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农村初中名著阅读的教学思考

2024-04-08

浅谈对农村初中名著阅读的教学思考(共8篇)

篇1:浅谈对农村初中名著阅读的教学思考

浅谈对农村初中名著阅读的教学思考

作者:薛 敏

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着名篇中融汇了世态百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绝妙教材。然而农村地区初中生往往存在社会视野偏窄、家无藏书,在校精力更多集中于应试等“先天不足”,导致他们“一无时间读书,二无书可读,三不会读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有必要引导学生真正有效地进行名着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名着阅读计划的制定 名着阅读计划须保质保量,既要保证阅读数量的“多多益善”,又要兼顾质量上的领悟与反馈,其次,计划必须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应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并采用多种形式检测学生阅读名着的成效。

1.目标制定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名着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

七年级阶段: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寓言作品,以及一些篇幅较短的文学名着(《伊索寓言》、《格林童话选》、《安徒生童话选》、《一千零一夜》、《格列佛游记》、《童年》、《海底两万里》、《爱的教育》),激发学生阅读名着兴趣。

八年级阶段:阅读一些长篇文学名着(《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并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九阶段: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着(《三国演义》、《人类群星闪耀时》、《简爱》、《老人与海》),教会学生阅读名着的正确方法,学会揣摩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清作品中的精髓与糟粕,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二、教师的点拨与指导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阅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我曾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指导学生。

1.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古人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对习惯于阅读漫画等“文化快餐”的学生来说,较长篇幅的作品使他们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首先以教读课的材料为例子,给予学生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其中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提纲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然后以课内自读课材料作为学生训练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实现第一次知识迁移与能力培养。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尝试给学生作了个范例,根据课文的内容出示了几个相关的命题:①“于勒”的作用;②不要忽视那句永不变更的话;③克拉丽丝的语言;④文中若瑟夫的作用;⑤“吃牡蛎”细节赏析;⑥“变”中的“不变”;⑦两个“狼狈”;⑧小说中的“信”;⑨说说故事情节的戏剧性;⑩说说菲利普。由此,把欣赏小说的方法:①整体性品评,阅读小说后体会它的布局谋篇、刻画人物、展现情节的妙处。②线条式品析,从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描绘,人物心理的刻画,环境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诸多线条中抽出“一条”来咀嚼。③美点式品评,挑细节认真欣赏、分析。介绍方法后让学生从模仿中学会深入思考,再进一步地挖掘小说的主题。

2.统筹安排、精心测算、安排时间

整本书容量较大,不可能在课堂内全部读完。必须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怎么保证课外阅读的有序进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是关键。

首先教师要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学生初中阶段阅读的书目心中有数。在日常的单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可相机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不必拘泥于教材安排的顺序。如九年级上学期,学完《智取生辰纲》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阅读《水浒传》,让学生对这部描写中国农民起义的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阅读由课内而课外,一气呵成,阅读节奏安排紧凑,无形中就挤出了阅读时间。

其次教师要科学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关键是布置适宜的阅读量。每布置学生读一本书都要看看书的容量,根据学生可能用来读书的时间及阅读的速度,测算出学生每天能读多少页,读完一本书大概要多长时间,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不能不切实际的要求学生几天内读完一本书,然后写点读后感就算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如果学生没有时间读完名着,那整个名着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根本。

最后,阅读的密度要合理安排。我们要知道学生不仅学习语文这一门学科,还有其他的学业要完成。一般来说初一时,学生每天可以安排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初二以后作业量有所增加,阅读时间相对要少点,半个小时左右。到初三,面临毕业升学考试,阅读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要抓紧初

一、初二和寒暑假的时间多读一点。其他时间则力争养成学生每天读一点课外书的习惯,哪怕是睡前的十分钟阅读。

3.精选作品、明确目标、组织活动、激发兴趣 实事求是的说,初中学生阅读名着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曾对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喜欢读名着的学生不到10%,学生普遍反映大多数名着容量太大,没有耐心读下去。有的内容(特别是外国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还读不懂;有的内容离现在生活太远,读起来没意思。

面对这样的阅读现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直接兴趣呢?关键是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那些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作品往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如秦文君的儿童文学作品《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科幻小说《哈里波特》等。所以,在安排阅读书目上教师可以将选择推荐权分一部分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推荐他们喜欢读的书。

初中学生受自身阅历的影响,对名着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不太可能达到很高的层次。太高的要求很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读《水浒传》,要求初中学生对书中众多的人物一一掌握,这个要求显然过高了。不如改成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他。然后通过“水浒英雄故事会”的活动,使学生对其他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的要求初中学生经过努力就能达到。对于那些内容比较深奥,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名着,还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的间接兴趣。如文学沙龙活动:邀请各班爱好读书的同学聚在一起交流近期读过的好书好文章,互相交换阅读书籍。

总之,教师的点拨指导,既应该确定班组群体的阅读目标、方法,又必须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书籍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加强名着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

篇2:浅谈对农村初中名著阅读的教学思考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不断变革,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教学的理念将更适应时代的需要。语文课程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为了促进书香校园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熟悉经典名著,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个课题。积极响应《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重点指导学生阅读11部经典名著。课题由我校分管教学王智副校长和教研室刘耀春主任负责,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参与。本课题经上级领导批准,有幸成为宁德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二、课题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课题名称: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来源:宁德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选题依据: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而当前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现状令人担扰。我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从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分析其原因,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名著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寻找提高农村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效绩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努力促使初中课外阅读文学名著在常规教学管理中的制度化建设。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最重要的课程理念;同时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关键概念界定:

