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监管论文

2024-06-24

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监管论文(精选6篇)

篇1: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监管论文

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监管论文

摘要:众筹模式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事物,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融投资方式所不一样的本身所特有的“独特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但是,利害必定互相存在,其也面临着传统融投资风险以外的复杂风险如技术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一系列新型的风险。由此看来,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实践发展已经远远先于理论的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监管方式与政策势在必行。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金融风险;监管路径

何为“众筹”?众筹翻译自国外“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具有门槛低、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是指一种向群众募资,以支持发起的个人或组织的行为。本文就围绕“众筹”这个关键,来讨论一下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所存在的一些风险以及如何监管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发展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而“众筹模式”就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事物新方向,其主要是指企业和个人通过特定的互联网为媒介,以筹集资金为目的融投资方式。在现在中国金融领域管制比较严格但又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式下,众筹模式有可能会成为解决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创业融投资困难的重要方式。但是相对于银行、股票、债券等传统的融投方式,互联网出现的时间比较短,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发展的确面临着更多新的风险,这就需要我们政府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进一步保护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创业的权益,从而使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正常模式良好的发展开来。

二、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面临的金融风险

众筹模式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新事物,新事物必然面临着诸多新型的风险。在此,我们将这些不同于传统风险的新型风险分为以下几类:技术与操作风险、法律风险、非法集资以及筹资人出资人风险意识缺失等相关问题。首先,是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面临的技术与操作风险。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中存在最突出的是技术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其必然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系统,因此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问题就是最直接的互联网金融问题。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下,安全风险影响的范围比较小,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一旦一处出现安全问题,必然引发整个网络的瘫痪。比如,类似的金融木马盗窃天天都在发生,给互联网金融造成极大危害。由此,对互联网技术的要求需要更高更精准。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下的操作风险也不容小觑,其主要是指对计算机系统操作产生的风险。比如,计算机自身系统的操作缺陷引起的金融账户安全问题、计算机管理系统问题引起的交易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泄露以及操作者自身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等一系列问题。其次,是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法律风险。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本身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监管不够完善,没有一个稳定健全的法律监管体系。另一方面,我国现存的法律法规对发展迅速的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过时可,使得很多金融模式没有合适的法律规制甚至无法可依。因此,国家制定合适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最后,是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非法集资与筹资人出资人风险意识缺失。我国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非法集资,而非法集资不仅与筹资人自身的`素质有关,更与出资人自身风险意识息息相关。中国现在的互联网金融众筹行业依然处于初始阶段,整个行业风险大小可控性不强,而进入行业的投资人多而杂,对于众筹的可能项目存在如非法集资等风险了解不多。

三、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风险监管路径

针对上述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风险分析,寻找并建立众筹模式的风险监管路径刻不容缓。首先,加强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依附的互联网网络的技术与操作安全系数。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计算机安全保障力度,制定严格的技术操作规定,尽量减少计算机等硬件系统对互联网金融造成的不利。另外,国家的互联网技术部门应与时俱进,时时创新,研究出更高标准的互联网安全系统,把、木马等非法金融盗窃杜绝在安全的墙壁之外。其次,加强法律监管以及相关政策对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的支持。法律监管是国家对互联网金融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管途径,而且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有效的健全的法律保障。,是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元年,相信会有更多的互联网金融法律出台,国家必须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时俱进,出台类似于“互联网金融法”、“互联网金融众筹法”等相关法律,使得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的发展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最后,加强筹资人出资人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国家相关部门以及行业自律协会都应该承担起对筹资人出资人教育责任,进一步提高筹资人出资人的自身素质,尤其加强对投资人的风险意识教育,引导其更合理有效的投资众筹项目。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应以明确方式向投资人介绍众筹项目的风险等问题,必须做到对投资人如实告知相关事项。

[参考文献]

[1]韩廷春.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风险与监管[J].理论与探讨,(5):186.

[2]王曙光.众筹模式的激励相容、运作机制与风险监管[J].金融与经济,2015(3).

篇2: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监管论文

经济研究专题课程论文

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考——以众筹为例

摘要

互联网金融是时下最热议的金融话题,人们在不断地探讨互联网金融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的意义。其中,众筹融资模式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代表之一,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激烈讨论。有人对盲目崇拜,有人对其妖魔化。而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代表之一的众筹,也着实给我国的金融监管出了一个难题。故本文将以辩证的思想来和大家分析并探讨众筹的金融监管问题。本文将介绍众筹的概念和相关模式,探讨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价值。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众筹模式 金融监管

一、众筹融资的概念..............................................................................1

二、众筹融资模式..................................................................................1

(一)基于捐赠的众筹....................................................................1

(二)基于奖励或事前销售的众筹................................................2

(三)基于贷款(或债务)的众筹................................................2

(四)股权众筹融资........................................................................3

三、我国众筹融资现状..........................................................................3

四、众筹融资的价值..............................................................................4

(一)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4

(二)激发“草根”创新.....................................................................5

五、众筹融资面临的问题......................................................................5

(一)众筹融资的合法性..............................................................5

(二)众筹产品退换货与欺诈风险................................................6

(三)投资者诉讼权益难以保障..................................................8

六、监管建议...........................................................................................8

(一)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8

(二)建立行业自律组织与行业准入..........................................9

(三)建立ADR诉讼制度............................................................9

(四)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10

七、总结.................................................................................................10 参考文献...................................................................................................11

经济研究专题课程论文

一、众筹融资的概念

众筹是一种大众通过互联网相互沟通联系,并汇集资金支持由其他组织和个人发起的活动的集体行动。企业或个人通过互联网介绍自身的筹资需求和描述自己的项目,大众根据情况选择企业或个人项目进行小额的投资,并获得一定的报酬。2005年,美国开始出现一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众筹服务的网站;2009年众筹网站Kickstarter的出现,使众筹走入大众和媒体的视野;2012年美国颁布的《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案》使众筹合法化。近两年,国内众筹模式发展开始起步,“点名时间”、“天使汇”、“大家投”、“京东众筹”等一些网站仿照美国众筹网站相继建立起来。这将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以及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发展,产生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众筹融资模式

