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感想范文

2024-05-28

课后感想范文(通用11篇)

篇1:课后感想范文

“引动”学生

——对“优质课”的感想

日前,我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区级优质课评比的公开课。在去之前还在挣扎,因为不是培训的成员,一上午的课上下来实在有些累。挣扎后还是决定爬上车出发了。十分钟后,我听说了此次优质课的题目是B5U1的learning about language.起初是一惊,没想到这么难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公开课的材料,随后是暗自窃喜,幸亏来了,可以好好学习了。然后当我听完三节课时,觉得上课的老师太强大了,我们普遍认为枯燥的语言点和语法课,她们能上的如此有趣。我想重点谈谈对正始中学徐娜老师的课的感想。

一.教材分析

本次上课的内容是Book 5 Unit 1 的learning about language。本身教材内容单词较难。Learning about language 中涉及到对课文中出现的单词和词组的分析。该单元的语法则是过去分词在句中作定语和表语的用法。

二.课堂教学亮点和评析

我觉得徐老师的整堂课的氛围都很热烈,学生反应也都很出彩。这和她的课堂活动设计和课堂教学行为是息息相关的。我认为,在这堂课中,徐老师真正的“引动”了学生。我们知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使学生心情愉悦起来,大脑兴奋起来,思维活跃起来主动学习,让其真正称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亮点

一、引入方式新颖,激发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徐老师采用了趣味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这堂课最出彩的地方。她一开始用了一个最新流行的手机游戏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对Euler 这个人产生兴趣并有欲望读关于他的文章。而这文章毋庸置疑是徐老师精心挑选,改编过的,是为了让学生用课文中所学词汇替换该篇文章的划线词汇。这样学生就在大脑皮层活跃的情况下完成一轮对该单元词汇的复习。应该说,徐老师的这个lead-in达到了震撼全场的效果。

亮点

二、衔接顺畅

在完成对词汇的复习后,徐娜老师提出让学生注意该篇文章中的一些词组的用法,例如:educated people;infected water等。然后用brainstorming 的形式提出问题:Can you find more expressions like this? 自然地过渡到本课的语法学习:过去分词做定语的情况。在这部份,学生们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参与度较高。

亮点

三、小组合作,完成有趣的story telling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强调的是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在最后对语法的操练部分,徐老师发给每组五个特定的过去分词,请他们编成一个小故事。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们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表现非常活跃,教室里有激烈的讨论声,还时不时有笑声传出来。从最后呈现的三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学生编的故事很有趣。难怪会有这样的笑声。小组学习能够使内向,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参与到活动中。

三、观摩后的反思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教师直白的说教可以说到了微乎其微的地步。而且这样的一堂课没有给人很累的感觉,是一直处于非常开心的状态下学习的。通常公开课多为“听说课”和“阅读课”,语言点和语法课因为“表演性不强”,很少有老师涉足。而徐老师把复习单词和学习语法结合起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一堂课上完总是有遗憾之处。我觉得最后story telling给予的时间过长,而徐老师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故事,这样的呈现形式不是很好。其实可以向第三位老师那样把文章拍下来,然后传到电脑上放出来,然后让其他组的同学来分析改故事的逻辑性和过去分词是否用正确,这样也许这堂课更充实一些。其实我最大的疑惑在于学生对于本课的语法似乎十分熟悉,所以这样的课等于是加深印象,有没有上的必要。包括词汇也许很多学生都已经背下来了。这是我的疑惑之处。

篇2:课后感想范文

暑假下学期里我选修了“化学原理二”这门课,第一次看到这门课的名字时大家还以为是请研究员们来重新讲一遍化学原理这门课,让大家更好的掌握化学原理的知识,也有人说是请研究员们来用英文讲一遍化学原理,让我们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什么的。结果事实证明并不是大家想的这样,虽然确实有的老师是用英文课件来讲的,但是并不是单纯的就是去讲化学原理,各位研究员讲的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一些前沿知识,可以说是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化学在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从另一种角度诠释了化学原理的内涵。

