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论文

2024-06-18

医学细胞生物学论文(精选6篇)

篇1:医学细胞生物学论文

1.认识细胞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正如原子是物理性质的最小单位,分子是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50年代以来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大都授予了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可见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性。《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包容量大、发展迅速的学科。内容涉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内膜系统区室化形成及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信号转导;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细胞骨架体系;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分化、癌变及其调控;细胞的衰老与程序性死亡;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细胞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如果你将来打算从事生物学相关的工作,学好细胞生物学能加深你对生命的理解。

2.明确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即:结构、功能、生活史。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每一种结构都有特定的功能,每一种功能的实现都需要特定的物质基础。如肌肉可以收缩、那么动力是谁提供的、能量从何而来的。

3.从显微、超微和分子三个层次来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方面每一个层次的结构都有特定的功能,另一方面各层次之间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4.将所学过的知识关联起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细胞生物学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理学等几乎所有生物系学过的课程,将学过的知识与细胞生物学课程中讲到的内容关联起来,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为什么?尽可能形成对细胞和生命的完整印象,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另一方面细胞生物学各章节之间的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如我们在学习线粒体与叶绿体的时候,要联想起细胞物质运输章节中学过的DNP、FCCP等质子载体对线粒体会有什么影响,学习微管结构时要问问为什么β微管蛋白是一种G蛋白,而α微管蛋白不是,学习细胞分裂时要想想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中起什么作用,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

5.紧跟学科前沿,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目前细胞生物学五大研究方向: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细胞衰老;信号转导;DNA的损伤与修复。而最近几年的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是:RNA干扰、功能基因组学等。细胞生物学的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细胞生物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知识的半衰期很短(可能不足5年),国内教科书由于编撰周期较长,一般滞后于学科实际水平5-左右,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已是陈旧知识。有很多办法可以使你紧跟学科前沿:一是选择国外的最新教材,二是经常读一些最新的期刊资料,如果条件所限查不到国外资料,可以到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查一些综述文章,这些文章很多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助的,如在中国期刊网的检索栏输入关键词“细胞凋亡”,二次检索输入关键词“进展”,你会发现一大堆这样的文章,都是汉字写的比读英文省事。

6.学一点科技史,尤其是生物学史,看看科学家如何开展创造发明,学习他们惊人的毅力、锐敏的眼光和独特的思维。牛顿说过:“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7.书是可以从任何一页翻开的东西。现在的教科书越编越厚,不要从头读到尾,一字不漏,必须想想办法,提高效率。

篇2:医学细胞生物学论文

2、易化扩散:一些亲水性的物质不能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但它们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顺物质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

3、内在膜蛋白:其主体部分穿过细胞膜脂双层,分为单次跨膜,多次跨膜和多亚基跨膜蛋白三种类型。

4、脂锚定蛋白:这类膜蛋白位于膜的两侧,很像外周蛋白,但与其不同的是脂锚定蛋白以共价键与脂双层内的脂分子结合。

5、肽键 :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6、蛋白质二级结构:是在蛋白质一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于肽链主链内的氨基酸残基之间有规则地形成氢键相互作用的结果。

7、转录:基因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 的过程,即将DNA分子上的核苷酸序列转变为RNA分子上核苷酸序列的过程。

8、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9、膜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些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的转运过程。

10、吞噬体:细胞摄取较大的固体颗粒或或分子复合物,在摄入这类颗粒物质时,细胞膜凹陷或形成伪足,将颗粒包裹后摄入细胞,吞噬形成的膜泡称为吞噬体。

11、胞饮体:质膜内凹陷形成一个小窝,包围液体物质而形成。

12、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是细胞通过受体介导摄取细胞外专一性蛋白质或其它化合物的过程。

13、细胞外被: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有富含糖类的周缘区,被称为细胞外被。

14、胞质溶胶:是均匀而半透明的液体物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5、细胞内膜系统:是细胞内那些在结构、功能及其发生上相互密切关系的膜性结构细胞器之总称。

16、N-连接糖基化:发生在粗面内质网中的糖基化主要是寡糖与蛋白质天冬酰胺残基侧链上氨基基团的结合,所以亦称之为N-连接糖基化。

17、初级溶酶体:是指通过其形成途径刚刚产生的溶酶体。

18、次级溶酶体:当初级溶酶体经过成熟,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物质,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时,即成为次级溶酶体。

19、自噬溶酶体:作用底物是来自于细胞自身的各种组分,或者衰老、残损和破碎的细胞器。

20、吞(异)噬性溶酶体:作用底物是源于细胞外来的物质。

21、细胞呼吸:在细胞内特定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内,在O2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CO2 与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出的能量储存于ATP中。

22、呼吸链:由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或释放H+和e_ 的化学物质在内膜上有序的排列成相关联的链状。

23、信号肽:普遍存在于所有分泌蛋白肽链的氨基端,是一段由不同种类不同数目的氨基素酸组成的疏水氨基酸序列。

24、O-连接糖基化:寡糖与蛋白质多肽链中丝氨酸残基侧链的OH基团结合。

25、核孔复合体:由多个蛋白质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在核孔上而成的蛋白质分子复合物。