众筹包括四种基本类型,即:基于捐赠的众筹、基于奖励或事前销售的众筹、基于股权的众筹、基于贷款或债务的众筹。

(一)基于捐赠的众筹

基于捐赠的众筹是指众筹的过程中形成了没有任何实质奖励的捐赠合约。近十年来,很多非政府组织都采用这种模式为特定项目吸引募捐。与传统的募捐活动不同,基于捐赠的众筹模式通常是为某一特定项目募捐或进行戴帽贷款,因此,捐赠者由于知道募捐的款项 1

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考——以众筹为例 的具体用途,从而更愿意捐赠更高数额。同时,如果对特定项目的运作过程持续进行跟踪并发布相关信息,捐赠者更愿意进行捐赠,且保持更高的忠诚度。总之,基于捐赠的众筹的捐赠者的主要动机是社会性的,并希望长期保持这种捐赠关系。通常,基于捐赠的众筹所涉及的项目主要是金额相对较小的募集,包括教育、社团、宗教、健康、环境、社会等方面。

(二)基于奖励或事前销售的众筹

基于奖励的众筹是指项目发起人在筹集款项时,投资人可能获得非金融性奖励作为回报。这种奖励仅是一种象征,也可能是由某投资人来提供。如,VIP 资格、印有标志的T 恤等。通常这种奖励并不是增值的象征,也不是必须履行的责任,更不是对商品的销售。基于奖励的众筹通常应用于创新项目的产品融资,尤其是对电影、音乐以及技术产品的融资。事先销售则是指销售者通过在线发布新产品或服务信息,对该产品或服务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事先订购或支付,从而完成众筹融资。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传统的市场调研和进行有效的市场需求分析。同时,投资者参与事前销售的动机除了希望产品或服务被生产出来外,在产品真实销售时获得折扣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三)基于贷款(或债务)的众筹

与向银行借款不同,基于贷款的众筹主要是指企业(或个人)通 2

经济研究专题课程论文

过众筹平台向若干出资者借款。这一过程中,平台的作用是多样的。一些平台起到中间人的作用;一些平台还担当还款的责任。同时,企业(或个人)融资可能是为自身发展,也可能是为某社会公益项目进行无利息的借贷融资。因此,基于贷款的众筹平台可能为出资者提供利息,也可能不提供利息。

(四)股权众筹融资

股权众筹融资是指众筹平台通过向出资者提供证券来为项目所有人筹集大量资金。通常,股权众筹融资常用于初创企业或中小企业的开始阶段,尤其在软件、网络公司、计算机和通讯、消费产品、媒体等企业中应用比较广泛。

除了上述基本类型外,众筹融资在运作过程中还衍生出一些其他模式。如,收益共享、实物融资、混合模式等。其中,收益共享是指出资者通过对公司未来收入共享或专利融资来作为回报方式; 实物融资是指出资者以产品或服务替代现金为融资者进行融资。

三、我国众筹融资现状

中国众筹的发展处在起步的阶段,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众筹一度游离于非法集资的边缘。国内的IT人士借鉴美国众筹平台,成立了一批类似的网站。“点名时间”是成立于2011年的中国众筹网站,它仿照Kickstarter的商业模式运作。网站的规章制度,甚至页面设计都参考Kickstarter的风格。在完成了几个经典项目的众筹活动

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考——以众筹为例

后,点名时间获得了国内知名网站和媒体的支持与关注。“淘梦网”的商业模式与“点名时间”类似,不同的是,该网只针对微电影进行众筹,旨在打造国内最大的微电影筹资平台。2013年10月,国内借鉴众筹理念的融资平台“天使汇”被“新闻联播”报道,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典范。成立于2011年的“天使汇”自成立至今共有70余个项目完成筹资,总筹资额高达2亿余元人民币。

四、众筹融资的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中央制定了“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金融业方针和政策引导大量民间金融资源转向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是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潜在元素,更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先天性缺陷,很难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以合理价格获得融资。股权众筹作为一种专门针对创新型小微企业的互联网权益融资形式,打开了“微天使”的大门,给予普通群众投资创新型小微企业的权利、机会和渠道。股权众筹由于极大地降低了初创企业的准入门槛,必定引发小额民间资金的投资热情,极大提高了小微企业股权融资的成功率。同时,由于股权融资不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和本金,小微企业没有负债压力,能将全部募集的资金投入产品创新之中,有利于自身快速发展,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进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经济研究专题课程论文

(二)激发“草根”创新

众筹模式不仅是一种投融资活动,还作为一种创新模式,激发“草根”创新。互联网的技术特征和商业民主化进程决定了“草根”创新时代的到来,每个人(文艺、科技人才等)都可以发挥自身的创新与研发能力,并借助社会资源把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产品。众筹模式为每个“草根”创新者(即项目发起人)提供了获取资金、市场和人脉等重要资源的平台,而不同的投资人因为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以及不同的价值观,他们可以直接对项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项目发起人会对此认真评估并进一步完善方案。双方的互动拉近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这种注重用户交流和体验的行为类似于“大规模定制”行为,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的市场风险。

五、众筹融资面临的问题

(一)众筹融资的合法性

我国至今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来确认众筹融资的合法性,虽然证监会在2014年3月,主观上承认了众筹融资的合法性,并将其纳入监管。但是这还是没能给众筹融资披上合法的外衣,这给众筹融资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特别是众筹模式中的股权众筹,面临着极大的非法集资风险。我国《证券法》第10条规定:“ 未经依法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公开发行:1.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2.向特点对象发行证券累计

