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实践作业模版

2024-06-23

社会工作实务实践作业模版(精选8篇)

篇1:社会工作实务实践作业模版

社会工作实务实践作业模版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1、掌握某类人的问题和需求

2、掌握某类人工作的主要内容

3、掌握某类人工作的主要方法

4、设计服务项目并实施

二、实践步骤

(一)调查实践社区内某类人群(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等)的概况

1、调查准备(访谈、问卷、进入、工具等)

2、实践社区某类人群(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等)的概况(年龄结构、比例、数量、来源、工作性质等)

(二)分析实践社区某类人群(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等)的问题和需要

1、某类人群(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等)的问题

2、某类人群(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等)的需要

3、分析某类人群(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等)的问题和需要的原因

(三)设计某类人群(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等)的服务

1、评估实践社区对某类人群(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等)的服务措施(好的、不好的、改进建议)

2、设计服务项目计划(社会工工作通用过程中的计划步骤)

(四)实施服务计划

1、实施记录(如实记录)

2、服务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3、反思和将来改进的方向

篇2:社会工作实务实践作业模版

祝大家假期快乐,工作顺利!

实 践 报 告 格 式

一、实践报告内容书写要求

1、实践目的:先容实践的目的,意义, 实践单位或部分内容的概况及发展情况, 实践要求等,以前言或引言形式,不列标题及序号。

2、实践内容:先写实践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内容,地点等,然后按照安排顺序逐项先容具体实践流程与实践活动内容,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实践内容基础上,对自己以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题目重点表述,其它一般内容则简述。

3、实践结果:围绕实践目的要求,重点先对实践中发现的题目的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题目的对策、建议等。分析讨论及对策建议要有依据,有参考文献,并在正文后附录,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作业》。分析讨论的内容及推理过程是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对策建议,这是报告的重要依据。

4、实践总结或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对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着重先写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汇报。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扼要地提出今后学习,锻炼的努力方向。

二、实践报告具体格式

封皮:

1、大标题:《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的实践报告》

2、自拟内容的标题:《××××××》

系部××年级专业××班级××姓名×××指导老师×××

一、本次社会实践的基本概况

实践的目的、实践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理论指导(重点:300-400字)。

二、实践内容、过程(重点:800-1000字)

三、实践成果或者结果

四、实践感受(总结或体会)

重点:

二、实践内容:

(一)体会与感受(字数自定)

(二)现状与不足(字数自定)

(三)对策与建议(字数自定)

(四)总结:(可要可不要,最好留着)

注:

1、如有参考文献,要注明参考文献

2、实践报告的标题可自定:例如关于×××(地点、单位、组织、机构、内容)实践报告。

3、实践报告的总字数最少不低于2000字

4、总结全文用思主义大众化

2、谈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与时16K稿纸

参考题目:

1、如何推动马克俱进

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义

(1)、拜金主义

(2)、利己主义

(3)、享乐主义

篇3:社会工作实务实践作业模版

《社会工作实务》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近年来,为主动适应地方经济,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本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实现学业、产业、就业、创业‘四业’贯通”的办学理念,以“专业成才,精神成人”的教育思想为导向,为绍兴乃至浙江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工作实务》这门课,运用社工方法教导学生,强调:关怀、接纳、尊重等价值与理念;与学生同行,成为学生的伙伴;挖掘学生的长项,激发学生的潜能。结合学校培养人才的宗旨与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为:①了解我国社会工作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树立“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②初步掌握社会工作实务核心技能,能够适应社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基本的工作能力诉求;③能够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应用于工作和生活当中。

2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改革历程

2.1 课程开设阶段

在2008年《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开设之初,当时课程名称为《社会工作概论》,在实际教学中以理论为主,实训方面的内容较少,在授课时大量参考了诸如《社会工作实务手册》、《个案社会工作》、《实用心理咨询与助人技术》等书籍。

2.2 课程探索案例阶段

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本课程的建设有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首先,对工作岗位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一方面是确认本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另一方面从典型工作任务着手,思考教学内容的改革;其次,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2010年8月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重新定位课程教学目标,按照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教学;最后,对整个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小组教学,将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小组工作方法应用到课程教学中。

2.3 课程发展阶段

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课程结合专业发展方向的调整,于2011年8月再次调整了教学大纲。针对教学实际,对教学的内容进一步进行调整,取消了按照不同模式进行教学的思路,而按照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来授课,更加强调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授课方法有机的融合,使得教与学都有了更好的效果。另外,课程考核方式也不断改革。从传统的试卷习题,到强调能力的主观考题,到强调能力掌握的过程考核,不断探索符合教学实践的方法。

3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知识模块顺序及内容

本课程知识模块包括四大块,即认知社会工作、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四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模块认知社会工作。

