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的名句

2024-06-17

唐代诗人的名句(共10篇)

篇1:唐代诗人的名句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词名句

1)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5)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6)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7)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8)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9)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0)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1)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2)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3)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14) 人生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15)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6) 吾观自古贤达人,成功不退皆殒身。

17)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8)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9) 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

20) 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

21)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2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4)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5)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6)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27)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8)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9)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0)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1)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32)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3)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5)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36)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7)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38)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9) 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4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1)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42)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43)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44) 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

45)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46)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7)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48)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篇2:唐代诗人的名句

初唐时期(618年--712年)

盛唐时期(612年--7762年)

中唐时期(762年--827年)

晚唐时期(827年--859年)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 陈子昂的边塞诗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

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 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和杜甫合称“李杜”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王之涣(唐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和李白合称“李杜”。《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外号“诗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孟浩然,字浩然,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孟浩然(唐代)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唐: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唐代)《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贾岛:唐代诗人,僧人。《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晚唐:小李杜

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婉约派。《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宋代词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中国北宋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描写儿童的诗句。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池上》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溪居即事》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所见》

描写春天的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

篇3:唐代诗人笔下的“楼兰”

其实, 它是一个古国名。古楼兰国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 (若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 塔里木盆地东部,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东与甘肃、青海两省相连, 南与西藏接壤, 西与且末县毗邻, 北与尉犁县和吐鲁番、哈密两地区交界) 罗布泊以西偏北岸边, 在孔雀河南岸7公里处, 异常荒凉。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 是历史上西域的一个古国名。《史记》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 临盐泽”。还说, 楼兰等地盛产美玉, 多芦苇、怪柳、甘草, 民随畜牧, 逐水草, 有驴马, 多囊驼。其实,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没有去过楼兰, 而是根据同时代的大使节张骞 (一生三次出使西域, 历尽千辛万苦, 熟悉西域的各种情况) 的报告记述的。《汉书·西域传》又载:“鄯善国, 本名楼兰, 王治扦泥城, 去阳关千六百里, 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 口四万四千一百。”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它东通敦煌, 西北到焉耆、尉犁, 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楼兰城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中心。正因为楼兰的地理位置重要, 西汉时期, 汉朝和匈奴为了争夺西域疆土, 进行了长达七八十年的战争。楼兰国一时左右摇摆, 曾一度斩杀汉使臣。直到公元前77年, 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刺杀了楼兰国王, 另立其弟为王, 迁都后, 改名为鄯善国。此后, 楼兰一直都是汉朝的西域重镇, 与汉朝关系密切, 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也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过重要作用。汉朝在楼兰“设都护、置军侯、开井渠、屯田积谷”, 对楼兰进行管理。当时的楼兰演绎出农业文明, 并以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 传递着东西方文明。公元4世纪之后, 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它身边有烟波浩渺的罗布泊, 它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 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 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 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据《水经注》记载, 东汉以后, 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 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 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 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 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 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有说楼兰的死亡, 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 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 风沙侵袭, 河流改道, 气候反常, 瘟疫流行, 水分减少, 盐碱日积, 最后造成王国的必然消亡。无论怎么说, 有一点是肯定的, 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 是瘟疫。楼兰总共有12个村, 几万人左右, 在部落首领领导下, 平安快乐地生活着。可是就在1000多年前发生了一次瘟疫, 许多楼兰人在病魔中失去了生命, 曾有几千人在一个叫善密的人带领下迁到义乌 (今哈密一带) , 另一部分人迁到了和田的罗普 (罗布泊的转音) , 另一部分人坚持生活在罗布泊内。从此以后楼兰国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其后的1000多年, 楼兰找不到一丝痕迹, 史书中也没有半点墨迹。

