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2024-04-29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精选10篇)

篇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建设路小学李仕梅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一、读改结合,以读促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字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读改结合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明理。借助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

(2)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

(3)交流。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4)总结。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承担,也可让学生总结。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这段文字选自《少年闰土》,文章之所以生动形象,得力于作者在动态中描写人物外貌。教学中我抓住这个写作特点,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的训练,让学生把

这段文字跟自己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进行比较,有何不同。从中学生明白描写人物外貌不能孤立静态,应该放在环境中动态地去描写人物外貌。

明白了写作方法,学生改起来就有的放矢了,经过学生修改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烈日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在田埂上奔跑。他那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得黝黑的身上,穿着一件旧的红背心,下身穿一件短裤衩,不时抹去头上的汗珠。”

学生作文时拟题往往缺乏新鲜感,例如写事的习作,就直接以事件为题,如《学游泳》。我就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题目的训练。要求学生给写好的习作从多个角度拟题,比较哪个最合适。学生有例可循,改起题目来得心应手,效果颇佳。只要坚持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学生的修改作文能力一定能得到长足进步。

二、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如今多数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批改常由他自己一人完成,没能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联动作用。其实,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

“教师批”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我在作文教学中按此方法,批、改分离,以批促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互批互改。

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

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亲切交谈,了解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对于写作文相对困难的学生,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散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一堂好的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少而精。

作文讲评课目标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多而杂。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学生选择的事件多数欠典型,讲评课以此为目标,出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模仿。小组讨论一篇习作,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如事件不够典型,再选择什么事件来写,理由是什么。反复评议,让学生懂得事件要典型,从而为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

(2)讲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篇2: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一、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字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读改结合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明理。借助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

(2)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

(3)交流。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4)总结。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承担,也可让学生总结。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这段文字选自《少年闰土》,文章之所以生动形象,得力于作者在动态中描写人物外貌。教学中我抓住这个写作特点,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的训练,让学生把这段文字跟自己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进行比较,有何不同。从中学生明白描

篇3:浅谈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能力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一定要改变“老师改, 学生看”的传统观念, 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 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形成能力, 提高作文素质。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 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 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条途径, 它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训练项目。

一、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我首先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句里的“绿”字, 是历经多次反复修改才定的, 终于成了千古绝句。我国唐代诗人贾岛, 相传他初到京师时, 一次, 在驴背上得到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后来, 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 正琢磨不定时, 撞上迎面而来的韩愈的马车, 韩愈问明情况后, 不但没有责怪, 倒帮他斟酌起字句来, 说:“敲字好!”这就是“推敲”的由来。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每次文章写成后, 总要贴在墙壁上, 进出都要认真看看, 随时改正, 有时一篇文章改到一字不留。据说,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巨著, 就曾先后修改过多遍。美国作家海明威写《永别了, 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30多遍。同时也以历年来修改得比较成功的学生作文为范例, 培养学生“别人行, 我也能行”的自信心……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育, 来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操作过程如下:把范文抄在黑板上;学生讨论:由二人或四人一组进行集体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挑选代表评改, 并讲出理由。须强调每一个代表突出评改某一方面或某一处, 语言要明白精炼。其中, 语言方面要突出启发学生多说出几个相仿的词, 表达意思不变, 比较其中的优劣, 找出差别, 进而丰富学生的语汇。

三、指导学生互改作文

小学生都有这样的心理:愿意看别人的作文更愿意给人家挑毛病, 教师应利用这种心理, 使其对修改作文发挥积极作用。每次作文都让不同的学生互相修改, 对于修改的人来说, 每次改的对象不同, 改起来有新鲜感;对于被改的人来说, 自己的作文每次都换人修改, 可以看到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修改和评价, 也有新鲜感。这样坚持下去, 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在不只不觉中提高。

把作文分发给每个学生后 (学生拿到的不是自己的作文) 。先引导学生看格式是否正确, 文面是否整洁, 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有明显错误。再让学生像教师一样评改别人的作文, 这一方法对学生来说有很大兴趣。在评改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有所侧重、多褒少贬、多批少改等。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学生批改时要注意把评语写出来, 多写并写好眉批、总评;评改者要与作者当面交谈评改意见。鼓励争辩, 提倡各抒己见。

四、引导学生自改作文

评改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提高的过程, 前面的评改训练最终要落脚在通过自改提高作文能力上。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修改习作是自己分内的事。对别人作文能提出恰当的评改意见, 对自己的作文就也应该做出恰当的修改。老师要鼓励同学大胆修改自己的作文, 正确对待别人的评改意见。学生通过自行修改、自行完善后, 就可以形成定稿, 将其抄在作文本上。

五、老师评改学生的作文

最后一步是教师的评改。在评改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侧重一点, 不要面面俱到,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某一方面的写作技巧;详批与略改相结合, 所谓详批就是小至字词大至篇章的详细批改, 所谓略改就是抓住训练重点, 从大的方面着力批改, 一般字、词少于涉及, 老师可对学生的作文详批与略批交替进行;当面批改, 对作文能力较弱的学生, 要进行当面批改, 使之更加明确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使之树立信心, 增加兴趣, 努力提高;老师批改后讲评时, 选择部分进行评比, 将评比的好作文用班刊、板报等形式登出, 或向有关报刊推荐, 以示鼓励, 更加激发大家的作文兴趣。

