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成就孩子的一生》讲座心得体会

2024-06-16

《好父母成就孩子的一生》讲座心得体会(通用11篇)

篇1:《好父母成就孩子的一生》讲座心得体会

《好父母成就孩子的一生》讲座心得体会

今天看了王普华老师的讲座《好父母成就孩子的一生》,感受颇深。

王老师的讲座中提到现在青少年存在的很多问题,有网瘾、杀害亲人、自残自杀、啃老等等,大量的现实例子我们在新闻上也会经常,有的甚至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真是令人痛心。悲剧发生时,我们往往会说:这些孩子怎么了?很少有人问:他们的父母怎么教育的孩子?。说明大家对家庭教育没有重视起来。从王老师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孩子是多么重要,所以作为父母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想想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上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

一、培养孩子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同时懂得感恩。有爱的人生格外精彩。不论是接受爱还是付出爱,都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温暖的果。感恩是传统美德,让孩子知道应该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诲,感谢同学的帮助。

二、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为人处世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作为父母要处处对孩子传递正能量,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我们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诚实守信,遵守交通规则&&,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三、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凡事要乐观,千万不能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四、遇事要正确引导。孩子犯了错,父母要讲道理,不能只顾批评;孩子遇到困难,要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的网络或电视新闻上经常报道杀人、抢劫等等的负面新闻,家长要通过这些事例给他们讲法律法规知识,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是触犯法律的,什么事情是违背道德的,孩子懂了,知道利害关系,他们就不会去做错误的事情。

愿每个家长都能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愿每个孩子都能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2:《好父母成就孩子的一生》讲座心得体会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心得体会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确好的习惯是一种财富,是成就孩子一生的秘密武器。人生的成败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智商或运气,在很多时候,一个好的习惯和性格,能为你带来莫大的好处。这种习惯和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点一滴长时间积累和培养起来的。

1978 年,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聚会时,记者问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很平静的说:

“是在幼儿园。” 记者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心得体会

我们经常说好孩子和坏孩子,其实就是好孩子有好的习惯,坏孩子有坏的习惯,归根到底父母必须给孩子制定好习惯,经常碰见超市有孩子在地下打滚哭要买玩具,或者看着电视吃着饭还需要别人来喂,说来说去都是不好的习惯造成的,久而久之,孩子长大了也不会是一个对家庭,对工作,对社会负责任的人。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其实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在学校可以自己吃饭,穿衣服,大小便,回到家里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什么都不会做了,这也是习惯的一种,包括我也一样,看不惯孩子磨蹭,或者看不惯他们做事不完美而急于自己包办所有的事情,孩子在学校养成的习惯也在我们的包办中消失了,孩子知道了在学校我是自理的习惯,而回家就是爸爸妈妈的事情,可能父母也有很多的无奈,早上时间匆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慢慢的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好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坏习惯也是一点一点累积造成的,我们需要给孩子正确的方向,对孩子负责,让我们一起养成好习惯!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心得体会

今天听了专家的讲座,深有感触。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家长要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收拾习惯、就餐习惯、阅读习惯等等。明确不同时期孩子有不同的敏感事务。要针对孩子不同时期,培养相适应的好习惯,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

我对孩子收拾习惯的养成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包括玩具、图书的收拾,自己的鞋袜、衣服的整理。还有就餐习惯的培养,引导孩子自己摆放收拾碗筷等,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家长要有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意识。越早培养好习惯越能促进孩子成长,家长树立给孩子培养好习惯的信心很重要。

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而且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开始的时候,可能孩子不太愿意,跟孩子平等沟通后,让孩子积极主动去做,鼓励比批评更重要,但是要把握好度。而且主要是我们家长也要在尊重的前提下遵循孩子发展规律的情况下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篇3:帮孩子成就一生好习惯

毫无疑问,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不妨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

创造力是一个人在传统知识和习惯的包围中,发现、探索、掌握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说,创造是无法在现有知识中找到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只是做父母的没有发现。比如,有的父母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要么给予现成的答案,结果使孩子逐渐养成懒得动脑筋的习惯;要么置之不理,甚至叫孩子闭嘴。也有些好奇的孩子喜欢把家中的东西拆开来探究,而父母视之为“不务正业”,当然少不了一顿责骂。长期这样,孩子的创造性便渐渐消失了,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善于创造的人,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脑筋。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孩子“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

有这样一个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故事。一天,有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母亲不解其意,老师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理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故事明白无误地告诉父母,要保护孩子的创造性,让孩子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会创造。

创新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孩子从小展现出来的创新天赋是各种各样的,他们爱幻想、好动,而且没有成人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敢于将大胆的想法付诸实施。在这些幻想中,蕴含着大量创新的火花,犹如金矿中蕴含着金子。

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蕴含着创造力,尽管它只是雏形,却又是伟大的。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我们的建议是:

提高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其实,孩子爱搞“破坏”是天性使然,是创造性萌芽的一种体现。他们对各类陌生事物充满新鲜、好奇,并想用自己的双手探求这未知世界。合理利用孩子这种天性,多方引导、鼓励,孩子的创造萌芽就会得到进一步深化。反之,老实文静听话的乖孩子,家庭虽少了“破坏”气氛,但孩子多半循规蹈矩,依赖性强,孩子爱动、好奇和勇敢,甚至是冒险的天性就被泯灭了。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代替包办直接告诉答案,也不要告诉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应提示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教育孩子要勇于认错、勇于承担责任 这是科学创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辅导孩子自己动手 父母可以经常指导孩子做一些小玩具和小实验,关键是让孩子自己做,并且要一丝不苟地去做。

培养孩子关照老人的习惯

日常生活中,不少孩子对待老人不够尊敬,如顶撞老人、不服从管教、用生硬的态度命令老人为他做这做那等。

陈磊原是哈尔滨三中的学生,后以630分的“托福”成绩被美国著名的米德尔伯里学院录取,现在在纽约华尔街全美排名第一的投资银行———高盛银行工作。幼年的陈磊很惹人喜欢,但父母从不娇惯她,而是培养她对家人、对他人、对生活的美好感情。每逢家人吃水果,她都是把大的给爷爷奶奶、妈妈爸爸尝。每逢节假日家人聚餐时,她都等爷爷奶奶长辈人入坐后,她才上桌。遇到好吃的东西,她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多往爷爷奶奶的碗里夹。

