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型课程教案

2024-06-09

探究型课程教案(精选9篇)

篇1:探究型课程教案

四年级探究型课程教案 2006学年第二学期

第一课 寻找“粘斗士”

活动目的: 了解生活中的“粘斗士”。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活动过程: 1. “粘斗士”知多少

“粘斗士”有哪些种类? 为什么“粘斗士”有这么多种类?

2. 了解“粘斗士”的秘密

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粘斗士”? 从哪些方面对“粘斗士”进行区分和归类? 3.整理和总结

第二课 “糨糊粘斗士”诞生记

活动目的:

交流“糨糊粘斗士”制作过程。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活动过程: 1.准备材料

材料:土豆、芋头、百合……,碘水 2.做糨糊

制作技巧和要领,注意事项 材料—搅碎—加水—熬煮 记录具体的制作过程 3.试试粘不粘

由于材料不同,糨糊的粘度不一 思考用什么方法判断糨糊粘不粘? 4.评价和总结

第三课 侦察家庭垃圾

活动目的:

增长环保的知识、提高节约意识 活动过程:

1、制定侦察计划

明确侦察什么? 明确侦察记录方法 2. 进行侦察 注意按时 3. 统计和分析

表格统计一周下来,家里的垃圾制造情况 谈谈看法 家里垃圾分类 4. 垃圾分类利用 5.交流“取经”

第四课 校园垃圾箱变身记

活动目的:

做学校小主人,提高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1、调查学校垃圾处理情况

交流分析

2、调查学校的垃圾箱

校园主要垃圾问题

现有垃圾箱使用情况 3. 给学校垃圾分类,设计新的垃圾箱

提示:可以模仿小区中的垃圾箱,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垃圾箱还需一定完善。4. 确定垃圾箱的分布

首先以班级、年级为试点 5.小组交流,经验汇总

第五课 “红领巾文具店”开张啦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爱心,提高学生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我们接触到的各类学习用品 了解我们需要的文具种类

提示:小组之间可以做好不同的分工,调查时的提问单 2.小组交流

确定哪些文具是必需的?如果备货怎样备货比较合理? 提示:注重实用性和价格的合理性 3.确定商品

列表确定向文具店推荐哪些文具?并写清进货说明和推荐理由 5.

评选总结

第六课 我也能当家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自立能力 活动过程:

1.接受任务,实地了解 任务:

当家考验---买到实惠好用的盒式面巾纸 超市调查:

面巾纸种类、用途

周围人们大多怎样挑选盒式面巾纸 2.作决定 质量好的? 价格低的? 包装漂亮的? ……

思考:如果妈妈下次让你买卫生纸、手帕纸……你该怎么挑选呢? 3.交流

最终你买的盒式面巾纸品牌、规格、价钱、抽数、选择的理由 5. 经验交流

遇到的难题,你解决的办法

第七课 爱心义卖会

活动目的:

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提高学生活动筹备能力和爱心 活动过程:

1. 确定活动意义时间、活动具体组织人员 2. 确定义卖品 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

提示:自己折的幸运心、自己画的画、不用的学习用品…… 3.估估价 确定估价的原则 3. 义卖活动开始

提示:如何将自己的义卖品推销出去? 4. 评选“……之最” 提示:最佳广告

献爱心表现最积极者 推销最佳者

……

第八课 动物过得好吗

活动目的:

提高学生爱护动物,关注动物的意识 活动过程: 1.明确调查内容 明确调查途径 调查哪些动物 2.记录

观察(调查)到了什么 疑惑

提示:及时记录 3.对比分析

在动物园里和在大自然环境中动物生存有什么不同 4.交流总结

第九课 奇妙的动物仿生

活动目的: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仿生学,了解大自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活动过程:

1. 找一找 什么是仿生

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2. 整理材料

小组为单位汇总收集的材料,进行删选 3. 小报制作 小组为单位,确定分工 合作制作 提示:主题要明确 4.交流总结

第十课 救救濒危野生动物

活动目的:使学生能认识濒危野生动物,提高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过程:

1、认识濒危野生动物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我国有哪些濒危野生动物?它们分布在哪些地区?

2.了解濒危的原因 了解原因 怎样拯救 3.发倡议书

讨论:我们能为濒危野生动物做些什么? 倡议书怎么写? 4.调查反馈,交流

倡议书发放后,大家反应怎么样? 应采取哪些行动

第十一课 故事里的端午节

活动目的:

了解端午节,增强爱国情怀。活动过程: 1. 找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故事 提示:充分利用图书馆,上网查 2. 表演准备 小组讨论:表演什么

做哪些准备工作 怎样将角色演得惟妙惟肖? 3. 合作表演 4.评选,小结

第十二课 巧手做龙舟

活动目的:

认识端午节,认识龙舟,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1.认识龙舟

提示:外形,组成部分及结构特点(上网或图书馆查阅)2.做龙舟准备 分组

讨论交流确定做怎样的龙舟 提示:

确定制作特色,选择制作材料 3.小组合作制作龙舟 4.成果展示 5.评选总结

第十三课 端午小考场

活动目的:

增加关于端午节知识,增强风俗文化知识 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 确立主持 活动形式 2.收集资料 提示: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 ……

4. 设计竞赛提

思考:怎样出题能让大家对端午节的了解更多、更全面? 提示: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连线题等多种形式 5. 竞赛现场 确定规则

(竞赛环节的安排,胜负决定规则)6.交流总结

第十四课 关注缺电

活动目的:

提高节能意识,关注能源问题 活动过程: 1.讨论

夏天即将来临,会不会在高峰时段出现缺电现象?

