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的教案

2024-06-20

民族团结教育的教案(共8篇)

篇1:民族团结教育的教案

丰都中心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伟大的中华民族

教学目标 :

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3、了解中国的五个自治区。教学难点:认识中国的五个自治区。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教学课时:1课时。执教人:周朝敏。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2、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它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3、歌中唱到了什么?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民族的结构。

1、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

2、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

1)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3)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

3、民族分布。

1)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而且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2)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一元纸币。了解上面的少数民族语言。

三、综合活动,深入了解。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本民族的基本情况或风俗习惯。

2、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呢?你是什么民族的?

3、关于少数民族你还了解哪些? 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特色呢?”

4、师小结:刚才通过活动我们对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的表现都很精彩。那你想不想知道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呢?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课后同学们自由结组,自己动手创作一期以中华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全班同学合作办一期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表达爱国之情。

篇2:民族团结教育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提问:(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是大杂居。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这种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呢?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了什么贡献?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补充如下:

(1)友好交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和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了天可汗。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唐文化是吸纳了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达到封建文化的高峰)

(2)管辖:汉代设西域都户,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元朝 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汉、蒙、维杂居通婚,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与****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1840年开始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并肩反抗外国的入侵。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连僧人都行动起来,他们用土枪、大刀、长矛等落后武器,同用快枪、火炮武装起来的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族子弟积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奋战。当地鄂伦春族人民不顾日本侵略军的残酷迫害,为抗联带路、送信、运粮、侦察敌情,配合抗联攻打据点,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领袖**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以上这些史实说明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A.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B.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

C.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学生读图找到我国设立的自治区。)(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启发学生发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的,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呢?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这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下面我们来学习,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下,我国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因此建国后我国首先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问: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么时期修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学生观看川藏公路图片)看这条川藏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间,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它们为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民主改革西藏前实行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毫无人身自由,可以被农奴主买卖、或赠送给别人,他们的后代仍是农奴);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如鄂仑春族)。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一下跨越了几个社会历史阶段。

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主要是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如毛纺、皮革制造等等。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传统产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展示“蒙牛”产品的商标)提问:这是哪个企业产品的商标?蒙牛乳业集团在哪个省?

蒙牛乳业集团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发展的神话。从1999年创立到现在,仅仅5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2004年12月3日,蒙牛又做出一项惊人之举──花2亿元在呼和浩特建起了一个蒙牛澳亚示范牧场。这个牧场将欧洲式、美洲式、澳洲式、亚洲式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集于一体,简直就是个“牧场联合国”。目的就是要使中国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快速实现与欧美发达国家百年经验技术的接轨!这是推动中国乳业发展的大事。

提问: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国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提问:西部大开发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为什么实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的项目?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

西部大开发的原因: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颠覆和分裂活动。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有哪些?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而其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这是让西部人走向富裕、为东部建设贡献力量的工程,令国人翘首。

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文字的民族有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其中壮、布衣、苗等十多个民族的文字都是由政府帮助创制和改进的。

在我国无论是在司法、行政和教育等领域,还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应用。(如:毕业证,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商店、工厂牌匾都用两种文字标识;考试有少数民族语文、电台电视台播放少数民族语言的电视节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全国或地区性重大活动,都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族语言文字的文件 或语言翻译。

高考招生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的政策。很多大学设民族预科班。

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的支边干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学生讲孔繁森的事迹。)

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也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

篇3:民族团结教育的教案

1 加强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 新疆是我国民族分裂主义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 如何有效抵御分裂势力的侵蚀和渗透, 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四个认同”意识, 维护新疆的稳定发展是摆在新疆人民面前一项重要使命。尤其是民族分裂分子利用现代传媒工具, 大肆在青年人、特备是高校学生中宣传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极力拉拢高校部分政治立场不够坚定、鉴别能力较差、易受煽动的青年学生, 与我抢夺人才, 极力干扰高校的教育工作, 试图分化我教育战线。在新疆7·5事件中, 部分高校大学生参与其中, 就是一个很好例证。新疆高校着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高校培养的各民族高素质人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推进新疆快速发展的主力军, 是新疆美好未来的建设者和引领者, 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 将分布到新疆各地区、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各行各业中, 他们的民族观念及行为是否正确, 将对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新疆的稳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是维护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 因此在高校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并取得良好成效, 是新疆发展千秋大业、祖国和谐稳定重大任务的根本保障, 事关重大且意义深远。

