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先进个人

2024-04-07

学生资助先进个人(共8篇)

篇1:学生资助先进个人

学校学生资助先进个人材料

张杨同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关爱学生、心系学生、团结同志,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任校长前,张杨同志一直负责学校学生的资助工作,任校长至今,张杨同志分管学生的资助工作。工作中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面对这项工作,可以说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同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一、热爱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认真落实资助政策 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张杨同志经常深入深入班级,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同时对受助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检查和督办。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学生了解了国家的资助政策;深入的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家长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能上好学,获得了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有的家长对张杨同志说:“是你们用辛勤的劳动播撒了阳光和雨露,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政策的温暖和滋润,你们做的是善事,是好事!”

二、身先士卒,怀着“三心”搞资助

学生资助工作说到底,就是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做爱心工作。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张杨同志总是要求大家要饱含三种心情来工作:一是要怀着对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感激之心;二是要怀着对学生和家长经济困难的同情之心;三是要怀着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诚挚、热爱之心。因此,张杨同志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出来的热心、爱心、耐心不仅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也让同事深受鼓励。

三、多措并举,集八方力量资助贫困学生

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张杨同志认真落实上级的资助政策,确保每一分钱都真正汇到贫困学生家长的手中,还督促学生家长一定要将资助款用到贫困学生身上。不仅如此,他还多方面联系爱心企业、成功人士来资助贫困学生,在他的动员下,在成都经商的毛海涛每年拿出一万元资助1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至今已资助了六年。为了让遇到大灾大病的学生能上得起学,他从多方面筹集资金成立了石湍小学贫困学生资助基金,目前已资助了残疾儿童陈白隆和做了子宫肌瘤手术的学生杨慧。他目前正在跟乐至县一九公益协会积极联系,争取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来资助贫困学生。

篇2:学生资助先进个人

我是。。。学习中努力刻苦,对工作的热爱与负责,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去年的一年里,认真完成工作中的各项任务,默默地奉献自己。

在思想政治上,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响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的号召,在大一的时候,我就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时间的同时,我还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定期地做好思想汇报。古人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补成。”我正是这样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在学习上,积极要求上进,锐意进取永不自满,从未放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巩固已学的知识,做到温固而知新。因为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融入这个社会,适应这个社会。在课余时间,重点学习了英语,来弥补以前因幼稚所落下的知识,争取在英语方面有个好成绩。我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的成绩对一些人来说已经很好的了,可是这距离我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上学年综合测评中排名第二。在课余时间,重点学习了英语,来弥补以前因幼稚所落下的知识,争取在英语方面有个好成绩。积极要求上进,锐意进取永不自满,从未放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巩固已学的知识,做到温固而知新。

在勤工助学工作方面,勤工助学工作都是有经济补偿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多在校大学生的目的亦是通过勤工助学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改善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条件,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还有学到很多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现在社会需要不仅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亦需要与之相关的综合知识,勤工助学正好提供了解社会,丰富知识的良好时机.每一件勤工助学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需要不屈不挠的精神。

其次我每每想起勤工助学与我的成长我总是感触颇多。时间更加充分证明了经验是多么的重要,在这期间我感觉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因为有了勤工助学工作的经历让我更快的脱离稚嫩,真正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在工作中我真切的感受到细心,耐心,责任心是多么的重要,就是因为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才能体现出责任心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责任心是干好每一件小事的前提,责任心就是成功的前提,同样的在工作中耐心是必须要有的。我每天所面对的工作基本上都是相同的,而相同的工作总让人产生懈怠的心理,所以就是因为是相同的工作所以在工作中耐心才是尤为的重要,有了耐心我们不仅能干好勤工助学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一些繁琐重复的事情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样的,在勤工助学里认真的工作让我渐渐认识到细心是责任心和耐心的核心,因为在工作中我们一般都是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没有细心就干不好一件事情,更别说长期的工作了。我真的很感谢勤工助学,是她让我真切的认识到耐心、细心、责任心的重要性。在勤工助学的这两个月中我每时每刻都在用心做事,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把老师分配的工作做好,我才能真正的帮到老师,同时在个人能力上我才能更快的成长,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只有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才能真正的实现我人生的价值。我每天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熟练的技巧来投入到工作中,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对得起老师辛勤的培育,家长更高的期待,国家对新一代人更高的要求。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汲取前面总结的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坚持不缺勤、不早退、不敷衍的工作责任心。不管对现在对未来,我都有信心做到最好。在此特向领导申请“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称号,望学院领导批准!