2.准备采访的问题

关于缺电问题大家想了解什么问题? 哪些问题需要通过采访才能弄明白?(提示:讨论后可通过列表归结)4. 小采访

寻找资源,生活中有没有发电厂、供电局的叔叔阿姨 确立采访途径,采访时问什么问题? 采访时注意什么问题? 5. 整理采访 缺电问题你了解多少? 6.交流总结

第十五课 家庭节能小贴士

活动目的: 增强节能意识 活动过程: 1. 搜集节能小窍门

可以问问身边的人有哪些节能小窍门? 从网上收集学习2. 制作小贴士

参照节能小窍门,在家里、学校里哪些地方可以在节能上做些什么? 用哪些小贴士来提醒自己和别人? 3. 小组交流

贴了小贴士后家里和学校里用电情况怎样? 4. 讨论交流

评价自己做得情况如何?

父母、同学、老师对你做的小贴士有怎样的评价?

篇2:探究型课程教案

第一课 寻找“粘斗士”

活动目的: 了解生活中的“粘斗士”。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活动过程: 1. “粘斗士”知多少

“粘斗士”有哪些种类? 为什么“粘斗士”有这么多种类?

2. 了解“粘斗士”的秘密

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粘斗士”? 从哪些方面对“粘斗士”进行区分和归类? 3.整理和总结

第二课

“糨糊粘斗士”诞生记 活动目的:

交流“糨糊粘斗士”制作过程。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活动过程: 1.准备材料

材料:土豆、芋头、百合……,碘水 2.做糨糊

制作技巧和要领,注意事项 材料—搅碎—加水—熬煮 记录具体的制作过程 3.试试粘不粘

由于材料不同,糨糊的粘度不一 思考用什么方法判断糨糊粘不粘? 4.评价和总结

第三课 侦察家庭垃圾 活动目的:

增长环保的知识、提高节约意识 活动过程:

1、制定侦察计划

明确侦察什么? 明确侦察记录方法 2. 进行侦察 注意按时 3. 统计和分析

表格统计一周下来,家里的垃圾制造情况 谈谈看法 家里垃圾分类 4. 垃圾分类利用 5.交流“取经”

第四课

校园垃圾箱变身记

活动目的:

做学校小主人,提高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1、调查学校垃圾处理情况

交流分析

2、调查学校的垃圾箱

校园主要垃圾问题

现有垃圾箱使用情况 3. 给学校垃圾分类,设计新的垃圾箱

提示:可以模仿小区中的垃圾箱,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垃圾箱还需一定完善。4. 确定垃圾箱的分布

篇3:比较探究型课程教法例谈

一次我准备给学生上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佳作《世间最美的坟墓》, 这是一篇“比较·探究”的课文。课前, 学生演讲完后要我也演讲, 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毕淑敏的故事:

有一次, 毕淑敏到一所高校演讲, 一个大学生问了毕淑敏这样一个问题“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得到了在场学生的一片掌声, 看来这是困扰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普遍问题。毕淑敏想了想, 说:“人生本没有任何意义。”这个答案得到了一阵更热烈的掌声, 很明显这个答案说出了很多大学生的心声。等掌声停下来, 毕淑敏接着说:“我们活着就是要给自己的人生加个意义”, 掌声雷动!

同样的, 我讲的故事也得到了学生真诚的掌声。

接着, 我说, 有的人浑浑噩噩过了一生, 毫无意义;有的人轰轰烈烈过了一生,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人死后留给世间一座宏伟的坟墓, 以此来纪念他的一生;有的人死后留给世间一座普通的坟墓, 毫不显眼。那这种普通的坟墓是否会降低他的人生价值, 或者让人们忘记他的价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

在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幻灯展示, 我和学生一起来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墓前, 参观了这座没有十字架, 没有墓碑, 没有墓志铭, 没有名字的小小的长方形的土丘, 回顾了托尔斯泰伟大的一生。接着又给学生出示了许多有关坟墓的图片:秦陵, 十三陵, 东陵, 泰姬陵……然后, 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的坟墓如此普通, 为什么作者却说它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有关托尔斯泰的资料, 认识到托尔斯泰以他伟大的思想永远引导着千百万的读者, 在他的墓前塑像、树碑、建馆, 均属当之无愧。可托尔斯泰墓除了树木萧萧、风声飒飒之外, 该有的却什么都没有。举世英名与普通坟墓之间, 人们的心理定式与伟人的自然归宿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与冲撞, 结果是得到了人们无限的敬仰。所以作者说这是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这时, 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 坟墓非得普通才美吗?我去过南京的中山陵, 它依山而建, 气势宏伟, 以此来纪念孙中山伟大的一生特别合适, 我觉得每个去参观的人也都是怀着敬仰之情去缅怀这位伟人的。难道他的墓就不美吗?”

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纷纷发言谈自己的看法。经过相互交流讨论, 同学们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坟墓美还是不美不在于外观, 而在于墓主人的人生价值。一个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 不管他的坟墓是朴素的还是宏伟的, 都是美的;反之, 一个历史的罪人, 不管他的坟墓有多壮观, 得到的永远是骂名。

接着我们一起背诵了臧克家的《有的人》:“……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 想不朽;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教室内掌声雷动, 不知不觉一堂课结束了。

课后, 学生还不让我走, 我们又在走廊里继续刚才的话题。谈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谈对人生意义的重新认识, 谈怎样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 同学们越说越激动。他们说, 这节课真的是让他们受益匪浅, 原本觉得很普通的一篇文章竟能给人如此大的启示, 原本从没思考过的人生价值问题现在在心中变的清晰了, 知道该怎样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了, 知道该怎样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了。

篇4:探究型课程的实践与认识

针对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内涵有别的课程,我们着力优化基础型课程,夯实学生发展基础;大力丰富拓展型课程,拓宽学生发展空间;努力实施研究型课程,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下面就我校实施探究型课程的实践探索作一些介绍。

探究型课程实施开发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实践指导的能力与水平,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是探究课有效实施的前提,结合实际需要,我校组织了以下专题培训。