二是关系到校园和谐与民族团结细胞力量的增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稳定和师生团结, 是增进各民族师生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重要途径, 是增进校园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消除误解, 提升思想认识水平的必要手段。同时, 来自于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往往是家里学历最高者, 经过教育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树立坚定的民族团结意识, 能够带动和影响家庭其他人员, 成为社会基层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力细胞单元。

2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要做到科学性与适用性、理论与现实、正面与反面的结合, 使民族团结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形成坚定意识, 又能使学生发现、珍惜、践行增进民族团结的行为。总体而言,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在理论的高度上应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民族地区发展史、宗教史和民族史等。在与现实社会的结合上, 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建国后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 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具体落实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身边的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等。在教育活动中, 还要注重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的结合, 以正面教育为主导, 辅之以反面教育, 在学生中形成只有维护和践行民族团结方能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 破坏民族团结必将受到严惩和唾弃的思想意识。

3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措施

1)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根基, 构建和谐团结校园氛围。

文化作为教育的软因素, 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作为多民族高校来说, 校园文化是以科学文化为主导, 以中华文化为基础, 糅合各民族文化特色, 凸显青年学子文化需求的文化高地, 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引领者和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因此, 在多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要以坚定的立场和高度的包容性来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文化环境。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 要引导各族学生深刻认识我国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根基, 正确认识西方社会提出的民族关系理论的构建背景和局限性, 自觉抵御西方反华势力借他们所谓的“民族自决权”来挑拨民族关系, 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1]。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 帮助学生深刻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极端危险性、围绕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如民汉双语学习、结对子帮扶活动等。优秀校园文化具备的熏陶功能和潜移默化影响功能必然对在校各族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各族学生在其中学习生活, 会逐步养成团结互助, 互敬互爱的良好校园氛围。

2) 围绕教育工作, 构建校园民族团结教育保障机制。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取得成效, 离不开思想上、物质上和制度上的充分保障。

首先, 高校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民族理论素养, 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为己任, 在坚持科学的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基础上, 善于总结, 积极创新, 勇于探索, 不断丰富和完善民族团结教育途径和内容, 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其次, 在物质保障上, 针对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 有针对性的在饮食上和住宿上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可以举办各类文娱活动, 邀请不同民族学生共同参加、共享欢乐, 在民族学生奖助贷勤等方面, 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 确保少数民族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 在这些物质保障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感恩意识教育的跟进, 要在体现祖国大家庭温暖的同时明确向各族学生阐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 不能将关怀帮助与责任相脱离。

最后, 要建立完善的民族团结教育制度和机构, 依托制度、机构构建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成立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跟踪考评机制。多民族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成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 及时指导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并排查解决各类民族问题, 同时成立民族学生工作委员会, 由民族学生任骨干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工作[2]。积极搭建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 注重少数民族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政治合格、素质过硬、能力较强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投入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 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日常管理, 对于违背民族团结言行的个人及行为进行坚决的惩处和制止。

3) 充分挖掘和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 不但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积极作用, 更要深入挖掘专业课教师及学工队伍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及班会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功能, 统一思想, 言传身教, 要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五观”、“三个离不开”等思想通过课堂教学或言传身教灌输到所有学生的头脑中去, 同时不断创新教育方法, 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通过不断的强调反复及言传身教, 最终帮助学生将民族团结思想入脑、入心、入行。