虽然这门课我听的都不是很懂,但我觉得这也是正常的,毕竟他们研究的东西都是比较难的方面,通过这门课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拓宽自己的眼界,了解更多的应用方面。至于能不能完全掌握相关的技术我觉得倒不是那么重要了,能够初步有个概念就好了,通过这些概念确定自己喜欢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在上这些课的时候,我可以感觉到所有的老师都是非常认真地准备了课件,讲课时也是尽量让大家能够听懂,还非常注意和大家的互动,让我们没听懂的话可以随时打断,对此我非常的感动,他们都是取得了很大学术成就的人,在这么热的天跑到合肥来为我们讲课本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教室经常没有空调和电扇他们也没有说什么,仍然很敬业地为我们讲课,还生怕我们没有听懂。丝毫不像现在有的学校的教授,自己讲自己的,根本不管台下的听众的感受,讲完夹着书就走人。

第一节课是上官棣华老师讲的“功能核酸及其应用”,这是与生物学相关的一个应用。这是我很感兴趣的一个领域,因为它与人类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现在人类基因组图已经绘制完成,核酸是生命物质的核心,它的作用对疾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老师首先讲了核酸的相关知识,它让我想到了学高中生物时的情形,说到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的时候我想到当初大家晚上背生物的情形,很是怀念,想到自己现在忘得都差不多了实在惭愧。然后讲到核酸适配体,老师讲到核酸适配体是一类通过SELEX技术体外筛选而获得的核酸,其中还提到SELEX技术的三位贡献者Szostak Gold和 Joyce。老师讲到核酸适配体对蛋白质有很好地识别能力,核酸适配体对蛋白质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可与蛋白质的抗体相媲美,解离常数很小,且在体外人工化学合成,合成简单,稳定性高,容易修饰,可以按需要对序列中的核苷酸定点标记各种官能团和报告基团。,高中曾经学过生物导弹,我觉得核酸适配体就是一种很好的探头,把药物包裹在里面的话能更好的直接到达靶细胞,提高药物的作用效率,同时还能避免与其他正常细胞接触产生不好的副反应。后面老师也讲了这方面的应用,那就是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通过筛选其相应的特异性核酸适配体,有望为肝癌早期诊断和预警提供新的更具特异性的靶点和更为灵敏的检测手段,同时也为肝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我感觉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操纵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以前都是大致知道某些药物有什么用就拿来诊病,现在能够确定靶细胞的话让人感觉很有确定性,很精确,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力量,我也希望能在这方面为人类作出贡献。上官棣华老师认为,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和结构表征是一个烦琐耗时的工作,需要长期的经验和耐心,很多筛选因此半途而废,这成为制约核酸适配体广泛应用的因素,直接导致目前可用的核酸适配体较少。我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一定能够系统地开展利用核酸适配体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发展疾病诊疗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药,促进适配体走向实际应用。最后老师还讲G-四链体和核糖开关等方面的知识,没怎么听懂,所以不多提。

篇3:教师完课后的感想和体会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 反思 教后感 总结 提高

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评价一般是指对教学的价值判断。它事先制订一个评价方案(含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等),然后对教学作出是否达到标准、达到程度如何等等的价值评判。教学反馈一般是指将一部分教学的结果(知识结论)又返回其知识发生过程和教学过程中以检验其结果即知识结论的正确性与否。教学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看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是否做到了自己预想的结果。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

它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实践性:教学反思主要反思的是在教学活动这具体的实践活动的回顾,看其实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或是优点,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吸取教训并做得更加的好,以保证达到教学目标。2个体性:教学反思是教师所需要做的,学生是没有必要做的。3.主动性:教学反思不是教师为了应付检查而做的,而是教师为了取得进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锁做的,具有主动性。3.过程性:教师的教学反思反思的是一节课在进行中所出现的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反思教学主要反思教师的教学理念,看是否在教学活动中是否得到贯彻。反思教学对象,即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是不是通过自己的教学而取得相应的进步。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教學反思要做的,一堂课是否有效,最主要看的是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只有教学目标达到了,我们才能去考虑其他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通常会备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教师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更改相应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完之后,教师应该仔细想想自己在课前预设的教学为什么没有得到执行,自己在备课的时候犯了那个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教学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很多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对于一个刚出道的新教师来说是很难去处理的,因此我们在刚刚教书的时候,应该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还有处理方式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借鉴,

教学反思也是有策略的,把教学期望与当下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反思,即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期望反思自己或目前的教学实践,由此形成一种比较自觉的教学活动。把学生的需要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反思,即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要求和他们的期望是否得到满足的程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应用各种资源修正和精练教学实践,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准确和精炼,具有更高的水平。

“教后感”是教师在上完课后的感想和体会,它可以再现一堂课中的成功和失败。对于“教后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与重视,对我们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也是我们在教学后留下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应该在完课后做一个有意义的教学反思,即我所说的“教后感”。

