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技术论文

2024-06-15

中药调剂技术论文(通用8篇)

篇1:中药调剂技术论文

中 药 调 剂 技 术 的 分 析

作者:吴燕翼

【摘要】中药调剂系指按照中医处方要求,正确的调配,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治疗效果,调剂人员担负着确保临床疗效的重要任务。它是一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调剂”与“处方”一样,具有法律上的责任,同时它的工作又牵涉到中医中药各个方面,因此必须把好中药调剂关,确保质量与用药安全,有效地为防病治病服务,【关键词】中药,调剂技术

中药调剂系指按照中医处方要求,正确的调配,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治疗效果,调剂人员担负着确保临床疗效的重要任务。它是一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调剂”与“处方”一样,具有法律上的责任,同时它的工作又牵涉到中医中药各个方面,因此必须把好中药调剂关,确保质量与用药安全,有效地为防病治病服务,通常它有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个程序,由于调剂人员每日调配的处方量比较大,而且它又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差错事故时有发生。在这里笔者就中药调剂过程中常见的差错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中药调配中所出差错的原因 1、1医生书写处方不规范

医生处方不规范,书写潦草,调剂人员有时辨认不清,导致错误调配。医生的这种态度给药房的调配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不仅影响了调配处方的速度,而且还很容易使一些药物名称相似的药品看错,发错。如桂枝-桔梗,黄芪-黄芩等。还有,有的医生书写数字0和单位g连在一起,例如50g有时就辨认不清是五克还是五十克。这些都很容易造成错误的调配。

1、2药品名称相似

中药的种类有很多,且命名也多种多样,有的中药名称仅一字之差的就有很多,如不仔细辨认在调剂过程中很容易调差。也有一些药物一药多名、一名多药的现象存在,这些名称相似的饮片调剂人员很容易混淆。也有一些药物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别名,如不是很了解它们的来源和功效,在调剂过程中也很容易混淆,如补骨脂别名“破故纸”,为补阳药,而木蝴蝶别名“云故纸”、“千层纸”,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调配时一定要仔细辨认,切勿将“破故纸”错发为木蝴蝶。

1、3药品外观、体积形态相似

由于调剂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有些外观、形态相似的药物很容易在装斗时错装,进而导致调配时错误。1、4调剂人员因素

有些调剂人员由于个人情绪或未休息好,上班时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或患者较多调配处方时过于急躁,造成落药,调错药现象。另外还可能在发药时患者同名,没有辨别患者其他信息直接将药发出去,而使患者用药效果不佳或无效[1]。

1、5饮片调剂量不准

饮片调配是依据医生处方要求,将加工合格的中药饮片,调制成便于患者内服或外用的药剂的过程,调配的工具是戥子。

关于操作方面,调剂操作规程明确规定:每剂药误差正负不得超过5%,一方多剂时应严格按递减分戥法逐剂进行复戥,禁止凭视觉主观估计。但是尽管如此,目前仍存在着调剂人员“以估代称”、“以手代戥”的现象。可想而知,这样做是很难达到调配剂量准确无误的,而药物的剂量在临床上是治疗疾病的主要因素。1、6处方应付不准确

调剂人员对处方应付掌握不熟,如书写“白术”按实用中药调剂手册[2]应付“炒白术”,书写“龙骨”应付“煅龙骨”。也有些医生对处方应付不太了解,不知所开药物药房应付何品种,从而出现医生用药意图与药房实际配付品种不一致,存在着“脱节”的窒螅�够颊叩貌坏接行У闹瘟啤?1.7调配人员责任心不强

处方调配时不认真,聊天说笑;分剂时马马虎虎, 不均匀;光顾快而忽视了调剂质量,调配后不自我复核或复核徒于形式;遇到处方有疑问不明之处,怕麻烦,不与原处方医生联系,而是盲目猜测,估读估认;同一张处方两人甚至多人同时调配,由于相互之间协调不好,重复称取或遗漏药味;对特殊处理药物不按调剂常规或脚注要求调配等等。

2、解决中药调配中所出差错的对策2、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中药饮片调配工作是整个中药调配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因此非药剂人员或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中药调配工作,新分配的或实习进修人员必须加强带教工作,对一些贵细药和毒麻药要有专人专柜管理,药房应有严格的值班制度和管理制度,中药调配人员上班时间必须集中精力配方,安静整洁的工作环境有利于配方。因此,应强调药房重地非本室人员不得入内的管理规定,提高中药房调配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加强医德医风与责任感教育。

2、2提高中药调剂人员的业务水平

中药调剂是一项涉及知识面很广的专业技术工作,中药调剂人员只有全面提高专业素质,掌握各专业的理论知识,才能保证中药调剂的工作质量,充分配合临床工作的需要。认真把好审方、调配、复核等关键环节,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在调剂过程中发现处方不规范,应与处方医师沟通,并及时纠止或重签名。确保调剂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2、3加强调剂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中药调剂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到中药调剂工作的重要性,一丝不苟对待调剂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总之,有效的减少调剂过程中的差错,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学服务是每个药剂人员的责任。我们只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素质,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用药差错,推动药学服务的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元忠,腾焕昭.实用中药调剂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5.2、崔敬,杨毅恒.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4(5):60-61.

篇2:中药调剂技术论文

【关键词】中药 调剂 技术

中药调剂系指按照医师临床处方所开列的药物,准确地为患者配制药剂的操作技术,通常应有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个程序。包括汤剂饮片的调配和汤剂的制备,中成药制剂的调配,以及根据医师处方为患者临时配制其他药剂等工作。

中药调剂的一般程序分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个程序。分述如下。1.审方 审方系指药房审方人员审查医师为患者开写的处方。合格的处方经审方人签字后即可交计价员计价收费,对于有疑问或不合格的处方,应即与处方医师联系,问明原因,协商处理,决不能只凭主观臆断或随意处理。审方着重审查以下项目:①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处方日期、医师签字等是否清楚,公费者需查验公费证与号码。②药名书写是否清楚准确,剂量是否超出正常量,对儿童及年老弱者尤需注意。③毒、麻药品处方是否符合规定,处方中是否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药存在。④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有否“脚注”,“并开药”(指处方中共中央2-3味药物合并开在一起,多半是疗效基本相同,如二冬即指天冬和麦冬,或是常用配伍使用如知柏即指知母和黄柏)是否明确等。⑤处方中药物本调剂室是否备全等。