26、核型:指某一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现,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27、核小体:DNA片段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的染色体的基本单位

28、核纤层:是附着于内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网,是细胞核中起支架作用的多功能网架结构,由核纤层蛋白组成,其在细胞核中起支架作用,与核膜重建及染色质凝集关系密切,并参与细胞核构建与DNA复制。

29、细胞骨架 :是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对于细胞形状、细胞的运动、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分裂等均起着重要作用。

30、微管结合蛋白:在细胞内,同微管相结合的辅助蛋白,与微管共存,参与微管装配。由碱性的微管结合区域和酸性的突出区域组成。

31、中心体:在动物细胞中决定微管形成的一种细胞器,包过中心粒和中心粒 旁物质。

32、微管成核期:微管成核期是α和β微管蛋白聚合成短的寡聚体结构,即核心形成,接着二聚体在其两端和侧面增加使之扩展成片状带,当片状带加宽至13根原纤维时,即合拢成一段微管的过程。

33、细胞分化:由单个受精卵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化组成和功能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差异,将个体发育中形成这种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 化。

34、减数分裂:是发生在配子成熟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由两次分裂组成,分裂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比减少一半,利于维持有性生殖的生物上下代遗传稳定性。

35、有丝分裂器 :中期细胞中,有染色体星体,中心粒及纺锤体所组成的结构。

36、星体:中心体周围放射状分布着的大量微管与中心体一起合称星体

37、联会复合体:在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沿纵轴方向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结构称联会复合体。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还有DNA、RNA等。

38、细胞周期:细胞从上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规律性变化。

篇3:医学细胞生物学论文

然而, 在教学型医学院校中,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开展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①学生人数众多。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 是所有医学相关专业必修的课程, 与生命科学专业每年级100-200人左右的学生规模相比, 医学院校的规模是其数倍, 这对师资力量、资源设备都带来了巨大压力, 使其任何实验项目的改革都变得相对困难。现行很多医学院校进行实验项目改革的方式并不适合在教学型医学院校普遍推广[1,2,3,4]。②学时数少。与生命科学院校30-40学时以上相比, 医学院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教学学时一般都少于20学时, 生命科学院校在开设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 一般还开设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创新型实验, 而医学院校中仅有的学时数对这些实验的开设有很大限制。③师资和设备支撑力量薄弱。研究型院校有硕博士学位授权点, 人才济济, 科研性实验室众多, 这给先进实验技术的教学带来非常大的便利, 各类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都可以顺利进行, 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分散进入各研究室, 以辅助研究的形式来促进教学[1,2,3]。而在教学型院校, 师资和设备相对缺乏, 任何新实验项目的增减都顾虑重重。④培养计划侧重点受到限制。在生命科学院校和研究性院校中, 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对学生毕业后的研究和应用都非常重要, 因而在培养计划设置时会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 学校经费投入多。而在教学型医学院校, 学生培养计划的侧重点还在于与临床应用相关的课程上, 细胞生物学则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次要位置, 学校在教学改革的投入上关注度相对减少。

面对如此多的困难, 教学型医学院校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该如何进行才能适合当前医学生的需求呢?其关键在于如何在学校有限资源与改革所需投入之间寻求平衡, 更直接的说, 实验改革必定要求开设一些能反映学科技术发展的新实验项目, 同时又要求不能耗费太多的投入。为此, 我校医学细胞生物学采用如下改革。

1 建立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平台

毫无争议的是, 动物细胞培养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基础核心技术, 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和医学研究领域的基础核心技术;同时, 对于医学院校本科学生而言,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其能接触动物细胞培养知识的唯一一门课程。因而建立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平台, 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改革中开设动物细胞培养实验项目是必然趋势, 也更能为学生以后更深入进行医学研究、提升自身技能打下基础。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平台核心设备包括无菌室、超净工作台、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等等, 由于其设备相对昂贵,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建设相应规模。

2 建立以动物细胞培养为基础的新实验体系

旧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体系建立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基础上, 主要是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来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各种生命现象。如细胞化学、细胞吞噬、细胞组分分离等。这些实验内容陈旧, 与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严重脱节, 难以起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效果, 学生也毫无兴趣。因而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有必要将之淘汰。同时,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细胞进行研究的学科, 旧实验体系为了观察细胞生命活动, 只能从外周血、骨髓、表皮等特定组织来获得单细胞, 其材料非常局限, 能观察的生命现象极其有限。相反, 体外培养的细胞本身就以单细胞的形式长期存在, 可以对它进行各种观察检测, 实验结果更直观的与理论知识相印证, 最后, 现行医学研究领域中使用的动物细胞培养相关的部分实验项目从时间和难度上都能够适合作为本科医学学生实验, 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校的改革中, 作者采用了表1中实验项目, 建立了一个以动物细胞培养为基础的全新实验体系。在改革后的实验项目中, “细胞基本形态结构的观察”为实验一, 是锻炼学生基本显微镜操作和细胞基本形态结构认识的基础性实验, 因而选择保留;实验二“血细胞计数”为其后的动物细胞培养做准备;实验三“胎鼠原代培养”、“换液与传代”为培养学生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技能的基础性实验, 第四、五、六个实验项目分别为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验证性实验, 它们分别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有免疫细胞化学, 荧光显微镜的原理与操作, 细胞凋亡的检测、细胞染色体鉴定。

