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学校创建校长工作汇报

2024-06-19

现代化学校创建校长工作汇报(通用7篇)

篇1:现代化学校创建校长工作汇报

关于现代化学校创建校长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专家,上午好!

我们中学是一所镇办农村初中校,始建于1971 年,迁入新建的教学楼,占地面积23100,建筑面积3174,现有教职工43人,学生304人。 几年来,我们在教育局党委、镇教育办的领导下,坚持素质教育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积极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先后被评为县级红旗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市级绿色学校等称号。县运动会上我们连续获甲乙丙组第一、二、三名好成绩。

一、明确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可持续性发展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根据我们的校情、师情、学情,我们确定了“培养习惯,学会方法,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办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农村学校的办学目标。首先,“教育即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交往、操守的习惯,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良好道德品行,超众学习能力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一生发展。其次,“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自主探究、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学生掌握了方法,就能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学会观察,学会创造。学生掌握了方法就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在这一理念下,我们坚持以培养习惯为抓手,以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自我教育为支点,为学生搭设成功的平台,享受学习生活的快乐,在快乐中成长。在此基础上,我们确立了教育原则:“承认差异,不承认差生;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引领是教师的责任;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教育学生。”

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积极构建高效德育管理体系,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起点,狠抓规范落实,自我教育。以丰富的主题活动为载体,狠抓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培养,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以浓厚学校文化氛围为着力点,狠抓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致力于学生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实践性德育为突破点,狠抓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把德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行为。为此,我们先后在三个年级针对学生的特点,如在七年级开展学规范、培养良好习惯的系列主题教育,让他们找准努力的目标,规范自身的行为,加强班集体建设,引导学生形成严谨、规范、向上、健美的精神风貌;在八年级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召开法制主讲活动,结合环保,开展校园绿色行活动等;九年级以实践性德育为主要教育载体,积极开展服务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通过系列德育活动,学生受到了全面的熏陶,提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经历了求知做人的具体体验,享受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快乐。

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主阵地,积极推进落实“主体——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全过程,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点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我们以规范教学行为、集体备课研讨、精选训练题型,强化课后反思等为载体,引导教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方法指引、思维训练、自主探究、减负增效。让学生以喜欢的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快乐。

二、找准优势办出特色

我校的服务区域有15个自然村,以农业种植为主,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不错,为此从学情出发,确立了以“健康第一,和谐发展”的阳光体育活动为突破口。注重群体体育活动与传统体育项目并举,坚持每年一届的校运会,丰富大课间活动,定期开展跳绳、拔河、棋类、会操、球类等单项比赛活动。坚持常年训练传统项目运动队,在县运会上数年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教职工篮球、乒乓球项目中获得过优异的成绩。

三、规范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现代化的学校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机制,对此,我们在遵循办学理念轨迹的前提下,不断地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实施民主化进程,推动学校的发展。

几年来我校不断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实施学校管理民主化,形成了校长全面负责,党小组保证监察,教代会参与的三级管理体制。从干部的选任、评优晋级、重大项目开支到学校规划、教师考核制度的制定等都要通过党小组讨论,教代会通过。坚持校务公开,阳光管理,坚决杜绝拍脑门、拍桌子的个人决策。同时在决策实施中坚持形成共识,确保实施过程中的认同感,提高贯彻的效率。正是这种民主形成的管理体制,激发了全体教师自我认同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进而把这种民主意识运用于课堂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民主互动,民主的课堂氛围推动了高效课堂的实施,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

规范是学校办学的基础,我校在规范办学、规范课程改革、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学生日常行为等方面不断探索。在规范管理上我们注重向规范要质量和效益,德育工作运用全员育人机制。以学生为本、依法办学育人、采取成长记录、师生过程考核、上门家访、法制教育、德育科研等形式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学工作坚持落实课程计划,规范学籍管理,注重教学过程的监管,规范常规教学工作,鼓励教师积极使用现代化设备改变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我校教职工43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教师总数的26%;中级职称23人,教师总数的53%;本科学历(含在学)33人,

(一)加强师德的养成教育,倡导静心育人

在教师中积极开展“做人民满意教师”的活动,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结合县举办的“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进行家访工作,加强与学生家庭沟通的沟通,用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良好的师风。运用“五项承诺”“八项要求”等承诺书形式,引导教师自律、自强、自爱抵制有偿家教,通过学习优秀教师事迹,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要求等,增强教师师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真正的静下心来去育人。

(二)注重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倡导潜心教学

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我们注重对教师强化业务培训。构造多元发展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教育智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强化学习立足校本研修

我校坚持开展双周学习和校本教研活动,积极邀请专家和县教研员就教育理念、教材教法、课堂教学等进行专题培训和指导。经常性的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鼓励进修,参加各级教学展示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2.骨干引领,培养青年教师

我校现有17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对他们按计划提出具体目标,定期总结反思教育教学成果,定期在校本教研中展示教学心得,在教师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全校推行的“一对一”师带徒活动中,骨干教师每人都要带一名青年教师,全程把握青年教师学习、备课、上课等教学过程,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3.科研先行,提高教学效益

近一段时期我校先后承担了一项国家级课题,6项县级课题的研究任务。全校一个主题,各学科各有侧重,注重对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引领教师学会科研、及时总结撰写论文,并将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之中,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借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规范扎实的工作,使我校的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断地增强,甘于乐守农村教育这一岗位。在双优杯、信息技术整合课等各类竞赛中屡获表彰,科研论文也多次获奖。

五、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综合实力

在局、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现代化学校达标的要求,我校先后投资近100万元,逐步更新、增添教学设备,修建校舍场地,全面改善和提升了办学条件,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投资13万元,翻修了300米的环形操场,安装了单、双杠,足球门,篮球架等体育器械,投资15万元新建水冲厕所,投入5万元粉刷教学楼,自购树苗2千元,师生自己动手栽种,投资6万元建成雕塑一座,整修甬路近千平方米,使学校的绿化美化又上了一个层次。

二是全面更新各专用教室,新增大屏幕2个,信息技术教室1个,理化生实验室设备更新换代,加强图书室建设,使生均图书达到37册,各办公室办公桌椅全部更换,并配备了电脑,方便教师电子备课。

三是投入2万余元,更新了教学楼内的室牌、名人传、宣传牌、校风校训等,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现代化学校的创建过程是我们提升办学条件,增强学校内涵发展的过程,借此机遇,我校在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学校管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广大师生创建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教师更能安心工作,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更能享受现代化学校建设获得的成果。虽然我们在现代化学校建设中刚刚起步,但我们会抓住这一机遇,持续发展,突显学校的品味,彰显学校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以上是我对学校工作的几点汇报,不当之处请专家们指正。

谢谢!