篇3:学生资助先进个人

近些年来本科教育扩招数目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西部地区的高等院校里, 由于西部经济相对于其他地区落后。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的存在, 特别是在资助工作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 学院层面的相关管理资助的辅导员老师和资助中心会在实际操作资助时有意无意的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对本来心理相对脆弱的贫困生来说就很容易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伤害。

近些年出现一些典型的案例, 福州某高校学生晓月 (化名) 说, 大一时, 他们专业两个班的贫困生和特困生名单都由辅导员定, 结果令很多同学颇有微词。今年, 辅导员让申请者上台陈述自己的家庭状况, 由全专业的同学投票, 以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其中一名女生家里情况确实困难, 可她票数不够, 落选了, “竞选”结束后回到宿舍就哭了。这种当着众人的面解开自己家庭和自己伤疤的行为, 无疑会给贫困生脆弱的心理造成挫败感, 使得他们作为普通大学生被贫困标签化。这样“竞选贫二代”侵犯了作为弱势群体的贫困生的隐私权, 大大的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二、高校贫困生隐私权与相关知情权的冲突

隐私权与知情权往往是相冲突的, 在如何协调好两个权利前, 势必要清楚隐私权的和知情权的概念界定。

(一) 学界对隐私权的界定

美国对隐私权的发展研究已经经历了上百年历史, 对于隐私权有着成熟明确的界定。我国对虽然在立法上未明确规定隐私权, 但是在学术界研究也有数年之久, 对于探究隐私权概念日趋成熟, 现阶段对于隐私概念众说纷纭, 其中有法学家张新宝以及法学家王利明教授对隐私权概念进行的界定, 笔者赞同王立明教授更为全面的观点, 王利明教授认为:“隐私, 亦称为私隐或者私生活, 是指人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 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信息, 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和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1]

作为自然人是享有隐私权的, 同时作为在高校的特殊主体的贫困生自然也享有隐私权。贫困生的隐私权具体来讲包括贫困生应得到不被外界干扰的个人生活宁静以及本人个人相关信息。例如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相关信息不受他人非法侵犯的人格权利。

(二) 学术界对知情权的界定

知情权在当今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此权利是1945年一位美国记者肯特·库柏在一次演讲中提出来的。虽然我国学术界仍存在一些争议, 但是从我国现在民法学的角度来分析, 知情权可以称为知悉权或者了解权, 主要是指作为民法上的民事主体有权知道自己所应该知道的事实, 国家应保证公民在最大限度内获取信息的权利。知情权包括三个内容:知政权、社会知情权以及个人信息知情权。那么在我国高校资助主体工作中所涉及到的知情权是指与高校贫困主体管理、认定以及直接提供资助资源主体有着直接关系的主体个人信息知情权, 例如高校的资助中心、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等主体, 作为资助主体他们有权知悉与资助对象相关个人以及家庭信息, 当然只能在有限合理的范围内知情与资助事宜相关的信息, 不得随意的扩大知悉信息的范围。

(三) 平衡协调隐私权与相关知情权的冲突

在高校从事资助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贫困生的隐私权与资助主体的知情权的冲突问题, 在平衡协调这两种权利时不会出现一方绝对权, 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协调两种权利行使的范围。根据权利协调原则, 有必要对这两种权利采取相关范围的限制措施, 达到最大限度减少隐私权的侵权行为和最低限度的基本知情权。在实际运用权利协调原则的同时还要遵循另外两个原则, 人格尊严原则和公共利益原则。在资助运行操作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到相关个人隐私问题, 但是必须要在不伤害人格尊严的限度之内。在公共利益面前, 像个人利益的隐私权在面对公共利益时, 此权利是会做出边界妥协, 需要让渡出来, 但是也并非是绝对的让渡, 是在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权利之间相互协调, 最后达到一种平衡共存原则。比如贫困生的个人信息里应该严格的限制在家庭经济状况, 而对于家庭成员相关病史以及父母婚姻状况就不应该涉及, 这也是为了保护贫困生的人格尊严。除了在资助主体之间调整知情权的内容和范围, 更重要的是在资助工作认定后的公示阶段, 对公众知情权应该知道的范围和时间应该有严格、客观、量化的标准, 做到不公布细节和缩小内容范围, 比如只是在年级或班级里, 只公示姓名和班级等, 不要让公示扩大化造成贫困生心理的压抑。

三、资助工作中贫困生隐私权侵犯表现及危害

资助工作中的侵权主体主要有三类, 高校、资助人以及新闻媒体, 三类主体发生的对贫困生隐私权的侵犯主观上有一定的区别, 1.高校主要还是对隐私权保密意识不强以及工作细节上对隐私权不重视造成的, 2.资助人往往是一些企业或者名人, 在资助宣传中曝光贫困生的贫困程度达到自身的商业名人效益目的。3.新闻媒体的新闻人在撰写新闻稿时得不严谨和为了某种新闻目的泄露贫困生个人隐私。

