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寓言故事及寓意

2024-06-13

励志寓言故事及寓意(共16篇)

篇1:励志寓言故事及寓意

一只蝴蝶只顾嬉戏,撞在蛛网上。一只蜜蜂忙着采蜜,撞在蛛网上。它们挣扎了许久,被蛛丝越缠越紧,再也动弹不得。蝴蝶叹口气说:“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没法子掌握飞向!”蜜蜂叹口气说:“都怪那眩眼的阳光,使我没法子看清蛛网!”蜘蛛说:“我这里的食物,都是自动送上来的。你们也一样,要怪只能怪自己。”

【寓意】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唯有认识自己,才不致自陷绝境。

>>>下一页更多励志寓言故事

篇2:励志寓言故事及寓意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后,他有了许多的忠诚客户。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恶劣,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了,准备升我做总经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其实这也是b的初衷。

【寓意】工作中,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机会

篇3:论韩非子寓言群的寓意及思想特征

要想准确的理解韩非子寓言群的思想特征, 就不得不对作者本人进行简单的分析。作者韩非子出生于战国后期, 是当时韩国的王室贵族, 同李斯一起拜荀子为师, 但并未继承荀子的儒家思想, 而且受到了管仲、商鞅、申不害等法家代表人的影响, 因此逐渐的结合了商鞅的“明法”, 申不害的“任术”, 慎到的“乘势”。

三种理论。建立了以发家为核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制学说。

但是, 在战国末期, 韩国的实力日益缩小, 韩非子作为国家的贵族, 多次上书劝谏韩王却始终不为所用。所以奋发著书, 以此针砭时弊, 因而创作了许多带有很强政治思想性的文章, 并运用寓言群的形式, 予以表达例如《储说》寓言群里包括的二百多则寓言, 不仅说明了明主之道、臣主之礼、臣下之节, 而且还强调了必罚明威、信赏尽能、慎言独断, 既突出了保守教条的危害性, 又肯定了刑法严峻的重要性, 而且宣扬了驾驭权术的必要性。像《内储说上》有一篇讲“昭侯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 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此查左右之诚不。”作者对韩昭侯这样玩弄手腕来以此试探周围臣子是否忠诚的做法归结为“挟之而问”之术, 如此充分说明韩非子对这样的行为表现出肯定的态度。此外, “詹何猜牛” (《解老》) 告诫人们妄自菲薄是极其危险的。还有, “齐桓公好服紫” (《外储说左上》) 讲的是执法者应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而“自相矛盾” (《难一》) 指出了“尧舜之不可两誉”的道理。其意图是说明理智与法制的根本对立, 重点批判了儒家思想并为“法”能战胜“礼”制造理论上的依据, 又的确从客观上揭示了当时社会儒家与法家两种思想相对立的现实,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 又说明了两个相同的否命题不能同时的成立, 两者不能同时为真的道理, 充分体现了韩非子的哲学观点。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韩非子寓言群思想特征中的哲理。

二、韩非子寓言群的寓意特征

1、为作者思想服务

在思想变革颇为剧烈的战国时期, 各种学术和政治思想相互斗争, 儒道墨法并存于世, 而作为法家代表人和法术的推行者, 韩非子极力反对儒家学派, 在政治思想领域大力推举法家学说, 这样便成为他寓言的一个主要内涵。如, “和氏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 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 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三日三夜, 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 使人问其故, 曰:“天下之刖者多矣, 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贞士而名之以诳, 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此则寓言中, 作者以“和氏之璧”暗示法家的思想最初不为统治者所接受, 在儒家, 道家影响至深的战国时期, 法家代表人极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因而韩非子以和氏献宝玉而却受到刑罚的寓言侧面劝谏统治者要启用法术之士, 接受法家思想。

2、寓意的讽刺性和战斗性

篇4:浅谈寓言教学的寓意解读

寓言以篇幅短小、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深受同学们的欢迎。然而,寓言教学如何能引导学生解读寓意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较深刻的体会:

一、发散思维,允许寓意的多元解读

解读寓意,教师要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正确而精准地把握教材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有的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在寓言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发散的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想,而不是单一的、一元化地理解文本。

比如,《扁鹊治病》这篇寓言,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愎自用、太过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还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就越来越严重。

在比如《纪昌学射》这篇寓言,我们可以从“飞卫”的角度来理解,即严师出高徒;可以从“纪昌”的角度来理解,即学习一项本领,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还可以这样理解,只有把一个个的小目标、阶段目标看大,做好,才可以更好的接近大目标,实现大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有多元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才可以因势利导,顺学而为,在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助学生“一臂之力”。

二、再现形象,引导学生解读寓意

艺术形象是寓言的躯体,道德教训是寓言的灵魂。寓言教学要想办法让学生理解它的寓意。在进行寓言教学时,不要过分地聚焦在寓意本身,而要重视寓意本身的“形象”。

如扁鹊和蔡桓公是《扁鹊治病》中的两个形象,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身上获得启迪,从而理解寓意。教师可以这样对名医“扁鹊”这一形象的体会进行教学。

1、通过成语妙手回春、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起死回生、望闻问切、医德高尚等教学,让学生理解“名医”形象。

