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优秀教学反思

2024-06-10

三打白骨精优秀教学反思(通用16篇)

篇1:三打白骨精优秀教学反思

三打白骨精优秀教学反思

昨天我上《三打白骨精》一文。课堂上,我从有关孙悟空歇后语入手,给学生提供一段“有氧体操”,接着让学生回忆《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的故事,给学生一次海阔天空的“西游人物之旅”。这样的导入,我觉得能让学生很快的产生兴趣并唤起他们对孙悟空的第一印象。

在教学课文时,我先抓住“三变”,让学生圈圈划划、读读说说,并再次用歇后语归纳人物特点(白骨精三变——____________);接着同样让学生划出描写孙悟空“三打”的语句,让学生细细地去读,从中品读出悟空的火眼金睛、机智勇敢、坚持正义、疾恶如仇等,再次让学生用歇后语归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_____________);然后,我请学生深入思考“三变”“三打”之间的关系,扣住关键词分析三次变与打的不同;最后我让学生看看唐僧在面对“三打”时的态度。

整堂课下来,我觉得我有两点在贯彻之后,有一定效果。

一、考虑学生情况,从学生现有知识出发,抓住出发点。

《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已经通过不同途径看过很多遍,像《三打白骨精》这样的经典每个学生都能流畅地讲述。所以在选择《三打白骨精》作为名著导读指导的时候,绝不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但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熟悉故事很打程度上源于曲折离奇的.情节,而非语言本身。这样的学情为我寻找教学的切入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我从语言出发,联系学生现有储备,引导孩子在比较中阅读,在阅读中比较,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感受白骨精的阴险、狡诈、伪善,感受《西游记》在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这个特点。

二、划划读读,集体交流,发现于文字背后。

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对于名著导读来说,那就是要通过一堂课的引领让学生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关于名著阅读,有观点认为应该指导学生用文学的方式来阅读。我以此为理念,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反衬”的写法中研究人物特点。当学生在“三变”“三打”的交流中,在对语言的品味分析中感受了白骨精和孙悟空的特点后,学生凭借原有经验和本课所学,通过发现“三打”与“三变”的关系,对“反衬”写法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在研读中品味语言、感悟语言,比如对“美貌”“八旬老妇人”“劈脸打来”“当头一棒”“抡起一棒”等比较分析,再比如对“闪”“夺”等词的准确理解,对发现名著的语言魅力起了很好的作用。

课后,我发现自己班级的学生对问题不太敢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很不自信,我想今后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多鼓励他们,多肯定他们。这堂课上,我的教学语言也有待锤炼,在卡壳的时候反应要更加迅速,对学生的回答,更要头脑冷静,给以正确的评价和及时的引导。此外,在适当的时候,我要更多发挥感情朗读的效用,向季燕红老师学习,以感情读助感悟,感情读出来,理解也就到位了。

篇2:三打白骨精优秀教学反思

白骨精的三变是故事的起因,在感悟这一人物形象时,我力图通过原著中对”村姑”和“老公公”的描述,引导学生感悟村姑的“美”和老公公的“善”,更进一层挖掘出美的背后是心灵的丑。善的背后是心灵的恶。而对于老婆婆的形象感悟,我则换用对比的手法,扣住一个“闪”字展开教学,从而学生产生外表“可怜”,实则“可恨”。读完“三变”,白骨精的反面形象就显露无遗了。学生评价的词语很丰富,有阴险,狡诈,贪婪,蛇蝎心肠,诡计多端等。我顺势引导:那么在这三变中,白骨精分别是的是哪些计策呢?我当时预设的答案其实只有三个:美人计,离间计和连环计。谁知,学生生成的答案却大大超越我的预设,而且十分在理。如:化作一缕轻烟,那是金蝉脱壳之计;扮作哭啼寻女的老妇,那是苦肉计;迫使唐僧念紧箍咒和逐回花果山,那是借刀杀人之计。学生的答案让课堂变得更美丽,更有生趣,同是也让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

二、媒体的“推波助澜”

经验告诉我,课堂行到第30分钟左右,是学生的思维出现疲惫的时刻,如何让学生跳过这一“盲区”,将认真听课进行到底?我根据教材内容,插播“圣僧恨逐美猴王”的视频,直观、熟悉的西游记电视片段牢牢地吸引了学生,唐僧的迂腐,糊涂,不分青红皂白,孙悟空的冤屈,痛苦,但有情有义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视频播放结束,每个学生的心中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或者是对唐僧的埋怨,批评,或者是对悟空的同情,安慰。此时此刻,安排学生写话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果然,学生都能静心写,表达自己的心声。我想这得感谢媒体的“推波助澜”。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2

这次公开课活动,我讲的是《三打白骨精》。因为学校没有给学生订六年级下册的语文主题丛书,所以我在备课时十分苦恼,不知该如何链接其他文章,如果打印相关文章的话,相应工作也十分繁琐,最后我决定结合语文书上的“我读书我快乐”栏目,结合本课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中国古典名著,并为学生推荐这部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学生真实的反应就是课堂生成,也是考验教师备课充分与否、文化内涵丰富与否的地方。

整节课上,我都在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你认为孙悟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你还有其他发现和感受吗?”这些开放性又指向明确的问题,让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来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他们的回答就是最真实最生动的课堂,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的如何的最直接的途径。师生交流互动非常融洽,精彩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巧妙的回答一个接一个,这样的课堂让老师和学生都觉得非常过瘾,不会有走神的时候。

2.学生的思维真正被调动了起来,这时你会发现,他们的小脑瓜转得甚至比大人还快。

课堂快接近尾声时,张宝中提问:为什么孙悟空第三次打白骨精的时候让众神作证,而唐僧误解孙悟空,要赶走孙悟空时,众神也没有出来作证,那之前的做法还有什么用呢?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我在备课时也注意到了,不管是改编后的课文还是原著,都有请众神作证这个情节,但是即便请众神作证了,也似乎并没有为后来的故事走向起到什么作用,那当初为什么吴承恩还要设计这个情节呢?我请同学们回答,他们说因为八戒挑唆,唐僧听信了谗言才赶走了悟空。但至于为什么众神在唐僧赶悟空时不出来说明实情,学生们也束手无策。