名著:指那些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有价值的出名著作,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特征。

名著阅读:这里所说的名著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富含文化内涵的重要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文化品位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提升的教育过程。名著阅读版块已成了初中教材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符合学生母语习惯的特点。名著阅读教学对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与习惯、对学生人格的形成都有积极、重大的作用。

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在综合有效教学观指导下,有效教学可以界定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而实施的兼顾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动态有效生成的教学”。

四、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调研后认为,目前很少有人对这个课题进行专门研究,把初中语文学习与名著阅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还不多见,这就为本课题的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设想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名著阅读平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名著阅读指导法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将完成调查报告,教师论文,导学案、阅读评价方案、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对象:

学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

七、研究内容: 名著阅读教学内容:根据初中三个年级学生接受水平、教学量等的不同情况,特拟定以下内容:初一:上学期阅读《西游记》《伊索寓言》,下学期阅读《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初二:上学期阅读《水浒传》,下学期阅读《骆驼祥子》《朝花夕拾》;初三:上学期阅读《童年》;各年段除进行经典名著导读外,平时视情况适量增加个文学类书籍的阅读。

阅读指导措施: 1.每个班级的图书角上必须有放置名著、作文等方面的书籍,设置浓厚的阅读氛围。2.卡片摘抄,这主要在初一展开并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如张贴、手抄报等),引导培养学生摘记阅读内容的习惯,并初步熟悉名著,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知识竞赛,每个学期以年段为单位围绕指定的经典名著从文学常识、主要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方面出几份知识竞赛试题。4.朗读和讲故事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年段为一组,一学期举办一次比赛。5.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小论文,并进行展示、比较,最后做出总体评价。

6、广播站增设名著相关知识专栏的播报,每周四下午语文综合课开设名著阅读教学。

八、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研究的前、中、后期对学校七—九年级学生采取普遍调查的的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了有目的的调查、分析,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涉及到的文学名著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行动,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成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价值。

4、观察分析法:通过对学生在阅读、生活、实践等方面全面而周密的观察,从而获得阅读实践效果的大量真实和客观的了解。

5、经验总结法:针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或本质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九、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年,即:2011年9月到2013年12月

(一)准备阶段(2011.9—2012.1)课题组成立,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方案。明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二)实施阶段(2012.2—2013.2)

1.课题开题;

2、“名著阅读知识”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3、制订名著阅读有效教学方案,整理编写名著阅读教学导学案;

4、创设文学名著阅读展示板,加强文学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

5、课题组成员每人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初步形成教学模式及检测评价机制,检验研究效果。

(三)总结阶段(2013.2——2013.9)

1、整理编撰福安七中《初中名著阅读教案选集》校本教材一册;

2、举行名著阅读有效教学新模式展示课;3参与研究的成员每人完成一篇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经验总结;

4、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总结报告。

十、成果呈现形式:

1、课堂结题报告(论文)

2、整理《名著阅读课堂教学案例集》;

3、整理《“名著阅读教学”教案设计》校本教材

4、编辑《学生名著读后感优秀小论文集锦》

5、整理有关名著知识的语文活动方案及相关资料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顾问:缪剑锋 杨昌辉 缪 坚(提供信息、课题指导)

组长:王 智(课题负责、协调、主要策略研究、主编校本教材、报告执笔)副组长:缪荣亮 刘耀春(负责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协调、资料搜集整理)组员:

缪丽菊(主持开展课题活动、名著阅读校本教材方案设计及汇编、参与研究)马国辉(策略研究实践操作、名著阅读“课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实践操作指导等)

李晋峰(教案设计及课堂教学案例撰写、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读后感等、参与研究、实践操作)陈华芳 陈爱英 李 花 黎 云 翁青松 汤少月

十二、课题研究的基础及条件保障:

篇3: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思考

一、统一认识, 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可是, 当前初中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状况却不容乐观。我对所执教班级的学生进行简单的调查后发现:对于教材所推荐的名著阅读篇目, 学生大多无暇顾及, 即使偶尔空闲也被日益繁荣的网络和纷杂的文化市场所迷惑, 少数徜徉于名著中的学生也因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事倍功半。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 不如营造一种氛围, 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 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和发展阅读的兴趣, 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的能力, 训练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终身阅读奠基。因此, 开学之初可以通过《给家长一封信》发动宣传攻势, 告诉他们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也可以收集杨振宁、老舍、郭沫若等科学家、文学家关于名著阅读的观点, 印发一些华罗庚、苏步青、朱光潜等人阅读名著的文章,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 还应附上推荐阅读的中外名著的目录, 要求家长配合准备好必读的名著。

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前,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名著内容有关的影片片段, 设计与名著有关的语文活动,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名著的动人魅力, 唤醒学生对名著世界的向往, 鼓舞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如阅读《空城计》时, 在感受了诸葛亮的机智谋略之后,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等典故, 激起学生阅读三国故事的兴趣和探索三国历史的好奇心。

二、有的放矢, 指导方法

读书有了方法, 就像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在名著阅读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善于把阅读课文的方法应用到名著阅读中去,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和动脑, 独立活动, 并且做到举一反三, 驾轻就熟。常见的阅读方法有:

对比阅读法:把两本名著或同一本名著中两个不同片段比较阅读, 让学生对著作的诸多要素做出比较、评价。可动用默读、速读、精读等技巧。

浏览式阅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如果只注重精读, 而忽略略读, 功夫只作了一半。”对于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 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 随意获取一定的信息即可。

精读式阅读法: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静心细读, 慢慢品味立意构思, 揣摩布局谋篇, 欣赏妙词佳句等, 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

创造性阅读法: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见解, 从而有所创新为目的的阅读。阅读中绝不把原著奉为神圣, 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 勇于质疑, 大胆创新。

圈点勾画阅读法:可边读边做摘记, 或作圈点、旁批、作卡片、写心得、改写等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善于积累, 写好笔记

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学生阅读, 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 “得法于课内, 利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因此, 教者要创造一切条件, 帮助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 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 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理词典”。

“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是传统的、良好的读书方法, 无论是文坛巨匠鲁迅, 还是政坛领袖毛泽东, 都用过这种方法。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 不拘一格。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书, 边摘抄, 以写促阅读、扩展阅读、深化阅读;可以让学生仿写名著中的优美片段;可以让学生模仿名著中精彩的场面描写;可以让学生缩写或扩写某个名著中的某个章节;可以给某名著写后续;可以给名著某个章节加一个与原著不同的结尾;可以让学生把名著搬到课堂上读, 看到动情处还可以抒发感想, 写点随笔。读书笔记写多了, 等于自己也写了一本书, 收获是无穷无尽的。由此看来, 读写结合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才能滚动提高。坚持写好读书笔记, 不但能大大提高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而且许多平时懒于动笔、以为作文就是挤牙膏的同学也一定会主动提起笔来, 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想。

四、定期检查, 进行名著阅读专项训练

篇4:浅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语文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精神的产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关键途径之一就是阅读,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表达和知识运用能力,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根本要求。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是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也是中学教师承担的重要职责。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要求

要想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在掌握语文阅读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所有学生进行阅读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或个人的方式进行探索分析,使阅读教学打破课堂的局限,向课外延伸,从而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程。在颁布并实施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1)保证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式;(2)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真实的情感体验,积累阅读经验,塑造良好的阅读习惯;(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正确的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文言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陶冶情操;(4)使学生拥有自主阅读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弊端,这就要求摒弃原有的教学方法,不能过于追求教学方式的电子化,还要提高对语文阅读教学特点和需求的重视。因为语文教学课时有限,教材中也只涵盖了具有典型特征的文章,如果仅按照教材进行阅读教学,必然会存在很大的限制性,影响学生个性的表达。不同语文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抒发的情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必须要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扩展到课下,延伸阅读教学的范围,才能摆脱教学模式的束缚,锻炼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分析

针对《出师表》的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应由教师制定阅读学习的任务,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协作竞争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之后让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做好阅读课堂的交流准备工作;然后在阅读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总结阅读成果。语文阅读教学步骤共包括:历史背景介绍和文学常识分析、文章作品字词的解读和分析、文章段落划分和译文、课文总结和知识点归纳。通过对《出师表》阅读文章的分析,评价学生最后的阅读学习结果,发现以上阅读教学方法具有很好的成效。

(一)语文阅读课堂更加个性化、民主化及科学化

在小组阅读教学模式下,激发了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参与阅读学习过程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教师在该过程中只是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在师生互动的情境下,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加开放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学生开放性的思维、开放性教学形式及内容这三个方面。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式各不相同,自身知识储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所差异,这就必然会使学生思维呈现开放性的特征;由于阅读教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涵盖内容比较广泛,设计多种题材和形式的文章,要求学生应通过课外途径,延伸教学内容,收集和整理知识;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三、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及建议

(一)重视学生质疑的问题,侧重学生阅读情感的培养

结合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状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仍存在一定的缺陷,阅读教学流程相对固定,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任务设定的约束,没有重视到学生提出的质疑,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力度不够。从阅读教学内容上来看,仍是围绕知识点展开,对学生阅读情感体验不够重视。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进行认真的解答,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阅读情感教学目标。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教学目标、任务的设定应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鼓励学生独立进行阅读思考和学习,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教师还要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引,合理的确定阅读学习的范围,以免走入阅读学习的误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教学效率。

(三)高效、灵活的应用多种阅读教学方式

要转变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空间,并应用选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采取对话式阅读教学手段,增强教师通过学生间、学生同课本间、学生同学生间的对话。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疑问进行阅读学习,通过独立研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将语文阅读教学从课堂中延伸到课外,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语文教学改革制度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应更新教学理念,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出发,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实现阅读课堂教学的延伸,针对全体学生开展高质量的阅读教学。针对当前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因素,可以采取个性化的阅读方式,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阅读,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黎玉伟.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5).

[2]刘丹.阅读教学“拿来主义”——合理运用导学案[J].现代阅读,2013,(01).

[3]李遐.汉语阅读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J].昌吉师专学报,2000,(03).

[4]许先江.谈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0,(12).