我校改革后的实验体系具备很多优点。首先, 除实验一以外, 其它实验以动物细胞培养为基础, 并引入了医学研究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新技术, 在印证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又能反映细胞生物学的技术发展;其次, 开设本实验体系对师资要求不高, 所涉及的技术都在广泛使用, 因而现行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的教师基本都能掌握;再次, 实验四、实验五采用细胞爬片的形式进行, 能有效降低耗材的耗费, 并且对于部分需要相对昂贵的荧光显微镜的实验, 可以换成使用一般染色剂染色后用一般显微镜观察, 以降低实验建设和运行成本;另外, 本实验体系只有实验二、实验三需要在无菌室操作, 其余实验主要在一般实验室操作, 因而可以使无菌室适合大规模授课;最后, 本实验体系具有很大的延展空间,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结合细胞融合、细胞周期同步化、细胞染色体提前凝聚等实验项目开设综合性实验, 并为未来开设自主设计性创新实验打下一个结实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实验体系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延展性, 因而其具备很大的推广性。

3 授课时间差别化编排

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改革中开设动物细胞培养实验项目是必需的, 但同时它也存在着非常大的缺点, 如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室的建设费用高, 占地面积大, 无法建立一个适合大批量学生同时操作的实验室规模, 这也是现阶段限制其在教学中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医学院校来说更是如此。但此时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学时少的缺点则可以变成优势。我们的策略是针对不同班级的授课时间进行差别化编排, 采用分阶段分时段进行授课。

以我校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为例, 理论课30学时, 分15周进行授课, 6次实验课只需6周时间进行。在带教教师准备材料的情况下, 只有实验二、实验三需要学生在无菌室操作, 其它实验主要在一般实验室操作, 因而只有实验二、实验三是限制学生规模的瓶颈。我们进行如下安排:将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批次, 第一批次的学生在第二周授课, 其它批次的学生实验课开课时间依次后延2星期时间, 这样在第15周理论课授课结束时, 实验课总共可以进行五批次的学生授课。如果强调与理论课授课同步, 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安排方式:实验一统一在第二周授课, 实验四、实验五、实验六则分别在理论课的最后三周 (即13-15周) 授课, 而中间有十周的时间可以在无菌室对实验二、实验三进行五批次的学生授课。

由此, 我们可以发现, 通过授课时间差别化编排, 就能提高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使小规模的实验室建设适合大批量学生使用。

4 实验预操作

动物细胞培养对无菌操作的要求远远高于植物细胞培养和微生物培养, 培养的细胞极易受细菌污染, 并且一瓶细胞的污染极易导致同一培养箱其它细胞的交叉污染和二氧化碳培养箱污染。这也是限制动物细胞培养实验针对大批量学生开设的原因之一。而本实验体系的实验项目都建立在动物细胞培养的基础上, 二氧化碳培养箱作为相对贵重的设备, 在学校投入不多往往不能留有足够的备用设备, 那么前面实验的污染会导致后续实验不能进行。因而学生的实验前预操作就非常必要。学生在进入细胞培养实验室操作之前, 在一般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操作过程, 直到掌握实验操作流程为止。

对于教学型医学院校而言,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既迫在眉睫又困难重重, 其困难就在于经费的投入。我校通过建立一套以动物细胞培养为平台的全新实验体系来取代老旧的以普通光学显微镜为基础的实验体系, 以此实施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该实验体系力求将在学校有限资源与实验改革所需投入之间求以平衡, 使之在有限经费投入的情况下达到深层次实验改革效果, 能有效的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 同时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延展性, 因而是一种合理的、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模式, 是我们为了探求一种能普遍适合于教学型医学院校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所做的尝试。

参考文献

[1]何志颖, 訾晓渊, 朱海英, 等.医学细胞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 12 (11) :1088-1090.

[2]何志颖, 朱海英, 陈元晓, 等.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 12 (1) :49-52.

[3]李明, 刘俊, 白晓春, 等.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 2011, 13 (2) :149-151.

篇4: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为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针对我校医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 教学 体会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建设点项目(陕教高[2010]13号-37);延安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YDJG-ZD2013-0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39-01

细胞生物学既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门综合性前沿学科,又与医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现代医学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领域的迅速发展,细胞生物学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以人体细胞为研究对象的细胞生物学,是医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基础课程,是引导医学生逐渐踏入殿堂的启蒙课程。该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难以理解,课时又少,加之学生对大学的学习尚处于适应阶段,这些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细胞生物学与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其他基础医学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具有内容更新快、综合性强、知识抽象难于理解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该课程的教学需要。为此,近些年我们就细胞生物学理论课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多元化教学的改革和探索。现介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1.课程多,但本课程课时少

医学生在校学习课程非常多,学习任务重,而课程课时安排就显得很少。我们学校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理论课时24-30,实验课时12-20。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将该课程的特色与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内容作为重点进行详细讲解。比如“细胞的基本特征”、“真核细胞的结构”两章内容,是细胞生物学中的独有的,也是重点的内容,同时也是《组织学》、《病理学》的基础,利用较多的时间进行讲解。还有许多内容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着重进行讲授。

