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歌唱比赛工作总结

2024-06-19

参加歌唱比赛工作总结(共16篇)

篇1:参加歌唱比赛工作总结

溪发„2009‟10号

中共溪口镇委员会 溪口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溪口镇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歌唱祖国”歌咏大赛工作方案》的 通 知

各村(居)支两委、镇直各单位:

为《溪口镇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歌唱祖国”歌咏大赛工作方案》已经镇党政班子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溪口镇委员会 溪口镇人民政府 2009年5月5日

中共溪口镇委员会 溪口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溪口镇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歌唱祖国”歌咏大赛工作方案》的

通 知

各村支两委、镇直各部门:

《溪口镇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歌唱祖国”歌咏大赛工作方案》已经镇党政班子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溪口镇委员会 溪口镇人民政府 2009年5月5日

溪口镇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歌唱祖国”

歌咏大赛 工 作 方 案

根据县委要求,为歌颂建国60周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弘扬全镇人民昂扬向上、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抒发全镇人民热爱祖国的激情,为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成立领导班子

5月5日经镇党政班子会研究,决成立溪口镇庆祝建国60周年歌唱祖国歌咏大赛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陈俊平

副组长:王智勇、王作权、刘运元、朱新民、王章勇

成员:各村部门负责人 工作小组

新闻联络组组长:朱新民 秩序安全小组组长:刘运元 后勤服务小组组长:谭萍 成员:黄明忠、张凡欣、邢建平

二、活动时间

1、排演时间:2009年5月5日至5月25日。

2、参加比赛时间:2009年5月26日(因天气或其它原因时间变更另行通知)

三、活动内容和排演安排

根据县大赛组委会的要求,我镇选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地道战》为参赛歌曲。从5月6日至5月25日(周五、周末除外共计11天),合唱团成员每天中午12:00——下午16:30在镇政府大会议室进行排演,在政府就中、晚餐,非特殊情况不得请假缺席。

四、活动其他安排

1、合唱团由政府和镇直部门干部职工60名成员组成(名单附后)。

2、费用预算:11天的训练、开餐为每天7桌,按130元/桌的工作餐安排,计10010元;5月26日演出接待开餐11桌,计1430元;参赛服装费500元/人,计3万元。

附:溪口镇庆祝建国60周年“歌唱祖国”歌咏大赛合唱团成员名单。

篇2:参加歌唱比赛工作总结

为活跃我校校园艺术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艺术环境,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学生搭建舞台,展示才艺,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在校领导以及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举办了一场大型歌唱比赛。此次活动同学们高涨的热情、动人的声音、精彩的演绎使活动办得十分成功。

比赛共分为三个环节,即海选、复赛和总决赛。海选时在七号宿舍楼前露天场地举行,以此增加活动气氛。共有一百五十多位选手参加海选,赛前学生会成员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得比赛进行的非常顺利。选手们按照比赛的序号来演唱歌曲,评委们当场亮分来决定晋级的选手,以此增加比赛的公平公正性。观众们也是热情的给自己支持的选手呐喊助威,来增强他们的信心,海选结束后有三十五位选手晋级来进行下一轮的复赛。复赛的竞争更加激烈,从三十五位选手中晋级十二位参加最后的总决赛。

总决赛于十一月二十五号晚举行,并且取得了圆满成功。学生会成员上午就已经开始布置会场,经过一天的努力会场焕然一新。下午六点钟观众都已经陆续到场,选手们也都在台下做最后的准备。此次活动我们邀请了学院里的高层领导来观看比赛,并且邀请了新科学院的专业老师做评委,他们独到的眼光使比赛能够真正选出有实力水平的选手,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公正性。七点半比赛正式开始,学院吉他乐队以一首Beyond的《真的爱你》开场,带动了全场的气氛。整个活动中心都期待着,期待着年轻的朝气,整个活动中心都被感染了,都沉浸在快乐的海洋中,我们为动听而喝彩,为感动而流泪,为精彩而鼓掌,位紧张而加油。比赛时每位选手都展现出自我的风采,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全场观众和评委的阵阵喝彩和掌声。选手们的亲友团更加热情,他们拿着选手的海报,喊着口号给自己支持的选手加油。老师的评分以及二十九位大众评审的投票决定了最后的胜者。经过激烈的比赛最终结果为:

一等奖:郭欣维

李丹怡 二等奖:范晓宁

邓壬锐 三等奖:张靖

李显峰 最佳人气奖:郭欣维

优秀奖:组合刘永彪、陈思

朱智楠

关雯文

刘婷

宋丹丹

篇3:参加歌唱比赛工作总结

一、“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简介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是“汉语桥”中文比赛中的一个项目,参赛对象为年龄15—20周岁、具有外国国籍、在外国出生并成长、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在校中学生。

二、蒙古国“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概况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蒙古大区赛是由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和蒙古国汉语教师协会承办,参赛的学生必须通过汉语奥赛考试,入围的30名选手有资格参加“汉语桥”预选赛。