“教后感”记录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起起落落,它主要的来源有:根据自己的学习,想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事切磋;换位思考;自我反思。

一、根据自己的学习,想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每上完一堂课,我们应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一下,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和看法,甚于自己想半天。学生时时刻刻都在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我们,他们中的不少人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对老师常常抱一种敬而远之的复杂心态,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又不敢说,生怕招来嘲笑。这是我们在高中更或者是一直的学习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在他们内心通常会有这样的一些想法:“老师,再讲慢一点,我就能听懂了”。“我根本就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你要让我怎么学嘛”。“我的物理成绩怎么老是没长进啊,我不想学了,希望老师能帮帮我,在上课的时候讲慢点就好了””……这样的想法经常会在哪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中出现,既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学生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那我们何不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些问题加于注意呢,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融入我们的教学中。如果我们在某一次的教学中没有对这些学生给予一定的“照顾”的话,那我们就要在完课后好好的反思反思,找出其中的不足,争取在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加于改正,这也是我们做“教后感”的最终目的。

二、同事切磋,互相学习

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的处理方法往往不同,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会不同。因此,我们在一个教学设计之前,一定要多收集其他人的教案,进行参考,吸取他人的优点。或是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达到取长补短的功效。通常从同事那里,我们会学到了不少自己讲课时涉及不到的问题。教学内容不仅要涉及课内,还,要引申到课外;不仅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有开放性问题的训练;不光是知识的吸收,还要有创新思维的培养。此后,我们每上一堂课,总是先想一想如何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

除了多听同事的课以外,还要多请同事听听自己的课,然后通过“意见交锋”和“思维碰撞”,以引发教学反思。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互相尊重,只有互相尊重了互帮互助才会长久,千万不要对那些教学没有自己优秀的老师不尊重。

三、换位思考,教学相长

每备完一课,写完一节教案,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转向从学生的角度再去理解一下这堂课,这节教案,并时时提醒自己是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设想学生遇到每一个细节问题时的反应,尽量避免老师自我理解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偏差。学生某些知识和技能掌握得不好,说明教师在这些地方教得不好,引导得不好。只有借助学生的眼光来反观教师自己,才容易捕捉到教学中的得与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的教案一定会更完善,处理问题也必然会由浅入深,我相信经过这样的努力后我们的教学认识也会进一步提高,并且在课堂上也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也充当小老师,主动上讲台给同学讲课,我自己进步的同时,学生也进步了,我们也会从中感悟出“教学相长”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四、自我反思,不断提高

“教后感”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自我反思,主要是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比如: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否科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闪光点”?这堂课今后在备课和教学时应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我们要及时处理与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正是有了“困”,才有了教师们穷毕生之力,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也正是有了这种求索精神,才有了我与学生们共同登上知识殿堂的喜悦,才有了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百倍信心。

参考文献:

[1]李新乡,张军鹏.物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8.

[2]皱尚智.校本教研指导.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4:云计算课后感想

平时作业

课程名称:电子信息工程导论

学 院: 物联网工程学院

专 业: 通信工程

班 级: 1901

学 号: 212015041

姓 名: 何标

成 绩:

任课教师: 刘志昊

完成日期: 2021 年 月 日

云计算课后感想

在听老师的课之前,对于云计算只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感觉就跟以前的电脑计算速度有关吧,以为只是计算速度的快慢,没想到现在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了。

云计算的应用涉及到了很多方面,老师给我们描述了一下,我们电脑的闲置的硬盘内存可以用来做别的事情,通过云计算可以实现一个电脑同时开一个软件不同的数据,而且互相之间不影响,这让我觉得云计算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随着老师的深入讲解云计算是与信息技术、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一种服务,这种计算资源共享池叫做“云”,云计算把许多计算资源集合起来,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管理,只需要很少的人参与,就能让资源被快速提供。也就是说,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商品,可以在互联网上流通。总之,云计算不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应用概念,云计算的核心概念就是以互联网为中心,在网站上提供快速且安全的云计算服务与数据存储,让每一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可以使用网络上的庞大计算资源与数据中心。

我慢慢地被云计算所吸引,这好像与很多行业有关,能好好的利用我们的网络空间,不浪费。云计算有存储云、医疗云、金融云、教育云等等,因为这些,我们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云计算以后的发展空间大,发展前景好。作为年轻一代更应该将云计算应用到生活当中,提升云计算的技术,让我国在这领域在国际中处于领先水平。

