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2024-06-10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共8篇)

篇1: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地处县城南30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现有九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余人,教职工30多人。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校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经费短缺

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二、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的实际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教育形成了单一的全日制普通学校教育结构,忽视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农村教育的内容和学科设置脱离农村实际。接受教育的毕业生回去后缺乏实际的生产能力,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农村人才呈现出“三少”的特点:中高级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少,直接为“三农”服务的人才少。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体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规模比较薄弱,缺少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

基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不协调性,严重限制着农村教育本身的长远发展。

三、农民收入水平偏低,教育负担过重

我国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城市居民收入是乡村居民的2.90倍。农村居民收入低下,加上孩子多相比城市居民在教育经费上负担较重,农村的支付能力较弱,加之过重的教育负担,降低了农村对教育的有效需求,使农村教育处在较低的水平。

四、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师资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普遍低,有的地区甚至连教师的工资也不能保障,加上他们缺乏进修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农村教师也加入了人才流动的大潮。这使本来就虚弱不堪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由于农村教育工作环境差,教师待遇低,业务培训少,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再次,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前的实际,农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大都是过去的老教师,他们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身体偏差、真正有益的业务培训少,这样的教师队伍构成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

五、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普遍认为教育投入是消费性的,而缺乏教育投入是生产投入,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观念;认为教育是单纯传授知识,而缺乏

教育担负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的任务观念。这些落后和陈旧的教育观念,制约了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管理如何开拓创新,寻找一条具有现代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新思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是每个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教育理念上、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创新型的教师,学校才能开创新局面,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符合时代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满足人民的愿望。

1、要在管理思路上创新

要变以往单纯行政管理方式向行政管理方式和科学管理方式相结合,变以往只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向思想政治工作和关注师生个体成就需要发展相结合,广泛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发展育人活动。认真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学校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把握学校管理工作发展的基本态势,寻求新思路,开辟新途径,构建学校管理、师生自我管理、共同发展的管理工作新格局,把学校管理工作做得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2、要在管理形式上创新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采取正面灌输与思想疏导,一般教育与榜样示范,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学校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本着“管理即服务”的原则结合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交友、健康、就业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热情周到的服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排除化解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等诸方面,给师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给予在校的贫困 师生及时提供帮扶。同时,积极开展一些师生乐与参与的活动,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到潜移默化,情理交融,“润物细无声”。

3、要在管理手段上创新

要充分发挥现代化的传媒技术优势,加快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更新,尤其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影视教育的优势,把学校管理的思想要义变为积极、主动地正面宣传和传播的信息,开辟学校管理工作的新领域,使师生真正在“知”的基础上,达到“行”的效果。

4、要在管理机制上创新

首先要完善学校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定期研究和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管理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其次,要理顺 学校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要形成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以职能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为主,其它部门和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管理工作新机制。三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必须要有专项经费,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和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且要定期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理论专向培训,合格者上岗。四要健全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制订管理工作人员条件和考核细则,并将考核结果与评优、晋级、晋职相挂钩,同时还要 在订阅管理方面的资料,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等方面给予管理工作人员政策上的支持。

篇2: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我校属偏远的乡镇小学,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与发展,但与一些知名小学相比其办学条件、社会环境及教师业务素质等均有天壤之别。自两年前我到学校来主持工作之日始,就立志要走一条特色之路,打造出一个书香校园来,却因诸多因素举步维艰,进展缓慢。

一、办学条件落后。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学校资金匮乏,我校办公电脑是几经辗转从它校淘来的,为了不让它们闲置成废品,我校请人进行了组装,配置了一些部件,仅仅能供各处室办公和内几个年轻教师查阅资料所用,无法提供教师网上学习、交流,开拓视野平台。体育器材简陋、贫乏,图书室书籍陈旧,难以适应学生阅读渴求。

二、社会环境影响。我镇多数学生家长长年外出打工,在家的多为老人和小孩,留守学生居多。而爷爷奶奶们平时忙于劳作,很少关心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加之自身文化素养不高,在教育孩子方面大多失于偏颇,仅仅只满足孩子生活上的需要,忽视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在学习成绩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上也造成了巨大阻力。更有甚者部分家长认为“读书无用,没有上过大学的照常挣大钱,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照样出去打工”。这一狭隘、偏激的观点甚至灌注到了学生的头脑,致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形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家校教育几成拉锯战。

校园周边环境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学校的安全与发展。一是网吧违规经营,存在容留未成年人上网现象。二是学校门口存在私人摆摊设

点、占道经营现象,尤其是学生离返校影响着交通安全,屡禁不止。三是校园周边拆房新建较多,不仅形成隐患,而且屡屡破坏校园围墙,严重威胁着校园安全。

三、教师整体业务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教育的发展与需求。我校近十年未注入新生力量了。年龄偏大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工作不辞劳苦,但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严重影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又由于存在“年纪已大,干几年就要退休”的观念,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校的改革措施有畏难情绪,甚至不配合。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另外,由于办学条件有限,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自学自研的平台,受地域、经济、硬件等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有限,教师能够自学自研的也局限于部分有电脑的年青教师,因此教师业务素质难以全面提高。

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无论何时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只能成为一名空洞的口号。尽管存在诸多阻力,我们也不能在等、靠、要中耽误一代代学子,要在有限条件下发挥教育最大的能量,在这两年中我们也在摸爬滚打中形成了改进的思路和办法。

一、加强联系,注重宣传。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掌握每个学生的第一手材料,并且每两周针对全校学生家长发一封《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宣传各类安全知识、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并对孩子的养成教育提出一些要求。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客观面对外部困难因素,尽自已责任、义务、能力去化解工作中阻力。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将本班留守孩子档案作为活档案放在自已心中,尽可能多与监护人进行联系沟通,开展家访,尽力改变他们对孩子受教育的错误认识,使他们关心子女受教育情况,支持学校、教师工作,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他们改变错误的教育方法,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并利用电话、书信等通信形式与打工家长进行及时的相互反馈。