陈磊的妈妈说:“那时,每逢节假日,我们常带着她去看姥爷、姥姥。在她能走路的时候,我们就尽量让她自己走。实在累了,我们才背她走一段,边走边问她:等爸爸妈妈年龄大了走不动时,你能背我们吗?每次她都痛快地说:能!有时,看我们背她走得吃力,她便主动要求下来自己走。一次去江边玩,由于天热,一动全身出汗,她无论如何也不让我们背她走。自己走得满脸通红,路上行人见了,觉得这个小孩挺懂事,那时她还不到3岁。”

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照。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培养孩子关照老人的习惯,我们的建议是:

父母应以身作则

孩子认识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心理活动带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因此,父母在与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关心照顾、体贴入微。如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道。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

反复练习,养成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必须处处留意,对孩子从“小事”入手,加强培养。比如:经常让孩子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训练,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利用有关节日启发诱导

可借助老人生日、重阳节(老人节)、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通过谈话、点拨、暗示,诱发良好行为。如询问孩子:“明天是(××日子),你应该做些什么?怎样使爷爷(奶奶)高兴呢?”孩子就会认真地说:“我帮爷爷切蛋糕,祝爷爷生日快乐,健康长寿”,“我送奶奶一件礼物”,“我给爷爷、奶奶拜年”……

让孩子学会回报

回报是一种对给予我们帮助和爱的人的真诚感激。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高尚的,反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则是可耻的。懂得回报,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感谢。美国前总统里根每当南茜生日时,总要送一束鲜花给南茜的母亲,并在贺卡上写道:“感谢您生养了南茜。”这感动了许多美国人,也许这正是里根获胜并能连任总统的原因之一:一个如此情深义重的总统怎么会不去爱他的人民,报答他的人民呢?

这是一位父亲的亲身经历。他说,有一天深夜,我正在写一部书稿。我答应过孩子,用这部书稿的稿酬给她买一架钢琴。3岁多的女儿被尿憋醒,她睁开惺忪的双眼说:“爸爸,你还在工作啊!早点休息吧!”那一刻,我的双眼湿润了。每当我下班回到家里,只要女儿在家,她总是说:“爸爸,你回来了!”然后,她拿过拖鞋请我换上,再端来一杯水。那一刻,我感到女儿真的长大了……

有一个孩子,他爸爸妈妈从乡下来到深圳,租住在一间很简陋的铁皮屋里,为谋生计开了辆中巴,非常辛苦。可是读六年级的孩子却一点也不体谅父母的辛劳,整天向父母要钱,今天50元明天100元,不给就不上学,甚至打烂家具。还有一位叫尹礼远的孩子,家境贫寒,父亲左手残疾,母亲痴呆。他除了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来报答亲人之外,还想方设法减轻家里的负担。他为了节省作业本,他写了擦,擦了写,至少要写三遍。他为了节省鞋子,暮春时就光脚,一直到立秋才穿鞋。如果是下雨下雪,冬天也要脱下鞋子走路,假期还去工地做工赚学费。

这两个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给所有父母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教孩子懂得回报?最重要的就是要教孩子学会感谢。

第一个要感谢的是母亲

母亲应该多向孩子讲述他们成长的故事,使孩子从小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不是山上拾来的,而是由妈妈一点点养大的。做父亲的应该细心些。孩子们都很重视自己的生日,早早就在策划生日怎样度过。我们很多父亲给孩子做生日很大方,可是心细的父亲不应该忘记在给孩子切生日蛋糕前,告诉孩子选送一支鲜花给妈妈,感谢妈妈送他来到这个世界。

第二个要感谢的是父亲

所有的母亲要教育孩子尊敬和热爱他们的父亲。告诉孩子父亲的辛劳,父亲为家庭所做的种种牺牲和努力。父亲是家庭这艘大船的船长,感谢他给了我们安全和温暖的家。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好好做人,以报答父亲的辛勤劳动。

教会孩子感谢老师和学校

父母要常常告诫孩子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首先要让孩子尊敬老师,能体会到老师的辛勤教育。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老师或学校,一旦老师和学校在孩子心中失去了威信,那么孩子教育的危机也就来了。

让孩子感谢朋友

有不少父母因对孩子的世界漫不经心,所以常常会忽视孩子之间的友情,结果对孩子造成伤害。事实上,做父母的应该重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在孩子的世界里自有一种父母无法想像的“法令”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培养孩子宽容忍让的品格

宽容忍让的品质可以让一个人的一生受益无穷,可是现在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孩子越来越欠缺这种品质。宽容忍让就是要帮助孩子学会容纳别人,与别人友好相处。不会宽容别人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宽容。

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他讲“小山羊过桥”的故事教孩子们用“让一让”作为解决矛盾的方式。两只小山羊同时从两边过独木桥,在桥中间相遇,谁也不让谁,结果都掉到山涧里摔死了。然后,他引导小朋友想想它们为什么会掉到山涧里去,怎么做才可以平安地经过独木桥。想像一下如果在大街上,或在幼儿园里谁都不让谁,会成什么样子。孩子们有的说汽车会撞汽车,有的说汽车会压死人……接着他让小朋友谈谈“让一让”的好处,希望大家学会“让一让”。

从这以后,孩子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即使出现了矛盾,也能用“让一让”的方式妥善解决。一次,小朋友胡朝阳和刘昆吃完饭,争着拿抹布,都想说“我先拿的”。胡朝阳刚说了“我”字,马上想起了故事,他说:“对了,让一让。”说完他就把抹布递给刘昆。刘昆也笑着说:“对了,让一让。”他又把抹布递给胡朝阳。胡朝阳接过抹布,先替刘昆擦好桌子,然后才擦自己的。

以下几点小建议可能会对父母们培养孩子的忍让品格有所启发。

要教育孩子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让他懂得他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不能对他娇纵,无限制地满足他的愿望,更不能给予他特殊的权利,使他高高在上。

要求孩子心中有他人,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必要时让孩子有一些吃亏让步的经历,以锻炼克制能力

多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让孩子在发生矛盾的后果中体会到只有团结友爱、宽容谦让,才能享受共同玩耍的快乐。

家庭成员间要友爱宽容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使其逐渐形成稳定的宽容忍让的好品质。

怎样培养孩子自信的习惯

自信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自信可以克服万难,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孩子具有信心,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当他面对一个成年人的世界时,虽然他拥有未来,拥有将来的世界,但是现在他是弱小的,他的自信心也是特别弱小的。

小雪今年7岁了。她在家里数学不懂问妈妈,作文修改找爸爸,打球、下棋找哥哥。家里似乎每一个人都是小雪的老师,小雪只有“听话”的份,没有发言的“权”。爸爸妈妈觉得这样的环境,对小雪个性的独立发展,以及树立坚强的自信都不利。