云给人一种浩大、遥远的感觉,它可以是任意一种形状,你觉得它像什么,它就像什么,云计算让我发现一切皆有可能,好像可以将它应用到各个方面,如此虚幻飘渺,可它确确实实存在着,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好像一直在我们身边。

篇5:食疗学课后感想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选择这门课程,我觉得中医营养学和食疗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与养生有关的课程。再来,我觉得养生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懂得养生的人活得更健康,学会一些基本的养生之法对我们的生活起到很大的帮助。在平时,我所学的课程很少涉及到养生之类的知识,所以我选择了这门课程学习一些基础的养生知识。

十二周的课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零零碎碎的听了些有关营养元素、人每天所需营养以及认识了食疗中一些食物的名称、作用等知识。有数据显示:如果你的健康是100%,那么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环境因素占7%,而你的个人生活方式却占去60%;也就是说,你不能抱怨父母不好、不能抱怨生不逢时、不能抱怨没有好医生、不能抱怨环境污染;因为你的健康是由自己决定的。也就是说,许多疾病是病人自己造成的。想要做一个健康的人就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方式,养生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调节好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养生对我们的健康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渴望获得有关养生方面的知识。所以我觉得,学校应该在普通课上也开设有关食疗之类的课程,而不单单只是选修课那几节,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的养生方法。

结合我所学的知识和我搜集的材料,现在我来谈谈中医食疗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一些知识。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本病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本病属祖国医学的“头痛”、“眩晕”等症范畴。在中医的角度来看,主要分为四种类型:阴虚阳亢类、气血亏损类、痰浊中阻类和阴阳两虚类。患有高血压的人在进行养生时,应针对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病理,以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为大法,采用综合调养的方法,如情志调摄。因为本病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过之时,常常影响肝木之疏泄、肾水之涵养。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外界的不良刺激,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和烦躁等情绪波动,都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病的症状。因此,在情志方面,应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技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屏气而引起血压升高等。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在降低摄盐的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高血压的中医食疗法:(1)阴虚阳亢:(眩晕,腰痛,耳鸣,遗精,头胀痛,易怒,失眠多梦,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数。)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淡菜、柴菜、莲子、藕、海蜇、芹菜等以养肝阴,清肝热;苹果、梨、李子生津除烦;广柑、金桔、萝卜理气化滞解郁。粗粮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生梨、香蕉、蜂蜜等。

食疗方一 芹菜拌豆腐:鲜芹菜250克,豆腐250克,香油、食盐适量。将芹菜洗净,放入沸水锅中微煮,凉后切节,加入香油、食盐与豆腐拌合即成。本品可供佐餐,宜常食。

(2)气血亏虚:(眩晕,劳累即发,神疲懒言,气短声低,面白少华或萎黄,舌淡苔白,脉弦细。)饮食以少食多餐、细软滋补 为主,可食黑木耳、香茹、芝麻、黄花菜、莲子、大枣、山药、牛肉、海参、桂圆、荔枝、葡萄干、山楂、蜂蜜等以益气补血,健脾和胃。

食疗方一 大枣汤:大枣10个,粳米100克,水适量,冰糖少许。将粳米、红枣淘洗干净,放入锅内,用大火烧沸后,改为小火炖至米烂成粥;将冰糖放入锅内加少许水熬成冰糖汁,再倒入粥锅内,搅拌均匀即成。

(3)痰浊中阻:(眩晕,倦怠或头重如蒙,胸闷或时吐痰涎,少食纳呆,舌胖,苔浊腻或白厚,脉弦滑或弦滑数。)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为主,可食苡米、红小豆、广柑、白萝卜、洋葱、橘子等理气化痰,禁食肥甘厚味、油腻煎炸之品,以免助热生痰。

食疗方一 桔皮饮:桔皮、杏仁、老丝瓜各10克,白糖少许。将老丝瓜、桔皮洗净,杏仁去皮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煮20—30分钟,稍凉去渣,加入白糖拌匀,当茶喝,可常用。

(4)阴阳两虚:(眩晕,气促,耳鸣,神疲乏力,手足麻木,腿软无力,尿频,夜尿多,舌质淡,脉沉细无力。)饮食以营养 丰富易消化,有补益作用的食物,阳虚甚者多食胡桃、韭菜、黑芝麻、肉桂、龙眼、红枣、荔枝、羊肉等补肾助阳之品,禁食生冷瓜果和凉性食物;阴虚甚者多食百合、茄子、扁豆、莲子、银耳、甲鱼、鸭肉、鹅肉、李子等补肾滋阴之品,禁烟 酒及辛辣温燥动火伤阴食物。