二、建立“三位一体”,净化周边环境。结合上级文件精神,我校与派出所、政府领导联系,成立了“三位一体”,警—校—政府联防,确立了驻校民警、政府包保责任人及相关职责,共同努力,齐抓共管,致力于周边环境的整治。

三、营造书香校园。为培养学生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在有限的图书中整理出一部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建立班级图书角,并号召学生、老师将闲置家中的书籍“寄存”在班级图书角,以确保学生的阅读量和为图书角补充新鲜血液。同时我们从网上搜集整理一些有益的诗歌,印制成晨诵材料,每天早饭后学生在琅琅书声中进入诗歌的意境,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培养文化底蕴,我们还拟将三字经、名人名言、名山名川、名诗名句等宣传到校园每个角落。

四、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首先,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项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并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由此培养和带动一大批老年教师,促进教师队伍整体

素质提高。其次,学校还利用一切网上培训的机会,向全体教师进行视频播放,扩大参与学习的机会和面积,学校为提高教师水平。并且制定制度要求每周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学年阅读一部教育专著,养成自我学习和反思的习惯,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时刻反思和改进,促进教师更快适应时代发展,提升教学水平。

篇3: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1. 经济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1.1 经济新闻的采编人员不够专业

经济新闻在采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采编人员不够专业的情况, 从而导致经济新闻报道不够专业, 因为在部分经济新闻采编队伍中, 还大量存在着一些经济专业知识以及个人文化素养都不高的采编人员, 这部分经济新闻记者在对经济新闻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合理的运用经济学的眼光和思维模式来对当前的经济活动或是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地分析, 对经济事件的本质缺乏真正的透彻的理解, 从而导致在经济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保证经济新闻的专业性, 使经济新闻的报道质量大大的下降。而且许多经济新闻采编队伍还存在着为报道而报道的新闻报道心态, 不能够做到对经济新闻的深入挖掘只是进行最粗浅的报道, 再加上我国对经济类新闻报道记者的专业素质要求不够高, 导致许多不具备经济专业知识的记者都能上岗工作, 从而大大降低了经济类新闻报道的专业性。而且由于经济类新闻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以及综合性, 因此如果采编人员没有专业的经济知识的话很难对经济现象的本质规律进行深刻了解, 从而无法在经济新闻报道的时候对经济新闻的内容进行很好的把控与简练, 使得许多经济新闻报道过于肤浅与无用 (1) 。

1.2 经济新闻的报道模式落后

经济活动应该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 而经济新闻的报道按理说应该是最受人民群众关心的新闻, 但是现实却是过于枯燥乏味的经济新闻根本激不起人民群众了解的兴趣, 即使许多的经济新闻期刊或是经济新闻电视已经在积极的对经济新闻进行宣传了, 但是仍然收效甚微。而且对于一些相对专业的经济新闻还存在着普通老百姓看不懂, 专业人士不想看的问题,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经济新闻报道模式的落后, 使得人民群众在了解经济新闻的过程过于枯燥。而且我国大部分的经济新闻报道都集中在农业、工业等传统行业上,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型产业的经济报道少之又少, 使得经济新闻内容的多样性与新鲜性得不到体现。同时大多数的农业、工业产业的经济新闻报道都停留在工作会议以及领导讲话等内容上, 对于相应的经济知识没有进行专业的总结与讲解, 使得经济新闻的内容过于枯燥引不起群众的了解兴趣。而且大部分媒体的经济新闻报道模式过落后, 不能够做到创新与改变, 还是停留在过去呆板的术语报道的模式之中, 不能够做到结合时下流行的知识元素以及语言元素进行创新型的改进, 使广大群众能够有兴趣阅读经济新闻并且能够看得懂经济新闻。因此在新形势下的经济新闻报道需要积极的去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来对落后的经济新闻报道模式进行改进 (2) 。

2. 经济新闻报道的改进思路

2.1 加强对经济市场的了解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应经济活动的增多, 对于相关的经济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多, 但是大量的经济新闻报道由于其模式过于呆板以及其内容过于肤浅繁杂使得大部分的经济新闻报道不被老百姓所认可与喜爱, 因此为了改善当前我国经济新闻报道的状态, 相关的经济新闻报道人员应该从根本上对经济市场的运行规律有所了解, 能够提出专业的、理性的分析与观点, 使经济新闻的阅读者更加容易的了解到经济新闻的中心内容, 因此经济新闻的报道人员应该要深入地了解经济市场的发展形势, 对经济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提出一些专业性的意见, 同时也需要相关的经济新闻报道人员积极地完善自身的经济知识储备以及相应的经济理论素养, 使自身能够达到以经济师的眼光来剖析问题, 而且掌握了专业的经济知识之后能够很好的帮助经济新闻报道者抓住经济新闻报道的重点, 能够目标清晰的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使经济新闻报道更加地准确, 同时再通过重新组织语言的方式来将复杂的经济知识通俗化, 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很好地理解经济新闻的中心内容, 从而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新闻的了解兴趣, 只有这样经济新闻才能发挥其真正的引导作用 (3) 。

2.2 提升经济新闻报道的趣味性

经济新闻的报道应该改变过去枯燥无味的报道模式, 要学会积极的创新, 并且要懂得去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 要懂得与时俱进, 积极的去挖掘最新鲜的社会素材。而且在进行经济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 要注重贴近人民的生活, 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了解经济新闻的过程中面对的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 而是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知识, 使老百姓能够了解到对自身有用处的经济知识, 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新闻报道的了解兴趣。同时在进行经济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能够根据经济新闻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 并且能够通过经济活动的表象来了解其背后的本质规律, 然后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来对经济现象变化的本质原因进行报道, 使普通百姓也能够了解到复杂的经济知识以及经济运行规律。同时对于经济新闻的语言以及报道模式也要进行积极的创新与改变, 尽量避免一些晦涩的经济术语的出现, 要使经济新闻报道的语言更加具有生动性以及趣味性, 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了解与阅读经济新闻报道的过程变得更加的有趣, 并且能够大大地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新闻报道的了解兴趣, 从而实现经济新闻报道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引导监督作用。