共4学时。做的这一模块主要是理论知识,主要了解社会产生、定义、类型、宗旨、角色、价值、认证、薪酬、伦理、模式。

第二模块个案社会工作。

共30个课时。个案社会工作的工作过程主要的顺序为接案→预估→计划→实施→评估结案。其中接案包括接案前准备→初次面谈→建立关系→接案报告,8学时;预估包括收集资料→分析资料→预估报告,6学时;计划包括设定目标→制订计划→签订协议,4学时;实施主要是个案综合实训10个课时;评估结案部分主要包括过程评估、结果评估、结束服务、结案报告,2学时。

第三模块小组社会工作。

共24个课时。这一模块的主要内容为筹备期→初期→中期→后期,共24个课时。筹备期主要包括小组设计→需求评估→组前面谈→组员筛选,4学时;初期包括建立关系→澄清目标→制定契约→小组聚会,4学时;中期包括过渡期转向成熟期、小组策划书制作两个方面的内容,8学时;后期主要包括结束前准备→小组评估→小组活动模拟,8学时。

第四模块社区社会工作。

共10个课时。这部分内容包括前期→准备→运行。社区资源分析、社区需求评估,2学时;社区项目书策划,4学时;社区项目运行、总结,4学时。

4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教学的实际,我们选定授课内容主要为项目一至项目三,分别为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项目四由学生在《社区管理》基础上自学,参加社区综合实训来检验学习成果。

其中,社会工作概述、个案社会工作概述、小组社会工作概述、社区社会工作概述等都属于相对理论的部分,是教学的难点。比如,对不同的工作模式,如危机介入模式、行为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家庭治疗模式、社会目标模式、预防治疗模式、行为修正模式的理解十分难。另外,在任务教学过程中,个案方法和技巧的深度掌握、小组方法中的问题的处理,也都是相对难的内容。针对理论部分,尽量将复杂的理论简化,理出清晰的易懂的文字教授。针对实务操作中难深化的问题,通过任务单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细化操作过程,掌握标准操作。

课程的重点在于接案、预估、计划、实施、评估、结案六个过程的把握——通过指定服务对象的全程服务来巩固和检验;小组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小组的设计以及如何带领小组、处理小组问题——通过小组计划书、某一节模拟来巩固和检验;社区需求、资源分析、调动社区参与等——通过组织社区活动来检验。如图1所示:

5 社会工作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强调工作方法,课程教学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对三种工作方法的掌握。三种工作方法之一的个案工作方法强调学生与案主的沟通协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信息收集整理能力以及心理分析能力,小组工作方法强调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区工作方法强调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方法的掌握最终体现在能力掌握上。因此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注重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来锻炼提升学生的能力。根据教学设计,一是依据个案(社会工作通用)过程设计任务单,将知识要点转化为具体的任务,及时巩固并在个案处理中充分应用起来,以完整的处理好服务对象的问题。二是设计小组,并带领小组完成相关任务。三是能够运用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开展社区活动。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是针对大一新生,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性社工服务。寻找志愿者充当服务对象,专业内开展服务,由社工小组一同帮助“服务对象”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二是小组设计并组织。例如以教师公寓为载体,开展教师公寓儿童安全教育小组、老年人发展小组等。三是深入社区实践,通过活动和项目来检验教学成果。实践安排如图2所示。

6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改革的总结与反思

历经7年的课程教学改革与调整,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门课程转变了过去不喜欢上到现在的学生乐于上的局面。在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中初见成效。

6.1 以社会工作职业能力为导向设计教学,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主动性

以社会工作职业能力为导向,设计课堂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小组合作法、典型案例示范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来体验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或者社会工作者是如何对话和沟通的,让学生真切感受社会工作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掌握了社会工作的方法技巧。通过一系列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6.2 紧密结合学习、生活开展课程实践,效果明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目标,专业结合新生刚入校时的种种不适应状况,结合课程所授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针对大学生集体生活出现的不协调现象,运用课程所授内容开展实践;使得课程实践开展可行、有效。在几届学生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反响较好,一方面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专业的社会工作实践的知识,结识了更多的朋友,认识了更多的事物;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树立了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的人文关怀,这为以后从事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3 校企合作、服务社会功能凸显

根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安排,结合课程所授内容,多次组织学生开展个案或者小组社会服务项目。如在八字桥进行的社区老年人家庭访视,百草园社区开展的社区特殊青少年小组工作等,参加民政局组织的社区民意调查测评等,这些项目的开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真实工作实践能力,同时得到了社区、居民与民政局的一致好评,这些项目已经取得了长期合作的机会。

所有这些都凸显了学校专业成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凸显了社会服务的高校职能。

摘要: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是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核心课,提高高职学生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是课程开设的目标。针对目前该门课程偏理论的教学现状,从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改革、知识模块的制定到实践课程的设计,均以提高学生以实践动手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达到社会初级工作师的能力水平。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吴庆国.“社会工作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6).