蒙古国“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和其他国家一样都是由孔院主办,但是在蒙古国相较于大学生“汉语桥”比赛,中学生“汉语桥”则更具有竞争性和专业性,原因是参加“汉语桥”比赛的中学生大多就读于汉语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汉语。而参加“汉语桥”的大学生则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大学中才选修汉语课,汉语基础相对薄弱。

三、“汉语桥”竞赛经验与总结

(一)备赛所面对的困难

通过汉语奥赛考试,我校有3名学生进入“汉语桥”初赛,面对即将到来的比赛,困难重重:

首先,时间紧张。从奥赛成绩公布到“汉语桥”初赛只有一周多的时间,这期间学生和教师都必须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才能进行排练,这就意味着备赛时间不足。

其次,物资有限。“汉语桥”才艺表演环节都需要中国特色的服装和道具,但是这些服装和道具在蒙古国却很难找到。

再次,在整个备赛的过程中突发状况也时有发生。其中一位参赛学生在备赛中突发高烧,这就使得她整个备赛的时间又足足缩短了一半。

(二)解决的方法和经验

1. 合理的分工和日程安排

在得知获得参赛资格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学生安排得力的辅导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在回答问题、脱稿演讲中零失误,也要助力学生呈现出最精彩的中华才艺表演。

由于时间有限,三个比赛项目的训练是同时展开的,为了保证训练的质量和时间,我们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让每位参与的学生都严格遵守。

2. 发动全员力量,自己动手解决

由于在蒙古国购买不到才艺表演所需要的道具,所以在和学校协商后决定由校方制作服装和道具,但是由于定做的成本较高,学校只同意制作一部分服装和道具,这就给整个表演的准备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在和学生交流讨论后,我们参赛的师生决定自己动手制作道具。我们用纸箱、木棒、贴纸等工具仿制道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所有比赛所需的道具都制作完成。

3. 坚持高标准,坚持到最后

在备赛的每个环节我们都高标准要求学生,不断的纠音、调整,争取在每个环节都做到最好。在《白娘子传奇之西湖定情》的咏唱环节,参赛的学生怎么都唱不好高音,这令辅导教师很是着急,为此我们特别找到了一位音乐老师来帮助主唱练习声乐。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最让辅导老师们担心的是那名生病的学生,由于不能来学校参加训练,老师就通过电话对她进行辅导。就这样,没有一个人放弃,没有一个人懈怠,每个人都坚持努力到了最后。

(三)败北总结

虽然我校参赛的三名学生都没能进入决赛,但是通过这次比赛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文化,也使得我们教师获取了很多关于辅导学生参加中文比赛的经验教训:

1. 要增加学生在高压状态下的自信

总结这次在比赛现场的表现,有的学生仍会有发挥失误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太过紧张。

这就需要辅导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在备赛训练期间也可以多为学生营造正式比赛的气氛,邀请学生和老师模拟正式比赛情节进行训练,以减少学生在正式比赛中的陌生感。

2. 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不得否认的问题是任何突发情况的发生都会影响参赛学生和老师的状态,特别是在赛前出现的突发情况,例如在本次比赛前,由于校方提供的汽车太小,只能运送学生不能运送道具,虽然辅导教师很快就决定让参赛学生先到比赛场地,再用公交车把大型的道具运送到比赛地点,但是还是影响了整体的备赛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心态。

这就需要辅导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与各方及时沟通,面对有可能出现的状况一定要提前想好应对策略,沉着冷静,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其次,在有突发状况发生时要安抚好学生的心情,尽量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

3. 入乡随俗,找准定位

担任“汉语桥”中文比赛中的评委中有一部分是中方老师,也有一部分是蒙方老师,所以在比赛中要入乡随俗,结合蒙古国的文化和习惯进行策划。比如,在中国传统思维中比较重视比赛选手本身的语言实力,如果发音标准、语法无误、表达清晰、表演流畅、生动那么基本可以给出比较高的分数,但是蒙古国的传统中却比较重视服装、道具、场面大小、色彩使用或者隆重程度等内容,因为蒙古国人民认为讲究外在美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在《新还珠格格》的才艺展示中,由于演员“尔康”的旗装没有做出来,学生就穿上了自己的蒙古袍,外形虽然比较相似,但在蒙古族人看来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使整个表演都很精彩,却依然没有拿到很高的分数。

由此可知,我们在准备中文节目的同时也一定要考虑到所在国家的思维和风俗习惯。这也要求我们在服装、道具的准备中要多向校方申请,向校方阐明重要性,能争取的一定要尽量争取。

四、结语

笔者就蒙古国“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的情况做了简单介绍,也叙述了自己参与辅导学生参赛的经验和总结,这不仅对笔者自身是一种成长,也希望对日后在蒙古国工作的志愿者老师有所帮助。

摘要:“汉语桥”中文比赛是由国家汉办推广的大型国际汉语比赛项目。“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预赛是在海外举行的,笔者就“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在蒙古国的进行做了简要介绍,并通过辅导学生参赛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挫折,成长,“汉语桥”,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都艳.汉语的奇迹我们来创造——第一届《汉语桥》背后的故事[J].艺海,2009(9):90-91.

