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地合作领导讲话

2024-04-16

院地合作领导讲话(共6篇)

篇1:院地合作领导讲话

2008年临泽县平川镇三二村 院地合作基地工作总结

在学院和教学系的安排下,2008年主要工作是以服务临泽县平川镇三二村经济建设为核心,全面提高当地农民经济收入和科技水平。现将2008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长期蹲点,对主导产业进行跟踪技术指导

自2008年3月12日进驻三二村,截止12月30日,共在三二村蹲点186天,平均每周约4天。在蹲点过程中,对三二村荒漠区日光温室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玉米制种等主导产业进行了跟踪技术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荒漠区日光温室平均每座(50米长)实现收入15000元,纯收入11000元,位居全临泽县荒漠区日光温室所有示范点之首;玉米制种病虫害为害程度在周边地区中最轻,产量最高,得到了种子公司的好评。由于成绩显著,蹲点人员被平川镇政府评为“2008年度科技推广和技术指导先进个人”。

二、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多次技术培训

结合临泽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针对三二村及周边村社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多次开展了集中授课式培训和现场示教式培训。配合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临泽分公司蹲点技术员在玉米制种关键时期轮流对三二村九个社进行了四次培训,培训次数达36次;对三二村荒漠区温室种植户每月都要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每周进行2次现场示教培训;对三二村周边的三三村、芦湾村、一工程村也进行了多次培训。由于工作突出,蹲点人员被临泽县委组织部评为“2008年度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优秀技术指导员”。

三、开展试验示范,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攻关研究,对新技术进行示范

今年,对荒漠区日光温室建造及关键技术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试验:荒漠区日光温室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品种引种试验、荒漠区日光温室西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品种引种试验、辣椒无土育苗基质配方筛选试验、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筛选试验、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肥料管理试验等,示范了适乐时、艾美乐等高效杀菌(虫)剂,研制出了粘虫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黄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重点培养了荒漠区日光温室种植户刘东、桑有旗、吕登安、郭建东、张自绪、刘建琴,使其具备了农民技术员的条件

年初,经过村委会推荐,选择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对种植日光温室有兴趣的中青年农民刘东、桑有旗、吕登安、郭建东、张自绪、刘建琴,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与技术指导。经过一年培训与技术指导,现已掌握了荒漠区日光温室温湿度管理技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配方主发料技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肥水管理技术、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初步具备了荒漠区日光温室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指导员的能力。

五、积极联系与协调学院有关部门,对三二村小学开展支教活动 5月份,在教学系的努力协调下,联系学校设备处、教务处、宣传部、英语系,对三二村小学开展了支教工作。设备处对口支援电脑2台,课桌40套,宣传部捐赠图书5000本,教务处、英语系选派英语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短期培训。

六、配合教学系有关的教学实习活动

今年,在教学系的安排下,三二村共接待河西学院实习学生200人次,教师50人次,较好的完成了实习任务。

七、联系学院团委、妇委会,在平川镇中学参加了平川镇党委举办的建党文艺节目汇演

2008年6月14日,潘院长带领舞蹈教师甄勇宏等教师和河西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参加了平川镇党委举办的建党文艺节目汇演,受到了平川镇党委及当地农民的好评。

篇2:院地合作领导讲话

一、签约时间、地点、主持人

时间:2012年3月27日(周二)上午11:00—12:00。地点:锦江蜀亨大酒店二楼品鲜阁。

主持人:薛红副局长。

二、签约仪式具体事项

(一)出席人员

1.川农方面(已确定)

川农大党委书记Xx教授

川农大资源环境学院院长XX教授

川农大科技处副处长XX教授

川农大资源环境学院系主任Xx副教授

川农大两位司机

2.我方出席人员(建议)