一、举办课程理论培训,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制定规范指导的四项原则

抓住新教材全面推广的,学校充分利用上级教育部门所给以予的资源,主动采取“走出、请进来”的策略,聘请课程专家,外出观摩课堂,通过集中听报告、现场听课、个人自学、分组交流、论坛开讲、撰写心得体会等途径,深化教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根据学校的区域特征和办学实际,通过教师对学生专题探究的有效指导,以“增强德育实效、促进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为指向,以探究性学习资料包和案例集为蓝本,以“学着做——做中学——自己做”为线索提高教师素质教育的执行力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的探索实践为载体,向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形成打下基础。

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制定了实施探究型课程的四项原则以规范教师的指导行为。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师从兴趣、情感、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帮助,教师点到为止,学生自主探究。

(2)实践性原则。课题引领、活动支撑、动手操作。在教师引领下,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中学会方法、获取知识、培养技能。

(3)激励性原则。关注学生探究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点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在探究中求知,强调对学生的激励评价。

(4)安全性原则。探究课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对于必须进行的校外活动要有周密的组织计划安排,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要事先制订预案。

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目标、议定原则,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二、开展指导实践培训,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建构教师探究性教学的四种能力

根据探究型课程的要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按照学生身心状况、知识储备、社会阅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特点,确定探究型课程的阶段性实施要求,在初小学段循序渐进地开展相互关联的三个阶段的教学实践,即“学中做——做中学——自己做”,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方法学习和科学研究精神的培养,体现学生探究的实践性、循环性和递进性。在明确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学校分别组织各年级的指导教师开展探究课的实践探索。以年级为单位,成立探究型课程组,组织教师开放课堂,相互听课,典型示范。约请教研室专家来校深入课堂、现场指导,与教师互动交流、反复沟通,帮助教师解决在指导课题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如何帮助教师选题、查找整理资料、制订探究方案、开展全作探究等问题,点拨教师把笼统的指导化为具体的细节,使教师能及时得到来自专家和同伴的宝贵建议,有效地开展实践后的反思和反思后的实践,不断纠正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引领教师走出学科教学的传统模式,挣脱束缚、破旧立新、建构探究教学新能力。

(1)知识转化能力。是指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能力。教师把预先设想的课题指导方案落实为对学生探究的现场指导行为,是显性知识应用为默会知识的过程,需要把能够言传的显性知识内化为有意识指导下的实践操作;而帮助学生把课题探究的丰富复杂的过程通过个性化地整理,创造性地归纳、演绎,使散落在探究过程中的师生实践的智慧提炼为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述的显性知识,实质是默会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创造性活动。

(2)组织实施能力。要求教师了解课题探究的实施流程,学会探究活动中的组织协调,掌握探究现场的操作技巧,以及应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

(3)实践反思能力。探究性教学对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题探究活动的进展过程中,因课题、因学生而异,不断地反躬自问,持续地改进提高,和学生一起及时地查找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反思探究过程。

(4)合作共享能力。在开发课程资源过程中,在探究指导活动中,在与同伴研讨交流中,需要教师与社区、家长和相关行业部门的合作,与学生的合作,同时更要与进行同行之间的真诚交流。

总之,探究型课程,是现代课改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要在这条路上多做探索与发展,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研究,才能找出符合自身实际情況的探究课改之路。

作者简介:

篇5:《日本》合作探究型教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日本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点

3、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文化特征。

4、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5、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重难点:通过资料和读图,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学习过程

环节

一、自主学习:

1、根据地图说出日本的位置和范围?(学习方法指导:读课本P66页图3—1找出日本的邻国、纬线、海洋、岛屿总结分析。)

2、说出日本的地形特点?(读图3—1)并用板块理论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学习方法指导:回忆七年级上册六大板块知识分析。)

3、找出日本主要的气候类型?

4、说出日本的文化特点。(学习方法指导:举例说明。)

5、说出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

6、指图说出日本的主要工业中心。

环节

二、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指导:小组讨论,整合小组同学的意见)

1、为何说日本的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试分析海洋性与大陆性的区别。

2、试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日本的工业分布有何特点,试分析这种分布的原因。

4、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自己学到的知识)练习:《配套练习册》P73 4、5、12、17、20、21 学后反思:

篇6:---探究型课程教研组工作总结

---探究型课程教研组工作总结

我校在整体推进二期课改的同时,对探究型课程的实施和管理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此专门成立了探究教研组。探究型课程的开设,使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得到了转换,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探究意识及探究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现将有关情况做一汇报。

一、落实课改理念,确定实施方案

在探究型课程实施开始,我们学校以积极的态度,追随改革的脉动,成立了以教导处为领导的低年级探究型课程研讨小组。每学期初以“二期课改”与“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为目标“制定探究课教研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一、二年级每周课程表安排一节课。在教学实施中,本着探究型课程所倡导的精神,关注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开发学生的潜能,根据学校的实际,重点抓好一、二年级的探究性学习。根据课程理念与目标的要求,在低年级,我们以《探究型课程学习包》为基本内容,低年级主要以游戏活动方式展开教学。

低年级探究型课程目标:

(1)会观察:能亲近、接触大自然,会用简单的方法对自然事物的某些方面进行观察。

(2)会提问:养成提问的习惯,能围绕探究主题提问题,并养成提不同问题的习惯。

(3)会实践:对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学会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学会收集信息并用所收集的信息解决问题等;学会能与他人合作开展实践活动的本领。

(4)会拓展:能在实践活动中提出一些较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设想等。以后结合学校特色教育的内容,综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二、教研组建设

1.任教老师积极参加区的教研活动,听讲座、听研讨课。对探究型课程各

年级的目标、内容、以及如何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进行研讨,从而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教师自身的教学创新精神。