4) 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走向具体化。

相较于课堂教学注重理论说教而言, 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更加直接的展现民族特色、密切各民族学生之间的联系, 并培养相互之间的友谊。高校通过开展具有多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增强校园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 学校应积极引导各族学生围绕增进相互了解, 促进团结友谊的目标开展, 利用联谊、多民族参与等途径, 为各族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交流平台, 使各族学生能够利用该平台展示本民族的特点和优点, 同时了解和学习其他民族学生的习俗和优点, 培养相互包容、欣赏、学习的良好氛围, 逐步达到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校园团结氛围。

5) 直接服务各族群众, 使民族团结教育更加深化。

在加大校园民族团结教育的同时, 利用社会实践将教育工作与服务各族群众结合起来, 将民族团结教育直接落实到践行民族团结活动中来。多民族高校应组织由各民族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小组, 开展志愿者服务、“三下乡”、社区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 发挥专业优势, 为各族群众提供帮助, 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 让大学生对各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更加直接客观的了解,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进一步使各民族学生充分理解“三个离不开”思想,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自觉抵制民族分裂活动。S

参考文献

[1]孙剑坪.从文化视角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化[J].中国民族教育, 2011, 5.

篇4:【新疆民族团结教育】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的世界。看课题,讲文化,讲中华民族文化;看眼前,看课桌,找一找最富有“文化”的元素。

师:讲到书的文化,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一个人。请问这人是谁?为什么你会记得他?

【图片材料】 莫言与作品

小结:莫言的《蛙》,荣获我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摘取了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标志”。

Ⅱ、授新课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师:说到书,不得不提到文字。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样的?甲骨文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师:从古代的甲骨文到今天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这说明中华文化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小结: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上最著名的是什么?除了“四大发明”还有什么?

【图片材料】 古代乐器与现代乐器

师:现代乐器与古代乐器比较,二者有什么联系吗?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时,应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小结:在传承古代文化时,我们应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音乐视频】 龚丽娜与《忐忑》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龚丽娜演唱的《忐忑》,你会感知到哪些文化元素?

师:《忐忑》集东西方文化为一体,这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包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又强调仁爱和谐、和而不同。同时中华文化善于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内容和有益成果,不断繁荣发展。这就叫做“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图片音乐】 刀郎与《2002年的第一场雪》

师:你知道“刀郎”是什么民族的人吗?

师:为什么当你听完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后,你会感到刀郎是位少数民族?

【图片材料】 高空走绳与“高空王子”阿迪力

师:再来看,维吾尔族的“达瓦孜”与杂技舞台上的走钢丝,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吗?

师:“刀郎”、阿迪力这些人,将宝贵的青春献给了西部文化艺术的创作和传承事业。是什么给了他们如此强大的力量?

小结:中华文化深深熔入了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使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是激励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之源。

二、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师:说到新疆民族文化艺术,你能说到哪些方面的文化?说出哪些民族工艺?

师:同学们说出了方方面面的表现,那么你最喜欢新疆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哪个方面?新疆民族文化艺术都有什么特点呢?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老师也收集到一些新疆民族文化艺术的资料,在这里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感受和分享新疆文化艺术的魅力。

【图片材料】 新疆民族文化艺术

师:上述这些材料,是从哪个方面来介绍新疆文化艺术的?说到文学,你还能列举出哪些新疆的优秀文学作品?

小结: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我们从小就熟悉、喜欢的《阿凡提的故事》等等。

【音乐视频】 新疆《十二木卡姆》艺术

师:上述材料,是从哪个方面来介绍新疆文化艺术的?

师:说到歌舞,不得不说说《十二木卡姆》。

小结:木卡姆渊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2007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類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图片材料】 新疆“于田的小花帽”

师:上述这些材料,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新疆文化艺术的?你还能列举出哪些?

小结:英吉沙小刀、维吾尔陶器、小花帽等。尤其是“于田的小花帽”,是盛行的一种状似杯碟,直径不足十厘米,纯属装饰性的小花帽。于田的小花帽作为世界最小的帽子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音乐视频】 新疆饮食文化

师:现在我们要介绍的是新疆的经典文化——饮食文化。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你都听到、看到了哪些美食?

师: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道“饮食文化”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价值?