2、 讲扁鹊“起死回生”的传说故事。

3、请从课文中找找能说明他是名医的句子。

学生只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学生对扁鹊已经有了初步的形象了。如果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中描写扁鹊的句子集中出示,如“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經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等,学生联前想后,通过分析扁鹊的一系列的行为、语言,人物的形象就容易从“一次又一次”的拜见中——“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来天”“拜见”等词语中,体会到的对病人的高度负责的精神,这是高尚医德的体现;从“站了一会儿”“老远”“只看了几眼”以及蔡桓公果然不幸被言中等内容中,可体会到扁鹊望闻问切的功力之深厚,真不愧为神医。

寓言故事很少有“描绘”,而寓意的揭示要想水到渠成,“入木三分”,需要在树立人物形象上下功夫,需要关注学生“领悟”的过程。

三、展示心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意

寓言故事中的形象往往是夸张的,讽刺意味十足,而寓意往往就蕴含于他的思想认识之中。因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心理想法,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我们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蔡桓公到底死于什么?由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一次走入课文。用学习扁鹊的方法来分析蔡桓公。学生也一定会将蔡桓公的一系列的行为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会从中发现:蔡桓公死于自己的固执,是固执让他送命的,是刚愎自用让他送命的。从蔡桓公的语言——“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以及他的表现——“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可设问“试想,蔡桓公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当时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他可能在想什么?”“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又会想什么?”这样,通过推想人物的内心想法,就将蔡桓公的问题根源彰显了出来,也就直指寓意了。

对于像《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一类的讽刺、训诫意味较浓的寓言,要使学生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也同样要挖掘人物的“思想痼疾”,展示出人物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明确寓意。

四、抓住中心,把握寓意的准确性

多数的寓言故事,总是由一种思想或行为造成了某种不良后果。从故事的发展中,我们得出了教训,受到了教育,说明了道理。因而,抓住故事中的变化,抓住变化过程中的关键词句,抓住中心意思,也可以给学生启示,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感性的事件上升到理性的推而广之的道德训诫的高度。完成思维的提升,实现寓意的理解。

比如《守株待兔》,故事短小,但是要理解到“种田人是存在侥幸心理,把偶然当成了必然。”这样的深刻道理还是比较难的。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可以在在引导学生了解了故事,进行了讲故事的练习之后,抓住了“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联系故事来思考。学生很快地理解到了——这个种田人是把“一天”的事情当成了“每天”都可能发生的事,所以,结果一无所获。寓意就在把玩几个词语之间的联系的过程中,迎刃而解了。

因此,将一个故事浓缩在了几个词语之中,引导学生联系着去想,去思考,学生在新奇感中,也隐隐地感悟到了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原来,可以把文章读成几个相关联的词语,再联系着全文思考,就可以想得更深远。

篇5:励志古代寓言故事及寓意

董阏于初来乍到,他深入民间调查,访探民俗民情、民心民意。这一天,他来到石邑山,只见山中有一条深涧,涧壁陡峭,像斧削,似城墙;涧深百丈,十分险要。于是董阏于找到在当地居住的人,问道:

“这里有没有人掉进过这深涧?”

那里的人回答说:“没有人掉进过。”

董阏于又问:“不懂事的小孩子、白痴、聋哑、疯癫及反常的人,有没有掉进去过呢?”

那里的人回答说:“也没有。”

董阏于继续问:“牛马猪狗,有没有掉进去过呢?”

人们还是回答说没有。

董阏于想了想,说:“为什么不曾有人畜掉进这深涧里去呢?”

那些人回答说:“这深涧十分阴森危险,谁要是进去了,那还能有性命吗?因此无论谁,走到这深涧附近时,都万分小心,要么绕道而行,谁也不敢去碰这个危险,连牲畜看到这深涧也止步不前的。”

董阏于豁然开朗,他深受启发地拍手叹道:

“好啊,我能治理好我的臣民了。如果我制定严格的法制,又严厉地执法毫不宽容,让人们知道违法就如同掉进这万丈深涧一样有生命危险,那就谁也不会去触犯法律了。这样,我还有什么不能治理的呢?”

篇6:适合儿童看的寓意励志故事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 。河东的狮子,吃饱了撑的没事,闲的屁股痒痒。百无聊赖的晃腚挠脚够了,向水中的鳄鱼吼啸着挑战。

鳄鱼正悠闲的唱着歌……它看到了狮子的丑态。气得在水中大叫起来说:“无用的东西,你有胆量,下水来吗?下来我非剥了你的皮,抽去你的筋不可。下来啊!我把你的头咬下来当球踢。哈、哈、哈……你个臭瘪三”。狮子快气疯了!不顾好心的翠鸟再三劝说,肚子气得鼓鼓的,嘴张得吓人。瞪着血红的眼睛,一头扎进河中和鳄鱼算账拼命!

狮子跳到河中,忽然,一下子从水里浮上来十几条鳄鱼。把狮子团团围起来,张开大嘴凶狠的撕裂咬狮子。咬开它的肚皮,咬断它的腿。狮子顾头顾不了尾……活活让一群鳄鱼给生吞活吃了。

篇7:寓言故事及寓意

一天,他在湖边捕鱼,突然,湖上出现了奇异的水纹,他立刻下网。收网时,他觉得很沉重,他费力拉上网,果然捕到一条前所未见的大红鱼。渔夫想,如果把这奇怪的大红鱼献给国王,国王一定赏赐他。他真的走进宫殿,把鱼献给国王。得到四千块钱的赏赐。王后知道了这件事,就对国王说:

“这样做有些不太好,献一条鱼就赏赐这么多钱,今后,别人献上更贵重的东西,如何赏赐呢?”