(一) 资助过程中侵犯隐私权具体表现

1. 高校资助中侵权行为

高校的资助工作非常重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看起来很合理, 但那只是在程序上合理, 其实在实体上会造成滥用“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造成对隐私权肆无忌惮的损坏。特别是在认定和公示两个阶段。学院认定小组往往会制定详细的贫困生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表, 并且对贫困生的日常消费进行认定, 比如, 有无电脑笔记本、较高端智能手机等。在认定贫困生的时候常常需要贫困生详细自述自己的家庭贫困情况, 通过计分判定谁是特殊困难学生和一般贫困学生。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防止贫困生为了获得资助资金出现道德缺失问题, 在具体实际操作过程中, 常会把学生个人信息中的家庭住址、家庭贫困情况、姓名、所在学院以及学号等属于个人隐私的细节公示出来, 使不特定主体的监督, 在实施这一系“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时候已经侵犯受助者的隐私权。资助管理中心的负责贫困生档案的工作人员也会出现对档案管理不善的安全隐患情况。

2. 社会资助主体侵权行为

社会上的企业和名人通过各种渠道来宣传自我形象, 其中就包括对社会需要资助的贫困大学生。企业和名人在资助过程比其高效来讲高调很多, 因为其本质目的是不同的, 所以往往会在一些媒体的关注高调宣传自己资助的受助对象, 通过让受助人当着众人哭泣阐述自己的家庭和个人的悲惨经历, 再一次揭开受助人内心深处不愿意公开的伤疤。

3. 新闻媒体侵权行为

新闻媒体时常贫困宣传当中在未征得贫困生本人以及贫困生家庭家长的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披露贫困生家庭不愿意公开的事件, 虽然筹得善款, 但是这样以隐私权被侵犯所付出的代价失衡的。

(二) 侵犯贫困生隐私权的危害

上述的资助工作中的侵犯贫困生隐私权的行为, 往往会在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造成不小的困惑, 特别是贫困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会发现贫困生有隐蔽性心理健康症状, 导致贫困生在学习生活中自闭、孤独、不合群、不自信等心理障碍问题, 而往往这样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会导致更多学生工作中关于学生安全的问题。所以在高校资助工作中也需要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做好每一个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指导, 并对这些贫困生创建心理档案, 避免后期危害后果。

四、关于高校贫困生隐私权多层次保护措施建议

隐私权及高校贫困生隐私权的保护在当今社会生活里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必须通过多层次的制度保护措施才能有效的防范其侵权行为的发生与救济。

(一) 隐私权的立法制度的完善

我国现在法律中对于隐私权的保护主要是散落在相关的司法解释中, 在国外一些国家都是通过在宪法中明确确立隐私权的问题。而我国现在的隐私权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化的内容, 属于学理上的间接保护原则, 这样的保护很难达到对隐私权的有效保护救济。所以首先立法机构应该把隐私权的保护制定到宪法里, 通过在母法中确立的规范, 再通过现有的民法通则等其他法律来具体规范隐私权, 在中国教育法中具体规范高校学生隐私权的规定, 根据层层法律法规的制定达到隐私权保护的体系化, 使得高校学生隐私权得到程序法和实体法的保护救济。隐私权越来越受到重视, 所以必须通过法律制度保证权利的实施和救济。

(二) 高校加强内部救济权利机构

高校资助工作中对贫困生隐私权的侵犯往往不是有意而为之的, 由于在校外的诉讼制度的各方面成本较高, 贫困生难以支付高昂的诉讼费用。所以有必要在校内建立一个隐私权侵权的申诉机构, 赋予该机构调解校内侵权纠纷事件, 贫困生在受到相应权利被侵犯时可以通过这样的非诉申诉机构来化解所产生的法律问题, 救济主体通过低成本和有效的途径在学校内部解决侵权事件。

(三) 高校资助管理中心提高隐私权意识

在高校资助过程中应对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相应的隐私权保护培训讲座以及分发如何保护与救济学生隐私权操作手册, 使得其明白如何保护贫困生隐私权, 哪些行为是侵犯了其隐私权, 在出现了有造成隐私权泄露后如何应急处理。通过聘请相关隐私权方面的法律人来讲解规范资助工作中应规范的行为, 提高资助工作者的法律意识, 使得其正当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当然在资助工作中改革相应的管理体制, 在对贫困生认定、公示以及监督的过程中, 把透明化工作公开的范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防止贫困生的个人信息被居心叵测者滥用带来不良影响。强加对贫困生电子档案数据库的管理, 做到对文件加密的方式保管贫困生的档案资料。如出现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 应有相应的应急预案来救济,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个人信息大量外泄。

(四) 适当采取“隐形”资助方式

在上述中, 笔者阐述了相关的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冲突问题, 隐私权也会在面对公众利益时做出让渡的行为, 比如在资助贫困生前查看相应贫困生的个人信息资料, 甚至到贫困生住所地的民政局或家里查看贫困生实际情况, 并为贫困生提供资助且公示。但是从哲学观点来分析, 凡事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非常事件需要非常手段, 在高校中有些贫困生本来就很贫困但是碍于自己的自尊心等原因, 不愿申请贫困生资助, 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对这类贫困生采取不公示的方式进行资助, 虽然公示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 但是资助的精神宗旨就是资助到需要被资助的贫困大学生, 使他们能够顺利学习毕业, 而不能刻板为了公平公正而让这些应该受到资助的学生未受到资助。所以笔者认为在特殊情况下高效资助中心可以适当采取“隐形”资助的方式来确保贫困生顺利就学。

