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 经验汇报

2024-06-07

减负 经验汇报(通用5篇)

篇1:减负 经验汇报

减负,让青春轻松行走

——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减负增效工作总结

扬州市翠岗中学建于1999年,是市属公办初中,目前在校36个班1740余名学生,120名教职员工。学校坐落在清秀婉丽的瘦西湖畔、钟灵毓秀的蜀冈风景区旁,校园占地60亩,建筑面积23000m2,是一所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科学精神与育人创举相得益彰的园林式学校。

学校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成就师生的发展与幸福”的办学宗旨,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创新为主动力”的办学方略,把“让每个学生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作为办学追求,努力探索轻负优质的发展之路。通过“减负”,释放了学生的心理,为学生建构了真正愉快宽松、充满真善美追求的学习环境;通过“减负”,促使了广大教师致力于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打造出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从而做到了既“减负”又“增效”,全力推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首批江苏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等众多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扬州市教育局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篇:文化·引领幸福和谐校园

和谐教育中的学生体验着校园生活的发展愉悦,和谐教育中的教师感受着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和谐校园》

从学校层面上看,为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就是要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从而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着力顶层文化设计,确立师生价值追求。学校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确立以“信任·自主”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潜能,营造一个相互信任、彼此关爱、自主发展的氛围。信任是和谐校园的基础,干群之间的信任,让管理更具效率;教师之间的信任,让工作更加快乐;师生之间的信任,让班级更加温馨;同学之间的信任,让友谊更加深厚;家校之间的信任,让教育产生合力。自主是学校发展的源泉,自主尊重了学生作为学校文化主体的生命价值,把学生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让教育回归人性本质;自主尊重了教师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性,培养了教师独特的教育艺术,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入推进感动管理,提高教师幸福指数。实行感动管理是点燃教师心中的火焰和激情的有效管理方法,也是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通过关心教师生活,让每一位教师工作舒心、安心。学校优化办公环境,营造“家”的氛围;举办趣味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慰问退休、困难职工,温暖教师心田;组织体检,增强保健意识;提供营养早餐,保障教师健康„„以此来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关怀教师情感,让每一位教师得到承认、获得尊重。学校贯彻“六让六不让”理念和干部工作“十不”要求;建造教师博物馆,让教师享受到成长与成功的喜悦,增强荣誉感;增设《一周聚焦》,记录教师的点点滴滴,增强教师的自豪感;邀请教职工家属参加各类表彰活动,增强教师的归属感;举办“感动翠岗十大教师”评选活动,增强教师的成就感。通过关注教师成长,让每一位教师在减负中激发潜能、实现价值。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源自于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教师的成功体现在对工作的激情,对事业的责任感。学校构建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自我导引发展系统”和帮助教师快速成长的“外部牵引激励系统”,鼓励教师“走出去”,开阔眼界、提升境界;“坐下来”,自我充电、发展技能;“读进去”,更新观念、勇立潮头。

教师篇:底蕴·不做半桶水的教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

教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底蕴,只有让教师的底蕴厚了,才能让学生的负担薄了。所以说,教师积极努力增加自己的底蕴是学生减负的重要内涵,只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率,学生的课后就少一些作业。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努力让教师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以质量监控为依托。学校实行干部捆绑备课组、年级部、班级制度;积极开展督教、督学,组织多形式、多层面的教学抽测,抓实考后分析;严格听评课制度,科学推进课堂观课,鼓励教师开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形成人人投身课堂教学改革的浓厚氛围。加大随堂听课、教案检查、作业布置和批改检查力度,适时组织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切实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学校鼓励教师以个人或备课组为单位,从自己身边的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入手,确定主题,拟定课题。要求各教研室主任、备课组长100%能独立主持科研课题,100%的教师能参与课题研究;规范已申报课题的管理工作,做好已立项课题的开题工作,强化市级微型课题的监管指导工作。

以模式推进为抓手。学校首创“锚点”探究教学法,研究“锚点”的设计策略,开展活动手册研制的大讨论、大比拼,加强不同课型(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研讨并形成典型课例,组织各教研室编写《“锚点”探究,让课堂驶入快车道》专集等;进一步提升课堂管理策略,引领追问技术、倾听技术的研究,解决重心下移、分层教学的问题;关注教师在模式推进过程中执教能力的提升,做好微视频的收集、制作和使用,组织好学科理论的学习,抓好共同体的建设等。

