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标题的特点

2024-06-11

议论文标题的特点(共8篇)

篇1:议论文标题的特点

填空题的特点和功能

填空题和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它们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其形态短小精悍;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简短、明确、具体,不必填写解答过程;评分客观、公正、准确;等等.对于答案都是数字或符号的一组填空题,在试卷的编排上还可将其“选择化”,这时同样可用电脑阅卷评分和统计成绩,节省人力和物力.

不过填空题和选择题也有质的区别.首先,表现为填空题没有备选项,因此,解答时既有不受诱误的干扰之好处,又有缺乏提示的帮助之不足,对考生独立思考和求解,在能力要求上会高一些.长期以来,填空题的答对率一直低于选择题的答对率,也许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其次,填空题的结构,往往是在一个正确的命题或断言中,抽去其中的一些内容(既可以是条件,也可以是结论),留下空位,让考生独立填上,考查方法比较灵活.在对题目的阅读理解上,较之选择题,有时会显得较为费劲.当然并非常常如此,这将取决于命题者对试题的设计意图.

填空题与解答题比较,同属提供型的试题,但也有本质区别.首先,解答题应答时,考生不仅要提供出最后的结论,还得写出或说出解答过程的主要步骤,提供合理、合法的说明.填空题则无此要求,只需填写结果,省略过程,而且所填结果应力求简练、概括和准确.其次,试题内涵,解答题比起填空题要丰富得多.填空题的考点少,目标集中,否则,试题的区分度差,其考试信度和效度都难以得到保证.这是因为:填空题要是考点多,解答过程长,影响结论的因素多,那么对于答错的考生便难以知道其出错的真正原因.有的可能是一窍不通,人手就错了,有的可能只是到了最后一步才出错,但他们在答卷上表现出来的情况一样,得相同的成绩。尽管他们的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解答题,则不会出现这个情况,这是因为解答题成绩的评定不仅看最后的结论,还要看其推演和论证过程,分别情况评定分数,用以反映其差别,因而解答题命题的自由度,较之填空题大得多.

从上面的讨论可见,填空题这种题型介于选择题与解答题这两种 题型之间,而且确实是一种独立的题型,有其固有的特点.要编制出高质量的填空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填空题这种题型的考查功能,大体上与选择题的考查功能相当.而且,为了真正发挥好这种题型的考查功能,同样要靠群体效应.但是,由于填空题的应答速度难以追上选择题的应答速度,因此在题量的使用上,难免又要受到制约.从这一点看,一组好的填空题虽然也能在较大的范围内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但在范围的大小和测试的准确性方面,填空题的功能要弱于选择题.不过,在考查的深入程度方面,填空题则优于选择题.

作为数学填空题,绝大多数是计算型(尤其是推理计算型)和概念(性质)判断型的试题,应答时必须按规则进行切实的计算或者合乎逻 辑的推演和判断,几乎没有间接方法可言,更是无从猜答,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难有虚假,因而考查的深刻性往往优于选择题。但是比起解答题,其考查深度还是差得多.就计算和推理来说,填空题始终都得控制在低层次上.

填空题的另一个考查功能,是可以有效的考查阅读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这是因为我们可以把试题编制成“读懂了,正确的结论也就出来了”的形态,并且可使这个审读分析过程既无干扰又无提示.这一点,对于选择题或解答题都是难以做到的,选择题总得还要备选项,解答题总得要有一定的推演、说明步骤.

在中考数学考试中,由于受到考试时间和试卷篇幅的限制,在权衡三种题型的利弊和考查功能的互补时,填空题由于上述特殊性,往往被放在比较轻的位置上,题量不多,而且在考查功能的搭配、调整和总体分析时,一般也把它与选择题放在一起来考虑,做出统筹的安排.

这里,让我们对填空题的教学教育功能也来做一些简要的讨论:注意到填空题应答必须概括、扼要和准确的特点,长期以来,在数学教育中,经常利用它来强化学生对概念、法则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填空题题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教育功能.此外,较明显的教学教育功能是:促进推理计算能力的提高;推动认真严谨学风的培养;引导学生加强时间观念、加快解题速度的训练。

篇2:议论文标题的特点

物理信息给予题的命题材料一般不是教材中的现成内容,而是以现代科技、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某些事件、问题为背景,提供一些信息(如:描述问题的过程、提供新的规律、公式、图象、方法,并给出一些已知量等),让考生通过阅读、分析,从中筛选出有用信息,进而简化与纯化过程,建立模型,综合应用新信息和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此类试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题目背景的真实性和实用性:题目一般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际例子,如能源问题,航天问题等。此类试题往往起点很高但落点较低,只需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即可顺利解决。如:2008年广东物理高考题第12题就是取材于当时的社会热点:“嫦娥一号卫星奔月”。