篇2:现代化学校创建校长工作汇报

鳌山卫中心小学 2013.7.30 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鳌山卫中心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校在创建青岛市现代化学校的工作中,遵循“强化基础、发展个性、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宗旨,确立“以发展学校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队伍,注重实效抓育人,着力中心抓质量,推进教科抓实践,努力构建学校发展新优势,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创建现代化学校工作中,我们的特色是:

1、教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一是有一支团结、民主、奋进、务实的学校领导班子。班子成员敬业勤政,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二是有一支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

2、规范化管理持之以恒。

学校立足科学管理、人文管理,注重创建三项特色(民主管理一体化、依法管理校本化、规范管理精细化),抓实三项管理(思想教育管理、校园美化管理、教学流程管理);坚持制度治校,逐步制订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3、德育实践追求高效。

我校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突出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坚持学校 教育系列化和社会教育经常化,致力于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型的和谐德育体系。

4、有效教学稳步推进。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突出“有效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确保学有地位,确保学有主动,学有目标;尝试自主学习,尝试探究学习,尝试合作学习,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初步形成了“行动研究,分层落实”的有效教学推进策略。

资金使用情况:

我们主要把资金使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培训

1、组织教师参加青岛市各个学科农村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

2、进行网络学习培训,加大网上教研力度,进行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3、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

二、硬件建设

1、教学楼、办公平房全部内外粉刷涂料,房顶全部重新做了一遍防水处理,彻底解决了漏雨现象。

2、硬化了篮球场。

3、购置了部分图书、计算机。

4、学校伙房重新改建,高档配置。

5、为老师们改建了一个淋浴间。

6、操场扩建、塑胶化。存在问题: 1.办学条件方面

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18个班的办学规模难以适应生源逐年增加需求;班额偏大,难以达到小班化的要求。

2.师资队伍方面

每年都有教师陆续进城,教师严重缺编,急需体育、美术、微机、音乐、心理辅导等专职教师。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校工作的具体做法,我们将以现代化创建工作为契机,把创建工作常态化,巩固创建成果,不断完善创新,真正实现规范、民主、开放的教育。

请各位专家予以指正,谢谢大家!

篇3:现代化学校创建校长工作汇报

有些学校校长思维喜欢跳跃, 他们的计划是一年一个花样, 他们的特色是一年一个变样, 他们认为特色项目越多, 特色水平也就越高, 所以今年创艺术特色, 明年创德育特色, 但往往是一创而过, 全面开花, 却全面不结果。这些学校, 传统的特色项目本来已经有些成就了, 但在校长的“跳跃”下, 只能是一年不如一年, 新特色找不到, 旧特色也枯涩了。

有些学校, 校长一换, 特色也跟着换。新的校长总喜欢标新立异, 他们认为站在前人的阴影里, 就是没有出息。所以他们总是抛弃过去、重建自我, 前任校长创建的特色项目, 不管多好, 一律作废, 新校长就得有新特色、新气象。

而有些农村学校利用学校内的特色师资力量, 搞艺术特色创建, 倒也搞得红红火火:学生的参与面越来越广, 学生的艺术水准也越来越高, 一切都朝着好的趋势发展。想不到的是, 这几个有艺术特长的老师被城区学校看中了, 新学期都纷纷调走了。这样剩下的教师没有了艺术特长, 学校创建的艺术特色项目也就很快夭折了, 烟消云散了。

有些学校搞艺术特色没师资, 搞体育特色没场地, 搞前卫特色没经费, 搞……所以他们认为, 他们没有特色可搞, 特色创建跟他们没关系。虽然他们学校的教研活动搞得很好、办学历史非常悠久、教学合作非常默契、学生思想非常朴素……但这些在他们眼里都是和特色不能靠边的。在他们眼里特色就是看得见的、拿得出的、和别人不一样的;在他们眼里特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可怕而不可能的, 有钱有人才会有特色。

而有些学校却刚好相反, 在他们眼里特色就是一篇报告、特色就是有几个学生获奖、特色就是搞了几次很有噱头的活动……所以他们年年出特色, 年年有成果。

有些学校为了搞特色, 要求学生一哄而上, 不管学生喜不喜欢、可不可能, 都往这个既定的特色项目上套, 他们认为全民参与、整齐划一就是特色, 学生的特长是为学校的特色服务的。

……

其实这些都是由于校长对“特色”的错误认识所造成的。认识不清, 当然特色也就难产了, 因此学校特色创建首先要从端正校长的认识开始。

关于“学校特色”, 我们的校长不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加以认识。

一、特色是客观存在的。

它不是存在于头脑中的蓝图, 也不是几次活动中的偶然, 更不是生搬硬套的点缀。它是客观的存在, 它产生于学校的底蕴, 凝结为学校的精华, 表露成集体的行动。它是可以感受的、可以检测的、有生命力的客观存在。

二、特色是联系的。

它不是孤立的存在, 它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只不过是学校工作的排头兵而已。它不是漂泊的浮萍, 它有自己的依托和生成, 只不过更加耀眼和璀璨。它更不是学校的全部, 它有自己的价值和定位, 它只不过是学校发展的手段和突破口。

三、特色是发展的。

它是从萌芽到开花到结果然后再生成再萌芽的一个生生不息的发展的过程;它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深、从深到精、从精到特的一个渐进渐强的发展的过程。它更是从优势项目到特色项目、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四、特色是实践的。

特色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也不会无缘无故冒出来, 它是实践的结果、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特色产生的基础, 是特色发展的保障。实践让学校拥有了内涵, 内涵的进一步实践让学校拥有了特色, 特色的进一步实践让学校拥有了精彩。特色的真伪是用实践来检验的;特色的内在是用实践来丰满的;特色的成果是用实践来展示的。

五、特色是人本的。

从学校内部看学校特色就是校长、教师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结晶。

首先, 学校特色是校长个性化的体现。学校要有特色, 关键是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有特色, 没有特色的校长, 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学校。校长必须拥有正确的教育思想, 并利用学校的优势, 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 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办学特色。

其次, 学校特色是教师个性化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建设要有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来实现。因为学校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 要形成学校特色, 光靠校长的办学理念是达不到的, 还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工作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要使学生学有所长, 教师必须做到教有所长。

最后, 学校特色是学生个性化的体现。学生是学校特色创建的出发和归宿学生的个性化现状为学校的特色创建提供了基础和方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又为学校的特色创建积蓄了力量和信心因此没有学生个性化的质和量的保证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当然两者又是互为作用的, 学校特色的创建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学校特色创建的深化, 更为学生个性的充实发展提供了可能。

