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规民约范文

2024-05-03

农村村规民约范文(共7篇)

篇1:农村村规民约范文

2020年农村村规民约范文

村规民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规民约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代代相传、约定俗成的调整个人之间、部落之间社会关系的规范。东星资源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 2020年农村村规民约范文供大家参考选择。

2020年农村村规民约范文一

为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创造清洁、优美、文明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结合本村实际,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制定本村规民约。

第一条 认真学习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全体村民要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积极参加村组召开的会议,维护和珍惜本村荣誉,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第二条 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落实殡葬改革要求,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从俭,不搞陈规旧俗,不搞宗族派性,反对封建迷信及其他不文明行为,树立文明新风。

第三条 自觉维护村内的社会秩序和安定团结,积极参与群防群治,严禁打架斗殴,不诽谤他人,不拨弄是非,不仗势欺人,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实现全村无毒、无赌、无邪教、无艾滋、无犯罪、无越级上访的目标。

第四条 爱护农田灌溉沟渠、人饮管道、村组公路、垃圾池、路灯等公共设施,不得损坏和私自占用供水、供电、通讯、广场等公共设施,不得在公路上打场晒粮、挖沟开渠,不准在村庄道路边搭建违章建筑、堆放废土、弃石及其它杂物,不准向河道沟渠乱扔垃圾、杂草、家畜粪便,不准在路旁公共场地种植作物、摆摊设点、侵占路面,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村内交通秩序。

第五条 按照环境综合整治“七改三清”(“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要求,积极主动参与以治脏治乱为主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主动缴纳环境卫生保洁及垃圾清运费,落实好门前“三包”(各农户包房前屋后保持干净卫生、包绿化亮化美观、包堆放整洁有序)责任要求,做到垃圾入池,污水入沟,院内屋内农具、家具等生产生活用具摆放整齐有序,建设美丽清洁乡村。

第六条 村民建房或因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而需占用、租用土地的,须本人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后方可建盖,严禁少批多建和不批就建,如遇国家重点工程和公益事业建设需征地拆迁的,不提过分要求,积极支持发展公益事业。集体和农户栽种的山林、树木,未经村民小组、村委会及林业部门批准,不得私自砍伐和损害。严禁毁林开荒或在空地上开荒,严禁人为或牛羊损害他人庄稼及其它作物。

第七条 公平公正,诚实守信,按时缴纳水、电费,按时缴纳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费等政策性收费,按时归还所借贷他人财物,及时登记或注销变动人口,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经村民代表“一事一议”通过的事,要积极参与执行。

第八条 重视日常生产生活安全,不买过期食品或不明厂家食品,不吃附片及不熟悉的野生菌,不使用不安全的锅炉、气灶等设备。养狗或其他动物一律实行栓养或圈养,放养造成伤害他人的,承担全部责任。

第九条 遵循“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的原则,不借婚姻索取财物;对丧失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子女必须尽赡养义务,不准遗弃、虐待老年人,生病就医由子女负责,保证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父母(含继父母、养父母)承担未成年或无生活能力子女的抚养教育,不准遗弃、虐待病残儿、继子女和收养子女,建立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

第十条 违返本《村规民约》的,村委会可视情节轻重,作出如下处理:

1.批评教育并及时改正;

2.责令恢复原状或作价处理;

3.情节恶劣的,村组可处予 50—500 元罚款,拒不执行或改正的,可取消享受或暂缓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和待遇;

4.违返《村规民约》情节严重村委会不能解决的,上报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未尽事宜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本村规民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20年农村村规民约范文二

为了推进我村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规范村民清洁乡村卫生行为,改善村容村貌,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经全体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制定本村规民约。

一、社会治安

1.村民要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村民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不打架斗殴,不酗酒滋事,严禁侮辱、诽谤他人,严禁造谣惑众、拨弄是非。

3.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不扰乱公共秩序,不阻碍公务人员执行公务。

4.严禁偷盗、敲诈、侵占国家、集体、个人财物,严禁赌博、严禁替罪犯藏匿赃物。

5.严禁非法生产、运输、储存和买卖爆炸物品;经销烟火、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须经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批准。不得私藏枪支弹药,拾得枪支弹药、爆炸物品,要及时上缴公安机关。

6.爱护公共财产,不得损坏水利、道路交通、供电、通讯、生产等公共设施。

7.严禁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非法侵犯他人住宅,不准隐匿、毁弃、私拆他人邮件。

8.严禁私自砍伐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林木,严禁损害他人庄稼、瓜果及其他农作物,加强牲畜看管,严禁放浪猪、牛、羊。

9.严禁使用对身体有害的催化剂或化学药剂对茶叶、瓜果、蔬菜等进行杀虫催红催熟;严禁在茶叶制作加工中使用色素、香精、滑石粉等;严禁制作加工或销售地沟油;严禁销售病、毒死牲畜、家禽,或用病、毒死牲畜、家禽制作食品进行销售;严禁打鸟、打猎、电鱼、药鱼。

对违反上述社会治安条款者,触犯法律法规的,报送司法机关处理。尚未触犯刑律和治安处罚条例的,由村委会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二、消防安全

1.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严防山火发生。

2.家庭用火做到人离火灭,严禁在将易燃易爆物品堆放户内、村(寨、屯)内,定期检查、排除各种火灾隐患。

3.加强村寨防火设施建设,定期检查消防池、消防水管和消防栓,保证消防用水正常。

4.每季度各屯开展一次消防演练,每年在全村开展一次消防演练大比武。

5.对村(寨、屯)内、户内电线要定期检查,损坏的要请电工及时修理、更新,严禁乱拉乱接电线。

6.加强村民尤其是少年儿童安全用火用电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体村消防安全知识水平和意识。

三、清洁乡村

1.各屯保洁员须遵守劳动纪律,按时打扫卫生。原则上每天须对村屯公路、巷道、球场、戏台等公共区域进行打扫,对垃圾分类外理、焚烧。值班村干要及时对保洁员当天的卫生工作进行检查,发现清洁不到位的,要督促保洁员进行清理。