3. 结语

总而言之, 想要提高我国经济新闻报道的质量, 需要提高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 需要经济新闻报道队伍能够积极的去提高自身的专业经济素养, 使经济新闻的报道人员都能够对经济新闻报道进行专业性的总结与分析, 并且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来传达经济新闻中复杂的重要知识, 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新闻的关注度。并且在经济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积极的改善传统的落后的经济新闻报道模式, 要使经济新闻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能有新鲜的、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改变, 使经济新闻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经济活动也不断增多, 而对这一类的经济活动进行准确科学的报道则是我国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责任, 而且我国的经济新闻报道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经济走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现今的经济新闻报道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 比如经济新闻报道人员的不专业无法对经济活动的本质进行剖析与总结, 使得我国大部分的经济新闻都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报道阶段, 同时由于经济新闻报道模式的落后, 使得经济新闻报道不能够很好的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了解兴趣, 从而使经济新闻报道的市场引导能力大大的减弱。因此本文通过对经济新闻报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来对经济新闻报道的改进思路进行研究。

关键词:经济新闻,报道,问题,改进思路

注释

1 赖刚.经济新闻中思路性报道刍议[J].新闻爱好者, 1998.12.30

2 龙燕宁.浅论经济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攀登, 2009.08.05

篇4: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关键词]语文教学 普遍性

[作者简介]张仓焕(1956- ),男,陕西凤翔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陕西 宝鸡 72101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110-01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文的工具训练与人文的综合。同时,语文是一门使人终生受益的学科,是塑造人的人格、性格、思想、灵魂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绝对不是操作工,而是要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其中所蕴涵的做人的道理点点滴滴地渗透到学生的心头,也就是塑造心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在塑造人的灵魂方面,语文教学的功效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却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讲析为主仍然盛行。忽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尽管基本上见不到“满堂灌”式的教师,但大多数课上还是教师讲析占了大部分时间。从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到写作特点,一一地讲析,篇篇如此,一堂课总算起来,一般让学生活动的时间占不到l/4。长此以往,学生大部分时间总是被动地听老师讲授,而自己主动地动口、动脑、动手练习的时间很少。这种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基本教学体系(或称基本教学模式)是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2.肢解课文,讲练不当。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精细,低学历相形见绌。一大部分学生入了学校门,着眼于大专、大本学历,甚至是研究生,都想通过自考、成人高考或其他方式取得高学历。为了应试的需要,一篇篇文情并茂的课文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被肢解得面目全非,真可谓是圈词语、画句子,逐字逐句地细细品味了。这种违背语文规律的应试教学模式,正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症结所在。讲练不当,无效劳动多,学生不能整体感知课文,语文课堂听不见朗朗的读书声。叶圣陶先生当年一再强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学生自己不读书,语感的培养从何谈起?

3.脱离实际,忽视学以致用。语文教学脱离实际,忽视应用,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讲读教学中,读写脱节的现象和忽视应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较为普遍。近几年来,教师们的阅读教学有了一些改进,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单纯地就课文分析课文,很少有意识地联系学生作文的实际,引导他们从中学习、借鉴和吸收对自己的写作有用的东西,因而导致了阅读归阅读,写作归写作,读写脱节。难怪一个大专生走向社会后,竟然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对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应用文不会写,简单的便条、启事、通知之类格式不正确,写一封信有多处问题。更不必说新闻报道、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等稍微复杂的应用文写作了,汉字书写、工具书的运用、口语表达等各种应用性语文能力更是普遍较差。这些都与教学脱离应用有关。

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一个学校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左右着教学效率。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宁鸿彬等同其他教师在同样的背景下进行语文教育,使用同一教材,可他们的教学为何高效呢?这与他们的自身修养和素质是分不开的。一個自身修养不高、带着思想情绪上课的教师,能把课讲好吗?他的课能受学生喜欢吗?很难想象一个三心二意、身在课堂心在商海的教师,能搞好教学研究。足见没有奉献精神,是不能教好书、育好人的。

崇高的人格是为师之本,崇高的人格是一个现代语文教师必备的根本素质,现代化的语文教育要求教师有崇高的人格。于漪曾指出语文教师的崇高人格集中表现在:“一身正气,为人师表”,有献身语文教育的决心;功底厚实教研并进,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爱生如子,乐于奉献,有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忍不拔,孜孜不倦;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追求。一句话,语文教师有崇高的人格,胸中才有教书育人的蓝图。唯有如此,语文教学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才能以高尚的理想、情操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祖国的语言文学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食粮,才能创造智慧,产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科技发展的巨大力量。崇高的人格对任何人都很重要,只是语文教学有它的特殊性,即通过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具备崇高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内铸师魂,外塑形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果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面对进步热情洋溢,面对丑恶无情鞭挞,那么学生就会从教师身上看到活着的屈原、文天祥和雷锋。教师崇高的师德也是伟大人格的表现。它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会使学生产生信赖感,会促使学生相信科学。追求科学中所蕴涵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实践证明,把握这门独到的艺术,只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它还要求我们不为物欲所动。教师不能站在学生世界的外面观察,而要站到学生之中眼看耳听,把准他们的脉搏,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情趣、爱好、知识、才能、长善得失。因势利导,使他们的潜力、聪明才智能健康、充分地发展。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

三、新时期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个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做一个好的合格的语文教师是很不容易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具体地说,语文教师的素质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热爱教师工作。要深知此工作的重要性,要把这一工作当成事业而不是职业,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热爱自己的专业,要有应变能力、自制力、耐力;另外还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了上述几个方面,教师才能有感召力,才能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2.较高的思想素质。陆游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似乎也可以说:“汝果欲学教,功夫在教外。”确实,真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敬业修德,提高自己作为“人”的整体素质。

3.爱字领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远大抱负,以苦为乐,崇尚和弘扬敬业乃至于献身精神。没有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酷爱,就没有原动力,工作就缺乏自觉性;没有苦干实干精神,必然一事无成。