此时,我提了一个想法:正因为八戒挑唆,唐僧听信谗言,而悟空猴急的性格,情急之下很可能忘了请众神作证、此时可以让他们出来澄清事实这件事。结合生活实际,这也是有可能的啊!但事实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答案只有靠同学们自己去原著中找了,顺势让学生自己读原著,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课堂不足是男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以至于我忽略了调动女生的积极性。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3

《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属于叙事性课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课文的主要特点是:

(一)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课文总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分人物。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

(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孙悟空机智聪明,“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又疾恶如仇、坚定不移,三打白骨精,次次不放过。白骨精的贪婪狡猾,诡计多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村姑,再变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唐僧胆小怕事,人妖不分。

(三)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语句不同,用词准确生动。“一打”是“劈脸一棒”;“二打”是“当头一棒”;“三打”是“抡起一棒”。还有课后练习3中的带点字词同样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夺”字表现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闪”字代表了一个很突然、很敏捷的动作。一个八旬的老妇人能作出这样的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正常人不同。

(3)“摔”字表现了唐僧的胆小。

(4)“笑”字表现了孙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优点:本节课是一节读书交流课,在上节课学生自主填写读书报告单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然后走进人物,品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我认为整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紧紧围绕“三变”“三打”“三责”,其间通过课文与原著的对比学习,采用“找句读句---抓词品词---感悟交流”的方法,师生同品“三变”,学生自品“三打”与“三责”,不仅深入分析了人物鲜明的形象,而且品味了文章精妙的语言,感受到名著带给我们的魅力。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尤其是学生对教材的解读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期,远远高出课文的要求,能够联系原著感悟人物的不同性格,发言更是精彩纷呈,妙语连珠。不仅如此,学生们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出并自主解决了“为什么孙悟空不依次打死而要三次打死白骨精呢?”的疑难问题,从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文章的难点突破。不但懂得了孙悟空降魔除妖的艰苦不易,而且揭示了小说的“反复叙事”的写作可以手法使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不足:

1.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扶”有余,“放”不足,不经意间对学生的还是干预过多。

2.在交流“三打”“三责”环节时与“三变”的方式过于雷同,如果能够让学生在此环节中像同桌交流在自由发言,可能效果会更好。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4

《三打白骨精》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课文通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表现了孙悟空机智、勇敢、坚定不移、本领高强的特点。课文故事性强,学生乐于学。我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从自主的角度出发,设计好学习环节。我就要求学生通过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体会人物的特点,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学会阅读方法。

一、重视学生自主体验,教师因势利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老师就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并且找出三次斗争中,描写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的语句,并且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感受,注意引导,及时点拨,当学生根据自己所找的句子,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特点的时候,我会及时给予肯定、指导,启发他们能够合理的运用流利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

二、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在此次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教学完第一次斗争的情形后,我带着学生回顾了一下刚才的学习方法,并归纳了方法: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经常这样带着学生运用学法,通过这次的尝试,我觉得更有必要,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就是掌握方法,特别是阅读的方法,有了清晰的归纳,直观的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当我引导他们说出第一步“阅读课文”,后面的方法学生也能相应说出,说明他们对之前的学习方法印象比较深,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当然,我也发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在关键词句的深入挖掘上还欠缺,在时间的分配上不够合理,导致后面的教学时间先得仓促,没有完全展示出学生精彩的回答。我认为,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时,还应该考虑周全一些,因为我们都是本着上好每一节家常课的心态去认真备课。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5

《三打白骨精》是根据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在导入本课的学习时,我用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了《西游记》主题曲,六小龄童评《西游记》,《西游记》简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整堂课都情绪高涨。在精读课文时,因为故事的内容学生早已烂熟于心,所以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领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篇3:《三打白骨精》的趣味教学

三生万物, 文学作品绕不开的叙述怪圈。古代哲学博大精深, 老子就曾经说过:“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有关“三”的智慧在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中可以说俯拾皆是, 并且早已融入到中国人日常的生命形式中, 另外它也是中国文学作品绕不开的叙事怪圈。教师在讲授此文的时候, 拿“三”作文章可衍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特别是可以培育学生探索文学奥秘的强烈兴趣。

教师可以就导入的时候切入, 设置相关情境问题, 亦可以在结尾时要求学生拓展联想, 如问学生在古典小说中还有哪些带“三”的故事, 如果教师适当给学生加以归纳总结, 其效果将是潜移默化的, 势必塑造学生关注细节, 探寻文学作品一般规律的好奇心, 强烈的好奇心是学生自发学习的开始。教师可以以四大名著为范畴, 让学生有系统性的认知, 如《水浒传》里面有“三打祝家庄”、“施恩三 进死囚牢 ”、“宋江 三败高太尉”等等, 《三国演义》里面有“桃园三结义 ”、“诸葛亮 三气周瑜 ”、“三顾茅庐”等等, 《红楼梦》里也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等等, 《西游记》里面除了“三打白骨精”外, 其实还有“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这些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 教师倘若能在此基础上做有意识的升华, 其实对教师自身和学生学习都大有裨益。这样的拓展放在导入环节也并不费时,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放在课后旨在让学生探寻文学样式的一般规律。当然, 这样的拓展需要学生有相当丰厚的阅读积累, 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统筹能力, 因此笔者在一定程度上又认为像这样“大有作为”的课文放在六年级似乎影响了它文学教育功能的正常扩大化, 放在九年级或者高中也许意义更大。