以专业发展为导向。各教研室每月围绕读书交流、个人提升、课例研究与问题解决中的一个方面开展主题研讨活动,通过课堂观察与研讨,着力解决偏差性课堂教学行为,学期末组织教研室编写《教研简报》。备课活动重研究,做到“四备”(备课标教材、备考纲考题、备教法学法、备学生作业)、“四研”(一课一研、一案一研、一卷一研、一题一研)。教科研处要认真落实就“三年内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骨干教师、成熟期教师”等五个层面教师的培训计划,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成长微反思,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生篇:自主·选择不一样的人生

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见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紧张、满面通红,心里会“颤抖”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喘吁吁地追过来了,他会因此而恐惧,觉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龙应台《人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世纪的人才在学校学习阶段不仅要掌握“双基”,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管理,学会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别样的人生。

学会自主学习。学校引导学生用好“日省本”“成长礼盒”和《翠岗中学生活指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完善小组合作制,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注重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营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强化课堂“自主合作”“归纳总结”“评价提升”等活动环节的研究,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鼓励自主创新。学校以科技特色为抓手,策划科技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拓宽科技教育的路径,强化“六有”特色,使科技教育常态化、广泛化和持久化。一是课程渗透。积极挖掘基础型课程中的科技教育资源,将学科教学与科技教育有机融合;积极开设天文科普、机器人、七巧科技、发明创造、科幻绘画等拓展型课程;积极探索科技小论文、微型小课题等探究型课程。二是活动熏陶。开展“翠岗火花”征集活动,提炼学生优秀创意;设计科普智慧墙,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举办科技节,组织科技讲座、参观、采访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科技素养。三是榜样引领。冠名特色科学家中队,制作科学家中队墙报,学习科学家精神,营造浓郁创新氛围。四是竞赛提升。制作高质量的工程类科技作品参加比赛,指导学生参加机器人、科幻绘画、金钥匙科技知识、“地球小博士”地理知识等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

实现自主管理。一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深化学生轮流值周制,将学生从“看台”推向“舞台”,定期开展团队干部培训,选拔培养一批优秀小讲师,让学生干部真正成为团队工作的骨干力量;开展“做最好的自己,创最优的集体”主题教育,强化红领巾示范岗成员的培训、指导和检查,让他们成为学校正能量的标志风景;在全校各班营造自主管理的浓厚氛围,善于将“要你怎样”,转变为“我要怎样”,指导学生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体验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自为。二是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科学制定活动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管理机会。做精校园文化周、午间影院、知识讲座、才艺演出、特长展示、跳蚤市场等体验活动;做优班级之星、“翠岗之星”的评比和“翠黉心语”的征集工作;建设班级道德讲堂,开展“做有道德的人”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学校体艺“2+1”工程和城市少年宫的建设,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家长篇:参与·共谱家校合作弦歌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为了加强班主任老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指导,能更好地赢得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对教育的支持,能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更好地形成教育的合力。我校制订了“亲师生共成长”家校合作长效机制家校联系制度。这一制度的设立,有助于学校与家庭能双向反馈,及时地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准确情况,使家长和教师能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学活动的日常生活中来,从而更加切实有效地对学生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进行正确的教育和调整,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

设立班级成立家长委员会,提升家长参与班级建设的力量。让有热情、有能力、有时间的家长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提升家长自身的素质,为家长提供交流“怎样教育孩子”的平台,形成教育合力。

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家长沙龙”和读书交流会。“家长沙龙”旨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实现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的家校通力合作,最终形成教育合力以提高教育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效率,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开展爱心家访活动。学校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家访工作,每个学年对家访有一定的要求,通过上门家访、家长来访、约访、电访、QQ交流等方式,与家长及时沟通,相互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真实情况,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

开展家庭教育论文征稿活动。开展家教论文征稿活动,将优秀文章上传校园网家长频道专栏或在校报中发表,让学生家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成立家长工作坊,进一步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利用问卷调查,摸清家长特长及服务意向;招募“家长志愿者”,邀请家长委员会委员围绕校园安全、家校发展和家长工作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建议。组织灵活多样的家长会,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掌握孩子发展近况,了解学校教育任务。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各阶段的教育任务,可以有计划设计、组织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家长会。如报告式家长会、交流式家长会、表演式家长会、会诊式家长会、恳谈式家长会、辅导式家长会、咨询式家长会、区域化家长会等形式。