2.计价 必须准确、迅速,以缩短患者取药时间。

3.调配 调配系指调剂人员根据己有审方人签字,并己交款的医师处方,准确地调配药物的操作。配方时按处方药物顺序逐味称量;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等应单独包装,并注明处理方法;若调配中成药处方,则按处方规定的品名、规格、药量调配;调配人员必须精神集中,认真仔细,切勿拿错药品或称错用量;处方应逐张调配,以免混淆;急诊处方应优先调配;保持配方室的工作台、称量器具及用具等整齐清洁等。总之,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保证配方质量。调配完毕,自查无误后签名盖章,交核对员核对。

4.复核、包装与发药 为保证患者用药有效安全,防止调配差错与遗漏,对已调配好的药剂在配方自查基础上,再由有经验的中药师,进行一次全面细致核对,重点核对调配的药物和用量与处方是否相符;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是否按要求作了特殊处理;配制的药物有无虫蛀和发霉等质量问题;毒性药和有配伍禁忌药及贵重细料药的应用是否得当;调配者有否签字等。经核对无误后复核人员签名盖章,即可装袋发药。

包装的药袋上写明患者的全名。中成药还须写明用法与用量。

发药是调剂工作中最后一环,按取药牌发药,发药时要与患者核对姓名剂数,无误后再向患者耐心地交待煎服法和注意事项,务使患者完全明了,以保证患者用药有效。

由于我公司每日调配的处方量比较大,而且它又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差错事故时有发生。在这里我就在我公司中药调剂过程中常见的差错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调配差错原因

1、医生书写处方不规范

医生处方不规范,书写潦草,调剂人员有时辨认不清,导致错误调配。医生的这种态度给药房的调配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不仅影响了调配处方的速度,而且还很容易使一些药物名称相似的药品看错,发错。如桂枝-桔梗,黄芪-黄芩等。还有,有的医生书写数字0和单位g连在一起,例如50g有时就辨认不清是五克还是五十克。这些都很容易造成错误的调配。

2、药品名称相似

中药的种类有很多,且命名也多种多样,有的中药名称仅一字之差的就有很多,如不仔细辨认在调剂过程中很容易调差。也有一些药物一药多名、一名多药的现象存在,这些名称相似的饮片调剂人员很容易混淆。也有一些药物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别名,如不是很了解它们的来源和功效,在调剂过程中也很容易混淆,如补骨脂别名“破故纸”,为补阳药,而木蝴蝶别名“云故纸”、“千层纸”,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调配时一定要仔细辨认,切勿将“破故纸”错发为木蝴蝶。

3、药品外观、体积形态相似

由于调剂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有些外观、形态相似的药物很容易在装斗时错装,进而导致调配时错误。

4、调剂人员因素

有些调剂人员由于个人情绪或未休息好,上班时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或患者较多调配处方时过于急躁,造成落药,调错药现象。另外还可能在发药时患者同名,没有辨别患者其他信息直接将药发出去,而使患者用药效果不佳或无效。

5、饮片调剂量不准

饮片调配是依据医生处方要求,将加工合格的中药饮片,调制成便于患者内服或外用的药剂的过程,调配的工具是戥子。

关于操作方面,调剂操作规程明确规定:每剂药误差正负不得超过5%,一方多剂时应严格按递减分戥法逐剂进行复戥,禁止凭视觉主观估计。但是尽管如此,目前仍存在着调剂人员“以估代称”、“以手代戥”的现象。可想而知,这样做是很难达到调配剂量准确无误的,而药物的剂量在临床上是治疗疾病的主要因素。

6、处方应付不准确

调剂人员对处方应付掌握不熟,如书写“白术”按实用中药调剂手册[2]应付“炒白术”,书写“龙骨”应付“煅龙骨”。也有些医生对处方应付不太了解,不知所开药物药房应付何品种,从而出现医生用药意图与药房实际配付品种不一致。

7、调配人员责任心不强

处方调配时不认真,聊天说笑;分剂时马马虎虎, 不均匀;光顾快而忽视了调剂质量,调配后不自我复核或复核徒于形式;遇到处方有疑问不明之处,怕麻烦,不与原处方医生联系,而是盲目猜测,估读估认;

同一张处方两人甚至多人同时调配,由于相互之间协调不好,重复称取或遗漏药味;对特殊处理药物不按调剂常规或脚注要求调配等等。

二、解决对策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中药饮片调配工作是整个中药调配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因此非药剂人员或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中药调配工作,新分配的或实习进修人员必须加强带教工作,对一些贵细药和毒麻药要有专人专柜管理,药房应有严格的值班制度和管理制度,中药调配人员上班时间必须集中精力配方,安静整洁的工作环境有利于配方。因此,应强调药房重地非本室人员不得入内的管理规定,提高中药房调配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加强医德医风与责任感教育。

2、提高中药调剂人员的业务水平

中药调剂是一项涉及知识面很广的专业技术工作,中药调剂人员只有全面提高专业素质,掌握各专业的理论知识,才能保证中药调剂的工作质量,充分配合临床工作的需要。认真把好审方、调配、复核等关键环节,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在调剂过程中发现处方不规范,应与处方医师沟通,并及时纠止或重签名。确保调剂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3、加强调剂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中药调剂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到中药调剂工作的重要性,一丝不苟对待调剂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总之,有效的减少调剂过程中的差错,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学服务是每个药剂人员的责任。我们只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素质,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用药差错,推动药学服务的提高和完善。

篇3:中药调剂技术论文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2]。中药专业针对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之一——中药调剂岗位,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的“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工作,完成了职业岗位能力的系统分析、岗位流程与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与校本教材建设、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等工作,利用模拟药房的实训设备,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整套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的成果指导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从就业岗位分析,目前中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有中药调剂岗,而中药调剂技术是培养中药调剂岗位工作能力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技术课[3]。中药调剂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项技术性很强而又严谨的工作。如何培养更符合岗位需求的合格人才,结合中药调剂得工作性质,本研究启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工作。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协助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4,5]。

本研究按照课程建设的需要重点做了做了三个分析、三个建设。见图1。三个分析即:职业岗位能力的系统分析、岗位流程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三个建设即:教材建设、教学多媒体建设、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2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主要内容是围绕工作过程导向的基本理念,进行的三方面工作,即课程建设指导性文件的制定、“一个中心三个配套”校本教材建设、课程评价体系(整体评价体系、各工作过程的评价体)的制定。见图2。