2.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针对本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强、较为抽象的特点,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以其画面生动、图片清晰直观等特点[1,2],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细胞的显微和超显微世界,既有静态的形态结构,又有动态的功能表达 。多媒体技术可以使细胞生物学教学由“静态”转为“动态”,由“微观”变为“宏观”,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用多媒体教学代替传统的黑板教学,既能解决课时数少、学生人数多的矛盾,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更加生动,而且可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结合传统教学法,减慢授课速度,学生多了自己的思考空间。同时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活跃了学习气氛。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是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授课模式。如在“细胞分化”一章的教学中,既要讲解分化的基本概念、特点,还应讲解新进展及其医学应用。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再结合多媒体技术,将相关图片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细胞生命现象,大大的丰富了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

教学方法使用的是否合适,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在上课前,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师引领下,围绕不同内容而提出问题,学生不断思考,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

细胞生物学教学要体现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关性,而细胞的结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肉眼根本无法观察到,这就增加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更是无法把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联系起来。应用多媒体教学法和讨论手段,教师可以在屏幕上直接展示和讲解细胞的显微结构,进而引出生理功能,学生也能一目了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打破过去呆板的教学模式[3,4],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和探究知识的奥秘。如在讲解“Na-K泵运输物质”的过程时,如果只用文字讲解,很难理解,可以记住多媒体图片和flash动态演示来解释,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另可设计一些题目供学生课后思考,引导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5]。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细胞生物学与其他基础医学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并且知识涵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抽象难于理解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该课程的教学需要。我们就细胞生物学理论课教学进行的多元化教学改革和探索,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改革,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本学科知识。

参考文献:

[1]马朋,曹同涛,刘乃国,等.细胞生物学教学中PBL结合LBL的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28.

[2]许莉,高涵,孙超,等.科学使用多媒体CAI课件提高医学教学质量[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5):604-605.

[3]赵芳芳,刘勇,刘婷婷,等.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相结合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9):864-865.

[4]张小萍,魏玲,孙丽娜.《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8):205-207.

[5]王宏梅.医学生物学教学习题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4):53-54.

作者简介:

篇5:医学细胞生物学_重点名词解释

fluid mosaic model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认为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液晶态特性。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膜骨架;脂双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既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球形蛋白质分子以各种形式与脂质双分子层结合。糖类附在膜外表面。强调细胞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Cell surface细胞表面 人们把细胞膜、细胞外被、细胞膜内面的胞质溶胶、各种细胞连接结构和细胞膜的一些特化结构统称为细胞表面。

fluidity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膜脂和膜蛋白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这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cell coat细胞外被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上所有糖类都位于膜的外表面。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膜的表面,富糖类的周缘区常被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细胞外被中的寡糖和多糖能吸附水分,形成黏性表面,可以保护细胞表面免受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而且细胞外被在细胞与细胞间的识别和黏附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cell junction 细胞连接多细胞生物的已经丧失了某些独立性,为了促进细胞间的相互联系,相邻细胞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一定的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其作用是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协调细胞间的功能活动。分为闭锁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amphipathic molecule双亲媒性分子:既亲水又疏水的分子叫做双亲媒性分子。比如磷脂,头部为由磷酸和碱基组成的磷脂酰碱基,极性很强,有亲水性;尾部是两条非极性的脂肪酸链,有疏水性。liposome脂质体:为了进一步减少双分子层两端疏水尾部与水接触的机会,脂质分子在水中排列成双分子后形成一种自我封闭的双层球型结构。

Endomembrane内膜系统位于细胞之中的膜性结构将细胞内部区域化,形成执行不同功能的膜性细胞器,如内质网、GC、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以及小泡和液泡等,统称为内膜系统。

lysosome溶酶体一层单位膜构成,囊泡状,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

matrix 基质线粒体内腔充满了电子密度较低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脂肪等成分,称之为基质。

elementary particle基粒 即ATP酶复合体。内膜的内表面附着许多突出于内腔的颗粒,头部具有酶活性,能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TP。molecular chaperone分子伴侣是一类能够协助其它多肽进行正常折叠、组装、转运、降解的蛋白,并在DNA的复制、转录、细胞骨架功能、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等广泛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A site。A部位也称氨酰基部位或受位,主要位于核糖体大亚基上,是接受氨酰基-tRNA的部位。

P site。P部位又称肽酰基部位或供位,主要位于核糖体小亚基上,是肽酰基-tRNA移交肽链后,tRNA释放的部位。

polyribosome多聚核糖体 当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大、小亚基必需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而且常常是多个核糖体结合在一条mRNA分子上,称为多聚核糖体。

chromatin染色质 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等构成的细丝状复合结构,形状不规则,弥散分布于细胞核内。

chromosome染色体 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经复制后反复缠绕凝聚而成的条状或棒状结构,借以保证DNA被准确的分配到子代细胞中,对物种遗传性状稳定性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nuclear skeleton核骨架 它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除核膜、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部分,是一个以非组蛋白为主构成的一个纤维网架结构。核骨架与核纤层、中间纤维相连形成一个网络体系,是贯穿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一个独立结构系统 nuclear lamina核纤层 内层核膜靠核质一侧的一层由纤层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网络结构,称为核纤层。核仁周期 指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一系列结构与功能的周期性变化,进行周期性消失与重建的过程。

karyotype核型是指某一个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loop model襻环模型该模型认为30nm的染色质纤维折叠成襻环,襻环沿染色体纵轴由中央向四周放射状伸出,环的基部集中在染色单体的中央,连接在非组蛋白支架上。