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在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固定每月的某一日为“家长开放日”,让学生家长体验班主任工作,参观班级布置,检查教师常规教学工作,翻阅学生作业,参加主题教育,观看学生成果展示及亲子运动会等。让家长看到学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发展水平。

借班级小报传递信息。每班办一份独具特色的家校小报,把学生每月的在校情况以轻松的方式记载下来,把学校的要求一一呈现出来,让班主任走进家长,让家长走进学校。

开展“星期五信封”活动。结合周五“表扬感恩日”活动,每周选取一名进步最大的学生,星期五给学生一个“星期五信封”,里面记着该生这一周的每一点进步,学生带回家,与家长共同分享这些进步。

发挥“校长信箱”的实效。在校园网网站上设立“校长信箱”专题,在学校化雨楼设立实体“校长信箱”,方便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的反映,对本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映。

“翠岚韵谱弦歌乐 黉火薪传日月光”,在翠岗的这份沃土之上,信任、自主的文化让校园幸福而和谐,丰富有效的教科研活动让教师拥有深厚底蕴,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管理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学会独当一面,“亲师生共成长”家校合作机制让家校从合作走向双赢。减负,让翠岗幸福和谐;减负,让青春轻松行走。

篇2:减负 经验汇报

建设乡中心小学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是近年来我校一直关注的。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减负增效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特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强化“轻负高质”意识

明确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才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在工作会议上组织教师学习了关于“减负”相关的文件,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工作目标,与全校教师签订了“减负”责任书。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抓好减负工作

1、围绕减负增效,积极开展改革教学方式、优化教研方式和提高队伍素质一系列活动。本学期狠抓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来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组织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研究学生,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业基础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切实加强各项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优化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引领教师确立过程思想,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对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等进行系统思考,整体设计。使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相互衔接、有机结合,使教学过程各项活动都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2、以教学主任的发展带动教师发展。本学期围绕课题《“自主、互学、精导、拓展”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教师的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3、师徒结对。为新教师指定老教师、骨干教师带教,是一种很传统、但却很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对教师进行培养,目标是使新教师尽快成长,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加快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师资队伍的步伐,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师德高尚、境界高远、能力高强、学识高深”的优秀教师。

三、严格落实文件精神,规范办学行为

1、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不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

2、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平均水平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学校多次对学生作业进行调研、座谈,了解教师布置作业情况和批改情况。学校经常了解学生回家作业情况,并及时反馈,。

3、学校及教师没有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进行补课,没有举办各类学科竞赛辅导班。

4、语文、数学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学科考试,其它科目进行考查,不对教师和学生排名次。

5、除了新华书店统一下发的课堂作业本和同步练(教育局审批通过的),没有额外征订教辅材料现象发生。

6、严格执行就近入学的规定,不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和依据,强化学籍管理。

四、大力开展校本研修,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减负增效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在于学习。学校努力营造了“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主动学习”的氛围,争取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行动研究,激发了教师的学习意识和科研的积极性。老师们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实现了专业化发展,实现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通过组织教师读书,让老师们在读书中提升了自己,在交流学习的体会中发展了自己。通过邀请市区教研员到校开展诊断性教研活动,对教师们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多次选派教师前往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老师们在学习之余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交流、撰写教学叙事。

为了避免教师将工作的压力转为学生的学业负担,学校加强教师间的合作,让师生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校倡导“自主、互学、精导、拓展”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时空最大限度地还给了学生,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把发现问题的机会还给了学生。

五、积极开展丰富活动,搭建学生发展平台

学校通过开展系列的活动,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搭建平台。每年三月份是我们的学雷锋活动月,全校师生齐动员,热情高涨,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活雷锋;四月的清明祭扫活动,组织全体师生,到烈士陵园进行清明祭扫;严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增强了学生的纪律性,提高了学生集体意识;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及毕业年级的毕业典礼,融洽了师生情谊,净化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到家的温暖。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陶冶了性情,提高了能力。

篇3:减负 经验汇报

一、“无考试学期”项目实施的背景

(一)课外辅导支出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韩国中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集中在大中城市、以 “高升学率”著称的私立中学仍然是富裕或权势家庭的“后院”,紧俏的入学名额、高昂的学费、学校周边的高房价及生活成本,将绝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挡在了私立中学的校门外。孩子无法进入私立中学的家长,只有将目光转向价格不菲的课外辅导机构,以帮助自己的孩子获得较好的学业成绩,考入排名靠前的大学。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1年韩国家庭平均每月用于孩子课外补习的费用高达64.6万韩元(约合4,037元人民币),占家庭平均月收入的19%。韩国教育开发院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家庭支付课外辅导的费用正以每年25%的幅度递增。[1]巨额的课外补习费用已成为普通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中学生心理状况堪忧