1900年3月初,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领的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泊荒原, 在穿越一处沙漠时, 发现他们带来的水泄漏了很多。于是去寻找水源, 回来时又发现携带的铁锹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维吾尔族助手阿尔德克回去寻找。这位助手回来的时候, 不仅带回了铁锹, 而且还拣回了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非常激动, 他知道这一定是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第二年3月, 他重新回到这里进行挖掘, 发现了大批文物, 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竹简和毛笔等。赫定回国后, 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莱鉴定。希姆莱从挖掘出土的佉卢文简牍推定古城原名楼兰。经鉴定, 这座古城就是令世界震惊的楼兰古城。楼兰城的再现, 引得各国探险家争相前往探险觅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美国人亨迁顿、日本人桔瑞超先后抵达这座“有高度文化的古城遗址”, 掠走了一批重要文物。1979年, 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 辉煌的楼兰古国终于面世。

楼兰古城遗址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东经89°55′22″, 北纬40°29′55″″, 与附近城镇的直线距离为西北距库尔勒市344千米, 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千米, 古城占地12万平方米, 包括城区面积10.8万平方米和东郊墓地、周围寺院民居遗址及楼兰贵族墓。楼兰佛塔和“三间房”成为楼兰遗址的标志。一条大致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贯城中, 将古城分成东北、西南两区。东北区仅存佛塔及其附近建筑, 佛塔残高10.4米, 系用土坯、糯米浆、柳条砌筑, 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筑物。西南区有当时的官署——三间房遗址与一些小院落。古城内, 盖房用的胡杨木梁、檩、椽等木构件, 比比皆是, 其中不少还凿了眼, 刻上了花纹, 显示了相当的工艺水平。略成正方形, 边长约330米, 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仍依稀可辨。古城四周的墙垣, 多处已经坍塌, 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墙垣孤零零地站立着。城区呈正方形, 面积约十万平方米。楼兰遗址全景旷古凝重, 城内破败的建筑遗迹了无生机, 显得格外苍凉、悲壮。俯瞰楼兰古城, 城中东北角有一座烽燧, 虽然经过历代不同时期的补修, 但依然从它身上可以看出最早汉代建筑的风格。 烽燧的西南是"三间房"遗址。这座100平方米的房屋, 建筑在一块高台上, 三间房正中的一间要比东西两间显得宽大。本世纪初, 斯文·赫定曾在东面一间房内发掘出大量的文书简。从三间房西厢房残存的大木框架推测, 这里昔日曾是城中屯田官署所在地。继续向西, 是一处大宅院。院内, 南北各有三间横向排列的房屋。在古城, 这座院落建筑也是比较排场的。相形之下, 大宅院南面的房舍多数是单间, 矮小、散杂而破败不堪, 则是民居。如果根据出土文书推测三间房毗邻的框架结构房屋是楼兰古城的官署遗迹。在楼兰古墓沟还出土了3800年前的干尸——“楼兰美女”。楼兰古城内目前尚遗存陶片、毡片、古铜钱、古兵器、丝绸碎片等众多文物。

篇4:唐代诗人的别称

诗圣——杜甫,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杜甫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因而被誉为“诗圣”。

诗佛——王维,其诗后期的不少作品对现实几乎无任何积极反映,佛老消极思想浓厚,有的甚至充满了佛空无寂灭的唯心哲理,后世也就有人把他称为“诗佛”。

诗魔——白居易,他酷爱吟诗,“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加之他又有“惟有诗魔降不得,每逢风月一闲吟”的诗句,后人就以“诗魔”称白居易。

诗鬼——李贺,其诗以神仙鬼魅为题材,曲折表现他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后人因此称他为“鬼才”。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囚——孟郊、贾岛,孟郊、贾岛二人做诗,同以“苦吟”著名,都强调诗歌的精神事业,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后人以“郊寒岛瘦”并称。金代元好问在《放言》诗中说:“长沙一湘景,郊岛两诗囚。”“诗囚”便成了孟贾二人的别称。