怎么办呢?小雪上学了,成了一名小学生。一年级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几个月后,她就掌握了每个字母的发音,以及全部拼音规则,并能正确拼写。妈妈终于找到了小雪的优势。一次妈妈郑重其事地宣布,小雪是我们家里汉语拼音的权威。因为家里的大人都有南方口音,普通话读音不准。哥哥在“文革”期间上的小学,也没有扎实学好汉语拼音。所以在我们家里,谁遇到读不准的音,拼不对的字,都要向小雪请教。小雪当然大为振奋,高兴得手舞足蹈。于是妈妈又告诉她当老师责任很重,不可以随便弄错呀!小雪使劲地点头。此后她学习就更加用心了,测验几乎都是满分。

一个7岁的孩子,在她能够帮助大人时的那种自豪感,那种实实在在的自信,是任何夸奖所难以产生的。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引导孩子尊重别人但不迷信别人

教育他们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别人的成功与失败,正确看待自己的进步。

要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一切,切忌热心包办和冷淡对待。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只要是有益的,父母应支持他们去做。孩子有时失败了,或者有什么失误,这是正常现象。父母应多给他们安慰和鼓励,帮助找出原因,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护。

切忌对孩子说“你懂什么”之类的话

这是许多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殊不知,这是伤害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恶语”。每当孩子听到它,自然会泛起难言的苦涩:父母都不信任我,我还有什么前途?甚至会因此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营造乐观的家庭气氛至关重要

作家罗兰的一段话精辟地说明了环境、家庭对一个人影响的重要性。她说:形成一个孩子的人格与观念的,决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或教师的言论,更是环境中的每一房舍,每一草木,每一方寸的风沙,每一个同伴,每一点滴的生活琐事和每一项课内或课外的活动。这些不但是他们日后回忆的资料,更是织就他们生命的色彩与素材。自然平易的环境形成开朗的人格,偏狭竞争的环境形成斤斤计较的性格。其重要性绝不是几册书,几行笔记,一些分数,一个名次或榜上虚荣所可比拟的。

假如孩子在适当的赞扬中生活,他学会自尊;假如生活中充满关怀,孩子心中自然会有爱;假如在平等中生活,他也就学会公道;生活中缺乏爱,他也会冷漠;假如经常受到羞辱,他自然也就卑微;若总是得到不恰当的夸奖,必将陷入忘乎所以的自负;耳旁听到的总是埋怨,他也就学会了责怪;常受骗的孩子,也定会去骗人;常遭训斥殴打的孩子,也会对人粗暴;常受辱骂的孩子,难有文明语言。

父母表达感情的方式、反应,左右着家庭氛围的不同类型,可能是和谐友善的或对立独裁的,严厉古板的或自由放任的,井然有序的或杂乱无章的,幽默风趣的或冷嘲热讽的,充满生气的或死气沉沉的,等等。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氛围个性。正常、温馨、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感情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做父母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经常心情开朗、愉快,可以感染子女及周围的人,使他们也觉得人生充满了和谐与光明。

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父母的责任。在一个自由度比较大的家庭里,父母不仅鼓励孩子敢于说话,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鼓励孩子提问题,敢于争论,甚至向父母提出质疑和挑战,鼓励孩子对习以为常的做法,提出新的改进办法。这会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也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与社会能力。

家庭气氛应该是这样的:

平等

中国的父母大都喜欢把爱埋在心里,喜欢含蓄,但是如果不说出来,我们又怎么能让孩子理解和体会到呢?如果有工作上的快乐,建议父母以通俗的方式讲给孩子听,不要认为孩子太小,他理解不了,或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而怕他伤心。那样做孩子始终会觉得自己游离于家庭之外,家里的事都不知道,会有一种孤独感。

理智

父母要学会控制情绪,碰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克制冲动,不要任其发泄。如果实在不能保持常态,可以对家人说一声“希望自己能够单独呆一会儿”,待能够冷静地表达自己遇到的问题时,再来解决。

开放

家庭成员之间可以畅谈自己的想法,父母尤其要鼓励孩子发表意见,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只有这样,家庭成员之间才不至于积下一些矛盾,当一个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其他的人才能够很好地理解他,真正达到一种默契。

现在的父母最常用的方式,即对孩子指出方向,指明途径,让孩子按此去做。但这种方法也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它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可以用先鼓励再修改的方式,使孩子从心理上能接受。当然,给孩子以具体的方法指导在有些时候还是必需的,这有助于孩子少走弯路,更好地保持乐观情绪。

有几条建议,父母不妨与孩子一起来试试看:

尽量忘掉不愉快的事情,轻视烦恼

教育子女尽量正确对待所遇到的挫折、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委屈,教育他们以微笑面对人生。

随时保持愉快的心情,永远以微笑面对生活

多想一想个人奋斗的目标,多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追求,相比之下,就会觉得眼前的困难和挫折算不了什么的。

唤醒愉快的记忆,养成快乐的习惯

帮助孩子多回忆快乐的时光,冲淡眼前的不快,恢复乐观的心情。

学会倾吐和交流,保持快乐的心境

要学会坦诚地接纳自己,要坦率地面对现实,采用认真的态度和切实的方法,最后要勇敢地原谅自己的一些过失。

篇4:《好父母成就孩子的一生》讲座心得体会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当爸妈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当父母,不知道养儿育女难,尤其是要当个好父母绝对堪比一门精粹高深的学问。不怕笑话,不才我虽说当妈十几年了,直到遇见《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才真正懂了当个好父母的通晓之道。

为人父,为人母真不容易,把孩子一把屎一把尿一点一点的拉扯大,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的把孩子送进学堂,交给学校老师教育管理,终于不用成天在眼前晃荡,好好放松一下了吧,可是前面刚进学堂,后面孩子的学习问题就来了。看着别人的孩子天天成绩拿优,自己的孩子却搞个零鸡蛋回家,说孩子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更要命的是老师的家长电话,家长会议还要一个劲的在你面前说:“小孩子不听话,学习成绩又很差,你要想当个好父母可要注意了呀,要好好的督促一下孩子,让他好好学习,提高成绩。”“嗯,嗯,好!好!”我就想犯错的小孩不断的点头称好,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醋,不是个滋味。

在我身边有很多人为了孩子头大!