国王连连点头,心中十分后悔,问王后该怎么办。王后说:

“可以把渔夫请来,问问他这鱼是雌鱼还是雄鱼。如果说是雌的,你要雄的;如果是雄的,你要雌的。他没有,便把赏赐收回。”

国王找来渔夫一问。渔夫笑着回答:

“这鱼很奇妙,是两性的。”

国王对渔夫的聪明十分欣赏,立刻又赏给他四千块钱。渔夫接受金币时,一个金币掉在地上,他立刻捡起来。

王后看见了,又悄悄地对国王说:

“这个渔夫真吝啬,连一块金币也不愿留给别人!”

国王很生气,就问:

“你拿到四千金币,怎么连一块金币也不放过?”

渔夫立刻回答:

“尊敬的陛下,金币上有您的肖像呀!如果扔在地上,怕谁不小心踢了,实在损害您的尊严啊!”

国王点点头,很佩服渔夫的见识。他不顾王后的反对,又赏给渔夫四千块金币。

从此之后,国王常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听小人的谗言,并成了渔夫的好朋友。

篇8:励志寓言故事及寓意

勃鲁盖尔生活的时代经历了人民反封建教会和异族统治的斗争爆发最激烈的时期。他的作品也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从他寓意深刻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尼德兰民族传统的思想, 真实的生活和绘画审美观点的变化。可以看到封建宗教思想与新生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争斗, 更可以从中看出尼德兰人民明暗两面的民族及民主意识的苏醒。

一、勃鲁盖尔简介

如果说尼德兰绘画是欧洲文艺复兴史上一座大放异彩的花园, 那么勃鲁盖尔就是这些流光溢彩中最为夺目的一朵奇葩。他是尼德兰一位警世的劝诫者, 一位谆谆的教导者, 一位犀利地讽刺者, 一位尼德兰的寓言者, 他的人生和艺术作品就像是一个个充满民族性, 斗争性, 警世性的寓言, 并最终成为一座连接尼德兰绘画传统与发展的桥梁。

二、勃鲁盖尔作品的寓言性及形成倾向

勃鲁盖尔约于1525-1530年之间出生。十多岁时, 年少的勃鲁盖尔来到安特卫普谋生, 勃鲁盖尔了解到马利那画家正在描绘寓言故事和农民生活, 这一系列题材在当时还很罕见, 这不但说明了尼德兰民族绘画的发展趋势, 也说明勃鲁盖尔日后的创作题材是有迹可循的。

1550勃鲁盖尔转投在当地的版画家希罗尼穆斯·柯克门下, 看到来自各路画家的画稿, 其中就有日后对勃鲁盖尔艺术风格影响颇为深刻的怪才博斯的遗稿。在勃鲁盖尔的《死亡的胜利》和《发疯的格利特》中那些怪诞的造型和诡异的气氛都令我们清晰直白的看到了博斯的烙印。

民间谚语是尼德兰自中世纪起流传下来的一种民俗传统, 生活在这样民族文化背景中的人必然会受到它的影响, 勃鲁盖尔与博斯都善于巧用民间寓言故事表达作品主题, 与博斯那些疯狂荒诞的人物与怪物, 和整体画面所散发出来的诡秘悲观的气氛相比, 勃鲁盖尔的作品则更加透露出一种人文主义的同情与关怀。他的这种精神则是爱好沉着冷静的意大利人, 盛行一时的“罗马派”及其尼德兰前辈们缺乏的。

三、勃鲁盖尔作品的寓言性分析

根据时间和历史背景, 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分析勃鲁盖尔绘画作品当中的寓意, 勃鲁盖尔的作品中大体包含了三种寓意。即对腐败的封建教会的揭露展;对异族统治迫害的抨击;对世人的警示与劝诫。

1、对腐败的封建教会的揭露

《死亡的胜利》描绘了一副战火蔓延的画面, 天空和大地被一片烧杀的火光点燃, 以骷髅为形象代表的死亡在这场与人类的对抗中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与其说是死亡的胜利看上去更像死亡的虐杀, 人类在这幅画面中显得如此脆弱毫无还手之力, 勃鲁盖尔生活的时期, 正是中世纪结束后的一百年, 是人们迎接着文艺复兴, 对于“黑暗时代”进行反思的时期, 但社会现实的矛盾仍然异常突出。在这幅画中勃鲁盖尔对博斯诡异风格的延续跃然于画面甚至超越了博斯, 直接用象征死亡的骷髅来代替荒诞的怪物, 在整幅画中, 十字架与骷髅阵营的结合寓示着教会的伪善本质, 被屠杀的人类象征着人民在教会强大的压迫下的软弱无力, 即使有反抗的声音也无济于事。人民始终处于社会的弱势一方, 只能够任凭宰割。

2、对异族统治压迫的抨击

《伯利恒户口调查》和《伯利恒虐杀婴儿》绘制于1566年, 从1566-1567年间, 正是以“破坏圣像运动”作为反封建反异族统治的导火索的尼德兰人民, 遭到与以阿尔巴公爵为代表的西班牙的血腥镇压最为激烈的时候。两幅画的背景季节均为寒冷的冬季, 因为那正是1566年尼德兰人民以“破坏圣像运动”开始对西班牙统治者进行反抗的季节, 当时西班牙的最高统治者已经任命阿尔巴公爵为总督, 他以血腥手段镇压革命并在尼德兰进行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屠杀。勃鲁盖尔是在这事件发生的一年较晚的时候, 开始这两幅木板油画的创作, 以圣经故事影射这一事件, 画出了这两幅名作。

