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2024-06-11

参加《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1篇)

篇1:参加《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培训总结

草原小学 任艳

阳春三月,我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义务教育阶段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培训。此次培训让我对搞好民族团结有了重新的认识。

首先,通过武亚男老师对《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的解读,我认识到了三、四年级课本《中华大家庭》和五、六年级《民族常识》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胡锦涛主席曾指出:“中小学生从小应受到民族教育”。为实现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又快又好地发展,促进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构建和谐社会,国家都要求大力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入地方课程的专项教育,主要特点体现在思想性、原则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注重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对现行的历史、政治等学科中有关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进行整合。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重视课程的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避免生硬的说教,散发教师人格魅力,利用现有资料、资源,上好每一节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次,做到尊重民族习惯,维护民族团结。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针对老师讲解新疆、西藏以及云南问题,我深深认识到,对待少数民族,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文章不写。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民族文化,搞好民族团结。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要做好内部团结,教育好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辨别是非、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辨别是非、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

篇2:参加《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本次培训,主要针对《民族政策常识》和地方民族政策这两方面结教材进行解读。金炳镐老师从课程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及特点、课程的理念这三大点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两本教材,并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为我们今后在上好这门课指明了方向。

他说,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今天我们教师有义务和有责任做好民族团结的工作。那就是上好和用好我们的教材。

加强民族团结就是要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立足实际,认清形势,加强团结。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国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

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多少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社会稳定、繁荣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稳定压倒一切,确保社会稳定是当前我区各部门各条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全面夺取反分裂斗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反分裂和维稳工作,是我们的国家在稳定的环境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金炳镐老师的话总回荡在我的耳边。反思教学走过的18年来,恰恰相反,对不参加统考的学科,我们从来不愿意多花时间去探究,真正违背了教育的价值,使我们的教学充满功利色彩,真不该啊!

三天的培训结束了,我将把这次培训会的精神带回来,改变理念,在教材实施中,努力走好每一步

篇3:依托课程建设推进民族团结教育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民族校区地处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大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生包括满、蒙、回、壮、维、土、达斡尔族等7个少数民族,30名教师中有少数民族教师7人。鉴于此,芳草地国际学校民族校区秉承芳草育人目标,坚持芳草育人水准,发扬民族教育特色,构建优质育人环境,将民族教育特色品牌成为校区的重要使命。

一、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现和实施的。在芳草课程中,“民族团结教育”始终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芳草“地球主题探索课程”,以育人目标为核心,围绕道德、语言、数学、科学、健康、艺术六大领域,以“我爱芳草地”“美丽的中国”“可爱的故乡”“我想去那里”“多彩的世界”“唯一的地球”六大探索主题为依托,开展地球主题探索研究。民族校区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芳草课程,先后开发了“革命传统教育”“民族传统体育”“民族风情文化”等课程,不仅丰富了课程,而且让特色生了根、落了地。

近年来,结合北京市教委印发的中小学学科改进意见所提出的“各学科充分落实10%的综合实践课程”要求,民族校区开展了学科整合研究与实践。围绕民族传统文化,重点开设诗歌诗词赏析—“春之韵律”和“清明文化探究”活动课。整合语文、美术、音乐、综合实践以及品德与社会等学科,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围绕主题,不同学科教师同上一节课。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魅力。其中,清明文化又与革命传统教育校本课程有机融合,让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在课程资源整合运用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

在民族校区的民族文化课程中,“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传统体育”两大课程最具有代表性,充分体现了对资源的挖掘、整合与运用。

1.依托社会资源丰富课程设置

作为民族学校,自1983年以来,学校就在校外日坛公园马骏烈士墓设立了学校德育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开发了“革命传统教育课程之马骏烈士墓祭扫实践”,开展了长达33年之久的向回族英烈马骏学习的革命传统教育。

每年清明节前,全体师生一起行动,围绕此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实践活动。在祭扫当天还会进行重点展示,评选学生中的好榜样,以实际行动向烈士献礼。校区特别成立了学生“民族英雄知行社”,进一步将课程拓展为常态实施。此举被多家媒体报道,扩大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影响力。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是我们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开发课程的重要资源单位。每年,民族校区都组织师生参观中华民族博物院。在馆方的悉心安排下,每个班级都配备了讲解员,分组展开研究体验活动,学生们收获颇丰。广场升旗仪式、富有特色的民族舞表演和园区中的互动表演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观活动结束后,体育教师与场馆负责人、舞蹈表演者一起研究探讨,创编了民族韵律操,并将其引入课间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和课间生活。