2.本校还进行自培,抓紧教研组的组织与建设,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每二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教研活动不少于8次)人员固定,内容确定,方法选定。教研组多次学习《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设计》、《小学探究型课程案例100例》等书籍,逐步理解、领会开设探究型课的意义,掌握探究型课程活动方案的设计。由于探究型课程特殊性,教研组选定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师一起参加共同探讨指定教研内容。常规备课组人员有:张一平、(组长)卫东斌、苏玲、董菊芳。各年级的任教老师能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经常参与讨论一些非自己专业类的知识,结合课程要求,或提一个方案,一种建议,逐步完善探究型课程的内容、过程、结果。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研讨,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3.一年来任课教师能独立自主地设计本年级的课程学习设计,完成本年级的学科教学,达到课程所规定的能力目标。2004年11月和2005年9月分别由张一平老师、卫东斌老师上了《奇妙的手指画》和《鞋子的学问》研讨课,通过上课、评课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技能,并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4.探究型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探性的学习中,学生探究的问题涉及面很广,不受原学科的局限,更多的关注社会和现实,着使教师失去了专业知识的优势。教师必须去学习,通过向书本学,向学生学,向兄弟学校的同行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只有教师的角色转换成功,才能让学生能充分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逐步培养合作精神,以达到课程目标。使新兴的探究型课程的教研活动制度符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更具操作性。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地开展。

5.新课程理念的评价标准不再是单一的,评价方案制定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综合评价。即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在知识和技能的拓广和提高方面,兴趣和潜能的开发和发展方面,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方面,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期结束教师对每一位学生有终结性评价。

三、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伴随探究型课程在我校实施步伐的加快,学生探究经验的逐渐丰富,根据课程本身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对这门课程拟定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资源(教职员工、学生),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学校资源(图书馆、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房),文化资源(校园文化、学校特色、学科教学)等课程资源。并充分发挥利用的拓展校外的课程资源。如:社区、社会资源(东方绿舟、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工厂、农村、自然环境)。文化资源:(革命圣地、文物古迹)。家庭资源:(家长、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网络资源:(网站、网页网络文化)。让孩子们在一个充分开放的学习空间里,开展真正属于自己的探究。目前我校第二年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这项工作起步较慢尚处于初步阶段,对我们教师而言是面临的一大挑战,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探索、去研究。要进一步完善和开发任重而道远,着就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反思、发展。使这门课程真正成为学生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舞台。

篇7:拓展型课程合唱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新学期准备工作

2、合唱队员测试:音准、音色、音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重新排座位

2、《两只老虎》轮唱

3、《欢乐之歌》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用“lu”唱A音,要求口型到位,气息平稳。3遍

2、用“lu”唱一个渐强的音

3、用“lu”唱一个渐强至渐弱的音。

要求:渐进过程要平稳,音头、音腹、音尾都要小心处理。

二、《两只老虎》轮唱

1、齐唱《两只老虎》

2、跟着钢琴作节奏变化唱。

3、教师和两个同学示范二声部轮唱。

4、两个同学带着一声部唱,教师带着二声部唱。

5、两个声部轮唱《两只老虎》

三、《欢乐之歌》

1、听教师钢琴弹旋律.2、用“lu”跟着钢琴哼唱旋律。

3、唱歌词。注意:只有把音唱完了口型才可以变,要归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可爱的家》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唱一个长音A

2、慢的音阶C,D,E,F,G,A,B

3、唱快的音阶1,12345,54321,1234,54321,2……

二、《可爱的家》

1、听钢琴弹一遍旋律。

2、听老师唱一遍歌词。

3、学生唱第一、二句歌谱。

4、学生唱一、二句歌词。

5、听钢琴弹三、四句旋律。

6、唱三、四句歌谱。

7、唱三、四句歌词。注意:4/4拍得强弱,不要颠倒了。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萤火虫》、《小白船》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5———,5 4 3 2,1———。2、5———,5 5 5 5,5 4 3 2,1———。要求:唱到5 5 5 5 的时候音要跳,5———唱完长音后,一口气唱接下的音。

二、《萤火虫》

1、师:这首歌小朋友们应该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先用lu唱一遍。

2、师:四小节吸一口气,唱得轻点,夜晚是很宁静的。

3、师:注意强弱规律。要唱得有起伏,有感情。(师做师范)。

4、师:请小朋友们看着我的手势,看谁最聪明,能按照我的手势唱轻响。、三、〈小白船〉

1、师:接下来我们要学一首新的歌曲,〈小白船〉,大家先听老师弹一遍旋律。

2、师:现在我们用lu 来唱一遍

3、师:请小朋友们用唱名来唱一遍。

4、师:现在我们把词曲结合唱一唱。

四、复习〈两只老虎〉

1、师:全班轻声唱一遍。

2、师:现在大家看我的手势唱快慢。

教师指挥学生由轻到响、由快到慢地唱,最后以非常快的速度结束。

五、下课。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1、《牧童之歌》

2、《请你唱个歌吧》

3、《萤火虫》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5———,5 5 5 5,5 4 3 2,1———。

要求:1)唱到5 5 5 5 的时候音要跳,5———唱完长音后,一口气唱接下的音。

2)全班的声音要像一个人的声音那样。声音平稳、不喊叫,轻声唱。

3)看老师手势,先唱一个长音`,接着唱跳音。(20分钟)

二、《萤火虫》

1、师:先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唱一遍。

2、师:四小节吸一口气,唱得轻点,夜晚是很宁静的。

3、师:注意强弱规律。要唱得有起伏,有感情,第二句唱得跳跃些。(师做示范)。

4、师:请小朋友们看着我的手势,看谁最聪明,能按照我的手势唱轻响。(3遍)

5、师:最后一句起伏最大。

三、《牧童之歌》

1、师:我们先听听录音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唱的。(2遍)

2、师:现在我们用lu来哼唱一遍。(2遍)

3、师:小朋友们,现在让我们把词曲结合唱(教师弹琴)。

4、师:让我们跟着伴奏音乐唱一唱。

四、《请你唱个歌吧》

1、师:我们先听听录音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唱的。(2遍)