篇5:浅谈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概念教学 有意义化 探究性 情境性

[论文摘要]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元素,数学概念的教学与对学生概念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联系。中学数学里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利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概念,学生不但有意义地获得了概念,而且通过对概念获得的过程,发展了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相比灌输的方式教授概念的模式而言,可以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一改以往老教材中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严谨的数学概念体系,对概念的描述、概括不再特别注重其表达形式,注重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背景下,新教材带给数学概念教学许多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笔者在数学概念的教学方式上曾做过一些初浅的探索,现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数学概念的有意义化教学

我们知道学习概念一是要知道它的外延意义,二是要理解它的内涵意义。而内涵意义是概念名称在学习者内部唤起的,独特的、个人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学习者的这类反应,取决于他们对这类物体的特定经验。像“无理数”这类数学名称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具有很少的内涵意义,如果直接讲授,抽象难懂,则学生不易接受,心里容易疲劳。

例如:上《无理数》这课时,我准备了十个乒乓球,在每个乒乓球上分别贴上0-9这十个数字放在不透明的袋子里,上课时先出示乒乓球,然后请同学们上来在袋中摸出一个球,看谁摸到的球上的数字最大,并请一个同学在小数点后面写上同学所摸到乒乓球上的数字,随着一个个同学上来摸球,数字一次次地记,黑板上出现了一个不断延伸的小数:0.418532469…在学生玩得起劲的时候,暂停他们的工作,然后问“同学们,如果你们不停地上来摸球,数字不断地记下去,那么我们在黑板上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小数?学生回答“能得到一个有无限多位的小数。”我追问“是无限循环小数吗?”学生异口同声“不是”。“为什么”我追问。有学生答“点数是摸乒乓球摸出来的,并没有什么规律。”我及时归纳:“不错,这样得到的小数,一般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我们已经学过的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不同,是一类新数,我们称它为“无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对这种摸奖式的摸球,学生对它有着非常丰富的感性经验.以摸乒乓球得到的数来产生一个具体的位数可以不断延伸的小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感触”的非常直观的无理数模型,使本来遥不可及的数学概念具体地走到学生的面前,赋予无理数一个真实可信的意义,使概念更容易接受、更有意义。

二、数学概念的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往往模拟数学家发现新的概念和命题的探究过程。简言之,探究学习是对数学探究的模拟,有别于学生好奇心驱动下所从事的那种自发、盲目、低效或无效的探究活动。事实上,学生探究活动过程所涉及的观察、思考、推理等活动不全是他们能独自完成的,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候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

例如在《相反意义的量》的教学上先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向东走3步,向西走4步;一小虫在树干上先向上爬20cm,再向下爬回到出发点,再向下爬10cm;在一个装有苹果的盘子里增加4个苹果,再取走5个苹果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事例在数量上的变化情况,并要学生用语言描述以上3个事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其中数量上的变化情况,并板书,再请同学思考:(1)事例中什么在发生变化?(2)怎样变化?(3)变化的意义是否相同?(4)三个不同事例变化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数量的变化都是相反的。在明确考察的对象是事物数量对应性变化这个问题后,请同学们列举类似的事例以进一步理解概念。然后再任选学生的举例提问:“向南走3步,向北走4步;赢利200元,再赢利300元;向上8cm,向东10cm。三句话中两个量变化有何区别。”引导学生关注量所反映的方向,进而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量的相对性质,最后由学生来思考概括所有相关例子中共同的东西,即他们都是相反意义的量,而非“相同意义的量”或“不同意义的量”。

在这堂课里,通过学生对相对具体事物的直接观察、感知、分析、比较,进而抽象概括出概念,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成为“相反意义的量”概念本质的“发现者”,亲自参与了由表及里的不断深入的理解过程,从而品尝了发现所带来的快乐,实践了抽取实际事物量的关系而舍弃其他一切表面现象的一种思维活动。这样的探究教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数学变得亲近,学生乐于接受。

三、数学概念的情境性教学

“能够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任何正当的手段和方法,都是合理的,假如为了促进学习,必须把要教的东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应当吝啬糖。”这“糖衣”就是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教学中,情境引入:“如今索马里海盗对国际航运和海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一艘途经索马里海域的轮船怎样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学生一般都能回答是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它们的位置。再问:“那么单独用经度或纬度一个量来确定它们的位置行吗?”“不行。”“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相互补充举反例的方法体验用一对数确定一个物体位置的合理性。然后问:“同学们那么你们现在的位置怎么确定下来?”学生:“我在第3小组第4排。”“很好,那么单独用小组数或排数能否确定你的位置?”“不能。”然后让第3小组的学生站起来,第4排的学生也站一下,通过实际情境进一步体验用一对数来确定平面上一点位置的正确性。然后再问:“把教室的右墙角的两条墙角线分别看作是0排0组,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自己的位置。”用(x,y)表示,x表示组数,y表示排数,在这过程中学生巩固了用一对有序实数来确定平面上一点的方法。然后要同学们考虑这时隔壁班的同学的位置该怎样确定,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讨论得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框架。

整堂课的教学基本上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可见好的情境对概念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还有正例和反例教学,特别是在数学概念理解的深化阶段,反例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既可以利用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概念教学,也可以利用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多方面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概念进行概念教学。总之,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基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尝试各种教法,综合各种教学方式以提高我们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6:浅谈对农村初中名著阅读的教学思考

【摘要】农村中学因其条件的有限,也就决定着农村教育硬件设施上的不全。因此,作为农村中学教师就需要比城镇中学在除硬件以外方面更多做一些努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初中语文作为培养学生学习意识的关键课程,借名著经典阅读,促农村中学生素质提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主要阐述了借名著经典阅读为农村中学生带来的好处以及如何借助经典名著阅读来不断提升农村中学生素质。【关键字】名著经典阅读;农村中学生;素质提高 1.前言