诗豪——刘禹锡,刘禹锡性情豪迈,善于写带有政治色彩的讽刺诗。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称道:彭城刘梦得(刘禹锡的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家天子——王昌龄,其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篇5:唐代诗人韩愈的诗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正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北极赠李观 唐 · 韩愈

北极有羁羽,南溟有沈鳞。川源浩浩隔,影响两无因。

风云一朝会,变化成一身。谁言道里远,感激疾如神。

我年二十五,求友昧其人。哀歌西京市,乃与夫子亲。

所尚苟同趋,贤愚岂异伦。方为金石姿,万世无缁磷。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唐 · 韩愈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缭逶迤,

击鼓腾腾树赤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球惊杖奋合且离,

红牛缨绂黄金羁。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汴州乱二首 唐 · 韩愈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健儿争夸杀留后,

连屋累栋烧成灰。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

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昨日乘车骑大马,

坐者起趋乘者下。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别盈上人 唐 · 韩愈

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

祝融峰下一回首,即是此生长别离。

别赵子 唐 · 韩愈

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余。

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与书。

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

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又奚为于北,往来以纷如。

病鸱 唐 · 韩愈

屋东恶水沟,有鸱堕鸣悲。青泥掩两翅,拍拍不得离。

君童叫相召,瓦砾争先之。计校生平事,杀却理亦宜。

夺攘不愧耻,饱满盘天嬉。晴日占光景,高风恣追随。

遂凌鸾凤群,肯顾鸿鹄卑。今者命运穷,遭逢巧丸儿。

病中赠张十八 唐 · 韩愈

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不蹋晓鼓朝,安眠听逢逢。

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

扶几导之言,曲节初摐摐。半途喜开凿,派别失大江。

剥啄行 唐 · 韩愈

剥剥啄啄,有客至门。我不出应,客去而嗔。从者语我,

子胡为然。我不厌客,困于语言。欲不出纳,以堙其源。

空堂幽幽,有秸有莞。门以两板,丛书于间。窅窅深堑,

其墉甚完。彼宁可隳,此不可干。从者语我,嗟子诚难。

叉鱼招张功曹 唐 · 韩愈

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

深窥沙可数,静搒水无摇。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

中鳞怜锦碎,当目讶珠销。迷火逃翻近,惊人去暂遥。

竞多心转细,得隽语时嚣。潭罄知存寡,舷平觉获饶。

长安交游者赠孟郊 唐 · 韩愈

长安交游者,贫富各有徒。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

朝归 唐 · 韩愈

峨峨进贤冠,耿耿水苍佩。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

顾影听其声,赪颜汗渐背。进乏犬鸡效,又不勇自退。

坐食取其肥,无堪等聋瞶。长风吹天墟,秋日万里晒。

抵暮但昏眠,不成歌慷慨。

嘲鼾睡 唐 · 韩愈

澹师昼睡时,声气一何猥。顽飙吹肥脂,坑谷相嵬磊。

雄哮乍咽绝,每发壮益倍。有如阿鼻尸,长唤忍众罪。

马牛惊不食,百鬼聚相待。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

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孰云天地仁,吾欲责真宰。

嘲鲁连子 唐 · 韩愈

鲁连细而黠,有似黄鹞子。田巴兀老苍,怜汝矜爪觜。

开端要惊人,雄跨吾厌矣。高拱禅鸿声,若辍一杯水。

独称唐虞贤,顾未知之耳。

郴口又赠二首 唐 · 韩愈

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于飞。

回头笑向张公子,终日思归此日归。

雪飐霜翻看不分,雷惊电激语难闻。

沿涯宛转到深处,何限青天无片云。

郴州祈雨 唐 · 韩愈

乞雨女郎魂,炰羞洁且繁。庙开鼯鼠叫,神降越巫言。

旱气期销荡,阴官想骏奔。行看五马入,萧飒已随轩。

池上絮 唐 · 韩愈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酬别留后侍郎 唐 · 韩愈

为文无出相如右,谋帅难居郤縠先。

归去雪销溱洧动,西来旌旆拂晴天。

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 唐 · 韩愈

京城数尺雪,寒气倍常年。泯泯都无地,茫茫岂是天。

崩奔惊乱射,挥霍讶相缠。不觉侵堂陛,方应折屋椽。

出门愁落道,上马恐平鞯。朝鼓矜凌起,山斋酩酊眠。

吾方嗟此役,君乃咏其妍。冰玉清颜隔,波涛盛句传。

韩愈诗句大全

1)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2)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韩愈《晚春》