2.村民门前“三包”制度。一是 “包卫生”,即房前屋后地面干净整洁,无污水、垃圾、果壳、纸屑等杂物;垃圾实行定点投放。二是“包清运”即要及时清运房前屋后的垃圾堆、土堆、粪堆,确保房前屋后无垃圾杂物等。三是“包秩序”即房前屋后的柴堆、建筑物料要摆放整齐,不得占道;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要加强管护;房前屋后无乱搭乱建、乱拉乱挂、乱贴乱画等现象。

3.村两委成员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定期在各屯及小学开展清洁乡村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清洁乡村工作,定期发动组织组干、队干、积极分子及享受国家相关扶贫政策且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开展全村性卫生清洁活动。

4.每月每户缴交垃圾处理费2元,每年24元;单身老人每户每月缴交1元,每年12元(五保户免交);小食店、小卖部、发廊,每间每月缴交5元,每年60元;小企业、加工业,每间每月缴交10元,每年120元。村民缴交的垃圾处理费专款专用,每季度公示款项用途。

四、村风民俗

1.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及其他不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

2.红白喜事由红白喜事理事会管理,喜事新办,丧事从俭,破除陈规旧俗,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

3.不请神弄鬼或装神弄鬼,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听、看、传淫秽书刊、音像,不参加非法组织和邪教活动。

4.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不搞宗派活动,反对家族主义。

5.积极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加强生态保护,搞好公共卫生,自觉整治村容村貌,严禁随地乱倒乱堆垃圾、秽物,修房盖屋余下的垃圾碎片应及时清理,柴草、粪土应按照规定堆放处理。

6.建房应服从村庄建设规划,经村委会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动工,不得违反规划或损害四邻利益。

违犯上述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出具检讨书,情节严重的交上级有关部门处理。

五、邻里关系

1.村民之间要互尊、互爱、互助,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2.在生产、生活、社会交往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发扬社会主义主义新风尚。

3.邻里纠纷,应本着团结友爱的原则平等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申请村调解委调解,也可通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树立依法维权意识,不得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六、婚姻家庭

1.遵循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尊老爱幼的原则,建立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

2.婚姻大事由本人作主,反对包办干涉,男女青年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结婚年龄要求,提倡晚婚晚育。

3.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优生优育,严禁无计划生育或超生。

4.夫妻地位平等,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共同管理家庭财产,反对家庭暴力。

5.父母应尽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破除生男才能传宗接代的陋习。子女应尽赡养老人的义务,不得歧视、虐待老人。

违反上述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公开检讨书,情节严重的交上级有关部门或提交司法处理。

2020年农村村规民约范文三

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全体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全村的安定团结和三个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村规民约: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完成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二、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三、严禁非法生产、运输、储存和买卖爆炸药品;不得私藏、买卖、加工枪支弹药。

四、严禁种毒、吸毒、贩毒等一切涉毒活动。一经发现有涉毒行为的,立即向村委或公安机关举报。

五、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大力倡导勤劳致富、守法经营,反对损人利己、不劳而获行为,有下列行为者,依照以下条款作相应处罚:

1、凡占用、破坏国家、集体与个人木材、竹子、果树以及其他公私财物者,又不够刑事处分的,除追回赃物、没收作案工具、赔偿损失外,另处罚金200-1000元。

2、不得随意侵占吞噬乡村公路、公共道路,以及其他承包户的田边地角,对田、土坎只能用刀割杂草,严禁用锄铲,违者除批评教育,赔偿损失外,并视其情节和认识态度,另处罚金50-150元。

3、大力倡导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严禁毁林开荒、带火种上山和失火烧山。严禁任何人在封山育林内割草、砍柴、放牧,轻者除批评教育外,另视情节处罚50-500元(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失火所造成的烧山应由其监护人承担责任),重者根据《森林法》有关规定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六、自觉维护水利设施,合理用水,确保农田灌溉。

1、对有意和无意破坏水沟、山塘、渠道的,除恢复和赔偿损失外,视情节批评教育,另处罚金50-300元。

在渠道规定的保护范围内,严禁任何人种植农作物,违者除铲除外,另处罚金200-250元。

2、合理用水和依法排队放水,不许放霸王水,对历史延续下来的过水田,做到上流下接或出过水道,不许违背水利部门和集体制定的用水制度,违者处罚金50-200元。

七、修房造屋、烧砖烧瓦、移栽竹子、林木、葬坟等,严禁影响他人利益和农作物生长。确实不能避免的,要协商处理好。造成纠纷或损失的除赔偿损失外,另处罚金50-100元。

1、禁止私人非法买卖土地。

2、凡将修好的房屋出售的家庭,不得再申请审批宅基地。

八、尊老爱幼,树文明新风,维护社会稳定。

1、对打骂父母和长辈,不赡养老人,虐待子女和家庭成员的,责令其赔礼道歉、悔过,并履行义务,另处罚金50-200元。

2、对放纵、袒护、唆使子女及其他人以各种不良行为酿成纠纷和造成损失的,责令监护人或唆使人赔偿损失,并处罚金50-150元。

3、对骂人、打架斗殴,酗酒闹事、不听劝阻和调解的,处罚金50-200元,对不接受处罚的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4、对搬弄是非、造谣中伤、聚众聚会闹事者,应进行批评教育,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另处罚金50-300元。

5、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违者除批评教育外并处罚金50-100元,情节严重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6、村民要监管好自养的牲畜及犬类,必须配合搞好防疫工作,不准侵害他人,如有发生,必须承担相应经济责任。

