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生的悲惨生活

2024-06-17

名校毕业生的悲惨生活(通用7篇)

篇1:名校毕业生的悲惨生活

美国留学预科毕业的学生都收获了什么?

名校offer、英语提高、生活技能统统都有!

看看学生和家长们是怎么说的众所周知,以英澳为代表的英联邦教育系统是世界上最为严谨、复杂但又灵活的教育系统之一。一般中国学生在海外学习时,会发现自己遇到的最大困难不在学科上,而是不能适应国外的教学方式与思维方式。如何让孩子在短时间内适应中外课程的衔接,跟上国外学习生活的快节奏,施强国际•留学预科为孩子提供了一条安全可行的留学道路。上一届施强国际•留学预科毕业的学生现在都怎么样了?一年的学习让他们收获了什么?记者特别连线了两位预科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百分百还原国外预科课程,解决的不光是语言问题

学生档案:虞维东,2010/2011学年施强国际•留学预科班长,怀揣英国留学梦进入预科学习,系统学习海外文化、生活技能后,自信倍增的他终于成功收获诺丁汉大学录取通知书。

“一直以来,我的梦想就是去英国留学,但是完全陌生的异国环境和不够地道的英语表达曾经让我打过退堂鼓。去年6月,我从施强留学网上看到施强国际•留学预科即将开课的消息,当时就很兴奋。向预科老师咨询后,我发现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

施强国际•留学预科提供英语语言、理解海外文化、学习与沟通技巧等十多种课程,教材都是英文原版的,所有老师都是外教,虽然一开始我有点不适应,但外教一直鼓励我们主动交流,很快我发现其实看全英文课本也没那么难,和老外侃大山也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在这里学习,除了英语水平有很大提高外,我最大的收获是在留学前把语言和生活技能都准备得更加充分,熟悉了英国文化和教育方式,让我觉得一个人去国外求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家长有话说:虞维东父亲虞兴阳

儿子高三毕业,就想让他出国留学,可是他没有独立生活的经历,所以我们觉得在国内渡过一个适应期很有必要。国内很多预科课程就是教语言,缺乏中外生活和学习知识的衔接。施强国际•留学预科让我觉得最满意的就是学的不仅是语言,还帮助解决生活技能方面的问题。儿子想去英国,施强国际•留学预科对接的英国大学有39所之多,选择余地也很大,所以当时决定让他在国内念完预科后,再去英国留学。现在看来,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现在不仅能去英国名牌的大学念书,人也更成熟自信了。

节省留学时间费用,直达理想大学

学生档案:富子豪,2010/2011学年施强国际•留学预科学生,因语言成绩不够,原计划通过新加坡跳板转入澳洲大学,通过预科一学年的学习,成功升入澳洲八大名校。

“最初申请留学时,我想去澳洲蒙那什大学,可是因为雅思只有4.5分,老师建议我先申请入学要求比较低的新加坡大学,通过转学分的方式再申请澳洲的大学。施强国际•留学预科开始招生后,老师建议我马上入读预科,这样不仅能节省单独学习语言的时间和费用,还能跨过新加坡这个跳板,直达澳洲大学。

学习预科时,我常找外教给我做口语陪练,和他们聊电影、足球赛和游戏,很快我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效率也有提高,预科毕业考试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今年1月,我终于成功申请到蒙那什大学,比计划更早一步跨入了理想大学。”

华真汉语官方网站:http://

华真汉语免费电话:400-812-2020

篇2:名校毕业生的悲惨生活

瞧!我在寒假里的时候,整天都窝在家里做作业,还要学奥数,要是想玩电脑、看电视,甚至看点课外书,那都基本上是不可能!因为我的妈妈都不让,说什么做完作业,学完奥数才可以!偶的娘呀!!!全做完??那不累死我了??于是,我和妈妈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

没想到妈妈真的回来了,

悲惨的寒假生活作文

 

妈妈啊,你就不能让我们轻松两天吗?啊?你只顾自己的感受,却不顾我们的感受,为什么?为什么?

我们就像被你囚禁的小鸟一样,被束搏在笼子里,想去外面展翅飞翔,而你呢?你想过我们的感受吗?我们想玩,你不让,我们想看书,你不让,我们想干什么关于娱乐活动的事情,你却都禁止做,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我们之所以叛逆,就是因为you!我们玩不成电脑,也看不成电视,完完全全的失去了玩的自由。你在寒假里想过我们的感受吗?你知道那有多痛苦吗?你懂那种感受吗?你是大人,完全可以自由自在的。自由支配玩电脑的时间!而我们呢?只有在旁边看的权利!哼!你就是权威,你就是制造万物的人吗?啊?你啊,你啊!真是不可理喻!!我想换妈妈!我想要一个好妈妈!关于寒假生活的小学生作文700字

我恨你,就像老鼠恨猫咪!以后我被你逼得不行了,我就离家出走,看你怎么办!