3)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4)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韩愈《春雪》

6)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韩愈《春雪》

8)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9)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 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10)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韩愈的诗有哪些

2.《调张籍》韩愈唐诗鉴赏

3.韩愈的诗句

4.韩愈描写雪的诗句

5.韩愈唐诗《石鼓歌》原文法医赏析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诗鉴赏

7.《答张十一》韩愈唐诗鉴赏

8.《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韩愈唐诗鉴赏

篇6: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词

2、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6、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7、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8、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9、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10、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11、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12、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13、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14、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15、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16、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17、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8、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9、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20、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21、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2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4、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25、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26、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27、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28、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29、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30、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31、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32、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33、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34、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3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6、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37、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38、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39、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篇7: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为大家分享了诗人李贺的诗句,一起来看看吧!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

2、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李贺

3、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李贺《蜀国弦》

4、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5、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李贺《马诗·赤兔无人用》

6、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李贺

7、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贺《南园十三首》

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9、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10、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11、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李贺《野歌》

12、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1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14、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飒然,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李贺《巫山高》

15、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李贺《秦王饮酒》

16、无物结同心,烟火不堪剪——李贺《题苏小小墓》

17、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李贺

18、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

19、东风方来满眼春——李贺

20、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

2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

2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23、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李贺

2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

25、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

26、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27、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李贺《浩歌》

28、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酒——李贺

29、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埃——李贺

30、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

31、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李贺《昌谷北园新笋》

32、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李贺《三月过行宫》

33、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

34、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36、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璧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李贺《苏小小墓》

37、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38、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

39、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40、男我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41、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李贺《苏小小墓》

42、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3、“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做龙——李贺《高轩过》”

44、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5、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李贺

46、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李贺《马诗》

47、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47、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48、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李贺 《苏小小墓》

49、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酒 ——李贺

50、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李贺

李贺简介

篇8:论唐代诗人的扬州情结

关键词:唐诗,扬州情结,诗人

扬州, 古称广陵、江都、维扬、芜城等, 是我国一座历史悠久, 文化璀璨, 人杰地灵的商业都市和文化古城。自隋朝京杭大运河开凿后, 其更是凭借便利的水陆交通优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的到来。尤其是在诗歌创作鼎盛时期的唐代, 涌现出了许多诗人, 他们与扬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且留下了许多描写扬州的相关作品。本文, 笔者将针对唐诗中的扬州, 通过概况叙说、情感表达以及现状映射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唐代诗人们的“扬州情结”

一.概况叙说———唐诗中的扬州

唐代的扬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秀丽的自然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发达的经济条件, 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的到来。其中李白、杜牧、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许多唐代最为著名的大诗人也均有到往, 他们或欣赏扬州的秀丽奇景, 或游览壮观的名胜古迹, 或留恋于宴饮歌舞的风月场所, 或凭吊兴亡、反思历史, 留下了无数关于扬州的诗篇名作。

这些唐诗数量庞大, 题材广泛, 从扬州各类风物人情到诗人个人生活情思, 各方面都有涉及。姚合的《扬州春词三首 (其三) 》 (江北烟光里, 淮南胜事多。市鄽持烛入, 邻里漾船过。有地唯栽竹, 无家不养鹅。春风荡城郭, 满耳是笙歌。) 就通过对扬州日常景物的丰富描写展现了扬州水乡的美丽繁华, 生动形象, 让人仿佛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杜牧的咏扬州名篇《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一诗历来被人们所传颂, 描绘了扬州秀丽的风景, “二十四桥明月夜”一句更是成为千古名句。还有扬州籍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也是咏颂扬州美景的名篇, 全诗通过对春、江、花、月、夜五种意向的完美融合, 描绘了扬州南郊一带的月下夜景, 为扬州文化增添了一层诗情画意的柔美感。