2、信息载体的多样性:提供信息的载体可以是文字、公式、图像或表格等。如:2010年广东理综卷第36题的背景为粒子速度选择装置,其信息载体为文字和图像相结合。

3、条件的相关性和隐蔽性:由于命题者为了使题目的文字表述得严谨,往往会不吝啬文字。因此题干所提供的信息有些是多余的,只对叙述物理事实有用,而对解题却无用,对考生思考和分析形成了一定的干扰;另一方面,求解时往往出现“条件不足”,这就要求考生必须认真审题,从中挖掘有用于解题的隐含条件。如:2000年上海物理高考题第24题就是一条典型的叙述冗长的信息给予题,其题目的篇幅达到500字以上,并出现专用新名词术语(热辐射、黑体)、新公式常数(P0=kT4,其中常量k=5.67×10-3W/(m2·K4)),干扰信息较多。容易令考生眼花缭乱,被新的信息所蒙住,以至思维被错制住,导致思维混乱。

篇3: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变化特点

一、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分析、理解实验

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灵魂, 近年来, 高考物理实验题的设问既不是简单地回答“是什么”, 又不是背诵“该什么”, 而是从物理实验情景中理解“为什么”, 通过分析推理, 判断“确实是什么”, 进而解开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二、从既定的学生实验转向变化的创新实验

只有创新, 试题才有魅力, 也只有变化, 才能永葆实验考核的活力。近年来, 既定刻板的学生实验已经从高考物理实验试题中淡出, 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尚未接触过, 并要通过解读物理原理的新颖实验 (如应用性、设计性、专题性实验等) , 创新实验题使能力的考核真正落到了实处。

【例1】 (2008年山东理综卷) 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位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物理学家。材料的电阻随磁场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磁阻效应, 利用这种效应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若图1为某磁敏电阻在室温下的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 其中RB, R0分别表示有、无磁场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为了测量磁感应强度B, 需先测量磁敏电阻处于磁场中的电阻值RB。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1) 设计一个可以测量磁场中该磁敏电阻阻值的电路, 在图2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磁敏电阻及所处磁场已给出, 待测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约为0.6~1.0T, 不考虑磁场对电路其他部分的影响) 。要求误差较小。提供的器材如下:

A.磁敏电阻, 无磁场时阻值R0=150Ω

B.滑动变阻器R, 全电阻约20Ω

C.电流表, 量程2.5mA, 内阻约30Ω

D.电压表, 量程3V, 内阻约3kΩ

E.直流电源E, 电动势3V, 内阻不计

F.开关S, 导线若干

(2) 正确接线后, 将磁敏电阻置入待测磁场中, 测量数据如下表:

根据上表可求出磁敏电阻的测量值RB=______Ω, 结合图1可知待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______T。

(3) 试结合图1简要回答, 磁感应强度B在0~0.2T和0.4~1.0T范围内磁敏电阻阻值的变化规律有何不同?

(4) 某同学查阅相关资料时看到了图3所示的磁敏电阻在一定温度下的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 (关于纵轴对称) , 由图线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解答略。

点评:本题全面考查了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新迁移能力。从表面上看,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生题”, 也不属于“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必考实验, 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 此题与“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及“传感器的简单使用”这三个必考实验紧密相关, 涉及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滑动变阻器的两种用法 (分压式和限流式) 、仪表的选择、电路的设计以及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等重要内容。它是在原来实验基础上的重组与创新, 通过实验设计, 数据分析, 得出结论三个环节进行设问。考生要经历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分析论证, 综合评估等实验探究环节, 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其中第 (3) 问的设置更注重开放性、探究性, 体现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第 (4) 问则合理运用上述情境另辟蹊径, 合理延伸, 从图1变化到具有对称性的图3, 要求考生开放作答, 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上深入考查考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进一步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三、从单一实验转向组合实验

为了使试题触及更多的物理实验知识, 考核中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和达标程度, 近年来, 不论是单科考试还是理科综合考试中的物理实验, 都呈现题素由单一转向题型组合, 即一道物理实验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独立的物理实验考点, 或者一道物理实验题有多个角度的实验知识设问, 从而增大了实验考核的广度和深度。

【例2】 (2006年江苏物理卷) 现在按图4所示的电路测量一节旧干电池的电动势E (约为1.5V) 和内阻r (约20) 。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

电流表A1、A2 (量程为0~500μA, 内阻约为500Ω) , 滑动变阻器R (阻值0~100Ω, 额定电流为1.0A) , 定值电阻R1 (阻值约为100Ω) , 电阻箱R2、R3 (阻值范围为0~999.9) , 开关及导线若干。由于现有电流表量程偏小, 不能满足实验要求。为此, 先将电流表改装 (扩大量程) , 然后再按图4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

(1) 测量电流表A2的内阻, 按图5所示的电路测量A2的内阻, 以下给出了实验中必要的操作:

A.断开S1

B.闭合S1、S2

C.按图5连接电路, 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调至最左端, R2调至最大

D.调节R2, 使A1的示数为I1, 记录R2的值

E.断开S2, 闭合S3

F.调节滑动变阻器R, 使A1、A2的指针偏转适中, 记录A1的示数I1

请按合理顺序排列实验步骤 (填序号) :_______。

(2) 将电流表A2 (较小量程) 改装成电流表A (较大量程) 。如果 (1) 中测得A2的内阻为468.0Ω, 现用R2将A2改装成量程为20mA的电流表A, 应把R2调为_______与A2并联, 改装后电流表A的内阻RA为_______Ω。

(3) 利用电流表A、电阻箱R3测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用电流表A、电阻箱R3及开关S按图4所示的电路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时, 改变R3的值, 记录下电流表A的示数I, 得到若干组R3、I的数据, 然后通过作有关物理量的线性图像, 求得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

(1) 请写出与你所作线性图像对应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

(2) 请在虚线框内的坐标中作出定性图像 (要求标明两个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 用符号表示) 。

(3) 图中_______表示E, 图中_______表示r。

解答略。

点评:不难看出, 本题考查了三个实验: (1) 用“替代法”测“表头”内阻; (2) 电流表扩大量程; (3) 用“一表一箱”法测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既考查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又考查了知识迁移和图像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 (3) 问更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导出的函数关系式表达方式不同, 所作图像也不同, 本题对考生要求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篇4:物理综合题的特点及分类

物理学科综合题是一种含有多个物理过程、多个研究对象、运用到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难度较大的题目。它的特点就在于知识的综合与能力的综合上。

综合题的题型可以是计算、证明,又可以是选择、填空、问答,但以计算题为多,故在此着重研究综合计算题。

要能够正确、熟练求解物理学科综合题,首要应是对力学综合题及电学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及途径要有清楚的认识和把握,事实上很多的物理综合计算题往往是力学综合题、电学综合题或力、电、热综合题的有机组合。

2 求解物理综合题的步骤

2.1 审题

①看懂题目的文句;

②弄清题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

③选定研究对象,涉及到力学问题的,要对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作受力图);

④依次分清要研究的对象所经历的前后物理过程或状态(即力学方面的运动分析,电学方面的电路分析与场况分析等,可同时画出示意图);

⑤明确每个过程或状态所对应的物理模型,所联系的物理知识、物理量和物理规律;

⑥注意寻找出隐含条件,明确已知量和所求量;

⑦找出各个物理过程或状态之间的联系。

2.2 分析思考,打通解题思路

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就是分析法与综合法。

分析法是“逆流而上”,从所求量出发,根据一系列的公式、定律,最终和已知量联系起来,即所求量完全可用已知量来表示(思路通了,便可着手计算)。

综合法是“顺流而下”,从题目的已知量出发,根据一系列公式、定律,递推有关物理量,最终得出所求量为止。

2.3 统一单位,如涉及力学问题还应选定坐标系

2.4 根据有关公式、定律建立方程(组)

2.5 代入数字解方程(组)

2.6 检验反思

3 物理综合题的分类

3.1 以设问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递进式”和“并进式”。

“递进式”——题目中有两个以上的小问,所问的内容依次深入,问题的难度依次增加,前后问间有密切的牵连,前一问解答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下一问的解答,这就是“递进式”题型。

“并进式”——题中的各个小问的解答各自独立,彼此并列,互不包含,互不影响,前一问做错了,不影响对后一问的正确解答,这就是“并进式”题型。

3.2 以内容的综合方式来划分,可分为“积木式”和“混合式”。

“积木式”——题目中包含着前后连贯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各个过程都遵循本身的规律,前后过程之间又相互牵连.这就是“积木式”题型。

“混合式”——题目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包含着几个同时出现的物理过程,它们交织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这就是“混合式”题型。

例 如图1所示,空间存在着一个范围足够大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强度大小为B。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框abcd(下简称方框)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外侧套着一个与方框边长相同的U型金属框架MNPQ(下简称U型框),U型框与方框之间接触良好且无摩擦。两个金属框每条边的质量均为m,每条边的电阻均为r。

(1)将方框固定不动,用力拉动U型框使它以速度v0垂直NQ边向右匀速运动,当U型框的MP端滑至方框的最右侧(如图2所示)时,方框上的bd两端的电势差为多大?此时方框的热功率为多大?

(2)若方框不固定,给U型框垂直NQ边向右的初速度v0,如果U型框恰好不能与方框分离,则在这一过程中两框架上产生的总热量为多少?