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每天送幼儿园都又哭又闹;

孩子胆小,怕生,不爱跟同学玩,不爱说话,没自信;

孩子学什么东西都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遇到困难就往回缩;孩子被爷爷奶奶惯了一身坏毛病,说破了嘴就是不改;

孩子自制力差,光知道玩游戏,不爱学习,一提学习就讨价还价;

孩子总是拖拉疲沓、丢三落四,得要大人跟在屁股后头提醒;孩子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没有目标,没有时间观念,磨磨蹭蹭;赏识教育过了头,孩子变得虚荣,自尊心极强,只能听表扬和好话,听不得半点批评,容不得说半句不好,受不得一丝挫折;

…… ……

孩子的教育问题真是头疼,当爸妈的谁不想当个好父母,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棒,可该说的也说了,该打的时候也打了,甚至自己都亲手辅导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上不来也没辙啊。尤其是现在孩子人大脾气长,普遍的存在着孩子的叛逆问题,你要是稍微的就成绩差等问题多说几句,马上就和你翻脸,争吵起来个没完,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一个偶尔的机会,看到陆惠萍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精彩讲座,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阐述的很是深刻,尤其是她的亲子教育给人印象深刻。当时陆教授讲了几个案例:

福娃群(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

1、在第18期的课程上,一个安徽阜阳的父亲说到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一直偷偷往他的喝水杯里放铅笔芯末想要“毒”死他的时候,一个七尺高的汉子在我面前失声痛哭,我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情景……

2、第25期的课程上,一个成都来的8岁孩子,光二年级就转了

三回学,最后被学校强行转到特殊教育学校……漂亮要强的妈妈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小时候人见人夸的聪明宝贝,怎么竟然会变成一个“弱智”?妈妈欲哭无泪,觉得无颜见人------她已经好几年没带孩子回过娘家了……

3、江苏泰州的姓姚父亲,为了挽救沉迷网络的儿子,辞去了银行的优越工作,每天骑着自行车从网吧找儿子,劝不动就打,打急了儿子也还手,父子俩一度大打出手,连小区保安都惊动了,儿子看他的眼神,连邻居看了都觉心惊肉跳。三年来,他跑遍了全市大小每个网吧,甚至还亲手画了一幅泰州市网吧地图,看着那张皱皱巴巴磨破了边的特殊地图,我被深深震撼了,那图上的一笔一划分明是一根根扎在他心头的针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

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为什么?

回想一下,几年前,当孩子刚出生时,我们内心是多么喜悦和骄傲啊,可是,为什么仅仅几年之后,心头肉就变成了心头刺,无比开心变成了无尽闹心,无上骄傲变成了无地自容,甚至感觉生不如死!作为一名从事亲子教育20多年的专家,我想大声告诉各位家长的一个真相和事实就是 :

做父母也需要 “资格证”!

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

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

我们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完全“无证上岗”,我们理所当然认为凭着满腔爱和热,就可以无师自通地当好父母,于是,许多家庭冲突、人生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同时,作为一名母亲,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从事亲子教育20多年的经验心得,我还要告诉你的是:

父母完全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扇门,你只要找到进入孩子内心的那把钥匙和通道,奇迹就会发生。

之后我就一直对其关注。后来在淘宝的福娃群(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看到了陆惠萍老师的《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深受启发和感动,当即就给买了一套。

陆惠萍的《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果然很独特,让我们明白: 教育孩子不能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教育孩子更不能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潜藏着优秀的DNA和密码,关键在于父母会不会挖掘和引导!

我们绝对完全可以做到:

即便不能给孩子优越的条件,但完全可以塑造他的优秀性格!即便不能给孩子高贵的出身,但完全可以培养他的良好习惯!人过40岁后,大家比的就是孩子了,我们完全可以在40岁后以孩子为荣。的确,没有任何一项事业比创造优秀的孩子更伟大!

我们的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失败!

长远的培养才是真正的培养,一种好习惯的养成、一种意识的养成、一种思维的养成、一种特点的养成,这些都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陆慧萍老师让我明白,断章取义的教育教不但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反而会令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拔苗助长的方式是极不可取的。原来,育不能很大的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心态和做人处事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变得比以前更懂事,更能明事理,孝敬父母了。陆惠萍的《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真的让我改变了我孩子的一生。

篇5:美文鉴赏-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职责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关键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父母怎样教育,孩子就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3至12岁的孩子,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关键期没有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孩子养成坏习惯的时候,父母后悔就来不及了。

昊天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个不好的习惯:写作业拖拖拉拉。明明是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的功课,他每天都能写3小时以上。母亲很伤脑筋。昊天的.外公是教师,暑假的时候给昊天补课,发现昊天的反应很快,但是不专心,往往写几分钟就起来东走西走,每小时至少五六次以上。就这样,一小时的时间差不多一半用在了闲逛上面,难怪要用那么长时间完成功课。为此,母亲想出了各种办法,专门抽出时间陪昊天写作业。可是昊天每写几个字必围着屋子溜达一圈,即使有时候在母亲的强压下不能起身,勉强埋头写作业,可是只要母亲一离开房间,昊天立刻我行我素。再者,母亲不能每天都专门陪读,所以昊天的毛病一直没有改进。

昊天写作业,已经长期养成不能专心的习惯,要他写作业时不起来走动实在不容易。孩子的不良行为,若是属于初犯,可以运用忽视、不直接作反应的方法来消弱。但事实上,真正初犯就被注意到的不良行为很少,多数是出现好多次以后才被发觉。这些长期塑造而成为的行为,父母或老师发现、求助的时候,已经相当牢固。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在人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比重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所以,父母要使孩子有良好的习惯,首先应从平常的家庭教育入手。

1.从小培养。在生长、发育期,人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受引导。研究表明,3至12岁是年轻一代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人阶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长技能的欲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12岁后,特别是18岁以后,孩子已形成许多习惯,有旧习惯抗扰,新习惯要扎下根来就困难多了。

2.是从小事抓起。良好的习惯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小事上。如孩子做事认真的习惯,体现在他不丢三落四,做事有条理,观察细致等等。有些家长面对这些小事,常常听之任之,认为“树大自然直”,这是错误的看法。

3.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文化体现在家庭成员的价值趋向、道德品格、情感志趣和生活方式中,也体现在家庭环境建设和衣、食、住、行中。家庭文化环境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家庭文化同其它方面文化相比,亲合力、感染力更强。家庭文化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因此,习惯更容易在家庭中“遗传”传递。在家庭文化环境中,重要的是父母的所做所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位家长说:对孩子的教育可以简单到“从自身做起”这样一句话。

篇6: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做得好一些,能够“听话”。面对孩子,我们可谓是“苦口婆心”,费尽了口舌,发火、威胁,甚至连拳脚都用上了,可是孩子还是“做不好”,还是“不听话”。面对孩子,我们怎样做才能有效呢?《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中教育孩子的几个方法:

方法

一、不用否定词

面对年幼的孩子,我们说“不要做什么”,孩子是无法真正明白该怎么做的。比如我们告诉孩子,在玩完玩具之后不要把玩具“随手乱放”或者“乱扔”,很小的孩子可能无法真正理解“乱放”、“随手乱扔”。比如,我们对一个个性很强、容易“欺负”别人的孩子说:“不要欺负别人”、“要和同学好好玩”,那什么是“不欺负”,他可能仍然理解不了,不欺负该怎么办?他也不清楚。所以,面对年幼的孩子时,我们不要使用否定词,而是要对孩子说应该做什么,具体怎么做。

方法

二、具体、明确,让孩子可以理解

不用否定是不是就足够了,还不是,对于我们一些肯定的要求,年幼的孩子可能也理解不了,仍然不知道按照要求自己具体该怎么做。如果我们告诉孩子要“把它放好”,那“放好”是什么意思?孩子可能依然理解不了。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玩完玩具之后应该把玩具放回原来摆放玩具的地方,放的时候该怎么摆放(最好能给孩子做个示范)。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不要欺负别的同学,那就要告诉他怎么是不欺负,比如告诉他:想和别的同学打招呼可以先喊别人的名字,然后在和别人说话,而不需要用手去拍打别人(孩子打别人有时可能是想和别人交流);在和别人一起玩耍、做游戏要适当用力(这种就一定要示范了,对于用力孩子是很难把握的,比如你推他一下,让他大概体会一下什么样的力是适当的,什么样的力可能会让别的小朋友感到很疼或者摔倒)。

方法

三、允许选择

作为孩子,不管年龄多大,他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首先应该把他(她)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他们会有自己的喜好,会有自己安排,会有自己的选择。比如,你说“跳跳球太脏了,等我给你洗了再玩,你先去玩小汽车吧”,可是孩子可能不想玩小汽车,就想玩跳跳球。如果你提供的建议孩子不接受,你又暂时忙着,那不妨告诉他(她)“想玩可以,但我现在没有时间给你洗,你需要先把球洗洗(不要期望小孩子能想你期望的那样洗的很干净),等一会我再帮你洗一下,然后才能玩”。当然,等孩子“洗完”了,你就要抽出时间再帮他处理一下。再如,孩子早晨要上学,你给他拿了一件蓝色的衣服,可他不穿,非要穿绿色的,你可能会说“蓝色的好看,绿色的不好看”,或者“蓝色的太薄,容易冻着”。结果他就是不听,又哭又闹,他(她)不高兴,你也很上火。如果只是颜色的问题,不妨尊重他(她)的选择,想像看:对这个问题而言,是你认为好看的衣服重要,还是孩子的快乐重要?如果的确是因为衣服薄、担心孩子冻着,那就告诉他(她)“你可以穿绿色的衣服,但是要再加另外一件衣服在里面,因为如果不加别的衣服,我担心你会冻着”。

方法

四、让孩子有一个结束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孩子在“该结束”的时间而不结束,“该开始”而不开始的问题。比如,该吃饭了,孩子却在兴致勃勃地看动画片,该做作业了,他却饶有兴趣地在玩玩具车……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看:一个是事先和孩子约定时间,比如,玩30分钟,然后开始做作业,在时间快结束时,提前5分钟提醒一下孩子——时间快到了,一会准备写作业;另一个就是提前和孩子商定时间的时候,考虑一下孩子要做的事,如果孩子要看动画片,动画片的长度是35分钟,而我们和孩子商定30分钟之后去做另一件事就不太合适,因为在30分钟时孩子还没有看完,甚至可能正看到兴致勃勃。试想,作为成人,如果我们正兴趣正浓地、投入地做一件事,有人强行要求我们停下来去做另一件事,我们内心的感受会如何?

方法

五、别拿孩子的话当耳旁风

篇7: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孩子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投资!最重要的事业!

做父母也需要 “资格证”!

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

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

我们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完全“无证上岗”,我们理所当然认为凭着满腔爱和热,就可以无师自通地当好父母,于是,许多家庭冲突、人生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父母完全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扇门,你只要找到进入孩子内心的那把钥匙和通道,奇迹就会发生。

我们绝对完全可以做到:

即便不能给孩子优越的条件,但完全可以塑造他的优秀性格!即便不能给孩子高贵的出身,但完全可以培养他的良好习惯!人过40岁后,大家比的就是孩子了,我们完全可以在40岁后以孩子为荣。的确,没有任何一项事业比创造优秀的孩子更伟大!

您的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失败!

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的一切!

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100%成功!

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100%失败!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不要等到孩子已无可救药,才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希望那种小时把孩子养成“宠物”,长大逼成“废物”的悲剧不再重演!与其拼死拼活给孩子挣财富,不如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每天送幼儿园都又哭又闹;

孩子胆小,怕生,不爱跟同学玩,不爱说话,没自信;

孩子学什么东西都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遇到困难就往回缩;孩子被爷爷奶奶惯了一身坏毛病,说破了嘴就是不改;

孩子自制力差,光知道玩游戏,不爱学习,一提学习就讨价还价;孩子总是拖拉疲沓、丢三落四,得要大人跟在屁股后头提醒;孩子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没有目标,没有时间观念,磨磨蹭蹭;

篇8: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亲爱的家长:

您好,我是您的朋友陆惠萍,感谢您花上3分钟的时间读这封信,在写这封信之前我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

很多人劝我不要出这套《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精华版的亲子教育教材,我的同事以及亲友更是竭力反对!他们的理由非常简单且充分:作为一名专业亲子教育专家,如果一旦将课程精华公之于众的话,又有谁会继续来报名来上课呢,那毕竟需要花13800元的学费!还有,这对于以往30多期学员来说,是不是也很不公平呢?毕竟,人家是花了13800元才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课程的啊!的确,他们的担心很有道理,我很感谢他们深深为我考虑。

但另一个问题是每当我想起那些画面,我的心情总是无法平静:

在第18期的课程上,一个安徽阜阳的父亲说到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一直偷偷往他的喝水杯里放铅笔芯末想要“毒”死他的时候,一个七尺高的汉子在我面前失声痛哭,我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情景„„第25期的课程上,一个成都来的8岁孩子,光二年级就转了三回学,最后被学校强行转到特殊教育学校„„漂亮要强的妈妈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小时候人见人夸的聪明宝贝,怎么竟然会变成一个“弱智”?妈妈欲哭无泪,觉得无颜见人------她已经好几年没带孩子回过娘家了„„