五、结语

资助工作关乎每一位贫困学生, 资助工作中隐私权的保护更是关乎每一位贫困生应有的人格尊严权利, 资助工作只有不断进取完善才能发挥真正的社会效果。

摘要: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已经持续多年, 近些年来通过媒体的曝光, 越来越多的发现在高校的资助工作存在着有意或无意的侵犯资助对象隐私权的问题, 使得贫困生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受资助的贫困生隐私权往往与高校的资助管理权、知情权等相关权利发生冲突, 本文将阐述现实案例分析, 通过法理层面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建议。

关键词:贫困生,隐私权,知情权

参考文献

篇4:学生资助先进个人

【关键词】学生资助;贫困生心理情况;心理资助;高职院校

一位优秀大学生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高校通过高等知识教学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而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投资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常的心理精神状况,不自恋也不自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做好这两种投资才可以将贫困生培养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青年。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从而讨论如何开展精神资助,以及精神资助的最终效果等。

1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现状

1.1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生活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学生经济方面的帮助和奖励主要是助学金和奖学金两大类,而在这两大类中又会出现国家帮助和社会帮助等不同经济来源的资助和奖励,这就决定了基本每个申请助学金的学生可以拿到一笔助学金来完成学习或者减轻生活压力;另外一些学生成绩较好的贫困生还可以得到数额不菲的奖学金,如果贫困生对于这两种金额都可以得到,那么他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就得到了保障。除此以外,学校还设有勤工俭学岗位更可以帮助贫困生获得经济来源,缓解生活学习压力。因此,总体来看只要在高职院校中,确定某位同学是贫困生,那么这位同学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是有足够的保障的。

1.2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精神状态

大多数贫困生会因为不好的家境状况、落伍的衣着打扮、不太好的外貌等各种不确定因素,产生各种各样的低落自卑情绪。具体有以下几种:

1.2.1 较强的“低人一等”的自卑心

大多数贫困生会因为长期“被资助”的生活状态,产生强烈的自尊心,认为自己接受资助的做法是“被侮辱”、会过分在意被资助的方式和周围人对自己被资助情况的看法,这种心理存在的时间越长,就会越关注周围人的想法,时常觉得周围人的经济状况都比自己好,认为自己不论哪方面都比别人差等,长期下来,贫困生就会生出强烈的自备情绪。

1.2.2 “等、靠、要”消极思想根深蒂固

大部分贫困生的资助是通过申请或者大众传媒的传播等方式得到的,这种方式会助长学生“等、靠、要”的消极情绪,让贫困生以为只要自己学习好,经济水平不够,就可以请求帮助,等待资助,从而失去自食其力,奋发拼搏的积极情绪。

1.2.3 与人交往能力较差

贫困生在交往过程中会过分留意同类学生的经济状况、衣着打扮等财富方面的情况,相比之下又会感觉自己的衣着等经济方面不适合与同学一起玩耍、学习等,并且会时常担心人际交往中的经济花销,不能“放松”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真诚的、完全地沉浸在友谊之中。除此之外,在人际交往中因担心得不到朋友的喜爱,往往会做出一些不对等的行为,让自己处于友谊的被动方,但是这样的友谊是畸形的、不对等的,很难让贫困生感受到友谊的美好感觉,并且这样的友谊一旦破碎对贫困生造成的精神伤害是相当严重的,甚至会妨碍贫困生与他人的正常交往。

1.2.4 抑郁、焦虑、敏感、冷漠等负面情绪较多

大多数贫困生因为自卑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嗜睡、对社交行为不感兴趣等消极感情。社会生活压力逐渐增加,贫困生会更加担忧自己未来的生活、工作、学习,情绪变得焦躁易怒。贫困生会因为担忧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担心自己的衣着打扮和言行不恰当,担心自己得不到他人的喜爱或者同情,从而在精神上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脆弱,不利于长久的社交发展。部分贫困生还会因为交往困难,导致对外界事物热情和关心程度不高,只愿意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只关注自己的生活状况,对他人的一切行为漠不关心,变得自私自利、冷漠无情。

2 贫困生精神现状的产生原因

2.1 错误的价值观

贫困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种意想不到的因素,对发生的事情产生不同的观察角度,形成不一样的想法。或者贫困生由于自身被资助的特殊经历,产生了任何事情靠帮助的错误心理,甚至部分贫困生精神不正常,認为世界都欠自己东西,觉得自己就应该被同情、被帮助,贫困生逐渐形成了错误消极的价值观,影响着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2.2 家庭教育