……

篇4:现代化学校创建校长工作汇报

有些学校校长思维喜欢跳跃,他们的计划是一年一个花样,他们的特色是一年一个变样,他们认为特色项目越多,特色水平也就越高,所以今年创艺术特色,明年创德育特色,但往往是一创而过,全面开花,却全面不结果。这些学校,传统的特色项目本来已经有些成就了,但在校长的“跳跃”下。只能是一年不如一年,新特色找不到,旧特色也枯涩了。

有些学校,校长一换,特色也跟着换。新的校长总喜欢标新立异,他们认为站在前人的阴影里,就是没有出息。所以他们总是抛弃过去、重建自我,前任校长创建的特色项目,不管多好,一律作废,新校长就得有新特色、新气象。

而有些农村学校利用学校内的特色师资力量,搞艺术特色创建,倒也搞得红红火火:学生的参与面越来越广。学生的艺术水准也越来越高,一切都朝着好的趋势发展。想不到的是,这几个有艺术特长的老师被城区学校看中了,新学期都纷纷调走了。这样剩下的教师没有了艺术特长,学校创建的艺术特色项目也就很快夭折了,烟消云散了。

有些学校搞艺术特色没师资。摘体育特色没场地,搞前卫特色没经费,搞……所以他们认为,他们没有特色可搞,特色创建跟他们没关系。虽然他们学校的教研活动搞得很好、办学历史非常悠久、教学合作非常默契、学生思想非常朴素……但这些在他们眼里都是和特色不能靠边的。在他们眼里特色就是看得见的、拿得出的、和别人不一样的;在他们眼里特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可怕而不可能的。有钱有人才会有特色。

而有些学校却刚好相反,在他们眼里特色就是一篇报告、特色就是有几个学生获奖、特色就是搞了几次很有噱头的活动……所以他们年年出特色,年年有成果。

有些学校为了搞特色,要求学生一哄而上,不管学生喜不喜欢、可不可能,都往这个既定的特色项目上套。他们认为全民参与、整齐划一就是特色,学生的特长是为学校的特色服务的。

其实这些都是由于校长对“特色”的错误认识所造成的。认识不清。当然特色也就难产了,因此学校特色创建首先要从端正校长的认识开始。

关于“学校特色”,我们的校长不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加以认识。

一、特色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存在于头脑中的蓝图。也不是几次活动中的偶然,更不是生搬硬套的点缀。它是客观的存在,它产生于学校的底蕴。凝结为学校的精华。表露成集体的行动。它是可以感受的、可以检测的、有生命力的客观存在。

二、特色是联系的。它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只不过是学校工作的排头兵而已。它不是漂泊的浮萍,它有自己的依托和生成。只不过更加耀眼和璀璨。它更不是学校的全部。它有自己的价值和定位,它只不过是学校发展的手段和突破口。

三、特色是发展的。它是从萌芽到开花到结果然后再生成再萌芽的—个生生不息的发展的过程;它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深、从深到精、从精到特的一个渐进渐强的发展的过程。它更是从优势项目到特色项目、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四、特色是实践的。特色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无缘无故冒出来,它是实践的结果、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特色产生的基础,是特色发展的保障。实践让学校拥有了内涵,内涵的进一步实践让学校拥有了特色,特色的进一步实践让学校拥有了精彩。特色的真伪是用实践来检验的;特色的内在是用实践来丰满的;特色的成果是用实践来展示的。

五、特色是人本的。从学校内部看,学校特色就是校长、教师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结晶。

首先,学校特色是校长个性化的体现。学校要有特色,关键是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有特色,没有特色的校长,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学校。校长必须拥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并利用学校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办学特色。

其次,学校特色是教师个性化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建设要有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来实现。因为学校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要形成学校特色,光靠校长的办学理念是达不到的,还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工作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要使学生学有所长,教师必须做到教有所长。

最后,学校特色是学生个性化的体现;学生是学校特色创建的出发和归宿,学生的个性化现状为学校的特色创建提供了基础和方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为学校的特色创建积蓄了力量和信心,因此没有学生个性化的质和量的保证,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当然两者又是互为作用的,学校特色的创建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学校特色创建的深化,更为学生个性的充实发展提供了可能。

……

总之,只有认识清,才会思路明。校长只有真正认识了“特色”,才会有“脚踏实地,积蓄学校的底蕴,凝聚学校的精华,创新学校的思维”的真正“创建”。

篇5:现代化学校创建校长工作汇报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认为:教育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就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首先必须现代化。因此,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作为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起点,全面推进创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的工作。

为此,我们成立了创建省实验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刘俊宝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及技术顾问由精通现在教学技术的电脑老师及教导主任担任,组员全体在岗教师组成。领导分工明确,工作落实到相关的责任部门,措施到位。每年召开至少两次专题汇报和研究会议。制定了总的实验区创建目标和两个五年发展规划,每学年还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措施,创建工作都严格按计划进行。

我校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一中心工作,成立了学校的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小组,由学校领导、教研、电教教师等组成,人员结构合理,工作稳步推进。领导小组和课题小组以现代化的教育 1

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结合课题的研究,从开展教师信息化培训和队伍建设入手,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工作,重点加强校园网应用和资源库建设,全面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上级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创造性地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教师成长、学生学习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现有专职的电教教师和网管教师3人,各项工作有专人负责,职责明确,各项工作能落实到位。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搭好应用平台

我校是一所边远乡村学校,当初,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与城区其他中学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要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必须要有一个适合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要建设,必须有资金。然而教育经费的紧缺正是制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特别是在我们这类区办初中更是举步维艰。

但是,近几年来,好在我们教育局领导,下至学校师生都充分认识到了建设教育强区和创建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区的意义。原计划五年完成的规划,提前到三年完成。对我们的创建与发展给予了政策和经费上的大力扶持。我们仅花了三年时间,克服了重重困难,逐步搭好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

扎实抓好“装备、网络、资源”三大建设,实现“四通”(设备通、资源通、教学通、家校通),着力提升全校现代教育

技术装备水平和应用水平。今年合格学校建设以来,光是实验教学设备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就投入了130万元。目前各个教室都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每个教室及各功能室,各位教师房间都安装了有线网络。学校有标准的多媒体教室一个,标准的电脑室一间,共有教学电脑25台,全部配备了液晶显示屏。目前,学校在县教育装备站的支持,正准备建成“阳明山学校”校园网站,可实现资源共享,并与互联网联通,网点布置到各教室、功能室、及住校教师各房间。学校教师QQ群和各班QQ群、教师基本能实现无纸化办公。

软件建设方面,学校的教育教学实现计算机管理。有学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为了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校园信息化建设,学校配备的3名专职电教人员,负责电教日常工作、设备管理、资料管理、设备维修、课件制作、录音摄像等工作,保证了所有设备正常运行,资料使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三、加强培训,组建队伍,提高教师素养