4.塑造自己美的心灵。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以“人”为对象、致力于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的工作,同所有与“物”为对象的千行百业有着根本的区别。从这个意义说,教师的职业即使算不得辉煌,至少也是崇高的、有价值的。语文教师在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中又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是因为:语文教学以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读写训练的凭借,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文章,只要指导得宜,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必然也会在思想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受到陶冶。可以说,在学校的各门学科中,几乎没有一门学科像语文学科这样,能给学生的心灵注入这样深刻的影响。这是语文教学的优势所在,也是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魏书生曾说:“我教了40多年语文,每当我走上讲台,打开语文课本的时候,总要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忘了对人的心灵的关心。”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毫无疑问,老师作为学生心灵美的塑造者,首先必须塑造自己美的心灵。

5.教学与教研同步。语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教学和研究同步进行,互相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刘国正先生一再要求青年教师要努力进行教学实践,可将学校和教室当做最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同时放开眼界,广泛吸收世界信息,从中汲取营养,年复一年,锲而不舍。我们务必要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很高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中国语文教育学。有人片面地认为,教研是研究工作者的事情,与一般教师无关。这就把教学和研究对立起来了。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教育恰恰是需要处处留心的工作,课堂就是我们的实验室,学生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凡看到、听到的研究对象都要思考一番,就是研究,思考之后自然产生了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就是学问了。树立教研意识,走教学和科研一体化的道路,是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原则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于漪.我对青年教师的几点希望[J].语文学习,1996(10).

篇5: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20世纪90年代我校是一所乡级中学,尔后由于撤小乡并大乡把学校变为了一所村级中学,从而导致学校优质师生流失严重。目前学校有十二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百余人,教职工43人(含特岗生7人)。学校离县城20 多公里,大部分老师都居住在城里,由于这样的现状,老师来去方便,走教现象严重,从而增大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难度。现就我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是一条高压线,安全管理委屈学校却难保平安。学校安全牵涉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各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及社会的稳定,学校也充分认识支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在安全管理中的投入(人力、财力、精力)太多,只要学生在校,每天从早到晚丝毫不敢马虎怠慢,只要谈到安全问题,教师就会提心吊胆,学校就会胆战心惊。家长认为只要把学生送到学校学生仿佛就进入了“安全箱”一样,只要出事无论大小,即使学校教师没有任何责任,他们也会“理直气壮”,大闹学校,更有甚者还会殴打学校教师及领导,导致教师不敢放手管理学生,作为教育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为了维护教育在党委政府中的良好形象,更是有理三棒棒,无理棒棒三,倒霉的校长撤职,吃亏的是教师,根本没人为教师分忧,学校左右不是人真是苦不堪言。若有学生因为自身原因或是家庭纠纷导致学生死亡,家长也会找到学校理论,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这种事情发生后,学校是无能解决的,学校会请求上级主管部门出面家长也会越级上(),更有甚者还会把学校告上法庭,政府也会为了减小影响而用人民币来解决学校本无过错的此类文件,从而更加增大的管理难度。

二、学校工作运转非常困难。学校这个单位说小也不大,要做的事情太多,动手出门都要花钱,而义务教育学校的主要经费来源在于上级生均经费拔款,更由于各种支出太多,真正到学校生均经费还用不到三分之一。教师的福利待遇是由国家的绩效工资解了围,要不然校长治校真是无招可施。

三、学校规章制度几乎是形同虚设。虽然我知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然而在管理过程中执行起来又与“以人为本,共创和谐校园”相悖。为此在过程管理中为避免树敌太多而失去民心,在教师考核中也就不得不得过且过。

四、用人机制不活。校长能上不能下,能伸不能屈,变换太频繁,办学思路不明确,继任者无继。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不配套,不能流动更不能互动,导致教师居安而不思危,生存意识弱,竞争意识劣,敬业精神差。

五、教育教学管理形式化。

1、管理过程缺少经济手段。因学校根本就没有钱,如果硬从教师的工资中拿钱参与教学管理,这样就会加剧教师的矛盾,根本达不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2、教学常规工作流于形式。要定的东西太多,疲于应付学校及上级检查,抄袭教案或者从网上下载,多不适合教育教学的需要。

3、教师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敢放手管理学生。

4、教师目标检查流于形式,确保应付上级检查而完成检查的数量,而不谈一点质量与检查的实质意义。

六、学校教师教学精神欠佳。源于:

1、教师工作环境不好。

2、教师待遇偏低,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

3、职称评聘不规范,有的教师中一职称评了近十年。由于职数没有而至今“望职兴叹”,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热情,导致教师在工作中得过且过。

改进思路:

一、学校就安全工作建章立制,做到环节管理到位,措施到们位,责任追究到位,出了问题,学校主管部门要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配合学校做好学校管理,勇于担担子,自觉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该由学校教师担的责任就由教师担,不该担的坚决不担。同时建议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法律中心,协助学校处理纠纷及偶发事件。

二、学校要增收节支,做到不举债建设,不负债搞达标评比活动,管住领导的嘴、脚、手,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整合教学资源,教师需有序而合理的流动。城里优秀教师可以下乡支教,乡里教师可以进城深造。县教育局要统筹全县教师资源,为实现教育公平而合理配备。

四、建立较好的用人制度。强化管理,给管理者排忧壮胆解难。

五、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善教师艰苦的工作环境。同时就中级、高级职称的职数向农村学校倾斜,让农村教师看到工作后的希望。

六、加大农村学校的投入,加大布局调整的力度。教育主管部门要科学测算资金,集中将资金投入到生源流入地,改善教学软硬设施,使学生在相对优越的环境里接受较为公平的教育。农村学校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决定于教师,决定于教师素质的高低,由此可知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及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近期因加快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随着条件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我校教师的现状

1、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整体偏低。教师大部分年龄偏高,部分教师由民办转入,后因上级要学历得到提高,但实际教学整体素质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同时由于学科专业不配套,专业教师紧缺,导致教师跨学科任教,严重影响教师质量,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到岗的特岗教师,因人年轻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不能安心从教,在某些方面可能还会误人

子弟。

2、我校住居农村,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学校文化缺失,教师安于现状与外界交流较少,教师参加学习、交流、提升的机会更少,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是停留于听听课,评评课的水平,没有达到科研兴校的目的。