[2]郝江岭.“通识教育”理念下社会工作课程设计刍议[J].文学教育,20112(11).

[3]卞国凤.高职院校非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课程教学方式初探[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高等职业教育版),2013(12).

篇4:社会工作实务实践作业模版

关键词:任务驱动 教学法 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在职场的竞争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以学习任务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师通过对学习任务的细化、示范和操作,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各环节,获得知识的巩固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能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评价,是一种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摒弃了单纯的从知识传授为方式的教学,走向以问题解决、任务完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在教学中只起到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和咨询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任务驱动法指导下,理论应用与实践操作同步。针对所需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探究式、主动式和合作式学习,利用自有或共有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任务活动过程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学习由被迫演变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配送作业实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融于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1.设计工作任务

设计任务要求以能力为目标,以学定教,将每一项任务分为:设计任务,制定方案,方案实施,检查和评价四个阶段完成,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虑周全、保证任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尽量覆盖预定教学目标的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任务体系,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教学目标。经过分析,我们把配送作业实务课程按照配送作业的环节,设置成不同的工作任务(表1)。

2.制定工作任务方案

依据课程大纲要求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水平,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制定能涵盖相关知识点的工作任务方案。通过任务之间的知识递增、内容互补、难度和全面性的不断提高,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不同任务的应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在真实的工作任务情境下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技能。这里我们以拣货工作环节中的即摘即播拣货作业为例,制订出即摘即播拣货作业工作任务方案。

(1)工作任务名称:即摘即播拣货作业。

(2)工作任务内容:根据所学拣货专业知识和相关订单资料,填制拣货单,并完成拣货作业,最后将拣取的货物合理堆放在指定理货区。

(3)工作任务使用物品/单据:模拟货物,小组工作任务书,订单资料,空白拣货单。

(4)工作任务要求。

①正确选择拣取方法(20分)。

②拣货单填写制作正确、完整,每错一处扣2分,扣完即止(45分)。

③将拣取的货物合理堆放在理货区域(20分)。

④实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任务,具有团队精神(15分)。

(5)工作任务步骤。

①建立小组:5~6人/组,并确定小组长(1分钟)。

②小组接受实训任务(5分钟)。

③小组讨论并制订工作计划(15分钟)。

④小组按要求填制拣货单(10分钟)。

⑤小组按要求拣取出货物(20分钟)。

⑥小组按要求将拣取货物合理堆放在理货区(8分钟)。

⑦小组讨论并填写工作总结(10分钟)。

3.任务实施

制定每一个工作任务的方案后,按照课程计划实施工作任务,实施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在任务实施前需作好充分的准备,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设施、设备、物品和单据,避免因为准备不足而影响工作任务的实施。

任务下发后,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实施任务。每组选出一个组长,主要负责具体组员的工作组织、分配和协调等。首先,根据工作目标,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制定本组的实施方案,做到目标细化、责任到位;其次,分配角色和任务,如分配订单处理、确定拣货方法、摘取式拣选、播种式拣选、理货、复核等工作的角色和任务,做到人人有岗位、人人有任务;最后,按照实施方案和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在小组进行任务实施工作的同时,教师应不断巡视进行指导和管理,及时检查各小组的工作情况和进度,针对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发现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创新方法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通过完成任务,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达到了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教学目标。

4.任务评价

教师的总结与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堂表现,适当、及时、激励性地给学生评价。

教师对学生评价要客观、科学,评价要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四个方面。不仅要展示和评价每个学生或小组任务完成的结果,还要评价学生个人或小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主动性、讨论问题积极性、与他人合作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表现。在团队协作学习中,要把小组整体评价和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对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团结协作好、有创新意识的小组进行表扬,对没有认真进行合作学习、任务完成得不理想的小组提出改正和希望。而个人评价则可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当中,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研究

2014年9月,我们尝试了在14春物流管理A班和B班进行两种教学方法的对比教学。A班为实验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B班为对照班,则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法。两个班级都由笔者授课,除了教学方法不同,其他教学环节完全相同。

1.两种教学方法的对比

实验班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以组长为核心,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负责答疑和指导,解决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对照班则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除了没有布置课程任务外,其他教学环节,如观看配送中心作业视频、展示作业设备模型等,均与实验班相同。此外,为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还引入“启发式”教学等手段,以提高课堂上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于人们对“讲授法”的探讨已足够深入,在此不再赘述。

2.教学结果量化分析

到学期期末,使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在学习趣、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横向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和分析(表2)。