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几个环节不是孤立的, 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教师从指导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批改, 应以学生为主体, 自己始终处于指导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篇4: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关键词:修改作文;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41-01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个“改”,包括别人改,也包括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虽然有些好的文章是即兴写出的,是一气呵成的,但更多的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教师发下作文后,大多数学生仅是看看分数,并不重视教师的评语,学生缺乏积极性,忽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体性。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彻底解放思想,端正作文教学观念,勇于创新,变教师为主的批改形式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批改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批改作文的主人。那么如何培养好学生的修改作文的能力呢?下面浅谈几点浅见

一、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其不敢改和不想改的心理,激发自改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首先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如小时候不会写文章,后来成名成家的前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由来:讲古典巨著《红楼梦》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同时也以历年来修改得比较成功的学生作文为范例,培养学生“别人行,我也能行”的自信心。

其次是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刺激学生的兴趣。1、设立文章医院,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把一篇问题较具普遍性的文章贴在“文章医院”栏上,让全班同学“会诊”,然后把修改意见集中到语文科代表那里进行综合,再贴出修改稿,随后再到我这里拿我的修改稿贴上去,看看区别在哪里。这样一来,学生修改作文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大家都想和老师比一比。2、要求学生统一配备印有修改过程的作文选,并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心中有底,有自己修改作文的冲动。3、设立名家修改专栏,让学生体会一篇文章在名家手里是怎样化腐朽为神奇的。4、设立自改进步奖栏和优秀评改陈列栏,及时肯定和表彰学生。鼓舞学生自改的积极性。5、指导学生把每学期经多次修改后比较好的作文用电脑编印成小册子并加上一些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拾贝集》、《未名湖》、《处女地》等,然后在教室里展出,让大家互相观摩,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作文修改中的主体性得到巩固,热情高涨。

二、要注重读写的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作文自改的能力。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课文的讲读抓词语的比较,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逐步养成练字的习惯以及谋篇布局的能力,懂得一些写作的知识。诸如怎样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材料,怎样处理好文章内容详与略的关系,怎样写好过渡段等。作为作文自改的主体,具备一定的写作知识是自改活动得以进行的一个基础。 其次,对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修改符号和专门训练学生修改文章的内容要加以重视和运用。

三、指导学生自改作文要做到点面结合,优差兼顾,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使学生真正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首先,提倡学生自改作文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手不管。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还比较弱,教师必须加强指导。指导时应先点后面。每次指导学生自改前,教师应先通阅学生作文,抓住典型文章进行现场修改讲评,然后对本次作文自改提出具有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再让学生分组自改。

一般情况下,上自改课前,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我总是自己打印出两至三篇较具代表性的文章发给学生。其中,一篇用于师生共同修改,让学生明确本次作文的特点及具体的修改要求;另一篇用于学生集体讨论、修改,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修改的注意事项;最后才是分组自改作文。分组自改时,一般以每小组四人为佳,每个小组的组合尽量考虑作文水平的差异和男女比例的合理搭配。我要求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必须经过其他三个同学的修改,然后再由作者自己参考其他同学的修改意见自批自改,有不同见解的可以辩论,难度较大的可请教师协助解决。这样一来,作文修改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有修改作文的动力和兴趣,作文能力得到较全面的提高。 其次,在作文修改课上,教师也应当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好个别的指导工作。在指导自改时,教师应做到优差兼顾。对优等生应重在提出要求,指明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对后进生则应着重方法的指导,指导要根据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样。有一次,周小燕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我的奶奶》的文章。文中简单交代了她奶奶生病住院,病情严重,她去探望奶奶,没想到奶奶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病,而是敦促她要听父母的话,要好好学习,她感动得流下眼泪这样一件事。这件事这样写未尝不可以,但我总是觉得过于简单,文章内容的表现力度不够,好像还有很多事情没说。于是我便借机同她谈了起来,以拉家常的方式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我启发她想一想:奶奶对你怎样?对其他人呢?奶奶平时疼过你批评过你吗?是怎么做的?你平时对奶奶的“唠叨”是怎样对待的?现在奶奶生命垂危,你还希望再听到奶奶的唠叨吗?谈着谈着,周小燕同学禁不住哭了起来。几天后她交给我一篇三千多字的文章,题目是《奶奶的爱》。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小燕是带着感情一气呵成的。这时我在肯定她写得好的同时也向她指出文章主次分明、结构严谨、语言简洁的重要性。第二天,小燕把这篇文章交上来,虽然只剩下一千多字,却显得更为生动感人,我在教室里表扬了她,听了她的朗读,不少同学的眼眶都跟她一样红了起来。后来她的这篇文章得了全镇一等奖。

四、文章不厌百回改,有人说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改出来的。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勤改文章,甚至可以一学期一篇文章的修改,只要每次修改都有一点进步就值得肯定。因为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五、学生作文的修改要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作文的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因而作文修改的过程并不简单地停留在文字的修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再观察、再实践,寻找下锅的“米”,充实文章的内容。

