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贷款收入证明书

2024-06-15

住房贷款收入证明书(精选14篇)

篇1:住房贷款收入证明书

住房贷款分为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两种。按还款方式又分为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和等额本金还款方式两种。

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是在还款期内,每月偿还同等数额的贷款(包括本金和利息),这样由于每月的还款额固定,可以有计划地控制家庭收入的支出,也便于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确定还贷能力。

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是将本金每月等额偿还,然后根据剩余本金计算利息,所以初期由于本金较多,从而使还款额在初期较多,而在随后的时间每月递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由于在初期偿还较大款项而减少利息的支出,比较适合还款能力较强的家庭。

等额本息还款法也叫月均法,本金归还速度较慢,还款压力较轻,代价是支付的总利息较多,与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对比,总利息差额在中短期(1-5年)的期限不会十分明显,在长期限内(20-30年),总利息差额才明显。

无论等额本金还款是等额本息还款,每期的利息计算方法是一致的,等于剩余本金乘以月利率。

选择什么还款方式,要看个人还款能力,不可贪图支付总利息少就选等本金还款法,实际操作中,不少人还是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法。

篇2:住房贷款收入证明书

单位地址:单位电话:

单位(公章)

篇3:中低收入住房保障法规研究

1 我国中低收入住房保障制度的演变

20世纪80年代开始,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 住房建设速度加快, 但仍以公房分配为主, 辅以象征性收取购房款。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促进了一部分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 但因为明显带有计划经济的特点, 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 注定难以持久。随之而来的是20世纪90年代公有住房改革, 使城镇职工住宅具有了一定的商品属性。1994年7月, 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出台;1994年12月、1999年4月, 原国家建设部等部门分别出台《城镇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办法》和《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管理办法》。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列入各级政府施政规划, 对于保障中低收入“居有其所”起到了一定作用。

1) 经济适用房政策。

1994年12月, 原国家建设部、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财政部等联合发布建房[1994]第761号城镇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办法, 首次明确:“经济适用住房是指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供应对象, 并按国家住宅建设标准 (不含别墅、高级公寓、外销住宅) 建设的普通住宅”。“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认定的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2]”1998年7月, 建设部联合其他部委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的若干意见》, 对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进行了明确[3]。各地在执行经济适用房政策过程中, 出台了相应的办法和制度。

2) 廉租房制度。

1999年4月, 建设部发布《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管理办法》, 但明确指出“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应当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 实物配租、租金核减为辅[4]”, 廉租房建设速度并不快。

2 国外低收入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实践和启示

自1937年起, 美国就开始构建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主要包括《住房法》《城市重建法》《国民住宅法》《住房与城市发展法》《开放住房法案》等, 通过扩大房屋抵押贷款保险、提供较低租金的公房、提供低息住房贷款以及提供房租补贴等方式, 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保障。日本自1950年起先后出台了《住宅金融公库法》《住宅公团法》《住宅融资保险法》等, 建立起以政府为主体为中低收入人群建设住宅的制度体系。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法》在解决中低收入保障住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实施强制储蓄手段, 推行公共组屋政策, 并以公开、透明的廉政措施做保障, 使新加坡在这方面独树一帜。

从国外保障中低收入住房保障的实践来看, 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

1) 构建统一、完善的法律体系势在必行。保障中低收入人群住有其所, 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全局性的民生工程, 不是一时之举, 必须构建完善、科学的法律体系, 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实施, 才能收到成效。

2) 必须突出政府主导的保障责任。中低收入人群数量多, 住宅建设成本巨大, 并且其公益性质决定了只能是保本或亏本建设, 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来实现。

3) 保障形式必须多元化。从各国的实践来看, 必须调动国家、企业、个人各方面的力量, 才能加快中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进程。

3 对我国中低收入保障住房制度的思考

进入21世纪后, 房价涨幅凶猛, 经济适用房“僧多粥少”等现象突出, 与“居者有其所”的中低收入保障目标渐行渐远, 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从制度体系上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立法进程慢。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 我国的住房保障既没有一部基本法, 又缺少相应的法律规章, 主要靠地方政府“摸着石头过河”, 而始终没有上升到国家立法的层面,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中低收入住房保障工作还处于“无法可依”状态。2) 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分配中所产生的腐败现象很普遍。由于经济适用房数量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以及具体操作的不规范, 导致经济适用房难以真正落实到中低收入阶层, 造成新的社会分配不公, 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以致有些学者建议, 必须取消经济适用房政策[5], 并非完全没有道理。3) 经济适用房所处地理位置、配套设施不完善。在目前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高度依赖的情况下, 政府只能选择把经济适用房建在偏远的地方, 不能得到中低收入购房者的满意。4) 廉租房建设进度不快。受廉租制度和财政投入不足的影响, 各地廉租房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还远远不足。以湖北省应城市为例, 到2008年, 省政府下达该市廉租房建设任务5万m2 1 000套, 仅落实资金2 418万元[7], 按照2 000元/m2的建筑安装成本计算, 尚有资金缺口7 582万元, 工程进度可想而知。