XX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XX

市政府副秘书长Xx

XX市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XX

XX市国土资源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Xx XX市国土资源局纪委书记XX

XX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XX

XX市国土资源局党委委员、副局长XX

XX市国土资源局党委委员、副局长XX

XX市国土资源局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XX

XX市国土资源局党委委员、副局长XX

XX市国土资源局党委委员、副局长XX

XX市国土资源局党委委员、总规划师XX

其他人员:正副调研员,各分局、科、室、直属单位负责人,新闻记者。

(二)会场布置

1.会标为“XX市国土资源局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2.按规定顺序摆放座牌。

3.确定2名礼仪小姐负责传递交换协议文件。

4.嘉宾入场前签到。

(三)签约仪式议程安排

1.主持人宣布签约仪式开始,介绍主要来宾和领导,简述签约的背景等事项。

2.XX局长发言。

3.川农大领导发言。

4.签约:主持人请签约嘉宾上台,XX局长与XX院长分别签约(由礼仪小姐引导并摆放文件夹、笔)。

5.签约结束后,签约嘉宾握手祝贺,其他人员鼓掌祝贺;合影。

6.XX市长致辞。

7.主持人宣布签约结束,来宾退场,进入宴会厅进餐。

(四)邀请XX日报社、XX电视台做好报道。

三、具体分工

整个活动由XX牵头,局办公室、人事科、地籍中心、信息中心配合完成。具体分工如下:

(一)XXX负责联络,起草协议文本。

(二)XX、XX负责起草会议通知,制作协议文本,联系市委政府领导参加,制作并悬挂会标,制作并摆放座牌,通知参会人员。

(三)XX负责制作嘉宾签到册,现场签到及联系礼仪小姐。

(四)XX、XX负责场地预定,食宿安排,物资准备,就餐服务等后勤工作。

(五)Xx与川农大联系接站,XXX参加。接站后直接到蜀亨品鲜阁休息。川农大两位司机停车后,由Xx接待。

(六)XX负责准备Xx局长的主持词、XX局长的发言材料和XX市长的致辞。

(七)XX负责联系记者,协议签订后在局网站发布简短

信息并报省厅和市政府。

(八)晚餐和当天下午的活动安排,由XX根据情况负责落实。

(九)川农大、市政府及我局领导在满江红就餐,其余参会及服务人员在清平乐就餐。

四、后续工作

篇3:院地合作领导讲话

近年来,教育部针对实践教学先后下发了教高[2001]4号、教高[2005]1号、教高[2007]2号、教思政[2012]1号4个文件,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不断加强,体现出国家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对培养应用人才的高度关注。针对应用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也较多,但大都是针对医学类教学或高职类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目前还没有针对学校与地方合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本研究本着资源整合、效率优先的原则,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概况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事业伴随着土地管理事业的兴起而产生、发展,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98年,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将原土地管理专业(1985年开始招生)与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1956年开始招生)合并更名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按照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毕业生可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全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大体一致,培养的目标为: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测量、制图、规划、估价与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房地产、规划、城建、农业、测绘以及相关领域从事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勤奋踏实、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 应用人才培养的困境

各学校的情况不同,专业不同,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总体上,高质量应用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资源会更多,师资队伍的要求会更高。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说明应用人才培养的困境。

2.1 教学资源有限

2.1.1教学经费不足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很多实验实习不是在实验室能够完全解决的,不仅需要足够的实验条件的支持,而且更多的土地调查、土地规划等业务技能培养需要到校外实习,教学经费投入应更高。然而,近三年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分别为350.50元、359.32元、429.18元,按照专业评估要求,不足C级标准最低要求(1 200元人民币)的35.77%。

2.1.2实验条件有限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涉及信息技术、测绘和制图技术等,需要更多的实验中心及其实验仪器设备保障,也需要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等形式与相关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然而,生均实验中心面积和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分别为0.14 m2和330.82元,分别只有专业评估中C级标准最低要求的12.51%和16.54%,实验条件严重受限。

2.2 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学校为了抓好大农科传统优势专业建设,在职称评聘、年终考核、津贴分配、科学研究、青年教师培养与进修等政策方面,更加限制土地资源管理这类“非农科类”专业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难于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内部教师又缺乏继续深造或参加进修学习的宽松条件,使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青年教师的学历提升、职称晋升、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受到极大的限制,使这类年轻“边缘学科”日趋边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举步维艰。

教学方面,有些教师横向合作项目多,能够充分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有的教师社会阅历浅,科研机会少,很敬业但成效不高。因此,专业教师总体教学水平较高,但累计有3人次教学质量评价在全校后5%。