7、村民操办酒席实行宴席申报制度,除本人、本人的子女或本人直接监护的亲属结婚(复婚的除外);本人的配偶、成年子女以及父母或岳父母、本人直接赡养的老人去世的丧事可申请办理外,其他名目酒席均不得办理。对违规操(承)办酒席的餐具和用具进行没收和现场清除,收受礼金按非法所得全部没收。经审批同意办理的酒席须由有健康证等证件的厨师团队掌厨,对请无证厨师掌厨或无证厨师参与酒席办理的当事人处罚款1000—20xx元。村支监三委成员、全村党员、各组组长要带头执行治理滥办酒席相关规定,对违操办酒席的分别处罚款20xx-5000元、1000-20xx元、500元-1000元;参与违规酒席请吃的的分别处罚款1000-20xx元、500-1000元、200-500元;村民违规操办酒席的处当事人罚款1000-20xx元,对其承办酒厨师及相关协助人员处罚款500元;对辖区餐饮企业(上门厨师)承办违规酒席的处罚款5000元/次,并建议相关部门停业整顿直至取消营(从)业资格。

九、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履行“双诚信双承诺”的相关内容。

1、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生育户向育龄妇女小组长及村包组干部真实报告孩子出生时间、性别,否则处违约金200—500元。

2、生育孩子后,在42天至90天内按规定落实相应节育措施,按时落实

相应节育措施的可按规定享受误补助。如患有禁忌症的,一孩须经镇计划生育服务站、二孩须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指导站确诊出具证明后,并采取其他避孕措施,否则,处违约金100-200元。

3、持证生育第一孩子后及时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一次性奖励500元,按时参加“三查”服务的,在独生子女0—14周岁期间每季度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30元。政策内二女户及时采取长效避孕措施上级奖励20xx元,独女户二女户女孩高考被国办学院录取上级奖励500元至1000元。按规定享受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优先优惠待遇。

4、已婚育龄妇女上是孕(妇)检对象的,按时参加3月、6月、9月、12月10前到镇计生站参加“三查”服务,否则,处违约金50-200元;已婚育龄妇女外出的,外出后20日内要以书信或电话等方式,向村委会或育龄妇女小组长报告工作或居住地点,是孕(妇)检对象的,在3月、6月、9月、12月的10日前寄回流入地乡级以上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真实孕情,环情证明。否则,处违约金50-200元。

5、已婚出居住在其他乡镇,但户口在本村的,要求将子女或丈夫落户在本村的,须按规定完善相关手续后,方能办理。

6、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及溺弃女婴,违者罚款500-1000元,情节严重或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7、流入人口7日内主动向村委会报告婚育情况,并接受村的管理。否则,处违约金50-200元,并责令交验或补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村民要积极配合对流入本村外地人员的管理,十、对未履行“双诚信双承诺”内容的,村委会暂缓其所有服务工作,直至履行完成。

十一、凡来我村购房或其他情况有合法手续申请入户的,按程序完善相关手续后方可办理。

十二、本村规民约适用于本辖区的所有村民和企事业单位,自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之日起施行,

十三、本村规民约由洋川镇雅泉村村民委员会负责解释。

篇2:农村村规民约范文

念,增强法律意识,用村规民约来规范和约束大家,大家共同来创造一个安定、团结、有序的生活环境,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我们国家有几千年文明史,“村规民约”在古代就有了,公元多年前,京兆兰田县(现西安境内)吕氏四兄弟著述倡导《乡约》,是我国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史书上讲,这部乡约在当时影响非常大,受《乡约》的影响,当地的风俗非常好。村规民约在当时是有宗教意义的习惯和礼仪,是一种规范的礼节。

现在我们说的“村规民约”,实际上是古代礼治的延续,是治理社会、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手段,是乡村治理的一种形式。村规民约真正作为一种自治规范,是我们国家在年以后出现的一种“新鲜事物”。现在随着农村普法工作的开展,我们的民主法制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大家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实际普遍制定了“村规民约”,在规范干群行为和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村规民约是依照法律法规,适应村民自治要求,由同一村的村民在生产、生活中,根据习俗和共同约定的自我约束的一种规范。是大家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法律法规在基层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村民之间的契约。村规民约作为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准法”的自治规范,是我们村民共同意志的载体,是村民自治的表现,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具有教育、引导和约束、惩戒作用,对于促进村民自治具有特殊作用。

制定村规民约的目的是为维护我们农村的发展与稳定,提高我们村民的法律意识,从而使我们在一定的规则中有秩序的生活,它是农村法制建设的一个有益的补充。村规民约的主要特征,就是以正面提倡为主,正面教育为主,处罚为辅;而且处罚须适度。《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所以每个村集体都可以有村规民约。但是依《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制定村规民约必须要“三合法”:一是制定程序要合法,村规民约只能由本村过半数十八周岁以上村民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召开的村民大会才能制定,并要与会人员半数通过。二是内容要合法,村规民约不得与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的内容。三是要有合法监督,村规民约要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村规民约不同时具备上述条件都是无效的。另外,村规民约,对本村集体以外的人是没有约束力的。

村规民约的内容是由村民自治的范围所决定的。由于村民自治涉及农村基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村规民约的内容应当是十分广泛的,可涉及村民自治的一切领域。《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具体应包括哪些内容,没有明确规定。根据实际需要,村规民约我觉得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首先,要维护农村生产、经营秩序。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家庭与集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村规民约应当有调和这种矛盾的内容:包括保护水利设施,合理使用水资源;封山育林,禁止滥砍乱伐;保护田园,禁止牲畜进入耕地;保护好村级公路和其他集体设施等。

其次要维护生活秩序和社会治安。生活秩序和社会治安仅靠公安机关来维持是不够的,可以利用村规民约对村民的行为进行约束,把不偷盗、不打架斗殴、不寻衅滋事、不赌博、不毁损他人财物等内容写进去。

然后要落实党的政策、履行国家法律。从根本上说,村规民约是落实党的政策、执行国家法律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政策和法律的具体化,所以应包括自觉缴纳税款,实行计划生育,落实义务教育,自觉服兵役,珍惜土地,不侵占耕地等。

最后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目前,农村中不文明的思想和行为依然存在,村规民约中应当对不文明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如提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提倡邻里团结,相互帮助;家庭和睦,孝敬老人,爱护儿童;反对封建迷信,倡导新风尚;讲卫生、讲文明等等。