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考——以众筹为例

超过200人的。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发行行为。非公开发行证券,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的方式。股权众筹实质上就是借助网络平台通过买卖股份实现投融资的过程,该行为性质类似发行证券。

由于股权众筹融资是基于互联网中的众筹平台实现的,互联网的公开性、交互性使得股权众筹起初面临的总是不特定的投资者。为了不触碰法律红线,一些众筹网站对投资者进行了相关的投资者实名认证与投资资格认证。试图将其转化为特定的投资者,但能否一这种方式进行转化,还有待商榷。另一方面,人数限制问题。即便股权众筹面向的是特定对象,其累计人数也不能超过200人。因此,项目的融资过程中还要严格控制投资者的人数。如“大家投”网规定项目中的领投人和跟投人的最低投资额度分别为项目融资额度的5%和2.5%,起到严格限制人数的作用。通过对上述条件进行考量后发现,股权众筹需要对其运作模式进行严格的管控或采取特殊方式才能规避《证券法》的限制,而这种规避方式从法律解释的角度来看往往又是不可靠的。

(二)众筹产品退换货与欺诈风险

首先,由于众筹的产品都是一些比较新颖的产品,可能其需要的生产设备分散在诸多生产商之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延长众筹产品的生产周期。而众筹产品的生产量一般都较小,一般在几万件之间。这么小的生产量,难免受生产商的不待见。基于经济动机,生产商就 6

经济研究专题课程论文

会优先生产生产量大的产品。此时,众筹产品的生产周期就会被延长。其次,众筹产品的生产质量难以保障。一般来说,众筹产品只能在一些小生产商的生产车间进行生产。这些小生产车间的生产设备与员工生产能力,也许只是刚好满足产品生产的需求而已。这些小厂商对生产前的员工培训投入又极其有限。因此,此时众筹商品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了。众筹商品的生产周期短则2、3月,长则1年。

即使消费者在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拿到了众筹的产品。但是产品的质量却出现了问题,消费者想进行退换。其退换货物的权力也难以保障。一方面是很多众筹厂商有明文规定,不接受退换货。厂商的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因为国家的退换货商品里没有规定众筹商品享有退换货的权力。另一方面,即使厂商同意退换货。因为生产的货物同质性强,有很大的可能换取的商品也是有质量问题的。如果消费者提出退货要求,厂商就各种刁难,基本上就是拒绝退货的结果。消费者拿到商品可能还是比较好的结果,有些消费者有可能人货两空。据零壹财经统计,截止2014年8月底,国内至少已有80家众筹平台,其中有10家倒闭或已无运营迹象,3家发生业务转型。而消费者在众筹平台倒闭后,无法再通过平台来获取自己应得的商品。更有甚者,整个众筹平台就是一个欺诈平台。网站管理者与厂商,进行众筹后就卷款私逃。只剩下被欺骗的消费者。

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考——以众筹为例

(三)投资者诉讼权益难以保障

众筹投资者诉讼权益难以保障,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首先,在互联网平台上,投资人只能根据众筹网站提供的相关信息去判别众筹项目的投资价值。但有些众筹项目为了众筹项目获得成功,就会进行一些虚假的描述来欺骗消费者。比如一款新颖的产品难以产生实用效益,但该产品在众筹时却告知投资者能产生实用效益。这就对投资人构成了欺诈,但是投资人却难以追究众筹项目的责任。因为众筹项目的发起人很可能已不知身在何处,而众筹平台又以“中介”身份避嫌。此时的投资人,很难找到为众筹项目负责的人。其次,就算能找到众筹项目负责人或者众筹平台非常乐意接受投资人的诉讼。但众筹平台上进行投资的投资人,一般都是资金量较小的小投资人。因此,他们很难有动机去支付和自己投入众筹项目相当或者远远大于其投入的诉讼费用。

故众筹项目投资人面临着有苦难诉,想诉不能诉的困境。这使投资人的诉讼权益受到了极大的侵害。

六、监管建议

(一)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避免众筹面临法律问题的最根本的解决措施,就是积极推动我国众筹法案的出台。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看到了众筹模式给国家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为了推动他们国内众筹平台的发展,早就已经推

经济研究专题课程论文

出众筹法案来确立众筹的合法性。我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深感众筹模式的强大活力。因此也需及早确立众筹的相关合法地位。这样可以使行业的风险降低,发展得到规范,投资者的权益也有了保障。

(二)建立行业自律组织与行业准入

众筹行业应该建立一个属于本行业的自律组织,对众筹产品的质量标准作出相应的规范。国家消费者权益保障协会,也应积极推动网络众筹产品加入退换货保障条例。此外,众筹平台也应作为第三方,派出自己的质检人员。对生产的众筹产品进行严格的品控。这样既保障了投资人的权益,也有利于维护平台的声誉。

国家相应的监管机构要对众筹行业建立相应的市场准入制度。使众筹平台的注册和日常运营得以规范,降低众筹平台的欺诈风险,保障投资人的权益。

(三)建立ADR诉讼制度

作为众筹平台,对自己平台上的商品和服务是负有责任的。在对众筹项目进行审核时,众筹平台因对项目发起人做相关的调查和认证。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的记录。为将来投资人进行维权时,提供相关信息。当投资人面临支付和自己投入众筹项目相当或者远远大于其投入的诉讼费用。国外的一种诉讼方式能较为有效的解决这种状况,即ADR诉讼。当被诉讼人不接受庭下和解时,被诉讼人在诉讼 9

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考——以众筹为例

结果比和解情况更糟的情况下。需支付所有的相关诉讼费用。这样的诉讼方式,是十分有利于微小投资者进行维权的。有效地捍卫了投资人的相关利益。

(四)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众筹融资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众筹融资的融资形式、风险点都与传统融资方式不同,特别是股权投资与常见的股票投资大不相同,比如投资可能会很长期,很难在短期内赎回,而且初创项目失败的概率更高。当前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对其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监管部门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普及众筹融资知识,充分揭示市场风险,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七、总结