篇3:古代宫女的悲惨生活

这些宫女们大多都是万里挑一的美人,她们经过层层考核选拔,最后才从全国各地选进宫里。明朝时期,进宫当宫女可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一旦进入了那高高的围墙里,那么这辈子就别想再有出去的那一天。因为明朝宫中有规定,宫女是不能和亲人相见的,更不用说成婚生子了,只要入了宫,那么注定要孤独终老的。每天除了要在宫里拼命地干活儿之外,还要时刻提放着自己的人身安全。

在当时,宫中的规矩繁多。因为那么多的宫女,没有规矩,皇宫还不成了超级市场了。所以统治者们利用这些规矩控制着这些宫女。她们每天除了要完成自己的劳动以外,还要再学习《女训》、《女孝经》之类的书籍。其实这就是文化侵袭和洗脑。让这些宫女从原来的活泼可爱,渐渐地变成麻木不仁的木乃伊。其实,即使不这样洗脑,那些单纯的宫女也不敢有什么过激的行为,因为她们一旦犯错或者是违规,那么等待她们的就会是惨无人道的刑罚。

入了宫的宫女,她们除了在身体上要受到这些残酷的折磨,更可怕的是宫女生病还不能得到医疗的机会,如果生病,只能是硬扛,完全要靠自身恢复,这是因为明朝明文规定宫嫔以下的有疾病之人,是不能看医生,也不能吃药的。后宫里的妃嫔都是如此,那宫女就更是不用说了。根据《明宫史》中的记载,宫女如果得了病,或者年老体弱,无力再负担繁重的劳作就如同戴罪之人一般,要被发配到一个固定的地方,靠自己的劳作来养活自己,然后静等死亡的到来。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的宫女,会想方设法地吸引皇帝的注意和宠爱,因为这是她们唯一一个可以摆脱宫女身份的方法,花一样的女人怎么能够就

这样还没有等盛开就凋零呢?!被皇帝看上的宫女,有的可以封为妃子,如果足够幸运的话,再为皇帝生下个一儿半女,那么,地位马上就会发生改变,也不用像大部分宫女似的,老死在宫墙里。但是,这种幸运很少,大多数人还是过着幽闭的生活,在宫墙阴暗的角落里了此一生。

作为宫女,就要准备着“生是皇家人,死是皇家鬼”的觉悟。因为她们不仅入宫后不能出宫,就是死后也同样不能出宫。她们这些可怜的宫女,虽然为皇家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可是到死后也不能换来入土为安,黄土一堆。因为皇宫里的宫女成千上万,如果每个人都立冢,那么首先就是没有地方安置,另外这也不符合统治者的需求。所以在宫女死后,她们大多都是被付之一炬,化为骨灰,撒入枯井之中,结束她们的一生。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

嘉靖年间才有所改变。说是当时有个贵妃私自捐钱买了几亩地,把一些不愿意被火葬,然后从此灰飞烟灭的宫女葬在此地,火葬的情况才算是改观不少。那些宫女在临死前,还都纷纷要求不要埋得太深,因为她们在今生受了太多的苦难,都想及早地转世,然后重新投胎到一个好人家,重新幸福地生活,可见她们的要求是多么微不足道,可是这种要求在当时也是很难达到的。

(摘自中国纺织出版社《历史原来是这样》 编著:宋璐璐)

篇4:名校毕业生的悲惨生活

Leo,您好!

常在csdn上看你写的文章,很不错,下面的我的求职经历,您有时间的话就看看吧!

去年11月份,我第一次得到A公司的面试通知,当时很激动,也很紧张。第二天,我到A公司后,前台MM先给我一份笔试题,时间半小时。当时一看题,懵了,除了选择题,其他题几乎都不会做。后来技术经理面试我,由于我以前没经历过面试,所以表现很不好,结果就被pass掉了。

今年4月份,我去了B公司,那时我的技术基础已比上次面试时强多了,信心也足了。笔试和面试都表现不错,但结果还是被刷掉了,我当时还有些惋惜。

6月份,我得到了C公司的面试通知,笔试题是全英文的,不过我还能全看懂,题也做够及格。两个技术经理面试我,他们问了我些问题,我没答上来。其中有个说,先不说你不是专门学计算机专业的,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也不怎么样。听到这里,我感觉没辙了,的确没辙了。

接下来,是D公司,D公司是一家刚在成都开的新分公司。公司环境不错,坐落在成都最繁华昂贵的写字楼里。同样笔试做的不错,面试是群面,我没表现自己,被刷了。由于自己喜欢这个公司,原本有个实习机会的,无赖它反悔,落空了。

E公司的笔试题只有四道题,我半小时做了三道,剩下的一道题我一时搞不定,我就说我要交了,不做了。最后在面试的时候,她说,你没有耐心,做不出来就不想做了,你求职会遇到很多障碍的。呵呵,TMD这次又泡汤了。原本笔试的时间是一小时,我说交了不做了,是时间到点了,她却认为我没耐心,哀!