篇4:小鸟的歌唱比赛

胡家赫 文 粟渔 指导老师 张卫华 图

一天,大森林里许多鸟儿聚在一起,十分热闹。原来,他们正要举办第三届“青云杯”小鸟歌唱比赛。

小麻雀听说这场比赛,赶紧找到好朋友画眉,说:“小画眉,你赶快去参加吧,你的歌声那么好听,一定可以拿到冠军。”

小画眉很开心,他找到邻居小夜莺,邀请他一起参加比赛。害羞的小夜莺胆怯地说:“我从没有当着那么多人唱歌,会害羞的,万一不得奖,该多丢人呀!”

画眉鼓励夜莺:“不要怕,只要你勇敢,就不会有人笑你。咱们组成一对组合,一起唱歌好吗?”

“嗯,好吧!”小夜莺终于答应了。

当三个好朋友飞到比赛现场,比赛刚好开始。让人没想到的是,唱歌最难听的乌鸦第一个上场。他一开口,台下的观众就捂上了耳朵。可等烏鸦唱完,大家还是给它鼓掌,毕竟勇气可嘉啊!

绿毛鹦鹉第二个上场,唱起《大笑江湖》:“江湖儿女乐淘淘,跟我跳舞多逍遥,大笑一声地动山摇,江湖危险快快跑……”鹦鹉幽默风趣地演唱,让观众乐开了花。

轮到了画眉和夜莺这对组合,他们演唱的《荷塘月色》深深感动了观众,一曲唱完,大家都站起来为他们送上掌声。

热闹的比赛结束了,可难坏了评审,都唱得好,选谁做冠军呢?他们只好提议大家投票选举。

通过大家的选举,画眉和夜莺得票最多,小鸟们都表示,这个组合不但配合默契,歌声也最优美,“青云杯”颁给他们最合适了。

篇5:歌唱比赛总结

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激烈竞争,歌唱比赛圆满结束了,这三轮的比赛中,我们看到各年级、各系学生无不散发着的青春气息,单从这一点看文艺部举办的这次活动是必要的。很荣幸我能在着三轮比赛中作为学生会的一员参与其中,并深有感悟:

一、学院老师的支持以及各系同学踊跃报名和积极参加是这次活动成功举办的根本保证。这次活动在学院老师的领导下通过院学生会文艺部与各系学生会的沟通,利用一切条件进行了全面的宣传,尽全力提高了本次活动的知名度为本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院学生会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为本活动的成功举办创造了有利条件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本活动从举办开始到活动结束,学生会各部人员均积极参与了幕后工作,为本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三、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表明了文艺部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好。

从这次比赛的策划阶段、宣传阶段、准备阶段以及到比赛阶段的有条不紊的进行充分显示了文艺部对本活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四、比赛的公平、公正与透明性不容置疑

三轮比赛下、现象的热烈气象及参赛人员的优美歌声一次又一次的把现场气氛及带到了高潮、激情之下各位评委又不失理智、比较客观的给与各位选手的真实分数,再有主持人一一说出各位选手的成绩,真实的反应了本次活动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

五、比赛过程中现场稍微有点混乱

在各位参赛选手的激情歌声的带动下,现场气氛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但现场的观众过于激情无法抑制出现了暂时的混乱,现场的工作人员又未有效制止,这对选手的有效发挥可能引起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是各部门以后举办活动时所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篇6:“歌唱祖国”歌咏比赛总结

在歌咏比赛的准备过程中,我们整个校园一片歌声、书声。每个班级都摸拳擦掌,各显神通,时刻准备着展示自己班级嘹亮的歌声与风采。

这是我们第一次举行这么大规模的歌咏比赛。让每一位学生走上舞台表演,让学生真正的感受了一次上舞台的感觉。以往因场地的限制都是在班级举行的,有些学生都六年了还没有真正上过一次舞台,不知上舞台是一个什么。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个班级都精心准备好歌曲,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在歌曲上花了不少功夫。俗话说“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别看他们小,但在班主任和音乐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表现的相当出色,各个精神抖擞、歌声嘹亮、大方出众。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唱的《国旗国旗真美丽》、《扮家家》以出色、精彩的表演夺得了低年级组的一等奖。展示了自己天真、活泼、充满童真的一面。四年演唱的《红星歌》以甜美声音、形象生动的动作夺得中年级组的一等奖。高年级组的一等奖被六年级夺得。他们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从头到尾都赢得了评委的高分。我为他们有这么精彩的表演而高兴。我们将会继续开展下去,以后每年举行一次。我们给全体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许多班级因这次歌咏比赛而变得更团结、更有凝聚力、在纪律、学习上更进步了。我们的这个舞台也让学生们知道了上舞台应该怎样去做,应该注意什么,表现什么,通过欣赏同学们的演唱,明白了怎么样的声音是最美,一个集体要怎样去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怎样用歌声去表达去传情。很多同学通过参加这次歌咏比赛知道了许多。