2、师:现在我们用lu来哼唱一遍。(2遍)

3、师:小朋友们,现在让我们把词曲结合唱。(教师弹琴)

4、师:唱得轻一些。

5、师:让我们跟着伴奏音乐唱一唱。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萤火虫》

2、复习《小白船》

3、复习《牧童之歌》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师:让我们先唱个长音,5———。要求:轻声唱,不喊叫。用lu唱

2、师:现在我们唱5 5 5 5,5432,1———。要求唱得跳跃。

3、师:现在我们唱5———,5 5 5 5,5432,1———。看哪些同学聪明,看老师手势了。

二、复习《萤火虫》

1、师:现在让我们有感情地唱一遍《萤火虫》。

2、师:注意气息,再来唱一遍。

3、师:看老师手势,老师手势小就唱轻,手势大就唱响。

4、指导个别有问题的乐句,重复唱。

5、师:让我们最后有感情地唱一遍。

三、《小白船》

1、师:现在让我们有感情地唱一遍《小星星》。

2、师:注意气息,哪些地方可以吸气,哪些地方不可以吸气,大家说说?

生:唱完一句才能吸一口气。

3、师:看老师手势,老师手势小就唱轻,手势大就唱响。我们唱这首歌要像在做梦一样,飘啊飘,要把这种情感唱出来。

4、指导个别有问题的乐句,重复唱。

5、师:让我们最后有感情地唱一遍。

四、《牧童之歌》

1、师:现在我们来听听《牧童之歌》的范唱。

2、师:跟着老师的钢琴声一起来唱唱。

3、抽几个同学起来唱唱。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萤火虫》

2、复习《牧童之歌》

3、学唱《茉莉花》 教学过程:

一、练声(20分钟)

1、师:现在我们用lu唱5———,5 5 5 5,5432,1———。

2、师:现在我们把lu 换成hu,lu,lu,lu,lu,hu,hu,hu,hu,hu……一直唱下去,看到老师的肚子一鼓一鼓没有?在这里用气唱。

3、师:现在我们全部换成hu唱,5,5,5,5,5432,1---.二、《小星星》

1、师:现在让我们有感情地唱一遍《萤火虫》。

2、师:注意气息,再来唱一遍。

3、师:看老师手势,老师手势小就唱轻,手势大就唱响。

4、指导个别有问题的乐句,重复唱。师:我看到有个别同学的脖子吊起来了,音唱不上去要用气唱,脖子不要紧张。

三、《牧童之歌》

1、师:先轻轻唱一遍。

师:有些同学把句子唱断了,比如第一句。教师示范正确的唱法。

2、师:注意气息,我们来唱第二遍。

3、师:第三句“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样下河滩”,我们唱得跳跃一点。教师作示范。

唱三遍。

4、师:现在让我们完整地唱一遍。

四、《茉莉花》

1、师:我们先用lu跟着钢琴一起唱唱。唱三遍。

2、师:现在加入歌词唱。唱的时候嘴巴要圆。唱3遍,节奏指导。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寻找》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师:用“hu”唱,5---,5,5,5,5,5432,1---。

2、师:换成“ha”来唱,还是唱这个旋律。唱ha的时候嘴巴要变成椭圆形。唱5,5,5,5的时候要有弹性。多次练习跳跃的部分。

二、新歌教授《寻找》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一首新歌,《寻找》,你们先听我唱一遍。

2、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这首歌想到了什么?

3、师:现在听老师弹两遍旋律。

4、师:现在跟着老师的钢琴声唱谱子。2遍

5、师:好,现在再听老师弹一遍,你们在心里默唱。

6、师:现在大家把前面两行轻声唱给自己听。2遍。

7、师:现在我们把后面两行也一起唱。

8、师:现在老师来唱一句,你们听听老师是怎么唱的。师:你们也来模仿老师唱一遍。

9、师:在唱一遍。练到唱好为止。

10、师:现在我们分两声部

11、师:现在我们唱第二段,你们看看第二段歌词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啊?

12、师:现在我们把第二行唱一遍。

13、师:现在我们两段一起唱。

14、师:最后再唱一遍把歌词背出来。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可爱的家》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唱一个长音A

2、慢的音阶C,D,E,F,G,A,B

3、唱快的音阶1,12345,54321,1234,54321,2……

二、《可爱的家》

1、听钢琴弹一遍二声部旋律。

2、听老师唱一遍二声部旋律的歌词。

3、学生唱第一、二句歌谱。

4、学生唱一、二句歌词。

5、听钢琴弹三、四句旋律。

6、唱三、四句歌谱。

7、唱三、四句歌词。注意:4/4拍得强弱,不要颠倒了。

8、两个声部一起唱第一句歌词。

9、交流指导

10、两个声部一起唱第二句的歌词,注意音准。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月亮月光光》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唱一个长音A

2、慢的音阶C,D,E,F,G,A,B

3、唱快的音阶1,12345,54321,1234,54321,2……

4、两个声部轮唱音阶

二、《月亮月光光》第一段

1、师:我们先听老师弹一遍旋律。

2、跟着旋律一起拍拍手,把强弱拍出来。

3、师:一起把第一句的唱名唱一遍,把这一句的谱子背出来。(反复唱)

注:要求强弱、声音都达到最好,前面情愿慢一点,把问题都纠正了,再唱下去,否则很仓促的快速唱完,唱多少遍也没有效果的。只有一开始做出要求,学生才能把接下去的唱好。

4、师:你们看我手势唱强弱。

5、师:看看哪里应该停住。(反复练)

6、唱第二句唱名,和第一句一样要求。

7、把歌词填进去唱。

8、唱第三、第四句唱名。

9、唱第三、第四句歌词。

10、师:我们一起把第一段歌词连起来唱一遍。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月亮月光光》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唱一个长音A