食疗方一 枸杞粥:枸杞子30克,大米100克。将枸杞子、大米淘洗干净,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大火烧沸,改为小火煮成粥即可。每日一次,宜长食。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提到:“食能祛邪而安五脏,悦神,爽志,以资气血”。食药结合是中医药生活化的具体表现,在日常饮食中就能起到养生防病的作用。采取有有效合理的中医食疗法对高压病友预防和加速康复的作用。食疗可以帮助高压病患者减少降压药的服用。高压病忌冷饮和辣椒,食物宜清淡降火,慢慢的减少降压药的用量,然后调到食物上来,用食疗来调整血压。

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食物治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但食物毕竟是食物,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于弥补阴阳气血的不断消耗。因此,即便是辨证不准确,食物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危害。

药物疗法主要使用药物,药物性质刚烈,自古有“毒药”之称,主要是为治病而设,因此药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患者,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若随便施药,虚证用泻药,实证用补药,或热证用温性的药物,寒证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使原有的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因此用药必须十分审慎。

食物疗法寓治于食,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之中,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它不像药物那样易于使人厌服而难以坚持,人们容易接受,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

当然,由于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故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应利用其所长,运用于不同的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相得益彰。

中医历来强调“药疗不如食疗”,以食物为药物具有以下几大突出的优点:

一、食疗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而药物治病则不然,长期使用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且还可能对人体的某些健康造成影响;

二、这些食物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物,价格低廉,有的甚至不花分文,让我们在日常用餐中便可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又是昂贵的医药费所无法比拟的;

三、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有此几大药物无法可比的优点,我们又怎能不以食物为药、以食疗治病呢?

篇6:课后感想

开学时刚拿到教材,一看这个标题,《国际贸易结算》,就觉得这门课和会计这个专业关联不大,心里就默默犯嘀咕,这个课与专业没太大联系,不用太努力学习。并且觉得这是一门很枯燥很无趣的课程,经过一学期的事实证明,在王老师的授课下,发现和我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首先,王老师是一个很乐观很风趣的一个老师,国际贸易结算里面许多枯燥乏味的陌生的名词、业务流程图等等,在王老师的精心讲解下,变得生动活泼,易于理解,完全是在一种很轻松的很融洽的氛围下接受那些原来有些抵触情绪的知识。慢慢的,上了几次课后,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话,这句话不假,但是老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在王老师的影响下,我渐渐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碰到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上课没听太没明白的问题,会自己在课后去图书馆查资料或者上网查资料弄懂。不得不说,很感谢有这么一位优秀的老师教我们这门课程。

其次,王老师不仅仅教授我们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讲课之余,会给我们传授很多课外知识。包括,如何做人,还有对事情的看法。王老师从她的生活经历以及她的广泛阅读中,将她的丰富经历与我们分享,给我们这么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许多间接经验。真的是受益匪浅。还有,我深深的被老师那种乐观豁达的精神感染,对一些问题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看待,而是学会积极的从乐观的方面看待,着也让我的生活更加阳光。犹记得王老师说的要常“喜乐”,更是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篇7:课后感想

1945年毛泽东和他老师(徐特立)的老师黄炎培对话,68岁的黄炎培问毛泽东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他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53岁的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然而毛泽东只答对了一半,另一半则是法制。必须实行依法治国,实行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宪政。华炳啸在书中写道:“宪政旨在反人治,它既反对权利不受限制的君主

①独裁式人治,也反对权利不受限制的人民专政式人治,主张宪法治国。”我国虽然在1954

年制定了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是未能真正付诸实施。1957年3月17日毛泽东在关于加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问题的书信中,肯定“大学、中学都要加强思想、政治领导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削减课程,要恢复中学方面的政治课”,但是他却要“取消宪制(法)

②课,要编新的思想、政治课本”。后来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就像是大规模的群众民主运动,但

