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2024-06-12

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4篇)

篇1: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体会鲁滨孙在危难处境中调整心态的方法,感受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领悟生活的心态比生活的条件重要、精神的生存比物质的生存重要的道理。

教学步骤:

导入:鲁滨孙从小就渴望冒险、流浪的生活。流落荒岛之后,鲁滨逊面对绝境,很快就克服了消极情绪,不畏惧,不颓丧,进行了一场征服大自然的斗争,更进行了一场征服自我的斗争。在荒岛上的28年间,他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尤其是心理上的煎熬。那么他是靠什么走过这28年的呢?

一、整体阅读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完成:

1、用一话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本文在描写鲁滨孙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二、重点精读体验

精读关于鲁滨孙心理描写的部分,思考探究:

1、从文章的首尾来看,鲁滨孙的心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如果他的心态不发生这样的变化,你觉得鲁滨孙能在荒岛上生存下去吗?(明确:即使他吃住不愁,最终也会因为精神的空虚和寂寥而死)

4、如果换了其他任何一个人,也许就没有了鲁滨孙这样的生存神话了。那么,你认为:鲁滨孙能够活下去,最重要的是靠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一句什么样的结论?(明确:靠的是心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说明积极的心态是维系生命的首要支柱,生活的心态比生活的条件重要,精神的生存比物质的生存重要。)

三、拓展应用

1、当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可自杀等轻生的事件仍然屡见报端。假如鲁滨孙知道了这些,他会作何感想?你能走进鲁滨孙的内心世界,揣摩出他的真实想法吗?试试看,组内谈一谈,请使用第一人称。

2、有的同学感慨现在早出晚归,学习负担繁重,生活枯燥,爸妈唠叨,知心朋友缺少,不太满意目前的状况。你对你目前的学习和生活满意吗?想一想,谈一谈,和鲁滨孙比一比,和同学坦诚交流交流。

3、用一句精练的话说出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

四、作业布置

找一些面对困难、激励人奋进的格言,做成贺卡送给你的朋友或者自己。

【资料平台】

1、(丹麦)哈夫・B・卡威《浮冰上的两者》。

2、《斯蒂芬・霍金――划时代的英雄》。

3、郭正刚《漂流长江第一人》。

篇2: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文系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将气候图像中蕴含的气温、降水等信息挖掘出来,从而提高学生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析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以及分析、概括气候资料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尝试与他人交流、沟通,尝试认真观察,逐渐养成认真做事的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绘制与判读。

难点:能够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说出气候的特点。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教师利用计算机演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整个绘制过程,学生观察、模仿、绘制、归纳。教师提供案例,进行例题的讲解,学生以两人小组合作进行分析归纳气候特征,然后指导学生理清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最后领着学生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学法:

①根据提供的气候资料,学生通过自主绘制气温曲线图与降水柱状图,体会绘图的基本步骤,最后归纳出绘制气候直方图的基本方法(或注意事项)。

②学生通过两人小组合作,按照老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掌握利用气候直方图分析气候特点的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部分

[师设疑]:同学们知道最近湖南卫视最火的综艺节目是什么吗?

[学生交流]:爸爸去哪儿(异口同声)

(师展示图片)

- 1 -

[创设情境]:爸爸去哪儿的第二季啊将在新加坡开拍,爸爸们的地理成绩可差了,他们不知道新加坡那边的气候是不是和长沙一样,也就没有办法提宝贝们准备行李了,于是乎在网上找了一堆资料。

(边说边播放新加坡的一些城市景观、旅游景点、气候图)

[引出课题]今天呢,老师就领着大家一起来学习《气候资料的分析》,通过今天的学习,帮助爸爸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

(二)主题部分

(1)学会读图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看一副图,我们以前在学习地图三要素的课堂中强调过,拿到一幅图,先读什么呀?

(展示乌兰巴托气候图)

[学生回答]:先读图名

[肯定学生]:对,我们要先读图名,请一个同学给我们说一下这幅图的图名。

[学生回答]:乌兰巴托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教师提示]:回答正确,那么老师现在呢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这幅图,你能够得到哪些信息呢?

[进行交流]:大多数学生得出乌兰巴托7月气温最高,是19℃,1月气温最低,是-23℃。学生举手回答。

[及时指正]:教师纠正,不是7月的气温,表述不准确,应该是7月的月平均气温是19℃,且提到气温年较差

[设疑操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请你上来给同学们演示一下,好不好?

(学生用教鞭指着气温曲线上的点,比划判断的方法,教师对他判断的正确与否给予评论)

[询问复查]: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是这样判断的?(生答:是)

[设疑]:有同学从这幅图上观察到了其他的信息吗?