在我国,当前众筹行业由于监管缺位,已经出现野蛮生长的局面。若不及时加以规范引导,任由市场主体恶性竞争甚至违规越界,一方面可能导致市场无序失控引致区域性风险,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形成负面冲击;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得行业陷入困境,市场停滞甚至萎缩。因此,有必要加快完善监管机制,积极将众筹纳入监管。

经济研究专题课程论文

参考文献

篇3: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监管论文

一、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计算机技术与金融机构的强有力的交叉所产生的领域范围。“互联网+”下的互联网金融形态的发展,很显然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新产物,同时也是在知识社会的互联网技术充分发展的所催生的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很显然“众筹模式”就是在互联网金融快速的发展之下所出现的一种新事物的发展趋势,众筹模式就是指个人和企业通过以互联网为媒介中枢,进一步得到上方资金支持的以筹集资金的融投资方式。在现阶段,我们提倡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指挥下,众筹模式因为其便捷、快速的集资模式,能够有效的解决了个人创业,以及小微企业融投资的问题。但是由于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众筹模式出现的时间较短,发展还相对不完备,相比较于债券、股票和银行等融投方式,其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额外的问题,那么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进而保护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创业的权益,保障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关键。

二、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面临的金融风险

众筹模式是在互联网金融逐步发展起来的资金融资模式,仍然面临着与传统模式不一样的风险和问题。通过细心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新型风险主要可以分解为:筹资人出资人风险意识缺失、非法集资法律风险、技术与操作风险以及其他等相关问题。

第一,面临的就是如何在互联网金融视域下处理好技术问题。因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首先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技术问题。因为我们的众筹模式是建立在Internet网络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完备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众筹模式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密切关联,计算机网络系统若存在相关的安全问题必然会引起互联网金融与之相对应的安全问题。相比较于传统的金融集资模式,他们所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的深度和范围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某一个节点若是出现了相关安全问题,就必然引发所在网络系统的问题,甚至导致系统的瘫痪。众筹模式下的互联网金融,就要求与之对应的技术更加精准和精细化。另一方面问题就是,互联网金融下操作风险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主要的问题就是可能对计算机系统操作产生的操作风险。

第二,如何处理好众筹模式下的法律风险问题。首先,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但是发展相对较为迅速,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法律和法规则是仍然存在欠缺,法律监管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其次,我国现存的法律法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没有形成完备的法律系统。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法律认可程度等方面存在过时的现象,很多的法律规制不能有效的支持互联网金融的众筹模式。那么,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显得尤为关键。

第三,是筹资人出资人缺失非法集资风险意识。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下的众筹模式出现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非法集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出资人自身风险意识存在偏差,另一方面主要是筹资人自身的素质偏低。投资人往往会被较高的收益,甚至是超出平时几十倍的资金收益而诱惑,亦或者是进入行业的投资人多而杂,对非法集资等风险了解不多,加上集资人的自身问题难以支撑集资事业的发展,就必然会行业风险的加大。

三、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风险监管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在操作监控、集资人的法律意识和风险监管等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为了更为有效的使得众筹模式得到良好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安排。

首先,因为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是完全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的新鲜事物,那么加强网络的技术和操作技术的革新,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国家层面出发,就应该制定严格的技术操作规定,以利于加大计算机安全保障力度,使计算机等硬件系统对互联网金融造成的不利降到最低。国家的网络监管部门应提出更高标准、更加高效的互联网安全系统。

其次,就是在法律层面加强,以便于对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形成高效的法律监督体系。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建立系统科学性的法律监管体系对互联网金融最为有效的的监管途径,在国家层面必须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出台类似于“互联网金融众筹法”、“互联网金融法”等相关法律,使得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得到有效的发展。

最后,要不断加强出资人和筹资人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行业自律协会及国家相关部门都应该对出资人、筹资人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用更为合理的方式方法,参与到更为有效的投资众筹项目中去。国家相关部门应以明确告知投资人,介绍相关众筹项目的风险意识问题,对投资人负责。

参考文献

篇4: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监管论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众筹;法律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介绍

互联网金融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新发展出来的名词,互联网对目前的金融模式产生影响---向传统金融业态渗透,秉持"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这一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较传统金融业务具备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管理弱、风险大等特点,其主要通过互联网等工具进行运作。

运营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依靠互联网的虚拟性,因为减少营业和管理成本费用,使其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同时双方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进行交易,信息比较等,更直观全面地表现出各企业之间的差别,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互联网金融业务投资的风险。

处理效率高。互联网金融模式相较于传统金融模式而言,可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主要是因为它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许多需要人工操作的流程由计算机网络进行运转,能够更好的减少由人工操作带来的错误率等。[1]计算机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主要运作设备,计算机网络有其自己的一套操作流程,相比较人工而言,因其完全标准化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务处理速度快,效率高,给客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进一步扩大其客户圈。

范围覆盖广。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寻找到他们所需的资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互联网上寻找所需的金融资源,能够直接获得金融方面的服务,更方便于处理事务。传统金融业务存在一定的盲区即小微企业,而互联网金融则很好的填补了这一盲区,更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监督管理弱。一是风控弱。互联网金融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其还未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二是监管弱。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领域,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相应法律法规的监管,从而使得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投资风险大。利用互联网等工具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优势,同时也存在多重风险。一是信用风险大。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各方进行违约的成本较低,容易发生恶意骗贷等情况,然而中国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管制度,使得P2P平台为不法分子进行非法集资等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网络安全风险大。网络金融犯罪案件频出,客户资料、资金安全等在互联网服务器等遭受黑客攻击的同时将不再受到保护,容易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同时互联网金融还需要面对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类特殊风险。

在进行传统众筹模式与互联网金融下众筹模式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 互联网金融下的众筹模式更多通过网络进行实现,不再依靠各种金融机构,同时因其依靠计算机,信息处理速度更快,然而互联网金融下的众筹模式处于法律监管的空白,相比较传统金融模式下众筹而言,互联网金融众筹有广阔前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众筹融资的不足。