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相信每一位都深深地爱上了新疆的美食文化。新疆的美食越来越多的成为各民族大众非常喜欢的饮食。

【音乐视频】 新疆果品文化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看着诱人的果品,听着优美的音乐,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师:在座的同学中,有世居新疆的,有才来新疆不久的,为什么你们会如此喜欢新疆的果品呢?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新疆的瓜果呢?

小结:现在新闻媒体很是发达。报纸杂志、新闻广播、网络空间等等。正是畅通的媒体,使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也使新疆更多的了解内地、了解世界。所以说“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交流和学习中发展的。

三、新疆各民族文化在交流和学习中发展

1.文化交流的历史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

【材料二】 新时期的援疆工作

师:材料说明了什么?新疆与内地进行文化的交流意义何在?

小结:新疆与内地有史以来联系密切,各族人民在交流中,加速了新疆文化的发展和壮大,也推动了中华文化的长盛不衰。

2.文化交流的多种途径

【学生梳理知识,老师出示板书】

(1)大众传媒:报纸杂志、广播影视、互联网、口口相传等。

(2)文化交流:商品贸易、人口流动、人才交流、文艺演出、旅游业发展等。

Ⅲ、课堂小结

篇5:鸭绒民族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清醒认识当下世事。

2、让学生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国家,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行为。

3、使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生活,认识“以和为贵”的大气雍容之美。活动重点:

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清醒认识当下世事。

2、让学生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国家,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行为。活动难点:

使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歌曲、诗歌、抢答活动、讲故事等。教学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失败而告终。1919年1月18日,英美法意日等27个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召开“和平会议”,讨论处理战后世界问题。实际上这次会议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为宰割战败国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一次分赃会议。中国政府曾参加协约国对德作战,出20万华工去欧洲参加战争勤务,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外交总长陆征祥,驻美公使顾维均,驻英公使施肇基等人为全劝代表,出席巴黎和会。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和会”召开前发表了所谓“142页”和平条件,虚伪宣称:“民族自决”,“反对秘密外交”,要保护弱小民族,尊重殖民地人民的要求和一切国家互相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充满了“和平”、“公理”的化身。经北洋军阀政府竭力宣传,因此许多中国人认一战是“公理战胜强权”,巴黎和会将主持“公理”、“公道”。中国代表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先后向会议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特权的七项希望条件,废除日本和袁世凯签订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等正当要求。可是在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操纵下,会议不但否定了中国提案,而且悍然决定把战前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的这一天无理决定,对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是一个极大的侮辱。北洋军阀政府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令中国代表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激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爆发了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

二、图片欣赏、问题抢答

1、给出反映我国若干少数民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抢答对应的民族。讨论从古至今各朝相关的民族政策。再给出反映贵州少数民族生活各个方面的图片,师生交流了解少数民族生活。同时亦了解当下的情况,其中最重点的是今年最让国人震惊与愤怒的乌鲁木齐“7·5”暴力事件。

2、交流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使我班同学清楚了解到3·14拉萨等事件是**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在敏感时期制造社会动荡,就是想煽动破坏奥运会,企图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这次事件再一次暴露了**集团的分裂本质及其所宣称的“和平”、“非暴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要求全体学生要认清形势,相信党和政府,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强调了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同时,我班同学坚决做到以下三点要求:

一、同学们要把心思、精力放在学习上,学好知识将来报效祖国,建设祖国;

二、要求同学们坚决反对**集团组织策划的各种分裂活动,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围观、不声援、不参与”;

三、要求同学们树立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诗歌朗读、歌曲播放

学生朗读原创或自备的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诗歌,教师播放《好花红》等歌曲以增加现场感染力。(“来来来来来来来来……各族人民大团结,歌唱领袖毛泽东”)

四、讨论辨析

通过图片给学生讲述反映当下贵州各行各业人的生活的若干故事,切合实际,图文展示,激发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思考,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情境讨论中来。

1、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贵州在漫长的岁月里发生翻天覆地的辩护,没有这样的基础,贵州这个资源匮乏的省份不可能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发展得如此繁华、如此现代。