提到村规民约,我们不得不提村民自治这个概念。“村民自治”的提法最早出现在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第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村民自治是村规民约的前提和基础,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基石和保障;村规民约为农村法治的实现提供现实依据,农村法治是村规民约建设的重要保证。

我们来看看【村民自治的由来】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推行,逐步理顺了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使我们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也使农村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原来负责组织农民统一生产、统一分配的生产大队、生产队两级组织失去了依托逐渐瘫痪,由

此导致了基层管理的某些职能无人负责,村庄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无序和混乱状态。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建立起与农村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已成为经济改革的内在要求和亿万农民群众的共同心声。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自发创设了村民委员会这一新的组织形式。年月,我们国家出现了第一个由农民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广西-宜州市-屏南乡-果作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立后,与村民一起订立“村规民约”,实行村务民主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广西罗城、宜山县(现在的宜州市)其他一些村庄的农民也自发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使农村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偷盗、乱占耕地、打架斗殴、水利失修、乱砍滥伐等迅速得到了解决。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年下半年,中央派出调查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对这一做法予以肯定。

年修改宪法时,总结各地经验,把“村民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写进了宪法条文,明确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确立了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从而开创了村民自治基层民主的先河。

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年中央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民政部门提出和总结的“完善村民选举、村民议事、村务公开、村规民约等项制度”正式被会议明确提为必需的要求。

年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正式提出了民政部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对村民自治活动的重要概括,这就是著名的“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年党的十五大会议上,村民自治这“四个民主”被首次写进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

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更是对村民自治明确定性和评价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年月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村委会组织法》对加强党的领导、选人、议事、监督方面充实了新的内容,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能和相关问题作了更明确的规定。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使村民自治正式步入法制轨道。

目前,全国多万个村委会,已全面实施了《村委会组织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有个省份制定颁布了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所有省份制定颁布了新的村委会选举办法,%以上的村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制定了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以上的农村推行了村务公开制度。各地基层选举的民主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种种制度和规定普遍建立,村民自治正朝广度和深度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了广大农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发展维护了农村稳定。

××年,全国共有村委会万个村民小组万个村委会成员万人。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区个村民自治模范乡镇个。

实行村民自治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第二次突破。村规民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村规民约与村民自治密切结合,我们不能把村规民约与村民自治割裂开来,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基石和保障。村规民约是村民自身的创造物,如果村规民约是外在强加于村民的,则根本无法为村民所欣然接受。因此,村规民约必须反映民意,成为村民自治的表现和结果。

村规民约只是一种道德规范,其推行主要靠村民自觉遵守,靠风俗习惯和道德力量来维持,不具有强制力。《村规民约》强调村民要遵守社会公德,互尊互敬,互谅互让,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夫妻关系,上下级关系,做到人人平等,相互友好,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结合本村实际,由全体村民讨论制定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把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规定得明明白白,并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互相监督,共同遵守。

村民要维护和行使好自己的权利义务,首先必须尽可能地了解清楚自己有那些权利,那些义务,那些是必须要做的,那些是被禁止的,而做到这些,就要学法、知法、懂法。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由法律、法规和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规定的。村规民约一经产生,就对全体村民具有约束力。村内的每一个人都应积极维护它、遵守它。村内各项事务实行村民代表会审议制度,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办事,进一步提高了村民法律意识和自治意识。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列入基本宪法,成为我们国家的基本方略。保持农村稳定的关键是依法治村。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和法制教育刻不容缓。为群众谋发展、办实事是依法治村工作的内在要求,群众要求的不是泛泛的许诺,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实事围绕着群众办,发展围着农民转,工作围着百姓干,才能增强依法治村的效果。村民自己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学法、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要尊重和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和推动村民积极履行义务,为村民更好行使权利创造条件。作为我们干部要以身作责,率先垂范,带头做好表率,自觉遵守、维护村规民约。

法制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我们农村的朋友们一定要树立法律意识,只有法律才是真正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神。所以,我们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更应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自身利益。

篇3:维吾尔族农村社会的村规民约研究

1.村规民约的内涵

乡规民约起源于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乡村社会 (以村落为主要形态) 形成之后, 协调超越家庭、家族关系的社区社会秩序的需要,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维护乡土社会的基本秩序。乡规民约是自治的一种体现。由乡民们自动、自发地制定, 处理众人生活中面临的治安、经济、社会、教育、礼俗等问题, 是乡民们“自觉地”建立的相互交往行为的规则。从村规民约的本质来讲, 就是指村民们共同商量, 共同讨论, 共同制定, 且每个乡民都必须遵守和执行的行为规则。这种村民自发形成的管理方式中, 蕴涵着巨大智慧。我们对农村问题的研究必须了解、学习村民的创造, 注重从其中吸取营养。

2.村规民约的分类

成文村规民约和不成文村规民约是村规民约最为常见的分类方式。成文村规民约是指以书面文字为载体的村规民约。在笔者调查的村都将制定好的村规民约印制成册, 发到各家各户, 这样的文本是当代村规民约的主要载体, 也是研究村规民约最重要的资料来源。

村规民约也可以是不成文的, 成文村规民约具有典型的民间法性质, 都体现为村民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随着社会变迁, 成文村规民约越来越多, 不成文村规民约越来越少。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不成文的村规民约大都属于民间法, 在市场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适合民间法生存的社会土壤越来越少。同时, 由于传统的民间法无法用于调整新的市场条件下的人际互动, 村民也就逐渐将其弃置不用。

3.村规民约的嬗变

我国的乡规民约由来已久, 其传统形态从汉代一直延续到清末直至民国时期。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传统乡规民约从最初的口耳相传、约定俗成逐渐发展为后来的系统化、成文化。在维吾尔族社会中乡村士绅阶层作为主要的倡导者和领导人, 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哪个时期的乡规民约, 他们对协调乡村社会关系、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维护传统的乡村秩序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从中共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针对农村基层民主化、规范化的政策, 为了改善民族地区的纠纷解决能力及提高村规民约的社会效果, 进一步沟通法律与民族地区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达到情理法的融合, 促进司法和谐, 在制定村规民约的程序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南疆维吾尔族村规民约的内容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笔者在实地考察 (个案研究) 过程中选择文化程度较高的、无文盲的几个村干部从村规民约、禁忌习俗、村民自治及生产生活等方面进行了访谈。