频繁的考试和升学带来的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韩国国会教育科学委员会在2010年公布的一份名为 《青少年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在过去12个月内出现抑郁症状的学生所占比例为38.8%(具体症状包括: 连续两周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无愉快感);产生过自杀念头的学生比例高达18.9%。调查结果还显示,女生患抑郁症的比例为44.3%,高于男生的34%;年级越高,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也越高。[2]在2010年9月到2011年9月,韩国疾病管理部对73,238名初一到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4,135人(19.3%)表示“曾想过自杀”,其中曾试图自杀的学生人数达3,662人 (5%)。[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9月10日发布的报告,韩国的自杀率已经连续8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排名第一。[4]其中,韩国青少年自杀率10年内一直居高不下,且增幅明显。 韩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韩国每10万名青少年(10~19岁)中有5.58人自杀,比2001年的3.19人增加了57.2%,增幅排名第二(仅次于智利),与OECD成员国青少年平均自杀率逐年下降的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5]虽然韩国青少年的高自杀率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根据韩国统计厅2012年的报告显示,“成绩和升学压力”因素位列第一(39.2%),排名第二的因素是“家庭不和睦”。[6]过重的学业负担与升学压力成为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最终采取极端手段结束生命的首要原因。

因此,为了消除频繁考试和过大的升学压力对学生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轻课外补习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2013年5月28日,韩国教育、 科学与技术部(MEST,以下简称韩国教育部)宣布开始试行“无考试学期”项目。

二、“无考试学期”项目的主要内容

(一)“无考试学期”项目的主要目的

“无考试学期”项目的推行,是希望通过学习模式和学业成绩评价模式的改变,减轻以记忆和再现学术性知识为主要形式的标准化考试给中学生带来的巨大压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 “以职业为导向”的课外活动,使其积累与职业相关的经验,[7]从而让学生做好升学和入职的准备。

(二)“无考试学期”项目的主要内容

1.项目实施计划

2013年9月,首批42所中学开始面向1年级 (初一和高一下学期)的学生试行“无考试学期”项目;2014年3月,另外40所中学面向2年级(初二和高二上学期)学生试行“无考试学期”项目。[8]2015年,继续完善和改进项目设计;到2016年3月,所有中学都必须实行“无考试学期”。[9]

2.课程调整

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课程和职业发展计划是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就学校的总体课程设置而言,教学总时数的20%必须用于职业探索活动,这就意味着韩语、英语和数学等必修科目的教学时数将从每周30学时减少到21学时。每学期至少有2天的时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安排学习活动。[10]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到学校的新建场馆或到与学校结成伙伴关系的社区活动中心、 职业培训中心或企业,接受各种职业培训,如电影拍摄和剪辑、动画制作、摄影和参加体育运动。

3.学业成绩评价

在“无考试学期”中,学生不再参加标准化的卷面考试,而是由各科任课教师详细记录学生在日常学习,特别是在课堂讨论、实验、户外活动和小组项目等不同学习模式中的表现,并在学生的成长记录手册中做出评价总结。来自学区、社区、 企业雇主、职业培训中心的指导教师的评语,均会对学生的期末成绩产生影响。

4.师资配备

韩国教育部计划招募1,000名专职职业咨询教师,分配到参与项目的各个中学,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职业性向测试和持续的职业咨询服务。[11]教育部还鼓励中学积极与行业及企业合作,采取完全入职、短期聘请、周末授课等多种模式,拓宽专业技术人才参与中学日常教学的渠道,以期让来自行业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快速有效地融入到中学的课程内容中。同时,改善在职师资的专业结构,项目要求为各科任课教师提供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强化培训,特别是提升其在教学中整合学术性知识和职业性知识的理念及技能。

5.经费投入

教育部为每所参与项目的中学提供3,000~ 4,000万韩元(约合26,600~35,486美元)的补贴,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或购置职业技能培训所需的场地和设备。同时,鼓励学区、社区、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为“无考试学期”项目提供专业知识、职业技术、场地、机械设备、软件技术等支持。[12]