2、民族问题,是现代各个国家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单一民族国家不同,我们拥有56个民族国家,因此民族团结就显得更为重要。

(1)韩国也一个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单一民族国家。公元7世纪,爱新罗王国(公元前57一公元935)首次将韩半岛上的各居民群体统一起来。由于是同一民族,所以相对来说他们不存在民族问题,而能团结一致。

(2)日本号称大和民族,其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集体本位主义”。“集体本位主义”乃是日本民族立国之本之魂,是日本近代崛起、现代迅速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根源在于日本民族文化及心理上的同质性。古代日本由倭人、诸少数民族和大陆移民三部分人构成,长期的相互沟通和融合,在政治、社会、文化等的质化过程中,使之变成了单一民族。这种单一民族共享统一文化,具有同质的民族心理。

(3)中国不一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古以来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是十分繁忙的。我们且看当代中国,中国在处理多民族局面的成就还是不容小觑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西部大开发等,这些都为各民族团结繁荣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很明显地,贵州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贵州便是极大的受益者。而贵州也是同样,政策的实施,民族团结及社会稳定,使得贵州有目共睹地欣欣向荣着。而只有永久的民族团结,这朵欣欣向荣之花才能盛大开放着。

五、总结

唯有信任,唯有关爱,我们才能一直保持我们的信念:期待贵州这片土地开出更美的花,也期待中华大地每个民族每寸土地都繁花似锦。和平是一个国家极大的财富,同时也是人民的财富,我们热爱和平。我们青少年一代,面临多元化的世界格局,爱国的要求就是努力学习早日成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奋斗。所以,爱国要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开始,爱国从今日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努力做到: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同一切分裂主义分子和分裂破坏活动作坚决的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惠水县鸭绒民族小学

篇6:2015年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教学课题: 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 教学目标

1、了解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2、知道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的民族特点。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民族风情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民族风情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本课我们接下来介绍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

二、民族花园。

1、了解满族分布在哪里,人口多少?满族有哪些特点和风俗习?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关于侗族的介绍材料,看看,都给我们介绍了彝族的哪些相关知识?

3、指名读一读瑶族的介绍内容,其他同学想一想,从中了解了 哪些知识?

4、书中哪部分内容是介绍白族的?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并了解白族有哪些特点和风俗习惯?

5、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贵州、重庆等省,人口数量约为800多万,主要从事农业。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和他们的民族特点,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三、阅读和思考。

1、刚才我们已经阅读并了解了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和特点。现在我们一起学习阅读和思考的内容。

2、侗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是什么呢?

3、想一想侗族人民居住的吊脚楼一般分为几层呢?

4、侗族人们一般居住在第几层呢?

四、探究与体验。

1、角色扮演:小宾是一名三年级的白族小男生,有一天,你

邀请小宾到家做客,你会如何招待他呢?

2、由同桌扮演小宾,记录你的待客全过程。

五、比一比。

侗族人传统上居住的吊脚楼和瑶族人过去居住的竹,这两种住房的风格有什么不同?想一想他们的住房与什么有关系?

六、认一认。

请你根据图上的这些邮票,看看这些民族都有什么特点?

七、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篇7: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民族团结的意识。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3、培养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

(一)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师:出示民族合照,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2、少数民族简介

师出示课件(各民族的服饰,建筑,饮食等),简要介绍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

(二)国家的民族政策;

思考: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民族政策?看谁说的最多。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三)畅谈民族团结的故事:(1)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小组收集的最多。(2)民族团结的楷模——孔繁森

三、民语亲密大接触

让我们一起先来玩一个游戏——比一比

1、出示发行的人民币,猜一猜人民币上面的头像分别是哪个民族的?