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对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班(实验班)和B班(对照班)的学习主动性和动手操作意愿两个比较项目的数值相差无己,无明显差异,前者证明了职校学生普遍学习主动性差的特点,但后者则证明了职校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

数据结果表明,A班与B班的学生对配送作业实务课的学习兴趣有明差异。A班学生对配送作业实务课学习明显感兴趣的占52.1%,而B班只占30.6%,说明A班学生对配送作业实务课学习有更大兴趣,而同时A班对配送作业实务课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也比B班少很多。

在课堂上,学生上课明确能听懂的A班占47.9%,而B班占26.5%;在课后A班有45.8%的学生明确表示收获大,B班只有22.4%。A班较B班好,差异显著。

实验结果表明,在职校配送作业实务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从而大大增加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学效果明显。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变成教学的主体,让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吸收知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还可以提升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课程教学的重要模式。

参考文献:

[1]钱晓菩,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教学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8(9).

[2]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9(7).

篇5:社区工作实务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社区居民委员会:指按照《居组法》规定,由全体社区居民或其他代表选举产生的具体承担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监督和运行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2、社区规划:是以社区作为基本单位的规划,是对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整体部署与设计。

3、社区党建:是以街道中国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和社区共产党组织为主体,由社区居委会等自治组织配合由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内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加的区域性党建工作。

4、社区治安:指公共机关和社区组织字社区范围内,运用各种手段,充分依靠社区单位、居民、打击和预防犯罪,维护社区治安保障社会稳定和群众性治安工作。

二、问答题

1、社区服务工作者应遵守怎样的准则?如何做好社区便民服务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

答:准则内容为“一、二、三、四、五、六”。

“一”是一个宋旨。即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二”是两条原则。即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原则和求真备实,取信于民原则;“三”是三标准。即勤于学习与思考,善于开拓与创新,善于吃苦奉献;“四”是四项要求。即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五”是五个清楚。即优抚对象清楚,下岗人员清楚,特困群众清楚,人员结构清楚,居民需求清楚;“六”是六个必访。即特困家庭必访,军烈家庭必访,邻里矛盾必访,新迁入户及暂住人员必访,“两劳”解释人员必访,“法轮功”练习者家庭必访。

便民利民服务:一是需求调查;二是议事协商委员会开会引入市场机制;三是志愿者服务;四是设立家政服务公司提供家政服务,包括清洁、洗涤熨烫、缝纫钟点服务等;五是引进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物业管理;六是文化服务;七是卫生服务;八是开办社区便民店。

再就业服务:①建立社区就业信息网络;②做好社区就业跟踪服务;③组织社区就业培训;④开展社区就业事务代理;⑤转变认识;⑥培训。

2、社区治保工作委员会的职责是什么?如何建立社区治安防范体系?

答:治保工作委员的职责是:①宣传教育社区成员遵纪守法,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②组织社区成员开展群防群治,治安巡逻,落实群众性防盗、防火、防破坏和防止其他自然灾害和“四防”安全防范措施;③切实了解,掌握社区治安状况和事情动态,及时报告、处理危害社会稳定的不安全因素和问题;④对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进行帮助、教育、监督和考察;⑤协助公安机关及时保护案发现场,积极提供破案线索;⑥及时向政府和公共机关反映群众对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⑦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安全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协助政

府和公安机关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扫黄打非”和“无毒社区”的创建工作。

如何建立社区治安防范体系:首先,按照一区一警(或二警)的模式建立民警责任区,设立社区警务室。其次,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开展工作:①成立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②组建一支认门栋犬居民小组长、党员、治安骨干、退休人员为主体的治安信息工作网络。③加强门岗制度建设,对进出社区的外来人员做好登记。④落实好禁毒工作,努力创建“无毒社区”。⑤做好社区消防工作。⑥做好两劳人员的帮教转化工作。⑦做好民事调解工作。⑧开展法律宣传工作。⑨条件的社区可以在公安部门的指导下安装现代的报警、求助系统,提高社区的安全防范水平,满足居民的安全需求。

3、社区党建有哪些内容?新时期社区党建存在哪些新问题?如何建立社区党组织?