2、慢的音阶C,D,E,F,G,A,B

3、唱快的音阶1,12345,54321,1234,54321,2……

二、《月亮月光光》第二段

1、复习第一段歌词。

2、听老师弹一遍钢琴。

3、唱第一段歌谱。

4、唱第一段歌词。

5、教师指导,要求有弹性地有力地唱。

6、教师范唱。

7、按照刚才指导的要求,再唱一遍。

8、第二段跟着钢琴声唱一遍。

9、教师指导。要求气息连贯,充满感情地唱。

10、把第一、第二段连起来唱一遍。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月亮月光光》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唱一个长音A

2、慢的音阶C,D,E,F,G,A,B

3、唱快的音阶1,12345,54321,1234,54321,2……

二、《月亮月光光》第三段

1、复习第一、二段歌词。

2、听老师弹一遍钢琴。

3、唱第一段歌谱。

4、唱第一段歌词。

5、教师指导,要求有弹性地有力地唱。

6、教师范唱。

7、按照刚才指导的要求,再唱一遍。

8、第二段跟着钢琴声唱一遍。

9、教师指导。要求气息连贯,充满感情地唱。

10、把全曲唱一遍。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童心向往2010》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练声

长音 U

师:声音要统一、和谐,像一个人唱的。

2、跳音

mi ma

师:跳跃一些,身体不要僵硬,气息收住。

二、欣赏《童心向往2010》

1、歌曲版本

1)欣赏钢琴协奏曲版本

2)师:让我们聆听合唱版本,感受乐曲热情、向往的情绪特点。

三、听唱初步演唱歌词

1、初次听赏合唱版本的《童心向往2010》 师:请大家看着歌谱感受旋律情绪和风格特点。

2、师:让我们一起用lu来哼唱。

3、学唱歌谱

A 师:我们一起把第一段歌谱唱一遍。B 教师指导,再唱。C 学唱第二段歌谱

D 师:让我们把全曲的歌谱完整地唱一遍。

4、学唱歌词

A 再次欣赏合唱版本,并轻声跟唱

B 学生唱第一段歌词

C 教师指导唱

D 学唱第二段歌词

E 师:让我们把全曲歌词完整地唱一遍。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童心向往2010》第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唱一个长音A

2、慢的音阶C,D,E,F,G,A,B

3、唱快的音阶1,12345,54321,1234,54321,2……

4、两个声部一起唱音阶。

一声部:12345

二声部:34567

二、复习《童心向往2010》第一声部

1、师:让我们把歌谱完整地唱一遍。

2、师:让我们把歌词完整地演唱一遍。

3、教师指导音准、节奏,再唱一遍。

三、学唱《童心向往2010》第二声部

1、听老师唱第二声部

师:请你们仔细听,老师唱的和你们刚才唱的旋律有什么区别?

生:老师唱得是第二声部。

2、学唱第二声部歌谱

师:让我们也来学唱,这样配合起来会更好听。

A 学唱第一段的二声部

B 学唱第二段的二声部

3、学唱第二声部歌词

A 学唱第一段的二声部的歌词 B 学唱第二段的二声部的歌词

4、合唱《童心向往2010》

A

师:让我们把第一段的一声部和二声部配合起来唱。B

师:让我们把第二段的一声部和二声部配合起来唱。C

篇8:工程力学课程中探究型教学的实施

一、教学内容问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尽管传递的信息密度大,可控性强,但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对讲课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应遵循认知规律,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分阶段、有目的和有技巧地将所要讲授的内容作为一个问题向学生提出,以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问题既是学习知识的关键,又是教师讲课的关键。

对于“提高梁强度的主要措施”一节,笔者打算不按教材那样直接讲述提高梁强度的各个主要措施,而是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首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能够反映所要学的知识、又能够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讨论和论证,并发现其中的关系,理解其中的新侧面,从而解决问题。笔者设计的问题是:简支梁在相同的荷载大小、不同的受力形式、不同横截面形状的五种情况下的受力计算(如表一)。把学生分成五组,请各组计算下表中数据。

通过计算表一,既让学生复习、巩固了旧知,也自然引出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梁的承载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提高梁的承载能力?这样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了。同时也给学生示范了一种运用基本理论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目的。至此学生对提高梁承载能力的方法有了些朦胧的认识,但还未深刻理解透砌,还要进一步精雕细刻,逐步探索研究。

二、教学过程探究化

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紧接以上教学,笔者按照以知识点为驱动的逻辑顺序,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心理需要层层推进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抗弯强度条件出发,循序渐进,从简单问题到复杂,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第一步,学生分组对表一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并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一般来说,至少有一半的同学通过观察表一的计算结果,就能知道答案。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并总结:

弯曲正应力是控制梁弯曲强度的主要因素。提高梁的承载能力,是减少危险截面的最大弯曲应力。那么危险截面的最大弯曲应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从抗弯强度条件结合表一可得出结论:

1. 梁的正应力主要与弯矩有关,与抗弯截面模量有关;

2. 要提高梁的承载承力,应从两方面考虑:

(1)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以降低Mmax的值;

(2)采用合理的截面形状,以提高W的数值,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

第二步,紧跟以上讨论结果,学生自然就提出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如何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以降低M m a x的值?如何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

教师与学生共同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学生自己观察总结,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并适时提供指导、点拨,得出结论:

1.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以降低Mma x的值;

(1)合理布置梁的支座;

(2)合理布置梁的载荷;

2.采用合理的截面形状,以提高W的数值,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

(1)形状和面积相同的截面,采用不同的放置方式,则Wz值可能不相同。

(2)面积相等而形状不同的截面,其抗弯截面模量Wz值不相同。选择梁的理想截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1)用最小的截面面积得到大的抗弯截面模量,使梁的材料充分发挥作用。