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也可以是故事的主角。说完“三”, 按照一般教师的思路, 接下来恐怕就要重点分析孙悟空是怎样打的, 打后的结果又如何。笔者不愿意老生常谈, 欲从白骨精身上琢磨出趣味性来, 其实白骨精也可以是故事的主角。孙悟空的主角地位当然是撼不动的, 白骨精主角地位的加入让戏剧的主体更加多样, 双料主角的结构还会让故事更加具有张力。

篇4:三打白骨精优秀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走近名著。(课件出示:四大名著作者、故事以及人物连线)

一、走进名著,激趣导课

同学们,看到这些故事名称,有什么发现?咱们中国人特别喜欢“三”,有“一波三折”“事不过三”的说法,故事情节讲究曲折跌宕、生动奇幻,小说中称为“三迭式结构”。

揭题:今天我们就走进明代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读一读《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感受小说的独特魅力,你们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名著连线,不仅能检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思考,懂得小说中独特的“三迭式结构”。在引入学习任务时,教给学生阅读带有数字“三”这一类故事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词语,读准文中新词。(出示词语,教师正音)

2.检查句子,感悟语言简练。(出示人物语言的句子,检查句子)

我们发现,文中用的是短句子,你感受到《西游记》语言有什么特点?

小结:为了展现小说尖锐的矛盾冲突,情节的曲折跌宕,小说的语言应该具有简练性。

(设计意图:要深入地理解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必要的。通过检查句子的朗读,不仅让学生懂得小说语言的简练性,而且为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做铺垫。)

3.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总结出概括课文的两种方法:扩充课题法、提炼要素法。

(设计意图:引导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给学生概括课文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解读环境,初识情节

1.故事发生在________,导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出示吴承恩原著中的环境描写,自由读一读。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什么,加入环境描写好处是什么?

2.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样的境描写真妙呀,它预示着惊险的故事即将发生。

(设计意图:解读环境描写,学生能初步感知情节的紧张激烈。原著背景的阅读,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给学生更为广阔的视野,更好地培养阅读能力。)

四、品读文字,感受形象

1.话说唐僧走了一天的路,感觉饥饿,就让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发现了。这妖精一心想吃唐僧肉,于是就施展妖术三变来蒙骗唐僧师徒,而悟空的三打,唐僧则两次责怪。

2.自读课文2-7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刻画人物十分精妙的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3.交流:孙悟空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交流找出的句子,哪些词语写得特别精彩呢?说说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小说讲究“三迭式结构”,每次打的动作一样吗?作者是如何写的,咱们来看一看,第一次是——(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劈脸一棒),第二次是——(当头就是一棒),第三次是——(抽出金箍棒、抡起金箍棒)。为什么三次打的动作写得不一样?(教师适当提示:从当时的形势以及孙悟空的心理来分析)

小结:就因为小说用词的精妙,才使作者的描写引人入胜,孙悟空的形象鲜明丰满。所以,虽然三打白骨精的情节类似,却表现孙悟空前后三次的重叠变化,反而十分精彩,真是神来之笔!

4.交流:白骨精三变,感受白骨精的性格。白骨精三次分别变成了谁?哪些词语写得传神?你想用哪些成语来形容白骨精。

小结:在文学创作上,小说讲究用简练的笔墨,精妙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种手法叫做“白描”。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应代替学生去学。在出示学习目标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认为刻画精妙的词语,领悟人物特点,感受小说魅力。)

5.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同学们你们都有一双慧眼,看到了白骨精的真面目。可是,唐僧却没有你们的火眼金睛了。孙悟空见妖精当头就打,这引起唐僧的极大不满。从唐僧的描写中,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他呢?

五、阅读拓展,激发兴趣

1.第三次悟空打死了白骨精,白骨精现了原形,你猜,这次唐僧的反应是什么?指名回答后,教师引入:到底唐僧是怎么做的,有兴趣的同学找来原著,读读“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章节。

2.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孙悟空没有金箍还会去西天取经吗?答案到底是什么,还是等你们看完这部名著,再告诉我吧!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应该“变成激发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书的动因”。在学生想象唐僧第三次反应后,我抛出让孩子读整本书欲望的问题,激发去阅读原著。)

六、回顾课文,学讲故事

同学们,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这么精彩,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七、总结提高,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人物不同的特点,也体会到我国古典小说独特的表现手法。回家后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准备《西游记》一个其他小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在班级举行“我是小小故事家”的活动。

篇5: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打”,读读、圈圈、划划,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打?再交流讨论,老师及时点拨,指导朗读。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共识,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在学习时,我还让学生抓住打斗中的一些关键词,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词句用得好,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拦在词句描写上的变化,并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共同完成表格,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为复述课文做好了铺垫。

篇6: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三打白骨精》是根据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在导入本课的学习时,我用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了《西游记》主题曲,六小龄童评《西游记》,《西游记》简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整堂课都情绪高涨。在精读课文时,因为故事的内容学生早已烂熟于心,所以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领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一打”后,没有急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而是让学生细读“二打”、“三打”,引导学生比较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经过;白骨精三次以不同的化身出现,孙悟空三次识破妖精的诡计、三次棒打的动作,抓住白骨精的“变”,有“变”才有“识”,有“识”才有“打”。通过品读,学生对三者的性格特点会了如指掌,深刻地认识到白骨精——诡计多端、善于变化;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坚定不移,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唐僧慈善,有同情心,但却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性格特点。

篇7:《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三打白骨精》选自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班里学生大部分已经读过这本书,同时也看过相关电视剧,可以说学生对于这个故事很了解,很熟悉。所以,课前的预习我提高了难度:小组自主学习这一课,介绍打的详细过程。

课堂上,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后,就展示汇报了。第二组介绍了第一打——打“村姑”。他们的回答是这样的:看到有人这么好心送来斋饭,应该感谢的,可是这位村姑这个人物出现的不合理,原因有两点:要不认识的陌生人,竟然知道别人在什么地方休息,而且还主动来送饭,“径直”这个词可说明就是找他们的,怎么可能?这是不合理之一,说明这个人物有问题,第二点是第一节告诉我们,唐僧师徒四人现在是在深山中,可见,这么偏僻的地方,怎么能出现村姑呢。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妖精。