个案:被采访者是库如克铁热克6村村主任, 长期以来担任村委员, 女, 53岁, 高中毕业。主要的访谈内容如下:

一是继承问题:父母去世后, 一般来说财产平分, 如有续子用遗属形式来分配。离婚时, 如果房子是婚后盖的要分给女方, 若父母供给的, 且无子没有继承权, 这样子女也心安理得, 无大怨言。禁止多妻。这样的内容一些家法族规, 习惯法或宗教法里面也大量存在。

二是禁止乱伐树木问题:规定损坏树木者罚款50元。森林由国家直接管理。把红枣、杏子等经济林规模化, 加快红枣的大规模种植, 目的是使农民受益。

三是风俗习惯问题:近年来, 提倡在村宴会厅举行集体婚礼, 减少支出。婚礼上, 形成以十二木卡姆为主, 跳刀郎舞的良好气氛。反对婚姻由父母包办, 提倡自由恋爱。

从调查过程来看, 这样的村规民约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 是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还有着浓厚的传统信仰, 追溯其精神根源, 是维吾尔族有史以来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各种禁忌习俗。谈到村民中常见的禁忌习俗, 有些禁忌起着调整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作用。为了使社会关系合理化, 除了采用鼓励教育的形式外, 还采用一系列限制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道德虽然是抽象的一种概念, 但它有具体的表现形式。如人们进行交往时, 在禁忌的一定压力下可防止相互欺诈, 相互欺负, 背信负义, 力图建立一个平等、公正可信和互利的社会秩序。

在法律产生之前禁忌有过社会契约功能并能控制人的行为, 在法律产生之后也起一种补充的约束作用。禁忌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变成了习惯法。禁忌习俗的社会控制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具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显而易见, 维吾尔族许多民间禁忌演变成民族道德观念, 在社会交往中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南疆维吾尔族农村社会村规民约社会价值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在1956年出版的《农民社会与文化》中提出了“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概念。所谓的“大传统”是指一个社会里上层的绅士、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 多半是经由思想家、宗教家反省深思所产生的精英文化;而“小传统”则是指一般社会大众, 特别是乡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在学术界, 杨庆坤先生提出, 中国社会实际上存在两个不同的结构, 一个是全国性的科层制度的上层结构;另一个则是庞大的无数异质性的地方社区。大传统文化代表着国家的利益和要求, 小传统文化则反映了乡村和乡民的利益、需求和感受。

从这个角度出发, 首先, 我们必须认可现代维吾尔族乡规民约的存在价值。从大小传统的互动互补的关系中, 应该看到的是现代维吾尔族乡规民约的一个作用———为国家法制提供基本素材。当代维吾尔族乡规民约是习惯法和当地规章制度的基本素材, 对形成南疆的乡村治理理念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次, 在南疆维吾尔族农村社会中, 现代乡规民约的存在, 同时体现出了国家法与这些少数民族乡土办法之间存在的断带。具体说来, 在农村社会生活的私域化领域, 小传统文化构成农村文化的深层结构, 乡规民约的规制作用是强于国家法的。

南疆维吾尔族农村作为一个小型社会的优势表现在社会同质性高、社会关系简单, 所以它的内部联系较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 当代维吾尔族乡规民约作为小规模社会自己制定的规则, 能够适应该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 更贴近村民的实际生活, 从而体现了维吾尔族优良传统道德习俗的当代意义和社会价值。

结论

南疆维吾尔族村规民约是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 按照村民自治, 依法为民, 逐步完善, 因地制宜, 与时俱进的原则, 根据社会秩序, 公共道德, 村风民俗, 精神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制定出来的, 规范和约束群众行为的一种规则。它与国家法一致, 无相互排斥的内容, 而且大多数是村委会中讨论来通过的。显而易见, 大部分内容涉及到当地维吾尔族的家园文化、宗教观念、禁忌习俗、民族风情和村务管理, 反映了维吾尔族传统习俗对当地农村社会经济起到发展促进的作用。

从大、小传统的角度切入来研究当代维吾尔族乡规民约, 可看出, 一方面不能忽略当代维吾尔族乡规民约的存在价值, 应认可它在农村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对国家法的影响;另一方面, 国家法若要在乡村社区得到有效实施, 一定要注意乡规民约在农村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不仅靠国家强制变革, 还要多方考虑乡村社会现实存在的内外因素, 破除或者缩小城乡之间的断带, 逐渐实现共通。

摘要:南疆维吾尔族村民有一些长期以来相沿成习不成文的村规民约是自治的一种体现, 大部分内容涉及到当地维吾尔族的家园文化、宗教观念、禁忌习俗、民族风情和村务管理, 反映了维吾尔族传统习俗对当地农村社会, 治安和促进地方发展的作用。现代维吾尔族乡规民约在传统的互动互补的关系中的存在价值。当代维吾尔族乡规民约和当地规章制度, 对南疆的乡村治理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村规民约,民俗传统文化,禁忌,乡村治理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 1948.