2.专家指导提升课程品质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离不开专家的关怀与指导。早在2006年前后,学校就聘请了民族体育专家、特级教师关槐秀指导本校体育教师,挖掘课程资源,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创编《民族传统体育教程》。该教程选编了满、藏、壮、苗蒙等30个少数民族的8类40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运动的来源与作用、要领与提示,以及操作口诀等方面进行组合,便于师生掌握与训练。教师将该课程内容与国家体育课程衔接,融入每一节体育课。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创编的课程突出了趣味性、适应性、技能性和文化性等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民族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在竞争与合作中弘扬民族的性格与精神。

三、在课程拓展特色活动中落实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内涵丰富,在小学推进落实更要讲究多渠道、多形式。我们的每一个特色课程都会整合一套资源,配备相应的学生社团,开展相应的一年一度的特色活动,呈现相应的校园文化。在民族校区,有专设的马骏烈士展室,供学生参观、学习;在班徽设计中加入民族元素凸显民族特色;在“芳草地首届汉语节”中,民族校区的师生改编经典剧目《智取威虎山》,宣扬英雄精神……这样的有效组合,实现了课程资源整合运用最大化。

学校将特色与课程、社团建设和传统活动有机结合。如结合“美丽的中国”这一探索主题,学校开展一年一度的民族文化节活动,在活动中,邀请身怀绝技的老艺术家们为学生表演并指导学生学习戏曲、抖空竹、踢花毽、打花棍等项目,学校少先队组织学生参与猜灯谜、剪窗花、敲中国鼓等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学生们也都拿出自己的特长进行展示交流。课程与活动的紧密结合,使民族团结教育在学校得以系统推进,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受益。借此,学校还开设了中国鼓、功夫少年、竹笛风韵、绫球、龙腾狮舞等经典社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易知易行,和而不同”是芳草教育的管理文化,学校鼓励各校(区)在芳草文化引领下,办出特色。民族校区将以芳草教育“荣·融”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围绕芳草育人目标,立足民族团结教育,构建特色育人途径。我们将不断改进完善,让民族团结教育在课程中做实,在课堂上做精,在活动中做亮,把资源做活,将环境做足。

篇4:参加《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关键词:民族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民族团结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民族高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任。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时数有限、教学内容丰富的现实状况,作为此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将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到教材相关章节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凸显民族团结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首先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同时强调爱国主义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崇高精神,现时代的爱国主义就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从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及相关法律制度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现实案例,说明民族团结有理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将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树立于民族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

一、民族团结的基本要求凸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中

民族团结教育首先从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教育学生,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能够引领全体人民为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各民族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民族高校学生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道德品质的根本指南,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指引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为规范,不断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将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与社会责任、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使自己迅速成长为加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可靠接班人。

二、民族团结教育融入理想信念教学中

民族高校学生应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因为它不仅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争取自身解放,并走上发展自身的道路。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科技文化进步缓慢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状况落后于全国一般水平,甚至有的少数民族还处于农奴制社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之后,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之下,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打破旧有的森严等级制度,各民族人民平等地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宪法保证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平等享有各项基本权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政治、科教、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这一切都证明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之下,各民族的基本权利才能够得到保障,只有各民族团结一致才能走上共同发展的光明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引导民族高校学生的思想,使少数民族学生自觉地将个人成长和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寄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

三、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教学中

爱国主义是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它反映的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依存关系。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动员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召唤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侵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并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也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的集中体现,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懂得中华民族精神是深深植根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也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树立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民族在社会发展中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和消除,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因此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这也是当代爱国主义的灵魂和目标,爱国主义是与拥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相一致的。

四、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教学中

民族法律法规包括各民族人民共同遵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各自治区、自治市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法规、条例等。在我国《宪法》序言中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阶段确立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这一关系继续加强。同时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以及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行为都是禁止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也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精神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发展的原则,自觉遵守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基本原则。

除基本法律法规介绍外,还可以适当加入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首先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并协调发展,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步走向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共同享受国家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其次,要明确“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是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各民族不论人口规模多少、历史发展长短、社会发展程度如何都一律是平等的,要以“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为指导正确理解民族关系。最后,提高各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使命,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延续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56个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与汇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宪法和相关法律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促进各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潜涛.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J].教学与研究,2010(4):7.