还有一位江苏泰州的姓姚父亲,为了挽救沉迷网络的儿子,辞去了银行的优越工作,每天骑着自行车从网吧找儿子,劝不动就打,打急了儿子也还手,父子俩一度大打出手,连小区保安都惊动了,儿子看他的眼神,连邻居看了都觉心惊肉跳。三年来,他跑遍了全市大小每个网吧,甚至还亲手画了一幅泰州市网吧地图,看着那张皱皱巴巴磨破了边的特殊地图,我被深深震撼了,那图上的一笔一划分明是一根根扎在他心头的针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真实案例,数不胜数„„ 此外,每天还有很多家长,急切地通过各种方式找到我,诉说他们的烦恼和困惑:

一、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每天送幼儿园都又哭又闹;

一、孩子胆小,怕生,不爱跟同学玩,不爱说话,没自信;

二、孩子学什么东西都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遇到困难就往回缩;

三、孩子被爷爷奶奶惯了一身坏毛病,说破了嘴就是不改;

四、孩子自制力差,光知道玩游戏,不爱学习,一提学习就讨价还价;

五、孩子总是拖拉疲沓、丢三落四,得要大人跟在屁股后头提醒;

六、孩子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没有目标,没有时间观念,磨磨蹭蹭;赏识教育过了头,孩子变得虚荣,自尊心极强,只能听表扬和好话,听不得半点批评,容不得说半句不好,受不得一丝挫折 „„„„ 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

回想一下,几年前,当孩子刚出生时,我们内心是多么喜悦和骄傲啊,可是,为什么仅仅几年之后,心头肉就变成了心头刺,无比开心变成了无尽闹心,无上骄傲变成了无地自容,甚至感觉生不如死!作为一名从事亲子教育20多年的专家,我想大声告诉各位家长的一个真相和事实就是:做父母也需要 “资格证”!

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我们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完全“无证上岗”,我们理所当然认为凭着满腔爱和热,就可以无师自通地当好父母,于是,许多家庭冲突、人生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同时,作为一名母亲,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从事亲子教育20多年的经验心得,我还要告诉你的是:父母完全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扇门,你只要找到进入孩子内心的那把钥匙和通道,奇迹就会发生。

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姓姚的父亲吗?

他怀着绝望在上完我第七期5天4晚的课程后,彻底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不惜牺牲事业,付出满腔的爱,但孩子却毫不领情;为什么孩子宁愿躲进网吧,也不肯回家„„

他开始尝试用训练营上学到的一系列方法和孩子沟通,奇迹真的发生了:沉迷网络3年的孩子渐渐迷途知返,重归家庭和学校,并且奋永争先,后来居上,还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选拔公费赴美留学一年。这一

切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现在,为了帮助更多的家长,姚老师也成为训练营的一名专职老师,他也非常期待与您沟通。

通过这个案例,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潜藏着优秀的DNA和密码,关键在于父母会不会挖掘和引导!

没有任何一项事业比创造优秀的孩子更伟大!

即便不能给孩子优越的条件,但完全可以塑造他的优秀性格!即便不能给孩子高贵的出身,但完全可以培养他的良好习惯!人过40岁后,大家比的就是孩子了,我们完全可以在40岁后以孩子为荣。的确,您的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失败!成才一定有方法!我们绝对完全可以做到!

所以,当教育电视台找到我录制这套教材的时候,我想,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我决定将自己只在13800元亲子训练营才讲的精华内容跟大家分享,我衷心希望所有的家庭都幸福美满,更多的孩子能够优秀成才!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一辈子只当一次父母!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的一切!

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100%成功!

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100%失败!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不要等到孩子已无可救药,才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篇9: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得管教

孩子成绩不好,除了智力原因,很可能是孩子心智方面有缺陷的第一表现。比如,不爱上学,不按时交作业,这都不是什么好行为。如果不给予关注,后果并不乐观。

孩子不仅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家长们一生的牵挂。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这些做家长们,怎么思考都不算过份。

记得我少年时,母亲常和我唠叨我不懂事的堂弟。小叔当年下放到农村后,他娶了乡下的婶婶。在那并不富裕的年代,贫穷的婶婶对她的宝贝儿子几乎是有求必应。令人遗憾的是,婶婶对堂弟的恶习却不管不问,并任其率性发展。

母亲常常为堂弟担忧,更为婶婶惋惜。这个乡下妈妈,怎么就不知道纠正孩子的恶习呢?十几年后,母亲的担忧终于变成了现实。青年时期的堂弟成了社会的混混。酗酒赌博打老婆,不求上进混日子,这就是成年后的堂弟。婶婶后悔莫及,但已无挽救之机。

我堂弟的故事已成昨日的烟云,今天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分数主宰一切,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似乎成了全民讨论的话题。于是,网上网下到处都可以看到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在一起窃窃私语。

大家在热火朝天地谈论着,孩子该上哪个补习班,孩子成绩差该怎么办?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比尔盖茨是教出来的”的书。书中有一个数据,引起了我的注意:现今的孩子比25年前的孩子,“自我管理力”下降六成。这个数据警醒家长们,现在的孩子们比不上我们当年了。你想让他们像我们当年那样自觉上进,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为了培养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必须要行使我们应尽的管教权利。

根据我的观察,祖国大陆的某些成功人士,动不动就把孩子推给贵族学校,家教,或者是亲属,自己却做起了甩手大掌柜。这样做是否可取呢?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成功的代价就是时间上对孩子的亏欠,这是毫无疑问的。更有甚者,少数为人父母者,为了自己的吃喝玩乐,不惜把孩子丢在一边,任自己胡作非为。比如我刚刚看到的电视剧“蜗居”里,那个宋思明为了和海藻鬼混,居然把孩子的生日都忘了。这样的男人,愧为人父,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孩子的教育和我们大人的所谓成功相比,二者谁轻谁重?估计这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我个人的看法是,孩子的教育比我的所谓事业重要,于是我才会选择回归家庭,自己的孩子自己管。顶起半边天的成功女性们可能认为,事业比孩子重要,于是她们才会把孩子塞给家教或者贵族学校。不同人选择不同的路,各取所需,利弊难衡,很难有准确定论。

我一直认为,如果孩子成绩不佳,要想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非要下大气力不可。把孩子完全交给老师,肯定不行,除非老师只教你孩子一人。把孩子完全交给亲属,也不可取,除非家长忙得像国家主席似的,亲属可以完全代替你。

常常有读者问我,中美子女教育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其实很大,任何人都难以一言以蔽之,我们只能从冰山一角中试图窥视全貌。

我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工作期间,曾经和一位二十出头的美国女孩有过交谈。那时,我的孩子们都是绝对服从我的小学生,我尚未遇到子女反叛的任何举动。尽管如此,这位美国女孩却给了我防微杜渐的忠告。她说,她上中学时,她妈妈对她管教甚严,她们母女经常发生激烈的口头大战。