后来是F公司,F公司的笔试题很变态,17道选择题我正确了5道,由于先前的D公司可能有实习机会,结果机会就留给了其他人。

接下来是G公司,G公司经理说,你们来面试的人都很不错,很不错了,但我们要有经验的,能马上上手的人。TMD!你要有经验的,干嘛还浪费经历面试我们?

最后是H公司,我们一行8个人,经过一轮笔试和初试,8个人留下来3个,第二轮面试再刷掉1个,第四轮下来再刷掉1个,第五轮就剩我1个,一轮笔试5轮面试,是我从未遇到过的,

太残酷了!由于还没拿到毕业证,所以只能先实习一个月,500块。我对此没有其它想法。

现在我已上班两周了,或许上面还漏掉了某个公司,但与我的有些同学比起来,我这只相当于他的一半,也算幸运了。

每次面试被刷,我苦笑: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都会遭受比常人更多的磨难!,以此自嘲会减轻痛苦。

YangRen

YangRen,你好!

首先,感谢您的坦诚。我很讨厌的是:很多所谓“成功人士”闭口不谈他们当初毕业时遇到的困难,仿佛丫生下来就注定生成一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直面自己的失败的。

其次,你的邮件没有提出问题,可能更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求职经历,所以我也不会在邮件里给你什么建议。毕竟,你目前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工资有点低,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职业,有机会干下去,请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

最后,我想谈谈自己对“挫折教育”的理解。有些事情以前是真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化可能就变成了谬误。在物质条件如此丰富、机会只要愿意就很有机会碰到的的今天,不要相信“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都会遭受比常人更多的磨难!”之类的言论,也不要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种在当下很不适合的观点安慰自己。

这年头儿,谁不想“有所作为”呢?如果按这个思路,人人想有所作为,就不会有什么“常人”,也不存在“更多磨难”,人人磨难都很多啊!

如果我们已具备了相关的能力,但没遇到好公司、好工作,大多是机率问题。

最后,祝十一快乐玩的好!早日成功!

篇5:印度寡妇的悲惨生活

“如果她真的爱我,那她将和我一起死,”巴依95岁的丈夫去世前说,“但100万人里只有1个人能爱到如此地步。”为表达对丈夫的爱,巴依不久即跳入火中殉葬。这是去年9月发生在印度中央邦的巴尼雅尼村的“沙蒂”事件。这一事件引起警方的强力介入。警方认为,巴依家人事先知道她要殉夫却不加阻拦,这种行为等同于谋杀。巴依殉夫后不久,警察逮捕了她的4个儿子,指控他们谋杀。

警方的做法在今年7月的一份防止寡妇殉葬的修正案中得到了确认,根据该修正案,殉夫的寡妇不论自愿与否,均被视为受害者。这一修正,应该说是具有革命性的。

而如果根据1987年出台的防止寡妇殉葬的法律,自愿殉葬的寡妇其行为则被定为犯罪,这些寡妇如果被救活,将被处以高额罚款,甚至入狱一年。

显然修正案更能让社会认识到寡妇是殉葬陋习的受害者。修正案还加大了对逼迫、歌颂寡妇殉葬的人的处罚。

印度政府不断加大对寡妇的保护力度,让人们对印度寡妇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有更多的关注。

要么殉葬,要么生不如死地苟活着

由于印度社会重男轻女的传统习俗,加上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少参加工作,女性地位一直比较低。女性被视为丈夫的一半,丈夫一死,妻子也等于死了一半,所以身为寡妇的女性,其命运比普通女性更加悲惨。虽然印度各方面为改变寡妇命运做了不懈努力,虽然也有寡妇在社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担任国大党主席的索尼娅·甘地,但对于大部分印度寡妇,特别是在偏远乡村,其命运至今仍然很悲惨。