4 构建中国特色中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法律体系的建议

当前, 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明显提速, 大中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 其中中低收入群体占很大比重。城镇住房价格持续上涨与广大群众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已经成为几年来最为突出的矛盾。居者有其所, 作为最重要的民生问题, 既是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 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由此可见, 构建中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既十分必要, 又非常迫切。笔者认为, 在构建法律体系中“四个必须坚持”内容如下:

1) 必须坚持“保底”原则。在立法原则上, 要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认定、动态管理、购房租房补贴、政府责任、住房标准等方面做出专门规定, 切实保障每一个中低收入者的权益都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对中等收入人群, 通过发放住房补贴、减免税费等法定措施, 鼓励其通过购买经济适用房;对低收入人群, 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有固定工作的进城务工人员, 从法律层面纳入到福利住房保障范围, 实行政府“托底”, 通过提供廉租房或者补贴的方式, 保证其基本的居住条件。

2) 必须坚持城乡统筹。一方面, 农村居民中的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的改善, 也应当纳入到住房保障的整体框架内, 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保障范围、标准及具体操作办法;另一方面, 对进城务工农民应当给予应有的住房保障法律关怀, 对其在农村的房产及宅基地, 应当允许经过评估取得抵押贷款, 为务工农民在城市安家落户扫清法律障碍。

3)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明确商品房开发商所承担的保障性住房的社会责任, 对承担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开发商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明确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 对政府公开拍卖土地的收益应当以一定的比例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商品住宅与保障性住宅分类管理, 商品住宅实行市场化经营, 减少行政干预, 通过税收调节的方式将商品住宅开发收益作为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之一;保障性住宅实行政府定价或限价, 与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

4)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从法律上明确, 中低收入住房保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制定相应的配套考核办法, 对完不成保障任务政府和有关部门责任人的违法行为, 依法予以查处。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分配标准、财政资金安排计划等内容, 实施政务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

综上所述, 实现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 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前提, 在法律框架中体现政府主导、全员保底、城乡统筹、多元发展的原则, 是实现保障低收入群体“居者有其所”目标的必然要求。

摘要:在对我国中低收入住房保障制度演变过程、国外法规体系现状考察的基础上, 总结出我国中低收入住房保障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 提出构建中国特色中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法律体系的建议, 从而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关键词:中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DB/OL].[2009-03-16].www.gov.cn.

[2]建房[1994]第761号, 城镇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办法[S].

[3]建设部.关于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的若干意见[Z].

[4]建设部.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管理办法[Z].

[5]罗薇薇.取消经济适用房完善住房保障体系[J].开放潮, 2005 (11) :42-43.

[6]王保权.郑州经适房销售首次遇冷1 000余套无人问津[N].央广新闻, 2009-12-04.

[7]丁少华.关于我市廉租住房建设情况的报告——2009年7月30日在应城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上[R].2008.

篇4:打造中低收入群体与住房问题

人们在谈到一个国家富强的主要标志时,都要谈到以下两条:一是国家要富,政府要拥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二是人民要富,突出地体现在占人口比重最大的中等收入者已形成为富裕群体。在我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许多社会人士曾多次提出打造具有小康水平的中等或中低收入群体的问题,并建议把它定义为建成小康社会的一条重要标准。

1997年,时任建设部党组书记的俞正声同志曾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归根结底地说,住房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如果政府的经济实力强了,人民收入提高了,住房问题就好办了。后来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房改的23号文,决定推行住房分类供应制度,并把解住房问题的重点放在占居民比重最大的中低收入者。因此,我对俞正声同志讲话内容的理解是:不断地提高居民收入,逐步地打造起具有中国特色、比较富裕(即小康水平)的中低收入群体,是解决好我国住房问题的重要条件,也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国外的有关情况

我几次到国外访问调研时,总要找一些机会,向外国专家咨询和探讨该国中等(中低)收入群体的富裕状况和住房状况,特举以下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美国