篇5: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那就是养成习惯”。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作文修改教学。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习惯的同时,更要养成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只要教师在“导”的方面下苦功夫,做到巧导善引,切实有效,就能点铁成金,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在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那么,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解放”与“提高”的有效途径。学生作文教师改,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使之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而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改看重的只是分数和等级,至于教师批注的修改方案则漠不关心,具体的修改操作更不了了之。如果教师的评语笼统空泛,于学生则更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无从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修改无方,谈何提高?虽然教师们也采取了个别面批的方法,但是由于受时间、精力、认识范围与程度的局限,往往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也不可能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这些情况都表明:教师们应该把修改

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去提高写作水平。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终身需要。我们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很难说就不与写作打交道,那个时候,学生们就不可能随时随地都拿着文章回去求教于老师,而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就有了用武之地。从教学角度而言,这正是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教师们都懂,但更要让学生们明白: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同样是终身受用的。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要设法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这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循循善诱。首先要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稳定持久的写作积极性。这是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的重要前提。同时要着力于提高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认识,端正其态度。其次要给予学生批改作文的技术指导,使之具有相对的可操作性。然后,还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总的来说,文章修改有四个大的方面:

一是改语言,就是修改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还要看遣词造句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妥贴得体等。

二是改结构,要看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完整,层次是否清晰,过渡

是否自然等。

三是改中心,要看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主题是否突出,等等。

四是改材料,主要是看材料的取舍是否精当,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等等。当然,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修改时要灵活掌握,要靠长期作文修改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总结。但只要能修改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文章,就是行之有效的作文修改方法。

改的能力固然离不开写的根基,写的能力要靠写来培养,也要靠改来扶掖,而改的能力则主要靠改的实践来造就。在学生明确了作文修改的范围和要求之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呢?我认为下列方法可供参考和借鉴:

1.换改法。即将学生作文进行同学间的交换修改。换改法可使学生完全改变自身角度,以鉴赏者的姿态,根据自己的审视标准吸取原作长处,且大胆地指出原作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换改法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水平。

2.示范修改法。此法是指用示范作文启发学生在比较中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作出修改的训练方法。示范作文可以是经过教师修改后的学生优秀作文,也可以是教师的下水作文。采用示范修改法要注意防止学生可能产生的盲目模仿和照抄照搬的不良行为。

3.集体评改法。先展示1~2篇有代表性的中等作文,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由教师逐段引导学生集体评议其优劣,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案。最后由教师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可取之

处和最佳的修改策略。此法以讨论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举一反三,打破学生思维定势,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作文修改方法。

4.定点修改法。定点修改法是指将包括文章内容、结构、语言等在内的诸多板块,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分解为若干个修改训练点,然后逐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定点修改训练。这种方法看似琐碎,但效果明显。一次作文完成一个写作点的修改训练,循序渐进,循环往复,各个击破,步步为营,最后综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养成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

5.冷改法。冷,即是冷处理。先将学生完成的作文收集起来放臵3~4天后再发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通过默读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找出其中尚需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地方并着手修改。此法既可消除学生作文后“私于自是,不忍割截”的心理,又可使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引发新的思维火花。长期进行这种作文修改训练,在潜移默化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篇6:浅谈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批阅作文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成效却往往时倍功半。既减轻老师的负担,又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培养意识到指导欣赏、从示范批改到自改互改,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自主修改 培养意识 指导欣赏 示范批改 自改互改 学习语文的根本是要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要学习表达,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可习作向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块难点,一块难啃的骨头,尤其是每一次的作文批改,更是让老师头疼。每个单元有单元作文,为了练笔每个星期还有周记,有时候还有课后的小练笔。老师忙于批改成山的作文,花了大量时间在作文批改上,可却没有多大的效果,把批改完后的作文一发下去,很少有学生细致地阅读老师的评语、修改指出的问题,相反,很多学生看也不看,或是看看等级就完之大吉,对老师付出的那么多心血熟视无睹,批阅作文的成效时倍功半,学生并没有在老师批改的指导下得以提高习作水平。既减轻负担,又提高效果,成为了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那有什么有效的策略与方法,这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第二学段(3-4年级)就开始提出学习修改习作的目标要求。笔者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尝试着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意识,指导修改习作,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能力,以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

一、树立意识,是培养自主修改习惯的前提。

意识决定行为,要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我们得首先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意识。我常常告诉孩子们,文章不厌百回改,名家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促使孩子们在头脑中树立修改的意识,体会每读一遍文章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发现。要求学生每次的习作,写完后,一定要反复读,看看是否中心明确、重点是否突出,看看是否把句子写得通顺明白,改正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对于单元作文的训练点加以关注,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是否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关爱”主题习作,事情是否写得清楚、生动,是否写得感动人心,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

手法使语句优美形象等,一定要反复修改。逐渐树立习作后及时修改的意识,有了这种自主意识,才能逐渐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

二、指导欣赏,是培养自主修改能力的基础。

修改评阅习作,应该有一定的评判标准。可习作的好与坏,没有标准的答案,评判文章的好与坏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读了一篇文章后,能否感受到这篇文章的优美与否,感人与否,生动形象与否等,这与一个人自身的欣赏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欣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习作自主修改评阅的质量。那么欣赏水平如何形成,如何培养?