2006年5月,印度便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沙蒂”事件。维德娅瓦蒂的丈夫去世后,其亲属要求她必须给丈夫陪葬。在葬礼上,村民们点燃木柴准备火葬死者,维德娅瓦蒂则在夫家亲属和村民的逼迫下,痛哭着抛下3个年幼的孩子,跳进火葬堆,在400多人的注视下活活被烧死。维德娅瓦蒂爬上火葬堆后曾试图离开,但她丈夫的3个兄弟却用木棍殴打她,又将她赶回火葬堆。虽然警方后来逮捕了至少12名涉嫌逼迫该寡妇殉葬的嫌疑人,但维德娅瓦蒂却永远成了“沙蒂”制度的无辜牺牲者。

在一个妇女组织工作的莎丽尼·波斯说,寡妇殉葬在北方邦班德地区非常普遍,每隔一两年就有这方面的报道,而报道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印度其他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现象。2005年,印度北方邦班德地区一名75岁老妪,在丈夫葬礼上,跳入焚烧亡夫的火堆之中。据其家人和当地警察讲,老人也许是在感情上太过依恋死去的丈夫,无法面对亡夫之痛,才趁人不备跳入火堆,并不是要成为“沙蒂”。但当地媒体对自焚殉夫的老人大加赞扬。村民们更是把老人自焚的现场当成圣地进行朝拜,并在旁边修建了一座庙,当成永久性纪念圣地。这种行为只会导致对女性的误导。

印度全国妇女委员会主席吉里贾·维亚斯指出,寡妇殉葬“一是因为没有人愿意照顾一个老寡妇;二是一些家人渴望瓜分她死去的丈夫的遗产”。

如果没有勇气殉夫,寡妇的脸上和衣饰上就要加上标志。根据印度教的《摩奴法典》,寡妇不许改嫁,不许打扮,不许倚门而立,不许贪食美味,不许拜访邻里,不许进行祭礼,日食一餐,席地而卧。寡妇被认为是“不祥之物”,人们甚至认为是妻子命运不济而克死丈夫。寡妇还要把头剃光,不能被孕妇看见,否则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噩运,而且,寡妇还会受到各种虐待。

宾娜6岁时,她的哥哥以300卢比把她嫁给了一个32岁的男人。整整三年里,宾娜的丈夫打她、虐待她,甚至连续5天不让她踏进家门。宾娜9岁时,这个恶棍丈夫死了,小小的宾娜成了寡妇。但她并没有因此摆脱悲惨的命运,她丈夫的兄弟姐妹开始虐待她,想把她赶出去,以防她长大了会要求分一份财产。宾娜十几岁时,她姐姐救了她并把她带到附近一个镇的庙宇里。

钦努是6个孩子的妈妈,她丈夫死后三个月,她终于可以拿到抚恤金,但麻烦也随之开始了。她的小叔子,印度某个州政府的内阁部长,要求她交出所有的收益。钦努不同意,她的小叔子便威胁她,并利用权势诬陷钦努杀害丈夫。钦努被警方拘留了5天,没吃没喝。当她回到家时,房子也被锁上了。钦努无处可去,只好暂时回到父母家。她在学校找了一份教书的工作,但她的小叔子仍然继续骚扰她。所幸,钦努先后得到了寡妇收容所、寡妇福利协会的帮助,但她已再也不能回家了,因为她的小叔子威胁她,如果不把抚恤金交出来的话,他会杀了她。

有些寡妇正是因为觉得与其这样活着还不如死去,落个贞节的“美名”,所以才殉葬。而且印度社会崇尚轮回之说,有一些寡妇殉葬也是为了来世不再做女人。

乞讨、卖淫,臭名远扬的寡妇村

位于印度北部的维伦达文,以其4000多所供奉克里什那的庙宇而成为世界各地印度教信徒心中的圣地,而在印度,维伦达文却是众所周知的寡妇村。

在古老的印度社会,寡妇是没有容身之地的,身为人妻者,只是丈夫的财产而已。一旦丈夫死去,绝不允许再嫁。悲凉的寡妇除了自焚殉夫之外,另外两个选择就是嫁给自己丈夫的兄弟,或者一辈子守贞。于是,许许多多遭到社会排斥的寡妇便涌向了这座传说中“英雄之神”的住所——维伦达文,并在克里什那庙宇里安顿下来,以表示自己愿意终身侍奉这位“英雄之神”,慢慢形成了寡妇村。

雅纳吉30多年前来到这座寡妇村,现在她已经65岁了。她丈夫一死,她便一无所有。“我的小叔子告诉我,我必须和我丈夫一起消失。”雅纳吉说,“他们霸占了我的房子,叫我到维伦达文去等死。我别无选择。”和这里的很多其他寡妇一样,雅纳吉以乞讨为生。