关于这两幅作品所描述的故事, 圣经上说:耶稣诞生后, 东方三博士朝着耶稣出生的伯利恒方向去朝拜, 犹太人希律王见到这三位博士, 问他们去何处, 他们答说去伯利恒拜见犹太真主。希律王听后害怕这个孩子长大后会夺取他的王位, 于是下令将伯利恒的城内外所有两岁以下的男婴统统杀死, 犹太王派遣军队, 先到伯利恒挨户调查婴儿出生的户口, 然后下令处置。

《伯利恒的户口调查》所描述的就是军队调查这一部分, 勃鲁盖尔把这一故事安排在一座尼德兰的村庄里, 寒冷的冬季, 清冷的天空, 隐隐约约袭来的乌云慢慢吞噬蓝色的天空, 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灾难, 即使每个人看上去相安无事, 但是在表面的平静下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表象之下的慌乱, 那是人们在灾难即将降临前表现出来的躁动, 也是勃鲁盖尔对异族统治者呼之欲出的愤怒。

在第二幅画《伯利恒的婴儿虐杀》中, 第一幅画中画家暗含的焦躁与不安彻底爆发为横眉冷对的愤怒。整幅画面被残杀, 争夺, 恐惧, 和哀嚎所笼罩着。在那个被血雨腥风所笼罩的动乱时代, 公然表现出反抗与斗争性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所以, 勃鲁盖尔意想不到的用《圣经》故事做外表来包装悲剧的现实, 以宗教故事来寓示政治现实, 愤恨的痛斥残暴的压迫者。作为一个艺术家, 勃鲁盖尔表现出极强的历史觉悟, 他对于人民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以及刚正不阿的态度, 使他在那个时期的作品中透露出革命的情绪。

3、劝诫世人的警示良言

在勃鲁盖尔去世前一年的作品《盲人的寓言》中, 我们看到他描绘了这样一幅生动的场面:6个瞎子前后排成一排互相扶持着, 沿着画面的对角线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动, 却不知已陷入险境, 领头的第一个瞎子已经跌入壕沟, 紧接着的一个被牵动着失去了平衡, 等待其他瞎子的将是同样的命运。

在尼德兰反西班牙统治的民族斗争中, 参加者达数万人, 人们冲进教堂破坏圣像, 焚烧了债券及地契, 没收教会财产, 这些公开的痛快的举动使部分领导者产生了轻敌的情绪, 并引来了之后西班牙统治者疯狂镇压的悲剧。画家有意在远处的背景中补画了一座教堂, 是为了让观者对耶稣的“遗训”和农民运动中某些盲目产生联想。这幅画中含有勃鲁盖尔晚年从起义者内部的矛盾与斗争中看到的对人民运动中出现的盲目与消极现象的讽刺, 并渗透着他对尼德兰革命的失望和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 具有人生和社会的普遍意义。这是勃鲁盖尔对人类命运发出的一个警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剧不只是由自然灾害, 侵略者的强大或者是宗教的毒害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正如画中的领路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决不能由盲人来引路, 否则必遭大难。

四、结语

勃鲁盖尔的确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 同时也是人民伟大的精神导师, 他时刻怀着一颗热忱的心用审视的目光看着眼前的世界, 在盲目的风潮来袭时, 他坚定的保有了自我, 传承了民族精神;在恐怖的战乱降临时, 他正直的表达了自我, 不畏强权所屈;更重要的是, 他没有被眼前的悲剧和表象蒙蔽双眼扰乱心智, 而是清楚深刻的看清了一切事情的来源, 并借之作品及其中蕴含的寓意警示世人。勃鲁盖尔是属于尼德兰的, 他是尼德兰民族永恒的寓言者。

摘要: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勃鲁盖尔是尼德兰文艺复兴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他善于巧用民间谚语, 圣经故事等一系列题材来寓意他所生活的时代, 本文通过结合历史环境, 自然坏境, 并通过分析其绘画作品中的寓意来论证勃鲁盖尔在尼德兰文艺复兴史上的寓言性。

篇9:成人寓言故事及寓意

卫国有户人家娶媳妇。婆家借来两匹马,加上自己家里的一匹,用三匹马驾着车,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十分隆重地去迎接新娘子。

到了新娘家,迎亲的人将新娘子搀上马车。一行人告别新媳妇的娘家人之后,就赶着马车往回走。

不料,坐在车上的新娘指着走在两边拉车的马问赶车的仆人说:“边上的两匹马是谁家的?”驾车人回答说:“是向别人家借来的。”新娘又指着中间的马问:“这中间的马呢?”驾车人回答说:“是你婆家自己的。”新娘接着便说:“你若嫌车走得慢,要打就打两边的马,不要打中间的马。”驾车人有些奇怪地

篇10:简短寓言故事及寓意

喜欢吹牛逼的大熊,它口中经常挂着他很爱人类,因为他从不吃死人。一只狐狸对他说:“但愿你把死人撕得粉碎,而不要危害那些活着的人。”

这故事适用于生活中那些假装善良的恶人。

篇11:儿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乌鸦飞到岸边,对一条鱼说:“鱼老弟,你可不可以教我学游泳?”金鱼笑着问了句:“你说什么?你要学游泳?”

“对呀,不行吗?”乌鸦奇怪的问。

“你真的想学吗?”金鱼说。

“可不要唬弄我”!