3、教师的工作习惯欠佳。部分教师因年龄偏高,能力不强,多年养成不好的工作习惯,从而导致不能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够。近年来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学校也不再是一块净土,部分教师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与方向,玷污教师形象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整改措施

1、加强教师建设,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加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

2、强化校本教研,真正做到以研促教,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以校本为依据,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3、建立健全学校规范的管理制度,约束学校教职工工作行为;国家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管理规定,从而促使学校的管理有

3本校学生全面发展策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自习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用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学习具有主动性。这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不需要别人督促与监督,一开始学习就能进入良好的状态,学习效果良好,总会有事半功倍的效率。学习时间各科分配合理,安排到位,学习过程中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善于分析总结选得失,注意力集中,善始善终。

二、学习过程中能做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有不同意见要敢于、善于与教师交流,与同学共同探讨,做到不卑不亢,态度诚恳端正。交换思想与意见时善于倾听、分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认真把握好学习的各个环节。

(一)、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把要学的内容认真分析,找准重难点,充分利用工具书对相差的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难点问题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讲解。

(二)、认真听课。教师授课时不仅用语文传递信息,而且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因此学生上课时必须盯着教师听课,全神贯注参与学习,抓住重难点,主动参与,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主动回答问题。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应该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不能爱口失羞,声音洪亮,表述清楚。

(四)、学习中要多思善问,学习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做到不耻下问。

(五)、养成听课做好笔记的好习惯。针对重难点内容,漂亮词句需要用规范笔记本做好记录。懂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后整理以备今后复习使用。

(六)、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建好错题集,分析归纳总结,达到以一变应万变的能力。

(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学科全面发展,养成不偏科的良好习惯。

(八)、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

篇6: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摘 要:由于高校招生的特殊性,学生来源不同于高中,一个宿舍内可能住着多个区域的学生,在思想、生活习惯、民族文化、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可能由此产生矛盾与隔阂。有效地宿舍管理能够尽量让矛盾最小化,提供良好、和谐的住宿环境。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宿舍管理显露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进方案。

关键词:宿舍管理;问题;改进方案

时代的进步让我国教育事业飞速进展,高校建设正不断扩大招生。学生宿舍作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宿舍的管理也应朝着现代化及人性化方向发展。但根据目前高校宿舍管理状况而言,存在着明显的多变性及困难性,主要受到高校管理水平、沟通效果、住宿条件、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高校宿舍管理为切入点,研究了现阶段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改进策略。

一、高校宿舍管理的问题所在(一)管理者素质偏低

目前高校宿舍管理人员大多为学校后勤单位改革之后的人员重新配置,缺乏高校管理的专业素质,部分管理者甚至对学生采取蛮横态度,未主动关心学生,缺乏工作责任心。在具体工作中一味的将自身看为管理者,引发学生的不满,导致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无法形成和谐的管理局面。

(二)与学生沟通不足

宿舍管理者在学生宿舍工作管理方面通常采取命令形式甚至批评形式,极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及抵触情绪,或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敬而远之态度,不愿依照宿舍管理员的要求行事。一幢宿舍楼居住的学生数量成百上千,若宿舍管理员沟通方式存在问题,很可能造成信息交流闭塞或受阻,影响了有效沟通。

(三)住宿条件差异

随着高校建设的不断人性化,学校住宿条件呈现明显提升状态,目前多数高校的住宿环境呈现两个极端状态,一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左右建设的较老旧校舍,校舍的住宿环境配备较落后,住宿条件相对较差;另一部分是近几年高校扩建状态下功能齐全且设计科学合理的校舍,一般配备有空调以及洗浴间,住宿条件较好。由于住宿环境上的参差不齐,新入学学生而言均更愿入住新校舍,但新建校舍供不应求,导致宿舍管理难以面面俱到。

(四)管理模式落后

管理模式落后主要表现为管理形式简单粗暴,对学生缺乏人性化关怀,服务意识较差。作为高校宿舍管理人员,必须在生活上主动关心学生,让学生在远离父母的状态下也能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但根据目前管理状态而言,宿舍管理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略微脱节,缺乏人性化意识。

二、高校宿舍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宿舍管理队伍必须呈现出高素质状态,管理素质直接决定了管理水平。因此学校应投入资金及人力对宿舍管理人员展开培训,在有效培训措施下确保每位宿管岗位工作人员均具备专业的宿舍管理理论知识。同时可面向社会招聘懂得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并有着宿舍管理相关经验的优秀人才作为宿舍管理队伍的带领者。高素质管理队伍的建设必须让每位参与者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宿舍管理服务水平。

(二)强化制度管理

对于宿舍管理者而言,宿舍管理制度是其工作的基?A,学校应在管理制度上不断完善并强化执行力度。首先,规章制度的完善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让学生了解各类管理制度的目的并愿意遵从;其次,宿舍管理者应定期展开对宿舍状况的检查,尤其应注意违规电器使用情况,保障宿舍住宿安全。约束方面,对于违反宿舍管理制度的学生应给予通报批评;对宿管人员的渎职行为必须采用行政处罚以及经济处罚,严令禁止渎职行为。

(三)创新沟通模式

高校宿舍管理属于学生管理中的一部分,管理并非自上而下的状态,必须让宿管人员与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例如电子邮件、QQ群、校长信箱等,让学生也参与到宿舍管理之中并提出意见。根据目前宿舍管理状态而言,不少学生认为宿管者在查寝时态度较差,要求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床上被子必须得叠整齐,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有所出入。在有效的沟通下,宿管人员应深入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及学习情况,考虑到宿舍查寝时间、态度及要求,向学生解释各项宿舍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取得学生的理解,与学生打成一片,在良好的沟通下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四)改善硬件设施

宿舍硬件设施的改善能够为学生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宿舍管理者应切实了解学生对住宿条件的合理需求,在管理工作中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主动向学校提出申请资金建设宿舍楼公共浴室,调整每日供电时间等,保障学生住宿舒适性。