篇7:“魅力新声”歌唱比赛总结

为了迎接大一新生得到来,丰富我院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发掘我院歌唱优秀人才,我院团总支学生会文艺部举办了“魅力新声”歌唱比赛。

此次比赛决赛于10月22日在逸夫楼报告厅举行。此次比赛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此次活动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部分组成。

初赛

在初赛过程中有大约60人参加,整个过程大体还算满意。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说秩序的维持、人员的分配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将会尽量避免。

复赛

复赛在3308举行,从中选取12名选手进入诀赛。在复赛过程中由于沟通不及时导致了选拔不能准时开始。音响设备的安装始终是一个问题,选手签到秩序很乱,许多细节没有注意到。

决赛

决赛开始前由于音响设备的故障导致了时间的推迟,在比赛过程中由于话筒设备的不足影响了比赛的很好进行,但比赛的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决赛过程中有个别伴奏出现了错误,PPT的播放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总体来说此次比赛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此次活动的举办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一定的沟通和协调,本来可以避免的一些问题却让它发生。要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尽量避免,并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

大赛虽然圆满落幕了,但仍然有不足的地方,今后的活动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需把握好比赛时间,确保比赛进程流畅,严格按计划实施。须在比赛阶段之间有一定的缓冲时间,以避免突发事件。

2、协调安排工作事宜,需尽量做到精、细、全,避免再次出现话筒及其它环境要素问题。

3、保证赛前工作的及时性,按步骤完成,力求达到预期标准。

4、比赛前15分钟需要完成一切准备工作(音响设备和舞台准备),等待评委老师到场。

5、统筹全局,及时解决比赛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果断实效。

此次活动获奖名单:

一等奖:朱玉圣、王泽

二等奖:冯明燕、林志伟、吴成志

三等奖:陆志伟、祝贺、王斌

优秀奖:朱雪梅、杨璐璐、程鹏、徐峰

此次活动经费:

话筒电池:38元

打印:5元

共计:43元

材料与化工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文艺部

篇8:参加歌唱比赛工作总结

一、音乐就是快乐的情感体验

合唱的快乐有多少?合唱的魅力有多大?没亲历过世界合唱比赛现场的人恐怕很难想象。虽然语言不通,听不懂歌唱的确切含意,但听到歌声中那么多的层次与色彩,看到南非、印尼等很多国家合唱团的小朋友在唱歌时开心的笑容,自然的表情,投入的神态,那纯粹的快乐就会感染场上的每一个人。使你不由得与他们融为一体,也深深地与这种快乐的情感产生共鸣。

来自克罗地亚的声乐及古典音乐专家、克罗地亚合唱家协会主席布兰科·斯塔克举办了名为“发声艺术”的专业讲座,布兰科·斯塔克在讲座中说,人声是最美、最富表现力的语言,而合唱则是人声的交响乐。合唱的灵魂是通过声音表现思想。斯塔克表示,能够传达作者和歌者心绪的演唱是最打动人的。

联想到在我们的一些音乐课中,教师对歌曲的教学只停留在放声唱的程度,不能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感受不到音乐的美和情感的熏陶。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课:一上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上do re mi等七个唱名,然后,领着学生一起认读,全班认读,小组认读、个别认读等,花了近20分钟的时间来认识这七个唱名,自始至终,没有在钢琴上弹出这些音的音高。这一切,都使本应充满了音乐性和情感性的音乐课,变成了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也使音乐课失去了其本质意义。

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以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可以说,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世合赛中一些国外团队那种有激情的演唱,完全和音乐融为一体的表演,更启示我们,在歌唱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为音乐所吸引、所陶醉,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

二、歌唱是每个人应享受的权利

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世界合唱比赛艺术总监艾森拜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合唱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参与就是最高的荣誉。“参与就是至高无上”,这是世界合唱比赛遵循的理念。无论你居住何方,无论你代表何种艺术方向,无论你追寻什么样的艺术巅峰,世合赛都是所有业余合唱爱好者的家园。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参加民谣组比赛的纳米比亚合唱团,他们团一共20人,但年龄的悬殊让人惊讶,最小的看起来不到16岁,最大的已有70多岁,更吃惊的是还有一人是坐在轮椅上演唱的!就是这样一支看起来是老弱病残的队伍,在舞台上是如此的自信,如此的投入,他们的声音是如此的和谐优美,与其说他们在表演,还不如说他们在享受。他们漂洋过海,克服了种种困难,就是为了参与,为了歌唱,音乐对于他们来说,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所以在颁奖典礼上当他们尖叫着一路小跑冲上台接受金牌,唱起自己国家的国歌时,再麻木的人也会被感染。从这些人为庆祝而歌的声音中,你都可以听到眼泪。这项赛事让那些哪怕是没有太多国际地位的国家,在艺术的舞台上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参与就是至高无上”,这是和《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不愿也不喜欢参与到歌唱教学中来,在看外国小孩合唱中,我真的感慨万千,“人家唱歌是发自内心,可我们的孩子唱歌却很痛苦。”再联想到学校中的合唱队,也是功利多,普及少。有比赛的任务下来了,临时组建一个合唱团,比赛一结束,合唱团就马上解散。没有几个学校能有长期的、定时定点有专业教师在辅导的合唱团。即使有这样个别的合唱团,学生的人数也是少的,而且往往由于怕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学生不能坚持下来。所以当了解到很多国外团队都是自筹经费前来比赛,有些甚至在临行前才把钱凑齐;大多数业余团队的成员更要向老板请假前来时,我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我们的确要学习他们这种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他们的参与精神。我们也一定要培养学生对音乐对歌唱的兴趣和爱好,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音乐中来。