篇4:农村村规民约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证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保证村务工作正常运转,促进我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营造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调动广大村民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积极性。

第二条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原则,实行村民自治,加强村务管理。

第三条 本村规民约由村委会实施,村民代表会议监督执行。

第二章 承包土地和农业管理

第四条 土地(包括承包田、承包山、自留山、宅基地)属集体所有,承包户只有使用权,承包方必须严格服从经济合作社管理。

第五条 村民有种好承包田、承包山、自留地的义务,严格履行承包合同,不弃耕抛荒。

第六条 未经批准不得在本村土地上建房、私自出租或买卖土地。在镇、村规划区内征用建设用地,土地户不得以任何理由刁难、阻难、拖延,经多次协商仍不同意的,由村委会强制办理征用手续。

第七条 在承包期间,经发包方同意,承包方可将部分或全部土地转包给第三者,并签订转包合同。

第八条 承包户有培养地力、保护土地的义务,不得在承包田、承包山、自留地和宅基地上擅自掏路、塞沟、筑坎等,承包期内,小河、小道、小沟由承包户负责修掘,保证排灌畅通。

第九条 保护机耕路、主河流、机埠、渠道等水利设施建设,不得无故毁坏水利、道路、农电线路等基础设施。

第十条 保护森林资源,确保水土不流失和平衡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特产林,提倡在承包山上开展绿化造林。

第十一条 砍伐承包山上的树林,必须经县林业部门批准,在获得砍伐许可证和认清山界的基础上实施砍伐。滥伐树木的视为偷伐,按森林法规定处理。

第三章 征兵和义务教育

第十二条 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和神圣职责。凡年满18周岁以上的公民都应踊跃报名服役。

第十三条 公民拒绝兵役登记、征集和军事训练,经教育不改的,按《兵役法》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未满16周岁的学龄儿童,应自觉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对中途停学的要强制入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招收童工,违者按《劳动法》规定处理。

第四章 用电管理和改造

第十五条 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电网改造,逐步达到村民用电标准化,使村民用上放心电、安全电。

第十六条 新装和增容工业用电,新设照明用电的单位和用户须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报电管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 电表损坏或更换表底时,须向村委会提出口头申请,由村电工拆装电表,临时用电征得村委会及用电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乱接。

第十八条 无特殊情况应按时交纳电费,无故拖欠的一律停止供电,情节严重的取消其用电资格。

第五章 婚姻和计划生育

篇5:农村村规民约

一、社会治安

1、每个村民都要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村民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不打架斗殴,不酗酒滋事,严禁侮辱、诽谤他人,严禁造谣惑众、拨弄是非。

3、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不扰乱公共秩序,不阻碍公务人员执行公务。

4、严禁偷盗、敲诈、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严禁赌博、严禁替罪犯藏匿赃物。

5、严禁非法生产、运输、储存和买卖爆炸物品;经销烟火、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须经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批准。不得私藏枪支弹药,拾得枪支弹药、爆炸物品,要及时上缴公安机关。

6、爱护公共财产,不得损坏水利、道路交通、供电、通讯、生产等公共设施。

7、严禁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非法侵犯他人住宅,不准隐匿、毁弃、私拆他人邮件。

8、严禁私自砍伐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林木,严禁损害他人庄稼、果园及其他农作物,加强牲畜看管,严禁放浪猪、牛、羊。

对违反上述社会治安条款者,触犯法律法规的,报送司法机关处理。尚未触犯刑律和治安处罚条例的,并罚款300-500元,由本村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二、消防安全

1、自觉遵守防火值班安排,2男人必须在岗,3人全不在岗或只有1人在岗按不在岗处理,确保消防安全。

2、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严防森林、草原火灾发生。

3、家庭用火做到人离火灭,严禁在将易燃易爆物品堆放户内、村内,定期检查、排除各种火灾隐患。

4、加强村防火设施建设,定期检查消防池、消防水管和消防栓,保证消防用水正常。

5、对村内、户内电线要定期检查,损坏的要请电工及时修理、更新,严禁乱拉乱接电线。

6、加强村民尤其是少年儿童安全用火用电知识宣传教育以及痴呆傻人员管理,做到家长负责制。

对违反上述消防安全条款者,触犯法律法规的,报送司法机关处理。尚未触犯刑律和治安处罚条例的,并罚款300元,值班人员按该班每户300计算,由本村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三、村风民俗

1、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及其他不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

2、红白喜事由红白喜事理事会管理,喜事新办,丧事从俭,破除陈规旧俗,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违犯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并罚款300元。

3、不请神弄鬼或装神弄鬼,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听、看、传淫秽书刊、音像,不参加邪教组织。违犯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并罚款300元。

4、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不搞宗派活动,反对家族主义。

5、积极开展文明卫生村建设,搞好公共卫生,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严禁随地乱倒乱堆垃圾、秽物,修房盖屋余下的垃圾碎片应及时清理,柴草、粪土应定点堆放。违犯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并罚款300元。

6、建房应服从村庄建设规划,经村委会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统一安排,不得擅自动工,不得违反规划或损害四邻利益。违犯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并罚款300元。

7、服从上级各项工作检查及积极参加本村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全体村民大会、集体劳动、动物防疫等)。违犯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并罚款80元,迟到罚款20元。

四、邻里关系

1、村民之间要互尊、互爱、互助,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2、在生产、生活、社会交往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3、邻里纠纷,应本着团结友爱的原则平等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申请村调解委调解,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树立依法维权意识,不得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违犯上述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罚款300元,情节严重的交上级有关部门处理。

五、婚姻家庭

1、遵循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尊老爱幼的原则,建立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

2、婚姻大事由本人作主,反对包办干涉,男女青年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结婚年龄要求,提倡晚婚晚育。

3、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优生优育,严禁无计划生育或超生。

4、夫妻地位平等,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共同管理家庭财产,反对家庭暴力。

5、父母应尽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破除生男才能传宗接代的陋习。子女应尽赡养老人的义务,不得歧视、虐待老人。

篇6:农村创卫村规民约

为加强村容、村貌的管理,创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配合全乡农村创卫工作的开展,根据《孙家湾乡农村创卫实施方案》,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1、村成立 “农村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支村两委为领导小组成员;下设保洁队,具体负责。

2、全体村民应树立 “ 卫生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肮脏可耻、清洁光荣”的思想,积极配合并参与“农村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的各项卫生工作。

3、全村实行包干区管理,划分为若干区块,每个区块确定一名两委干部为责任人、一名老人协会成员为义务监督员。

4、党员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负责做好各户房前屋后三包工作,若党员自身未带头做好房前屋后保洁或发现党员包干的农户有两户以上存在脏、乱、差现象,而且又未做工作的,年终评定为不合格。