有些寡妇每天花8个小时在庙里唱颂经文,一天可以得到1卢比(约等于2美分)和一点米。但庙里不提供住处,她们只能住在郊区那些简陋的房子里。没钱租房时,她们就只能睡在街上。有些寡妇沦落到卖淫。“本地的男人知道我们很无助,有些人知道怎么利用我们。”她们说。

西孟加拉邦政府2003年对维伦达文的寡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这座圣城,寡妇仍在遭受性剥削。更使调查组感到震惊的是,除了年老的寡妇,那里还有很多年轻女孩子!这些女孩从孟加拉、奥里萨等的农村地区被带来卖给本地的男人。在接受调查的2910个妇女中,2113个来自西孟加拉邦,297个来自孟加拉国;30岁以下的人超过500个,31岁~40岁之间的有416个,还有超过400个是在41岁~50岁之间。他们中绝大多数是文盲。超过一半的人依靠庙宇,以乞讨为生。她们唯一的被褥是件黄麻编织袋。死后没有人为她们火化,医疗服务要靠救济金帮助,而事实上并没有救济金。

但是,尽管寡妇们的生活异常艰辛,却很少有人愿意回家。这2910个人中,只有436人表示如果有机会她们愿意回家。报告指出:“对于大多数人,特别是年纪较大的妇女,虔诚不只是留在维伦达文的借口,更是一股很强的动力。”虽然在维伦达文生活很艰苦,但至少她们有尊严,有自由,而不是像在家里一样被边缘化。

艰难的抗争

印度裔导演蒂帕·梅塔执导的影片《祸水》(Water)中,小女孩秋雅、出淤泥而不染的卡丽安妮、象征着黑天大神的纳拉扬,都是印度传统的歧视寡妇习俗的叛逆者,为了改变寡妇的命运进行顽强的抗争。

与影片中主人公的抗争形成对照的是,现实中梅塔为了拍摄该片,也受到了印度当权者的重重阻挠。早在2000年时梅塔就准备开拍《祸水》,但一些印度教的极端分子却以烧毁底片和电影布景等做法,阻止影片的拍摄。5年之后,梅塔只得将《祸水》伪装成另一片名《满月》,并更换演员,转移地点进行秘密拍摄,电影才得以杀青。但上映时,宗教极端分子依然大肆污蔑,甚至梅塔的生命也面临威胁,由此可见对这些不合理制度的批判是多么艰难。

在现实中,也有寡妇开始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努力。莫希尼便是一个典型。18岁那年,她嫁给了普拉迪什邦最高行政长官的儿子,不久,她的公公当选印度总统,莫希尼也因此爬升到社会的最高层。丈夫去世后,尽管她的社会地位很高,但仍品尝到被羞辱的滋味。有一次,她去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竟被要求离席,理由是她的寡妇身份会给新郎新娘带来厄运。

莫希尼被任命为全国妇女委员会主席后,负责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1995年,她下令在维伦达文地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里竟然有近万名寡妇,她们中的很多人住在破败的房子里,生活相当艰难。因此,莫希尼于1998年创办了“我的家”,让住在这个避难所里的妇女穿上色彩明亮的纱丽,鼓励她们留发,希望她们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但是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的寡妇并不知晓自己的权利。据印度社会研究中心的库玛利称,位于维伦达文的庙宇,每年收入数万美元,但却让寡妇生活在贫困中。“这些庙宇以妇女遭受的痛苦为赚钱手段,我们为此感到羞耻。”

寡妇再婚,阻挠重重

“我们大力推行再婚,以帮助寡妇重新在社会上找到位置。没有家庭的单身女性容易受到剥削和骚扰。”阿雅说。她是一个私人慈善团体——妻子福利协会——的主席。

阿雅希望协会能帮助寡妇打破再婚的禁忌,但也承认他们的力量有限,福利协会工作进展缓慢,再婚的人比例很少,因为大部分印度人还是反对女性再婚的。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寡妇说:“如果我再婚,我所在的社区就没人会娶我的妹妹。我的反叛会永远影响我的家庭。”还有一个寡妇,她的家人一听说她打算再婚,便把她锁在房里,打她,直到她放弃那个念头。“除了上帝,我的丈夫便是最高的。”她含着泪说。

但不管怎样,近年来印度离婚率越来越高,新女性勇于与丈夫离婚,起码表明了女性地位的提高和意识的改变。对孟买法院10年来的离婚卷宗进行分析后发现,提出离婚的女性人数多于男性。有专家说,去年颁布的《家庭暴力法》是促使离婚率上升的因素之一,新一代城市女性走出家门工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最近,普拉蒂巴·帕蒂尔当选印度总统,成为印度独立近60年来的首位女总统。这对提高妇女地位,特别是改变寡妇命运,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在多年的从政生涯中,帕蒂尔非常热衷于女性的教育工作。帕蒂尔曾表示,如果当选,她将致力于消除印度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