三、歌唱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1. 合唱不拘泥于传统形式,表演性极强

这次的世合赛,合唱演唱形式已完全突破了只注重音色雕琢的传统演唱形式,演唱形式和表演形式极其丰富,身声合一、身心合一、合唱视听一体化、审美化,合唱不再局限于什么形式,艺术性和表演性极强。影响最深的是爵士组的比赛现场:只听“砰叭!砰叭叭!砰叭!”来自马来西亚的人声无伴奏组合,完全用口技代替了乐器伴奏,队员们分饰不同角色,通过声音的配合,从粗犷到圆滑、由窒闷到响亮、由刺耳到柔美,如坐过山车一般,振奋人心,让听众的耳朵沉浸在多声部的和弦变幻中。随后登台的土耳其海峡大学BUMC爵士合唱团,或轻摇款摆,或重拍如磐,或作极富表现力的和声,令台下的观众也忍不住摆动身体,跟随着节拍一起摇摆起来。场上场下都陶醉在爵士乐迷人而即兴的音乐节奏中。

非常感叹外国团队不仅通过音色的变化来演绎不同风格的歌曲,更会通过肢体动作、队形的变化、服饰的变化、伴奏乐器的变化来辅助音乐风格的表现。我能从视觉上充分感受到他们是那样的投入、自然,每一丝情感的流露都是从内心流淌出来,他们真正地用心在歌唱,用情在歌唱。相对于外国合唱队,许多中国合唱队的表演形式就比较单一,他们在舞台上表现拘谨、刻意、不够放松、不够自然。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公开赛的童声合唱。几个来自中国各省市学校、少年宫等合唱团体的小朋友显然并没有感受到唱歌的快乐。不仅声音因紧张而放不开,一些非常套路化的肢体表演也显得很不自然。

2. 指挥与伴奏、合唱队员融为一体

在已有的经验中,总认为合唱团的指挥必须是自始至终地背对着观众一动不动地站在舞台中央,认真地指挥着整个演唱过程。但这次世合赛,让我大开眼界:指挥也不必这样呆板、拘谨。为了演绎作品的音乐形象,许多合唱团的指挥不仅是指挥者,有时也以演唱者的身份担任领唱或和声部分,有时还和队员一起舞蹈。俄罗斯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男声合唱团表演将近一半时,女指挥突然一跳转身,面对观众,和选手们一起张开双臂,高声吟唱。如此戏剧性的一幕,让现场的观众大呼精彩。指挥们的表现真是高潮迭起,香港圣保罗男女中学高级混声合唱团的指挥,虽然身形并不算轻盈,但演唱结束时,突如其来的腾空一跳,却是惊艳全场,引来了场下一片笑声:“这指挥太可爱了!”

四、音乐知识技能不容忽视

在世合赛期间,每天一次的合唱讲座让人大开眼界。同时也发现了我们与国外合唱团的差距。有些国家操着英文、法文、意大利文等不同语言的合唱团团员们经常是拿起陌生的乐谱稍加练习就在一起大胆同唱。而在这些人中却没有东道主中国人的身影。中方艺术总监郑小瑛无奈地说道,“在国际组委会的印象中,中国人识谱慢、音准差,中国人就是不会唱。”

郑小瑛等很多音乐普及者认为要提高儿童的读谱能力,在音乐教学中要探索多声部的音准训练方法,从小培养孩子的音准概念。这些音乐家的想法与音乐新课程的思路是一致的。音乐新课程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重要地位,但它并非否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音乐教学不能只关注兴趣的激发,而忽视音乐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不能在课堂中回避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回避乐谱的学习,回避演唱、演奏技能上的练习和指导。专家们相信音乐教师采用有趣味的学习方式,在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我们的孩子的音乐素养会整体提高。

篇9:金色童年歌唱比赛活动总结

我校举办的“金色童年”歌唱比赛于2016年4月10日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文化生活,充实了校园文化氛围,为全体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比赛过程中,舞台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有其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经过音乐老师与班主任的辅导,同学们的舞台表现一个比一个出色,每一首歌曲都是经过自己精心挑选和辛勤排练的,他们的表现使现场气氛一次次的达到高潮,台下的掌声一次比一次热烈。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与校领导的支持,大家提前所做得充足准备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附:本次歌唱比赛获奖名单如下: 第一名: 四年级 裴 松 第二名: 五年级 裴春峰 第三名: 三年级 范星辰