1930年,美国决定摒弃推行多年的住房商品化制度,改行现代住房制度,即住房分类供应制度。决定对占居民总数20%的高收入者供应商品房;对占居民总数62%的中等收入者供应含有一定社会保障的社会住宅;对占居民总数18%的低收入者供应廉租屋。当年美国的中等收入者基本上已迈过比较富裕的门槛,因而社会住宅的社会保障含量较小,美国专家估计只占房价的百分之几。随着美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等收入者的经济状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买得起与其经济条件相适应的住房。当时中等收入者的年户收入线为24000美元至10万美元(有的城市高于10万美元)。美国二战后推行大套型住宅,在城市内的中等收入者住房套型为80至200平方米,购买郊区价格便宜的住宅则会高达两三百平方米。年户收入最低的24000美元居民购买80平方米套型的住房,房价收入比在4倍左右。第二,买得起和供养得起居民工作和生活需要的汽车,多数居民拥有两台及其以上的汽车。第三,过着中等水平亦即比较富裕的生活,包括衣、食、文体和娱乐等各方面。第四,每年可以出国旅游两次。美国专家把住房列在衡量人们富裕程度的第一条,令我们很受启发。正因为八九十年代美国的中等收入者已经形成相当富裕的群体,因而多数城市的社会住宅,只剩下长期抵押贷款和按还款金额核减个人所得税两项优惠。有的专家认为,社会住宅的社会保障在美国已经名存实亡。并且推论,如果再经过一个很长时期的发展,低收入者都达到或超过现在中等收入者的富裕程度,就不会再推行住房分类供应制度。因此,住房制度的发展历史,很可能是从住房商品化制度,到住房分类供应制度,再到住房商品化制度。借这个互相探讨的机会,我们也谈了如后观点:全体居民都有能力解决好自己住房问题,既要有经济高度发达这个重要的基础,又要有科学的、先进的上层建筑。从中国的国情来说,应是达到了社会主义的成熟阶段。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地扬弃、不断地推陈出新地向前发展的。届时的住房供应制度,固然还会传承一些住房商品化和住房分类供应制度的精华,更重要的是,将会赋予许多更科学、更先进的内容。我们预测,将是一种在按劳分配向各予所需过渡的总体制下,一种更高水平的住房供应制度,而不是已经过时的、问题甚多的住房商品化制度的简单重复。

(二)新加坡

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开始推行住房分类供应制度。当时新加坡还处于国家和人民都比较穷、住房也紧缺的状况,因而没有照搬美国的模式。其一,决定对占居民15%的高收入者供应商品房,对占居民80%的中低收入者供应政府组屋,对占居民5%的最低收入者供应廉租屋。其二,每年建设的住房总量中,政府组屋占70%-85%,因而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做到,凡要买组屋的中低收入者都有组屋可买。其三,严格控制组屋的套型,最早几年着重建设42-70平方米小套型组屋以解急需,其后长时期保持建设50-125平方米套型组屋,其中90平方米套型占70%以上。其四,严格控制政府组屋的价格,在连续30多年时间里保持每年1%-2%的涨幅,还有几年不涨。同时还把50-125平方米套型组屋的价格分成由低到高的档次。其五,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到了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已经做到,凡有工作的居民都买得到和买得起相适应的组屋。其六,努力发挥公积金在住房方面的作用。在上世纪90年代,中下收入者用公积金就可满足住房抵押贷款还本付息的需要,使他们可以多留出一些收入来提高其他方面的生活。因而新加坡专家认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当时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两万美元),新加坡已经打造起一支买得起房(是一种水平不算高的住房)、生活初步富裕(类似我们讲的小康)的中低收入者群体。

三、应该做好的工作与实施的差距

怎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居民收入,逐步地打造起一支具有中国特色、比较富裕(即小康水平)的中低收入群体”,需要着重地做好以下3项工作,但这些年的实施还不尽人意。

(一)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居民的收入,并要较多地提高中低收入者、特别是中中和中下两部分收入者的收入。这样做:一是可以不断地缩小贫富差距,而缩小贫富差距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项重要特征。二是,提高中中和中下收入者的购房能力,是解决好住房问题的一项关键措施。前些年的实际是,国民经济快速提高,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不足之处是,中中和中下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慢,高收入者的收入提高快,贫富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

(二)加快保障房的建设,力争在全国建成小康社会之时,也就是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做到凡要买房的中中、中下收入者都有保障房可买。不足之处是过去的17年,保障房的建设速度过慢,到2015年保障房的覆盖面只占居民总数的20%,离理想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坚持每年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高于房价的增长。这是逐步地解决他们住房难的一个重要条件。可惜前些年每年建房总量中商品房占了90%以上。虽然国务院连着发出了8个以调控房价为主的调控文件,仍然控制不住商品房价的飞涨,致使中低收入者中的中中、中下群体,绝大部分买不起商品房。

四、决不能拉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

1997年,建设部的领导曾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住房,是很有道理的。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中低收入者占人口比重很大,他们的生活水平是衡量是否进入小康社会的一条重要标准,而住房又是衡量中低收入者生活水平的一条重要标准。如果届时我国在其他方面都达到了小康标准,唯独在住房方面还有数量不小的中中、中下居民没有解决好住房问题,就很难说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或者换句话说,小康社会虽已建成,但在住房方面还留有不少欠账。当然,这些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要清醒地看到,由于过去17年在解决住房问题方面欠账过多,而且许多问题牵涉多方面的利益,解决问题的难度很大。例如着重地提高中中和中下群体的收入、加大保障房建设比重、解决土地财政和银行向保障房让息等问题,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因而现在讲住房确实有拉建成小康社会后腿的可能,决非危言耸听。但也要看到,只要我们既能狠下急起直追的决心,又能在今后几年内采取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措施,仍然有可能力争在全国进入小康社会之时,基本上打造起一支具有中国特色、买得起房、过小康生活的中低收入者群体。