答:社区党建内容,工作作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二是通过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保障和加强社区自治。①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网络体系;②正确处理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关系;③明确社区党组织的管理对象及权限;④建立社区党建工作的网络结构和活动载体;⑤加强对党员队伍的建设、抓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⑦履行社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处理与居委会关系,支持居委会依法自治。

新时期社区党建新问题:社区党建是以街道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和社区共产党组织为主体,由社区居委会等自治组织配合,由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内的基层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①部分地区社区党组织很不健全,出现了很多空白点;②社区党员数量急剧增加,缺乏应有的管理主体;③相当一部分社区党支部组织工作开展不正当,无法发挥应有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④原有的党建工作目标不明确、机制不治、手段单

一、党组织的战斗力下降,凝聚力不强,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反映迟缓。

如何建立社区党组织:①按照“一社区一支部”的原则,成立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②对社区党员分类登记造册;③按照社区党员人数的多少决定建立社区党总支或社区党支部;④选举党员代表;⑤选举产生社区党组织成员,成立社区党组织;⑥上报上级党组织批复;⑦划分党小组,确定党小组;⑧按有关规定挂牌,制作党组织印章,开始履行职责。

社区工作实务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社区医疗卫生:是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计生服务两个方面组成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主要是指满足居民群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以防疫、保健医疗、康复、咨询、教育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

2、社区文化教育:是社区文化、社区教育两个部分的综合,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的长期互动中形成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历史传统、行为规范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社会教育是为贯彻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宗旨,满足社区成员学习科学知识,提高技能、陶治性情、提高法律意识等多种需要,在社区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3、社区社会保障:社区社会保障是整体社区社会保障,指的是社区在政府的授权和指导之下利用社区力量开发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性的社区保障服务。

4、社区财政保证体系:指的是由政府、社会共同建立的保障社区工作的基本经费和社区建设的专项资金的财政体系。

二、问答题

1、社区文体教育工作者应遵守哪些职责?如何开展社区文体活动?

答:社区文体教育工作者职责:①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实施文体教育,工作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②积极利用现有设施,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③健全体育机构,开展全健身活动和比赛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全民健身水平。④利用各种形式,积极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开展时事政治教育、法律知识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文明市民教育、节假日青少年教育和失足青年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素质。

如何开展社区文体活动:一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大力进行社区文体设施建设;二是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年龄,不同的兴趣爱好,组建各类文体组织;三是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高雅的生活方式;四是开展各类竞赛活动,鼓励引导社区文体组织参加由街、区、市等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主办的社区文体竞赛活动。

2、社区环境工作者应遵守哪些职责?开展社区环境工作的意义何在?如何开展社区环境创新工作?

答:环境卫生工作者职责:①制定并组织实施环境卫生规划及计划;②认真宣传国家关于环境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③积极开展本社区内的环境卫生工作,防病防疫工作,及时报告灾情和疫情;④发动群众,采取积极措施;⑤动员居民,搞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保护花草、树木和绿地;⑥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反映本社区的卫生环境情况,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⑦组织居民群众争创文明卫生之家活动。

开展社区环境工作的意义:社区环境工作是社区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是社区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陶治居民的情操,改善社区的治理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开展社区环境创新工作:①必须做好社区环境的总体规划。②在社区居民代表广泛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实际和社区环境发展规划总体方案的要

求,确定环境创建的具体项目,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在社区环境创新的各个阶段上,发挥社区居民的作用,妥善解决有关问题,满足居民的各项合理的要求。

3、政府和社区是什么关系?如何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各类协管?

答:政府和社区的关系:《居组法》规定,居委会在政府及其派出机关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开展工作,同时也必须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开展工作,在社区建设中,各地对社区居民委员会与政府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地指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

如何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各类协管:①社区工作者应该根据法规和当地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明确自己在哪些工作上有义务协助政府部门进行协管,哪些工作是政府部门交由社区承担。②社区工作者应该在有责任协助政府部门工作的范围内,做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③对于一些反复性较强、管理难度较大的行政管理工作,社区工作者要发挥社区工作贴近居民的特点,做好居民工作,以减小居民对政府管理的不理解。④社区工作者也在协助政府部门工作的同时,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利,监督振幅部门极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社区工作实务作业3

简答题

1、什么是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如何实现与社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答: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基本含义是为了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充分开发利用社区已有的各种资源,开展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之间的互助合作,共同为建设良好的社区生活而贡献订量,实现共居一地,共享成果的社区工作目标。

争取社区单位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建立社区与社区单位之间利益互补、合作双赢的关系,达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其主要方法如下:①建立与社区单位之间的相互合作共生关系。②社区工作者要善于与社会单位的“居民”沟通。③社区工作者要善于开展社区治安、环境、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使社区利益和社区单位利益保持一致。④要善于变废为宝,发现并采取办法盘活社区单位的一些废弃资产。⑤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本着互利合作的精神,与社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

2、简述社区居委会居民公开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何进行社区居民公开?