篇10:参加演讲比赛工作总结

此次活动得到了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演讲比赛通过初赛,决赛两个过程,经过语文教研组精心选拔,最终推选出了19名选手进入决赛,他们的晋级既是我校学生的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充分体现,也是他们个人实力的证明。最后,通过参赛选手的激烈角逐,以及各位评委老师的仔细选择,最终奖项设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以及创作奖,台风奖和感染力奖。

在本次的演讲比赛的过程中,比赛顺利的进行,在比赛中我们对场上选手的发言时间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同时评委公平公正打分,各位参赛选手在场上的表现也是十分的出色,基本都做到口齿清晰、激情昂扬、仪表大方,演讲者声情并茂,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声声真情的告白,深深打动了全校师生的心,引起了全校师生感恩之心的强烈共鸣。掌声彼伏此起,经久不息演讲的内容也均紧扣活动主题,富有号召力及感恩意义。

1、准备工作做得相对充分,使比赛进行的比较顺利,组内讨论从演讲比赛的设想使环节流畅,ppt的制作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到购置比赛各项必需品,申请活动场地,宣传演讲比赛等,并为保障质量,我们分了初赛和决赛,再到参赛选手抽签决定比赛顺序,最后到导师对参赛选手着装站姿方面的建议各项工作都进行的有条不紊。

2、参赛选手演讲稿内容紧扣“最美枫叶教师,同学”这一主题,选手积极向上,主题深刻、集中、情理交融、逻辑严谨,说服力强,符合比赛要求。

篇11:参加演讲比赛工作总结

1、团总支周密策划,准备充分。赛前,团总支专门召开策划会,广泛征求演讲赛策划方案,力求方案形式新颖、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2、精心操作,有序推进。按照选定的方案进行具体的环节设计,使其达到既符合参赛选手的实际,又环环相扣的有机连接。

3、责任到位,井然有序。评委、工作人员和参赛选手各行其事、各负其责在紧罗密鼓的准备工作中井井有条。

4、效果显著,各展所长。整个活动取得了成功,选手们通过声情并茂的演讲,不仅展现了自身的才华,还较好的激发了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篇12:参加授课比赛提高教学水平

本人从事生理学教学工作, 通过积极参加基础学院以及学校的青年教师授课比赛和课件竞赛, 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比赛成绩, 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教学技能, 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选手参加授课和课件比赛, 不单是个人之间的竞争, 也往往关系着教研室或本部门的荣誉, 将巨大的压力变为动力, 会促使自己付出更多的劳动, 做出比日常教学活动更充分的准备, 也能发现大量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 还能得到许多同事的帮助和指导, 因此, 在短时间内会有较大的收获。下面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与同道交流。

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理学是一门机能学科, 内容相对抽象, 而把专业课的临床实例引入到教学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由于本人从事教学工作以前, 曾从事了近十年的临床工作, 这就为生理学教学与临床的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帮助。选择恰当临床病例并能导入要讲授的知识, 需要在大量繁杂的临床病例和生理学知识中找到合适的结合点。比如我参加比赛的内容是“胃酸的生理作用及分泌机制”, 与胃酸有关的疾病最常见的是消化性溃疡, 所以我最初设计的开场白就是消化性溃疡。可学生目前根本没接触过临床课程, 消化性溃疡无疑增加了理解难度。后改为以腹痛患者看病入手, 配合消化性溃疡的胃镜图片, 再引出胃酸的作用和分泌机制, 这样从一开始就激发了授课对象的兴趣。后来将这一方式用于本科学生教学中, 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 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听课效率,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把孤立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生理学内容繁多是生理学被认为难学的原因之一。可生理学又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 很多内容不需要死记硬背。在讲授一些复杂的问题时, 要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同步, 有效的方法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 由浅入深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大家思路清晰、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如在本科学生授课时, 利用这样的逻辑推理讲解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细胞生理中的生物电现象和肌肉收缩原理是较难理解的内容。刺激蟾蜍神经引起其肌肉收缩是实验课中的内容, 以此为例提出4个问题: (1) 神经接受刺激是如何产生兴奋的; (2) 兴奋在神经上如何传导; (3) 神经的兴奋又如何传递给肌肉; (4) 肌肉兴奋后如何收缩。这4个问题包括了本章几乎全部的重点和难点, 即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动作电位的传导、神经肌肉接头的电化学传递以及肌丝的滑行学说。这样, 把这部分较分散而又抽象难懂的内容,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串联起来, 由浅入深地讲解, 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3学习制作课堂教学课件的方法