除了咏颂扬州秀丽美景的诗篇之外, 当时的扬州作为人们享乐的风月场所, 自然也少不了些许感时伤事惜别思故的风月诗。例如晚唐诗人徐凝的名作《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长易觉愁。三分天下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题为怀地, 实为怀人, 诗人以扬州明月的意向, 追忆当日的别情, 表达自己对所恋女子的思念之情。又如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一句也表达出自己对当年扬州青楼风月和青楼女子的念念不忘。

同时, 扬州作为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 诗人游览时触景生情, 凭吊兴亡, 也留下了不少反思历史的名作。尤其是在晚唐, 时局动荡, 国家沉浮, 与扬州的繁华奢靡作对比, 更易引起诗人的深刻反思。正如李商隐的七律《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 欲取芜城作帝家”与“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庭花”二句, 看似为怀古诗, 实则希望通过描写隋炀帝出巡的奢侈场面, 告诫当前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情感表达———诗人的“扬州情结”

扬州的独特优势使许多诗人一到便被深深吸引, 从此与这座美丽繁华的古城结下不解之缘, 来时期盼, 在时歌咏, 去时伤别, 即便不在时, 也依然惦念。梦里遇它几千回, 终化作肺腑之言, 融入诗篇, 代代流传。只可惜, 再华丽的文字, 也依旧绘不出, 自己心中的那个扬州。正是怀着这样的“扬州情结”, 唐代诗人们创作出了一篇又一篇经久不衰的相关名作。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曾先后在扬州为官三年, 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的许多足迹, 烙下了深深的“扬州情结”, 同时也产生了不少与之相关的诗篇。在扬州期间, 他曾写过《扬州三首》, 表现了扬州生活的方方面面, 写出了扬州的繁华, “处处皆华表”一句更是给予扬州高度评价, 说扬州到处都是好地方, 丝毫不吝赞美之词。可惜后他被调离扬州, 赴长安任职, 离别之际依依不舍, 又作《赠别》二首,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一句表达出了对相伴自己的妓女的赞美以及不舍之情。三年的扬州生活, 已在他心中烙下难忘的记忆, 以致后来他在离开了一段时间以后, 仍会时常回忆起曾经的那段时光, 在《润州二首》中, “扬州尘土试回首, 不惜千金借与君”一句追忆了自己在扬州的奢华生活, 《遣怀》中他也通过追忆当年扬州往事, 表达自己对现实处境的不满, 暗潮自责。同样, 诗仙李白也曾数次到过扬州, 有着深深的“扬州情结”, 每每游览扬州, 都会留下些许名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等均为其在游览扬州期间所作, 《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更是大大提升了扬州的知名度。

扬州的繁华与美好, 也令许多不曾到达的诗人盼望一游。落魄西蜀的杜甫曾在风烛残年、穷困潦倒之际写下了“商户离别下扬州, 忆上西陵故驿楼。慰问淮南米线贵, 老夫乘兴欲东游。” (《解闷十二首》) 的诗篇, 表达了自己想要东游去扬州的强烈愿望。只可惜两三年后, 这位伟大的诗圣去世, 最终也未能成行。这不管是于杜甫自己, 还是于扬州来说, 都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诗人杜荀鹤更是人不在扬州, 而心却始终惦念着扬州的风月与美景, 高度评价扬州这座繁华的城市, 《送蜀客游维扬》一诗中将作者的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见说西川景物繁, 维扬景物胜西川。青青花柳树临水, 白日绮罗人上船。夹岸画船难惜醉, 数桥明月不教眠。送君懒问君回日, 才子风流正少年”, 首句通过对比极写扬州的繁华胜于西川, 最后两句更是做出大胆猜测, 认为好友到了扬州一定会被深深吸引乐不思蜀而不必问其归期了。张祜游扬州, 也发出“人生只合扬州死, 禅智山光好墓田” (《纵游淮南》) 的感慨。可见, 扬州这座城市在当时诗人心中的印象之深, 从而烙下深深的“扬州情结”, 即便身不在此, 也会时时记起, 并将对它的情感寄托于诗中, 或悲或喜, 或思或忆。