[2]奔厦·泽米,吴宇.新时期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及其路径选择[J].西北民族研究,2011(3):231.

[3]张昌羽,钱珊.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刍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52.

[4]谢忠,蔡文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式”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78.

[5]詹先友,杨继军.藏区高等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2014(1):45.

篇5:参加了心理教育课程培训后的体会

一、我认为要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营造好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他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健康成长。

二、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发,我认为应该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我总结了以下四点:

1、亲近谈心法。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征表明,他们不接受捆绑式的棍棒教育,也不喜欢叨唠式的说服教育,他们需要的是朋友,真正的可以进行心灵倾诉的朋友。班主任教师要想以亲近谈心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正确引导学生,那必须十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心理、思想、生活、学习,甚至是学生的家庭,学生成长的历程等,平时要有意识地建学生心理档案,掌握充分的第一手材料。

班主任还应有耐心和爱心,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热爱。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植根于爱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也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2、课堂活动讨论法

每周一节的班级组织活动,是对学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时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情境)各抒已见,展开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认识。它的优点主要有:第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发言,确实把握该生心理的基本情况,以备建学生心理档案;第三,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讨论中,获得了一种心理体验,也接受了一次心理教育。通过讨论,学生自己能找出产生这些毛病的根源,并能够在心理上接受一次良好的教育,激发学生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决心。

3、现实材料引导法

一则动人的故事,一篇感人的文章,都能使人的心灵产生震撼。同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先进事例的鼓舞,先进人物的榜样,多让学生阅读积累能正确引导心灵心理的材料,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导致恶果的反面材料,也能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如组织学生阅读《心灵鸡汤》,阅读一些杂志刊首语中鼓舞心灵或寻找心灵弊端的语言,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很大。

4、学科教学渗透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动机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积极情绪,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特征使其学科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换句话说,心理健康教学可以被整合到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科教学的心理教育作用落到实处。例如,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选择和组织学生讨论一些文章所描写的人的心理情感变化,以及由这种心理所引发的一些行动等,也可承接文章知识展开人生意义,人生观的讨论。此外,在作文课上,确定有关“意志、品质”的主题作文,着重要求学生描写自己的心理体验。通过各门学科的多向结合,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强化情绪的可控性,而且能满足学生正当的情感需要,使他们愿学、会学、乐学。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篇6: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培训

北河中心小学

开展小学民族团结课程培训资料

北河中心小学

关于开展小学民族团结课程培训的安排

各学校:

根据地区教体局的工作要求,为了加强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国家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心小学定于2014年9月1日下午四时开展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师培训活动。现就培训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培训目标和任务

通过培训,使教师准确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法规、政策,深刻理解和把握课程教学的内涵,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教材编写背景、结构、重点、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熟悉和掌握教材教法,提高教师驾驭课程教学的能力,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学校主管领导、教导主任;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全体任课教师。

三、培训形式

本次培训是集中培训。

四、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的内容是教材解析、专题辅导、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演示等组成,由骨干教师郭红梅授课。

(一)讲解教材编写的背景、思路,解读《课程标准》;

(二)解读教材的结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三)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学习、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培训时间、地点、负责人

培训时间: 2014年9月1日下午4时

培训地点:中心小学会议室 负责人:何丽

北河中心小学 2014年9月1日

北河中心小学教育信息

[2014] 第2期

北河中心小学编 2014年9月

北河中心小学举行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使承担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教材,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9月1日下午,北河中心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培训活动在中心学校一楼会议室举行,来自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老师及班主任10人参加了培训。

李校长首先对培训活动的目的和深远意义向大家做了重点说明,提出了具体要求,随后骨干教师秦杰就如何上好《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课,教材体系的分析和解读,每个教学单元、重难点及拓展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此次培训使大家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感受到自身肩上的责任,不仅为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此课程在学校深入实践奠定了基础,为学校开展好少年儿童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也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安清华、张威供稿)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教学

培训讲稿

北河中心小学 秦杰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教学培训讲稿

北河中心小学 秦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民族团结教育这本教材。我是一个青年老师,没有多少经验,有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多多见谅,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在座的各位老师!