是是无法律约束的运动,带来的深重的灾难,而不是真正的民主。

王振民教授讲道:“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全国人大转化为法律,赋予其法律的约束力。”有人就会怀疑:“执政党的政策必然是为了维护自己执政的长久和稳定服务的,它会制定一个约束自己权力的宪法吗?”这样的想法也是由于现在许多地方政府滥用权力,为了维护稳定,超越法律进行管理造成的。让人误以为为了维护统治,中国共产党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其实这是不对的,这个假设是基于中国共产党是站在人民对立面统治人民的,而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林泰教授在课上表达的意思,共产党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需要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健全对执政权力的监督制度,要把人民民主监督落实成为不以领导人意志为转移的有法律保障的、可操作的监督制度。在现在,如果不按照人民的意愿进行改革,不建立权力的约束机制,就会失去执政的基础。

接下来做怎么样的改变呢?华炳啸先生的书中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但是由于时间仓促,我只读了一点点,勉强写一些感想。

第一点,就是需要实行党内法制,扩大党内民主,由上至下地从党内内部改起。主要就是要加强党的最高权力机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党的最高“司法机关”——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其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都由全国党代会选举产生,互不隶属,平行对全国党代会负责。可以对全党所有党员进行监督和查处。

第二点,实行司法改革,保障司法独立。现在我国司法机关对各级行政机关和各级党组织都有一定依附性,必须破除依附性。

第三点,新型的代议制度。如江平教授在该书序言二中总结的,“在根本的一院制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公意立法权(基于一元战略共识层面之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公意行使立法权)与众意审议权(基于公民社会及其多元利益表达层面之上由政协代表众意行使参政审议权)相复合的新型代议制度和基于二元公共政策竞争层面的竞选组阁制等。

篇8:马原课后感想

或许,大多数人在小时候都曾被这样要求过:你应该做什么,你不应该做什么。这是父母长辈们所给予的要求,亦是这个社会的要求,充满了严谨与忐忑,但我们在接受的同时,却又往往不自觉得想要去抗拒这些,因为这不是我们自己所喜欢去做的。这在长辈们看来是一种叛逆,是所应该改变的,其实不然,这是我们内心想法的一种表现,或可看做是一种意识的表达方式。

恩格斯曾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这是一种对意识作用的生动描绘。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创造了令人自身都赞叹不已的世界文明,从石器工具到现代科技,从造纸术到激光照排技术,无不打上了人的意识的印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精神。人的意识具备着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能力。它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各种行为、语言背后,都有着自我意识控制的影子,而我们从小被教育所学习的目的,也可算是培养我们的意识层次,让我们学会控制和使用我们的意识。因为,相对于意识而言,我们每个人身上还隐藏着一种名为“潜意识”东西。在某些方面来说,潜意识是我们最真实的一种内心表达,它包含了我们所认为的好的一面,以及相对来说坏的一面。它可能是我们的内心的贪婪和欲望,是一些消极的思想。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努力开发利用有益的积极成功的潜意识,对可能导致失败消极的潜意识加以严格的控制。而学习便是一种很好的制约方式,让我们清晰的辨认好坏,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

最早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潜意识”一说,它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弗洛伊德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精神心理学家,也是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学者之一。他通过催眠法的治疗方式发现在人的意识背后,还深藏着另一种极其有力的心智过程——“潜意识”。通过对于潜意识的深入研究,他在后来提出了在人格上的三个新的概念: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大多都便是超我的要求所在,它让我们去遵循所公认的道德原则,去努力的提高自身修养,培养所谓的高尚人格。但这过于追求完美,让我们不愿全部接受。为了追求自我的享受,追寻内心最深处的欲望,但又由于学习过理想原则,内心的纠葛,促成了自我的约束,是自己处于自我的这一层次。这便是大多数人的现状。

篇9:创业课后感想

时光飞逝,转眼快毕业了,在毕业前后的这段时间里,自己一直以来最关注的也就是工作问题了。总体而言,现在的工作是比以前难找多了,而且我觉得以后不管经济形势如何都不会很好找了。以北京为例,官方统计的数字看上去似乎让人望而生畏,比如09年毕业生达到21万,包括社会待业人员,整个北京09年估计会有百八十万人没有工作或在找工作,很多人光是看到这句些整天就已经忧心忡忡了,再加上08年蔓延至世界各国的景荣危机影响,在原本就不堪就业重负的求职者身上又给加上了一记重击。抱怨者有之,凑合找工作的亦有之!国家以及地方媒体也都在大声疾呼,或是表彰某些就业扶植政策的出台,或是提出就业的一些方法建议,林林种种,可越是如此,反而让众多求职者——尤其是广大的应届毕业生更加惴惴不安起来。于是乎,有人在家庭的催促下,有些人在身边朋友的蛊惑下,匆匆找了一份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先凑合着干着。用某些专家学者的话说就是“先就业后择业”啊!多么狗屁的言论,不知道这寥寥的6个字会害得多少有志青年跌入永世不得翻身的痛苦深渊。