(2)截面形状应与材料特性相适应,使截面形状符合经济的原则。

第三步,引导学生从表一跳出来,扩展思路,从其他方面思考。比如在弯矩图方面想想办法,提高梁的强度。从而引出等强度梁。

第四步,从理论应用到实践。通过图片介绍工程上一些实际的例子,也可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见过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按照问题解决中的推论路线逻辑地将新理解与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与实际例子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经验的整合。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课已尽,趣犹存”的效果。

至此,通过逐步深入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已掌握了提高梁的强度的措施,达到了掌握与理解知识的目的。同时,在探究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学生需要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充满了兴趣,学得更生动、更有效。毋庸置疑,学生对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获得的不仅是力学知识,更是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也落实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

三、教学环境动态化,实现师生互动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动态化的课堂和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探究型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创建动态的课堂,基于充分的预设。正如本文的教学案例中设计的问题,涵盖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问题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将他们已有的知识和刚接触的新知识合理地构建起来,从而让课堂的动态生成有了依托。而达成一个精彩的动态课堂,更需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愉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一言堂”,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响应,允许了课堂上不同声音的出现,老师与学生之间要有对话和交流。

实现师生互动,关键是学生的“动”。学生的“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但基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没有教师的参与引导,很难动得自如、动得深刻、动出创新。因此教师必须把握教育时机,引导互动。只有当教师不失时机地把握教的机会,引导、点拨、质疑、启发、调节,才能调动课堂氛围,激发互动。把握什么样的教学机会及时“出击”,激发互动呢?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看书自学遇到难点、疑点时,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不断点拨,抛砖引玉,适当提出一些“爬坡”性问题,引导、启发、解惑。

2. 求异、探新、延伸遇到困难时,提建议导向诱思,提供信息“铺路架桥”,教给方法,开拓思路。如在学习梁的承载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可向学生提出对梁的危险截面的思考。

3. 学生遇挫感到气馁时,提供通向成功的信息,帮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如在第三步中,引导学生扩展思路,从其他方面思考时,可建议学生画出悬臂梁的弯矩图。

四、结语

探究型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学习)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导演”的作用,其备课的内容加大,不仅要考虑教授的内容,还要考虑实施的细节。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时间的掌控、课堂的组织也颇具挑战性。其次,课堂的互动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学生个体差异是否都能照顾到,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效兰,张岩.师生互动式研究型教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教育探索.2008年10期

篇9:探究型课程教案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拓展性课程;核心素养

G633.91

一、研究的背景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准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时间创新六大素养。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生活、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勇于探究,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为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课改总目标,浙江省在课改指导意见中把义务教育课程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分成“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类。基础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终生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共同基础;拓展性课程主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发和培育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选择能力。

二、研究概念的界定

(一)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通过做探究性实验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科学知识,并且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独立操作和自学能力,使学生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还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手段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加强实验探究性,教师在教学中能消除重概念学习,轻实验操作,重定义结论,轻科学方法,重强化训练,轻兴趣激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种种弊端。

(二)科学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旨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发展方向。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组成,限定拓展课程包括专题教育、学校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自主拓展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的延伸、综合、拓宽及各类兴趣活动和阅读活动。

建设拓展型课程,结合现代科技与生活生产实际,从转变学习方式的角度,开发多样性的拓展型课程。科学拓展型课程大致可以分为“学科衔接课程”、“研究实践课程”、“应用技术课程”和“科普课程”等四大方面。

本文主要就“研究实践课程”展开研究。通过科学观察、科技活动、调查探究等活动,加强学科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自然、生产和生活中的科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队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具体可考虑的内容:一是针对教材中某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探究活动等,可开始实验探究课程,组织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有计划地实施,做好相关记录,如录像、录音、拍照、数据记录等,制作成视频、课件、文档等,既能让本届学生体验、感受,也能使下届学生使用。二是可开设微型实验课程,微型实验课程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微型化的实验可以在课堂内进行,分组可以更细,甚至做到人手一套。三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实践性课程——科学实验基地,如种植基地、盆景园、养殖基地等,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过程,感悟生命及其价值。

三、探究性实验在平时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实验重视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师也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究,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创造性地改進已有探究性实验。

(一)积极开展简单易行的探究性实验

虽然探究性实验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阻碍,探究性实验本身存在的不成熟也显现出来,但任何真理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得以修炼成功的。

教师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导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任务。在《观察蜗牛》这节课中,A教师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其中涉及的探究性实验如下:

提出问题:教师:“蜗牛具有眼和触角,请思考蜗牛有没有感觉。”

建立假设:

1.蜗牛有视觉;

2.蜗牛有触觉;

3.蜗牛有嗅觉和味觉;

4.蜗牛有听觉。

设计实验,分组进行,分配任务:

1.学生:“将蜗牛的一半置于亮处,一半置于暗处,观察蜗牛朝向哪个方向活动。”

2.学生:“用铅笔触碰蜗牛的壳、足、长触角、短触角。”

3.学生:“将糖水滴在蜗牛的附近,观察蜗牛是否爬过去。”

4.学生:“在活动的蜗牛拍掌,观察蜗牛是否有反应。”

进行实验,获取证据:

1.有蜗牛朝暗处爬,也有蜗牛朝亮处爬;

2.铅笔靠近蜗牛触角时,蜗牛反应最明显,其中短触角的反应最剧烈;

3.朝糖水爬过去,没有吃糖水;

4.有的蜗牛有反应,有的蜗牛没反应。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1.蜗牛爬向亮处与暗处具有偶然性,课堂实验不能得出结论,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出蜗牛具有趋暗性,怕光;

2.蜗牛具有触觉,特别是蜗牛的短触角具有敏锐的触觉;

3.实验证明蜗牛具有嗅觉,喜欢甜的气味;

4.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影响因素,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对于学生有能力进行探究的知识,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进行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的实施,能够发现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有其局限性,能够发现教材中知识的缺陷,給出合理的补充。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是偶尔应用于探究性实验教学是非常适合的,其理论有助于对学习问题的发现。教材中设计的探究性实验比较符合学生的能力,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其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中去。