我今天讲的内容主要有三大方面,分别是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这两本教材的解读;中华大家许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民族常识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首先我要讲的是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教材的解读。在这里主要有关于课程、教材、教学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关于课程方面:课程的背景

1、现实的需要:民族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保证;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国家要持续发展,必定要走民族团结、和谐共进的共同发展之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尤为重要。“以人为本”,“为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己深入人心。

2、课程的特点、性质: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入地方课程的专项教育。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个主要特点。

课程理念:

1、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课程建构的基础。

2、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是课程的追求。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结合是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个是关于教材方面:首先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编写的。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落实中央有关部委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要求,确定了(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民族政策常识)(民族理论常识)这四本教材。

中华大家庭:主要认识中华大家庭中的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

民族常识:主要介绍56年民族的基本常识。

民族政策常识:介绍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常识:概述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下面介绍的是中华大家庭和民族常识这两本教材的基本情况。

一是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在系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华大家庭是系列教材的起点,民族常识的启蒙教育,是其他三册教材的基础。

二是民族常识在中华大家庭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民族常识为中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材的特点:教材符合学生年龄的物点的身心发展水平,整体编排合理,内容清楚,具有下列特点:

1、教材符合课改方向,体现综合性在这里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教材的呈现形式体现综合性,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综合整合教育资源。

2、教材设计重视实践性,重视学生获得体验和感受。

3、教材的结构新颖,方便教学便于学习。

四、教材结构的体例

《中华大家庭》由前言、目录、课题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结构为总论(第一课)和各论(2-12课)也就是第一课总的来介绍我们中华大家庭的。2-12课分别介绍56个民族基本常识。各课题包括:导语、民族花园、阅读与思考、探究与体验、实践园地四个板块。其中导语是提出本课学习的内容。民族花园是从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民族特色和主要民族节日等方面,分别介绍本课要认识的几个民族。阅读与思考;设读一读,想一想两个小栏目,读一读是读题正文,通过阅读材料呈现课题主题。想一想,在前面介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与体验,设置四个小栏目,在扩大视野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验。实践园地:设一个实践活动动栏目,通过动手、动嘴、动脑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民族常识》由前言、目录、单元和课题四个部分组成。教材设有四个单元,整体结构是总-分-总。

教材体例:民族常识共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三个课题,每个课题包括导语、民族花园、阅读与思考、探究与休验、实践园地四个板块。导语是概括本课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民族发花:列举一个具体本事例,引导出课文。阅读与思考:设读一读、想一想两个小栏目,读一读,课题正文,通过阅读材料呈现课题主题;想一想通过思考问题回答,即可以基本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探究与体验:设置四个小栏目,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验实践园地;设一个实践活动栏目,通过动手、动嘴、动脑,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对于课时的建议《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分别分小学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使用,每册使用两年,小学阶段每年保证10—12个学时的教学活动。建议每课题2课时,民族常识第三个单元可酌情增加课时。

第三个方面是教学方面,主要说的是上课方面。

第一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第二要确定重点、难点

第三要重视课题准备,课前准备包括:

1、如何使用教材;

2、教学方法的选择;

3、师生问题的生成;

4、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5、课程资源的开发。

当然上课时还需注意几个问题 :

1、避免生硬说教;

2、数据资料来源要可靠;

3、要重视每一节课的开头;

4、要利用现有的资源。

第四个方面就是关于教学评价。

在这里主要讲的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时不以知识考核为唯一,侧重能力和价值观的评价,考核方式要多样,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参与程度,结合课堂表进行合评价,避免以考代评。

学生评价可以采用观察、谈话,同学评价与自我报告、考查、考试、描述性评语的方式。关于描述性评语这有一个例子,是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时,老师给他的评语:说黑格尔身体状况欠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深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这几句简单的话语就把黑格尔的身体、学习等方面描述的很清楚。在今后评价学生时,我们也可以采用描述性评语。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教师教学的评价,教学评是为了老师改进工作,树立教材作为评价主体的观念,他评多元化。

关于《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教材的解读就是以上的这些内容,下面就针对每一本教材具体说说每个课题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首先我要讲的是《中华大家庭》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课,伟大的中华民族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

1、认识中华民族;2从人口数量、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人口分布以及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了解中华民族。

重点、难点:初步了解和理论“中华民族”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是本课的另一难点。

第二课 汉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主要内容是:从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汉字是古老的文字,“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及那达慕大会、回族的三个大节日(开斋节 古尔帮节 圣纪节),献哈达是藏族、蒙古族的普遍的礼节。维吾尔族善种植粮、棉和瓜果。