2.1 教学指导性文件的形成

2.1.1《中药调剂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2.1.1.1内容结合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能力为切入点对从事中药调剂人员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行明确,对于后两个文件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1.1.2形成过程通过教师参加中药调剂一线岗位实践,以中药调剂技术课程主讲教师为主的3名专业教师到北京同仁堂、北京德寿堂药店亲自参加中药调剂岗位实践,累计时间共6个月。教师在岗位实践的过程中,注重职业岗位工作与教学规律与教学实际结合,完成了《中药调剂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报告》,该报告总结分析了从事中药调剂岗位工作所必须的岗位技能和知识要求,得到专业委员的充分论证与肯定。

2.1.2《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标准》

以完成一张处方的中药调剂任务工作流程为框架,系统分析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要求,并对知识与技能按照工作流程顺序进行整合,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的导向意义。同时在文件中对于课程的工作过程导向性的主体框架进行明确。

2.1.3《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制订的依据,一方面是《中药调剂岗位能力分析报告》,紧密结合岗位能力的需求,另一方面重点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目前社会上进行中药调剂人员职业资格认定的指导性依据“中药调剂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药饮片调剂部分的标准要求,将二者分析整合,更加贴近岗位的实际。课程标准对于课程具体的实施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进行了明确,使得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有所依据。

2.2“一个中心、三个配套”的教材建设

“一个中心”指主体教材,师生共用;“三个配套”指教学中辅助的实训教材、规范化的教学录像资料、系列处方资料。

“一个中心、三个配套”的校本教材是中药调剂技术全面课程建设的重点工程。整个的校本教材建设同样围绕着“工作过程导向”这一核心理念。“一个中心”即为《中药调剂技术》课程主体教材,“三个配套”即为实训课程配套教材、中药调剂教学系列视频片、系列实训处方资料。

2.2.1“一个中心”——《中药调剂技术》主体教材

主体教材的编写,综合考虑了工作过程知识、技能与教学实际的应用,突出工作过程对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设计教材的编写章节体例[6]。

教材按模块编写,共分为五个模块。模块一为中药调剂相关知识篇,包括中药调剂职业岗位工作简介、中药调剂岗位的职业道德,必须的专业知识等内容;模块二为中药调剂技术篇,本部分以中药调剂的工作过程为参照,分别对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五个工作程序所需的相关技术进行编写;模块三为中药房中成药调配技术;模块四为常见处方的调剂实例;模块五为中药调剂工作必须参考的法律法规。

教材的主要特点:(1)体现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学内容与岗位结合更密切,更具有实用性。(2)体现岗位的德育要求,教材的第一章就提出了中药调剂岗位的职业要求,并指出了32字职业守则。根据教材涉及到的学知识,穿插了一些相关的德育渗透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3)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凡是需要掌握的内容,均用浅蓝色底色将文字进行突出显示,使学生一目了然。在每一章节的后面,都有相应的复习题,便于学生课后进行重点复习。(4)在教材的风格上注意适应当前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教材所选用的插图绝大部分为彩色,立体感强,数量共计443张。使教材具有了教材和图谱的双重功效,突出了形态学教学的特点。(5)注意突出职业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理论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使理论学习的重点更加突出,加快了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速度降低了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彰显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7]。(6)在书的科学性方面力求内容严谨,规范,随着当前解剖生理学不断的发展,对有些知识进行了更新,使教材内容体现出新理论、新进展、新观念。改变以往“以教定学”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8]。

2.2.2“三个配套”的建设

实训课程配套教材:《中药调剂技术实训指导手册》是与主体教材相配套的实训配套教材,按照工作岗位必须的技能要求,笔者将教学内容,分解为10个技能项目,分别是职业形象训练、戥子的操作训练、铜缸子操作训练、翻斗装斗训练、审方训练、计价训练、单剂处方训练、多剂处方训练、打包训练、捆扎训练,10个实训项目每个项目均有针对技能与知识的评价体系,对于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考核提供了技术指导。

中药调剂系列教学视频片:中药调剂技术是一操作技能为主的一门综合课程,操作的规范化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为了便于教学,笔者制作了《中药调剂规范化操作教学视频片》,共包含四个子教学片。

(1)规范化视频:用于指导学生操作技术的规范化。制作时注重操作的规范要求,将动作分解为关键步骤,并加以讲解,突出规范要求。(2)医院调剂视频:展示医院中药房调剂的工作实际情况,直观地把中药房调剂搬到教室,教学中学生如同亲临中药房,深入到中药房的情境中,拓展了学习的视野。(3)传统技术视频:由中药泰斗金世元教授录制,目的在于介绍传统的操作,针对学生今后从事精品饮片调剂岗位工作。(4)药店调剂视频(含煎药):展示药店中药调剂的工作实际情况。中药店调剂工作与中药调剂员的技术要求比较接近,强调的是技术的标准与娴熟,因此,该录像在教学中既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标准操作的标准,又能体现操作人员技术的精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系列处方资料:针对教学的实际需要,收集整理了真实的中药处方资料,并根据实训项目的需要进行分类,例如识别中医师的手写文字处方、识别别名并开药名、审核配伍禁忌、审核妊娠禁忌等。

3 课程的实施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合作性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参加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中药调剂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级工考核,通过率连续达到100%。

每学年学校均组织技能大赛,考核人员除了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教师外,均从校外聘请由劳动部认定的中药调剂员高级考评员资格的老师,如邀请北京积水潭医院主任翟老师、北京德寿堂药店经理赵老师、北京同仁堂药店多年从事中药调剂工作的崔老师、北京曾获得全国调剂员大赛第二名的赵老师及等行业专家参与进行,一方面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公平的评价,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他们对学生比赛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近年来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学生参加全国性的中药调剂职业技能大赛均获得优异成绩。2010年,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中药专业两名选手在“全国医药职业技术学校2010年技能大赛(中职组)中药调剂员比赛”中均获一等奖。2012年,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中药专业6名学生,在北京市教委主办的“‘同仁堂杯’北京市职业院校2012年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取得包揽前6名的好成绩;参加行业学会组织的全国技能比赛,京卫生职业学院中药专业学生获得中药调剂技术全国评比二、三等奖,参加由教育部主办的“‘同仁堂杯’全国职业院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京卫生职业学院中药专业两名选手分获一、二等奖。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药调剂岗位所必须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取得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从侧面反映出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有良好效果。

4 小结

课程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根据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功能定位,选择一个适合于职业实际、课程实际的核心理念,并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开展系统的课程建设工作。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

课程建设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的总目标进行。要从需要入手,向着实用、好用的目标来发展。校本教材以及配套教材的编写要以课程研究为指导,要着重考虑岗位的需求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需要注意教材中应体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岗位职责、法律观念服务意识的培养,体现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体现职业教育思想的应用。

课程建设的成果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修正和改进。使建设成果成为教师教学的舵手,学生学习的助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课程建设的思路将进一步拓宽。

参考文献

[1]沈莉,康传亮,祝丽娣,等.工作过程导向《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开发[J].中国医药导报,2009,34(7):104-105.

