按规定的模式和法则去行事。因此,开展社区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新市民”转变观念和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开展“和谐平安社区”、“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一系列评比活动,使“新旧”市民相爱相助,相互容纳、互补。如“新市民”农村的刻苦耐劳,艰苦朴素,敢于打拼的作风带到社区“旧市民”中,“旧市民”的文明有礼,崇尚科学,热爱清洁卫生等良好习惯又影响着“新市民”,这样“新旧”市民的互补作用,会使社区更能优化组合,更具生机活力。

(三)建章立制,规范行为,培养“新市民”的高尚素质和良好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相关部门应针对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民素质不适应发展的客观情况,建立相应社会公约等制度。同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坚持常抓不懈、有效地约束市民的语言和行为。用制度管人管事,并将这些制度,公约等编成小册子,在市民范围内发放,要求大家通过学习,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和各项规章制度。

(四)坚持典型引路和惩戒监督并重的原则,着力提升“新市民”素质

从引导和制约人们的道德行为入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警示作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注重发挥先进典型“新市民”的带头作用。“百闻不如一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新市民”宣传教育中,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典型的塑造。他们有良好的品德和先进的思想观念,勤劳刻苦,敢于冒险,敢于创新,使普通的“新市民”看了感动、听了心动,受到启迪,奋起直追。在大力推进素质提升工程的过程中,严抓管理,强化监督,同时加强执法队伍的组织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对一些不能用社会公德、道德手段来调整、约束的行为,就必须采取法律制裁的方式,从严惩处,强化管理,以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

(五)大力发展文明健康休闲产业,促进“新市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由于科技进步大大缩短了社会生产必要的劳动时间,“新市民”才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发展多个方面的才能和个性。人们通过参与各种旅游、娱乐、健身等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要统筹规划,通过设立文化广场、图书馆、公园、商业步行街、电视广播、体育场馆、少年宫、老人活动中心休闲场所,来逐步引导和培养“新市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为“新市民”提供丰富的消遣、娱乐和开心活动,充分发挥其爱好、兴趣、和才能,逐步培养和提升“新市民”的素质,从而使其从事先进的产业活动,有着较高的生活质量。只有当人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完整的人”、“全面的人”,城市才拥有自己发展的最重要资本。

篇2:浅谈市民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市民,素质,提升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 ,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核心 , 是城市魅力的源泉。市民素质不仅决定着城市的品位和文明程度, 也影响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 还关系着城市的和谐稳定。同时 , 作为一张张鲜活、直观的城市名片 , 市民的言谈举止不仅体现着城市的形象 , 还展现着市民的内在学识、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 , 更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 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 着力围绕以下四个环节下功夫, 就会使市民素质得以进一步提升。

一是教育先行, 强化宣传, 不断增强市民文明意识。一要加强各类人群的教育工作。要把育人立德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抓好未成年人的人格教育、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要积极开展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 提升市民文化素养, 转变思想观念, 增强文明意识;要全面深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 使其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切实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二要充分发挥电视台、网络等媒介的影响力, 坚持不懈地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宣传。适当扩大公益广告的投放力度, 以此引起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意识到公共场所的行为要求。三要定期组织各类志愿者, 广泛开展义务宣传和监督活动, 对随地吐痰、乱扔乱倒、乱贴乱画、损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行为进行义务劝导。