(一)课堂阅读学习中形成。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带着习作的意识走进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立意有何高明之处,中心如何表现,围绕中心如何选择材料,安排材料,处理详略;学会欣赏文句美在何处,形象生动在哪里,如何巧妙用词用句,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观潮》一课的教学中,把描写大潮的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震得大地都快颤动起来。”与“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作比较,体会到作者抓住潮的颜色和数量,用上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教学《鸟的天堂》,指导学生欣赏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颤动”能换成“抖动”吗?为什么?在品读中,学生感悟到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那绿色中涌动的生命力,极致地赞美了榕树那勃勃的生机。如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品味体会如何欣赏美文,逐渐提高欣赏水平。

(二)平常阅读积累中形成。

积累与训练就像是习作的两扇翅膀,缺一不可。语言的积累能帮助学生提高欣赏水平,就如同见多识广一样,优美的文章、优秀的文学作品读多了,积累的好词佳句多了,自然而然,储存仓库丰富了,感悟能力、欣赏水平也会相应提高。于是,我倡导孩子们尽量多读书,争取家长的协作,多给孩子买书,督促孩子多读好书,学校里挤时间读书。早上,自认为语文书上的内容都熟读了的,可自行阅读课外书;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阅读十五分钟;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学生

静心阅读。尽量做到家中读,学校读,平时读,假日读,让阅读在学生心中渐渐扎根。同时,让学生边阅读边积累优美片段,可勾画,可摘抄,可批注,在阅读积累中,提高欣赏水平。

(三)欣赏同伴佳作中形成。

同伴的优秀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这就是我们的身边的同学的作品,他们感到亲切、可学。不论是单元作文、小练笔、还是周记中的好文章,好片段,或是报刊杂志上我们同学发表的好文章,一有机会就展示,让小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读给大家听,而后,或老师读读评语、评点评点,或生三言两句地评点,欣赏美词佳句,感受构思的独特等,以助于提高欣赏水平,同时,小作者从中获得小小的习作成功感,进一步激发大家的习作兴趣,习作-----成功-----展示----再习作-----再成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习作、欣赏水平得以循序渐进地不断提高。

三、示范批改,是培养自主修改能力的关键。

如何修改习作,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需要学习修改评阅的方法。模仿就是一种学习,我们要给予示范与指导,从哪些方面修改,怎样修改,都要作反复的、层层深入的示范与指导。

(一)注重评讲,明确修改的内容。

课程目标里,第二学段(3-4年级)中开始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习作讲评中,除了指导学生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语句和标点符号外,还要重点围绕一个训练重点、难点予以点评、修改。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重点与难点是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那么,在讲评习作时就紧扣这个要求,以一篇优秀的习作作范例,指导学生寻找、勾画出习作中有力表现中心,体现真情实感的描写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的语句,尤其是这个单元的新的训练点——环境描写,更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在欣赏学生的佳作后,更重要的是就一些共通性的问题,以一篇文章为例,引领着学生共同修改,指导孩子们感受如何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如何修改得形象、具体、生动,以提问的方式等指点小作者如何写得更清楚、更形象等。如五年级第一单元“与书的故事”主题习作,借助一个故事表现爱读书的情怀。有些同学写得空

洞,不具体。针对此情况,我以一个孩子的习作《书的诱惑》为例进行评讲。文中有一段写很晚了,小作者被在客厅看电视的妈妈训斥后,不情愿地躺在床上,然后耍了个小伎俩到客厅拿到书回到卧室偷看。她写道“上床后,我惦记着《查理九世》,就装模作样地爬起来,打开门,来到客厅里假装喝水,趁机迅速抓起沙发上的《查理九世》——《黑雾侏罗纪》,藏在衣服里,一溜烟地跑进了卧室。”其实这个细节很值得描写,只是太空洞笼统了,这种现象是一种通病,怎么指导呢?于是,首先肯定选材很好,再引导孩子们细读,点评,说说需要修改的地方。有的说,惦记书时,心里怎么想的,要有细致的心理活动描写;有的说来到客厅没有被妈妈发现吗,和妈妈说了些什么,要有具体的语言描写;有的说是怎么假装喝水的,不担心被妈妈看穿吗,把书藏在衣服里,跑的时候就不怕掉出来吗,要有生动的动作描写„„这一个个问题,帮助小作者打开了思路,多次修改后,文字变为了“上床后,我心里痒痒的,惦记着《查理九世》,可妈妈在外面“监视”,怎么办呢?哈哈,有了,可以去喝口水,然后把书藏进衣服里带进来看,哈哈,我真聪明。于是,我装模作样地爬起来,打开门。看着电视的妈妈立即质问:“你干吗?”我吞吞吐吐地回答:“我„„我起来喝口水,不„„不可以吗?”“快喝!喝完去睡!”妈妈狮子般地怒吼道。我磨蹭地喝着水,瞟瞟妈妈,嗯,看得正起劲,俺迅速跑向挂钟,佯装看看沙发上方的时间,右手迅速抓起沙发上的《查理九世》——《黑雾侏罗纪》,藏在衣服里,转身扶着肚子,一溜烟地跑进了卧室。”那一个个问题的解答,正是孩子们把文句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的过程,这样的评讲有效地帮助了孩子们学习如何从内容上对文章进行修改。