[2]祁秀玲,陈俊荣,于永军,等.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1,23(8):108-110.

[3]王伽伯,刘斐斐,夏新华,等.中药调剂规范化研究(Ⅰ):大黄不同调剂处理的化学同质性及条件优选[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2):1587-1590.

[4]洪巧瑜,王克荣,樊长征,等.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录像观察反馈法的中药制剂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149-150.

[5]李晓阳.医学专科教育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2):67-68.

[6]马春,蒋爱品,附凤荣,等.传统中药调剂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0,29(10):802-804.

[7]王司,杨冬云,叶树江,等.基于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与管理,2011,13(1):130-132.

篇4: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关键词:中药调剂;存在问题;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01-01

中药调剂指的是临床医师把多种试剂以及中药饮片调配在一起,该过程需要一定专业性,同时也具有一定法律责任?调剂所说的就是调和配剂,剂量的多少对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具有重大影响【1】?但中药调剂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无法实现其最佳效果?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药调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管理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86例脑中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86例脑中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8±1.5)岁;观察组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2.6±2.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中药调剂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电子设备记录调剂,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人工记录调剂?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定期随访,如果发现患者处方发生错误则即刻停止用药,收回患者服用药物以及药方,分析和观察药方有无书写有效与规范,有无配伍禁忌,是否有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调配,有无发生用药与用量禁忌;检查药品调配与质量,有无出现误抓和漏抓等现象;调查患者有无正常用药,用药方式以及蒸煮方法有无错误?

1.3 疗效评价指标

患者依据中药调剂予以治疗后,若病情改善且身体发生不良反应则表明中药调剂无误;若患者采用中药调剂治疗后,病情未见任何改善甚至病情恶化时,则表明中药调剂存在问题?

1.4 统计学方法

及时记录以上两组患者的多项数据并予以分类和汇总,汇总数据的分析利用统计学专业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其中利用率(%)显示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组间率对比;若对比P<0.05时则表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及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中药调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1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要明显比对照组高,具有显著性差异(x2=6.198,P=0.013),具体分析见下表1所示?

3 讨论

中药调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通常包括计价?审方?复核?调配?发药以及包装等多个流程,属于传统剂型的重要治疗方式【2】?计价和审方必须在调配前完成;复核又叫做校准,属于调配后为了保证调配药物的安全性以及准确性的操作;发药指的是把药物发送到患者手里,并嘱咐有关用药注意事项,这些环节均属于中药调剂内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3】?中药调剂通常需要辨证用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部分患者具有用药禁忌症以及用量禁忌,因此在中药调剂中调配属于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但要对症予以调配,还需要依据患者实情予以调配【4】?这些均需要调剂人员拥有高度责任感?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炮制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的调剂技能?中药调剂的准确性对患者的疗效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一些药品由于在院内放置时间过长或是放置方式不对时,会造成走油与挥发,患者抓取用药后,无法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调配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下方抓药,不能违背调配禁忌内的“十八反”以及“十九畏”,不能用肉眼对药物剂量进行估算【5】?为患者发药时,必须详细嘱咐患者中药调剂的正确用药剂量以及蒸煮方式?此次研究中,我院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了电子设备记录调剂处方,该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由于医生书写潦草而造成的错误,很大程度上增加处方有效率,能够避免由于处方问题而发生的错误?中药调剂作为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尽可能去避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為65.1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要明显比对照组高,具有显著性差异(x2=6.198,P=0.013),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利用电子设备记录调剂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调剂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药方与人员两部分,电子设备能够更加准确无误的记录,同时还要强化对药方质量以及人员专业素养和技能的综合治理,以此提高中药调剂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枫,徐惠芳,邱红汉等.对中药调剂中常见问题解决办法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9):111-112.

[2] 陈霞.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管理方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2):1146-1147.

[3] 张志忠.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08(10):90-90.

[4] 全华,朴莲花.中药调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389-390.

篇5:中药调剂员资料

[来源]伞形科-白芷-根

[性状]类圆片切面:白,粉质,棕色细环纹皮部宽,密布棕油点 气香味辛

2.葛根

[来源]豆科--野葛/甘葛藤--根[性状]竖切片/小块状。切面:白,滑细,粉性,纤维性质坚韧,不易折。

3.[来源]葫芦科--栝楼--根[性状]类圆片。切面:白,粉性,淡棕筋脉点放射状排列质坚硬,不易折。

4.黄芩

[来源]唇形科--黄芩--根[性状]类圆/不规则片。切面:黄,放射纹,遇潮易变绿。味苦。

5.黄连

[来源]毛茛科--黄连--根茎[性状]不规则片,外皮粗糙黄褐味极苦。

6.板蓝根

[来源]十字花科-菘蓝-根[性状]类圆厚片,表面灰黄,纵皱切面:皮部黄白,木部淡黄,棕灰环纹放射纹或裂隙。

7.白头翁

[来源] 毛茛科-白头翁-根

[性状] 不规则片。外皮黄褐易剥,纵皱,根头白绒毛切面淡黄,放射纹或裂隙

8.大黄

[来源] 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根及根茎[性状] 块片状,表面黄棕断面淡红棕/黄棕,颗粒性,质坚实根茎:髓大,星点(异常维管束)根:形成层环明显,放射状纹理气清香,嚼之粘牙,沙粒感,唾液染黄