2、出示地图,找一找哪些地方是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域

3、民族知识小竞赛

(1)出示民族乐器,请同学猜一猜

(2)出示民族、节日名称,连一连

四、班主任小结

篇8:陕甘宁边区的民族团结教育初探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民族团结教育

延安时期具体来说是指中共中央随同红军一起经过万里长征到达陕北的吴起镇 (今吴起县) , 到中共中央从陕北吴堡县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去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历史阶段。这一历史阶段前后经历了13个年头。这一时期内,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针, 从文化、经济和政治等诸多领域,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教育工作, 形成了一整套包含区域自治、宗教信仰、教育组织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方法和理论, 从此, 我党的民族团结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组织的建立

1. 民族教育工作组织结构的建立

1936年春, 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 (建成西工委) 成立, 张闻天任书记, 委员由回族、蒙古族和汉族同志组成。西工委下面设有民族问题研究室, 专门对陕、甘、宁、青等五省的少数民族工作负责。民族问题研究室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个对民族工作进行指导的纲领性文件 (《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的提纲》和《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 。这两个文件成为我党制定民族区域等政策的科学依据, 对民族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之后, 我党于1937年7月和1941年5月先后成立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和中共中央西北局 (下设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 。

2. 民族工作组织体系的完善

陕甘宁边区政府下设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 并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县区设立民族事务科员。这些机构设置的目的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对民族问题进行处理, 它们对于少数民族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建立层次鲜明的民族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强了我党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二、民族区域自治管理的开展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 结合我国实际, 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华民族区域自治这一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陕北等地进行初步实施, 使各族人民之间的大团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1. 民族区域自治管理政策的形成

民族平等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最核心的思想。《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 (1939) 赋予了回、蒙民族在经济、政治上与汉族同等的权利。《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941) 则在民族平等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回、蒙古民族自治区的政治主张。这两个文件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方式和思想进行了明确, 民族平等政策得到了落实。

2. 民族区域自治的开展

1936年, 回民自治县在豫海县成立, 城关镇的两个村与定边县的四、五两区成立回民自治乡 (1942年4月升级为自治区) , 回民自治区在曲子县的三岔镇、新正县的一、九两区和盐池县的回六庄成立。这些自治县、区、乡的县长、区长和乡长由回族人民自己选举, 由他们对所辖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管理。之后, 若干自治乡和自治区相继在部分回族聚居乡村成立, 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具有完全的管理权和选举权。

3. 少数民族参政议政

先后在1939年2月和1941年11月召开的陕甘宁边区第一、二届参议会都对少数民族参加选举进行了具体规定, 赋予了少数民族人民参政议政权。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产生的边区参议院中, 就有七位回族代表当选, 在第三届参议会 (1946年4月) 上又有了3位回族代表产生。

三、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发展

作为民族心理重要表现之一的宗教信仰,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对民族宗教文化的学习、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和宗教建筑的兴建上。

1. 尊重民族宗教信仰

延安时期, 边区政府为贯彻执行党的宗教和民族政策, 颁发了一系列涉及回族和其信奉的伊斯兰教的通知、规定和文件。如在《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中明确要求对回族和蒙古族的文化、习惯、宗教和信仰进行尊重;在《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中要求对回族人民信仰宗教的自由进行尊重, 并同时对轻视和侮辱回教的言行进行反对和禁止。

2. 学习民族宗教文化

通过刊发《回族概述》《回民工作问答讲话》, 印发《回回工作简要手册》和出版《回回民族问题》等手段, 对伊斯兰教的教义、起源和回族与伊斯兰教的关系等知识进行全面介绍, 普及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知识, 大大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兴建宗教建筑

边区政府成立后, 先后帮助境内的回民聚集区建立了5处清真寺, 并给予建寺以经费、土地等方面的便利。延安清真寺新落成后, 毛泽东同志还为其亲笔题字。《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向第二届边区参议会报告与建议书》中这样写道:到1941年, 边区凡是有回民的地方, 都建有清真寺。