乌鸦着急的回答:“对,我是真心想学好这门技术的。”

金鱼说:“那好吧,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徒弟的,学这门技术是很苦的,你可要坚持到底呀!”

乌鸦高兴的回答:“师傅,徒儿一定不辜负您对我的信任。”金鱼冲着它笑了笑。

开始学习了,金鱼摇摆着尾巴给乌鸦做了个示范。乌鸦心想:切,原来这么简单呀,早知道我就不拜它为师了,害得我在那个小家伙面前低三下四,真后悔呀!金鱼看见乌鸦心里有事,还没回过神来。对它大喊:“你这么三心二意,怎么能学会游泳呢?”乌鸦什么也没说,心里想道:“等我学会了游泳,就把你吃掉。”嘴上却说:“唉,来了。”、

乌鸦站到岸边,甩了甩翅膀,一下子栽到水里去了,碰到了礁石上,把自己彩色的羽毛弄成黑乎乎的。后来,金鱼把乌鸦抬上水面,使它获救。等乌鸦缓过神来,对金鱼说:“你这个小玩意,可把我害苦了,我要吃了你。”金鱼以为族长的安全,又齐心协力的把乌鸦抬到了水底,乌鸦死了。

篇12:励志寓言故事及寓意

一、徽派建筑吉祥纹样分析

徽派建筑吉祥纹样在中华民族装饰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融合了历史、文化、哲学、艺术等诸多学科知识, 通过木雕、砖雕、石雕以及彩画等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徽派建筑吉祥纹样的题材丰富、种类繁多。从装饰意向的角度分析, 徽派建筑吉祥纹样可分为植物纹样、动物纹样、风景纹样、人物故事纹样、几何纹样等。

二、徽派建筑吉祥纹样蕴含的设计寓意

徽派建筑吉祥纹样是根据徽州人的生活习俗与吉祥观念, 经过世代的徽州人延传下来。在丰富多样的吉祥纹样中, 我们可以领略到徽州人独特的设计理念。

(一) 形式与内容统一。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的吉祥纹样体现出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原则。徽派建筑吉祥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形象、花鸟动物、日月星辰等, 以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民间谚语作为题材, 通过谐音、借喻、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 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

古徽州人善于将吉祥观念蕴含于某些事物或现象中, 借字的相似发音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愿望。徽派建筑中还善于通过具体的图形来表示特定的吉祥含义, 借物传意。如龟鹤纹样代表长寿、石榴纹样寓意多子多孙。

(二) 具象与抽象结合。徽派建筑吉祥纹样运用了具象化图形和抽象化的图形。在徽派建筑中, 古徽州人将一些具象或者抽象的符号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 这些特殊符号的象征含义在人们之间互相传播, 在个体意识和集体意识中逐渐得到固化, 从而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如兔子在古徽州人的思想意识中代表天空中的月亮;鱼纹则表示人们生活富足有余。在徽派建筑吉祥纹样的具体表现上, 有些吉祥纹样具体生动形象, 而有些纹样则比较抽象简练概括。

(三) 美好意境的憧憬。徽派建筑中的吉祥纹样崇尚浪漫与美好。因此聪明智慧的古徽州人逐渐打破了思想中对于自然物象固有观念的束缚, 使一切美好的事物巧妙的体现在建筑的装饰纹样上, 如龙凤纹、祥云纹、鱼纹、植物纹等图案形象在徽派建筑中随处可见, 寄托着徽州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三、从徽派建筑吉祥纹样看古人审美诉求

(一) 崇尚天人合一的自然美。从孔子的“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崇尚自然美。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 也是古徽州人所追求的精神意蕴。徽派建筑吉祥纹样自然古朴 , 清新典雅。它不矫饰不做作 , 以大自然为依皈 , 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徽派建筑的构成手法较多, 其中大部分是借助谐音或其关联事物进行联想创作形成吉祥纹样。这表明徽州人已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关联性, 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二) 追求精美绝伦的工艺美。徽派建筑吉祥纹样糅合了诸多艺术的精华因子, 使其典雅生动、栩栩如生。徽州人用自己高超的工艺手法, 创造了精美绝伦的吉祥装饰纹样。在徽派建筑中非常具有特色的是徽派“三雕”。“三雕”的表现方式和内容题材根据所处的建筑部位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每部分的吉祥纹样都经过工匠们的精雕细刻, 纹样饱满丰富、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徽派建筑之美与精湛的工艺之美是徽州人丰富创造力的见证。

(三) 蕴含礼仪思想的伦理美。中国人的礼仪思想历史悠久、根深蒂固, 徽州人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徽州人的精神世界中, 礼仪道德处于至高位上的地位。徽州人追求伦理化的社会秩序, 他们讲究君臣父子以及男女老幼的等级关系。在徽派建筑吉祥纹样的表现上, 徽州人受伦理纲常的影响, 在内容和题材的选择上力求迎合古徽州人伦理化的审美诉求。

在徽派建筑中, 作为装饰符号的传统吉祥装饰纹样几乎贯穿华夏民族的整个历史 ,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 为使徽派建筑吉祥纹样的文化价值得以延续, 这就需要我们当代人对传统徽派建筑吉祥装饰纹样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 领悟徽派建筑中吉祥纹样的设计寓意及美学意蕴, 以期创作出具有深层文化底蕴和中国特色的建筑装饰形式。