5、农户必须自觉搞好家居卫生,做到人畜分离,集中圈养,不得散养,对死禽死畜要进行深埋。

6、垃圾不乱倒,粪土不乱堆,污水不乱流,柴草不乱放,农户必须将垃圾倒入指定的垃圾桶内。

7、自觉保持好房屋周边的环境卫生,做到房前屋后无积水、无杂草、无垃圾,确保水沟流水畅通。

8、各农户必须自觉维护道路、水利设施的贯通,不得将垃圾、农药瓶和田埂草倒入道路、河流、水渠、湖泊或水塘中,一律堆放在指定地点。

9、不在道路边搭建违章建筑,堆放废土、乱石、杂物,自觉养路、护路、捐款修路,不在路道上乱挖排水沟,不得在道路上晒、打农作物或工艺品、工业半成品等,不在路道上以其它形式侵占路面。

10、自觉维护公共厕所或粪坑清洁,配合保洁人员对公共厕所的保洁工作,主动对私人厕所或粪坑及时保洁。

11、凡发现危害和破坏公共卫生设施的人和事要积极制止并及时向支村两委报告。窃取或破坏公共卫生设施者(如垃圾桶、垃圾等),一经查实,将以一罚十处置,严重者将移交公安机关。

12、村卫生保洁员要认真履行清扫管理责任,村民要积极配合卫生清洁员的工作。

13、村民有责任、有义务对村保洁员提出建议和批评,保洁员需认真听取建议及批评,并及时改善自身工作质量;保洁员有责任、有义务对村民提出建议和批评,村民需认真听取,并自觉提高或改正自身的环境卫生保洁意识和作为。

14、村保洁员及村民需配合乡、村对本村的卫生巡视和检查,有义务向乡、村提出建议和意见,以改善本村环境卫生状况。

15、各户要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卫生居住环境,为本村评比乡“环境卫生先进村”荣誉称号贡献力量。

篇7:论农村依法治理视域下的乡规民约

1 乡规民约的涵义与特征

乡规民约又称村规民约, 作为一种软法, 是广大农村地区社会成员共同制订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现今乡规民约是由村民会议基于法律授权而制定的, 内容涉及惩恶扬善、风俗教化、维护公益、促进生产、生活互助等。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依据, 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为村民日常生活设定了行为准则, 同时也反映了村民在调整社会生活、公共秩序等方面的共同要求和愿望。

乡规民约作为一种社会规范, 有如下特点:第一, 乡土性。植根于我国千百年文化传统, 乡规民约内容涉及日常生产生活事务、人情往来、婚丧嫁娶、节日喜庆等, 有浓重的乡土气息;第二, 区域性。乡规民约只在相应的地域内或只对相应的成员产生约束力。南方北方之间, 各个民族之间所制定乡规民约并不相同。隔着一条河一座山都有可能因为风俗传统不同, 导致乡规民约千差万别;第三, 自治性。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真正了解实际情况的村民最有资格和能力制定出符合需求的乡规民约, 乡规民约成为村民共同利益的表达, 体现的是一种内生的公共权力;第四, 非正式性。乡规民约不属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范畴, 不具有类似国家法的强制力, 它对村民的约束主要在于道德层面, 基于熟人社会的情感认同。

2 乡规民约的历史发展逻辑

2.1 乡规民约的历史沿革

早在先秦时期, 乡规民约就有缘起的端倪。中华民族的先人为了追求人与人之间能“出入相友, 守望相助, 患难相扶”的理想境界, 自发、自主地制定规约, 处理乡民生活中治安、经济、社会、教育、礼俗等问题。最早有据可查的成文民约, 是陕西蓝田发现的北宋《吕氏乡约》, 制定者的目的是使乡民能“德业相劝, 过失相规, 礼俗相交, 患难相恤”, 可惜随着北宋灭亡, 《吕氏乡约》并未推行长久, 宛如昙花一现。南宋朱熹重提这个乡约, 热心编辑并改写《增损吕氏乡约》, 借由理学名气, 使《吕氏乡约》重又声名远播。《吕氏乡约》的制定实施主要由地方绅士发起, 乡民自愿加入, 有着重要的开创意义。到了明代, 乡规民约的作用受到朝野重视, 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规范体系, 把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囊括进来, 涵盖人生老病死所涉事务、教育、治安、社会风俗等, 有的是用乡约行保甲制度, 有的是融乡约、保甲、社仓、社学、乡礼为一体, 其间比较著名的是《南赣乡约》, 王阳明、方孝孺、刘宗周等都有较大贡献。清政府推行的乡约制度, 偏重仪式, 以宣讲为主, 不关注百姓疾苦, 因而缺乏实效。晚清中国又面临一个内忧外患的局面, 为应对西方思潮和制度的传入, 一些思想家探索出路, 在传统中找出乡约这套办法。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靠政府强力推动地方自治, 以阎锡山主政山西推行的村政制度最具成效。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政权向乡村社会刚性渗透, 除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外, 乡规民约暂时蛰伏甚至匿迹。改革开放以后, 广西合寨村村民, 在生产队解体, 基层治理真空的情况下踏足自治, 选举成立村委会, 议定村规民约, 开启当代村民自治和乡规民约发展先河。自1988年起, 中国各地陆续开始推行村民自治, 定章程、立机关、筹经费、选干部, 乡规民约逐步得到新发展。

2.2 乡规民约演化的内在逻辑

“礼”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 同样也是乡规民约存在的基础。历代乡规民约立足通过“礼”来教化乡民、彰显道德, 形成一种淳美的乡村社会风俗。倡导乡民以忠孝为先, 修身养性, 劝导乡民之间互相友爱、互相帮助。“礼”不仅仅是崇高的道德规范, 同样也有权威的一面。乡规民约通过制定惩戒性规范, 对赌博、兴讼、斗殴等社会恶俗加以禁止来使乡民积习成俗, 合乎于“礼”。在劝导乡民知善知恶, 为善去恶的同时, 乡规民约更在乡村公共事务上作出规定, 以促成乡村社会的大治。历代乡规民约中不乏保护环境、维护生产秩序、禁宰耕牛以及兴修水利等方面的内容。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 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 但是“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秩序, 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乡规民约对传统的、合乎乡土社会伦理价值观“礼”的确认, 在解决乡村社会问题时行之有效。