[学生回答]:7月降水量最多,80mm左右,1、2、11、12月降水量最少,接近为0。年降水总量约为100mm。

- 2 -

[教师表扬]: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哦!你能不能上来教其他同学你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演示]:学生上来在图上指出怎样判断的,教师对于正确的结论给予鼓励,

[引导互评]:对于不足的,教师问学生:同学们觉得他比划的对不对? (学生对他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读图方法]

[自主学习]:现在我们会读这种坐标图了吗?(会)好,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打开导学案,自主完成活动一。

[检验效果]: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说一下他的答案(同学回答,教师点评讲解活动一,昆明的气温和降水情况)

(2)动手绘图

[教师过渡]:这种坐标图我们现在已经会读了,那么大家知道这个图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学生展示]:请一个同学在小黑板上描出一个点,请同学们判断是否正确,如若正确,请他将分析思路讲给大家听;如若错误,请其他同学指证。

[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点评,然后简单演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步骤。

小结:绘制气温曲线图三步骤:定位----描点----连线

小结:绘制降水柱状图三步骤:定位----描线 ----画柱

[学生展示]:我们请2位同学上黑板完成活动二好不好?请xx xx2位同学上来,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洛杉矶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图。

(教师巡查学生完成情况,指导学生画图,找出典型,用红笔评等级,然后投影到多媒体,提醒学生避免出现类似错误或者是对正确答卷的表扬。之后清同学们评价黑板上两位同学的作业,教师也对对黑板上作图的2位同学的作业情况作出点评、用哄哄粉笔打等级)

(3)描述气候

[教师过渡]:看来同学们对于怎么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图已经掌握了,那么大家从这个图上是不是可以很快的说出它的气候特征了呢?现在就来检 - 3 -

验一下大家的水平了,请同学们看到活动三的第一题,看图描述洛杉矶的气候特征。

[引导学生]:找几个学生描述生:夏季????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且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答出正确的答案

[总结提问]:同学们表述不一,到底谁的回答是正确的呢,我们暂时不予评价。老师呢先给大家看一个约定俗成的描述气温和降水特点的标准。(展示 月平均气温高于15℃ 高温,月平均气温0~15℃ 温和,月平均气温<0℃ 寒冷;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 多雨,月降水量在50mm左右 湿润,月降水量<20mm 少雨)看了这个标准,现在你还会像之前那么描述吗?

(生:不会)

[教师设疑]::那你会怎么描述洛杉矶的气候特征呢?

(生答,师总结: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总结归纳]: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到底讲了什么?你又学到了什么?(生答)

(4)学以致用

[前后呼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读图、绘图、看图描述气候特征。那么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爸爸们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个难题吗?

(能)

我们再次观察新加坡的气温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你能否迅速总结它的气候特征?

[交流总结]:全年高温多雨。这个问题中如果有学生回答夏季冬季都高温,教师对此应该解释,热带地区,没有冬夏季之分)

[教师设疑]:那么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你建议爸爸们提前准备那些东西去录节目呢?

[学生交流]:(相机、泳衣、裙子、太阳伞、防晒霜、花露水) 那我们现在就带着行李物品一起出发吧!

[教师总结]:好了,刚才我们大家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助爸爸们解决了生活 - 4 -

当中的难题。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地理知识是无处不在的。

[教师总结性板书]:板书内容

气候资料的分析

篇3:《语言的艺术》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为《杨氏之子》 (精读) 和《打电话》 (略读) 两篇课文。其中, 《杨氏之子》为短小文言文,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 颇有趣味, 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认识精妙语言的重要性。《打电话》这篇课文, 要求学生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意思, 体会文言文、相声语言的巧妙艺术。

*明白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够帮助自己有效地与人沟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浏览本组课文、初步了解单元学习任务

1. 阅读本组课文导读。

2. 通过预习, 你发现了本组各篇课文体裁的不同吗?完成下表。

(二) 学习《杨氏之子》

1. 复习引入。

(1) 读题, 解题。

(2) 回顾古诗词的语言特点。

(3) 通过拓展资源阅读文言文的特点、了解《世说新语》

2. 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 学生留意老师的间隔停顿, 自己做标记。 (PPT显示全文内容, 并作停顿提示)

3. 自读课文, 疏通文字、了解大意。

(1) 学生自读, 疏通文字并了解大意。

(2) 教师检查读通情况, 着重强调字音并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4. 理解文意。

(1) 讨论决定此类文言文学习方法。

(2)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3) 互相帮助解决疑问。弄懂关键词;用自己的话交流汇报句意。

5. 体会语言运用的机智和精妙。

教师提问、学生交流讨论, 依次解决以下问题:

(1) 引用原文:梁国杨氏之子九岁, 甚聪惠。提问:理解了古文意思了, 那请问杨氏子的机智表现在哪?

(2) 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 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 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3) 想象: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 会是什么反应?

6. 背诵课文。

7. 小结。

完成以下表格:

8.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世说新语》的另外两篇短文:

*出示PPT, 请学生试读、理解, 汇报。

*进入网络教学平台, 阅读带有译文的文章, 了解全文意思。

通过阅读再次感受《世说新语》文言文的语言简练与精妙以及人物语言表达的妙处。

(三) 学习《打电话》

1. 出示PPT, 请大家自由读《打电话》, 思考、分组讨论交流。

*相声有什么特点?

*这则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有什么特点?