三、结束语

高校学生的第一活动场所为教学楼课堂,其次则为宿舍。学校宿舍除了为学生提供生活及休憩的场所,还为其提供了相互交流、展开探讨的环境。综上所述,高校宿舍管理目前仍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宿管人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与责任意识,为学生提供更为舒适、温馨的住宿环境,建设高素质宿管队伍。

参考文献

篇7: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日显重要。笔者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目前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改进提出了工作建议。

关键词:物业 消防安全管理 问题 改进措施

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对城市中各类住宅物业及其配套的共用设施、设备和绿化、卫生、交通、治安、消防、环境等统筹进行维护修缮、整治等管理服务的活动。确保管理区域内业主及物业使用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物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工作,而消防安全管理在生命财产安全管理中所占的地位和分量又是重中之重。但目前黔西南州的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推进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服务体制和运作规范体系,形成与目前蓬勃发展的房地产经济和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相适应的新型物业管理模式。

一、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一些物业服务企业重经营、轻安全,重眼前、轻长远,重修补、轻维护,精力、人力、财力、物力多放在物业经营、费用收取、环境卫生、治安防范和普通的水电维修等方面,忽视了对公用消防设施日常维护和消防安全日常检查,造成物业服务企业内部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机构不明确、职责不清晰,消防值班、巡查、维护失位、缺位,隐患频现。

(二)主体意识不强。有的物业管理公司过分强调为业主和物业使用者“服务”,在消防安全问题上不想管、不敢管,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单位的物业保修责任,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和维护保养单位的依赖性大,对业主、经营场所的自治自律和行政部门的指导干预期盼值高,造成对业主进场装修使用把关不严、跟踪服务管理不到位,对消防设施故障损坏发现维修不及时,出现问题推、拖,乐见“责任不清”状态,不能主动实施管理、积极解决问题、勇于承担责任。

(三)管理水平薄弱。当前,物业服务企业从事消防管理的多为消防控制室值班、保安和水电维修人员兼职较多,除消防控制室值班员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经消防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外,其余人员基本上都没有经过专门消防培训,导致从事消防管理的人员没有掌握基本消防常识,不能发现火灾危险性,不懂得建筑消防设施功能和检查、维护、操作的基本方法,加之由于物业服务人员工资低、责任心差,消防管理几乎成“空白”。

(四)维护资金缺乏。按照《物权法》及有关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实施消防管理所需费用主要来自业主交纳的物业服务费,物业服务收费遵循合理、公开以及费用与服务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然而实际生活中,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业主要求,服务质量与物业收费不成正比,是物业纠纷的核心所在。作为业主,往往采用拒交物业费作为自身的维权手段,长期积压、欠收的费用给物业服务企业造成较大压力,不得不缩减开支、压缩管理项目,造成服务质量降低,产生恶性循环。另外,商品住宅、售后公有住房住宅等虽有专项维修资金,可用于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但其使用条件和程序较为复杂,能够成功动用使用的在现实中并不多见,没有资金,物业服务企业对一些隐患问题的整改也是有心无力。

二、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政策层面的因素,又有商品经济下社会管理方式的原因,涉及物权制度、合同关系、行政管理和业主自治等各种法律关系、各个环节。分析其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业管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按照我国《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设计的模式,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全体业主组成业主大会,代表和维护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并选举业主委员会作为其执行机构。物业服务企业是全体业主决定聘用,受业主委托从事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共同体是一种合同上的委托关系。物业管理企业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导致业主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现状是,很多建筑小区根本没有成立业主大会,以业主大会名义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的更加稀少,往往是开发商选聘其认为合适的物业服务公司,甚至“建管合一”,加之业主个体自治维权意识薄弱,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坐顺风船”等思想的作用下,不参与、不争取,物业服务企业非但不是大家的“管家”,反而给人们产生一种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收费项目都由其说了算,只收钱不服务的感受。这种权利主体缺位、双方地位不对等、被服务者成了被管理者的现状是物业服务水平不高的最基础、最深层次原因。

(二)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的职责定位不明确。在行政法律体系内,《消防法》第十八条规定“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条也明确“居民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在管理范围内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是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二是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三是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四是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其他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对受委托管理范围内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负责。”而民事合同中物业消防管理的委托事项则往往非常粗略(可参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物业管理合同》示范文本),作为为业主服务、对业主负责、依赖物业服务收费而生存的物业服务企业,往往更加看重于“忠实”履行合同,这种行政责任与民事合同具体职责内容的不对应使得物业服务企业对自身的消防管理职责模糊、淡化。

(三)法律责任追究和纠纷争议解决渠道不畅通。例如小区内建筑消防设施损坏、占用消防车通道、堵塞封闭楼梯、擅自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等问题,从行政法律关系来说,违反了消防法律法规,应当追究行政责任。但很多行为确实不是物业服务企业直接所为,物业服务企业也进行了劝阻、制止,最多也就是管理责任,只处罚物业服务企业似乎不尽合理;而执法部门如果要对众多的业主或者物业使用者直接实施处罚又谈何容易。从民事关系上来说,行为人的行为侵犯了其他业主的相邻权、对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潜在危险,权利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等方式寻求救济,但中国传统邻里关系和睦相处的观念和民事诉讼周期、成本和执行等因素,给问题的最终解决造成很多障碍。这是许多具体问题、具体隐患、具体纷争处理解决难的很重要的原因。

(四)政府介入和干预方式简单而效率不高。政府的介入或干预是在市场运行不规范、权利主体自治意识不高的情况下一个重要手段,以保证制度的执行,维护公共利益。具体到消防行政管理领域,在消防安全责任制没有彻底落实、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没有完全形成的当今,社会和单位都依赖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消防监督执法行为,而消防监督目标的重心、消防监督检查的方式和重点、消防警力的配置等因素使得消防机构无力、无法对物业小区实施太多的监督管理,即使检查发现问题也只能要求物业服务企业督促解决,更不能陷入房地产开发商、物业服务企业、业主、相邻关系人等相互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纷中,所以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干预往往显得很表面化,甚至很被动,被管理的各方都不理解、不满意,具体隐患问题解决效率并不高。