生理学教学的难点表现为抽象思维多、逻辑思维多、动态过程多、微观情景多、语言表达难等。生理学的很多生命活动现象很抽象, 看不见摸不着, 需要通过复杂的实验来验证, 而在阶梯教室授课很难做到。多媒体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多样化, 有严谨的科学性、广泛的适用性和及时的交互性[1]。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能把叙述冗长的机制、组织器官的结构、机体功能活动的过程和原理, 通过多媒体课件表现在课堂上, 对生理学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实用性、新颖性和科学性。因此, 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复杂而抽象的生命活动得心应手, 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授课平台。然而, 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并不容易。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还要掌握大量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更要收集大量的素材。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高超的图形处理能力,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 把瞬间变化为定格分析。应用多媒体课件降低学习生理学的难度, 可顺利突破难点。自己在准备参赛课件过程中, 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如将壁细胞分泌盐酸的过程用动画全程演示, 新颖的形式、精彩的动画、逼真的图像使授课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对自己课件制作能力及今后教学水平的提高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加授课比赛还可锻炼教师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教师, 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众多专家、教授和同行面前讲授课程, 无疑是对心理素质的磨练。通过参赛自己认识到, 只要准备充分, 无论面对谁, 都能做到胸有成竹。虽然参加比赛的时间较短, 但在整个参赛过程的准备中自己获益匪浅, 积极参加教学技能竞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篇13:参加朗诵比赛活动总结

有50多名老师表现出色。印象最深的是孙老师为《妈妈,我们爱你》选的背景音乐,每一个层次的变化都和原文一样一致,似乎就是专门为这首诗创作的音乐。更难得的是胡老师读的《妈妈,请抓住我的手》能把音乐和文章适当融合,证明她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

谢老师朗诵的-《玉树地震救灾有感》和彭老师朗诵的-《长江之歌》,由于朗诵者丰富的嗓音和情感,加上背景音乐,令人难忘。他们温柔的声音有时令人陶醉,有时听起来令人兴奋和动情。

随后,陈先生以其庄重大方的风度、投入、抑扬顿挫、对诗歌的真诚理解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她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像她的声音一样反映了人们深深的怀念。

活动中,老师们按照抽签的顺序进行比赛,六位评委现场客观公正地对他们的背诵进行了评价。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按总分颁发一、二、三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其他老师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篇14:参加歌唱选拔赛周记

星期六上午,我去参加全国少儿音乐电视大赛桐乡赛区的选拔赛。青少年宫声乐班的傅老师让我和吴婷、彭程组成一个小组,演唱的曲目是《咱们从小讲礼貌》。我们都作了精心的准备,傅老师还帮我们设计了动作。

选拔赛场设在乐恩文化艺术培训中心,远远地就看见门口人山人海,队伍一直排到了大街上,像一条长长的巨龙。我的前面是一位三四岁的小男孩,样子挺可爱,他要参加独唱,嘴里一直不停地唱着《两着老虎》。还有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男孩在旁边练习《喜刷刷》这首歌,他夸张地跳着舞,大声地唱着歌,一点也不害羞,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大家都被他的表演吸引住了,我也投去羡慕的目光。

我们说说笑笑,四十分多分钟过去了,终于轮到我们了。爸爸又一遍嘱咐我们说:“胆子大一点,脸上一定要有微笑,声音要唱得响亮,眼睛要看着前方……”我刚开始有点紧张,差点忘了做动作,可是唱着唱着就自然些了,好像就在家里唱一样。

篇15:参加篮球比赛心得体会总结

一、精密的筹划阶段

本次活动主要由班长和学习委员提出,意在促进班级同学间交流,增进班级和谐气氛,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班级体,建议提出后,班委雷厉风行,迅速组织了本班所有班委团支委的干部召开了会议,表决和商讨如何开展球赛的问题,进过一个多星期的调查和统筹,班委决定在20年12月13号举行策划已久的寝室篮球赛,由于我们积累了第一次开展活动的经验,我们不仅在班委中间讨论,还广泛的征求同学的意见,使得活动的开展在同学间达成了一致的观点:大力支持和参与本次活动。为了最大程度地调动全班同学的激情,我们班委特地邀请辅导员张老师前来观赛,张老师对我们举办的活动表示十分高兴,也十分支持,并要求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不要受伤。在活动的开展前期由于班级经费不足,我们班委为此还专门找了郑书记,希望学院能给我们活动的开展支持点经费,郑书记表示对我们举办的的活动十分支持,并利用谈话的时间给我们讲解了推行过程文化的意指所在,使我们受益匪浅,如坐春风,郑书记还嘱咐我们活动举办要注意班级同学的人身安全,做好应急措施。

二、挥洒汗水,乐在其中

12月13日,经过班委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期待中迎来了比赛。比赛的地点在室内篮球馆,全班各个同学积极参与,嘴角都挂满了笑容,我们班的篮球队长王春阳同学及几位篮球精英都整装待发,篮球鞋、护手腕、球服...好像那时他们期盼已久的奥运会举行一样。

第一轮是投篮趣味赛,分为两拨投,各取全两名,再进行决赛。最后是101宿舍以十分的优异成绩拿到了第一名,106宿舍拿到第二名。

第二轮是三对三挑战赛,也是分为两拨同时进行,各取前两名。这是本次比赛的重头戏,同学们都积极配合,室友之间更是无比默契,打出了一轮又一轮漂亮的进攻。汗水在额头上如雨滴一样的落下,但是嘴上的笑容却是越加的灿烂。在激烈的角逐下,又是101宿舍拿到了第一名这个最高奖项!也同时是106宿舍的第二名!他们是我们班的篮球支柱。