篇5:贷款收入证明书

兹证明xxx先生是我单位职工,工作年限x年,在我单位工作x年,职务为xxx,岗位为xxx,工作性质为,职称为xxx,该员工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

其身份证号码为:xxxxx

其平均月收入为人民币xxx元

填表人签字:xxx,证明单位

单位联系电话:xxx

单位营业执照编号:xxxxx

单位办公地址:xxxxxxxxxx

本单位承诺该职工的收入证明真实。

本收入证明仅限于该职工办理贷记卡用途,我公司并不对该职工使用贷

记卡可能造成的欠款承担任何责任。

xxx

篇6:住房贷款收入证明范本

住房贷款收入证明?银行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银行是金融机构之一,而且是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它主要的业务范围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

房贷收入证明范本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盖章: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住房贷款收入证明:是我国公民在日常生产生活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对经济收入的一种证明,一般在办理签证、银行贷款,信用卡等会被要求由当事人单位出具的对经济收入的证明。

住房贷款收入证明及贷款的种类

住房贷款分为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两种。按还款方式又分为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和等额本金还款方式两种。

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是在还款期内,每月偿还同等数额的贷款(包括本金和利息),这样由于每月的还款额固定,可以有计划地控制家庭收入的支出,也便于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确定还贷能力。

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是将本金每月等额偿还,然后根据剩余本金计算利息,所以初期由于本金较多,从而使还款额在初期较多,而在随后的时间每月递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由于在初期偿还较大款项而减少利息的支出,比较适合还款能力较强的家庭。

等额本息还款法也叫月均法,本金归还速度较慢,还款压力较轻,代价是支付的总利息较多,与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对比,总利息差额在中短期(1-5年)的期限不会十分明显,在长期限内(20-30年),总利息差额才明显。无论等额本金还款是等额本息还款,每期的利息计算方法是一致的,等于剩余本金乘以月利率。

篇7:买房贷款收入证明书

特此证明

(公章)

年月日

附:单位地址:

联系人:

篇8:打造中低收入群体与住房问题

人们在谈到一个国家富强的主要标志时,都要谈到以下两条:一是国家要富,政府要拥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二是人民要富,突出地体现在占人口比重最大的中等收入者已形成为富裕群体。在我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许多社会人士曾多次提出打造具有小康水平的中等或中低收入群体的问题,并建议把它定义为建成小康社会的一条重要标准。

1997年,时任建设部党组书记的俞正声同志曾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归根结底地说,住房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如果政府的经济实力强了,人民收入提高了,住房问题就好办了。后来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房改的23号文,决定推行住房分类供应制度,并把解住房问题的重点放在占居民比重最大的中低收入者。因此,我对俞正声同志讲话内容的理解是:不断地提高居民收入,逐步地打造起具有中国特色、比较富裕(即小康水平)的中低收入群体,是解决好我国住房问题的重要条件,也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国外的有关情况

我几次到国外访问调研时,总要找一些机会,向外国专家咨询和探讨该国中等(中低)收入群体的富裕状况和住房状况,特举以下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美国

1930年,美国决定摒弃推行多年的住房商品化制度,改行现代住房制度,即住房分类供应制度。决定对占居民总数20% 的高收入者供应商品房;对占居民总数62%的中等收入者供应含有一定社会保障的社会住宅;对占居民总数18%的低收入者供应廉租屋。当年美国的中等收入者基本上已迈过比较富裕的门槛,因而社会住宅的社会保障含量较小,美国专家估计只占房价的百分之几。随着美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等收入者的经济状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买得起与其经济条件相适应的住房。当时中等收入者的年户收入线为24000美元至10万美元(有的城市高于10万美元)。美国二战后推行大套型住宅,在城市内的中等收入者住房套型为80至200平方米,购买郊区价格便宜的住宅则会高达两三百平方米。年户收入最低的24000美元居民购买80平方米套型的住房,房价收入比在4倍左右。第二,买得起和供养得起居民工作和生活需要的汽车,多数居民拥有两台及其以上的汽车。第三,过着中等水平亦即比较富裕的生活,包括衣、食、文体和娱乐等各方面。第四,每年可以出国旅游两次。美国专家把住房列在衡量人们富裕程度的第一条,令我们很受启发。正因为八九十年代美国的中等收入者已经形成相当富裕的群体,因而多数城市的社会住宅,只剩下长期抵押贷款和按还款金额核减个人所得税两项优惠。有的专家认为,社会住宅的社会保障在美国已经名存实亡。并且推论,如果再经过一个很长时期的发展,低收入者都达到或超过现在中等收入者的富裕程度,就不会再推行住房分类供应制度。因此,住房制度的发展历史,很可能是从住房商品化制度,到住房分类供应制度,再到住房商品化制度。借这个互相探讨的机会,我们也谈了如后观点:全体居民都有能力解决好自己住房问题,既要有经济高度发达这个重要的基础,又要有科学的、先进的上层建筑。从中国的国情来说,应是达到了社会主义的成熟阶段。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地扬弃、不断地推陈出新地向前发展的。届时的住房供应制度,固然还会传承一些住房商品化和住房分类供应制度的精华,更重要的是,将会赋予许多更科学、更先进的内容。我们预测,将是一种在按劳分配向各予所需过渡的总体制下,一种更高水平的住房供应制度,而不是已经过时的、问题甚多的住房商品化制度的简单重复。