由于没有什么经验,比较焦急,简历投了无数,面试参加了几个,却没有一个合适的。心情可以说是很急躁的,压力也很多。

虽然同学们还有一些没有实施行动,胆但自己依旧很想早点找个好工作,甚至最终同学们给我一个绰号“面霸”,就是因为自己面试的公司较多,然而当我去上了几节创业指导课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思路,开始进行反思,不在盲目的去面试,而是自己停下来,找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进行分析、总结,然后确定自己的目标,有了这些之后,对以前饿经验进行分析,多与同学交流,找到正确的渠道,最终达到自己的效果。不再想从前一样,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就开始去实施,注定了结果的失败。

现在我的心态也平静多了,不再那么焦急,更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不能那个企业都去面试,那样并不理智。

当然,现在我不仅懂得做事情要稳定,还知道交流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同学朋友交流,多得一些经验,还有就是联系已经工作的师兄师姐,问一下自己选择的就业行情怎样,毕竟他们要有一些经历,然后再重新审视自己及其自己的决定,看看是否真的适合,不不适合的话,就赶快重新定位,在进行查询思考等,最终来确定自己的目标。

篇10:《资本论》 课后感想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所以阅读《资本论》的过程也是一个与伟人对话的过程,以我目前的学识和思维能力,还不能完全地将书中所有的精髓吃透,但是经过老师一学期的耐心的指导,我逐渐掌握了一些经济学思维方法,经过反复研读、思考,终于对《资本论》这本书有了一定的理解。

一、《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归纳:

经过阅读教材,我将《资本论》这本书中我认为比较主要的线索提炼如下: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其中,重点介绍的是:(1)商品的二重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马克思的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剩余价值论。

3、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4、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

5、马克思地租理论

6、马克思的货币理论

7、马克思经济学核心: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马克思价值源点的要点是:商品生产劳动创造商品价值。

二.我对《资本论》的认识。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写成的科学巨著。它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起,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它既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又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阶级偏见、掩饰和谬误;既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又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马克思使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发展和克服的过程,从而透彻详尽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学说,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在《资本论》中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资本论》的方法不亚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发现。

三.我的学习收获

1.通过本学期对《资本论》的学习,我逐渐养成了一种对经济问题的抽象力,即抽离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同时也是一种经济学思维的培养。比如说由商品抽象到使用价值,再由使用价值抽象到价值。通过这种抽象,可以把纷繁复杂的经济事物,经济现象简化,归纳,最终得出本质而深刻的结论。2.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掌握了三大经济学对比学习的方法,即微观经济学(以《国富论》为代表),宏观经济学(以《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代表),政治经济学(以《资本论》为代表)三种思维角度,这不仅让我对《资本论》本身有了更为具象的了解,也通过纵向的比较了解了其他经济学著作的重要思想。3.养成把身边的事物、现象同经济学原理相联系的能力。生活中经济学无处不在,只有我们拥有敏锐的经济学嗅觉才能及时发现其中的奥秘。比如:由中秋节的月饼券可以联想到价值符号,即月饼券正在发展成为一种变相的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货币市场的安全。

4.养成用两个维度,双重视角看经济现象的能力。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是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提到,并用来对比的两种经济学维度。比如从使用价值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件好事,它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分工,提高了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然而,从价值角度来看,各种劳动都可以抽象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分工的出现使得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得到不同的回报,所以是不公平的。

5.利用图表分析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往往很复杂,借助图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是一种经济学学习中必备的素质。6.用创新的思维思考经济问题,比如碳排放权证券化,文化产品的经济意义等,因为只有不断主动地思考,主动创新,在学科的增长点上思考,研究,才能紧跟学术的前沿。

篇11:旅游职业素养课后感想

还记得开学之初,我拿到本学期的课表时,心中充满了激动与喜悦。看着各种专业课程,我不禁对大一的学习生活产生了美好的憧憬。当看到《旅游职业素养》这门课程时,我又产生了些许疑惑,这是专业课程之一吗?旅游这项职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他与其他职业之间有什么区别?任课老师是什么样的?上课的形式又是如何?„„带着一大串的问题和疑惑我来到了《旅游职业素养》的课堂上。