课堂上第二个难忘点之二:介绍完三打的故事后,我即使提问:为什么是三打?你还知道哪些带三字的故事?除了学生说的说明不好打了,很困难了等,其中一个同学这样回答的:“俗话说‘事不过三’,三次就是一个极限了,前两次可以原谅,第三次就绝不能原谅。白骨精,不死心,前两次很可以原谅,那么第三次就不可原谅,必须要打死。”当然这个答案对于这个问题不太恰当,但是可以看出学生他明白了一些做人做事的原则,相信他也会在学生或者生活上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事不过三”的。

篇8:三打白骨精优秀教学反思

古典名著的阅读教学向来在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国标苏教版小语教材中, 安排了《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水浒传》中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等名著节选改编篇目, 引导学生将这些名著节选篇目解读到位、理解透彻,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更能充分发挥名著节选的导读作用, 引导学生由一篇课文的阅读到对名著整本书的阅读。

二、课文解读

小说《西游记》中讲述了一个个超越现实的神怪故事, 《三打白骨精》就是其中颇为经典的改编片段, 主要描写了白骨精想吃唐僧肉, 三变其形, 前来欺骗, 孙悟空火眼金睛认破妖精诡计, 降妖除魔的故事。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人物形象生动丰满, 阅读之后回味无穷。《三打白骨精》一文中, 孙悟空、唐僧、白骨精三者间的矛盾冲突迭起, 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而人物在情节的推动中变得越发丰满。在进行本课教学时, 教师可以独辟蹊径, 以矛盾冲突为切入口, 抓住矛盾冲突体会人物形象,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通过紧扣关键词、解决问题, 让矛盾在孩子的心中激化, 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 我们必须认识到, 作为经典小说的节选, 《三打白骨精》主要情节来自于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 但又做了大量修改和删节。对于这样的压缩文本, 它的教学目标和一般的讲读课文应该有所不同, 我们要帮助孩子站在文学的高度, 带着理性的阅读兴趣欣赏文章, 不是仅仅知道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结构, 而是用心去感悟, 产生带有文学鉴赏意味的阅读理解, 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文学阅读审美的种子, 进而对《西游记》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因此, 仅分析人物形象是不够的, 孙悟空这个形象早已通过视听传媒让孩子耳熟能详, 根本没有神秘感可言, 所以不会产生想了解的欲望, 而欣赏矛盾冲突也要适度, 不宜追求过度而显得深奥难懂, 使得学生丧失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三、教学策略

那么教师选择怎样的解读方法才会让教学更有效, 引导学生由一篇课文的阅读到对名著整本书的阅读呢?

1.整体感悟, 明确文本解读重点

学生在进行文本解读时, 需要有进行整体感知、品悟的宏观视角, 并在整体感悟中, 明确文本解读的重点。而当学生明确了解读重点后, 阅读文本时思维就会被激活, 也就有了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过程中就会更主动。《三打白骨精》文字浅显易懂, 故事情节也不扑朔迷离。学生读完一遍就完全明白了, 其实通过电视, 故事内容早就家喻户晓了。文本本身对孩子的刺激度较低, 就需要教师激发孩子的寻宝心理, 让孩子带着问题读。在学唐僧和孙悟空的矛盾冲突时让学生先划出有冲突的句子, 引导思考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师徒二人的冲突, 哪一段他们的冲突非常尖锐……同时, 这样的经典选段我们不必过于求细, 不妨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悟, 把问题提大点, 让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再长一点。例如可以在学生划出有冲突的句子后让孩子说说从三次冲突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让孩子感悟出矛盾在加剧, 情节在推进, 人物形象更完整, 不仅是孙悟空的勇敢正直, 还有唐僧的善良顽固。让孩子带着思考读出答案, 读出感悟, 读出文学的鉴赏。

2.敢于放手,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进行名著节选改编篇目的阅读教学时, 必须敢于放手, 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而教师则可以在一旁适时点拨、巧作引导, 促进学生的文本解读走向深入。在阅读教学中, 有时学生关于文本的思考并非真正的学生主题, 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之下, 迎合老师的回答, 本质上这个过程被抽去了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 是被动的接受。有时候我们怕孩子回答不到, 就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 让孩子不断地跳一跳, 最后找到正确答案。其实, 教师在设计这些小问题时已经限制了孩子的思路, 孩子的思维已经不是自己的独特感受了。我觉得初读文本后我们可以加入让孩子提问题的环节。窦桂梅老师在教这课时, 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提问题, 有些可提的真好:孙悟空这么厉害, 怎么没有一下打死白骨精, 还要打三次;孙悟空这么厉害, 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背了唐僧取经就好了, 为什么还要经历那么多的磨难……问题提得太精彩了。其实会提好的问题就是最大的思考, 老师一表扬, 孩子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一个个一头扎进课文找答案。老师引导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感悟到三打白骨精采用了反复叙事的方法, 但是由于每次变、打、责的内容不同, 读来一点都不觉得重复, 反而感觉一波三折。这时窦老师就适时点拨, 通过举几个例子让孩子了解到整部小说就是采用反复叙事的方式, 每个故事都是因妖怪想吃唐僧肉而起, 以孙悟空降妖胜利而终, 结构相似。让学生减弱了对厚厚的名著的畏惧心理, 感觉到名著只是一个个精彩小故事的结集, 我能看懂。