对于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获得知识的欲望异常强烈,他们渴望饱读书本,用知识武装自我,用知识来改变命运,能像城镇学生一样展现丰富学养。[1]初中课堂所教授的知识固然很多,但却难以满足上进学生的需求。因此,借名著经典阅读,让初中生在经典名著中获得满足感,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海洋中,获得读书的妙处,亲身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增强学生兴趣,从而达到促进农村中学生素质提高的目的。2.名著经典导入初中生阅读中的策略 2.1通过语文课堂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兴趣

通过语文课堂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兴趣,要求由课堂教学来带动课外的阅读,并做好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这既是做好课程外阅读重要环节,也是最常用形式。[2]农村教学由于条件的限制,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来为学生扩展教学机会相对城市而言较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要有意识扩展内容,对文章作家代表作进行介绍或对知识点设置悬念,又或者进行精彩阐述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出师表》的时候,就可在其中插入《三顾茅庐》即刘备的故事,让学生对比认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及刘备的礼贤下士基础上,还设置问题让学生知道对刘备、诸葛亮认识尚浅,还需进一步认识,从而引出《三国演义》,让学生主动学习。此外,还可在学习完《故乡》后介绍《呐喊》,讲到《在烈日和暴雨下》后介绍《骆驼祥子》,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必然要让学生知晓《羊脂球》等起到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2.2以点带面,逐步引出名著经典阅读

为提高农村中学教学效果,促农村中学生素质提高。要在课堂上讲授课本内容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进度,适量对学生介绍名著。尽量做到课内和课外的互相补充、互相影响以及互相促进,进而取得良好效果。例如: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要阅读《童 1

年》、《名人传》、《骆驼祥子》、《水浒传》、《西游记》等等长篇著名文学作品,而这些作品和教材都有着一定关联,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内阅读时,就可深入调拨,引出课外阅读。例如:学习《空城计》的时候,在让学生感受到诸葛亮其机制谋略后,进而想学生介绍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的典故,从而在激起学生好奇三国人物同时,也引发了学生思考和增强了学生探究三国历史信心,提高了中学生文学素养。3.阅读名著经典,促农村中学生素质提高的方法

经典名著是特定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文学乃至学术主要载体,阅读经典名著无疑会提升初中生语言素养。[3]阅读经典名著不仅能够扩宽中学生知识面,还能够帮助学生在知识海洋中获得读书妙处,不断提高各方面素质。下面就阅读名著经典,促农村中学生素质提高的方法进行分析。

3.1引导学生了解名著中开篇词与词语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诸多经典名著,这些名著中都流传着千古诗词文,而该些诗词文正成为了名著阅读载体。例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四大名著中的相关人物与篇名就需要学生在日常阅读中逐步积累,从而树立文学意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则更要指导学生意识到阅读名著开篇词与相关词语重要性。例如:《红楼梦》中开卷诗即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此中味”,加上和宝玉、宝钗、林黛玉等相关诗词都需初中生掌握。此外,教师还需帮助学生将课内相关名著诗文进行归类,加强内外间联系,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学习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诸葛亮《出师表》;施耐庵《智取取山辰纲》以及陈寿《隆中对》等。在掌握该类课文内容之后,要做到课堂内外的联系,融会贯通的将课文当作桥梁并和原著结合起来。3.2指导学生掌握名著中主要情节

名著作为人类文化精华,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是掌握名著其艺术精髓及学术精华,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4]经典名著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纯粹的阅读,更多的是对精神及境界的洗礼,在阅读名著情节时要细读,逐句品味。例如: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情节对保尔的描述突显出保尔是一个新时代的英雄,有无产阶级的觉悟,坚强、勇敢、正直、友爱、聪明,有点火爆,爱学习,热爱祖国,自我奉献的精神 坚定不移的信念 顽强坚韧的意志。又如:《红楼梦》中对于刘姥姥的描述虽说她贪图小利,但心地善良,在贾府人亡势危之时,是她搭救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西游记》中通过大闹天空情节的描述凸显陈鼓应孙悟空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品格,西天取经的过程突出了他惩恶扬善、见恶必除的精神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综合素养。例如:

协助中学生阅读课外经典,像茨威格《伟大的悲剧》,讲的就是英国人早期的南极探险不幸遇难的故事,读来让人顿生悲怆同情之心,但是又对遇难者产生由衷的敬意,而那种强悍的民族性格和至上的民族荣誉感,都是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学里所缺乏的,如此一来就可起到培养学生伟大人格的目的。学生通过对名著情节的深入剖析可以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了解作者的双向意图,体会文中的深刻含义,进而提高自身阅读水平和语文涵养,达到良好教学目的。3.3帮助学生熟悉经典名著中人物特色及典型语言

名著中人物个性、典型语言和绰号作为颇具特色文学载体。教师指导中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提升中学生素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化多点时间在关注、品味和评价人物上,只有抓住了人物特征才能抓住名著关键,对于名著中人物特点,学生在阅读时最好做好笔记。例如:欣赏《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及《观沧海》中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时,可以引出对曹操这一人物的鉴赏。课后延伸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篇章,以“曹操”为话题,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认识,并让学生读、学生评。由于学生做了点评的主人,他们主动参与、踊跃发言、个个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热情空前高涨,也加深了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又如:《水浒传》描述豹子头林冲主要阐述了“风雪山神庙、火并王伦”两个事件,并从这两个事件中给出了林冲评价忠厚老实、武艺高强、善良,以及反面评价懦弱隐忍;黑旋风李逵因他的坐堂寿张县、为母杀四虎事迹突显出他忠诚、直爽个性的同时,也变现出了他的大老粗和残暴,学生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展自己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人物给予分析。以上对人物均描写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能让学生在脑海中出现画面,在语言意境中体会作者感受,进而提高自身阅读水准和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借名著经典阅读能够促进农村中学生素质提高,阅读经典名著不仅能帮助中学生提高人文价值和精神情操,还能推动中学生人格的塑造。农村初中生因匮乏课外读物,因而对每次阅读机会都很珍惜,进而每本好书就会被广为流传。名著作为人类文化精华,因此,借名著经典阅读,丰富初中生阅读内容,不仅能够增多初中生知识,还能够让初中生在阅读中领会读书的快乐和深度,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帮助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参考文献】