*这则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2. 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收获。

(四) 拓展阅读, 加深对语言运用精妙得当的体会和认识

1. 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主拓展阅读。

主要拓展篇章有:《周恩来总理外交的故事》《外交官的故事》《杨子荣舌战“小炉匠”》《智取威虎山》《曹操与刘备饮酒》《巧对毛泽东》《欲擒故纵》《绝妙的回答》《歌德的机智》等。

2. 集体交流:教师带领学生就指定文章一起交流读后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半截蜡烛》、《劝说》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本课时紧扣“精妙语言运用的途径和方法”, 让学生通过阅读,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揣摩母亲、哥哥和杰奎琳的对话, 领悟到在进行语言表达时要根据具体情境, 判断对方身份、揣摩对方心理, 配合自己的动作、神态等, 说得体的话;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觉积累、整理精妙语言, 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配合本组专题的“口语交际”, 创设情境, 以“劝说”为主题进行得体语言的实践运用,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得当语言。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

*理清故事脉络,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 学会运用得当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 导入新课

《杨氏之子》中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 令人拍案叫绝;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与人沟通时语言要简练, 这样不仅节约时间, 也是对人、对己的尊重。接下来, 我们就进入剧本《半截蜡烛》的学习, 看看从中我们又能感悟到什么?

设计意图:从已学课文导入新课, 提示学生本课的内容与上节课关系紧密。同时教师在导入语中用的是“感悟到什么”,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了一个尽力而为的弹性目标, 属于一种发散探索目标。

(二) 整体感知, 理清脉络

1.和我们写作文一样, 剧本也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故事的背景、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2.在事情发展过程中, 伯诺德夫人一家几次企图转移蜡烛?情况最危急的是几次?像这样事情发展中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部分, 就是剧本的高潮。

设计意图:在理清事件脉络的基础上, 感受剧本的特点之一。

(三) 围绕主题, 深入探究

1.对比妈妈、哥哥和杰奎琳的表现, 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呢?

2.本文中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既不像杨氏之子那样能言善辩, 也不像《打电话》那人一样极其夸张、幽默, 他们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不动声色、平淡无奇的话语能够打动德国军官?

设计意图:焦点汇集, 引导学生做对比分析, 进行纵深度的思维训练。初步领悟到要视具体情境, 配合恰当的肢体语言、神态等, 语言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 文本对比, 了解剧本

你是从哪找到答案的?从而引出剧本与记叙文的区别。

(五) 拓展阅读, 感悟方法

1. 拓展阅读资源库, 说说你的收获。

2.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 怎样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与他人更好地沟通, 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教师小结:符合特定的情境, 适当的肢体语言、表情, 得体的话。

设计意图:根据教师的提问, 在大量的阅读体验中积极思考、归纳提炼, 对学生是一种思维能力的更高层次的挑战。

(六) 回归生活, 积累语言

1. 现在就请你打开记忆的宝库, 回忆一下曾经打动过你的一句话。并说一说打动你的原因。

2.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方面成功的或失败的经验,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七) 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本堂课所学到的与人沟通的方法, 进入本单元“口语交际”训练。

篇4:《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教学设计;圆柱体积;圆锥体积;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50-01

姓名:班级:

六年级一班上课日期:

课题:圆锥的体积

执行思路:学案内容

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向学生渗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联系实际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1、圆锥的体积计算。

2、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

预习提纲

或自学题目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字母怎样表示?

2、求下列各圆柱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10分米。

(3)底面直径2米,高是3米。

3、介绍一下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什么是圆锥的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形的?怎样测量这个圆锥形的体积?

探究与

展示内容1、我们以前学过哪几种立体图形?拿哪种立体图形来帮助研究圆锥的体积更合适呢?为什么?

2、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

研究圆锥和圆柱体积的关系

二、实验过程

1.比较圆锥和圆柱的底和高,我发现( )

2. 观察并记录:在圆锥里装满沙,再到入圆柱内,到()次可以把圆柱到满?或者在圆柱里装满沙,再到入圆锥内,到( )次可以到完?

三、问题讨论

1、通过实验,我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是()

2、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可以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为( )

3、讨论:如果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能不能求它的体积?或者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呢?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呢?

用公式表示结论:

练习

巩固

基础1、半径3厘米,高10厘米

2、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这个沙堆的底面直径是4米,高1.2米,这堆沙子大约有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底面周长6.28厘米,高18厘米

拓展一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比圆锥多18立方米,圆柱体积是多少?圆锥体积是多少 ?

篇5:春晓的教学设计方案

1.能感受此诗优美意境,品味古诗雅韵,尝试古诗新唱。

2.能优美连贯的演唱歌曲。

3.能理解并灵活运用重点乐理知识。

教学重点:

连线内一字多音及倚音的演唱

教学难点:

演唱时的气息控制和连贯性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欢迎大家来到“中华好诗词”的比赛现场,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国风韵。今天请同学们积极参加“咏春”古诗朗诵会,看谁的激情更高、实力最强!

2.请小督学选出自己组最优秀的诵读选手参加比赛。

3.师:大家读得太好了,那么今天我们来个古诗新唱《春晓》,请看教学目标。

二、新歌教学:

1.我也想朗诵了,请大家给我公正的评价好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春晓》吧。

2.了解此诗作者孟浩然,请学生说说,教师再简介作者。

3.初听歌曲,感受情绪特点,找出乐理知识。

4.重点学习“连线”,区分连音线和圆滑线,找出各有几个并唱一唱。

5.自主听歌学唱,难点一字多音老师教唱。

6.齐唱歌曲,找出不会的地方,着重学唱。

三、多样演唱:

领唱加齐唱、男生女生PK赛、各小组接龙唱

四、课外拓展:

古诗新唱我能行:找出描写春天的其他古诗尝试古诗新唱

五、作业推荐:

1.寻找春天,歌颂春天。

2.我来描绘春天,以自己的方式赞美春天。

六、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实力歌颂了春天,那么就请大家爱生活、爱古诗、爱大自然,让我们去拥抱春天吧。

爱凡杰第一小学朱先梅

篇二:《春晓》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

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接着师生合作,认读古诗,再指名读,互相评价。解决生字词,指导学生观察、诵读,感悟诗境、诗情。

【设计理念】

古诗词的语言是祖国语言宝库中的精华。古诗词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积累一些优秀的古典诗词,而且能使学生感受、了解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还可以涵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积累,还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优美,要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爱上古诗词,爱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春晓》这首诗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中,让读者先通过听觉,然后通过想象,既而转换到视觉,在人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给人一种春光似海、春意正浓的美的感受。

本课教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幅情景图,一首古诗,认字表和写字表,还有四道课后练习题。这首古诗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已经深远而又耐人寻味。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要初步了解诗的大意,体会意境,熟读成诵。同时还要让学生体味古诗文的韵律美,提示停顿、重音,指导朗读。本课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意境图,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被春鸟唤醒的作者,打开窗户后被雨后春景所惊异的神情,从而可以看出户外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学情分析】

这首古诗,好多孩子学前就已经会背了。如果我们再一味注重读背,那就如我们所说的:学生只是在数白嘴、背天书,毫无意义。试问,这样的课学生趣从何来?这无非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必须把握一点: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定教。

【教法分析】

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以识字、学词学句和朗读背诵训练为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以读为主,读中熟字,读中解词,读中学句,读中悟情的方法。利用文中插图,配乐朗读等方法为学生创设美丽的春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美景之中,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针对于字词合作交流认读,诗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达到教学目标的。用灵巧的小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晓图”,并结合书上的插图用以体验和感悟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晓、眠、觉、闻、啼”这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知道“觉”是多音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写下来。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决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游戏卡片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课下搜集背诵了好多的古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来,勇敢地站起来给我们背一首吧!

2.出示课件,观察。

你们真是勤奋好学,背诵了这么多古诗,今天老师奖励你们看个动画片,课件示图。

真是太美了!老师想用一首古诗来描绘一下这幅图,你猜是什么诗?

(学生猜测,会背的背给大家听)

二、认读古诗。

1.师生合作,认读古诗

老师想背的就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这首《春晓》,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首诗呢,赶快看看它和我们背的这首《春晓》是不是一样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7页,自己认真地拼

一拼、读一读这首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还是圈下来,一会儿想办法解决,好吗?

2.指名读,互相评价。

谁愿意把书上的这首诗给大家读一读?

(生自读、勾画、交流)

3.这么好听的诗,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4.生评价老师

三、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

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这么好吗?因为老师交了好多的生字朋友,瞧:春、晓、眠、觉、啼、多、少、处

2.合作识字。

快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老朋友,如果有快点和他们打个招呼,不认识的也要想办法认识他们,让他们成为你的新朋友。

3.交流识字情况。

哪个生字朋友和你最要好赶紧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4.让我们一齐来认认他们吧!

5.检查认字情况。

你们是不是真的把他们记在心里了呢?那我可得请小老师来检查检查你们。

篇三:《春晓》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 不读mín。闻:前鼻音wén。

4.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2)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3)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4)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4.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2.感悟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 不觉晓,处处/ 闻啼鸟。夜来/ 风雨声,花落/ 知多少。

(3)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3.想象意境。

(1)课件或挂图: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2)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一)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处:

1.引导认识“折文”。2.捺要写出小“脚丫”。(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二)学生练习

小学语文第二册读课文识字阶段(1~14)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拼音:

重点复习三拼音、整体认读音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与轻声音节,读准多音字“禁”(第2课)和“重”(第7课)。

识字:

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121个汉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科学的记字方法记忆字形,认识并会书写7个新的偏旁部首。

能结合语境正确辨析常用的形近字。

继续培养学生养成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认读生字的习惯。

写字: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临摹简单常用的汉字,在临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写字习惯。

继续巩固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和左中右结构的字,在临摹的过程中复习相关的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

阅读:

篇6: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有关知识。2.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角色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丑恶行为的意识和勇气

2.教学重点: 熟悉情节,把握形象,体会角色的社会意义。3.教学难点 : 初步理解童话这一文学体裁。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度里,他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体验,洞察出当时社会里充满欺骗,于是他借助他天才的想像力,为我们虚构了一篇充满喜剧性,讽刺性的童话,曲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充满欺骗、缺乏真诚的现实社会。这篇文章就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二、背景材料:童话和作者

童话是____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____、和____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这篇童话的作者是____(国家)作家_____,他的童话作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1835年开始写童话,一生共创作160多篇杰出的童话作品。代表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三、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字音

炫耀 称职 妥当 呈报 滑稽 陛下 精致 头衔 爵士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四、感情朗读 整体感知

1、小组内感情朗读课文。

2、用一个字把课文的情节线索填完整:()新装——()新装——()新装——()新装——()新装。

五、小组合作 探究赏析 1、文章第一段从哪些方面写了皇帝爱新装成“癖”?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2、骗子织成的新装有什么特征?这一特征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3、皇帝做新装的目的是什么?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4、皇帝派两位大臣去看新装,他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们不敢说真话? 5、皇帝看新装时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说假话?迫使上至皇帝下至大臣官员说假话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6、文中哪句话写了人们观看“新装”的盛况?人们为什么热心看“新装”?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

7、这里安徒生为什么勾画了一个倾城观看,并异口同声说假话的场面?老百姓说假话和皇帝、官员说假话是否相同?