9.粉防己

[来源]防己科-粉防己-根[性状]圆厚片,表皮灰棕

10.苍术

[来源] 菊科-茅苍术、北苍术-根茎[性状]不规则厚片。外表褐/黑棕 切面黄白,朱砂点,起霜气香特异

11.泽泻

[来源]泽泻科--泽泻--块茎

[性状]类圆厚片。切面黄,粗糙,颗粒性,散在星点质坚实,不易折。

12.干姜

[来源]姜科-姜-根茎[性状]不规则片,指状分枝切面黄白,筋脉点,淡棕环纹,粉性,纤维性气香特异,味辛辣(姜气姜味)

13.乌药

[来源]樟科--乌药--块根[性状]类圆薄片。外皮褐、薄、易脱,切面淡黄,木部宽,细致放射纹,质轻脆易碎。气香。

14.茜 草

[来源]茜草科--茜草--根/根茎

[性状]不规则厚片/段外表棕红,细纵纹,栓皮易剥落切面皮窄木部大,淡红,有小孔

15.川芎

[来源] 伞形科-川芎-根茎-结节状拳形团块

[性状] 蝴蝶片切面黄灰,棕色油点,波状环纹质坚实,气香特异,苦辛,麻舌天 花 粉

16.[来源]罂粟科-延胡索-块茎[性状]不规则碎块断面黄褐,角质,质坚脆,味苦

17.丹参

[来源] 唇形科-丹参-根[性状]不规则段,外表棕红,纵纹,粗糙切面黄色放射纹如

星点质坚实,味苦

18.[来源] 苋科-川牛膝-根[性状] 类圆片、灰褐、纵皱 切面黄白筋脉小点排成数圈同心环

19.川贝母

[来源] 百合科-川贝母-鳞茎[性状]心形,表面类白色,较光滑两鳞叶大小悬殊,大抱

小,小叶露出部呈新月形--怀中抱月

20.桔梗

[来源]桔梗科--桔梗--根[性状] 圆薄片,外表黄白,纵沟,切面金井玉栏,质坚脆,易

折。边不齐,皮部类白,淡棕环纹,木部淡黄

21.远志

[来源] 远志科-远志-根

[性状] 外表浅棕,横皱纹,似蚯蚓。去木心-筒状,纵裂缝,中空未去木心-木部黄白,易与皮部分离 味苦刺喉

22.天 麻

[来源]兰科--天麻--块茎[性状] 不规则薄片,光泽半透明。切面平坦,角质,淡黄,白色筋脉纹。嚼之发黏。

23.党参

[来源]桔梗科-党参-根[性状] 短段。外表淡棕黄,纵沟纹 切面皮部淡棕黄,木部黄白,放射纹特殊香气,味甜

24.太子参

[来源]石竹科--孩儿参--块根[性状]形似鼠尾,表面黄白半透明,细纵纹断面黄白而亮,粉性/角质质脆,易折。味甘苦

25.黄芪

[来源]豆科--蒙古黄芪、膜荚黄芪--根

[性状]类圆片。外表淡棕黄,曲折裂隙切面皮部黄白,木部淡黄,棕色环/放射纹似金

井玉栏嚼之豆腥气

26.白术

[来源]菊科-白术-根茎

[性状]不规则纵切厚片外表黄棕,粗糙,瘤突切面黄白,散在棕油点质硬,气清香

27.山药

[来源]薯蓣科-薯蓣-根茎

[性状]类圆片,外表浅棕嚼之发黏,久尝发酸

28.甘草

[来源] 豆科-甘草、胀/光果甘草-根/根茎[性状]类圆厚片。外表红棕,粗糙,显著纵

纹切面黄白,棕环,放射纹,纤维性粉性特殊甜味。

29.当归

[来源] 伞形科-当归-根[性状]类圆/不规则薄片。外表黄褐/棕褐切面边棕褐,棕环纹,木部黄白,油点棕质柔韧,异香浓烈。

30.何首乌

[来源]蓼科--何首乌--块根 [性状]不规则厚片,棕褐,皱,粗糙,凹凸不平云锦状花纹,延胡索 川牛膝

质坚硬

31.白芍

[来源] 毛茛科-芍药-根[性状]类圆薄片,外表类白 切面:平滑,灰白,角质,环纹,放射纹质坚脆,味酸、苦

32.麦冬

[来源] 百合科-麦冬-块根

[性状] 纺锤形,端尖,表面黄白,细纵纹断面类白,半角质,中柱细小

33.黄柏

[来源]芸香科--黄皮树--树皮[性状] 均匀条状,鲜黄色,纤维性,味极苦

34.厚朴

[来源]木兰科--厚朴--皮[性状] 卷片。表面灰褐粗糙;内面深紫平滑,划之油痕;断面油

性,小亮星,气辛香。

35.杜仲

[来源]杜仲科--杜仲--树皮[性状]板片,表面淡棕,纵纹;内面暗紫光滑断面:细密银白弹性胶丝相连

36.大血藤(红藤)

[来源]木通科--大血藤--藤茎 [性状] 椭圆厚片,红棕皮部向黄白木部嵌入,呈放射状,似车轮,导管孔明显。质坚实,气异香。

37.川 木 通

[来源]毛茛科--小木通--藤茎[性状] 圆形横切片。切面木部浅黄棕,黄白放射纹,布满

导管孔;髓小,类白或黄棕,空腔

38.鸡血藤

[来源]豆科--密花豆--藤茎[性状] 斜片。切面红棕,木部多数小孔,与含红棕树脂皮部

相间排列,小形髓偏一侧,形成3~8个偏心性环。质坚实,纤维性强。

39.钩藤

[来源]茜草科--钩藤--带钩茎枝[性状]圆柱段。表面红棕枝节上两个弯钩对生向下

40.决 明 子

[来源]豆科--决明--种子[性状]短圆柱形,两端平斜,形似马蹄外表黯棕,光滑光泽,有突棱线和凹纹皮薄。质坚。

41.砂仁

[来源]姜科--阳春砂--果实

[性状]果实:卵圆,表面棕褐,密生刺突,皮薄质轻脆种子团:球形,有膜间隔

种子:黯褐坚实,不规则多面体,气香浓似樟脑

42.小 茴 香

[来源]伞形科--茴香--果实[性状]圆柱双悬果形似稻谷,表面黄绿,两端略尖,特异香气。

43.麻黄

[来源]麻黄科--草麻黄--草质茎[性状]细长圆柱段表面黄/淡绿,细纵脊,粗糙,体轻,质脆,易折断面纤维性,边黄绿,圆形红棕髓(玫瑰心)