摘要:徽派建筑中吉祥装饰纹样源于生活, 而又高于生活。徽派建筑中的吉祥纹样在达到装饰效果的同时还被人们赋予吉祥美好的寓意, 它寄托了徽州人对于生活的美好祈求。本文通过对徽派建筑吉祥纹样进行分析, 深入探究徽派建筑中吉祥纹样的设计寓意及其体现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徽派建筑,吉祥纹样,设计寓意,美学意蕴

参考文献

[1]洪永稳.从徽派建筑的角度论徽州人审美精神的诉求[J].池州学院学报.2012.10

篇13:儿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子罕辞玉的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个宋国人,一天偶然挖到了一块美玉,连忙跑去献给掌管工程建筑的新任‘司城’子罕。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子罕执意不收。献玉的人笑着说:“这块宝玉,我悄悄拿给雕琢玉器的工匠鉴定过,他认为绝对是块难得一见的珍宝,我才敢拿来敬献给您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大人您还是收下吧!” ?

子罕义正严辞地回答道:“我把洁身自爱、不贪图财物的操守视之为宝,你则把这块玉看作是宝。假如你把美玉给了我,我又贪婪地收下你献的美玉,我们两人岂不是都丧失了自己拥有的‘宝’吗?不如各自珍视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吧!”

子罕的这一番话,说得献宝人满脸愧色,叩头至地多时,然后缓缓对子罕说道:“大人啊!小民献玉,并不是要攀附权贵。您可知如今恶贼猖狂,而我在南山偶得此宝,远近皆知。小人若怀藏着宝玉,走不出乡里就会遇到危险,保留着它就等于自己找死。我还是把它送给大人您吧!这样我就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了!”?

子罕明白了献玉人的苦衷,就把他安置在城里住下来,而且把美玉收下,放在安全的地方,然后让玉工精雕细琢,再卖出去,把钱全部给了献玉的人,让他成了一个富翁。最后安安全全地送他回家,还派人加强缉盗,保证百姓安宁。献宝人千恩万谢,欢天喜地返回家里,四乡百姓都敬佩子罕不占不贪的高尚品质。“子罕辞玉”的佳话从此流传开来。

篇14:中国寓言故事及寓意

1.不受嗟来之食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3个月没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粮仓堆得满满的,他们照旧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个富人名叫黔傲,看着穷人一个个饿得东倒西歪,他反而幸灾乐祸。他想拿出点粮食给灾民们吃,但又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路边,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每当过来一个饥民,黔傲便丢过去一个窝窝头,并且傲慢地叫着:“叫化子,给你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傲便丢出去好几个窝头让饥民们互相争抢,黔傲在一旁嘲笑地看着他们,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萨。

这时,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过来,只见他满头乱蓬蓬的头发,衣衫褴褛,将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用草绳绑在脚上,他一边用破旧的衣袖遮住面孔,一边摇摇晃晃地迈着步,由于几天没吃东西了,他已经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走起路来有些东倒西歪了。

黔傲看见这个饥民的模样,便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汤,对着这个饥民大声吆喝着:“喂,过来吃!”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jie),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着黔傲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

黔傲万万没料到,饿得这样摇摇晃晃的饥民竟还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黔傲满面羞惭,一时说不出话来。

本来,救济、帮助别人就应该真心实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对于善意的帮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对“嗟来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气的饥民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

2.小偷退齐兵

子发是楚国的一位将领,他很注意有一技之长的人,善于利用这些人的长处为自己服务。楚国有一位擅偷窃的人听说了这件事,便去投靠子发,小偷对子发说:“听说您愿起用有技艺的人,我是个小偷,以前不务正业,如果您能收留我,我愿为您当差,以我的技艺为您服务。”

子发听小偷这么说,又见他满脸诚意,很是高兴,连忙从座位上起身,对小偷以礼相待,竟连腰带也顾不上系紧、帽子也来不及戴端正。小偷见子发果然是真心,简直是受宠若惊了。

子发手下的官员、侍从们都劝谏说:“小偷是天下的盗贼,为人们所不齿,您怎么对他如此尊重?”

子发摆摆手说:“你们一时难以理解,以后就会明白的,我自有道理。”

适逢齐国兴兵攻打楚国,楚王派子发率军队前去迎战齐兵。结果,连续交锋3次,楚军都败下阵来。

军帐内,子发召集大小将领商议退齐兵的策略,将领们想了好多计策,个个忠诚无比,可是对击退齐兵却一筹莫展,而齐兵反而愈战愈强。

面对紧张的形势,那个小偷来到帐前求见,主动请缨。小偷说:“我有个办法,请让我去试试吧。”子发同意了。

夜间,小偷溜进齐军营内,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齐将首领的帷帐偷了出来,回到楚营交给子发。子发便派了一个使者将帷帐送还齐营并对齐军说:“我们有一个士兵出去砍柴,得到了将军的`帷帐,现特前来送还。”齐兵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第二天,小偷又潜进齐营,取回齐军首领的枕头。子发又派人送还。

第三天,小偷第三次进了齐营,取回来齐军首领的头发簪子。子发第三次派人将簪子送还,这一回,齐军首领惊恐万分不知所措。齐军营中议论纷纷,各级将领大为惊骇。于是,齐军首领召集军中将士们商议对策。首领对大家说:“今天再不退兵,楚军只怕要取我的头了!”将士们无言以对,首领立即下令撤军。