8、为什么小孩儿敢于说真话?作者这样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9、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中心内容,这个字既能适用于文中每个人物,又符合本文思想内容

六、课文拓展思维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仿造句子: 骗子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文臣百官的丑恶灵魂;

骗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景,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力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⑴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___________(想像一下,皇帝的反应)

⑵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___________(想像一下骗子会说什么)⑶皇帝看到新装后,回到宫里___________(想像皇帝想什么做什么)

⑷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么发展?

篇7:背影的教学设计方案

回家奔丧一丧事毕,赴南京,父子同行

事虽忙,不放心,亲自送行

南京送别看行李,拣座位,再三叮咛

穿铁道,见背影,几度落泪

北京思父——持父信,见背影,泪光晶莹

二、讨论

1、本文人物描写的手段有哪些?2、本文怎样描写父亲?3、这些描写各安排在什么场景?4、为什么要这样穿插安排?

篇8: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全面推进, 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谓情境教学, 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通过营造生动活泼的场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教材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法。相比较传统课堂教学法而言, 情景教学法具有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 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 进一步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方案, 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一般来说,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创设课堂情境, 不过从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 多媒体教学法因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被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不仅需要学习各科知识, 还面临着升学压力, 而高中的语文知识又比较枯燥乏味,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 在进行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时, 一定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以及学习特点, 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利用多媒体课件, 将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 转变为声音和图像相结合的立体化知识, 化抽象为具体, 这样一来, 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 就会被有趣的课堂情境所吸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 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 虽然朱自清先生笔下描绘的月夜荷塘非常唯美动人, 但是, 学生在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时, 如果缺乏想象力, 是无法体会到美妙场景的。所以,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 一边给学生展示月夜下荷塘的唯美图片, 一边播放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 通过图片与声音相结合的方式, 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月夜荷塘的美, 还可以让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般的场景中说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见解, 这样一来, 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更加完美地诠释这篇课文。并且在结束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后,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校园或者生活中寻找荷塘美景, 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将看到的美景描绘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 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角色扮演, 体会情境

高中语文知识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 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仅仅是对文章中表面字句进行分析和推敲, 往往很难真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不能全面深入了解课文。所以,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整体把握的重要性,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 让学生与文章中的人物面对面交流, 真正体会到作者想要抒发的思想情怀。

比如, 在学习《鸿门宴》这一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按照四个人一组的方式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 分别扮演刘邦、项羽、范增以及张良等文章中的关键人物, 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营造热闹、惊险的情境氛围, 让学生身临其境般走进人物内心, 准确把握刘邦听取忠言、能屈能伸的个性, 项羽优柔寡断的性格特征, 范增的老谋深算以及张良胆识过人、忠心耿耿的性格特征。一般来说, 采用这种角色扮演的课堂教学方式, 可以再现人物生动活泼的形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 全面掌握课文知识, 增强知识储备, 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肢体表现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多元互动, 评价情境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全面推进, 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 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采用多元互动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另一方面还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一般来说,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元互动教学方式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在学习某一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读一遍文章, 然后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角色来对课文进行情景评价, 比如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怎样才能更好地诠释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等;

2. 在课堂上进行赛读或者范读时, 采用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朗读, 这样一来, 学生与教师在互相交流中, 可以探索出一套最优课堂教学方案,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3. 在结束一篇课文的学习之后, 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让学生进行课后小结, 比如在课堂上学习到什么或者自己表现怎样等,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给教师提意见, 让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 从而实现对课堂教学方案的不断优化。

总而言之, 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 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超.化学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J].吉林教育, 2011 (16) .

[2]徐敬.情境教学让语文课堂绽放美丽[J].成才之路, 2011 (8) .

篇9: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方案 有效性 研究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教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它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学生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手段。想要提高初中生对英语的喜爱程度,完善教师教学,并增强教学有效性,就一定要改变以往的英语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情感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改变教学方案的第一要素,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喜爱大多也是建立在对教师的喜爱基础之上的。教师亲切和蔼,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学积极是双方情感培养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证教学方案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避免用教师的身份压制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教材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加强彼此的沟通交流。

例如,在初中英语教学的第一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英语自我介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尽可能不用命令口语与学生对话,使用Would you please……? 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这样的语句与学生进行对话,表现出平易近人的一面,从而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案更为有效。

二、教学方案要体现教学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方案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没有坚持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凸显,教学方法呆板枯燥,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保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要对课堂教学方案进行细致研究,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一,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和主体,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在新课改背景下,想要保证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就一定要优化互动模式,构建英语高效课堂,保证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良好沟通,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对初中课本第一单位有关校园生活课文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与学生形成问答方面的良性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问:Do you like school life?或者What is you dream school life like?这样提问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能够加强情感交流。