重点难点:了解汉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经济生活是本课的重点。

指出民族分裂的危害性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出示图片(这五张图片分别展现了这五个民族的特点)

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源,出示5张图片,说说这个民族的特点。

第三课 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

主要内容是:

1、从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

2、苗族的服饰。

3、壮族以及壮锦

4、水稻民族布依族及其民居板房。

5、朝鲜族善种水稻,朝鲜族歌舞。第四课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

主要内容:从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哈尼族善于耕作梯田,特色民居蘑菇房,哈尼克族的刺绣,傣族的孔雀舞,泼水节。黎族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

重点难点:了解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傈僳族的基本情况。了解族名的读法和写法是本课的重点。理解民族文化与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六课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枯族 水族

主要内容:从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佤族的甩发舞,畲族的凤凰装,善种糯稻的水族。

重点难点:了解佤族 畲族 拉枯族 水族 的基本情况,掌握高山族是大陆对台湾原住民的统称,大陆地区生活的高山族也是本课的重点。

掌握佤族、畲族、拉枯族、水族族名的正确读法与写法;对原住民概念解释是本课的难点。

第七课 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族 柯尔克族 土族

主要内容:从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东乡族善中瓜果,纳西族的象形文字------巴东文,景颇族的节日目瑙纵歌,土族的花儿会。

重点难点:了解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的基本情况以及对纳西族巴东文的简单认识是本课的重点。

掌握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族名的正确读法和写法是本科的难点。第八课 达斡尔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主要内容:从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摔跤、板棍、颈力比赛、打曲棍球是达斡尔族较为普遍的体育运动。大白云豆是羌族地区著名特产,羌寨语碉楼。

重点难点:了解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族名的正确写法和读法是本课的难点。

第九课 毛南族 仡佬族 锡伯族 阿昌族 普米族 主要内容: 从民族民称、主要分不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毛南族善于饲养菜牛和编织花帽;同填、同顶是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地戏在仫佬族中比较流行。锡伯族喜爱射箭、四一八西迁节。阿昌族打制的长刀闻名于世。打锅庄是著名的传统舞蹈。

重点难点:了解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的基本情况;锡伯族的分布特点;清楚的区分仫佬族和仡佬族这些是本课的三个重点。掌握仡佬族的族名的正确写法和读法;介绍人口较少的民族是本课的难点。

第十课 塔吉克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

主要内容:从民族民称、主要分不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俄罗斯民间舞蹈踢踏舞。驯鹿被鄂温克族称为林海之州。

重点难点:了解塔吉克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的基本情况是本课的重点。五个民族中有人口较少;大多地处边远地带;法杖中遇到困难是本课的难点。

第十一课 德昂族 保安族 裕固族 京族 塔塔尔族

主要内容:从民族民称、主要分不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

第十二课 独龙族 鄂伦春族 赫哲族门巴族 珞巴族 基诺族

主要内容:从民族民称、主要分不地、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活动、语言文字、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分别介绍五个民族。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独龙族的淳朴民风。赫哲族人历史上以捕鱼为生。门巴族擅长编制竹藤个制作木碗。珞巴族男子喜欢佩戴长刀和弓箭。基诺族喜欢种茶。

重点难点:了解独龙族 鄂伦春族赫哲族 门巴族 珞巴族 基诺族的基本情况是本课的重点。进一步了解中华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是本课难点。

《民族常识》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民族常识由四个单元组成,分别是:

(一)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多彩的中华家园;

(三)灿烂的民族文化;

(四)知我民族,爱我中华。

第一单元 多民族的大家庭

本单元设三个课题,多民族的大家庭的人口数量,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区;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和我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做了介绍。

第一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复习民族民称、人口数量、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地以及三个共同。

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五十六个民族人口数量规模的差异与民族平等;五十六个民族的分布情况。理解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二课 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主要内容是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美丽的景色以及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和丰富的矿产。

重点难点:认识民族地区的重要性是本课的重点。如何认识民族地区的富饶与民族地区富裕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主要内容: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55少数民族使用着约80种以上的语言。有22个民族使用着28种本民族的文字。

重点难点:掌握民族语言使用的三个特点,理解使用文字情况的复杂性是本课的两个重点。了解国家民族政策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二单元 多彩的中华大家庭

本单元设三个课题,分别从民族服饰、住房、饮食三个方面对多彩的中华大家庭进行介绍。

第四课 绚丽多彩的服饰

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也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民族服饰的文化因素,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和风格。