(二)新加坡

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开始推行住房分类供应制度。当时新加坡还处于国家和人民都比较穷、住房也紧缺的状况,因而没有照搬美国的模式。其一,决定对占居民15%的高收入者供应商品房,对占居民80%的中低收入者供应政府组屋,对占居民5%的最低收入者供应廉租屋。其二,每年建设的住房总量中,政府组屋占70%85%,因而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做到,凡要买组屋的中低收入者都有组屋可买。其三,严格控制组屋的套型,最早几年着重建设42-70平方米小套型组屋以解急需,其后长时期保持建设50-125平方米套型组屋,其中90平方米套型占70%以上。其四,严格控制政府组屋的价格,在连续30多年时间里保持每年1%-2%的涨幅,还有几年不涨。同时还把50-125平方米套型组屋的价格分成由低到高的档次。其五,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到了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已经做到,凡有工作的居民都买得到和买得起相适应的组屋。其六,努力发挥公积金在住房方面的作用。在上世纪90年代,中下收入者用公积金就可满足住房抵押贷款还本付息的需要,使他们可以多留出一些收入来提高其他方面的生活。因而新加坡专家认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当时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两万美元),新加坡已经打造起一支买得起房(是一种水平不算高的住房)、生活初步富裕(类似我们讲的小康)的中低收入者群体。

三、应该做好的工作与实施的差距

怎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居民收入,逐步地打造起一支具有中国特色、比较富裕(即小康水平)的中低收入群体”,需要着重地做好以下3项工作,但这些年的实施还不尽人意。

(一)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居民的收入,并要较多地提高中低收入者、特别是中中和中下两部分收入者的收入。这样做:一是可以不断地缩小贫富差距,而缩小贫富差距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项重要特征。二是,提高中中和中下收入者的购房能力,是解决好住房问题的一项关键措施。前些年的实际是,国民经济快速提高,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不足之处是,中中和中下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慢,高收入者的收入提高快,贫富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

(二)加快保障房的建设,力争在全国建成小康社会之时,也就是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做到凡要买房的中中、中下收入者都有保障房可买。不足之处是过去的17年,保障房的建设速度过慢,到2015年保障房的覆盖面只占居民总数的20%,离理想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坚持每年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高于房价的增长。这是逐步地解决他们住房难的一个重要条件。可惜前些年每年建房总量中商品房占了90%以上。虽然国务院连着发出了8个以调控房价为主的调控文件,仍然控制不住商品房价的飞涨,致使中低收入者中的中中、中下群体,绝大部分买不起商品房。

四、决不能拉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

篇9:住房贷款收入证明书

关键词:高房价 中等收入群體 高房价与中等收入群体关系

一、引言

当今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房地产市场发展不成熟,房价出现居高不下的局面,高房价严重制约中等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了中等收入群体发展成为中产阶层的潜力,2013年3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五条”是对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又一次重点调控。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优化出现不相协调的局面,这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

二、我国中等收入群体面临住房困境

1.我国住房价格过高

多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增长。2012年,我国一、二线城市房价又出现了上涨。以北京、上海房价为例,月同比上涨5.7%。2012年12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9715元/平方米,12月份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月同比上涨7.8%,许多城市房价创出历史新高。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新国五条”实施以来,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只有温州1个,上涨的城市有68个,其中,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环比涨幅都超过2%,上涨幅度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二手住宅方面,3月份二手住宅环比和同比价格上涨最高的城市为北京,环比涨幅为3.1%,同比涨幅为9.1%,环比价格连续十个月上涨。

2.我国房价—收入比偏高

根据联合国人类住区中心所发发布的《城市指标指南》,房价—收入比是指居住单元的自由市场中位数和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之比,即住宅价格与家庭收入所得之值来衡量,计算公式如下:

PIR=Pk / I

Pk 代表房价,I代表家庭年所得,PIR代表住房购买力指标。若PIR值越大,即表示住房购买力越低。

联合国人居中心倡导的理想房价与收入比的标准是3:1以内,发达国家房价一般为收入的3倍~4倍。根据上图,目前我国中等收入户的房价与收入的比率已达8.03:1,一线城市已超过2位数,大大超过了世界银行5:1的警戒线标准。因此,高房价与中等收入群体住房可支付能力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2.中等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完善,在住房问题上被边缘化

实际上,国家制定的一系列住房调控政策已经包含了中等收入群体。2003年出台的《经济适用房价格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都明确规定将中低收入人群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中。但是,由于国家立法没有明确界定,使得中等收入群体处于“夹心层”,既无能力看齐高收入群体购买商品房,也没资格比肩低收入者享受福利房。