听到这,我不禁疑惑地问她,那你到底听不听你妈妈的话呀?美国女孩很坦率,她接着说,“尽管我和我妈妈经常大喊大叫,但她的话,我实际上是听的。而且,我妈妈反反复复跟我说同样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已经有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其实是服从她的”。说到这,美国女孩特意嘱咐我,“等你的孩子长大到反叛期时,你一定不要放弃,坚持唠叨,坚持说教,孩子总有忽然开窍那一刻”。

俗话说,知此知彼,才有可能获胜。每当我和反叛期的孩子有冲突时,每当我想放手不管时,我想到的不是毛主席语录,而是这位美国女孩给我的忠告。坚持和孩子讲道理,假如他听不进去,我就像美国女孩的妈妈一样,一遍一遍地唠叨,直到孩子豁然开朗为止。想想

看,除了孩子的亲生父母,谁会这样苦口婆心呢?所以,只要条件允许,管教孩子的任务,应该由孩子的家长亲自完成。

我这样做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孩子管教成一个小绵羊。实际上,在他们反叛的那一刻,瞧那架势,他们厉害得都像只小狼了。假如我们再不干预,到头来,做绵羊的正是我们这些做家长的。等到小狼长大想“吃”我们时,我们除了做绵羊,别无它路。

我上面说的这些,不是危言耸听,确有生活实例为证。除了我堂弟,近年来,我接触过一些反叛期的孩子。在我看来,这些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几乎就是狼与羊的关系了。美国有一个华人家庭,因为父母忙着奔命,忽视了少年时期的孩子。这孩子高中毕业时,根本就不想考大学。后来,这孩子把父母的苦口婆心当做耳边风,干脆离家出走,以至于他的行踪都成了难解的秘密。今年回国,我也听到了类似的故事。国内一位成功女性的高中毕业儿子,玩儿的也是拒绝高考,最后的把戏也是离家出走。我们做父母的,任务艰巨之处就在这里。阻止孩子变成不服管教的小狼,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只有爱是不够的,极大的信心和耐心缺一不可。

不容置疑,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关于孩子教育,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假如你的孩子特别省心,成绩特别优秀,根本不需你插手,那你绝对值得我们羡慕与恭喜。如果你的孩子尚不如意,那你也不必过度紧张。因为特别优秀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估计大部分的孩子都和咱家的孩子差不多,管管就能提高,松松就要退步。我们做家

长的,就像是孩子的储备发动机。在他/她有松懈情绪时,我们要及时帮他/她来重新启动。

除了关注孩子的性格培养,到底该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我在最近读到的一本书里,看到了部分答案。日本作家三浦展在“阶层是会遗传的”这本书里,他明确提到,成绩好的孩子,是在下列的条件下产生的:

1。父亲收入较高。

2。父母祖父的学历较高

3。母亲喜欢做菜

4。父亲周末休息。

上面这几条,充分说明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在收入高的家庭,孩子才有条件参加提高智力的补习班。母亲喜欢做菜,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不认为会做红烧鱼的母亲,她的孩子能进北大,只会做猪肉炖粉条的母亲,她的孩子考不上大学。我的看法是,不爱做饭的母亲,估计也不爱管孩子,这才是问题的实质。父亲周末休息,才有可能与子女相处,才能随时掌握孩子们的弱点和进步。

总而言之,未成年的孩子,尤其是成绩需要提高的孩子,是要管的。最好的管理者,就是给予孩子生命的父母。为了孩子,家长们恐怕得舍弃一些个人的娱乐时间。假如在孩子年幼时,大人为了图省事,对孩子实行大撒把政策,或许我堂弟的悲剧还会上演,或许离家出走的孩子还会前赴后继。

最后说说我们最近管教孩子的一些经历。上个月,孩子的化学成绩很令我们焦虑。经过一个月的管教之后,孩子的成绩确有进步。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依然不敢放松警惕。为什么呢?因为这孩子目前还没有完全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还需我们的提醒和管教。等到她真正可以自我管理时,我们方可大撒手。

篇10:《好父母成就孩子的一生》讲座心得体会

——读《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有感

众所周知古今中外的神童们:甘罗12岁做宰相,曹植7步能写诗,白居易1岁识字,6岁作诗,16岁名扬天下,日本的三轮光范,2岁开始写日记,11岁翻译《詹天佑传》……莫扎特五岁作曲,6岁主演音乐会,德国数学家高斯3岁掌握心算,5岁便能解复杂方程式……3岁看大,7岁看老,很多优秀的人才,从小表现就与众不同。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大家们是这样说的:卢梭曾言,父母是他们子女最早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斯特娜夫人认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父母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做孩子的表率。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

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是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是家长。人的一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的,孩子能产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是否进行正确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生长环境,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中国的一句俗语“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证了父母的行为处事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你的复印件

孩子就像一块没有雕琢过的玉石,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你应该怎

样做。父母的言行习惯直接会被孩子复印,所以我们父母老师千万不要增加孩子的错误记忆。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能也”父母做的好才可以提高父母对孩子的内在感觉所以“教”的意义就是上所做下所孝。没有哪一位父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雕琢成一堆垃圾废物,相反,都希望他们是举世闻名的雕塑品。父母要将爱的细节感染孩子,要将爱的行为传达给孩子。

比如父母见到他人问好打招呼,分手挥手再见,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说“谢谢”等等,这些都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图谱。红灯停,绿灯行,横穿马路走斑马线,把垃圾丢入垃圾桶等等,这些则是社会规范图谱。在儿童的早期生活中,大量的行为图谱来自于父母,他们对父母的行为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记在心上,并照此行事,这些行为图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如果父母行为不端,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可想而知。

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儿童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听他人讲述来学习模仿人类的行为。班杜拉及同事的一项著名研究证实了这个观点。研究中,72名幼儿园儿童分组观看两个成人榜样:一个对充气玩偶拳打脚踢,另一个安静地玩玩具,对旁边的充气玩偶臵之不理。此后,让儿童玩这个玩偶,观察过暴力榜样的儿童模仿了攻击行为,他们不仅像“榜样”一样对玩偶施以暴力,而且发明了新的攻击玩偶行为,譬如用玩具枪向玩偶射击。