二是加大投入, 完善设施, 着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一要创新公共文化的投入机制。运用政策手段鼓励、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 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体制的投资格局。二要加快推进文化阵地建设。要因地制宜, 强化对薄弱地区的扶持, 建设一批惠及广大群众的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开放性的特色文化活动阵地, 实现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面向人人、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阵地网络。三要打破界限, 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出台相关政策, 协调厂企对现有文化设施进行改、扩建, 打破地方和企业资源界限, 实现地企联合, 资源共享。四要强化文化市场监管。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娱乐市场的常态监督管理力度, 坚决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综合治理、齐抓共管, 着力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三是完善机制, 严格执法, 构建统一高效的社会管理体系。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以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文明办统筹协调, 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密切配合, 各部门具体负责实施, 全民参与的领导机制与工作机制, 切实将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在人员、经费上优先落实和保障。二要进一步深化文明创建结对工作, 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制, 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列入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 纳入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 通过联建共建, 逐步打破城乡、区域、部门之间的不平衡。三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的各项制度。明确城市管理中条块之间和条条之间的管理职能, 避免交叉管理、多头管理和相互推诿, 提高管理效率, 收到管理实效。四要进一步严格城市管理执法, 加大对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和违法现象的惩处力度。同时, 要文明执法, 倡导人性化执法, 适时采取妥当方式对弱势群体予以帮扶, 树立执法部门公众形象, 提高政府公信力。

四是以“志愿奉献精神”为推动力, 弘扬社会文明风尚。坚持弘扬普及志愿精神, 抓住认知、践行、引领三个关键环节, 使弘扬普及志愿服务精神更加具体化、大众化、常态化。一是坚持榜样示范、培育品牌。突出“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 按照“先锋引领, 全面参与”的原则, 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从中挖掘、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 用身边榜样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区分层次。突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这一主题, 组织干部职工开展“自足本岗你我奉献”主题实践活动, 弘扬爱岗敬业、服务为民的精神;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你我他”、“‘红袖标’扮靓凤凰城”等主题实践活动, 培树未成年人志愿奉献的意识;发动市民群众参与“文明从我做起志愿与我同在”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 形成“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的共识。

篇3:浅谈城市管理中如何提升市民素质

关键词:市民素质;城市管理;宣传教育;提高

中图分类号: D4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3-115-2

0 引言

一个文明的城市,不仅要有发达的社会经济、完善的城市设施、有序的环境秩序,而且市民还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精神风貌和社会道德风尚。没有市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文化的繁荣、环境的优美都无从谈起。可以说,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基本途径,而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又可以促进市民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所以,在逐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工作中,要努力做好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1 城市管理与市民素质的关系

城市由人而建,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力量。城市管理其实就是对人的日常行为活动的管理,市民素质越高,就越遵守城市管理中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越有利于城市管理中各项政策的落实。同样,良好的城市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市民素质。一个城市的环境秩序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市民的日常生活的行为。比如一个人在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天安门广场,很少会有人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反之,在环境欠佳的小街镇上,人们往往会随手丢弃垃圾。因此可以看出,城市环境对人们行为有很大的影像作用。其次,市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还依靠于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优化和提升,一个良好的城市管理机制,更有助于制约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2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提升市民素质的方法

由于我国城市发展比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尤其是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的文明素质都还有待于提高,天津也不例外。提高城市市民整体文明素质,绝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提高工程,需要我们全体市民的共同长期努力。

2.1 加强城市管理宣传力度

要充分发挥宣传在引导舆论和传播文明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新闻媒体和社会群众宣传相结合,坚持阶段性集中宣传和长期性日常宣传相结合,采取多形式,全方位、长时间连续进行宣传。重点强化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交通秩序、社区环境,以及爱护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引导津城市民抛弃陋习,争做文明市民。通过宣传,使广大社会单位和广大市民熟知城市管理法规、城市文明手册等,自我约束和规范行为,共同维护城市良好的形象,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①广泛开展公益宣传进社区、进公园等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文明行为意识。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广泛开展遵守城市管理规定、争做文明市民进社区活动,加大倡导市民爱护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秩序、提升市民文明水平宣传活动,激发群众做文明市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改变群众垃圾乱倒乱放、乱贴乱画、随地吐痰、乱闯红灯等不文明陋习,引导广大群众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卫生,遵守城市秩序等,真正形成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习惯。

②制作宣传展板张贴宣传画。要在城区主要干道、交通要道、重要节点和公园、广场、社区等设置大型公益广告和宣传牌。同时,还要在火车车站、码头、公交站候车亭设置广告栏、宣传标语(牌)、LED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等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和“图说我的价值观”等宣传内容,让公益广告宣传深入到津城的每个角落,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道德文明宣传氛围。