答:社区居委会居民公开制度的主要内容:⑴政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⑵财务公开;⑶计划生育工作公开;⑷流动人口管理及各项收费的收支情况公开;⑸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公开;⑹社区居委会干部工作责任目标和工资待遇公开;⑺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对居民干部的评议情况公开;⑻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求助热线公开;⑼社区建设、征兵、农转非、下岗职工安置情况等重大事项公开;⑽居民群众对社区建设、居委会工作建议以及反馈情况公开;⑾其他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事项的公开。

进行社区居民公开:⑴合理确定居民公开的内容;⑵正确执行居民公开的程序,听取和收集居民的意见,明细的汇总情况,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审核通过、张

榜公布、接受群众的咨询和监督;⑶确定合适的公开时间和方式:根据各项内容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公开时间,主要形式是公开栏公布;⑷加强对居民公开的管理;⑸定期进行检查。

3、什么是社区民主选举?社区民主选举要经过哪些必要的工作程序?

答:社区民主选举就是按照法律规定,由具备选举资格的社区居民,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前提下,按照一人一票秘密、无记名、差额等原则,选举社区自治组织成员的一种政治行为。

社区民主选举是一项操作性很强工作,并有严格的法律程序,根据各地实践的总结,一般来说,需要经过以下必要的工作程序:①成立社区选举委员会并发布公告晓谕全体社区成员;②部署选举工作;③宣传发动;④选民登记;⑤提名确定候选人;⑥宣传介绍正式候选人;⑦现场投票选举;⑧验收总结。社区工作实务作业4

简答题

1、社区妇女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做好社区计生服务工作?

答:社区妇女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妇女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坚决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教育社区成员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自觉实行计划生育。②认真落实计生工作各项任务,实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目标,协助计划生育专职工作人员做好社区内单位、居民、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和协调工作。③积极开展“五好家庭”活动,倡导夫妻和睦、尊婆爱媳、尊老爱幼、赡养老人的社会风尚。④教育子女、遵纪守法、勤俭持家、婚事新办、搞好邻里团结、互相帮助,促进辖区文明建设,关心大龄青年的婚事。⑤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妇女儿童的意见和情况并提出建议和要求。

做好社区计生服务工作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是做好社区内已婚育龄妇女的登记工作。②切实做好已婚育龄妇女的各项计生措施的落实工作。③做好相关的计生宣传工作。④配合上级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在社区内开展潜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广泛宣传新的婚育观点。⑤做好婴幼儿的保健工作。

2、社区民主决策包括哪些方面?如何进行民主评议?

答:社区民主决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讨论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发展、计划等三步及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②讨论决定财务情况和社区对居委会成员的补贴。③制订、修复居民公约和相关制度。④改变或撤消居委会不适当的决定。

进行民主评议:①居民群众和居民代表对社区居民群干的民主测评;②在部分地区实行的由居民自治组织和居民代表评论政府工作人员,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

3、社区青教委员的职责有哪些?如何协助进行社区青少年教育?

答:社区青教委员的职责:①指导团组织加强对团员和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团员、青年学习理论,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②指导团组织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团委和社区团委和社区党支部关于共青团工作的决议和要求,充分发挥其助手作用。③发动团员、青年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为社区物质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篇6:社会工作实务实践作业模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或者其他考察范围内的全部劳动能力总和称为()A.劳动力 B.劳动力资源 C.劳动力资源质量 D.劳动力资源数量

2.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规划、管理与调节称为()A.劳动力市场运行 B.劳动力市场建立 C.劳动力市场调控

D.劳动力市场发育

3.劳动力交换的总和称为()A.劳动力资源 B.劳动力市场 C.劳动力运行

D.劳动力买卖 4.以非全日制、临时性、阶段性和弹性工作时间为就业形式是()A.非正规就业 B.长期就业 C.正规就业

D.短期就业

5.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建立的“三条保障线”制度是指()A.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B.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C.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D.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 6.城市中的现代工业部门与农村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格局称为()A.制度经济 B.劳动经济 C.二元经济

D.商品经济

7.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不同企业的同类型岗位人员制定的统一用人数量标准称为(A.定员标准 B.定员原则 C.定员范围

D.定员定额

第 1 页)4

8.劳动者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合理组织劳动的基础上,完成某项工作消耗劳动量的标准称为()A.工时定额 B.产量定额 C.劳动定额

D.定员定额

9.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劳动专业化称为()A.劳动协作 B.劳动组织 C.劳动制度

D.劳动分工

10.用平均工资作基准来反映员工工资的高低是()A.工资水平B.工资价位指导 C.工资预警

D.工资指导线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工资支付的内容是()A.工资支付水平B.工资支付时间 C.工资支付形式

D.工资支付地点

12.为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计量劳动者劳动消耗和计算劳动报酬而建立的准则和办法称为(A.工资理论 B.工资指导线 C.工资管理