2.3 现行教学模式培养的人才质量有待提高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内容涉及测量、制图、遥感、信息技术、调查、评价、规划、软件等多种认知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完全按照课程进行分割,各自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实体,每门课程的实验只考虑课程内部的实践及其操作,实践的内容也完全以理论性实践为主,很难接触具体业务工作实际。其结果是:有些实践内容在不同课程重复实践,有些应有的内容却没有涉足,有些野外实习地点学生重复调研,有些实践形成的成果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有些实验课程因在校内又缺乏资料而难于组织开展。总体而言,学生实践的东西是零散的,难以针对具体地域的实地情况去实践和研究,无法将各个实践环节有机融合,参与具体的业务工作时还得重头学起,有限的教学运行成本取得的实践教学效果欠佳。

3 “院地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的构想

近年来,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每年要做很多业务工作,例如土地变更调查、土地整治规划、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规划等。这些业务工作往往因技术力量、工作人员欠缺等关系,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只能出资委托相关公司或事业单位完成。高校则与此完全相反,优势就在于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从学生培养角度看,缺少的就是这种结合实地的业务训练机会、经费支撑及其开展各种业务工作所需要的相关资料等。因此,“院地合作”必定能实现优势互补、各取所需、互促共进,而且高校师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过硬的理论素养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在有经验的高职称教师的带领下必定能确保各项业务工作做得更加科学合理。

“院地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即以校外实习基地(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为依托,通过具体的业务工作,在地方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下,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实践”。并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适时调整和确立具体各环节的人才培养办法,进而实现学校、行政或企事业单位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将传统的学校一段式教育,变为“1+1”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施4年大学本科教育3年在学校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以及专业课的学习,1年时间由业务部门提供平台、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主要进行业务素质、业务能力的培养(专业综合实践)和毕业实习,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

集中开展“院地合作”的专业综合实践,能有效地整合高校、行政或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及其优势,整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技术工作的相关领域,符合社会土地管理相关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通过集中系统实践,有利于师生全身心投入实践教学之中,有利于有限的教学成本高效利用,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接触业务工作实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把握,有利于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全方位实践。“院地合作”的毕业实习,有利于学生“接地气”,做更多的实际业务工作,掌握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和资源,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形成,能够切实提高毕业实习效果。

4 “院地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策略

4.1 专业综合实践策略

“院地合作”的专业综合实践以实习基地(地方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企事业单位)为平台,以横向合作项目(业务工作)为载体,由地方政府提供资金和相关条件,院系统一安排,项目负责人(专业教师)总负责,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开展业务研究与训练工作。最终,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用成果(相关企事业单位获得效益)、学生学会专业技术本领、教师完成学生培养任务,三方共同受益。具体专业综合实践策略构架如图1所示。

4.2毕业实习策略

“院地合作”的毕业实习由学校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总负责,以地方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企事业单位为平台,以单位实习工作内容为载体,由实习单位提供工作条件、必要的生活补助和相关资料,实习单位的业务指导老师指导完成实习工作,由学校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制作工作。最终,地方政府完成了工作、学生学会了实际工作的本领、教师指导完成了学生培养任务,三方共同受益。具体毕业实习策略构架如图2所示。

5 保障措施

5.1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注意培育有利于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术环境和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传帮带作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建设为中心,坚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改善职称结构的培养原则,加大人才培植力度,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采取引进、培养、交流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创造条件并提供经费,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获取各种资格从业证书,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培训和进修活动。聘请校外专家教授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建立一支有相关领域的领导官员、外部学者、行业专家、实业骨干所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借助横向合作项目,鼓励和带领中青年教师参与课题,实现所有专业教师对各项业务工作从参与到主持的全方位实践,确保自身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建设一支结构优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适应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需要的过硬的实践教学团队。

5.2 搭建教研平台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其中教学活动是大学教师科研的基础和原动力,科研活动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通过科研项目和横向合作项目,搭建教师与学生交互平台,通过专业综合实习,实现教师科研和教学、学生能力培养的双增长;通过毕业实习,与相关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师生交互讨论、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素养,最终实现毕业生研究能力、就业能力、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摘要: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体现出国家对培养应用人才的高度关注。然而,现行的应用人才培养机制仍然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甘肃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基本情况和应用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困境,提出“院地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构想,具体从专业综合实践和毕业实习两个方面构建了“院地合作”的应用人才培养策略,为更好地开展应用人才培养提出了强有力的对策和保障措施,旨在促进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应用人才质量。