(五)物业消防维修费用使用不透明、不畅通。物业服务企业接受业主委托,对共用的消防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养护、运行和管理,其所需资金来源于物业服务费(但是当前消防设施的管理中还有定期检测、维护保养、城市远程消防监控系统的运行等支出都没有稳定的保障渠道);如果需要维修、更新和改造,则要动用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维修资金是业主共同交存、属业主共同所有,其使用决定权在业主,需要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讨论通过,或者经由业主大会依法通过使用方案,再由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向其备案后划转列支。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方面是必须明确物业消防服务日常维护职责和标准,以及需要动用专项维修资金的具体情形,这样才能够区分具体问题哪些是业主或部分业主自身原因造成的、哪些是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哪些是确实符合动用专项维修资金的条件(建设部、财政部令第165号《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就明确规定了不得从住宅专项资金中列支的四种情形),否则各方包括监管资金的政府职能部门认识不一,讨论或者审核不被通过;另一方面是程序上必须有双重大多数(两个三分之二)业主或业主大会讨论通过,这里面的难题一是没有组织者、二是多数不积极参与、三是众口难调形不成合意。这两个关键点在目前都没有成熟的机制、制度或者惯例,所以出现很多建筑消防设施彻底瘫痪、长期成摆设无法及时解决,根本原因是缺乏资金或者说有钱用不了。

三、加强物业消防管理的几点措施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物业消防管理法律关系十分广泛而复杂,涉及业主和物业使用者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和相邻关系的权利与义务,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与义务,建筑物开发建设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物业服务企业依据物业服务合同所确立的权利与义务,政府及主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的职权和职责等种种关系。寻求提高物业消防管理质量的对策也应当综合规划、统筹考虑、各方参与、齐抓共管。

(一)完善业主自治组织,提高业主自治水平。应当广泛宣传物权和物业管理法律知识,本着谁使用受益、谁管理负责的原则,指导、帮助物业小区广泛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作为全体业主的利益共同体和代言人,站在独立、主导的地位,发挥自治自律作用,理顺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由业主自觉维护好公共消防安全秩序,同时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消防管理质量进行监督。当然,要抓好此项工作,必须由政府出面牵头才行。

(二)明确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的职责与标准。在现行消防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可以由公安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联合出台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的部门规章,明确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的具体职责和责任追究办法;制定行业强制性或指导性标准,确定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的具体标准,包括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消防组织机构、消防制度、消防宣传与演练、消防设施管理、消防通道与安全出口管理、消防巡查检查、火灾隐患督促整改、火灾报警与处置等等都应当细化、便于操作;制定物业服务消防安全管理合同示范文本,或者在通用示范文本中专节或专条列入消防管理范围和质量的内容。

(三)大力提高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主体意识与管理能力。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等职能部门、机构要会同公安消防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居(村委会)等基层政府和基层自治组织要多方位、多渠道监督、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消防管理,使其充分确立管理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将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能力纳入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审查的内容,将消防知识和技能纳入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认定、保安培训的内容,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负责人员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直至发展为要求物业消防管理人员必须经过消防安全专业培训上岗或者向物业服务企业派驻消防安全管理师。

(四)切实加强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质量监督检查。以高层、地下、商用、人员密集、自动消防设施为关键要素,将相应的物业服务企业作为被检查对象和责任主体,列入监督抽查范围,随机抽查,防止产生失控漏管。在建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为重点内容,严格查处物业服务企业在公共消防管理中的消防违法行为,特别是对其擅自关停消防设施、擅自改变或同意改变建筑物和场所使用性质、以及其他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形成火灾隐患的,要责令改正并依法严格处罚。同时,对于物业服务企业在维护公共消防安全秩序中遇到的业主或物业使用者的无理阻挠、拒不配合行为,要对相关责任人履行消防宣传教育、监督执法等职责,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同时对公众进行教育和警示。

篇8: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实施

一、引言

近几年, 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持续增长, 高校拥有的经费和资产规模逐年扩大, 高校经费管理的任务也不断加重。以2012 年为例,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2 万亿元, 占GDP比例为4.28%, 历史性实现4% 的目标。但随着教育经费的持续增长, 伴随而来的高校腐败案件也日渐增多。据统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仅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就已达50 多起, 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不可否认, 当前高校经费管理中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的贪污腐败案例, 损害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由此, 财政部颁布并于2014 年正式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正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出台文件规范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实现对财政性经费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时至今日, 内部控制规范在高校正式实施了近两年的时间, 具体执行情况怎样?是否能如预期的一样, 保障了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该规范实施存在哪些问题?有何改进措施?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不仅可揭示现阶段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薄弱环节, 也可对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 不断提高高校内部控制运行的最终效果。

二、高校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现状及特征分析

内部控制规范颁布后, 全国各省市高校纷纷学习、落实内部控制建设项目。然而在高校如火如荼地展开内部控制建设同时, 高校腐败问题仍让人触目惊心。正因如此, 要净化办学环境、系统治理高校腐败, 不能单单靠通报或是巡视与检查, 更需要针对内部管理薄弱环节, 加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消除高校腐败发生的诱因。与企业现行的制度相比, 高校在内部控制的框架和要素等方面并没有根本差别。但具体到控制目标、常见风险点、应采取的控制活动等事项, 高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一) 内部控制目标略有不同。首先, 高校内部控制注重提高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而非追求利益最大化。其次, 高校内部控制以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目标取代了发展战略目标。此外, 高校内部控制目标在强调资产安全的同时也关注资产使用效率。

(二) 内部控制范围不同。企业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活动和事项。而高校内部控制出于阶段性和可行性的考虑, 目前只关注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

(三) 预算管理发挥作用不同。对企业而言, 预算管理只是内部财务管理的工具。但预算管理是高校开展活动的起止点。且预算管理相关内容已通过立法的形式嵌入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 也成为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高校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动力不足

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内在动因。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的创新基地, 是非营利组织。高校内部控制目标具有显著的公共物品属性, 不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此外, 高校内部控制覆盖公共权力行使的各种经济活动, 通过决策、执行、监督的相互分离, 在权力制衡中实现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 这势必损坏高校管理层作为公共代理人的既得利益或潜在私人利益, 使得高校内部控制的实施面临阻力。