2007年,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新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对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经济适用住房的是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这些政策完全把中等收入人群排除在外,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经济适用房购买主体的错位。我国20多年住房政策的变化沿革,凸现了中等收入群体住房供应体系在制度层面的真空化,中间群体陷入住房困境。

三、解决中等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对策

中等收入群体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国家政府应该完善中等收入群体住房保障体系。同时,规范和完善我国的房地产市场。

1.稳定房价,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近几年,我国房价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但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的增幅赶不上房价的增长速度,相对购买力和购买量下降。所以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使收入的增长幅度与房价的波动保持动态的平衡,保证中等收入群体的的生活质量。

2.逐步把中等收入群体纳入到住房保障体系

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起步晚,面对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构建完善的解决中等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体系建设,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逐步的实现。当前,我国应该着力解决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住房金融体系、住房公积金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为完善政府保障住房打下扎实的财政基础。政府应将被边缘化的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纳入住房保障范围,适度发展经济适租房,出租给有需要的中等偏下收入群体,可以租售并举,先租后买,共有产权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逐步改善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的住房状况。

3.政府规范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

在我国住房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过度投机推动了房价的过快上涨。因此,解决我国高房价的问题,要防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房地产投机问题,通过对购买者身份的限制以及出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等限制市场资金供给量,从而防止套利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哄抬房价。

参考文献:

[1]曹建.向高房价宣战 [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李培林.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社会学月刊,2003,(11).

[3]Bertrand Renaud.关于房价收入比国际标准问题[R].香港:香港大学城市研究中心,1989.

[4]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2011(1):3-15.

[5]蔡昉.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1).

篇10:贷款工作收入证明书怎么写

单位联系电话:___________

单位(公章)

篇11:贷款收入证明

中国银行萍乡市支行:

兹证明李凯先生(女士)是我单位职工,工作年限 3年,为我医院医师,职务为麻醉医师.其身份证号码:***537.其平准月收入为人民币(大写)元,收入稳定,此证明仅供该职工申请住房贷款或该职工为其他个人申请住房贷款做第三方保证时使用。

篇12:银行贷款收入证明

兹有我单位员工,性别,身份证号码为,现任本单位职务为,平均月收入为(大写)元。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

年月日

附:单位地址:

联 系 人:

篇13:住房贷款收入证明书

一、中低收入城镇居民住房现状及原因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25平方米,但不同地域不同收入家庭间住房状况贫富悬殊。相当大部分低收入家庭仍然居住于危房、陋房中,甚至根本没有住房。据相关资料,目前尚有1.5亿平方米的危旧房屋需要改造,156万个家庭缺房,35万个家庭人均建筑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1]。但同时,中国的空置房面积却占很大比例,其中主要是高档的豪宅、别墅、公寓和写字间。住宅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形成了住房供应的绝对短缺和因住房价格极大高于中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而引起的住房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归纳起来,中低收入城镇居民住房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住房使用面积小,住房拥挤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居民整体住房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处于中低收入的城镇居民来说,他们的住房使用面积还比较小。根据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报告,1999年年收入低于0.5万元的家庭住房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下的比例为87%,年收入0.5—1万元的家庭住房面积在平方米以下的比例为80.9%,年收入1—2万元的家庭住房面积在平方米以下的比例为73.2%,年收入在2—3万元的家庭住房面积在60平方米的比例为64%。可见,大多数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是比较小的。据统计,2004年在北京和上海两地的低收入的家庭超过了10 000户,这些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都不足5平方米。这说明了我国的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面积小的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居住位置偏僻

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住房一般都是距离城市中心较远的地方,那里多是交通不很方便,居住条件比较差的郊区,这些地方在受教育水平、收入、消费和居住水平等客观条件方面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而且在社会地位的主观认知方面也给了他们较低的评价。随着中心城区建设日益发展,在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中,更有一部分被拆迁低收入的居民的住房问题更加困难,商品房买不起,只有到处租房,却又难以找到价格合适的房子。

(三)“房奴”现象明显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的《中国房地产金融安全评估报告》,根据东部地区商品房均价得出70%城市居民没有购买新房能力的结论。对于中低收入的城镇居民更是没有购买新房的能力了,如果真的要买房,那就不得不贷款了,那么问题就随之而来,他们贷款买了房子,不但把家庭里的前半生的收入当成首期付款,有些人还得再向亲戚借上一些才足够支付首期付款,并且还要把剩余的后半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用来还债,每月“供”出大半收入,不得不背上沉重的生活负担。

总体说来,我国中低收入居民目前的住房情况比较差,他们也没有购买住房的能力,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中低收入城镇居民已经成为城市住房弱势群体。那么中低收入城镇居民为什么会成为城市住房弱势群体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城镇房价收入比过高