篇4:院地合作领导讲话

关键词:合作原则:领导者;讲话策略

一、合作原则评介

1967年,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Grice)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合作原则”的概念。“合作原则”属于语用学的范畴,格赖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交谈者双方都要有合作的愿望,交谈才能愉快、才能成功。也就是说,双方在交谈的过程中都要遵守合作原则,在合作原则的指导下顺利地交谈。合作原则包括四条次准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以及方式准则。合作原则是基于人类交际目的的达成而提出的,合作的目的是促进交际活动的成功实施。

合作原则包含的四条次准则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具体来说,数量准则规定了说话者在交际中使用的语言的详尽程度,也就是说,说话者应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即按要求提供适量的信息。适量一方面指的是说话者要根据交际目的提供足够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能提供多余的、不必要的信息。质量准则指的是说话人要在交际中提供真实的信息,所谓真实,就是不要说不真实的话,不要说不确定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联准则规定了说话的内容要切合主题,交谈参与者提供的信息要与正在进行的谈话内容有关,不要说和话题无关的话。方式准则指的是说话人要提供简洁的、有条理的信息,不能含糊其辞,不能引起歧义。在谈话中,双方都要遵守合作原则的这四条次准则。

二、领导者讲话的目的及性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语言的运用。领导者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实施领导行为,而领导行为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语言这种交际工具来实现的。一个很“会”讲话的领导者,相对来说很容易调动起员工、下属工作、做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领导者的语言,有工作之外的和下属日常的沟通交流,也有正式的领导行为中的语言传递,就是讲话。讲话是领导者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工作手段,其目的是让听众即领导者工作的对象迅速理解并记住领导者讲话的内容,接受讲话传达的思想、观点、要求甚至是命令,并在此基础上,自觉自愿地按照领导者的意图去行动,完成领导者布置的任务。只有这样,领导者才是真正通过讲话实现了自己领导工作的目的。

言语交际是人类重要的一项活动,领导者讲话就是要通过讲话语言这种媒介达到自己领导工作的目的,其实也是在实现一种交际。因此,从本质上说,领导者讲话是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以实现预期目的的交际活动。那么,要想使这种交际活动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正确地运用语言交际领域的合作原则,因为合作原则对领导者讲话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换言之,领导者讲话理当遵循语言交际的合作原则,只有在讲话中严格遵守合作原则,讲话才能准确、快速地传达出其思想,并被其工作的对象所接纳,并付诸实施,最终实现其领导工作的目的。

三、合作原则指导下领导者讲话的策略

既然合作原则对领导者讲话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领导者讲话时应如何遵循合作原则,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这就需要采用一些具体可行的技巧,也就是说要讲究一些具体可行的策略。

(一)讲话应当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要求说话人要根据交际目的的要求提供适量的信息,适量就是对详略程度的把握,太过详细会显得画蛇添足、信息冗余,太过简略又难以真实准确地诠释要表达的信息。因此,领导者在讲话时,应做到该简单的就简单,该详细的就详细,并突出讲话的重点、难点。具体来说,与当前工作紧密相关的新政策、新精神、新任务要详细讲,工作中特别的要求和实施方案要详细讲,听讲话的人不熟悉、不了解的内容要详细讲等。相应地,以前已经讲过的有关的信息、一般的常识性的要求以及听讲话的人比较熟悉的方面领导者简略点明即可。

(二)讲话应当真实可信,不浮夸,不虚假

真实可信是人类交际活动中应追求、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合作原则中质量准则的要求。领导者由于其在社会中的特殊角色和地位,他们的语言所传达出的信息往往天然地具有某种规范或权威的意味,一般的听众会把他们讲话的信息作为政策的来源或行为的参考,从这个角度来看,领导者讲话的真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他们说了被证实为虚假的信息,必然会引起听众或者社会公众的质疑和不安,严重时还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社会舆论事件。因此,领导者在公开讲话中一定要注意自己话语信息的质量及真实度,不能夸大事实,不能遮掩真相,更不能提供虚假信息。

(三)讲话应当直接干脆,紧扣主题,不说空话、套话

目前,一般的民众对领导者讲话的鲜明印象是空话、套话一大篇,废话、虚话一箩筐,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公众对领导者开会讲话的直观感觉常常是熬时间、听啰唆、苦应付,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领导者讲话时没有把握好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讲话没有从当前的主要任务和重要主题出发,常常是铺陈太多,套话、废话太多。要改变这种现状,讲话的领导者一定要有直接、快捷、迅速的意识,讲话时开门见山,直接点明并阐述主题,少说或不说与主题无关的话,力争使讲话主题突出,简明高效。