3.拓展文本, 比较中品味语言魅力

教材选编的节选片段不是孤立的文本, 教学需要拓展。但是, 拓展一定要立足文本。文本拓展, 要超越文本, 更要反哺文本, 文本的拓展, 是文本解读的延伸和补充, 甚至可以说, 它本身就是文本解读的一种形式。在进行名著节选改编篇目的教学时, 可以选择原著中的经典片段, 与改编后的文本进行比较阅读, 在比较中品味语言的魅力。例如《三打白骨精》一文, 文中写环境的就是“山势险峻, 峰岩重叠”八个字, 但是原文“看不尽峰岩重叠, 涧壑湾环, 虎狼成阵走, 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 满山狐兔聚丛丛……万古常含元气老, 千峰巍列日光寒”就要可怕得多, 一下子就让孩子感觉到“山高必有怪, 岭峻定生精”, 这是一个妖气很深的地方。再如文中只说是一“美貌”村姑, 但是原文“月貌花容的女儿, 说不尽那眉清目秀, 齿白唇红, 柳眉积翠黛, 杏眼闪银星, 体似燕藏柳, 声如莺啭林……”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妙龄女郎。通过文本的对比不仅加深了孩子的理解, 更加让孩子产生一种好奇感, 原文到底写的有多形象, 课后赶快寻找原著去品读吧。

4.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走进名著

我们知道, 名著节选改编篇目的教学目标不仅读好、理解好这一篇课文, 更要实现为文学名著进行导读的功效。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或者孩子提出来但是本课文又解决不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本课教学中, 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 唐僧师徒四人为什么要历尽那么多的磨难呢?你看完整部书就找到答案了。《西游记》还藏着的许多密码呢, 如人物名称的密码, 为什么叫“悟空”“悟能”“悟净”呢?只要你用心读进去, 就会发现《西游记》真是奥妙无穷, 而且每个人都能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摘要:古典名著的阅读教学一直在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国标苏教版教材中, 安排了一些名著节选改编篇目, 引导学生将这些名著节选篇目解读到位、理解透彻,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更能充分发挥名著节选的导读作用, 引导学生由一篇课文的阅读到对名著整本书的阅读。

篇9: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1.由大徒弟孙悟空带路,唐僧与护送他的其他几位徒弟猪八戒、沙和尚一起,踏上了去西天取经的艰辛征程。

2.正当他们在艰难跋涉时,天突然阴了起来。只见前方峰岩重叠,里面透着阵阵妖气。“大家当心!”孙悟空叫道,“恐怕前方有妖怪!”

3.唐僧一惊,顿时在马鞍上坐立不安起来。孙悟空扶他下马:“师父莫慌!只要有俺老孙在,前方道路的妖怪都会死在俺老孙手下!”唐僧告诫他:“切莫杀生,佛家杀生是罪恶的。”

4.就在这时,天空飘过一团黑烟,孙悟空立刻警觉起来。正当他想跳入黑烟一看究竟,黑烟却消失在山峰之上。

5.八戒嘲笑悟空:“大师兄,你太多疑了。”他拍拍自己的肚子道:“我们去找些东西吃吧。”

6.孙悟空不禁担心道:“这儿的山光秃秃的,方圆几里之内又没有人迹,我还是先到前面去看看,给你们找些新鲜的果子吧。”

7.孙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将唐僧等师徒三人和一些金银细软圈在圆圈之中,并告诉他们三个人,在他走之后,呆在圈内不要和任何人搭讪,也不要吃别人给的任何东西。

8.悟空走后不久,黑云再次在师徒三人上方不断盘旋。驾驭黑云的是一个正在山间巡逻的狼妖。

9.住在这个山上的是白骨精和她手下的狮子、老虎、熊和狼,他们都是一些食人的妖精。当狼妖返回山洞,汇报了情报,妖精们立刻叫嚷着要去抓唐僧师徒。

10.狮王刚准备拿着它的三角叉和其他小妖精们出发时,白骨精一声冷笑:“你难道不知道唐僧有个徒弟叫孙悟空吗?”

11.一提到孙悟空,小妖精们立刻吓得脸色惨白。白骨精又是一声冷笑:“无需惊慌,我知道该怎么对付他们。”

12.白骨精走出山洞,远远看见打坐的三师徒,却不见孙悟空的踪影。

13.白骨精万分庆幸,刚准备扑向唐僧,只见地上的圈射出金色的光芒。她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靠近唐僧师徒。

14.“孙悟空在保护他们。”她转念道,“不如我变个身,不信他们不会落入我的陷阱!”想到这里,她便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消失了。

篇10:语文《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第一块:会读。

学生自主练习,遇到不会读的字,先找生字表;若表中没这个字,则查字典,并添到生字表中去。遇到读不顺的句子,先试读,实在不行就问同学问老师。

检测时,开火车,每人读一节;读完一节,同学纠正,大家都没发现的错误老师指导。要求不高,读准确通顺就行。

第二块:识字。

自主学习方法:对着生字表上的拼音书空,对着生字想课文中的生词,再对着《补充习题》或《作业本》上的一、二题(一般是字词类练习)书空。

检测时就用这些习题来默写,然后当堂订正。

第三块:识事。

这一块最难,不同课文差别很大,理解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我有一条原则,宁错勿“灌”。灌给学生的理解,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作用。这里不作详述。

第四块:悟写。

对这一块,我向来重视有加。面对一篇课文,我总要问自己:你打算引导学生悟出些什么写作方法来?毕竟要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

《三打白骨精》中的人物,其鲜明的特点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刻画的,而以传神的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更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这也正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部。找准了目标,才好决定学习方法。

第一个环节,自读课文,划出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句子。第二个环节,小组交流人物的特点及其这个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第三个环节,当堂检测,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第四个环节,交流点拨。

教学之后发现,学生对几个人物的特点,比较容易把握。对“夺”表现八戒嘴馋或贪吃、对“摔”表现唐僧胆小,学生也易于理解;对用“闪”表现白骨精来无影去无踪的特点有点难,往往理解为表现其狡猾。

最后增加了一个环节,欣赏本班学生作文中用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精彩句子:

我叫丁毛毛拿些东西给他吃。丁毛毛居然把刚才买的东西都捧在手里,一个也不肯给。真是个小气鬼!后来一边跑一边掉,她却一点也不在乎。

但我终于忍不住了,一咬牙,才把胳膊上的一根毛剪掉了。一剪完,我就扔了剪刀,什么都不顾地钻进被窝,等着变成疯子。

女同学的议论让有些男生更起劲了,张小军明明可以一下子就跳过去的,为了逗女同学笑,他偏偏要跳三下。

乐乐看见我,高兴极了。掏出葡萄干,用他那脏兮兮的小手,抓了一大把硬塞在我嘴里,塞得我满嘴甜。

篇11:语文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读完“三变”,白骨精的反面形象就显露无遗了。学生评价的词语很丰富,有阴险,狡诈,贪婪,蛇蝎心肠,诡计多端等。我顺势引导:那么在这三变中,白骨精分别是的是哪些计策呢?我当时预设的答案其实只有三个:美人计,离间计和连环计。谁知,学生生成的答案却大大超越我的预设,而且十分在理。如:化作一缕轻烟,那是金蝉脱壳之计;扮作哭啼寻女的老妇,那是苦肉计;迫使唐僧念紧箍咒和逐回花果山,那是借刀杀人之计。学生的答案让课堂变得更美丽,更有生趣,同是也让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

课堂进行到第30分钟左右,是学生的思维出现疲惫,如何让学生跳过这一“盲区”,将认真听课进行到底?我根据教材内容,插播“圣僧恨逐美猴王”的视频,直观、熟悉的西游记电视片段牢牢地吸引了学生,唐僧的迂腐,糊涂,不分青红皂白,孙悟空的冤屈,痛苦,但有情有义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视频播放结束,每个学生的心中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或者是对唐僧的埋怨,批评,或者是对悟空的同情,安慰。此时此刻,安排学生写话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果然,学生都能静心写,表达自己的心声。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2

《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属于叙事性课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课文的主要特点是:

(一)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课文总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分人物。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

(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孙悟空机智聪明,“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又疾恶如仇、坚定不移,三打白骨精,次次不放过。白骨精的贪婪狡猾,诡计多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村姑,再变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唐僧胆小怕事,人妖不分。

(三)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语句不同,用词准确生动。“一打”是“劈脸一棒”;“二打”是“当头一棒”;“三打”是“抡起一棒”。还有课后练习3中的带点字词同样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夺”字表现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闪”字代表了一个很突然、很敏捷的动作。一个八旬的老妇人能作出这样的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正常人不同。

(3)“摔”字表现了唐僧的胆小。

(4)“笑”字表现了孙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优点:本节课是一节读书交流课,在上节课学生自主填写读书报告单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然后走进人物,品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我认为整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紧紧围绕“三变”“三打”“三责”,其间通过课文与原著的对比学习,采用“找句读句---抓词品词---感悟交流”的方法,师生同品“三变”,学生自品“三打”与“三责”,不仅深入分析了人物鲜明的形象,而且品味了文章精妙的语言,感受到名著带给我们的魅力。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尤其是学生对教材的解读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期,远远高出课文的要求,能够联系原著感悟人物的不同性格,发言更是精彩纷呈,妙语连珠。不仅如此,学生们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出并自主解决了“为什么孙悟空不依次打死而要三次打死白骨精呢?”的疑难问题,从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文章的难点突破。不但懂得了孙悟空降魔除妖的艰苦不易,而且揭示了小说的“反复叙事”的写作可以手法使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不足:

1.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扶”有余,“放”不足,不经意间对学生的还是干预过多。

篇12:《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及反思

郑标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文

学作品的兴趣。

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4、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明清小说,板书:小说

说说四大名著,板书:《西游记》

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谁——

2孙悟空的故事广为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孙悟空的故事?引出问题——为什么《西游记》中的故事妇乳皆知广为流传?

二、整体感知

1初读初感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有没有疑问、敬佩、憎恨、气愤、同情„„或者其他的感受。2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又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次怒打白骨精。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用三这个数字,事不过三、三顾茅庐„„快到课文找找,有没有三的。

[师板书:白骨精三骗

孙悟空三打

唐僧三拦] 4小结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三、品读深入

1我们先来研究白骨精这个人物。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么描写白骨精的?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到课文找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用了哪些计?

白骨精把这个计用来对付的是好人还是坏人? 说说白骨精的人物性格特点

白骨精,它用了那么多的诡计,你觉得这对研究孙悟空有什么好处呢? 2从白骨精的特征可以衬托孙悟空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正面接触孙悟空。对孙悟空的描写在哪一段?选择最能显示孙悟空特征的句子,把它读好。

[生自由练读] 再来读读。怎么把孙悟空的特点读出来? [指名读] 3.指名读第五、六、七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回答: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唐僧阻挡

4小结

人物个性鲜明 栩栩如生。四、延伸扩展

1自由聊一聊其它人物特点。

2通过读课文中的句子,很好的读出了孙悟空的人物特征。除了读,我们还可以想,想一想,他们的内心活动,猜一猜,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拿出作业纸,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写出他的内心独白。

[生想象写话三分钟、交流体会各个角色的内心独白。]

五、总结课文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让我们一起来大声诵读吧!(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齐读)

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六、作业

自主阅读《西游记》的青少年版。

板书:

孙悟空(坚定、机智、勇敢)

三打

三拦

三骗

白骨精

唐僧

(贪婪、狡诈)

(善良、迂腐)

教学反思

把古典文学作品引入小学课本,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众观整堂课的架构,整个教学思路是:谈话揭题——初读初感——再读梳理——品读深入——延伸扩展。

基于本文的特殊背景,教师引导从文本的大环境入手,孙悟空的故事广为流传,以学生所了解的故事为基点切入,又使学生了解了必要的知识,吴承恩和他的《西游记》。这个大的文本环境,在学习时起了主导的作用,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及其中的不同角色。