部分贫困家庭中,家长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给贫困生的价值观形成带来错误的导向作用。甚至部分家长直接给孩子错误的精神教育,使贫困生逐渐变得贪婪、自私、痛恨社会和国家等,这些错误的情绪会给贫困生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

2.3 社会教育

中国社会的大环境是有爱的,社会群众之间会利用互帮互助的方式,促进共同进步。难免就会给贫困生带来错误的精神暗示,让他们以为依靠社会的帮助,就可以衣食无忧,从而对生活失去斗志。除此之外,其他社会成员从小便会被要求,做人应当礼让他人,对于一些家庭状况不好的学生更要给予他人润物细无声的帮助,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样的社会氛围会让部分贫困生变得自大,失去原有的正确定位,或者会变得过于自卑,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和存在意义。

2.4 学校教育

学校为了解决贫困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往往会利用国家补助资金和社会的捐献资金,为贫困生提供经济帮助。但是在帮助的过程中,往往会要求学生提供家庭经济状况证明材料,学校根据材料内容做出评比,选出最需要帮助和其余需要帮助的贫困生种类。这样贫困生的家庭状况会被其他同学知晓,贫困生不得不接受其他同学的同情和注视,给他们的精神带来极大的压力,甚至部分品德较差的学生会乱拿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和衣着打扮开玩笑,让贫困生更加自卑,以及产生对学校、社会、和其他同学的仇视心理。

2.5 对比差距带来的心理落差

贫困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不自觉得将自己的物品、家庭环境、衣物等和其他人做比较,比较之后,认为自己各方面能力不如其他人,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部分贫困生为了摆脱他人对自己的同情等异常情绪,会选择撒谎、盗窃等错误行为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当尝试过撒谎、盗窃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好处之后,就会迷恋上这种感觉,最终形成有缺陷的性格。

3 对贫困生给予精神资助的方法

3.1 勤工俭学

学校可以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贫困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岗位得到经济帮助,而勤工助学岗位又可以帮助贫困生提高工作能力和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其实现个人价值。除此之外,勤工俭学岗位的带队老师可以对学生给予精神帮助和引导,纠正其不好的心理活动,帮助贫困生提高道德素质,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3.2 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健康课堂、心理健康活动中心、辅导员关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利用这些方式,鼓励贫困生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高贫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避免贫困生出现妄自菲薄的错误思想。除了提供这样的心理辅导和教育以外,学校和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转变思想,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现在的家庭状况,教育他们通过努力学习等方式得到更好的未来生活途径,摆脱落后的生活状态。教育贫困生利用学生充实自己的人生,提高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成长经历对其他贫困生带来激励作用,从而提高众多贫困生的自信心。

3.3 发挥学校组织和社团作用

学校组织和社团是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平台。学校可以组织社团活动,拉近贫困生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使他们融入集体活动中,消除心理的焦虑和敏感情绪,给他们带来良好的精神体验,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并且学校社团和其他组织可以利用一些贴近贫困生生活的活动,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例如,可以提倡节俭生活,反对铺张浪费。除此之外,社团可以提供免费的交往活动,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

3.4 改变贫困学生资助评选方式

传统的贫困生评选是通过学生老师评比方式,来确定贫困生人数和等级,传统方式会让贫困生的自尊心受损,并产生不正确的消极思想。学校可以将贫困生的学习成绩和受资助资金相结合的方式,鼓励贫困生提高学习能力,在努力学习之后得到的资助后让贫困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情緒,并且相信努力才会有回报,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

4 结语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重视对贫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其成长最终不辜负全社会的物质资助和道德资助,让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让贫困生可以为家乡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并且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经济资助氛围,鼓励贫困生通过自强自立等方式,成为社会的杰出榜样。

参考文献

[1]黄宦霖.节约型社会视阈下高职院校受资助贫困生“以资促俭”机制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2014(09).

[2]万洪莲.高职院校贫困生精神资助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作者单位

篇5:学生资助先进个人

(2012年)

薛春旺韩城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韩胜斌澄城县王庄中学资助中心主任

李学军

索秀菊

田国宁

田志平

刘振锋

张瑛

茹永亮

张伟峰

权兴娥

唐硕

贠小红

贺永智

党军利

刘瑜

赵学斌

肖成斌

唐峰

宋卫平

雷西峰

宋玉茜

蒙惠军

王向劼

篇6:资助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推荐材料

2010年01月07日 12:43:00 来源:麻城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湖北省麻城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唐常齐同志,自资助中心成立以来,一直负责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面对这项工作,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与家长的好评,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热爱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认真落实资助政策,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赞扬。麻城是国家确定的贫困县市,总人口120多万人,在校学生近20 万人。麻城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自成立以来,肩负着义教资助、普高资助、中职资助、生源地贷款及其他的社会资助等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十分繁重。每年上级下达学生资助任务后,唐常齐同志总是首先带领中心的同志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深刻领会政策精神,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起草和印制宣传资料发送到各乡镇、办事处及有关学校,并积极联系新闻媒体,在麻城电视台播放,广泛宣传学生资助的有关政策、条件、办理程序,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唐常齐同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学校,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同时对受助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检查和督办。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学生了解了国家的资助政策;深入的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学生家长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能继续上学,获得了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有的家长对唐常齐同志说:“是你们用辛勤的劳动播撒了阳光和雨露,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政策的温暖和滋润,你们做的是善事,是好事!”