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细胞外基质:机体发育过程中由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所构成的纤维网状物质,分布于细胞与组织之间、细胞周围或形成上皮细胞的基膜,将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基膜相联系,构成组织与器官,使其连成有机整体。包括胶原与弹性蛋白,非胶原糖蛋白,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等。basement membrane基底膜 上皮细胞下面特化的细胞外基质,由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及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等构成的网状结构。对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GAG氨基聚糖:由氨基己糖和糖醛酸(硫酸角质素中是半乳糖)二糖结构单位重复排列,聚合形成的无分支长链多糖。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肝素和硫酸角质素6种。anchorage dependence锚定依赖性正常真核细胞除了成熟血细胞外,大多须黏附于特定的细胞外基质上才能抑制凋亡而存活,称为锚定依赖性。

simple diffusion 单纯扩散不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不依靠专一性膜蛋白分子,只要物质在膜的两侧保持一定的浓度差即可发生的最简单的运输方式。ligand-gated channel 配体闸门通道仅在细胞外的配体与细胞表面结合时发生反应,引起通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时开放的闸门通道称为配体闸门通道 voltage-gated channel电压闸门通道仅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才开放的闸门通道称为电压闸门通道

carrier protein载体蛋白是镶嵌于膜上的运输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其上有结合点,能特异的与某一种物质进行暂时性的可逆结合。

facilitated diffusion帮助扩散借助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而顺浓度梯度的物质运输方式称为帮助扩散。

Membrane flow膜流 指由于膜泡运输,真核细胞生

物膜在各个膜性细胞器及质膜之间的常态性转移。

co-transport伴随运输有些物质逆浓度主动运输的动力不是直接来自ATP水解,而是由离子浓度梯度中储存的能量来驱动的。人们把这种由Na+等离子驱动的主动运输过程称为伴随运输。

constitutive pathway of secretion结构性分泌途径:在真核细胞中不断产生分泌蛋白,它们合成后立即包装如高尔基复合体的分泌囊泡中,然后被迅速带到细胞膜处排出,这种分泌过程称为结构性分泌途径。

regulated pathway of secretion调节性分泌途径一些细胞所要分泌的蛋白或小分子,储存于特定的分泌囊泡中,只有当接收细胞外信号的刺激时,分泌囊泡才移到细胞膜处,与其融合将囊泡中分泌物排出,这种分泌过程称为调节性分泌途径。

signal patch信号斑: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G蛋白偶联受体: 一种膜蛋白受体,可以激活G蛋白,介导许多细胞外信号的传导。其结构特征包括:

1、一条多肽链构成,7个跨膜的α螺旋区;

2、N端朝向胞外,C端朝向胞内;

3、N端有糖基化位点,C端的第三袢环和C端有磷酸化位点。

G protein.G蛋白 是一类在信号转导过程中,与受体偶联的、能与鸟苷酸结合的蛋白质,位于细胞膜胞质面,为可溶性的膜外周蛋白,由αβγ三个蛋白亚基组成,有GTP酶的活性,可结合GDP。G蛋白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其自身构象的变化,激活效应蛋白,进而实现信号从胞外向胞内的的传递。

adenylate cyclase, AC腺苷酸环化酶:是G蛋白的效应蛋白,可催化ATP生成cAMP,是cAMP信号传递系统的关键酶。cellular respiration细胞呼吸:糖、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逐步分解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和H2O;与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出的能量储存于ATP中,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呼吸,也称为生物氧化或细胞氧化。

substrate-level phosphorlation底物水平磷酸化 由高能底物水解放能,直接将高能磷酸键从底物转移到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上使其磷酸化的作用,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chemiosmotic coupling hypothesis化学渗透假说 : ATP合成的一种机制。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基本原理是电子传递中的自由能差造成H+穿膜传递,暂时转变为横跨线粒体内膜的电化学质子梯度。然后,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并释放出能量,驱动结合在内膜上的ATP合酶,催化ADP磷酸化成ATP。

电子传递链 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的排列成相互关联的链状的传递电子的酶体系,它们能够可逆的接受和释放质子和电子。