二、互联网金融视角下众筹的法律风险

(一)股权众筹的法律监管制度

如今国家正在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但同时也在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规范,自去年底以来,国家出台了较多的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监管措施。对于股权众筹方面的监管法规,已经有了相关重要的法律法规的出现。中国证券业协会在2014年底发布了《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次出台针对股权众筹的法规。在2015年7月18日,央行牵头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被业界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基本法“,《指导意见》明确了股权众筹定义,对应监管部门以及对肯定其我国资本市场的意义。2015年8月3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证监会对当前股权众筹行业进行摸底调查。2015年8月1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关于调整《场外证券市场业务备案管理办法》个别条款的通知,将“私募股权众筹“修改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股权融资“,这个文件明确了官方对于股权众筹业态的界定。以上诸多文件的出台均肯定了互联网股权投融资这种新型业务形态,并逐步完善监管体系,对股权众筹进行风险防范、方向指引、行为规范,以此促进我国创新创业、丰富资本市场层级体系的基础。

股权众筹的法律依据已有了初步的发展,虽然对很多问题还不能明确的界定,但相比之下,在法律制度上依旧是一片空白的实物回报类众筹,其出现的风险与实际实施上的具体问题则更需要我们去探求、分析与解决。因而下面将对实物回报类众筹的法律风险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实物回报类众筹的法律风险

实物回报类众筹主要的法律风险是涉嫌非法集资,即触及到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针对该法条,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认为构成“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具备四个条件: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4、向社会公众及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对于股权众筹,2015年《众筹机构专项检查通知》中,证监会指出,“未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展股权众筹融资活动。”,股权众筹或从备案制走向审批或许可制。而对于实物回报类众筹至今没有法律法规的关于审批许可的规定,而如今大多数平台,例如点名时间、追梦筹等,均是获得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之类,然而这并不就明确表示其拥有可吸收公众资金的资格。同时,实物回报类的众筹平台均是通过网络媒体公开宣传需要融资的各类项目,并承诺在一定时间内以实物的形式给投资的公众给付回报,而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这些也均符合“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后三个要件。因而在如今法律尚未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这些实物回报类众筹平台的经营与运行实际上都存在着从事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嫌疑。依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所称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因此实物回报类众筹基本符合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情形,涉嫌违反法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依照其罚则相应处罚。

与此同时,实物回报类众筹是否会面临刑事犯罪风险,我们认为需要分两种情况分析。尽管平台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及人数都大大超出了司法解释认定的起刑点,然而我们认为实物回报类众筹并不一定均满足《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所有要件。我们可以看出,有两个明文规定的要件: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2、“扰乱金融秩序的”。依据刑法理论界通说,只有当行为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用于货币、资本的经营时(如发放贷款),才能认定为扰乱金融秩序;否则不成立本罪(例如将资金应用于生产活动)。因此,当众筹平台设立的融资项目内容是关于货币资本经营时,若达到该罪的起刑点,则众筹平台与项目发起人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若是项目内容是为了生产或其他排除资本经营的内容,那么无论其融资数额或人数是否超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起刑点,均不可能成立该罪,只是处于一般违法状态,由其他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与处罚。

对于实物回报类众筹的其他法律风险还有很多,包括项目发起人在宣传中知识产权的侵犯与被侵犯、众筹平台涉嫌设置资金池、基于平台的项目融资流程可能导致项目发起人涉嫌集资诈骗等等一系列法律风险[2]。

众筹模式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网络而更加便利快捷、将信息普及大众的创新之举,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新生事物在带来诸多弥补传统模式的同时,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多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以及制度上的空白,这就需要时间去慢慢解决与填补。随着股权众筹制度的逐步建立,相信不远的将来实物回报类众筹模式也将出现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中,对其进行规范与发展,平衡项目融资与投资者保护,从而为中小微企业创设一条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进一步优化我国金融业格局,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廷春.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风险与监管[J].理论探讨 2015.5.

篇5: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监管论文

一、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 ”是创新2. 0 下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 是知识社会创新2. 0 推动下的互联网发展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而“众筹模式”就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事物新方向, 其主要是指企业和个人通过特定的互联网为媒介, 以筹集资金为目的融投资方式。在现在中国金融领域管制比较严格但又提倡“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新形式下, 众筹模式有可能会成为解决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创业融投资困难的重要方式。但是相对于银行、股票、债券等传统的融投方式, 互联网出现的时间比较短, 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发展的确面临着更多新的风险, 这就需要我们政府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 进一步保护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创业的权益, 从而使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正常模式良好的发展开来。

二、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面临的金融风险

众筹模式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新事物, 新事物必然面临着诸多新型的风险。在此, 我们将这些不同于传统风险的新型风险分为以下几类: 技术与操作风险、法律风险、非法集资以及筹资人出资人风险意识缺失等相关问题。

首先, 是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面临的技术与操作风险。一方面, 互联网金融中存在最突出的是技术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就决定其必然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系统, 因此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问题就是最直接的互联网金融问题。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下, 安全风险影响的范围比较小,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 一旦一处出现安全问题, 必然引发整个网络的瘫痪。比如, 类似的金融木马盗窃天天都在发生, 给互联网金融造成极大危害。由此, 对互联网技术的要求需要更高更精准。另一方面, 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下的操作风险也不容小觑, 其主要是指对计算机系统操作产生的风险。比如, 计算机自身系统的操作缺陷引起的金融账户安全问题、计算机管理系统问题引起的交易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泄露以及操作者自身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等一系列问题。