思想认识统一了,办学条件改善了,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网络技术和课件制作技术的水平不高,成为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运用的瓶颈。教师培训工作,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学校由教科室和教务处牵头,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多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制订了教师培训规划,编写了一整套培训方案和教材,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的主体式培训:50岁以上教师学

会使用多媒体教室设备,会熟练使用收录机、投影仪、会调用资源库中的CAI课件;40岁以上的教师学会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技术;今后,35岁以上教师学会FLASH动画技术和CAI课件制作技术。

为实现以上培训目标,学校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了滚动式的电脑操作培训、多媒体使用培训,课件制作和教室电子白板使用培训等。具体作法是抓“五学”: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自学。学校统一购置了培训教材,教务处协调安排好自学时间;二是送出去学。学校先后选派了18位骨干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学习。这些教师回来后均成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骨干及各种培训班的授课教师;三是请进来教。为了节约培训经费,扩大受训面,学校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先后请了株洲市教科院、市教育局的有关领导、专家和区装备站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讲学。区装备站也邀请了设备生产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技术辅导;四是鼓励教师互帮互学。学校分层次、分年级、分学科采用“一帮一”的方法,包干负责,共同提高;五是集中办班培训。例如,今年暑假,我校派了38名教师参加了株洲市组织的“英特尔”现代教育培训。10月,为了配合学校多媒体电子白板的推广使用。教务处制定了《田心中学教室电子白板管理制度》《田心中学2011年教师电子白板培训方案》等。培训内容包括电子白板软件安装及设备调试、资源库使用、课件制作方法、自制课件中技巧的运用等,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技术,不断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多次派各学科骨干教师赴石峰区装备站观摩电子白板示范课,学习电子白板使用方法。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三次聘请专家和技 4

术人员来校向全体教师传授电子白板操作流程和细则,全面普及电子白板使用。电教组培训各班电教员,保证课堂使用电子白板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通过一年的强化培训,培训目标已基本实现。教师信息技术等级考核大部分都已达到高级水平。全校教师人人都会电化教学和网络教学,35岁以下教师人人都会制作课件。所有任课教师都会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四、深化改革,科学管理,制度保障有力

现代化教育技术是高科技领域中的边沿科学,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必须改革一切不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必须建立科学的研究机构和可行的管理制度等一整套现代化的管理系统。

为了保证全面普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校对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人事安排、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依据《阳明山管理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五年发展规划》重新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考核评价方案,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有效展开。教务处制订了一系列强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育教学常规评估细则。如:《阳明山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职责》《阳明山管理局 计算机室、实验室、多媒体室、课件制作室管理制度》等等,并且明确规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覆盖率必须达到百分之百,学科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课时覆盖率达到50%以上。每天由各班学习委员逐节登记,教务处巡查,每周汇总一次,每学月总结一次,计算出课时使用率,并在校网上公布,作为该学月教

师教学常规考核的重要依据,并直接影响教师学月岗位奖和期末年终考核评优评先评奖。今年教务处还组织教师开发了教师资源库,建立了教师的个人博客,并使用了网络教室教学自动监控软件,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所有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工作的展开,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五、加强应用,开展研究,提高应用水平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生产力。而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学而言,重在应用。然而要用好,用出效果,用出水平,关键在应用研究。要研究出切合学校实际、切合学生实际的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方法和途径。因此,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始终抓住教育科研不放,以科研促发展,以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运用为重点,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

今年,我们开展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研究以来,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构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创新理想的教学环境,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开放的、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机制,形成与社会经济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做好各年级信息教育课程的指导工作,加强课程研究,加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新方法、新途径。易敏老师历史

教学案例《跳出多媒体,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获湖南省论文优秀奖;黄建红老师的《这里风景正好—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案例》;易燕老师的《初中英语的博客式自主学习》;刘莉老师的《初中语文学科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寓言四则》;向海南老师的《任务驱动式自主探究学习在网络环境下的运用初探》;王程翔老师的《初中历史情境创新思维教育之初探—中学历史探究教育之刍案》获湖南省电化教育馆一等奖。

对照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规划,现阶段还有不少工作没有到位,如电教科研方面虽然在日常管理上作了一些尝试,在这方面的学习与培训也远远不够,电教工作的经验总结还不够。虽然软件硬件管理已有一定成效,但还没有达到最合理,最科学,最规范的标准,还需要继续努力。学校电教硬件设备还需继续完善,如大型多功能报告厅的修建装配,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尽量满足教学需要。坚持节约高效的原则开展电化教学。电教日常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要加强对电教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学校的财产。要认真学习,考察,了解最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发展动态,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服务。

总之,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紧紧围绕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与资源建设为重点,以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要途径,加大工作领导力度,进一步注重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和成效,在全区创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区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继续加倍努力,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造福我们的学生,造福我们的教师,让我们的师生站在时代的前头,掌握好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无愧于我们处在的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

阳明山管理局学校

篇6:现代化学校验收校长汇报材料

马连庄镇中心中学

2013.10

校长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就我校落实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的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莱西市马连庄镇中心中学,属乡镇中心中学。学校占地面积59815平方米,建筑面积8614m2,生均面积16.73平方米。校舍408间,13个教学班,515名学生。全校共有教师64人,专任教师51人;专任教师中中高级教师2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42人占专任教师的82%;专任教师中有青岛市及莱西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26人。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幽静。教学、生活、运动、办公区布局分明,功能完备。校园绿化设计科学合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学校的规划设计、建设用地、校舍建设、常规通用教学设备和学科专用教学设备等方面均不低于《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学校拥有较为齐全的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有完备的校园局域网系统、“班班通”多媒体达100%、学校建起网站,基本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无纸化办公。学校拥有配臵完善的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音乐教室、器乐排练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以及其它专用教室一应俱全。学校图书室、师生阅览室达到标准,藏书2.68万册,生均52册。拥有300米环形跑道的操场,2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8个室外乒乓球场地,体操器材配备齐全。

近年来,“以人为本、求新思变、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已深入师生心底。“替学生家长分忧、为学生未来着想”的办学宗旨,已成为争创现代化学校的强大动力;学校进一步完善 “自主、自律,自立、自强”的校训,“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校风,“专心、慎思,勤奋、践行”的学风,“严谨博学,合作爱生”的教风,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发展的总体三年规划,提出了“自主自律,自立自强”的“四自”特色建设目标,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二、学校重视现代化学校的创建

(一)认真学习现代化学校创建的标准,明确方向,合理规划。对学校管理现代化的理解是:通过树立现代管理观念,建立合理的管理组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优化育人环境,以协调组织内部人、财、物等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1、转变管理观念