ATP synthase ATP合酶 是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附着的球形基粒,将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电子能量用于使ADP磷酸化成ATP的关键装置,是多种多肽结构的复合体,称为ATP合酶。分为头部、柄部、基片。

axonal transport轴突运输发生在轴突内的物质运输称为轴突运输,目前已知的轴突运输是沿着微管提供的轨道进行的。

acrosomal reaction顶体反应 卵细胞表面覆盖着胶状物,为了越过这道屏障,精子细胞首先伸出一个顶体突起,穿透胶质层和卵黄层,使精卵细胞膜融合而完成受精,这个过程称为顶体反应。

kinesin驱动蛋白:是微管动力蛋白,其分子结构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聚合而成。

myosin肌球蛋白:微丝的动力蛋白,每个肌球蛋白分子有一条重链和数条轻链组成,分为头部、颈部、尾部。

dynein动位蛋白:微管动力蛋白,包括胞质动位蛋白和纤毛动位蛋白。

transposon转座子 是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或者在不同染色体之间移动,又称为移动基因。

gap gene间隔基因:基因转录区中位于编码基因之间的,与蛋白质翻译无关的序列。overlapping gene重叠基因:同一DNA序列中2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互重叠。

split gene割裂基因:在真核生物细胞基因中,编码序列常常被非编码序列隔断,呈现分裂状。

genetic codon遗传密码: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排列形成一个密码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的形成,所有的密码子统称遗传密码。

translation翻译 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后,在核糖体上进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即为翻译(translation)。

cell proliferation细胞增殖:细胞通过生长和分裂获得具有与母细胞相同遗传特征的子代细胞,从而使细胞数目成倍增加的过程。它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也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体现,使生命得以延续。

Restriction point限制点。正常细胞的G1期有某些特殊的调节点,起到控制细胞增殖周期开关作用的,被称为限制点。

MPF有丝分裂促进因子 M期细胞质中存在某种成分能使间期细胞提前进入M期,这种成分后来被命名为有丝分裂促进因子。它是调节细胞进出M期所必须的的蛋白质激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通过促进靶蛋白的磷酸化而改变其生理活性。

mitotic apparatus有丝分裂器 在中期细胞中,由染色体、星体、中心粒及纺锤体所组成的结构被称为有丝分裂器。中期以后发生的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向两极的移动及平均分配到子代中,有丝分裂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growth factor生长因子是一大类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多肽类信号物质。目前发现的生长因子多数有促进细胞增殖的功能,少数兼具双重调节作用,能促进一类细胞的增殖,而抑制另一类细胞。

synapsis联会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现象,称为联会。联会的结果是每对染色体形成一个紧密相伴的二价体bivalent。

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为一类必须与细胞周期蛋白结合后才具有激酶活性的蛋白激酶,通过磷酸化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关键核细胞中一些功能相似的同源蛋白,由一个相关基因家族编码,能随细胞周期进程周期性的出现及消失。在细胞周期各特定阶段中,不同的周期蛋白相继表达,并与细胞中的其他蛋白结合,对细胞周期相关活动进行调节。

check point 细胞周期检测点为了保证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完整性及细胞周期正常运转,细胞中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可对细胞周期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出

现的故障加以检测,只有当这些事件完成或故障修复后,才允许细胞周期进一步进行,该监控系统即为检测点。

dertermination决定:细胞从分化方向确定开始到出现特异形态特征之前这 细胞全能性是单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增殖、分化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细胞称为全能性细胞(totipotent cell)

induction诱导一部分细胞对邻近细胞的形态发生影响,并决定其分化方向。

inhibition抑制在胚胎发育中,分化的细胞受到临近细胞产生抑制物质的影响。

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是维持细胞最低限度的功能所必不可少的基因,但对细胞分化一般只有协助作用。

luxury gene奢侈基因指与各种分化细胞的特殊性状有直接关系的基因,丧失这类基因对细胞的生存并无直接影响。

oncogene癌基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正常基因突变的一种形式,能引起正常细胞癌变。

homobox gene,Hox同源框基因:是一种同源异型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将空间特异性赋予身体前后轴不同部位的细胞,进而影响细胞分化

Cleavage卵裂: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自受精卵至囊胚早期的细胞有丝分裂。在此阶段,胚胎的体积与受精卵差别不大。再生regeneration是生物体受损后组织或器官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形成已失去部分的过程,也是修复的一种。

Stem cell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

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和维持细胞的再生。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形成任何类型细胞的能力,能发育成为有ige完整个体的发育全能性早起胚胎细胞。受精卵和8细胞器之前的每一个胚胎细胞都是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puripopent stem cell:囊胚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分化为成熟个体中所有细胞类型的潜能,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个体的能力,这种早期胚胎细胞成为多能干细胞

专能干细胞 multipopent stem cell:由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群体单能干细胞 unipopent stem cell: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

Embryonic germ stem cell胚胎干细胞 机体在发育过程中存在处于不同分化等级的干细胞,囊胚内细胞团中的细胞具有分化为机体任何一种组织器官的潜能,故称之为胚胎干细胞。somatic成体干细胞:出现在已特化的组织中的未分化的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且能分化产生该组织的各种特化类型的组织细胞。

对称分裂symmetry division:干细胞分裂产生同类型细胞,如两个子细胞都是干细胞或都是分化细胞 不对称分裂asymmetry division:干细胞分裂产生不同类型细胞,如两个子细胞中一个是干细胞另一个是分化细胞

stem cell niche干细胞巢:一系列的干细胞与细胞外所有物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又称为干细胞巢。