(3)若方框不固定,给U型框垂直NQ边向右的初速度v(v>v0),U型框最终将与方框分离。如果从U型框和方框不再接触开始,经过时间t方框最右侧和U型框最左侧距离为s。求两金属框分离后的速度各多大。

分析与解 (1)U型框向右运动时,NQ边相当于电源,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0

当U型框的MP端滑至方框的最右侧(如图2所示)时,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

U型框连同方框构成的闭合电路的总电阻为:R=3r+3r•r/3r+r=15/4r

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可得电路的总电流为:

I=E/R=4BLv0/15r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bd两端的电势差为:

Uab=IRcd=BLv0/5

方框中的热功率为:P=I2Rbd=4B2L2v20/75r

(2)在U型框向右运动的过程中,U型框和方框组成的系统所受外力为零,故系统动量守恒,设到达图示位置时具有共同的速度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3mv0=(3m+4m)v解得:v=3/7v0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U型框和方框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在这一过程中两框架上产生的热量,即:

Q=1/23mv20-1/27mv2=6/73mv20

(3)设U型框和方框不再接触时方框速度为v1,U型框的速度为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3mv=4mv1+3mv2

两框架脱离以后分别以各自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时间t方框最右侧和U型框最左侧距离为s,即(v2-v1)t=s。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v1=3/7(v-s/t);

v2=1/7(3v+4s/t)

篇5:雅思阅读配对题的2个出题特点

2、出题是不会回遵循顺序原则的。不要以为考题是根据顺序编排的,不过如果一道题目的定位词很明确,很容易在原文中找到信息,那么该题就讲顺序原则,反之亦然。

雅思阅读长难句怎样分析

我们来看一个长难句:

Behaviorists suggest that the child who is raised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re are many stimuli which develop his or her capacity for appropriate responses will experience greatly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这个句子看起来非常复杂,但不难辨认出整个句子的主语是Behaviorists (行为学者),谓语是紧跟在后面的动词suggest, 宾语是一个较长的宾语从句。

在这个宾语从句中,不难发现主语就是the child,接着出现了三个代词———who. where 和 which,这些是非常明显的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所以这里可以判断出连着出现了三个定语从句,一个套着一个,修饰了三个名词成分。而在这三个定语从句后面出现的唯一一个动词无疑就是整个宾语从句的谓语了,也就是will experience,当然后面接的development也就是宾语从句中的宾语了。

到这里,这个较长的由三个定语从句构成的宾语从句的意思已基本分析出来。

雅思阅读解题效率低有哪些原因

首先,当然是词汇。任何一篇内容相对复杂的阅读文章,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生僻词语或者是难度相对较大的单词。从文章的选材而言,范围是十分丰富的,主要来自世界各国主要的英文报刊杂志,内容涉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经济、自然和科技等。而IELTS考试所考查的,是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在考试中真正需要理解的单词,或是题目中真正考查到的单词,往往是英语阅读中的一些最核心的单词。这些单词虽然数量不多,难度不大,但却是必须掌握的。就考试而言,掌握6000左右的常用词汇,即大学六级大纲中所要求的词汇是必须的。

第二,复杂的句型结构。有些同学的词汇量已经达到了6000左右,但是依然感觉读不懂文章,这就是因为文章中充斥着大量结构复杂难以把握的复杂句。如:The challenge now is to develop policies and practices based on a presumption of shared responsibi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a presumption that there are potential benefits for men and women, as well as for families and the community, if there is greater gender equality in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pleasures of family life. 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句子,主干是the challenge now is to develop policies and practices, 从based on到句子的结尾处是由过去分词短语充当的状语。后一个presumption后面有一个由that引导的从句,充当presumption的同位语。在同位语的后面,有一个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一般而言,对同学们造成障碍的是并列句或并列复合句,倒装结构,所以在训练时可以精挑一个语段做仔细分析。

第三,题型多样化。这个障碍使原本已经拥有相当英语语言实力的考生,在考试中因为缺乏对题型的理解,或是被众多题型干扰,不能正常发挥。一些必考题型如list of headings, summary, T/F/NG等,可以作为练习重点。如summary题是很多同学感到头痛的题型,普遍感到非常难找。其实不然,只要记住两大原则即可。原则一,顺序原则。summary题的答案排列顺序,必定与文章的行文顺序一致。原则二,完整的summary,不仅应该能够体现文章本身所表达的思想含义,而且必须是符合语法规律的英语文章。所以根据语法也可以进行判断。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除了要做IELTS考题之外,还要进行泛读和快速阅读。泛读可以选择一些英美主流媒体的文章,在网站上可以找到,目的是熟悉单词和句型。快速阅读就是用扫描文章的方法对其结构有大致的了解,并把握其主旨。同时,在重点句子和词汇上做出标记。这种方法对阅读考试帮助极大,平时可多加练习。另外,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还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边看边用嘴跟着读,眼、嘴并用必会降低阅读速度;一旦发现生词(这种情况绝大多数同学都肯定要遇到),先不要紧张,要通过英语构词法(前缀、词根和后缀)来分析推测词义,或结合上下文、前后词语去猜测,如果根据上下文及前后词语还是无法确切了解其真正含义,可以再看一下这个词对整个句子所构成的影响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实际上这对你理解作者的意图已足够了,实在不行就做上记号,将来看一看是否影响答题,如无影响就坚决忽略。

雅思阅读图表题答题解析技巧

雅思阅读图表题的答题技巧的关键在于分析图表中已存在的文字信息点所在,然后根据已给出的信息点寻找对应的信息。

雅思阅读图表题答题步骤和答题技巧:

1. 详细查看答题指引,以确定图表为何种信息。

2. 查看例句,了解图表内容及答题方式。

3. 查看图表题目栏中词语及数字符号。

4. 查看图表中的说明及注释部分。

5. 利用问句中的关键词语,在所给图表中寻找答案。

雅思阅读中的逻辑关系词解析

关于逻辑关系词在阅读中的作用,我们首先来看一段文字:

the discourse markers sig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discourse … the main reason for studying them is their usefulness in helping the reader to work out the meaning of difficult text. They often show the relationship the writer intends between two parts of the text, so if you can understand one part, the discourse marker is a possible key to the other part. (Christine Nuttall, .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Heinemann)

关于“discourse marker”,P.H.Matthews在其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Any of a variety of units whose function is within a larger discourse rather than an individual sentence or clause: e.g. but then in But then he might be late. “discourse marker”虽然范围更加广泛一些,但从以上文字不难看出,它包括了我们所熟悉的逻辑关系词(即文章中用于表示并列,转折,举例,因果,递进,让步,总结等逻辑关系的固定单词或词组)。也由此可见,特别重视形式逻辑和思维分析的英语行文,在词语之间和句子之间往往会借助各种逻辑关系词清楚表达思维逻辑和语意关系。因此了解和掌握逻辑关系词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文章中语意的转换和发展,理解文章重点表达的意思。

具体到雅思阅读,逻辑关系词在解题中体现出两大功能 :

一、语意推断

语意推断主要是运用于重点题型之一的摘要题(Summary)。具体是指根据空格所在句及前后句的逻辑关系词,分析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语意关系,推断出所缺单词的大致含义。

例如:

1.剑4 / P77 / Q38

Some corpora include a wide range of language while others are used to focus on a particular linguistic feature.

根据while这个表示对比或转折的逻辑关系词,可以判断它前后部分是对比或反义关系。“a wide range of language”指的是语言研究的广泛的各个方面,可以预判空格处应是指具体的方面。

2.剑1 / P20 / Q4-5

The very first fire-lighting methods involved the creation of friction by, for example, rapidly rotating a wooden stick in a round hole.

根据介词“by”和“for example”这个表示举例的逻辑关系词,可以预判第二个空格应是和“creation of friction”(产生摩擦)的具体动作有关的词。

3.剑1 / P20 / Q6

The use of percussion or persistent chipping was also widespread in Europe …

根据表示并列的逻辑关系词or,可以判断它前后部分是并列关系。Chipping是“削,凿”的意思,可以预判空格处应是类似意思的词。

二、定位

根据对历年真题的总结分析,雅思阅读考试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题干中的句子之间,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一般不变(但表现方式可能会变)。这一规律使得逻辑关系词可以有效地协助题干关键词在原文中定位答案信息源。尤其在摘要题(Summary)中这一方法使用频率很高。

例如:

1.剑5 / P50 / Q30-31

题干:In Britain, moreover, scientists worried that English had neither the technical vocabulary nor the grammatical resources to express their ideas.

原文:First, it lacked the necessary technical vocabulary. Second, it lacked the grammatical resources required to represent the world … (Para.7)

题干中出现的neither…nor…是连接两个否定概念的并列逻辑关系词。原文中对应出现了完全相同的逻辑关系,即first, it lacked …, second it lacked …(表现方式有所变化)。我们可根据这种对应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快速定位答案信息源。

2.剑5 / P50 / Q33-34

题干:Although English was then overtaken by German, it developed again in the 19th century as a direct result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原文:In the following century much of this momentum was lost as German established itself as the leading European language of science. … However, in the 19th century scientific English again enjoyed substantial lexical growth a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reated the need for new technical vocabulary.

题干中出现的两种逻辑关系均在原文中对应出现。一是表示转折关系的although, 对应于原文中的however;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as a direct result of 对应于原文中表因果的逻辑关系词as。很显然,这对于题干信息的定位意义重大。

3.剑5 / P70 / Q25-26

题干:To deal with this, Stanley suggests the use of artificial floods in the short term, and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water available through desalination in the longer term.

原文:In the immediate future, Stanley believes that one solution would be to make artificial floods to flush out the delta waterways, in the same way that natural floods did b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ams. He says, however, that in the long term an alternative process such as desalination may have to be used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water available.