篇6:探访巴基斯坦童婚新娘悲惨生活

她成了代罪新娘

在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12岁的娜扎尔活在绝望之中。娜扎尔的家位于西北部的普什图地区,她和父母以及另外两家人住在一个简陋的小院里。当我进门时,娜扎尔纤细的身体簌簌发抖。她知道我要来,但尚且年幼的娜扎尔不相信任何人。

娜扎尔5岁时,她的叔叔杀人后潜逃。部落长老议事团裁决,娜扎尔替叔叔赎罪嫁给一个陌生的老男人,另外,娜扎尔的父亲向被害者家庭赔偿两只山羊和一块地。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大多数部落地区,由于传统法庭缺少权威性或根本不存在,当地部落长老议事团代替了司法系统。

娜扎尔嗫嚅着告诉我,“一天晚上,一个男人来家里带走了我。”

被那个男人带走时,娜扎尔还太小,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从小在女性不允许见陌生人的环境中长大,娜扎尔知道一些恐怖的事情发生了。“我反抗,哭闹,还试图抓紧门框”,她回忆道。

娜扎尔被带到了部落长老议事团现场,被一圈男人围住的她像一件被展示的商品。那个老男人要事先考察娜扎尔,再决定是否要娶她。娜扎尔还记得,男人们紧盯着自己深棕色的眼睛和长长的黑发。被羞辱的场景烙进了娜扎尔的心中,提及此事,娜扎尔突然哽咽,泪水涟涟。

娜扎尔的家人认为娜扎尔太小不能嫁人,但并没有得到认同。出人意料的是,部落长老议事团作出了罕见的裁决,娜扎尔不应立即嫁人。所以,娜扎尔未来的丈夫需要等她长大。

虽然屋里面全是女性,娜扎尔仍然穿着一件黑色罩袍,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似乎会有男性随时破门而入。我问娜扎尔是否知道自己非常漂亮,但娜扎尔很怕变漂亮,因为这意味着男人的觊觎与垂涎。

娜扎尔害怕长大。她的父母成功推迟了娜扎尔嫁人的时间,但这一天迟早会来,不超过14岁,大多数童婚新娘在这个年纪已怀孕。

普什图族历来有童婚新娘习俗,把少女嫁给对方来解决部落纷争。被送去嫁人的女孩,被当作敌对家族的代表和耻辱的象征。

根据传统,代罪新娘的到来理应使双方和好,结束敌对。然而,实际情况是,婚姻掩盖了复仇。代罪新娘嫁入夫家后,被义愤填膺的夫家视为眼中钉。她们常常被打,还要忍受情感上的折磨,有时还会被夫家家族的其他男人强奸。她们从未犯罪,却为别人的罪行忍受折磨。

童婚新娘习俗在部落地区根深蒂固,是集体处罚形式的一种。

在一次土地纠纷中,娜扎尔的叔叔杀死了一个邻居,畏罪潜逃。他没有子女,所以部落长老议事团裁决娜扎尔嫁到对方家庭作为补偿。

娜扎尔的父亲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无力抗拒判罚。在纠纷中,他失去了土地和牲畜。现在,娜扎尔父亲在工地做临时工,日薪3美元。娜扎尔的母亲为邻居家做保洁工,多赚几卢比(巴基斯坦货币单位)贴补家用。

娜扎尔的父母准备让娜扎尔明年退学,他们无力承担学费。娜扎尔父母认为,既然娜扎尔即将结婚,那么上学就毫无意义。娜扎尔自己对学习也不再感冒。自从同学们知道了她的命运之后,娜扎尔咕哝道,“他们在街上对我指指点点,说我是那个代罪新娘,他们嘲笑我”。 学校、家两点一线,娜扎尔不愿和任何人讲话。远处的狗不住地狂吠,娜扎尔的声音几乎被淹没。

突然,娜扎尔大声吼到:“这非常痛苦,我不能理解……这很伤我,我很不安。我已经受够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恐惧!我宁愿不出门……人们吓唬我,所有人。我不能相信任何人。”

祈祷的回声敲打在墙上,预示着一天的结束。出于安全考虑,我们趁着夜色离开。那一刻,娜扎尔惨白的脸上掩映着悲伤,小小的头扎在胸前,紧盯着眼前土地,一动不动。每一次日落,娜扎尔与那个老男人的距离就更近一步,终有一天她会被永远带走。