(四)讲话应当精练简洁,注意提炼核心内容

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要求领导者在讲话时提供简洁的、有条理的信息,这既可用于讲话的内容,也可用于讲话的方式。一般大众印象中的领导者讲话常常是长篇大论,听完不知所云。如果领导者在讲话中能做到精练简洁,使核心思想和内容凸显,就比较容易让听众记住并接受。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领导者要遵循合理的逻辑,做到条理清晰。其次是用合适的方法提炼出主要内容,比如,工作中的“几大任务”“几大原则”“几大目标”等的提法。用数字概括主要项目并结合起点睛作用的关键词,这种方式能让人迅速记住、抓住主要内容,也便于听讲者理解、记忆,而理解和记忆领导者讲话的内容和要求是领导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领导者讲话是领导者自身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领导者领导能力的重要体现,领导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讲话行为的重要性,并主动利用相关语言交际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讲话实践,在遵循交际活动语用原则的基础上,于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反思,让自己的讲话起到理想高效的领导媒介的作用。

篇5:院地合作领导讲话

院地合作按照“地方党委政府满意、合作企业满意、老百姓满意”(以下简称“三满意”)的要求,通过与地方共建研究所、与地方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地方共建技术转移转化育成平台、实施面向地方科技需求的专项行动、加强与国家骨干企业合作、加强人员交流与培养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研究所的主体作用,发挥分院的区域统筹协调作用,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院地合作组织和工作体系,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创新体制机制以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主体的东部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东北和中部地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西部尚处在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格局,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不同的需求。院地合作要按照国家东部率先发展、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部署,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强与地方合作,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探索符合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综上,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为院地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面前,后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院地合作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更好地指导和推进“十二五”院地合作工作,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实际科技需求,研究编制《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一、总体战略篇

(一)“十二五”院地合作发展目标

坚持巩固合作“阵地”、夯实工作基础、优化体制机制、提升整体效益的原则,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产业技术核心竞争能力为目标,发挥研究所主体作用和分院区域统筹协调作用,共建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支撑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行动计划,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瓶颈培养造就一支懂科研、懂市场、懂经营、勇于善于创新创业的院地合作队伍,大幅提升中国科学院支撑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

至2015年,通过院地合作,中国科学院整体把握区域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科技需求的能力显著增强,系统集成研究、工程化研发、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大幅提升,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政产研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形成覆盖全国、特色鲜明的院地合作工作体系,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显著提高,院地合作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2015年,中国科学院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当年为社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建设形成300个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转化育成平台和网络型研究所;建设形成10000人体量的从事产业技术创新、系统技术集成、工程化研发和转移转化的高水准、专业化的院地合作队伍。

(二)“135”战略布局

按照“135”战略布局,统筹配置各类院地合作资源。“1”是实施支撑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行动计划,“3”是巩固夯实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合作与转化网络体系,“5”是拓展形成东北、中部、西北、西南、青藏5个区域特色产业技术服务与转化体系。

1. 支撑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行动计划

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领域,加强与区域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深度融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工程化示范,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创新队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到2015年,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行动计划,形成一批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重要领域,实现一批对产业和技术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重大系统集成创新和工程化示范,促进规模产业化。

2. 巩固夯实三大重点区域合作与转化网络体系。

京津冀鲁环渤海经济区。共建怀柔科教产业园、天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园、青岛研发转化基地,重点推进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等研发机构和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围绕高端服务业、工业生物制造、IC装备、信息感知、先进轨道交通、分子育种、资源环保、生态城市建设、生物能源与材料、海洋资源开发、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技术集成与转移转化,提升区域重点产业竞争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沪苏浙闽长三角和海西地区。重点与上海市共建浦东科技园/上海高等研究院、嘉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立以空间、清洁能源、信息传感、功能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为主的产业技术源头创新基地。以共建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二期为重点,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平台特色化、专业化核心能力为目标,巩固完善覆盖江苏、浙江的院地合作网络体系。与福建省共建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调动全院相关科技力量,围绕物联网、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三网融合、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与设备等重点领域,建设集项目、市场、人才、资本为一体的新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引领带动长三角及海西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