题干中出现了表示递进的逻辑关系词in the short term … in the longer term …。快速查读原文,可定位于文中相同的逻辑结构in the immediate future … in the long term …。

另外,对雅思真题文章进行精读训练的同学会发现,除了以上两大功能之外,逻辑关系词在原文中的位置还常常是命题考点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学习和掌握逻辑关系词在阅读中的功能和作用,将对提高答题的速度起关键性的作用。同时,能够熟练运用逻辑关系词对于写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雅思作文也大有帮助。

附:雅思考试中常见的逻辑关系词

1.表示并列关系

likewise once again/once more in (much) the same way (manner) similarly/similar to vice versa also/as well as not only … but also … both … and … neither … nor … like/just like as/just as equally namely or and

2.表示转折关系

but/yet/whereas however otherwise in contrast (to) conversely though/although nevertheless unlike in spite of despite on the contrary even if/even though

on the one hand …, on the other hand … instead (of) not as … as … rather than even so vary different from differ from

while

3.表示举例

for example/for instance/e.g. such as that is/namely/i.e.

in other words in general/in particular a case in point is especially specifically

4.表示因果关系

as a result as a consequence consequently so/therefore/thus then for this reason hence accordingly because/because of owing to thanks to on account of

since due to …, for as this is why

5.表示递进关系

and then as well as again another also/too in addition (to) additionally additional besides (that) moreover furthermore not only … but also … what’s more

6.表示让步关系

though/although while even though/even if nevertheless in spite of/despite admittedly

7. 表示总结

in a word in brief in short above all all in all on the whole in general to conclude/in conclusion to sum up/to summarize/in summary

篇6:高考仿例造句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

仿例造句是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较新的题型,在近十年高考中就考过5次(94年 和99、、)。同时,它又是难度较大的题。

全国高考题第33题共4分,广东抽样平均分1.58分,难度系数0.39。这类题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谐调等方面。它是有效地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题,因此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二、解题思路

仿例造句难度大,要答好这类题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内容上,仿句要集中反映文段的整体内容。

(二)句式上,要与例句相同,如例句是比喻句,仿句也要是比喻句。

(三)结构上,要与例句一致,如例句是主谓宾语结构,仿句也要采用主谓宾语结 构下面举三个例子,说明解答这类题的思路。

例1.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为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年全国高考题第33题)

这道题,例句在内容上讲的是书籍对人的作用,因此,仿句在内容上也应表达时间对人的作用。句式上,例句是比喻句,因此,仿句也要采用比喻句,结构上,例句的两个比喻句,都是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用主谓宾结构点明本体和喻体;后一个分句用兼语句表达主体的作用。因此,要仿写的两个比喻句,每句的前一个分句都要采用主谓宾结构,后一个分句要采用兼语结构。因此这个仿句就可以这样写:

时间好比清风,它能帮助我们驱散心头的愁云;时间好比细雨,它能协助我们涤去心灵的杂质。

例2,依照下面的句子,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并要求所选的事实材料与推出的观点一致。

无论是披月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还是忍辱负重写成千古杰作《史记》的司马迁;无论是苦心钻研最终发现“镭”的居里夫人,还是患有重病却探究出宇宙成因的史蒂芬•金,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成功。

这道题,在内容上,例句中的四个事实材料都证明了同一个观点:“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成功”。因此,仿句中的四个事实材料也要能证明这个观点。句式上,例句由两个并列的选择复句再构成一个条件复句,因此,仿句也要采用这种句式。结构上,例句中的每一个分句都采用偏正结构,仿句也要采用这种结构。那么,这句子可以这样仿写:

无论是运算推理十几年才发现“陈氏定理”的陈景润,还是尝遍百草终究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无论是勤学苦读数十年才完成鸿篇杰作《资本论》的马克思,还是潜心钻研,反复试验最终发明白炽灯的爱迪生。

例3.仿照下面句式,在横线上再续写两个句子。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____________,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____________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你在哪里?

这道题,例句在内容上都能说明友情的重大作用,句式上都是暗喻句,结构上都采用主谓宾结构。因此,续写的两个句子也要符合这些要求。这两个句子可以分别这样写:“你是酷暑里的浓荫”和“你是雾海里的航标灯”。

仿例造句题,尽管难度较大,但是如果我们能从内容上、句式上和结构上认真分析并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还是能解答好的。

三、练习

1、仿照下面划横线的句子,以“腐烂”为话题补写句子。

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我们选择燃烧,因为燃烧意味着给予,且在给予之时,会让自己闪光。

2、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与句式,补写一个句子,然后得出结论。

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可能要一辈子困于常马;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

3、认真阅读下面两句话,仿例②的格式和修辞特点续写两个句子填在③④的横线上,使之与②构成一组排比句。

①每个人都应该有高尚的理想和科学的信仰。

②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

③——是因为——,理想和信仰就是——;

④——是因为——,理想和信仰就是——;

4、请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山”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长江,又好比慈祥的母亲,点点乳汁;哺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

参考答案:

1、我们屏弃腐烂,因为腐烂意味着变质,且在变质之时,会让别人恶心。

2、毛遂若不自荐,就不会被平原君任用,可能一辈子“锥处囊中”。结论:人们应善于抓住机遇;敢于推荐自己。

3、航船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方向的罗盘,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列车奔弛千里,是因为有引导前进的铁轨,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列车的铁轨。

篇7:招标、议标会议公约

为了维护公司良好形象,保证公司招标、议标工作的“公开、公正”性,特制定以下公约,我将认真遵守:

1.在会议中,与会人员通讯工具关闭,在会议期间不得接听或拨打手机,自觉遵守会场纪律;