第三轮是一、二组PK赛,抽签决定分配到一二组,确定的球队各选出精英球员,进行比赛,最后第一组获胜。第四轮是1V1斗牛赛,各个宿舍派出自己的精英,进行角逐,最后是106的种武平同学获得了第一名,104宿舍谢云龙同学获得了第二名,在傍晚的时候,同学们在笑声中结束了比赛。但是也正是这个笑声,让同学们的友谊更加的深了。

三、赛后感受

本班组织这次活动,深深地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有的同学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打篮球,打得并不是很好,但是同学不会笑他,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即同学们玩的不是篮球,而是在培养感情,更加的了解对方。本次比赛也发现了一些打篮球很不错的同学,比如说王春阳、龙伟等等、、

四、美中不足

篇16:参加歌唱比赛工作总结

2013年11月,广东省新兴县里洞镇组织参加全县的说课比赛,取得不俗成绩。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老师, 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回顾比赛过程, 我们重视教师的参与,重视教师的体验、感悟与分享,把说课活动开展成一次理论与实践相互碰撞的过程。

二、过程

1. 体验

本次参加比赛的Z老师,欣然接受任务。学校给了三天时间让她准备说课稿,然后开始科级集体备课。两天后, Z老师说,想用这次课改的模式说课(当时她的班级还不是实验班),想亲自上一节再写说课稿。

上课时,就在Z老师的班上(没有电教平台),全体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到齐了,上完,Z老师自己不满意, 觉得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好。

评课了,学校先让Z老师说说思路和感受,然后大家再发言。Z老师说得很投入,大家讨论得也激烈,针对难点的处理、小组合作的组织、小组展示的安排、教师角色的定位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甚至对教师行为反映出的背后理念支撑也有教师提出。

Z老师提出再上一次(用不同的班, 地点在电教室),这次安排全镇的数学科实验老师来观摩,学校还安排了录像。课上得比第一次好,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环节,还是学生的展练提升部分,Z老师都能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 特别是教师的角色定位, 基本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而又能调动起学生的兴 趣。课后的 评课大家都给予了肯定。这次, 上课的基本思路就形成了。

2. 感悟

Z老师的说课稿出来了,学校安排了镇“学科教研小组”成员研讨,重点讨论说课与备课的区别、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以及说课程序的内容和艺术三个方面,同时帮Z老师理清说课在对象、内容和表达方式方面的异同,要求Z老师对说课稿进行再修改。

说课了,全校的数学老师都齐了。Z老师还不能背稿,就边看边说。大家讨论时,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两方面讲得很多,也很散,给不了太多意见予说课者。学校要求教师回去自己查资料,对有分歧的地方,通过查阅资料解决。同时,要求Z老师准备第二次说课(她也主动提出),争取脱稿说课。

第二次说课,大家都带着资料来了。听完Z老师说课,大家都觉得“教什么”和“怎么教”处理得比较好了, 讨论的焦点放在课件对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和说课的艺术上,特别针对课件的“导航”作用,给出了很多很中肯的意见。同时,也对说课的肢体语言、语言的节奏停顿和感情投入方面进行了交流。

3. 分享

第三次说课,与第一次比,可以说“不可同日而语”。按Z老师的说法, 她想把自己的进步同大家分享,思考的是“怎么说得有特色”的问题,是怎么把里洞镇课改的亮点在广东省新兴县比赛中展现出来。

比赛了,Z老师最后一位上台,她全身心投入,对课件的驾驭,对内容的把握,对语言的提炼,都发挥得比在镇里好,很好地把“自主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理念表达出来了。只是说教学程序中有一个小结部分和练习设计的意图忘了 讲,留下了一点遗憾。

三、反思

(1)“过程即结果”,这个结果, 来自于教师个体的体验。我们提倡学生参与课堂,经历教学的全过程。其实, 教师也一样。我们也倡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经历研究的全过程,教师有了初步的体验,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积累,这就是结果。本次说课比赛,我们就组织引导相关的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加, 让教师体验一节课从备课到上课,从上课到说课;体验一节课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会说到精彩驾驭的过程,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交流、不断思考, 也不断成长。这就是我们要的结果。

(2)“成长即成果”,这个成果, 来自于教师群体的感悟。课堂改革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老师教学行为的改变,途径之一就是不断地为教师搭建平台,让其在学习与实践中锤炼自己的观念和能力,教师专业的成长,就是学校发展的最大成果。教师参与本次说课比赛的过程,就是一次成长的过程。教师参与了,在活动参与中领悟活动主题,感悟活动内容,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教师参加了,在活动参加中领悟课堂模式,感悟教学理念, 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这就是我们要的成果。

上一篇:调研汇报材料精下一篇:《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