一个好母亲,幸福三代人

奥运会上有一个项目,它因为一个女人而起吗?这里面有一个叫

花剑项目,就是在十八世纪英国上层社会,要因为一个女人去决斗,最后演变为奥运会的一个项目了,那你知道上层社会那些男士们,绅士们,他们为什么要为一个女人去决斗呢?这里面有原因,因为这两个绅士他深深地知道,如果把这个女人娶回家的话,就把这个家族的家风,家道,家学给传承下去了。有了解,就是这个女人到了这个家庭里以后,她会把这个家庭的家风,家学,家道给传承下去,但是我们看见,有很多女人她进入到家庭以后,让这个家庭变得鸡犬不宁。一个男人找错女人的话,找错太太的话,他怎么样呢,他三代都给毁了,因为他所有后代都是由这个女人来培养教育,一个女人是主要的家庭的培养者,教育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年轻妈妈们之间的竞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年轻妈妈们之间的竞争。推动摇篮的手在推动整个的世界。

好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陆老师在书中提到最多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看完之后我总结出来的就是一种习惯,父母的习惯直接的影响孩子。习惯好坏影响一生成败!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次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份成功的信心。好习惯是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关键!父母良好的习惯会引导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习惯好坏影响孩子一生成败!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次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份成功的信心。好习惯是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关键!反之,父母一个坏习惯也会在孩子的身上烙下深深的痕迹,要想把它改正过来或许要用上数月数年,乃至一生的时间。

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对于孩子还是我们大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同时,我也感到了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的身上的重担的重要性,我们平时知道锻炼小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但是通过阅读学习,我才更清楚、更明确的知道了我为人师、为人母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应该怎么样做,同时也反思了自己在哪方面不足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怎样的完善自己,同时,也教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怎样一步一步的更好的培养女儿良好的习惯。

有的时候习惯就是一种生活,当我们把习惯变成了生活,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简单,变得丰富多彩。比如,当我们把习惯变成了生活,我们就不会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看成是一种麻烦:当我们把习惯变成了生活,我们就不会把孝顺父母看成是一种累赘;当我们把习惯变成了生活,我们就不会把珍惜劳动果实看成是一种多余……培根也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可见习惯在人的一生之中起着多么大的影响。

父母要站在统一的战线上

许多家庭里,父母之间常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产生分歧。但俗话说:“一个管一个护,到老不上路”,在管教孩子时,如果步调不一致,各教各的,往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个人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个则维护孩子,即使父母双方的教导都没有错,但这种态度与方向不一致,也难以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做父母的对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 的措施。中国家庭教育素来刚柔并济,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宽,因为父母所施方法严宽不同,子女竟至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易使子女受害,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这都是父母教育方法不质疑的弊病。

因此,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双方要达成一个一致的决议。在孩子犯错时,如果父母双方立场一致,互相支持,孩子就知道自己的确做错了,必须改正,不能从任何一方那里得到庇护。

平时,父母应该多沟通,私下交换意见。当孩子有什么要求时,父母应该彼此先谈一谈,多一份体谅与包容,多一份理解与尊重,以取得一致的看法。

总之“你唱白脸我唱黑脸”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造成的最严重的影响就是会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

篇11:《好父母成就孩子的一生》讲座心得体会

一、不用否定词 面对年幼的孩子,我们说“不要做什么”,孩子是无法真正明白该怎么做的。比如我们告诉孩子,在玩完玩具之后不要把玩具“随手乱放”或者“乱扔”,很小的孩子可能无法真正理解“乱放”、“随手乱扔”。比如,我们对一个个性很强、容易“欺负”别人的孩子说:“不要欺负别人”、“要和同学好好玩”,那什么是“不欺负”,他可能仍然理解不了,不欺负该怎么办?他也不清楚。所以,面对年幼的孩子时,我们不要使用否定词,而是要对孩子说应该做什么,具体怎么做。

方法

二、具体、明确,让孩子可以理解 不用否定是不是就足够了,还不是,对于我们一些肯定的要求,年幼的孩子可能也理解不了,仍然不知道按照要求自己具体该怎么做。如果我们告诉孩子不要随手乱放,要把它“放好”,那“放好”是什么意思?孩子可能依然理解不了。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玩完玩具之后应该把玩具放回原来摆放玩具的地方,放的时候该怎么摆放(最好能给孩子做个示范)。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不要欺负别的同学,那就要告诉他怎么是不欺负,比如告诉他:想和别的同学打招呼可以先喊别人的名字,然后在和别人说话,而不需要用手去拍打别人(孩子打别人有时可能是想和别人交流);在和别人一起玩耍、做游戏要适当用力(这种就一定要示范了,对于用力孩子是很难把握的,比如你推他一下,让他大概体会一下什么样的力是适当的,什么样的力可能会让别的小朋友感到很疼或者摔倒)。

方法

三、允许选择 作为孩子,不管年龄多大,他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首先应该把他(她)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他们会有自己的喜好,会有自己安排,会有自己的选择。比如,你说,跳跳球太脏了,等我给你洗了再玩,你先去玩小汽车吧,可是孩子可能只想玩小汽车。如果你提供的建议孩子不接受,你有暂时忙着,那不妨告诉他(她)想玩可以,但我现在没有时间给你洗,你需要先把球洗洗(不要期望小孩子能想你期望的那样洗的很干净),等一会我再帮你洗一下,然后才能玩。当然,等孩子“洗完”了,你就要抽出时间再帮他处理一下。再如,孩子造成要上学,你给他拿了一件蓝色的衣服,可他不穿,非要穿绿色的,你可能会说:蓝色的好看,绿色的不好看,或者蓝色的太薄,容易冻着。结果他就是不停,又哭又闹,他(她)不高兴,你也很上火。如果只是颜色的问题,不妨尊重他(她)的选择,想像看:对这个问题而言是你认为好看的衣服重要还是孩子的快乐重要?如果的确是因为衣服薄、担心孩子冻着,那就告诉他(她),你可以穿绿色的衣服,但是要再加另外一件衣服在里面,因为如果不加别的衣服,我担心你会冻着。

方法

四、让孩子有一个结束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孩子在“该结束”的时间而不结束,“该开始”而不开始的问题。比如,该吃饭了,孩子却在兴致勃勃地看动画片,该做作业了,他却饶有兴趣地在玩玩具车……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看:一个是实现和孩子约定时间,比如,玩30分钟,然后开始做作业,在时间快结束时,提前5分钟提醒一下孩子——时间快到了,一会准备写作业;另一个就是提前和孩子商定时间的时候,考虑一下孩子要做的事,如果孩子要看动画片,动画片的长度是35分钟,而我们和孩子商定30分钟之后去做另一件事就不太合适,因为在30分钟时孩子还没有看完,甚至可能正看到兴致勃勃。试想,作为成人,如果我们正兴趣正浓地、投入地做一件事,有人强行要求我们停下来去做另一件事,我们内心的感受会如何?

方法

上一篇:观音山风景小学生作文下一篇:英语试卷评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