四、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振兴

发展民族文化教育, 保障和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使用, 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大团结是大有裨益的。延安时期, 边区政府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同时, 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1.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1939年秋, 中央党校在陕甘宁边区创建了回民班;陕北公学民族部于1941年成立;学校在少数民族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截止到1944年, 边区政府创办的伊斯兰小学就达8所之多, 同时还在边区西北部的定边建立了一所伊斯兰公学, 并将阿拉伯语纳入课堂教学中。此外, 还兴建了蒙古族学校两所;1941年民族学院成功创办, 共招收汉、回、蒙古、苗、藏等多个民族学生300余人;在积极筹备下, 回民民族促进会和蒙古文化促进会成立了。

2.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一部分, 我党延安时期在延安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校以及军事政治学校等院校中招收了一大批少数民族青年, 将其培养成为少数民族干部, 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同时, 为了提高民族素质, 在各民族聚集区, 还通过冬学、夜校、识字班、识字组等形式扫除青壮年文盲, 提高其识字率。

五、边区民族团结教育的积极作用

为数不少的群众由于文化水平不高而缺乏应有的抗战意识, 政治水平十分低下。通过民族团结教育不仅加大了抗日宣传和民族团结的力度, 唤醒了民众抗战热情, 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同时也提高了群众的政治水平, 将其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统一起来, 一心一意跟党走。

1. 民族团结教育使民众的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

民族团结教育是对我党民族政策的一次宣传, 它让民族的政治意识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 将保家卫国的意识深深植根于民众心中, 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民族与自身的关系, 积极投入到民族解放和民族革命的洪流中。例如, 1937年, 为了让党提出的统一战线目标得以贯彻, 《不当亡国奴》《爱中华》等庆阳民众教育馆编排的小说短剧在不同的地方每天坚持演出, 所到之处, 群众的民族意识无一不被唤醒, 他们异口同声地喊出了“还我领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抗日救亡口号。1941年,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在报告中这样写道:抗战高于一切, 一切服从抗战, 抗战不胜利, 大家当亡国奴, 什么都没有, 是边区妇孺皆知的道理。

2. 各民族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或参加抗战

随着边区民族团结教育的不断深入, 群众纷纷聚集到共产党的旗帜下, 参加自卫军, 保家卫国。在党的伟大号召下, 民众踊跃参军, 其中不乏妇女, 都争先恐后为抗战出力。仅1939年, 接受检阅大会检阅的女子自卫军就有1000多名, 她们还参加军事表演, 赢得普遍好评。民族教育的宣传取得明显效果, 广大群众踊跃捐钱捐物, 齐心协力为抗战。在这一时期, 红军教导师在庆阳驻防, 但该地经济贫困, 军队吃了上顿没下顿, 庆阳民众教育馆民众知道后慷慨解囊, 为军队送来了粮食。可见, 通过民族团结教育, 各民族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大大提高了, 为取得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又增添了几分保障。

六、边区民族团结教育的启示

1. 民族团结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

文化体现了一定的政治模式和社会经济, 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延安时期, 陕甘宁边区的民族团结教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下展开, 其主要目的是鼓励各民族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共同推翻蒋家王朝。党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民族团结教育, 让各民族群众将思想统一到政治军事活动上, 为政治军事活动提供帮助。

2. 民族团结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政权建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教育必须以政权建设为保障和前提, 同时这也是政权建设的条件和内容。只有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权下, 民族团结教育才有大力开展的机会。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之后, 边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才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陕甘宁边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积极主动地贯彻执行民主纲领, 统一思想, 团结抗战, 使民族政治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为边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氛围。边区的民族团结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 让抗战得以持续。民族团结教育是反战根据地发展和边区实行民主政治的需要。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入实践, 形成一整套民族团结教育政策, 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政策的不断完善积累了宝贵经验。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族团结教育十分重要, 它将社会文化置于民众的内心, 实现民族团结和政治教育的统一, 积极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提高群众抗日和打倒蒋家王朝的热情, 为今后投身革命、建立美好家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乔楠.甘肃革命文化史料选萃[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0.

[2]陕西咸阳市委文史资料委员会.烽火文艺劲旅:陕甘宁边区关中八一剧团回忆纪实[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客服部薪酬考核制度下一篇:SQL Server 2005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