2.在休会期间,不得向供应商透露会议内容和其他供应商的投标情况;

3.在会议结束后,不得向供应商透露会议内容和其他供应商的标底情况。

4.各参会成员需自觉遵守我公司保密规定。

以上公约,望公司招标组成员认真遵守。

篇8:高考历史图表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1.考查情况统计

2.特点

(1) 图表丰富, 形式多样。

各套高考试卷均有历史图表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 安徽、福建、天津、四川文综卷尤其重视此类题型, 选择题、非选择题都有涉及;同时, 图表形式多样:文物、照片、漫画、绘画、广告、地图、表格、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其体现了新高考“创设多样丰富情境,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理念。

(2) 考查范围广泛,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经济史比重最大, 以统计数据题为主, 多为表格形式, 也有曲线图、柱状图等, 通过数据的静态或动态变化反映经济发展趋势;有的试题则以经济数据反映政治问题。以统计为主的计量史学是当前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大量定量分析的统计题的出现, 体现了史学研究成果对新高考的渗透。

(3) 关注社会现实, 图表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

新高考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图表题是实现这种联系的重要媒介。如福建文综卷第20题“改革开放”、上海文科使用综合卷第29题“红色政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32题“经济全球化”、重庆文综卷第19题“农村革命根据地”、天津文综卷第13题第3问“经济全球化”、山东文综卷第13题“改革开放”、上海文科使用综合卷第10题“同盟会”, 隐性或显性考查“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等社会热点。

(4) 从考查的能力要求来看, 主要有:

提炼有效信息、迁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本质、分析历史原因、推断历史结论、概括阶段特征等。其中, 分析问题本质多在漫画题中体现, 分析历史原因、推断历史结论、概括阶段特征的能力多在数据统计题中体现, 提炼有效信息、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几乎在所有图表题中均有体现。

二、2011年高考历史图表题的解题技巧

历史图表题, 与其他形式的试题相比, 其共同的解题策略是:分析问题, 带着问题阅读分析材料;捕捉材料中的信息, 把材料与教材相结合, 也就是把材料反映的内容定位于历史的某个阶段, 审准设问, 总结答案。同时, 解答图表题还有一些特殊的思路和技巧, 现略述之。

1.图片类 (文物、照片、漫画等)

第一, 仔细看图, 弄清图中的人物、器物、文字等要素。

有的试题从这些要素即可得出答案。但是漫画题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创作的, 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解答时还要由表及里, 去伪存真, 抓住本质。

【例1】 (广东文综卷第18题) 右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当时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答案:A

解析:本题图片中最重要的信息是“1958”和“卫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8年我国正处于十年全面建设时期,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 党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设过程中由于过于追求速度, 出现虚报政绩等浮夸现象, 故选A项。B项是1973年, C项是1970年, D项是20世纪90年代, 均不在1958年。考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图片中“1958”这个关键信息, 或者虽看到年代了, 但对知识记忆不准, 与史实对应不上。

【例2】 (北京文综卷第17题) 右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 (BARBARIE) ;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 (CIVILISATION) 。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答案:B

解析:本题A项为表面信息, C、D项不对, 因为题中漫画是“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 本意是讽刺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的野蛮侵略, 认为西方国家镇压义和团才是野蛮行为, 是殖民侵略战争。本题解答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抓住“政治讽刺”这一信息, 也就抓不住本质了。

第二, 看图注。

仅靠图中的人物、器物、文字等要素, 不足以得出答案时, 就要看注释了。注释的内容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 甚至对理解图及组织答案可起到关键作用。

【例3】 (江苏历史卷第17题) 下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答案:B

解析:本题只从图片看不出什么信息, 题干也很短, 对解题帮助不大, 但图注中的“1973年”这一信息很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项是20世纪60年代, C项是1991年, D项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的现象。1973年, 虽然美苏处于冷战对峙时期, 美苏争霸进入苏攻美守阶段, 但由于两国领导人的交流, 也有缓和时, 从图片及注解可看出美苏关系的缓和, 故选B项。本题解答错误的原因:不看注解, 只凭所学课本知识想当然地理解;或是看了注解, 注意到了“1973年”, 但对知识记忆不准, 与选项对应不上。

【例4】 (天津文综卷第10题) 下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

B.燃料不够, 用马拉作动力

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D.提倡低碳生活, 保护环境

答案:B

解析:本题只看图片和题干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信息, 但图注信息“1973年”很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73年由于中东石油提价,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石油供应困难, 出现了图中马拉汽车的怪现象, 故选B项;其他各项均没抓住本质问题, 错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1973年的经济危机。

2.地图类

学生要做到充分利用历史地图来学好历史知识, 必须看清地图中的所有文字提示, 当图中有符号时, 要结合图例, 弄清符号代表的意思, 然后联系教材知识作答;注重挖掘地图中的隐性知识。