(二)设计合理的探究性实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状况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在初一阶段,学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接触过探究性实验,学生的实验技能也非常有限,在此阶段应该注重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可以预设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仪器的使用,例如在初一阶段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非常重要,教学应该花较多的时间在显微镜的认识和使用上。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成熟的探究性实验供学生模仿,当学生无法完整地完成整个探究性实验时,教师应该节选某一两个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但其抽象思维仍需借助具体的事物,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先从实际操作入手逐渐向思维探究发展。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学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探究性实验不能适用于任何教学情境中,教学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个性差异,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我将其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因教材施教,即根据教材的性质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策略,实施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应避免为了探究而探究。对于学生非常熟悉的知识,不需要特意设置探究性实验,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基本实验技能的学习,属于程序性知识,练习是程序性知识获取、掌握的最佳方法,应先向学生讲明技能的基本程序,通过练习来强化学生的掌握程度;对于特别超前的知识,超出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寻找一个脚手架帮助学生理解,结合多媒体向学生提供直接的感官感受,采用演示实验向学生讲授,最后可采取探究性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根据教材的不同要求,将探究性实验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效结合,在探究中讲授,在讲授中探究,将科学探究的思想融入其中。二是因学生的不同施教,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教学。对于过于活泼的学生,放任其进行探究性实验会导致班级秩序的混乱,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应严格控制探究性实验各个环节的实施,让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探究;对于过于沉闷的学生,教师需要积极指导其进行探究性实验,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其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对于适度的学生,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只是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防止其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能够较顺利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四)课内探究性实验与课外探究活动的有机结合

学校有既定的教学计划,每学期都有必须完成的教学计划,课堂的探究性实验无法满足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需要,课内的探究性实验与课外的探究活动的有机结合就显得非常必要。学校应该开展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以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积极指导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教师可以按教学计划设计一系列配套的课外活动,将课堂探究性实验作为这一系列科学探究中小环节,将整个教学内容串成一个体系,将探究性实验溶于生活。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科学知识,在课堂外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探究,让课外兴趣小组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课堂教学的拓展。

四、探究性实验在拓展型课程中的开发

中学探究性实验主要类型包括自主式探究和引导式探究。

(一)生物探究实验

纵观如今生物实验教学,其实验的目的大多数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范围内重复前人验证的结果,实验的结果都或多或少在设计者的预料之中,学生的思维和科学素养表现的机会太少。探究性实验以实验为载体,探究科学结论和发展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亲自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科学认识过程一致。符合中学生的探究心理,因此,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可以使教学不仅局限于科学知识本身,还可以揭示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生物探究性实验往往具有历时长的特点,这样的探究性实验就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如果没有经过实验就变成老师口头描述,对于学生就变得非常枯燥乏味,当然网上也可以搜到许多这方面的视频,但通过看视频虽然避免了枯燥乏味,学生有的反映出惊讶的神情,有的表现出质疑的神情,明明在说,真的是这样的吗?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将几个探究性实验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探究实验套餐。

植物探究实验套餐:种子萌发实验,植物的向性实验(向水性、向光性、向地性、背地性)系列。

(二)生活中的奇妙的化学

从生产、生活实际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钢铁的锈蚀和防护,燃烧和灭火,金属的活动顺序,气体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都可以设计成很好的探究性实验。

化学实验是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条件。所以,应该提倡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探究性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而转为主动学习,从而形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我要学”的学习风气。

蛋壳里究竟藏的是什么呢?要想看清鸡蛋内部结构,只需将鸡蛋放在一杯醋中即可。等待24小时,醋中的酸性成分将会一点点腐蚀蛋壳中的钙质,慢慢地,蛋壳的分子就会被完全分解,鸡蛋内部的结构也就显露出来了。

评估水的硬度。在一根试管或者长颈烧瓶中加入几毫升水,然后再加几滴肥皂液,堵住管口(瓶口)后摇晃。水面上泡沫越密,则说明水越软。

证明肥皂是碱性的!在一杯热水中倒入3勺咖喱粉末,用力搅拌一会。再往这杯水中加入3勺肥皂粉末(选用极普通的香皂和厨用粗齿锉)。把这两样东西掺和在一块儿。起初咖喱会把溶液染成黄色,之后会转变成棕红色。

酵母:要冒泡!将一包酵母与温水混合,加入少量的蜂蜜或糖,将混合物置于厨房内温暖的地方(放在橱柜上面,因为热气会上升,或者放在暖气上)。几分钟后,你就会发现溶液表面冒出许多泡泡,这就表明酵母开始反应了。

五、探究性实验用于拓展性课程的展望

拓展性课程和基础性在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具有相通性。两者都涉及到三级课程的所有学科和学习领域,都要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办学特色。拓展性课程的开设与开发除了考虑教师特长、课程资源和学生兴趣,更重要是关注课程对实现本校育人目标的贡献和价值。

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的思维、智力和才能各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每个人都能取得属于他自己的发展成就。而传统课程设置面较窄,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必须通过个别化、多元化的适性教育,来培养学生肯定自我、创新思维、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以及学生合作、动手、探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一)拓展型课程定位

1.在建设与实施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过程汇总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功能型课程;

2.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是国家规定每位学生必须修习并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4.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社会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设置的课程。

(二)拓展性课程理念

1.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2.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3.促进学生自主选择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4.着力开发与建设校本课程;

5.建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科学拓展性课程作为科学基础课程的延伸,是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性实验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素质。我们处于一个信息时代,知识的时代,必须自己驾驶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培养自身的能力,不断地在各咱学习过程、教学教程中完善自身的能力结构,逐步使自己从经验型转为探究型的教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扩大探究学习的范围,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各种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浅谈化学探究性实验;孟庆荣

[2]浅谈探究性实验教学;刘崛

上一篇:五种感觉350字作文下一篇:校本课程教案:蔬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