③开展爱护城市环境秩序、做文明市民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市城管委协同市文明办、市教育委等,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小学生参加社区宣传实践互动,开展中小学生“爱护城市环境、争做津城文明市民”争创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护植物、低碳生活、遵纪守法、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习惯。利用板报、校刊、校园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和爱护环境秩序、争做文明市民等宣传,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环保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普及城市管理规定等知识。要从全市所有中小学学生抓起,增强他们爱护城市环境、遵守城市管理规定等法律的意识,从而带动家长参与到爱护城市环境秩序,争做文明市民的行动中来。

④借助于天津市的主要媒体,开办专题宣传节目。市、区电视台积极开展维护城市环境秩序、争做文明市民等城市管理宣传片的制作和播放。同时,要加大对“天津市道德模范”、“天津市优秀城市建设者”、“天津市优秀志愿者”等各行业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通过不断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和故事,引导教育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倡导城市文明生活,形成人人知法、守法,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社会风尚。发动各单位、社区要积极采取印发宣传资料、指导手册、办专栏墙报等全方位进行宣传发动,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⑤更好地利用新闻媒体在城市管理、环境秩序整治中的重要监督作用。不间断地对占路摆卖、沿街撒漏、乱堆乱放、马路烧烤、私搭乱建、损绿毁绿、随地吐痰、车窗抛物、饲养家禽、违章停车、横跨护栏、擅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的监督和曝光力度,警醒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和各项法律法规。

2.2 广泛发动市民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

良好的城市环境秩序给全体市民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环境。只有津城市民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环境秩序管理和维护中去,市民自我管理城市的主人翁意识才能真正增强,才能自觉参与维护城市的环境秩序。一要继续利用好“走进直播间”、“市容园林直通车”等媒体联系监督平台,广泛听取全市人民对城市管理的意见和监督,及时弥补城市管理体制上的不健全和工作上的缺位;二要不断扩大招聘“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让更多的市民能够亲身参与到城市管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作为一个城市的环境秩序的维护者的艰辛,从而能够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爱护城市环境中去。

2.3 加大完善城市市政设施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标准化菜市场、早市及夜市的建设,为市民提供干净卫生的购物消费场所,减少乱摆乱卖,占路经营,乱倒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同时,还要加强城市绿道、广场绿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老年活动室、城市家具等市政设施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方便、更优质的环境和服务,做到疏堵结合,良性循环。让市民在享受高水平的城市服务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明素质。

2.4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从严管理和从严执法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保证。法不严,则不治。只有从严执法,才能让那些违背社会公德、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市民接受法律的惩罚,才能减少那些不文明行为的滋长。只有加强对违反社会公德和不文明行为者的处罚力度,才能杜绝不文明行为产生,才能强化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

2.5 深入进行普法教育,强化市民的法制意识

城市管理的进行,需要依靠一定的法律规范作为强制性的辅助手段,也会朝着法制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所以,市民的法制意识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只有做好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才能把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一个市民心中,实现全民法制意识的提高。

首先,建立健全法制体系,把公民需要遵守的社会准则用法律条纹的形式确定下来,在这种强制力的作用下,市民在生活和工作中就会慢慢形成一种约束,久而久之,约束作用就会深入市民内心,由内而外的自觉提高法制意识。 其次,向市民普及法律知识,让市民在了解法律内容的基础上,做到守法、护法、用法。

3 小结

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让城市因文明而发展,让城市因文明而进步,都需要较高的市民素质作为基础。我们只有努力做好以上这些工作,才能促进城市管理迈上新水平,城市文明素质提升到新高度。

参 考 文 献

[1] 李林林.以提高市民素质推动文明城市创新的对策探讨[J].管理观察,2013(10).

[2] 陈正良.提升软实力与加强城市文化建设[N].宁波日报,2010.

上一篇: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下一篇:仙湖镇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