44.辛夷

[来源]木兰科--望春花/玉兰--花蕾[性状]形似毛笔头,外表密被灰白茸毛,光泽

内面紫棕,光滑,气香

45.金 银 花

[来源]忍冬科--忍冬--花

[性状]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绿白,密被短柔毛。气清香。

46.[来源]桃金娘科--丁香--花蕾[性状]研棒状。棕褐色花冠圆球,4花瓣复瓦抱合,黄色花药。萼筒圆柱红棕,4枚三角萼片十字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香浓,味辛辣、麻舌

47.红花

[来源]菊科--红花--花

[性状]鲜艳橙红管状花质柔软。异香。水泡后,水变金黄色,花不退色

48.茯 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性状]立方小块。类白色,颗粒感,略粗糙。质坚实丁 香

49.猪苓

[来源]多孔菌科--猪苓--菌核[性状]

木质,颗粒状。质硬体轻如虚木

50.朱砂

[来源]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

[性状]朱红色粉末,染指。

篇6:中级中药调剂员

一、职业前景

1.中药调剂员是实行“行业准入制度”的中药类别国家职业资格

中药调剂直接关系中药疗效发挥和患者身体健康,故必须实行行业资格准入制度,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国家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凡药品零售企业从事或准备从事医药商品购销、中药购销、中药调剂工种的人员,均须通过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2.中药调剂员划归行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更新换代

国家职业资格分为社会通用职业和行业特有职业。中药调剂员于2008年被划归为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其国家职业标准于2009年7月24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新的中药调剂员职业技能标准的发布以及后续培训、审核工作的不断推进将为提高调剂员从业者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保证中药使用的安全有效性起到促进作用。

3.中药调剂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用人单位录用求职者的主要依据

中药调剂员职业分4个等级,即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和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中药调剂员职业资格证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统一印制颁发,全国通用,出国有效,是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4.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中药调剂员》证书就业渠道

各类医疗机构中药房、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心、连锁药店和医药公司等。

二、招生对象

1.中医药医疗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各大医院中药房工作人员;

2.中医药类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实习生;

3.各大药房、医药公司的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

4.有志于从事中药材及药品经营事业的人员。

三、培训内容

1.中药、中成药基本知识;

2.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

3.服务知识与工作要求;

4.饮片识别、饮片调剂;

5.中成药调剂;

6.中药煎药等。

篇7:中药处方调剂(本站推荐)

中药是在中医药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炮制,加工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石药三大类,其中植物药占大多数。中药调剂是一项具有多学科理论知识和综合性应用技术的工作,是按照医师处方,配方程序和原则,及时准确的调配和发售药剂并注以用法用量的重要药剂的调配操作。因此,调剂工作者不仅要有中药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中医理论基础知识。调剂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配伍禁忌所谓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配伍使用后会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或降低和破坏原有疗效,因此,临床应当避免配合使用。人们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把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恶、相反,其中除单行外,都说明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单行:是指一种药物单独应用就会发挥治疗效果,如独参汤; 相须相使:是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如党参配黄芪可增强补气之功效

相畏相杀:是指药物间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与半夏同制可解除半夏毒性,并能加强半夏的止呕作用;

相恶:是指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与莱菔子同用,可减少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加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即“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其含义是川乌、草乌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等。“十九畏”即“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烘炙浸莫相依。”其含义是:硫磺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黑白丑),丁香畏郁金(川、广郁金),牙硝畏荆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桂枝、肉桂畏赤石脂、白石脂。妊娠禁忌

有些药材能损害胎儿,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造成堕胎,致畸作用,所以常作为妊娠禁忌药物。根据药物对胎儿的损害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数是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大戟、商陆、蜈蚣、天南星、麝香等。

慎用的大多数是烈性或有小毒的药物,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滑利等药物。如桃仁、红花、乳香、生大黄、川芎、干姜、半夏、益母草、肉桂等。

中药调剂人员应牢牢掌握处方配伍禁忌,严守尽职,一旦发现有禁忌范围内的配伍处方应及时与医师联系,不可擅自处理。处方的药物别名、并开及脚注

中药除正名外,还有别名:如金银花又称忍冬花、双花;大黄又称川军、锦纹;在医师处方中,以一名代表两种以上药物的写法称为“并开”如青陈皮(青皮、陈皮)乳没药(乳香、没药)二冬(天冬、麦冬)苍白术(苍术、白术)赤白芍(赤芍、白芍)等。如果在并开药物的右上方注有“各”字表示每位药均按处方量称取,例如青陈皮各6克即青皮6克、陈皮6克,如果在并写药名未注有“各”字,或注有“合”字,表示每味药称取处方量的半量,例如乳没药6克或乳没药合6克,即乳香、没药各称取3克。

中医常有书写别名及并开的习惯:作为调剂人员应掌握并熟记药物别名及并开。

脚注:脚注是是医师在处方药名右上方提出的简单嘱咐和要求,“脚注”内容一般有:对煎服的要求,如先煎、后下、烊化、包煎、另煎、冲服等,配方时这些药物要单独另包。“先煎”的药物有介壳类或矿物类药,如生石膏、生龙骨,延长煎煮时间,可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后下”的一般为芳香清解之品,花类、叶类等药多含挥发油成分,久煎会是其含量损失或失去疗效;如薄荷、生大黄。“包煎”含有较多粘液果实,种子类或细末状物质,如车前子。“另煎”一般为贵重药:人参、鹿茸、虫草等。另外,胶类药物一般烊化或另炖,如阿胶、鹿角胶。贵重药的粉末或易溶化的药味则一般要求“冲服”。在调剂时要仔细审核,并在有特殊要求的小包上逐一注明“先煎”、“后下”、“包煎”等字样,并对患者详细说明煎煮方法,不可遗漏,以免影响疗效。中药调剂程序 中药调剂是药剂科(中药房)面向临床,面向患者的第一线工作。中药调剂工作者不仅应对药材品种是否正确,计量是否准确,炮制是否得当负责,还应对医师处方是否准确具有监督和检查的责任,加强对调剂工作的业务管理,是保证病人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审查处方