珠三角地区。以共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二期、合作构建东莞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共建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二期、提升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服务能力为重点,扎实推进散裂中子源、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深莞穗佛科技创新走廊。组织全院相关科技力量,围绕现代物流、先进装备制造、服务机器人、可再生能源、药物创制、海洋生物、数字城市、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模式,建设广东科技创新新高地。

3. 拓展形成5个区域特色产业技术服务与转化体系。

在东北地区,配合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继续深入实施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以先进材料为基础,绿色智能制造为方向,提升装备制造产业技术水平;以绿色过程为基础,能源清洁利用为方向,促进能源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以粮食增产为基础,绿色农业和海洋资源开发为方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蓝色经济发展;以创新驱动为基础,面向公众健康的普适化医疗服务为方向,加快发展生物和医药产业。

在中部地区,配合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强与企业合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重点围绕资源加工,开展循环经济技术、节能环保技术、资源高效高值清洁转化技术的工程化与工业化示范,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围绕装备制造,大力促进绿色、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现代农业,开展优质高产、生态安全和资源高效利用等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面向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重大环境问题和重要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需求,集成中国科学院在生态、环境、资源、化工、材料等领域的科技与人才优势,开展荒漠化防治与生态恢复、内陆河流域水管理、油气和煤炭高值清洁化利用、太阳能与风能利用、中亚矿产资源勘探、特种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研发与集成,为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疆、内蒙古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面向西南生物多样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矿产资源开发的科技需求,集成开发农业种质资源、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生物产业技术,开展喀斯特地区农业和生态研究,合作开展矿产资源勘探研究,为西南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面向西南地区装备制造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围绕绿色智能技术领域,共建产业技术源头创新和区域科技合作平台。

面向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和高原农牧业发展的需求,集成中国科学院相关领域的科技资源,开展高原生态系统保育研究,推广应用循环经济技术、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特色生物资源开发技术、高原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技术,服务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发展篇

“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也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期。根据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部署,西部地区要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引导资源富集地区、重点边境口岸、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快主要生态源区和生态水源补给区生态建设;东北地区加快发展先导产业和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中部地区加快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推进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提升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加快发展重点经济带(区),加快两型社会建设;东部地区发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复合优势,建设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综合运输通道,加快海洋开发,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京津冀鲁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科技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日益显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特别是通过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加快曹妃甸建设、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环渤海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十二五”期间环渤海区域将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以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推进区域分工合作,有效配置区域各类资源,着力构建相互合作的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环渤海在我国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为了更好地对京津冀鲁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在该地区的院地合作重点任务可归纳如表1所示。

(二)沪苏浙闽长三角和海西地区

2010年,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要把长江三角洲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为长三角新一轮加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经济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给福建省实现跨越发展带来历史机遇。

为了更好地对沪苏浙闽长三角和海西地区的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在该地区的院地合作重点任务可归纳如表2所示。

(三)珠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省的核心区域,以广东省约2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广东省近80%的经济总量,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500亿元,约占全国的1/10,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广东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十二五”期间将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海南省立足国际旅游岛发展目标,确立了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努力提升海洋经济产业、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产业布局,实现新型工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与协调发展。

为了更好地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在该地区的院地合作重点任务可归纳如表3所示。

(四)东北地区

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地区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培育潜力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冶金工业、船舶制造、汽车制造、高新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确立了发展优势。为了更好地继续配合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深入实施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为东北地区的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在该地区的院地合作重点任务可归纳如表4所示。

(五)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是我国重化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城乡二元经济特色鲜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重点建设粮食生产、能源材料、装备制造与高新技术发展三个基地,以及交通运输枢纽。着力推进中部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促进中部城乡一体化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对中部地区的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在该地区的院地合作重点任务可归纳如下表5所示。

(六)西部地区

西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我国能源矿产资源基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生态恶化总体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条件改善明显,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继续深入实施科技援藏、科技支新、科技支甘、科技支青、科技支黔、科技支滇等支持西部发展的各类科技专项计划,加大力度实施科技支新专项工程,服务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在该地区的院地合作重点任务可归纳为实施资源转化、生态保护与特色农牧业、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四大科技行动。

摘要:通过“十一五”期间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中国科学院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培养造就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为在改革创新、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中发挥火车头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院地合作是促进中国科学院与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途径,是中国科学院改革创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实现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更好指导和推进“十二五”院地合作工作,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实际科技需求,研究编制《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发展规划(2011-2015年)》。