齐军终于退兵而走。楚营内大大嘉奖那个立功的小偷,众将士无不佩服子发的用人之道。

小偷,如果损害社会人民,的确该绳之以法;如果改邪归正,把技艺特长用到有益的地方,有时也能干出大事来。

3.韩娥善歌

从前,韩国有位歌唱家名叫韩娥,要到位于东方的齐国去,不想在半路上就断了钱粮,从而使基本生活都发生了困难。为了度过这一难关,她在经过齐国都城西边的雍门时,便用卖唱来换取食物。韩娥唱起歌来,情感是相当投入的,以至在她离开了这个地方以后,她那美妙绝伦的余音还仿佛在城门的梁柱之间缭绕,竟至三日不绝于耳;凡是聆听过韩娥歌唱的人,都还沉浸在她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之中,好像她并没有离开一样。

有一天,韩娥来到一家旅店投宿时,店小二狗眼看人,见她穷愁潦倒,便当众羞辱她。韩娥为此伤心至极,禁不住拖着长音痛哭不已。她那哭声弥漫开去,竟使得方圆一里之内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为之动容,大家泪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难过得三天吃不下饭。

后来,韩娥难以安身,便离开了这家旅店。人们发现之后,急急忙忙分头去追赶她,将她请回来,再为劳苦大众纵情高歌一曲。韩娥的热情演唱,又引得一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个个欢呼雀跃,鼓掌助兴,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的许多人生悲苦都一扫而光。为了感谢韩娥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大家送给韩娥许多财物和礼品,使她满载而归。

篇15:幼儿寓言故事及寓意

墨子并没有正面回答巫马子的提问,而是另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假如现在有人在这里放火,一个人看到后赶紧去提水,准备把火浇灭;而另一个人则打算往火里添柴,希望这火势越烧越旺。不过,这两个人现在仅仅只是在心里这样想,一时还未付诸行动。那么请问,您对这两个人作何评价呢?”

巫马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当然认为那个准备提水灭火的是好人,而想在火上添柴的人则是居心叵测、需要提防的。”

墨子于是笑了,他说:“对呀!这就说明我们议人论事不能忽视其动机。而今,我主张兼爱天下的动机是好的,所以我肯定它;而您主张不爱天下的动机则令人费解,所以我当然要否定它。”

篇16:励志寓言故事及寓意

色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什么语言都离不开颜色有关的词汇。颜色词除了用来描绘色彩以外,它们的引申意义不仅寓意特殊、妙趣横生,而且还反映出不同文化的风俗习性、价值理念和心理特征。这些特点无不影响着现代商务活动和经济生活,例如在商品、商标、广告、包装、策划等等方面几乎都与颜色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某种特定意义上说,颜色可以引领商业文化,导向商业活动和衡量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列举常用的几种颜色词—red (红) 、yellow (黄)、black (黑)、 white (白)、green (绿) 、blue(蓝)进行英汉对比,分析它们在商务活动中特定的寓意,同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帮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英语。

二、商务英汉语中颜色词的特定寓意

1.red (红)。 在商务活动中,英汉语言中对于red(红色)的理解和使用时大相径庭。在英语中,当账目上和损益表中的净收入是负数时,人们喜欢用红色来登记负数,所以红色(red) 用来表示“负债”或者“亏损”,例如:red figure/red ink ( 赤字); red balance (赤字差额);a red cent (极少量的钱);His bank account is in the red(赤字,亏损);red hill of lading(红色提单,指兼有保险单作用的提单。) ;red clause letter of credit( 红条款信用证),当初这种条款在信用证上采用红色字样故得此名;red lining(圈红色),指的是美国金融机构将贫困地圈上红色,拒绝向该地区提供住房贷款。在北美的股票市场中, 红色表示股票下跌;而red tip on stock market指股票市场的最新情报。而在汉语中,红色常常表示盈利、兴旺。比如, 生意好表示“红火”我们要翻译为:The business prospers.公司分股息称为“红利”(dividend)。老板给员工发奖金称为 “红包”(bonus)。开门大吉在汉语中说是“开门红”(to begin well)。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红顶商人”这是源自于其所戴的帽子顶上的红色,但是在意义上则延伸为官商勾结,官员没有资金投入却能获利。由此可见,在商务领域中英汉两种语言对于红色(red)的使用是完全相反的。

2.yellow (黄)。在英语文化中,yellow (黄色) 在商务活动中主要用来作为事物的特定颜色,通常用作警示和提示。美国最大的出租车连锁公司的标记就用Yellow,因为该公司出租车为黄颜色;yellow page(黄页,用黄色的纸印刷的商店、 企业、机构、医院等的电话号码,查起来醒目清晰); yellow line是指西方银行的营业大厅示意顾客排队等待服务的黄线; yellow card黄牌表示警告;yellow dog contract(黄狗契约)指以雇员不得加入工会为条件的雇佣契约。 而在汉文化中,黄色它位居五行中的中央,是象征大地的颜色。从古到今我们把黄色象征为帝皇和高贵。过去人们把适宜办大事情的日子称作“黄道吉日”(lucky day)。所以,在商务活动中,黄色代表尊贵、财富,很多高档商品的包装都采用黄色或金色。但是在现代汉语中,黄色还代表枯萎,因此在俗语中有“黄了”的说法,表示事情失败或者计划没有如愿以偿。例如,他的公司黄了。我们翻译成英文却是:His company went bankrupt.(破产)。