初读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良好地表达阅读感受,教师给出了合适的词语,解决想说说不出来的难题。经过这样的指导,再学别的课文,学生就可以学有所感,很好的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对于这个复杂的故事,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梳理呢?老师抓住“三”这一关键词,围绕这个“三”,(白骨精三骗、孙悟空三打、唐僧三拦)清晰明确的概括了课文的框架。使学生从大处着眼文本,理解文本。并时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个性化的认知。

如何深入文本?朗读训练点如何落实?教师始终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作用相当大。教师以情一步步的推动了课文的品读深入。并不急于从主要人物孙悟空入手,而是从另一个独特的视觉,先研究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以它的坏来衬托孙悟空的正义。以情感来推动阅读,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开展阅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找出最能体现孙悟空特点的句子,进行品读。在不知不觉中,在学生练读与品评中,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中,将朗读训练升上高潮。读出情感,读出情境气氛,读出人物性格特征„„

篇13:三打白骨精优秀教学反思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电影, 邀请郭富城、巩俐、冯绍峰、小沈阳、罗仲谦、陈慧琳、费翔等担任主演, 电影投入4.5亿元人民币。电影特效也是聘请的一流团队, 可以说这次特效在华语电影上是个极大的提高和进步, 在质量上达到了华语电影最顶尖的水平。电影《三打》以千万巨资打造100尊1:1美猴王孙悟空蜡像, 入驻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大影院、百货商场, 以“以金猴迎春、三打贺岁”的气势增添浓浓年味, 为广大观众送去《三打》的猴年祝福。此次《三打》内容升级、营销升级, 猴王孙悟空蜡像也进行了2.0版全新升级——每樽蜡像都内置蓝牙, 只要在其周围用微信摇一摇, 即可获得红包, 堪称2016新春电影最大福利行动。此举无疑将再次引爆电影阵地宣传风暴, 真正做到《三打》与全国观众共享猴年万家狂欢。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比《美人鱼》更出戏!《三打》的魔幻世界展示得很不错, 视觉效果好, 关键是剧本改编得好, 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又有了升华。在影片中, 观众被唐僧的大爱所折服, 孙悟空看的是真相, 唐僧看的是心相。唐僧才是真正的高人, 终于明白为什么佛祖都要始终助他!好的影片就是要让人看后会有所感悟和提升。原来导演和编剧不仅仅是要讲一个在新的视觉效果下的经典魔幻故事, 而是重点讲人性, 这就是高明所在!相比之下《美人鱼》在编剧和情节设计上过于生硬, 有些根本不合逻辑, 显得肤浅和草率, 男主邓超的表演也浮夸且神经质。虽然该片选择的环保主题倒是不错, 也有一些笑点, 但难掩硬伤。

篇14:孙悟空三打白骨精(5)

53.唐僧又念起了紧箍咒,孙悟空捂着头,痛苦地在地上打滚。

54.妖精见此场景心中窃喜,而被吓坏了的沙僧和猪八戒则跪在地上为孙悟空求情,求师父停止念咒。

55.唐僧经不住哀求,停止念咒。孙悟空挣扎着站起来扑向妖精。唐僧见状立刻继续念起咒来。

56.孙悟空忍着万分痛苦,聚集全身气力,跳起来举起金箍棒向妖精砸去。只见妖精施了技法,顿时不见了踪影。

57.正当孙悟空准备起身追去,一朵云向他们缓缓飞来,一条黄色的绸缎从天而降。

58.黄色绸缎落在了唐僧的脚边。唐僧捡起绸缎,念道:“佛祖慈悲,再不允许杀生!”

59.唐僧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对孙悟空说:“我们若是再与你同行,将永远取不到真经!你回花果山吧!”孙悟空说:“师父,这是妖精的另一个计谋,您可不能上当啊!我务必要保护您安全抵达西天啊!”

60.此时,沙僧和猪八戒也连连求情,希望唐僧不要将孙悟空逐出師门,而唐僧对于他们的话置若罔闻,还说驱逐悟空是佛祖之意。

61.不得已,孙悟空向两位师弟告别,再三叮嘱他们取经途中艰难万分,一定要照顾好师父。

62.接着,悟空向唐僧叩首告别,请求师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分辨善恶,分辨人和妖。说完,他依依不舍地踩着云朵飞向花果山了。

63.天渐渐地暗了下来,一阵阴风吹过,师徒三人心头一颤,默默地收拾行李,继续他们的取经之行。

64.师徒三人正想着找一个地方住宿一夜,这时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铃声,只见前方的一片小树林中出现了一座红墙庙宇。

65.来到庙前,大门上方的木匾上,“天王庙”三个大字甚是醒目。猪八戒看到庙宇心中大喜,兴奋地催促唐僧快进庙。唐僧看到后说:“我们可以在此膜拜佛祖了!”

66.唐僧下马,师徒三人进入天王庙,在佛祖石像面前双膝下跪,祈求佛祖保佑他们一路平安。

67.突然,石像张开了嘴巴,发出粗鲁而刺耳的声音:“愚蠢的和尚!分不清是非!抓住他!”瞬间,佛祖慈善的面孔变成了白骨精的嘴脸!