二、身先士卒,克难奋进,怀着“三心”搞资助,深受同事的尊敬。

学生资助工作说到底,就是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做爱心工作。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唐常齐总是要求大家要饱含三种心情来工作:一是要怀着对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感激之心;二是要怀着对学生和家长经济困难的同情之心;三是要怀着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诚挚、热爱之心。因此,唐主任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出来的热心、爱心、耐心不仅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也让同事深受鼓励。每年在办理学生资助时,他总是带领中心的同志,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办理学生贷款。每天他都来得最早,走得最晚,除了组织和安排好一天的工作以外,他还亲自参与到办理生源地贷款的具体业务中去。因为办理贷款现场分为几个工作小组,按照工作流程分设在几处办公,所以,工作人员常常能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他,不是正在热情接待、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咨询,就是在耐心地向他们宣传解释相关政策和程序,或者是在埋头整理、签订合同。哪里最忙碌,哪里就有他工作的身影,哪里最拥挤,哪里就有他沉稳的声音。正是他用这种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身先士卒、不怕吃苦的精神激励着工作人员,才使大家在四十多天办理2009年生源地贷款期间,自觉放弃了休息的时间,加班加点,克服种种困难,成功签订了3711份新贷合同,接受了413份续贷申请,最大限度满足了广大贫困大学生的需要。

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制定完善的资助管理制度,得到领导的肯定。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资助助政策,确保国家的资助政策落到实处,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在他管理资助工作期间,进一步完善了学生资助机构,对几名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并改善了学生资助的办公条件,保证了各项资助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

为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杜绝人情资助,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资助管理制度。如:《麻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从资助对象的认定、资助工作操作程序、监督管理几个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查,增强了工作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麻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评审发放实施细则》,并附量化评分表,实行量化考核推荐。量化评分表将评审对象的家庭情况具体到人员组成、住房条件、家用商品、经济来源等进行学生自评和学校评分,并对特困户和暂不纳入资助范围的家庭经济较好户作了硬性规定。这一创造性的探索,不仅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避免了人情因素,而且直观方便,易于操作;并专门下发了《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征订、发行和循环使用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学教材征订发行工作和学校循环教科书使用、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责任,规范了管理行为。

他的这些工作管理措施和相关规定要求,使麻城的各项资助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为今后资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作了有益的尝试,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一系列的措施也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在省资助网上以《面对情况,解决新问题,麻城市创造性开展工作》为题,向全省宣传推广。

篇7: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推荐材料

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推荐材料

近年来,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资助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既定操作流程规范操作,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把好事做好,把好事做实,高效、高质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学生资助工作,确保了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助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自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实施以来,我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实现了零投诉、零上访,受到上级的肯定。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学校成立专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有专职工作人员、有专门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学校每学期都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分工,为学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宣传帮困政策

为使这项惠民工程深入人心,学校通过张贴标语、公示栏、学校橱窗、广播、校会、升旗仪式等各种形式对贫困寄宿生资助政策及工作流程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深入宣传,让广大贫困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全方位了解国家的惠家惠学政策,熟悉贫困生资助的工作程序,从班级指标下达到个人申请、信息采集、审核评定、名单公示、资料上报、资金发放,从而营造了全社会关注贫困资助,关心贫困学生的良好氛围。每年开学初班主任在班级中采用调查、询问、访谈等形式,对困难家庭学生进行摸底;将贫困家庭学生情况输入电脑,建立贫困家庭学生动态档案,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并对困难家庭学生进行逐个家访,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资助目标、措施和办法,让每一个困难家庭学生都有书念,有学上。

三、增强服务意识

在评定工作中,学校严格按照省市相关的文件精神,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指标公开、程序公平、评议鉴定公开。为把我校国家助学金发放到最符合条件的学生手中,各班主任做了大量细致深入的工作。申请助学金的同学首先写出书面申请,详细说明自己各方面的情况,把申请书交到了班主任处,然后班级成立了由班干、学生代表及班主任组成的4人以上评议小组进行公开、公平评议,首先确定了班级的受助学生名单,并在班级内部进行公示3天,在此基础上,学校资助办确定拟受助学生的初步名单,交领导组审议后,在校橱窗内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公示,公示期间公布了举报电话。我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每学期均全部足额及时发放到贫困寄宿生手中,做到了三个无误:人数无误、资金无误、签名无误。