第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能够加强情感交流,优化互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英语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光靠课本上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多媒体能够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方法带给学生丰富的视听感受,对于锻炼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通过图片,视频的播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情感交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三,组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想要使初中英语教学方案具有有效性,就要增强教学中的互动环节,以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增强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知识内容提出讨论话题:What is your favourite sport? How can we get more and more vocabularies in our daily life?等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或者组织英语短剧表演,小游戏,猜谜,英文歌比赛等活动,还可以通过free talk、ask and answer等手段加强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方案渗透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主要是指三种教学方式,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初中英语教学方案中渗透三维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更有生机,并满足学生对教学的实际诉求,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由于三维目标英语教学更加重视过程化教学,并强调转变教学方法。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构建语言环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例如,初中英语教师在讲解九年级英语课程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放送一些好听的歌曲,然后让学生自己表达最喜欢的歌手和音乐是什么,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将三维教学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方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案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课堂教学质量达不到标准。想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一定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案,坚持完善自我,并从学生的内在诉求出发,加强情感交流,从而保证知识的有效传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易梅娣.浅谈新课程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0,02:85-87.

[2]王一芹.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8:122-123.

[3]秦培元.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浅谈[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3:135-137.

[4]席艳丽.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8:105-108.

篇10:的快乐方案教学设计

《分享的快乐》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中的第3课。本单元的相关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二年级学业仍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也正处于从自我为中心开始转向开始厂解他人的发展阶段,他们虽然愿意与周围的人真诚交流,喜欢新朋友,但却因不会沟通易和他人发生冲突。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人们交流互动、空间不断扩大的全球化时代,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使得人和人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将更为密切,在集体十更讲求团队精神。所以,应该通过课上以及课下的活动和学习、交流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学习合作与分享,培养合作精神。

学情分析

现代社会已经迎来了信息的密集化,仅靠个人的视野已经无法完成信息的筛选。要在社会、工作、学习、生活中有所建树,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对三年级的学牛来说,在从小与小朋友们玩玩具、做游戏的时候已经有了合作、分享的萌芽了,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忽略了分亨。要让学生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他们才会愿意更多地去合作、去分享。所以,在教学时,通过相关几个课堂活动,让学生直观参与讨沦和交流,从而允分体会分享带来的快乐,另外,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从而加强、深化学生对分享的认识,使得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

活动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

2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快乐,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

3培养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活动重点

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分享意识。

活动难点

理解分享是种快乐。

活动准备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一样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带到教室。(如:相册、影集、书、科技小制作、玩具、花草、动物等)

篇11:《狼和鹿》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狼和鹿》一课的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了将教材所载的有限信息最大化的激活,根据课前确定的教学目标,我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重组,选取重点——找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点,抓住典型的语言信息,恰当地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试着以“狼、鹿和森林的关系及它们的变化”为主线,紧扣教材中的对比描写,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带着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教学的设计着重体现多角度、多方位的“对比与碰撞”。

一、碰撞于反差强烈的画面对比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感知才能形成表象,然后才能获得知识。尽管文章对凯巴伯森林变化有一些描写。但为了再现和强化森林之变的特定场景,我用多媒体课件将森林原先的繁茂之美与后来的荒凉之景作了鲜明、强烈的对比。学生一见原来那美丽的凯巴伯森林,兴奋、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心理顿时活跃起来。而后来的凯巴伯森林那么荒凉、萧条,学生图文对照,思维面打开了,思维的力度加大了,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多媒体课件播放适时适度,真正使学生在个性化的解读、感悟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触辞而入境、动情”,他们个个都惊讶于凯巴伯森林巨大的变化,抽象的文字符号构成了一幅幅发人深省的形象画面,学生也收到较好的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效果。

二、碰撞于内容深刻的对比中

训练语言是语文课的专务。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而语文能力的获得是在丰富多彩实践中反复历练,逐渐获得的。教学中,我设计多个内涵比较丰富,易于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旨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读自悟,对文本中获取的语言信息进行疏理、加工。在组织学生研究问题中的省略号的妙用时,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再次和文本进行对话,然后用语言表达、感情朗读等方式表达各自不同的感受。这是又一次思维与情感的碰撞,是对学生智慧的挑战,是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碰撞于数量变化的对比中

《狼和鹿》这篇课文,作者用一系列翔实的数字隐含说明狼与鹿的数量变化与森林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如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而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6000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15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对比鲜明,学生在前后对照的读书中,不难发现自然界中的生物总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必须保护生态平衡。

篇12:中学作文教学的设计方案

导语: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设计方案。欢迎阅读!

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唐诗素描”作文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感受和表达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于“素描”,《现代双语大词典》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

“①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某种毛笔画等。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②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两篇唐诗素描的范文:《游子吟》和《夜雨寄北》。

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对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

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沟壑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

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点一粒即将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用有点哆嗦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朴素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把我的一生覆盖。

无论飘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惟一的方向,惟一的牵挂。今生今世,我明白了。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了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到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起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柔弱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幸福。

我拥着你,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2.引导学生结合两篇范文,选取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讨论交流要点:

形式新颖,耳目一新,两篇文章都把唐诗改写成了散文。

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比如: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塑造了生动的形象。《游子吟》对母亲真挚而热烈的赞美和《夜雨寄北》那种缠绵而悠长的思念之情,在范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唐诗的内涵。