篇7:浅谈对绘本阅读的几点思考

无锡市羊尖中心幼儿园 贡丽娜

内容摘要: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对绘本阅读的能力,我们将借助良好的环境、运用元认知策略、借助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进行施教,寓教于有趣的故事中,让人生的大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让孩子们在阅读、听读过程中慢慢浸染、慢慢感悟!

关键词:绘本阅读、环境、认知策略、掌握、感悟

绘本阅读可以帮助孩子以自然的方式接触图画与文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成为一个自主的阅读者。轻松的阅读能够很好地激发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好奇心,而生活概念的认知也就变得相对简单了。从上学期开始,我们课题组以小5班为研究基地,每月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和课题的需要开展一次绘本研讨活动和一次绘本亲子活动。今天,我想谈谈在实施绘本阅读后给我的三点思考。

一、借助良好的环境创设发展幼儿绘本阅读的能力

阅读环境的创设是培养幼儿绘本阅读的一种重要途径,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室、大走廊、楼梯间的墙饰布置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每次给幼儿上完一节绘本阅读课,我们将绘本故事中的关键词、形容词等展示在墙上,看起来内容挺丰富,但渐渐的我们发现孩子们对墙上的这些字并不感兴趣,他们很少注意到这些文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孩子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文字信息呢?一次,我偶尔发现两名幼儿指着“娃娃家”里“妈妈”(汉字的旁边有形象的妈妈图画)的字在认真地阅读。我一下子得到了启发,原来孩子喜欢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文字信息。于是,我改变方法,将绘本故事内容与文字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在墙面上,让幼儿在课间、游戏中有意识地去看看、讲讲、认认。如绘本《袋猫妈妈》的教学中,我的目标是这样的:

1、通过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猜测、讲述画面的内容。

3、具有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情感。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我为幼儿创设了墙面的环境,将满载温情的图画书一页一页地呈现在后墙上,并将每一页上的文字都记录在图画下方,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的文字。

经过上一阶段的努力,幼儿对墙上图文并茂的画面关注程度比原来更有提高了,他们自然也有了读的愿望。总之,教师在绘本阅读的环境创设中要根据幼儿的需要随时调整教育策略,做到观察在前,计划在后,这样在活动中才能收到实效。

二、运用元认知策略发展幼儿阅读绘本的能力

元认知是认知中的认知,它包括诸如反思、预期、质疑和假设等思维方法,在绘本阅 读中运用元认知策略对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非常有益,但是幼儿的元认知策略很难自发形成,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如绘本《蚂蚁和西瓜》的旨意并不在于让幼儿将整个故事原封不动地讲出来,而是让幼儿通过此活动掌握一些阅读的技巧与技能,从而发展各种思维活动,如在让幼儿讨论:“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将西瓜皮当成什么呢?”给幼儿一定的思索空间,让他们在猜猜想想中学得知识。又如当给幼儿阅读一本新的绘本时,我事先不告诉幼儿故事的结尾,而让他们大胆地预测故事的结果,在讨论阅读重点时,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如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要这么做?故事发生的顺序是怎样的?故事中有哪些地方重复出现,如绘本《彩虹色的花》、《十一只小猫做苦工》等故事中内容都是重复出现好多次,这就容易让幼儿掌握故事内容,并学习完整句地讲述。对于幼儿已经熟悉的绘本故事我们读了一半请幼儿接下去读,或者故意把故事的顺序打乱,让幼儿纠正错误,把故事中频繁出现的文字贴在绒板上,让幼儿想想这些文字在书上的什么地方出现过,逐步通过部分文字的阅读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这种策略的运用可以避免在绘本阅读中强化识字而导致的思维呆滞,想象力缺乏的弊端,而是把阅读当成一种探索活动。

三、借助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发展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

为了更好得将绘本阅读开展到家庭中,本学期我们每月定期开放一次绘本亲子阅读的活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自主阅读行为的影响,努力营造一个有助于促进和扩展幼儿自主阅读的亲子阅读环境。首先,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进行绘本阅读的意义,向家长宣传正确的绘本阅读的理念,让他们知道绘本阅读不等同于早期识字,从而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我们课题组的6位人员,每一个每人开放一次课题研讨课,另外还有一节绘本亲子阅读课研讨课我们采用了上完修改后再上的原则,通过一次次的研讨活动让我们对绘本阅读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共同探讨亮点与不足点,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亲子阅读活动我们定期请家长抽空参与,请家长坐在自己家孩子的后面,当老师要求请家长与宝宝一起阅读时,家长就在老师的提醒下帮助孩子一起阅读,有些家长往往以为将图画书上的文字一字不漏地读给他们听就是完整的,其实不然啊!家长只要起到引领的作用,将幼儿难以理解的画面通过谈话、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在这其中,我们还向家长宣传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希望家长能够抽出时间陪孩子去买一些绘本的图画书,并陪孩子一起阅读,逐渐让幼儿对绘本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还有一句温馨提醒送给家长,那就是“亲子阅读,贵在坚持”。