刚刚上课没多久,我就被孙涛老师高大帅气的外表,富有磁性的声音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所深深吸引。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孙老师在第一节课发给每人一支笔和一张纸,让我们画自己的自画像,同学们对此都是既诧异又新奇,好好的专业课怎么上起了美术课,难道美术也是旅游职业素养之一吗?怀揣着各自的疑问大家都动手画了起来,我在画的同时还不忘左顾右盼一下,有的同学将自己美化的很标致,有的则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课堂上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孙涛老师站在前面笑而不语,真不知道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看大家画的差不多了,老师又让每个人拿着自己的作品依次介绍自己。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考验我们的美术功底,而是为了让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摆脱羞涩的束缚,在欢乐的气氛中将自己展现给大家,这样每个人的形象更加鲜明,给老师和同学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这节课,我充分了解了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也将自己展示给了大家,也了解到了这门课程并不是枯燥的。我不禁暗自感慨:这就是大学课堂啊!这就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职业素养课程啊!与此同时,也坚定了我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还记得有一次课,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沙漠求生。每个人在纸上按重要顺序写下15样随身携带的物品,力图能走出沙漠。每个人写好后再组成小组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最佳结论,然后与专业人士的结论作比较,得出分数,看能否成功走出沙漠。经过深思熟虑和小组的激烈讨论过后,最终我们得出了我们心中的最佳结论,结果却与正确方法相差甚远。这次活动看似与旅游没什么关系,但是它却培养了我们在困境中求生和保持冷静的思考能力能力,这些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将对我们有很大帮助。最重要的是:这次特别的测试还锻炼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与人合作商讨的能力,在思考求生物品顺序的时候,我们都将自己设定到了沙漠的情景中,只有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才能保证完成走出沙漠的目标,而分组环节则需要通过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得出结论。虽然最后的结果并不理想,但我想这次课已经足够成功,我们从中获益匪浅。

范老师的课也是我最喜欢上的课之一,她温柔的语气给人一种特别的亲和力。她所讲的关于职场中的礼仪,穿着形象等方面的知识对刚刚高中毕业,对职场还并不了解的我们帮助很大。通过上范老师的课,我了解到了在大学,不仅要学一些课本上的专业的知识,更要学习能够在工作,学习中运用的技能和技巧,这样我们才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之上,还能在将来毕业之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加游刃有余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我体会到我现在所学的,是如何在社会上谋生,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何用自己的学识促进我国旅游业大发展。

最后一次课更是别开生面的,孙老师以辩论赛的形式作为课程的结束并对我们本学期的学习成果进行一次考验。辩论的题目是《服务质量是不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查找资料,整理辩词。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想我对旅游的一些问题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于是我与室友们一起讨论,查资料,充分的准备了这次辩论赛。课上,正反方四位辩手先阐明了各自观点,然后其他同学对辩手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每个人都有提问的机会,大家都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最后,老师并没有宣布正反方谁胜谁负,因为这次辩论并不是以输赢为目的的,它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每一个人都能够展示一学期以来自己收获的平台。通过查阅资料,我也更加了解了我们所学习的专业是什么样的,与国外有什么差距,它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也不禁让我思考如何才能让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显然以为现在所具备的知识是无法解答的,但它激发了我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对研究学习它的决心。课后,孙老师还叫了我们一些关于辩论和演讲的技巧,并放了一些伟人的演讲录音,这让我懂得了想充分表达并让别人听取你的看法,是需要技巧的,也许这些技巧比内容更为重要,这其中更蕴含着为人处事的道理。我想,这也许正是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它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职业技能,更能培养我们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我已经逐渐摆脱了高中时的稚嫩,慢慢变得成熟,为进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大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我们经历了许多欢笑许多困惑,我们在欢笑中收获在困惑中成长。《旅游职业素养》这门课,是我探索大学甚至更高知识殿堂的敲门砖,我永远不会忘记孙老师灿烂的微笑,幽默的语言,范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课后感想范文】相关文章:

课后感想范文05-18

课后感想模版范文05-28

课后感想试范文05-31

课后感想04-10

昆曲课后感想04-11

销售课后感想04-15

课后感想模版05-20

赛课后感想06-20

工程伦理课后感想06-29

国学精粹课后感想07-02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下册 画杨桃教案 人教版下一篇:读马克思《资本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