三、“无考试学期”项目的实施效果

在首批42所中学的“无考试学期”结束之后, 不仅改善中学的教学和管理体系、推进中学课程改革的效果不太明显。而且,为学生减压却变成了 “增压”,家庭经济负担更加沉重,校企合作质量不佳,本来要加以抑制的课外辅导机构却成了最大的“赢家”———学生人数和学费收入暴增。参与项目的各个主体反馈回来的信息,令韩国教育部始料未及。

(一)学生的反馈

大部分中学生对取消考试普遍表示欢迎,但对这一方式的“减压”效果表示质疑。首先,课业负担并未减轻。虽然语文、英语和数学等主科的课堂教学时数减少了,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考核目标并未做出相应的调整。很多学生发现, 任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加快了教学进度, 家庭作业的量也明显增多。其次,学生“职业探究活动”效果差强人意。由于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和专业人员———职教教师、来自社区职业培训中心和企业的指导教师———在人数和时间投入上的不足,很多学生的“职业探究活动”变成了真正的“自主学习”,不仅能够学到的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十分有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领域也无法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再次,课外辅导不减反增。取消考试,没有了考试成绩这一最为直观的“家校沟通工具”,父母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多的课外辅导成为很多家长的首选。课内的减压,变成课外“增压”的最好理由,学生成为课外辅导课时暴增的“直接受害者”。

(二)家长的反馈

来自家长的反对之声最大。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再一次成为改革的“试验品”,仅选择初一和高一学生,而且“无考试”模式也仅限于一个学期, 说明政府并没有真正找到能够替换“中考”和“高考”的人才选拔方式。只要“高风险考试”的结果仍然是初中和高中学生最终的学业成绩评价标准, 这种取消学期考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学习和积累职业经验”的尝试,只会让孩子分心, 打乱孩子的学习节奏,破坏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竞争意识”,对孩子的升学考试成绩“有害无利”。家长认为,取消考试还会导致任课教师丧失认真教学的动力,导致教学质量下滑。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只有求助于课外辅导。学生接受课外辅导的时间更长,家庭由此产生的经济负担也更重。

(三)教师的反馈

教师群体原本是“减压”政策最坚定的支持者,因为以升学为导向的学校教学和管理模式,不但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身心伤害,也使师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相当比例的中学教师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大部分教师认为,通过取消考试来为学生减压,是典型的“头痛医头”的“昏招”。取消考试,消减核心科目的教学时数,但项目并未针对这些科目制定细致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学校必然会在项目结束后组织相应的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进行“补救”;项目同样未对学生在“职业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具体到不同职业簇所指向的职业敏感度、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业技能等评估指标时,大部分教师一是没有足够的职业专业知识,二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只能对学生的态度、团队合作、动手能力等较为宽泛的指标进行评估,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大多是态度端正、积极参与等流于形式的评语,对学生的职业性向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四)学校的反馈

学校的反馈更多地集中在项目的可操作性方面。除了完全取消考试给学校管理带来的不便之外,学校在推行项目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困扰,来自于缺乏职业技术培训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学生职业兴趣的多样性与学校软硬件条件不足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限制了学生探索和感受不同职业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的选择相对集中在动画、传媒和IT等高新行业,过大的师生比和生机比,使得学生对“职业探究活动”的质量并不十分满意。此外,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校认为,学校和社区自身的教育资源较为薄弱,周围也缺乏能够提供优质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企业, 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孩子所能选择的“职业探究活动”,无论是在种类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低于城市学生。项目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市与农村中学生在受教育机会和成功机会上的“鸿沟”。

(五)学区的反馈

学区对取消考试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这一政策的态度也比较模糊。一是学区已经“习惯于”把学生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作为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评估标准。学区担心,一旦完全取消考试,原有的学校质量评估失去了考试成绩这一核心指标的支撑,必然会影响学区对学校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二是在项目试行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培训中心之间的职责划分和沟通协调——学生到其他学校、 社区培训中心或企业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交通方式和费用由谁承担,安全由谁负责,职业指导教师的选派、培训的内容和质量标准由谁决定,等等———都需要学区的指导和支持,导致学区的工作量大增。关键是,目前项目仅是试行阶段,但学生和家长的反弹,已经让学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部分影响力巨大的家长坚决不同意高年级学生参与该项目,已通过各种渠道向学区施压,但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令却要求学区坚决推行“基于职业探究的活动”,学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六)行业和雇主的反馈