世界银行将房价收入比定义为:某个住宅市场上某个指定时期内销售住宅的自由市场价格平均数和该市场上家庭年收入平均数的比值。通常市场经济国家认为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值是4—6[2]。有些学者认为,目前我国房价涨是很正常的,理由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这是事实,房价涨也是应该的,但把握尺度,房价涨应该是适度地涨,涨幅是要以收入的增加幅度为基准的。我们来看看我国2008年3月末几个主要的城市的房价与居民收入的情况。如图1所示:

资料来源:由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008年3月末,深圳的房价收入比达到了16,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都超过了10,远远高于国际认为合理的房价收入比4—6的标准,这就说明了目前我国房价涨的幅度不合理了。如果考虑我国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大部分居民的实际住房支付能力就更低了,而对于中低收入的城镇居民来说,面对如此高的房价更加买不起房子。

(二)住房供给体制不完善

廉租房是专门面对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一种具有一定住房保障性质的住房供应机制,然而就全国平均而言,廉租房的资金来源中政府的投资比重还不到一半,有1/3的资金来源于住房公积金的收益,其他1/4多来源于不稳定资金,这说明,目前廉租房政策仍然没有获得政府足够的重视,缺乏稳定和充足的资金。据统计,从1998年国家提出建设廉租房保障体系的设想,到2002年的4年中,全国受益的仅有几千户,这就是说,仅有7%左右的中低城镇收入者从廉租房制度中获得好处,这说明,廉租房建设还没有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经济适用房是目前另外一种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供应机制,作为经济适用房,土地是无偿划拨的,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也要减免一半。国家规定,对经济适用房免征土地出让金。而土地出让金恰恰又是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这项明显带有给中低收入人群福利保障痕迹的政策与地方政府的财源站到了对立面上。因此,土地供应地方政府并不向经济适用房倾斜。中低收入家庭想要买到经济适用房就不容易了。国家制定经济适用房政策本意是想给中低收入家庭予以补贴,以帮助其实现购房意愿。但事实上这一政策并不到位,国家因此减少了大量土地转让收入和税收收入,这些利益很多进了高收入家庭和开发商的口袋。虽然国家及地方对购房者的申请条件进行了限制,但大量的经济适用房被富人买走,中低收入的城镇居民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

(三)农民市民化也是很重要的有原因

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让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据统计,我国农民居民化的比例为70年代12%,80年代25%,90年代30%[3]。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了城市,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成为城镇的中低收入者。由于其在身份、地位、工作生活方式和技能等的弱势导致了他们收入的低下,经济实力也非常有限,因此,他们在城镇住房上都处于弱势地位。

二、解决好中低收入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必要性

联合国人居宣言明确指出,享有适当的住房是居民的基本人权。住房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安全生活的保障,而且也为人们创造一个相对独立与私密的个人空间,它也是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条件。而目前我国中低收入城镇居民住房问题比较困难,这就是说我们必须解决好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

(一)解决好中低收入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必要基础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必然就会遇到中低收入城镇居民困难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就谈不上发展城镇化,而城镇化又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城镇化出了问题,工业化也就实现不了了。可以说,广大中低收入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不妥善解决,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

(二)解决中低收入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虽然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很多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抓住我国处于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这一话题大做文章,认为我国人权问题比较严重,其中也包括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生活状况令人担忧这些话题。城镇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的差距教大,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而70%左右的城镇居民无力购买住房的情况无疑更加体现了我国目前的公平建设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中低收入城镇居民住房困难的问题为国外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提供了把柄,这严重影响我国在国际上大国的形象,不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因此,解决中低收入城镇住房困难问题亟须解决。

三、解决好中低收入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对策

住房是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之一,住房问题解决不好,就无所谓社会和谐。面对目前我国中低收入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我们亟需采取相关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促进充分就业,从源头上解决致贫根源

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收入低且收入增长慢,这也就成为了他们买不起房的根本原因。我国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和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政府部门应采取最大化就业的政策,设法解决失业人员和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让尽可能多的人通过就业得到相对稳定的收入。如要在税收减免、小额贷款、再就业培训补贴、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增加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机会,提高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从源头上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二)降低高房价,促进社会和谐

高房价已经成为普通百姓正常住房消费的最大障碍。在现有的导向下,中国城镇居民要实现住房的全面小康,已经成为越来越不可能完成的“历史任务”。而在几十年小康社会建设中,人们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如果城镇居民在住房上实现不了小康,那么至少在中国的一半人口中,能否按照既定的目标实现全面小康,就会成为一个不能忽略的大问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时不我待,解决住房小康的问题,更是刻不容缓。从这点来说,降低高房价,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的一步。规范土地价格同降低房价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国家要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管理,加强对国有土地出让的计划、规划管理,制止越权批地、多头批地的行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物价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从体制、机制、法制三位一体的角度,多管齐下,规范土地价格,特别是要规范土地一级市场,从而为降低房价打下基础。加大打击非法操控房地产市场行为的力度,严惩住房腐败行为。

(三)将住房保障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仅充分满足了公民生活最基本需要的温饱问题,也极大提高了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相应地,人们的需求层次和生活追求也显著提高,住房问题首先凸显出来,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困难问题比较突出。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安定的角度看,住房保障是避免贫富差距过大、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及住房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此同时,通过市场机制无力解决的住房保障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住房保障真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当中,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住房保障的长效机制,才会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结语

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城市的中低收入者,让他们能够在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后,分享社会建设的成果,而住房是他们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只有解决好了中低收入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我们才能顺利地推行工业化和城市化,才能真正地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城市贫困家庭住房困境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7,(4).