Trans-differentiation转分化:一种组织类型的干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分化成另一组织类型的细胞。Dedifferentiation去分化:干细胞向其前体细胞的逆向转化。

transit amplifying cell过渡放大细胞:干细胞分裂时必须要经过快速的增殖期产生过渡放大细胞。过度放大细胞介于干细胞和分化之间,分裂较快,经过若干次分裂后产生分化细胞,其作用是通过较少的肝细胞产生较多的分化细胞。

cell fusion细胞融合:是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

篇6:医学细胞生物学论文

1、细胞骨架

2、应力纤维

3、微管

4、微丝

5、中间纤维

6、踏车现象

7、微管组织中心(MTOC)

8、胞质分裂环

二、填空题

1、_____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纤维网络状结构,能使真核细胞适应多种形状和协调的运动。

2、肌动蛋白丝具有两个结构上明显不同的末端,即_____极和_____极。

3、在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两个子细胞的最终分离依赖于质膜下带状肌动纤维束和肌球蛋白分子的活动,这种特殊的结构是_____。

4、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的指状突起是_____,其中含有_____细胞质骨架成分。

5、肌动蛋白单体连续地从细纤维一端转移到另一端的过程称为_____。

6、微管由_____分子组成的,微管的单体形式是_____和_____组成的异二聚体。

7、外侧的微管蛋白双联体相对于另一双联体滑动而引起纤毛摆动,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复合物是_____。

8、基体类似于_____,是由9个三联微管组成的小型圆柱形细胞器。

9、_____位于细胞中心,在间期组织细胞质中微管的组装和排列。

10、_____药物与微管蛋白紧密结合能抑制其聚合组装。

11、_____具有稳定微管,防止解聚,协调微管与其他细胞成分的相互关系的作用。

12、驱动囊泡沿着轴突微管从细胞体向轴突末端单向移动的蛋白质复合物是_____。

13、在细胞内永久性微丝有,临时性微丝有 ;永久性微管有,临时性微管有。

14、细胞骨架普遍存在于 细胞中,是细胞的 结构,由细胞内的 成分组成。包括、和 三种结构。

15、中心体由 个相互 排列的圆筒状结构组成。结构式为。主要功能是与细胞的 和 有关。

16、鞭毛和纤毛基部的结构式为,杆状部的结构式为,尖端部的结构式为

三、选择题

1、细胞骨架是由哪几种物质构成的()。A、糖类 B、脂类 C、核酸 D、蛋白质 E.以上物质都包括 2.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由细胞中的微管组成()。A、鞭毛 B、纤毛 C、中心粒 D、内质网 E、以上都不是 3.关于微管的组装,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微管可随细胞的生命活动不断的组装与去组装 B、微管的组装分步进行 C.微管的极性对微管的增长有重要意义 D、微管蛋白的聚合和解聚是可逆的自体组装过程 E、微管两端的组装速度是相同的 4.在电镜下可见中心粒的每个短筒状小体()。A、由9组二联微管环状斜向排列 B、由9组单管微管环状斜向排列 C、由9组三

联微管环状斜向排列 D、由9组外围微管和一个中央微管排列 E、由9组外围微管和二个中央微管排列

5、组成微丝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A、球状肌动蛋

白 B、纤维状肌动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E、锚定蛋白

6、能够专一抑制微丝组装的物质是()。A、秋水仙素 B、细胞松弛素B C、长春花碱 D、鬼笔环肽 E、Mg+ 7.在非肌细胞中,微丝与哪种运动无关()。A、支持作用 B、吞噬作用 C、主动运输 D、变形运动 E、变皱膜运动 8.对中间纤维结构叙述错误的是()。A、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 B、为实心的纤维状结构 C、为中空的纤维状结构 D、两端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头部和尾部 E、杆状区为一个由310个氨基酸组成的保守区

9、在微丝的组成成分中,起调节作用的是()。A、原肌球蛋白 B、肌球蛋白 C、肌动蛋白 D、丝状蛋白 E、组带蛋白

10、下列哪种纤维不属于中间纤维()。A、角蛋白纤维 B、结蛋白纤维 C、波形蛋白纤维 D、神经丝蛋白纤维 E、肌原纤维

四、判断题

1、细胞松弛素B是真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可阻止肌动蛋白的聚合,结合到微丝的正极,阻止新的单体聚合,致使微丝解聚。()

2、永久性结构的微管有鞭毛、纤毛等,临时性结构为纺锤体等。()

3、纺锤体微管可分为动粒微管和非极性微管。()

4、核骨架不象胞质骨架那样由非常专一的蛋白成分组成,核骨架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核骨架蛋白及核骨架结合蛋白,并含有少量RNA。()

五、简答题

1、微丝的化学组成及在细胞中的功能。

2、什么是微管组织中心,它与微管有何关系。

3、简述中间纤维的结构及功能。

4、比较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异同。

5、试述微管的化学组成、类型和功能。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骨架: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质内的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包括狭义和广义的细胞骨架两种概念。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2、应力纤维:应力纤维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微丝束结构,由大量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表面的粘着有密切关系,可能在细胞形态发生、细胞分化和组织的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微管:在真核细胞质中,由微管蛋白构成的,可形成纺锤体、中心体及细胞特化结构鞭毛和

纤毛的结构。

4、微丝: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构成的,可在细胞形态的支持及细胞肌性收缩和非肌性运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结构。