面对学生和家长提出的“职业探究活动”质量低下的质疑,行业和雇主在承认自己积极性不够的同时,认为政府的政策应该有所调整。在原有的国家专项基金体系和税收制度中,针对学生实习而设立的专项资金,仅投向中等或高等职教院校, 并不投向为学生提供实习培训的企业和工厂;韩国就业保障体系(EIS)中的补贴和培训税收基金补助,仅适用于提供员工在职培训的企业或工厂, 为学生提供实习培训的企业被排除在外。这些政策上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和工厂参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年龄偏小, 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对行业的了解比较肤浅,提供过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学生还不具备相应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此外,出于成本效益和技术保密的考虑,企业和工厂也不愿意让自己最优秀的、最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培训人员。那么, “职业探究活动”仅限于走马观花式的工厂参观, 或者是学生针对特定行业知识和技能的浅尝即止,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几点反思

改革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模式,打破以记忆和再现学术性知识为主要形式的标准化考试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体系中的垄断地位,以减轻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减轻支付课外辅导费用所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本是合理并可行的改革措施,但为什么改革的效果不佳,还遭遇到原本是改革受益者的激烈反对呢?“无考试学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值得我们反思。

(一)政策取向

“无考试学期”项目的推行,忽略了考试和频繁考试之间的区别,彻底地否定了标准化考试存在的合理性。在学校管理层面,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完全取消考试,而应该适度地降低日常考试的频次,引入多元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模式, 降低高风险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而且,与其就“考还是不考”展开争论,还不如把注意力转到“考什么”和“怎么考”,甚至前移到“教什么”和 “怎么教”上面来。在政府管理层面,政府应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和稀释优势教育资源,在政策和制度保障方面适度地向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倾斜。

(二)促进中等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 融合

要让高中毕业生做好升学和 / 或入职的准备, 需要在普通中等教育中进一步融入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学在内的相关利益主体需要认真地思考:中学如何通过硬件建设、教学安排、师资培训、校企合作来实现这一目标?针对不同年龄段和知识结构的中学生,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内容、难度、形式和质量评估标准如何界定?政府、社区、家长和行业如何提供有效的支持?在“无考试学期”项目试行过程中,学生“职业探究活动”形式单一、效果不佳,是我们需要吸取的经验教训之一。

(三)有效应对课外辅导市场的扩张

韩国政府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拓宽和增加学生获取优势教育资源的途径和机会,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对课外辅导的需求,减轻家庭因支付课外辅导费用而产生的经济负担。面对课外辅导机构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扩张,韩国政府的应对策略逐渐成熟:从最初的严厉打压、强行取缔,到随后的完全市场化、放任自流, 再到通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合理分流课外辅导需求。历届中央政府的改革重点,也从对课外辅导市场的管控进一步转向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卢武铉政府废止了重点中小学和重点班、实行学生就近入学;李明博政府提出新增中学数量、组建“大师高中”和特色职业高中;朴槿惠政府在试行“无考试学期”之后,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2013年8月13日,教育部宣布,从2015年起,所有学生,无论其学业成绩如何,都可申请入读指定地区的39所著名私立中学;[13]2014年2月20日,国民议会通过一项于2014年9月开始生效的法案,禁止中小学校讲授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外的任何知识内容。[14]

(四)政府经费的投入

具体到操作层面,政府经费投入的不足,也是 “无考试学期”项目效果不太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部分中学的信息反馈,每所中学3,000万 ~4,000万韩元的项目经费,不要说与职业技术教育相关的课程开发和师资培训,连完成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够,项目又没有明确后续经费的来源和保障措施,使很多中学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不知所措:到底要开设与哪些职业簇相关的“职业探究活动”,教学或培训的范围和深度如何限定,与其他学校、社区、企业合作的形式和可持续性如何。学校为学生“职业探究活动”所提供的支持必然是以现有的硬件设施为主,而且,“以就业为导向”的内在驱动力,使学校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与农、林、 渔、牧等基础行业和传统建筑、声乐、民间舞蹈等传统技艺相关的职教课程,更谈不上投入经费进行与这些行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直接投向行业和企业的经费不足,也是行业和雇主参与程度不高的直接原因。缺乏政府明确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如税收减免、政府分担培训经费、政府出资更新设备或提供职工在职培训补贴等,仅靠行业协会的呼吁和企业雇主的道德水平与觉悟,要让企业和雇主积极地参与到中等教育改革中来,显然是不现实的。