重点难点:民族服饰的多样性使本课的重点。理解形成民族服饰多样性的原因使本课的难点。

第五课 风格各异的住房

主要内容:了解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住房结构各具特点。

重点难点:少数民族的独特性是本课的重点。如何看待少数民居的特色与变化是本课的难点。第六课 别具风味的饮食

主要内容: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美食。重点难点:各民族饮食多样性是本课的重点。民族饮食特色形成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第三单元 灿烂的民族文化 本单元设三个课题,从民族创造灿烂的民族文化展开,对诗歌、小说、故事、戏剧、歌舞、工艺品等作品以及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进行了介绍。

第七课 灿烂辉煌的文学才艺

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和艺术作品,极大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主要内容还有诗歌、小说、故事、戏剧、歌舞、工艺。

重点难点:比较全面的掌握民族艺术的代表作是本课的重点。理解保护民族文学艺术的必要性、迫切性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少数民族不仅能歌善舞,体育运动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第八课 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中有些体育活动是很多民族都喜欢的;很多梯云活动具有浓郁的特色。国家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重点难点:了解少数民族体育形式的多样性是本课的重点。理解传统体育在少数民族生活中的重要性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多彩的体育活动。有蒙古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赛牦牛、有蒙古、满、彝、侗、哈尼族、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喜欢的摔跤、朝鲜族喜欢的汤秋千、佤族的飞陀螺、达斡尔族的曲棍球,东乡族的拔棍、满足的珍珠球、纳西族的踢毽球的比赛等具浓郁特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得到了国家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举办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运动大会,大大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发展。

第九课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主要内容:我国有多民族共有的节日;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有民族特点鲜明的节日,有很多节日与故事或传说有关。

重点难点:了解民族节日的多样性是本课的重点。理解民族节日的成因和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国有许多的传统几日,各个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例如:火把节、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洛萨节、壮族的歌婆节、瑶族达努节、满族的五月节。

第四单元 知我民族 爱我中华

本单元设三个课题,概述了中华民族在开拓祖国疆土、抵御外来侵略,建设美好家园做出贡献;介绍在此过程中涌现出民族英雄;进一步阐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第十课 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主要内容:勤劳各个民族人民

勇敢的各民族人民

重点难点:理解各民族人民的勤劳勇敢是本课的重点 培养各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本课重点和难点 第十一课 少数民族著名人物

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维护国家统一,创造了历史悠久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涌现出许多民族的英杰。

主要内容:从政治家、科技文化名人和民主革命志士三个层面介绍了少数民族著名人物。

重点难点:了解历史上的少数民族著名人物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民族人物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十二课 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主要内容:本课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层面阐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篇7:参加《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根据2013年云浮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员培训学习日程安排,我按要求通过蓝天远程教育网网站参加了培训。通过认真观看课件视频,聆听专家们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下面,谈一下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网络培训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优秀的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的教师,平时工作很忙,而且还要兼顾家庭的方方面面,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确是一个困扰。通过参加每次的网络培训,让我深深感受到网络培训的好处。网络培训的培训容量大,学习时间可以自行调整,不像继续教育集中学习,时间受限制。网络培训提供质量更高、交互性更好的学习资源,进一步推动资源共享,让我们轻松地分享到专家、教授们的精彩讲座。

二、教师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变革,这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继续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理念要求。

1、转变教育观念,准确把握教师角色。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和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

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8:参加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XXX史志办

XXX

2014年10月20日至22日,本人参加了在县委党校举办的“XXX2014年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认真听讲了《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切实做好民族工作》《中国梦与三个自信》《认识宗教规律 把握宗教政策 努力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廉政教育》5个专题讲座,观看了宣传《国家保密法》教育片,讨论了“结构化研讨”,诵读了数篇著名作品。

参加工作10年以来,本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培训,属实不易,所以格外珍惜、格外专心。虽然只是短短的三天,但有收获、有感动、更有笑容,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XXX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经过长期的共融,形成了相互通婚、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兄弟姐妹之情,作为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义不容辞地投入全县创建民族团结稳定示范县建设。当今世界形势,由民族问题引发的**频繁出现。全县有20余个少数民族,要怎么处理改善兄弟民族关系,怎样正确地解决好各民族存在的矛盾,是当前全县做好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在土地贫脊、水资源匮乏的山区和半山区,由于长期的