(二)拓展教学,教给修改的符号。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并没有专题训练学生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但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以被作为训练的凭借。这课的教学中,在对课文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教给学生正确使用增加、删减、调换、改正、分段等修改符号,如何圈出好词、勾出好句等,以使得既文面整洁,又修改、评阅得清楚明白。这样的修改方法需要在日常的修改病句的训练、习作评讲等教学中经常性的渗透、训练,不断强化运用。

(三)欣赏评阅,指导点评的方法。

点评是语言提炼的一个能力。学生学会点评,可帮助其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

去感受习作的方法。无论是指导学生欣赏佳作,还是共同评阅修改有共通性问题的习作时,老师都要有针对性地评价,或是根据单元训练点,或是习作的独特之处,或是共通性的问题有重点地点评。同时,也要求学生学着这样点评,对于习作的优点,大力赞扬,对于问题,巧用“希望、如果、建议”等词,善意而委婉地指出,如有的小老师对同伴点评道:小作者所写故事清楚,描写生动,尤其是对司机阿姨的神态和语言描写得细腻,如果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加以描写就更„„学生借助点评,在习作方法的习得上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有效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自改互改,在激励中形成自主修改的能力。

(一)自改互改有机结合。

课程目标里,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就意味着要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既要指导孩子自改,也要激励同学间互相修改评阅。指导学生先自己反复修改,勾出好词佳句,更重要的是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勾画,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点学习联想与想象,则着重勾出联想与想象的句子;第三单元的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则着重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这些方面加以补充完善,以此强化习作指导的单元训练的重点目标。同样,同伴交叉修改评阅也是抓住这些点进行勾画,改错字,改错词、改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补充得更具体、生动、形象等,同时,要评定出等级,用习得的点评方法写出评语。通过自改和互改,在激励中促发自主修改的动力,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能力与水平。

(二)保证时间保证质量。

没有时间的保证,学生的修改往往应付了事,能主动自觉认真修改的并不多,如果放任学生自己安排时间修改往往流于形式,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每次单元作文草稿或周记完成后,或利用课堂或利用周一的早读时间,给足时间,要求学生至少自行修改两次,再请水平比较高或至少相当的同伴按照评阅的要点互相修改评阅,然后本子交回本人,根据同学的意见再次修改完善。老师批阅返回本子后,要求一读评语,二改错字、错词、病句和不恰当的标点,三读补充完

善再次深入形象描写。如此训练,保证修改评阅的质量,学生渐渐习得修改的方法,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逐渐形成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

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离不开自主修改评阅的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阅读积累中提升欣赏水平,习作讲评中习得修改方法,自改互改中运用修改方法,这样的自主参与,既能减轻教师负担,更能真正发挥习作修改的作用,提高修改评阅的效果,促进学生自主修改评阅及习作能力的有效形成,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7: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总是花比较多的力量用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然后布置一篇篇的练习,让学生去写,而忽略了对学生在写作后修改的指导。而学生呢也只重视写的过程,一写完,笔一扔,就完事了。据调查,将近四成的学生没有写完后修改作文的习惯。写完后没斟酌,自然文章就不精致。这也就是许多学生写作水平难提高的原因之一。所以我认为将时间花在修改上十分重要。正所谓“作文不嫌百遍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渐渐悟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一二三”。

一、全员参与,集体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文教学中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想,大胆地写,充分给予写作自主权,所以我一改以往由“教师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再修改--最后教师讲评”的做法,采用“学生自主作--教师通篇览--集体参与评--个人主动改”这一流程进行作文,突出“修改”在写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学生的预作往往是粗糙的,不完善的,必须经过认真评点修改,才能使作文血肉丰满起来。第一步的修改要求全员参与,集体改。学生完成初稿,我先通览全班的作文,找出共性的问题,选取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片段。征得学生同意后,用视屏展示台投影出学生的作文,让大家自由读投影上出示的片段。然后拿出自己的“点评手册”,围绕单元习作要点进行评议,随读随记点评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见解,把作文中的优点谈充分,不足谈具体,点评有理有据,修改适“实”适度。小作者再谈想法,或接受,或质疑,或谈修改设想……学生独到的点评,有创意的见解,教师满腔热忱地给予充分肯定,对于点评不足的地方,教师再加引导,并予以热情的鼓励。大家在和谐的氛围中表异见、谈独见、抒创见,充分品尝修改的乐趣。教师适时总结全班在习作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指点修改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信息形成全方位的流动,完成学生自改作文的第一步。