3 乡规民约的现实状况

3.1 乡规民约实施的具体体现

一是婚丧嫁娶。婚丧嫁娶是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 也是涉及村风村貌的公共事宜。婚丧嫁娶相互攀比的心理, 易在村庄形成奢侈铺张的风气, 平添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乡规民约对于乡土风气的进步, 文明节俭习惯的养成就起到了作用。例如, 河南省卢氏县瓦窑沟乡下庙湾村制定《村规民约》, 明确要求“艰苦朴素, 勤俭节约, 红白之事不准大操大办, 反对铺张浪费, 比阔夸富”, 村里还成立红白理事会, 严格监督执行。二是生产决策。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村民承包经营的经济形式,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涉及家家户户的利益, 生产经营活动具备公共事务的特点。事实告诉人们,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只有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 才能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 充分贯彻村民自治, 用好乡规民约, 才能有效实施。三是保护生态。农民自身的生产生活导致对环境的严重破坏, 如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地板结、大量使用农药破坏微观生态、大量使用农用薄膜长期不能降解等, 环保问题村民应有所作为。如浙江省衢江区下彭川村, 将保护青蛙纳入村规民约, 本村人不抓青蛙, 邻村人也因规约而打消了捕捉青蛙的念头。青蛙多起来, 田里的农作物的害虫少, 农药自然也用的少, 对于环境保护也大有裨益。四是扶贫济困。患难相恤, 扶贫济困,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依据乡规民约开展村民自治是公共物品提供在不同层次上分工的需要, 在一个村庄, 某户人家陷入特别的困境, 村民捐赠一些物品, 提供人道关怀, 帮助度过难关, 在许多乡村早已形成了此类的乡规民约。五是调解纠纷。为维护邻里和睦, 营造和谐邻里关系, 中国历代的乡规民约中都有关于息讼止争的内容, 旨在通过乡村内部化解矛盾纠纷, 反映出中国人以和为贵的思想观念。在村民自治实践中, 依靠村干部的威望和村中德高望重老人的影响力, 根据乡规民约不仅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 而且还可调解村民与自治组织之间的矛盾纠纷。

3.2 少部分乡规民约背离法治精神

乡规民约具有地域性、亲缘性和传承性特征, 权力性规范较少、义务性规范较多, 具体内容和现实运行,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与国家法律的冲突无法避免:

一是承袭历史的糟粕。如重男轻女思想在部分农村还根深蒂固, 有的乡规民约规定妇女无继承权, 这显然与婚姻法中的男女平等原则大相径庭。二是规避法律的规定。有些乡规民约规定, 遇有纠纷未经村委会同意, 不许上告、上访, 违者罚款等, 发生在农村的伤害案件、财产案件甚至类似性侵犯的刑事案件, 都通过“私了”的方式获得解决, 对被害人身心造成更大损害, 也使犯罪嫌疑人逃脱法律制裁。三是违反法律的规定。乡规民约由村民会议制定, 但许多地方由村民委员会主任和委员几个人私下商量制定和修改出台, 或者仅仅在村民会议上宣读一下, 结果使乡规民约失去群众基础, 成为少数人约束多数人的手段。四是践踏法律的规定。家族组织、宗族组织、黑恶势力组织甚至有些自治组织着眼维护小圈子、小集体的不法利益, 借助乡规民约抗拒国家法律。例如乡规民约在实施时, 有的会赶猪牵羊, 有的会扒粮拆房, 有的甚至会发生扣留人员的事件, 对此, 应该不断自检, 审视这些乡规民约是否符合现代法治精神。

4 乡规民约的法治化路径探寻

4.1 乡规民约与法治的应然锲合

作为社会治理的方式, 乡规民约离不开国家法律的保障, 国家法律需要乡规民约的配合。首先, 国家法律的制定需要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 要继承和吸收民间规约的合理因素, 乡规民约作为调节我国乡村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 是国家制定法律渊源的一部分。司法实践中, 乡规民约通过法官的法律解释活动, 成为补充国家法律不足的重要资源;其次, 乡规民约往往还能够填补法治的不足。如化解婆媳关系、解决邻里纠纷、开展环境治理、建设基础设施等, 这些法律“照顾不到的方面”, 往往就需要依靠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的支持;最后, 国家法律的引导规制有助于推动乡规民约变革。法律作为国家控制和管理社会的最重要的手段,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最终手段, 国家法律规定了乡规民约存在和发挥作用的领域和方式, 国家法律对乡规民约借鉴和吸收的过程也是对其选择、修正和创造的过程。

4.2 乡规民约法治化的实然路径

融合礼治文化和法治文明, 推动乡规民约法治化。第一, 中华文明传承千载, 潜移默化影响着群众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乡规民约既应传承优良习俗, 也应审慎地摒弃落后的、不合时宜的规则;第二, 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革新乡规民约。随着农村法治建设日益健全和普法逐步深入, 乡规民约的革新应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 配合国家法律的有效实施, 推动基层民主管理;第三, 上级机关应该依法纠正乡规民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不法行为。在村民自治基础上, 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 采用村民会议等方式, 通过民主协商, 规范制定程序, 共同制定乡规民约;第四, 根据公序良俗和本村实际情况, 完善自治章程、乡规民约等“规矩”。培育广大农民的主人翁精神, 在村“两委”领导下, 依据乡规民约自我解决各项事务, 努力实现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中华书局, 2013.

[2]田成有.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3]丁炜炜.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律的冲突与协调[J].理论月刊, 2006 (4)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农村村规民约范文】相关文章:

新农村建设村规民约08-31

村规民约会议范文05-24

新村规民约范文05-08

村规民约村规划范文06-07

必背村村规民约范文06-07

村规民约06-12

村规民约07-01

村规民约材料05-22

村规民约修改会议06-24

村规民约经验做法04-10

上一篇:艺术设计教育论文下一篇:小区公益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