每3秒就有一个女孩结婚

在巴基斯坦,为解决家族和部落纷争,强迫少女出嫁是非法的。然而这种现象却依然活跃,案发率惊人,并被冠以各式各样的名称:在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它被称为童婚新娘习俗,虽然名称各异,但手段同样残忍。

2012年,在当地记者和人权活动人士的努力下,巴基斯坦童婚新娘案例至少有180例被告发,每隔一天一例。然而,还有成百或许上千的案例并未被告发。据国际妇女研究中心估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未满18岁的女孩步入婚姻的人数有5100万。

国际妇女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每年有1000万未成年少女结婚,每3秒一位。在巴基斯坦,法定结婚年龄是男孩18岁,女孩16岁。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70%的巴基斯坦女孩在这个年龄之前已经结婚。

默罕默德·阿尤布来自巴基斯坦拉合尔,他是一位在英国培训的精神病医生,曾为苏丹儿童士兵、巴基斯坦及阿富汗塔利班年轻的士兵提供过医疗服务。如今,阿尤布掌管着塞杜沙里夫附属医院,医院位于巴基斯坦史瓦特河谷。去年,恐怖分子袭击了倡导女童教育权的马拉拉·优素福,史瓦特河谷随之出名。“我看见孩子们拿着比自己还大号的枪”,阿尤布说,“那些女孩……很悲惨”。

来找阿尤布看病的童婚新娘大多患有“转化症”,一种精神类疾病。她们遭受着病痛的折磨,有的甚至失明或瘫痪。阿尤布称,20世纪初以来,这种疾病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部落地区变得很常见。这是一种由心理压力导致的生理创伤,如痉挛、瘫痪等。

阿尤布称,“这里的妇女没有发言权,特别是女孩,她不能说,‘不,我不愿结婚'……所以她把话憋在心里,最终导致生理上的疾病。我们接受了大量的女性病人,在我的门诊,每天有3到4个病例有相似的病情,我说的是每天!13岁或者14岁的女孩,已婚。”

根据案卷和当地记录,抵罪童婚新娘的平均年龄在5至9岁之间。巴基斯坦这一根深蒂固的习俗之所以难改变原因之一是,在部落地区,大于以上年龄的女孩很可能早已婚配。

8岁女孩玛楠与娜扎尔同命相怜。当部落长老议事团裁决玛楠作代罪新娘时,玛楠10岁的姐姐已经许配给了一个表哥。事情起源非常相似:土地纠纷、犯罪、报仇、大权在握、清一色男人组成的部落长老议事团,以及一个无辜女孩被剥夺的人生。幸运的是,玛楠的父母不愿接受裁决。

玛楠的父亲向长老们求情,希望倾其所有挽回玛楠的命运。她的母亲发誓,有生之年不会眼睁睁看着玛楠被陌生人抢走。当玛楠的母亲听到裁决时,尖叫起来,“他们可以杀了我,但他们不能带走我的女儿。我不会让他们带走我的女儿。”

别无选择,仓皇间,玛楠一家只收拾了几件衣服,几碟碗筷、几副餐具,就趁着夜色连夜逃走了。

在一个破落的院子里,玛楠家与其他几家合住,一家4口人挤在一间破旧的房间。没电,厕所简陋,地上散落着几只用来洗澡的桶,唯一的锅支在院子里的木头上。

玛楠的父亲曾经找了个司机的活儿,但现在合同结束失业在家。“我们借钱来养孩子。我们没有选择”,他说,“与两个孩子相比,什么都不重要。”

透过窗户,远处的群山覆盖着皑皑白雪;屋内角落处,厚厚的毯子、邻居善心的礼物静静地安放着。但玛楠一家已经厌烦了周围的环境。玛楠的母亲说,“在这个新的村子里,我们没有告诉任何人玛楠是代罪新娘。如果村民知晓真相,会把我们赶走。”在当地,逃避、反抗长老的裁决被视为背叛家族,是一种不可原谅的行为。

玛楠的母亲说,“每天,我们都生活在恐惧之中。万一我们被找到,该怎么办?” 10岁时,玛楠上七年级,梦想成为一名法官。“我要禁止代罪新娘习俗,我要判决犯罪的男人入狱”,说这话时,她的眼睛透着希冀。

新闻链接·马拉拉

2012年10月9日,15岁的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因倡导女童受教育权利而惨遭塔利班组织枪击,一度生命垂危。她被送到英国接受治疗,痊愈后在英国重返校园。今年7月12日,她应邀在联合国总部进行演讲,鼓励遭受不平等待遇的女孩们,为自身的权益进行抗争。马拉拉的事迹随着新闻报道传遍全球,激励了诸如印度、埃及、巴西、南非等国家的女孩们。在这些国家,女性地位低下,女孩的很多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如今她们逐渐觉醒,开始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做着努力。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篇7:名校毕业生的悲惨生活