中药处方的格式、内容与西药处方大致相同,但中药处方正文内容一般更多,内容更加复杂。中药处方一般由“君臣佐使”(主药、辅药、佐药、使药)药物组成,有时因为各医师用药习惯不同,用药剂量也有差别,正确与否尚需靠中药知识和经验来判断,故收方审查工作一般应有中医中药理论和实践经验较丰富的药师或中药师来担任。药师应按规定进行处方审核,处方审核的内容有:1.首先查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医师签名盖章等,项目不全则不予调配;2.审阅处方药名、剂量、剂数、先煎、后下等书写是否规范,如有疑问立即联系处方医师,更改之处需医师再次签名3.如有相反、相畏药物不予调配,确属病情需要时经医师再次签名后方可调配;4.当处方剂量超量时,特别是有毒药物如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麻黄、马钱子、细辛等超过用量,应与处方医师联系纠正或重签字后方可调配5.了解各种用药禁忌,如妊娠、哺乳、肝、肾功能不全、老年、体弱者等忌服中药,必要时提示医师及患者。划价

药物划价是按处方的药味逐一计算得出每剂的总额,填写在处方药价处。按国家规定价格划价,做到准确无误。由于中药的别名较多,划价工作宜由药学专业人员完成。划价时应注意做到:1.经审方合格后才能划价2.计价方法是将每味药的剂量乘以单价得出每味药的价格,再将全方相加即得总价,以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到分3.代煎药可加收煎药费4.划价完毕,药价填入处方规定栏目后,审方计价人员必须签字,以示负责。调配处方

处方经过审查、计价、确定无误后,即可配药。调配处方应注意1.调配前再次审查相反、相畏、禁忌、毒性药剂量等,确认处方没差错2.根据药物不同体积重量选用适当的戥子,一般用克戥,称取贵重或毒性药,克以下的要用毫克戥,保证剂量准确。称量前检查定盘星准3.一方多剂时用递减分戥法称量,每味药应逐剂回戥,特别是毒性药品禁止凭主观估量,更不可随便抓配;4.坚硬或大块的矿石、果实、种子、动物骨及胶类药,调配时应捣碎成小块或粗末入药5.不得将变质、发霉、虫蛀等药品调配入药6.便于核对,按处方药味顺序调配,顺序间隔摆放;7.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煎煮方法的药品必须单独包装并说明8.配方完毕,配方人员需自行核对,全部无误后,根据处方内容填好中药包装袋,并在处方上签名以示负责。检查复核

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调配错误和遗漏,杜绝差错事故,对调配好的处方应有药师以上职称的中药调剂人员进行一次合理细致的核对。核对内容一般为:1.符合药品与处方所开药味、剂数是否符合,有无多配、漏配、错配、掺混他药或异物等现象2.有无相反、相畏、妊娠禁忌和超剂量等3.有无变质、发霉、虫蛀、鼠咬、泛油、以生代制、未捣碎等;4.是否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要求药品单独包装;5.抽查剂量准确程度,要求剂量准确程度,要求每剂重量差异不超过正负5%,贵重药和毒性药不超过正负1%。发药

篇8:中药调剂技术论文

1 改革思路

我们尝试在吃透教材、充分分析学情基础上, 结合学生未来工作环境和岗位实际需要, 以信息化教学大赛评价指标为参照, 以技能竞赛要求为依据, 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准绳, 探索合适的教学设计, 努力使日常教学、技能竞赛、职业鉴定3者有机结合。

2教材选择与内容调整

2.1 教材选择

围绕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选用由裴慧荣、黄欣碧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中药调剂技术》 (以下简称“规划教材”) , 该教材也是教育部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参考书选择《中药调剂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国家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药调剂员职业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年出版) 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规程中药调剂比赛方案 (包括中职组和高职组) 。

2.2 内容调整

规划教材由“模块一中药饮片调剂”“模块二中成药调剂”“模块三中药贮藏与养护”3 部分组成, 其中“模块二”和“模块三”我校另设有专门课程。“模块一”有7 个项目, 分别为“项目一调剂的设施与工具”“项目二审方”“项目三计价”“项目四调配”“项目五复核与包装”“项目六发药”“项目七汤剂的煎煮”。根据中药调剂员国家职业标准中中药调剂的相关要求及中药传统技能竞赛规程中关于中药调剂小项的比赛要求做了适当调整, 具体如下:

(1) 保留了规划教材的“项目一调剂的设施与工具”。

(2) 简化了规划教材的“项目二审方”。审方相关内容另有专门课程详尽讲解, 为避免重复、浪费学生时间, 该项目内容直接简化为“审方应用”。

(3) 保留了规划教材中的“项目三计价”。

(4) 充实了规划教材的“项目四调配”。规划教材“项目五复核与包装”中“复核”部分包括查验称药工具, 审查处方有无配伍禁忌、妊娠禁忌, 检查毒性药物, 检查调配剂数, 以及所配药物有无发霉、虫蛀等变质现象。这些内容在前面的“项目三审方应用”中已有所体现, 本课不再重复。去除重复后的“复核”内容很少, 加之又与“调配”联系紧密, 所以将“复核”并进“调配”, 作为新的“调配”项目的一部分。

(5) 扩大了规划教材的“项目六发药”。将“项目五复核与包装”中的“包装”及“项目七汤剂的煎煮”整合并入“项目六发药”。同时在规划教材原有内容基础上增加了“清场”内容, 并入“发药”项目。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整合原因是“包装”为“发药”的准备, 而“汤剂的煎煮”为“发药”的交待, “清场”为“发药”的善后, 它们连贯而统一, 不能分离, 整合后的项目为“发药与清场”。

以上调整均针对我校学生的学情特点, 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有效学习。调整后的“模块一中药饮片调剂”有“项目一设施与工具”“项目二审方应用”“项目三计价”“项目四调配”“项目五发药与清场”。

因“调配”是本课程的重点教学环节[3], 在教学实践中, 为方便学习, 我们进一步将“调配”分解成“清理戥秤与桌面”“审慎压方”“铺纸”“持戥”“校戥”“识戥”“抓药”“分戥称量”“按序调配”“特殊处理药物”“复核”“单包注明”12 个操作单元。

3 学情分析

3.1 起点水平

我校药学类专业为五年制高职, 就读学生均为初中毕业, 他们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 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但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

3.2 认知结构

本课程学习前, 学生已经学过中医药学概论、中药鉴定技术等课程。高年级学生参加中药调剂员职业资格鉴定时, 低年级学生已作为工作人员耳闻目睹了考试全过程。学校力推的“技能竞赛人人参与”活动, 也使部分学生对中药调剂有了更深的理解。