篇6:院地合作领导讲话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组学习   能力 讨论

一、“分组合作学习”概括

所谓分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学号、方位等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合理的“同组互补,异组平等”的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诱发同组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根据各自能力学习新知识,这样就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同时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挥小组共同的智慧。

“分组合作学习”有三个明显的好处。第一,突出了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分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同学之间的交流机会更多、更全面,突破了单一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第二,照顾到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问题。分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习不突出的学生创造了提问问题的机会,使其在成绩突出的学生的帮助下让自己的问题得到解决,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也让自己再一次巩固了知识,让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让自己学到的知识更进一层,在原来的基础上加深了对知识的解读。第三,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分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讓学生通过独自思考、同学交流等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活动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这道题,而是让学生学会这道题的方法,进而举一反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二、“分组合作学习”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在组建小组时要选举得力的组长并进行培养

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小组里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要尽可能多方面考虑每个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与众不同之处,让小组成员在不同于其他成员的同时在形成互补,突出每个成员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不一样的学习,同时要选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口齿清楚、说话流利、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当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让组长带领自己的组员共同进步。

(二)让学生知道合作共赢的一些技巧和沟通技能

分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是对小组成员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做到:(1)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抓住发言人所讲述的主要内容;(2)学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对发言者所表达的内容不理解就要提出来,得到进一步的解说;(3)观点与别人不一样时,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4)谦虚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建议,让自己的答案更充分正确。

(三)必须让学生在有利的环境中合作学习,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

都知道数学是很抽象的,小学生在接受新的数学知识时要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才会更有效地吸收,因此,要分组讨论数学中出现的一些公式、法则等抽象的结论。学生动手把这些结论转化成形象具体的身边可观察的事物在分组讨论这个些问题的同时也会把数学知识简单地学到手。

(四)创造竞争的机会,小组之间激励共同合作学习

在小组学习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可以采取小组之间竞争比赛的形式。例如:可以评选优秀小组,表扬并奖励进步最大的小组,把小组之间的成绩进行评比,给予公布。每个月都会评比一次,时刻让小组成员都去奋斗,去为了小组荣誉而拼搏合作学习。

三、创造“分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

分组合作学习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都适合来用分组合作学习完成,在选择分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时应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只有抓住时机了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可以在这几种情况下:

(一)在课程初级阶段,带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

教师应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激情,让学生进入学习最佳状态。例如教师想教受应用题时,就可以让同小组学生编排成不同的应用题情景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学习应用题的知识,课堂氛围轻松,学生学习知识又快,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学习数学重难点知识时展开分组讨论

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时有时候会出现思维混乱,脑筋转不过来的情况,教师教学也就会出现课堂瓶颈期。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是一个等级的,接受知识是一样的,只有学生这个平级的一起讨论才会发挥主体作用,运用集体的智慧才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学习“约分和通分”时,学生就很难理解什么是约分什么是通分。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对乘法口诀有很好的掌握。分组讨论吸收每个同学对约分通分的不同理解 ,小组成员多举例子对得到的结论进行证实,每个小组派代表在讲台上把自己本组得到的结论跟其他同学分享,这样比教师在讲台上干巴巴的讲解有效果的多。过程由小组讨论到全班同学讨论再到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把问题解决了,知识也学到了,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这个过程。

(三)在数学复习时小组先整理复习,最后教师带领串联复习

这样由学生先在小组内复习一遍再由教师带领复习一遍得到的效果比教师直接带领复习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复习时会重新考虑很多新的问题,这样每个小组在讨论时就会有许多新问题值得讨论学习,学生就会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和体会。最后每个小组成员就会进行互补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会不断缩小。

(四)多组织学生讨论开放型题目

学生多接触开放性试题可以让其的思维变得更灵活、更发散,创新能力也会提升。对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这样小组每个同学都会在别人的观点中学到跟自己不一样的好的观点,取长补短。也让学生学会了面对数学抽象问题时要灵活一些,多方面去考虑问题,题目可能有多种解答方法,但是有的见解有的复杂,善于汲取别人身上的好处来弥补自己身上的短处,这是一个学习数学很好的习惯。

上一篇:至公司老总的一封信下一篇:采葛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