4年前,我在新人大会上欢迎你们,我表达出迈入新千禧年的普遍乐观之情,谈到信息革命的潜力提升了美国与全球的生活水平,以及预告即将到来的遗传革命和它对人体健康的巨大改善潜力。我认为这些发展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将等同或超越18世纪的工业革命、 19世纪的铁路兴建潮以及20世纪的汽车发明与普及。

现在,我仍然维持这样的预测,但4年后的世界已有很大不同,不论外在环境或大学内部,我们所面对的挑战并不是4年前我们所预期的状况。在你们踏入耶鲁大学后不久,快速成长的经济陷入停滞、失业率攀高、股市崩跌,接着发生令人震惊的世贸中心和五角大厦遭袭击事件、炭疽热恐惧、军事干预阿富汗以及伊拉克战争。

你们在最乐观的时期踏入耶鲁,在最不确定性的时刻离开。尽管信息科技与遗传革命带来的契机持续存在,它们是你们的未来希望所系,但这些机会要在低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才能发挥最大的生产力。创造如此的环境有赖清醒、智慧与创造力。

4年前我迎接你们时,提到19世纪英国登山家爱德华·万博的故事,他在25岁时,历经7次失败的尝试,最终成为登上阿尔卑斯山3座险峰之首——马特洪峰的第一人。我提供万博的好奇心、机智策略与分析思考来启发你们准备迎向革命世纪的挑战,也可以让你们将反复的失败经验转化为成功。你们必须跳出框架来思考,别把既有的想法视为必然。从各个方面去看问题,使用理性之力来汲取参考心得。发问,并且不要迟疑于接受惊奇的答案,只要你们的观察够审慎,阐释够严密。

体验迈向新世界之路——哥伦比亚大学校长鲍林杰(Lee C.Bolllinger)

明年我们将庆祝建校250周年,届时各位能以校友的身份返回母校。值此跨入新千禧年的时刻,这将是一个深化我们与前贤、后继者之间联系的契机;而最重要的是,增进与精炼我们对思想的认知,以迈向我们所追求的大学府目标。

100年后,哥伦比亚大学是否依然存在有赖于你们,以及与你们同一时代的其他领导人能否成功处理我们时代的最重大议题。这些议题在你们踏入哥伦比亚大学时才开始获得重视:新世纪会是何种模样?美国还会是地球上的军事、文化与经济强权吗?以社会的角度,我们才刚开始体验迈向新世界之路,在我们眼前,它的形貌与轮廓依然模糊。以社会的角度,我们不习惯如此思考,但这却是横亘在前,逃不开的现实。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与世界其他地区关系的特性是什么?我们是否有适当的机构能处理我们将要面对的问题?诸如此类塑造未来的问题考验着哥伦比亚大学过去的毕业生,现在则轮到你、我来面对这样重大的问题。

思考遥远的另一端——哈佛大学校长桑默斯(Lee H.Summers)

我计划把今天演说的重心摆在大学部,我们也正着手针对本校大学部的教育进行全面性的重新检视。对哈佛大学来说,没有比重新检视大学部的教育更为急迫的要事。

因为大学部是哈佛大学的中心,哈佛大学的实力系于大学部的实力;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组织——确实没有任何一个与哈佛大学部具有同等创造性的组织——历经逾一个世纪的运作,却未获重新评量与更新。自前次的大学部教育检讨和重整以来,时势已见大幅改变。核心课程是在20世纪70年代讨论产生,当时是以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来区分全球阵营的,计算器才刚取代计算尺。无论我们为教育大学部的学生做出什么,我们都不能以惯性或传统为由来做。我们的教育哲学在于必须反映今日教师与学生的前瞻判断。

最重点是,更新哈佛大学部经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鲜有组织能以其思想和价值如此直接地界定一个社会。而这些思想和价值靠教育来形塑的部分不算小,无论我们的领袖是从课堂内还是教室外得到教育。

过去100年来,哈佛大学经历4次类似的更新计划,每次的重新定义都带来深远的潜在影响力,不仅对哈佛大学本身,还扩及高等教育与整体社会。我相信我们现在着手的计划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哈佛学生要与众不同,有必要了解并思考世界遥远的另一端,他们有必要在本地或海外会见其他国家的人们,研究其他文明的文字,并了解不同于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上一篇:这儿有个最懒的人……_小学想象作文下一篇: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