二、师生沟通,合作改。

学生的作文基础各不相同,兴趣、爱好各有所长,写作水平和潜能也就不一样。因此,要充分地关注和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孔子教人,多因其才。”教师要正确地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作文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首先,在学生自主习作、集体评点作文后,教师进一步针对学生个人实际进行面对面批改。通过“学生自读--师生共读--点拨沟通--再次修改”,让每个学生作凭借各自的习作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张中行先生说:“我的经验,写文章,写了一些,尤其中间停一会的时候,继续写常常要念念前面的,以期意思和语气能够顺下来。念会发现一些小的不妥,要随发现随改。”修改作文时,教师不光要求学生看作文,更要求学生“念”。一路念下去,学生便会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疏漏之处,主动修改。尔后,再和学生共同念作文,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停住,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这儿的意思说清楚了没有?”、“这个词用得是否恰当?”等,和学生共同探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导在学生习作的关键处、疑难处,导在无形与有形之间。“哪个地方应该调整,哪个地方应着力渲染,哪个地方应作补充说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修改的方法,提高修改的能力。

其次,在当面评点,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后,由学生自行修改,自行选择修改方法、修改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修改的自主性。

最后,修改要求因人而异。就一篇修改得一般水平的作文来说,如果是出自一个优秀学生之手,则认为“不够好”,但如果出自一个后进的学生之手,则认为“不错”。“文如其人”,“知其人,才能更好地论其文”,因此,同样一篇作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修改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总之,通过学生主体的劳动,让每个学生学有所练,练有所得,让每个学生在修改作文能力方面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三、生生互动,赏析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实现知识、能力的转换。完成了前两步作文修改后,老师组织学生拿出自己几经修改后的作文在小小组里交流、赏析。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听者。这里生生互动,既是行为互动,又是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交流和合作。有对写作成功者的赞许,有对还需努力者的帮助……使他们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小组的交流,常常会激发灵感的顿悟,促进自改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在赏析评点的基础上,老师趁热打铁,鼓励他们为自己的作文再改一改,并给自己的文章写上评语。这是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过程。在学生自己评定的基础上,同学之间再互相评价,这样又提高了学生自己认识和评价的水平,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

修改后的作文文质兼美,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他们作文后多修改的内驱力,变写作后的“要我修改”为“我要修改”。

教学实践证明: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改”。只有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自改,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越改越好,作文教学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

作者邮箱: cocoo@zjip.com

篇8: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文章, 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 一个词, 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通过阅读教学, 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字造句等多种方法, 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 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 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读改结合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明理。

借助课文中的字、词、句、段, 文章内容, 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 选材新, 感情真, 写具体, 段落明, 语句通, 用词好, 无错字。”

2、修改。

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 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 也可以指定一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

3、交流。

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 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 。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 共同影响, 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4、总结。

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 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使学生加深理解, 巩固记忆, 总结可由教师承担, 也可让学生总结。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戴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 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 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这段文字选自《少年闰土》, 文章之所以生动形象, 得力于作者在动态中描写人物外貌。教学中我抓住这个写作特点, 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的训练, 让学生把这段文字跟自己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进行比较, 有何不同。从中学生明白描写人物外貌不能孤立静态, 应该放在环境中动态地去描写人物外貌。

明白了写作方法, 学生改起来就有的放矢了, 经过学生修改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烈日下, 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在田埂上奔跑。他那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得黝黑的身上, 穿着一件旧的红背心, 下身穿一件短裤衩, 不时抹去头上的汗珠。”

学生作文时拟题往往缺乏新鲜感, 例如写事的习作, 就直接以事件为题, 如《学游泳》。我就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题目的训练。要求学生给写好的习作从多个角度拟题, 比较哪个最合适。学生有例可循, 改起题目来得心应手, 效果颇佳。

只要坚持读改结合, 以读促改, 学生的修改作文能力一定能得到长足进步。

二、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 以批促改。

如今多数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 批改常由他自己一人完成, 没能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联动作用。其实, 批是改的基础, 批为改服务, 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 学生改

“教师批”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 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 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 所加的眉批, 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我在作文教学中按此方法, 批、改分离, 以批促改,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互批互改

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 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 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 同学之间互相影响, 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

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 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 它沟通直接, 突出反馈的作用, 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 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亲切交谈, 了解作文内容的真实性, 对于写作文相对困难的学生, 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上好作文讲评课, 为“改”创造条件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 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 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 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 教师宣读的散文, 批改的示范, 集体的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一堂好的讲评课, 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少而精

作文讲评课目标制定要少而精, 切忌面面俱到, 多而杂。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 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 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学生选择的事件多数欠典型, 讲评课以此为目标, 出示优秀的范文, 让学生模仿。小组讨论一篇习作, 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 如事件不够典型, 再选择什么事件来写, 理由是什么。反复评议, 让学生懂得事件要典型, 从而为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