(二) 预算缺乏刚性约束

高校预算编制普遍采用“基数法预算”, 一般根据各部门上一年收支决算、结合当年情况进行增量预算, 未对预算项目逐笔核定。“基数法预算”的编制依据是投入而非产出, 这使得预算与管理、预算与效果脱节。另一方面, 预算执行力度不够, 追加调整项目的情况时有发生, 弹性较大。由于对预算执行结果缺乏考核奖罚激励机制, 使得高校内部各部门“变法花钱”、年末“突击花钱”甚至“透支花钱”。

(三)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首先, 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 对会计事项的处理上仅凭经验或惯例, 随意性强, 降低了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次, 高校受事业编制的限制、人员紧张, 岗位设置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 不相容岗位无法有效分离, 缺少严格的岗位分工与岗位轮换, 给资金、资产安全埋下隐患。此外, 高校报账通常先审批再审核, 使得会计人员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及实施均不了解, 不能实现对业务项目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督。

(四) 资产监管不力

政府集中采购制度的广泛实施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环节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在资产使用、管理环节仍存在控制缺位现象。一是高校资源配置比较粗放, 缺乏共享共用机制, 导致资产在学校各部门重复购置, 使用效率低下, 损失浪费严重。二是固定资产监管不到位, 加大了流失风险。三是资产清查账实不符, 遗留问题的解决迟缓乏力, 缺乏处置依据和力度。四是高校资产管理重实物而轻无形, 使得无形资产管理处于真空地带。

(五) 信息与沟通无效果

一是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充分。高校是非营利组织, 不受投资约束机制、价格机制的管制, 降低了高校的外部压力, 缺乏披露相关信息的动力。高校公共代理人还会利用自身信息优势有选择的披露信息以掩盖其公共资源支配的随意性和自由裁量权使用的不合规性, 降低了信息的有用性。二是信息沟通不畅、不及时。高校内部上下级间、各部门间在传达信息过程中, 存在严重的信息滞后问题。由于高校各部门缺乏及时、有效地沟通, 导致职责模糊。而沟通渠道不畅通、沟通效果不佳, 也降低了实际工作的效率。

四、完善高校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对策

(一) 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保障内部控制规范实施

高校内控监督机制离不开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受独立性限制, 应侧重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外部监督受成本效益的限制, 应侧重组织层面的内部控制。一方面,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高校经济业务内部监督的具体牵头部门, 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内部各项审计工作, 并对校领导班子直接负责, 应及时指出审计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提出整改意见, 不断推进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另一方面, 外部监督应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保持适度推力。教育主管部门应联合政府审计部门加强对校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 并将内部控制建设纳入干部考核中, 以此激发校领导组织、执行内控建设的积极性, 从而使高校内控建设实现从“要我控制”到“我要控制”的转变。

(二) 加强预算管理, 确保预算有效执行

预算贯穿整个高校的业务活动, 是高校管理的核心环节。高校应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及评价内部管理制度。要加强预算管理, 应抓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预算编制要“准”, 对高校刚性支出可采用基数预算, 并尽可能细化预算项目, 对高校其他支出可采用零基预算, 充分考虑当年的实际需要并结合当年财力状况充分论证,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二是预算执行要“刚”, 高校应定期在校园网公布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严格预算追加程序, 确保预算调整合法有据, 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三是决算要“真”, 决算是预算最终执行结果的主要载体, 要做到真实、完整, 重点关注不合理超支等异常情况。

(三) 加强财务管理,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最基本的实施手段, 是高校内控系统的根基。要夯实内控基础, 必须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首先, 作为现代高校财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记账、算账、查账等基本功, 成为“核算型”会计, 更要培养自身的财务分析能力, 灵活运用会计专业知识能力, 成为能不断完善财务制度并控制好单位经济活动的“管理型”会计。要实现该转变, 除了会计人员自身学习外, 单位应从源头上严格财务人员招聘, 管理上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分批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专题培训及参观学习。其次, 要合理设置会计机构和岗位, 明确每个科室、每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 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再次, 明确费用开支标准、报销流程, 按规定办理支出事项, 对审批不全、不规范的票据, 坚决不予受理。最后, 要加强档案管理, 严格会计档案的查阅制度, 确保会计档案真实完整。

(四) 强化资产管理, 确保资产安全有效

建立资产共享机制。开发资源共享平台, 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供求信息的对称交换, 盘活校内资产存量, 实现校内资产灵活调配, 消除使用效率低下、维护成本较高的弊端。根据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 明确资产管理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使用人不同管理层次的职责权限, 并对本层的管理负责。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突出成本效益原则。建立健全资产台账, 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做好资产盘点清查工作, 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完善无形资产管理体制, 健全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高校应重点关注:合理界定无形资产的范围和种类, 摸清家底;重视无形资产的评估与核算;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 规范无形资产处置行为, 提高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

(五)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实现信息公开化

一方面, 利用现有资源构建本单位内控信息化系统。高校大都设有网络中心, 但其功能却停留在校园网的维护上。高校应当组织网络中心技术人员对单位经济活动涉及的重要财务信息及其它管理信息进行统计整理, 构建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所构建的内控系统应让每个员工都能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清楚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及担负的责任, 同时为本位内部或外部提供有用的信息, 以便内部审计或外部审计及时了解政策、程序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 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高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 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五、总结

完善高校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与评价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 任重而道远。高校应抓住内部控制规范的特点, 将内部控制基本原理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针对现阶段内部控制规范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为保障、加强预算管理为核心、强化会计监督为基础、强化资产管理为关键、实现信息公开为突破口的体系来推动高校内部控制规范有效实施, 来获得“持续改进、与时俱进”式的发展效果。对高校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情况的持续关注, 特别是在实施的早期阶段, 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解决于萌芽阶段, 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从而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永泽, 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 2013 (01) .

[2]许国艺.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难题[J].财会月刊, 2014 (19) .

[3]时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 2015 (13) .

上一篇:医院院长绩效考核方案下一篇:昆虫迷哥哥作文350字