封闭,导致思想落伍、生产力低下。虽然这几年,各村各寨都修通了路,修通了自来水,但还是摆脱不了贫困落后的局面,大多数少数民族依然每天衣服灰溜溜的,生活生产用水依然靠拖拉机、牛车到远处去取。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要彻底改变山区、半山区各民族的贫穷落后局面,应当从孩子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加大教育资金投入,设立山区、半山区教育专项经费,鼓励优秀小学教师,特别是少数民族优秀教师到山区、半山区任教,提高教师待遇,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其走出大山、走脱贫穷。全县干部职工要贯彻落实好《XXX自治条例》,切实利用好国家各项民族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持之以恒地把项目和资金落在实处,落在急需要的地方,切忌自来水管修通了,人民群众在疲劳之余还经常喝不上清凉的泉水,幸福的感觉自然就没有。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总书记提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共筑中国梦。每个少数民族干部都是建设家乡的一份子,要积极发挥主人公精神,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美好的发展道路,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工作中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积极进取,不断增强自信心,发扬滴水穿石的毅力,把工作做好、做实。

同时,日常工作生活中,还要坚定不移地遵行党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国家保密法》,严于律己,不拿、不乱花公家一分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紧靠群众、团结群众,跟群众说实话,跟少数民族说民族说、办实事。

篇9:《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二、教育内容:

进一步推动“双文明”工程的落实,本学期教育工作的重点将以“抓养成,促文明,塑形象,树校风。”主题教育为主线,抓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形成,塑造阳光男孩和阳光女孩的良好形象,通过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知美、爱美、会美的思想意识,让学生懂得“美”可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愉快的心情,“美”可以反映人们的行为品质,“美”传递着同学之间的友谊,“美”装点着愉快而和谐的校园生活。

(一)主题教育内容:

1、抓养成:每周洗澡、洗头不能忘,每天洗脸、洗脚、刷牙要坚持。

穿衣干净又整齐,保持风度天天美。

上课听讲坐端正,看书写字“三个一”。

课间活动要适度,轻声漫步要记牢,。

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出教室不猛跑。

重要活动要着装,遵守纪律情绪好。

2、促文明:培养7个文明习惯

(1)主动与他人打招呼的习惯。

(2)主动向他人致谢的习惯。

(3)主动承认错误的习惯。

(4)主动给客人及长辈让路的习惯。

(5)要有学长意识,爱户谦让小同学。

(6)男生树立女生优先的思想。

(7)女生讲话要轻柔,举止端庄,待人和气。

3、塑形象:面带微笑,衣着得体,文明礼貌,严于律己,团结友爱、宽以待人。

4、树校风:守德、自强、乐学、友爱。

(二)落实主题教育的6条途径:

1、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由班主任向学生详细解读主题教育内容并制定班级落实细则。

2、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通过宣传教育和检查评比,使学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文明行为,礼貌待人;自我约束,自我要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学习中体验愉快,让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孝敬之心对待长辈和老师,用宽容之心对待小伙伴,和气处事,发扬民族团结精神。

3、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班主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的教育要充满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倡导宽容、讲究妥协、强调自律、激发创造

4、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结合主题教育,注重学校和班级宣传环境的布置。让校园以及教室的每个角落都能与学生对话,都能让学生在享受环境美的过程中自律行为。

5、以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通过主题班队会让学生在自我展示和互相学习中坚定自信DD“我能行”,在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能力,激发自己的创造欲。

6、以身边的典范激励学生:1本学期学校分别评选班级和校级学生榜样。

2每班在月评价中评选学生榜样。(榜样名称自定。)

(三)落实主题教育的五日教育内容

星期一:个人风采日。检查个人卫生,校服整齐。

星期二:课间活动日。检查上下楼梯靠右行走、课间活动及进出教室情况。

星期三:主动让路日。检查在校内主动给客人、老师及同学让路。

星期四:文明礼貌日。检查主动向客人、老师及同学问好、再见等。

星期五:淑女日。检查女同学的个人形象、言谈举止等。

(四)建立“双文明”日记制度

1、每班准备一个“双文明”检查记录本,有班主任组织小干部记录学生在学校的一日生活情况。

2、记录项目由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自定,该记录将为每月的评价提供依据。

3、本学期学校将对“双文明”检查记录本进行期中检查和期末平定。

4、记录本个班规定格式,内容真实具体,形式新颖活拨。

5、在这项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五)落实主题教育的评价方法

评价说明:

1、每月最后一个校会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2、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小伙伴,学习他人的优点。

3、引导学生要有决心改正不足,争取下次评价时进步。

4、个班自定评价标志。

5、问题严重的及时上报学校并通报家长,共同制定帮教措施。

(六)民族团结教育

1、上好民族课。

2、在民族课上普及校舞、皮筋舞以及抖空竹等民族传统游戏。

3、组织学生唱好班歌、跳好班舞。

(七)班主任工作

1、交流“双文明”工程班级工作计划。

2、学习德育有关文件。

3、观摩主题班队会。

4、组织体现“双文明”工程教育的班会。

5、校级紫金杯优秀班主任牵手工程。

(八)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

1、开学典礼。

2、养成教育讲座:“双文明”工程主题教育内容。

3、庆祝教师节。

4、“双文明”工程教育评价

5、校级紫金杯优秀班主任牵手工程。

十月

1、养成教育讲座:“五日”教育具体内容。

2、7个文明习惯检查。

3、观摩主题班会。

4、“双文明”工程教育评价。

十一月

1、检查各班落实“双文明”工程主题教育的情况。

2、“双文明”工程教育的主题班会。

3、评比班级学生榜样DD“双文明”之星。

4、“双文明”工程教育评价

十二月

1、学校宣传“双文明”之星先进事迹。

2、学校总结“双文明”工程教育的情况。

3、新年联欢会。

一月

1、初评三好学生。

2、评比校级学生榜样DD“双文明”之星。

篇10:民族团结教育心得

我国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心得体会

范文网

周 淑 玉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名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篇11: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优秀

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新疆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上对国、下对家。需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首先,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旗帜鲜明反分离,坚定不移抓稳定,不断推进新疆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不断推进小康新疆、平安新疆、和谐新疆建设。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要坚持反对分离维护稳定,就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反分离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反分离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新疆反分离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理直气壮地揭批“分离分子”集团大肆歪曲历史事实、企图搞乱人们思想、模糊人们视线的险恶用心;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分离分子”集团利用宗教分离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揭露“分离分子”集团分离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真实面目,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正面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安定团结、遵守法律、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立足实际,认清形势,加强团结。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离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长期以来,“分离分子”集团一直处心积虑地破坏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坚定意志、正确思路、实际能力、政策措施和自觉行动,以更好地把握人民的意愿,把握新疆发展进步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举一反三,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当前反分离斗争的新形势,始终紧绷政治这根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切实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坚决粉碎“分离分子”的新一轮进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确保国家安全和新疆社会稳定。

反对分离维护团结稳定,就要深入揭批“分离分子”图谋“分离新疆”的反动本质。多年以来,以”分离分子”为思想的分离主义集团不愿意看到新疆的繁荣进步,他们数典忘祖,背叛祖国,投靠国际反华势力,和西方敌对势力沆瀣一气、几十年来从没有停止干扰破坏国家安全和新疆稳定的活动。无论“分离分子”集团如何采用两面手法宣扬“中间道路”和“非暴力”,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图谋“新疆分离”。铁的事实使人民群众再一次看清楚了“分离分子”集团及其追随者的丑恶嘴脸,再一次认清了他们的险恶用心,再一次揭开了他们犯戒背祖的真面目;铁的事实也充分证明,“分离分子”反动本质一点也没有改变,永远也不会改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直接指挥下,已经取得了处置“7.5”事件、全面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但分离分子绝不会甘心他们的失败,又开始谋划明年的一系列分离破坏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要在反对分离、维护祖国统一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要始终站在反分离斗争的前列,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要始终坚持祖国统一高于一切的原则,不断增强与“分离分子”集团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反分离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

坚持反对分离维护稳定,就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多少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搞分离、搞破坏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各族人民不答应的。团结稳定是福,分离是祸,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认清“分离分子”分离集团图谋“新疆分离”的反动本质,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与“分离分子”分离集团斗争到底的信心,深入揭批“分离分子”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决地同”分离分子”集团分离活动进行斗争,反对分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还要进一步提高讲政治、讲党性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无小事”的思想,团结一切力量,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做好反分离和维护稳定工作,为新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为新疆走中国特色、新疆特点发展路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局面。

上一篇:两个月教师实习总结下一篇:创新服务理念 打造精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