其次, 是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法律风险。一方面, 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本身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 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监管不够完善, 没有一个稳定健全的法律监管体系。另一方面, 我国现存的法律法规对发展迅速的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过时可, 使得很多金融模式没有合适的法律规制甚至无法可依。因此, 国家制定合适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最后, 是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非法集资与筹资人出资人风险意识缺失。我国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非法集资, 而非法集资不仅与筹资人自身的素质有关, 更与出资人自身风险意识息息相关。中国现在的互联网金融众筹行业依然处于初始阶段, 整个行业风险大小可控性不强, 而进入行业的投资人多而杂, 对于众筹的可能项目存在如非法集资等风险了解不多。

三、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风险监管路径

针对上述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风险分析, 寻找并建立众筹模式的风险监管路径刻不容缓。

首先, 加强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依附的互联网网络的技术与操作安全系数。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计算机安全保障力度, 制定严格的技术操作规定, 尽量减少计算机等硬件系统对互联网金融造成的不利。另外, 国家的互联网技术部门应与时俱进, 时时创新, 研究出更高标准的互联网安全系统, 把黑客、木马等非法金融盗窃杜绝在安全的墙壁之外。

其次, 加强法律监管以及相关政策对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的支持。法律监管是国家对互联网金融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管途径, 而且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有效的健全的法律保障。2015 年, 是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元年, 相信会有更多的互联网金融法律出台, 国家必须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与时俱进, 出台类似于“互联网金融法”、“互联网金融众筹法”等相关法律, 使得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的发展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最后, 加强筹资人出资人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国家相关部门以及行业自律协会都应该承担起对筹资人出资人教育责任, 进一步提高筹资人出资人的自身素质, 尤其加强对投资人的风险意识教育, 引导其更合理有效的投资众筹项目。另外, 国家相关部门应以明确方式向投资人介绍众筹项目的风险等问题, 必须做到对投资人如实告知相关事项。

参考文献

[1]韩廷春.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风险与监管[J].理论与探讨, 2015 (5) :186.

篇6: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监管论文

一、众筹及众筹新闻

“众筹”这一概念发端于众包(crowdsourcing),是美国著名科学技术杂志《连线》(Wired)的主编杰夫·豪(Howe Jeff)于2006年提出的。在专门阐述众包的一本书——《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当中,杰夫·豪开篇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解释“众包”:2000年,美国两位高中辍学的青年人在一次网络T恤设计大赛中相遇。两人志趣相投,共同推出了一家名为Threadless.com的网站兼公司。所有人都可以向该网站提交T恤设计,由用户票选出最好的。获胜者将免费获得他们自己设计的T恤,其他人也可以买这些T恤。公司会从前100名设计中挑选9款T恤生产,结果竟然每款都大卖。公司的营业额几乎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众包的内涵,就是通过网络社区汇集创意,分配工作,并通过大众的力量和智慧,解决问题、实现商业价值的过程。杰夫·豪细分了众包的四种模式,分别是大众智能(crowd wisdom)、大众创造(crowd creation)、大众投票(crowd voting)以及大众集资(crowdfunding)。这最后一种大众集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众筹。所谓的众筹,就是集资开发大众的钱包,“让人数众多的群体代替银行和其他机构,成为基金的来源。”[1]

自从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众筹这一募集资金的商业模式借助互联网的载体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在众筹网站上,发起者发布自己的众筹项目,并对此作出说明和宣介,以期获得公众额度不一的资助。一旦资助金额达到发起者原先的设想,这一项目就将付诸实施。一旦实施之后有了成果,就会以实物或是虚拟服务的形式进行回报。如果筹资不成功或是项目运作不成功,之前的筹资将会退还。2008年11月,一家以新闻众筹为主要内容、名为Spot.us的美国网站上线,标志着众筹的形式首次被运用到新闻行业。

在国内,2013年11月“众筹网”正式发布“新闻众筹”平台,为各类媒体的汽车、娱乐、时尚、房产、体育、互联网等内容题材提供众筹服务,成为国内第一家试水新闻众筹的网站。此后,共有13个新闻(资讯)众筹项目通过该平台众筹成功。募集的资金最多的是8080元,最少的560元,平均3744元。众筹的内容主要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侯继勇发起的《成都创业者生存环境调查》、《21世纪商业评论》记者罗东发起的《杭州:动漫之都的升级与转型调查》以及自媒体人赵楠发起的《中国比特币市场调查》等。众筹网的新闻众筹平台上线不到一个月,就把“新闻”这个名称改为“资讯”,到了后来索性将“资讯”这一栏目“藏匿”在“其他”名录下。两年多时间里,除了这13个早期完成的众筹项目外,再也没有出现其他的众筹新闻项目。众筹新闻也几乎在国内众筹领域销声匿迹。

二、众筹新闻迎来“互联网+”发展机遇

虽说众筹新闻几乎绝迹,但是近几年来“众筹”这一概念却在其他领域发展得风生水起。2015年,一部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上映62天后收获9.56亿票房,成为内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这部电影就是一个众筹项目,参与《大圣归来》投资的有89位众筹投资人,总计投入780万元,兑付时预计可以获得本息约3000万元。也就是说,在几个月的等待后,89位众筹投资人平均每人获益25万元。不难看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众筹及众筹新闻将迎来难得的时代机遇。

(一)移动互联网勃兴给予众筹新闻发展足够的用户基础

“众筹”这一概念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互联网领域的词汇,众筹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从2G、3G演进到更加高速的4G和wifi时代,移动互联网正呈现勃兴之势。移动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加移动通信的简单结合,移动互联网可以被看做是独立于传统互联网之外的另一种全新的技术平台和商业运营模式。虽然它与互联网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甚至带着互联网的基因,流着互联网的血,但是,它不是互联网,而是一个有着新生命的孩子。它必将超越互联网,超越那些已经成为定势的思维和模式。[2]移动互联网有着诸多不同于传统互联网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三点就是庞大的用户数量、超长的在线时间和病毒式的传播方式。