5、中间纤维: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的,由蛋白质构成的,其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

之间,在支持细胞形态、参与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纤维状结构。

6、踏车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细胞骨架在装配过程中,一端发生装配使微管或微丝延长,而另一端发生去装配而使微管或微丝缩短,实际上是正极的装配速度快于负极的装配速度,这种现象称为踏车现象。

7、微管组织中心(MTOC):微管在生理状态及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动物细胞的MTOC为中心体。MTOC决定了细胞中微管的极性,微管的(-)极指向MTOC,(+)极背向MTOC。

8、胞质分裂环:在有丝分裂末期,两个即将分裂的子细胞之间产生一个收缩环。收缩环是由大量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由分裂末期胞质中的肌动蛋白装配而成,随着收缩环的收缩,两个子细胞被分开。胞质分裂后,收缩环即消失。

二、填空题

1、细胞质骨架;

2、正极、负极;

3、收缩环;

4、微绒毛、微丝;

5、踏车行为;

6、微管蛋白、α、β微管蛋白;

7、动力蛋白;

8、中心粒;

9、中心体;

10、细胞松弛素B;

11、微管结合蛋白;

12、驱动蛋白;

13、肌细胞中的细肌丝、小肠微绒毛中的轴心微丝,胞质分裂环;鞭毛、纤毛,纺锤体;

14、、真核,支撑,蛋白质,微管,微丝,中间纤维;

15、2,垂直蛋白,9×3+0,分裂,运动;

16、9×3+0,9×2+2,9×1+2;

三、选择题

1、D;

2、D;

3、E;

4、C;

5、A;

6、B;

7、C;

8、B;

9、A;

10、E。

四、判断题

1、√;

2、√;

3、×;

4、√。

五、简答题

1、微丝的化学组成及在细胞中的功能。答:微丝的化学组成:主要成分为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肌球蛋白起控制微丝的形成、连接、盖帽、切断的作用,也可影响微丝的功能。其他成分为调节蛋白、连接蛋白、交联蛋白。微丝的功能:(1)与微管共同组成细胞的骨架,维持细胞的形状。(2)具有非肌性运动功能,与细胞质运动、细胞的变形运动、胞吐作用、细胞器与分子运动、细胞分裂时的膜缢缩有关。(3)具有肌性收缩作用(4)与其他细胞器相连,关系密切。(5)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和物质运输。

2、什么是微管组织中心,它与微管有何关系。答:微管组织中心是指微管装配的发生处。它可以调节微管蛋白的聚合和解聚,使微管增长或缩短。而微管是由微管蛋白组成的一个结构。二者有很大的不同,但又有十分密切 的关系。微管组织中心可以指挥微管的组装与去组装,它可以根据细胞的生理需要,调节微管的活动。如在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根据染色体平均分配的需要,从

微管组织中心:中心粒和染色体着丝粒处进行微管的装配形成纺锤体,到分裂末期,纺锤体解聚成微管蛋白。所以说,微管组织中心是微管活动的指挥

3、简述中间纤维的结构及功能。答:中间纤维的直径约7~12nm的中空管状结构,由4或8个亚丝组成。单独或成束存在于细胞中。中间纤维具有一个较稳定的310个氨基酸的α螺旋组成的杆状中心区,杆状区两端为非螺旋的头部区(N端)和尾部区(C端)。头部区和尾部区由不同的氨基酸构成,为高度可变区域。功能:(1)支持和固定作用:支持细胞形态,固定细胞核。(2)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作用:在细胞质中与微管、微丝共同完成物质的运输,在细胞核内,与DNA的复制和转录有关。(3)细胞分裂时,对纺锤体和染色体起空间支架作用,负责子细胞内细胞器的分配与定位。(4)在细胞癌变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4、比较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异同。答: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相同点:(1)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2)在结构上都是纤维状,共同组成细胞骨架。(30在功能都可支持细胞的形状;都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信息的传递;都能在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上发挥重要作用。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不同点:(1)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但三者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而且中等纤维在不同种类细胞中的基本成分也不同。(2)在结构上,微管和中间纤维是中空的纤维状,微丝是实心的纤维状。微管的结构是均一的,而中等纤维结构是为中央为杆状部,两侧为头部或尾部。(3)功能不同:微管可构成中心粒、鞭毛或纤毛等重要的细胞器和附属结构,在细胞运动时或细胞分裂时发挥作用:微丝在细胞的肌性收缩或非肌性收缩中发挥作用,使细胞更好的执行生理功能;中等纤维具有固定细胞核作用,行使子细胞中的细胞器分配与定位的功能,还可能与DNA的复制与转录有关。总之,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非膜相结构,共同担负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器位置的固定及物质和信息传递重要功能。

5、试述微管的化学组成、类型和功能。答:微管的化学组成:主要化学成分为微管蛋白,为酸性蛋白。其他化学成分为微管结合蛋白包括为微管相关蛋白、微管修饰蛋白、达因蛋白。微管的类型:单微管、二联管、三联管。微管的功能:(1)构成细胞的网状支架,维持细胞的形态。(2)参

上一篇:小班开学一个月教育随笔下一篇:计划生育科技药具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