3.black(黑)。black(黑色),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最容易产生共鸣的颜色,都可以和黑暗、邪恶、非法、不幸和灾难产生联想。在西方国家,黑色代表邪恶、魔鬼、痛苦。在经济活动中,Black Friday与“经济恐慌”常常联系在一起,这与几次经济危机事件有关。1869年5月24日(星期五)和1873年9月13日(星期五),两次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因此西方人就把经济恐慌到来的日子称为Black Friday。在商务活动中与black相关的还有许多,Black Saturday (指因已借完工资而无钱再领的星期六);Black Economy(“黑色经济”,指赌场老板或兼第二职业的人不缴税的行为。);Black Money(“黑钱”,指从事非法所得而没有向政府报报税的钱。)Black Market“黑色交易”或“黑市”,指暗中进行政府禁止买卖的商品或外汇的交易,或指违法的投机市场行为,而从事这种买卖的人称为black marketer,并引申出black market price“黑市筹资”。 在商务英语中,black还可以理解为“盈利”,这与用红色墨水记账表示“亏损”的意思正好相反。 例如black figure,be in the black都可以表示“盈利”、“顺差”等等; 而black figure nation指国际收支顺差国,interest in the black意为“应收利息”。 在汉语中,黑色表示的意义和英语差不多,一般表示“邪恶”、“非法 ”、“不正当手段 ”等等意思。如有黑幕、黑钱、黑车和黑市的说法。

4.white(白)。white(白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情感意义是不同的:白色在西方人的眼中意味着温馨与幸福,但是对于中国人却是悲伤和哀悼。所以在商务活动中,白色在两种不同文化下使用的完全不同。例如:a white day英文中指的是a luck day (吉日良辰),而不表示“白天”;a whitecollar job是指“人人向往的体面工作”的意思;white war指的是“经济战争”;white money指的是“银币”;the white way指的是“灯火辉煌的商业区”而不是指“白色的路”; white elephant可以说是“累赘或者没有的东西”;white sale是指“白色织物,毛巾等物品大减价”。在汉语中,带有白字的词,翻译成英文时并无white,例如:白酒不能翻译成“white wine”而是 “alcohol”,由于在英语中,white wine指“淡黄色或浅绿色的白葡萄酒”;白果不是 “white fruit” 而是ginkgo;白干翻译成 “do something in vain”;白手起家理解为 “from rags to riches”。

5.green(绿)。green(绿)在两种语言中基本上理解是相通的。绿色在商务英语中表示“产品安全、自然、无污染的” 意思,如green awareness(环保意识);green product(绿色产品 );green food(绿色食品);green marketing(环保产品推销); green card在美语中指“绿卡”,而在英式英语中指给驾车人在国外发生意外提供的“绿色保险卡”。

由于美元的纸币是绿色的,因此在美式英语中钞票可以称为greenback,同时green power可以理解为“财团”;green sheet指政府预算明细表;green stamp由于印成绿色而称为 “美国救济补助票”;green clause credit表示“绿色条款信用证”。在欧洲,green currency是指为保护农产品价格,在欧共体内部实施的“绿色货币”;green pound指在欧共体计算农产品价格而规定的“绿色英镑”。

6.blue(蓝)。blue(蓝色)在英汉两种语言当中用法区别比较大。在商务英语中,蓝色有“热门、重要”之意,如bluechip指“热门股票”;blue-chip company指在所属行业占据重要支配地位、业绩优秀、红利优厚的大公司;blue sky bargain指“漫天要价”;blue button是指有权进入股票交易所的经纪人; blue return指“蓝色所得税申报表”,专供诚实的纳税人申报用; blue book指英美政府,议会发表的“蓝皮书”; blue-sky market指“露天市场”;blue-eyed boys是指“公司特殊对待和照料的员工”;blue-collar worker指从事“生产、制造、保养或者修理的蓝领工人”,而在汉语中,相关用法涉猎的较少。

三、教学对策

李达三学者认为,不管是何种语言都可以从文化中吸取养分从而获得生存,所以我们在教学和学习中不能认为是把一种语言简单地转译成另一种语言,应该让学生树立用文化来思维这种意识,并且用文化来进行情感表达。在商务英语颜色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向学生讲授颜色词在中西方所赋予的不同象征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语境,保证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成功。

1.重视文化背景知识讲解和文化语境应用。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讲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并且通过中西文化对比,结合一定的语境应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要让学生能过举一反三,碰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运用所了解的相关文化进行推理,保证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2 . 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语用能力。教师应该从“重语法、轻语用、重考试、轻交际”的传统教学,转向语法和语用能力并重的教学模式。把相关的语用内容纳入课堂,模拟真实的语境,让学生进行练习,而且结合一些典型的语用失误案例分析和讲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3.开设选修课和建设第二课堂。由于课时定量的情况, 我们可以开设中西文化差异和对比、西方影视欣赏、西方文学鉴赏等相关的选修课,让学生对西方的文化、习俗、宗教等有更深的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尽量避免在商务活动中的失误。

四、结论

色彩无论在商品中的运用,还是语言中的变化,都是因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联想,就会出现不同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应该注重文化的培养, 提高语境应用能力,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商务活动中能顺畅的进行。

摘要:在商务交流中,由于文化、民族、和信仰的不同,对颜色的理解和应用相差甚远。本文从常见的几种基本颜色词在商务活动中的英汉特定寓意进行对比研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商务活动中能有序的进行和发展。

上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下一篇:湖南公务员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