对于众筹新闻项目来说,筹集的资金是项目可以推进的前提。而资金的多少自然取决于参与者数量的多少。笔者统计众筹网曾经成功完成众筹的13个新闻资讯项目发现,投入资金支持最多的也才110笔,最少的只有17笔,缺少用户基础显然是众筹新闻没有走远的原因之一。根据《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国内在网活跃移动智能设备数量达到8.99亿,用户年龄构成中80后接近八成。这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更乐于尝试网上支付的年轻人将是众筹新闻最直接的目标用户。当然,仅仅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显然还不够,还必须有足够的在线时间。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由于随身携带,几乎是24小时在线,这是传统PC电脑无法比拟的。超长的在线时间,使得众筹新闻的触角可以随时随地伸展到目标用户。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一传十、十传百般的“病毒式”传播特性更将成为众筹新闻项目广泛扩散、广为人知的关键因素。

(二)创业创新氛围给予众筹新闻发展丰富的项目基础众筹新闻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一项创新尝试,任

何一项创新如果脱离时代发展的需求都无法获得成功。在众筹新闻刚刚进入国内的头两年里,虽然也有零星几项成功的众筹项目,但总体来看,无论是发起众筹者、项目内容还是回报模式,都千篇一律,创意不多。众筹新闻自然无法更好地推广开去。然而,从2014年开始,一股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在全社会弥漫开来。首先是李克强总理在多个不同场合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随后,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表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2015年9月,中央更是直接提出要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这些都意味着,政府对于众筹的态度已经从观望向支持转变。

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将鼓励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新闻众筹领域,也将催生越来越多有创意的众筹项目和运营模式。众筹新闻初进入国内之时,发布的项目内容以文化艺术领域的深度调查为主,选题较为单一,自然不能引起更多用户的关注和参与。这些众筹新闻的运营回报模式也较为单一,部分项目在发布之时甚至没有详细说明回报方式。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的日渐浓厚,众筹新闻产品将更加丰富,涉及的领域更宽广,定位也将更加精准,回报方式也更加吸引人们的参与。届时,众筹新闻将不再只是“分众传播”模式下的“小众生产”,[3]而将成为分众传播模式下的大众生产。

(三)媒体融合给予众筹新闻发展强大的制度基础

杰夫·豪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新媒体’时代:由非专业人士创造内容……生产中,是相同的能量在发挥作用——低廉的生产成本,大量过剩且分散的天赋和创造力,由一群志同道合又充满激情的人组成的网络社区的增加。”[1]事实上,正如“互联网+”时代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不同于传统互联网一样,较之于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而言,众筹网站更应被称为“新新媒体”。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启用了“新新媒介”来命名新生的媒介技术。而作为众筹网站,可以看做是这些第二代媒介的升级,是“超级版”的新新媒介。[4]

新新媒体的产生离不开各媒体间的有机融合。从2014年开始,国内媒体融合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习近平同志在会议上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这些都为众筹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在将来,对于媒体业务来说,无论是专业生产内容的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的UGC(User-generated Content)还是职业生产内容的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都将有机结合、融合发展,众筹新闻或许将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众筹新闻无法回避的发展瓶颈

在乐观看见众筹新闻发展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依然要足够清醒地认识到,众筹新闻有很多无法回避的发展瓶颈,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制约因素,众筹新闻发展依然缺乏动力。

首先,法律监管瓶颈。从众筹概念进入国内至今,无论是众筹还是众筹新闻都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监管。“众筹”是一个金融范畴的词汇,最先考虑到对众筹开展监管的也正是金融领域。2014年12月1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曾下发《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但是该文件并未最终落地。除此之外,国内再未出台其他关于众筹监管的法律法规。正是因为监管的缺失,才造成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频发。而在众筹新闻领域,更是没有任何哪怕是征求意见稿推出。法律监管的缺失,将造成众筹新闻无章可循、无序发展。像众筹网、点名时间网等国内众筹网站以集资和融资为模式,不可避免地有非法集资的定性可能。此外,《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指出,非新闻单位依法建立的综合性互联网站,不得登载自行采写的新闻和其他来源的新闻,不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由此可见,众筹网并不具有开展新闻业务的资质,最终的报道也不能以“新闻”的形式呈现在众筹网上。[5]

其次,体制机制瓶颈。之前在“众筹网”成功完成众筹的新闻资讯项目很大一部分的发布者都是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有《21世纪商业评论》记者等。他们进行众筹的选题基本都是其所在传统媒体没有通过,转而尝试通过众筹方式募集适当的采访费用。发起《成都创业者生存环境调查》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侯继勇说,他对这个选题感兴趣,但没能从报社申请到出差采访的经费,而在众筹网96个资助者的合力下,侯继勇筹到了这个选题的差旅费,能够将这个选题进行下去。发起《杭州:动漫之都的升级与转型调查》的《21世纪商业评论》记者罗东从小就是动漫迷,对中国本土动漫业的困境有颇多关注,但这个选题与他所供职媒体的报道风格并不吻合,“众筹”让他另辟蹊径达成所愿。[6]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一名依然在传统媒体供职的媒体人是否可以在供职媒体之外的其他平台首发自己的新闻作品,又是否可以利用工作时间去采制其他未经批准通过的选题?