其次,我们定期发放亲子阅读的材料,有图书、指导材料和调查问卷,指导材料包括 导语、阅读指导、问题设计等,并将幼儿已上过的绘本图画书借给家长带回和孩子一起阅读。另外,我们还精心设计了温馨读书卡,要求家长根据孩子在家阅读情况如实填写,如进步之处,存在哪些阅读困难等。

亲子阅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家长从不了解绘本阅读到能运用一些绘本阅读的专业术语,从开始的简短记录到以后的较为详细的原话记录,从过去的不知如何观察孩子到如今的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家长的热情参与和成长对创建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和发展幼儿的绘本阅读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能力和习惯,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并以此促进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更好的发展,我将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认识绘本,了解绘本

当我手捧绘本《我的幸运一天》时,爱不释手啊!真被那细描的画面形象深深吸引住了:一只饥肠辘辘的狐狸撞上了一只送上门来的小猪,于是狐狸“幸运的一天”开始啦!谁知这却成了小猪“幸运的一天”„„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个让人开怀大笑的故事告诉孩子:智慧才是战胜强悍敌人的法宝!

首先,要让幼儿喜欢绘本,我选择内容短小、有情趣的绘本故事书与幼儿一起来阅读,引导幼儿观察绘本的封面、扉页、页码等,有意识地让他们认识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一页一页的画面构成的。

第二阶段:掌握阅读绘本的技巧和方法

由于小班幼儿还不认识5以后的数字,所以在教幼儿翻阅读书时,我总是让幼儿从封面开始,一页一页地往后翻,还有一句爱心提示:轻轻地摸摸书的“小肚皮”,轻点哦,别弄痛它了。这形象、心疼的话语牢牢得让幼儿记住了,使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看书习惯,其次是指导幼儿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的形象,理解前后动作的关系和画面内容,从而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阶段:理解绘本,思考绘本

我认为指导幼儿阅读绘本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幼儿的理解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选择交谈这一形式来帮助幼儿归纳作品主题,表达对故事的认识,如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版《袋猫妈妈》故事后,我让幼儿大胆提问,并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谈话,有时还直接参与到幼儿的讨论中,这样,通过与孩子的交谈,我清楚地了解了幼儿对故事理解的情况,从而能更有效地指导幼儿阅读。

绚丽的色彩、可爱的画面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们喜欢上了阅读,课间随处可 见孩子们看书的影子,还每天晚上在家跟妈妈一起读绘本,逐渐学会自主看书,图画的张力也让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虽然绘本和传统的儿童读物有些不同,但孩子们喜欢故事的天性却是不会改变的。正因为如此,讲故事成了绘本永恒不变的主流,因为可以借助图画的表现力,绘本中所讲的故事往往想象飞扬,许多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场景用图画轻松地表达出来,让幼儿发挥无穷的想象,孩子们编讲故事的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及连贯性、完整性得到了发展。绘本寓教于有趣的故事中,让人生大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孩子在阅读听读过程中慢慢浸染、慢慢感悟,阅读还是一次心灵的盛宴,孩子们看书习惯初步建立,表现为能安静地看书或边翻书边自编故事,在管理图书爱惜图书方面有明显的改观,班内陈列的小图书翘角、撕书现象基本没有了。孩子们点滴的进步,都是让我们可喜的,愿我们的活动越做越好!

篇8: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之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一、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缺陷

1. 缺乏适合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农村文化资源的奇缺, 导致大部分初中学生阅读材料匮乏。缺少合适的阅读环境, 没有阅读的氛围, 名著阅读对他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事, 因此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名著阅读就显得相当重要也困难重重, 营造良好的名著阅读氛围, 是农村中学语文老师的一大重要任务。

2. 缺乏正确的阅读引导和方式。农村初中学生由于文化资源的匮乏, 阅读能力有限, 对于名著的阅读更是缺少接触, 缺乏正确的阅读方式。因此, 在农村中学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 教师的最大困惑就是如何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

3. 缺乏必要的阅读感悟。阅读, 重在理解后的感悟, 但对于阅读困难的农村学生来说, 如何感悟、如何体会名著片段中人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学生很是茫然, 只是为了读而读, 教师也束手无策, 只能为教而教。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索然寡味。

二、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

( 一) 循序渐进名著阅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 从易到难梯度教学,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学生对名著没有阅读兴趣, 究其原因, 首先, 名著的阅读篇幅要远远大于初中语文的任何一篇课文, 较长的篇幅会占用学生一大块时间, 这对于刚进入中学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科的初中生来说, 阅读是件很烦的事了。其次, 大部分的名著使用的语言都具有当年那个时代的特色, 描述的事件背景也远离现实生活,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无法正确理解名著中说描述的事件、场景, 无法正确解读名著中所要表达的内涵, 对理解名著所表达的情感更是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更不用说去感悟名著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了。因此,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关注度, 激起他们阅读名著的欲望, 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那么, 教师就要从阅读的内容入手, 开展梯度教学, 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 使学生感到名著也没有他们想象的高大上、那么艰涩难懂, 从而开始关注名著、喜欢名著。