三.现状映射———由唐诗看那时扬州

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一定也是那个时期社会现状的反映, 唐诗也是如此。这些与扬州相关的唐诗, 一方面是诗人的“扬州情结”所致, 另一方面, 其实也是对当时扬州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因此, 从这些相关唐诗中, 我们可以充分了解那时的扬州, 还原出当时扬州的社会风貌。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完善了全国的交通体系, 而位于长江与运河的交汇点上的扬州, 其便利的水路交通条件使之成为了理想的商品集散地, 大大促进了扬州的贸易往来及其经济的发展。这一社会现状, 在当时的许多相关唐诗中都有反映, 为此, 诞生了许多反映扬州经济生活的诗。如姚合“园林多是宅, 车马少于船” (《扬州春词三首》) , 卢纶“山映南徐暮, 千帆入古津” (《泊扬子江岸》) 等诗句均反映了当时扬州便利的水陆交通, 李洞诗句“隔海城通舶, 连河市响楼” (《送韦太尉处坤维除广陵》) 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发达的贸易往来。当然, 在这样一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 也导致了许多人背井离乡外出从商, 不知归期, 徒留妻子儿女守候在家苦苦等待, 由此不少反映这类社会现状的闺怨诗应运而生了。如王建《江南三台》中写的“扬州桥边少妇, 长安市里商人”, 表现出那些独守空闺的女子的悲惨现状, 又有李白的《江夏行》中, 以女子的口吻诉说“去年下扬州, 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 心逐江水流”表现女子对丈夫赴扬州从商的不舍与哀叹之情, 久等不归, 最终心如死灰, 发出“悔作商人妇, 青春长别离”的感叹, 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妇女阶层的生活现状, 幽怨之情溢于言表, 也表达了诗人对商贾阶层的关注与同情。

同时, 这一时期的诗也是那时扬州上层社会注重享乐风气以及奢华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中也反映出当时人们消极颓废的思想。刘长卿在《扬州雨中张十宅观妓》 (夜色带春烟, 灯花拂更燃。残妆添石黛, 艳舞落金钿。言笑频心善, 迎歌乍动弦。不知巫峡雨, 何事海西边。) 中, 运用纤巧流丽的格调, 着力刻画扬州繁华都市中镜槛香闺的珠光宝气, 也从侧面展露了当时扬州上层社会奢靡的生活。而王建诗《夜看扬州》 (夜市千灯照碧云, 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 犹自笙歌彻晓闻。) 中, 时事多艰、兵荒马乱, 而整个扬州城却仍在通宵歌舞, 仿佛外面发生的一切与他们无关, 也反映了当时扬州的那种尽情纵乐的风气和颓唐消极的思想。同样, 罗隐《江都》中“九里楼台牵翡翠, 两行鸳鹭踏珍珠”的诗句, 杜荀鹤的《送蜀客游维扬》中“夹岸画楼难惜醉, 数桥明月不教眠”, 韦庄在《过扬州》中也有“当年人未识兵戈, 处处青楼夜夜歌”等这些诗句也是当时扬州风月场所盛行, 人们生活穷奢糜烂的真实写照,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 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参考文献

[1]都晓梅, 唐人咏扬州诗研究[J], 硕士学位论文I206.2, 2001 (05) .