D.工资制度

13.劳动合同的基本类型是()A.聘用合同 B.借调合同 C.录用合同

D.解聘合同 14.在我国,集体合同的期限为()A.1—2年 B.1—3年 C.1—4年

D.1—5年

15.《劳动法》规定,当劳动合同主体的自然人死亡、法人破产等情况发生时,劳动合同可以(A.变更 B.解除 C.终止

D.续订

16.1951年,我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部有关社会保险的法规是()A.《劳动保险条例》 B.《公共医疗预防实施办法》 C.《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D.《失业保险条例》

17.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标志,其颁布国家是()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18.投保人从劳动生涯开始就为自己的医疗、失业和养老逐月存储一定数量资金的社会保

第 2 页))

障制度模式是()A.部分积累制 B.现收现付制 C.完全积累制

D.雇员承担制

19.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管理和使用方面的规定称为()A.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 B.社会保障基金调配制度 C.社会保障基金运用制度

D.社会保障基金征集制度

20.按养老金支出额占当年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如数提取养老保险金的模式是()A.完全积累制 B.部分积累制 C.企业积累制

D.现收现付制

2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首要环节是社会保险基金的()A.征收管理 B.支付管理 C.营运管理

D.监督管理

22.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A.6个月 B.12个月 C.24个月

D.36个月

2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是()A.患职业病 B.醉酒导致死亡

C.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 D.在工作场所突发疾病死亡

24.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女职工正常产假为()A.56天 B.84天 C.90天

D.120天

25.通过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称为()A.社区保险 B.社区配置 C.社区交流

D.社区服务

2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核心是()A.社会福利 B.社会保险 C.社会优抚

D.社会救助

2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是()A.财政拨款 B.个人捐赠 C.企业捐赠

D.社会捐赠

28.从狭义范畴上理解,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受助群体包括()

第 3 页)4

A.老年人、孤儿和公务员 C.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员

B.孤儿、残疾人和军人 D.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

29.按照有关规定,参保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A.1% C.5%

30.社区服务的出发点是满足()A.政府的需要 C.社会的需要

B.社区居民的需要 D.组织的需要 B.3% D.8%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通常情况下,制定劳动定额的依据包括()A.产品依据 C.管理依据 E.心理和生理依据

32.目前,我国工资构成项目包括()A.基本工资 C.津贴 E.奖金

33.一般而言,集体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A.劳动保护性条款 C.劳动标准性条款 E.劳动关系运行规则条款

34.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涉及的内容有()A.司法管理 C.业务管理 E.监督管理

35.目前,我国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原则包括()A.自愿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补充养老保险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原则 D.适当高于基本养老保险金原则 E.补充养老保险水平适中原则

第 4 页

B.行政管理 D.专项管理

B.上级主管部门管理性条款 D.目标性条款 B.浮动工资 D.补贴 B.技术依据 D.经济依据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36.劳动组织 37.工资管理 38.劳动合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9.劳动力市场发育与调控的目标是什么?

40.按照责任承担主体不同,应将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划分为哪几类? 41.简要回答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

42.简要回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43.(本题9分)试论述造成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44.(本题10分)试论述社会福利的特征。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2分)45.某企业因管理不善和资金缺乏,导致生产经营严重困难,2003年4月4日,企业决定裁员。2003年4月10日该企业将裁员方案及原因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劳动行政部门未表示意见。该企业认为劳动行政部门没有意见就是不反对,于当年4月28日开始裁员。企业首先裁掉50周岁以上职工和因患职业病及工伤已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随后裁掉正在患病不能胜任工作的职工,最后裁掉了部分其他职工。企业职工陈某被裁员失业后,一直未找到新的工作。陈某原所在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了失业保险金6年,现在靠领取失业保险金生活。陈某在失业的第7个月时,因与人斗殴而伤人,被判刑收监执行一年,目前已获释仍未工作。问:(1)该企业裁员行为是否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请说明理由。(8分)(2)请说明陈某应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及其依据。(4分)4

篇7:监狱分监区工作实务 第五章作业

1、罪犯张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在浙江省某监狱服刑。2011年10月罪犯张某的妻子(居住地在江苏南京)因遇车祸病危,家属需要张某本人回去处理,提供了南京某省级医院出具的病危证明。此时,张犯的余刑还有10年6个月。依据上述情况,该分监区领导立即布置管教员填写《罪犯特许离监审批表》,逐级报监区、狱政部门及监狱领导审批。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① 罪犯张某是否符合特许离监的条件?为什么?

② 分监区报批特许离监的做法是否符合程序?为什么?