3.师生共同归纳“唐诗素描”的含义。

“唐诗素描”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它是一种作文的形式。

结合对“唐诗素描”含义的理解,教师选取唐诗,指导学生写作,并定期交流佳作。在学生逐步熟悉这种写作形式之后,由唐诗逐步扩展到其他古典诗文。

篇13: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警院三年制大专不同专业共11 个班级, 其中警察类专业6个班, 非警察类专业5 个班。随机将其分为4 个组, 其中第一组3 个班, 共有130 人;第二组3 个班, 共有128 人;第三组3 个班, 共有131 人;第四组2 个班, 共有81 人。分别采用不同教学方案 (见表1~3) 教授课程。第一组学生按照教学方案1 进行授课, 第二组学生按照教学方案2 进行授课, 第三组学生按照教学方案3 进行授课, 将第四组设置为对照组, 学生在校未参加学校组织的任何急救课程的学习或讲座。

1.2 方法

将急救课程作为选修课在警院中开设, 以《警务急救实用教程》[7]作为教材。每班每周安排两个学时的单独授课, 授课教师均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属于急救技能专职教师。教学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同时有视听资料教材, 并结合教师面授、情景式操作训练模式进行授课。

1.3 课程考核

该研究以学生的考核成绩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考核分为3 次进行, 事先告知学生取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成绩的平均分作为该科考试总分 (总分按100 分计算) , ≥60 分为及格, 负责考核的教师事先不知道学生的分组。第一次是摸底考试 (总分100 分) , 内容涵盖最基本的急救知识, 包括急救电话, 心肺复苏的步骤, 创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心肌梗死、脑中风、地震、火灾、中毒等情况的处理措施, 全部是选择题。第二次考核安排在课程结束一周后, 考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理论考试占50 分, 由学生独立完成, 包括选择题和可现场发挥的问答题;第二部分操作考试占50 分, 参考余丽敏等[8]的考核方式, 对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脊椎损伤和多发性损伤救护处理、模拟院前急救全程操作3 项急救技术综合评分, 评分包括3 个部分, 即急救装备物品准备、技术操作规范性和步骤准确性以及小组成员配合程度。第三次考试安排在一年后毕业实习离校前, 考核方式同第二次, 但考核的题目有所不同, 其中操作考试的3 项技术包括: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右前臂动脉大出血的急救和左下肢骨折的固定和搬运。

1.4 统计学分析

SPSS一直是国际上且具有权威性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 从20 世纪90 年代起, SPSS已经被应用在教育评价领域, 其可以满足教育评价对现代化技术的需求, 自然成了提高教育评价质量、满足现代化技术需求的最佳选择。本文选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学生的成绩采用单向方差分析 (One Way ANOVA) 及其组间比较Bonferroni/Dunnett ′s T3 分析, P <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授课前急救知识摸底测试成绩比较 (见表4)

如表4 所示, 授课前各组学生的急救知识摸底测试成绩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授课前各组学生的平均分都在40分以下。

2.2 授课后急救知识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5)

如表5 所示, 授课后各组学生期末急救知识考试成绩比较, 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授课后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学生的平均分都在60 分以上。第一组期末考试成绩与第二组、第三组和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低于第二组和第三组, 高于对照组。第二组期末考试成绩与第一组、第三组和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高于第一组和对照组, 低于第三组。第三组期末考试成绩与第一组、第二组和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高于第一组、第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与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低于这3 个组的成绩。

2.3 毕业实习前急救知识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6)

由于部分学生提前外出实习, 各组都有小部分学生未能参与考核。如表6 所示, 授课后各组学生毕业实习前急救知识考试成绩比较, 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授课后除对照组外, 其余各组学生的毕业实习前考试平均分都在40 分以上。第一组毕业实习前考试成绩与第二组、第三组和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低于第二组和第三组, 高于对照组。第二组毕业实习前考试成绩与第一组、第三组和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高于第一组和对照组, 低于第3 组。第三组毕业实习前考试成绩与第一组、第二组和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高于第一组、第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毕业实习前考试成绩与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低于这3 个组的成绩。

3 讨论

3.1 警院实施急救技能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 万人, 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或第五位, 也是1~34 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9]。经调查发现, 大学生这一特定人群中各种伤害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10]。对于警察院校的大学生而言, 他们还必须接受高强度的体能等警务技能的训练, 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此外, 人民警察往往是各种意外伤害、恶性事故和恐怖袭击案件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因此, 对未来是人民警察的警院大学生来说, 掌握急救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 无论是我们的摸底测试还是其他研究[3,4,5,6,11], 都表明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比较薄弱。不过大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 接受能力较强, 警院又实行警务化管理, 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集中规范的培训。因此, 在警院利用较好的教育资源及设备对大学生进行急救知识的授课是可行的方式。

在授课开始前, 通过试卷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摸底考核, 测试成绩表明: (1) 授课前各组学生之间的成绩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参与实验的各组急救知识的起点一致, 分组相对合理。 (2) 学生整体成绩较差, 急救知识的知晓度不高, 与其他学者的研究[3,4,5,6,11]结果相一致。原因可能主要在于大多数学生没有进行过正规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训、缺乏获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有效途径、急救意识不强等[12]。