我们认为,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我校积极转变传统观念,摒弃应试教育,淡化成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并把新的观念用于指导现代化管理的实践。我们树立学校要适合 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学校的观念,力争做好三项工作: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学法。这些认识和实践也是我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

2、管理民主化、法制化

学校重视民主管理、尊重、信任教职工,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引导教师树立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的决策、管理,重视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力求达到集思广益,优化学校管理。同时坚持依法治校,使学校的管理有法可循,校园秩序井然。

(二)、重点突破,突出特色,努力创建现代化学校

1、确立 “以人为本”办学思想。

学校根据身处农村的实际,结合社会、家庭对教育的渴求,确定了由以树人为本、以筑基为标两个要素组成的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总方向,并力求在各个层面付诸实施。

(1)、端正的办学理念。校训:“自主、自律,自立、自强”。根据当前学生普遍物质条件充裕、娇生惯养,且依赖性特强,又自傲自大而确立了“四自”教育,突出“学生自主管理、习惯养成教育”两项内容。校风:“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农村孩子从小缺乏系统培养,所以需要从基本礼仪、生活小节入手,把学生培养成拥有基本做人做事习惯的合格的人。学风:“专心、慎思,勤奋、践行”。学校旨在努力培养具有优良思维习惯、较好行为习惯、扎实学习习惯的高素质学生,既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需求,又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

(2)、鲜明的特色支撑。

我们确定以“绿色文化,快乐校园”作为学校特色创建项目。遵循“一个理念”

绿色教育理念。即不以牺牲学生的自有资源(身心健康、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学习环境(时间空间、和谐氛围、求知方式)为代价而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教育方式。真正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倡导教育和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坚持“两个观点”(1)、“绿色成才”观。每位学生都具有成才的潜质,而教育要做的就是师生共同发现其兴趣爱好,把它培养成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而让学生成长为某一领域的专才。

(2)、“分才育人”观。正常教学状态下,成绩优秀的学生应通过参加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课外阅读、当帮教老师等途径获得拓展提升,走向高端;成绩良好、知识点有漏洞的学生,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其知识达标、能力发展,潜力获得进一步增长和激发;基础薄弱、知识难以达标的学生,应让其学有所获,日有所得,在知识及能力上有明显进步,达到全面成长。

搭建五大板块

绿色环境——熏陶人,快乐课堂——培育人,特色课程——发展人,习惯养成——造福人,多元评价——激励人。

2构建 “多元发展”课程体系。

为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深化课程改革中,我们提出了以“多元发展”为宗旨的课程体系开发,实施课程“三化”建设:“国家课程规范化、校本课程多元化、活动课程人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分层次的国家课程、可选择的校本课程、人文色彩浓郁的活动课程。

一是国家课程规范化——分层次实施,重学生自主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突出自主发展。学校认真领会并实践新课程理论,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大力推进以“自主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改革。学校以创建莱西市高效课堂示范校为契机,全力做到以下三点,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模式研究。推广了市局高效课堂硬杠杠——导学案做到“四落实”:落实课前预习及检查;落实小组学习、评价;落实分层教学;落实当堂检测。四项标准缺一既认定课堂不合格。通过推门课、汇报课,争创示范课进行推广。

同时,探索实施了学困生辅导与尖子生培养制度,各学科均制定了学困生辅导与尖子生培养计划,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采取“四定”措施(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指导教师)加大辅导培养力度,解决了学困生学不进、尖子生吃不饱的问题。这些措施的落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校初四中考由去年的全市中游跃居今年的全市前列。镇级调研中基础年级优势学科更优势,弱势学科提高明显。

落实集体教研,凝聚集体智慧。

1、教研制度不断完善。先后出台了《领导干部分包学科制度》、《教研组长岗位职责》、《教研组工作管理细则》、《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

2、教研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外聘专家指导、分管领导管理、教研骨干领头、全员跟进的梯队发展。

3、教研管理不断创新。以集体备课研究为突破,将“集备”工作进一步深化与创新,形成了“骨干引领——个人备课——集中磨课——同课异构”和“处室汇报课与争上示范课”,以及大集备与小集备结合,做到“各有侧重抓考点、学科统筹成体系”。首先,学期初教研组大集备,找准知识点、考点、难点和能力训练点。综合各年级教师力量,从初一至初四统一确定各年级知识体系、训练梯度、习惯养成等要素,制定教学进度、训练策略等,做到既自成体系,又有机统一。其次,学期中备课组小集备。语数英理化等按备课组,政史地生依然实现教研组集备,具体制定导学案,落实教学行为。另外,坚决落实导学案审批制度,每个备课组导学案,由级部领导把关审批,彻底杜绝盲目求量,加重课业负担现象发生。

4、“请进来教、走出去学”。先后集体组织了30人次教师到龙源中学、南墅中学等单位进行了观摩学习。邀请了教研室王立平主任做教师的责任报告,本校赵伟玲老师进行了教师心理方面的讲座。

实施高效课堂与优化教研为规范实施国家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莱西市组织的教学质量调研中,我校由去年的中游跃升至上游。

二是校本课程多元化——关注个体,重学生特长发展。我们在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分工和职责,制定了学校课程发展规划相配套的“实施方案”等一些列保障制度。围绕校本课程特色化这个重点,已经初见成效,日益成熟。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规范与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更新,着力抓好校本课程特色化。我们充分利用教师的人才优势,广泛发动教师和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校内外两个资源,按照《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开发适合我们区域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发,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开发、更新的制度与机制。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创新实践中,我校在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已有9门,进一步展现了我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主要有四大板块:心理类——《心理常识辅导》,艺体类——《素描小常识》,益智类——《中国象棋初识》,手工类——《十字绣入门》等等。在此基础上,学校实施了“选课走班”形式,促进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特长发展。

三是活动课程人文化——关注社会,重学生综合发展。我们积极利用地处镇驻地的区位优势,发掘校内外两个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建立两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马连庄镇农贸市场、马连庄镇敬老院,定期组织以“关注老人、报答社会”、“洁净身边、关注自然”为主体实践活动。其次,利用节假日开展“我眼中的新农村”等等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家庭,培养其关注社会关注家庭的意识。另外,尤其注重利用社会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开发了《马连庄地区方言调查与研究》、《大沽河两岸污染源调查》等校本课程。

(三)落实 “全面育人”培养模式

1、精管理,完善育人网络。

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各项工作在德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把德育教育摆在首要位臵,确立了以德育为先导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得到落实。学校建立分管领导总体负责,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配强、配好学校德育管理队伍,形成校内: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教处——任课教师的校内德育网络,校外: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法制副校长的校外德育网络。