2、罪犯王某投入改造以来表现一直不错,多次受到减刑奖励。在临近出狱不满一年时,王某觉得不可能再减刑,便放松改造,劳动消极,而且时常发生违反监规纪律的行为,一些民警认为对行将刑满的罪犯没有有效地制约手段,显得有些无奈。

如果你是该罪犯的分管民警,你如何对该犯开展个别教育?请按照教育主题、个案分析、谈话要点、工作措施的要求,撰写一份个别谈话工作方案。

3、本章案例研究第6、9、10题中任选一题。

要求:题目不写,注明题

1、题

2、题3;

独立思考完成,字迹清楚;

注明学号,姓名;

作业统一做在纸上;

篇8:社会工作实务实践作业模版

关键词:工作过程,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

一、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校内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一对多的实训指导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实践证明,师徒制的模式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国际贸易业务环节多,周期长,单据复杂,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必须是个案式的指导,每个学生碰得的问题都不一样。要想实训效果好,必须采用“师傅带徒弟”模式。而我们的仿真综合模拟实训课是一个老师对几十个学生,老师既要指导实训又要维持实训纪律。在这种传统的一对多的实训指导模式下,教师显然不能很好的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有的学生问题比较多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指导好。在有限的实训时间内,教师不能给每个学生都具体的指导,从而影响实训指导的效果。

(2)外贸跟单过程复杂,很难在实训软件中体现

实训软件主要是熟悉具体的外贸过程,没有具体的产品跟单过程,学生对外贸业务中的产品质量指标、成本、价格与工期核算等重要环节缺乏认识和实践,学生到了真正的外贸工作岗位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外贸工作的实际需要。

(3)缺乏高素质的实训教师队伍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对师资有特别的要求。国际贸易仿真综合模拟实训教学要将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紧密结合,实训教师应既懂教学方法,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又具有丰富的国际贸易实际经验,进行具体的外贸操作指导。从整个的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具体步骤到对学生实训表现的测评,都十分依赖专业老师。这要求老师不仅要对书本理论知识熟透,更加需要有企业实践工作的经验。

2. 校外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外贸业务中

企业对外贸易是以业务员(接受订单)为中心组合成若干业务小组开展的,由于客户资料保密等因素,学生难以参与到业务中,坐冷板凳现象严重。

(2)校企合作关系单一,缺乏长期稳定性

合作关系主要依赖已毕业学生、教师朋友等关系建立,具有短期性,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管理机制;

(3)学生岗位训练缺乏同质性

大多数企业的一次性接纳量有限(一般不超过4人),不同企业岗位很不均衡,学生岗位训练的同质性不够。

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方案的指导原则

要使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其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学校要彻底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与他们以往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尽力改变学生厌学的状况,提升学生发展潜力。

1.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

课程设置的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彻底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方式,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按照外贸业务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确定课程设置。

2.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按照外贸业务实际流程来设计课程,突出业务流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按照外贸实际工作需要来选择知识,关注学生外贸业务技能的提高,而不是不是关注知识记忆的习惯。

3. 以工作实践为起点

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使学生尽早地融入外贸实践,顺利完成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方案

1. 选择应用性教材,构建分层次的国际贸易专业训练内容体系

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内容贴近实际,案例丰富,外贸单据详尽的教材。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掌握外贸业务流程和业务技能。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方面,应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训与实践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的一个子系统来研究,使其具有系统性,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针对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需要,设置一系列实践课程,进行不断线教学,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训练。具体的实训设计如下表所示:

2. 建立长效、创新的外贸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训运作机制探索

通过挖掘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实训机制的互利基石,建立可以双赢或多赢机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前期试点在校内特定的区域内,以外贸业务工作室或企业对外贸易部的形式引进企业局部,建立以专兼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外贸易业务工作组,进行以企业产品为平台,对外贸易业务流程为主线的运作,建立相应的管理与运行机制。统一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工学结合训练,实现校企不同的发展目标。

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专、兼职优秀国际贸易人才;鼓励教师进修或脱产学习,补充实践知识的不足;紧密联系企业,选送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任职,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外贸企业的工作实际,强化其国际贸易的实战能力;强化国际贸易教师的终身学习思想,把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职业外贸经理来校任课或举办讲座,或者对教师进行培训等,这样既可以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还可以对在校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4. 开展“三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基于岗位能力改革实践课程体系,开展“三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即“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经营合一”的校企合一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研发中心。

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无法准确地反映实践教学的真实效果,因此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1. 标准

学生实习成绩由原来的结果考核改为过程考核,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

2. 原则

命题原则要符合专业实训目的和行业能力要求,以一个具体项目为载体,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的考核,团队协作的考核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

3. 题型

命题题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基础知识测试,案例分析,实务操作题,项目设计等。

参考文献

[1]吴建功.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8(6).

[2]马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创新探析[J].当代经济.2009(19).

上一篇:现代交往礼仪有哪些下一篇:舆论之于司法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