3.2 3 种教学方案考核成绩差异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发现, 进行授课后, 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期末考试的成绩比对照组高 (P<0.05) , 这3 个组的及格率都在60%以上。一方面, 可能大学生本身接受能力较强;另一方面, 在授课前摸底考试中, 成绩不佳让很多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急救水平低下, 从而对急救知识需求强烈, 促使其更加主动地学习, 以提高成绩。按照方案2 和方案3 比按照方案1 授课的学生考试成绩高 (P<0.05) , 主要由于方案2 和方案3 授课的学时比方案1 要长, 急救知识授课的深度和广度都要比方案1 高, 学生操作练习的机会更多, 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接受急救知识, 有利于提高考核成绩。方案2 和方案3 都进行36 个学时的授课, 授课内容相对一致, 方案2 的操作课只安排了6 个学时, 但方案3操作课安排了17 个学时, 理论课和操作课学时的比例为1∶1, 即操作课占50%, 达到了费国忠等[3]建议的操作课占总课时的比例。研究结果显示, 按照更加突出操作练习的方案3 授课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按照方案2 授课的学生 (P<0.05) , 而且及格率达到97.71%。分析认为, 动手练习是掌握急救技能的关键因素, 在授课时增加操作学时,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提高操作水平, 在操作考核中取得更高的分数。另外,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情景式教学以实例或问题为基础, 让学生自主到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 这比单纯的以文字或口头传授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13]。增加操作学时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理论的掌握又保证了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这些可能是方案3 教学效果较好的原因。

3.3 根据遗忘规律分析教学方案的优越性

在教学工作中, 经常遇到学生对知识的遗忘情况, 特别是考试结束后, 由于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或者应用, 知识容易遗忘。大学生即便参加过类似的急救技能方面的培训, 但几个月后对其进行调查发现, 其急救技能掌握程度明显下降[11]。而开设急救课程的初衷是保证受训大学生在遇到灾害或危重患者时, 能够熟练实施现场急救术。意外事件可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所以急救知识的遗忘成为实现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障碍。为了检验3 种教学方案对教学长期效果的影响, 我们在学生毕业实习前 (授课结束约一年) 再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表明, 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学生考核成绩也还是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 (P<0.05) , 这再次体现开展急救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另外, 采用教学方案3 的学生考核成绩显著高于采用方案1和方案2 的学生 (P<0.05) , 而且及格率还能保持在54.35%。遗忘规律是指一次性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 对有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内容不易遗忘[14]。方案1 可能课时短, 而短时间内接受的急救知识内容过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 就容易发生遗忘。而方案3 增多了操作课时,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且情景式的操作练习增多又可使学生对实际急救技能的印象深刻,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了急救知识, 使急救知识的遗忘相对不容易发生。但是遗忘是正常的, 甚至是不可抗拒的, 因此, 在对大学生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过程中, 应定期开展与急救技能有关的室内外培训或竞赛等活动, 在培训中可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教育, 特别注重急救技能的定期培训[15], 使大学生群体可以成为急救知识的传播载体。

4 结语

篇14:《时间的脚印》教学方案

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3.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两件物品)

同学们知道实物投影仪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它是雨花石和三叶虫化石标本。谁能说出它们的作用?

雨花石可以欣赏,三叶虫化石标本可供科学研究。除此以外,在科学家,尤其是地质学家的眼里,它们还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质学家陶世龙先生所写的说明文《时间的脚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字词,特别是“龟裂”和“楔形”。(齐读)

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读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3.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脚印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文中的重要语句,读后完成下列填空题:

记录时间

①从岩石的“生死”(或破坏和重生)可以看出地壳的活动。

②石头的颜色可以说明地球上气候的变化。

③化石可以帮助认识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

4.那么,了解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举例回答。

教师小结: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三、质疑并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提问: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为什么要接着写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我觉得这一部分可以删去。

对比说法,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须言之成理。

四、课堂反馈

1.这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作者却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说说你的具体感受。

本文标题便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就使无形的时间有形化了,既生动形象又很准确。

2.本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除了可以把岩石比做时间的脚印外,还可以比作什么?请大家拿起笔,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全班交流。学生发言。

3.教师引导:我也想了几个比喻,可能不如同学们写得好。我说一说,作为抛砖引玉好吗?

岩石是历史的证人。

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

岩石是内蕴丰富的书。

(同步播放幻灯。)

4.再次讨论,学生发言。

五、结语及课外作业

1.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她讲述光阴的故事。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最后,让我们齐读高土其爷爷的诗《时间伯伯》。

2.课外作业:在课后阅读、收集、了解一些有关岩石、地球的知识,可以点击:

http://www.O-100.com.cn/1/14/13/12.htm

[学生提问备案]

1.“砾岩”是什么东西?(播放岩石分类表。)

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分为沙石岩和泥石岩,砾岩是沙石岩的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鹅卵石,和今天我们见到的雨花石,都是砾岩的一种。砾岩体积较大,内部有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质地较硬,称为“砾”;在“砾”和“砾”之间,有质地较细较软的岩石。它们紧挨在一起,形态有点像公园里的鹅卵石小道。当砾岩中较细较软的部分松动,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就脱离开来,经过长期的水流搬运、冲击,被不断地磨圆,最后沉积在河床的底部。

2.什么是化石?(播放地质年表)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三叶虫是生活在距今约5.7亿年前的寒武纪的海洋生物。

3.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是什么意思?(播放地质年表)

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是地质学上的一种时间划分,是依据生物、气候的演化来划分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四中学)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

上一篇:教案之《画》下一篇:农机局副局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