2、重养成,培养良好习惯。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抓好这项基础性德育工作,多年来,学校在养成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形式与方法、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①完善常规教育体系。学校编制了《学生自主管理手册》,学生人手一册,明确了学生在校一日行为规范的要求,形成一套系统比较完善,操作性较强的常规管理制度,实行从常规内容的认知到实施检查,从实施检查到评估整改的全过程管理,使常规教育走上规范化建设的轨道。

②注重常规管理实效。第一,以专题活动为载体,开展常规教育。如学年初军训、每周主题班会、每月主题讲座等;第二,以各类检查为载体,进行常规纠错教育。如定期进行仪表检查、卫生检查、纪律检查等;第三,以各类常规评比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榜样氛围。目前学校文明班级评比、文明学生评比等的运作都比较成熟,在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③搭建自我管理平台。我们重视学生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内因作用,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主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团委和学生会作用,积极参与学校班级及学生常规的日常督促管理工作。

3、抓渗透,狠抓活动育人。

①开展主题教育。每学期开学,政教、团委根据学期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形势要求和传统节庆日,制定本学期主题活动计划。第一,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主题活动。如: “走进敬老院”等扶贫助困活动、“保护母亲河——大沽河”、“安全教育活动月”、“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这些主题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第二,与社会相关单位合作,举办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大型教育活动,邀请家长和教师参与,活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每次活动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②大力开展社团活动。

学校大力组织社团活动,砥砺学生的品性。我们以“拓展素质,发展个性”为目标,在校团委的的统一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申办、自主组建、自主管理、自主完善,建立了四大类共11个学生社团:艺术类社团4个(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书法队)、实践类社团3个(广播站、保护母亲河志愿者协会、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体育类社团4个(棋艺社、羽毛球、篮球、乒乓)、心理类社团1个(心理联络员协会)。这些社团,或与校本课程相结合,采取定时间、定地点的活动;或由老师指导,利用节假日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开展活动;体育类则多在课余组织。

③认真开展艺体活动。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学生体育教学大纲》、《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学校每年举行体育节(运动会),课外活动面向全体,多层次地有效开展,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近三年来,我校学生的体育达标率一直在98%以上,在市镇两级体育比赛中成绩优异。学校艺术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举办艺术节,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良好,校合唱队多次代表镇参加莱西市比赛。

4、促和谐,加强心理教育。

学校依托心理咨询室与校本课程心理教育实施,旨在通过系列有序的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其在初中阶段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最终达到提高成绩、心理健康、发挥潜能有机统一的教育效果。主要做法:

①开设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咨询热线,设臵心理信箱,对学生开展个别咨询;结合广播、橱窗等宣传载体,开设心理健康辅导专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②开设心理辅导校本课程,通过课程形式对学生开展集体辅导。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心理辅导课程的内容重点确定为三大块:学习心理辅导;自我意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每一专题的辅导都进行系统的单元和主题活动设计。

③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校尤其注重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现有两名兼职心理教师均接受市区级培训,一人参加青岛市级培训,并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并承担了青岛市级心理类课题一个,为保障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人力保证。

5、重沟通,发挥家校合力。

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年举办家长开放日,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法制副校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来校进行家庭教育、法制、交通等知识讲座,努力构建家校互助德育平台。首先,我们注重通过学校网站、家长会、告家长书等,主动与家长沟通学校情况,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认同、支持。其次,我们建立了家访制度、家长会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教育教学开放周制度,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使家长和班主任、任课教师、行政领导等有更多更密切的接触和交流,使他们及时了解学校、班级、任课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第三,我们分级部每月组织家长会,定期开展主题培训活动,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水平,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有效的教育行为。家校互促德育模式赢得了家长的紧密配合,使其主动参与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发挥学校、家庭的整体教育功能,为促进学生发展,推动学校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6、抓课堂,巩固育人主阵地。①重视德育课堂渗透,通过学科教学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情感、科学精神、行为规范训练培育。重点抓住文科的德育品德教育、理科的科学精神教育,综合地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等,通过课堂能力考核与评先选优挂钩等途径,促进渗透,稳固了阵地。

②重视德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充分发挥德育研究性学习的德育功能。学校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校实际和地域特点确立了研究性学习三大主题:民俗、自然、生活,并制定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校研究性学习的管理运作日趋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字系列活动范例。如“农村垃圾来源与治理调查”、“农村运输工具变迁”等等。

7、建机制,发挥评价效力。

学校注重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形成了完善的、符合校情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体系。课程评价方面。以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各级各类课程的有效实施为出发点,定期对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学生评价方面。注重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实现了评价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内容过程化、功能激励化。教师评价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以业绩考核为抓手,注意通过教师业务档案、评先选优等形式对教师的发展进行客观评价。评价中既重视业务能力的测评又重视师德师风的考核,既注重现阶段的状况又注重教师的发展潜力。

通过实践,学校评价机制逐步完善,课程实施、教学行为、学习行为不断规范,保证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优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1、拓宽培训渠道,提升培训层次。一是学校依照有关规定,组织校长及校级后备干部、优秀班主任参加市级以上“每月一讲”等培训;二是利用暑假,先后派出领导干部、后备干部9人次赴华东师大、山师大、青岛师院参加培训;三是学校结合干部的需求和岗位需要进行校级间学习培训,每学期至少一次外派赴域外名校观摩交流培训、学习考察,先后组织近40名干部教师赴诸城龙源中学、青岛六十三中观摩学习。

2、优化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实效。首先,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函授等多种形式的学历进修。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为学历进修的教师提供方便,教师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的50%左右。其次,优化校本培训,丰富培训内容,重点突出以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新课程和师德教育为中心的提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能力。再次,搞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培训与研究,学校教师能有效驾驭课堂、实施高效教学的骨干教师比例逐年递增,各学科高效课堂模式得以有效推广。另外,引导干部教师自主学习提高,每学期都开展“五个一”读书活动(读一本专业书籍、写一份优秀教案、上一堂好课、写一篇教学专题,以此引导干部教师做学习型人才,提升素养。

3、注重内部挖潜,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学校在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名教师培养计划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内网络设施完备的有利条件,搭建了三个平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网络教研交流互动平台、骨干榜样视频展示平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借助网络建立了学科公共邮箱、教研qq群。通过考核奖励等方式,引导骨干教师展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带动全体,共同提高。

4、培育中坚力量,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开展专项培训,组织优秀班主任积极参加全市性的班主任培训班;定期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二是加大表彰激励力度,以班主任业绩考核为依托,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每评先表彰奖励在班主任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同时,学校在干部选拔、职称评审、岗位聘用中,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者。