[2]沈悦.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篇14:住房贷款收入证明书

上海 廖丽丽

A银行作为现在唯一可以选择的合法钱庄,最大特点是拒绝风险。

1.银行最喜欢买房的贷款者。因为个人房贷业务量大、不良率低。很多贷款的客户同时具备存款、购买理财产品的能力。

2.地产商是银行的好搭档。任何楼盘开盘后,开发商都会引入多家银行驻场,他们会要求银行必须让客户贷到款,有客户因贷不到款而买不了房,银行就从这个楼盘被请出去,哪怕买房者资质不够,个贷经理也会尽量想办法。

3. 银行承诺的口头利率优惠可能会反悔。贷款存在营销行为,比如调控政策背景下,有的经理会口头承诺“房贷利率打8.5折”吸引客户,到申请过程中,银行业人士又会告诉你“优惠不了”。最有利的理由就是政策变化。

4. 收入高,银行不见得认为你有信用。有一种消费贷款形式是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审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月收入情况证明,主要看工资卡记录。二是工作证明,稳定的单位让还款更有保障,所以一般如公务员、医生、事业单位职工、上市公司或企业职工的申请更容易受理,自由职业就比较麻烦了。三是信用记录。还需要提供住房证明,已婚人士要比未婚人士更容易贷到款。”

5. 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可以做抵押贷款。除了房产,其实还有其他抵押物,常见的如存单和理财产品、外汇理财产品、凭证式国债。它们根据价值和贷款用途可以获得不同的抵押率和贷款期限。比如一张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单,提前支取会造成较大的利息损失,通过计算之后,你可能会发现提前支取的利率成本不如拿来直接办理抵押贷款划算。

節日浪漫代价大,购买鲜花陷阱多!

Q每到过节,鲜花唱主角,娇艳欲滴的玫瑰,芳香淡雅的百合,大气温润的康乃馨……若是来自异国的品种,价格又能翻两番,不过鲜花消费中的猫腻你知道多少?

福建泉州 商小天

A1.过度包装,花纸挣黑钱。原本一束鲜花只需三四张纸,人家偏偏给你用上七八张,还建议你每枝花都包起来,显得档次,利润将更高。

2.代人送花,玩一把缺斤少两。委托花店代送鲜花,花店老板真是乐开了花。收花人不好意思问订花人,花店老板就把应送的鲜花大打折扣,11枝玫瑰变成了7枝,5枝康乃馨变成了3枝,包装纸也从预订的皱纹纸降低为透明塑料纸。

3.拼接涂色,次花冒充鲜花。有些花刚买回家,就会发现花瓣已变黑、枯萎,全靠花网包起来;轻轻一摇,花瓣全部散架,花朵中间竟插着一个钉子,卖花人就是趁夜色把这种拼接的“断头花”拿来卖。

4.国内花冒充进口花的伎俩。老板向客户介绍一些高档鲜花,并谎称是进口鲜花,其实就是在国产花的花瓣上喷洒少量的颜料,其花瓣边缘常会有一圈和花瓣颜色不同的色彩,当作进口花销售。

五险一金,背熟这6条你才算真懂!

新疆喀什 阿娜尔古丽

1.养老保险不是理财,交的多≠得的多。单位缴纳基数的20%会直接划入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没有关系。

2好多病,医保不管。整容、减肥、增高、近视眼矫正、不育(孕)症、精神疾病都不归医保负责。出交通事故,或被歹徒伤害,医保都不会睬你,只有公安机关确实找不到肇事方的情况下,才能由医保核销。3.失业保险,大费周章不值得。必须先满足两个条件:所在单位和本人已缴费满1年;非自己主动辞职。然后一大堆手续要办:离职之日起60日内持职业指导培训卡、户口簿、身份证、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工作关系的证明和照片到户口所在街道劳动保障部门登记,办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

4.工伤保险,48小时生死线。如果是发病后超过48小时死亡的,就不会被认定为工伤。有些企业为逃避责任迫使受害人接受低于国家标准的赔偿。5.没有工作单位,不享受生育保险。生育险必须由单位统一缴费,至少要缴费满一年以上才享用。生完小孩后还要继续缴费,不缴的话后期计划生育方面的福利就不能享受了。6.住房公积金,长期不用不划算。公积金中,当年缴纳的部分,只能获得活期存款利率,而以往年度缴纳的资金,只能获得三个月的定期存款利率,甚至不如一年期的定存。

上一篇:城市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下一篇:初中生母亲节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