第三,商业化瓶颈。众筹新闻无论如何变换名目,是新闻也好,资讯也罢,只要按照目前模式运行,都无法摆脱众人对该众筹项目是出于“拉赞助”目的的质疑。目前的众筹模式要求发起人和资助人建立一定的联系,资助人可以实时掌握该项目的进度,甚至是对发起人提出各种意见或建议。然而,这一模式却是与新闻要求客观公正的最根本原则相背离的。如果在实施过程当中,资助人的意见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有演变为“有偿新闻”的可能。与此同时,在新闻众筹过程当中,记者不再单纯的是新闻的采制记录者,他还同时需要兼顾市场推广和营销运营方面的职责。Tanja Aitamurto通过对Spot.us平台上的7名记者进行访谈后发现,在早期网站流量较低的时期,写出一个好故事是远远不够的,记者往往需要借助其自身的社交网络,从线上及线下去寻求资助。而职能的延展及对自身的重新定位,往往会使记者产生抵触与不适。[7]

四、“互联网+”时代众筹新闻发展如何破局

虽然有这些瓶颈的存在,但是乘着“互联网+”时代的东风,众筹新闻依然可以有所作为,甚至争取破局。

(一)以传统媒体为主导发布新闻众筹项目

较之于某个单个媒体人以自己名义发布新闻众筹项目而言,如果该项目是以传统媒体为主导发布的,则将更有公信力,对于该项目的宣传推广以及募集资金都将大有益处。以传统媒体为主导发布新闻众筹项目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完全以该媒体名义发布众筹。例如,《清华金融评论》杂志在2013年12月宣布,将在发行环节采用众筹模式,成为首家采用众筹模式发行的财经杂志。再比如,对于一些特殊选题,例如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体育赛事的报道,单靠某一家电视媒体的力量根本无法跟央视抗衡。不仅无法获得转播权,甚至连前往采访的经费都捉襟见肘。此时,如果多家电视媒体联合,并以媒体名义发布众筹项目,在最大范围内募集资金,就有可能集众人之力完成报道。另一个以传统媒体主导众筹的情况则是,并不以媒体名义发布项目,而是依然以某个媒体从业者的名义发布项目,由其所供职传统媒体为该项目作出信用背书。媒体认可该名媒体人发布的众筹项目,并承诺项目完成后在该媒体上发表新闻作品或作出其他回报。媒体甚至还可以在前期通过自有资源宣传推广该名媒体人的众筹项目。这样一来,该众筹项目增加了公信力和知晓度,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众筹新闻的体制机制问题。

(二)以内容为王、以用户为导向选择新闻众筹项目

史特金定律(Sturgeon's Law)认为,任何事物,其中90%都是垃圾。该定律对于网络时代的意义在于,点明网络社区所有内容中,90%以上的内容都是“垃圾”。更有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该定律应该改为“95%都是垃圾”。在这样一个充斥同质化内容、垃圾信息的网络上,真正可读性强的内容一定广受追捧。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众筹新闻来说也是一样。在注重内容的同时,众筹项目应该更加注重视频内容。移动互联网时代,视频尤其是短小精悍、抓人眼球的视频将成为内容上的绝对主流。在推进众筹新闻项目时,尤其需要注意对视频的制作和传播。国内目前人气最高的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弹幕网(俗称“B站”)在起步之初和其他视频网站并无二致,正是通过2014年9月首创的“众筹视频”计划,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年轻人潮流文化娱乐社区。包含一个视频的众筹项目获得资金支持的可能性远大于没有视频的众筹项目。

(三)以创新形式实施新闻众筹项目

众筹新闻之所以没有推广开来,与之前许多众筹新闻项目实施过程较为简单、形式不够新颖有关。在“互联网+”时代,以传统媒体主导的众筹新闻项目应该而且可以通过更加创新的形式实施。一方面,新闻众筹项目可以不是为了筹集资金,而是为了筹集线索或是故事。2014年2月27日,广州日报推出名为“大红马小红马”的众筹计划,小红马是出生3个月的妹妹,大红马是曾经独占父母之爱如今十分焦虑的哥哥,随着各地二胎政策的落实,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担心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样的问题很难从媒体中找到现成的答案,索性“求人不如求己”,依靠众多家长的智慧一起来完成反而更真实、更新鲜。[8]另一方面,媒体主导的新闻众筹项目可以演化为筹集一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活动。2015年8月,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实施了一场名为“给爸爸妈妈的音乐会”的众筹活动。每年暑假都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俗称“小候鸟”)来到在杭州打工的父母身边过暑假。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通过媒体发布,希望众筹一场由小候鸟带给爸爸妈妈的音乐会。随后,不仅有许许多多的小候鸟踊跃报名参加,还有演出场地、歌唱教练、乐队、表演器材等方方面面力量加入这场音乐会的众筹。作为发起者,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不仅在新闻报道中大力宣传此次众筹项目,更是对音乐会进行了直播报道。最后,这场音乐会的门票还对外销售,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

(四)以“互联网+”手段推广新闻众筹项目

在“互联网+”时代,仅仅依靠众筹网站的力量推广新闻众筹项目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传统媒体主导的新闻众筹项目可以有效利用传统媒体自身发布平台推广该项目,还可以利用传统媒体官网、官方微博以及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广该项目。尤其是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广时,还可以将付费阅读、阅读打赏等功能融入其中,探索“互联网+”募资及回报模式。传统媒体可以打造专属的众筹App,或是将众筹功能加入媒体已有的App客户端当中。传统媒体可以寻求与天猫、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通过这些平台发布众筹项目。传统媒体还可以利用自身人脉,通过一些知名人士、意见领袖、网络大V传播推广众筹项目。

总体而言,众筹新闻是一次对新闻传播模式的挑战和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众筹新闻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实践一次次证明,一切以用户为主导的运作模式都将有其存在的一席之地,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杰夫·豪.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M].中信出版社,2009:79-82,39-42.

[2]项立刚.移动互联网的迷思与新媒体的困窘[J].新闻战线,2013(2):27-29.

[3]张军辉.互联网思维下众筹新闻的理念创新与模式重构[J].中国出版,2015(01):24-27.

[4]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3-25.

[5]王云龙.众筹新闻模式运作困境及前景展望[J].中国报业,2014(16):78-79.

[6]石畅.“新闻众筹”行不行得通是革命,还是昙花一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12-13.

[7]王雅慧.用集体智慧和资本做新闻:新闻众筹模式的梳理及影响分析[J].东南传播,2014(05):14-18.

上一篇:中心血站综治维稳工作计划5则范文下一篇:党外干部日常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