[2]顾雷兵, 唐人歌咏与扬州风月[J], 硕士学位论文, 2005 (06) .

[3] (清) 彭定求, 全唐诗[M], 中华书局, 1960年版.

篇9:唐代诗人的创作怪癖

王勃出身书香之家,少时便有神童之誉。《旧唐书》本传称他“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王勃作诗前不喜欢冥思苦想,而是先磨墨,然后饮酒,大醉方休。之后蒙头大睡,酒醒后直奔砚台,挥笔直书,一气呵成,诗成后一字不改。《新唐书》本传中这样记载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他的传世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便是这样得来的。

张若虚被窝构思

唐代奇人众多,但像张若虚仅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就确立不朽地位的,却绝无仅有。张若虚写作并不勤奋,贪睡是他的嗜好。他作诗时,喜欢先用厚厚的被子捂着,在被窝里构思,一身大汗后翻身而起,然后挥毫疾书。天气越热,效果越好。他作诗从不打草稿,总是一气呵成,一字不改。《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写出来的,从这首诗来看,张若虚绝对是创作天才,不愧“以孤篇横绝全唐”之誉。

孟郊作诗忘事

孟郊是苦吟诗人的代表,有“诗囚”之称。他早年生活贫困,46岁终于考中进士,50岁任江苏溧阳县尉。在任时以作诗为乐,达到了忘我的地步。他作诗不出门,有时会放下手头的事务,闭门谢客。有时候,他则外出饮酒作诗,一天不归。其“不事曹务”的做法被人告发,让县令很不高兴,于是罚他半俸,然后花钱雇人顶替他。这样一来,孟郊的生活更为拮据,于是干脆请辞。他去世时一贫如洗,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韩愈等友人凑了100贯钱,安葬了这位诗人。

李贺驴背拾句

李贺仕途失意,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诗上,有“诗鬼”之誉。他长相怪异,双眉相接,体瘦指长,韩愈调侃他指长所以能写长诗。传说他写诗常常骑在毛驴上,背着锦囊外出,得到句子就投入锦囊内,晚上回家完篇。据说,“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等名句,就是这样得来的。难怪他的母亲说,李贺要“呕出心乃已”。

白居易聆听老妪

篇10:唐代诗人王勃的诗

王勃唐代诗人,关于唐代诗人王勃的诗大家会背诵几首呢?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八仙径》

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

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

代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3、《白下驿饯唐少府》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4、《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5、《长柳》

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

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

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

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

6、《春日还郊》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7、《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

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

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

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

清尊湛不空,暂喜平生接。

8、《春游》

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

今朝花树下,不觉恋年光。

9、《春园》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

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10、《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11、《登城春望》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

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12、《冬郊行望》

桂密岩花白,梨疏树叶红。

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13、《对酒春园作》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

陕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14、《扶风昼届离京浸远》

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

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

15、《观佛迹寺》

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

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

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16、《观内怀仙》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17、《寒夜怀友杂体二首》

(一)

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

(二)

复合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度江来。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18、《忽梦游仙》

仆本江上客,牵迹在方内。

寤寐霄汉间,居然有灵对。

翕尔登霞首,依然蹑云背。

电策驱龙光,烟途俨鸾态。

乘月披金帔,连星解琼佩。

浮识俄易归,真游邈难再。

寥廓沉遐想,周遑奉遗诲。

流俗非我乡,何当释尘昧。

19、《怀仙》

鹤岑有奇径,麟洲富仙家。

紫泉漱珠液,玄岩列丹葩。

常希披尘网,眇然登云车。

鸾情极霄汉,凤想疲烟霞。

道存蓬瀛近,意惬朝市赊。

无为坐惆怅,虚此江上华。

20、《羁春》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21、《羁游饯别》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

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

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

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22、《饯韦兵曹》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

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

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上一篇:成功的感觉真好的小学作文下一篇:改写古诗《清明》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