四、健全管理体系

严格按照省、市政府的有关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制定了《浪溪中学贫困寄宿生资助实施办法》,并及时修订相关内容,明确工作流程,规范操作过程,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顺利进行,确保了每位应享受贫困生生活补助费的学生按时足额领取。建立贫困学生家庭状况档案。做好贫困生调查工作,发放贫困生家庭情况调查表,摸清我校贫困生现状。对资助对象的确定和助学金的发放,我们严格按照学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办法,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经过申请、评选、公示、审核确定等几个阶段,接受师生和社会的监督,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放到最需要的贫困寄宿学生手中。

五、落实资金发放

我校严肃纪律,认真做好寄宿贫困生生活补助费发放和档案管理工作。在评审过程中,各班不搞平均分配,杜绝优亲厚友,不搞轮流享受,做好宣传、认定、公示,让评审在阳光下操作。严格做好发放工作,做好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签到工作,规范操作程序,做好痕迹管理,并拍照留念做好档案资料保存,坚决做到政策不打折扣,不截留、不挪用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努力做到无一例上访事件,确保第一时间将每学期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到位(打入学生监护人一卡通账户)。各班利用“访万家”活动,做好对学生家长的解释、宣传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对贫困寄宿生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彭 泽 县 浪 溪 中 学

篇8:学生资助先进个人

随着国家对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视逐步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制度越来越规范,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责任也越来越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特点是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平凡平淡的琐事、细事,而且是一些不得不做好的事,这些事关系到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关系到柳北区教育的形象,关系到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为确保国家各项资助政策顺利实施,使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运作,柳北区教育局根据中央财政部、教育部及自治区政府的要求,于2009年7月正式组建成立了柳州市柳北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牵头管理和具体落实学生资助工作的各项事务。柳北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为核心,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重点,从大局出发,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认真履行学生资助管理职责,用爱心成就爱心事业,用真情铸就资助人生,赢得了学生及家长好评,为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和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2011年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工作稳步推进,认真完成贷前审核、贷中发放和贷后管理自付利息收取工作

(一)领导重视,周密布署

(1)城区成立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资助工作人员为组员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小组,研究制定工作

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工作责任。努力做到及时、全面、科学、合理,务必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到街道(乡镇)的所有困难家庭和所辖各高中学校,确保此项惠民工程家喻户晓。

(2)配备3名专职工作人员以及3台电脑、1台一体机等设备,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做好人员及设备的保障。

(3)聘请两名大学生志愿者协助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负责指导学生在线申请、信息变更,初审贷款材料等工作,志愿者们尽心尽责,极大地缓解了贷款高峰期的工作压力。

(4)制订《柳北区教育局预防和处置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期间群众性事件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我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期间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二)加大宣传力度,深入人心,做好预备工作

(1)利用柳北区教育局网站专门开辟了学生资助政策信息及工作动态专栏向全社会发布相关资助政策措施、申请条件和办理程序、办理时间、贷款流程、资料要求、贷款管理事项、诚信教育以及金融知识、诚信知识等有关内容的宣传工作。

(2)各类宣传资料在资助工作开展之前及时发放至社区、街道居委会,进一步强化资助内容,使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3)利用板报宣传向社会公开,将相关政策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制作成宣传橱窗,立于中心办公地点醒目处,为资助工作顺利落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组织安排,做好办理工作。

结合柳北区历年申办贷款人数较多的实际情况,为了避免贷款高峰期间现场秩序的混乱,保证生源地贷款办理现场的井然有序,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柳北区教育系统预防和处置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期间群体性应急预案》的指示,工作人员合理分工协作,对来办理学生耐心细致,做好组织安排工作,还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通过创新方法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严格操作程序。按照政策要求和有关标准,对申请资助对象信息一一进行认真的审核,指导申请贷款的学生网上填申请表;提醒申贷的学生和家长将审核的资料排序,制做一份合同样本,供学生、家长在签订生源地贷款合同前参考,讲解如何正确填写合同协议,耐心指导贷款学生具体填写合同文本,以确保他们顺利地获得贷款。签订合同后,为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及时进行诚信教育,提倡诚信借贷,加强对助学贷款的保障工作。

2.大胆吸纳贷款大学生做工作自愿者。通过招募贷款大学生做志愿者,不仅解决了人手方面的不足,而且由于贷款大学生志愿者和其他贷款学生是同龄人并且有贷款的亲身经历,因此能更好的向其他贷款大学生介绍贷款工作流程和对所遇到的问题合理的提出问题和意见。

3.统一尺度,按照资助政策要求公平办理。对不符合办理生源地贷款要求的学生和家长做好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生源地贷款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做到“应贷尽贷”,有效解决辖区内高校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