比如, 七年级时, 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阶段, 心智上刚从童年跨入少年, 学习习惯等方面还没习惯中学学习, 于是, 我就让学生先阅读一些篇幅较短、语言通俗活泼容易理解的名著, 像《鲁滨逊漂流记》这样的少儿作品, 激起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欲望, 进入八年级, 这时的学生已习惯中学学习, 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名著作品的难度, 让学生阅读一些篇幅较长, 蕴含深长意味, 具有意义理解的哲理的名著。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 虽然描述的是前苏联的故事, 但翻译得语言流畅, 情节起伏, 阅读的同时, 我引导学生要向书中主人翁那样坚强面对艰难困苦。进入九年了, 学生和老师都要面对残酷的中考了, 我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著, 又引导他们去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 感受作者写书时的心境, 引导他们从书中所表达的意蕴中感受精神和哲理, 进而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 这样由易于理解到增大难度, 由难度再增大深度, 由深度再增大广度, 层层递进地激发学生对阅读名著的兴趣, 提高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解读, 提高学生对名著的接受程度, 增强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农村孩子的阅读习惯本来就差, 进入初中阶段后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养成好良好的阅读习惯, 更别说阅读名著了, 因此, 阅读名著学生们大都感到困难, 无从不知道怎么切入, 因此要想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提高阅读效率, 那么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比如, 有的学生对名著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对那些篇幅冗长、文字晦涩的名著, 在阅读中无法感受阅读的美妙, 对描述的事件无法理解, 这样的阅读学生的兴趣就会慢慢地消磨, 导致学生放弃对名著的阅读。因此, 我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养成符合自己阅读习惯的方法。

比如, 有个学生很想阅读名著《西游记》, 但自己的文言文底子很差, 无法阅读这本名著。于是, 我就先建议这位学生阅读现代版的《西游记》, 也就是翻译成白话文的《西游记》, 让他对《西游记》里面的故事有个大概的了解, 然后再让他阅读原版文言文的《西游记》, 并让他准备一本古汉语词典, 方便遇到不认识的字时进行查阅。这样,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 既领略了名著的博大深厚, 又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更提高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3. 结合多媒体教学, 增加课堂阅读趣味。当下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 数字化校园的推进使教学手段更为多样化, 多媒体集图文、音乐、动画为一体, 形象直观地再现文章、书中描述的场景, 再现书中描述的故事情节和情节的展开, 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一些艰涩难懂的内容, 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述, 多媒体在名著阅读中的运用效果也非常突出, 更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增加了名著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 在初中名著阅读课堂教学《西游记》一文时, 为再现西游记中描写的故事场景, 我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阅读教学。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西游记》阅读时, 借助多媒体将《西游记》里面的主要人物罗列出来, 并且对罗列出来的这些主要人物的性格、标志性特征、物品进行简单的描述。既提高了学生对《西游记》这本名著的大概认识, 又使学生了解了这部名著所要表达的哲理。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也随之越来越高, 可见, 高科技的多媒体运用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重要, 教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破解学生阅读名著的畏难情绪。

( 二) 巧用课堂剧, 激起学生学习成就感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更好地理解名著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我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几个学生喜欢的角色, 编成课堂剧, 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书中的角色, 根据书中展开的故事情节, 在课堂上演绎这段情节。

比如, 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的《伊索寓言》的阅读教学时, 我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名著阅读教学时课堂上的注意力, 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我先播放了《伊索寓言》的动画片, 把学生是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了过来, 与此同时, 我借助动画片的播放及时进行课前导入。播放完动画篇后, 我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师:同学们, 这部动画是来自哪本名著?

生:《伊索寓言》

师: 那么, 对这部名著你们有多少的了解? 哪位同学说说?

当学生将《伊索寓言》的名字讲出来后, 我继续追问学生对《伊索寓言》的了解程度, 这样, 我对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的情况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接下来, 我对《伊索寓言》的作者做了简短的介绍, 介绍了作者当时写这本寓言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让学生从这些名著的资料中领悟《伊索寓言》所蕴含的哲理, 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提供了借鉴。

课堂教学进入教学阶段时, 我首先让学生安静地阅读《伊索寓言》的其中一卷。学生阅读完毕后, 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谈谈读后的感受。然后, 我说,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了《伊索寓言》现在, 我们来根据刚才我们阅读的故事来演一出小品, 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演出小组, 各小组根据自己多故事的理解, 自己确定要演绎的内容, 具体的表演形式、对白, 全部都由学生自己来安排, 学生可以上网收集与相关的资料, 为保证课堂教学时间, 我规定了小品表演的时间。学生们在进行准备小品表演的过程中, 逐渐地加深了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对名著内容说蕴含的哲理也就不断地加深, 使学生在动中学, 在学中动, 体会到作者的闪耀着的智慧之光。因此, 把故事请接通过课堂剧展现出来的过程, 也正是学生对名著加深理解的过程, 既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领略了《伊索寓言》的智慧, 又激起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课堂剧功不可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名著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重要地位, 名著阅读教学的展开具有必要性, 近年来, 随着中考改革的纵向深入, 名著阅读的比重逐年增加, 由此可见, 名著阅读教学越来越重了。但是,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教学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名著阅读教学, 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 对名著的有着独到见解, 对名著的阅读教学有自己的研究, 依据自己班级的学情, 制定出符合自己班级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计划, 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宋晓静.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梁素丽.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 2010.

[3]张海彦, 周正梅.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 (09) :50-52.

上一篇:灯火阑珊,已无人高中生作文下一篇:语段修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