目前,我校干部教师队伍风正气顺,想事创业已成共识。校长先后获得青岛市劳动 模范、莱西市优秀校长称号,中层干部中有10人次获得莱西市优秀教师等综合荣誉称号;先后由20余名教师获得莱西市及其以上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占专任教师的50%多。

(五)建立切实可行管理制度

1、依法施政。依据《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省规四十条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马连庄镇中心中学学校章程》。以此为核心,学校借创建莱西市教师管理示范校契机,出台了《马连庄镇中心中学教师自主管理实施方案》,实施了教师全员参与的自主管理新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涵盖了从支部民主生活会、校长办公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到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检查、考核的方方面面,实现了校内事务从决策、实施到最后考核的全过程无缝隙公开透明,为保障学校科学民主决策、管理提供了一个好平台,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干群关系和谐。

2、完善监督机制。学校根据现在的教育形势,拓开思路,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家长委员会、教工代表大会组织,并积极探索发挥两个组织在学校民主管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家长培训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每月家长会、校长热线电话、每月教工代表座谈会和学期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邀请家长与教工参与决策、管理,实施监督,并集思广益,促进发展,此举得到了家长与社会各界一致欢迎与支持。我校每月家长例会家长参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3坚持“三公开”。通过政务校务公开栏,坚持及时公开学校重大改革措施、学校的经费使用、评先选优人事任用等。

(六)全面加强办学软硬件建设

1、设施设备达到应配标准。

艺体类:体育场面积9533平米,生均18.51平米,有2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8个乒乓球场,300米环形跑道,有7个塑胶篮球场,2个塑胶排球场;体操器械及其它体育器材齐全。医务室医疗器械设备配备基本能满足和保障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医疗卫生健康需要,医务室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学校每学年组织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学校有音乐教室、器乐排练室、舞蹈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各一个,音美器材达标。

实验类:一是学校有符合标准、配套设施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各1个,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技术教室各一个。都实现了管理制度化。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为100%,教学仪器配备达生定标准。

信息类:学校拥有54台学生微机,能满足教学需要;专任教师做到了人手一机;所有教室安装了班班通;有比较完备的校园网络设施。

图书类:配有90余座的学生阅览室、50余座的教师阅览室;藏书26869万册,生均52册,并按教材要求备齐配套音像资料和教学挂图。

2、数字校园建设已显雏形。学校教育教学、办公管理与现代化教育技术有机整合。学校有完备的校园局域网系统、“班班通”多媒体系统、学校网站,学校各处室的工作安排与工作等基本实现了网上流转无纸化办公。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及多媒体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课堂教学富有现代气息,也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基本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无纸化办公。

3、提高保障服务水平。

为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学校的各种场地设施对师生充分开放,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优良服务。理化生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均为100%;学校图书室,每天对师生开放,能满足教育教学和学生日常阅读需要;体育场每天都开放;电教设备使用率高,每个教室配备的班班通利用率高;校医务室主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 结合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主动服务,热情服务”的工作宗旨,为师生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服务。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存在问题

1、文化底蕴相对不足。由于办学历史稍短,学校尚未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精神,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现有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虽经自上而下的酝酿生成,短期内尚难以深入师生的内心,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也因此,学校还没有形成有特色的课程文化。尤其是校本课程略显单薄无力。

2、办学基础欠缺,生源不够理想。学校虽然坐落于乡镇驻地,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对周边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跟市区一些学校相比,在办学资金、师资力量等相对不足,致使生源流失严重。由于前几年资金投入不足,想到一部分校舍等设施偏于陈旧,尤其体育场地的使用,受天气影响严重,利用率不高。

3、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干部教师国外培训交流依然期待零的突破,师生与国内名校间交流也明显不足。中考升学压力,导致的评价不科学,重教学轻育人倾向依然存在;尚未建成一支在区市域内叫得响的名师队伍。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1、进一步加大学校文化建设与投入力度,提高师生创办乡镇名校的内聚力,使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深入人心;加快校本课程特色化实施进程,以特色课程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完成校园绿化、美化、教育化设计与施工。

2、协调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引进优秀教师,争取用1-3年时间,基本改变学校内优质教师资源短缺现象。合理配臵教育资源,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进一步改善校舍及基础设施陈旧现状。

3、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抓好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培养工作,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投入资金,加强国内外友好学校联建,拓宽干部教师、学生培训学习路子,加大与已有友好学校校际交流力度,提升干部教师教育培训层次。

以上汇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指正。

篇7:现代化学校创建校长工作汇报

绿树凝碧促发展 环境育人结硕果

一、学校简介

滕州市北辛中学始建于1982年,周边分布着北辛文化遗址、龙泉塔、滕州市博物馆、书画大师王学仲先生纪念馆等名胜古迹。学校现有74个教学班,在校生5186名,教职工316人,学校占地面积49641m2,其中绿化面积为19509.19平方米。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枣庄市环境育人星级学校、滕州市环境育人三星级学校等100多项荣誉称号,连续八年获滕州市初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同类学校第一名。

二、自评工作情况

根据《山东省创建“绿色学校”考评标准》,按照市环保局、教育局部署,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全体校级领导为环保督导员的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认真学习《山东省创建“绿色学校”考评标准》,并严格按照文件中制定的各级各类指标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对照、落实。

三、自评得分:

自评得分为97分,其中:

(一)组织管理

1、制度建设 4分

2、环保培训 4分

3、教学研究 4分

4、教学设施 3分

(二)教育过程

1、必修课程

2、课堂渗透

6分 6分

3、专题教育活动 9分

4、教育检验

5分

5、教育氛围 4分

(三)环保行为

1、珍惜资源

2、环保监督

3、家庭教育

(四)环境建设

1、垃圾分类

2、绿化美化

3、卫生状况

4、生物园

(五)教育效果

1、意识行为

2、实践效果

(六)教学成果

(七)宣传报道

(八)访问记录

(九)特色创新

6分 4分 8分 2分 2分 3分 4分 4分 6分 2分 6分 2分 3分

四、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的的工作情况

(一)更新办学理念 定位发展目标

北辛中学把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绿色教育”作为落实整体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从管理环境、人际环境、校园环境、教学环境、德育环境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富含新理念的环境教育。确立“创建人文和谐、书香浓郁的现代中学”的办学愿景,本着“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的办学策略,紧紧围绕“培养全面发展 自信有为的阳光学子”的奋斗目标,以“明德励志,学博志远”为校训,立“求真向善,博雅致美”之校风,倡导“乐学养慧、善思致用”的学风,营造“博学善导、精研乐教”的教风,从而形成北辛中学的教育特色,打造北辛中学的教育品牌。