4.提供优良的服务,做好来访接待工作。为了方便等候的学生和家长,专门提供纸笔和茶水,特别是部分城郊边远贫困农村的学生和家长,耐心、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以“让无助的学生有助,助有志的青年成才”为宗旨,细致办理手续,最大限度地便民利民,将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7月中旬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开展以来,我区资助工作人员紧密协作,严格按国家和自治区、市有关政策要求受理学生申请,建立健全受助学生个人台帐等,在学生申报、审核、名单公示、造册、上报资料、资金发放、贷款确认、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和细致的工作,保证了贷款工作的规范运行。截至9月30日,我区共受理学生贷款434人次,已签订合同419份,贷款总金额为246.95万元,比上年增长69%,首次贷款人数226人,做到“应贷尽贷”,有效解决辖区内高校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

(四)协调合作,紧密联系,及时了解生源地贷款发放工作 10中旬,本资助中心按时上交生源地贷款合同等相关材料到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在银行未发放贷款期间,定时与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联系,时时关注贷款发放进度及情况,将贷款发放进度及时通知各贷款学生并且做好解释工作。

(五)加强联系,做好生源地贷款利息的回收工作

贷款本息按时回收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提。2011年11月开始,我区生源地助学贷款迎来了今年的学生自付利息工作,预计应收到期利息约6000元,涉及32名学生。为扎实

做好本息回收工作,确保将逾期率控制在最低水平,我区早安排早部署,通过各种联系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和共同借款人,加大生源地助学贷款回收工作力度,按时将此工作顺利完成。

1.高度重视利息回收工作,早计划早部署

从11月初开始,我区依照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中统计出来的今年需还利息的学生名单及合同,建立相关的台帐,通过电话联系、QQ、查寻学生档案、与学生高校及资助中心联系,与学生居住地街道、社区、居委会联系、上门走访等多种方式,提高与学生的联系率。

2.明确还款流程,注意还款时点

本次还款流程分为两种情况,利用支付宝及农行卡还款,在处理支付宝还款过程中,我区及时提醒支付宝还款的学生及时在12月20日前把还款利息存入支付宝,对于部分学生外出不在当地,而共同借款人不懂使用支付宝还款的情况,我区能让共同借款人来到资助中心,耐心细致的指导共同借款人及联系学生QQ,共同在网上完成支付宝充值工作,保证了此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处理农行卡还款过程中,首先及时与还款学生联系,把今年的还款情况跟他们解释清楚,对于部分学生农行卡丢失的,能及时与国开行联系进行相关的更改还款帐号的请示,保证了每一位还款学生在规定时点内按时完成还款。

截止目前,2011年共回收32位年底自付息学生,自付利息金额共计5819.63元。

二、高度负责、保证完成应征入伍服兵役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工作

自从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和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工作开始实施以来,我资助中心不畏难、不畏苦,一直以高度的责任心,热诚的爱心和强大的使命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为那些需要受助的大学生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补足了人生动力,最大限度满足了广大贫困大学生的需要。

三、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惠及千家万户 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是国家惠农政策的具体措施,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顺利就学,我区在2011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进行了补助生活费的发放工作。

(一)管理办法

我区坚持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费进行预算安排,严格按中央、自治区、市县配套规定拨款定额标准,严格按照资金拨付流程拨付到位,加强资金核算和管理,对资金使用进行监控,在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管理方面,我区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办法,有关专项经费均及时拨付有关学校。

(二)执行情况

1.资助贫困寄宿生制度建设方面的进展情况

建立贫困寄宿生资助工作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规定的工作流程完成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遴选评定工作,对农村义务 6

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经济困难程度进行资助,优先资助孤儿、绝对贫困和低收入家庭子女,以及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子女等,建立自下而上、具体到每一名贫困学生的动态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每个学遴选一次,由学校通过有效途径公开资助信息(包括资助的条件和名额,以及资助的申请、审核、批准、监督和申诉程序等),组织希望获得资助的学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由学校、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对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镇、街道办(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后,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区教育局审核确定,区教育局审核确定后,报市教育局。

2.建立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的档案制度。我局按分学校造册登记,资助学生档案按要求保存3年备查。

至2011年底,我区对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进行了汇总和下达,共下拨资金59.009万元,享受下达资金学生数596人。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虽然权利很小,但责任很大,全体资助工作人员都能热心工作,深情资助,用扎实认真的态度成就这份爱心事业。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件工作出现纰漏,也没有任何学生和家长投诉。相反,学生们对资助中心工作人员的辛劳付出表示了衷心地感谢,对资助中心的工作表示了极大地赞扬。这对资助中心的同志

来说,是最好的肯定,也是最大的激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区资助中心全体同志将更加坚定信心、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将在区、市资助中心的领导下继续努力,认真落实好每项资助政策,不断开拓我省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为贫困学生撑起一块希望的蓝天。

柳 北 区 教 育 局

上一篇:2018-2022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全景调查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下一篇:领奖记7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