68.唐僧一下子就被妖精抓住了。看见师父落在了妖精的手掌之中,沙僧和八戒拔出家伙上前营救,但被妖精们团团围住。

69.沙僧试图反击,也没能逃出妖精们的魔爪;猪八戒毕竟是天蓬元帅出身,一番搏斗后,逃出了天王庙。

篇15:《三打白骨精》教后反思

汉中市南郑县813学校

王玲

*** 假期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名著导读课《三打白骨精》,曾经在我眼里一篇再普通不过的课文,居然可以带给学生如此多的感受,带给我们这么多的精彩。深厚的教学功底,惟妙惟肖的语言神态,精巧的教学设计,深刻的文本解读,直扣心灵的文化传承,让我无比震撼,深深折服。同时也激发了我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深刻反思。一直以来我自认为自己教学水平过硬,业务能力很强,原来这只是井底之蛙肤浅的自以为是。作为一名教师天天教学生学习,天天讲学习重要,自己却不能及时有效的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学以致用,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我无比汗颜,难道我要继续这样一直重复昨天的日子吗?不,这不是我想要的。激情被点燃,斗志被激发。虽然我即将37岁但我依然觉得只要心里有方向,什么时候奋斗都不晚。

在反复观看了窦老师的教学视频之后,我认真分析梳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各环节的具体教学手段,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设计了一节近乎模仿的《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向改造自己的课堂发起挑战。

我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这一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达成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作用的课时目标。第二课时目标为通过重点句子品读“三变”、“三打”、“三责”感悟人物形象,体会小说反复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环节先是语言导入,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西游记》,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根据《阅读报告单》来自学课文(阅读报告单完全借鉴窦老师的设计,归纳概括,评价人物,质疑以及积累,较为全面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汇报交流中概括并复述课文内容。最后再次沿用窦老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来品悟环境描写对情节的烘托作用,“真是山高必有怪,岭峻必生精啊!”为下节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学下去的兴趣。

第二课时从故事的起因入手。在这高山之中,唐僧师徒遇到白骨精,白骨精要吃唐僧,引出故事的“三变”。第一次用美人计变成美貌的村姑,学生在原著补白中谈美貌,锻炼学生的词语积累与运用的能力,再在反复朗读中品悟这美丽藏着恶。第二次用苦肉计变成八旬老妇人,抓住关键词“八旬老妇人”学生谈自己再生活中所见到的八旬老者因该是什么模样,并模仿动作语言来体会这“八旬”和“闪”二者的矛盾,最终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到白骨精的这弱是装出来的,不值得同情,她的哭里藏着刀,藏着恶。第三次用离间计变成信佛的老公公来博取唐僧的同情。依然用原著补白的方法让学生来体会白骨精的用心险恶,这信佛是假善,真正是无心向善有意作恶。将这“三变”的品读推向高潮,白骨精诡计多端,有意作恶的妖精形象也就跃然纸上,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了这样的认识孙悟空的“三打”也就变成必须的。“三打”环节我先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孙悟空三次打白骨精的句子放在一张PPT出示,教师示范,带领学生反复朗读,以读代讲,悟空机智勇敢但又有些急躁的猴子形象就被孩子们轻松感受到了。也就体会到了白骨精变得秒,孙悟空打得妙,吴承恩写得妙,再次体会经典文学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读整本小说的兴趣。

品了白骨精、孙悟空的形象,当然也少不了唐僧。这一环节我从质疑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悟空一路护送,忠心耿耿,唐僧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徒弟,三次责罚还要狠心赶他走呢?有人认为唐僧愚不可及,人妖不分。我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我来采访各位唐僧,学生换位思考为唐僧辩白。有人说唐僧是肉眼凡胎,没有火眼金睛,认不出妖怪也情有可原;也有人说唐僧是向善之人,有普度众生之能,面对妖怪应该以教化为主……孩子们改变了最初对唐僧的看法,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向善,是大善。

学习名著不仅要平人物形象,还要研究他的写法。我直接改编了故事:孙悟空很厉害,白骨精第一次变幻就被打死了。与原著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相比,带给学生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学生轻松感受到小说反复叙事写作手法的妙趣。

篇16:读三打白骨精有感优秀

三十年多年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曾经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高度赞扬和评价,并且以此曾写下著名的诗一首,诗中“今日呼唤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经典之诗更贴切现实。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集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去往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白骨精企图吃唐僧长生不老之肉,先后变成村姑、村姑的妈妈、村姑的爸爸欺骗唐僧,但是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晴”所识破,并且奋起千钧棒,打的白骨精化为原形,成为一堆白骨。

这一集热情歌颂了孙悟空在敌人面前,毫不妥协,穷追猛打,敢于斗争,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批判了唐僧人妖不分,是非不分,对敌人慈悲和幻想的错误思想。

对于一切“害人虫”,我们决不能心慈手软,应以铁的手腕对待于它,反之,也必将祸及自身,终身遗憾。唐僧对待敌人的心慈手软,最终在后续自投罗网,痛忆前非。唐僧在白骨精三度攻心计后,已有赶走孙悟空之意,并且责骂孙悟空野性难训,触犯僧戒。“纵然是妖,也应慈悲为怀”。一语更加道出了唐僧人妖不分,是非不分的错误思想。面对孙悟空的斗争,白骨精抓住了唐僧对取经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利用妖术假传如来法旨,用“不驱逐孙悟空,难以取经”的谎言加深了唐僧的“决意”,并断绝了和悟空师徒之情,赶走了孙悟空。而孙悟空还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完成了除妖任务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唐僧。最终唐僧恍然大悟于后续故事中,后悔自己赶走了悟空,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令人可悲的是白骨精,它的诡计多端在孙悟空面前丝毫无用,最终逃不了死亡的命运。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表明了他立场坚定,永远坚持自己的一种信仰,值得我们学习,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具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的本事,掌握真理并了解事物的本质。在对待敌人的问题上,不仅要保持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还要提高认识一切“妖魔鬼怪”所乔装打扮的“害人虫”的本事,为扫除前进路上一切阻挡人类进步的障碍而继续前进!

当今盛世,就有那么一部份人,它们擅长于以假马列代替真马列,真真假假搅的人民看不清本质,这时候我们必须高举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旗帜,绝不做类似于“唐僧”那样的政治糊涂虫,这就是唐僧带给我们的教训。

一个白骨精虽然被消灭了,但是在前进路上还有更多的白骨精、黑骨精正等待着我们,如果任由它们兴风作浪,必然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祸害。因此,我们必须奋起千钧棒,与敌人斗争到底。就目前阶段,我们要学习真马列,毛主席著作,提高认识真假马列的能力,才能使一切乔装打扮的“妖魔”终显其形。

上一篇:我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优秀作文300字下一篇:招商局挂职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