3.3学习态度

自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1 号) 启动以来, 2013 年江苏省和常州市相继确定了各自更高的服务目标。《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2015—2020 年) 》 (国办发[2015]32 号) 也明确指出要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岗位设置, 推进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学生在了解这些情况后, 大多数愿意学好本课程, 为就业蓄积能量。

3.4 学习动机分析

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很明确, 他们知道学好中药调剂技术不但是考级考证的需要, 也是参加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需要, 更是将来到医院中药房或药店中药柜台等就业的需要。

3.5学习风格

学生对说教式教学普遍反感, 讨厌填鸭式教学法, 喜欢层层推进的、直观的、参与式学习方式。

4 传统教学难题

(1) 不同教师评判标准不一致; (2) 教师需多次重复演示同一动作, 指导顾此失彼; (3) 学生动作不规范, 操作不到位; (4) 部分学生学习倦怠。

5 资源开发与整合

技能大赛对竞赛范围、类型、流程及比重等作了详细说明, 有助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整合[4]。为使教学内容衔接更具逻辑性和突出教学重难点, 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具实效性, 我们结合学生未来工作环境和岗位实际需要, 按照“有趣、有理、有用”原则, 针对重点环节“调配”制作了中药调配动作规范软件 (包含操作要领的文字说明、动作规范的演示图片、真人演示视频、3D仿真动画等) , 中药调配操作要领语音识别软件, 中药调配操作规范视频纠错软件等多种可视化资源;基于动态捕捉技术自主开发了交互性能良好的中药调配动作规范训练软件。

将以上软件及教案、学案、课件、作业、测试等资源一并整合至网络学习平台。该平台适合多种操作系统, 支持多种终端登录。学习效果评判采用了较规划教材及中药调剂员国家职业标准更高的技能竞赛“中药调剂”小项的要求。评判标准与分值安排均事先植入网络学习平台及相关软件, 无论课上还是课下, 学生的练习、考核成绩, 系统都会如实记录, 计入平时成绩。

6教学程序

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5], 竞赛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同质性决定了技能竞赛可以作为教学设计改革的参考[6]。下面是以中药调剂竞赛过程为蓝本, 结合学情, 同时参照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及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要求拟定的教学流程。

6.1 课前

(1) 学:利用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向学生分发学习讲义与导学案, 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理论作业并提交。

(2) 看:学生打开学习平台上的中药调配动作规范软件, 观看动作规范的图片、真人演示视频、3D仿真动画等 (视频与动画均附操作要领的文字说明, 可随时暂停、回放、慢放、快进) , 并点选提交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

(3) 说:学生打开学习平台上的中药调配操作要领语音识别软件, 选择任意操作单元或完整操作单元, 进行操作要领复述, 系统会自动评分。

课前, 学生通过完成习题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巩固前导知识;通过学习导学案, 了解本次课知识点, 借助网络平台上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源, 形成感性认识, 提前掌握浅显易懂的内容, 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6.2 课上

(1) 做中教:根据学生课前提交的难点, 结合往届学生易出错的地方, 教师现场操作演示, 边做边讲解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侧重诠释重点、难点步骤。

(2) 做中学:学生登录网络平台, 输入学号, 首先打开中药调配操作规范视频纠错软件, 通过找出视频中的错误来强化学习效果;视频纠错考核合格的学生可进入中药调配动作规范训练软件窗口, 选择“练习模块”中的完整操作或单元操作, 在镜头前边做边学, 软件会随时提醒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并记录。学生可查看自己练习时的出错环节, 并在平台直接搜索、调阅相关资源, 从而有针对性地练习自己的薄弱环节。教师通过现场巡视及网络监控, 关注学生练习进程, 并将学生最易出错的环节再次进行讲解与演示。学生也可主动将自己克服不了的难点通过口头或平台报告教师, 请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3) 做中评:学生进入“考核模块”后, 选择完整操作或单元操作, 在摄像头前的规定位置完成考核, 教师管理端能显示全班学生的考核影像及数据。考核过程中的错误不作提醒, 只记录, 待完成后系统根据事先设定的分值标准对每名学生打分并排名。

课上, 应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理念进行整体设计引导,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环境, 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主导课堂, 而学生也可以完全自主学习, 真正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评”。

6.3 课后

(1) 学:教师根据平台的统计信息, 向理论薄弱的学生发送补充学习材料, 要求其完成相关任务。

(2) 练:根据课堂训练统计结果, 训练效果良好的学生以技能竞赛标准继续训练;多次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降低学习目标, 以中药调剂员高级工考核标准继续练习。学生在课后练习的次数与成绩依然会录入平台数据库, 并纳入学生本节课的平时成绩。

课后, 针对课前与课上教学效果进行教学目标的二次设定, 让掌握不佳的学生有提高的机会, 掌握较好的学生有提升拔节的机会。

7 反思与结论

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及竞赛标准极大地丰富了专业教学的内涵[7], 本次课程改革借助信息技术突出了“学与做相融合, 学和考相同步”的教学思路, 按照信息化大赛要求优化了“教中有学、学中有做、做中有评”的教学方法体系。在有效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 始终着眼于学生的难点和易错点, 认真分析学前学情、学后学情, 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策略及课后目标分层。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 导入需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碎片化学习资源、结构化课堂设计, 使得教学过程完全对接岗位实施过程。这种“即时共享、协同融合、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 适应学情特点, 有效破解了传统教学难题。

此次改革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2014 年为例, 我校学生荣膺中药传统技能项目省技能大赛一等奖, 中药调剂员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和优秀率也创下新高;教师以本课程改革成果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医药卫生类专业组比赛及全省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也分获一等奖和示范课称号。

参考文献

[1]卢萍红.中药调剂工作中发生差错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0) :2958-2959.

[2]裴慧荣, 黄欣碧.中药调剂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3.

[3]王裴芳, 许保海.我院药房中药调剂差错原因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6 (18) :232.

[4]谭碧.从技能大赛的角度探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 2014 (27) :143-144.

[5]钱亚琴.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J].职教通讯, 2014 (24) :35-36.

[6]杨理连, 刘晓梅.现代职业教育下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的协同性研究[J].职教论坛, 2014 (21) :4-9.

上一篇:2020年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述职述廉述效报告下一篇:现场除四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