【例5】 (上海历史卷第12题) 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

答案:D

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例, 根据图例可知, 这一时期诗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南部, 江浙一带最为密集。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从唐后期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南宋时由于统治者偏安江南, 政治、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南方, 所以出现了诗人在这一带比较集中的现象, 故选D项。本题解答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看图例, 或者看了图例但不明白题目考查的真实意图, 即透过诗人分布的变迁反映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

3.表格类

对表格类试题, 除了要看清表格中的文字、表的注解、设问, 还要对表中的内容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 从表格中总结出数据变化的基本趋势 (升或降) , 思考这种趋势背后的历史原因, 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分析原因和影响时要注意时间, 从时间能知道该阶段的时代特征。

【例6】 (北京文综卷第19题)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 (单位:%)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1949 B.1952、1956

C.1966、1976 D.1978、1982

答案:B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表格数据的纵向动态对比, 把握其变化趋势, 对比可知:公有制企业 (全民、集体) 和公私合营企业大幅增加, 而私有制企业 (私营、个体手工业) 大幅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是三大改造的成果, 因为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企业基本被消灭, 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 与之最接近的是B项。故答案是B项。

【例7】 (安徽文综卷第35题第2问) 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 不在于生产什么, 而在于怎样生产, 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其他材料略)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 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 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单位:1 000海关两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问题:指出材料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 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答案:状况:由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低看出: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 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原因:民国政府的倡导, 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人多地少;综合国力弱, 农民购买力低下。

解析:非选择题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部曲考查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对于“是什么”, 一般可分两个层次:一是从图表中获得最直观的表面信息, 即“反映了……”;二是要挖掘深层次的信息, 即“说明了……”。对“为什么”进行分析时,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注意图与教材或其他材料的联系, 寻找题目与教材知识或其他材料的结合点。对于“怎么样”, 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此题第一小问指出“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即回答“是什么”。纵向观察“农机具”一栏, 可知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 且有一定量的增加, 而横向与各种机器比较, 农机具所占比重很小, 说明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回答好这一小问, 要注意两点:①认真观察表格, 纵向和横向比较有关信息, 找到其变化趋势。②通过数字变化趋势, 既要回答增加或减少的表面问题 (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 且有所增加) , 还要抓住本质 (说明传统农具仍为主要劳动工具, 中国仍是小农经济社会) 。回答第二小问即“为什么”, 要多角度思维, 既要回答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且有所增加的原因 (联系题干“辛亥革命后20年间”和教材知识, 可知民国政府的推动作用) , 还要回答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农具的原因 (传统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综合国力弱) 。

三、对2012年复习备考的启示

1.狠抓基础。

虽然新课程高考在课程观指导下考试资源可以向教材外延伸, 但历史学科能力是建立在理解教材基础之上的, 即“材料在书外, 答案在书中”。如2011年图表题考到的时间1929~1933年 (福建文综卷) 、1973年 (江苏历史卷、天津文综卷) 、1952和1956年 (北京文综卷) 、1980年 (四川文综卷) 、1958年 (广东文综卷) 、1600~1913年 (山东文综卷) 、1960~1965年 (全国文综卷) 、两宋时期 (上海历史卷) 等, 都是通过时间限定考查最基本的史实与历史阶段特征, 没有对时间和相关史实的准确记忆以及对阶段特征的透彻理解, 只凭解题技巧, 是很难正确作答的。

2.关注社会热点。

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以问题为中心, 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复习中, 学生要跳出课堂的局限, 关注社会热点, 以历史的眼光理解现实, 培养自己运用教材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重视多元思维。

图表题多样化的选材, 使卷面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不少试题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解读历史问题的宽广视角, 学生也只有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 才能准确全面地作答。如上海历史卷第39题“工业年代”题, 先通过“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曲线图, 使学生认识到两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的不同影响;又通过“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表格, 使学生认识到两次工业革命对欧美和亚洲的不同影响;再通过三段材料的联系比较,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影响的差异。命题者注重利用材料对一个主题进行多元考查, 解答这类题也必须对材料进行多元思考。

4.强化史观、史识、史料的综合运用。

史观是观察与解读历史的基本模式, 包括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识指在史观指导下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对历史现象的辨识、对历史规律的感悟和对历史事件的认识等。如广东文综卷第16题“乡村知识分子”题, 以一位乡绅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记录的日记考查史识, 不同人对辛亥革命有不同认识, 题中所述作者的认识并不反映课本所说“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又如安徽文综卷第16题“抗日战争”题, 考查滇缅公路有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是从全球史观角度的阐释, 把抗日战争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来考查, 而不是单纯以革命史观把其理解为中国人民近代反帝斗争的第一次胜利。

5.掌握提炼信息的多种技能。

学生要善于从材料数据信息的对比、变化分析中得出结论;从材料的引文和注释 (图注、表注) 中获得信息;抓住材料的核心关键词 (题眼) 找关键信息;从作者的语气中获取有效的隐性信息等。

上一篇:新媒体艺术下一篇:申请物业费拨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