2、讲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 学生听”, 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 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 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 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 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 看出得失来, 推敲出结果来, 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篇9: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关键词 作文教学;修改;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长期探讨的一个课题。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写”的能力培养,往往忽视或淡化学生修改能力的培养,因而使其成为制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瓶劲”。“文不惮改”,一篇好文章常常是反复修改的成果。鲁迅先生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修改”是文章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文章只有通过修订、改正、补充、润色,才能完善、升格、提高。修改升格是文章初稿写就后,作者对草稿作进一步的审读、辨析、推敲、润色,使文章更趋完善。它是提高文章质量的必要步骤,可以帮助作者锤练思想,磨砺文字,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培养学生养成修改自己文章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呢?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自我审读能力。自我审读能力是修改提高的基本能力。它是文章得以修改提高的前提。初稿写完后,要认真的审读,目的是为了发现文章出现的问题,然后有争对性地进行修改。自我审读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高层建瓴的审视文章,敏锐地发现问题和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发展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文章写完后,有毛病不会很容易地发现,这是受写作初稿时原有思路,立足点和思维定势局限所致。为了淡化原有的思想影响,应指导学生在写完初稿后后不要急于修改,而是将文章搁置一段时间后再来修改,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冷处理”。在“冷处理”的时候,可彻底把文章忘却,也可以学习与文章有关的理论知识和范文。力求突破原有窠臼,发现原稿的问题,进而觅得新的灵感、立足和创意,使文章完善起来。

审读能力的培养具体又包括三点:一是审读时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训练审读时思维的流畅性的交通性,即审读时要想得快、想得多。对文章进行多角度灵活变通的思考,寻找总题所在,修改出新意。二是审读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训练求新、求异的能力。审读时要力求发现,完善新的体验、新的立意、新的表述。要肯定独创、别致、新颖,否定人云亦云的老套。三是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除了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之外,还需要培养诵读修改的能力。初稿写完后自己从头至尾诵读几遍,就容易把不顺口、不连贯、不规范的地方和错字错句找出来,这里凭的就是语文素养的语感,寻找的是文气的豁然贯通。这种能力的训练必须花一定的功夫,一时半日是不能奏效的。

(2)培养学生的系统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把握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能抓住主要问题进行修改的能力。文章的主题、文体、脉络的变更,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材料、段落、语言也都必须从新调整。因此,修改时一定要善于抓住文章大的、主要的、首要问题进行修改,然后再进行次要的、细小部分的修改,这样才不致于首末倒置,枉做无用功。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审题不慎在写作途中跑题了,有的结构上前后没有照应,还有的是没有点题,这些都是写作中必须注意避免出现的错误,否则会对作文质量造成重大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逻辑分析直接反映在调整文章结构的能力上。从内容上看,调整结构包括整体布局、线索设置、层次安排、段落划分以及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要使这些层次、段落等得到最优秀的组合,就要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要培养学生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把文章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理顺。这样一来,调整结构就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了。当然,要理顺文章逻辑关系是很难的,学生必须经过长期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阅读训练,才能逐步培养这种能力。在考试中学生经常遇到一些短文排序题,分值一般在3—5分。稍有不慎,一个环节出错这道题就丢分了。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如何理清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具备这种能力后,学生在写作中自然就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修改起文章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4)培养学生的语言推敲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推敲能力,主要表现在能把话说在“点子”上,使用的词语准确,语言生动,态度鲜明;变换、修改句式,使句子语法正确、妥贴、流畅;进行删削、调整或增补文字,使语言更简练,文章更清楚、畅达。调整,主要是根据文章的字、词、句我逻辑关系作语序的变动。推敲,可以采取比较修改的方法。凡是初稿中觉得不妥的字、词、句、段,甚至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等,都可以想出几个修改方案,同原文中有毛病的地方进行反复比较,从中遴选出一个最佳方案进行修改。这样,作文的质量就会有所提高。

篇10:浅谈小学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修改

姚翠琴

摘 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具有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它不仅是科技界和高等学校的任务,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创新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通过对“应试教育”中小学作文教学层层分析,找出一些阻碍学生作文创新的因素。然后,我开始激发小学生创新兴趣,点燃了学生创新火花,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并给他们创造出积极思维的条件,克服了学生畏难情绪,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作文质量。我构建了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方法;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出现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现象,从平时的习作和考试中的临场作文中经常发现雷同作文特别多,好像有人指挥似的形成了那种统一的写作格调。在信息时代,在多彩的社会,学生有鲜活的写作素材为什么不写,而总是“老调重唱”呢?学生的创新能力哪去了?我认为主要是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下面,我谈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转变这些因素,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一、制约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在十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渐渐感悟到影响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题目内容写老师,就会有大部分学生写老师给自己补课,或者熬夜为学生批改作业;题目内容写爸爸、妈妈,学生马上想到写自己生病,爸爸妈妈如何无微不至照顾……而且有的同学只要一写作文,就写原先的材料。可见,学生的写作思维还没有完全打开,这必将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应试考试“超近路”,窒息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有相当一些学校,为了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就通过单一的、简单易行的“考试”在判别,一些地区还设定了重点学校、重点班。为了应试,一些语文教师教学生背报刊、杂志发表过的优秀作文,已成为教育公开的秘密。有的教师布置学生把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作文各背几篇,以应付考试,况且有部分教师已经尝到了甜头,对于一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背下的作文就是比临场作文好;有的教师还想出了移花接木的妙招——教学生把背下的作文进行改头换面的套用,以便一篇作文应付多个题目!显然,一些语文 教师不在教导学生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上花功夫,而在如何应付考试“得 高分”上花气力,这样不仅丢失了作文这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窒息了作文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心理,扭曲了学生的人格。