篇4:减负增效工作经验总结

-----三年级教研组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喊“减负”,可是喊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学生的负担一直都没减下来呢?我认为主要矛盾是“减负”没有与“增效”挂钩。“减负增效”是我们所期盼的教育教学理想境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握不住分寸,课堂上该如何“减负”、怎样“增效”?这是令很多教师迷茫的问题。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当堂完成作业,就是“减负增效”了。如何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我们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谈一谈我们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追求效益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挥特长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地方。不要让学生觉得“我不行”、“我说错了怎么办”。背着这样的负担,学生永远不会主动参与学习,不会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而只会死记结论。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位学生,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把爱充满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听到老师亲切感人的语言,得到耐心的教导、正面的启发、恰到好处的点拨。

二、认真备课,提高效益

如何在课堂上花最少的时间呢?那么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教师要寻找一切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进行思考、比较、创新。

备学生。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如何来因材施教,我们就要要通过多接触、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例如针对不同班级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准备不同问题等。

备教法。教法应是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是在结合考虑教材、学生、设备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基础上,再以教学法的体系中优选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教育界有个说法:教无定法,但教有法。教法的选择是课堂上突破重点的重要一关,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应该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往往就是一个教师智慧的结晶。

备练习。很多老师认为“熟能生巧”,所以总是给孩子做许多练习。布置的练习不去择优,作业量很多,却没有代表性,学生苦不堪言。其实减负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精简习题。一个教研组最好要统一作业,由全体老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来商讨并准备,必要时可以集体复印,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

二、课堂40分,创造效益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知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能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上的40分钟时间,把该讲的讲明白,把该做的做掉,该批得批掉,这样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一定把不要把问题留到下课以后。

三、良好习惯,服务高效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我们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上节约教学时间的一个好办法。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哪些学习习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良好的读题习惯。很多学生到了三年级发现应用题不会做了,究其原因,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读完、读懂题目就下手了。所以平时我们要要求学生捧起书就要手中就要有支笔,先读第一遍,要求不添字、不漏字;第二遍默读边把题目中重要的字词划出来,分析题目意思,还要把自己不懂得句子反复的读,直到读明白为止。这样慢慢的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题目解答题目的水平。

独立思考的习惯。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以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思想十分严重,在思考的时候如果老师不多加要求和鼓励,他们就懒得动脑经筋,作业喜欢照搬别人。所以,平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不要照老师的背背说说。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限时练习,增强效益

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限时练习,既有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又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心理学家麦耶思说过:限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和求成功动机,集中注意力而加速学习。所以学生上课就会更专心,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果能在课上进行限时练习,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根治,而且这样做,减轻了学生课后的负担。学生就能“上课学得主动,下课玩得轻松”

减负工作计划

-------三年级教研组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用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学校的“减负”工作,把它作为教学中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切实增强“减负”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具体措施:

1、精心设计教案,提高课堂有效性。要想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我个人认为其先决条件就是备课。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课肯定与仓促应付的课有着天壤之别,而关于备课的重要性我们也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我觉得在备课时可以问问自己以下4个问题,以此为基准来进行备课。这4个问题是: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你打算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你怎么知道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相信课前经过这样的深思熟虑,在备课时肯定会下很大的功夫,经过精雕细琢的课,还能不好吗?

2、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有效性。“减负”,有一个很现实的目的就是减轻学生书包的负担,因为学生的书包中装着各种各样的辅导书,甚至一科有好几本练习册,无形中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所以我觉得我的改进措施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优化作业设计。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让学生在家先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也节省了课堂时间。(2)加强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活泼好动,实践性作业的加入可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课文学完的基础上,写的话就会更精彩、更丰富。诸如此类的作业比单纯的习题复制更能吸引学生,并获得高效。(3)将评价机制引入作业。可将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尝试性使用,多人监督,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真性。当然,此种方式需持之以恒并取得家长的支持才行。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有效性。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基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仍然要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如读书时的坐姿到写字姿势的训练;读课文时指读、目读的指导;听课、说话的不同要求等等。只有有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保证,课堂上,学生才能扎实地学语文,提高听课效率。

篇5:西安学校高效减负工作经验材料

----广济初级中学“减负”工作汇报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我校围绕教育教学工作,狠抓课改,深入开展校本研修,加强常规管理,向高效课堂要质量,重视养成教育,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做到了高效“减负”,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就我校开展高效“减负”工作具体做法和成效,汇报如下:

一、健全制度,落实“减负”责任

1、为贯彻落实省、市、县教育局关于“减负”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将“减负不减质,高效减负”作为“减负”工作宗旨,从健全制度、严格管理、优化教学等多种途径来改变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观念,科学合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召开全体教师会,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减负”工作的文件、法规等,制定我校的具体实施方案。学校对“减负”工作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师量化管理考核之中,对于加重课业负担的老师进行谈话,督促其改正;严重的,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公开批评,并做出深刻自查,落实其改正。

为使减负工作正真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减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校“减负”工作的实施情况,确保责任到人,扎实落实责任。

2、成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如下:

组长:王春明

副组长:张宏涛段羽亮张哲高天良

成员:马志祎王晓森郭伟董亚军谭道斌

赵聪妮各班班主任

3、要求领导和一线教师,要深入课堂,走进学生,明确责任。扎实开展听评课活动,立足于课堂,想方设法,研究课堂,改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高效“减负”目的。

二、强化管理,做到行政“减负”

1、加强学校管理,我校以常规教学为核心,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严、从细。以绩效考核为杠杆,最大的调动教师高效“减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我校按国家课程计划标准,严格执行,开足开齐规定课程和课时,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是副课的科目。严禁教师私自调课,严禁教师不按学生实际,提前结束教学进度,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现象出现。

3、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学生上课在七点四十分以后,在校上课时间不超过7个小时,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严禁教师集体在校上课。要求任何教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在家、在校外组织任何形式的补习班、辅导班,加重学生负担,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

4、严格控制学生课内外作业量。我校教导处制订《广济初级中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坚持布置高质量、分层次、有个性的作业,内容要精选,数量要控制,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最终实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作业。每月定期检查公布,从而使作业量每天控制在两小时以内。严禁教师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对此类不讲科学,不讲方法的老师,进行严厉批评,确保“减负”工作落实。

严格教辅资料的征订工作管理,除书店配套的省颁教辅以外,全体教师任何人不得私自以任何方式给学生征订购买辅导资料。

5、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考试难度,把加重课业负担的过多考试以当堂巩固、当堂检测的形式,在课堂呈现。不组织和参加未经上级教育部门批准的各种竞赛活动。学校要求的考试,降低试卷难度,尽量符合学生实际,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开展各类活动,做到放松“减负”

1、我校坚持每年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减轻学生文化课学习的负担和压力,使学生做到:有张有弛。今年11月8、9两天,成功举办我校第二届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以“展示自我,团结协作”为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舞蹈、体育、文化、书法、绘画等方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有力的推进了素质教育,增强了凝聚力,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健康成长。

2、大力开展校本研修,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给教师搭建发展创新的平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快速成长的教师队伍。我校组织教师学习周至中学补习学校和西岩坊中学的先进教育经验,结合我校高效课堂实际,进行课堂有效性研究,实现“减负增效”。

3、定期召开家长会,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减负增效”方案,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共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家长配合,共同做好“减负”工作。今年教师“大家访”活动的开展,有力地增进了家校友谊,缩短了家校距离。教师电话家访、利用家校通信息平台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充分做到家校合作,共同督促学生,真正做到齐心协力,共抓“减负”。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今年四月份,我校举办“感恩”专题报告会,学生感动万分,痛哭流涕,让学生们在理解父母爱心的基础上,去感恩社会,轻装上阵,自觉轻松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效果显著。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好心理减压,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状态,做到“增效减负”。

5、狠抓习惯养成,学校要求学生开学初严格制定本学期的计划,每天制定第二天的学习计划,检查当天学习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当天反思,及时提醒,班主任督查,提高学生学习管理和时间管理。通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四、推进高效课堂,落实高效“减负”

按照教育局推进高效课堂的要求,我校主要从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课堂探究,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入手,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引导教师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理论,每节课后,要求师生反思,不断调整,建立导学、激励、探究的高效模式,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增强学生的上进心。

开展高效课堂以来,导学案编写科学了,指导性强了,老师活动多了,学生课前自学到位了,老师课堂讲得少了,学生课堂探究多了,课堂展示精彩了,学习效果自然提高了,“减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校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减负”精神,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狠抓教学质量,使我校“减负不减质,高效减负”这一宗旨能充分体现在教育教学中,使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广济镇初级中学

上一篇:党员干部《长征》读后感下一篇:网络安全技术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