(二)多措并举创建绿色学校

学校以适度超前的理念,致力于建设环保校园、低碳校园,节约校园,全力铸造“绿色学校”。

首先,学校花大力气建设绿色校园,打造一个“绿色学校”的硬件环境。近年来,投入近五百万元兴建了高标准运动场、高规格实验楼、高档次多功能厅,投资近二百万元为所有的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安装了空调,既节省了费用,又减少了污染,投资近二百万元对校园进行绿化、硬化、亮化。如今,古典园林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自然气息与人文色彩相得益彰的校园环境,已成为北辛中学乃至北辛全境的亮点和景点。

为了提高师生的环保素质,实现人的“绿化”,学校提出了 “绿色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营建“绿色教学环境”、“绿色人际环境”、“绿色管理环境”,以期把校风、学风、教风引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此,学校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开设环保教育选修课,班级成立环保小组,成立“文明监督岗”,“文明卫士”们巡逻在校园每一个角落,并自办《德育报》、《同风》、《环保知识宣传手册》等校报校刊,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校园电视台、广播站、黑板报、知识竞赛等形式宣传环保,随时随处都可以感觉到绿色人文校园环境氛围。

(三)创建绿色学校,实现教育整体优化

学校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落实素质教育、创建和谐校园、实施科研兴校、开展科普教育、艺术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整体中的“龙头”。

1、素质教育成为“绿色学校”的主体

学校除扎实开展每天七个两分钟的“德育套餐”外,还整合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地校课程,根据学生自愿,开辟了理、化、生探究学习活动室,开设了新思维英语、舞蹈、器乐、声乐、绘画、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剪纸、篮球、乒乓球、棋类、机器人技术、航模技术、管乐队等综合实践课程。结合环境保护内容,我们研发并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当地常见的自然灾害调查》、《环境教育读本》、《青春期心理健康》,成立了环保活动小组、环保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自然科技、小摄影家、滕州日报小记者、同风文学社、小导游等兴趣小组,并配有专门的辅导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电脑设计、环保知识竞赛、摄影与演讲、以环保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环保小发明、小创造展评、环保小博士评选“勤俭节约,绿色生活”、“我与小树共成长”等活动。开展了“红荷湿地的生态环境”、“小清河的污染与防治”、“最美滕州”、“关于大气污染的思考”、“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一次性筷子与森林资源”、“废旧报纸的处理”、“垃圾食品对中学生的危害”等为主题的社会调查,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资料查询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3.12植树节”、“4.30世界无烟日”、“6.5世界环境日”等一系列环境主题日聘请校内、外辅导员作相关讲座,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同时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和卫生的清扫,宣传环保意义,倡导“绿色消费”,争创“绿色家庭”,实现了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区,社区又带动了市民参与保护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把环境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2、“数字学校”使“绿色学校”锦上添花

北辛中学的信息化建设开展较早、发展较快,是枣庄市首批信息化校园示范校。学校校园网特色十分鲜明。第一:校园新闻更新快捷,图文并茂,学校资料保存完整、音像俱全。第二:素材库内容丰富多彩,办公平台使用方便。第三:网中链网,站中设站,仅去年一年,访问我们学校网站的人数就达10多万人次。此外,学科空间栏目直接提供了校内外各个学科的丰富资源。学校的网站中链接了国家、省、市的环保网站,此外我校学生还创作了一些环保网页和网站。学校现有学生用微机416台,教师人手一机,基本实现了教学、办公数字化。“数字学校”为我校“绿色学校”创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提升了“档次,增加了含金量。

3、“科研兴校”为“绿色学校”增加动力 课堂是创建“绿色学校”的主阵地,为此,(1)学校强化教师培训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管理,重视开展课题研究,利用“课堂教学过六关”、“全员信息技术培训”、“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师德教育”等众多渠道提高教师素质。(2)积极创建“自主探究 合作竞学”高效课堂教学形式。同时,学校通过“校园三创活动”(品德创优、学业创A、校园创星)走出了一条“以师生多元评价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素质教育新路。校长赵联普作为这一省级课题的领导者、参与者,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被誉为“专家型”校长。学校每学期分年级召开“校园三创活动”表彰大会,让学生手举光荣册,走上“星光大道”,增强信心,体验成功。这一做法被省教育厅作为成功经验向全省推广,被德育报、现代教育报、语言文字报、省教育电视台、枣庄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荣获枣庄市环境育人星级学校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

在获得“枣庄市环境育人星级学校”称号之后,学校就开始向省级“绿色学校”看齐,为此,自2010年4月起,学校以搬迁新校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1、注重环境建设,提升办学品位

(1)搞好校园的绿化工作。学校加大了校园环境设施的投入力度,学校栽植了银杏、水杉、香樟、白腊、青桐等几十种名贵花木,整个校园布局合理、美观,绿化面积达标,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2)以北辛文化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建设了北辛园、鲁班园,安放了墨子像、鲁班像、云梯车、鲁班锁等人文景观,设臵了北辛文化橱窗,建设了近200米的传统文化墙,提升了校园文化环境的层次。

(3)以传统文化教育和科技素养教育为主题,精心设计的楼道走廊、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文化,添臵了《弟子规》挂图、名人警句、经典美文等牌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墙壁会说话,时刻提醒学生、教育学生。

(4)学校添臵了电子显示屏、设臵了“新闻橱窗”,及时宣传时事,让学生了解家乡、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关心时事、放眼世界。设臵了法制长廊、班级板报长廊,学生在这里可以了解环保知识、安全常识、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养成等,形成良好的育人阵地。

(5)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进行“一路一树,一园一品”的绿化升级改造。

(6)在办公楼顶安装了50多万元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设备,负责监测滕州市中心区域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和重要污染物,是全市三个监测点之一,也是我校环保教育的重要基地。

2、部门联动,构建“绿色”教育体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每学期的环保教育目标、环保教学计划。教导处负责

教学,落实学科渗透,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教研组负责教师培训、学习、科研。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环教设备、设施的增设等。政教处、团委具体负责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师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等。把校园环境划分成若干环境保护区,每个班级都有包干的区域和认领的植物园,在爱校劳动中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实现了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全员参与。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让每一位教师都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环保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3、两教结合知行并重

学校举办了两届以环保为主题的科技节,全校师生共制作、展出环保科技作品600余件;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各级创新实践大赛展评活动,有近百名同学获奖;兴建墨子环保科技园、鲁班科技园,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崇尚科学的浓厚兴趣;利用社团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主题的环保实践活动。

营造“花园式”生态校园,创建“绿色学校”,是全体北中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将以省“绿色学校”的验收为动力,进一步丰富“绿色学校”的实质与内涵,提高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扎实有效地开展环保活动,不断加强、巩固环保教育成果,开创“绿色学校”工作新局面。

上一篇:城市路灯节能改造可行性分析下一篇:电梯管理规定整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