(三)作文教学模式的僵化,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长期以来,一直流行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布置习作题目——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从实质上看就是“教师中心论”,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 作文教学的改革就应从培养创新人才这一角度去思考,多组织学生写假设作文、幻想作文、争论作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系统而有层次地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掌握规律等方法获取知识,提高创新思维,从旧中悟新,写出内容有特色、思想有深度、立意较新颖的文章。

二、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创新兴趣,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

学生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做求知欲。许多科学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爱因斯坦、牛顿就是最好的例子。创新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将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同时,它也要受到心理因素,如:情感、欲望的制约。所以,我从学生一开始进行口语训练、造句和写话时就要他们在学习、模仿中“创新”,“不吃别人嚼过的馍”。对上述训练中的新词、新句式、新比方等要大加赞扬,鼓励他们造出自己的最好句子,用一个词语,从不同的角度造出几个不同的句子来。以此来激发学生他们从小就有创造的欲望。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维的条件也很重要。为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我创造出以下条件。

1、在学校或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再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一块说理的创新园地。

2、有趣的剪贴写话。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出示“花卉、小桥、天空、动物……”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景,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景的内容写下来,可以是一句或几句,一段或一篇话,然后举办画展或讲解比赛,评出创造性设计和创造性解说奖,给予奖励,并分批吸收为“小创作家协会”会员。

3、利用童话故事。童话以幻想来结构故事,与学生的想象特点相吻合。童话故事写作也是训练想象力的重要路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童话故事。比如,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山羊一家人。一天,羊妈妈对羊姐姐和羊弟弟说:“我们家的白菜丰收了,仓库里都堆满了,家里急需一辆手推车,把白菜运到集市上去卖,你们各带上50元钱去集市买一辆手推车。”要求以《小羊买车记》为主题编一个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钱是辛勤劳动得来的,要合理消费。这就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使世界万物都具有人的灵性。这样,学生很感兴趣,①阎立钦.创新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6-17 收效也好。

4、猜猜我写的是谁?在学过根据人物特点写人的外表以后,还可以搞一次“猜猜我写的是谁”小练笔活动。让学生快速构思,从正面写班上任意一位同学的外表,鼓励用上新颖的比喻和写法。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大家来猜,被一下子猜对并有创造性的都给予高分。只有前者,没有后者,给予及格分。此活动也可以事先布置,一周后进行,以提高作文质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注意从正面描写同学的外表,不得写对方的缺陷和短处。除上述之外,我还通过创设作文情境、参观、访问、看生动的画面(激动人心的场面)、即兴提问和就一人一物进行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二)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运用

想象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真正成为一种“本领”,还应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巩固、完善,转变各种传统观念,切实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铺平道路。

1、将大量想象创新练笔放到阅读课中

我们都应看到,大量的阅读范文中有不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好素材。如一个省略号、一幅图画,都可以让学生去填补,更有许多文章可以让学生写感想、续编,如学完《穷人》一课结尾,续写《桑娜揭开帐子以后》,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学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后写《二十年后》等等,从而促进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2、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

其实,学生的想象力强了,对一件事就想得多,想得深,作文的立意就会深刻,因此,在平时练习作文时,教师应放胆让学生展开想象,给其自由发挥的空间,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只求敢想敢写,不求合情合理。由于小学生经验和知识的不足,在他们的发现和创作中往往会有缺陷,他们在想象性习作中常有自己的幻想和见解,或许不严密,但确有个性童心,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不要苛求,更不能讥讽“异想天开”、“胡说八道”,只要他们能用自己的眼光发现别人没注意到的问题,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认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观察,都应鼓励。

(三)构建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目前那种封闭的、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做”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可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解放学生的思想,激发其创造的热情和兴趣,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与合作,营造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因此,在良好的扭转环境里,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思路就会开阔起来,创新意识被开发,创新热情被点燃,学生的创造力就能得到培养。

2、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

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组合,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这里的交流合作是指在学生习作初稿完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评互改。

(四)教给学生创新方法,进行创新作文实践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我结合作文训练教给学生一些创新方法,并进行生动有趣的多种形式创新作文实践,以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1、丰富生活,开阔视野。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事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为发展创新打下基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功夫在平时。我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写作实践活动,寓作文训练于生活之中,既提高作文水平,又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2、鼓励学生爱问、善问。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首诗:“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 ①在每事问”我结合作文训练教给学生如何提问的方法,养成爱问的习惯,并注重引导学生从问题解答里增进知识,学会善问,启发他们创新思维。

实践证明,今天的小学教育重在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而创新人才与创新能力是分不开的。小学作文训练为启迪学生思维、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此,应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赋予它新的生命,我相信:它具有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生命力。

要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于人才,必须有一批批优秀年轻人脱颖而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对于新时期的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既要富有创新精神,又要善于利用教育环境,还要善于发掘自身潜能,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架起创新思维的桥梁,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上一篇:五年级那件烦心事550字范文下一篇:超计划用水说明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